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28 09:54:11| 人氣7,802| 回應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春去春又來》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華語宗教影視作品,從前評《觀世音傳奇》 《濟公傳奇》 《布袋和尚》 《地藏王傳奇》 《關公》 《張天師》《文成公主》《達賴班禪乾隆皇》,到 《土地公傳奇》 《媽祖》 《十八羅漢》 《少林》 《唐玄奘》 《弘一大師》,不論影音奇觀、感人或反思,實在不能與前評洋片《十誡》 《賓漢》 《耶穌受難記》 《達文西密碼》 《基督的最後誘惑》 《暴君焚城錄》 《十字軍東征》  《教會》 等相比! 

更拍不出同/異性戀的影展藝術電影《神父》(另貼看過但不想獨評之耶教佳片《誘.惑》《愛慾修道院》《鄉村牧師的日記》,至於《聖芳濟傳》 《德雷莎修女》 《修女傳》《修女也瘋狂》、《教宗約翰保祿23世》分成修士、修女、教皇三類來貼)和金基德的佛教電影《春去春又來》吧!

擅長以肢體(尤其性與暴力)而非對白拍片的金基德,在佛教電影《春去春又來》中,仍以極具影音魅力的視覺意象和配樂情緒,透過自然山水植物的四季變化、人與魚蛇蛙龜等動物的互動和水上山門的四幕式開合等之象徵與意象,來詮釋環山幽湖中孤寺裡師徒的生老欲死之輪迴劇埸,其藝術成就優於《誘僧》(雖然商業票房未必,另參本館:金基德 :名導演42 《誘僧》)!

春去春又來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2005)     文/梁良

編劇、導演:金基德
演員:伍永秀、金永敏、徐在英、金基德、韓莉珍

  有些電影讓人在看過之後禁不住在心裡說出「敬佩」二字,本片就是這樣的一部傑作。
  同樣是用電影來詮釋「罪孽隨身」的佛理,港片《大隻佬》採用了一種相當複雜的編導手法,從形式到內容都顯得太過用力,以至斧痕處處;這部韓國電影則反樸歸真,用一個簡單而集中的故事和一個古典的戲劇結構下筆,卻盡得境界清幽、喻意深遠之妙,兩者之間水準高下立判。
  本片以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來象徵主角一生中的不同階段,共分四章和一個尾聲。整個故事發生在一座浮於湖面上的小佛堂,裡面住的只有老少二僧。最初,老僧(伍永秀飾)發現童僧因為貪玩,用細繩綁著小石頭然後纏在小魚、小蛇和青蛙身上,讓牠們無法自由活動,老僧遂用同樣的方式懲罰童僧,在他身上綁著一塊石頭,直到他尋回並釋放被他虐待的小動物,否則他所犯下的罪孽將跟隨著他一世。童僧回到山澗找尋,發現魚和蛇已因動不了而死去,於是傷心大哭。
  鏡頭一轉已是夏天,童僧長成了血氣方剛的少年(金永敏飾)。此時,有婦人帶著體弱的女兒(韓莉珍飾)前來佛堂,交給老僧替她療養。少僧忍受不住異性相吸所帶來的誘惑,很快就跟少女兩情相悅。老僧在少女痊癒後催她離去,少僧難忍相思之苦,也悄悄離寺出走。
  眨眼之間多年過去,在楓紅環山的秋天,一名充滿恨意的青年(徐在英飾)逃回古廟,老僧一看就知道他是出走多年的徒弟。原來他因受不了深愛的女人投向別人懷抱憤而殺人,現正受追捕。老僧在佛堂前的地板寫了一大篇佛經,讓徒弟用他攜回的兇刀刻經文以洗淨心靈,不料為時已晚,兩名刑警追到寺廟逮捕青年歸案。老僧感到絕望,在小舟上堆積木柴自焚而死。
  又過了好多年,一名中年人(金基德飾)出現在已結冰的湖面上,他是已出獄的徒弟。他整理殘破多年的寺廟,繼承老僧的遺志。此時,一名抱著男嬰的蒙面婦女突然拜訪佛堂,並在那裡留宿。婦人趁徒弟睡著留下了男嬰,自己匆匆離去,不料卻掉到徒弟挖空取水的冰洞中。徒弟知道自己一生的罪孽仍未了,於是重新綁上一塊大石頭,手捧佛像爬上山頂,俯視蒼生唸經打坐。
  數年後小男嬰已長成童僧(由同一演員飾演),在寺廟裡開始跟徒弟展開他們的新生活,就如同當初老僧扶養童僧,莫非這就是生命的輪迴?
  本片的美術和攝影均十分優異,使整個場景仿似神話中的仙山,有一種呼應故事內涵的靈氣,並且恰如其分地溶入劇情烘托氣氛。導演對場面的調度也顯得氣定神閒,就像老僧那樣深沉內斂,但在出世之餘又能適時表現出他的入世和幽默感,憑簡單的人物和劇情仍能呈現出相當吸引人的戲劇張力。有些細膩處的安排,深得「盡在不言中」之妙,例如徒弟想在蒙面婦女睡著時偷偷掀開她的頭巾一睹廬山真面目,看看是否就是心目中的那個人?但是婦人只是輕輕握一握他的手,什麼都沒有說,觀眾也從頭到尾看不到她的表情,但已感心潮澎湃,不能自已。片末徒弟登山時配唱的樂曲,有如我國西藏的天唱,具有一種深刻打動人心的力量。
http://www.ylib.com/movie/liang-17.htm

春去春又來影評--KingNet 影音台
 
   坎城影展期間,在一篇關於「韓國電影奇蹟」的報導裡,看到金基德已被冠上「大師」(Master)之名了。諷刺的是韓國觀眾卻不見得全面接受他。我記得也是在一個影展,一位韓國志工問我有沒有欣賞的韓國導演,當他聽到金基德的名字時,狐疑地問我:「你不覺得他很奇怪嗎?」我猜他想講的是「變態」,而不只是「奇怪」。
  關於金基德「影不驚人死不休」或是「對女性極盡殘忍之能事」的爭議,從他當導演開始,就一直存在到今天。也因此,他雖然在海外備受讚揚,韓國電影獎卻常常沒他的份,直到他拍出原名【春夏秋冬…春】的【春去春又來】,韓國才競相肯定。然而此舉並非讚揚他堅持「一貫」風格,其用意剛好相反,韓國影界對本片的肯定背後,透露出的是獎勵他的「改邪歸正」。
  【春去春又來】確實不像金基德其他作品一開始就衝向黑暗的人間地獄,反而慢條斯理地從一間浮在湖心上的寺廟緩緩展開。其畫面之精雕細琢、美輪美奐,堪稱他所有作品中,執行面最強的一部。而透過四季的轉換,來講人的年紀、心性的變化,然後再回到春天,而呈現生命輪替與延續的意義,更顯得禪味十足。
  但這部電影真的是這樣嗎?
  初看【春去春又來】,我也不免詫異金基德的「轉性」;但看完以後,才發現看似激烈的轉變中,其實還藏有許多「不變」。譬如在「春」這段,小和尚把石頭綁在魚和青蛙身上鬥弄的天真與殘忍,其並存不悖,並不因為老和尚的懲罰與開示,就從此消失;因此發展到「夏」的時候,異性的介入,青春男兒的情竇初開、性慾難耐;或是「秋」沒演出來的手仞愛人,以及老和尚的引火自焚;然後到「冬」的孑然、孤獨,才不顯得牽強;而最後一個小孩被送來,原來片頭的童僧在片尾長成了老僧,像當年被照顧般地接養了這個孩子,於是才又回到了「春」。
  我想強調的是,【春去春又來】並不像它畫面經營的那樣空靈美麗而已。事實上,金基德對人生與人性的殘酷與可憫,依然維繫著一貫的觀點,甚至片中的女性,都照例落得被殺或淹死在冰湖裡的待遇。只不過這次他換個角度來講述他的世界觀。所以我非常推薦看過他過去作品的影迷來看【春去春又來】,或是看過【春去春又來】的影迷去找他的前作來看。如果【春去春又來】完整呈現了他對人生的看法,我們就不應該訝異他其他作品貌似邊緣、畸零,其實是在「最黑暗見光明」的用意。只不過過去許多觀眾只看到他的黑暗,而拒絕接納那股藏在裡面的深刻與純粹;就像可能以為【春去春又來】在頌揚生命的明亮,卻忽略了他還是用陰暗來並置、對比的事實。
  無庸置疑的是,金基德絕對會是影壇一個重要的名字。對於他飛快的拍片速度卻還能維持不墜的水準與犀利,我只有嘆為觀止。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5266&c=BA0001
 
