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諾黑著《慢活》(大塊文化,2005)
現代人熱愛速度,執著於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要追趕得上就必須不斷加快腳步。我們因此罹患了「時間病」,快速無疑成了一個癮頭、一種崇拜。唯有透過回溯人們被時間搞得筋疲力竭的歷史,探討該如何應因應那讓全人類著魔沈淪的快速文化,釐清為追求速度所付出的代價,我們才能在這個沈迷於快還要更快的世界裡找到放慢腳步的前景。「慢活」運動於焉成型,但它並不是將每件事牛步化,而只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而現代化的世界。一言以蔽之:慢活便是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盡量以音樂家所謂的tempo giusto(正確的速度)生活。放慢速度沒有一成不變的的公式,正確速度也沒有萬用守則。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步調,如果騰出空間容納各種不同速度,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這裡不僅遊說讀者採取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更報導了一場正在全世界實實在在發生著的運動。
作者簡介
卡爾歐諾黑 (Carl Honor)知名記者,目前居住於倫敦。他曾為《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觀察家》(Observer)、《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與《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等各大報撰稿。「慢活」的理念風靡歐洲與日本,《慢活》一書被翻成十二種語言,全球熱賣,並在四個國家擠入暢銷書排行榜。歐諾黑在義大利為本書蒐集資料時,曾被開了一張超速罰單。他也因為本書的熱烈迴響而感慨「悠閒代言人的角色佔據了我全部的生活」。詳情請參閱官網:www.inpraiseofslow.com。
慢活族>百度百科
倡導放慢生活節奏的人,從慢吃到慢療,從慢慢購物到慢慢休閑應有盡有。
近年來,從英國刮起了“慢活”風。慢活運動勸導人們放慢生活節奏,讓精神和身心都得到放松,“慢活族”提倡慢工作,慢運動,慢閱讀。近幾年,全球有八十幾萬會員加入到名爲“Slow Movement”(緩慢生活)的運動中。慢活並不是蝸牛化,而是追求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放慢速度,關注心靈成長,動手勞動,注意環保。在快餐文化的世界裏,到圖書館慢慢看書,體會思考的樂趣。
做個慢活族首先要關掉手機。關上電視,空閑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哦,不過要做有意義的事。步行上下班,改掉性急的毛病,遠離喧囂的人群,同時也有益健康。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4912.html?tp=0_01
歐諾黑《慢的教育:從慢活開始,養育從容的下一代》(大塊文化,2009)
兩千年前,望子成龍太迫切的父母親被認為是古羅馬學堂裡的潛在職業災害。少年莫劄特掀起十八世紀神童風潮,許多歐洲人都把小孩放進天才培育溫室,想再製造出另一個莫劄特。如今,做父母親的唯恐埋沒了孩子的天份,除了供給孩子最好的,也要求孩子做到最好。培育子女的態度走到極端就成了「過度親職行為」。「直昇機式父母」是形容不分晝夜在孩子頭頂上盤旋的父母親。在日本,「教育媽媽」除了睡眠時間之外,每一秒鐘都獻給子女。「怪獸家長」更指稱那些對學校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家長監護人。不論按哪一種尺度衡量,我們都是在養育人類有史以來最怪異的、最受寵溺的、最被監視的一代。小孩的權益被尊為國際法律,他們就是父母親的宇宙中心。「微觀管理」下培育出來的孩子,到頭來連獨立自主都成了問題。從小被捧在手心裡長大的人,期待全世界都把他捧在手心裡,如果不是這樣,就會覺得受了虧待。這本書並不是一本親職手冊,而是設法駕馭那些圍繞著孩子的焦慮,重新思考做為一個小孩的意義何在,做為大人的意義又何在,並且找出使兩者調和而不衝突的方法,以及最重要的,如何讓我們的小孩成為從容的一代。
2009.01.19 中國時報書評:爸爸媽媽放輕鬆──陳儀君(高中教師)
從事教職十多年來,遇到很多辛苦的「直升機式父母」,幫孩子送忘記帶的課本作業是很多父母共同的經驗,也有家長幫睡過頭而被記曠課的孩子打電話補請病假,更有家長心疼孩子放學後跑補習班太累,又不放心孩子的學習進度,在自己高中畢業20、30年後,重新複習高中課程然後在家親自為孩子補習。這還是高中孩子的家長,要是國中小的家長,那就更累了。除了每天簽聯絡簿檢查學校(或安親班)的功課外,為孩子選擇周末假日的才藝班、寒暑假的活動,更是全家時間安排的最高指導原則。難怪許多家長感嘆有了孩子後就不曾進電影院好好看場電影,看表演之類的活動也只能選擇兒童劇了,也因此,許多不想「影響生活品質」的夫妻乾脆選擇不生孩子。這一切不禁令人懷疑,當父母一定要這麼辛苦嗎?另一個更重要(或許也更殘忍)的問題是,父母這樣的辛苦付出,對孩子真的比較好嗎?
