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19 09:28:44| 人氣1,321| 回應29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禁書簡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禁書嘛!那肯定是中國國粹,二千多年前秦始皇就已焚書坑儒了,直到現在兩岸三地還在唯物或唯心的禁/檢:書/唱片/電影。

  西洋也不差啊!羅馬教廷《禁書目錄》於1559年首度發表,共32修訂版,1966年才停刊。連號稱民主自由老大的美國,由《禁書:100部曾被禁的世界經典作品》的以下頁次,也可見即使在麥卡鍚主義白色恐怖之後、至今仍有各種形式的禁/檢書:

p.24,35,41,55,59,63,83,104,110,114,123,132,135,140,144,149,153,154,161,165,182,189,193,197,201,276,297,341,357,399,462,495

  是嗎?那就分評:《禁書》(世界)《中國禁書簡史》(含焚書坑儒/文字獄)《禁》(臺灣含禁/檢唱片/電影)《華氏451度》吧!

陳正宏、談蓓芳著《中國禁書簡史》(學林出版社,2004)

 

    《中國禁書簡史》原是安平秋,章培恆主編「中國禁書大觀」(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中的一部分,「中國禁書大觀」全書共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中國禁書簡史」,第二部分是「中國禁書解題」,第三部分是「中國歷代禁書目錄」。

    據安平秋,章培恒先生主編《中國禁書大觀》的統計,自秦至清,毀盡書目竟達3000余種。

    我國曆史上禁書,歸納起來有10類:儒家經典、史書、兵書、讖緯圖書、天文著作、佛經道書、陰陽術數圖書、淫詞小說、野史、反對派及有異端思想的著作。

    《中國禁書簡史》初稿,是十四年前作者在章培恒先生的指導下合作完成的。此次重刊:一、恢複了初稿中原有、收入《中國禁書大觀》時因故刪去的部分文字;二、爲全書新配了100余幅插圖;三、糾正了《中國禁書大觀》中的一些明顯錯誤。敘述了我國禁書的簡史,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從中國史上最早的兩次禁書事件開始,到漢----唐五代、宋代禁書面面觀、元代禁書尋蹤、明代禁書透視,直到清朝禁書總結。禁書簡史只寫到清朝止,中華民國成立後以及撤退來臺後的禁書政策都不屬於該書敘述的範圍。

    中國禁書簡史 目錄

序(章培恒)

緒言

第一章幼稚的嚴酷:中國史上最早的兩次禁書事件

第一節兩千年前的創舉——從商鞅“燔《詩》《書》”到韓非論禁書

第二節曠世浩劫——秦始皇“焚書”事件

第三節燼余沈思錄

第二章北方的颶風:漢一唐五代禁書概覽

第一節劉邦?蕭何?挾書律——漢初禁書及其解禁

第二節同一禁令,兩般後果——西晉首禁讖緯天文

第三節爲有儒學待複興—前秦再禁《老》《莊》讖緯

第四節異教典籍的劫難——北魏毀佛經與北周並禁佛道

第五節預言不再走運——南北朝至隋屢禁讖緯

第六節盛世裏的幾朵烏雲——從初唐焚《三皇經》到盛唐禁陰陽術數書

第七節承先啓後——五代後周時期的一道禁書令

第八節南北不同風

第三章文治的陰影:宋代禁書面面觀

第一節天文與兵書——太祖至仁宗百年間禁書的兩大主題

第二節人間何處不巉岩——從烏臺詩案到崇寧、宣和兩毀蘇、黃文集

第三節千秋功罪,誰人方可評說——南宋屢禁野史

第四節愈織愈密的網——紹興毀《論語講解》書版和淳熙嚴擅刻書籍之禁

第五節來代的最後一部禁書《江湖集》

第六節文治大曝光

第四章意外的松弛:元代禁書尋蹤

第一節從寵兒到棄兒——憲宗世祖兩毀“僞道經”

第二節學步的背後——忽必烈屢禁天文圖讖陰陽僞書

第三節忘乎所以的僧侶與勃然大怒的帝王——鐵木耳嚴懲僞造佛經者

第四節可悲的怪圈

第五章專制的強化:明代禁書透視

第一節禁書史上的新發明——禁與不禁之間到不禁之禁

第二節整肅思想的努力——禁止小說、清理時文和逮捕李贄

第三節目作多情者的碰壁——向君主進獻著作而遭禁毀

第四節翻雲覆雨,紛壇詭橘——由派系傾軋而導致的禁書

第五節野火燒不盡——越禁越多的妖書

第六節長夜自此始

第六章慘酷的代價:清朝禁書總結

第一節血腥的屠殺——康熙朝的文字獄及禁書

第二節連瘋子也不放過——文字獄在乾隆時的登峰造極

第三節在征集圖書的幌子下——《四庫全書》編纂和書籍的空前浩劫

第四節瑞人心而正風俗——爲禁毀小說戲曲的不懈努力

第五節抽刀斷水水更流——清王朝查禁維新派著作及其他

第六節無可奈何花落去——以《蘇報》案爲中心的禁書事件及其失敗

第七節欣慰的回顧

 

中國曆史上的第一部禁書

 

    衛宣公和父親的小妾私通,齊襄公與文姜兄妹私通,這些亂倫的行徑都已記載在《詩經》裏,但這並不是導致《詩經》成爲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禁書的理由。

    《詩經》在春秋時還沒有被奉爲“經”,也算不上是儒家經典,收集的只是在周朝至春秋時流傳的三百多首詩歌而已,所以那時只稱《詩》。對于《詩經》是否是由儒家創始人孔子編纂成書的,現今的世人仍是衆說紛紜。

    不過,當時的孔子很注重《詩》的價值,不僅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且用于教育、外交、軍事等其他領域。他在《論語?陽貨》中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草木鳥獸之名。他甚至還說:不學詩,無以言。可見《詩》的重要。漢武帝時,《詩》被列入五經之一,稱《詩經》,此後成爲儒家經典,距今已經兩千多年,而其作品的創作年代一定更早。但《詩經》後來成爲中國曆史上最早遭禁的書,這是我們現代的世人鮮爲人知的。

    時光回溯到戰國時期,中原的大地上六強並峙,而位于西北一隅的秦嶺之麓,一個年輕的國家——秦也在做著富國強兵的霸主夢。正朝執政的秦孝公深感中原文化的優越和人才的精良,他知道要想圖強必須先要有良將。于是,他不惜重金,廣招人才。不久,幹練機智的魏國人公孫鞅就西渡黃河,來到了秦國。

    要想當謀士擔重任,首先要博得秦孝公的好感,但這次應召而來的人很多。這些人都想接近秦孝公,所以紛紛急找捷近。衆人中有一人名爲公孫鞅,此人很聰明,他找到了秦孝公的寵臣景監,通過他打通了各種渠道終于拜見了秦王。可是見了幾次面後,秦孝公對他並不感興趣,因此還惹得景監的臭罵。

    但公孫鞅畢竟聰慧過人,幾番思量之後,他意識到自己遭受冷遇的根本原因是秦孝公對他講的那套帝業王道的儒家理論不感興趣,要想博得這個滿腦子王權霸業的君主的好感,顯然需要換換口味。

    拿好注意後,公孫鞅決定在下一次的朝見中向秦孝公大談法家刑名之學和詭詐的霸術。事情終于有了轉機,公孫鞅大談特談,將秦孝公說得心花怒放,因此他也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

    既然當了重臣,總要爲主人幹點實事,公孫鞅決定實行變法,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商鞅變法。這次變法統一了法律,限制了貴族階級的權利,鼓勵農耕,強化軍隊,清理賞罰制度。此次決定在一定的程度上確實推進了當時的社會發展,並使秦國一舉進入戰國七雄之列。但是荒唐而又嚴酷的禁書理論,也從這裏開始了。

    商鞅認爲,《詩》,《書》之類書載都包含有一些奇思異想,百姓讀了難免受影響,從而影響國家法令的推行,因此斷定它們的傳播對治國無益,進而他又提出:《詩》、《書》、樂、善、修、仁、廉、辯、慧、國有十者,上無使守戰。國以十者治,敵至必削,不至必貧。國去此十者,敵不敢至,雖至必卻。興兵而伐,必取,按兵不伐,必富。商鞅的這段奇論,真可謂荒謬絕倫,似乎只要廢除了《詩》、《書》等書,秦國就可以軍力強大,威震天下。但這種奇談怪論對稱霸心切的秦孝公卻充滿了種種的誘惑和魅力。

    于是,“燔《詩》《書》而明法令”就成了商鞅變法的基本內容之一,這本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就這樣蒙受了不白之冤。

    這是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禁書事件,不管商鞅給曆史上的進步做了多少推動作用,但他這種對文化的藐視和對圖書典籍的破壞卻爲後世的統治者打開了一個罪惡的源頭。在此後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包括文學作品在內的大量的文化典籍屢遭禁毀,對中國的文化延傳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在中國悠久的圖書曆史上,曆代王朝曾有過一批又一批的毀禁書目。中國禁書,最早起于秦始皇的“燔典”,當時除醫藥、蔔巫、種樹之書外,其余都在焚毀之列。此後的2000多年中,封建統治者時有禁書之舉。

    禁書的原因不同,有的是爲了維護當時的社會道德風化,有的則是出于政治上或宗教方面的原因,也有的是二者兼而有之。有一些被曆代王朝出于政治和文化政策列爲禁書的,用今天的眼光看則覺得不可理解。如秦代所禁《詩經》、《論語》,晉唐所禁《維摩詰經》、《真誥》、宋時所禁《嘉祐集》、《中山詩話》,元明所禁《太上感應篇》、《剪燈新話》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92a77010008pd.html

 

四庫禁書  

 

《四庫禁書》是《四庫全書》禁止收錄之書。禁書書目多達2855種,與《四庫全書》所收錄的3461種相差無多,是清廷加強思想控制、進行奴化教育的結果。

  清朝乾隆帝爲加強思想控制,明爲纂修《四庫全書》,實則大規模的查毀禁書,自乾隆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七年,期間,乾隆帝多次下詔,明令禁止詆觸清廷統治的野史、筆記、文集等等諸多典籍收入《四庫全書》。

  有名的如王夫之所著《讀四書大全說》,因爲《四書》內有“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而王夫之認爲:“如今皇上爲仁義之君,這‘夷狄’二字,應當避諱”,故將“夷狄”改爲“義帝”,從而表白並無“悖遞謗毀”之心。然而王夫之反被據此治罪,罪名是:“甚至敢于編造悖遞字迹,妄肆詆毀本朝,尤爲喪心病狂,情實可惡。”

  夏允彜所著《幸存錄》,夏完淳所著《續幸存錄》,夏氏父子是抗清英雄,他們著作就遭到禁毀。

  最荒誕的是《大義覺迷錄》,當年雍正年間發生曾靜謀反案,後來曾靜“悔過自新”,雍正帝命其將悔過書寫成《大義覺迷錄》,然後到全國各地巡講,現身說法朝廷多麽好多麽英明,痛斥自己誤入邪教歧途。雍正帝還親自頒詔要求朝廷上下、地方官吏人手一冊。然而到了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時,這本書立刻被禁毀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550016.html?tp=4_11

 

焚書>百度百科

 

  《焚書》,哲學、文學性著作,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贄著。

  李贄于萬曆十八年(1590年)64歲高齡時著成此書。《焚書》又稱《李氏焚書》,6卷。他死後由門人汪本軻編輯成集、刻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的《續焚書》,5卷。兩書收錄了這位著名思想家、文學家生前所寫的書信、雜著、史評、詩文、讀史短文等,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是我們研究李贄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

  《焚書》卷6和《續焚書》卷5收集了李贄的很多詩歌,其中不乏精彩的篇章。我們可從中看出他義無反顧的鬥爭精神,又可察覺出他沈湎于佛經而産生的苦悶徬徨。

  《焚書》、《續焚書》是李贄反對封建傳統思想的力作。書中對儒家和程朱理學的大膽批判所表現的反傳統、反權威、反教條精神,啓迪與鼓舞了當時及後來的進步學者,對人們解放思想,擺脫封建傳統思想的束縛,産生了極大的影響,因而被統治階級視爲洪水猛獸。李贄也深知其見解爲世所不容,故將著作名之爲《焚書》,以後也果然于明清二代多次遭焚燒,但卻是屢焚屢刻,在民間廣爲流傳。李贄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也成爲後世之楷模,五四時期進步的思想家把他當作反孔的先驅。"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場。通身是膽通身識,死後名多道益彰"(馮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詩》),正是對李贄與其思想影響的真實寫照。

    作者自序

  自序:自有書四種:一曰《藏書》,上下數千年是非,未易肉眼視也,故欲藏之,言當藏于山中以待後世子雲也。一曰《焚書》,則答知己書問,所言頗切近世學者膏肓,既中其痼疾,則必欲殺之,言當焚而棄之,不可留《焚書》之後又有別錄,名爲《老苦》,雖則《焚書》,而另爲卷目,則欲焚者焚此矣。獨《說書》四十四篇,真爲可喜,發聖言之精蘊,闡日用之平常,可使讀者一過目便知入聖無難,出世之非假也。信如傳注,則是欲人而閉之門,非以誘人,實以絕人矣,烏乎可!

