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2-06 09:51:09| 人氣660|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BOBO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啥《BOBO族》?只不過是虛偽的布爾喬族!(另參本館:《知識經濟》的無价 《全球中產階級報告》 《史尼茨勒的世紀》 美國價值2 歐盟向俄求援? 姓資姓社 五鬼搬運去了 美國詐騙集團 《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窮得有品味》 《快樂經濟學》 《非理性繁榮》 《數字資本主義》 《賭場資本主義》)

 

 

BOBO族:新社會精英的崛起 (遠流出版 2001)

Bobos in Paradise : the new upper class and how they got there

  內容簡介

  過去要區分資本主義的布爾喬亞世界和波希米亞反叛文化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現在布爾喬亞人和波希米亞人已經混合在一起了,就像大衛.布魯克斯在這本描寫美國高層文化的趣味著作裡面所提到的一樣。現在要把啜飲著義式濃縮咖啡的教授和猛灌卡布其諾的銀行家分門別類已經沒那麼簡單了。讓你隨著閱讀資訊時代經濟的新主導階級而微笑或啜泣吧﹔你將會訝異於這些人對道德、性愛、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態度,以及這個新菁英階級身上的特質是如何結合了反叛文化的六Ο年代,和努力進取的八Ο年代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他們是為你和這個社會建立典範的人,他們是布爾喬亞資產階級當中的波希米亞人,我們稱他們叫作布波族(Bobos)。

  深度推薦

在這本書翻譯出版之前,當BOBOS或BOBO族這樣的名詞尚僭身在精印薄亮的時尚雜誌裡閃爍著神秘耀眼的光芒時,很難想像超過半年後,這個謎題的解答會是在如此趣味的寫作方式裡開展。

  試著忽略本書的附標:「新社會菁英的崛起」,即便它看起來多麼誘人。它是一本勵志書,明確指引你如何變得卓然出眾,有個性又受人歡迎,如果你具有適當的天賦並置身於適當的群體。它是一本購物指南,甚至還說明得有些太過不厭其詳,幫你掌握精確的品味,同時也透露了大致的價位。某些章節裡,它也提供了一些旅遊的智慧。如果你開始覺得這本書的內容也未免太駁雜了些,是的,他還有一些社會觀察,宗教思辯與政治分析等等,最後你可能差點想把他當成一本十足諷刺的幽默文集。

  然後你該明白這本書的英文原名「Bobos in Paradise」。天堂不會是完美無瑕的天使鳴樂繁花盛開,作者傾盡他的書囊與經驗,自我批判卻又理所當然地不諱言自己以及周遭友人的生命態度,企圖完整呈現這個,他所置身的新社會菁英階級--BOBOS--的面貌,難掩時代引領者應有的洋洋得意,但不忘自我質疑與坦然自暴矛盾令他的書寫態度可親的驚人。

  就算你壓根不認識那些有括號加註英文原名的人物或品牌,甚至不必有什麼是布爾喬亞什麼是波西米亞的基礎認知,你可以輕鬆地閱讀這本書,並且跳過比較嚴肅的段落,然後看見這一群被稱為BOBOS面目鮮明的輪廓。

  究竟什麼是BOBOS?撇去聰明善辯一如廣告文案的這個複合名詞:布爾喬亞的波西米亞人,它是美國戰後嬰兒潮在當權者仍然保守反動的六七0年代成長,經歷了革命與搖滾樂,然後進入他們曾經反抗或視而不見的資本主義社會後,所呈現的一個集體面貌。他們在妥協或適應的同時,仍堅持著反抗的精神。資訊時代的快速來臨,帶給這些高學歷知識份子創造的高度空間與財富的快速累積,於是他們發展出一整套不同於「傳統美德」的自我展現的方式。這條曾經被冷嘲熱諷化約成「從嬉皮變成雅痞之路」,有它截然不同於過去任何世代中產階級的生活價值與歷史經驗,即使其中有虛矯自戀的成分存在,那些虛矯自戀將亦是脫胎自嬉皮時代的類質產物。

