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4-29 09:00:00| 人氣698| 回應14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後美國世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南方朔雖導讀出札卡瑞亞的《後美國世界》是以美國仍占優勢的「柔權力」試圖說服美國右派,「後美國世界」仍將是「單一多極」世界。但也未免太誇大了札卡瑞亞的「柔權力」文化史論是種極具說服力的「巨型論述」(p.10-12)其實札卡瑞亞只是強辯全世界的現代文明皆來自西方罷了。(楨:對南方朔之批判,另參本館:台灣人要騎那種馬?

後美國世界 The Post-American World (麥田出版 2008)

  內容簡介
  這是個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
  CNN節目主持人、NEWSWEEK國際版主編─法理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透過本書告訴我們:戰爭與恐怖暴力漸漸消失,大規模傷亡衝突不再。
  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展現高度經濟實力後,世界將進入經濟群雄崛起的後美國時代!
  如果世界真的是平的,本書聲明:權力正在轉移,世界逐漸脫離美國經濟支配,邁進一個多元勢力共同界定與監督的後美國世界。
2008年最精采轟動全球的觀點!
亞馬遜網路書店非文學類排行榜暢銷書!
紐約時報非文學類排行榜暢銷書!
美國於2008年5月上市迄今,已銷售超過10萬冊!
  我們這個時代最精采的故事便是「群雄崛起」,也就是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肯亞,以及許許多多國家的成長。這波經濟成長已產生新的全球景觀,權力在轉移,財閥和創新在出人意表的地方勃興。經濟成長也帶來政治信心和民族尊嚴。只要這些趨勢持續,全球化的推動力必會逐漸與民族主義的拉力結合,形成一種可能界定往後數十年世界局勢的張力。全球經濟成長帶來很多好事,同時也製造許多問題,而且我們這個世界還沒有能力處理。
  當前美國國內的政治議論執著於恐怖主義、移民、國土安全和經濟恐慌之類的問題,完全跟這大發展不搭軋。美國所面臨的真正挑戰,是來自新世界的贏家,不是輸家。
  札卡瑞亞揭櫫當代力量分散全球的面貌,以他慣有的流暢、深入和想像力的筆法,綴取過去五百年來兩次權力大轉變的歷史教訓,亦即西方世界興起與美國崛起,告訴我們如何因應「群雄崛起」的第三次大轉變。
  作者簡介
法理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 1964.1.20-)從印度到美國,從美國到全球;原來從事政治學教育的工作,轉而成為針砭時事的專家;一個敢於直言的新聞工作者,每每發表精闢犀利的國際關係分析,連美國國務卿萊斯和著名節目主持人Jon Steward也讚譽他「熟悉世界每個地方」,這位被公認為最有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非札卡瑞亞莫屬!
  從區域觀察到縱覽國際趨勢發展,札卡瑞亞作為《新聞周刊》國際版(Newsweek International)主編,也是該周刊的美國版和國際事務專欄主筆,善於運用專業領域的知識,提出敏銳深刻的批評,同時運用國際政治、經濟發展、宗教文明、科技、教肓、文化領域等種種數據,來佐證所發表的公開言論,令社會大眾信服,因此他受邀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紐約客》、《新共和》等多種媒體刊物撰寫文章,甚至在CNN主持政論性節目,是美國輿論界非常重要的喉舌。
  如今札卡瑞亞的名字和作品,已深入美國大眾社會,他所提出的見解,受到國際媒體高度認同。這位擁有耶魯大學、哈佛大學教育背景的國際趨勢分析權威,他傑出的國際時事報導和評論成就,獲得多項國際新聞大獎的肯定。
  札卡瑞亞的《從財富到權力:美國世界角色的不尋常起源》已被翻譯成數種語文出版,《自由的未來:美國國內和國際間的偏執民主》於2003年出版時馬上躍登《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非文學類暢銷書排行榜,並被翻譯成超過20國文字。新作《後美國世界》(The Post-American World)更是發行以來造成全美各地討論的熱門話題,這股熱潮甚至蔓延至世界其他地區,讓無數人開始重視世界各國崛起的經濟新秩序時代。
  名人推薦
◆札卡瑞亞繼暢銷書《自由的未來》之後,再次以同樣的真知灼見描繪一個美國再也不能支配全球經濟、協調國際地緣政治或主導文化的世界。他把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國的成長崛起,視為我們這個時代最精采且將會重塑世界的故事。──《出版人》(Publisher)
◆本書對世界事務有曉暢、引人深思的評價,必能吸引政治光譜兩端的讀者。──《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新聞周刊》國際版主編札卡瑞亞,在開宗明義提出「本書不談美國的式微,而是討論其他國家紛紛崛起」之後,邀請我們進入「後美國世界」。他描述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國如何改變美國所生存的世界。美國再也不能支配全球經濟、協調國際地緣政治,或自信滿滿地指導其他國家。──邦諾書店∕Barnes & Noble
◆可憐智慮不足的新保守派,片刻之前還在大談帝國榮景和世界新秩序,如今看來,美國竟是大白天之下也會吹起寒風。──《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書中許多敏銳的論點,皆與《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論全球化、卡特時代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談美國在漸趨反對的世界中益形孤立等相互呼應,但札卡瑞亞運用他嫻熟經濟、外交政策與文化政治專長,提供一般讀者一個全球化世界(以及美國在其中的角色)的清晰圖像,並以許多歷史類比檢視這些變化的可能結果。──《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角谷美智子
◆他的重點不在巨人國消亡,而是其他國家紛紛起。──《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越飛(Josef Joffe)
◆札卡瑞亞的《後美國世界》專論其他國家的興起,可謂別具隻眼:儘管美國仍是首要超強,我們的確是該更加著重「其他國家」。在這大方向之下,札卡瑞亞讓決策者自己去思考如何評估挑戰及恢復美國的正當性。──《華盛頓郵報.書香世界》(Washington Post’s Book World)
◆札卡瑞亞嚴厲批判美國現任政府,指出政治停頓與軍事和外交政策,不利美國調適現狀,但他仍抱持樂觀態度,認為歷史事實證明這些現象都可以改變。──《圖書館學期刊》(Library Journal)∕施普魯勒(Marcia L. Sprules)

後美國世界

內容簡介  • • • • • •
《後美國世界:大國崛起的經濟新秩序時代》將為你詮釋:權力正在轉移,世界正逐漸脫離美國的經濟支配,邁進一個多元勢力共同支撐的後美國世界。這是一個群雄崛起的時代!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肯雅……以及許許多多國家的強大。這是一本能夠改變你對這個世界慣常看法的書!世界經濟新秩序重整,我們的基點和機會在哪裡?後美國時代,誰能為我們重畫世界經濟結構大藍圖!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份子、CNN節目主持人、《新聞週刊》國際版主編法裡德•紮卡利亞為我們重新界定各國經濟強弱,剖析全球發展及美國強權地位的變數!
在這《後美國世界:大國崛起的經濟新秩序時代》中,紮卡利亞揭示當代全球力量分散的面貌,以他慣有的筆觸,融匯過去500年來兩次權力大轉變的歷史教訓,亦即西方世界的興起與美國的崛起,他向我們闡釋了“群雄崛起”的第三次大轉變。
  目錄  
前言   他者的崛起
第一章 風雲變幻的世界
牛闖入瓷器店了!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我們的世界還處在一個全球增長的時代,但為什麼突然之前世界就好像跌入了“萬丈深淵”?這其中僅僅是債務問題嗎?在一個各方利益攸關的後美國世界裡,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大國協調機制?
世界上最快的賽車
債務問題
奔向後美國世界
休戚相關
第二章  世界變了:一個不完全的全球化世界6
世界真的變了!恐怖主義、發展問題、民族主義以及各種威脅激蕩著這個變化的世界,最後的超級大國美國該如何應對?美國該如何抓住這個最後的機會以應對這個變化的世界?
伊斯蘭威脅
大擴張
三種力量:政治、經濟與技術
發展是一把雙刃劍
民族主義的興起
最後的超級大國
第三章 舊秩序與新秩序:西方化的博弈31
成者王,敗者寇!同樣的歷史機遇,為什麼有的國家能強大起來,而另外一些國家則會積弱積貧、一蹶不振?是強大源於效率,還是文化決定命運?或許最終,失敗者會成為勝利者囊中之物,而西方化、現代化的雙重炙烤更加快了這種舊秩序的滅亡,同時也催生了一種新的世界秩序。可誰能判斷出,這種融合的未來,究竟是福還是禍?
強大源於效率
文化決定命運?
勝利者的獵物
西方化
現代化
舊秩序的滅亡
融合的未來
第四章 中國:大國的崛起52
挑戰者來了!中國——這個崛起的大國,正在成為耀眼的全球明星。獨特的發展體系、韜光養晦的戰略決策、開明的儒家思想好像都在詮釋著一個大國的崛起。面對此消彼長的大國博弈,龍和鷹是應該選擇對抗、競爭,還是合作?
中國的發展體系
韜光養晦
儒家思想與基督教文明
崛起勢不可擋
龍和鷹:對抗?競爭?還是合作?
第五章 印度:蓄勢待發77
又一個挑戰者!印度——這個蓄勢待發的大國,再也無法忽視它了。雖然其政府作為、外交政策還無法贏得眾多喝彩,但它所展現的發展模式、人口活力、核大國的地位已經讓人感覺到——這個國家要崛起了!
自下而上:獨特的發展模式
政府:有所為,有所不為
外交政策:躑躅前行
鷹和牛:善意的合作
印度教的世界觀
核大國
地緣政治因素
第六章 美國:衰落、維持與挑戰的命題100
美國慌了!“我”要分析一下以前的強勢大國英國是如何強盛的,又是如何衰敗的——“我”要找到維持這種強勢的秘訣;“我”還要探究一下自己在科技、教育方面有哪些崛起大國無法相比的優勢,“我”還有哪些秘密武器,最後,“我”還要看看,“我”在政治方面還有哪些積重難返的病根。如果不好好研究分析,面對如此強有力的挑戰,“我”如何能應付得了?
強勢的英國
英國的衰落
衰落的根源
不是政治,而是經濟
機遇與挑戰
競爭力中的技術優勢
美國最具優勢的產業
教育:注重思維創造
美國的秘密武器
歷史上最嚴峻的挑戰
更多的他者闖了進來
政治:已經病入膏肓
第七章 大國崛起的新秩序:美國將如何?127
新秩序正在形成!今非昔比,單極世界已經退化了,我們面臨的是新時代的新規則,美國應該如何做?“唯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這句至理名言,美國哪屆政府都不應該忘記。
單極世界的退化
今非昔比
新時代的新規則
“唯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致 謝159
譯後記161

