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28 08:49:47| 人氣1,21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維農少年》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相較於本館前評《麥田捕手》《維農少年》果然一代比一代「出口成髒」,但似因1.英文是表音文字2.作者原是視覺設計家3.譯者的功力(不如前評《滾滾豬公》《髒話文化史》),除少數比如康德 (原Immanuel Kant 諧manual cunt)「手排小穴」譯的音義兼備 (可惜p.29作者未引尼采以「性虐待狂」來戲謔康德的「物自身存在但人無法觸及」之玄學主張!),大多只是音似,不具反諷味。
  另外「流膿」 (更佳的音義兼譯)逃過了殺人罪的結尾,雖有點大團圓味,但無罪之証据「大便」 (p.332)還是有點反諷味地。

維農少年 Vernon God Little
 

作者:DBC 皮耶/著
原文作者:DBC Pierre
出版社:天培
出版日期:2004年05月01日
內容簡介
  十五歲的維農有了麻煩,被控涉嫌殺害十六位高中同學。血案消息傳出,媒體蜂擁而至,不久,馬提里歐這個窮鄉僻壤的小鎮,湧進大批記者,每一個都想藉此機會進CNN,好揚名立萬;還栽贓其他莫須有的罪到維農頭上。尤其是維農媽媽的情人--尤拉利歐馬嗅出剝削利用維農的好機會,而當媒體的網愈拉愈緊,維農發現自己被扯進一連串愈來愈怪異的狀況。好不容易,他將迷幻藥溶進人參液裡滅跡,還用不正當的手段從老頭達屈曼先生那裡弄到必需的跑路費,之後便隨著命運的擺佈前往墨西哥,並與心目中的女神黛勒來一場約會──至少他認為如此。
  這一本黑色幽默的小說,因為描繪邪惡世上的天真無辜與單純人性,令人驚異,深刻諷刺直指當代美國的中心地帶,因此備受爭議。本書版權已賣出40個國家。
作者簡介:
DBC Pierre,本名Peter Finlay。生於澳洲,長於墨西哥,現居愛爾蘭。皮爾是朋友對他的暱稱,DBC則代表「dirty but clean」。他曾經沈迷於毒品和賭博的墮落世界中,後來因著寫作,使他荒唐的生活出現了曙光,也是布克獎有史以來最具爭議的得獎作家。
  他以這部《維農少年》榮獲2003年英國知名小說獎「布克獎」的殊榮。
  譯者簡介:
  嚴韻,倫敦大學戲劇研究碩士,現專職翻譯,並從事寫作。網頁:
  
