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6-14 09:00:00| 人氣4,7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衛:世界百大畫家2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新古典主義時期  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 ~ 1825﹞ 

  大衛是法國畫家,出生於巴黎。他是布雪﹝Boucher﹞的遠親,布雪在 1765 年將他推薦給維恩﹝Vien﹞,他於 1774 年獲羅馬獎,翌年與維恩共赴羅馬,一直待到 1781 年。他為擁護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率然放棄了布雪的洛可可﹝Rococo﹞畫風,同時採用卡拉瓦喬式﹝Caravaggesque﹞的強烈明暗對照法﹝chiaroscuro﹞。
  大衛的藝術,融合了各種不同的風格——從年輕時嚴肅的新古典主義,至拿破崙時代轉而所採用的威尼斯派的色彩及光線;然而,在當時及稍後古典主題的作品中表現出來那種對素描及刻板的古物研究之重視,與威尼斯派的風格又截然不同。他的肖像畫構圖極佳,而且非常寫實。後來,在他的古典主題中,卻流露出日趨甜潤的畫風,這也許由於他的自我放逐,使得他不曾接觸到因浪漫主義﹝Romanticism﹞之興起所產生的理念衝突。
【繪畫作品選粹】
謝利薩先生的肖像﹝Portrait of Pierre Seriziat﹞1775油彩‧畫布129 x 96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波托基公爵的畫像﹝Count Potocki﹞1781油彩‧畫布304 x 218 公分
國立博物館,華沙﹝Paris﹞,波蘭
何拉第兄弟之誓﹝Oath of the Horatii﹞1784油彩‧畫布330 x 427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蘇格拉底之死﹝The Death of Socrates﹞1787 油彩‧畫布130 x 196 公分
大都會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護從搬來布魯特斯兒子的屍體 1789 油彩323 x 422  羅浮宮
﹝The Lictors Returning to Brutus the Bodies of his Sons﹞
瑪拉之死﹝The Death of Marat﹞1793油彩‧畫布162 x l25 公分
美術館,布魯塞爾
薩比諾女人出面調停﹝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abine Women﹞
1799  油彩‧畫布385 x 522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露卡米埃夫人﹝Madame Recamier﹞1800油彩‧畫布173 x 244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加冕禮﹝Coronation﹞1805 ~ 1807油彩‧畫布610 x 931 公分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雷奧尼達在溫泉關﹝Leonidas at Thermopylae﹞1814 油彩395 x 531
羅浮宮,巴黎﹝Paris﹞,法國

賈克-路易•大衛  維基百科

File:David Self Portrait.jpg
自畫像
賈克-路易•大衛(法語:Jacques-Louis David,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又譯達維特,法國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
  生平
大衛出生於巴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9歲時父親被殺,母親離家出走,他是被叔父撫養大的。16歲時考入皇家繪畫雕塑院學習,因為連續三年在比賽中沒有取上名次,幾乎要自殺,直到1774年獲羅馬獎,1775年前往義大利研究藝術,受古羅馬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影響,對古典主義發生興趣,1780年回國,1784年成為皇家藝術院院士,當年又去羅馬,創作了《荷拉斯兄弟之誓》,使他一舉成名,這幅作品的古典英雄主義主題、莊重的色彩和嚴謹的構圖使其成為古典主義畫派的代表作。