  第一章 風雲變幻的世界 
任何黃金時代都有終結之日。極盛時期越是璀璨奪目,終結之時越是慘不忍睹。2008年的慘劇是1929年以來世界上最嚴重的金融崩潰,它導致了自“大蕭條”以來最大幅度的經濟衰退。2008年發生的一切都是史無前例的:全球經濟中大約有40萬億美元的淨資產毀於一旦;美國兩家最大的抵押貸款機構被政府接管;雷曼兄弟的倒閉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銀行破產案;風靡一時的投資銀行一夜間煙消雲散;世界各地競相出臺救市和一攬子經濟刺激方案,總額已經達到了數萬億美元。我們正經歷的這個時代將會載入史冊,成為子孫後代長期談論的話題和研究議題。
  事情怎麼會發展到這種地步呢?在我看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崩盤的根本原因竟然是“成功”。在過去的1/4世紀裡,世界見證了不可思議的經濟增長。全球經濟規模大約每10年就要翻一番,已經由1999年的31萬億美元飆升到2008年的62萬億美元;通貨膨脹則長期保持在令人難以置信的低水準上。經濟增長還外溢到了其他地區。當西方人搬進更加寬敞的住房、購買筆記型電腦和手機的時候,長期以自然經濟為主體的亞洲和拉丁美洲農民也在快速發展的城市裡找到了新的工作,就連非洲人也開始到全球市場上銷售貨物了。在全球各地的每一個角落裡,商品的價格都在下降,股票、債券和房地產等形式的財富卻在迅猛增長。宏觀經濟指標集中反映了這一盛世景象。2006和2007年無疑是這一黃金時代的高潮。在這兩年期間,全世界有124個國家(大約占世界國家總數的2/3)的經濟增長率都在4%以上。
  那麼,“全球增長時代”的成因又是什麼呢?正如我要在本書中詳細闡述的,它是政治、經濟和技術這三大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
從政治上看,前蘇聯的解體催生了一個全球政治相對穩定的時代。冷戰期間,世界上發生了數十起內戰和武裝叛亂,湧現出了許多小股遊擊隊組織。這些組織大都得到了前蘇聯的資助,西方國家則針鋒相對地扶植它們的對手。冷戰結束後,由於大國競爭退出歷史舞臺,戰爭的數量大大減少,雖然也爆發過一些戰爭,但它們的規模都很有限。當然也有一些例外,如20世紀90年代發生在剛果的血腥屠殺事件,以及基地組織在世界各地製造的恐怖主義活動。但總體上看,世界人民共用了和平與穩定,這是幾個世紀以來從沒有的。此外,政治衝突造成的人員死亡數量也持續下降。
  從經濟上看,前蘇聯解體以後,市場經濟成為廣泛推行的經濟管理方法,這使世界各國政府對於加入國際經濟體系趨之若鶩。世界貿易組織等新協定和制度則有效地減少了貿易壁壘,日益緊密地將世界聯結為一個整體。就連越南和哥倫比亞政府也已經認識到:置身于這場“全球繁榮競賽”之外的代價是無法承受的,因而採取了明智的政策以減少債務水準和削減扭曲的補貼。它們並沒有受到來自鮑勃•魯賓或漢克•保爾森①等人的壓力,而是親眼看到了這樣做的收益(和不這樣做的代價)。這些改革鼓勵了外國投資,也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與此同時,美國央行行長們正在探索駕馭和緩解商業週期之道,以防止隨時有可能發生的經濟波動,進而葬送就業和儲蓄並釀成動盪和革命。例如,1854~1919年間,美國平均每4年就要發生一次經濟衰退,並且一旦來臨就要持續整整兩年。但在過去的20年間,美國在兩次衰退之間經歷了長達8年的不間斷增長,最終出現的下行趨勢也僅僅持續了8個月。這一超長穩定期的出現得益於他們幾十年來一以貫之地與通貨膨脹作鬥爭。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在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②的帶動下,央行行長們相繼向通貨膨脹宣戰,努力以笨拙的貨幣政策工具保持商品價格的相對穩定。美國在這場戰爭中摸索出的做法成了最成功的出口商品。到2007年,全世界只有23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高於10%,遭受惡性通貨膨脹困擾的國家則只有一個—納米比亞。
  從技術上看,資訊革命加速了單一全球經濟體的興起。通信成本急劇下降,資訊網路四通八達,一體化進程越來越便利。突然間,內布拉斯加州的體育用品商店可以從中國進貨,然後遠銷到歐洲,並任命班加羅爾③的會計師掌管支票簿。
毋庸置疑,低通貨膨脹、全球增長和突飛猛進的技術進步是一種史無前例的成功,但是,這些成功也帶來了一個重大的負面效應,那就助長了人們的自命不凡。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前10年,商人們密切地關注著各種政治風險—政變、恐怖襲擊和社會動盪—可能給經濟增長造成的傷害,但發現的政治風險卻很少。政變的結果無非是建立一個新政權,但它仍將面臨全球經濟的各種制約和機遇。因此,在後冷戰時代,儘管恐怖主義活動猖獗,也不時發生一些災難性事件,但世界的基本面是保持了政治穩定。
  然而,這些商人們對於一個近在咫尺和司空見慣的問題卻視而不見,那就是“經濟風險”。他們與艾倫•格林斯潘一樣,假定複雜的金融工具向全世界擴張事實上降低了經濟風險。他們還相信:一度被認為是危險的債務水準現在可以被駕馭了,因為人們假定真實的那些條件事實上一直在發生變化。正因如此,投資者願意接受相對較低的回報率,進行正常情況下看似危險的投資。美國政府發行的國庫券號稱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資,而公司債券則缺乏足夠長的歷史可供參考。儘管二者的收益有著天壤之別,但惡性擴張中的信用連創歷史新低。在此情況下,厄瓜多爾這樣岌岌可危的國家和克萊斯勒這樣搖搖欲墜的公司,居然可以像美國政府那樣拿到非常廉價的貸款(事實是:到2009年,厄瓜多爾政府已經停止償還債務,而克萊斯勒公司仰仗美國政府在最後關頭出手相救,才得以逃過破產的厄運)。由於借貸的成本非常低廉,金融業者和房地產所有者便無所不用其極,動不動就大規模地舉借外債。2002~2006年間,企業盈利率的增長速度連續18個季度保持在兩位數,破產率則遠遠低於正常水準。銀行和投資者眼見企業的保險箱裝得滿滿的,提供資金時更加自信而慷慨。好日子似乎永無結束之日了。
世界經濟簡直就像一輛昂貴的賽車,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行駛能力,可以風馳電掣般地向前賓士。在過去的10年間,無論任何人駕駛這輛車,都能體驗到無與倫比的刺激和興奮。問題只有一個:事實證明,沒有人真正知道如何駕駛這輛車。10年來,全球經濟的面貌超出了任何人的想像:它是一個由125個國家組成的統一的整體,而且這些國家都積極地參與到體系中來,並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快速發展。這輛車似乎有125個不同的司機,但誰也沒有想到需要購買減震器。
  第四章 中國:大國的崛起
美國人也許對“美”讚不絕口,但真正能令他們為之震撼的是“大”。想想如下事物便一目了然: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加利福尼亞的紅杉樹、紐約的中央大車站、迪士尼樂園、運動型多功能汽車、美國軍隊的建制、通用電氣公司、麥當勞(乳酪)雙層漢堡和超大杯拿鐵咖啡。歐洲人崇尚複雜精妙,日本人偏愛小巧玲瓏,美國人則青睞氣勢磅礴,對超大規模更是情有獨鍾。
  這也正是中國令美國憂心忡忡的原因所在。中國是這樣一個國家:其龐大的人口規模就使美國相形見絀。中國的人口有13億,多達美國的4倍。100多年來,美國的傳教士和商人一直躊躇滿志,幻想著要拯救10億人的靈魂、消除20億人的腋臭,但這始終也不過是做夢而已。中國是很龐大,但卻相當貧窮。賽珍珠的暢銷書《大地》(The Good Earth)(後來改編成了戲劇和電影)是這樣描述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舊中國的:疲於奔命的農民、欲壑難填的地主、饑荒和洪水、瘟疫和貧困,一幅農業社會的慘澹景象。
  拿破崙曾經說過(也許是他人杜撰的)一句名言:“讓中國沉睡吧,因為它一旦醒來,世界將為之震顫。”中國似乎就是按照拿破崙的指令,昏昏沉沉地睡了將近200年,成了供列強爭雄的俎上之肉。歷史上,日本曾經對中國亦步亦趨。但在20世紀的一段時間內,無論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日本在戰場上都強於中國。
  中國的蘇醒使其國內經濟和政治局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崛起的中國在融入世界的同時也被世界改造著。從廣義上說,後美國世界受“全球化”和“民族主義”這兩大力量的支配,中國目前也正不遺餘力地在這兩大力量之間進行調和。一方面,經濟和技術上的競爭壓力迫使中國融入世界,但同時也會造成國內的裂變和社會的動盪,因此中國一直在尋求以新的方法使日益多元化的社會保持統一。另一方面,持續不斷的增長意味著中國越來越躊躇滿志,對地區乃至世界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從很大程度上講,後美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將取決於中國如何在“融合”與“分裂”這兩大力量之間實現平衡。
歷史學家回顧20世紀的最後幾十年時,往往不約而同地將1979年視為一個分水嶺。這一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這個超級大國由此成了自己的掘墓人。也是在這一年,中國啟動了經濟改革。中國改革的信號是在1978年12月一次出人意料的會議上發出的,那就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正式會議召開之前的一次主席團會議上,剛上臺的中國共產黨新領導人鄧小平發表了重要講話,號召全黨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讓事實(而非意識形態)為中國指引發展道路。歷史證明,這是中國當代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講話。鄧小平強調:“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從那以後,中國就是這樣做的,從而走出了一條務實的現代化道路。
  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果令世界震驚。30年來,中國經濟以年均9%以上的速度增長,這是有史以來主要經濟體的最快增長速度。同期,中國大約有4億人擺脫了貧困,如此大規模地減少貧困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也是絕無僅有的。中國的人均收入也增長了近7倍。30年來,儘管中國歷經挫折和偏差,但它畢竟實現了所有第三世界國家都夢寐以求的目標—脫貧致富。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是世界歷史上最成功的發展樣板。
  中國的變化之大令世人難以想像。30年時間裡,中國的經濟總量每8年就翻一番。1978年,中國的空調年產量只有200台,到2005年就增加到4 800萬台。目前,中國一天的出口額就超過了1978年全年的出口貿易額。在此期間,對於任何一個到過中國的人來說,數不勝數、天翻地覆的變化都會令你眼花繚亂。15年前,我第一次去上海浦東時,那裡還是一個沒有開發的村莊。如今,那裡已經成為上海市的金融中心區,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像一座座巨塔拔地而起,上面鑲嵌著精美的玻璃和金屬材料,每當夜晚燈火通明時,宛若一棵巨型聖誕樹光彩奪目。浦東新區的面積是倫敦金融新區金絲雀碼頭的8倍,與芝加哥整個城區的面積相比,也只不過稍小一點而已。100年前,芝加哥曾經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城市,今天的重慶已經成為繼芝加哥之後又一個快速發展的樣板,其人口正以年均30萬的速度高速增長。然而,重慶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在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20個城市全部都在中國。
  上海雖然令西方人心馳神往,但北京仍然是中國的政治、文化、藝術甚至經濟中心。北京正以史無前例的規模發生著脫胎換骨般的變化,與奧斯曼男爵19世紀時為巴黎制訂的建設規劃非常相似。①在籌備2008年奧運會的過程中,北京開工新建了6條地鐵,一個長43公里的機場軌道線,一個面積約25萬平方米的新(當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場航站樓,面積達125平方公里的由環北京綠化帶改建的公園,還有一個總面積12平方公里的奧林匹克公園。人們看到新北京的城市模型時,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阿爾伯特•施佩爾①在20世紀40年代為柏林設計的宏偉城市規劃。事實上,他的兒子小阿爾伯特•施佩爾也是一名建築設計師,並為北京設計了從故宮到奧林匹克公園、全長8公里的林蔭大道。然而,小阿爾伯特•施佩爾認為,他父親當年為柏林設計的城市建設規劃,無法與當今北京發生的變化相提並論。北京的變化“比柏林大,而且大得多”,他由衷地讚歎道。
  現在,每一位企業家都能如數家珍地說出一些有關中國的統計資料,而這些不可思議的數字會讓聽到的人驚得目瞪口呆。毫無疑問,這些數字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但當你聽到的時候,它們大都已成“過去時”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鋼鐵和水泥生產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銷售市場。2005年,中國的建築工地有26億平方米之多,是同期美國建築工地面積的5倍多。在過去的15年間,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增長了1?600%。在工業革命的高潮時期,英國曾經被稱為“世界工廠”,如今這一稱號非中國莫屬。目前,全世界2/3的影印機、微波爐、DVD放映機和鞋類商品都是由中國生產的。
  要想感受中國在低成本製造業中的主導地位,到沃爾瑪就可略見一斑。沃爾瑪是世界上最大的企業之一,年收入是微軟公司的8倍,占美國GDP的2%。它雇用了140萬名員工,比通用汽車、福特汽車、通用電氣和IBM這4家公司的員工總和還要多。沃爾瑪創造了一個商業傳奇,它通過高效(也許有人認為是殘酷)的管理向顧客提供了可能的“最低價格”。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沃爾瑪採用高新技術,推動經營管理創新,也許最重要的是不斷尋找低成本生產商。如沃爾瑪每年從中國進口商品大約180億美元,它的絕大多數國外供應商都是中國企業。因此沃爾瑪所謂的“全球供應鏈”,其實就是一條“中國供應鏈”。
  中國還實行高度開放的貿易和投資政策。中國不會是又一個日本,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這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中國沒有走日本(或韓國)式的發展道路。日本和韓國都實行一種出口導向戰略,其國內市場和社會都是對外封閉的,中國則向世界全面開放。如今,中國的外貿依存度(貿易與GDP的比率)高達70%,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過去15年來,中國從美國的進口增長了7倍多。2007年寶潔公司在中國銷售額超過25億美元,它的很多產品都深受中國消費者的歡迎,比如海飛絲洗髮水和幫寶適紙尿褲。據星巴克咖啡公司預測,到2010年,它在中國的咖啡廳總數將超過美國。中國對國際品牌也很開放,無論是品牌產品還是品牌人物。宏偉壯觀的高樓大廈和突飛猛進的發展是新中國的標誌,這其中大都有外國建築師的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中國向世界展示形象的重要場合,為此北京曾經選擇了好萊塢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來執導。中國給一位外國人如此重要的角色,這在日本或印度是無法想像的。
  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財富持有者。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1.5萬億美元,比位居第二的國家(日本)多50%,是歐盟所有國家外匯儲備總額的3倍。擁有如此巨額的外匯儲備未必是明智之舉,但它確實表明:無論遇到任何動盪或危機,中國都將表現出非同尋常的恢復能力。總而言之,這一切使中國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最大的產品製造國、第二大消費國和最大的儲蓄國。但中國不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從軍事、政治或經濟等任何角度衡量,中國在幾十年內都不可能超過美國,更不用說在所有領域都獲得支配地位了。可是,中國正在一個又一個領域成為世界第二大國,這將為國際體系注入全新的要素。

