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2-19 09:00:00| 人氣571| 回應1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慢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前評《廣告文化》所批:資本主義的大眾文化本是排解無聊之產物!

  《慢活》《慢教》《慢市》《慢x》和前評《窮得有品味《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快樂經濟學》 快樂學啥是慢城><啥是居遊>一樣,都是10倍速時代》無聊產物。

  你太損人了吧!

  怎會?之前老要過慢活時尚的科技人,一場金融海嘯尤其歐債危機,不但不慢活無薪假,反要老闆官員給他們快活另參本館:無薪假 歐豬四國

歐諾黑著《慢活》(大塊文化,2005)

  現代人熱愛速度,執著於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要追趕得上就必須不斷加快腳步。我們因此罹患了「時間病」,快速無疑成了一個癮頭、一種崇拜。唯有透過回溯人們被時間搞得筋疲力竭的歷史,探討該如何應因應那讓全人類著魔沈淪的快速文化,釐清為追求速度所付出的代價,我們才能在這個沈迷於快還要更快的世界裡找到放慢腳步的前景。「慢活」運動於焉成型,但它並不是將每件事牛步化,而只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而現代化的世界。一言以蔽之:慢活便是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盡量以音樂家所謂的tempo giusto(正確的速度)生活。放慢速度沒有一成不變的的公式,正確速度也沒有萬用守則。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步調,如果騰出空間容納各種不同速度,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這裡不僅遊說讀者採取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更報導了一場正在全世界實實在在發生著的運動。
作者簡介
卡爾歐諾黑 (Carl Honor)知名記者,目前居住於倫敦。他曾為《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觀察家》(Observer)、《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與《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等各大報撰稿。「慢活」的理念風靡歐洲與日本,《慢活》一書被翻成十二種語言,全球熱賣,並在四個國家擠入暢銷書排行榜。歐諾黑在義大利為本書蒐集資料時,曾被開了一張超速罰單。他也因為本書的熱烈迴響而感慨「悠閒代言人的角色佔據了我全部的生活」。詳情請參閱官網:www.inpraiseofslow.com。 

慢活族>百度百科 

  倡導放慢生活節奏的人,從慢吃到慢療,從慢慢購物到慢慢休閑應有盡有。 
  近年來,從英國刮起了“慢活”風。慢活運動勸導人們放慢生活節奏,讓精神和身心都得到放松,“慢活族”提倡慢工作,慢運動,慢閱讀。近幾年,全球有八十幾萬會員加入到名爲“Slow Movement”(緩慢生活)的運動中。慢活並不是蝸牛化,而是追求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放慢速度,關注心靈成長,動手勞動,注意環保。在快餐文化的世界裏,到圖書館慢慢看書,體會思考的樂趣。
  做個慢活族首先要關掉手機。關上電視,空閑的時間可以做很多事哦,不過要做有意義的事。步行上下班,改掉性急的毛病,遠離喧囂的人群,同時也有益健康。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4912.html?tp=0_01

歐諾黑《慢的教育:從慢活開始,養育從容的下一代》(大塊文化,2009)  

兩千年前,望子成龍太迫切的父母親被認為是古羅馬學堂裡的潛在職業災害。少年莫劄特掀起十八世紀神童風潮,許多歐洲人都把小孩放進天才培育溫室,想再製造出另一個莫劄特。如今,做父母親的唯恐埋沒了孩子的天份,除了供給孩子最好的,也要求孩子做到最好。培育子女的態度走到極端就成了「過度親職行為」。「直昇機式父母」是形容不分晝夜在孩子頭頂上盤旋的父母親。在日本,「教育媽媽」除了睡眠時間之外,每一秒鐘都獻給子女。「怪獸家長」更指稱那些對學校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家長監護人。不論按哪一種尺度衡量,我們都是在養育人類有史以來最怪異的、最受寵溺的、最被監視的一代。小孩的權益被尊為國際法律,他們就是父母親的宇宙中心。「微觀管理」下培育出來的孩子,到頭來連獨立自主都成了問題。從小被捧在手心裡長大的人,期待全世界都把他捧在手心裡,如果不是這樣,就會覺得受了虧待。這本書並不是一本親職手冊,而是設法駕馭那些圍繞著孩子的焦慮,重新思考做為一個小孩的意義何在,做為大人的意義又何在,並且找出使兩者調和而不衝突的方法,以及最重要的,如何讓我們的小孩成為從容的一代。

2009.01.19 中國時報書評:爸爸媽媽放輕鬆──陳儀君(高中教師)

從事教職十多年來,遇到很多辛苦的「直升機式父母」,幫孩子送忘記帶的課本作業是很多父母共同的經驗,也有家長幫睡過頭而被記曠課的孩子打電話補請病假,更有家長心疼孩子放學後跑補習班太累,又不放心孩子的學習進度,在自己高中畢業20、30年後,重新複習高中課程然後在家親自為孩子補習。這還是高中孩子的家長,要是國中小的家長,那就更累了。除了每天簽聯絡簿檢查學校(或安親班)的功課外,為孩子選擇周末假日的才藝班、寒暑假的活動,更是全家時間安排的最高指導原則。難怪許多家長感嘆有了孩子後就不曾進電影院好好看場電影,看表演之類的活動也只能選擇兒童劇了,也因此,許多不想「影響生活品質」的夫妻乾脆選擇不生孩子。這一切不禁令人懷疑,當父母一定要這麼辛苦嗎?另一個更重要(或許也更殘忍)的問題是,父母這樣的辛苦付出,對孩子真的比較好嗎? 
以「慢活」的理念風靡全世界的記者卡爾.歐諾黑,以一個家長的身分試圖「駕馭那些繞著孩子轉的焦慮」,他走訪多個國家(文中多次提到臺灣),考察世界各地教養孩子的問題和「管理童年」的現象,寫成了《慢的教育》。舉凡孩子的學前或學校教育時間管理,甚至消費等問題都有深入的觀察與探討,對於過度親職的現代父母們應該有很好的啟發。當然,教養孩子沒有萬靈丹,但藉此書也讓我們思考臺灣所面臨的教育和親職等問題,也許就如作者建議的,多給予孩子一些自由發展的空間,孩子自然會找出適合自己的出路,放了孩子也放自己一馬吧! 
    目次 
1 都是大人在攪和
2 童年之初:欲速則不達
3 學齡以前:孩子的正業就是遊戲
4 玩具:只按一下鍵的遊戲
5 科技:精密亮麗背後的事實