序 頑童班來了個新生 ●呂政達

  讀完一本小說,臉上會露出狡獪交雜天真的笑容,想起小時候做過的壞事,關於異性壞壞的幻想,某個心儀的電影情節。這本小說叫什麼名字?
  提示:這絕對是本以青少年為主角的小說,他必然不是父母、老師或警長心目中的乖乖牌,渾身充滿犯罪細胞和怪誕思想,但最後又是純真成為他的救贖。這樣的青少年小說傳統,前有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赫克芬」,S.E.希頓的「鬥魚」,沙林傑的「麥田捕手」,屈佛塔﹝Rikki Lee Travolta﹞的「我的破碎人生」。現在,二○○三年英國的布克獎意外的頒給皮埃爾﹝DBC Pierre﹞的處女作「維農少年」,又為這個頑童班添了一名轉學新生。但他可能無法準時來上課,因為其他同學蹺課去密西西比河釣魚,或計劃跑到紐約中央公園看水鴨,這名新生卻必須周旋在小鎮懷疑和敵意的眼光裡,設法證明自己的清白。
  曾經涉及吸毒、詐騙,有過荒唐史的作者,取的筆名DBC,「骯髒但純淨」﹝Dirty But Clean﹞早已為本書定調。事實上,在看慣警匪/犯罪/驚悚電影的讀者世代眼裡,疏離的母子關係,無隙不鑽、無血不灑的媒體,彀人入罪的癡胖警察,無知卻充滿敵意的鄰里,甚至那一連串以F開頭的髒話俚語,都已不再能夠嚇到人。然而,這本小說所以會受到布克獎評審青睞,乃至許多西方讀者的喜愛,卻在於四十二歲的作者模擬十五歲主人翁維農時,在憤世嫉俗、黑色幽默機鋒與豐富的後設聯想裡,他始終沒有失落真正的純真﹝innocent﹞。這種第一人稱告白與事實間的巧妙交織運用,讓讀者一開始讀小說時就願意相信,其實主角必然是清白的。從而我們也會在閱讀的過程,在咀嚼下一大串髒話和性暗示、器官描寫,像是「任由狂飆的內分泌宰割,他一定滿腦都是不雅歌曲和嗅覺荷爾蒙滋滋冒煙」這類狂亂敘述裡,觸碰到自己幾近失傳的純真。然而,我們也會想學維農力脫問一句:「這他媽的是四十二歲的作者自己的十五歲,還是十五歲的主角活到四十二歲時的心靈,什麼康德不康德的,把那隻貓放了,不就得了嗎?」
  我自己閱讀小說時,經常聯想起沙林傑的「麥田捕手」和犬儒的伍迪艾倫。我想,如果伍迪艾倫十五歲遭遇到相同的處境,恐怕也會是這樣一路喋喋不休,酸澀到骨子裡的德性吧。早期作品裡伍迪艾倫不停的現身,用講黑色笑話的態度質疑嚴肅的愛與死議題,伍迪艾倫說死神是個虛張聲勢的糟老頭,而維農少年的嘲諷核心則指向對生命意義的好奇。這種好奇與探問一直貫穿全書,讓其他相繼出場的荒謬角色,都成為一個個否定答案的大問號。其實,這種想像符合心理學家艾利克森人格理論裡,對青春期任務的描述,維農少年說:「要勇敢幾乎是可能的,如果你把身上的Nike球鞋、卡文克萊牛仔褲、你的青春和你實際上的清白全加在一起的話。」
  對生命的追尋和好奇,在小說裡,就化身為維農在電影「再看我一眼」﹝Against All Odds﹞看到的墨西哥海灘上的房子,以及他對少女黛勒的情慾幻想,他甚至逃離家鄉,要去追求那個熱帶的幻想。但幻想所以為幻想,即註定永遠難以追求的本質。正如同沙林傑「麥田捕手」那個懸崖邊的想像,成就那本小說永恆的價值,「維農少年」也因為有了那片出現在電影情節裡的海灘,而不僅是只有現實情節中,充滿物質主義、烤肉醬氣味和偏見蠱惑的德州小鎮,讓讀者感覺到這本小說的可愛之處,感覺到青春的莽撞,以及青春的毫無防衛。
  環繞維農少年的青春,果確是無奈至極的。他的母親永遠在等待一台新的冰箱,對於兒子的境遇卻形同陌路;母親的朋友只關心烤肉大餐,肥胖的女警官古理早就在心裡將他定罪,最接近父親形象的記者 卻是名虐待狂惡漢。他最心儀的女孩永遠得不到手,耶穌,他最好的朋友已死,死在那場校園的血案裡,讓他成為惟一活著的嫌疑人,他必須靠自己拉的屎才能脫罪。閱讀這樣一本小說,心情肯定沉重,或許還需要多一點耐心,才能穿梭在校園暴力這類禁忌題材,以及作者的後現代文學筆法間。然而閱讀卻適足讓我們發笑,這就是黑色幽默的功力,維農少年栩栩如生的性格描寫,豐富的想像能力,在惡劣與不公平處境中的幽默自處之道,恰如他的前輩赫克芬,最後總會讓我們愛不釋手。這群不可思議的頑童,怎麼能夠教給成人那麼多的東西呢?
  終生隱居的沙林傑,和一九六一出生的維埃爾﹝在台灣稱為五年級前段班﹞代表著不同的世代。沙林傑不愛電影,他甚至在「麥田捕手」裡宣稱,「如果有一樣我恨的東西,那就是電影,別跟我提起。」皮埃爾的寫作手法和內容卻深受電影技法的影響,小說裡,他東一句尚克勞范達美會怎麼做,西一句母親的笑容在那齣電影看過,維農少年自己還說:「而且真相總是會大白的,你知道,隨便看哪部他媽的電影就曉得。」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將發現,小說的情節和心理轉折,其實非常的蒙太奇。閱讀時,我們或許可以在心裡想像一部電影的放映,燈暗下來,影像出現在白幕上:「馬提里歐的天氣熱得要命,但門廊上的報紙新聞冷得像冰。」直到最後直昇機盤旋的高潮。
  這是本引人入勝的小說,我並不建議將本書當做揭露美國社會、校園、司法或媒體黑幕的著作,那絕不是作者的意旨,這應該是關於青春的嘲弄之作,關於美國的淪落與救贖。
瞭嗎?﹝呂政達,「張老師」月刊總編輯﹞