美國也不高興 2009-07-22
  這本書是一本激勵美國人奮發的書籍,但是使用的激勵策略比較庸俗。就像一個江湖郎中對病人說,最近天氣變化比較大,你沒注意,現在你的病情非常嚴重,這裡那裡等等有很多毛病;你的情敵有準備,現在你的情敵有這樣那樣的進步和優點,你領先情敵的差距縮小了很多而且還在縮小中,情人有可能要轉移了;但是也有救,你底子好,我現在有個六療程方子可能有用;不聽我的,就會無藥可救;然後推銷自己的觀點。    
  天氣: 
  1、目前的全球化進程,重點突出美國借了很多錢並且無節制消費,中國勤勞並樂意借錢給美國消費,終於成了美國最大的債主。 
  2、伊斯蘭極端分子的威脅。 
  3、舊秩序向新秩序轉換,一些國家會衰落,一些國家會崛起。 
  4、金磚四國實力大增,G8不夠用。    
  病情: 
  1、次貸危機。 
  2、巨額債務。 
  3、伊拉克泥潭。 
  4、世界領導地位不再穩固。    
  情敵: 
  1、中國30年的經濟巨大進步。 
  2、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債主,有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 
  3、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非洲和東南亞都買帳。 
  4、印度進步也飛快,有望和中國並駕齊驅。    
  不聽我的: 
  1、中國明王朝的衰落。 
  2、英國20世紀初的衰落。    
  作者的藥方: 
  1、要有所選擇。(傷其五指,不如斷其一指) 
  2、建立廣泛的規則,摒棄險隘的利益。(外交眼光要長遠) 
  3、成為俾斯麥,而不要學英國。(要和中國等和諧發展) 
  4、要照單點菜,而非吃套餐。(外交要靈活,要因地制宜) 
  5、要善於進行非對稱性思維。(不僅正規戰,還要遊擊戰) 
  6、合法性就是權力。(花心思獲得國際輿論支持)    
  對作者對中國的評論有異議,作者有選擇地引用資料突出了中國的成績,但是對影響中國穩定的潛在隱患則是淺嘗輒止。而且作者對中國的瞭解只是停留在對中國成績的仰慕和資料引用上,並沒有進行深入地分析。作者對中國老百姓和貧富差距有視無睹,而只是片面強調老百姓的民族主義。把上海網吧中的那個年輕人比作20世紀10年底德國的年輕教授也是不正確的,事實上網路上的很多流行詞彙能說明很多問題,作者顯然太正統,忽略了網路上的資訊。
  回應
江湖郎中的這一套,算命的也常使,本來在米蟲的blog上推薦這本書,想看看來著,聽peterq 這麼有趣的一套評論,意興闌珊了,TG已經在王婆賣瓜了,還需要這個印籍老美來為我國大吹法螺麼!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157977/