    曆史背景

  "善與惡對,猶陰與陽對,剛與柔對,男與女對,蓋有兩則有對"

  明代晚期,社會動蕩不安。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艱難生長的資本主義萌芽遭受腐敗政治與封建經濟的摧殘,發展極其緩慢。在曆史的發展面臨重大抉擇的關頭,地主階級內部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在政治上、思想上都展開了激烈的較量,因循守舊反對改革的傳統思想孔孟之道、程朱理學等遭到了猛烈的沖擊。被封建衛道士們視爲"狂人"的"異端"思想家李贄,就是抨擊時局,揭露假道學和封建禮教的勇敢鬥士。

    李贄思想

  李贄(1527—1602),中國明代後期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號卓吾,又號宏甫,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

  李贄最痛恨維護封建禮教的假道學和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的衛道士、僞君子。他指斥那些所謂的道學家們:名心太重,回護太多。"實多惡也,而專談志仁無惡;實偏私所好也,而專談泛愛博愛;實執定己見也,而專談不可自是。""及乎開口談學,便說爾爲自己,我爲他人;爾爲自私,我欲利他",實際上都是"讀書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顯",全是爲自己打算,"無一厘爲人謀者"(《焚書?答耿司寇》)。如此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僞君子,反倒不如"市井小夫"與"力田作者"實實在在,幹啥說啥(同上)。他還進一步指斥道學家們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學,"陽爲道學,陰爲富貴,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續焚書?三教歸儒說》)。道學家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是借道學這塊敲門磚,"以欺世獲利",爲自己謀取高官利祿,他們"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焚書?又與焦弱候》)。李贄對程朱理學及衛道士們的揭露真可謂一針見血,句句中的。

  李贄對統治階級所極力推崇的孔孟之學也大加鞭撻。在《焚書?贊劉諧》及《續焚書》的《聖教小引》、《題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文中,他以戲謔嘲諷的筆調貶低孔子,這在尊孔子爲至聖先師的古代,真是一種大膽的舉動。他認爲孔子並非聖人,"雖孔夫子亦庸衆人類也"(《焚書?答周柳塘》)。孔子沒什麽了不起的,"耕稼陶漁之人即無不可取,則千聖萬賢之善,獨不可取乎?又何必專門學孔子而後爲正脈也"(《焚書?答耿司寇》)。人人都是聖人,又何必一定要去學孔子呢?

  這就把孔子從至高無上的聖人地位上拉下來了。如果一定要將孔子奉爲偶像,言行舉動都學孔子,那就是"醜婦之賤態"(《焚書?何心隱論》)了。李贄否認儒家的正統地位,否定孔孟學說是"道冠古今"的"萬世至論",認爲不能將其當作教條而隨便套用。《六經》、《論語》、《孟子》"乃道學之口實,假人之淵藪"(《焚書?童心說》)。李贄對孔子及孔孟之道的批判確已達到了"非聖無法"的地步,難怪統治階級對他要恨之入骨了。

  對封建禮教壓迫下的婦女,李贄給以深深的同情,他大聲疾呼,爲婦女鳴不平。在《焚書?答以女人學道爲短見書》中,李贄批判了男子之見盡長,女子之見盡短的說法。他說:"不可止以婦人之見爲見短也。故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子之見盡短,又豈可乎?設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見,樂聞正論而知俗語之不足聽,樂學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戀,則恐當世男子視之,皆當羞愧流汗,不敢出聲矣。"這是對傳統封建禮教的尖銳挑戰。

  對封建統治者殘酷壓榨魚肉人民的暴行,李贄加以無情揭露。他借漢宣城郡守封邵化虎食民的神話傳說,指斥當權的官吏是"冠裳而吃人"的虎狼,"昔日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則吞人畜,小不遺魚蝦"(《焚書?封使君》)。在《焚書》中,他還借評點《水滸》,發泄對現實政治的強烈不滿。

  如何拯黎民于水火,探求一條益國利民的道路呢?李贄將目光投向了封建統治階級上層,希望"有一個半個憐才者"出現,使"大力大賢"的有才之士"得以效用,彼必殺身圖報,不肯忘恩"(《焚書?寒燈小話》)。這說明李贄並非要推翻封建統治,而是要維護它,表明了他的政治思想沒有超出地主階級思想與時代的限制,也不可能違背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

  李贄哲學思想的形成經曆了從唯物主義到主觀唯心主義轉化的過程。李贄主張宇宙的萬物是由天地(最終是陰陽二氣)所生,否定程朱理學理能生氣、一能生二的客觀唯心主義論斷。李贄還認爲,人們的道德、精神等現象存在于人們的物質生活中,"穿衣吃飯,即人倫物理"(《焚書?答鄧石陽》),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理論,這是帶有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李贄信奉佛教和王陽明的心學,所以,他的整個哲學體系的中心是主觀唯心主義的。他認爲"真心"、"童心"是最根本的概念,是萬物的本源。自然界是"我妙明真心的一點物相"(《焚書?解經文》),沒有"理",沒有物,世上一切物質和精神皆是只存在于"真心"之中。什麽是真心呢?就是童心、初心,最初一念之本心,即不受外界影響的"我"的心。它們是主宰一切,産生諸相的本源,可稱作"清淨本源",萬事萬物、山河大地就在一念之中,只是真心的顯現物,是真心的因素和成分,如同水泡和大海中的海水的關系。這種觀點,與陸王學派的"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禪宗的"萬法盡在自心"是一脈相承的。李贄用主觀唯心主義作爲反對以客觀唯心主義爲基礎的程朱理學的理論武器,勢必削弱自身的戰鬥力。

  李贄的認識論是建立在主觀唯心主義之上的先驗論,主張淵源于佛性的"生知"說。《焚書?答周西岩》一文指出,"天下無一人不生知,無一物不生知,亦無一刻不生知。"人人有生知,人人有佛性。"人皆可以爲聖"(《焚書?答耿司寇》)。李贄以"生知"說反對神化孔子,從認識能力、認識來源的角度來否定認識正確與否要以孔子爲標准的傳統思想,具有解放思想的進步作用,但以"人人生知"反對"聖人生知"說,其認識論方面的局限和缺陷是不可忽視的。

  李贄的哲學思想中有不少樸素辯證法的思想。《續焚書?與陶石簣》中說:"善與惡對,猶陰與陽對,剛與柔對,男與女對,蓋有兩則有對。"他承認事物皆有兩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內部的矛盾對立和相互轉化。受樸素辯證法思想的影響,《焚書》中表現的政治思想爲"世無定時,我無定術"(《晁錯》),"不蹈故襲,不踐往迹"(《與耿司寇告別》)等發展變化的思想。

………………

http://baike.baidu.com/view/42879.html?

 

焚書坑儒>維基百科

 

焚書坑儒是發生在中國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儒生」(讀書人)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稱讚過去的而議論現在政策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這種措施引起許多讀書人的不滿。第二年,許多方士(修煉功法煉丹的人)、儒生攻擊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調查,將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歷史上稱這些事情為「焚書坑儒」。

    焚書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1年-前221年)由於社會逐漸進入鐵器時代,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一些平民百姓逐漸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他們面對紛亂的社會狀況,希望通過思索和鑽研前人治世理念尋找到一條可以使社會安定,百姓不再流離失所的救世之路。於是產生了諸多的學派學說,並撰寫出無數著作,史稱諸子百家。

公元前22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專制王朝——秦朝建立。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公元前213年,秦統一第八年,太子師博士齊人淳于越在一次朝廷會議上提出恢愎周朝的分封制,「無輔拂,何以相救哉?」秦丞相李斯反對,進言說諸子百家「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於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于當年開始銷毀非官方收藏書籍、法家以外的所有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史稱「焚書」。

隋代牛弘提出「五厄」之說,論中國歷代圖書被焚毀,首當其衝即為秦始皇焚書,二是西漢末赤眉入關,三是董卓移都,四是劉石亂華,五是魏師入郢。不過以今日研究者觀點而言,焚書對於中國圖書的破壞僅僅是第一步,真正造成徹底破壞的是項羽入關之後,火燒鹹陽城,大火三月不止,原本僅存的孤本遂全部毀滅。

    坑儒

而在焚書開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為了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在當時秦首都鹹陽將四百六十余名儒士和方士坑殺,史稱「坑儒」。另有一說,秦始皇力求尋找長生不老之藥,派遣徐福、侯生、盧生等方士求仙問藥。但侯生、盧生不滿秦始皇的統治方式,私自逃跑(亦有史料記載為侯生、盧生多年尋藥未果而出逃),導致秦始皇大怒,下令拷問鹹陽400多名書生,欲尋侯生、盧生。事後,將相關460名書生以巨石掩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4%9A%E4%B9%A6%E5%9D%91%E5%84%92

 

漫話焚書

 

火是人類的一大發明,書是人類的一大發明,焚書也是人類的一大發明。

人類首先學會用火燒烤食物,發展出豐富的食文化。但與此同時火也被當作武器,世界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中就有一篇“火攻”。

人類繼而學會用書記載思想,然而思想不可能一律,無論是誰,只要想使思想“順者昌、逆者亡”,便可能有焚書之舉。

兩千年前,秦王贏政經過十年征戰統一中國,自稱秦始皇帝之後,一方面頒布新法,廢除分封,統一度量,使車同軌、書同文;另一方面卻又專任獄吏、橫征暴斂,大興土木,命人四處尋覓長生不老之藥。

儒生方士對其暴行提出了激烈批評。爲了鞏固剛剛建立起來的政權,秦始皇采納了丞相李斯的奏議,將民間流傳的秦以外的《史》、《詩》、《書》和百家之言通通燒掉,有敢私議者殺,敢以古非今者滅族,見之不舉者同罪,只有醫藥、蔔巫、農耕、種樹之書可以保存。翌年,又活埋了四百六十名儒生方士。這便是曆史上臭名昭著的“焚書坑儒”事件。

西方人也懂得焚書的功用。六百年後,公元四世紀,羅馬皇帝發聖諭,焚燒了被視爲邪教的基督教《聖經》。七世紀,阿拉伯的多神教信徒與猶太教教徒焚燒了穆罕默德的《古蘭經》。十五世紀,科隆大學受命焚燒了異教的邪說。十六世紀,教皇亞曆山大要求嚴密監視出版,凡是反對天主教的書一律焚燒之。1766年法蘭克福焚燒異教徒的書時,市政要人親臨現場。1771年,法國人將異教徒的書堆成金字塔狀焚燒。十八世紀的英國書報檢查局下令焚燒的書足夠建立一個大圖書館。1773年,德國人焚燒維蘭的詩集時,歌德甚至隨聲附和。他在《詩與真》一書中有敘述。十九世紀初,即1817年,在宗教改革三百周年記念時,萊比錫的大學生也焚了書,其中有猶太作家的書,也有德國作家E.T.A.霍夫曼的《跳蚤師傅》。

西方的焚書,早先起因于宗教之爭,將焚書視爲對異教徒的懲罰,到後來才具有政治的性質,這就是1933年法西斯德國的焚書。

1933年5月10日晚九時,數千名身穿沖鋒隊制服的柏林大學生開始進行火炬遊行。他們在鼓樂隊引導下,穿過勃蘭登堡大門,沿著菩提樹下大街,向國家歌劇院廣場進發(現名:奧古斯特?貝貝爾廣場)。廣場中間早已堆起了巨大的柴堆。從各大圖書館和私人藏書室查抄的“非德意志精神”的書籍已經用大卡車運到。旁觀的群衆在學生們周圍擠得水泄不通。聚光燈把廣場照得如同白晝。攝影機已對准臨時搭起的講臺。宣傳部長、小個子戈培爾開始聲嘶力竭地演說了。在他極力誇贊了一番大學生的“愛國”行動之後,興奮的大學生們唱起歌,高呼口號,將一疊疊書籍——馬克斯主義的、共和主義的、和平主義的、反法西斯主義的、社會主義的、國際主義的、左翼自由主義的、忠于憲法的書籍——紛紛投入火堆!涉及作家學者二百五十多人,其中有著名的德國作家二十四名,包括馬克思、雷馬克、凱斯特納、圖霍夫斯基、曼兄弟等。在這二十四位著名作家中,唯一目睹了這場罪行的是諷刺小說家埃利希?凱斯特納。

在同一天晚上和此後的日子裏,德國另外一些城市也演出了同樣的一幕!轉瞬間,德國一萬多個圖書館的總共三千萬冊圖書化爲灰燼。德國文壇變得一片死寂。作家面臨的選擇不是流亡、便是死亡。書店和圖書館裏堆著的則是希特勒的《我的奮鬥》和戈培爾的《爲柏林而戰》。

然而,那還僅僅是這場曆史上空前浩劫的開始。正如德國詩人亨利希?海涅1820年創作的悲劇《阿爾曼索》一劇中所寫的那樣:

阿爾曼索:我們曾聽見,在格拉那達市場中央,可怕的西門涅斯——提起他,我的舌頭就不聽使喚——正把古蘭經投入火堆!