  那麼為什麼身在台灣的我們值得一讀這本在講美國人的書?有幾個強大的誘因:首先,比爾蓋茲是世界性的偶像或被唾罵最多遠勝賓拉登的人,而小布希當選了美國總統。如果你想多瞭解他們的話,這兩個人在本書中還頗常被舉例為BOBOS的樣本。然後,羅文嘉在這篇導讀書寫之時正在競選立委,眾所皆知他是搞學運的台大學生,進入政界並一度涉足網路業,而稍微留心一點,你可以看到好些包括政治、社會、藝文、娛樂、甚至體育版的記者過去都是立法院前靜坐的常客。台灣當然不可能全盤搬演美國那一套,但世代的權力遞移必然有些經驗可以先來當作一點寓言。

  不然,輕鬆一點,如果你隱約覺得「主流」是負面的形容詞,或是,你發現自己開始蒔花弄草上健身房,講究生機飲食,不去跳舞改登山,三句話不離身體健康,請不必擔心這是老化的跡象,來翻翻這本書,他會告訴你,這是時尚,是風格,並請你不要理解為流行,那就遜掉了。(文/陸君萍)

  讀者書評

這是一本"有點可惜"的書。譯文生硬,且太多括號和陌生的人名,因而減緩了閱讀的流暢,原有的幽默譏諷味也減了幾分。不然的話,這會是一本令人拍案叫絕的好書!

 

翻譯比較差 2006-04-25

 

  本書打著“哈佛商業評論十大好書?紐約時報書評暢銷書”的旗號,惹得我十分癢癢。兼之布爾喬亞和波西米亞都是很挺時髦的詞,我也想了解一下這個新興産物——“布波族”。   

  翻看了百十頁,讀不下去了,以下是幾點感受:   

  1. 翻譯問題。最近愈來愈感受到翻譯的重要性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在翻譯之後就成了垃圾。本書的翻譯雖然不是糟糕透頂,但也使得作品的可讀性嚴重丟失。首先,我還是覺得徐子超不夠負責任,不夠用心,沒有投入精力,中文版語句生硬,翻譯的痕迹太重,很多語法都仍是英文的。其次,徐子超是臺灣的,漢語語言習慣和大陸有些差異,我想這也是這部作品不能爲我接受的一個原因。再次,原本指望把布爾喬亞和波西米亞給分清楚一些,後來發現中文版裏對這兩個詞的解釋讓我還是很迷糊。也許有我自身的原因,但還是能說明一些問題的,我想譯者應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可以看得出,Brooks是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布爾喬亞和波西米亞再也沒有清晰的界限,已經互相融合成一個新興的階層了。但中文版的文字讀來磕磕碰碰的,嚴重影響了閱讀興趣,可以說,因爲翻譯的原因,使我放棄了這本書。同時,對自己的英文水平表示羞愧啊,要不還是可以找來英文版一閱的。(我相信英文原版是本好書)   

  2. 背景問題。本書的開頭一直在講《紐約時報》的婚慶版,從上世紀50年代一直分析到90年代,大量的實例和對比。這樣一種背景,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我都毫無概念,很想一掃而過。我想生長在美國的讀者們,那些經常看《紐約時報》,關注或至少知道婚慶版的人,看到這些才更有共鳴。這需要一些背景文化做支撐,我卻沒有。   

  說到這裏,我想起前陣子Alucard推薦我看的《教父》。是,久聞大名,如雷貫耳,而且所有人給出的評價都那麽高,一大堆的名譽和頭銜擺在那裏,我也很想看。但看完了第一部,三個小時一直在迷糊,我確實無法理解裏面的多數內容,我只能說自己接受不了,它應該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有關美國,有關黑社會,有關家族……當我對這些毫無了解,並且也沒興趣去了解的時候,他們眼中的經典于我不名一文。   

  結論:bobos英文原版應該是本好書;中文版翻譯得很差;興趣和知識文化背景很重要。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040545/

 

個人書摘  2008-03-16

 