《心履經》春去春又來

  昨天,異常炎熱的夏天裡,太陽烤得人昏炫,你,正在做什麼?上午十點,我偕妻去台北總統戲院看早場電影〈春去春又來〉,這是一部韓國電影,然而這部電影「很中國」,全片洋溢著濃濃的禪宗意境,美得讓人心醉,讓人驚嘆韓國人竟然能傳遞出如此深刻的中國文化,如此深的意境,台灣與大陸都看不出有哪位導演會有這種精神視野去拍攝,卻由南韓的導演金基德信手揮出如此幽雅的美,這不是禮失求諸野的慨然,這是文化中國的意境本來就沒有壁壘的呈現,誰能領悟這種意境,誰,就是中國……
  故事發生在群山環抱著一尾美麗的湖裡,湖的中央,輕輕浮著一座原木蓋的古廟,裡面住著一位老僧,與一位童僧。故事,起於他們的宿緣……

  春天

  湛綠的湖,微風輕撫著滿山的綠。一道兩腳沾著湖水的山門,門上筆直站著左右一對雙眼猙獰的門神。這道門很奇怪,為何偏偏要立在水上?推開就是碼頭,你得擺渡著船身畫著觀音在捻花的木船,纔能緩緩來到湖中央,靠上這座極為狹窄的古廟,看見老僧與童僧,看見他們的故事。
  老僧起床,打開左右沒有牆的空門,把門掩上,來到廟裡的中央,跪著對佛陀匍匐禮敬。禮敬完畢,輕輕敲著門,跟童僧喊道:「起床囉!」童僧答應「喔」的一聲,趕忙起身疊好棉被,同樣打開空門,出來,再把門掩上,跪著對佛陀匍匐禮敬,看見師父已經上船,趕忙喊聲:「師父,等我!」然後飛快跳上船。
  這個童僧,滿面紅潤,模樣好可愛。師父見他飛快跳上已經稍微駛離古廟的船,笑著問:「你今天要忙什麼啊?」他說:「我要去山裡採藥。」童言童語,聲音很逗人憐。師父規律划著船,緩緩來到碼頭,師父上岸,雙手打開浸著湖水的山門,往路的右邊離開了,童僧掩上門,往路的左邊走去。
  童僧很喜歡爬上岸頭巨大佛像的肩上,遠眺著湖與廟。這已經是他的例行活動,他的一天,都由站在佛肩遠眺開始。他在森林裡採集著草藥,師父要他小心蛇,不要被蛇咬了,他看見沿著岩石有草藥,豈知石與石縫隙間就爬著一條眼鏡蛇,眼鏡蛇看見童僧了,牠立即肅立起身體,對童僧吐著蛇信……
  牠的樣子像是要恐嚇童僧,豈知童僧根本不在意,隨手就把牠抓起,往天外一拋,蛇丟了。繼續採著草藥。採得滿滿一籮筐,他很高興,飛奔著自己小小的腳,遇見正好由右邊路上回來的老僧,兩人打開山門,再掩上山門,跳上船,老僧划著槳,童僧跟著搖動左右手,學著划船的樣子。
  我還在想,一座浸著湖水的山門如此奇怪立在這兒,身外還有個粗粗三百年的胖胖樹,張著大大的綠傘庇蔭,典型的院落格局,彷彿整片湖都是古廟的院內,而古廟倒映在水面上,你會看見好幾個廟參差林立在湖底,這裡沒有京都金閣寺或銀閣寺的閃閃發光,卻有著美人未抹胭脂的素雅,美,就是如此醉人。
  我喜歡看著慵懶自然的美人,在家裡做著再簡單不過的瑣事,頭髮往後挽著,露著唇的微笑,沒有心機的傻;不喜歡看著慣於社交的美人,濃妝豔抹說著禮貌異常的社交語言,在在流露血統純正的高雅,讓她的主人勾著,連笑聲都咯咯按著規律的節奏感,拿手輕輕遮著唇,喔,還得再加一把紙扇……
  電影已經繼續再演了,我怎麼還在自己的意識流裡?回來啊,回來。
  老僧與童僧坐在廟門前,師徒兩人在挑著草藥,師父說:「孩子,不能摘這種草,這有毒性,會吃死人。」童僧不高興,嘟著嘴咕噥咕噥說:「怎麼分得出來嘛!兩個看起來完全一樣。」師父說:「看見沒有,有毒的中間有條白色的絲,這種就不能吃。」說完就把這毒性的草往外挑開。
  好安靜的畫面,外面鳥聲唧唧。挑完毒草的童僧,頭躺在地上,雙腳跨著門前的石獅子,睡著了。暖暖的春天午後,特別好睡,還在打呼呢。童僧每天就這樣過日子,年復一年,年輕的習性耐不住如此溫暖的如常,有天早上,他跟著師父出門,出去後就跑去一片瀑布玩耍……
  玩啊玩啊,好愉快的潑著水花,不然就游著泳,他不是童僧,僅僅是個呆在山裡的孩子。孩子的野性逐漸暴露出來了。不!不是野性,更該說是孩子無覺的殘忍,就透顯在他的玩耍裡。他很會抓魚,順手往水底一挖,就抓住一條細細的青魚,他拿一條細繩,拿顆石頭,把它綁在魚的身上,然後再放生。
  他看著在水底根本游不動的魚,咯咯笑著,好好玩,他心想。他再往岸上雙手撲前一抱,一隻青蛙就被他逮著了,他笑著同樣拿一條細繩,拿顆石頭,把它綁在青蛙的身上,然後再放生。青蛙哪裡禁得住石頭拖著,石頭躺在水底,拉著牠不得不奮勉想抓住岩石扶著,抓不住岩石,掙扎啊掙扎,載浮載沈。
  孩子咯咯笑著,好好玩。膽大包天的他,眼睛瞧見岸上游著一條蛇,他徒手就抓住蛇身,咯咯笑著,再拿一條細繩,拿顆石頭,把它綁在蛇的身上,然後再放生。這隻蛇要進不得進,要退不能退,沈重的石頭拖著蛇很困窘,逗得童僧忍俊不住,在大自然裡就是如此好玩。
  這些都被跟在後頭偷瞧的師父看在眼裡。老僧搖搖頭,不發一語。
  夜裡,童僧正在打呼,睡得好沈。拿著大石頭的老僧,把童僧翻個身,拿條細繩,把石頭綁在童僧背後,讓他就「揹著」石頭睡覺。揹著石頭睡覺其實沒什麼,反正沒意識,第二天,童僧要起床卻爬不起來,他明白了,哭喪著臉,爬著爬著到門口,跟老僧說:「師父我知道錯了,你把我的石頭拿開啦!」
  老僧說:「你知道錯了?話說得容易,你欺負動物時怎麼就不知道錯?你現在揹著石頭,去把這些動物都找回來,把他們的石頭都卸下,一隻都不能掉,要是有哪隻死了,你就有顆石頭,一輩子壓在你的心底!」童僧應命,上船,硬著頭皮去尋覓被他欺負的三隻動物。
  他揹著沈重的石頭踉蹌回到瀑布,踏進水底,去尋覓青魚。哇!看見揹著石頭的青魚了,他往水底一挖,把青魚抓出來,青魚沒有任何掙扎,牠早已經死了。童僧哭起來了,眼淚噗嗤噗嗤流出來,他流著淚,把青魚身上的石頭卸下,到岸上沙地找個窟窿,把青魚埋起來,然後對牠合掌,請牠安息。
  哪有這麼容易的事?
  童僧繼續尋覓著水邊的岩石,看見青蛙還在奮勉掙扎想要扶著岩石,童僧好高興,立刻把牠抓起來,把牠的石頭卸下,再把牠放回水裡,已經精疲力竭的青蛙,就緩慢游著游著,游不見了。童僧看著青蛙離去,再回往岸上尋覓蛇,會蜿蜒的蛇實在不好找,不過還是被慣在大自然裡的孩子找著了。
  蛇已經死了,而且死狀悽慘,血噴灑四溢,顯然死前在掙扎著。童僧同樣把蛇身上的石頭解開,再挖土把牠給埋起來。他低著頭回到碼頭,上船,慢慢划著船,回到古廟裡。這個百花盛開的春天,卻是孩子心底的冬天,他揮不去的陰影滿佈著,伴隨他長大,而發酵……