  1789年創作了《處決自己兒子的布魯斯》配合當時發生的法國大革命,在公眾中產生巨大的反響。1792年他被選為國民公會的代表,成為公共教育委員會和藝術委員會的委員,他為大革命時期法國博物館的建設和羅浮宮的保護與建設作出了不小的貢獻,成為法國博物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1793年他創作了《馬拉之死》,描繪馬拉在浴室被暗殺的場景,他被指定為公安委員會的委員,追隨羅伯斯比爾,因此在1794年熱月政變後,作為雅各賓派的負責人之一而被捕。在獄中,他透過窗口看風景,畫出了《盧森堡花園景色》。由於他的學生們奔走營救,到年底獲釋。
  獲釋後他主要從事教學和肖像畫的創作,教出許多歐洲後來著名的畫家,如安格爾、傑利柯、格羅等。
  1797年拿破崙掌權,重新起用他,他成為拿破崙一世的首席宮廷畫師,為拿破崙創作了許多大型歌頌作品:《加冕儀式》、《授旗式》、《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等。
  1815年滑鐵盧戰役後,波旁王朝復辟,他逃亡到布魯塞爾依附他的學生,在布魯塞爾以創作肖像畫和風景畫為生,他在布魯塞爾時創作興趣又回到古希臘和羅馬的題材上,1825年在布魯塞爾去世,安葬在布魯塞爾艾弗爾公墓,他的心臟單獨運回巴黎,埋葬在拉雪茲神父公墓。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85%E5%85%8B-%E8%B7%AF%E6%98%93%C2%B7%E5%A4%A7%E5%8D%AB

《新古典主義藝術》

  十八世紀前半,從龐貝古城的發掘,人們掀起一股對出土文物模仿的熱潮,進而被希臘古典藝術中的理性,和簡樸的風格所吸引,於是表現在工藝品、版畫與繪畫當中。同一時候,有一位德國思想家溫克爾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寫了一本名為《希臘美術模仿論》(Thoughts on the Imitation of Greek Works in Painting and Sculpture)的書,他強調希臘藝術是最完美的形式表現。在這雙重影響之下,發展出歐洲產生了啟蒙運動。
  啟蒙時期的知識份子,對當時路易皇朝頹廢的生活形態極度不滿,因而對巴洛克、洛可可所表現出的享樂、放縱與情慾感到反感。他們主張邏輯、清晰、單純與道德,對古希臘羅馬時期的藝術緬懷復古之情,希望回返到當時的美學。歐洲藝術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之下,形成了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
  新古典主義藝術的構圖多呈靜態,均衡嚴謹;畫面精密細膩,色彩趨於冷調;題材因為說教與鑑往知來的需要,多半取材自古代歷史中的英勇故事。這種風格的表現形式雖然模仿希臘羅馬的古典規則,但是在技術上又以文藝復興後的素描為基準,因此它所強調的復古精神並非直接模仿古物,而是仿效他們在美感上的本質。所以在藝術上,新古典主義藝術傾向於表現性而非想像性。
  新古典主義藝術的代表作在建築方面有美國國會大廈(United States Capitol)。在藝術家方面有法國畫家大衛﹝Jacques-Louis David﹞、他的弟子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以及義大利雕塑家卡諾瓦﹝Antonio Canova﹞。
  偉大的建築:美國國會大廈﹝United States Capitol﹞
  美國國會大廈位於首都華盛頓市中心一處海拔 83 英尺高的高地上。1793 年,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親自為它奠基,採用國會大廈設計競賽第一名獲得者桑頓﹝William Thornton﹞的設計圖,於 1800 年落成並開始使用。1814 年英美第二次戰爭時,英國軍隊曾將它付之一炬,1819 年又重新修建直到 1867 年再次落成,以後又經不斷擴建才達到目前的規模。