  *波希米亞人或許追求的是高尚的精神層次提升,但是他們卻常常自我放縱而落到虛無主義的下場。

  *布爾喬亞社會通常都是自由的社會,但不一定都是平等的社會。

  *但布爾喬亞階級只把這些批評當作耳邊風:生活富裕就是最好的反擊。

  *布波族住進了布爾喬亞的巢穴,並注入了波希米亞文化的感性,同時也軟化了波希米亞人的態度,讓他們不至于推翻布爾喬亞的組織。

  *我不是生意人,而只是個剛好在做生意的創作者。

  *中産階級想要讀這些大部頭的經典來爲他們的對話增添光彩,好讓他們的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輪到溫和派知識分子發言了,因爲他們覺得自己是如此重要,所以沒必要嘩衆取寵,所以,他會不急不徐地以謹慎的高姿態發言,之後,他會被人們視爲是一個睿智的人物,但是沒有人會記得他說過什麽。

   *贊美是思想階級的貨幣。

  *既然贊美別人不花半毛錢,又能夠贏得友情。贊美乃被大量地免費制造出來。以此也造成了贊美的通貨膨脹。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327889/

 

[閱讀] 大衛.布魯克斯《BOBO族》

 

十年前,隨著本書出版,「BOBO族」一時成為話題。--刻意炒作固然有,資本主義社會現象的呈現,也是事實。

  所謂「BOBO族」,中文也直譯「布波族」。乍見不知所以然,就算明言「意味布爾喬亞、波西米亞兩種性格的混合族群」,可能也無法直接了解。若說「有點資產與社會地位,又愛附庸風雅有些文化氣質的中產階級」,應該就會「喔」地叫出聲來了。

  查查維基百科吧。

「資產階級(又稱布爾喬亞;法语:bourgeoisie)是根據一些西方經濟學思想學派,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為資本主義社會所做的階級劃分當中的富有階級之一」,既來自馬克思主義,總隱約帶一點貶義的味兒,似乎銅臭味十足。

  那麼,波西米亞呢?

「波希米亞又指波希米亞主義(bohemian),指一種藝術家氣質、一種時尚潮流、一種反傳統的生活模式」。詞源一樣來自法國,是「反映了15世紀以來法國人對來自於波希米亞的吉普賽人的觀感」。

  總之,這兩種人,在中世紀幾乎是背反且互相仇視的生活族群。布爾喬亞主義者,會認為波西米亞主義者太過浪漫、不視生產,是社會的蠧蟲。波西米亞主義者,則認為前者太呆板只愛錢,一點都不懂性靈生活與人生享樂。

  會有這樣兩分的生活型態,無非因為社會貧富差距,和學術無用。喜愛知識或藝術,就算靈魂飽足,可沒法換錢吃飯。商人大賺其錢,生活奢華,視文化為裝飾點綴,不屑一顧。

  到了近五十年,社會中產階級興起。有錢有閒又有品味的人,越來越多。工商業社會,以腦力賺錢遠比勞力來得快速。這些雅痞沿生的次文化族群,作者認為是布爾喬亞、波西米亞兩種主義的混搭,取兩詞的字首組合,逕稱為「布波族」。

  布波族(bobo)是作者大衛·布魯克斯最有名的新詞,有時亦被翻為 BOBO族、BOBOS族 或 布爾喬亞波希米亞族,是 bourgeois bohemian(中產階級式的波希米亞人)的縮寫,為1980年代「雅痞」一詞的衍生詞,形容1990年代之後,因為資訊時代的快速來臨,隨著高度的創作空間與快速的財富累積,而來到中上到上層階級的新高級知識份子。他們鮮少違背主流社會,對於社會中不同的聲音有極高的容忍度,不會吝惜購買昂貴的物品,相信現今的資本主義社會(如美國)是屬於精英領導的社會。

  布波族不等於雅痞。他們是資訊時代的精英,兼具布爾喬亞〔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與波希米亞人的創意與自由,並將創意和情感轉化成為產品。布波族的崛起,帶動了文化產業及美學經濟的蓬勃發展,這是他們對社會最顯著的貢獻。(引自維基百科「布波族」詞目)

   依照中譯書的封底內頁對作者介紹,大衛.布魯克斯是『《標準周刊》The Weekly Standard 資深編輯,《新聞周刊》Newsweek 投稿編輯』,『曾任《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與編輯』。這樣的新聞工作者,對文化潮流的敏感度可以想見。

