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11 10:27:20| 人氣1,0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搖籃到搖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搖籃到搖籃》原來是本<發環保財>之書,還以為是福利國家對國民從搖籃到墳墓」的照顧之作呢!

  作者不只批評「從搖籃到墳墓」式的工業生產模式(p.51),也反對《垃圾變黑金》式的回收制度(p.77-),自吹其100%可重用/回收之設計如塑膠紙(p.29)才是解決之道。

  塑膠紙?比《電子書》還會吹!結果如何?愈吹數位化愈耗資源!

  另參本館: 環保與經濟  高科技高耗能  發環保財 《綠色資本主義》 《垃圾變黑金》  停烤肉拚減碳?  一日減碳秀   不乾淨的乾淨能源  兩岸社會保險 《垃圾的歷史》

 

 

《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野人出版社,2008)

 

好的設計就像大自然,沒有浪費這回事!

想像一下,河流想要怎樣的肥皂?櫻桃樹又會怎樣設計一棟房子?

  在大自然裡,沒有需要丟棄的東西——當一棵櫻桃樹開滿花朵、而這些花朵又紛紛落地時,沒有人會覺得資源被浪費了——因為所有枯枝、落葉、落花,都將回到土壤,再度成為養分,培育出新的花朵和果實。

  如果人類社會是由櫻桃樹所繁衍的,世界將會是怎樣的情景?那樣一來,我們所思考的,將不再是如何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如何減少資源的浪費、如何減少廢棄物的排放……;而是回到源頭去想,如何從一開始,就像棵櫻桃樹一樣,縱然繁花落盡,卻依然生生不息。

  只要所有事物的設計,都依循「從搖籃到搖籃」概念,而不是一生產出來,就走向墳墓!

  第一次工業革命時,大自然的資源一經開採,就注定了一條直線的「從搖籃到墳墓」之路:加工、製造、使用、拋棄、污染。而如今,搖籃到搖籃的設計(C2C design)觀點,為我們帶來第二次工業革命!無論是產品的材質、設計乃至都市規劃,在設計之初,就先考慮如何像大自然一樣,不斷循環利用,依然不減其價值(甚至還能增值利用),從搖籃持續走向搖籃。

想像一下,以C2C概念設計出來的各項物品:

用壞了的地毯,可以丟棄在花園裡,提供土壤所需的養分;

用肥皂洗滌過的廢水,可以成為河流的養分;

  買一臺車,可以在五年後款式過氣時丟棄,也毫不可惜,因為所有材料都能回收,另創價值;而紙張,將不再只是回收一次兩次,而是重複使用一百次、兩百次………。

  從搖籃到搖籃的新典範,不僅對生態友善,對經濟成長同樣抱持正面思維:東西得以不斷推陳出新、將舊有的完全回收來製造新一代的產品。在我們將打造東西的方法重新打造時,創意、美學和精湛的工業技術,都受到了鼓勵,充滿嶄新的刺激與挑戰。

  這場革命不是理想家的空談,目前已開發出600多種C2C產品:福特將推出由大豆和玉米所建造的汽車;Nike設計出了可回收的球鞋;全球最符合人體工學的辦公椅製造商Herman Miller製造了幾乎可以百分百再利用的椅子;波特蘭gDiapers公司生產出不含毒素的棉質尿布,內層可在100 天內由土壤分解;中國大陸開始進行永續發展的造城試驗、荷蘭更進入「C2C狂熱」中,著手打造全球第一個徹底實踐從搖籃到搖籃的國度。

  這將是一次全球國家競爭力和工業技術力的轉移,藉由大自然的循環概念,使地球資源和人類的經濟社會,處處有生機,共同晃動生態和產業的搖籃。

  作者簡介

威廉.麥唐諾(William McDonough)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建築學院院長,當代「永續建築」旗手,出生於東京的背景,使他從童年的日式生活中體會到與自然契合的建築設計。他相信一個良好的設計,能夠在生態和經濟上取得平衡,並在自己所設計的案例中徹底實踐,影響力遍及全世界。曾獲1996年永續發展總統獎、1999年《時代雜誌》行星英雄獎、2004年國家設計獎等。

麥克.布朗嘉(Michael Braungart)德國呂內堡大學化學教授,年輕時是激進的生態行動主義者,也是「綠色和平組織」(Green Peace)裡的第一個博士,七○年代更成為德國綠黨的創辦人之一。他曾把自己綁在煙囪上,抗議化學工廠排放污染物;也曾在北海遊泳,抗議漁船濫捕。

  1987年作風丕變,創立「鼓勵環境保護協會」(簡稱EPEA),開始和企業合作,研究兼顧經濟發展、商業利益和生態平衡的工商設計方案,並於世界各地積極講演推廣,2007年10月首度來臺開辦短期工作坊。

  MBDC 設計公司:由上述兩位建築師和化學家,結合彼此的專長所成立的公司,致力於跳脫現存的窠臼,規劃出全新概念、兼顧生態和利潤的各項工商產品、建築和都市。著名案例包括:芝加哥市政大樓的綠色屋頂、福特汽車胭脂河廠區復育計畫、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綠橋社區」,及大陸廣西的「官塘生態園區」等永續發展社區計畫。該公司網站:www.mbdc.com/  

 

從搖籃到搖籃 慶祝新文明的誕生 /黃秉德

 

從氣候暖化到石油漲價,又是低碳、又是節能,千頭萬緒,似乎理不出一個有系統、可以遵循的理論或是思路。環保議題幾乎成了末世警訊的符號,恐懼之外,只有無助的感覺。

而與布朗嘉教授(Prof. Michael Braungart)結識,發現「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Remaking the way we make things)」的論點,是一個更貼近精神本質,生生不息的循環經濟設計!

2007年10月政大NPO-EMBA有緣與布朗嘉教授(Prof. Michael Braungart)一起共事,可說是一場充滿知性的心靈饗宴。雖然只有短短五天的訪臺行程,熱情參與的各界人士,讓他講到喉嚨「騷聲」。

布朗嘉透過詼諧的方式,指出實踐環保不應是等於少用,不能像禁慾主義;而應該是用創意,去建構一個新的文明,是歡愉的、生意盎然的。這個新文明是向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態循環去學習,從新的生活方式與新的生產方式著手,透過創意的設計,不再有所謂的廢棄物。所有的產出(Output),都是另一個流程的輸入(Input)。因此,資源不斷循環,一個價值創造另一個價值,生生不息。

布朗嘉教授捲髮蓬蓬的,有點湯姆瓊斯的樣子、又有點像比爾蓋茲;是一位感覺個性有些自在隨性、談起話來又十分嚴謹的老德。這一次的合作,真的見識到各種不同的德國人,好有趣!

我們是如何與布朗嘉教授知性相遇?故事是這樣開始的:臺北德國經濟辦事處的代理處長顧安德(Andreas Gursch)與德國文化中心主任葛漢(Jürgen Gerbig)計畫邀請布朗嘉來臺,推廣Cradle to Cradle循環經濟的環保理念。我們因與顧處長結識,他進而引介這一位讓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eilberg)讚賞不已的傳奇人物——布朗嘉教授,讓我們進一步瞭解,並推薦我們與德國文化中心成為合作夥伴,協助推廣布朗嘉教授的循環經濟理念。

「從搖籃到搖籃」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模式,讓創意取代恐懼,讓新的文明孕育更多的人性價值。布朗嘉說,讓我們去慶祝一個新文明的誕生吧!

新年度的開端,《從搖籃到搖籃:循環經濟設計之探索》中文版書籍,在引領企盼中問世了!好好讀這本書,讓你我都成為新文明的設計者。讓我們一起慶祝吧!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唸完!

http://npo-emba.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16.html

 

天人合一的環保理念:讀《從搖籃到搖籃》遠東科技大學講師蔡惠琴

 

   前言

每當學期結束,筆者整理研究的影印資料、學校的文件、學生的心得報告、期末報告……,面對滿桌的紙張,總覺得頭痛。這些紙張不方便資源回收(因有姓名、成績等),要絞碎嘛,又耗時費力。常想要是能將這些紙張丟到花圃,它就會自然分解腐化成土壤該多好,既省時又省力,也不怕資料外洩。現在德國化學教授麥克•布朗嘉在《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一書中早已有這樣的想法,且付諸實施。

  「從搖籃到搖籃」的觀念德國化學教授麥克•布朗嘉認為當今地球的環境浩劫,導因於產品設計出了問題。他認為所有的產品在設計之初應該考慮到與環境的相容性及回收利用性,這樣便不會有環境破壞的問題。布朗嘉的理念與美國建築學院院長威廉•麥唐諾一拍即合,兩人遂合作成就《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一書,並在世界各國大力提倡「從搖籃到搖籃」的綠色經濟理念。

  書名「從搖籃到搖籃」意指產品設計應是循環的,充滿生機的,生生不息的。書中一開始便批判現行的回收(Recycle)是一種降級的回收(down cycle)。大多數產品在設計之初,根本沒有考慮到將來還能利用,「把這些物品再加工成地毯所需要的能源和因此產生的廢物,與製造一張新地毯一樣多。所有這一切努力,不過是把產品的壽命延長了一到兩個生命週期而已。地毯最終仍不可避免地成為垃圾,只不過先在你家裏暫時鋪一陣子。不僅如此,在回收過程中的添加物可能比傳統產品的材料更加有害。」(頁28)那紙張呢﹖紙張回收再利用總不會有問題吧,現在美國出版業者擬提高每年再生紙的用量,「預計每年將減少釋放52400萬噸溫室氣體,等於每年幫忙移走路上45800輛車,也就是可以拯救490萬棵樹木與2.1兆噸水,減少26400萬噸固體垃圾。」(注)每年可以拯救490萬棵樹木!太好了!不,不夠好。減少破壞,並不會變好。布朗嘉如是說。由於紙張在最初設計生產時並未考慮到回收問題,所以若要再次成為一張白紙,需要進行大量漂白和其他化學處理。經過這些處理產生的混合物含有化學物質和紙漿,有時還含有毒性油墨,而這種油墨並不適合再處理和使用。這種回收利用的紙張由於纖維變短,頁面沒有原來光滑,摩擦時甚至會產生比原來還多的大量粉塵,吸入後會刺激鼻道和肺部,引起過敏。(頁81-82)用大豆製成的水溶性油墨雖然對生態友善,但比起傳統的溶劑油墨,可能會含有更高的鹵類碳化氫或其他有毒物質。為了使書本達到可以接受的耐用性,封面必須加上一些塗料,這樣的封面就不能和其他部分一起回收。回收紙張的纖維也會達到使用的極限。

  所以「減少破壞」並不是一個讓人滿意的選擇。印書不需要砍樹才是最好的!「這本書不是一棵樹」。(指本書原文版,臺灣版的譯註說明此書的印刷在臺灣現有環境下,已盡量採取環保材料──大豆油墨和環保紙。)這本書的原文版使用一種合成紙,是由塑膠樹脂和無機填料做成的,這種材料不僅防水,還可以被分解並無限地在工作流程中循環使用。一再的被製成紙或其他產品,沒有現行的再生紙只能有限利用次數的問題,書中的油墨可以用熱水洗掉。布朗嘉認為這種紙最好的用途是「報紙」,每天看完後,就可以洗掉,再經由簡單的處理,重新下載新聞。其實學校的考卷也很適合採用這種合成紙,每次考完試,用電腦掃描存檔後,就把油墨洗掉,重新印上新的考題,相信可以減少大量的紙張消耗。