內容連載

  第一幕狗屁倒灶的事發生了
  馬提里歐的天氣熱得要命,但門廊上的報紙新聞冷得像冰。星期二是誰整晚站在路上,你根本連猜都別想猜。提示:那個跩兮兮的勒楚莢太太。很難說她有沒有發抖,還是飛蛾和透過柳樹枝葉的門廊燈光讓她的皮膚顯得皺巴巴,像喪禮用的綢緞被強風吹襲。總之,天亮了,她雙腳之間地上一攤水。這就是說,鎮上的正常生活已經逃之夭夭了,八成一去不復返。天知道,我真的盡過全力想學會在這世界上立足,甚至隱約覺得我們可能會它谷W就;但發生那些事之後,就很難再有這種感覺了。我是說──他媽的這算什麼人生啊?
現在是星期五,我在警長辦公室。感覺起來像是在學校上學之類的星期五。學校──他媽的根本別提那碴。
  一排門口照進一道道光,我坐在一道道光線之間等,身上除了鞋子和星期四的內衣褲一無所有。看來我是他們目前唯一逮到的一個。別搞錯,我可沒惹上麻煩,我跟星期二的事一點關係也沒。不過,此時此刻待在這裡也不是好事就對了,讓你想起去年冬天上新聞的那個叫克萊倫斯什麼的老黑,就是那個在這條木板走廊上打瞌睡的神經病,根本不管攝影機正對著他。新聞說,這顯示他對他的罪行毫無悔意。我想他們說的「罪行」是指斧頭砍的傷口。那個叫克萊倫斯什麼的毛被剃得乾乾淨淨像隻牲口,穿著神經病穿的那種醫院服裝,戴著瓶底似的厚眼鏡,就是只剩牙床沒了牙齒的人戴的那種。他們在法庭上給他搭了個獸籠,然後判他死刑。
  我只有瞪著我的Nike球鞋看。這款可是麥可‧喬丹代言的Jordan New Jack哪,好傢伙。我想吐口唾沫把鞋子擦亮點,但身上光溜溜的擦鞋好像也沒意義。何況我的手指黏答答,我敢賭這種墨水就算到世界末日也洗不乾淨。這裡有蟑螂,還有這該死的印指紋的墨水。
  一個龐然黑影融入走廊那一頭的黑暗,然後影子的主人出現了,是一位女士。她走過來,一處門口照進的光打亮了她手裡抱著的「大嚼烤肉倉」紙盒,加上一個裝著我衣服的袋子,還有一支她正在講的手機。她動作遲緩,汗流涔涔,五官全擠在臉中央,儘管身穿制服,也看得出是辜理家的人。另一名警官踏進走廊跟在她後面,但她揮手要他走開。
  「初步偵訊我來就行了──要做筆錄的時候再叫你。」她重新把電話湊到嘴邊,清清喉嚨,聲音變得尖細。「咯─咯,我不是說你白癡,我只是在解釋,就桶雞 數據而言,特警小組可以減少死傷。」她尖細的音調拉得太高,「烤肉倉」的盒子掉在地上。「午嚏C」她嘟囔著彎腰去撿。「只有沙拉什麼的──我發誓。」她看見我,通話結束。
  我坐直身子豎起耳朵,想聽母親有沒有來接我,但她沒來。我早知道她不會來,我就有這麼聰明,可我還是照樣在等,真他媽的天才。好個維農‧天才‧力脫 。
  警官把衣服往我膝上一放。「這邊走。」
  根本不能指望我媽。她一定正忙著向全鎮討同情,她就是這樣。「哎呀小維真的是悲痛欲絕。」她會說。只有跟她那些晨間咖啡友提到我的時候她才叫我小維,表示我倆的關係多他媽的親近,而不是可笑的一團糟。我敢保證,如果我老娘附有產品說明書,說明書最後一定會告訴你叫她滾他媽的蛋。每個人都知道星期二的事到頭來得怪在耶穌頭上,可我媽呢?光是我在協助警方辦案這一點,就夠她變成他媽的妥瑞氏症候群了,就是那種會讓你兩手亂揮的什麼怪病。
  警官帶我走進一間房,房裡一張桌子兩把椅子,沒窗戶,只有門後貼了張我朋友耶穌的照片。我的座位是有污漬的那張椅子。我穿上衣服,試著想像現在是上週末:只是老套生鏽的尋常時刻,透過缺了旋鈕的冷氣機流入鎮上;小獵犬想喝澆花灑水器的水,卻被打到鼻子。
  「維農‧格雷葛瑞‧力脫?」女警向我遞來一根烤肋排,但並不是真心要請我吃,而且坦白說,看她下巴對著肋排顫動的樣子,你根本不忍心奪人所愛。
  她把肋排放回盒裡,另拿起一根來吃。「咯─咯,我們從頭開始。你的住所是羅敷 路十七號?」
  「是的,長官。」
  「另外還住誰?」
  「只有我和我媽。」
  「桃莉絲‧愛麗諾‧力脫……」烤肉醬滴在她的名牌上,底下寫著
  「副警長妃妃‧辜理」。「你十五歲?尷尬的年紀。」
  媽的,她是在開玩笑嗎?我的新球鞋相互摩擦,尋求精神支援。「長官──這會花很久時間嗎?」
  一時她瞪大了眼睛,然後瞇起。「維農──咱們這處理的可是謀殺共犯的罪嫌,該花多久時間就花多久。」
  「是,可是……」
  「別想告訴我你跟那個老墨小子不熟,也別想告訴我他除了你還有什麼其他朋友,你敢這樣唬弄我試試看。」
  「長官,我是想說,一定還有其他證人看到的比我更多。」