  夏天

  一個四十幾歲的婦女,牽著十六七歲的女兒,緩緩穿過林間小路,來到這個故事裡。年輕的女孩完全沒有花樣年華的荳蔻青春,她慘白著一張臉,彷彿有一個世紀的憂鬱,纖弱的身軀完全撐不住如此沈重的負荷,踉踉蹌蹌被母親扶著,來到這個對她來說充滿著無明的地點……
  母親,帶她來治病,而她,無心欣賞著盛夏裡萬有的奔放。
  剛在岩石間看見兩隻公母蛇在交纏的童僧,傻傻笑著,正好同樣來到林間小路,三人六目相對,而童僧,不,其實他已經不是童僧了,他是個十七八歲壯碩的青少年,渾身流竄著青春期熾熱的肉慾,身體像是要爆開般,想吃人。他眼睛緊緊盯著慘白的女孩瞧,一刻都沒閒著。
  心履,讓語言簡化些,暫時讓我們還是稱他做童僧,好嗎?長大的童僧,或者,尚未真正「長大」的童僧……
  童僧低下頭來,似乎對自己竟然長著如此貪婪的眼睛,不禁有些羞愧。他側過頭去,打開山門,跳上船,看著這對母女,母女跟著走過來,童僧向年輕的女孩伸出手,女孩把手給他,使個勁道,跟著跳上船,再來是母親,母親也接著童僧的手跳上船,母女坐在船後,童僧坐在船中央,划著槳。
  為避免靜默的尷尬,童僧避開母女的視線,看著眼前的樹自言自語說:「這棵樹已經有三百年了。」他真的知道?
  來到古廟裡,老僧迎接這對母女進去大雄殿。其實,哪裡有大雄殿?我不是說過這是個很狹窄的古廟嗎?這個古廟就是大雄殿,大雄殿外沒有其他殿了,因此,這既是供奉佛陀的大雄殿,還是老僧與童僧的寢室。老僧在幫著母女敲著木魚誦著經,由白天至夜晚……
  母親一直在做五體大跪的叩首,老僧與童僧都睡去了,母親依舊在叩首,女孩則跪在旁邊不發一語。母女後來都累壞了,直接趴在地上睡著了,童僧張開眼睛,看著倒在地上睡著的女孩,一個從來沒看過女孩的青少年,渾身正散發著火的男人,會對這個女孩有什麼痴想?
  第二天早上,母親起身向老僧辭行。她要把女兒留在這裡靜養,這個女孩得的病大概已經藥石枉效了,只能依賴大自然的滋潤。老僧接納這個女孩,讓她自己在廟裡獨處,然而,如此狹窄的古廟,根本容納不住三個人的獨處,正在換衣服的女孩,就被習慣性隨手打開房門的童僧撞個正著。
  女孩白色的胸罩,掩不住她豐滿的胸部。童僧看見了,竟然完全沒有迴避的念頭,或許他從來沒有學過「世間的禮教」,他就是痴痴看著,有些貪婪有些呆滯,女孩兇巴巴的瞪著他,他纔知道「這是不對的事」,纔有些不甘願的退身把門掩上,然而春情在蕩漾著,門關不住。
  女孩來到門外,看見殿前的石獅子,就猛然坐上它的頭。童僧繞個圈打掃看見了,就過去作態要挪移石獅子,並跟女孩說:「不要坐在石獅子上,師父看見會生氣。」他豈是想要「教訓」女孩,他只是在「藉機」與女孩交流,他自己兩條腿壓在石獅子頭上睡覺,這可是童年就開始的「惡行」囉!
  女孩在跪著念經,念著念著就躺在地上睡著了。童僧打開門看見了,就拿個毯子給她蓋上,毯子蓋滿她的身體,童僧看著她身體的曲線,竟然「忍不住」把毯子微微打開,把手伸進去,想摸摸女孩的胸部,女孩警覺到了,立刻張開眼睛坐起,伸手就給童僧重重一個巴掌!
  正好老僧也打開房門,女孩就站起身,佯裝無事的跑出去了,害怕被師父發現,正緊張得不知如何是好的童僧,立即拿起木魚敲著,背對著師父念經。老僧感覺很奇怪,就問:「你怎麼了?你從來不在白天念經。」童僧一手拿木魚,一手拿棍子敲得飛快,根本忘記師父在問他話呢。
  童僧滿身不知被誰撩撥出的慾火無處發洩,就氣得坐在船上,無目的亂划著槳,反覆在轉圈圈。女孩坐在古廟前托著手看著他,似笑非笑著,不發一語。突然童僧站起身來,就往湖裡縱身一跳,然後就沒有聲音了。女孩看不到人,有些緊張了,就傾身站在水前探著頭,想知道童僧究竟在哪裡。
  突然,童僧冒出頭來,笑著看著女孩,猛然就把她拖下水,女孩「啊」的一聲隱沒,再浮出水面,趕忙游到船身扶著,兩人爬上船,全身濕漉漉,特別增強性的魅惑。下一幕,就已經在瀑布的岩石上,兩個赤條條的身體,如蛇般抱著繾綣。十七八歲的童僧,渾身爆發著性的熱能,在女孩身上猛烈抽動著。
  女孩抓著童僧的背,在呻吟。其實,女人心海底針,有時真難明白,前一刻纔對童僧使白眼嚴拒的女孩,下一刻就任令童僧享受著她的身體,在岩石上抬著雙腿叫著,而她同樣有著奔放無比的快感。或許,答案就在問題裡。這個童僧既不是「童」更不是「僧」,而是個正受著肉慾控制無法自拔的年輕人。
  而這個女孩呢?她啊,她正在跟大自然談戀愛呢!
  哪個男人沒有年輕過?這種「我只有著動物本能」的快感,大概只有無愁無思的年紀,纔會使喚得出。兩人若無其事的回到古廟,夜裡,睡在老僧身旁的童僧,不斷偷瞧著睡在另一頭的女孩,女孩也正在瞧著他呢!童僧習慣性的輕輕打開空門,門有聲音,他乾脆不打開門了,直接由沒有牆的左右跨過去……
  他偷偷爬到女孩的臥舖,兩人張開棉被,繼續繾綣。
  心履,好像再不能稱做僧了,對嗎?現在只能稱男孩了。男孩與女孩此後整日玩在一起,男孩抓蟋蟀放在女孩肩頭,嚇得女孩花容失色,跳起身來跑來跑去要躲,正在做事的老僧看著他們玩,笑著,繼續餵他的公雞。不過,這只是個陪伴,請您相信,他們沒有吃雞蛋。
  清晨,男孩再偷瞧著女孩,女孩同樣有感應,張開眼睛看著他。男孩使個眼色,兩人偷偷打開房門,再掩上,跳上船,把船划到對岸碼頭,男孩把自己的衣服脫光,再把女孩的衣服脫光,就在船上一晃一晃的抽動身體。說老實話,我很喜歡看見男孩的大屁股,這種抽動的樣子,使得在湖上的船,很美。
  清晨,薄霧輕輕撫過,撫過碼頭,撫過船,撫過男孩與女孩。
  一陣激情過後的疲倦,他們正在相擁而睡。
  船在湖上飄著,大白天了,雲斜圍著山,讓整個湖山美得像是山水畫,這就是中國的山水啊,雖然在韓國。老僧沒看見兩個年輕人,出來房門外,往外瞧著正在飄泊的船,他把懸著繩的公雞丟飛過去,公雞穩穩站在船頭,他就輕輕拉著繩子,船逐漸被拉過來了,他看見這兩個正睡得香甜,赤身裸體的男女……
  師父看見他的徒弟,抱著來療養的裸體女孩,在熟睡著。
  老僧不發一語,上船,打開船底的艙蓋,拉起旋紐,然後再跳回古廟裡。船又飄離古廟,船身逐漸浸水了,男孩被突然滲進的水給嚇醒了,趕忙搖起還在睡覺的女孩,再趕忙把水舀出船外,舀不完的水,不斷湧進他們的船,湧進他們的生命,要把他們給淹沒了……
  男孩,跪在佛陀的面前。
  老僧問女孩:「你的病覺得如何?」女孩說:「很奇怪,我覺得自己的病已經好了。」老僧仰著頭說:「看來這帖藥對你有效。」然後看著女孩:「這本來是很自然的事,不過,時間到了,你該回去了。」女孩收拾著行囊,踏上船,依依不捨往廟內看,男孩衝出來,看著女孩,直嚷著:「你不要走!你不要走!」
  女孩踏上碼頭,打開山門,兩個滿臉猙獰的門神被推開,穿著時髦牛仔褲的她,最後往古廟瞧一眼,就此回去本來屬於她的花花世界了……
  痛苦啊!痛苦!痛苦的不是女孩,而是男孩。女孩的美麗,對女孩自己來說本沒有意義,女孩的給與,或許好奇遠大過於肉慾。誘惑人的人,或許無覺於自己在誘惑,自覺被誘惑的人,纔是受苦的主體,因為曾經如此強烈的快樂,被如此快速的抽離,他不能忍受失去,這種失去,會使他瘋狂!
  世間的情愛,其本質不都是如此?曾經自認為「擁有」,就會對失去感覺焦慮與苦悶。然而生命注定無法「被擁有」,誰都不能擁有誰,連自己都不能擁有自己,焦慮與苦悶,誰能說不是心魔?然而,男孩此刻哪能去想這個,他沒有了生命最強烈的快樂,他頭腦像是要爆開般,全身在燃燒著!
  他整個夜裡都不能睡,翻來覆去,前個夜裡,他還能偷嚐背著師父貪歡的快感,後個夜裡,他就要繼續跟著師父如常的睡覺,他豈能再睡得著?他大膽做個決定,向佛陀禮敬,然後把這個重重的佛陀石像整個放進他的背包,他揹在身上,再抱起師父的公雞,他要離開古廟,離開他的師父。
  離開這整片湖,離開。
  為了他的女人,他離開他的命。他,真離得開嗎?