  環保的關鍵在產品的最初設計從工業革命以來,大多數產品的設計思維是單向的、不可逆的,資源經過開採,製成產品賣掉,當人們不再需要時,這項產品最後在垃圾堆或焚化爐裏被處理掉,這種流程作者稱為「從搖籃到墳墓」。據統計,美國用於製造耐用品所開採的資源,超過 90%幾乎立即變成廢物。現代工業的設計目標是製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產品,讓消費者都買得起,性能良好、經久耐用。一般消費者對產品的期望也是如此,但消費大眾可不希望購買的商品附有有害物質,商品廣告也不可能告訴消費者此產品可能對人體或環境造成危害。布朗嘉在書中舉例,戲謔的提到「也許T恤標籤應該註明︰本產品含有有毒染料和催化劑。請不要冒汗工作,否則有害物質會侵入您的皮膚。」(頁62)產品設計如果未能考慮人類和生態的健康,就是愚蠢、粗俗的,就是「拙劣產品」,譬如小孩玩的塑膠玩具,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鹽,或是含有毒性的染料、潤滑劑、抗氧化劑和紫外線輻射穩定劑﹔電動攪拌器釋放出的化學氣體會被蛋糕中的奶油分子吸收,我們便在不經意中吃下有害物質……諸如此類的例子,書中俯拾皆是。為何會如此﹖因為高科技產品在製程中採用廉價的塑膠和染料,當我們在使用電腦、電器、地毯、油漆、建築材料時,這些廉價的材料可能散發出有害氣體,造成室內空氣品質不良,進而影響到人體。洗衣劑也是如此,添加過多的化學成分,強調洗衣效果,讓洗衣的水如果不經處理就直接流入河川,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麥克•布朗嘉認為好的設計,是從一個物件源頭開始,也就是這個物件在當初設計時,就是可以跟環境融合的,不會造成環境負擔的。空氣、水和土壤都無法安全地吸收我們排放的廢棄物,除非這些廢棄物是安全且可以完全分解的。譬如洗衣服的肥皂或洗衣劑的成分如果是完全天然的,對環境無害的,我們就可以放心讓它流入河流而不必擔心造成環境污染。如果將聚苯乙烯之類的包裝材料換成使用後可被生物分解的材料製成(譬如空心稻桿),這樣人們在用餐後,便能毫無愧疚感、毫無壓力的將這些安全、對土地有益的養分包裝扔到窗外的地上。消費者使用完紡織品(地毯、衣服、坐墊)後,可以將它們扔到土壤中,「讓扔東西變成一種樂趣,毫無自責地向自然界餽贈養分是無可言喻的快樂。」(頁134)現今我們做環保,最常見的就是資源回收,藉由回收將寶特瓶、紙類、鐵鋁罐等這些資源再加以利用。如果今天可以將不用的物品往花園一丟,即可分解成土壤肥料,就沒有回收的問題,也可省下回收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此種理念不但符合人的習性,而且對環境友善。

  建築設計應與環境融合在建築方面,本書另一作者威廉•麥唐諾,認為好的建築應該符合大自然的步調,有節能效率,且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他將櫻桃樹的設計概念運用在建築上,理想的建築是在白天陽光可以照射進來,窗戶可以敞開,冷卻系統將自然風流量開到最大,就像一座大莊園。黃昏時,這個系統將清涼的夜風吸納到房子裡面,既可以降溫,也可以滌蕩濁氣和有毒物質。屋頂上覆蓋一層草皮,能讓屋頂免受溫度劇變和紫外線的損害,充分展現節能效率。麥唐諾曾為美國某家具工廠設計一條「陽光大道」,日光從屋頂照射到工廠的每個角落,讓工作人員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季節的交替。在這樣的環境下,員工精神振奮,可留住具有天賦和創造力的人才,為此節省可觀的人力資源成本。文中提到美國公司花在維持人才的成本(招聘、雇用、和培訓)要比維持一般房子的成本高上一百倍。(頁99)此種節能、人性化的建築設計,其前提便是建築物應與自然環境相調和建築應該符合當地環境、人性需求才是最佳的設計理念。新英格蘭地區的不對稱雙坡頂房屋,可恰如其分的適應當地季節的變化。麥唐諾更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理念,運用約旦河畔當地的建材設計出適合貝都因人居住的建築。諸如此類的例子,都在強調產品最初的設計理念──需與環境相容,人與自然和平共存,而非為人類一己之私,恣意的破壞地球環境。

  積極進取的思維,對人類充滿信心書中並不主張減少、捉襟見肘的環保政策,反而主張我們應該更積極進取去推動新的設計任務。目前地球的生態浩劫既然是人類造成的,當然人類就有義務也有能力去挽救環境危機。麥唐諾主張設計像樹木那樣的建築物,能產生出比它們消耗的還多的能量,淨化它們自身所產生的廢水,這樣就沒有水源污染問題。布朗嘉則力推產品在生命週期結束後,不是變成無用的廢棄物,而是可以隨手扔到地上自然分解掉,成為動植物和土壤的養分﹔或是返回到工業循環裏,成為製造新產品的高質量材料。如果人類要實現真正的繁榮,我們必須模仿自然高度效益,含有養分流和新陳代謝的「從搖籃到搖籃」的系統,這個系統不存在廢棄物的概念。根除廢棄物的概念意味著,產品、包裝和系統從設計開始,就體認到沒有廢棄物這回事。(頁129)書中積極進取的理念與做法,讓人感到振奮。麥唐諾與布朗嘉兩人想推動的是一個富庶的世界,而不是一個捉襟見肘、充滿污染和廢棄物的世界。

  「天人合一」觀念的重現書中主張「我們相信人類能夠融合技術和文化的精華,使我們的現代文明面貌換然一新。建築、系統、街道甚至整個城市都和周遭的生態系統以一種和諧的方式相互依存。我們應該劃出自然區,不受人類不適當的幹預和定居的騷擾,依靠自身去實現欣欣向榮。同時我們也相信工業能夠做到安全、有效、豐足和富於智慧。」(頁112)書中對人類充滿信心、肯定人類的努力、並且相信人類與自然能互相依存,像一家人一樣。這與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謀而合,「天人合一」在文學角度來講,是種美感,人我兩忘,融入自然之中。但就科技史的角度,「天人合一」是種人與環境的關係,人如何看待週遭的環境,對週遭的環境抱持何種態度,便表現在此觀念中。傳統士人認為自然界提供了人類生存的資源,自然是友善的,人與環境應該維持和諧的關係。譬如火藥雖是我國發明的,但傳統的士人卻沒有做進一步的研究,主因便在於火藥帶來的破壞力驚人,在人與環境應維持和諧的觀念下,任何與此信念牴觸的事物都該被禁止,火藥便一直停留在節慶鞭炮及基本武器(炸藥)的形式。所以中國文化在世界史的優勢至少兩千年以上,地球環境從沒遭受到巨大的破壞。反觀傳統的西方思想則是把大自然看成是一種危險的、野蠻的力量,有待馴化和征服的,總想在與大自然的鬥爭中取得控制權。主張「知識即力量」的培根(FrancisBacon)曾經說過︰「我們所知道的自然是可以被征服、掌控和利用來為人類服務的。」(頁108)言論中充滿人類的自滿。在此思維下,人與自然是對立的、自然是可被利用,甚至是可以犧牲的,所以工業革命至今不過三百多年,地球環境嚴重被破壞。縱使環保問題已是迫在眉睫的危機,部分西方企業仍不願正視問題,不願面對真相,只把污染的工業外移到其他國家。作者看到了西方思想的癥結,產品設計的缺陷。大聲疾呼我們要與自然和諧相處,不要設計製造與自然環境不能融合的產品,建築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適應當地環境的住所。這不正是我們延續了數千年的「天人合一」思想嗎?在此文化背景下,「從搖籃到搖籃」的綠色設計理念在海峽兩岸當更容易被接受並推廣。

  書中人稱陳述的小缺點本書的小缺點可能是在人稱陳述方面,此書有兩位作者,因此文中有時是威廉•麥唐諾的話,有時是麥克•布朗嘉的話。有時稱「我」,用第一人稱陳述,有時稱「麥唐諾」、「布朗嘉」,用第三人稱陳述。譬如「1992年,由布朗嘉和他的同事研製的垃圾處理示範系統……我們正在印第安納州的一個社區從事相關工作。」(頁150-151)這段前面是用第三人稱陳述布朗嘉的工作,後來卻變成第一人稱,布朗嘉的自述。再如頁31的小標是「麥唐諾的故事」,這樣的標題讓人直覺是用第三人稱來介紹麥唐諾,但內容是麥唐諾以第一人稱介紹自己。這樣的陳述方式容易讓讀者混淆,人稱陳述的不一致讓全書讀起來不是很順暢。可能是因為翻譯的關係,也可能是因為本書重視的是理念的傳達,對行文的一致性就沒那麼講究。不論如何,重視環保議題的讀者,絕對不能錯過此書。

  結論

相較於一般談論環保問題的書籍或媒體中常見的緊繃感、罪惡感,此書的積極樂觀及生生不息的產品設計理念,讓人頗感安慰,信心大增。曾有人比喻此書為下一波的工業革命,在目前地球暖化嚴重,各國紛紛提出環保政策之時,此書的理念無疑也提供了我們一條可行的道路。

注釋雷叔雲,〈綠色出版行動〉,《全國新書資訊月刊》96年7月號,頁5。

 

〔公電主題之夜〕 垃圾即黃金

 

開羅的市郊一座臭氣沖天的垃圾村中住著6萬名「ZABALLEEN」(垃圾族),他們鎮日與垃圾為伍,靠回收垃圾維生。經過訓練和學習,他們已經可以將從各地收集而來的垃圾做妥善的分類處理,並從中找出可以回收並再生的資源...相較於西方廢棄物處理公司只能做到25%的回收,札巴林人經手的垃圾回收率高達80%,連聯合國都頒獎肯定他們。

 

(楨:80% ?但代價太大,應仿雙北垃圾費隨袋征收!另參本館:《垃圾的歷史》《悲憐上帝的小孩》

 

回收技術居國際先驅 星媒讚:台灣讓垃圾變黃金 2010-7-18

 

轉眼間,台灣推動「垃圾再利用」已超過10載!今年4月時,台北市才以45%資源回收率榮登上海世博會的「城市最佳實踐區」之一,今(18)日新加坡《聯合早報》更以專題式報導,大讚我國歷年來的回收技術引領全球。

台灣環保署曾公布數據指出,在民國96年時,國內垃圾回收率就高達38.7%,已超越美、英等先進國家。《聯合早報》也以「台灣強制垃圾分類回收 垃圾變黄金」為題,報導台灣不但有效將「垃圾掩埋法」逐步轉向「焚化法」外,也讓電子產品與金屬等高附加價值的回收技術廣受全球關注,另外,「各式回收成效與再生產業經濟都位居全球頂尖地位。」

臺北市自2000-7-1垃圾費隨袋征收,垃圾量9年減半,資源回收率從9.79%提升到2008年42.37%。

 

台「主計處」:台灣垃圾回收率近5成 2011-04-12中央社

 

行政院主計處表示,去年垃圾回收率48.3%,較前一年增加2.9個百分點,包括資源回收量294.9公噸(佔垃圾回收量77.6%),廚余回收量76.9萬公噸(20.2%)。

  「主計處」依「環保署」統計顯示:2010年垃圾産生量787.1萬噸(平均每天約2.2萬公噸),較2009年增1.8%,增加14.1萬噸,主要透過清運與回收兩種處理方式,其中執行機關清運量407.1萬公噸,減3.6%(減15.3萬公噸)。

 

【馬總統的環保成績單】垃圾回收率:72分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我們認為:

肯定回收率的增加,但垃圾總量也增加了。

資源回收的方向仍有爭議,縣市地區有差異。

科技的進步,應更努力在3C產品方面的回收。

同時我們也維持去年的評語:

10年來指標依質有明顯的成長,台灣這項環保表現作的不錯,別的國家甚至用敬佩的眼光在看我們,也有塑膠杯折價的政策,顯示政府一直在作,當然這也有民間力量的參與。 我們希望,今後也要注重回收後的後端處理及解決。

 

垃圾變黃金 廢紙廢鐵漲翻天 中時2008.03.12

 

      已經破紀錄了啦!受到能源短缺及原物料價格飆漲等因素影響,過去曾被視為「垃圾」的資源回收物,包括廢鐵、廢紙及廢五金等的回收價格,最近兩年不斷翻漲,有的還因出現缺貨情況,價格連翻好幾番。回收業者口氣堅定地說:「已經打破紀錄了,而且可能還會繼續向上波動。」

     雲林縣資源回收業者指出,資源回收物中最炙手可熱的當屬鐵器及紙類。其中鐵品於兩年前的收購價格為每公斤四元,現在已漲到十二、三元;紙類則由原先的二.五元,漲到超過五元。 

     鐵紙類漲得凶 容器價格也看俏

     除了鐵及紙類漲幅都超過一倍以上外,一般容器如玻璃也從去年的每公斤十元漲到十四.五元;白鐵從卅元漲到五十元;青銅從六、七十元漲到一百元;另外,鋁罐、保特瓶、軟鋁等也都漲了。 

     過去曾被視為「垃圾」的資源回收物,近幾年來因國際能源短缺及物價上漲的影響,這些「還有用」的垃圾跟著越來越有價值,最近竟然還出現缺貨情況,回收價格連翻好幾番。 

     業者指出,最近幾乎每日一市,相當不穩定,儘管現在已經打破有史以來紀錄,未來還是有漲價空間。 

     台南市業者也證實,過去卅年來,國內一般廢鐵大盤回收價,平均僅在三至五元之間。但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飛漲,已從每公斤四元、五元,漲在現在每公斤約十三至十四元左右。 

     廢棄物回收價格看漲,樂了第一線拾荒者,因為可以賣得較好價格。但台南市回收業者表示,同樣數量回收物,購入成本增加二至三倍,經營反而更艱難。 

     上游業者賺得多 拾荒人仍清苦

     台北縣環保局科長程大偉的看法不同。他說,有的代清運業者也投入在收資源回收物,而且他發現,生活過得苦的是第一線的老弱婦孺的回收者,但回收業上游的業者,有人開凌志或雙B名車不在少數。 

     豐原市業者莊憲勳說,業者們本錢如果不夠「粗」,很難生存下去,雖然還沒聽說有人關門,但很多人都是苦哈哈,慘澹經營。 

     他研判,廢鐵價格之所以飆漲,和工廠外移有關,鐵工廠不再生產,鋼鐵短少,當然價格就會提高。 

     雲林縣余姓回收業者指出,過去原本每月可回收約八公噸的廢鐵,如今剩下不到一半的量;紙類本來兩天就有四、五公噸,現在有時候四天還沒有三公噸的量。甚至有些機關團體、店家以往多將資源回收物送給拾荒老人賣,現在不是留著重複利用,就是自己賣,拾荒老人反而撿不到東西。 

     「很久沒撿到廢鐵了!」廖姓拾荒老人表示,去年底物價開始飆漲後,撿到廢鐵的機會就越來越少。很多人以前廢棄物隨手扔,現在卻反而自己留著賣,近兩個月來除了鐵罐,沒撿過一塊廢鐵,就連廢紙的量都變少,而且拾荒的人越多,大家能撿的東西更少。 

     林姓回收業者指出,鐵罐每公斤從四元漲到九元,有的回收場價格甚至高達十一元,廢鐵的量變少,拾荒老人乾脆把目標轉移到撿拾鐵罐,以往路邊常見隨手丟棄的飲料鐵罐,如今鐵罐一丟出,馬上有人撿去賣,馬路倒是因此清潔不少。

 

垃圾變黃金 廢紙廢鐵漲翻天 中時2008.03.12

 

      已經破紀錄了啦!受到能源短缺及原物料價格飆漲等因素影響,過去曾被視為「垃圾」的資源回收物,包括廢鐵、廢紙及廢五金等的回收價格,最近兩年不斷翻漲,有的還因出現缺貨情況,價格連翻好幾番。回收業者口氣堅定地說:「已經打破紀錄了,而且可能還會繼續向上波動。」

     雲林縣資源回收業者指出,資源回收物中最炙手可熱的當屬鐵器及紙類。其中鐵品於兩年前的收購價格為每公斤四元,現在已漲到十二、三元;紙類則由原先的二.五元,漲到超過五元。 

     鐵紙類漲得凶 容器價格也看俏

     除了鐵及紙類漲幅都超過一倍以上外,一般容器如玻璃也從去年的每公斤十元漲到十四.五元;白鐵從卅元漲到五十元;青銅從六、七十元漲到一百元;另外,鋁罐、保特瓶、軟鋁等也都漲了。 

     過去曾被視為「垃圾」的資源回收物,近幾年來因國際能源短缺及物價上漲的影響,這些「還有用」的垃圾跟著越來越有價值,最近竟然還出現缺貨情況,回收價格連翻好幾番。 

     業者指出,最近幾乎每日一市,相當不穩定,儘管現在已經打破有史以來紀錄,未來還是有漲價空間。 

     台南市業者也證實,過去卅年來,國內一般廢鐵大盤回收價,平均僅在三至五元之間。但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飛漲,已從每公斤四元、五元,漲在現在每公斤約十三至十四元左右。 

     廢棄物回收價格看漲,樂了第一線拾荒者,因為可以賣得較好價格。但台南市回收業者表示,同樣數量回收物,購入成本增加二至三倍,經營反而更艱難。 

     上游業者賺得多 拾荒人仍清苦

     台北縣環保局科長程大偉的看法不同。他說,有的代清運業者也投入在收資源回收物,而且他發現,生活過得苦的是第一線的老弱婦孺的回收者,但回收業上游的業者,有人開凌志或雙B名車不在少數。 

     豐原市業者莊憲勳說,業者們本錢如果不夠「粗」,很難生存下去,雖然還沒聽說有人關門,但很多人都是苦哈哈,慘澹經營。 

     他研判,廢鐵價格之所以飆漲,和工廠外移有關,鐵工廠不再生產,鋼鐵短少,當然價格就會提高。 

     雲林縣余姓回收業者指出,過去原本每月可回收約八公噸的廢鐵,如今剩下不到一半的量;紙類本來兩天就有四、五公噸,現在有時候四天還沒有三公噸的量。甚至有些機關團體、店家以往多將資源回收物送給拾荒老人賣,現在不是留著重複利用,就是自己賣,拾荒老人反而撿不到東西。 

     「很久沒撿到廢鐵了!」廖姓拾荒老人表示,去年底物價開始飆漲後,撿到廢鐵的機會就越來越少。很多人以前廢棄物隨手扔,現在卻反而自己留著賣,近兩個月來除了鐵罐,沒撿過一塊廢鐵,就連廢紙的量都變少,而且拾荒的人越多,大家能撿的東西更少。 

     林姓回收業者指出,鐵罐每公斤從四元漲到九元,有的回收場價格甚至高達十一元,廢鐵的量變少,拾荒老人乾脆把目標轉移到撿拾鐵罐,以往路邊常見隨手丟棄的飲料鐵罐,如今鐵罐一丟出,馬上有人撿去賣,馬路倒是因此清潔不少。

 

年輕人搶著撿 老人家怨歹賺>中時08.03.12陳雅玲、鐘武達

 

     破銅爛鐵變值錢,廢鐵、廢紙回收價格創新高,路邊拾荒的人因此增多,打破一般人以為拾荒者都是老人、身心障礙者的印象。即使在偏遠地區,也有不少年輕人加入拾荒的行列,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拾荒老人都抱怨撿不到東西啦! 

     業者說,或許是資源回收物的行情看俏,近來下游從事資源回收工作的新手,似乎也增加不少。 

     業者打趣說,如果再這樣下去,以後的破銅爛鐵可能不是用撿的,而是要用「搶」的了;但這也讓他為一些從事資源回收的老人家擔心,會搶不過年輕人。 

     廿歲的小婷表示,因為學歷不高,求職多次都遭拒絕,但日常生活樣樣都要錢,後來看見鄰居老人撿拾回收物變賣,她才跟著拾荒維生,可是一天收入不到百元。 

     年近七旬的洪姓老婦說,以往都有善心人士將廢棄回收物打包好,再通知她過去拿,拾荒一天往往可以賣到三、四百元;現在不少人寧願自己留著賣,她有時在外拾荒一天還賺不到兩百元,日子很難過。 

     她指出,不少年輕人拾荒根本是為購買毒品,這些年輕人脾氣暴躁、凶狠,看到回收物就搶,一些拾荒老人根本不敢抵抗,只得避開。 

     回收價格高漲還讓竊案跟著增加,不少無所事事、遊手好閒的年輕人,想要用錢就到住宅區偷竊東西變賣。西螺警分局二月偵破一件竊案,兩名嫌犯竊入民宅,連不鏽鋼材質的煙囪都拆下來。

 

廚餘漲六倍 跨縣市搶ㄆㄨㄣ不稀奇 中時2008.03.12

 

     廚餘也能出頭天!過去人人掩鼻而過的廚餘,隨著國外進口飼料大漲,也跟著水漲船高,從一年前每噸三百元,如今已漲到一千八百元,價格翻了六倍。環保署估算,去年一年,廚餘的經濟效益已擴大到廿四億元,今年還會再創新高。 

     環保署從九十二年推動廚餘回收,因民眾配合意願不高,九十三年全年僅廿九.九萬噸,去年增加為六十六.二八萬噸,達新高峰;近八成高溫消毒後養豬,另二成由民間廠商做堆肥處理。 

     環保署表示,估算全台一天產生廢棄物約兩萬噸,其中五千噸為廚餘,每天回收量約一千八百噸左右,可節省兩座焚化爐〈每座容量九百噸〉的燃燒量,加上做堆肥和養豬,保守估算約創造廿四億元的經濟效益。 

     最近以來,飼料價格暴漲,廚餘也跟著水漲船高,出現以往不曾奢望過的高價碼。 

     環保署說,過去養豬戶到各地鄉公所競標廚餘,價碼約每公斤三角(每噸三百元),最高頂多一噸約八百元,從未超過一千元。但去年底到今年初三級跳,養豬戶競標價從每噸一千元到一千八百元,顯見搶手程度。 

     還有人跨縣市搶「ㄆㄨㄣ」,從屏東跑到台中競標,標到後送到屏東。可見即使高價加上運費,還是有利基,讓「ㄆㄨㄣ」搖身一變成為各鄉鎮公所「金雞母」。 

     不過環保署說,鄉鎮清潔隊做廚餘回收工作也需要人事成本,以目前的價錢應該是剛好打平人事成本。至於堆肥則仍需付錢給回收的處理廠,以貼補運費;有機堆肥運用愈來愈廣,栽種蔬果和花卉、路樹,台中櫻花、台東釋迦到屏東蓮霧都用。基於「錢」途看好,環保署估算今年要投入二.一二億元推動廚餘回收。

 

對岸搶購 清潔隊只能撿剩的 中時2008.03.12

 