Carl Honore著《慢市:全新的都市生活》

【編者按】:或許你(妳)聽過或看過「慢活」這個名詞,卻不了解「慢活」是什麼?它是全球正刮著的一股新風潮,有群人極力鼓倡、推行著慢食、慢工、慢動、慢性、慢療,和慢閒運動,以一種正常而平衡的速度生活著………..
現代人熱愛速度,執著於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不斷加快腳步,成為跟上時代的方式。因此「快速」無疑成了一個癮頭、一種崇拜。透過回溯人們被時間搞得筋疲力竭的歷史,探討如何因應那讓全人類著魔沈淪的快速文化,釐清為追求速度所付出的代價。
「慢活」運動於焉成型,但它並不是將每件事牛步化,而只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而現代化的世界。一言以蔽之:慢活便是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盡量以音樂家所謂的tempo giusto(正確的速度)生活。沒有一成不變的的公式,也沒有萬用守則。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步調,如果騰出空間容納各種不同速度,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這不僅遊說讀者採取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場正在全世界實實在在發生著的運動。或許可以讓我們由此一窺「慢活運動」如何對現代文明與現代化進行反思。
  生命之潮不停迅速奔流
  流過城市也許更加輕快
  卻總是不及鄉間河道風景
  如此平和,一半清澈 ──── 一七八二年,考柏(William Cowper)
  我與佩屈尼會面後,徒步繞了布拉一周。儘管在平常上班日,這個慢食組織總部所在的城市,似乎仍是逃避一切俗事的最佳地點。當地人會在路邊咖啡座坐上大半天,或是與友人閒聊或是看著人來人往。樹蔭環繞的廣場上,飄散著丁香花與薰衣草的香味,石凳上有老人如雕像般呆坐著。每個人都有時間親切地道聲「buon giorno」(你好)。
緩慢城市
  這也難怪。依據當地法令規定,「la dolce vita」(享樂的人生)如今已經是此地居民的生活準則。由於受到慢食運動的啟發,布拉與另外三個義大利城鎮於一九九九年共同宣誓,要成為這個高速狂亂的現代世界的世外桃源。鎮民將每個生活層面都調整到與佩屈尼的原則一致──享樂重於獲利、個人重於公司、緩慢重於速度。這個運動名為「Citta Slow」(緩慢城市),目前在義大利國內外已有超過三十個會員城鎮。
  對於生活在混沌又令人喘不過氣來的倫敦居民而言,「緩慢」與「城市」並列,馬上便能吸引他們。為了證明這個運動並非純屬空想或某種市場策略,我親自訪問了布拉的副鎮長──也是「Citta Slow」的推手西碧爾(Bruna Sibille)。我們在鎮公所──一棟十四世紀的美麗宮殿──二樓的會議廳見面。西碧爾站在窗前欣賞風景,窗外一片赤褐色的屋瓦海綿延不絕,當中偶爾聳起一座教堂塔樓。當她看見樓下的廣場上,有個年輕人騎著腳踏車緩緩經過,嘴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起初緩慢運動被認為是為少數愛好美食者所設計的觀念,可是現在已經變成廣泛的文化議題,讓人了解以較人性化、較平和的方式做事有什麼好處。」她對我說:「要違逆潮流並不容易,但我們認為緩慢哲學是治理城市最好的方法。」
  「Citta Slow」宣言中有五十五點聲明,其中包括減少噪音與交通流量;增加綠地與徒步區;支援當地的農民,以及販售當地農產品的商店、市場與餐廳;獎勵環保科技;保護當地美學與美食傳統;培養熱情好客與敦親睦鄰的精神。經過這番改革後,希望成效能超越各部分相加的總和,並且能徹底改變人們對都市生活的想法。西碧爾充滿熱誠地談論著「創造新氣象,以一種嶄新的方式看待生命」。
  換句話說,「緩慢城市」不僅僅是將快速城市的步調放慢而已,而是創造一個環境,讓人可以抗拒倚賴時鐘與凡事求快的壓力。布拉鎮一名年輕的財務顧問康特賈科摩,一提起緩慢城市的生活便興奮不已。「最主要的是你不會滿腦子都被時間佔據,反而會好好地享受每一刻。」他說:「在緩慢城市裡,你有權利放鬆、思考、思索有關生命的大問題。在這裡你不會被困在現代世界的速度風暴中,不會只是上車、上班然後趕著回家,你可以有時間慢慢走路,和街上行人招呼閒談。就好像活在童話世界。」
  雖然緩慢城市運動的成員都渴望過得緩和、舒服一點,但他們卻不是反科技的盧德份子。所謂緩慢並非意味著遲鈍、退步或反科技。沒錯,這項運動確實是以保存傳統建築、手工藝與廚藝為目標,但卻也讚頌著現代世界的精華。一個緩慢城市會問:這麼做會增進我們的生活品質嗎?如果會的話,這座城市便會採納。而這也包括最先進的科技在內。在奧維托(Orvieto)──高懸在溫布利亞省某個山頂上的一座緩慢城市──有電車安靜地駛過中古街道。「Citta Slow」組織也利用時髦的網頁來推廣「buon vivere」(好好生活)的哲學。「有一點要特別澄清:並非要停止一切、撥慢時鐘才能成為緩慢城市。」西碧爾解釋道:「我們並不想活在博物館或將一切速食妖魔化,我們只想在現代與傳統間取得平衡,提升生活品質。」
  布拉慢慢地但確實地一步步實現那五十五點宣誓:禁止車輛進入舊城區某些街道,禁止連鎖超市與炫亮的霓虹燈出現。家庭式的小型產業──其中包括販售手工織布與肉品特產的商店──能取得最好的店面。鎮公所會補助建築物翻新,並採用能展現當地特色的金黃色灰泥與紅瓦頂。現在醫院與學校餐廳供應的都是以當地有機蔬果烹調的傳統菜色,而不是外地供應商加工製造的餐點與農產品。為了避免工作過度,布拉的每家小型食品店都會配合義大利傳統,於星期四與星期天休業。
  當地人對於這樣的轉變似乎都很滿意。他們喜歡新的樹木與板凳、行人徒步區與日益蓬勃的食品市場。就連年輕人的反應也很好。布拉的撞球房為了搭上「緩慢」的列車而調低了流行音樂的音量。態度親切的老闆貝諾利告訴我,有些年輕顧客的視野已經開始超越由MTV帶頭的那種活力充沛、一成不變的生活型態。「他們開始了解到,平靜、緩慢的方式也可以很有趣。」他說:「他們不再到樂聲震天的酒吧猛灌可樂,反而能盡情享受在低低的音樂聲中啜飲本地葡萄酒的樂趣。」
  加入「Citta Slow」可以幫助會員城鎮降低失業率,重新振興逐漸疲軟的經濟。在布拉,除了販賣手工香腸與巧克力的新興商店,還有以白色松露與Dolcetto紅酒等當地美食為號召的美食節,吸引了數以萬計的遊客。每年九月,鎮上更擠滿歐洲各國乳酪特產製造商的攤位。由於外地人與在地人對高品質食物的需求急速上升,五十八歲的柏蓋提不得不擴充他的熟食店面。目前他所賣的當地食物琳瑯滿目,有烘焙辣椒、松露、新鮮麵食、辣椒橄欖油等等。二○○一年,他將地下室改建為儲藏土產葡萄酒的酒窖。「緩慢運動幫助我轉變了生意型態。」他對我說:「全球化的趨勢讓我們總是一把就抓起最便宜、最快速的東西,但現在有愈來愈多人認為應該要慢下來、思考一下,並享受手工而不是機器製造的事物。」
  「Citta Slow」甚至暗中改變了人口版圖。在義大利也和其他國家一樣,長期以來,年輕人不斷地逃離鄉村與小城鎮奔往五光十色的大都市。如今高速度、高壓力的都市生活魅力漸減,便有許多人重返家園,尋求較和緩的生活步調。有一些都市人也加入這股潮流。我在布拉一家冰淇淋店內,巧遇一位年輕的IT工程師古薩帝。他來自杜林,布拉北方三○哩處一個市聲鼎沸的工業城。他想在舊城區找一間公寓。「在杜林,什麼事都是趕、趕、趕,我已經厭倦了。」他吃著薄荷巧克力冰淇淋一面說道:「緩慢似乎才是真正的選擇。」古薩帝打算一週當中大部分時間留在布拉工作,設計網頁與商業軟體,需要與人面對面溝通時再搭車前往杜林。他的主要客戶已經同意了。
http://www.epochtimes.com/b5/6/10/8/n1480479.htm