  秋天

  秋風蕭瑟。中國的秋天,都會有幾片紅紅的楓葉,在空中緩緩飄著。這片湖同樣飄著中國的秋,再加上幾股有點勁道的風,吹著骨瘦如柴的老人,在進退間更顯得蒼涼。老人?對!老僧已經更老了,他的背已經駝了,他的幾根頭髮已經全白,然而,他顯得蒼涼,卻毫不悲涼。
  老僧揹著行囊,踏上船,緩緩划著槳。你仔細一瞧,就會發現行囊中間探出一隻貓的頭,牠乖乖探著頭在瞧著,樣子好可愛。老僧踏上古廟,把行囊放在地上,把貓放出來,再把他買的乾糧拿出來,乾糧包裹著舊報紙,他把報紙一層一層剝開,捏著一塊一塊吃著乾糧,眼睛就瞥見舊報紙右側有則新聞:
  某某某殺妻後逃逸,警察正在通緝中。
  還附上一張照片。
  老僧不發一語,起身,把早已不穿的僧衣拿出來,拿針線縫縫補補一番。
  幾天過後,一個滿臉暴烈氣息的中年男人,看起來蠻橫的神經依然盤據著他的全部精神,他的魂根本不在「現場」,還在念著他的挫折,他的憤怒,彷彿這些情緒就是全世界了。他趕著林間小路,來到碼頭,看著站在古廟外的老僧,老僧也正看著他,兩人四目相望,不發一語。
  他就是童僧,晃眼十幾年就這麼過去了,他雖然已不是個僧,卻依舊還是個沒長大的「童」,因為他只會恨人,不會愛人。他恨,他恨他的女人竟然會背棄他,跟著別的男人偷情,他恨,他受不了這種被人背叛的痛苦,他想補償自己拋開僅有的師父去奔向女人,卻被女人拋棄了,他因此報復!
  染血的匕首,重重砍在古廟前的木頭上,一痕又一痕,都是他的恨!
  師父看著他的恨,說:「你喜歡的東西,人家不會喜歡嗎?當你擁有人家同樣認為的美麗,人家不會妒忌,而想奪取你擁有的美麗嗎?你的痛你的恨,來自你在奢望著你其實不能擁有的東西……」老僧,不禁低頭回想著早已朦朧的如煙往事,淡淡笑著……
  他進去大雄殿,把佛陀石像歸還原來的位置,跪著,哭著拿起毛筆,不斷在宣紙上寫著「閉」這個漢字,然後把它們撕下,一張一張貼在自己的五官上,貼沒有多久,宣紙都濕了,滲透著他的淚,他閉不了,閉不了他的痛苦,他佔有的東西被人佔有的痛苦,他失去自己「僅有」的快樂,他的苦都變做他的痛。
  他已經殺人了,卻還是殺不掉他自己的痛。殺掉別人容易,殺掉自己難。老僧拿藤條把他鞭打一頓,整個背都是血,再把他倒吊在古廟的橫樑下,他掙扎著,越掙扎越旋轉,越旋轉繩子捆著越緊,他像隻豬般嘶叫著,由深夜至黎明,直至繩子被老僧早準備好的燭火給燒斷,他噗通一聲摔倒地上。
  這並沒有減輕他的痛苦。
  但,他穿上師父給他準備的僧服,把頭髮剃掉,邊剃邊哭。
  老僧說:「你出來。」老僧拿著毛筆,在房門外的地板寫著《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每個字都寫得蒼勁翩然,儼然仙家手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老僧看著他說:「你拿你的匕首,把這些字全刻出來,你不是很憤怒嗎?你就去刻字!」說完,就繼續自顧自寫著:「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老僧寫他自己的字,這個久違的弟子,聽話的刻著他自己的字,兩人各做各的事。老僧寫完就離開了,留下弟子繼續刻字。
  此時,林間小徑走來兩個穿著夾克的彪形大漢,他們向老僧招手,老僧看見就明白了,划著船去碼頭接他們,原來是警察。他們上老僧的船,就問老僧知不知道某某某,老僧沒說話,他們看見正在刻字的弟子,弟子也瞧見他們,他滿臉的殺氣再度四溢著,他橫著眉毛,仇視著這兩個警察,準備伺機衝出突圍。
  這兩個警察一上古廟,就拿出手槍來對準弟子,弟子很生氣的站起來,正準備要肉搏,師父就吼聲:「幹什麼!繼續刻你的字!」弟子顫抖一下,就繼續蹲下身來刻字。兩名警察稍微放鬆精神,慢慢收起槍來,問老僧說:「這個字要刻多久?」老僧說:「給他點時間,總要刻到明天吧。」
  兩名警察想想,覺得沒什麼關係,就坐在房門外,看著弟子刻著字,他們玩著手機,想打出去,卻發覺山裡訊號不通,因此放棄了,把他們喝的啤酒罐丟到水面上,再掏出槍來,輪流打著玩。「砰——,砰,砰!」槍連續響幾聲,整個湖與山都被驚擾了,飛鳥亂竄,老僧與弟子的耳朵都被震得受不住。
  他們怎麼打,都打不中正在水面漂浮的啤酒罐。
  正在繼續寫字收尾的老僧,受不住這種聲響,就隨手丟個石片,砰就打中啤酒罐,啤酒罐竟然被打沈了。兩名警察目瞪口呆,回頭看著老僧,老僧不作聲色,繼續寫他的字。兩名警察知趣地收起槍,不再製造噪音了,耐住性子,蹲著看著弟子刻字,一筆一劃的刻著。
  「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些字都在刻著弟子的痛,痛得越深,刻得越深,刻的越深,弟子的臉色卻逐漸不再有蠻橫的神情,而變得專注,專注,就只是專注刻著字。
  深夜,老僧睡去了。兩名警察輪流監視弟子,其中一名警察,看著弟子如此認真刻著字,發起慈悲,就幫弟子抬著燈,讓他有足夠的光來刻字。弟子累得沒有血色,抬頭看一眼警察,繼續刻著字。由深夜至清晨,警察都睡著了,他不斷刻著,刻到太陽都出來了,纔終於刻完,他累得倒地呼呼大睡。
  老僧起床了。他看見弟子已經把字刻完,就搗著葉子擰出顏料,拿毛筆沾著在這些刻字上塗抹進去,讓每個大字都滲著顏色,兩名警察也醒了,看著老僧的作法,跟著拿著毛筆,各自覓一塊字區塗抹顏色,大家都寫得很專注,越寫越專注,讓弟子繼續狼狽躺著呼呼大睡。
  快到中午,字都塗上顏色了。師父搖著弟子的身體,說:「時候到了,你該起來了。」弟子起身,看著滿滿被塗上顏色的《心經》,他狼狽,卻不再憤怒,師父說:「走吧。」他抬起雙手,要讓兩名警察給他銬上手銬,其中一名警察說不用了,三個人就上船去了。
  弟子依依不捨看著師父,老僧也看著弟子,貓跳上船,讓弟子抱著,警察划著槳,豈知船竟然划不動,警察怎麼划,船都停留在原來的位置。這如同神蹟般的怪事,來自師父不捨的心念。三人都不約而同看著老僧,他們似乎都直覺著什麼,只見老僧輕輕對他招著手,輕聲說再見,船就往前動了。
  弟子,再度離開老僧,而且,這是個訣別。
  老僧回到大雄殿內,拿起毛筆,不斷寫著「閉」字。船已經自動緩慢游回古廟,老僧拿起木柴,堆滿整個船,把「閉」字貼滿自己的五官,坐在木柴上,點一把火,淚,染濕貼滿「閉」字的臉;火,則燒掉老僧的肉身,當淚與火交集的剎那,老僧就圓寂了。
  秋風,更加凜冽的刮著,催化著這場驚烈的精神昇華。
  大雄殿內,整齊擺著一件乾淨的僧衣,與一雙工夫鞋。