毒藥抑或美酒? 2009-08-03 

  從某種意義上說,債務(包括內債和外債)是這波發端於美國的次債危機並進而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的癥結所在。對美國來說,債務是究竟美酒抑或是毒藥? 
  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美國人的消費量遠遠超出他們生產的商品數量,於是就用借貸彌補這一虧空。這一現象存在於全社會的各個層面。從1974年至2008年,美國人的家庭債務由6800億美元飆升到14萬億美元,僅在最近的7年間就翻了一番。每個家庭平均持有13張信用卡,共欠下12萬美元的抵押貸款。而且各州和地方的政治人物為了取悅選民,迫不及待地為他們新建籃球場,修建12車道的寬闊公路,卻不增加任何稅收,結果只能拿未來做抵押去借款。它們發行債券以籌集這些民心工程的建設款項,但債券都以未來的稅收和彩票收入做抵押。然而,就連這些大肆透支未來的州和地方政府與借貸者的真正上帝——聯邦政府——相比,也相形見絀。1990年美國國債為3萬億美元,但到2008年底已經那個飆升到14位數,超越了10萬億大關。美國已經成了債務人的王國。 
  借債本身是沒有錯的,貸款和杠杆只要運用得當,也將發揮現代經濟脈搏的作用,但達到如此極端水準,他們就成為殺手了。這一等式的兩端必須求得平衡,如果其他國家不願提供貸款,美國將永遠實現這一平衡。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崛起就體現在這裡,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中國的崛起。 
  中國的經濟增長勢頭是強勁的,但其家庭和企業卻比較謹慎。他們大約將收入的一半存起來,以應付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這種極端節儉和高速增長相結合,使中國積累了持續膨脹的巨額資本。然而,這一現象絕不僅僅是儒家文化傳統造成的。此外,中國等亞洲國家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心有餘悸。當時亞洲國家深陷危機之中,西方國家前來救援,但卻提出了苛刻的條件。因此,亞洲國家從危急中挺過來之後,它們(以及亞洲以外的國家)的政府決定建立自己的外匯儲備,以便再次遇到危機時不必氣球陌生人。 
  因此,中國的儲蓄額雖然持續增加,但政府卻不把它們用於國內經濟的再投資,而是要把它們存放於別處。一個政府該如何存放資金呢?那就是購買當時看來(現在仍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資:美國政府發行的國庫券(俗稱T票)。中國手中掌握了巨額的美國債券,反過來這又助長了造就這些債券的行為:美國人的消費。中國為美國的消費狂歡提供資助,從而使美國人手中的美元欠條越積越多。中國人過度儲蓄,而美國人過度消費,經濟體系似乎因此實現了盈虧相抵。 
  這樣做的並非只有中國一家,其他8個新興市場國家也聚集了1000億美元的戰爭基金,真是數字甚至可能更多,而且大多數是以美元的形式儲備。僅中國持有的外匯儲備就高達2萬多億美元,而且大多數也是以美元的形式儲備。2008年9月,中國超過日本成了美國的最大債權國,兒日本人呢已經不再大量購買美國的國庫券了。中國掌握著所有優等T票(即T bill)的10%,無疑已經成了美國的最大債權國,而美國財政部也不追逐美國國內的借貸方了。中國握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欠條,因而掌握著山姆大叔的簽字權。 
  事實證明,與過度消費一樣,全球層面的過度儲蓄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據哈佛大學經濟學家丹尼.羅德里克測算,中國把這麼多的錢存到國外,而不是進行建設性地再投資,將使其GDP每年損失大約一個百分點,相當於400億美元的財富。對美國來說,中國的貸款是一個巨大的動力,它使美國的利率保持在低水準,從而鼓勵房地產擁有著進行再融資,對沖基金管理者瘋狂地獵取“杠杆”,投資銀行將資產負債表抹平。《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馬丁.沃爾夫說,中國的貸款為美國提供了廉價的資金,而“廉價資金鼓勵著美國人進行金融創新、借貸和消費狂歡”。 
  “如果按照正常的商業標準來衡量,這樣做顯然沒有什麼收益的。”沃爾夫寫道。但從短期來看,它使美國人得以維持現狀。巴拉克.奧巴馬總統宣誓就職前不久,曾經對“未來幾萬億美元赤字”的前景發出警告。但等他上任後,他的政府也在不遺餘力地進行投資,從綠色技術到醫療保險無所不包,試圖重振美國一路下滑的經濟,而重振經濟的資金大部分仍要向中國借。與此同時,中國也在應對自身的經濟問題,斥資6000億美元向這些問題宣戰,所用資金高達GDP的15%。在此情況下,美國依然要求中國同時為人類歷史上的兩大財政擴張計畫提供資金:一個是中國自己的,另一個是美國的。但毋庸置疑,中國一定會繼續進行“購買T票狂歡”,因為中國如果不這樣做,自身的出口不僅將受到損害,超高的經濟增長率也將大幅下滑。 
  然而,中國並非別無選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指出:“中國當然會努力使美國的消費持續下去,但當美國的消費顯得難以為繼的時候,他們就將啟動自己的‘B計畫’。”中國B計畫的核心將是增加政府開支,擴大信貸規模,以鼓勵本國人民進行消費。正如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寫道:“今天的最大問題是‘中美國’(Chimerica,即中國與美國的結合)繼續密切合作,還是會因為這場危機而分道揚鑣。如果‘中美國’繼續密切合作,我們將找到走出森林的路徑;但如果它們在危急中分道揚鑣,我們將就此告別全球化。” 
  最佳選擇應當是中美兩國通力協作,逐步將它們之間的自殺式默契打破。中國應當把更多的錢用於對國內經濟的投資,美國也要做出痛苦的抉擇,最終使本國的經濟形勢好起來。果真如此,中美兩國都將從中獲益匪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人發現可以縱情消費,無限期地推遲還款時間。無論是對於外交還是內政的話,這種借貸消費行為都有害無益,它使華盛頓變得自命不凡、好逸惡勞而且粗心大意。但說來說去,搭便車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190870/

後美國世界:“他者”的崛起 2009-08-08見<南方都市報> 
   
  唱衰美國的論調在歷史上並不新鮮,似乎每隔20年就出現一次。最早的一次發生在美國建國不久,18世紀末法國博物學家孔德•德•布豐就說美國是人類退化的洞穴。1987年,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保羅•甘迺迪在《大國的興衰》中說美國正在走向地獄,但事實卻是四年後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的唯一超級大國。現在又過了20多年,美國接下來會進入衰退甚至走滅亡嗎? 
  早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後,《新聞週刊》國際版的主編法裡德•紮卡裡亞在《新聞週刊》上的專欄說,世界的新組織原則要麼是親美要麼是反美。但隨著伊拉克戰爭的久拖不決和中國的崛起,後冷戰時代的世界核心將發生根本性變化:美國不再是世界的核心。至於某些國家是親美還是反美,這一點不再重要,更重要的是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非美國化(non-American)。 
  對於這一重要的變化,紮卡裡亞在2008年5月的 《新聞週刊》上發表文章稱今天的世界為“後美國的世界”,這個詞很快成為外交評論中的流行詞。隨後,他將這個概念擴展成一本書《後美國世界:大國崛起的經濟新秩序時代》。他反復強調,他談論的重心並非美國的衰落,而是“他者”的崛起。這一點將他與之前的種種唱衰主義者區別開來。 
  這本書借助經濟危機的便車,很快成為暢銷書,並成為奧巴馬隨身攜帶的一本書。它的核心主題十分簡單和明確,如果美國想保持今天在國際政治秩序中的合法性,那麼美國就要更多地關注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他者”的崛起。作者將這種他者的崛起放置到一個更廣闊的歷史背景,稱之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三次結構性的權力轉變”。 
  第一次權力轉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這一過程發生在15世紀末期到18世紀末期,它創造了現代化——科學和技術、商業和資本主義、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同時也創造了西方世界長盛不衰的政治主導地位。第二次權力轉移是美國的崛起。19世紀末,美國實現了工業化,成為自羅馬帝國以來最強大的國家。第三次就是我們正在親歷的這次“他者”的崛起。 
  “他者”是與美國所代表的“我們”相對應的概念。當世界各國的經濟都開始快速增長時,美國就感覺到了威脅。威脅不僅來自增長最明顯的亞洲,還來自容易被人忽視的非洲。在2006年和2007年,世界上經濟增長率達到4%的124個國家中,非洲國家占了1/4。美國當慣了經濟霸主,自然不適應這種變化。作者還特別強調,他所說的“他者”除了國家之外,還包括很多非政府組織,因為新時代的特徵之一就是權力越來越多的從國家流向其他非政府組織,如世貿、歐盟、基地組織、毒品卡特爾、民兵組織等。 
  “他者”的確在崛起,但美國衰落了嗎?作者清醒地說,美國並沒有絕對衰落,而是相對衰落。這種相對衰落表現在美國在經濟上受到了嚴重挑戰,而在政治軍事方面仍然扮演著超級大國的角色。最終決定國際地位的還是軍事力量,中國的國防預算已位居世界第二,但和美國相比還是差得太遠,要知道,美國的國防預算幾乎等於正在崛起的“他者”的國防預算總和。 
  但單靠軍事不足以維持自己的國際地位,現在的戰爭和衝突已經進入了非對稱階段,如果一小撮人富有創見、激情和意志,其破壞力無窮無盡,如非政府組織類的“他者”——毒品卡特爾、洗錢辛迪加和恐怖分子。 
  現在全球關注的重心在經濟,經濟已然成為最大的政治,經濟上的多極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那麼美國的政治思維必須改變,從單極世界的思維中解放出來,用一種“後美國世界”的多極化眼光去制定外交政策。為此,紮卡裡亞建議美國的政治家不妨學習通用公司的戰略。 
  通用電氣之前一種“帝國主義”的方式去海外投資,每次到海外投資都要求100%的控股權。這種做法很類似英國曾經採取的外交政策。英國竭力制衡對其構成威脅的、崛起中的大國,結果其大國地位在歐洲並不長久。但在近五年內,隨著“金磚四國”和南非等國家的企業的崛起,通用的CEO傑佛瑞•伊梅爾特意識到需要改變:“是的,我們可以繼續收購小企業,並使之通用化。但我們已經意識到,與渴望成為頭號企業的三號企業結為夥伴,要比我們收購小企業或者單打獨鬥要好得多。通用後期的做法則類似德國的俾斯麥的做法。在19世紀末,在俾斯麥的主導下,德國曾經在歐洲短暫地扮演過“誠實的掮客”這一角色,與所有大國打交道,並與之保持友好關係,並比其他所有大國彼此間的關係都好,從而扮演了當時歐洲國際體系的樞紐。 
  在這本書的最後一章《大國崛起的新秩序:美國將如何做》中,這位印裔評論家以飽含熱情的筆觸,回顧了佛蘭克林•羅斯福和哈裡•杜魯門的外交政策,他們的外交政策和俾斯麥異曲同工,他們並沒選擇確立美國霸權,而是建立了以聯盟和多邊制度為支柱的國際秩序。歷史已經證明,小布希主張的單邊主義政策走向失敗。 
  這本書出版於布希即將下臺之際,隨後在美國受到廣泛地追捧,幾乎所有的美國媒體都發表了評論,連《花花公子》都對作者做了長篇採訪。這樣一本在觀點上並沒有新意的書,為什麼在美國引起如此重大的轟動?我想,主要是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美國民眾對布希外交政策的痛恨,美國民眾希望“變革”。這本書的封底,赫然印著當時的總統候選人奧巴馬手中拿著這本書的照片。現在奧巴馬已經上臺,那麼他會聽取紮卡裡亞的建議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206395/