     資源回收物的價格飆漲,各地清潔隊福利主要來源的「壞銅舊錫」立時大減;而且,最近除鋼鐵搶手之外,資源回收的紙張,連大陸都跨海來收購。 

     業者透露,以往中盤商都交貨給本土的紙業工廠,但現在大陸也有紙漿業者,以高於市價廿%的行情收購,造成台灣資源回收的廢紙張,也翻身成「洛陽紙貴」。 

     台中市環保局資源回收率高達四二%,創下各縣市最高紀錄,每月最多可回收一千三百多噸,但近期已下降到一千兩百多噸。 

     清潔隊分析,其中紙張和鋼鐵,甚至可回收的塑膠瓶罐,都先被「淘金」過,留下的資源回收物,影響變賣價值。 

     以前資源回收車外出清運垃圾,常能收取到的鐵器、紙板都不見了;只剩較沒有價值的保麗龍、塑膠杯及便當盒等,清潔隊的福利也就縮水了。 

     影響所及,彰化市公所要標售的廢鐵跟廢紙,也都要跟著漲價。 

     台北縣清潔隊基層隊員反映,每次回收車要到以前,就有一些民眾走在前頭。一般民眾的想法是:「反正東西有人收就好,何況收東西的人都是艱苦人,給他們也沒關係。」所以隊員說,現在要收到賣相好的資源回收物較難。 

     慈濟也是一個重要的民間回收系統。去年慈濟基金會推動資源回收中,紙類回收達九萬五千七百一十四噸,若按每公斤一元計算,約有一億元左右,大多用在大愛電視台的播放上。不過,慈濟功德會員林回收站自去年開始,廢紙回收量明顯減少,比例高達一半以上。主因也是民眾價昂惜售。

 

五星級回收站 乾淨沒異味>中時08.03.12盧金足

 

      資源回收愈來愈受到政府與民眾的重視,但資源回收場常給人髒亂、惡臭印象。

     台中市卻有一處回收站,設在大樓店面,環境乾淨如商店,被環保局評選為五星級回收站;因每月營業額廿萬,利潤四成,有人還要求加盟。卅歲的業者吳志一說,他正進行點石成金的實驗,要顛覆資源回收的形象。 

     開設「回收王」的吳志一,本來在中科附近經營八百多坪的資源回收站,西屯區當地有很多集合式大樓和國宅,資源回收站貨源不斷。 

     吳志一表示,他會大膽的將資源回收站設在大樓店面,純當實驗性質。剛開張時,大樓住戶有人好奇的問「你們在賣什麼?」後來知道是坊間的「酒干倘賣嘸」的行業,還奇怪這麼乾淨的環境,怎會是「撿破爛的」? 

     吳志一為了招徠客源,他還在店面掛起紅布條,寫著「把你家不要的東西拿過來(有錢拿)」,很多人半信半疑的拿來破掉的鐵鍋、報紙,紙張一斤可以賣到五元,鋼鐵一斤秤下來有十三元,不少民眾才「好康A逗相報」,紛紛載著資源回收物去變賣。 

     資源回收個體戶,即是一般所稱的拾荒者。吳志一說,看到高齡的阿公、阿嬤,常利用一大早或半夜,去翻找垃圾桶的資源回收物,載到他的回收站變賣時,看到乾淨空間還不敢走進來,他則奉上一杯水,請他們坐下來休息。因為拾荒的老人,有時撿了一天的回收物,變賣所得只能換一個便當的錢,自己也很不忍心。 

     這家以便利商店方式設置的回收站,占地卅坪,不僅能接觸到消費者,也和社區居民交朋友,回收物每天清運到中科附近的總廠,環境清洗沒有異味,回收物區設立不同分類空間,即使位在密集住宅區,因為特別設置截流槽,採乾溼分離,環境不髒不亂不臭,且將民眾變賣後的回收物處理流向及再生方式,透過牆面圖示宣導,也可增加資源回收知識,一舉數得 

 

台灣有價廢棄物 台灣的有價廢棄物 哪裡去了? 經濟日報2008-02-25

 

全球原物料價格飛漲,尤其貴金屬被很多國家當做戰略物質,可惜我國很多有價廢棄物被視為有害廢棄物,大都外銷到中國大陸,結果又產生沙塵暴、酸雨等汙染而飄到台灣。由於國內業者有能力提煉這些有價廢棄物中的貴金屬,政府應立法禁止有價廢棄物輸出,確保資源能留在台灣。

佳龍環保科技公司表示,我國及世界各國都設有石油安全庫存量的機制,且先進國家還訂有貴金屬資源物資的存量掌握,包括進出口的管制、紀錄、用於工業產品的消耗量、國內庫存量多寡等。但我國並沒有相關的統計資料及管制措施,造成很多有價的廢棄物被當做一段廢棄物輸往國外,非常可惜。

貴金屬是國力的展示,台灣想要成為綠色矽島,應充分掌握國內貴金屬的庫存,例如用於太陽能電池的矽原料,目前價值已水上船高。政府應訂定相關的產業政策,否則像國際鋼筋價格飆漲後,政府才禁止鋼筋出口,為時已晚。

2007年我國進口黃金66噸,其中10%為飾金,其餘都做為工業原料用。企業在使用這些貴金屬原料後獲利了結,但企業應該要有社會責任,做好有價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政府也應防患未然,防止這些工業資源外流,否則如果企業原料取得困難,造成企業外移,對國內經濟發展是一大傷害。

有價廢棄物屬於城市礦,先進國家都在積極爭取,尤其中國大陸雖然資源豐富,但仍缺乏鋼鐵、銅等資源,中國大陸已對稀有金屬全部管制出口。我國對貴金屬也應限制出口,尤其國內業者已有能力處理電子業如PCB等的下角料、邊角料廢棄物,政府應禁止國內的有價廢棄物輸出到國外。

業者也建議政府應修法簡化並放寬「廢棄物輸入輸出過境轉口管理辦法」,應將資源性有價廢棄物開放直接進口,凡符合處理機構許可項目的有價廢棄物,應比照國內作業直接簽約收受。至於廢棄物的輸入輸出,原管理辦法採個案逐一申請許可制,建議以通案許可的每次輸入行為逐一申報,達到簡化行政作業程序的效能。

由於全球貴金屬資源如黃金、銀、白金等極其有限,各國無不大力爭取以提高產業競爭力。如果政府能禁止有價廢棄物輸出,並交由國內合法高技術處理再利用業者,將能夠創造有價廢棄物價值,且將有價廢棄物留在國內處理回收再利用,可確保工業資源並增加就業機會。

 

亞洲靜脈經濟圈成形‧數位時代 2007/12/18

 

以前,它叫「拾荒」;後來,它叫「酒酐倘賣嘸」;現在,它叫「靜脈經濟」—資源回收不僅止「垃圾變黃金」,甚至透過回收資源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建立「亞洲靜脈經濟圈」,讓日本成為亞洲資源回收盟主。

【撰文/文及元】

有人靠著回收資源以維持生計,有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非營利組織)推動資源回收,將款項移做公益。但有一個亞洲國家,想建立資源回收的自由貿易協定,以出口回收資源、進口再生資源,主導「亞洲靜脈經濟圈」,樹立其在亞洲的地位—這個國家就是回收資源與中古家電金額占出口總額一○%的日本。

在原物料與貴金屬價格飆漲的現在,日本希望運用其處理資源回收的技術,以及鄰近世界排放廢棄物最大國—中國大陸的地利之便,能夠掌握亞洲靜脈經濟圈的主導權。

目前以正當管道從日本出口到海外的回收資源,已經超過五千億日圓。源於垃圾的資源回收相關產業,可能成為未來日本經濟產業政策中的主角之一。

日本掌握九條回收路線

《日經商業周刊》於今年九月製作了一個關於「亞洲靜脈經濟圈」的專題,文中指出,從日本的觀點來看,從日本到亞洲有九條出口廢棄物的路線,這些從日本出口到亞洲各地的資源回收產業,稱之為「靜脈產業」。相對於新商品製造與配送的「表面」產業,將廢棄物的處理與資源回收稱之為「靜脈」產業。

各國之間資源回收的進出口,必須遵守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的規定。巴塞爾公約是在一九八九年三月由聯合國環境署(UNEP)召集一百○五個國家與歐盟共同簽署,在一九九二年正式生效,目的在於避免有害物質跨國轉移,減少有害廢棄物的產生,同時防止非法跨國運送行為。

巴塞爾公約之外,中國大陸則規定不可進口附有髒污或是與生活垃圾混合的廢棄塑膠。因此,運往中國大陸的廢塑膠必須符合中國大陸的規定,靠著人海戰術將垃圾做好清潔與分類,才能出口到中國大陸。

亞洲靜脈經濟圈的起點源於日本,主要是因為日本商品推陳出新速度很快,每年被淘汰的真空管電視機、冷氣機、洗衣機、冰箱等家電或手機等3C電子商品不計其數。因此,從二○○一年四月起,日本開始實行《家電回收法》,規定回收程序,對於特定廢棄家電(冷氣機、真空映像管電視機、冰箱與洗衣機)的回收,消費者必須付給製造廠商一筆回收費用,然後將廢棄家電拿到製造商的零售店,零售店再將消費者的廢棄家電交到廠商指定的回收工廠。

事實上,廢棄家電當中有許多仍是可使用的家電,但因《家電回收法》沒有將仍可使用的中古家電考慮進去,只是將所有廢棄家電都當成「不能使用的廢棄物」。因此,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經濟部)與環境省(環保署)的統計,二○○五年回收的四種家電有二千二百八十七萬台,其中遵守法律按部就班回收的僅有一千一百六十二萬台,其餘有五百九十四萬台被當作中古商品出口到國外銷售,有二百五十一萬台在日本境內資源回收,有一百七十七萬台出口到海外進行資源回收,有一百○三萬台在日本境內被當作中古商品銷售。換言之,有三成的廢棄家電都已出口到海外。

由於法令規範不夠完整,反而給許多中古商品業者鑽漏洞的機會。例如將日本當成廢棄物的家電,當作中古家電出口到海外大撈一筆,也因此廢棄家電無法在日本境內就能完成資源回收。但這樣的法令漏洞反而形成「亞洲靜脈經濟圈」興盛的原因之一,回收資源出口海外,經過回收與再製之後,成為家電商品的零件組,再進口到日本。

亞洲國家提供人力資源

根據《日經商業周刊》的估計,去年從日本出口到南韓的回收鐵屑達三百三十七萬噸,出口到香港的回收塑膠有一百萬噸,就連台灣,也有來自於日本的回收鐵屑與回收紙。另外,日本輸往中國大陸的回收鐵屑達二百七十五萬噸,相當於一千四百二十三億日圓,其他還有三十七萬噸的回收銅屑、八萬噸的回收鋁屑、三百一十九萬噸的回收紙。

日本將資源經過簡易分類之後,出口到中國大陸等勞力密集的市場,善用海外勞力密集的優點,以人海戰術進行後續處理。

以塑膠為例,輸往中國大陸之後,再以人力分為PE、PP、ABS樹脂等類別,進行加工後成為再生原料。這些塑膠再生原料出口到其他國家,以作為洗衣機底盤、吸塵器的框體原料。

日本也有獨門的資源回收技術,例如分解電子基板當中的稀有金屬(金、銀、白金、鈀)。這項技術吸引國外將電子基板出口到日本進行處理。例如今年八月,新加坡出口廢棄的電子基板到日本,就是希望以日本的獨家技術分解稀有金屬。事實上,根據巴塞爾公約,兩國之間要進出口廢棄的電子基板非常不容易,不過日本與新加坡之間斡旋了七個月,最後兩國之間取得協議,讓新加坡可以將電子基板出口到日本,進行貴金屬的提煉。

 

 廢土變黃金 工業汙染地 廢土變黃金【聯合晚報2008.02.27

 

工業汙染的土地人人嫌,美國卻有一家業者專門收購汙染土地,加以整治後轉售或重新開發,解決環保問題之餘也大發利市。

就像在冷門股淘金的價值型投資人,北卡羅萊納州的契若奇(Cherokee)投資公司以沒有人要的房地產為投資對象。契若奇1996年募集首支私募基金,收取1.5%的管理費和20%的投資獲利。財星 (Fortune)雜誌報導,該公司迄今已累積募集21 億美元 (約台幣657億),整治的房地產超過五百筆,遍布美國、加拿大、歐洲。