  冬天

  冰雪封山,整尾湖成為銀色的琉璃,晶瑩剔透的發亮著。湖面早已結冰,古廟的屋簷覆蓋著厚厚的雪,這種經年累月的厚度,不是由表面看得出來。融化再結冰,再融化與再結冰,屋簷已不知經歷過幾個冬天?再沒有人煙的古廟,看起來格外荒涼蕭颯。老僧與童僧的故事,已經被世人遺忘很久,很久了……
  一個五十開外,身材壯碩的中老年人,正精神抖擻走在林間小徑。他來到山門,重重推開,看著古廟,笑了,輕快的滑行過去,好像在玩耍。他來到古廟,推開大雄殿的門,裡面有一條蛇,正盤據在一件僧衣與一雙工夫鞋上,牠感覺出人的味道,就迅速移開,這個中老年人看著這一幕。
  他沒有在看蛇,他在看僧衣與工夫鞋,把自己的衣服與鞋子脫掉,換上老僧早就為他準備好的衣鞋。原來他就是當年的童僧,他已經出獄了。他換上僧衣與工夫鞋,儼然就是當年老僧的模樣,跨出房門,他竟然直覺就能來到湖的某個角落,湖面下有個被冰封,已經沈沒的船。
  他拿起子鑿著冰,把這裡鑿個小洞,或許是在監獄的生活特別安靜,使他竟然知道此刻的自己該做什麼,他往船裡挖著,挖出好幾顆丸子,這是他師父的舍粒子!他把師父的舍粒子覓得完全,虔誠拱著,拿到在冰封裡依舊有水流的瀑布,先放在地上,然後搬一塊大冰,他開始鑿冰雕。
  他鑿出一尊佛像,這尊佛像是他的師父,還是佛陀?我不知道。我只看著他把師父的舍粒子恭敬放在佛像的手上,然後把佛像放在依舊有水流的瀑布,讓水把整個佛像融化,把舍粒子帶離這個世界。其實,水把舍粒子沖著,還不是沖進湖底?這卻是個儀軌,象徵他承接著師父的衣缽,並讓師父安息。
  因此,心履,就讓我們簡單些,再喚他老僧吧。老僧回到古廟裡,竟然,同樣要說竟然,竟然打開房內櫃子的抽屜,就拿出一本我不知其名的武學經書,開始依樣畫葫蘆,學起武來!他在屋內練武;在古廟外練武;在瀑布前練武;在他童年常去的巨大佛像的肩頭上練武,他整個生命正在飛舞……
  他的身體好漂亮,漂亮的不是外在肢體,而是飛舞時內蘊的氣。他真的不再是「童僧」了,他已經長大了,他不是在練武,他是在把自己整個生命給綻放出來,這種綻放,是對生命有領悟的綻放,因此他的練武,都帶著笑容,堅毅而踏實的臉龐,會綻放出的笑容。
  蛇,常乖乖盤在古廟的角落裡,陪伴著老僧。
  有一天,雪不再飄了。林間小徑,走著一個抱著孩子的蒙面母親,她隻手吃緊的推開山門,來到古廟外,老僧出來向他頂禮合十,並請他進去大雄殿。很奇怪,這個女人為什麼要蒙面?紫色的絲巾,把她整個人由頭至頸部都包裹起來,她似乎隱藏著極不欲人知的秘密,她的心都被包裹得緊緊密密。
  蒙面母親跪在佛陀面前,不斷匍匐五體禮敬。孩子就睡在他的身邊,這個孩子是男生,大概只有一歲左右,本來在古廟外還在哭哭鬧鬧著,一看見老僧,就安靜下來,此刻他睡著了。而蒙面母親,什麼話都沒跟老僧說,就只是不斷在對佛陀虔誠禮敬著,由白天至深夜,然後累得不支倒地……
  睡在臥舖的老僧,起身,推開左右沒有牆的空門,來到蒙面母親的前面,他似乎好奇著這個女人是誰,伸手想揭開她的絲巾,女人猛然握住他的手,跟他搖搖頭,老僧就縮手退後,回到空門裡,關上門,繼續睡覺了,留下這個倒在地上的女人,與她的孩子。
  天快亮前,女人偷偷起身,打開房門,關上房門,頻頻回頭看著,卻快速往前跑著,她似乎想逃離古廟,逃離老僧,逃離她的孩子,然而她太緊張了,跑到湖面被老僧鑿開的洞口,下面就是船,她沒有看見,失神就掉進洞裡,立刻就被極冰的湖水給凍死了,她雙手朝天,直立浮在水裡。
  天亮了,孩子看不見母親,失聲痛哭,由屋內爬出屋外,爬到結冰的湖面上,就要覓他的媽媽。老僧趕忙由屋裡衝出,抱起孩子,還拼命呼呼他的小手,深怕他凍傷了,他抱著孩子來到洞口,看見此景,拿個勾子鉤住女人的頭,再隻手把她整個人給拖出來,打開她的絲巾,他吃一驚……
  被打開的紫色絲巾上,突然出現一個佛頭。
  老僧頓然領悟自己全部的身世,他不發一語,回去大雄殿。把孩子放著,往夾牆內拿出師父往日藏著的一尊雕刻精細的佛陀,再扛著一塊極重的大石,大石中間是中空,老僧往中間穿上一條繩子,再把繩子繫在自己的腰上,他脫掉僧衣,光著上身,竟然就抱著佛陀,拖著大石,離開這尾湖,開始爬山!
  如此深的嚴冬,他卻扛著兩件重物在翻山越嶺,而且光著上身,他穿過稀稀疏疏的森林,不斷往上爬,有時體能不支,佛陀竟然失手翻滾下山,他再回頭去抱起佛陀,繼續往上,越來越高,越來越高。他終於來到山的頂峰,冷風颼颼在刮著,他站在頂峰,把佛陀安放在最頂端,然後探頭往下眺望……
  無盡浩大的群峰纏繞不斷,共同的谷底,就是有著古廟的這尾湖。
  老僧愉快的笑了。
  