勾勒“後美國世界“圖景2009-07-09書評人 焦建

  或許可以將書後封上那張特大的、頭戴黑超的奧巴馬在機場拿著這本書英文版的照片當成某種隱喻。按照成書時間,這張照片上的奧巴馬或許還沒有獲得那次“改變歷史的勝利”。比之更重要的是,根據我們對於美國總統閱讀習慣的一知半解:小布希年代的總統閱讀習慣就來自於“刺激、反應”的常規——當時正值SARS,回加州農場度假的布希閱讀的是那本厚厚的反映上世紀初流感蔓延的普利策獎作品——《大流感》。而這一次,剛剛當上總統時候的奧巴馬,也在開始遵循這樣的“功利性閱讀”規律。《後美國世界》前面章節中對於伊斯蘭世界說的那幾句好話,並不一定能夠促成這位巴拉克.侯賽因.奧巴馬總統的閱讀興趣。“他者崛起的時代,美國究竟應該如何應對”,才應該是這位一直將“變革”作為主題的美國總統現實的戰略性思考之一。 
  框架性的思考以及細節上的洞察力,構成了這本書的閱讀價值。對於前者來說,正如本書譯後記中譯者所言:在國際關係學派中,都有一個核心問題。而對於美國學派來說,核心問題就是美國霸權地位的維持。這種對於美國戰略性地位的思考並不新鮮,從保羅.甘迺迪的《大國的興衰》到基辛格的《大外交》到布熱津斯基的《大棋局》——冷戰結束前後,作為一個事實上的強者,如何維持自己的地位不墜?有哪些問題和陷阱?應該如何應對?……構成了美國政治家及學者們認識美國及世界關係的基本框架及出發點。而作為將對手扼殺在搖籃之外選擇對美國政策進行戰略性調整道路的支持者,亨廷頓的學生、《新聞週刊》國際編輯的法裡德.紮卡裡亞將目光投向“美國的衰落”之外,思考的是“他者的崛起”。事實上,構成“後美國世界”的基本動力也正是二者關係的互動。作為蘇聯解體後世界唯一超級力量的美國,即便是現在已然不再是全世界的模範榜樣,但在本書最為悲觀的預測中,似乎也依然找不到美國被打敗的預測和原因——“後美國世界”的圖景之中,美國依然是絕對的主角,發生的變化在於,原先的獨角戲,變成了小範圍的大合唱。 
  即便是中國學者余永定說出“經濟危機告訴我們,作為老師的美國,其實也做的並不好。相反,學生超過了老師。”這個判斷,我們依然不應該簡單的認為:這次經濟危機是構成這種轉變的根本性原因。它蘊含於一系列更長時間段內的影響。從“世界是平的”對於資訊技術扯平全球經濟發展障礙的樂觀主義,到國際關係中對於任何舉動合法性要求的越來越高,到作為美國學生的發展中國家們對於美國民主及市場經濟模式的學習所帶給它們的良性影響,它們和其他的更為深層但卻堅定的影響力一起,構成了產生“後美國世界”圖景的基本動力。“伊拉克戰爭意味著美國軍事行動的去合法化,金融危機則意味著美國經濟的去合法化”。在很大的程度上來看,歷史的進步性表現在,或許的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永遠維持它的地位永遠不變。在過去的五百年間,中國和英國就分別喪失了它們的主宰地域性或者全球性問題的話語權。 
  “大國就像格局中的首席女主角,在國際舞臺上的進進出出都驚天動地”,這一次,正如曾經的權力從希臘轉移到羅馬、英國轉移到美國一樣,全球權力舞臺上的女主角轉換依然影響深遠。唯一的變化在於,這一次只是臺上多出了幾個女主角,而正主還依然身在臺上。她們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正在崛起中的中國和印度與美國的關係一樣,既要把這台戲繼續唱下去,其實也並非親密無間。美國如何處理自己地位的相對下降和他者的崛起,是一個非常棘手的挑戰。而有關他者崛起使得“去中心化”的核心挑戰,正是“阻止全球經濟增長的力量發揮作用、並使之轉變為全球秩序分裂的力量。” 
  中印的崛起及各自的實力和局限,作為他者崛起的代表,構成了這本闡述國際關係框架性思考的兩個重要性章節。對於中國來說,看得見的經濟增長成為了它信心的主要來源。而和印度一樣,以現實主義外交政策處理“大國崛起”的課題,在這一代甚至下一代人中間似乎都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之後的一代代中國人之中,他們完全沒有中國實力相對虛弱的記憶,一出生便帶著中國是“強國”的記憶,如何處理那時候的中美關係,更加值得國人的關注。而對於印度來說,雖然擁有因為更好的民主基礎帶來的“自下而上”式的經濟持續性發展,如何解決“印度人似乎在哪裡都能夠取得成功,唯獨在自己國家不成。”的問題,找到原因和徹底解決,其實是一樣困難。 
  對於美國自己來說,“後美國世界”似乎已經是一種不可更改的趨勢。而它所能夠做的,只不過是在這個“一超多強”的世界圖景中如何更大的保存自己的實力和話語權。爭取自身意志行動的合法性,已經是對於美國單邊主義的一種限制。而美國如何更好的與他國之間進行更為深層次的交往——美國和其他國家間的交往大多局限於政府部門,例如,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的聯繫,幾乎就是幾十個高級官員之間的事情——如何培養其如同美印之間的聯繫,是美國解決它過分沉湎於自己所認識的世界所帶來問題的途徑之一。它在政治形勢上的過分傲慢和自大,使它跟英國帝國地位的陷落形成了一組對比:“英國企圖捍衛超級大國地位時,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經濟而非政治上的。而美國今天則正好相反。” 
  即便如此,美國在經濟上的問題依然並不是無足輕重。“以前美國企業走出國門時,通常隨身帶去資本技能。如今,它們再次到海外發展時,發現當地既有資本,也已經有了技能。”而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爾夫在描述世界變化時曾經這樣寫道:“經濟學家言必稱兩個基本概念,‘資本’和‘勞動力’。但二者現在都是商品——今天,經濟體之間的區別關鍵在於‘觀念’和‘能源’。一個國家要麼是觀念的發祥地,要麼必須是能源的聚寶盆……”以此為框架來進行觀察,美國想要讓經濟繼續維持發展和進步的動力,就只剩下了如何做到“觀念領先”。這牽扯到了如何能夠保持美國活力的幾個源泉,不閉關自守便是其中之一。 
  “今天的美國應當成為這樣一個國度:熱烈歡迎來自異國他鄉的每一位青年學子,就像一代人之前對待當年我這個局促不安的18歲青年那樣。”本書結尾處,印度裔美國人紮卡利亞說。它和本書中對於美國的其他建議一樣,不外乎老調重彈,但卻依然不失為是一種對於美國因愛而生的溫暖。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126901/

台長: 阿楨
人氣(698) | 回應(1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社會政治 |
此分類下一篇:《債與償》
此分類上一篇:《柔性權力》