以「慢活」的理念風靡全世界的記者卡爾.歐諾黑,以一個家長的身分試圖「駕馭那些繞著孩子轉的焦慮」,他走訪多個國家(文中多次提到臺灣),考察世界各地教養孩子的問題和「管理童年」的現象,寫成了《慢的教育》。舉凡孩子的學前或學校教育時間管理,甚至消費等問題都有深入的觀察與探討,對於過度親職的現代父母們應該有很好的啟發。當然,教養孩子沒有萬靈丹,但藉此書也讓我們思考臺灣所面臨的教育和親職等問題,也許就如作者建議的,多給予孩子一些自由發展的空間,孩子自然會找出適合自己的出路,放了孩子也放自己一馬吧!
目次
1 都是大人在攪和
2 童年之初:欲速則不達
3 學齡以前:孩子的正業就是遊戲
4 玩具:只按一下鍵的遊戲
5 科技:精密亮麗背後的事實
Carl Honore著《慢市:全新的都市生活》
【編者按】:或許你(妳)聽過或看過「慢活」這個名詞,卻不了解「慢活」是什麼?它是全球正刮著的一股新風潮,有群人極力鼓倡、推行著慢食、慢工、慢動、慢性、慢療,和慢閒運動,以一種正常而平衡的速度生活著………..
現代人熱愛速度,執著於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不斷加快腳步,成為跟上時代的方式。因此「快速」無疑成了一個癮頭、一種崇拜。透過回溯人們被時間搞得筋疲力竭的歷史,探討如何因應那讓全人類著魔沈淪的快速文化,釐清為追求速度所付出的代價。
「慢活」運動於焉成型,但它並不是將每件事牛步化,而只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而現代化的世界。一言以蔽之:慢活便是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盡量以音樂家所謂的tempo giusto(正確的速度)生活。沒有一成不變的的公式,也沒有萬用守則。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步調,如果騰出空間容納各種不同速度,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這不僅遊說讀者採取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場正在全世界實實在在發生著的運動。或許可以讓我們由此一窺「慢活運動」如何對現代文明與現代化進行反思。
生命之潮不停迅速奔流
流過城市也許更加輕快
卻總是不及鄉間河道風景
如此平和,一半清澈 ──── 一七八二年,考柏(William Cowper)
我與佩屈尼會面後,徒步繞了布拉一周。儘管在平常上班日,這個慢食組織總部所在的城市,似乎仍是逃避一切俗事的最佳地點。當地人會在路邊咖啡座坐上大半天,或是與友人閒聊或是看著人來人往。樹蔭環繞的廣場上,飄散著丁香花與薰衣草的香味,石凳上有老人如雕像般呆坐著。每個人都有時間親切地道聲「buon giorno」(你好)。
緩慢城市
這也難怪。依據當地法令規定,「la dolce vita」(享樂的人生)如今已經是此地居民的生活準則。由於受到慢食運動的啟發,布拉與另外三個義大利城鎮於一九九九年共同宣誓,要成為這個高速狂亂的現代世界的世外桃源。鎮民將每個生活層面都調整到與佩屈尼的原則一致──享樂重於獲利、個人重於公司、緩慢重於速度。這個運動名為「Citta Slow」(緩慢城市),目前在義大利國內外已有超過三十個會員城鎮。
對於生活在混沌又令人喘不過氣來的倫敦居民而言,「緩慢」與「城市」並列,馬上便能吸引他們。為了證明這個運動並非純屬空想或某種市場策略,我親自訪問了布拉的副鎮長──也是「Citta Slow」的推手西碧爾(Bruna Sibille)。我們在鎮公所──一棟十四世紀的美麗宮殿──二樓的會議廳見面。西碧爾站在窗前欣賞風景,窗外一片赤褐色的屋瓦海綿延不絕,當中偶爾聳起一座教堂塔樓。當她看見樓下的廣場上,有個年輕人騎著腳踏車緩緩經過,嘴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起初緩慢運動被認為是為少數愛好美食者所設計的觀念,可是現在已經變成廣泛的文化議題,讓人了解以較人性化、較平和的方式做事有什麼好處。」她對我說:「要違逆潮流並不容易,但我們認為緩慢哲學是治理城市最好的方法。」