  「是嗎?」她環顧房內。「唔,這裡我沒看到其他人啊──你呢?」我就蠢兮兮也環顧一番。真是夠了。她迎視我的眼睛,把我視線拉回來。
  「力脫先生──你確實明白你為什麼在這裡吧?」
  「當然啊,我想是吧。」
  「嗯哼。讓我解釋一下,我的職責是查出真相。如果你覺得這很難,我告訴你,就桶雞數據而言,這世上主導人生的只有兩大力量。你說不說得上來,世上所有生命背後的兩大力量是什麼?」
  「呃──富有和貧窮?」
  「不是富有和貧窮。」
  「善和惡?」
  「不──是因和果。在我們開始之前,我要你說出這個世界上有哪兩種人。這樣分類是有憑有據的,你說不說得上來是哪兩種?」
  「因人和果人?」
  「不是。是公民──以及騙子。你懂嗎,力脫先生?你聽懂了嗎?」真是夠了。我真想說:「不懂,我只懂得跟妳女兒鬼混。」不過我沒這麼說。天曉得,她搞不好根本沒女兒。這下子我會整天都在想當時該回她一句什麼了,真是有夠爛的。
  辜理副警長從骨頭上撕下一條肉,肉通過她嘴唇下肚,像一條逆向行進的大便。「我想你知道騙子是什麼吧?騙子是反社會人格,在黑與白之間畫出灰色區域。我的職責是要告訴你,這世上沒有灰色區域,事實就是事實,不然就是謊話。聽懂了嗎?」
  「是的,長官。」
  「希望如此。可否請你說明,星期二早上十點一刻你人在哪裡?」
  「我在學校。」
  「我是說哪一堂課。」
  「唔──數學。」
  辜理放下骨頭瞪著我。「關於黑與白,我剛剛才跟你說過什麼重要事實?」
  「我沒說我在課堂上啊……」
  一聲敲門拯救了我的球鞋,使它們免於摩擦到融化的地步。一頭木雕似的頭髮探進房裡。「維農‧力脫在這嗎?他媽打電話來。」
  「知道了,愛琳娜。」辜理瞪了我一眼,意思是「別想放鬆」,手裡的骨頭朝門一指。我跟著木雕頭髮女士走到櫃臺。
  如果打電話的不是我老娘,我會他媽的很感激。私下跟你說,我覺得好像一出生她就在我背上捅了把刀,現在她一開口那刀便往我肉裡又扭又鑽。如今我爸不在,沒人跟我分攤那種痛苦,刀就插得更深了。看見電話,我不覺肩膀聳起,嘴巴耷拉下來,真是夠了。她一定會用那「他媽的把我釘上十字架吧」的哭腔哭調說:「維農,你還好嗎?」我敢打包票。
  「維農,你還行嗎?」感覺那刀鋒又切又砍。
  「我沒事啦,媽。」現在我的聲音變得又小又呆,這是下意識在求她別說蠢話,但效果就像對惡狗亮出小貓一樣。
  「你今天上過廁所了嗎?」
  「哦拜託,媽……」
  「哎呀,你也知道你有那種──不便。」
  她打電話來不是扭轉那把刀,根本就是用標槍之類的東西取而代之。你沒必要知道這個,不過我小時候的「大號」有點難以預測。別管那些髒不拉兮的細節,我老娘就是把這整件事加在刀上,不時把刀扭一扭轉一轉。有一次她甚至寫信告訴一個自己也常拿刀戳我的老師,結果那臭婆娘居然在課堂上提起這件事,你能相信嗎?我真恨不得當場嗝屁算了。媽的,我這把刀現在簡直成了串肉叉,上面加了一大堆狗屁倒灶的玩意兒。「哎呀你今天早上沒時間,」她說:「所以我擔心也郭w─你知道……」「我沒事,真的。」我保持禮貌,在她把整組他媽的神奇刀具全捅進來之前。現在可是生死交關的緊急情況。
  「你在做什麼?」
  「聽辜理副警長講話。」
  「魯黛‧辜理?哎,告訴她我認識她妹妹蕊娜,我們都有參加減重協會。」
  「不是魯黛啦,媽。」
  「如果是巴瑞,你也知道阿帕每隔一個星期五都跟他見面……」
  「不是巴瑞。我得掛電話了。」
  「哎呀,車子還是沒修好,我又正在替勒楚莢家烤一爐喜樂蛋糕,所以就叫阿帕去接你。還有,維農……」
  「嗯?」
  「在車裡坐挺一點──鎮上到處都是攝影機。」
  我脊梁上好像爬了一堆魔鬼粘做的蜘蛛。你知道灰色區域在螢光幕上是看不出來的。他們把狗屁倒灶的事弄得黑白分明的時候,我才不想在場。別搞錯,我可不是說事情該怪我,對這一點我很鎮靜,瞭嗎?在我的哀傷之下散發著一股寧謐之光,因為我知道真相最後總是會勝利。為什麼電影都有圓滿結局?因為電影模仿人生。這點你知我知,但我老娘他媽的缺乏這種知識,缺乏得很。
  我拖著腳步穿過走廊,坐回那張污漬椅子。「力脫先生,」辜理說:「我要從頭重新開始──也就是要挖出一些事實,小伙子。蔔克尼警長對星期二的事已經有了牢不可破的看法,你應該感激你只需要跟我談。」她伸手要摸手銬,但在最後一秒改探向她的配槍。