台長: 阿楨
人氣(571) | 回應(1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經濟管理 |
此分類下一篇:《神秘配方:可口可樂百年行銷傳奇》
此分類上一篇:《廣告文化》

圖博館
輕文明
作者: (法)吉勒•利波維茨基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內容簡介
在超現代時代中,隨處可見對「輕」的崇拜。消費主義之輕並不可恥,但當它變成占絕對優勢的、無處不在的生活法則,它便是人類的淺薄。
法國哲學家吉勒•利波維茨基,從生活消費、瘦身健康、材料科技、藝術、時尚、建築設計、家庭與性、政治與思想這八個角度分析當代世界中體現出來的輕,幫助我們清醒地認識尚處於萌芽階段的輕文明。
輕文明並不代表輕松的生活;
社會和政治規約都日漸寬松,可心靈本身卻更加沉重;
一切都更輕盈、更靈活,生活卻表現出迷茫、不安全感和高度的脆弱。
真正的輕呼喚勤奮、守紀和承受痛苦的勇氣:它在於用嚴格的要求來自我約束,「帶着鐐銬起舞」。正是在對抗現代世界的躁動與狂熱中我們才能真正變「輕」。
吉勒•利波夫斯基,法國哲學家,關注后現代問題。著有《空虛時代》《蟪蛄帝國》《義的終結》等。
  目錄
引言
世界之輕與文化之輕
「輕」的烏托邦
輕文明及其局限
輕的范型
再談輕的問題
  第1章 輕生活:舒適、節約與消費
古代之輕,現代之輕
誘惑資本主義:一種輕經濟
消費者的波動性、流動性和浮淺性
作為負擔的消費
對輕的新追求
不能承受的消費之輕?
  第二章 新身體
沒有病痛的身體
放松與和諧
伊卡洛斯的滑翔或復仇
從苗條到纖瘦
對瘦的痴迷
瘦與自身權力
瘦的獨裁走到了盡頭?
新的精神沉重
  第三章 微小,納米,無形
物質世界的輕
變輕,變小,去物質化
數字革命和游牧式流動
數字雲與大數據
輕技術之重
  第四章 時尚與女性
從貴族之輕到現代之輕
輕,女性氣質,男性氣質
輕與外表焦慮
  第五章 從藝術中的輕到藝術之輕
優美與沉重
喜悅與無憂無慮
光、運動和趣味
藝術走向時尚
藝術的輕階段
「有趣」的藝術
  第六章 建築和設計:新的輕審美
建築和現代理性主義
從房屋到家具
柔韌性和流動性
極簡主義、景觀與復雜性
表達與裝飾
透明、光線和去物質化
有責任感的輕
走向一種感性的建築
煉金術般的建築學
  第七章 我們酷嗎?
第三種伴侶關系
酷家長與脆弱子女
性愛娛樂主義?
生活之輕的倒退
  第八章 自由、平等、輕
輕的公民身份
平等的破滅?
思想有多重?
欲望,自由和獨特
反「輕」的輕
收回
2017-04-06 11:50:12
圖博館
輕時代與輕文明:我們生活其中,一邊熱愛一邊批判 2017-03-07