哈桑:那只是序幕,在人們焚書的地方,總有一天人也將被焚身!

果然不錯!繼焚書之後,便是六百萬猶太人在集中營的焚屍爐中被焚!曆史就是這樣驚人的相似!究竟是人類過于健忘呢,還是天道如此?

爲了提醒世人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曆史的悲劇重演,有曆史感和社會責任感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一再用各種方式警告世人。就在法西斯德國焚書之前兩年,一位在維也納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又用長篇小說的形式再次舊事重提。這部小說開始叫《康德引火》,出版時改爲《迷惘》(1931年),作者是艾利亞斯?卡奈蒂。五十年後,作者因這部小說獲得1981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

《迷惘》描寫一位愛書如命、不諳世故的漢學家,只知爲學問而學問,在現實中處處碰壁,最後導致精神失常,自己點起火與失而複得的兩萬五千冊藏書同歸于盡。當他在心中與假想的敵人鬥爭時,面對自己的圖書大軍,曾發表了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說,曆數人們都非常尊重的東方古國在秦朝的焚書惡行。最後他對自己心愛的圖書說道:

“我知道你們一想起焚書的日子就心有余悸,害怕另一些人會仿效此事。我並非存心不良,缺乏感情,非要向你們述說你們光榮曆史中這些血的恥辱。不是,我只是要你們清醒過來,請求你們給予支持。我們必須采取措施,武裝自己,去對付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爲沒有發生的事情可能會發生。”

是的,沒有發生的事情,這部書出版兩年後發生了,而且規模空前。焚書、大屠殺、戰爭接踵而至。法西斯德國給世界、給人類制造的苦難可以說是史無前例。1945年以後有人說,這樣悲慘的曆史教訓太深刻了,至少在德國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再發生類似的事件了——然而,事實雄辯地說明,希望僅僅是希望而已。1965年10月,新教的青年小組在杜塞爾多夫——德國詩人海涅的故鄉——萊茵訶畔,焚燒了所謂有傷風化的書,其中包括法國作家卡繆、薩特、德國作家格拉斯、凱斯特納的書。令人驚異的是,凱斯特納的書在作者有生之年竟又一次被焚燒。更令人深思的是,那些青年人根本沒有讀過那些書,幼稚的青年人總是被人用來當槍使。

考察焚書的性質,大致不過三種。一種是政治性的,一種是宗教性的,再一種是純粹的個人行爲。個人的焚書行爲或者是報複,或者是不滿意自己早期作品的淺薄,或者是情人的失戀、愛人的死亡,不願把往日的記憶長久保留,因而含淚付之一炬。《紅樓夢》中黛玉焚稿詩,那感天動地“一彎冷月葬詩魂”的一幕,即屬于這種情況。宗教性質的焚書就大不同了。作爲對異教徒的懲罰,除了焚燒所謂鼓吹異端邪說的書以外,往往涉及到人,使許多人爲了信仰而殉身。迄今仍在逃亡中提心吊膽生活著的英國作家薩爾曼?魯詩迪就因爲一篇小說觸及了伊斯蘭的教義而被判處了死刑。當然危害最大、最深、涉及最廣的是政治性的焚書:當權者爲了維持其獨裁,會不惜一切代價壓制異己思想,把異己分子置于死地。秦始皇是這樣,希特勒是這樣,一切獨裁者都是這樣。

應該強調指出的是,政治性的焚書,雖然時代不同,但結果卻是一樣的。焚書者雖得計于一時,但很快就會自食其果。兩千年前,秦始皇死于非命,秦王朝二世而亡,創議焚書的宰相李斯後來也被腰斬于鹹陽市。希特勒與戈培爾也在法西斯德國滅亡之前自殺,(據1993年2月20日德國各報刊登,希特勒是在1945年4月30日被擊斃,其頭蓋骨存在莫斯科國家檔案館裏),其千年帝國夢只做了十二年。

書,從它一誕生,就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任何權勢和手段也不再能把它徹底消滅了,正如思想不能被消滅一樣。竹簡時代的書尚不能盡焚,更何況近現代印刷術的突飛猛進。衆所周知,就在希特勒焚書之後不久,德國流亡作家A?坎托洛維奇就在巴黎創建了一所被焚書圖書館。

難道曆史上的獨裁者不懂得書可焚,但不能盡焚,亦不能禁止人們思想嗎?非也!他們不過是想借此手段延長自己的存在而已。但他們始料不及的是,結果恰恰相反,不但沒有延長他們的統治,反而加速了他們的滅亡。曆史上盡管有文字獄,然而秉筆直書敢于直言的諍臣、猛士仍層出不窮。明朝的李贄即是一例。他在政治上敢于標新立異,大膽批判正統觀念,後被人誣告入獄並被迫害而死。令人敬佩的是,他明知自己的思想學說不合時宜,付梓後可能會遭到排斥,所以幹脆給自己的文集取名爲:《焚書》和《續焚書》,意思是“當焚的書”,何其壯哉!

政治性的焚書將來會不會發生呢?誰能斷言將來不會發生呢?所以,常常向當權者們敲敲警鍾,告訴他們不要把言論自由當作騙取人心的手段,也許是減少曆史悲劇重演的較爲有效的方法。1993年5月于德國 原載《萊茵通信》

http://www.xnwx.net/essay/mhfs.htm

 

文字獄>維基百科

 

在中國史學裡,文字獄指在專制統治者對文人的一種迫害,《漢語大詞典》定義為「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份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1]《中國大百科全書》則定義為「明清時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羅織罪名清除異己而設置的刑獄。」[2]

文字獄之案件常是無中生有,小人造謠所為。較大規模的文字獄甚至可以牽連成千上萬人受害。中國歷史上文字獄以明清兩朝最烈,清人龔自珍詩雲:「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只為稻粱謀。」

    北宋和以前

《漢書》上說,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因《報孫會宗書》令「宣帝見而惡之」而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處楊惲腰斬。魏末嵇康因寫作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令司馬師「聞而惡之」而被斬于東市。

北宋大詩人,大詞人蘇軾就曾因為所作的詩中,被指「包藏禍心,誹謗謾罵」,得罪當權者,被捕入獄將近五個月,罪名是包藏禍心、謗訕時政。主要的根據是《山村五絕》、《八月十五日看潮》、《和陳述古冬日牡丹》等幾首詩。史稱「烏臺詩案」。

    金朝

翰林學士張鈞是金國有史可查的第一個文字獄受害者,因為一場天災為金熙宗起草「深自貶損」的詔書,被蕭肄誣陷而被劈開嘴巴剁成肉醬。《金史?熙宗本紀》:『四月壬申夜,大風雨,雷電震壞寢殿鴟尾,有火入上寢,燒幃幔,帝趨別殿避之。丁醜,有龍鬥于利州榆林河水上。大風壞民居、官舍,瓦木人畜皆飄揚十數裏,死傷者數百人。五月戊子,以四月壬申、丁醜天變,肆赦。命翰林學士張鈞草詔,參知政事蕭肄擿其語以為誹謗,上怒,殺(張)鈞。』《金史?佞幸列傳》:『蕭肄,本奚人,有寵于熙宗,復諂事悼後,累官參知政事。皇統九年四月壬申夜,大風雨,雷電震壞寢殿鴟尾,有火自外入,燒內寢幃幔。帝徙別殿避之,欲下詔罪己。翰林學士張鈞視草。(張)鈞意欲奉答天戒,當深自貶損,其文有曰:「惟德弗類,上幹天威」及「顧茲寡昧眇予小子」等語。肄譯奏曰:「弗類是大無道,寡者孤獨無親,昧則於人事弗曉,眇則目無所見,小子嬰孩之稱,此漢人托文字以詈主上也。」帝大怒,命衛士拽(張)鈞下殿,榜之數百,不死。以手劍剺其口而醢之。賜肄通天犀帶。』

    元朝

公元1323年,身為高僧的前宋恭帝懷念宋朝,寫了以下的詩句: 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觸怒元廷,賜死。

    明朝

明初洪武七年(1374年),文人高啟因寫作了《上樑文》,與蘇州知府魏觀同案處斬。

北平學府訓導趙柏寧《萬壽表》:「垂子垂孫兒作則」句中「作則」因音似「作賊」而遭處死。

    清朝

近人柳詒徵稱「前代文人受禍之烈,殆未有若清代者。故雍乾以來,志節之士,蕩然無存。……稍一不慎,禍且不測。」[4]。順治四年(1647年),發生清朝第一起文字獄「函可案」。一位法號函可的和尚因藏有「逆書」《變記》而被逮捕,後來流放到瀋陽。除此之外,順治十八年(1661年)還發生了「明史案」,于兩年後結案。

    莊廷鑨明史案

浙江烏程(今吳興)盲人莊廷鑨,想學習歷史上同為盲人的左丘明,著寫一部史書。但又愧於自己所知不多,便去買得鄰居明大學士朱國楨的明史遺稿,延攬江南一帶有志於纂修明史的才子加以編輯。書中仍奉尊明朝年號,不承認清朝的正統,還提到了明末建州女真的事,並增補明末崇禎一朝事,全都是清朝所忌諱的。該書定名為《明書》,作為自己的著作。書編成後,莊廷鑨死,其父莊允城為之刊行。不料有小人敲詐不成,反去告發,事情越鬧越大,最後驚動朝廷中的輔政大臣鰲拜等人。當時康熙年幼尚未親政,鰲拜下令逮捕並嚴厲處置涉案的相關人士。莊允城被逮捕上京,後來死於獄中,莊廷鑨被掘墓開棺焚骨。1663年凡作序者、校閱者及刻書、賣書、藏書者均被處死。先後因此獄牽連被殺者共七十餘人,被充軍邊疆者達幾百人。

康熙自14歲親政後發生過一起較著名的文字獄案件,即康熙末年的「南山集案」。

    南山集案

方孝標曾到雲南做吳三桂的官,後來及早投降清朝免死,著有《滇黔紀聞》等書。戴名世見其書,在所著《南山集》中加以引用,結果被人告發認為其著作中有「大逆」語。其實著作中並無真正抵毀清朝的「大逆」之語,只是方書說到南明永曆政權未可稱為偽朝,戴書提到南明弘光帝及其年號,犯了清朝的大忌。結果此案也波及數百人,吏部原定將戴名世斬首,處死家族中十六歲以上男子,而將女眷等沒收為奴婢。不過後來康熙下令只殺戴名世一人,其餘原定處死的百餘人改為流放寧古塔。

