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16 09:00:00| 人氣4,34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康斯塔伯:世界百大畫家2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浪漫主義時期  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1776 ~ 1837﹞ 

  康斯塔伯和泰納﹝Joseph Mallord Willian Turner﹞,是十九世紀兩位英國最偉大的風景畫家。雖然他們差不多生在同一時代,但兩個人的畫風、個性及生活卻大相逕庭。泰納終生以倫敦為家,並遊歷過許多國家,他的繪畫技巧早就超越前輩大師,因此年紀輕輕就已經功成名就。康斯塔伯剛好與泰納相反,他從未離開過英格蘭,而紮根於他的故鄉索夫克,那裡的樹木、雲彩、水渠幾乎無時無刻地伴隨著他的左右。經過一番奮鬥,年過半百的康斯塔伯,才成為皇家美術院的正式成員,而泰納早在二十九歲時就已贏得這一項殊榮。
  康斯塔伯喜歡描繪眼前的大自然,而不是去仿效他人作品或受外界的不良影響。除此之外,他對那些表面上看來「很入畫」的景物,如荒涼的修道院或月光下的城堡也不感興趣,但是,這些不但是當時流行的題材,還受到托瑪斯.吉爾亭這一類畫家的青睞。
  康斯塔伯很忠於自我情感的抒發,並視之為最高境界。他的畫看起來明白易懂,也令人感到愉快而又不失質樸。在他的繪畫生涯裡,都一直喜歡畫一些有人居住,以及經過精心修飾的景觀,例如《弗萊特佛磨坊》一畫;而不喜歡畫暴風驟雨,或是令人感傷的風景畫面,也不願採用文學作品中的素材。他的繪畫題材非常簡單,描繪的都是身邊經常看到的日常事物,例如多風的晴空、翠綠的河邊牧草地和磨坊...等等。康斯塔伯並不在乎學院派畫家批評他的畫黯淡不生動、且缺乏英雄氣魄,雖然當時的學院派對歷史和聖經題材十分青睞。在繪畫風格方面,康斯塔伯較接近十七世紀的荷蘭畫家,那些讚美日常生活和描述低階層勞動者的荷蘭傳統繪畫風格,而不是著眼於克勞德‧勞倫和普桑,那類名噪一時的義大利與法國大師,所拿手的宏偉題材。
  【繪畫作品選粹】
斯圖河上的遊艇﹝Barges on the Stour﹞1811油彩‧畫布26 × 31.1 公分
維多利亞和亞伯特博物館,倫敦﹝London﹞,英國
安德魯夫人﹝Mrs. Andrew﹞1818 油彩‧畫布63 x 76 公分
泰德畫廊,倫敦﹝London﹞,英國
從主教領地看索爾斯堡主教堂﹝Salisbury Cathedral from the Bishop's Grounds﹞
1823油彩‧畫布87.6 x 111.8維多利亞和亞伯特博物館,倫敦,英國
玉米田﹝The Cornfield﹞1826 油彩‧畫布142 x 122 公分
國家畫廊,倫敦﹝London﹞,英國
布萊頓的鏈條碼頭﹝Chain Pier, Brighton﹞1827油彩‧畫布127 x 182 公分
泰德畫廊,倫敦﹝London﹞,英國
巨石陣﹝Stonehenge﹞1835 水彩‧畫紙38.7 x 59.1 公分
維多利亞與阿伯特美術館,倫敦﹝London﹞,英國
乾草車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constable/constable.htm