我們從未經歷過一個如此輕盈、流動、多變的物質世界。「輕」從未創造出如此之多的期待、慾望和執念。它從未促成過如此頻繁的買與賣。尼采筆下的這句話也從未如此恰如其分:「美好之物是輕盈的,一切的神聖皆以靈巧之足奔跑。」
  「輕」逐漸支配起我們的物質世界和文化世界,它侵入我們的日常習慣,重塑我們的想像。它為藝術的唯一範疇所青睞,在物品、身體、運動、飲食、建築、設計等無數領域內成為一種價值、理想和迫切的需要。在超現代時代中,隨處可見對「輕」的多形態崇拜。周圍皆是它的疆域:它的界限在我們眼中消失了,因為它已滲透進我們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進一切「物」(choses)與存在、夢與身體。
  長久以來,技術經濟領域的重心都倚賴於重型設備,如今,它轉向了超輕化、微型化、非物質化。「重」曾一度喚起敬意、莊嚴、財富,「輕」則令人想到粗劣、廉價。然而我們眼前的世界已非如此。我們正經歷著物質世界的一場巨大變革,在這個物質世界中,技術與市場更傾向於「輕」的邏輯而非「重」的邏輯。這種變化同時也是一場符號上的變革,曾長期受到貶低和輕視的「輕」現在承載了正面的價值。「輕」不再與惡相連,它指向流動、虛擬、對自然的敬意。這是一個「輕」扭轉局面的時代,輕是受人喜愛、被人渴望的輕,是夢的傳送器,承載著無邊無際的願景,也承載著可怕的危機。
  世界之輕與文化之輕
「輕」不再只是一場詩意的、柔軟的幻夢。它涉及我們技術化的日常,涉及一個電晶體化的、遊牧的世界。「小的更好」:我們技術性的宇宙在無可避免地微型化、輕量化、去物質化。用輕如空氣般的設備聽世界上的任何音樂,在只有口袋大小的觸摸屏上看電影。微電子、微型機器人、顯微外科、納米科技,這類「無限小」儼然成了創新與進步的新邊界。從此,相比於風格領域,「輕」將更多見於新材料、數字網絡、超微型化等領域。
  微型化與對微型的征服呈現出一個雙曲線模型。這個時代誕生了「小人國工程學」,它能隨意控制原子,改變材料的特性,創造新的材料,能操控基因,能在納米級別上融合活性物質與惰性物質。這場輕革命並非虛幻的想像,它在亞微觀領域創造了一個觸及生活方方面面的世界。適逢高科技的天時,一個嶄新的輕紀元開始了。
2017-04-06 11:50:53
圖博館
與此同時,為了應對化石資源枯竭、消費煤炭引起氣候變暖的壓力,一場能源變革著實迫在眉睫,這場變革是一次新的工業革命,它依靠的不再是石油與核能,而是可再生能源。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我們見證著這類溫和能源的飛速發展,也見證著「輕經濟」的發端。「輕經濟」對原料的需求更少,且不再需要大量開發自然資源,因而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能源轉變所提出的任務可謂艱巨,然而,為了給後世留下美好的未來,為了構建一種可持續的輕文明,這項任務無可迴避。
  「輕」的影響力表現在各種領域:時尚、設計、裝潢、建築。這種影響力也投射於肉體,對輕盈與「線條」的熱愛爆發了。在空中,盤旋著滑翔傘和三角式滑翔機;在海浪間、滑雪賽道和柏油路上,可以見到一個個醉心於滑翔類運動的輕盈的身體。而時至今日,有誰不希望永葆青春和苗條呢?飲食類書籍迅速傳播,各種「輕食」出現在每一家超市的貨架上,吸脂手術成為普羅大眾的選擇,健身館遍地開花,超模們個個一副得了厭食症的模樣,平滑、纖細的身材占據了雜誌和熒幕。在這種「厭惡脂肪」的文化里,時尚偶像凱特•摩斯(Kate Moss)說道:「沒有什麼比瘦更好的了。」
  「輕」的規則不再局限於個人對待生活和他者的態度。現在,它儼然成為全球經濟、文化的運作模式。在超消費的資本主義背景下,關於永恆變化、不穩定與誘惑的輕浮的邏輯將經濟生活的某些方面完全重構了。一種與時尚系統類似的機制支配著這個作為誘惑資本主義的超現代資本主義。小玩意兒、搞笑廣告、電子遊戲、各類音樂、演出和動畫沒完沒了地出現,經濟體系與無聊瑣事之間的對立界限已經模糊,眼下,我們現實的原則和輕的原則混在了一起。必需的世界與無關緊要的世界彼此交叉、雜糅:輕的邏輯不再是經濟現實中的他者,而是經濟現實的核心。
  無論是從字面上還是從寓意上,我們都生活在一個「輕」大獲全勝的時代。統治我們的是一種由大眾傳媒傳播的日常的輕文化,消費領域不斷宣揚著享樂主義、趣味至上的參考標準。通過那些物品、娛樂活動、電視節目和廣告,傳播著一種無止境的娛樂氣氛,煽動人們「利用」那些直接、簡易的愉悅。誘惑代替強制,享樂主義代替嚴苛的義務,幽默代替莊嚴,消費世界趨向表現為一種卸除所有思想重量、所有意義厚度的世界。輕,無論從我們理解的第一層意思還是從第二層意思上來說,都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表現之一。
2017-04-06 11:52:08
圖博館
不久以前,大眾階層和上流階層在生活方式上差別明顯,主要的對比在於:大眾階層的生活方式概括為重和「粗」,而上流階層的生活表現為輕、細和格調。我們已經走出了這個擁有不同習慣的世界:隨著階層文化的崩塌,重和粗不再是任何群體的特質,從今往後,在飲食、個人外表、活動性、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每個群體都表現出對輕的渴望。所有社會團體都將輕的價值融進了自己的想像和諸多實踐活動里。顯然,社會群體各自有效的生存方式並不相同,也遠不應相同。然而,這些現實的差異都基於一種文化,這種文化讚揚著苗條、時尚、趣味、變化和虛擬。社會依然存在區隔,但輕的規則支配著所有階層。
  「輕」的烏托邦
集體和個人的生活轉變以另一種方式表現著「輕」的力量。與嚴守戒律、道德主義、約定俗成的第一種現代性截然不同,第二種現代性出現了,它表現為「流動」(齊格蒙特•鮑曼)和靈活。在超現代中,個人生活的特點是不穩定,它被交付給永恆的變化、短暫的時間和「行動主義」。沉重的集體義務讓位於普遍的自我管理以及不穩定的關係與承諾,一種遊牧式、變動式的個人主義成為超現代性的主流。與世界關係的極端個人化構成了輕之變革中居於核心部分的主要社會動力。性生活自由化,家庭與宗教失去權威,社會風尚與個體都追求「酷」。擺脫了宗教、家庭、思想觀念的束縛,「超脫的」、解放的、無拘無束的個體在社會浮動線上像原子一樣活動。這不乏自相矛盾的效果。