    雍正朝較著名的文字獄案件如「查嗣庭試題案」和「呂留良案」。

    查嗣庭試題案

1726年發生了文字獄史上流傳最廣泛的大案「查嗣庭試題案」。禮部侍郎查嗣庭到江南某省主持科考,試題出的是「維民所止」,出自《大學》。但這句話卻被人送到雍正面前,說「維止」二字乃是去「雍正」之首的意思,雍正輕信大怒,令查嗣庭斬首。

    呂留良案

湖南的曾靜和張熙兩個書生受到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呂留良的著作中「華夷之辨」等觀點的影響,到處進行反清活動。後來曾靜和張熙策動當時的川陝總督嶽鍾琪謀反,結果被告發。雍正下令親自審問曾靜等人,不過他認為曾靜等為「迂妄之輩」,決定予以赦免,但卻將死去幾十年的呂留良開棺鞭屍示眾,其許多親族、學生及刻書藏書者也受到牽連。同時,雍正帝將曾靜等人指責他的十大罪狀(謀父、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懷疑、株忠、好諛任佞)一一進行了辯解和駁斥,編為《大義覺迷錄》,並派大員帶領曾靜到各地進行宣講。

到了乾隆初年,皇帝曾一度下詔停止文字獄。但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波及全國的「偽孫嘉淦疏稿」事件開始,文字獄開始重現。尤其到乾隆中後期,文字獄達到高峰,而且非常嚴酷。乾隆年間共發生文字獄案件一百多起,大大超過前朝。

    文學作品中的文字獄

《水滸傳》中,梁山泊的首領宋江在潯陽酒樓上醉酒題詩,寫下了《西江月》一詞和附詩一首,結果也被小吏告發,最終將宋江逼上樑山。(見第三十九回: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

金庸在小說《鹿鼎記》中,也在序幕部分介紹了「明史案」的歷史背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AD%97%E7%8B%B1

 

   

   

台長: 阿楨
人氣(1,321) | 回應(2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禁》
此分類上一篇:《禁書》

D’Artagnan
書愈禁,愈多人想看....
2012-09-26 12:43:26
阿楨
《圖書館戰爭》為言論自由而戰 文:馬來魔

在一般所知的科幻文本當中,有一種比較悲觀的流派,他們有一種「反烏托邦」的想法,認為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會離當初的理想越來越遠,甚至可能造成階級對立,或者是喪失自由,最恐怖的是在那些喪失自由的世界裡面,都是維持著一種表面上的和平,讓你根本不覺得沒有自由有什麼不對,例如現在的中國大陸就有一部份是傾向於這樣的狀況,當然在台灣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好萊塢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運用虛擬世界來反諷極權壓迫的洗腦催眠作風,日本電影《圖書館戰爭》(Library Wars)則是徹底反諷言論或思想的審查制度,一句「思想不需要受到審核」的台詞鏗鏘有力,一針見血的說出對於自由的盼望,以及對於邪惡法律的不以為然。
  由小說改編的《圖書館戰爭》,是日本影壇繼《大逃殺》之後,批判力道最精準的一部作品,同樣描寫「惡法」帶來的危害,也在打鬥場面下了不少工夫。男主角岡田准一繼《型男特警》(SP: The motion
picture)之後再次大展拳腳,是日本「傑尼斯」旗下的那一票奶油小生當中,少數可以演動作戲的型男演員;女主角榮倉奈奈雖然外型可愛,可是長得太高可能讓戲路受限,但這次她的角色被塑造成充滿正義感又兼具少女情懷的可愛女孩,雖然比男主角還高,但因角色討喜,所以這樣的搭配反而變成一種趣味。雖然日本人不擅長拍動作片,所以片中的打鬥招式稍嫌陽春,但是這樣的故事主題依然值得深思。
  政府審查言論、思想或創作的動機,早年大多是因為政治因素(避免有不同的聲音或想法出現),後來大多是因為被濫用的道德因素,以「保護小孩」或是「維護善良風俗」為名,對不同的言論進行打壓,所謂的「電影分級」、「出版分級」、「電視分級」都是以分級為藉口,對特定的內容加以管制,這樣的情況在極權國家更為嚴重,而民主國家大都知道要保障言論自由,但是永遠會制定一些以「道德」為名的法律,限制言論,或者進行言論審查,但基本上換湯不換藥,都是對自由思想的一種壓迫!
  施行這些思想壓迫的人除了政府之外,還有一些以道德之名,行暴力迫害之實的兒少、宗教、衛道團體,於是從中央到民間形成「共犯結構」,制定相關法律來讓特定言論封口。所以不要以為這種惡法跟我們無關,其實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危機!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13/34138605/
2013-09-21 09:57:09
圖博館
銅鑼灣書店股東李波昨日返回香港表示書店“做了一些事情的確不應該做的”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2016.3.24報導,備受關注的銅鑼灣書店書商李波已於當天返回香港,香港入境事務處和香港警方在李波返港後分別與他會面,錄取口供。
聲明還說,由於李波未提供離境的全面資料,因此現階段未將其拘捕。香港入境處表示,其需要“進一步調查,以決定有否足夠證據顯示其已乾犯香港出入境的相關條例”。
李波是銅鑼灣書店的股東之一,於去年底“失踪”。該書店的其他員工,包括總經理呂波、業務經理張志平、店長林榮基都是在去年10月間分別在香港和中國境內“失踪”的。
李波在和警方會面時表示,他此前在朋友協助下“用自己的方法自願返回內地,並不涉及綁架”。
李波還對警方說,他返回內地是為了協助調查“一名姓桂人士有關的案件”,並稱他在內地期間“自由和安全”。
他還對警方重申了希望銷案的請求,並說不需要香港特區政府或者警方的任何協助。
李波還表示,自己是“偷渡”前往內地的,是“自願返回內地配合調查的”
這封聲明說,除此之外,李波並沒有透露其他詳情,並在與警方會面後自行離去。
此前,李波於2月29日出現在媒體上,表示他已經通過“有關渠道”,告訴英國方面決定放棄居英權。他還指責一些人利用此事“炒作”。
李波還表示,自己是“偷渡”前往內地的,是“自願返回內地配合調查的”。“(這)是我個人行為,我從來沒有'被綁架'或者'被失踪'”。
這是李波在銅鑼灣書店案引起國際媒體關注以來首次接受傳媒訪問。香港的鳳凰衛視對李波進行了電視專訪。《星島日報》和澎湃新聞等也稱對他進行了採訪。
“我回內地配合調查都是我個人的事情。我和我太太都不希望被人利用,作為政治活動工具。希望那些利用我的事來炒作的人,不要再用我的事大做文章了,”李波說。
2016-03-25 12:14:22
圖博館
這是李波返回香港後接受的唯一一家電視媒體採訪
李波回到香港後,接受了鳳凰衛視的專訪。訪問中他表示,銅鑼灣書店“做了一些事情的確不應該做的”。他說,作為老闆,也該負相當大的責任。
這是李波返回香港後接受的唯一一家電視媒體採訪。他還說,他回去配合調查的進展是“非常順利的”,但是調查還沒有完成,他可能還會多回幾次內地配合調查。
李波還讚揚內地的執法機關“很文明,做事很規範,依法辦事”,且對他一切應有的權利都有很好的保障。
他表示這是他最後一次接受傳媒的訪問,同時也不希望再成為焦點。而他短期內還會陪太太返鄉祭祖,未來也會帶兒子回內地去治病。
以下為採訪實錄:.........
  回應
 看了這書店裡的書,估計能讓人智商退化成猴子。
 天哪,到底有什麼把柄被抓著,才變得這麼老實了啊
 無論是自願還是被逼,起碼看來他對自己做過的事是怕了。
 有關部門的強大超出了我的想像。
 這也是給了香港那些炒作這件事的人,幾個耳刮子啊!
 然而前段時間FB上又在炒作“無界新聞”的另一個小編的“失踪”,一波接一波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華氏451度》 《偷書賊》 《禁》 《中國禁書簡史》 《禁書》 假民主自由之名 假學術自由之名 《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中國式媒體監督 《謠言》 )
2016-03-25 12:16:04
圖博館
巨嬰國:國內心理學家系統透視中國國民性
作者: 武志紅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內容簡介
在《巨嬰國(國內心理學家系統透視中國國民性) 》中,作者武志紅透徹地呈現和分析了巨嬰的全能自 戀心理,而此心理即集體主義和愚孝的深層心理機制 ,這樣的心理機制下,催生了中國好人、控制狂、被 迫害妄想、無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郁等一系列當 下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作者說,我們發展了很復雜的行為,對權力、名 聲、成就與物質等的需求可以漲到很高的地步,但它 們常常是一種防御,是兩種在嬰兒時期沒被滿足的 原始的簡單願望轉化出來的。一個願望是:抱抱我; 一個願望是:看着我。
本書以顯微鏡式的微細呈現出了人性心理 的角角落落,而作者優美的文筆、對痛苦的敏感及深 深的關懷,又令本書散發出溫暖的人性之光。作者用 *大聲來鼓勵每個人看到自己內在的負面能量,活在 流動之中,擁抱內心的嬰兒,從而活出豐盛的自己。
武志紅,心理咨詢師,心理學暢銷書作家,北京大學心理學學士與碩士,師從名心理治療學家錢銘怡教授,創辦武志紅心理工作室。有《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身體知道答案》《為何越愛越孤獨》《七個心理寓言》《心靈的七種兵器》《解讀「瘋狂」》與《活出你的小宇宙》等作品,總銷量超百萬冊。

巨嬰中國曝露了什麼樣的不安?暢銷書《巨嬰國》在大陸下架2017/3/8 

2017年3月中國大陸暢銷書第三名《巨嬰國》,號稱第一本完整剖析大陸國民心理的書。自去年12月出版以來,愈來愈受矚目,太紅的結果之一竟是於3月初被官方勒令下架,許多書店紛紛接到電話通知不可再公開販售此書。事件背後,是否透露了當局什麼樣的不安?
  從書名便十分吸引眼球的《巨嬰國》,作者是中國大陸資深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書中的基本論點是中國大多數成年人,其實心理水平是嬰兒,所以叫「巨嬰」,而巨嬰的共同心理便是「都在找媽」。
2017-04-01 11:31:29
圖博館
武志紅分析,既然是嬰兒,都要和媽共生在一起。巨嬰的重要特點是全能自戀和共生,全能自戀就是大家要聽我的話,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萬事萬物都是為自己服務。共生就是我不能獨活,我要和你活在一起,因而衍生出集體主義。
  證諸於中國社會,集體主義的普遍現象是大家都被要求「聽話」。在家要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在社會上聽領導的話、聽政府的話。從古至今,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是按照別人的意志來活。「生命力沒有得到錘鍊,這就意味着人不可能成熟。」武志紅說。
  姑且不論書中論點是否客觀完整,但隨著《巨嬰國》的暢銷,諸多中國社會怪象一下子忽然都找到了「巨嬰理論」可以套用。
  譬如,近期在中國熱播的電視真人秀《中國式相親》,年輕的單身男子在電視上公開尋找結婚對象,卻帶着父母一同上節目。只見男方父母坐在鏡頭前,針對女嘉賓的年齡、學歷、婚戀經歷一一品頭論足,眾多年輕男士自己則句句聲稱要尋找一個「能照顧我」的合適伴侶。武志紅認為,這便是典型的「中國巨嬰」。
  「中國式好人」更是巨嬰國的特屬產物,又稱為「拖累症患者」,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就忍不住背在肩上,結果自己被深深拖累。為了討好別人,滅掉了自己的需求與聲音。歷史上的典型「中國式好人」為大禹治水,他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奉為大公無私的典範,卻沒有人注意到,大禹家中妻小的照顧是否被忽略了?
  還有所謂的「中國式考試」,武志紅認為,中國人的考試焦慮應該是世界第一,父母是最初的考官,一路成長為考試機器。
  另外,大陸年輕人春節返鄉最怕被長輩逼婚,其中的深層邏輯,其實是得用結婚生子來避免自己被別人視為不正常的心理作祟。
  「巨嬰」遍地開花,其中一個不良後果便是讓中國淪為「互害型社會」。
具體的例證是大陸很多老人跌倒被扶起來以後反過來責怪他人,也是巨嬰心理的體現,「這些老人是巨嬰,巨嬰不能為自己的失控負責。他們發生失控後一定要找一個人去怪罪,用怪罪對方的方式,為自己的失控找到原因,也找到歸罪對象。」
  許多「中國巨嬰」打著愛的名義,進行控制。再以中國有名的諺語「槍打出頭鳥」為例,這句話潛在的意涵是:「誰特別,誰想要出風頭,就把誰滅掉。」
  《巨嬰國》的被禁,或許與書中揭露的觀點令當局覺得「不可承受」有關,不僅將中國的社會現象過度簡單化中國人的心理不成熟,嚴重一點看,甚至是有辱國家民族尊嚴。
2017-04-01 11:32:49
圖博館
“巨嬰國”的莫須有評中國人的國民性2017-02-27多維人文