52歲的契若奇執行長達登表示,他採取的是「逆向操作」策略,設法在無人問津的地方尋找商機。

他在北卡羅來納大學念書時就對環保有興趣,大四寫過全球化對開發中國家環境的影響的論文。他後來取得環境規畫碩士學位,並到耶魯法研所進修,希望成為環保事務方面的律師。

不過,他畢業後先到顧問公司工作,接著接手管理岳父的磚廠事業。他用木屑代替成本較高的石化燃料燒磚,初試「化腐朽為黃金」的身手,也讓磚廠重獲生機。購買汙染土地上的磚廠,讓他學到清除土壤汙染的技術。

達登很快就發現,整治汙染土地不是只有環保的好處。因為汙染而廢棄的工廠很多位於市郊,整治後不論改建為住家、辦公室或商場,因為接近大眾運輸系統,可變成金雞母。

契若奇目前正在加拿大魁北克一座通用汽車工廠舊址進行改造工程,目標是讓這塊地皮上改建的建築符合「綠建築」標準。契若奇也和房地產大亨川普合作,計畫在新澤西州一座垃圾掩埋場上興建住家、賣場和高爾夫球場。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大城紐奧良在2005年的卡崔娜颶風損失慘重,好萊塢巨星布萊德彼特在當地的重建中推動綠建築,契若奇也有參與。

美國去年爆發次級房貸危機,契若奇和所有不動產業者一樣,難逃信用緊縮和房價下跌的影響,可是因為契若奇同時具備買方、賣方角色,所以受到的衝擊較小。

 

時代雜誌:美向發展中國家輸送電子垃圾 2009.01.21 新華社

 

美國《時代》雜誌日前發表文章指出,近年來,美國人日常生活中產生的電子垃圾數量與日俱增,其中大部分出口到一些發展中國家,給這些國家的環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文章說,目前美國人平均每天扔掉35萬部廢舊手機、13萬台廢舊電腦,電子垃圾在日常垃圾中的比例越來越高。文章援引美國國會的政府問責辦公室去年9月發表的一份報告說,2006年,美國產生的電子垃圾達3億件,其中大多數出口到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和非洲國家。

這份報告指出,作為相關職能部門,美國環境保護署在阻止電子垃圾出口方面「缺位」,導致越來越多的美國電子產品回收公司在未得到美國環保署和接收國同意的情況下大量輸出電子垃圾,有些公司甚至還擁有「綠色環保企業」證書。

政府問責辦公室主任斯蒂芬森在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作證時曾說,美國關於電子垃圾出口的管理措施「是目前世界上最軟弱無力的」。《時代》雜誌的這篇文章指出,美國目前是世界上唯一未批准《控制危險廢料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的工業化國家。

 

 汙泥煉黃金 汙泥煉黃金 日汙水廠發大財【聯合報編譯田思怡09.02.03

 

英國每日電訊報2日報導,日本長野縣一家汙水處理廠,從下水道的淤泥中提煉出黃金,含金量不亞於一些世界頂級金礦場。

過去一年來,諏訪汙水處理廠把下水道的淤泥焚化成灰渣,每公噸灰渣可生產逾1,890克黃金,含金量比世界知名的日本菱刈金礦場還高得多,菱刈金礦每公噸礦石含有20到40克黃金。長野縣下水道的超高含金量得歸功於長野地區密集的精密儀器工廠,這些工廠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大量黃金。

諏訪汙水處理廠提煉的黃金預估到今年3月截止的會計年度,可為該廠賺進1,500萬日圓(台幣567萬元)。該廠人員說:「我們的實際獲利要看當時的金價而定。」

在日本經濟步入衰退之際,下水道變金礦的時機來得正是時候;黃金業者表示,基於投資人在不景氣時買黃金保值的心理,預測今年金價將創新高。

除了下水道外,垃圾場也暗藏黃金和其他貴重金屬。

日本人追求最新的消費電子產品,使得日本主要城市郊外的高科技產品垃圾場成了「都市礦場」,是黃金、銀、鉛、鋅和銅的重要來源。日本人每年更換2,000萬支手機,只有約13%回收。

 

 

 

 

 

 

 

 

 

875《垃圾的歷史》

 

卡特琳.德.西爾吉《人類與垃圾的曆史》(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西爾吉是法國農業學家、法國環境與能源控制署工程師,在這本書中,作者全面回顧了人類與垃圾互動的歷史:從啟蒙運動時期巴黎的骯髒混亂到與垃圾伴生的拾荒行業、垃圾肥料行業;從垃圾用於產生能源到垃圾分類處理、垃圾的迴圈利用;從不同文化傳統下處理垃圾的不同模式到垃圾成為藝術家的靈感來源。在處理這個主題時,作者多少採取了一種浪漫和樂觀的態度,不時以獵奇的心態對待歷史上那些發出惡臭的垃圾,同時,他認為,“憑藉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終將會找到更多解決的方法”。然而,所謂“文明的進步”是伴隨著“垃圾的遞增”一起發展的,也許,若幹年後,當垃圾吞沒了地球上更多空間之後,像作者這樣浪漫、樂觀的態度將不復存在。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生活垃圾的奇遇和不幸,它們的存在給人類帶來災難,也喚起了人們把廢棄物改變成為可利用的再生資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描述了垃圾正在扼殺、吞食著城市,同時也改變著城市的風景,給葡萄園帶去生機,用於住宅取暖,延續千萬貧困人口的生存,提供千百種小職業,養肥群豬,供孩子們玩耍,排解囚犯的孤獨,給瘋子和藝術家們以靈感,與朋友們縱情歡樂……

   目錄    

第一章 城市垃圾戰

法國國王統治下的骯髒城市

朝代更疊,垃圾仍存

苦役犯和老年人承擔清掃街道的工作

抵制變革

巴黎行政長官要求使用拉圾箱

密封收集:水動和氣動治理法

電子、機械、自動收集系統

扔掉東西要付出代價:拉圾費

  第二章 垃圾場塑造的風景

陳年垃圾為城市創造獨特風景

野垃圾場和天然垃圾場

正規垃圾場:垃圾千層餅

終端垃圾的封閉與儲存

飛機場、滑雪跑道或綠色的草原

  第三章 拾荒者的時代

等級森嚴、紀律嚴明的拾荒行業

豐富的收穫與各式各樣的再加工

貧民窟的生活

市民的恐懼

知識分子界情有獨鍾

拾荒者以其職業而自豪

對於行政部門的種種刁難所進行的抗爭

垃圾箱令拾荒者食不果腹

進步時代的被遺棄者們

抓鉤騎士的黃昏時期

布列塔尼地區拾荒者們的以物易物

埃馬豫斯人:最後的拾荒者

  第四章 垃圾肥田

古代的廄肥

垃圾黃金時代的結束

污泥變成混合肥料

現代混合肥料時代的來臨

貪食的蚯蚓來幫忙

優質混合肥料:垃圾愛好者的夢想

在花園或學校使用混合肥料

第五章 變作能源的垃圾

第六章 人人參與垃圾分類

第七章 各種材料的迴圈利用

第八章 靠垃圾生存

第九章 垃圾、遊戲、藝術與節日

 

《人類與垃圾的曆史》:與垃圾共存亡

 

據史載,15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一夜間散步,只聽得樓上一聲喊:“下邊的人注意了!”便被一個大學生向窗外潑的便盆澆個正著。路易十一沒有惱怒,反而留下一筆賞金,以“鼓勵這名學生熬夜讀書的努力”。

    國王的寬容由此成爲美談,但人們不談或不太談的是,中世紀時,歐洲的城市居民都在理直氣壯地往門外窗外扔擲垃圾糞便。由于沒有成熟的城市衛生管理體系和與之配套的公共廁所、垃圾箱和排水系統,當時的城市街道上,“滿地都是糞便、腐水、垃圾和塵土組合成的爛泥漿,以及伴隨著的浸透城市的惡臭”。 

    那幾個世紀,城市居民飽受流行性傳染病的蹂躪。可怕的黑死病是最大的殺手,1346年到1353年,它造成幾百萬人的死亡。但無人意識到,死神正是從自己每日丟出窗外、遍地開花的垃圾中飄然而出。 

    當時的輿論認爲,傳染病的元凶,是遙遠天際中星辰的排列——“火星、土星和木星連成一線,使最可怕的瘟疫傳播”,與此同時,一名醫生說:“任何發臭的東西都不會致命,任何致命的東西都不發臭。”這代表了當時醫學界的普遍看法。 

    也曾有一些官員試圖改變街道中垃圾橫飛的情景:1348年,當黑死病蔓延巴黎時,當地路政官要求“居民清掃自家房前街道,並將垃圾運送到指定場所……任何違反者將處以十倍罰金”,但幾乎無人遵從這一條例。 

    1395年,巴黎的路政官頒布了一條或許是空前絕後的對亂丟垃圾者最爲嚴厲的處罰,“凡向塞納河傾倒垃圾者……處以絞刑”,但這絲毫沒有嚇住那些居民,“他們還在無恥地犯罪”。 

    各個城市清除垃圾的曆史,某種程度上完全是居民們和市政官員不斷鬥爭的曆史。在公共衛生方面,城市居民們對垃圾的漫不經心已經根深蒂固,直到19世紀中葉,大部分歐洲城市居民還是不斷將垃圾丟在馬路上。 

    直到19世紀末,巴斯德指出疾病是由細菌傳播所致,才從根本上轉變了市民的觀念。城市逐漸裝備了自來水管道和龐大的排污水管,垃圾被禁止在公共場所逗留,並被送到專門的垃圾場。 

    但幾個世紀以來,垃圾數量的增長呈現出加速的局面:1872年,巴黎市民人均每天扔掉200克垃圾,1922年每天要扔掉700克垃圾,而到了1994年要丟掉1.6公斤垃圾。法國人每年“生産”的垃圾,能裝滿兩列長達一萬四千公裏的火車——車頭在上海,車廂在莫斯科,車尾在巴黎。 

    有增無減的垃圾山,蠶食著人們生存的空間,關注環境的官員、科學家和市民們開始研究將垃圾分類,在他們看來,有些垃圾只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果加以利用,既可以緩解資源不足,也可以減少垃圾無法處理的煩惱。 

    1883年,當時巴黎的行政長官歐仁?普拜勒簽發了著名禁令——要求不動産的擁有者提供三個專門的容器投放垃圾,分別裝易腐爛物、報紙和破布爛衫、碎玻璃、陶片。但這條法律受到有産者的抵制,成了一紙空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分類垃圾箱才真正得到實施。 

    制定和實施垃圾分類——回收——循環利用,需要政府官員、企業家、科學家、公民的共同參與,能否成功,取決于有效的管理和人們對此的重視及漸漸養成的習慣,正如幾百年來人們逐漸接受不斷提高的城市衛生標准一樣。 

    人類厭惡垃圾給他們帶來的煩惱,但如若沒有垃圾,則意味著人類世界已經停止了運動。人類與垃圾彼此對立卻又密不可分,這是一個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那麽,“當無法改變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改變自己”,從垃圾制造者變爲垃圾管理者、垃圾再利用者——這是現今人類社會面臨著的持續不斷的挑戰。

http://www.taihainet.com/lifeid/culture/dwys/dzqy/200607/14446.shtml

 

垃圾>百度百科

 

垃圾,指不需要或無用的固體、流體物質。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垃圾處理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常見的做法是收集後送往堆填區,或是用焚化爐焚化。但兩者均會制造環境保護的問題,而終止過度消費可進一步減輕堆填區飽和程度。堆填區中的垃圾處理不當會污染地下水和發出臭味,而且很多城市可供堆填的面積已越來越少。焚化則無可避免會産生有毒氣體,危害生物體。多數的城市都在研究減少垃圾産生的方法,和鼓勵資源回收。