  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不再期待一個「流著奶和蜜的國度」,我們不再憧憬改革或者解放,我們只憧憬「輕」。一些人在消費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期遺忘或者減輕當下的重量。另一些人則用「真正」的輕來反對一種被宣告為「虛假」、使人異化的商品之輕。在這種情況下,「改變生活」意味著卸除那些壓在我們存在之上的多餘重量,通過內在的輕的技術來克服消費主義帶來的沉重的輕。「排毒」正當時,同樣流行的還有冥想、瑜伽、各种放松技巧、風水、「養生」,總而言之,就是一切讓人「對自己的身體和精神自我感覺良好」的東西。
  對於如何擺脫鋪天蓋地的物質主義負擔,不可勝數的書籍野心勃勃地想要給出解決的法門。更不必細數那些雜誌文章,它們倡導著簡單、節制、不冗餘的生活:東西越少,內在生活越豐富、平衡、輕盈。
2017-04-06 11:53:19
圖博館
繼慾望烏托邦之後,是對輕的期望——包括肉體之輕和精神之輕——是對一種更放鬆的日常生活、一種壓力更小的當下的期望:更好的生活和輕的生活已經分不開了。少與輕(light)的烏托邦時代已經到來。
  輕文明及其局限
一股具備著超高功率的動力正在起作用,它構築了一種新型文明:輕文明。我們尚處於它的起步階段,但每一天,它都會占領新的領域,完成新的功績,啟迪新的期望,同時也激發新的焦慮。從雲計算到生物科技,從納米級物體到高科技小工具,從對瘦的狂熱到輕飲食,從滑翔類運動到用於放鬆的技術手段,從時尚趨勢到娛樂產業,正是一眾千差萬別、各式各樣的事物推動著輕的超現代革命的進程。
  在過去,輕是一種風格理念或一種道德瑕疵,如今,它成了一股世界性的動力、一種橫跨全球的範式,是「總的社會事實」,承載著科技、經濟、功能與心理、審美與存在等方面的價值。從今往後,幾乎每個領域都能看到輕對重的戰爭。超現代時代離不開輕的多維度革命,它的發展勢頭令人目不暇接。
  輕的革命裹挾數位技術、納米技術、生物技術衝擊著材料、通信、醫藥、教育、農業、商業、娛樂等一切領域,在衝擊之下,這些領域正經歷著徹底的劇變。這場革命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它為物質和自然環境領域、健康領域以及生命自身範疇開拓出幾乎無垠的視野。曾經最渺小、最無意義的輕成了改造世界的首要力量。在超現代時代,掌控「重」不能改變世界的面貌,而掌控「超輕」卻可以。掌握無限小的技術意味著打開了無限可能的空間,意味著將過去那些被宣告的不現實變為現實。藉助納米材料、納米藥物或者納米機器人,一場史無前例的變動正在進行,隨之而來的不是階級間的鬥爭或者其他史詩級的對抗,而是超輕的征戰。使我們的文明發生變化的不再是「老鼴鼠」的勞動,而是「納米力量」的積極作用、對無限小微粒的控制以及對無形之物的支配。在宏大的政治革命時代之後,納米革命的時代宣告來臨,它之所以更加強勁,正是因為它的作用對象是那些難以捕捉的細微之物。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這種動力在每個領域的發展目前仍參差不齊。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氣、煤)在世界能源消費中依舊是主流。核能源繼續承擔了相當一部分的供電需求。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過度的發展規模和恢弘的設施絲毫沒有消失的跡象。恰恰相反,連銀行都變得「大而不倒」。
2017-04-06 11:54:28
圖博館
不過,這並不妨礙輕的原則加速發展,進入越來越多的領域:能源、航空、電信、汽車、銀行、外科,還有遊戲、音樂、攝影、電影、建築、設計。
  此外,輕文明意味著一切,唯獨不代表輕鬆的生活。因為誠然社會上的種種規約都日漸寬鬆,可生活本身卻更加沉重。失業、經濟拮据、配偶關係不穩定、時間不夠用、健康隱患,要知道,如今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滋長生活的壓迫感。孤獨的跡象在各處蔓延,「文明病」的各種新表征也越來越常見。而且從就業的危機和保健、醫療信息上看,生活確實承擔了新的重量。表面上,輕的設施比比皆是,但市場的機制和個人化的動力仍然在持續地造成巨大的損害。
  超現代的諷刺就在於,眼下正是「輕」在滋養著「重」的精神。因為輕的理念帶來了一些強迫的規則,它們往往使人疲憊,有時甚至使人消沉:擁有苗條的身材往往意味著與「及時行樂」(carpe diem)的安逸狀態決裂,投身一種與無憂無慮的狀態背道而馳的生活。消費這件事情本身,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就是日常焦慮的來源,迫使人們做出那些類似「勞動」的行為,這項「勞動」要求人們進行耐心且認真的搜尋與比較。在一種宣揚享樂主義輕理念的文明里有可能不幸福,在過去那種教人用塵世的忍耐換得天堂的永福的社會裡也可能不幸福,然而前一種不幸福比後一種更難熬。我們的世界已經誕生出許多對快樂的欲求,這些欲求註定無法被滿足,由此,因生活不夠輕鬆、不夠有趣、不夠流動而產生的種種失望便愈發被強化。當娛樂文化和超輕的物質設施占據上風,生活的輕盈之感反見消減。一種新的「沉重精神」侵入了這個時代。
https://read01.com/6MKEo8.html
2017-04-06 11:55:09
圖博館
房租高漲終南山“隱士”被逼“重返紅塵”?官方回應 2018-12-29 觀察者網