《巨嬰國》是2016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係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本書是他迄今為止最重要作品。
  武志紅發現並認為,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這樣的國家,是巨嬰國。
  中又有一些爭議性頗大的句子,如:“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1歲,這是國內精神分析學界的一個基本共識。”“我還有一個更激進的判斷,我認為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6個月。”
  對此蘭州大學外國哲學碩士李汶瑞撰文對該書觀點進行了批判,文章如下:
武志紅拋出了“巨嬰國”這樣一個令人頭暈目眩的概念。有了“中國人的集體心理年齡沒有超過6個月”這一判斷,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這樣的六個月前的嬰兒心理特徵就被應用到了對國人國民性的解說上。武老師指出,“國人中各種極端的心理”,基本上都離不開全能自戀及其他變化,即自戀暴怒,徹底無助、被害妄想。進一步用這來解釋社會文化現象的話,無論婚姻還是皇帝夢、特權夢,中國人的感情模式都在找媽;而集體主義及其催生的中國好人、統一思想、反對獨立、沒有界限,“中國文化的每一個層次都強調說,你自己是沒有任何存在價值的。”
  需要承認的是,武老師在個體精神分析中表現得頗為在行,譬如他認為逼婚是用表面完整來逃避內在破碎,用精神分析的手法來告訴學員,忽略老師的話是因為最想忽略的是來自她那個一直在命令和責難的父親的聲音。這些洞察都令人驚喜,精神分析的手法本來也就有能得到解釋就得到撫慰的層次。
  我們感謝他所揭示出來的一切不正常,卻也不可避免地落入了另外的錯亂,似乎情緒發洩完了,只剩一片荒蕪。說中國人都是巨嬰,是一種沒有建樹的思考,比端碗雞湯不給勺還要更狠。巨嬰國,不是孩子連洗澡水一起潑掉,是蓄意把孩子潑掉。
  柏楊或為武志紅的領路人
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首先需要承認,在一個格調不甚高的概念中,對一切也能形成一種理解甚至安慰。耍流氓的一種形式就是,把人拉到一個低的層次,然後用豐富的經驗打倒他。看武志紅老師論證孝就是順:“孝道,不是孝順,孝順是被後人給曲解了。”有點子光亮,但接下來就鐵口直斷,“但孝的本義就是順。”
2017-04-01 11:34:15
圖博館
他把中國文化中的光亮繼續挑了出來講:“一顆獨立的靈魂,比什麼都重要。這樣的靈魂,才可以入道,才有資格臣服。這個臣服,不是臣服於某人,如父母或君主,而是臣服於道。”但揪出來是為了上一記悶棍:“它只是一個說法,一個誘使你孝順的誘餌而已。”這樣閉環的理解令他感到寬慰:“巨嬰國概念沒形成時,對孝道有遏制不住的憤怒。”把孝道理解為巨嬰國集體意識的設計之後,“憤怒化解了很多。”
  武老師給出的一種很弱的、很簡單因而操作性也不高的否棄,就是簡單地說“不”,拒絕做中國式好人。這種極端否棄的行為本身就很巨嬰,倒是頗令人想到“君子坦蕩盪,小人長戚戚”。巨嬰恰恰就是那個小人的狀態,而巨嬰小人要成人,從哪裡吸取養分呢?一個任性的巨嬰,把親近的資源都一棍子打死了。失卻了含宏光大的部分,就試圖把整個文化都拖下水。給不出揚棄的道路,只能挖個深坑然後給根爛繩,抽掉好的血脈腸肚,胡亂塞進來一堆棉絮。
  正因為過於簡單了,這種否棄得以免去人的思考。也因為過於簡單,又不能令人找到正確的突破,只好再回來認同這麼陰陽怪氣的概括。同時強行忽略伸一個手指頭出去,有四個指回了自己。這又一次印證了巨嬰身份,責怪別人,豁免自己,心安理得。同理,“你國”、“貴國”這樣不無諧謔的全稱判斷,就更直接地通過“裝外賓”,一邊可以指責全體,一邊覺得自己可以豁免,都是一種不無幼稚的,理性不足的情況。
  這種豁免心態同樣發生在武老師身上。當武老師提出要碰觸內心本性的經驗時,“本能地,我一如嬰兒,期待這份本性,在一個好的關係中被認可被接納,但我突然明白,我幹嘛不直接認可它擁抱它!最簡答的表達則是,人性自身即是答案,生命自身即是答案。宋明理學宣稱存天理滅人欲,而王陽明則在龍場證悟到,天理即人欲。也是一個理。”這裡他倒不講巨嬰了,顯然有一部分人被排除在了巨嬰之外,除了他自己,還包括他劃定了勢力範圍的東西。
  當巨嬰成“國”:“國民性”的產生和內涵
“巨嬰國”最大的問題就是把巨嬰作為了國民形象。這裡我們無意去討論,當某一種理論上升到文化分析時需要怎樣的審慎,我們至少需要了解,精神分析學說的創始人弗洛伊德本人所提供的一種文明解釋向度並不是要導向人類的污名化,在他所著的《文明及其缺憾》中就已經說明:
2017-04-01 11:36:45
圖博館
“我不認為把精神分析轉用於文化集體這種企圖是荒謬的,或者說是肯定沒有成效的。但是,我們應當非常謹慎,並且不要忘記我們所涉及的畢竟只是類似之處,而且無論是把人還是把概念,從它們所產生和發展的領域中分離出來都是危險的。”
  一個流氓的概念不僅令過去未來失祜失據,還易令其贊同和反對都落入窠臼,譬如說這種任性和矛盾是某種國人整體焦慮的投射。當巨嬰成“國”,最麻煩的一點,就是這個聳人聽聞的全稱判斷——中國人。我們還有必要探究,“中國人”是如何從個人心理和人類心理、人性建構,走到了“中國人”這一步的呢?這是“國民性”概念之下所探討的問題。
  國民性又譯作民族性,是現代民族國家理論的術語,用來描述一國大多數人的文化心理特徵,即在價值體系基礎上形成的穩定的性格特徵。中國作為一個國家而非天下的認知得到普遍傳播,是在鴉片戰爭的苦痛中開始的。至辛亥革命,孫中山創造性地提出了中華民族這樣一個團結了最廣泛人群而非某個單一民族的概念來號召革命,有力地突破了民族國家框架而保留了中華文化的最普遍認同。
  而對中國之人來說,睜眼看世界,一睜眼,就是對比,國民性問題一開始就建立在他人的視野中。最早以中國人作為述語的,是外國來的傳教士。流傳甚廣的有美國傳教士明恩溥的《中國人的氣質》,何天爵的《中國人本色》,英國傳教士約翰•麥高溫的《多面中國人》,魯迅也接受過明恩溥的思想。傳教士勾勒的中國全景圖有學者概括為:重視繁衍,卻無生命意識,倫理本位,以道德替代宗教;篤信教育,只為唸書做官。他們以西方的基督教學說和工業文明來考量,當時的中國人就成為了專制、保守、蒙昧、軟弱等等的代名詞。
  與之相反的是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和林語堂的《吾國與吾民》,談起中國國民性,大抵解釋為誠樸敦厚的,具有優越的、成熟的文化形態。有趣的是,他們對於中國及國民的讚嘆,可以說是以“外賓”的身份開始的,林語堂出身福建的基督教牧師家庭,同為福建人的辜鴻銘則是南洋橡膠園主的兒子,這二位先生從小到大都在西式家庭一路受過顯赫的西洋大學教育,上述兩本書也直接以英文寫就,直接宣講於外國,捍衛精神家園。畢竟作為主人,待客的時候,要拿家裡的好東西出來。
2017-04-01 11:37:04
圖博館
另一種主人的表現是大家庭內的痛心疾首。首先發難的是維新派。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的嚴復批判“華風之弊,八字盡之:始於作偽,終於無恥”。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梁啟超大夢先覺,以筆為刀,作《中國積弱溯源論》、《新民說》和《少年中國說》等一批文章,批判國人的奴性,呼喚新國民的產生。這種態度成為革命黨的思想來源,魯迅和胡適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共同受到梁啟超的影響,卻分作了兩路,簡單地說,一路是製度的,一路是人性的。
  胡適對國民性的善惡好壞不置可否,他提倡制度的改造,把民主視為“幼稚園”政治,因為足夠貼近人性,而能夠對人進行有效的規範,他本人研習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又長期行走政界,從政治制度的入手可謂中肯。而這種制度的療救最終以領袖“六億神州盡舜堯”的豪氣,完成於共產黨人領導的徹底革命。晚近的2009年吳思先生的“潛規則”,似乎算得上對製度探討的繼承。吳思先生的副標題是中國歷史的真實遊戲,探討歷史中仁義道理之下現實的利害算計與製度設計,誕生了“潛規則”這一流傳甚廣的“二十一世紀第一詞”。當然吳思先生在《我們的人格理想》中,探討仁孝人格,雷鋒人格,公民人格,終極價值掛鉤等等的可能性,算是又回到了人性改造上面。
  人性改造方面的暴風驟雨的急先鋒非魯迅莫屬。他棄醫從文,“以手中的筆作解剖民族劣根性的手術刀,來醫治國人麻木的精神疾病”,願“青年少一點冷氣”。由是直接歌頌“中國的脊梁”的篇章就沒有憤而“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的多見,魯迅最複雜精巧的表現形式,是塑造了一批諸如阿Q、祥林嫂、閏土這樣耳熟能詳的經典人物。無論在他的小說還是雜文中,都展現出了各種各樣的撕裂,而最大的撕裂是指向他自身,或者說先進的知識分子的。小說中,祥林嫂問“我”死後有沒有鬼魂,他只能搪塞過去,閏土一聲“老爺”叫出口,“我”也只能張口結舌承認“我們之間竟隔了一層悲哀的厚障壁了”。如今網絡上講“你國”“貴國”如何令人痛心冥頑不靈的人群中,倒是頗有一批切實關心家國命運的年輕人,在指責種種不盡人意的現象時,帶著恨鐵不成鋼的情緒,也帶著憂鬱和猶豫。彼時現實的基礎不夠,只能在黑暗的社會現實中不止一次出現“要不要叫醒鐵屋子中沉睡的,醒來之後也一時無路可走的人”的矛盾。他所做的,就是展現再展現。而在救亡壓倒啟蒙、政治革命壓倒文化革命之時,這其中的力量才終於被充分調動。
2017-04-01 11:38:11
圖博館
魯迅的工作是艱險的,這種艱險至少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人性的批判化到了文化的批判中,文化的批判又為政治革命所裹挾,造成對文化資源的激烈否棄。所憑藉的西學資源自身俱有強烈的歐洲中心和殖民主義色彩。導致魯迅及其追隨者以一種孤獨的姿態闖入了一個赤條條的、殘缺的現代圖景,現代這個概念就帶著失去一切歷史和未來的特性。此外,從觀念自身的運行來看,總是最聳人聽聞的流傳得最遠。在五四及新文化運動豐富的資源中,國民性批判卻不免發展到一種單一的、極化的、消極的向度,從民國年間李宗吾的《厚黑學》授人以“臉皮要厚而無形、心要黑而無色”的“成功秘籍”,到70年代台灣柏楊先生以振聾發聵的“醬缸文化”來批評中國人髒亂吵、窩裡斗等劣跡,這種消極向度從未停止發酵。
  拒絕單一粗暴的“國民性批判”
還原國民性批判的豐富性,是為了從單一極化到開放。因為情緒的煽動會干擾更加清醒認識、更加精細的分析和更加要緊的建設。從受迫害和匱乏的語境中走出來的必要,就像相聲界的郭德綱,二十年過去,他帶著自己的德云社已經發展成為業界天團,這時我們看到他的問題就變成了,在受迫害、非主流的話語枯竭之前,趕緊找到更加富有生機的發展之路,而不是把優秀的精華消耗於修家譜警後人之類的封閉鬥爭中。
  當我們能夠在開放認識的基礎上建構理念時,會涵括更豐富的矛盾。絕不是抽像出來一個糟糕的國民性,諸如“醬缸文化”、“巨嬰國”等流於下等的概括,容納矛盾的能力太過低下,就只能停留在情緒的發洩中,而不足以發展成為一個正確的,有引導性和號召力的概念,更遑論改變的可能了。今天的發展不亞於當年的社會變革,這種情況下,說我們的國民本性就是壞的糟糕的不上進的無藥可救的,顯然對工作的推進有害無益。把人定位成有意誌有意願,有主觀能動性的人,還是麻木的,醜惡的,所採取的施政方針和個人發展策略就都不一樣。我們至少要承認全部的事實和可能,才能切中肯綮地前行,期待一個良好的局面。
  當然,在實踐領域的審慎,也不太能阻止講到文化時一種以“國人”如何如何來開頭的衝動。這就揭示出我們面臨的另一重需要更加清醒認識、更加精細的分析和更加要緊的建設的局面。在面對“巨嬰國”等等的亂象時,例舉我們有多少好東西的爭論成效甚微,要看到的根本是,無論是令人容易地接受,還是令人氣憤不已,都是因為沒有可以系統反駁它的東西。
2017-04-01 11:38:38
圖博館
無論批判還是建構,所倚重的文化資源都是虛弱的,批判和建構本身都還很虛弱。在我們已經必須自己看自己,提供一種言說,而不再由外國傳教士殖民者政客商人乃至人類學家來評頭論足的時候,我們能讓予出怎樣的澄明,我們要指給人看到什麼,都還有待整理。
  這種時刻需要的是自覺和擔當,而非落入推諉的窠臼,相互指責為“巨嬰”。魯迅談到《阿Q正傳》的創作時就說:“使讀者摸不著在寫自己以外的誰,一下子就推諉掉,變成旁觀者,而疑心到像是寫自己,又像是寫一切人,由此開出反省的道路。”他還說:“中國人幾乎都是愛護故鄉,奚落別處的大英雄,阿Q也很有這脾氣。那時我想,假如寫一篇暴露小說,指定事情是出在某處的罷,那麼,某處人恨得不共戴天,非某處人卻無異隔岸觀火,彼此都不反省。”
  如前所述,“巨嬰國”這個概念,能夠給我們很多啟示,就像阿Q、狂人、祥林嫂這一類經典形像都給我們深刻的對照一樣。只是國民性的討論往往令人無法深入普遍人性研究,還容易為個人推諉攻訐而不承擔責任,尤其“巨嬰國”這樣的極端否棄概念更傾向於全盤否定各種文化資源。目前更有必要的是魯迅所說的“運用腦髓,放開眼光”這種力量的培育,從理性的認識和全面的擔當開始,從學會說“這一個”開始。而國民性還是個孩子,一個還在野蠻生長的孩子,讓它自己成長,讓每個人自己成長。
2017-04-01 11:39:53
圖博館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被禁小說:因為學生太入迷2017.5.10華聲在線