  根據美國憲法規定,首都華盛頓的建築物都不得超過國會大廈的高度,所以,站在大廈上向遠處眺望,各種景物盡收眼底。這座建築位於華盛頓的中心點,是一座巨柱環立的建築物,中間是皇冠形的圓頂式大樓,它是華盛頓最美麗、最壯觀的建築。美國人把它看做是民有、民治、民享政權的最高象徵。
美國國會大廈﹝United States Capitol﹞1793 ~ 1830 年
建築師:桑頓、拉特羅布、布爾芬奇﹝William Thornton, Benjamin Henry Latrobe, Charles Bulfinch﹞ 華盛頓市﹝Washington, D.C.﹞,美國
  畫家:大衛﹝Jacques-Louis David, 1684 ~ 1721﹞
  大衛是布雪﹝Boucher﹞的遠親,他於 1775 年到羅馬學畫,一直待到 1781 年才返回法國。為了擁護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他毅然而然放棄了布雪的洛可可畫風,改採卡拉瓦喬式的強烈明暗對照法﹝chiaroscuro﹞,於是以他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藝術隨之興起。
  1789 年法國發生了大革命,在革命前夕,大衛創作了《荷瑞斯兄弟之誓》﹝The Oath of the Horatii﹞ ,儘管形式是古典的,題材是歷史的,但是這幅畫卻有新的時代含意,鼓舞人們為自由而奮鬥。
  《荷瑞斯兄弟之誓》這幅畫,包含了大衛和新古典主義繪畫的所有要素:首先是通過藝術來教育民眾;其次是藉由人物表情和動作來表現「善行美德」。除此之外,還有一種企圖是用嚴肅、陽剛之氣的藝術力量,來反對當時那種被「天恩」所高抬,用情慾的色調表現纖弱感情的時髦藝術。
  在這幅畫中,大衛傳達了荷瑞斯三兄弟的故事,他們在老父面前宣誓捍衛羅馬的前途,反對鄰國阿勒伯的居里亞斯之侵略。在暗色色調的背景之下,襯托出金黃色、紅色和黑色。大衛巧妙地使用了這些顏色,以造成一種強烈的戲劇效果。舞臺上充滿了緊張的氣氛,表現在面部的表情以及堅定的男人和被擱置一旁的女人之間的對比。
荷瑞斯兄弟之誓﹝The Oath of the Horatii﹞1784 油彩330 x 425羅浮宮
  在革命的年代,大衛更加意氣風發,他用不著像從前一般需要從歷史中找尋英雄形象做為繪畫的題材,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就有很多活生生的英雄人物。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畫了《瑪拉之死》﹝Death of Marat﹞這幅畫。
  1793 年 7 月 13 日,國民議會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瑪拉﹝Marat﹞被一名貴族所害,為了讓這位議員永垂不朽,議會就委託大衛為他作畫,作為對同僚的紀念和彰顯對正義維護的使命,由於這幅畫採用寫實光線的明暗對比畫法,使人產生深切的感情而顯得更為真實。
瑪拉之死﹝Death of Marat﹞1793 油彩 皇家美術館,布魯塞爾,比利時
  藝評家波特萊爾在他的《藝術筆記》中是這樣描述和評論這幅畫的:「聖潔的瑪拉一隻手臂垂在浴盆外面,無血的手還握著筆,胸口有褻瀆神明的創傷,他剛剛咽氣。在綠絨布上的另一隻手,正拿著一封信:『公民們!你們的慈善導致我最大的不幸』。浴盆裡的水染紅了,肩上是斑斑血跡,地板上有一把沾滿鮮血的廚刀;在一個木板搭的小桌一個記者隨時用來書寫的工作桌上可以看到這樣一行字『獻給瑪拉─大衛』。所有這些細節就像巴爾札克的小說一樣是屬於歷史的、真實的。這畫活似一齣戲,充滿了陰森、恐怖的活生生的戲,這種奇蹟使這幅畫成為大衛的傑出作品,毫無平庸和低俗的味道。」
  大衛的藝術,融合了各種不同的風格。從年輕時嚴肅的新古典主義,至拿破崙時代所採用的威尼斯派的色彩及光線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然而,從他當時及稍後以古典主題為題材的作品中,又看到他對素描及刻板的古物研究之重視,這種現象跟他所採用的威尼斯派的風格又截然不同。他的肖像畫構圖不僅嚴謹,而且非常寫實。後來,在他的古典主題中,卻又流露出日趨甜潤的畫風。
  畫家:安格爾﹝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1780 ~ 1867 ﹞
  大衛的弟子安格爾是一位擅長於歷史畫、人像畫及風俗畫的法國畫家。他反對浪漫主義,被視為是十九世紀對抗浪漫主義運動的新古典主義的先鋒。不過安格爾跟大衛不同的地方是,他沒有大衛那種革命的激情,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並不反感。