近日,一篇名為《那個辭職隱居終南山的姑娘,付不起房租又回來了》的文章將頗具神秘感的終南山“隱士”引入了公眾的視野。文章稱,目前不少終南山“隱士”因為房租和生活成本高漲,紛紛選擇下山。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隱士”們的下山,租金或許並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針對近期當地政府對於終南山上的違章建築進行清理,導致很多住在違建中的“隱士”們“重返紅塵”。
  文中提到,由於終南山有“天下修道,終南為冠”的美名,相傳薑子牙、張良、孫思邈、陶淵明、王維等歷史名人都曾隱居於此。近幾年,更是吸引了眾多山外的民眾慕名前來隱居於此。
不過,山中住所有限,所以最近出現了供不應求,價格水漲船高的現象。一位早年隱居終南山讀書、攝影、種菜的姑娘小楠,因為租借的小院年租金從400元漲到2萬,不堪重負,不得不回城找工作。早年終南山的房租行情大多為一年數百至數千元不等,偶有上萬。現在很多土坯房一般為年付,需1.5萬至2萬元,甚至出現有屋主要求租客一次付清5年10萬租金。不僅房租,吃穿用度也比以前貴了很多。據統計,在山上居住一年連帶房租年花費至少需要3至4萬。
  然而,對於公眾號文章中所說的房租高漲逼退“隱士”的情況,西安長安區政協委員、長安區道教協會秘書長梁興揚在微博上表示,導致“隱士”們紛紛下山的並不是因為租金高漲,而是因為“秦嶺近期一直在進行違章建築整治和環境保護”。終南山一般是指西安南面40公里處的終南山山峰和與之相鄰的東西上百公里內的秦嶺北部,不少“隱士”都選擇居住在西安長安區境內的天子峪和大峪等山間村落裡。“住在哪兒的都有,有住山上小廟裡的,有租住村民老房子的,也有自己搭窩棚和木屋的,甚至有直接找個山洞就住進去的。”“不少‘隱士’在終南山裡租住的是沒有合法手續的違章建築,一方面影響環境,另一方面還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所以當地政府近期組織了一系列的違章建築和環境保護的治理行動,不少‘隱士’沒了住的地方,自然就下山了。”
2018-12-30 10:10:16
圖博館
不少人下山都去了南方
今年8月初,“隱士”圈小有名氣的“終南草堂”因為部分建築屬於違章建築遭到了拆除。草堂工作人員劉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2008年創始人張劍峰上山租住大峪村民的房子,之後又逐漸搭建起來五六間木屋,接待一些有上山居住意願的人,草堂拆除後大家都下了山。
“大峪這邊之前是‘隱士’比較集中的區域,開始治理以後,這邊不少不合規的房子都被拆掉了,人是少了很多。” “現在的終南山溫度動輒零下好幾度,除了山頂上還住了些沒拆到的人,其他不少‘隱士’都下山去南方了。11月就開始下雪了,要在山上過冬只能儲藏過冬的食物,喝水得化雪水,還不容易燒開。”
另一位來自廣東的90後“隱士”木原(化名)今年8月中旬也因為自己搭建的棚屋被拆下了山。“現在已經回到廣東工作了,我在山上待了兩年左右,主要就是想過一下清淨的日子。”對於自己山上隱居的原因和目前的生活狀況,木原並不願意多說,回想起隱居的日子,木原表示每天的主要內容就是挑水、種地、曬太陽、喝茶和閱讀。“山上的日子比山下是慢很多,但是也並不是那麼舒服,尤其是冬天,半夜經常被凍醒。”
  “隱士”們“怡然自得”的山居生活,在梁興揚和秦嶺辦的工作人員看來處處都是安全隱患。很多“隱士”自己搭建的窩棚一方面從建築的安全性來說就不合規,“深山裡生存條件相對惡劣,不少‘隱士’都是獨居,一旦出現意外求救都很困難。”另一方面在山中沒有水電,不少“隱士”只能自己生火。“生炭火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生火的話還可能造成火災,山裡秋冬很乾燥,過去幾乎每年都有火災發生。”但他同時無奈地表示,違章建築的清理必然會是一個長期的行動。“因為很多違建是我們這一次清理了,過幾天他們又回來建。”
2018-12-30 10:12:56
圖博館
亂象 終南山“隱士”圈魚龍混雜
“現在終南山很冷,不要去,更重要的是終南山的‘山民’裡存在一些壞人。”今年年初已經下山的太清(化名)告誡向他諮詢上山事宜的記者。太清還在山上時是“隱士”圈中較為活躍的一員,經常在各大終南山隱居貼吧裡回應尋找山居住所的帖子。在“隱士”圈,大家往往並不以“隱士”自居,“山民”是更加公認的說法。
  梁興民對“隱士”圈的看法與太清有著相似之處,在微博中,梁興民拋出了“終南山‘隱士’成分複雜,有假僧假道,有無業遊民,更有犯罪分子隱匿其中”的言論。梁興民對北青報記者進一步解釋道,這些“隱士”中有一部分是真的有所追求的,還有一部分是逃避生活和追求新奇體驗的,另外還有一些打著隱居旗號塑造自己“高僧”“大師”身份行騙的不法分子。“隱居本身沒有問題,但是違法違規行為肯定是不允許的”。
  據當地媒體報導,2017年,西安市民錢女士來到秦嶺山內想尋找一位“大師”給她破解近來的諸多不順,在山上她碰到了一位範道長,範道長給錢女士把脈診察,還用易經八卦找病方。范道長先是帶著錢女士遠赴新疆購買雪蓮“調理身體”,又讓錢女士陸續轉帳40余萬元破解“財劫”。直到拿到錢的範道長突然失聯,錢女士才發現被騙。錢女士報警後不久範某被警方抓獲,據範某表示,自己略懂些中醫常識,又讀了些國學書籍,便在山上給人“算卦”,見錢女士比較相信他,便打起騙錢的主意。近日,范某被西安市長安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依法批准逮捕。
  回應
隱士紮堆的地方還能有隱士嗎?
隱居是指那些逃避名利躲清靜的人.你一無名二無錢,走王府井大街沒人認識,待家裡沒人上門,你日常生活都夠隱形了,還跑山裡隱,你隱什麼隱?!
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那裡都能隱,只要心靜即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
2018-12-30 10:14:21
阿楨
為什麼很多人不爽李子柒的“農村古風”? 2019-09-12 觀察者網