  說到明清著名小說,大家會想到《水滸傳》《三國演義》,其實當年還有一部《剪燈新話》也是非常有名的。它是在南京寫的,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被官方明文禁毀的小說。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它在周邊鄰國大量流傳,並對亞洲文學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遭禁是因為明代最高學府校長上書倡議
  《剪燈新話》是明洪武十一年(1378)寫成的,永樂十九年(1421)重新校訂出版,正統七年(1442)被禁。
  它之所以會被禁,與當時的國子祭酒有關,也就是明代最高學府—國子監的校長。此人叫李時勉,那時剛上任幾個月,可是很鬱悶,為什麼自己精神飽滿地走向講堂,激情洋溢地宣講四書概要,這太學生們還是打瞌睡呢?於是他晚上到學生宿捨去交流,詢問大家都在看什麼書,是《春秋》呢,還是《詩經》?沒想到學生們看得最多的書,竟是一部《剪燈新話》。
  李時勉很驚訝,他知道這是國子助教瞿佑寫的小說,聽說此人學富五車,還一度在太學講授《春秋左氏傳》,但他自己沒有看過。這位校長有點偏執,他主持太學工作期間,主張“格致誠正”,小說是不能讀的。
  於是校長從學生那裡借了本書,回家挑燈夜讀。看著看著,他覺得越來越不對勁,於是連夜給皇帝寫了奏摺,第二天就趕到皇宮去向皇帝匯報這件事。當時的情況是李校長給皇帝上書談了很多內容,皇帝覺得不耐煩,就讓禮部尚書胡瀅開了一個小型研討會,會上的人覺得李校長說得有道理,於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遭禁毀的小說就產生了。
  對於這件事,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近有俗儒,假託怪異之事,飾以無根之言,如《剪燈新話》之類,不惟市井輕薄之徒爭相誦習,至於經生儒士多舍正學不講,日夜記憶,以資談論。若不嚴禁,恐邪說異端日新月盛,惑亂人心,實非細故。乞敕禮部行文內外衙門及提調學校僉事御史並按察司官巡歷去處,凡遇此等書籍即令禁毀,有印賣及藏習者問罪如律,庶俾人知正道,不為邪妄所惑。詔下禮部議。尚書胡瀅等以其言多切理可行……帝是其議。
2017-05-12 12:38:39
圖博館
這部小說真的是“邪說異端”嗎
  那麼,《剪燈新話》真的就如李祭酒所說,是“俗儒”所作的“邪說異端”?李時勉究竟對小說中的哪些內容產生反感呢?
  題材上:“假託怪異之事”
  李時勉眼光是獨到的,一眼便看出《剪燈新話》與四書五經的不同。小說的本質是虛構,當然要“假託怪異之事”。《剪燈新話》穿越時空,打破時空界限,讓古人與今人對話,死人與活人對話,這正是它特有的敘事方式。
  《剪燈新話》多篇寫到人鬼戀,如《滕穆遊聚景園記》《牡丹燈記》《綠衣人傳》等。《滕穆遊聚景園記》通過滕穆巧遇故宋宮人鄭芳華並與之同居3年的奇事,抒發了作者的懷舊情懷,表現了對亂世宮女命運的深切同情,體現出作者博大的人文關懷。《綠衣人傳》則通過綠衣女與趙源人鬼戀故事,歌頌了青年男女追求戀愛自由的精神,並揭露了奸相賈似道殘忍暴虐的行徑。前者側重抒發歷史興亡之感,表達對宮女命運的同情;後者則在人鬼戀中融入了反權奸的政治內涵。
  這些篇目完全是小說家“虛構”的,藉以表達特定的思緒。用李時勉的話來說就是“假託怪異之事”。《明史》記載,李時勉“性剛鯁,慨然以天下為己任”,他無法理解,身為朝廷命官為何虛構小說,便只能用“俗儒”斥之。手法上:“飾以無根之言”
  李時勉也很準確地抓住了《剪燈新話》善於“修飾”的特點。這其實是當時評論者的一致結論。兵部尚書趙羾以及禮部侍郎唐岳均認為《剪燈新話》“雖涉怪奇而善形容”,鬍子昂說:“閱先生所述多近代事實,模寫情意,醞釀文辭,濃郁絕麗,委蛇曲折,流出肺腑,恍然若目擊耳聞,懲勸善惡,妙冠今古,誦之令人感慨沾襟者多矣!”
  因為善於修辭,作品寫得真實感人。桂衡讀《剪燈新話》的感受是“倏而晴兮忽而雨,悲欲啼兮喜欲舞”。然李時勉以理學自負,主張“存天理滅人欲”,自然無法理解小說以情動人的藝術魅力。
  思想上:“邪說異端日新月盛”
  傳統儒學發展之理學,明初已成為國家之指導思想。李時勉欣賞的是“懷德蘊義、砥行立名之士”,主張文藝為政治服務。而《剪燈新話》的可貴之處恰恰是對傳統儒家的用世理想作了深刻的反省。
2017-05-12 12:39:43
圖博館
《修文舍人傳》篇即是代表。文中描述一個叫夏顏的文人,執著於自己的著述,希望以此“不與草木同腐”,但是學術不能養家糊口,結果客死潤州。一天,他生前的一個友人遇到他,才知道夏顏在陰司被任命為“修文舍人”。夏顏大講陰間的公正無私與人間的黑暗,還委託友人將他生前著述“刻之桐梓,傳於好事”,友人答應了。事後,夏顏非常感謝,“其家禍凶吉福,皆前期報之”,後來還推薦友人接任“修文舍人”一職。
  這篇小說非常耐人尋味,文本表層的意思是以陰間的公正襯托陽間的黑暗,但夏顏後來推薦朋友接任自己官職,而病中的友人僅僅聽夏言描述有這麼一個官位等著他,便“不復治療,數日而終”,揭示出儒家的功名意識對一個普通百姓的腐蝕何其深刻!
  事實上,由於小說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作品描述了元末江南城鎮商業文化的發展對市民的影響,打上了元末特定時代的烙印,流露出與傳統不同的思想。這是身為祭酒的理學家李時勉所不能接受的。
  鄰國有多部仿作出現,產生巨大影響
  因為遭到禁毀,《剪燈新話》在國內流傳比較少,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它。但是,瞿佑、李時勉等人不會想到,這部小說並沒有因為遭禁毀而失去應有的魅力。後來這部遭禁的小說引起了朝鮮李朝人的興趣,就到大明來把這本小說搞到了,後來又傳到日本和越南去了,對亞洲文學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中國文學傳播史上一個罕見的個案。
  當時,朝鮮李朝正在積極倡導學習漢語,而《剪燈新話》寫的正是平民化的故事,並且以情見長,文字又非常淺顯,讓人讀了以後非常感動,於是成了他們喜聞樂見的漢語教材。該國一位文人林芑甚至對該小說作了詳細的註解,即《剪燈新話句解》,對小說中的一些漢字的讀音、語意進行詳細解析,對於一些李朝罕見稀有的動植物、果實等,註釋也極為細緻。
2017-05-12 12:41:27
圖博館
朝鮮半島一開始只知道詩歌、詞,不知道還有小說這種文體。金時習,朝鮮李朝的一位著名作家,模仿《剪燈新話》創作了《金鰲新話》,從此朝鮮半島有了第一部他們自己的小說。金時習能把握《剪燈新話》“美如春葩變如雲”的藝術魅力,同時又具備一流的文學素養,以瞿佑模式載朝鮮李朝文物,在小說中融入本民族文化和自己的獨立思考,揭開了朝鮮文學史的新篇章。
  《剪燈新話》對日本文學的影響也經歷了由形式到內容、由外表到精神的滲透過程。先是翻譯,後是創作,由《奇异怪談集》《伽婢子》到《古今奇談英草紙》《雨月物語》,均有《剪燈新話》的影子。
  不過《剪燈新話》在日本的流傳與接受,也反映出中日兩國審美與文化的差異。沿著瞿佑的軌跡,日本作家上田秋成的思考進一步深入,他的《白峰》客觀上肯定了造反精神,肯定了捨棄道德考量的“魔道”精神,形成了別具日本風格的作品。
  在越南,也有對他們的文學作品產生巨大影響的仿作出現。其著名作家阮嶼就模仿《剪燈新話》創作了《傳奇漫錄》,兩位作家進行著跨民族、跨時代的隔空交流。
  一位美國學者稱《剪燈新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具有跨國影響力的古典小說,它的文學傳播價值非常大。好在,上個世紀20年代前後,這部小說被從日本重新引進回來,國人得以重新認識這部小說,重樹經典。(喬光輝)
2017-05-12 12:42:28
圖博館
美國一中學停用《殺死一隻知更鳥》教學:“黑鬼”一詞“令人不安”