  安格爾善於把握古典藝術的造型美,他的作畫風格簡煉而單純,每幅畫都力求做到構圖嚴謹、色彩單純、形象典雅。他追求一種純潔而淡雅的美感,並以希臘的古典藝術和拉斐爾的作品為他心目中最高的理想。安格爾精於觀察,從《浴女》﹝La Bagnante di Valpincon﹞這幅畫中可以看到他圓潤流暢的線條和扎實的素描功夫。
浴女﹝La Bagnante di Valpincon﹞1832油彩146 x 97.5 羅浮宮
  《浴女》在形式、光線、線條和色彩的運用上,都依照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的筆法,尤其在構圖方面堪稱楷模。這幅畫的左面是由一條棕綠色的厚厚幔帳構成的垂直平面,然後是透明的空間,這裸體的女人就「沈浸」在這空間當中,並且以一件纏繞在左臂上的布結緊緊地與臥榻聯繫在一起。她沐俗後所散發的力量,表現在光線裡的人物姿勢,然而光線卻又沖淡了肌膚的色彩,卻把力量都放到她臥榻上的那一堆柔軟潔白的床被上去,從而使人產生肉感的遐想。
  在《路易—法蘭斯瓦.伯坦像》﹝Louis-Francois Bertin﹞ 這幅畫中,安格爾則省略了一切裝飾。畫中人物蓬亂的頭髮、高聳的眉毛、堅毅的嘴角,充分展現出伯坦這位充滿鬥志的傳奇人物的特徵。
路易—法蘭斯瓦.伯坦像 1832 油彩116 x 95羅浮宮,巴黎,法國
  雖然安格爾年輕時幾乎依靠畫肖像畫維生,但成名後他便想與肖像畫斷絕關係,因為他認為肖像畫花去他太多時間,使他沒有多餘時間完成更偉大的作品。然而有時他還是不得不屈服於壓力,接受委託,因此從 1845 年到 1853 年期間所畫下的五件肖像畫作,便成為他成熟時期的傑作。《羅思柴爾德男爵夫人像》﹝La Baronessa Rothschild﹞這幅畫便是其中的一幅。
羅思柴爾德男爵夫人像 1844 ~ 1848 油彩142 x 101.5私人收藏,巴黎
  這些肖像畫中的人物均穿著舞會盛裝,在家中等候外出或正在交談。人物週遭富麗堂皇的家具和奢華的衣著在一片寂靜、肅穆的場景前面顯得非常耀眼,當然,更與極端穩靜的模特兒形成鮮活的對比。
  安格爾在處理這幅畫時,據說是取法於霍爾班﹝Hans Holbein﹞在觀察事物上的細致入微和對人物心理的盡情描繪,同時也取法於他在處理細節上的豐富多彩的手法時,沒有忘記在形式上和色彩上顧全整體畫面的安排。安格爾在這幅畫像中所表現出的真實性和寫實性,曾被形容為像「外科醫生一樣的嚴酷」。
  雕刻家:卡諾瓦﹝Antonio Canova, 1757 ~ 1822﹞
  十八世紀末期,洛可可的風格頗為流行,但隨著繪畫的演變,新古典主義的風格不久就成為雕刻的主要趨勢,並以希臘、羅馬雕刻作為發展的基礎,其中最著名的雕刻家為卡諾瓦﹝Antonio Canova﹞。
  卡諾瓦來自威尼斯,是新古典主義盛期雕刻的代表。由於當時人們對於古典文物的懷古幽情,對於大理石材的雕刻特別喜好因此他在這時充分發揮了他的才華,雕出很多大理石作品。
  卡諾瓦的作品端莊秀雅,大理石材在他的手中發出光輝燦爛的效果,同時展現純淨潔白與風情萬種的本色。卡諾瓦的創作盛期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初期。
  《手持默都沙頭顱的柏修斯》﹝Perseus with the Head of Medusa﹞是卡諾瓦的名作之一。在希臘神話中,任何人看到蛇髮女妖默都沙一眼就會化成石頭,然而柏修斯卻以勝利者的姿態,手臂高舉著他所砍下來的默都沙頭顱。由於這座雕像所呈現的莊嚴高貴以及蓬勃煥發的抒情詩意,使它不容置疑的成為卡諾瓦那時代雕刻藝術的標竿。
手持默都沙頭顱的柏修斯 1804 ~ 1806大理石217 公分 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塞姬接收愛之吻》﹝Psyche revived by the kiss of Love﹞這件雕刻作品也是卡諾瓦的代表作之一,雕刻家描述神話中的情節,丘比特和賽姬的傳奇:丘比特的吻使他垂危的愛人復活。這個作品建立在光滑富韻律感的線條、和諧的形象和優美的姿態之上,製造出唯美的氣氛。
塞姬接收愛之吻  1793大理石 155 公分 羅浮宮,巴黎
  總而言之,新古典主義有著對古典世界一廂情願的嚮往,試圖藉由藝術把現實提升為古典的理想,但是因為它過於嚴格的技法,使藝術創作缺少人性與自發性的創造,也較少激情。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th9_1000/open-31-broadcast.htm