約翰•康斯特勃   維基百科

File:ConstableSelfPortrait.png
康斯特勃自畫像
約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1776年6月11日-1837年3月31日),英國風景畫家。
  生平
康斯特勃出生於泰晤士河河口北面的薩福克郡,父親是一位磨房主。他的一生非常平淡,他一直在家鄉作畫,從小酷愛繪畫,16歲時因為學校教師太殘酷而轉學,這位新校長很欣賞他的才華,有時在法語課上發現他在畫畫,就會停在他身邊,然後說:「繼續吧,我並沒有睡覺,我看你現在是在自己的畫室里呢!」,但並不懲罰他。
  康斯特勃的父親並不同意他做一個專業的畫家,希望他能做一位牧師,但並不反對他畫畫,由於他不願意做牧師,就只好讓他在磨房中工作,同時他經常畫畫,畫周圍熟悉的風景、風車、磨房,1795年獲得父親的同意,由一位來訪讚賞他才能的畫家將他領到倫敦,進入皇家美術學院學習,他想摹仿大師們的風格,但沒有成功,發現自己一事無成,甚至想回到家鄉乾脆做個磨房主算了。
  康斯特勃回到家鄉,但常徘徊在鄉下寫生,1802年終於在皇家美術學院展出了他的風景畫。以後一直到1810年,每年都有作品參展。從1806年開始在英格蘭北部旅行,作品的水平越來越高,終於抓住了人們的視線。
  他愛上了家鄉的一位姑娘瑪莉亞,但姑娘的父親不同意,直到5年後才答應,為了不給姑娘的父親找到拒絕的借口,他接受了所有訂貨,大量的工作和精神的疲勞對他的體質起了很壞的影響。1816年他終於結婚,婚後他的妻子為他生了7個孩子。
  康斯特勃的父母希望他能做一個肖像畫家,可以接受更多的訂貨,但他沒有興趣,一生中只畫過幾幅,基本是自畫像和他妻子的肖像。他的風景畫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他自己也從疑慮中解放出來,增加了勇氣和自信。1819年他被選為皇家美術學院候補會員,十年後才被選為正式會員。
  1824年,許多外國藝術家參加巴黎沙龍的展覽,引起轟動,其中康斯特勃有三幅作品《乾草車》、《英國的運河》和《漢普斯戴特的荒地》。法國著名畫家德拉克羅瓦剛畫完自己的名作《希阿島的屠殺》送到沙龍,看到康斯特勃的三幅作品後,立即趕回,將《希阿島的屠殺》上的天空重新繪了一遍,他說:「康斯特勃給了我一個優美的世界」。康斯特勃的《乾草車》在巴黎所得的評價甚高,獲得了金質獎章,並專門在聖馬可大街上開了一個康斯特勃沙龍。
  1829年康斯特勃的妻子瑪莉亞患結核病去世,對他打擊很大。他的生活日趨消沉,再也沒有興趣去尋找新的景色了,經常重繪他年輕時代畫過的東西。他回到家鄉,憂鬱和悲痛的情緒一直籠罩著他,但他從沒有停止工作,直到去世,最後一幅作品是《阿倫德爾的磨房和城堡》。
  康斯特勃生前,英國美術界對他並不重視,直到去世後,他的作品才得到讚揚,現在已經成為英國風景畫的代表,他的作品把英國的風景畫真正從因襲成規和外國影響中擺脫出來,他熱愛家鄉和大自然,甚至從沒有去過蘇格蘭和威爾斯。他像一位田園詩人,但他對後來的畫家,尤其是法國的畫家影響很大。他有許多獨創的技法,如用刮刀直接鋪色塊,產生閃爍著亮光的白點,表現樹葉的反光,這些技法直接影響著巴比松畫家和後來的印象派畫家。