  春天

  春天來了。古廟裡,老僧正在縫衣服。古廟外,一個長得與當年童僧完全一個樣的孩子,正在快樂的玩著烏龜,烏龜看見他就縮頭,他則敲著龜殼,想把烏龜的頭給揪出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每個人終歸都要證得涅槃。
  心履,這是個很動人的故事,我花了三天不舍晝夜,纔終於把它說完,您覺得好聽嗎?台灣與大陸,都很久很久沒有拍出這種有中國山水情味的電影了,韓國人能拍出來,讓我不禁覺得導演的文化底蘊真是深厚。禪宗本是中國文化的上乘心靈,說在不說裡,情在不情中,大風浪裡有大平靜,大巔簸裡有大祥和,老僧與童僧的故事,該是每個人見道的故事,看不破的看破,不能看破的就靜候因緣的具熟,不二在如常裡,在生命結束的片刻,開花。
http://blog.udn.com/pankutze/752812

援交天使 Samaritan Girl  (2004)  (另參本館: 《援助交際》

導演:金基德
演員:李島/康姬敏/申明俊
劇情簡介
韓國導演金基德因為本片獲得柏林影展的最佳導演獎,再度探討性與暴力的議題。
佑真跟潔婉是一對好朋友,為了到歐洲旅行的夢想,潔婉開始援助交際,利用自己年輕的肉體賺錢,而佑真雖然不贊成,卻也替潔婉處理客人、幫忙把風、一起存錢。
某一天,潔婉和一名客人進行交易之際,警察臨檢;害怕被捉的潔婉從高樓跳下而受重傷,瀕死的潔婉只希望能見喜歡的客人最後一面,佑真找到了他,卻被要求必須與他發生關係才去醫院…然而,他們趕到醫院的時候已經太遲了,只見到潔婉孤零零的屍體…
失去童真與好友的佑真,開始了她自己的贖罪之路:她打扮成潔婉的樣子、打上粉底、抹上口紅,像還債一樣,佑真和那些以前睡過潔婉的男人做愛,結束後將以前他們付給潔婉的錢還給他們…
而這一切卻尚未結束,與佑真相依為命的警察父親逐漸發現她的異狀…
金基德對於宗教領域越來越有興趣,相較於《春去春又來》的佛教色彩,這次新片則取材於聖經裡的故事,三個章落中金基德各下了一個標題--「婆須蜜多」、「撒瑪利亞」和「索娜塔」;其中婆須蜜指的是印度佛教中的一個女神,她以和男人做愛來使人悟道,讓人從情慾中獲得解脫,而撒瑪利亞則是從路加福音而來,索娜塔則是女主角父親的車款,代表父女兩者之間微妙的親密關係。
金基德的作品帶有很強的個人風格和共通點,他90年代在法國學習繪畫,因此影片帶有明顯水墨畫底蘊。他又酷愛以極端的性和暴力,反映人性和民族的深刻悲劇;決不迴避對政治和社會現實的探討,但大多以隱喻的形式出現;女性在他的電影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她們往往是劇情的關鍵、矛盾的核心;影片中遍佈著各種充滿暗示的符號,比如魚、島、少女;其作品往往具有極強的形式感。無論影片的結構、?事風格抑或畫面審美,都彷彿被烙上了金式品牌般的顯著和出類拔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金基德是有名的低預算快手導演,本片拍攝總花費是5億韓元,約合42萬美元,在短短十一天便拍攝完成。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skr40397619
 
《援交天使》性交背後的愛恨糾葛  文/ 張雅雯
 
潔琬跟佑真兩人是好朋友,為了實現到歐洲旅行的夢想,潔琬出賣了自己的肉體,透過援助交際,開始存錢,雖然佑真反對,卻還是幫忙聯絡客人、把風、一起存錢。一次的意外,讓潔琬受了重傷,臨死前,她拜託佑真,希望可以再見到喜歡的客人一面。佑真幫潔琬找到了這個客人,但卻被對方要求必須和他發生關係才肯前往醫院,為了好朋友,佑真答應了。但當他們趕到醫院時,看到的卻已經是潔琬冰冷的屍體。
失去童貞跟好友的佑真,開始走上了她的救贖之路。佑真開始學潔琬的打扮,原本安靜的她,也變得跟潔琬一樣愛笑。她開始找以前跟潔琬交易過的男人,並再一次與他們發生關係,把之前賺的錢通通還給了他們。而佑真的警察爸爸後來發現了這一切,他私下找了這些「客人」並用暴力解決他們。
令人感動且懼怕的「愛」
韓國導演金基德利用印度宗教故事和社會問題做結合,兩個女孩在性與暴力的環境中渡眾生,心疼女兒的父親卻從自毀毀人的過程中尋找救贖。一個被視為道德淪陷的援交議題,在導演的安排下所呈現的卻不是批判與反省,而將整部電影的重點擺在「愛」的表現。 
潔琬跟佑真雖然是兩個好朋友,卻有著同志的暗示。在劇中,佑真責備潔琬援交的行為,在一般人看來,或許覺得佑真是基於道德規範,不忍心看到好朋友出賣自己肉體才有如此的反應。但是,片中的潔琬每次交易完後,總是笑嘻嘻的跟佑真聊著有關客人的一切,說著自己如何「解救」這些男人。導演用潔琬的笑臉對比佑真的妒嫉,用兩個女生共同沐浴甚至接吻,安排兩個女生超過友誼的感情,同性戀議題被隱隱約約的放進影片中,但卻又不多著墨。
影片中透過援交這個議題,去製造同性與異性、戀愛與做愛、罪惡與救贖這樣多重關係糾結的灰色地帶,導演不用世俗的道德標準去爲影片作出結論,只用印度「婆須密多」的故事詮釋潔琬的角色:透過性交救贖男性的罪惡。 
性與愛編織出人性衝突
金基德無視社會機制與道德,承認少女所獻出的青春肉體,確實令某些付錢援交的男性,得到如逢甘霖的重生與感動,甚至進一步體現援交少女在過程中自己也動了情念。而對於佑真,與其說她的行為是在替好朋友認錯贖過,還不如解釋為這是她對潔琬「愛」的表現。佑真用身體去體驗潔琬的生命經驗,再用還錢,從心理上擦拭掉她和好朋友對這些男性的記憶。她們藉由異性肉體關係籌錢的舉動,對比同性之間的曖昧,整部影片的情感變得更引人遐思。
影片中,發現佑真援交的警察父親並沒有把事情講開來,在沒有溝通的情況下,他不了解女兒援交背後的原因,只是一心想保護女兒,希望女兒能自己回頭。所以佑真的爸爸開始跟蹤她,並用暴力制伏這些男人,到最後甚至在公廁殺人。導演在這個地方惡狠狠嘲諷了保守體制下的反動:身為體制的守護者,警察卻公然地使用暴力解決問題,甚至用殺人挑戰了傳統體制。
情慾與暴力的交疊,導演卻用異常平靜的氛圍去詮釋。沒有令人喘息的情節畫面,也沒有任何激動的爭吵。九十六分鐘的影片,其實對話並不算多;導演利用慢步調的音樂和繁多的枯葉取景,表現出青春氾濫下的反道德援交行為,罪惡在兩個出賣肉體的清純少女面前,顯得更加灰暗沉重。
用影像畫出精采絕倫的世界  
 金基德被喻為畫家導演,他的作品總是帶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用極端的性和暴力,反映人性和體制的深刻悲劇,對人類情感的描繪細膩而深入。金基德不太迴避對社會現實的探討,但常常以隱喻的形式在影片中訴說。影片中遍佈著各種充滿暗示的符號跟象徵,蜿蜒而無盡的道路、枯黃而厚重的落葉,每一個場景的轉換使用,都有背後所要表達的情感意涵。
導演金基德讓劇中不論是佑真或是父親,都以他們自己的方式表達「愛」,無論是否符合道德倫理的規範,無論是否符合傳統體制的框架,他們都將細膩的情感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金基德因為這部影片,獲得了柏林影展的最佳導演獎,宛如推骨牌般的效應與道德網脈的複雜糾結,在在都顯露了金基德敏銳的拍攝手法與他驚人駭俗的思想。
http://castnet.nctu.edu.tw/view.htm?ar_pk=115 
 