新古典主義藝術概述
 
  古典主義時期
所謂「古典主義」是與古代希臘和羅馬有關的文學、美術、建築或思想,它包含了完美、永恆,以及希臘人對於生活之觀念為基礎的一些價值判斷;強調思考的秩序和明晰性,精神的尊嚴和寧靜,結構的單純和均衡,及比例的勻稱。
人生觀著重思想上的條理清晰、精神上的尊嚴寧和、結構上的樸實均衡及主題與適當形式的完美結合。
古典主義的中心思想為尊崇理性、客觀、中庸適度,不信任情緒、主觀性及過分。
因古典主義重模仿及客觀標準,使其缺乏活潑自然及意義,而淪為過度保守傳統和空泛的形式主義。
歐洲文化中有數個不同的時代均努力仿效希臘、羅馬的標準。羅馬人本身仿效希臘人,其特色為全盤性的古典復興;十四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希臘及拉丁的作品被視為「古典之作」;十七、十八世紀的新古典主義則以嚴謹奉守希臘、羅馬的範例為特色。
 狹義的古典主義指的是對古希臘、羅馬歷史與文化的研究。更嚴格的定義古典主義僅指後代作品中,使用希臘或羅馬的表現方式。 「新古典主義」一詞,是指相對於十七世紀以前的「古典主義」而言。 
  新古典主義的起源
主要是受到十八世紀前半,羅馬時期的赫魯拉寧姆和龐貝古城的發掘,如出土遺物的圖文集,於是掀起一股遺物的圖文模仿熱潮,表現在工藝品、版畫與繪畫,也因為如此,使新古典主義真正達到其巔峰,對當時的巴洛克、洛可可所表現出的享樂與放縱性感到反感,而有所反省,同時也深受古典藝術中的理性,和簡樸風格所吸引。
由於受到一位德國思想家溫克爾曼的大力鼓吹所影響由一本名為「希臘藝術模仿論」書籍的出版,其內容強調希臘藝術為最完美的形式表現,由此對整個歐洲世界影響甚鉅。
受到拿破崙風格的影響,極力鼓吹成為羅馬帝國的霸氣。
  新古典主義的背景
法國中產階級興起,發生革命運動,反對封建政府繁縟豪華到極點,以致耗費了法國人民大量財富的洛可可藝術,而提倡以精鍊、實用和具有嚴格的合理性為特點的古典主義。
法國大革命中,法國人民得到了最後的勝利,拿破崙重登帝位,拿破崙曾有意使法國成為他自己的「羅馬帝國」,更進一步使新古典主義推到其巔峰狀態。 十八世紀初,古希臘的建築與雕刻漸漸被挖掘出來,而這種風格 正好附合法蘭西帝國的端莊、嚴肅及高貴。
  新古典主義的內涵
所謂「新古典主義藝術」,是指十八世紀五十年代至十九世紀初,風靡西歐的藝術樣式。
新古典藝術主要的中心思想,即是表現出一種客觀、理性與次序性的特徵;其中受到了古代希臘、羅馬時期的藝術影響,其主要是針對前一巴洛克、洛可可時期藝術的反動(華麗裝飾)。
表現在其文學、建築、美術等作品上,以一種強調完美、理性、思考的次序性、單純性、結構性、比例均衡、和一種精神上的寧靜,觀念也相對的變得較為客觀和保守、其畫作多半與古代的歷史有關,強調道德上的規範,以靜態和理性的構圖與表現技法,另外題材有警惕當時市民的作用。
「古典主義」﹝1770-1830﹞是以法國革命為關鍵而盛行,強調嚴格、冷靜、理智的表現精神與形式。
古典主義繒畫,趨向靜態的構圖,注重素描色彩趨於冷調,題材多取自古代歷史。
追求古代式的調和形式的美與高貴,導致過份概念化,缺乏人類的溫情與自主性為其缺點。一言以蔽之,即是以希臘、羅馬藝術的綜合體。
十九世紀初,政治與經濟上的不穩定,藝術的主流被浪漫派取代。 
   新古典主義的特質 
題材上,表現古代的歷史和現實的重要事件,借助古代英雄主義的表現,使作品顯出莊嚴而熱烈的現實激情。
形式上,強調理性的表現,而忽視藝術家感性的色彩;重視正確精密的素描, 對色彩的使用不太重視 。  認為「美」的原理就是「理性」的理想。
構圖上,強調完整性,而反對片面形式感的追求。
造型上,重視素描和線與輪廓,而忽視色彩,和反對過分的渲染,是一種調和, 中庸的繪畫風格 。
新古典主義的藝術,不僅恢復了古典藝術的樸素風格,而且喚醒了自我犧牲、嚴肅認真及獻身於共和國的純樸美德,使人覺得這一切都與自己息息相關。
http://www.aerc.nhcue.edu.tw/4-0/art/s18/page2.htm

新古典主義  維基百科

File:PanniniMusImagin.jpg
把羅馬遺跡與羅馬雕塑合併成的想像圖
新古典主義(英語:Neoclassicism),是一種新的復古運動。興起於18世紀的羅馬,並迅速在歐美地區擴展的藝術運動,影響了裝飾藝術、建築、繪畫、文學、戲劇和音樂等眾多領域。新古典主義,一方面起於對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藝術的反動,另一方面則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為信念(亦即反對華麗的裝飾,儘量以儉樸的風格為主)。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刻意從風格與題材模仿古代藝術,並且知曉所模仿的內容為何。