李子柒的作品題材來源於中國人真實、古樸的傳統生活,以中華民族的美食文化為主線,圍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展開。到後期,她的視頻古風意味慢慢減弱。唯一不變的是,她總是試圖身體力行去詮釋一樣東西從何而來。她曾溯源到西漢,用麻皮和樹皮手工造紙。做洗漱台時,她還想過切割鵝卵石、挖坑做面盆。提到她,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沒有李子柒不會做的。”
  不過,圍繞著她的除了讚譽,還有許多爭議。
最近,因為一些“大V”的質疑,李子柒又陷入了輿論的漩渦裡,還登上了微博熱搜。
有人抨擊她是“擺拍”,將田園生活描繪得過於精緻美好,誤導大眾。
還有人認為她都是團隊在運作,她不過是又一個“立人設再行銷變現”的網紅罷了。
  其實在她火了之後,她自己就承認過現在有團隊運作。想想也是,要種糧食、做美食、製作家用,還要開淘寶、拍視頻,各平臺運作,一個人怎麼忙得過來?
大多數觀眾其實都是默認並支持她有團隊這件事的,這其實算不上一個“黑點”。
重點在於“是否擺拍”以及“美化甚至過分虛假化了農村生活”,這是李子柒應該被指責的地方嗎?
  其實也不必那麼嚴苛。
支持她的人認為,李子柒是以“視頻博主”的身份紅起來的,她在自己的視頻裡的確為大家展現了很美好的田園生活,多數人只是為了“看一個感覺”。
再者,她做農活時動作都非常標準,並不會“誤導”不諳農事的城裡人。
農村生活的確不如她描繪的那樣美好,但誰規定農村婦女就不能“擺拍”?
將美好有趣的一面挑出來給觀眾看,有什麼不對呢?
關於李子柒再說最後一條。那些罵李子柒把農村生活拍得做作的,建議去看下美國那些90年代的Midwest bakery shows. 那裡面把中西部大農村的田園生活拍得要多lofty有多lofty,怎麼不去罵做作?
2019-09-16 08:27:08
阿楨
退一萬步說,就算視頻裡那不是中國目前真實的農村,但李子柒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現在活在農村,農村生活該什麼樣還不比你我這些城市精緻人更有話語權?人家努力靠自己組建起了團隊,賺得起高檔裝修的錢,把自己生活過起來了,重新定義了一種新的農村生活方式。
  更諷刺的是,天天想著與國際接軌的城市人,怎麼也沒想到,人家李子柒恐怕才是真正意義上活躍於當今國際互聯網的中國第一代表。前段時間,我中午去YouTube總部吃飯,他們餐廳每天都會精選一些全球最火YouTube up主的視頻輪播,當天放的是李子柒。李子柒現在YouTube資料標準的國際一線視頻博主,數個視頻都在30 million播放量以上,這是很多知名華人明星的MV也很難達到的資料。我國為數不多的、實打實的文化輸出。
  李子柒在油管有623萬訂閱,兩年時間發佈了92個視頻,視頻播放量最高的3400萬次,有22個視頻上了1000萬播放量。
在下面的評論裡你都很難翻到中文,評論區被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們瘋狂的示愛所佔領,李子柒在他們心中就是仙女,仿佛天使一般,有愛上她的,有被她激勵的,有被中國文化感染的,有因此要學習中文的,你可以從各個方面深刻感受到這些外國人有多麼的喜愛她。
有外國網友說,“她讓我有了改變生活的衝勁,讓我變成最好的自己。”
有人甚至說,這是油管裡正面評論最多的頻道。
從這一點來說,不論是在文化傳播還是在正能量傳播上,李子柒都做得很不錯。
目前,這場爭論還在持續中,不過據觀察,支持李子柒的人還是占多數的。
說點個人看法吧。
  回應
 對我來說李子柒有沒有團隊、是不是擺拍其實都無足輕重。我喜歡的是她整個視頻裡流露出來的那種接地氣卻又很詩意的感覺,而且所有的事情她的確都做了:劈柴,砍竹子,生火做飯,醃鹹鴨蛋,春耕秋收……
 我們從小就學習田園詩,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誰能說自己從來沒有嚮往過想像中愜意、閒適、返璞歸真的田園生活呢? 我覺得,她的視頻中傳達中華傳統文化中詩意田園的這個部分,簡直太成功了。
 我也是農村長大的,也幫忙幹過農活,但是完全比不了李子柒幹活那個麻利勁,人家確實很能幹,尤其那個做沙發的視頻,看完我真心瑞思拜,多看幾個視頻,你會發現她真的什麼都會,就沖這點我就黑不起來
2019-09-16 08:29:30
阿楨
讓十四億人水果蔬菜自由,需要付出什麼? 2024-05-26