  垃圾該如何分類

  在許多大城市的街頭巷尾擺放著不少垃圾箱。爲了有效地分類回收垃圾,垃圾箱分成了“可回收物”和“廢棄物”兩面。但是,很多人在投放垃圾的時候都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物,哪些垃圾是廢棄物。我想對這個問題做一簡要介紹。

  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舉例說明如下。

  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于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

  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料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

  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牙膏皮等。

  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

  可回收物以外的垃圾基本上都是廢棄物。比如煙頭、雞毛、廢電池、煤渣、建築垃圾、油漆、顔料、食品殘留物等等。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財富。回收垃圾不但美化環境,而且垃圾再利用可以節省新資源的開采,從而從根本上減少垃圾。參與環保舉手之勞,讓我們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正確投放垃圾做起吧。

  垃圾發電

  面對垃圾泛濫成災的狀況,世界各國的專家們已不僅限于控制和銷毀垃圾這種被動“防守”,而是積極采取有力措施,進行科學合理地綜合處理利用垃圾。

  從20世紀70年代起,一些發達國家便著手運用焚燒垃圾産生的熱量進行發電。歐美一些國家建起了垃圾發電站,美國某垃圾發電站的發電能力高達100兆瓦,每天處理垃圾60萬噸。現在,德國的垃圾發電廠每年要花費巨資,從國外進口垃圾。據統計,目前全球已有各種類型的垃圾處理工廠近千家,預計3年內,各種垃圾綜合利用工廠將增至3000家以上。科學家測算,垃圾中的二次能源如有機可燃物等,所含的熱值高,焚燒2噸垃圾産生的熱量大約相當于1噸煤。如果我國能將垃圾充分有效地用于發電,每年將節省煤炭5000~6000萬噸,其“資源效益”極爲可觀。

  垃圾發電之所以發展較慢,主要是受一些技術或工藝問題的制約,比如發電時燃燒産生的劇毒廢氣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日本去年推廣一種超級垃圾發電技術,采用新型氣熔爐,將爐溫升到500℃,發電效率也由過去的一般10%提高爲25%左右,有毒廢氣排放量降爲0.5%以內,低于國際規定標准。當然,現在垃圾發電的成本仍然比傳統的火力發電高。專家認爲,隨著垃圾回收、處理、運輸、綜合利用等各環節技術不斷發展,工藝日益科學先進,垃圾發電方式很有可能會成爲最經濟的發電技術之一。從長遠效益和綜合指標看,將優于傳統的電力生産。我國的垃圾發電剛剛起步,但前景樂觀。

  我國有豐富的垃圾資源,其中存在極大的潛在效益。現在,全國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損失約近300億元(運輸費、處理費等),而將其綜合利用卻能創造2500億元的效益。目前,上海等城市已開始建造垃圾發電廠。

  垃圾的主要來源是各種日用品的包裝,食品的,潔品的,飾品的.

  人類垃圾的日産量:每日人均産生垃圾1千克,乘以人口60億,就等于6*10^12克.而地球的質量是6*10^27克.所以垃圾的日産量占地球質量1千萬億分之一.即10^15分之一.

  中國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現狀詳參【圖博館】:大陸環境危機

  (1)垃圾露天堆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氣體釋放,嚴重污染了大氣和城市的生活環境。

  (2)嚴重污染水體。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敗過程中還會産生大量的酸性和堿性有機污染物,並會將垃圾中的重金屬溶解出來,形成有機物質,重金屬和病原微生物三爲一體的污染源,雨水淋入産生的滲濾液必然會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嚴重污染。

  (3)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許多致病微生物,同時垃圾往往是蚊、蠅、蟑螂和老鼠的孳生地,這些必然危害著廣大市民的身體健康。

  (4)侵占大量土地。據初步調查,2003 年全國 668 座城市中已有 2/3 被垃圾帶所包圍全國垃圾存占地累計 80 萬畝。

  (5)垃圾爆炸事故不斷發生。隨著城市中有機物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變爲集中堆存,只采用簡單覆蓋易造成産生甲烷氣體的厭氧環境,易燃易爆。

  (6)60%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由小區居民的有機垃圾二次污染後所産生的,也就是說,小區有機垃圾的不斷增多是城市生活垃圾不斷增加的源頭。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問題日益突出。我國668座城市,2/3被垃圾環帶包圍。這些垃圾埋不勝埋,燒不勝燒,造成了一系列嚴重危害。

  根據垃圾問題專家王維平的調查,垃圾資源化潛力隨著生活水平和經濟的發展也不斷增長。在垃圾成分中,金屬、紙類、塑料、玻璃被視爲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資源,占垃圾總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應不低于33%。但是,這需要國家花費巨資來進行清理。以上海爲例,上海市的垃圾填埋廠已經由原來的三個擴展到現在的5個,但是這還是難以滿足上海地區垃圾不斷增加需要處理的苗頭。

http://baike.baidu.com/view/8051.html?tp=0_11

 

〔公電主題之夜〕 垃圾即黃金

 

開羅的市郊一座臭氣沖天的垃圾村中住著6萬名「ZABALLEEN」(垃圾族),他們鎮日與垃圾為伍,靠回收垃圾維生。經過訓練和學習,他們已經可以將從各地收集而來的垃圾做妥善的分類處理,並從中找出可以回收並再生的資源...相較於西方廢棄物處理公司只能做到25%的回收,札巴林人經手的垃圾回收率高達80%,連聯合國都頒獎肯定他們。

 

(楨:80% ?但代價太大,應仿雙北垃圾費隨袋征收!另參本館:《垃圾的歷史》《悲憐上帝的小孩》

 

回收技術居國際先驅 星媒讚:台灣讓垃圾變黃金 2010-7-18

 

轉眼間,台灣推動「垃圾再利用」已超過10載!今年4月時,台北市才以45%資源回收率榮登上海世博會的「城市最佳實踐區」之一,今(18)日新加坡《聯合早報》更以專題式報導,大讚我國歷年來的回收技術引領全球。

台灣環保署曾公布數據指出,在民國96年時,國內垃圾回收率就高達38.7%,已超越美、英等先進國家。《聯合早報》也以「台灣強制垃圾分類回收 垃圾變黄金」為題,報導台灣不但有效將「垃圾掩埋法」逐步轉向「焚化法」外,也讓電子產品與金屬等高附加價值的回收技術廣受全球關注,另外,「各式回收成效與再生產業經濟都位居全球頂尖地位。」

臺北市自2000-7-1垃圾費隨袋征收,垃圾量9年減半,資源回收率從9.79%提升到2008年42.37%。

 

台「主計處」:台灣垃圾回收率近5成 2011-04-12中央社

 

行政院主計處表示,去年垃圾回收率48.3%,較前一年增加2.9個百分點,包括資源回收量294.9公噸(佔垃圾回收量77.6%),廚余回收量76.9萬公噸(20.2%)。

  「主計處」依「環保署」統計顯示:2010年垃圾産生量787.1萬噸(平均每天約2.2萬公噸),較2009年增1.8%,增加14.1萬噸,主要透過清運與回收兩種處理方式,其中執行機關清運量407.1萬公噸,減3.6%(減15.3萬公噸)。

 

【馬總統的環保成績單】垃圾回收率:72分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我們認為:

肯定回收率的增加,但垃圾總量也增加了。

資源回收的方向仍有爭議,縣市地區有差異。

科技的進步,應更努力在3C產品方面的回收。

同時我們也維持去年的評語:

10年來指標依質有明顯的成長,台灣這項環保表現作的不錯,別的國家甚至用敬佩的眼光在看我們,也有塑膠杯折價的政策,顯示政府一直在作,當然這也有民間力量的參與。 我們希望,今後也要注重回收後的後端處理及解決。

 

垃圾變黃金 廢紙廢鐵漲翻天 中時2008.03.12

 

      已經破紀錄了啦!受到能源短缺及原物料價格飆漲等因素影響,過去曾被視為「垃圾」的資源回收物,包括廢鐵、廢紙及廢五金等的回收價格,最近兩年不斷翻漲,有的還因出現缺貨情況,價格連翻好幾番。回收業者口氣堅定地說:「已經打破紀錄了,而且可能還會繼續向上波動。」

     雲林縣資源回收業者指出,資源回收物中最炙手可熱的當屬鐵器及紙類。其中鐵品於兩年前的收購價格為每公斤四元,現在已漲到十二、三元;紙類則由原先的二.五元,漲到超過五元。 

     鐵紙類漲得凶 容器價格也看俏

     除了鐵及紙類漲幅都超過一倍以上外,一般容器如玻璃也從去年的每公斤十元漲到十四.五元;白鐵從卅元漲到五十元;青銅從六、七十元漲到一百元;另外,鋁罐、保特瓶、軟鋁等也都漲了。 

     過去曾被視為「垃圾」的資源回收物,近幾年來因國際能源短缺及物價上漲的影響,這些「還有用」的垃圾跟著越來越有價值,最近竟然還出現缺貨情況,回收價格連翻好幾番。 

     業者指出,最近幾乎每日一市,相當不穩定,儘管現在已經打破有史以來紀錄,未來還是有漲價空間。 

     台南市業者也證實,過去卅年來,國內一般廢鐵大盤回收價,平均僅在三至五元之間。但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飛漲,已從每公斤四元、五元,漲在現在每公斤約十三至十四元左右。 

     廢棄物回收價格看漲,樂了第一線拾荒者,因為可以賣得較好價格。但台南市回收業者表示,同樣數量回收物,購入成本增加二至三倍,經營反而更艱難。 

     上游業者賺得多 拾荒人仍清苦

     台北縣環保局科長程大偉的看法不同。他說,有的代清運業者也投入在收資源回收物,而且他發現,生活過得苦的是第一線的老弱婦孺的回收者,但回收業上游的業者,有人開凌志或雙B名車不在少數。 

     豐原市業者莊憲勳說,業者們本錢如果不夠「粗」,很難生存下去,雖然還沒聽說有人關門,但很多人都是苦哈哈,慘澹經營。 

     他研判,廢鐵價格之所以飆漲,和工廠外移有關,鐵工廠不再生產,鋼鐵短少,當然價格就會提高。 

     雲林縣余姓回收業者指出,過去原本每月可回收約八公噸的廢鐵,如今剩下不到一半的量;紙類本來兩天就有四、五公噸,現在有時候四天還沒有三公噸的量。甚至有些機關團體、店家以往多將資源回收物送給拾荒老人賣,現在不是留著重複利用,就是自己賣,拾荒老人反而撿不到東西。 

     「很久沒撿到廢鐵了!」廖姓拾荒老人表示,去年底物價開始飆漲後,撿到廢鐵的機會就越來越少。很多人以前廢棄物隨手扔,現在卻反而自己留著賣,近兩個月來除了鐵罐,沒撿過一塊廢鐵,就連廢紙的量都變少,而且拾荒的人越多,大家能撿的東西更少。 

     林姓回收業者指出,鐵罐每公斤從四元漲到九元,有的回收場價格甚至高達十一元,廢鐵的量變少,拾荒老人乾脆把目標轉移到撿拾鐵罐,以往路邊常見隨手丟棄的飲料鐵罐,如今鐵罐一丟出,馬上有人撿去賣,馬路倒是因此清潔不少。

 

垃圾變黃金 廢紙廢鐵漲翻天 中時2008.03.12

 

      已經破紀錄了啦!受到能源短缺及原物料價格飆漲等因素影響,過去曾被視為「垃圾」的資源回收物,包括廢鐵、廢紙及廢五金等的回收價格,最近兩年不斷翻漲,有的還因出現缺貨情況,價格連翻好幾番。回收業者口氣堅定地說:「已經打破紀錄了,而且可能還會繼續向上波動。」