  雕刻
新古典主義在雕刻藝術上以淺浮雕(bas relief)圖式表現,因此截然不同於巴洛克風格的深度雕刻。代表藝術家有巴利(Barry)、卡諾瓦(Canova)、富拉克斯曼(Flaxman)、漢彌頓(Hamilton)、蒙斯、畢拉內及(Piranesi)、托爾瓦森(Thorwaldsen)、維恩(Vien)、魏斯特(West)。
  建築
在建築方面,傑佛遜設計的維吉尼亞大學校園和法國的蘇弗洛所建的「巴黎萬神廟」(先賢祠)是最著名的建築之一。除了維吉尼亞大學外,傑弗遜連住家都是自己親手設計的。美國的白宮,由詹姆斯•霍本和班傑明•亨利•拉特羅布設計,也屬於此風格。正是班傑明•亨利•拉特羅布將此風格介紹到了美國。詳見新古典主義建築。
  音樂
新古典主義音樂是20世紀古典音樂的一種派別,強調與浪漫主義音樂不同,弱化情感表達,引用前人素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5%8F%A4%E5%85%B8%E4%B8%BB%E7%BE%A9

新古典主義建築  維基百科

File:Wilno Katedra.jpg
維爾紐斯主教座堂(1783)
新古典主義建築是一種建築風格,由開始於18世紀中葉的新古典主義運動而產生,作為對洛可可風格反構造裝飾的反動,以及後期巴洛克中一些仿古典特徵的副產物。其純粹的形式,主要源自於古希臘建築和義大利的帕拉第奧式建築。
  起源
File:Pulteney Bridge, Bath 2.jpg
英格蘭巴斯的帕特尼橋,羅伯特•亞當
齊格弗里德•基第翁的第一本書(1922年)使用了讓人產生聯想的標題《晚期巴洛克和浪漫的古典主義》,宣稱「路易十六風格在形狀和結構上構成了晚期巴洛克傾向的盡頭,以古典主義作為其構架。」[1]在某種意義上說,新古典主義建築喚起人的情感,構圖美麗,以逝去的遙遠的古代世界作為娛樂,如同基第翁所認為的,是在浪漫主義感覺的框架之內。
新古典主義是一種願望的象徵:回到古希臘與古羅馬藝術的「純潔」,以及在較小的程度上,回到16世紀 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主義,晚期巴洛克的源頭。
許多新古典主義建築師受到艾蒂安-路易•布雷和克洛德•尼古拉•勒杜的影響。布雷及其學生的許多石墨建築圖紙效仿宇宙的永恆。佈雷的想法與埃德蒙•伯克的崇高的概念有某種關聯。勒杜解決了建築特徵的概念,堅持建築應該向觀察者直接表達其功能。
在18世紀初的一些歐洲建築中可以發現有一種反洛可可的傾向,生動地體現於喬治王時代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帕拉第奧式建築,但是在仿古典的後期巴洛克建築中也可發現,例如在巴黎克勞德•佩勞的羅浮宮東翼,在柏林,甚至在羅馬,亞歷山德羅•加利萊的聖若望拉特朗大殿立面。這是一種健全的自我剋制的建築,在學術上選擇「最好的」羅馬模式,這種模式越來越多地可以通過倖存古羅馬建築的精密圖樣加以仔細研究。
  發展
File:Wfm rsa building.jpg
蘇格蘭愛丁堡的蘇格蘭皇家學院(1822-26),威廉•亨利•普萊費爾使用了希臘多立克八柱柱廊
新古典主義首先在巴黎產生影響,通過在羅馬法蘭西學院訓練的一代法國藝術系學生,也受到了查爾斯•路易斯•克利斯沃尤的存在,以及溫克爾曼著作的影響。在倫敦,通過在巴黎學習的威廉•錢伯斯爵士、克利斯沃尤的學生羅伯特•亞當和「雅典人」詹姆斯•斯圖爾特,後來的英國建築師,例如亨利•荷蘭、小喬治•堂斯、詹姆斯•懷亞特、托馬斯•哈里森和約翰•索恩爵士在英國發展了這種風格。很快,這種風格也被瑞典等國的進步圈子所採納。在巴黎,許多第一代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師接受過雅克-弗朗索•布隆德爾持續數十年的一系列典型法國傳統的全面應用課程的培訓。
首先,在1760年代和1770年代,復古格調被移植到熟悉的歐洲形式中,例如在加特契納內部凱瑟琳二世的情人奧爾洛夫伯爵的住所,由一位義大利建築師和一群義大利粉刷工人設計。新古典主義的第二個浪潮,相當於拿破崙帝國的鼎盛時期,風格更為樸素,也更加有意識地復古。
在法國,新古典主義的第一階段表現為「路易十六風格」,包括的建築師有昂熱-雅克•加布里埃爾(小特里亞農宮,1762–68);第二階段稱為督政府風格和帝國風格,代表作是讓•夏爾金無柱的巴黎凱旋門(1806年設計)。在英國,第一階段以羅伯特•亞當的建築為代表,第二階段以約翰•索恩爵士的建築為代表。