2022年,中國鮮蔬消費量高達6.16億噸人均440公斤,美國祇有0.27億噸人均77公斤,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中國水果蔬菜的消費量,碾壓全世界第二名到第十名之和,絕大部分所謂“發達國家”,連我們的零頭都不如。
中國人均每天蛋白質124.92克,超過美國122.88克,世界第九,遠超德日、南朝鮮、某島等發達國家和地區。
中國花錢還比美國少,美國人每年約5,000美元,中國只1,622美元。
中國,從物質匱乏的90年代到現在,也才30多年而已,這一切是因工業化,世界第一的化肥產量,不斷發展的農業科技,全世界無敵的水利電力、基礎建設、交通運輸……是因為高瞻遠矚的「菜籃子工程」。和「積極性」沒關係?因為中國數千年農地都是私有的,但並沒有讓農民吃飽飯,能讓農民吃飽飯,靠的是社會主義工業化。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大型水利工程,化肥工廠。
  回應
搞公社搞了不到一年,農民吃不飽飯,而搞承包才十年,農民就吃飽了,緊接著就是農民進城,中國工業化起飛。把承包和農業科技水利建設對立起來,也是奇怪的邏輯。全世界在農村搞「一大二公」的,就沒有成功過的,蘇聯,朝鮮,東歐都如此。
中國飲食至少有以下要改進:1,吃飯太多,結果就是碳水太多蛋白不足。2,蛋白質過於依賴豬肉,雞魚太少,奶製品不足,身高肌肉量和西方有差距。3,油和鹽太多,因為蔬菜多炒制下飯,所以很多人不胖也高血壓。4,海產品不足。5,水果不足,我們的水果消費跟發達國家比依然有不小差距。6,白米飯和麵條也太健康,缺乏全穀物的攝入。7,醃制不健康的食品攝入過多。對比公認最健康的日本/地中海飲食,中餐很不健康的。
公認個鬼,也就那些所謂的實驗和論文,大多是廠商贊助的,這你也迷信? 現代中國人,受西方所謂的「營養學」洗腦,大量吃牛奶、水果、肉食、蛋類,不重視主食,喝汽水、各種飲料、冷飲,重油、重鹽,大量的調味料。中國傳統的七分飽,“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和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才是最適合國人的飲食習慣。幾十年觀察,用中醫傳統飲食的中年以上人群,普遍健康。
中國的蘋果/西瓜世界第一,中國人均消費水果221.68公斤,美國110.67公斤。和東南亞自貿區之後,一開始以為會大量進口導致逆差,結果溫帶水果蘋果梨桃子之類大規模返銷東南亞,好吃是不分氣候的。
2024-06-03 02:28:3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