     雲林縣資源回收業者指出,資源回收物中最炙手可熱的當屬鐵器及紙類。其中鐵品於兩年前的收購價格為每公斤四元,現在已漲到十二、三元;紙類則由原先的二.五元,漲到超過五元。 

     鐵紙類漲得凶 容器價格也看俏

     除了鐵及紙類漲幅都超過一倍以上外,一般容器如玻璃也從去年的每公斤十元漲到十四.五元;白鐵從卅元漲到五十元;青銅從六、七十元漲到一百元;另外,鋁罐、保特瓶、軟鋁等也都漲了。 

     過去曾被視為「垃圾」的資源回收物,近幾年來因國際能源短缺及物價上漲的影響,這些「還有用」的垃圾跟著越來越有價值,最近竟然還出現缺貨情況,回收價格連翻好幾番。 

     業者指出,最近幾乎每日一市,相當不穩定,儘管現在已經打破有史以來紀錄,未來還是有漲價空間。 

     台南市業者也證實,過去卅年來,國內一般廢鐵大盤回收價,平均僅在三至五元之間。但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飛漲,已從每公斤四元、五元,漲在現在每公斤約十三至十四元左右。 

     廢棄物回收價格看漲,樂了第一線拾荒者,因為可以賣得較好價格。但台南市回收業者表示,同樣數量回收物,購入成本增加二至三倍,經營反而更艱難。 

     上游業者賺得多 拾荒人仍清苦

     台北縣環保局科長程大偉的看法不同。他說,有的代清運業者也投入在收資源回收物,而且他發現,生活過得苦的是第一線的老弱婦孺的回收者,但回收業上游的業者,有人開凌志或雙B名車不在少數。 

     豐原市業者莊憲勳說,業者們本錢如果不夠「粗」,很難生存下去,雖然還沒聽說有人關門,但很多人都是苦哈哈,慘澹經營。 

     他研判,廢鐵價格之所以飆漲,和工廠外移有關,鐵工廠不再生產,鋼鐵短少,當然價格就會提高。 

     雲林縣余姓回收業者指出,過去原本每月可回收約八公噸的廢鐵,如今剩下不到一半的量;紙類本來兩天就有四、五公噸,現在有時候四天還沒有三公噸的量。甚至有些機關團體、店家以往多將資源回收物送給拾荒老人賣,現在不是留著重複利用,就是自己賣,拾荒老人反而撿不到東西。 

     「很久沒撿到廢鐵了!」廖姓拾荒老人表示,去年底物價開始飆漲後,撿到廢鐵的機會就越來越少。很多人以前廢棄物隨手扔,現在卻反而自己留著賣,近兩個月來除了鐵罐,沒撿過一塊廢鐵,就連廢紙的量都變少,而且拾荒的人越多,大家能撿的東西更少。 

     林姓回收業者指出,鐵罐每公斤從四元漲到九元,有的回收場價格甚至高達十一元,廢鐵的量變少,拾荒老人乾脆把目標轉移到撿拾鐵罐,以往路邊常見隨手丟棄的飲料鐵罐,如今鐵罐一丟出,馬上有人撿去賣,馬路倒是因此清潔不少。

 

年輕人搶著撿 老人家怨歹賺>中時08.03.12陳雅玲、鐘武達

 

     破銅爛鐵變值錢,廢鐵、廢紙回收價格創新高,路邊拾荒的人因此增多,打破一般人以為拾荒者都是老人、身心障礙者的印象。即使在偏遠地區,也有不少年輕人加入拾荒的行列,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拾荒老人都抱怨撿不到東西啦! 

     業者說,或許是資源回收物的行情看俏,近來下游從事資源回收工作的新手,似乎也增加不少。 

     業者打趣說,如果再這樣下去,以後的破銅爛鐵可能不是用撿的,而是要用「搶」的了;但這也讓他為一些從事資源回收的老人家擔心,會搶不過年輕人。 

     廿歲的小婷表示,因為學歷不高,求職多次都遭拒絕,但日常生活樣樣都要錢,後來看見鄰居老人撿拾回收物變賣,她才跟著拾荒維生,可是一天收入不到百元。 

     年近七旬的洪姓老婦說,以往都有善心人士將廢棄回收物打包好,再通知她過去拿,拾荒一天往往可以賣到三、四百元;現在不少人寧願自己留著賣,她有時在外拾荒一天還賺不到兩百元,日子很難過。 

     她指出,不少年輕人拾荒根本是為購買毒品,這些年輕人脾氣暴躁、凶狠,看到回收物就搶,一些拾荒老人根本不敢抵抗,只得避開。 

     回收價格高漲還讓竊案跟著增加,不少無所事事、遊手好閒的年輕人,想要用錢就到住宅區偷竊東西變賣。西螺警分局二月偵破一件竊案,兩名嫌犯竊入民宅,連不鏽鋼材質的煙囪都拆下來。

 

廚餘漲六倍 跨縣市搶ㄆㄨㄣ不稀奇 中時2008.03.12

 

     廚餘也能出頭天!過去人人掩鼻而過的廚餘,隨著國外進口飼料大漲,也跟著水漲船高,從一年前每噸三百元,如今已漲到一千八百元,價格翻了六倍。環保署估算,去年一年,廚餘的經濟效益已擴大到廿四億元,今年還會再創新高。 

     環保署從九十二年推動廚餘回收,因民眾配合意願不高,九十三年全年僅廿九.九萬噸,去年增加為六十六.二八萬噸,達新高峰;近八成高溫消毒後養豬,另二成由民間廠商做堆肥處理。 

     環保署表示,估算全台一天產生廢棄物約兩萬噸,其中五千噸為廚餘,每天回收量約一千八百噸左右,可節省兩座焚化爐〈每座容量九百噸〉的燃燒量,加上做堆肥和養豬,保守估算約創造廿四億元的經濟效益。 

     最近以來,飼料價格暴漲,廚餘也跟著水漲船高,出現以往不曾奢望過的高價碼。 

     環保署說,過去養豬戶到各地鄉公所競標廚餘,價碼約每公斤三角(每噸三百元),最高頂多一噸約八百元,從未超過一千元。但去年底到今年初三級跳,養豬戶競標價從每噸一千元到一千八百元,顯見搶手程度。 

     還有人跨縣市搶「ㄆㄨㄣ」,從屏東跑到台中競標,標到後送到屏東。可見即使高價加上運費,還是有利基,讓「ㄆㄨㄣ」搖身一變成為各鄉鎮公所「金雞母」。 

     不過環保署說,鄉鎮清潔隊做廚餘回收工作也需要人事成本,以目前的價錢應該是剛好打平人事成本。至於堆肥則仍需付錢給回收的處理廠,以貼補運費;有機堆肥運用愈來愈廣,栽種蔬果和花卉、路樹,台中櫻花、台東釋迦到屏東蓮霧都用。基於「錢」途看好,環保署估算今年要投入二.一二億元推動廚餘回收。

 

對岸搶購 清潔隊只能撿剩的 中時2008.03.12

 

     資源回收物的價格飆漲,各地清潔隊福利主要來源的「壞銅舊錫」立時大減;而且,最近除鋼鐵搶手之外,資源回收的紙張,連大陸都跨海來收購。 

     業者透露,以往中盤商都交貨給本土的紙業工廠,但現在大陸也有紙漿業者,以高於市價廿%的行情收購,造成台灣資源回收的廢紙張,也翻身成「洛陽紙貴」。 

     台中市環保局資源回收率高達四二%,創下各縣市最高紀錄,每月最多可回收一千三百多噸,但近期已下降到一千兩百多噸。 

     清潔隊分析,其中紙張和鋼鐵,甚至可回收的塑膠瓶罐,都先被「淘金」過,留下的資源回收物,影響變賣價值。 

     以前資源回收車外出清運垃圾,常能收取到的鐵器、紙板都不見了;只剩較沒有價值的保麗龍、塑膠杯及便當盒等,清潔隊的福利也就縮水了。 

     影響所及,彰化市公所要標售的廢鐵跟廢紙,也都要跟著漲價。 

     台北縣清潔隊基層隊員反映,每次回收車要到以前,就有一些民眾走在前頭。一般民眾的想法是:「反正東西有人收就好,何況收東西的人都是艱苦人,給他們也沒關係。」所以隊員說,現在要收到賣相好的資源回收物較難。 

     慈濟也是一個重要的民間回收系統。去年慈濟基金會推動資源回收中,紙類回收達九萬五千七百一十四噸,若按每公斤一元計算,約有一億元左右,大多用在大愛電視台的播放上。不過,慈濟功德會員林回收站自去年開始,廢紙回收量明顯減少,比例高達一半以上。主因也是民眾價昂惜售。

 

五星級回收站 乾淨沒異味>中時08.03.12盧金足

 

      資源回收愈來愈受到政府與民眾的重視,但資源回收場常給人髒亂、惡臭印象。

     台中市卻有一處回收站,設在大樓店面,環境乾淨如商店,被環保局評選為五星級回收站;因每月營業額廿萬,利潤四成,有人還要求加盟。卅歲的業者吳志一說,他正進行點石成金的實驗,要顛覆資源回收的形象。 

     開設「回收王」的吳志一,本來在中科附近經營八百多坪的資源回收站,西屯區當地有很多集合式大樓和國宅,資源回收站貨源不斷。 

     吳志一表示,他會大膽的將資源回收站設在大樓店面,純當實驗性質。剛開張時,大樓住戶有人好奇的問「你們在賣什麼?」後來知道是坊間的「酒干倘賣嘸」的行業,還奇怪這麼乾淨的環境,怎會是「撿破爛的」? 

     吳志一為了招徠客源,他還在店面掛起紅布條,寫著「把你家不要的東西拿過來(有錢拿)」,很多人半信半疑的拿來破掉的鐵鍋、報紙,紙張一斤可以賣到五元,鋼鐵一斤秤下來有十三元,不少民眾才「好康A逗相報」,紛紛載著資源回收物去變賣。 

     資源回收個體戶,即是一般所稱的拾荒者。吳志一說,看到高齡的阿公、阿嬤,常利用一大早或半夜,去翻找垃圾桶的資源回收物,載到他的回收站變賣時,看到乾淨空間還不敢走進來,他則奉上一杯水,請他們坐下來休息。因為拾荒的老人,有時撿了一天的回收物,變賣所得只能換一個便當的錢,自己也很不忍心。 

     這家以便利商店方式設置的回收站,占地卅坪,不僅能接觸到消費者,也和社區居民交朋友,回收物每天清運到中科附近的總廠,環境清洗沒有異味,回收物區設立不同分類空間,即使位在密集住宅區,因為特別設置截流槽,採乾溼分離,環境不髒不亂不臭,且將民眾變賣後的回收物處理流向及再生方式,透過牆面圖示宣導,也可增加資源回收知識,一舉數得 

 

台灣有價廢棄物 台灣的有價廢棄物 哪裡去了? 經濟日報2008-02-25

 

全球原物料價格飛漲,尤其貴金屬被很多國家當做戰略物質,可惜我國很多有價廢棄物被視為有害廢棄物,大都外銷到中國大陸,結果又產生沙塵暴、酸雨等汙染而飄到台灣。由於國內業者有能力提煉這些有價廢棄物中的貴金屬,政府應立法禁止有價廢棄物輸出,確保資源能留在台灣。

佳龍環保科技公司表示,我國及世界各國都設有石油安全庫存量的機制,且先進國家還訂有貴金屬資源物資的存量掌握,包括進出口的管制、紀錄、用於工業產品的消耗量、國內庫存量多寡等。但我國並沒有相關的統計資料及管制措施,造成很多有價的廢棄物被當做一段廢棄物輸往國外,非常可惜。