  「長官,當時我在體育館後面,根本沒看見事情發生。」
  「你剛才說你在上數學課。」
  「我是說那節課是數學。」
  她斜眼看我。「你在體育館後面上數學?」
  「不是。」
  「那你為什麼沒去上課?」
  「我替拿扣斯先生跑腿辦事,有點──耽擱了。」
  「拿扣斯先生是誰?」
  「物理老師。」
  「他教數學?」
  「不是。」
  「咯─咯。這區域看來很灰,力脫先生。灰得一塌糊塗。」
  你不知道我多想變成尚克勞‧范達美,把她的槍塞進她屁眼裡,然後跟個內衣模特兒一起逃亡。但是看看我這德性:滿頭不聽話的棕髮,睫毛又濃又長跟駱駝一樣,五官都大,像隻肥頭大耳的小笨狗,好像上帝造我的時候用了放大鏡。一看就知道我主演的電影情節是我嘔吐在自己腿上,然後他們改派護士來問我話。
  「長官,我有證人。」
  「是嗎。」
  「拿扣斯先生有看到我。」
  「還有誰?」她撥撥盒裡乾巴巴的骨頭。
  「一大堆人。」
  「是嗎。那這些人現在在哪?」
  我試著想這些人在哪,但記憶沒有進入我腦袋,反而進入眼睛,變成一滴眼盛q睫毛間掉出來,像顆泡了水的子彈。我呆坐在那裡。
  「可不是嗎。」辜理說。「他們可不太幫忙,是吧?所以,維農──我問你兩個簡單的問題。一:你有沒有嗑藥?」
  「呃──沒有。」
  她把我的瞳孔一路追過牆壁,趕回來與她四目相對。「二:你是否持有槍械?」
  「沒有。」
  她抿緊嘴唇,拿起扣在皮帶上的手機,手指朝一個鍵要按不按,一直瞄著我。然後她手指戳了下去。牆上一支電話傳出《不可能的任務》主題曲。「警長?」她說。「麻煩您到偵訊室來。」
  如果她那盒子裡還有肉,事情就不會這樣了。沒了肉讓她感到惶惑,於是尋求其他慰藉,這點我剛剛才明白。這下子我就他媽的成了那塊肉。一分鐘後,門開了,吱吱嘎嘎進來一片水牛皮,皮裡包著蔔克尼警長的靈魂。「就是這小子?」他問。他媽的廢話,不然還是桃莉‧巴頓啊。「他合作嗎,妃妃?」
  「不太合作,長官。」
  「給我一分鐘跟他獨處。」他進房,關上門。
  辜理把她的肥奶子從桌上移開,轉身面對牆角,彷彿這樣就不在場了。警長朝我的臉呼出一口腐朽之氣。
  「小子,外面有些心煩意亂的人。心煩意亂的人很容易妄下結論。」
  「當時我根本不在場啊,長官──我有證人。」
  他朝辜理那角落揚起一邊眉毛,她一隻眼睛瞟回來:「我們正在查證,警長。」
  蔔克尼從「大嚼烤肉倉」紙盒裡拿出一根啃乾淨的骨頭,走到門邊,用骨頭沿著照片上耶穌的臉描劃,劃過他沾了血的瀏海、無神的眼睛。然後蔔克尼扭頭看我。「他會跟你說話──不是嗎。」
  「沒說這件事,長官。」
  「但你們很親近,這點你承認吧。」
  「我不知道他打算殺人。」
  警長問辜理:「妳檢查過他的衣服了?」
  「我的搭檔檢查過了。」她說。
  「內褲呢?」
  「普通的三角褲。」
  蔔克尼想了一下,咬著嘴唇。「有沒有檢查過褲子後面,妃妃?妳也知道,某些行為會讓男人的屁屁變鬆。」
我知道這話他媽的是什麼意思。咱住的這地方就是這樣,沒人會有話直說。我試著凝聚些意志力控制自己。「長官,我不是同性戀,如果你是這個意思的話。我們從小就是朋友,我不知道他怎麼會……」
  警長的小鬍子底下浮現一抹雜牌微笑。「這麼說,你是個正常男生囉,小子?喜歡車子,喜歡槍?也喜歡──女生?」
  「當然。」
  「OK,好吧──咱們來看看這不是真的。女生身上有幾個空靴 可以伸進不只一根手指?」
  「空靴?」
  「就是開口,洞啦。」
  「呃──兩個?」
  「錯。」警長洋洋得意,好像剛發現了他媽的相對論。
  幹。我哪知道啊?有一次我指尖伸進過一個洞,別問我是哪個,留下的印象是暴風雨過後的超級市場卸貨區:濕透紙箱和變質牛奶的酸味。我想色情產業講的應該不是這個吧。不像我認識的另外那個女孩,叫做黛勒‧菲格洛亞的。
  蔔克尼警長把骨頭丟回盒裡,朝辜理點點頭。「記筆錄,然後留住他。」他嘰嘰嘎嘎走出房間。
  「妃妃?」另一名警官在門外叫。「纖維。」辜理重新站直。「你聽到警長的話了。我會帶另一位警官來給你做筆錄。」
她大腿的摩擦聲逐漸遠去,我拚命掀動鼻孔尋找任何微弱的安慰,一丁點熱烘烘烤吐司的味道,或者吃了薄荷喉糖的清新口氣。但我再怎麼聞,除了汗臭和烤肉醬之外都只有學校的味道──就是校園惡霸散發出來的那種脈搏,當他們發現一個安靜書呆子獨自待在角落的時候。那是木材被砍成他媽的十字架的味道。