  這本書,依書目所見,引言介紹「布波族」命名由來,第一章點出「高學歷階級的興起」,隨後分由消費、商業生活、學術生活、享樂、心靈生活、政治與其他,這數個方向分頭剖析布波族的特色。

  分目看來鉅細靡遺,作者的確旁徵博引,列舉不少流行事物,證明布波族的低調奢華。他善用排比對照,說明「過去豪富喜歡排場,但布波族則重視功能先於價格;過去文藝愛好者善窮潦倒,但布波族堅持品味之餘還要高尚有質感。在各方面都是如此。」--簡單三句話,作者偏要以大量流行符碼商標一一列舉。初時覺得「懂得真多、資料真全」,不多時就覺得煩了。顯得尾大不掉。

  雖說如此,無損作者在社會觀察上的前瞻性。他以本書為「布波族」明確定義,揭起各界廣泛討論,使名人市井紛紛表態自己是或不是布波族。遠流出版社侈譯出版,同樣引發討論,可惜波瀾不大。

  目前本書已經少見,博客來網路書店尚有書,細心的話也不難在二手書店找到。如果像我一樣喜歡雜讀又對社會觀察有興趣,可以買起來收藏。

http://blog.sina.com.tw/italosa/article.php?pbgid=10046&entryid=605611

 

台長: 阿楨
人氣(660) | 回應(7)|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地球:從誕生到終結》
此分類上一篇:《骨血暴力》

阿楨
美國中產階級 財富排名輸台灣【聯合報2013.07.26

據瑞士信貸銀行發表的「2012年全球財富資料報告」中指出,澳洲中產階級的財富位居世界第一約19.4萬美元;台灣22名約4.55萬,美國27名約3.88萬。
財富包括個人擁有的住宅、銀行存款、股票、債券等所有資產,再減去個人的貸款餘額及其他債務後,所得的財富淨值。
美國雖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擁有最多的百萬富翁與億萬富豪。但美國中產階級的財富與其他國家相比,排名不斷倒退,二○一二年已落到全球第廿七名,主因是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背後肇因包括:美國沒有全民健保、勞工缺乏保障、華爾街金融業失控、教育成本不斷升高、租稅制度偏向富人、有錢人主導政治及掌控媒體,以及全球化與自動化生產普及。
美國總統歐巴馬廿四日發表經濟演說時指出,由於全球化、華爾街不負責任及華府的政策衝突,使美國中產階級陷入所得停滯及發展空間縮小的窘境,但最有錢的人卻累積更多財富。他宣布將以扭轉這種趨勢作為「我最優先的要務」。
歐巴馬強調,現在必須終結永無休止的抗議行動及監聽醜聞,「我們必須聚焦於跟大部分民眾切身相關的基本經濟問題」,並重申他的主要經濟計畫,包括發展新能源、重振製造業、擴大修建道路、橋梁及港口等公共建設,普及學前教育及提高基本工資等。
他強調,如果共和黨不合作,「我們將打電話給企業執行長、慈善家、大學校長、勞工領袖,以及任何能夠對我們提供助力的人。」
但共和黨籍的眾議院議長貝納則表示「他們做成了那些事?完全沒有,都是空包彈。」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納也指出,「這些老早就說過。都是老梗。」
  回應
  只要在德國生活過的就都知道,台灣的中產階級本來就比德國的中產階級有錢,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德國也許薪水高,但稅也高。
  台灣有太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啦!!
  稅金!台灣的稅跟美國比低太多, 美國逃稅比例也比台灣低很多. 看那些知名小吃攤就知道!
  南韓沒有排上前27名,這篇報導我滿意了。
  許多美國窮人寧願領救濟金也不願去工作,又不懂啥叫儲蓄,寅吃卯糧因而付出大筆利息。

詳參【圖博館】:《中國中產階層調查》 《全球中產階級報告》 《轉變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高學歷高失業 高學歷新貧階級 《BOBO族》《史尼茨勒的世紀》《M型社會》美國價值2 《委外革命》 伊斯蘭革命 《誰偷了我們的工作》
2013-07-26 11:17:50
阿楨
中國進入"低欲望社會"?那是不懂時下國人的消費 2019-10-14 新京報