圖博館
風留痕:世界已進入後霸權時代美霸權即將終結 2015-12-02

  冷戰結束後美國獨大,開啟了美帝國主義的霸權時代。但是好景不長,在獨霸世界20餘年之後,美國的霸權開始維持不下去了,目前世界開始變革,可以說已經進入了後霸權時代。
  一、美國已經無力主導國際政治,國際政治民主化進程正在加速。在解決重大國際問題方面,美國不但已經不能一手遮天,甚至已經不能起到主導作用。敘利亞危機中,美國提出的方案屢被中俄否決。在國際打擊ISIS問題上,美國連組建一個鬆散的聯盟的能力都沒有,只能是單打獨鬥。目前實際上已經形成了法俄和美國兩個打擊聯盟。在解決氣候問題上,世界更關注的是中國的態度,美國幾乎已經被遺忘。能源危機問題上,OPEC已經公開與美國較量。美國主導的G7已經被G20所取代,而美國也已經不再是G20的唯一主角。在應對經濟危機的過程中,世界同樣更願意聽到中國聲音。中國順利加入SDR,美國之所以沒有行使“否絕權”,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怕犯眾怒。美國霸權的 ​​支柱之一的歐盟與美國的分歧越來越大,甚至開始“背叛”美國,美國是獨力難支。連奧巴馬也已經承認,“世界轉得太快,已經控制不住。”“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立解決國際重大問題”,言外之意就是已經無法按照美國的意願來解決國際重大問題。
  二、美國的金融經濟霸權正在被嚴重的削弱,中國正在越來越多的扮演世界經濟領袖的角色。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經濟的主推動力。金磚銀行、亞投行以及各種建設基金的建立,正在悄然的改變金融秩序。亞洲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建設,中歐、中非、中美洲的正在加強合作,這在改變著世界經濟秩序。中國加入SDR更是世界經濟的一件大事。可見未來世界經濟秩序所要發生的轉變。美國的金融經濟霸權正在一步一步的被削弱。
  三、雖然美國的軍事實力超強,但美國大兵的淫威已經不在。美國到處窮兵黷武的結果,不但消耗了自己的實力,同時也消耗了自己的意志。面對俄羅斯兵吞克里米亞,美國無能為力。推翻卡扎菲政權,還得把指揮權交給歐洲。敘利亞是必除之的後患,可美國硬是不敢發兵。打擊ISIS更是有氣無力,打了一年還不如俄羅斯一周的效果。在南海向中國軍事示威,卻要時時注意與中國軍方溝通防止意外發生。目前的美國,也只能是通過聯合軍演、無害通過之類的方式炫耀武力。也只能是通過炫耀武力的方式來為自己打氣,維護剩下不多的尊嚴。
2016-02-14 09:28:08
圖博館
約瑟夫•奈:美國就不能平視中國嗎? 2019-01-21 觀察者網
卡特政府助理國務卿、克林頓政府助理國防部長

中美正在以一場關稅戰來紀念兩國建交40周年,這件事多麼諷刺!有人認為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總統特立獨行的個人風格造成了現在的局面,但不管2016年誰當選總統,這種緊張局勢都會出現。許多美國人覺得,中國沒有作為一個市場經濟體公平參與開放式貿易;也有不少人對中國不再“韜光養晦”大失所望。潛伏於這些觀念背後的是一種與日俱增的恐懼——害怕中國的崛起會導致美國時代的終結。
  歷史上,對均勢格局變動失察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1972年尼克森訪華,是想制衡在他看來越來越強橫的蘇聯。而他也把蘇聯實力的增長理解為美國實力的衰弱,而非將其視作美國“回歸常態”——事實是,二戰後由於人為原因,美國在世界總產值中占比高得不正常。尼克森宣稱世界將呈現多極化格局,但實際上蘇聯的解體卻促成了美國在20世紀末迎來其單極時刻。
  今天,高估或低估中國的實力都同樣危險,以美元匯率計算,中國當前的經濟規模約等於三分之二個美國。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但這一刻到來的具體時間從2030年到2050年皆有可能,一切取決於他們對兩國經濟增長率的假設。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把伯羅奔尼薩斯戰爭歸結於兩個原因:新興大國的崛起,以及它所引起的守成大國的恐懼。大多數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他這段話的前半句,但後半句也同樣重要。過度恐懼中國崛起可能會引發新的冷戰或熱戰,而這種恐懼是美國能夠避免的。即使有一天,中國總體經濟規模超過了美國,經濟規模也並不是衡量地緣政治實力的唯一指標。在軟實力指標上,中國遠排在美國之後,並且美國的軍事支出是中國的四倍。儘管近年來中國的軍事能力在不斷提升,但仔細研究中美軍事制衡就會得出結論,中國仍不具備將美國逐出西太平洋地區的能力。
  美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以及最大的雙邊債權國。但今天,中國是近100個國家的頭號交易夥伴;而美國只是57個國家的頭號交易夥伴。在未來十年裡,中國計畫借出1萬億美元用於“一帶一路”沿線的基礎設施專案,而美國卻在削減對外援助。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將不僅來源於其市場規模,也來源於其在海外的投資以及發展援助。總而言之,相較於美國,中國的實力有較大可能進一步提升。
2019-01-23 09:23:34
圖博館
無論中國或特朗普政府當下採取何等行動,美國的長期實力優勢都有較大可能維持下去。這些優勢一是地理因素:美國周圍是海洋以及可能長期保持友好的鄰國;中國與14個國家接壤,與印度、日本和越南存在領土爭議。美國的另一個優勢是能源:十年前,美國極度依賴進口能源,而今葉岩革命已經使北美從能源淨進口轉向淨出口,與此同時中國越來越依賴通過印度洋運輸的中東進口能源。
  在人口結構上美國也具有優勢。根據預期,美國是唯一能保住全球人口數量排行(第三)的主要發達國家。雖然近年來美國人口增長率已經減緩,但不會像俄歐日那樣出現人口萎縮。中國第一人口大國的稱號很快將讓給印度,適齡工作人口將在未來十年內減少。在21世紀主導經濟增長的關鍵技術(生物、納米、資訊)領域,美國仍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在研發方面投入鉅資,在某些領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那些宣稱“中國治下的和平”即將到來或美國時代即將終結的人,其實對國家實力的多種來源缺乏全面考慮。
  對美國來說,驕傲自滿固然危險,但缺乏自信和誇大恐懼會導致過度反應,這也同樣危險。在恐慌情緒的作用下,美國可能硬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美國背棄盟國和國際機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人稱讚特朗普政府敢於與中國打貿易戰的勇氣,但這無法解釋為什麼美國要對盟國徵收關稅。
  特朗普政府將中國稱作“修正主義”國家,但中國不同於二戰時的德國或冷戰時的蘇聯,它不會對美國的存續構成威脅。中國並不想橫掃世界,也不想踢翻牌桌,它只想在當前的牌局裡獲得更多利益。今天中美並沒有陷入一場新冷戰,至少不是像四十年前那樣的冷戰。隨著我們展望下個四十年,隨著中國實力的增長,美國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將不得不適應新形勢。在中美未來的“合作性競爭”中,我們既不應忽視“合作”,也不應忽視“競爭”。
  回應
相比與其他保守主義學者他的觀點已經算是清醒的了,但仍然跳不出傳統的歐美零和思想。他只是覺得現在美國過度誇大中國威脅了。而他本質上還是趨於傳統的冷戰思想。
美國研究中國的學者,仍然缺乏對新中國的發展路線的科學定位。新中國到第五代領導人,經歷了打破-重建-發展-和諧-復興的重大歷史階段,新中國與舊中國已經在基本社會結構,共同價值等方面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在這樣的社會基礎上,中國才跳出了傳統歐美零和和冷戰思想,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的新型國際關係。
2019-01-23 09:30:24
阿楨
《紐約時報》專欄省思 別說最偉大 美國更像發展中國家

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美國《紐約時報》2019-07-02發表專欄文章「別再說美國偉大」!
美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這個說法洗腦了無數愛國人士,出現在卡通、電影、漢堡廣告等等,這個迷思根深蒂固,不容質疑。美國過去的確做了很多很棒的事,例如民主、送太空人登月、提升大學的形象,甚至塔利班都送他們的學生進美國大學就讀。
衡量偉大並無唯一方法,但是在OECD中的排名可以視為是一個指標。OECD可以說是36個國家組成的俱樂部,這些國家多半是富有的西方民主國家,當中也具有多元性,美國是最富有的,但同時也最貧窮。貧窮比例達18%,比西歐更接近墨西哥的貧窮率。128萬美國小孩生在貧窮中,幾乎等於5分之1的孩童人口。高中自然科學的水準,美國排名19。閱讀排名20,數學更僅排名30。美國健康醫療方面的支出最多,尤其是來自私人的經費。但是美國人卻更容易生病、活得更短、身材更肥胖。和全球相比,美國嬰兒也有較高死亡率,甚至高於波士尼亞。
讓美國自傲的民主,僅有56%的美國選民前往投票,丹麥和澳洲等國都有接近80%的投票率。但選舉受到幹預、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市民不信任便服員警、公共設施衰敗。這些都是可以在巴基斯坦、奈及利亞等國家見到的景象。
文章接著諷刺的表示,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之外,究竟在何種場域排名第一?事實上,有很多!民眾持槍比率、大規模射殺慘劇、看電視、被診斷的藥物沉癮、監獄人口。還有環境破壞的程度也接近第一,僅次於中國大陸。
  回應
認同!美式「個人主義」「自由經濟主義」,更造成貧富懸殊!
2019-07-03 09:10:29
阿楨
為何幾個超級帝國都短命?而英美卻可以稱霸世界一段時間? 2021-06-13

歷史上最強大的的幾個超級帝國,比如亞歷山大帝國、帖木兒帝國、蒙古帝國、拿破崙帝國、大英帝國、德意志第三帝國、秦帝國、隋帝國等等都是短命王朝,這些帝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有一個強勢的領導人,而這個強勢的領導人一旦掛掉了,這些個帝國也就走到了盡頭,要麼四分五裂,要麼崩潰,要麼被推翻!
  回應
只說秦、隋二世而亡,不說漢四百年國祚,唐近三百年綿延的,都是在惡意解歷史。
美國從建國開始才多少年,給他面子不提蘇聯就算他是從二戰後就開始稱霸也才七十幾年。
因為英美可以利用金融霸權把國內危機轉嫁給殖民地/他國!
英國從1815年打敗拿破崙帝國算起到二戰結束,世界霸權130多年。二戰後,是冷戰時期,美蘇平分世界霸權。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才真正的獨霸全球,也不過30年!
2021-08-01 07:40:06
阿楨
為什麼美國好像有用之不竭的財富?中國該如何做? 2022-01-21