維農少年 讀後感想

  大意:男主角維農被捲入一場校園血案中,但事實是犯人是維農他的好友耶蘇所犯下罪行,而耶蘇槍殺完同學後後自殺!任憑他如何解譯他不是兇手,而主角由於心中存有疑慮,而未將對於案情有最關鍵性的證物下落告訴警方。因此女警認定他就是校園慘案的兇手。
  之後男主角母親的好友將他保釋出來,之後碰到一位自稱是記者名叫拉利的人說要幫主角。
  看似要幫主角,但拉利卻是讓主角陷入更深的危險之中。而之後主角在被大家誤認及內心懼怕下便萌生了脫逃的念頭。但看在別人眼中若是無罪,應該是無所畏懼。但他的行為讓別人更加的認定主角維農就是校園血案的兇手!維農他去找了他之前心儀的同學,希望能有機會一親芳澤,雖然沒成功,但她沒向警方透露主角的下落。之後主角逃到墨西哥去,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無意間得到好心人的幫助。在主角快手無分文時向他心儀對向求助,之後女孩竟飛來墨西哥來幫助主角,在女孩的誘惑下使得主角說出了不該說的話,並且被警方逮捕。原來女孩希望能進入新聞業,所以與拉利合作。
  之後雖然有新任的律師幫助維農,但這場法庭卻充滿了吸血媒體所設下的種種陷阱,及檢方原先的既有認定,最後陪審團的決定是諸多的指控都是無罪,但是校園血案這項卻是有罪,死刑。雖然有再爭取上訴,但是失敗了!在看開一切的維農,便在行刑的前不久,將一切最關鍵重要的證物下落告訴了拉利、女警與女孩。慶幸維農命大及女警的及時,使得維農在快蒙主寵召時即時被特赦!
心得:
剛開始看覺得很好奇故事情節會如何演下去,因此那時便在台北書展買下去。之後在家有閒情意致時來觀看,仔細發覺書中主角維農滿口髒話,書中充滿了他內心思維,呈現出少年的思維矛盾。外界都將犯罪的矛頭指向他,他雖然一直否認,但內心卻害怕,不敢將最重要的證物下落說出來,反而脫逃。這讓外人更加的認定他就是兇嫌。而在他在獨立無援時幸得好心人的援手幫助,但是他也是因為如此,信任了她所心儀的女孩,而在女孩的誘惑引導下,及他內心的渴望下,使得吸血媒體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媒體有如水般,能載舟亦能翻舟。在沒血沒淚的媒體下,維農只是他們的吸引大眾的玩具,他的死活媒體並不在意。他雖然得到了新的律師的幫助使他在檢方的諸多指控下無罪開脫,但也是無力幫助維農讓陪審團認定他就是校園血案的殺人兇手,判他死刑!而維農則是堅定的認定自己無罪而無所畏懼。最後維農想透了這一切,媒體只要他們需要的東西,人們也需要他們要的東西。反正一切的種種在人死後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事,因此便將重要證物告訴了想知道的人們!看到了這讓我想起了當今媒體也是如此的吸血,只管他們所需要的新聞,而不管別人的死活!
  好像媒體是個公正的法官,要怎麼審判別人都得由他們來做才行。而他們又滿口為了社會大眾知的權利或是新聞自由等為自己辯護!似乎在他們的眼中只要夠血腥、驚聳新聞能帶給電視台高收視率就好,別人死活是別人的事!就像T台最近的所發生的行為就相當令人不齒!
  而之前曾看到網路新聞上說史上最無聊的書維農少年、哈利波特都有上榜,使得我對於這本維農少年懷有複雜的心情,因為當時我還沒看完這本書。總結我覺得這本書實在是有夠毀譽參半。
1、接近半本以上的髒話。
2、少年反叛思維的描述。
3、對於人性的描述!
若是以2、3項來看的話,我覺得這本書好看,但是包含了第1項的話!半本書以上的髒話描述.所以就只推薦年滿十八歲以上,且無聊打發時間的人來看會比較適合!
http://www.wretch.cc/blog/free915004/6898961