  □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經濟資料不支援“低欲望社會”結論。
  城市廣場的店鋪裡,曾經顧客絡繹不絕的名牌服裝店門,現在人變少了;以前高高在上的高檔餐廳,也因為顧客變少,做起了團購活動;年輕人不再去攀比買包包,轉而購買幾十元一個的盲盒……這些現象讓一些人驚呼:低欲望社會來臨了。
  某種程度上,這些現象是因為新一代年輕人思想觀念的轉變,產生出更加多樣化的生活追求。但更重要的是,這種低欲望,本質上是欲望的轉型,而不是欲望的消失。
  “低欲望社會”這個詞,源於著名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出版的同名社會觀察類暢銷名作。在書中,大前研一眼中的日本,高端專賣店和百貨公司不復當年熱鬧,取而代之的是隨處可見的百元店,與人氣超高的優衣庫、遍地開花的便利店。日本人不再追大牌,轉而開始崇尚“極簡主義”“斷舍離”。大前研一將這些現象概要性地歸結為一個詞,“低欲望社會”——即人口減少、超高齡化、失去上進心和欲望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不過,中國與日本並不相同。2018年,中國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的水準,排名世界第74位。離日本人均4萬美元的水準,還有很大差距。有發展空間,就意味著機會,有機會就會促使人產生創造財富的欲望。
  更具體的經濟資料,也並不支援低欲望社會的觀點。
  今年國慶假期期間,多項消費資料創下新高:10月1日至7日,全國實現國內旅遊收入6497.1億元,同比增長8.47%。黃金周期間,重慶、青海、湖北、四川和江蘇等地重點監測餐飲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7.0%、16.3%、15.7%、14.0%和11.3%。某移動支付平臺發佈的2019國慶黃金周出境遊報告顯示,“十一”期間,國人出境遊移動支付消費再創新高,人均支付接近2500元,同比去年增長14%;單筆消費金額同比增幅達11%。這些數位都顯示出消費並未呈現出“低欲望”,而是出現某種程度上的轉移。
  其實,一些人眼中的低欲望社會,更精確地說,是欲望的升級轉型。
2019-10-16 07:49:26
阿楨
一個上中產買了1000萬元的房子,一個中產買了輛50萬元的車,一個小白領買了一個1萬元的蘋果手機,當他們進行這類所謂的“高欲望”的消費時,他們的很多消費就會呈現出“低欲望”的特徵。這不是欲望變低了,而是欲望轉型了。
  例如,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中國人的文化服務消費迅速增加了。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體育健身活動、旅館住宿支出分別增長了39.3%和37.8%。
  這些現象都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
  值得警惕的是,雖然中國經濟整體上不支援低欲望社會的說法,但也應該看到,年輕人面臨階層固化,以及整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也導致某些方面呈現出低欲望特徵。但顯然,輿論也不必以偏概全,貿然做出“中國接近進入低欲望社會”的結論。

俄媒關注風靡中國的“盲盒”:它的魅力是什麼?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19-10-14刊登了題為《盲盒讓人買不停:它的魅力是什麼?》的文章,文章摘編如下:
  盲盒是一個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的盒子,它的特別之處在於,買家在購買之前並不知道裡面裝著哪一款玩偶,買到的樣式全憑運氣。正是盲盒帶來的這種未知的驚喜,使得很多人“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中國盲盒愛好者徐女士告訴記者:“我收藏的盲盒玩偶已經超過了50個,抽盲盒帶來的一種不確定性讓我很享受。”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孔少華解釋道:“不確定性帶來更多的想像,如果這種想像是美好的,就會帶來衝動並刺激行為。對於年輕人來說,受到影視動漫作品的刺激,意猶未盡之餘,就有了購買盲盒的需求,這本身就是期待的力量。”
  據某電商平臺2019年8月發佈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2018年有近20萬在盲盒上年花費超過2萬元的“硬核玩家”。而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28元。因此,在盲盒上花費2萬元,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但大多數盲盒玩家們都認為,只要自己能夠負擔得起,花錢多少並不是問題。
  相關新聞
美媒:美國品牌正失去中國消費者
美媒:漢服漢服產業的市場總規模估計達到10.9億元,中國古老的時尚正在回歸
馬媒:大馬刮起“漢式婚禮”風 新郎網購花轎禮服留紀念
2019-10-16 07:49:53
阿楨
北大教授張頤武:西方大規模示威中,Z世代的複雜角色 2020-06-18 環球時報