電影《援交天使》有感
 
這是一部讓我看了三天之後,想起來還是會很沈重的電影。
一直到寫感想的現在我才知道此片導演是2003年讓我印象很深的電影《 春去春又來 》的導演——金基德。以色情與暴力內容著稱的金基德導演,其電影作品雖有裸露和性愛畫面,但呈現手法卻讓人不由得感到窒息。《援交天使》的一開始,兩個女孩:佑真和潔婉,為了存下到歐洲旅行的旅費,潔婉開始援助交際,而佑真負責約客、把風。相較於潔婉習慣和客人閒話家常、甚至付出感情的天真,佑真對那些嫖客簡直深惡痛決,一次又一次要潔婉放棄工作。卻在一次的警察臨檢,潔婉發生墜樓意外,佑真為了潔婉的遺願,不惜付出童真,說服潔婉喜歡的客人到醫院看潔婉。然而,到了醫院,潔婉卻已經撒手人寰……。
故事到這裡還沒結束,但劇情絕對是精彩緊湊的。我想討論的本片關鍵字是:愛與犧牲。
片中的三位主角,對於所愛事物有著不同的犧牲:潔婉實現旅行而犧牲肉體(性與死亡);佑真為了死去的潔婉,開始以援交的方式,把錢還回跟潔婉有過關係的尋芳客;佑真的父親,一名刑警,發現了至愛的女兒竟在援交,以私刑的方式一一解決碰觸過女兒身體的嫖客。對潔婉來說,援交不僅可以賺錢,更可獲得各式各樣的嫖客們新奇的職業背景。潔婉天使般的面容,少了性交意者刻板的風塵印象。佑真父女的脾性如初一轍,他們對於所愛的人受到傷害,都以一種自我定奪的「正義」去執行救贖。佑真與潔婉間超越友情的情愫,如同佑真父女間超越親情的曖昧。在獲悉女兒援交後,佑真父親的每一個眼神、對話,彷彿都要崩潰。即使沈默、一個餵對方吃東西的舉動,都痛心地隨時要瓦解一般。最後佑真父親提出外出旅行的建議,途中佑真也隱約猜到父親早有知悉,所以做了一個被父親殺害的夢。然而最後,父親卻是選擇自首,讓剛學會開車的佑真苦追在後,漸漸地把車陷入泥沼之中。
泥沼,或許也是本片三位主角的心境。潔婉用援交、佑真用「以援交贖罪」、佑真父親用私刑將自己的生命陷入泥沼。片中雖有裸露,卻是不會讓人有性的興奮感,反倒充斥生命課題的無奈。若說《春去春又來》是以季節幫襯生命的禪意,那麼《援交天使》則是入世版的命運之歌。
http://blog.udn.com/fay/1466519
 
援交天使/金基德 - 援交如何成為救贖 
 
  聳動的標題,惹火的議題.關於援助交際的討論何其多,媒體擅以『青少年價值觀扭曲』簡單一句一語帶過所有的問題.細微敏銳觀察而極端放大書寫的村上龍在【寂寞國的殺人】稱『這個進步的民族需要援助交際,因為寂寞』,村上龍曾寫過一本『援助交際』,忠實呈現援交現象的面貌.金基德是否讀過村上龍我不得而知,但【援交天使】卻也同樣擺脫了傳統印象與成見,赤裸裸地剖析『援交』現象的多面向.沒有任何迴避與污名化,不帶任何煽色腥的手法,11天快速拍攝完成的效率背後必定是導演.作者本身沉思社會議題之後的深刻反哺.
  兩個女孩的演出十分純真自然.角色設定Lesbian傾向(很特別的設定)的佑真跟潔婉,為了偕同去歐洲而籌措旅費(出發點仍舊為物質上的).潔婉死前的笑容與自殺的舉動有十種可供觀眾解釋的理由.佑真代替了潔婉,交出了童真,援交成了救贖血衣,為了換取羽毛的天使成了救蒼生的婆須蜜多.
  婆須蜜多,是印度佛教的神像,與人做愛使人悟道.
  導演巧妙地以章節式的字幕分段討論三個漸進的過程,-「婆須蜜多」、「撒瑪利亞」和「索娜塔」,將哲學性/宗教性思維一併帶入議題討論之中,跨大了文本本身的深度,多了許多閱讀趣味的隱喻可供事後咀嚼,高招的手段,難怪能拿下銀熊獎.
  在不停的進行救贖的援交過程.寫實的、諷刺的鏡頭彷彿像訪談似地讓每個男人說出自己的一套說辭與感言,觀眾彷彿觀看紀錄片般的真實,不時會心一笑於男人做愛後動物感傷的肺腑之言,但還是不停搖頭唏噓.
  『這個進步的民族需要援助交際,因為寂寞』.
  佑真父親的角色象徵的家庭/親情、法律/公義(警察身分)讓劇情轉折到另一個重心,在友情、性愛關係、異端愛情之外又多了親情的描寫.廣度的面向直指親情成了影片後半的重心.
  父親情緒的表現可解讀為導演對於援助交際現象所作出的反應-有妻之夫應該可恥至死等,甚至,父親/導演會憤怒到以至於錯手殺人.
  如同多數的電影,老套的手法如是.父親攜佑真去掃母親的墓,在秀山靈水中洗滌心靈,清幽的環境改變了一個人.父親那不怎麼有說服力與關聯的故事輕易地讓佑真悔過而哭泣難免有些牽強與陳腔濫調.泛黃的夢過於像場夢,太不真實.不過,結局,父親教導佑真如何開車這看似平凡的橋段能昇華成一種成長過程的象徵,強而有力又餘音不絕的結尾,讓走出戲院的我不停深思著,腦海竟然浮現村上龍嘴邊常掛著的字眼『希望』.
http://blog.yam.com/tzaralin/article/12998021
 
援交天使有感
 
昨天韓國隊一日兩敗,敗給La new,又在洲際杯被日本逆轉,不過我還是要推薦一部韓國電影,「援交天使」(Samaritan Girl),韓國導演金基德的片子,其實在這之前我看過他的另一部片「海岸線」,在日統車上看的,日統有一陣子超愛放韓國電影,不過那時我並不知道這是金基德的片子,也忘記電影的細節跟結局,只記得這部片很寫實也很灰暗,跟一般的韓國電影有些許不同,感覺他有想要探討些什麼,就在邊看邊睡的情況下,「海岸線」這部片在我心裡留下蠻深刻的印象,再看完「援交天使」之後,感覺上是差不多慢慢的步調,也同樣有著性和暴力的議題,跟網路上資料描述的一樣,這些都是金基德一貫的手法,因為手拙,我看完電影向來寫不出很好的評論,但是我卻對這位導演有很大的興趣。
金基德,1961年出生的年輕導演,性和暴力是他在電影理最常用的手法,對於人性的揭露與刻畫都相當深刻,更令我稱奇的是他對預算與時間的掌控,他用大約50萬美金和11天的時間拍攝完成「援交天使」,另一部「空屋情人」也只用了13天,這或許是金基德在拍攝方面的天分,不過這兩部片也在同一年分別為他獲得柏林影展和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導演獎,有人說金基德現在在國際上的地位,不亞於當時的楊德昌和侯孝賢,但是他們似乎都遇到相同的問題和窘境。
想看看楊德昌拍得片根本不在台灣上映,再看看最近金馬影展的蔡明亮風波,在國際影展享譽盛名的導演似乎在自己國家的支持者都比較小眾,在文章金基德:我的影片是垃圾有相當詳細的描述,在文章中提到:
《空屋情人》的海外版權出口收入超過100萬美元,在法國公映時觀眾達到20萬以上,在德國和意大利也達到了15萬以上,但在本國賣座片動輒就有幾百萬人次觀賞的韓國公映時,觀眾人數卻只有9.5萬人,票房很不理想.....金基德的《情弓》在經過長時間的考慮之下僅在韓國一家影院公映,但卻公映不到一周就結束,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的統計,觀眾只有1398人,竟比在台北上片的情況還不如!(《空屋情人》台北的觀賞人次是1399人;《情弓》台北的觀賞人次是2238人)
簡單介紹完金基德,來寫一點看完的小感想好了,兩個女孩,為了籌措去歐洲的旅費而開始援交,一個援交一個把風接洽,一個討厭援交,另一個享受做愛並且把做愛認為是救贖男人,在這部片中,「援交」從一開始的物質的目的,到後來的救贖的目的,似乎帶著一點宗教上的玄味,片中也刻畫兩個女生之間有著友情和愛情的模糊界線,最後則主要以父女情感為主,後半部的台詞很少,安靜的讓人想睡,我在想導演是要描述出現在的家庭中,雖然彼此關心,嘴巴卻都說不出口,彼此的心事也都藏在心裡,父親與女兒各有一段痛哭失聲的崩潰畫面,看在眼裡卻沒有彼此安慰的畫面,最後以車子深陷泥沼做結尾,對照之前車子卡在石頭堆裡的劇情,也象徵著人會有走出泥沼的一天。
還有一點,韓國電影對於暴力呈現都很真實,看很多片都這樣,當我看到戲裡面打巴掌的畫面,是真的呼下去,有夠痛的,整體來說,我蠻推這部片的,演員演得很好,特別是李島,爸爸的角色從體貼慈祥變的憂鬱深沈,為了保護女兒不顧一切,演的很有感覺,女主角康姬敏當時還是一個高中生,能有這樣的表現算不錯了,雖然可能會覺得有些沈悶和冗長,甚至會覺得有點粗糙,但是這類的影片,常常可以讓你再回味一段時間,就像我看完後,睡覺時還想了一下劇情子才睡著。
http://blog.roodo.com/poncelet/archives/2463731.html
 