大師的腳印: 康斯塔伯的畫中景2005/11/11

某日經過倫敦的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順道進去看幾幅畫. 一如往常,習慣性推開正門後,整個人就像裝了衛星導航一樣,直往目的地走-- 康斯塔伯 John Constable (1776-1837)的 "The Hay Wain"(台灣譯為"乾草車"或"乾草堆"). 看著畫,腦海突然浮現未曾有過的念頭: 到 Flatford 實地去感受這幅被喻為英國風景畫典範的曠世巨作!
  出生在富商家庭的Constable,幫父親工作一陣子,發覺興趣不在從商而是畫畫,於是要求父親送他到倫敦的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學畫,跟另一位後來叱吒風雲的天才畫家透納 (J.M.W. Turner)成了同學,但沒有成為至交.
  同是英國畫壇的巨擘,兩人常被拿來做比較: 相較於Turner的天才洋溢; Constable屬苦讀型畫家. Turner遊歷四方,取材不限英國; Constable則從未離開英國,畫作都是英國鄉村,尤其是故鄉Suffolk(倫敦東北方突出於北海那一區的通稱). Turner生前就聲名大噪,27歲就入選皇家學院正式會員; Constable則熬到53歲才獲選,只多一票! 且跟大多數的藝術家一樣,蓋棺論定後才成為一代宗師...
  在迷宮般的鄉間小路走了大約半小時,一看到Constable畫裏常出現的小河Stour,就表示沒迷路(就算迷路也沒人可以問路!) 終於到Flatford了. 沿著河岸黃土路走下去,一陣水流湍急聲傳入耳裏,走近一看是水閘(Flatford Lock),二幅畫作"A boat passing a lock"及"Flatford Mill from a lock on the Stour"立即浮現腦海,但水閘已經不是Constable 19世紀初在此作畫的模樣了...所謂青山依舊在,繼續沿著水閘後的運河走,一邊回憶Constable在這裏創作的每一幅畫,一邊探頭探腦四處張望,比對視線所及是否與腦海中畫作契合.
  前面木橋又讓我抱著一絲希望,走上橋頭往水閘望去,可惜兩旁樹木把視線全擋住了,無法重現Constable當時創作"Flatford Mill"那幅畫的景色. 橋下來回游盪的白天鵝卻幸災樂禍不停聒噪著...過橋,走進乾草紮成屋頂的鄉村小屋Granary Collection Museum. 這是英國專門維護並保存古蹟與景觀的民間組織The National Trust的文物展示中心,陳列有關Constable生平一些資料與圖片,康迷絶對不能錯過!
 
好一幅"小橋流水人家"!
小屋旁正好有個茶屋Flatford Shop & Tea Garden,面河且隱藏在花草茂密的小森林裏. 探頭一看,裏頭早已人聲鼎沸. 幸好一票阿公阿媽剛用完餐,趕緊找個靠河的位子,來一壼英國紅茶,和著濃濃的鮮奶,再來一口scone(台灣譯為司康或小圓餅,圓餅蛋糕等),抹上滿滿當地農莊自製的鮮奶油和果醬,靠在椅背上享受雨後從大地散發充滿鄉村氣息的下午天. 天堂不過如此! 準備起身繼續行程時,聽隔桌的老先生說這裏是"Boat-building near Flatford Mill"那幅畫作的實景,乾涸的船塢原址還依稀可見.
左為船塢原址,右為茶屋.
出茶屋後右轉往下走. 不久右手邊有一排連棟的房舍,即日期的磨坊Flatford Mill,現已改建為Flatford Mill Field Centre,展示Constable時代一些日常用品及器具. 忙著觀察磨坊外牆,才一轉頭,被前面的紅瓦白屋吸引住目光,是"The Hay Wain"畫中的小白屋(Willy Lott's cottage)! 左顧右盼才發覺所站的位置是當年Constable創作該畫草圖的地點,然後在倫敦家中畫室完成這幅英國鄉村風景畫的精典. 跟著其它遊客站在原地,屏氣凝神注視著眼下一草一木. 不久,一位長者打破這片沉靜開口講述該畫的構圖等等,附和與讚嘆聲不絶於耳. 我想,藝術家追求的永恆就是這個情境吧!
照片中兩人站著的地方,據說是當年Constable創作"The Hay Wain"的地方.
名畫"The Hay Wain"畫中實景: Willy Lott's cottage
  怎麼去?
從倫敦Liverpool Street火車站搭火車到Manningtree,車程約1小時. 下車後,走到火車站旁的停車場,左前方下坡處有條小路,有指標往Flatford及Dedham,跟著指標往Flatford走. 由於一路都是走在人煙罕見的鄉間小路上,且離開火車站後就沒啥指標,至少4年前當初是如此! 手上沒地圖又沒方向感的話,建議問火車站的售票員或叫計程車!
http://city.udn.com/1267/1444216

台長: 阿楨
人氣(4,34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世界百大畫家 |
此分類下一篇:德拉克洛瓦:世界百大畫家23
此分類上一篇:泰納:世界百大畫家21

春藥
讚~~~~!
2020-02-21 02:21: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