引起髒話連篇的布克獎得主《維農少年》

維農少年 《維農少年》是DBC.皮耶的作品(處女作),並同時是2003年布克獎的得獎作品(備受爭議)。
  評論者呂政達認為,《維農少年》是和《麥田捕手》一樣的青少年小說,他並建議,不要把《維農少年》讀成是反省校園暴力的小說,而應該讀成是不被瞭解的慘澹青少年的小說……(well,我實在看不出來這有什麼不同?我是說,青少年的「校園暴力」,在很多時候,就是和「不被瞭解的慘澹」有關啊!)
  《維農少年》令我很直覺地想起了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的《科倫拜校園殺人事件》,《科倫拜校園殺人事件》是對1999年發生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科倫拜高中的慘案、所倒敘回去的紀錄片(當然其中有導演的觀點)。(另參本館:美國民族大熔爐)
  《科倫拜校園殺人事件》記述兩名高中生、持槍槍殺了13名同學(死亡人數)、並造成約三十多人受傷。而根據其遺留下來的紙條,則顯示槍殺原因是:報復捉弄他們的同學。
  《維農少年》則記述一名叫維農的高中生,被控槍殺16名同學;這件案子造成全美的歇斯底里,媒體蜂擁而至維農居住的小鎮,開始構作所有媒體所能想像的「會槍殺同學的少年」的所有可能的面目,然後,詭異的是,認識維農多年的鄰居也開始從新「透過媒體建構出來的維農」去「認識維農」。搞到最後,維農不只被控犯下16起罪案,連其他方圓幾百里內的命案,也全都賴在他頭上,甚至不管命案發生的時間是同一時刻…….。
  真相很有趣。
  真正犯案的是一名墨西哥移民者,名叫耶穌。真的,請別懷疑,他真的叫耶穌。譯者特地註釋,耶穌是西班牙語系當中很常見的男子名,和英語系國家不會取耶穌作人名很不同。
  耶穌犯案的原因,是被同學取笑為男同志,而侵犯他的老師,似乎有意無意地造成了這個結果。(好像也有一部紀錄片,紀錄一位同志被保守的小鎮動用私刑?)
  總之,耶穌在氣憤難當之下,槍殺了全班同學,而維農,正好出去「解放」,因此逃過一劫。(不過,顯然跌進更大的媒體陷阱裡)
  毫無疑問,與其說作者反省的是慘案如何發生,倒不如說,作者念茲在茲的是,嗜血的媒體所能對真相做出的最大歪曲。
  《維農少年》通篇F開頭的髒話,其實讀起來非常吃力。
  因為,讀者得先去掉髒話、然後才能看到完整的語句結構,怎麼說呢?粗口可能合乎口語,不過,真的不太符合閱讀習慣。
  可是,假如你是那個被冤屈的少年,那,粗口似乎還算是友善的,不是嗎?

http://blog.roodo.com/franwu/archives/984484.html

英國無聊書排行哈利波特暢銷書上榜 2007-3-14

暢銷書不代表內容有趣。根據一項對英國成人閱讀習慣進行的最新調查,2003年獲得布克獎的「維農少年」,及哈利波特第4集「火盃的考驗」,被列為最無聊的小說前二名,3成以上讀者表示無法從頭到尾看完。
  這項由Teletex公司對4千位成年讀者進行的調查發現,55%的民眾買書目的只是為了「裝飾」,76%的受訪者表示沒有每天讀書;34%的人表示沒有興趣購買頁數超過350頁的書。若要讓旁人覺得自己很有智慧,首選的書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
  調查顯示,前10名被英國民眾選為無聊而無法全部閱讀完畢的小說分別為:維農少年、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尤利西斯、戰地情人、雲中地圖、魔鬼的詩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戰爭與和平、微物之神、罪與罰。
  Teletex公司發言人堤斯多表示,調查清楚顯示,書籍大賣不代表買書的人真的有把書看完,特別是當這些暢銷書被當做禮物相贈,在書架上沾灰塵的機率就更高了。調查也發現,4成8的民眾因為太疲累而沒有時間讀書,4成6的人則是因為看電視,其它包括玩電動玩具和工作時間太晚,都造成他們與書本漸行漸遠。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7307

布克獎的促銷作用 2004年11月17日 中華讀書報

   前不久,英國作家阿蘭‧霍林赫斯特(Alan Hollinghurst)憑借同性戀題材小說《美的線條》(The Line of Beauty)贏得了2004年度的曼‧布克圖書獎。這不僅會為他帶來5萬英鎊的獎金,更意味著他的書將從此成為書店裏的搶手貨。不過,聲名卓著的布克獎究竟能給作者及獲獎著作帶來多大的好處呢?布克獎的光環又能持續閃耀多長時間呢?針對這個問題,《衛報》委托水石連鎖書店進行了一次有趣的調查。
    水石書店通過市場調查公司對歷屆布克獎獲獎圖書在全英國幾乎所有書店及網絡書店裏的銷量進行了統計,時限是從去年10月16日到今年10月16日。調查結果表明,布克獎並不能使獲獎圖書長銷不衰,獲獎者也不會因此就名垂青史。布克獎的熱度大概可以持續5年左右,而在此之後,獲獎圖書的銷售就會趨于平淡,最終還可能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2003年的獲獎圖書《維農少年》(Vernon God Little)在統計期內賣了9萬多本,2002年的《派的一生》(Life of Pi)更取得了25萬冊的驚人佳績。不過,2001年布克獎圖書《凱利幫秘史》(True History of the Kelly Gang)的銷量卻急劇下滑到了7000冊,還不如1978年的布克獎圖書,埃莉絲‧默多克(Iris Murdoch)的《大海,大海》(The Sea,The Sea)賣得多,後者的銷量是7600冊。布克獎創設于1969年,歷屆獲獎圖書在統計期內銷量前5名依次為:《派的一生》、《維農少年》、《盲眼刺客》(The Blind Assassin,2000,24,518冊)、《微物之神》(The God of Small Things,1997,16,963冊)和《恥》(Disgrace,1999,13,059冊)。銷得最差的則分別是:《需要負責的事情》(Something to Answer For,1969,0冊)、《奧斯卡與露辛達》(Oscar and Lucinda,1988,13冊)、《熱與塵》(Heat and Dust,1975,13冊)、《繼續停留》(Staying On,1977,17冊)和《假日》(Holiday,1974,28冊)。
    水石書店的文學編輯馬丁‧希格斯就此評論道:“布克獎獲獎圖書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暢銷書作家的作品,這樣的書每當作者推出新作時就會迎來新的高潮;二是依靠大眾口碑流傳的作品;再就是所謂的‘當代經典’,人們通常會覺得自己應該去讀它們。有意思的是,像《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dren)、《骨人》(The Bone People)、《佔有》(Possession)之類的‘當代經典’銷勢還不如《派的一生》和《微物之神》等靠口碑流傳的書。這說明較為大眾化的獲獎圖書具有更強的生命力。”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book/2004-11/17/content_2227446.htm