最近,不少西方媒體關注到在這次由美國黑人喬治•佛洛德之死所激發的西方國家持續示威中,“Z世代”所發揮的影響力。所謂“Z世代”,也類似中國常說的“95後”,他們有幾個特點相當重要:
  第一,他們是“網生代”,對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手機文化熟悉並善於運用,在此基礎上形成其文化。而這種文化常常是“部落化”的。
  第二,出生在西方經濟發展較為順暢的“冷戰後”階段,是在相對普遍富裕時代成長的,也更重視自我的感受和體驗。
  第三,工作生活更重視所謂的“靈活性”和個性,做各種選擇都會更注重自我的滿足。
近些年來,西方貧富差距加大,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在疫情下的停止或靜止,讓他們在生活上最先受到影響和損害。
  年輕人對於社會不公的感受,更容易形成更激進社會行為。而Z世代的“網生代”特性,使得他們更傾向於通過社交媒體來獲得資訊,由於遮罩和消除了和不同看法的人相互討論,也更容易形成“極化”的形態。
  很多網路上的社交媒體其實是高度“部落化”的,和所謂的“外人”,包括家中長輩等都沒有相容性。
  同時,這些行動由於其具有青少年的衝動性特點,而缺少自製力,更容易出現暴力和逾越界限的活動。年輕人的精力旺盛,在社會停擺的狀態下他們也沒有其他的更多事情。這更能夠令他們延續其街頭行動。
  這些年輕人觀念也相對簡單,由於其激進,往往會做非此即彼的二元選擇。他們有難言的憤怒和不滿,但沒有更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策略。他們往往有即興的、發洩式的表現,最終會形成什麼樣的發展卻極不清晰。
2020-06-18 07:48:40
阿楨
游永恆:“凡爾賽文學”不是一種健康導向 2020-11-12 環球時報

以炫耀高端物質生活為主要內容的所謂“凡爾賽文學”近日在網路上引起關注。
不同于上一代土豪,今天的凡爾賽人要把炫富包裝上一層凡爾賽精神,從而炫得有高級感,在展示自己生活時,喜歡用略帶謙卑,甚至自我貶低的語言,轉彎抹角地來包裝自己優越的心情。
實際上,凡爾賽人與土豪在炫富時的心理需求本質上並無不同。

凡爾賽文學_百度百科

凡爾賽文學也被簡稱"凡學",是網友對於熱衷於通過先抑後揚、自問自答或第三人稱視角,不經意間露出"貴族生活的線索"的人的調侃,這類人也被網友戲稱為"凡爾賽玫瑰"。
凡學創始人、網友小奶球最初留意到這種現象源于朋友向她吐槽,有人每天在社交平臺上描述享用的高檔酒店、奢侈品、紅酒,字裡行間透著淡淡的優越感。她是從講述18世紀末法國凡爾賽宮貴族生活的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中找到了靈感。
標準的凡爾賽有三要素,分別為:先抑後揚,明貶暗褒;自問自答;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例句:“好羡慕你們那些輕輕鬆松就長胖了的人,我這一個月吃了好多東西以為能90斤結果…太不公平了,我想哭!”“老公給我買了一個香奈兒包包,真的很醜,我很生氣……凡此種種,要表現出一種‘怎麼如此好事,就我覺得不開心呢?’的感覺。”
凡爾賽文案講究先抑後揚,自問自答,要不經意的炫耀自己的想要炫耀的東西,然後文字還要顯得自己很苦惱很不高興的樣子
2020-11-12 09:21:37
阿楨
「精緻窮」假名媛3大特點比月光族還淒慘的落魄貴族 2022/01/27

「精緻窮」簡單來說花錢買快樂就是他們的用錢觀念,下面我們整理出「精緻窮」的3大特點:重度品牌迷思; 金錢哲理一大堆「叫車」「外送」「用錢買時間」等; 花錢買快樂!