  地域風格
  西班牙
File:Madrid-prado.jpg
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胡安•德•比亞努艾瓦
File:Pulawy palac marynki.jpg
普瓦維的Marynka宮(1790-1794),克里斯蒂安•彼亞得雷•艾格納
西班牙新古典主義歸功於胡安•德•比亞努艾瓦這個人物,他採用了伯克關於崇高和美的觀念,來適應西班牙的氣候與歷史。他建造了普拉多博物館,這是由一個學院,一個禮堂和一個博物館組成的建築,分別有各自的入口。這是卡洛斯三世雄心勃勃計劃的一部分,他打算將馬德里建成藝術與科學之都。在博物館近旁,比亞努艾瓦又建造了天文台。他還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和阿蘭胡埃斯為國王設計了一些避暑別墅,並且改建了馬德里的主廣場,以及其他一些重要作品。比亞努艾瓦的學生在西班牙擴展了新古典主義風格。
  波蘭立陶宛聯邦
波蘭古典主義的中心是波蘭末代國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統治下的華沙。維爾紐斯大學是東歐另一個新古典主義建築的重要中心,由著名建築學教授馬爾欽 Knackfus、Laurynas Gucevičius和卡羅爾 Podczaszyński領導。這種風格主要呈現於重要公共建築,例如維爾紐斯大學天文台、維爾紐斯的主教座堂和市政廳。在波蘭立陶宛聯邦創作最著名的建築師有多米尼克•梅里尼、揚•克里斯蒂安 Kamsetzer、西蒙•博古米爾•楚格、雅各布•庫比茨基、安東尼奧 Corazzi、埃弗拉伊姆 Szreger、克里斯蒂安•彼亞得雷•艾格納和伯特爾•托瓦爾森。
  其他國家
新古典主義建築的例證包括卡爾•弗里德里希•申克爾的建築,尤其是柏林的老博物館,約翰•索恩爵士設計的倫敦英格蘭銀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美國國會大廈。蘇格蘭建築師查爾斯•卡梅隆在聖彼得堡為德國出生的凱瑟琳大帝設計了壯麗的義大利風格的內飾:這風格是國際化的。
義大利一直堅持洛可可風格,直到拿破崙制度帶來了新的復古的古典主義,被年輕、進步、傾向共和的義大利城市居民作為一項政治聲明來接受。
  室內設計
File:Porvoo - W Runeberg Museum 3.jpg
芬蘭城鎮的木構建築,經常採用新古典主義風格
在室內,受到重新發現的龐貝和赫庫蘭尼姆古羅馬遺址的啟發,新古典主義使人看到真正的羅馬建築內部,這開始於1740年代後期,但是到1760年代才獲得廣泛接受。赫庫蘭尼姆的古物表明,即使是巴洛克建築最復古的內部,或者威廉•肯特最「羅馬」的房間,都是基於巴西利卡和神廟的建築外觀,被翻轉過來:三角牆式窗框變成了鍍金鏡子,壁爐頂部的神廟門面,現在看來十分誇張和荒謬。新的內飾力求真實再現古羅馬,用真正內部的語彙,表現輕快的主題,雕刻下部雕帶,飾以單獨的獎章、花瓶、半身像其他圖案,不再使用桂冠、絲帶或細長的藤蔓花飾,也許用「龐貝紅」、淺色或石頭的本色。這種風格在法國最初只是巴黎人的風格,稱為希臘風格(Goût grec),但並不是宮廷的風格。直到1774年年輕的國王登基,他的趕時髦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為宮廷帶來了「路易十六風格」。
  後期
從大約1800年前後,新發現了大量的希臘建築實例,可以通過蝕刻版畫和雕版圖看到,給予新古典主義新的推動力量,被稱為「希臘復興」。整個19世紀及以後,新古典主義仍然是學院藝術的一股主要力量,是浪漫主義和哥德復興的對立面。不過從19世紀後期起,新古典主義經常被認為是反現代的,在有影響的批評圈中甚至被認為是反動的。到19世紀中葉,一些歐洲城市 - 尤其是 聖彼得堡、雅典、柏林和慕尼黑 - 被改造為名副其實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博物館。
  蘇格蘭
在蘇格蘭和英格蘭北部,哥德復興風格的影響不太強烈,建築師們繼續發展威廉•亨利•普萊費爾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卡斯伯特 Brodrick和亞歷山大•湯姆遜的作品顯示,到19世紀末,其結果是強大和古怪的。
  英國