狂暴之言,譫妄之語

GABRIEL BROCKWELL決定自殺。但是尚未付諸行動。在淡然接受生活已然破碎的事實之後,他開始進行最後的放縱——尋求最佳的死亡方式,靜靜地演繹“人生最後一出戲“。《仙境之光》是D.B.C皮埃爾(DBC是指Dirty But Clean,外表肮髒而內心純潔)三部曲系列小說的最後一部。這三部曲結構松散,主要探討死亡和人類精神等主題。《仙境之光》是皮埃爾繼《維農少年》以及 《Ludmila的蹩腳英語》之後的又一新作。《維農少年》一舉拿下2003年布克文學獎,而之後的《Ludmila的蹩腳英語》則反響較爲平淡。
  Gabriel學習成績欠佳,整天抑郁寡歡,被冷漠的父親送進了少管所,因此他對這個世界充滿叛逆心理。“所有被稱爲對生活的愛,都是對莫須有的愛”,他暗想著。皮埃爾的這位“反主角”和他之前小說的主角維農有許多相似之處,有可能是作者自身的真實寫照。由于脾氣反複無常,加之染上吸毒的惡習,Gabriel飽受誤解,與社會脫節,一直在逃避某種境遇,卻最終還是被這種境遇壓垮。皮埃爾的十載光陰便是如此虛度的。
  從倫敦到東京,Gabriel一路以酒精和可卡因相伴,在東京時,他和廚師朋友Smut違反規定,給一位富有的顧客上了一道有毒的河豚菜,結果顧客身亡。Smut被關進監獄,Gabriel則前往柏林爲Smut的老板找尋一處獨特的場所,爲那些億萬富翁客戶舉辦一場“特裏馬爾奇奧之宴”(Trimalchio,古羅馬小說中一位經常大宴賓客的暴發戶,譯者注),由于運氣好,又會耍手段,他最後弄到了希特勒Tempelhof機場下面的地堡,同時將Smut救出了監獄。這場奢侈無度的盛會許可他所夢寐以求的盡情享樂的”人生最後一出戲“,但這真是他所追求的麽?
  途中,Gabriel沈湎于自己曾一心想要擺脫的消費主義。他對于“光輝人生”(生存的最佳狀態)的追求是建立在金錢,交易和資本家允諾等虛無的磚瓦之上。帶著偷來的錢,價值不菲的名酒以及昂貴的毒品,他四處奔逃,不知道生存的他法,因此他決定一死了之。在東柏林杳無一人的街道上,他抽著鼻子,思考自己即將實施的自殺。此時此刻讀者已然感受到作者對于資本主義以及它所催生的空虛社會的猛烈韃伐。
  皮埃爾先生向我們展示了一群堅忍不拔的柏林人,作爲這腐朽一切的對比。他們和Gabriel爲友,試圖將他從遺忘的角落裏帶出來。但是前行的車輪已經滾動起來,宴會如期舉行。噴氣機載著賓客來到這片“仙境“,他們爲此支付了鑽石,可以品嘗白虎的幼崽。
  翻動此書的每一頁就像轉動萬花筒。皮埃爾的寫作層次多樣,以粗俗居多,且行文艱澀。此書的情節只是一個松散的框架,如果你鍾情于精妙的語言遊戲以及寓言式的逃避主義,那麽此書是你的不二選擇。
http://blog.ecocn.org/archives/3235

《滾滾豬公》

乍看《滾滾豬公》(麥田,2005)書名,原以為是本藉豬諷人的刻薄書、或是像十二生肖漫談豬文化,一讀才知是本有關野豬的生態科普書。
  還好啦,作者華特森結合了自己從小與野豬共舞的生活經驗,以其豐富的生物學、考古學、人類學、及世界尤其西方豬文化的知識,才能寫出如此深入又有趣的書。
  譯者陳信宏的妙譯也增色不少,什麼《滾滾豬公》「盡在豬眼中」「豬事大集」「豬門思怨」「豬玀紀公園」「赤子豬心」「豬也能飛天」之書名章名,掰得比你有文氣吧?
  文人耍文弄字而已,那比得上中國有關豬的歇後語有韻味,我引些共賞:
一龍一豬──賢與愚。
三年沒見女人,母豬賽貂嬋──可見豬多醜多色。
豬來貧,狗來富──連象徵富裕的地位都給狗搶走了。
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走路──豬連走路都不雅。
豕交獸畜──指不以禮待人。
行若狗彘──行為鄙踐有如豬狗。
狼奔豕突──比喩壞人四處橫行。
封豕長蛇──如大豬長蛇般可惡的貪官惡霸。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81756070

 

台長: 阿楨
人氣(1,21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異鄉人》
此分類上一篇:《麥田捕手》

持久液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2 21:32:3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