首先,美國底層百姓,並沒有過著作者想像的那種生活,超過40%的美國人連400塊美元都拿不出,超1/3沒有任何社保醫保…答案是:二戰之後,國際產業分工、國際貿易已經形成了一個以美帝為輪轂,以歐日加等美帝附庸國為輪輻的羅馬帝國式體系。美帝通過美元和美軍,把帝國聯為一體。
美國輸出核心科技/理念/資本;第二層週邊日德法意等提供核心裝備;第三層中國等作為工作臺;第四層週邊提供原材料和市場。外層國家賺的是辛苦錢,外層國家的百姓,只好內卷苦鬥。
美帝向全世界收取四重“稅”, 1. 美元鑄幣稅和通貨膨脹稅;2. 高科技“稅”(智慧財產權、品牌);3. 金融“稅”4. 安保“稅”;
美帝全球霸權的架構和運轉,採用了和羅馬帝國相同的輪輻式統治架構。三個核心支柱必須穩固,支柱一:社會和文化共識:對羅馬所代表的價值觀/政治制度/文化的深度認可,無論是英格蘭,北非,還是亞細亞的行省。支柱二:羅馬從各行省獲得穩定的稅收收入。支柱三:軍事霸權:行省駐軍,關鍵軍事要塞、交通要道的控制。帝國的崩潰始於政治的腐壞,,越來越低效的國家機器,土地和財富的集中,各行省的私利,造成帝國稅源不斷的流失,維持龐大帝國的開支不斷增加,最終導致了財政崩潰!支柱二的衰敗,擁兵自重,變成了軍閥,如龐貝和凱撒的出現,使得支柱三最終倒塌,帝國分崩離析。
美式民主是當代羅馬帝國的支柱一;美元體系,全球第一的科技創新,美帝國用來收取全球各國高昂的鑄幣稅和專利稅,是支柱二;全球140多個國家的370餘個軍事基地是其支柱三。
美帝國的三根支柱如何瓦解,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取代美帝國,是一場持久戰,我們,行進在正確的道路上!
2022-01-23 10:38:34
阿楨
以色列學者:美國執迷於錯誤的對華認知 2022-01-21 中國日報

以色列前外長阿米2022-01-18說,美不應像對待前蘇聯試圖“打敗”中國,美國霸權時代已經結束。
隨著美從阿富汗匆忙混亂撤軍,美國民主“十字軍”不光彩結局。
另外,拜登鼓吹民主峰會也暴露了意識形態的局限性。事實上,美民主已被兩極分化、功能癱瘓和民眾不滿所困擾。美是全球新冠肺炎致死人數之冠,所謂山巔之城已失光彩。
美正遭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的“過度偉大的自然和不可避免的影響”。修昔底德所說,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達的恐懼,使得伯羅奔尼薩斯戰爭不可避免。艾利森教授《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也指出,在過去500年裡,類似情況有16起,其中12個戰爭。
  相關新聞
中以領導人互慶建交30週年 中2021年超美成以最大進口國
德新社:中成為阿拉伯世界新夥伴
美日擬建新框架(中國版巴統COCOM出口共黨國家管制統籌委員會1950-1994年)管制對華高技術出口。
習近平重組大陸半導體產業,想在三年內拿下十至二十幾奈米晶片70%的自主生產能力 (另參【圖博館】島中對)
美國司法部灰頭土臉,放棄起訴中研院士陳剛(美「中國行動計劃」3年多來共起訴約20人)
美媒:美排名第一的公立中學在招生中歧視亞裔
哈佛歧視亞裔生案最高法院採拖延術 (2014年訴訟,最高法院2022-01-24受理)。
美媒:中在向拉美提供美獎學金超美。
《印度教徒報》印中+疫情2021年中印貿易1250億美元(印進口975億)對中依賴激增。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中助馬東鐵施工
泰媒:泰國將通過中老鐵路將農產品運往中國
RCEP是中國和東盟共同進步的新基礎
CNN稱:最近,從俄烏、台海、伊核、到朝鮮問題,中俄這是趁拜登病,要拜登命 (回應:CNN:俺顛倒黑白的本領有沒有嚇到你們?)
俄新社:西方“聯俄抗中”是空想
保加利亞學者Krastev《歐洲的黃昏》:阿拉伯之春以來,美歐輸出民主造成大批難民湧向歐盟。讓許多歐美人懷疑,自由民主還是不是一個好東西。
不為刀俎、即為魚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美對中應掌握主動權(回應:典型的強盜邏輯+做賊心虛。)
700/40歐洲議員僅5.7%聲援立陶宛對抗中國,歐洲議會根本沒在討論。(回應:道義放兩邊利義擺中間。)
CNN:美日海上大秀拳頭,中陸近40軍機逼近台灣,F-35南海降落碰撞航母。
歐亞評論研究結論:中非經濟交往(2001-2018中對非投資410億美元)比美非軍事接觸(2001-2012美向非投資563億而反恐高達9萬億)更有效。
2022-01-26 09:48:06
阿楨
北京冬奧(2022.02.04–20)金牌榜:挪威(16)德(12)中(9)美(8)…俄(6)排名9

 冬奧獎牌預測:挪威德俄美、中國12 (2018年平昌冬奧會僅一金,排名16。)
 中國科技打造史上最快滑冰場: 連續8場破冬奧紀錄;航太科技助中奪速滑破冬奧紀錄。中國冰雪運動冷門變大熱門:至2021年已有654塊冰場和803塊滑雪場,比2015增加317%和41%;2013產業1177億元,2020年6000億元,預計2025達1萬億元。
 張藝謀冬奧開幕式史上收視率最高、驚豔世界,張新片連日逆襲(回應:張導不負眾望,創意唯美、溫馨浪漫。《狙擊手》評分高,但排映少等原因票房低。)
 紐約時報稱美花滑亞裔比例過高 被批"種族歧視" 。華裔有錢+身體優勢+中式教育+沒恐同愛滋病偏見(回應:美不搞舉國體制也能爭奧運第一。 美國不搞?美聯邦和地方花在體育的錢比中國體育財政可多多了。)
 造謠尬黑冬奧合集:首鋼大跳臺建在核反應爐旁邊?冰面不平導致韓輸?伙食不好? (回應:滑板配上重工建築,是酷的工業風。)
 習普02-04聯合聲明:聯合抗美,反對北約擴張,簽署15個合作檔:年增100億天然氣1000方噸石油。"俄02-16入侵論"美上演"狼來了" 拜登:仍可能侵烏,歐洲穿梭外交,俄烏降溫,俄撤軍,02-18烏東炮擊,烏總統:與俄談和,中:應回到明斯克協議(回應:主子壓力. 美英巴不得俄烏大戰!) 習見9國領袖/世衛秘書長,共商一帶一路、油氣與疫苗等合作。阿根廷簽署一帶一路:簽約80億美元華龍一號核電,挑戰美國門羅主義,中重申支持阿對馬島主權,英美急了 (回應:允許美英對臺港說三道四,不許中支持阿主權?) 冬奧中國「朋友圈」東協RCEP/中東中亞油氣/南太平洋一帶一路。習賀電第35屆非洲聯盟峰會。
 日本丹麥學者:西媒智庫新疆強迫勞動全是謊言。
 彭帥11/21與奧會主席視訊報平安,彭帥12/19稱從未說任何人性侵我。
 聯大12/02通過(173/20)休戰決議 (回應:20國拒簽,聽美的越來越少了,悲哀啊。)
 美英澳加抵制北京冬奧 中外交部:本就沒邀,不要將體育運動政治化! 奧會主席:大多不跟美抵制!
 尼加拉瓜12/10對台斷交:蔡當局痛心,西媒:習近平開戰,美受打擊!(回應:美台勾結近期愈發頻繁,美先後打出民主峰會/強迫勞動性侵抵制冬奧/國會/互訪/軍售牌/日本/歐洲/太平洋島國…牌,達到以台制華/倚美謀獨的目的。)
2022-02-21 07:12:31
阿楨
美獨立日假期超220人死於槍擊案 美媒悲歎無一處安全 2022-07-07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5日報導,統計資料顯示,獨立日假期期間,全美槍擊暴力事件激增,幾乎各州都發生槍擊事件,造成至少220人死亡,近570人受傷。
  報導援引美國“槍支暴力檔案”網站數據稱,從7月1日至4日,全美發生槍擊事件超過500起,僅有5個州沒有報告槍擊事件。
  這些槍擊慘案中,有11起屬於大規模槍擊事件。其中發生在伊利諾州海蘭派克市的一起槍擊案,造成7人死亡、20多人受傷,受害人中包括兒童。“槍支暴力檔案”所統計的大規模槍擊事件,是指造成除槍手外至少4人死傷的槍擊事件。
  報導還稱,槍擊案在獨立日前後驟增,並不鮮見。2021年美國獨立日假期期間發生的槍擊案,造成180多人死亡,516人受傷。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5日發文稱,發生海蘭派克市獨立日的一起大規模槍擊案,令原本喜悅的愛國巡遊活動充斥著死亡和恐懼。這起悲劇還表明了一個毛骨悚然的現實,即美國無一處安全之地,美國槍擊慘案頻發,已成發達國家中的“異類”。
  回應
美麗風景線
2022-07-08 07:38:10
阿楨
拉美“左轉”歐洲“右轉”卻一致反美,什麼原因?