在英國,阿爾貝•理查森的作品是20世紀初對純粹新古典主義設計的興趣覺醒的原因。文森特•哈里斯、布萊德肖•加斯與霍普和佩爾西•托馬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時期設計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公共建築。在英屬印度,埃德溫•魯琴斯爵士雄偉的新德里都市計畫標誌著新古典主義的日落。
  美國
在美國建築中,新古典主義是美國文藝復興運動(1880-1917)的一種表達。這種風格的一位先驅是英國出生的班傑明•亨利•拉特羅布,他常被提及是美國第一位職業建築師和美國建築之父。美國的第一座羅馬天主教主教座堂巴爾的摩聖殿,被許多專家認為是拉特羅布的傑作。
新古典主義的最後表現階段是學院派建築(Beaux-Arts architecture,1885–1920年),在其最後階段,在美國的大型公共建築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林肯紀念堂(1922年)、美國國家藝術館(1937年)和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羅斯福紀念堂(1936年)。
新古典主義建築在美國建築得到廣泛傳播。同樣,法國的革命政權,以及與此運動相關的理性主義的總體趨向,使得在歐洲大部分地方,新古典主義與共和主義和激進主義建立了聯繫,而哥德復興建築則被視為代表君主主義和保守主義。
  蘇聯
File:Shanghai10.JPG
上海展覽中心,蘇聯新古典主義建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實例
在蘇聯(1917-1991),新古典主義造就了史達林式建築。政治精英頗為欣賞新古典主義建築,因為它能有效地展示國家權力,因此全國各處興建了大量的新古典主義建築。蘇聯建築師有時傾向於過度使用古典主義建築的元素,導致建築物花哨俗氣,以至於蘇聯新古典主義建築被戲稱為「婚禮蛋糕建築」。 最著名的蘇聯新古典主義建築是蘇維埃宮,1931年拆除了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為其讓路,但蘇維埃宮最終沒有建成,2000年又重建了大教堂。莫斯科的「七姐妹」也是新古典主義的經典作品。 蘇聯新古典主義建築還輸出到其他蘇聯陣營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著名例證有波蘭華沙的文化科學宮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上海展覽中心。
  納粹德國
納粹建築是德國納粹運動領袖首選的建築風格,尤其得到了阿道夫•希特勒本人的欣賞。希特勒委託他喜愛的建築師阿爾伯特•斯佩爾規劃重新設計柏林,使其成為一座由莊嚴的新古典主義建築組成的城市,更名為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亞,作為希特勒的千年帝國的中心。這些規劃由於納粹德國的滅亡和希特勒的死亡,沒有能夠實現。
  今天
File:Schermerhorn.jpg
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謝默霍恩交響樂中心,建於2006年
今天,美國有些建築,例如謝默霍恩交響樂中心,仍然使用新古典主義風格建造。
在英國,許多建築師熱衷於新古典主義風格。兩座大學圖書館,昆蘭•特利設計的唐寧學院梅特蘭魯濱遜圖書館和羅伯特•亞當建築師事務所的賽克勒圖書館表明,可以採取傳統的方法,例如前一個實例;也可以採取非傳統的方法,例如後一個實例。英國新建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大多數是私人住宅。弗朗西斯•詹森事務所專門從事建造新的鄉村住宅。
新古典主義建築現在通常歸入「傳統建築」範疇之下,由許多傳統建築群體的成員加以實施。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5%8F%A4%E5%85%B8%E4%B8%BB%E4%B9%89%E5%BB%BA%E7%AD%91

台長: 阿楨
人氣(4,7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世界百大畫家 |
此分類下一篇:泰納:世界百大畫家21
此分類上一篇:哥雅:世界百大畫家1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