「Citta Slow」宣言中有五十五點聲明,其中包括減少噪音與交通流量;增加綠地與徒步區;支援當地的農民,以及販售當地農產品的商店、市場與餐廳;獎勵環保科技;保護當地美學與美食傳統;培養熱情好客與敦親睦鄰的精神。經過這番改革後,希望成效能超越各部分相加的總和,並且能徹底改變人們對都市生活的想法。西碧爾充滿熱誠地談論著「創造新氣象,以一種嶄新的方式看待生命」。
換句話說,「緩慢城市」不僅僅是將快速城市的步調放慢而已,而是創造一個環境,讓人可以抗拒倚賴時鐘與凡事求快的壓力。布拉鎮一名年輕的財務顧問康特賈科摩,一提起緩慢城市的生活便興奮不已。「最主要的是你不會滿腦子都被時間佔據,反而會好好地享受每一刻。」他說:「在緩慢城市裡,你有權利放鬆、思考、思索有關生命的大問題。在這裡你不會被困在現代世界的速度風暴中,不會只是上車、上班然後趕著回家,你可以有時間慢慢走路,和街上行人招呼閒談。就好像活在童話世界。」
雖然緩慢城市運動的成員都渴望過得緩和、舒服一點,但他們卻不是反科技的盧德份子。所謂緩慢並非意味著遲鈍、退步或反科技。沒錯,這項運動確實是以保存傳統建築、手工藝與廚藝為目標,但卻也讚頌著現代世界的精華。一個緩慢城市會問:這麼做會增進我們的生活品質嗎?如果會的話,這座城市便會採納。而這也包括最先進的科技在內。在奧維托(Orvieto)──高懸在溫布利亞省某個山頂上的一座緩慢城市──有電車安靜地駛過中古街道。「Citta Slow」組織也利用時髦的網頁來推廣「buon vivere」(好好生活)的哲學。「有一點要特別澄清:並非要停止一切、撥慢時鐘才能成為緩慢城市。」西碧爾解釋道:「我們並不想活在博物館或將一切速食妖魔化,我們只想在現代與傳統間取得平衡,提升生活品質。」
布拉慢慢地但確實地一步步實現那五十五點宣誓:禁止車輛進入舊城區某些街道,禁止連鎖超市與炫亮的霓虹燈出現。家庭式的小型產業──其中包括販售手工織布與肉品特產的商店──能取得最好的店面。鎮公所會補助建築物翻新,並採用能展現當地特色的金黃色灰泥與紅瓦頂。現在醫院與學校餐廳供應的都是以當地有機蔬果烹調的傳統菜色,而不是外地供應商加工製造的餐點與農產品。為了避免工作過度,布拉的每家小型食品店都會配合義大利傳統,於星期四與星期天休業。
當地人對於這樣的轉變似乎都很滿意。他們喜歡新的樹木與板凳、行人徒步區與日益蓬勃的食品市場。就連年輕人的反應也很好。布拉的撞球房為了搭上「緩慢」的列車而調低了流行音樂的音量。態度親切的老闆貝諾利告訴我,有些年輕顧客的視野已經開始超越由MTV帶頭的那種活力充沛、一成不變的生活型態。「他們開始了解到,平靜、緩慢的方式也可以很有趣。」他說:「他們不再到樂聲震天的酒吧猛灌可樂,反而能盡情享受在低低的音樂聲中啜飲本地葡萄酒的樂趣。」
加入「Citta Slow」可以幫助會員城鎮降低失業率,重新振興逐漸疲軟的經濟。在布拉,除了販賣手工香腸與巧克力的新興商店,還有以白色松露與Dolcetto紅酒等當地美食為號召的美食節,吸引了數以萬計的遊客。每年九月,鎮上更擠滿歐洲各國乳酪特產製造商的攤位。由於外地人與在地人對高品質食物的需求急速上升,五十八歲的柏蓋提不得不擴充他的熟食店面。目前他所賣的當地食物琳瑯滿目,有烘焙辣椒、松露、新鮮麵食、辣椒橄欖油等等。二○○一年,他將地下室改建為儲藏土產葡萄酒的酒窖。「緩慢運動幫助我轉變了生意型態。」他對我說:「全球化的趨勢讓我們總是一把就抓起最便宜、最快速的東西,但現在有愈來愈多人認為應該要慢下來、思考一下,並享受手工而不是機器製造的事物。」
「Citta Slow」甚至暗中改變了人口版圖。在義大利也和其他國家一樣,長期以來,年輕人不斷地逃離鄉村與小城鎮奔往五光十色的大都市。如今高速度、高壓力的都市生活魅力漸減,便有許多人重返家園,尋求較和緩的生活步調。有一些都市人也加入這股潮流。我在布拉一家冰淇淋店內,巧遇一位年輕的IT工程師古薩帝。他來自杜林,布拉北方三○哩處一個市聲鼎沸的工業城。他想在舊城區找一間公寓。「在杜林,什麼事都是趕、趕、趕,我已經厭倦了。」他吃著薄荷巧克力冰淇淋一面說道:「緩慢似乎才是真正的選擇。」古薩帝打算一週當中大部分時間留在布拉工作,設計網頁與商業軟體,需要與人面對面溝通時再搭車前往杜林。他的主要客戶已經同意了。
http://www.epochtimes.com/b5/6/10/8/n1480479.ht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