2022-10-30,巴西勞工党候選人、前總統盧拉打敗現任總統博索納羅,再次當選巴西總統。
從2018年開始,拉美掀起了拉美左轉的浪潮。
2018年墨西哥左翼候選人洛佩斯當選總統。
2019年阿根廷中左翼候選人費爾南德斯當選總統。
2020年玻利維亞左翼候選人路易士•阿爾塞當選總統。
2021年秘魯左翼候選人佩德羅•卡斯蒂略打敗藤森慶子當選總統。洪都拉斯左翼候選人希奧瑪拉•卡斯楚當選。智利左翼候選人加夫列爾•博裡奇當選總統。
美國急得上火。
歐洲也右轉不貼美國了。
2022年9月,義大利兄弟黨領袖梅洛尼贏得大選。同一個月,瑞典現任首相馬格達萊娜•安德森輸給了右翼烏爾夫•克裡斯特森,被迫辭職下臺。
匈牙利右翼候選人歐爾班從2010年以後,連續當選總理,以至於歐盟揚言要撤銷匈牙利的民主國家地位。
波蘭極右翼政黨“法律與正義黨”長期執政,也是歐洲極右翼政治的燈塔,在歐洲輸出極右翼革命,激起了法國和波蘭的外交風波。
2022年法國大選,極右翼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史無前例地殺入了第二輪,打破了第五共和國時期戴高樂中右翼和社會黨的雙頭政治。在第二輪,社會黨紛紛倒向中右翼,才幫助馬克龍險勝。但只要法國中左翼和中右翼陣營出現缺口,勒龐就可能捲土重來。
如果拉美左翼上臺,美國還動過干涉的念頭,要干涉歐洲的選舉,美國更是力不從心,搞不好賠了夫人又折兵。
  回應
都是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歐洲向右走,是因為白左是美國豢養的勢力;拉美向左走,是因為右翼都是親美反動的。民族主義在第三世界是左派,在美國之外的發達國家是右派,但都是為了民族和國家獨立。
  相關新聞
波索納洛未認敗選 支持者占路抗議要求政變|TVBS新聞
  回應
美國好榜樣
這就是民主丶選輸就賴丶巴西民進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4NDaesBbU
2022-11-02 08:37:31
阿楨
西方主導已步入尾聲? 馬凱碩:未來是「新CIA」時代 2023/01/19 中時

新加坡《聯合早報》18日報導,新加坡銀行18日在濱海灣金沙會議中心舉行2023年展望論壇,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傑出研究員、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大使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表示,今後世界將不再由西方國家佔有主導,而是步入新的「CIA」——中國、印度、東協(China、India、ASEAN)的亞洲時代。
這並非馬凱碩首次提到「CIA國家」這一說法。早在2017年1月,他就曾在《今日印度》上撰文提及印度將有機會躋身成為「CIA大國」的一員,但這裡的A指代的還是美國(America)。去年8月,馬凱碩在一家新加坡資產管理公司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上指出,今後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將是中國、印度和東協,即「CIA國家」。
2023-01-20 10:42:21
阿楨
'23.01.20趙少康 關中談「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r6nKF6aaHM
  相關新聞
高盛:2035年陸超美世界第一 2075年印度第二

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冷戰後美國外交政策的檢討 關中 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
美國神話變成謊話,美國民主變成笑話。
美國的資本主義其實是戰爭的資本主義、
掠奪式資本主義和贏者通吃的資本主義。
美國一向自認自己的偉大,自認是「山頂之城」、「希望之地」和「天佑之國」,「美國第一」是永遠。冷戰之後,美成唯一霸權,不允許他國挑戰。
  美是最霸道的國家,有著強烈的優越感和使命感,自認是「例外」:有使命去宣揚基督教和教化落後的國家和人民;只相信資本主義,排斥非資本主義國家;以「利他主義」來包裝美國的自私自利,以「自由、民主和人權」、「解救被壓迫的人民」為口號,在海外打仗,其實都為自己的利益。
  本書分析美後冷戰外交政策的失敗,使美享有的「單極時刻」不到20年便被消耗殆盡,「大美和平」曇花一現。
  ●像是北約東擴、攻打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推動以巴和解、北韓的核武問題、與中國的「化友為敵」等等,分析美國由勝而衰的原因。
  ●美外交精英集團──「美國戰狼」,評價美國的五位總統及外交政策上認知的錯誤。
  本書詳解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並整理許多學者跟專家的論述!
  肯楠(George Kennan)
  敵人對美的危害,遠低於來自美國政治菁英們的幻想。
  季辛吉(Henry Kissinger)
  冷戰後,美國首要工作是妥善處理俄中問題。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
  美不可過度伸張武力,要爭取俄留在西方陣營,俄不能失去烏克蘭。爭取俄中合作,並以日印牽制中國。美最大夢魘是中俄和伊朗的合作。
  漢廷頓(Samuel Huntington)
  冷戰後,世界進入多極和多元文化並存時代,美應接受非西方文明,並尊重多元文明。西方文明的沒落,主要是道德敗壞、文化墮落和政治分歧。
  佛格森(Niall Ferguson)
  美未能記取歷史教訓,帝國不能只靠武力,還需正當性。美入侵伊拉克是公然說謊,在伊建立民主也是神話。中美,合則兩利,分則兩害。中國的文化是難以匹敵的力量。
  卡布蘭(Robert Kaplan)
  中國崛起沒有任何不合法和不合理之處,東亞現狀不能視為理所當然,分裂國家經常會以出乎意料之外的方式統一。
2023-01-21 08:36:41
阿楨
5項「去美元」計劃 正威脅美金全球經濟主導地位 2023/02/01 中時

幾十年來,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一直佔據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並被廣泛用於跨境貿易,尤其是石油等大宗商品。由於其價格相對穩定,在經濟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增加的時候,投資者將其視為一種避險資產。
去年,美國利率飆升,使對尋求更高收益的外國投資者具有吸引力,這進一步支撐了美元,2022年前9個月,美元大漲17%,但此後隨著通貨膨脹迅速降溫,美聯儲(FED)可能很快結束加息的計劃,美元隨即失去了光芒。在這一個背景下,對於美元統治的最新威脅出現了,來自世界各地的5個貨幣計劃,它們最終都是為了破壞美元的霸主地位而來。
其一,俄羅斯和中國提議創建一個新的金磚國家儲備貨幣,以結束美元的霸權地位。
其二,中國努力在石油貿易中用人民幣取代美元:這旨在放棄自1970年代以來實行的石油美元(Petrodollar)制度。
其三,俄羅斯和伊朗已經開始討論建立一個與黃金掛鈎的聯合穩定幣:受西方制裁影響的2國想發行一種「波斯灣地區代幣」,用於外貿境外結算,計劃在俄羅斯南部阿斯特拉罕省(Astrakhan)的一個經濟特區推出,該特區將用來處理伊朗的貨物。
其四,阿聯酋(UAE)和印度正在考慮在非石油貿易中使用印度盧比(Rupee)的可能性:這一步驟將以去年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為基礎,該協定旨在到2027年將2國之間不包括石油的貿易額增加到1000億美元(近新台幣3兆)。
其五,巴西和阿根廷希望創建1種共同的貨幣:這2個國家最近宣佈,他們正準備推出一種新的聯合貨幣,稱為「SUR」(南方),這將可能成為一個通用於南美洲,類似於歐盟歐元的計劃。
  回應
印美鈔割韭菜,搞制裁,自作孽不可活!
2023-02-03 07:55:07
阿楨
春節後百業忙開工 直擊大陸首條量子晶片生產線 2023-01-31 中天直播
  回應
傳統光刻機太貴了,量子晶片及碳晶片將主導未來的世界,矽晶片將走入真空管、電晶體的時代,所以台積電的矽晶體將在近兩年會被量子晶體所取代。
到商用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的晶片事業一定會彎道超車,中國半導體產業未來無可限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FPbtxzlzo
  相關新聞
中國首條量子3納米悟空晶片生產線亮相,首台量子晶片光刻機問世
中國”悟空”出世!晶片不久的將來可能換道,美國要制裁條毛嗎?
取代荷蘭!華為公佈超導量子晶片專利!徹底擺脫美國卡脖子!
美國《晶片法案》解析:地緣政治焦慮與令人生疑的效果 - 端傳媒
法國回聲報:美國的晶片法案重創中國- RFI
分析:中共對美晶片法案跳腳但無還手之力 - 大紀元
美“晶片法案”損人害己終將反噬自身 - 新華網
王棟、孫冰岩:美國「晶片法案」損人不利己 - 思考香港
拜登簽署晶片法案遇冷業界憂10年來最大衰退- 香港文匯報

量子晶片生產線、量子計算與量子電腦 2023/01/31 波新聞

安徽合肥首條自主化量子晶片生產線,曾經被國外「卡脖子」的一些設備(光刻機)已自主化 。目前萬億次的經典電腦,大約需要15萬年,而使用量子電腦則只需要1秒。而後摩爾時代,這一技術有望説明傳統晶片性能極限突圍。據BCG測算,3-5年內,量子技術價值有望達50-100億美元;15-30年, 4500- 8500億。
  回應相關新聞
中國超算天津中心首席科學家孟祥飛:中已突破了新一代的百億億次,算力總規模超過每秒1.5萬億億次,並已建十所國家超級計算中心。
 中突破美禁運,小晶片(晶粒)4nm封裝開始量產。大陸發明專利有效量已居世界第一。阿里雲斬獲四項第一,美科技巨頭備受壓力。台積電等晶片代工廠2023年銷售額同比下降4%比2019年1.9%更糟。2023年全球晶片業又爆掉!兩大記憶體廠三星和海力存天數高達20周。 2022年5月韓對中出口半導體晶片134億美元進口149億美元。 全球記憶體掀10年最大自救潮:鎧俠(Kioxia)2022年10月起減產3成,三星、SK海力士等韓廠跟進。 美2022年10月升級長江存儲禁令。 Micron美光 2022年12月推出232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但長江存儲已量產。中國晶片2022進口(4580.2億個同比減13.2%/23107.8億元同比漲3%)出口(2303.8億個同比減10.8%/8511.5億元同比升8.1%)世界第一。
2023-02-03 07:58: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