2017年8月,美國老牌劇院打破每年重映的傳統,禁播經典電影《亂世佳人》,稱因其涉種族歧視內容,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日前,由美國女作家哈珀·李創作的、反應種族歧視的知名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也遭遇了類似的“厄運”。
  近年來,美國社會一直存在的“種族歧視”問題沉渣泛起,不斷被放大,一次次刺痛美國敏感的神經。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2017.10.16報導,美國密西西比州一學校將當代美國文學代表作之一《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 Bird)從初中八年級的課程中移除,因為書中的“黑鬼(Nigger)”一詞“令人不安”。
  諷刺的是,在學校網站上依然顯示,這本書教育學生在不分種族和教育程度的情況下展現憐憫和同情心。而這本書卻因為真實呈現種族歧視內容而“遭禁”。目前,校方並未回應將用哪本書替換《殺死一隻知更鳥》。
  1961年,哈珀·李憑藉《殺死一隻知更鳥》獲得普利策獎。很快,該書被列為美國中學生必讀小說,更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小說之一。1962年被搬上熒幕,由好萊塢明星格利高里·派克主演,並一舉獲得3項奧斯卡獎。從出版至今,被翻譯成40多種文字,在全球賣出逾4000萬本,被稱為當代美國文學經典。
  小說主要講述一名白人律師堅持為一名遭誣陷強姦白人女子的黑人辯護。雖然最終白人律師證明是女方先色誘黑人,評審團卻依然判定黑人的強姦罪成立。徹底絕望的黑人因此越獄,卻遭開槍擊斃。
  如今,這樣一本反思上個世紀30年代美國南部種族歧視的書籍卻在學校遭“禁”,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指責。
......
《衛報》在報導中稱,這已經不是《殺死一隻知更鳥》第一次從學生課程中移除了。美國圖書館協會“知識自由”辦公室整理了近40年來《殺死一隻知更鳥》的“被禁史”。
.......
  回應
 一本反對種族歧視的小說因為反對種族歧視被反對
恩,很棒~
 馬克吐溫的書也要被禁了,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芬歷險記裡都接二連三出現這個詞……還有其他很多同時期的書籍,統統燒掉吧!焚書完了別忘記坑某些人…
 看美國啥時候把獨立宣言和憲法也禁了!
 這做法和修改歷史教科書有異曲同工之妙。讓學生忘記曾經美國的種族歧視是多麼嚴重。
2017-10-18 11:43:25
圖博館
香港書商桂敏海:受瑞典當局鼓動前往北京敦促其停止炒作

今年1月,華裔瑞典籍香港書商桂敏海在內地再次遭到拘捕,引起了輿論關注。據香港東網報導,2018.2.9,記者在浙江寧波市看守所會見並採訪了桂敏海。採訪中,桂敏海一再強調,他因受瑞典使館人員鼓動,才離開寧波前往北京,讓他失去了“自由”的生活,事後已感到後悔。桂敏海指出,他曾致信瑞典駐華大使望停止炒作事件,但瑞典並未停止。於是他才主動站出來澄清,並考慮放棄瑞典國籍。整個採訪過程中,桂敏海精神良好,言語有條不紊,未見受疾病困擾。
  報導稱,採訪中桂敏海透露,2017年10月,他交通肇事罪刑滿釋放後,為了陪伴其年紀老邁、身體不好的母親,便在寧波租房居住,平常專注寫作,有時間便探望母親,與3位姐姐聊天,偶爾打打麻將。這段時光令他猶如回到童年一樣,看到母親愉快的笑容,都讓他感到十分幸福。
  然而瑞典方面明知他因涉非法經營罪案件未了,不能隨意離開寧波,卻悄悄派使館人員遊說他,並提供多個方案,包括以看病為由前往北京,再伺機離開中國。
  桂敏海指出,本來他也多次拒絕,但在一時心動下答應對方,結果於今年1月20日在兩名瑞典人員全程陪同下,乘坐大使館車輛前往上海,再轉乘動車前往北京,結果被寧波警方拘留。
  另外桂敏海表示,事實上他也不知道到北京後,將會見哪位醫生或接受什麼治療方案,只知道將與一名瑞典漢學家和一位美國基金會的人員會面。
  他卻因此成為“瑞典人的棋子”,在不停鼓動下讓他又再一次觸犯法律,毀掉美好生活。他表示自己“再也不想相信瑞典人”,現在回想起來,他對於自己的決定感到十分後悔。
  媒體:瑞典是想衝中國要“治外法權”嗎?
54歲的桂敏海是寧波人,1988年留學瑞典,1996年入瑞典籍。2003年,桂敏海醉酒駕駛,撞死寧波一高校的女大學生沈某後逃逸。2012年成立香港巨流傳媒有限公司,2014年買下香港銅鑼灣書店。2015年10月,桂敏海回到中國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但在收監期間,他被發現另涉非法經營罪的線索,被公安機關解回再審。
2017年10月,桂敏海因交通肇事罪已服刑完畢,但由於還涉嫌非法經營犯罪活動由政府依法立案調查。
桂敏海曾承諾不離開寧波,若離開也會通報。1月20日上午8時,桂敏海離開寧波,到上海虹橋火車站,欲前往北京,並有兩名外交人員陪同。
2018-02-11 08:58:31
圖博館
公安要求桂敏海返回接受調查,但現場陪同的外交人員要求桂敏海不要配合。因此在該班高鐵停留濟南西站時,公安民警依法將桂敏海帶回,並採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
  在中方再度拘捕桂敏海之後,瑞典等西方國家開始指責中國並對此進行干涉。
  為此,《環球時報》在2月8日刊發社評文章質問,“ 瑞典是想衝中國要“治外法權”嗎 ”,指責這些西方國家違反了國際法最基本的原則,是對中國司法主權的粗暴衝撞,是當年帝國主義列強治外法權思想的遺毒在作祟。
  社評中指出,桂敏海雖有瑞典國籍,但他作為從中國內地出去的人,改變國籍後經常回到內地做事情,像他這種頻繁出入中國內地,甚至在內地做事、生活的“外國人”有很多。他們當中個別人交叉使用自己“中國人”和“外國人”的身份,為自己謀取利益,一旦犯了案,就希望拿自己“外國人”的身份做擋箭牌。
  社評還說,歐美國家應當教育它們新入籍的這些公民。他們一旦為自己做出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安排,就不要有“特殊思想”,而應認真遵守中國法律,不要以為歐美國家的護照可以成為他們在中國“什麼都可以做”的護身符。
  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在華外國人必將越來越多。歐美國家如果向它們的公民灌輸類似“治外法權”的思想,那是對他們不負責任的表現。中國的法治完全不受制於西方,無論誰往中國法律上撞,都不會有好結果。關於這一點,希望美歐國家給它們前來中國的公民打好該打的預防針。
  回應
 極權統治下,命如螻蟻.說實話的自由都無.
 真213啊!被鬼玩了還不知道吧?知道是誰報的警嗎,就妮瑪是瑞典大使館!
 瑞典政府卑鄙無恥的手法曝光了。這也解釋為什麼桂敏海被捕時,旁邊有两個瑞典官員。
  瑞典漢學家(學術組織)美國基金會(NGO使館人員,再加上炒作的媒體,CIA的六大主力,就差宗教組織和販毒集團沒出現了
http://www.guancha.cn/local/2018_02_10_446620.shtml
2018-02-11 08:59:36
jsoujsou
陸書送審行之有年 文化部:邀出版界討論2018-05-11 聯合報

文化部五月初寄發多個圖書公、協會公文,指日前辦理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甄選,發現中有多冊大陸授權出版品未經文化部審查許可就在台發行,要求各會轉知各出版社未經須許可書籍,皆須依「大陸認可辦法」補提申請,否則予行政處分。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出版業界如有所疑慮,將邀出版界溝通討論。
據指出,首批接獲文化部通知未提申請的業者,被要求將書下架,在多個公協會表達不滿後,文化部才改為補提申請即可。中華民國圖書發行協進會顧問王承惠指出,業界多不清楚此「大陸許可辦法」,尤其台灣標榜是出版最自由的市場,卻因兩岸關係變化,把不合時宜的法拿出來,實在是很大的諷刺,建議公協會應要求政府廢除此規定。
文化部人文司司長朱瑞皓昨受訪表示,下架說只是公文用語,實務上會採軟性輔導。文化部晚間發聲明指出,發公文是例行程序,只是提醒業者補提申請,並非突然審查大陸出版品。據了解,文化部二月確曾發例行公文,但真正引發業者疑慮的是五月這封公文;文化部也未再說明公文上稱行政處分為何,引發業者憂心若沒去補申請,書會否遭下架。
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是開放交流以來行之有年作法,不是新規定,政府並未緊縮大陸出版品來台。文化部每年都會行文提醒業者遵守,政府並未緊縮大陸出版品來台。
文化部昨晚聲明指出,「大陸認可辦法」主旨是基於兩岸關係特殊性,要求大陸出版品銷售及授權發行須符合程序許可辦法。朱瑞皓表示,文化部對業者的提醒,即依該辦法第八條及第四條而來,包括「經許可進入台灣之大陸出版品,非經合法登記之業者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不得在台灣發行」,以及第四條「宣揚共產主義或從事統戰」等出版品,不可進入台灣。
不過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質疑,該辦法規範的是「發行」,也就是把簡體書進口到台灣要送審,文化部卻延伸為大陸授權、台灣轉繁體字的出版品,恐有不當。
相關新聞
出版界痛批像文革
黃安:解嚴後沒聽過送審 民進黨一上來打回解嚴前
游梓翔:強台策略還沒看到 鎖台政策卻一一出爐
洪孟楷:不到台灣不知文革還在搞
禁宣揚共產?2008年就違憲!
林載爵:請修不合時宜的
審查陸書 他指文化部犯了這三個錯誤
阮慶岳:政府葬送台灣自由民主成果
2018-05-11 09:11:14
jsoujsou
項羽不可能火燒阿房宮!因為阿房宮根本就沒建成 2018-09-07

唐代杜牧的名篇《阿房宮賦》;“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篇《阿房宮賦》成了項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的證據。而《史記》載:“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寢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可以看出,《史記》中並沒有記載項羽火燒阿房宮,史記中只提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然而,西楚霸王項羽是否真的燒了阿房宮呢?
  2002年,中國考古工作者組建了阿房宮考古工作隊,他們試圖從這座被累累黃土塵封了兩千多年的遺跡中,找到那一片被大火焚毀的宮殿。然而,挖掘的結果卻出乎人們的意料——阿房宮並沒有被火燒的痕跡!會不會因為兩千多年過去了,無數次風霜雨雪的侵襲,已經把大火留下的痕跡抹去了呢?
  項羽火燒阿房宮一般認為是楚霸王項羽率領軍隊入關以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但《史記•項羽本紀》中只是說“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未提及阿房宮。考古發現所謂"項羽火燒阿房宮"是歷史誤傳,當代對阿房宮遺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員也未發現焚燒的痕跡。近年,考古人員花費一年多時間勘查阿房宮,勘查超過二十萬平方米,只發現數片燒過的土塊。如果依照史料所載,阿房宮應該是遍地大量的草木灰才對。考古人員推斷項羽焚燒的是秦咸陽宮,因為咸陽宮遺址發現大片燒過的遺跡。
  依據當代現有考古證據,阿房宮並未建成!
後人認為的阿房宮被大火焚毀,只是從著名的唐代大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中看出的,今天的人們也多是以《阿房宮賦》為依據。有人認為,杜牧是個文學家,他虛構出火燒阿房宮的事件,或許是為了達到以古諷今的目的。不過,僅以杜牧是文學家為理由,就證實阿房宮沒有被大火焚毀的觀點,顯然也是不夠的。所以項羽是否真的火燒過阿房宮還有待考證。這是因為:
2018-09-15 08:41:49
jsoujsou
1、阿房宮前殿遺址是迄今所知中國乃至世界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宮殿夯土台基基址。僅就前殿五十四萬多平方米的台基來看,這樣規模的建築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另外,從秦始皇晚期至秦二世,再到秦王子嬰的全部政治活動,都是在咸陽宮或望夷宮舉行的,而從未提到過阿房宮。
  2、阿房宮存在與否的鐵證只能是當時的文字記述或實物。然而,迄今沒發現任何實物例證。如果宮殿建成,無論怎樣焚毀,都應像秦咸陽宮遺址那樣,有一米多厚的瓦礫堆積遺存,而阿房宮遺址沒有。況且,如果宮殿建成,金銀財寶會被洗劫,怎麼可能連一個破碗都沒有遺存呢?
  3、《史記》載:秦二世即位時,阿房宮“室堂未就”,因始皇崩,阿房宮被迫停工,將七十萬勞力全趕去修秦陵。等到這年四月“複作阿房宮”,七月陳勝吳廣就起義了。如此短的時間內顯然建不成阿房宮。
  至於杜牧的《阿房宮賦》,則是詩人以想像為基礎的。事實上,歷史上早就有人指出過阿房宮前殿沒有建成,關於其規模的描述都是圖紙上而非實際上的。南宋程大昌就在《雍錄》中寫道:“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者,乃其立模,期使及此。”後兩句的意思是:那是設計的模型,希望達到這種樣子,事實上並沒有付諸實施。如果阿房宮沒有存在過,那麼,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莫須有罪名,確實是冤枉的。
2018-09-15 08:42:00
阿楨
北京查處違規發行《厚黑學》圖書案,14家公司被罰沒千余萬