貴金屬是國力的展示,台灣想要成為綠色矽島,應充分掌握國內貴金屬的庫存,例如用於太陽能電池的矽原料,目前價值已水上船高。政府應訂定相關的產業政策,否則像國際鋼筋價格飆漲後,政府才禁止鋼筋出口,為時已晚。

2007年我國進口黃金66噸,其中10%為飾金,其餘都做為工業原料用。企業在使用這些貴金屬原料後獲利了結,但企業應該要有社會責任,做好有價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政府也應防患未然,防止這些工業資源外流,否則如果企業原料取得困難,造成企業外移,對國內經濟發展是一大傷害。

有價廢棄物屬於城市礦,先進國家都在積極爭取,尤其中國大陸雖然資源豐富,但仍缺乏鋼鐵、銅等資源,中國大陸已對稀有金屬全部管制出口。我國對貴金屬也應限制出口,尤其國內業者已有能力處理電子業如PCB等的下角料、邊角料廢棄物,政府應禁止國內的有價廢棄物輸出到國外。

業者也建議政府應修法簡化並放寬「廢棄物輸入輸出過境轉口管理辦法」,應將資源性有價廢棄物開放直接進口,凡符合處理機構許可項目的有價廢棄物,應比照國內作業直接簽約收受。至於廢棄物的輸入輸出,原管理辦法採個案逐一申請許可制,建議以通案許可的每次輸入行為逐一申報,達到簡化行政作業程序的效能。

由於全球貴金屬資源如黃金、銀、白金等極其有限,各國無不大力爭取以提高產業競爭力。如果政府能禁止有價廢棄物輸出,並交由國內合法高技術處理再利用業者,將能夠創造有價廢棄物價值,且將有價廢棄物留在國內處理回收再利用,可確保工業資源並增加就業機會。

 

亞洲靜脈經濟圈成形‧數位時代 2007/12/18

 

以前,它叫「拾荒」;後來,它叫「酒酐倘賣嘸」;現在,它叫「靜脈經濟」—資源回收不僅止「垃圾變黃金」,甚至透過回收資源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建立「亞洲靜脈經濟圈」,讓日本成為亞洲資源回收盟主。

【撰文/文及元】

有人靠著回收資源以維持生計,有NPO(Non-Profit Organization,非營利組織)推動資源回收,將款項移做公益。但有一個亞洲國家,想建立資源回收的自由貿易協定,以出口回收資源、進口再生資源,主導「亞洲靜脈經濟圈」,樹立其在亞洲的地位—這個國家就是回收資源與中古家電金額占出口總額一○%的日本。

在原物料與貴金屬價格飆漲的現在,日本希望運用其處理資源回收的技術,以及鄰近世界排放廢棄物最大國—中國大陸的地利之便,能夠掌握亞洲靜脈經濟圈的主導權。

目前以正當管道從日本出口到海外的回收資源,已經超過五千億日圓。源於垃圾的資源回收相關產業,可能成為未來日本經濟產業政策中的主角之一。

日本掌握九條回收路線

《日經商業周刊》於今年九月製作了一個關於「亞洲靜脈經濟圈」的專題,文中指出,從日本的觀點來看,從日本到亞洲有九條出口廢棄物的路線,這些從日本出口到亞洲各地的資源回收產業,稱之為「靜脈產業」。相對於新商品製造與配送的「表面」產業,將廢棄物的處理與資源回收稱之為「靜脈」產業。

各國之間資源回收的進出口,必須遵守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的規定。巴塞爾公約是在一九八九年三月由聯合國環境署(UNEP)召集一百○五個國家與歐盟共同簽署,在一九九二年正式生效,目的在於避免有害物質跨國轉移,減少有害廢棄物的產生,同時防止非法跨國運送行為。

巴塞爾公約之外,中國大陸則規定不可進口附有髒污或是與生活垃圾混合的廢棄塑膠。因此,運往中國大陸的廢塑膠必須符合中國大陸的規定,靠著人海戰術將垃圾做好清潔與分類,才能出口到中國大陸。

亞洲靜脈經濟圈的起點源於日本,主要是因為日本商品推陳出新速度很快,每年被淘汰的真空管電視機、冷氣機、洗衣機、冰箱等家電或手機等3C電子商品不計其數。因此,從二○○一年四月起,日本開始實行《家電回收法》,規定回收程序,對於特定廢棄家電(冷氣機、真空映像管電視機、冰箱與洗衣機)的回收,消費者必須付給製造廠商一筆回收費用,然後將廢棄家電拿到製造商的零售店,零售店再將消費者的廢棄家電交到廠商指定的回收工廠。

事實上,廢棄家電當中有許多仍是可使用的家電,但因《家電回收法》沒有將仍可使用的中古家電考慮進去,只是將所有廢棄家電都當成「不能使用的廢棄物」。因此,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經濟部)與環境省(環保署)的統計,二○○五年回收的四種家電有二千二百八十七萬台,其中遵守法律按部就班回收的僅有一千一百六十二萬台,其餘有五百九十四萬台被當作中古商品出口到國外銷售,有二百五十一萬台在日本境內資源回收,有一百七十七萬台出口到海外進行資源回收,有一百○三萬台在日本境內被當作中古商品銷售。換言之,有三成的廢棄家電都已出口到海外。

由於法令規範不夠完整,反而給許多中古商品業者鑽漏洞的機會。例如將日本當成廢棄物的家電,當作中古家電出口到海外大撈一筆,也因此廢棄家電無法在日本境內就能完成資源回收。但這樣的法令漏洞反而形成「亞洲靜脈經濟圈」興盛的原因之一,回收資源出口海外,經過回收與再製之後,成為家電商品的零件組,再進口到日本。

亞洲國家提供人力資源

根據《日經商業周刊》的估計,去年從日本出口到南韓的回收鐵屑達三百三十七萬噸,出口到香港的回收塑膠有一百萬噸,就連台灣,也有來自於日本的回收鐵屑與回收紙。另外,日本輸往中國大陸的回收鐵屑達二百七十五萬噸,相當於一千四百二十三億日圓,其他還有三十七萬噸的回收銅屑、八萬噸的回收鋁屑、三百一十九萬噸的回收紙。

日本將資源經過簡易分類之後,出口到中國大陸等勞力密集的市場,善用海外勞力密集的優點,以人海戰術進行後續處理。

以塑膠為例,輸往中國大陸之後,再以人力分為PE、PP、ABS樹脂等類別,進行加工後成為再生原料。這些塑膠再生原料出口到其他國家,以作為洗衣機底盤、吸塵器的框體原料。

日本也有獨門的資源回收技術,例如分解電子基板當中的稀有金屬(金、銀、白金、鈀)。這項技術吸引國外將電子基板出口到日本進行處理。例如今年八月,新加坡出口廢棄的電子基板到日本,就是希望以日本的獨家技術分解稀有金屬。事實上,根據巴塞爾公約,兩國之間要進出口廢棄的電子基板非常不容易,不過日本與新加坡之間斡旋了七個月,最後兩國之間取得協議,讓新加坡可以將電子基板出口到日本,進行貴金屬的提煉。

 

 廢土變黃金 工業汙染地 廢土變黃金【聯合晚報2008.02.27

 

工業汙染的土地人人嫌,美國卻有一家業者專門收購汙染土地,加以整治後轉售或重新開發,解決環保問題之餘也大發利市。

就像在冷門股淘金的價值型投資人,北卡羅萊納州的契若奇(Cherokee)投資公司以沒有人要的房地產為投資對象。契若奇1996年募集首支私募基金,收取1.5%的管理費和20%的投資獲利。財星 (Fortune)雜誌報導,該公司迄今已累積募集21 億美元 (約台幣657億),整治的房地產超過五百筆,遍布美國、加拿大、歐洲。

52歲的契若奇執行長達登表示,他採取的是「逆向操作」策略,設法在無人問津的地方尋找商機。

他在北卡羅來納大學念書時就對環保有興趣,大四寫過全球化對開發中國家環境的影響的論文。他後來取得環境規畫碩士學位,並到耶魯法研所進修,希望成為環保事務方面的律師。

不過,他畢業後先到顧問公司工作,接著接手管理岳父的磚廠事業。他用木屑代替成本較高的石化燃料燒磚,初試「化腐朽為黃金」的身手,也讓磚廠重獲生機。購買汙染土地上的磚廠,讓他學到清除土壤汙染的技術。

達登很快就發現,整治汙染土地不是只有環保的好處。因為汙染而廢棄的工廠很多位於市郊,整治後不論改建為住家、辦公室或商場,因為接近大眾運輸系統,可變成金雞母。

契若奇目前正在加拿大魁北克一座通用汽車工廠舊址進行改造工程,目標是讓這塊地皮上改建的建築符合「綠建築」標準。契若奇也和房地產大亨川普合作,計畫在新澤西州一座垃圾掩埋場上興建住家、賣場和高爾夫球場。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大城紐奧良在2005年的卡崔娜颶風損失慘重,好萊塢巨星布萊德彼特在當地的重建中推動綠建築,契若奇也有參與。

美國去年爆發次級房貸危機,契若奇和所有不動產業者一樣,難逃信用緊縮和房價下跌的影響,可是因為契若奇同時具備買方、賣方角色,所以受到的衝擊較小。

 

時代雜誌:美向發展中國家輸送電子垃圾 2009.01.21 新華社

 

美國《時代》雜誌日前發表文章指出,近年來,美國人日常生活中產生的電子垃圾數量與日俱增,其中大部分出口到一些發展中國家,給這些國家的環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文章說,目前美國人平均每天扔掉35萬部廢舊手機、13萬台廢舊電腦,電子垃圾在日常垃圾中的比例越來越高。文章援引美國國會的政府問責辦公室去年9月發表的一份報告說,2006年,美國產生的電子垃圾達3億件,其中大多數出口到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洲和非洲國家。

這份報告指出,作為相關職能部門,美國環境保護署在阻止電子垃圾出口方面「缺位」,導致越來越多的美國電子產品回收公司在未得到美國環保署和接收國同意的情況下大量輸出電子垃圾,有些公司甚至還擁有「綠色環保企業」證書。

政府問責辦公室主任斯蒂芬森在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作證時曾說,美國關於電子垃圾出口的管理措施「是目前世界上最軟弱無力的」。《時代》雜誌的這篇文章指出,美國目前是世界上唯一未批准《控制危險廢料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的工業化國家。

 

 汙泥煉黃金 汙泥煉黃金 日汙水廠發大財【聯合報編譯田思怡09.02.03

 

英國每日電訊報2日報導,日本長野縣一家汙水處理廠,從下水道的淤泥中提煉出黃金,含金量不亞於一些世界頂級金礦場。

過去一年來,諏訪汙水處理廠把下水道的淤泥焚化成灰渣,每公噸灰渣可生產逾1,890克黃金,含金量比世界知名的日本菱刈金礦場還高得多,菱刈金礦每公噸礦石含有20到40克黃金。長野縣下水道的超高含金量得歸功於長野地區密集的精密儀器工廠,這些工廠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大量黃金。

諏訪汙水處理廠提煉的黃金預估到今年3月截止的會計年度,可為該廠賺進1,500萬日圓(台幣567萬元)。該廠人員說:「我們的實際獲利要看當時的金價而定。」

在日本經濟步入衰退之際,下水道變金礦的時機來得正是時候;黃金業者表示,基於投資人在不景氣時買黃金保值的心理,預測今年金價將創新高。

除了下水道外,垃圾場也暗藏黃金和其他貴重金屬。

日本人追求最新的消費電子產品,使得日本主要城市郊外的高科技產品垃圾場成了「都市礦場」,是黃金、銀、鉛、鋅和銅的重要來源。日本人每年更換2,000萬支手機,只有約13%回收。

台長: 阿楨
人氣(1,0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塑膠》
此分類上一篇:《最大的小發明》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