Z世代價值觀在帶來經營模式革命 2022/01/12 日經中文網

1997年以後出生的「Z世代」2022年已25歲了,將成為拉動社會發展和消費增長,與上代人的價值觀相反。比如,Z世代認為,明知很快就會失去價值,卻仍然購買,這缺乏合理性。還會讓人貶值→用完就扔→增加廢棄物的循環。

日本27歲社畜日常曝光,讓中國600w網友瑟瑟發抖不敢去日本生活 2020-09-07

雖然中國996上班族每天都會喊累,但大部分人也不會因爲工作產生厭世的感覺,大不了重新換一份工作。
可是在日本的上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畜」,有些人工作做到想自殺/過勞死的地步都不敢放棄,因爲在日本找工作不容易。讓600w網友瑟瑟發抖,原來看似美好的日本生活,竟然也有這麼不堪的一面,再也不說去日本生活了。
  相關新聞
新冠疫情下日本少女找不到工作改從事「爸爸活」 月收入竟高達48萬元,結果卻太好賺回不了頭

小確幸啃老──蔓延日本、大馬、台灣、中國的青年「失志」潮 2017/01/03

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的社會》,描述日本年輕世代不婚、晚婚、不買車、不買房、不敢生、社會少子化等內容,事實上,這恐怕是當今亞洲、甚至全球年輕世代共同面臨的現象: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年輕世代普遍低薪,甚至失去了「奮鬥的目標」。
2022-03-23 12:02:33
阿楨
家裡堆滿東西卻捨不得丟 列精神治療 揭密「囤積症」背後的真相 《新聞深呼吸》第159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wngndg894

囤積病- 维基百科

2013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第五版定義囤積症(Compulsive hoarding)為精神科疾病,另根據 Frost and Hartl 1996年定義為:患者有收集癖好,他們需要、大量收購或無法拋棄對別人看來價值不高或沒用的物件。居住的環境因收集物的大量堆積以致妨礙到這些空間原本的功能,例如甚至需要用到餐桌、椅子、床、樓梯或浴盆來擺放物件,臥室或浴室用作儲物室。由於囤積行為而有顯著的壓力及干擾或妨害到正常生活的運作。
不願意或無法歸還借來的東西,當借送界線模糊時,有時候甚至會演變為偷竊行為或竊盜癖。
強迫性囤積在其最壞的例子可能會造成火災、不衛生的環境(如老鼠橫行等等之現象)、因收集物摔倒受傷,甚至對自己和其他人健康和安全構成危險。
有些患者亦可能會錯誤地認為自己收集來的東西的價值,亦可能知道積累的物件是無用,或對物件有強烈個人的精神附屬感或寄託,則是患者明知物件是對其他人完全毫無價值的。
另有部分患者會將過期食物放保留下來,在某些情況下亦會強烈抗拒親友等人試圖清除掉他所囤積之物品。而在其他狀況下,患者仍會意識到電冰箱需要清潔,但由於被屋內其他地方的類似情況下導致他放棄清理的念頭,或因明白清除雜物的困難而導致放棄行動。
 種類
囤積者中,有超過八成無法停止攫取物品,其中七成五的患者常買個不停,買的時候不會管自己錢夠不夠、家裡有沒有地方擺。在這類囤積症患者眼裡,購物是一種療法,透過買東西讓自己消除負面情緒、獲得心理滿足感。 除了此類「購物狂囤積者」,另有「拾荒型囤積者」,他們傾向撿個不停,不僅看到免費報紙、傳單、小贈品會忍不住多拿幾份,看到空瓶、空盒等堪用廢棄物,都會想辦法搬回家裡。
 輔助治療方法
若身旁有「囤積者」,除了專業行為與藥物治療,也應從以下重點修正: 幫助囤積者維持專注,並提供必要情感支持,並且,不要替囤積者做命令式決定,也不要在囤積者面前「出一張嘴」,因為只靠囤積者慢慢清理,容易令患者洩氣而失去動力。囤積者並該從學習「寬恕」出發,學習告別、割捨生命中過於沉重的負擔,為生命找回新空間的梳理秩序。
 相關條目
強迫症
焦慮症
拖延症
恐懼症
藏書癖
動物囤積症
2023-02-23 06:52: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