掃黃打非微信公號2019-07-08消息,近期,北京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根據舉報線索,成功查辦了違規發行《厚黑學》圖書系列案件,查處涉案公司14家,罰沒款共計1100余萬元。
  回應
厚黑學是典型的民國糟粕。
《厚黑學》最初是李宗吾的一篇文言文體的文章而已,再將他歷年深刻揭露和嚴厲抨擊民國的政治黑暗和官場腐敗的文章及其他學術作品彙編而成。後人把書當成權謀教材,估計李也意外。李本人為官正直清廉,其職位為四川官產競賣經理處總經理油水豐厚,而離任時清貧潦倒,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不得不向富順同鄉陳建人借錢五十元,才免去了“有家歸不得”之苦。
厚黑學有三重境界.厚黑學之一重境:“厚如城牆,黑如煤炭”二重境:“厚而硬,黑而亮”三重境:厚而無形,黑而無色。李說的很對,但是看透了人生也就無趣了。
2019-07-09 08:23:12
阿楨
國家新聞出版署約談12家存在低俗問題的網路文學企業 責令全面整改

2019.07.15-17,國家新聞出版署約談了咪咕閱讀、天翼閱讀、網易文學、紅袖添香網、起點中文網、追書神器、愛奇藝文學等12家企業,對近期發現的網路文學內容低俗問題,提出嚴肅批評,責令全面整改,要求相關單位立即下架存在問題的網路小說,停辦徵文活動,清理低俗宣傳推介內容,健全內容把關機制。
出版署指出,網路文學作為重要的文藝出版形態,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藝創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回應
除了色情網站,現在哪裡還有什麼色情小說?不看別瞎猜。
“情節荒誕的作品”這一條能不能去掉?我覺得容易誤傷好多網文!再說了,如今每年上千部影視劇,大概99%也都能扣上這頂帽子吧?

傳播歷史虛無主義、淫穢色情內容…26款音訊平臺被處罰

據法制日報-法制網2019-07-20報導,近日,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針對網路音訊亂象啟動專項整治行動,依法依規對26款傳播歷史虛無主義、淫穢色情內容的違法違規音訊平臺,分別採取了約談、下架、關停服務等處罰。
  回應
總要文學創作空間吧?寫真實歷史太敏感,因為會牽涉民族矛盾,寫架空歷史又虛無,寫玄幻又迷信,寫現實更敏感,寫愛情難免過線'這樣一刀切,怎麼能做好文化輸出?要是這麼嚴格,三國演義歷史虛無主義,水滸傳鼓吹暴力,西遊記宣傳迷信,紅樓夢涉黃。美國漫威迷信。不給創作空間,文化如何生長?
“歷史虛無主義”,是指不加具體分析而盲目否定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過程,甚至否定歷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傳統、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歷史觀點和思想傾向。
所有的穿越架空小說都歸類到這個歷史虛無主義中?莫非也要禁止?就想之前被下架的臨高啟明小說一樣?是不是矯枉過正了點?
2019-07-21 09:08:03
阿楨
陸版誠品「被關門」官方稱違建 其實原因是… 2019-11-07 聯合報

有北京最美書店之稱的老書蟲(The Bookworm)5日在其官方微信上宣佈,因大陸政府整頓違章建築的關係,書店將被迫結束營業。老書蟲曾被世界知名旅遊指南叢書「孤獨星球」評為世界十大書店,自2005年開始營業,起源是一個私人借閱圖書館。當時來自英國的Alexandra Pearson來到北京生活,他在其參與營運的餐廳組織各類主題的專家講座,包含文藝講座、脫口秀、電影放映、音樂沙龍等等,在這裡可以談女權主義、中美貿易戰等時下議題。
  講座太「自由」 上海書店也關門
事實上,去年上海獨立書店季風書園致力於「獨立的文化立場,自由的思想表達」價值追求,也會不定期舉辦沙龍座談。儘管當時房東告訴場地無法續租的理由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不過就該書店瞭解,不再續租的原因,與官方認為書店舉辦的講座活動會帶來風險有關。
  回應
接下來「新文化大革命」就要發生了!中共國說要書店關門就關門,根本不需理由的!
內文不看就急著發文,這種1450的行為不要學。
就是違建,要遷址重開,這麼簡單的事也要扯政治意識形態?難怪台灣難以進步,太多井底之蛙。

半年沒吃豬肉?陸婚宴豬蹄膀一上餐桌 立刻秒殺搶光 2019-11-07 世界日報

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中國普遍生豬短缺,豬肉價格居高不下,民眾慨歎「吃不起」。近日網上一段視頻引爆一眾網民的討論與「垂涎」。該段視頻據指拍攝自河南洛陽一場婚宴上,賓客桌上才剛上了一盤「豬蹄膀」,就立馬被「秒殺」。
  回應
豬價都回跌好一陣子了,何來沒吃豬肉?人家就是在找梗玩... 結果到了台灣政治豬眼裡變了樣。
2019-11-08 08:43:09
阿楨
「亂」時代 台灣人不看小說看心理書 2019-12-07 聯合報

二○一九台灣年度代表字選出「亂」字,反映當前的社會情境。「亂」也影響台灣人的閱讀習慣,因為社會氛圍紛亂,讀者不再鍾愛需要靜心閱讀的小說,改讀或勵志或療癒的心理書籍。出版人觀察,這種「心理書打敗小說」的台灣書市獨特現象,恐怕會持續好幾年。
包括誠品、博客來、讀墨、樂天等實體、電子書書店,近日紛紛公佈暢銷書榜,心理書都是榜中最夯的書種。主張高情商改變個人命運的「蔡康永的情商課」,勇奪誠品、博客來兩大書店年度暢銷冠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輸在不會表達」、「解答之書:專屬於你的人生答案」、「被討厭的勇氣」、「脆弱的力量」等心理書也攻佔排行榜。
過去提到閱讀,人們往往提到自己喜歡的小說,暢銷書榜總被小說攻佔。但從去年起,推理類除外,小說幾乎從台灣的暢銷書榜集體消失。今年的博客來暢銷書前十名,一本小說都沒有,誠品則只剩推理小說可排進前十名。反觀國外,小說依然名列前茅,「心理書打敗小說」成台灣獨特現象。
寶瓶文化總編輯朱亞君表示,這兩年是選舉年,混亂的社會氛圍讓民眾無法靜下心,加上LINE、臉書讓人分心,不利於小說這類需長時間專注閱讀的書種。而面對政治、社會情勢混亂,如何安頓身心是讀者最關心的議題,強調自我成長、解決當下問題的心理書因此崛起。
大是文化總編輯吳依瑋觀察,近年橫掃台灣書市的暢銷心理書有一個共通點:打動人心的書名。如「被討厭的勇氣」、「情緒勒索」、「如何循序漸進撐起自己的野心」、「你的善良要有點鋒芒」,光是書名就打中讀者弱點、引爆閱讀的好奇心。
此外,台灣不少暢銷心理書都來自大陸。吳依瑋說,這些先在對岸走紅的書籍已通過廣大讀者考驗,擁有一定的市場性,來到語言相通的台灣也能引發共鳴。
展望未來,朱亞君認為,兩岸、香港和藍綠衝突仍將持續影響台灣,只要台灣的「亂」未解,小說還是無法奪回書市江山。誠品書店也發表預測,二○二五年的台灣書市,包含心理學、歷史、宗教和哲學的人文類書籍,將取代小說等文學類書籍,成為台灣讀者最喜愛的書種。
2019-12-08 08:32:28
阿楨
從瞧不起到真香,網劇為何近年精品頻出?2020-11-23 影視文化學博士聆雨子
  回應
原因是網路平臺在努力擴大題材範圍吸引觀眾,會員費加上超前點播視頻平臺都是虧的。但是本來就掙不到錢了連觀眾都吸引不到對互聯網公司就太虧了。所以年輕觀眾愛看什麼,願意超前點播什麼就是什麼。審不過就改,重剪,審查不嚴了就再試,網站又財大氣粗,再怎麼也要磨下來。這真是現代互聯網公司的力量。換傳統製作公司,可能只能要麼放棄要麼倒閉了。
2020-11-24 07:41:57
阿楨
女方意外懷孕想結婚,男方用女拳言論來回復 2021-09-18

我自己這段事時間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我和他聊完才發現這個人講話就是巧。你想,他說想要,就要負責,人家催他結婚他沒辦法拒絕。他說不想要,人家去墮胎,他也要負責,而且勸女友墮胎這個事情很可能會變成他以後的污點。所以他就是死活不表態,就是只說自己“完全尊重女方的選擇”。
他和我聊天講自己為什麼不願意結婚也是講得很漂亮,就是說婚姻應該是兩個成熟的人一起的決定。他認為自己和他女友都不夠成熟,所以不適合走進婚姻。認為他女友想結婚就是被傳統錯誤的思維束縛,自己和婚姻不應該成為他女朋友的枷鎖。然後再講了一堆婚姻怎樣束縛女性的東西,這種套話我也很熟悉。
我和他談了談孩子出生後的撫養費問題。他講得姿態真的很漂亮。首先底一句話是說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他作為孩子的父親孩子想上戶口他肯定配合做DNA。然後他也願意“拿出比別人更高的比例”去給孩子的母親養育孩子。他說願意拿出一半的遠高於法定的工資去給他女朋友養孩子。
我當時聽了其實挺生氣的。因為我知道這男的家庭條件非常好。他講這個話的意思就是他不願意出錢。他父母不出錢,他就拿自己那麼點工資簽合同。現在給的比例已經比法定高了,你打官司也討不到好。
遇到這樣的男的我反正就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就是聽他給我上課,教育我怎麼把話說漂亮。而且我覺得類似這樣的男孩子會自上而下的變得越來越多,根本攔不住他們變多。而且越是這樣的男孩子初始階段對女性越有吸引力,他大學期間別人知道的女朋友就十五六個。傳統思維想要結婚生孩子組建穩定家庭的男性在這些男性面前競爭力很小的。
  回應
女拳配渣男,天造地設的一對

影視劇是否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人們的擇偶觀?
  回應
影響很大。以我身邊為例,當年古惑仔流行的時候,身邊的混混女人緣驚人。而且很多人就算不是混混也喜歡穿那種混混的衣服。然後是F4流行的那會兒,身邊長頭髮的男的,幾乎都女人緣大增,這裡面也包括一些強行留長髮的。
影視娛樂是比九年義務教育的思政課更加強力的思想改造!
 新華社:宣揚暴力、靈異,變味的“劇本殺”引擔憂(回應:又要禁了嗎? 這就是文化產業為什麼好不了的原因。官方一直在看各種文娛產品不順眼,但關鍵是要能提供類似甚至更好的競品。)
2021-09-23 10:23:04
阿楨
歷史哲學 2021.12.25 劉紹楨
歷史的教訓是:人不會記取歷史教訓,因人的積極理性會合理化自己不會重蹈歷史覆轍,故非經親歷,個人或國族不易記取消極理性所得知的歷史教訓。
歷史的意義是:歷史沒有意義(及價值),因應然的史觀才會積極地找啥是歷史意義,但如同廉能勤儉是各種政經體制之普世價值(如真有普世價值的話),消極理性的實然史實,也是各種史學應追求之價值意義。
歷史是時間的排泄物,其屎有二:史觀之屎,貌似美玉,黑臭其中;史實之屎,貌似醜石,道在其中。
歷史是勝利者的歷史,政軍勝利者書寫的政統史觀,冷眼旁觀便能一目了然其謬,但一屎障目的典範勝利者之史觀,會合理化自己的道統才是正統,故不易了然。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876416
2021-12-26 10:19: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