The Isle《漂流慾室》影評
 
被喻為韓國天才導演的金基德,曾在報章雜誌上耳聞過他的作品,無非就是「援交天使」和「春去春又來」,不過始終沒有去找來看。沒想到第一次接觸他的作品,卻是這部鮮少有人討論的「漂流慾室」,也許是因為這部片過於血腥,理所當然被列為限制級的關係吧!
電影尾端的最後一個意像,是男主角在汪洋大海中,逃進了一叢小小的海上森林,在我看來是一種自以為的逃避、鴕鳥心態式的躲藏。而且他選擇的藏匿之處,在鏡頭拉遠之後,竟出人意料的是女人的陰阜,是濃郁、巢雜的情慾萌生處;天才導演的思緒果真難以捉摸,但羅蘭巴特的「作者已死論」催促著身為觀影者的我,自己下一個定論:『我想,最後一幕想表達的,不脫男性無法擺脫慾念的控制,最終栽在女人的群底風光下。』
片中兩幕男女主角分別以魚鉤自刎的場景,令我怵目驚心。
男主角為了免除牢獄之苦而毅然選擇手邊僅有的工具,以致喉穿口爛,吐出滿嘴的鮮血與哀嚎,此幕實令人不忍卒睹,孰料之後女主角也如法炮製。
當男主角發現女主角恐怖的佔有慾而堅持離開,女主角悲痛莫名地看著他遠去,逐漸與濃霧混為一體的背影,為了挽回,她使用相同的手法,拿起魚鉤對付自己的下體,當淒厲的慘叫聲劃破充滿慘澹靜肅之氣的海面,直達一心不如歸去的男主角耳中,曾狠不下心砍剁已被先前顧客荼毒的魚的鋪陳,直指他仍存有惻隱之心,於是他趕忙調了頭,像之前女主角照料他一樣的照料她,執扇煽傷口、焦孟不離地殷勤呵護。
諷刺地是,這樣看似親密的兩人世界,是多少鮮血與靈魂換來的?
女者角在整部片中沒有台詞,僅靠臉部表情以及肢體動作刻劃出一個情慾橫流的女性的情緒轉折,演出為愛癡狂迷失人性者,如同整部片始終一貫灰暗晦澀的色調,對於女主角而言,愛情之外她是個可怕的冷血動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有仇必報且心狠手辣不眨眼。
因此為了留下他、為了獨占他、為了保護他,她什麼都肯幹,義無反顧。所以最後當潛水員發現了沉在湖底的電動機車,她當機立斷地將船底刺破,將水上房屋裝上了馬達,遂成為了一如片名闡述的「漂流慾室」。
而在女主角強勢的情慾操控之下,男主角最終就只能飄進雜草叢生的慾念之中,不得其門而出。
http://mypaper.pchome.com.tw/changyiyao/post/1243895286
 
金基德電影世界中的身體、殘酷及語言  作者:周永捷

身體,向來就是各種權力互相競逐的場域,在金基德的電影世界裡,「身體」的規訓與反抗是不斷重覆出現的命題,他強烈地批判各種外在力量(父權社會/國家機器……)對身體的宰制,並進一步賦予主體反抗的可能性。在「無顏美女」中,女主角為取悅男友而進行「換臉」手術,表現出父權社會對於女體(美麗女體)「權力—知識」的論述如何作用女體身上的過程。在「情弓」裡,少女被老人當做活靶般射箭卜卦、老人每日幫少女洗澡(抑或說是「淨身」)、梳妝等例行性舉動,反映出老人藉由對少女「身體」的規訓而渴望得到成熟、潔淨之「女體」的企求。在「只愛陌生人」中,被流氓推入火坑賣淫的女大學生,其日復一日的接客情形卻成為流氓偷窺意淫的對象。在父權(流氓)的「全景敝視」監控(偷窺)下,少女從「被迫」賣淫到「甘於」賣淫、從對流氓的反抗到順服,使她終究成為一個無時無刻都在進行自我監控、自我規訓的「女體」,並藉由「衍生權力」(bio-power)而不斷的再生產父權規訓者(妓院/流氓)所需的生產力。
金基德的電影除了指出「身體」(特別是女體)如何受到外在力量的規訓與宰制之外,他更進一步提出「身體」在被規訓下反抗的可能。「水上賓館」中女主角在男主角欲離去之際的自殘生殖器之舉,儼然就是女主角對父權規訓的反動,企圖打破女體/女性生殖器為男性媾合/獲得愉悅的工具性身體使用。在「海岸線」中,飾演上兵的張東健原本一心想殺敵報國,卻在誤殺村民後神智失常,殺害軍中同袍。原本是國家機器(軍隊)按照嚴格標準所規訓的馴服且良好的「規範身體」,最後卻反過來成為偏離準則、反抗國家機器的「不規範身體」,金基德在此提出了「身體」在規訓體制下的反抗。在「無顏美女」中,整型後的女主角仍戴著昔日容貌的面具出現在男主角面前,甚至後來連男主角也進行「換臉」手術,透露出電影文本對主流美體論述規訓體制的顛覆。
殘酷,洗滌靈魂的他治藝術
金基德的電影中充滿激烈的暴力、性愛場面。與其說這是金基德個人一種獨特的電影表現形式或手法,不如說是一種類似亞陶「殘酷劇場」的淨化儀式。亞陶認為戲劇應透過各種極刺激的、特殊的戲劇語言去深入到人類靈魂的最深層,把那些最原始野蠻的欲念、暴行以至犯罪暴露出來,把最受壓抑的潛意識釋放出來。
金基德不斷企圖以極激烈的暴力、性愛行為來挖掘人類深層原始的殘酷慾念,以近乎於「死之本能」中攻擊、毀滅的衝動來揭穿道德、法律、理性邏輯、社會規範等限制人類思想的教條式約束,讓人類的感覺意識能回復真正的知覺。「春去春又來」裡小和尚對動物的殘忍虐待、「水上賓館」中釣客生切活魚再放生的行徑、「只愛陌生人」裡流氓近乎野獸般的打鬥,凸顯出人類深層欲念中生物性的嗜血和破壞本能。而「只愛陌生人」裡流氓對女大學生的佔有和軟禁、「海岸線」裡眾士兵們對精神失常女子的性侵、「援交天使」中佑真替死去好友潔婉進行的贖罪式的援交,在在都試圖再現隱藏在道德束縛下的性本能的壓抑。
金基德「殘酷劇場」式的電影語言如同一把手術刀,藉由剖解加諸在人類原始慾念之上的種種文明限制,讓我們再次看到人類本能慾望的真實面貌。正如「海岸線」反映軍中體制只會在堂而皇之的教條表面下更加藏污納垢地積累人性中最醜陋的部份;「只愛陌生人」隱約透露,即使是外表清純、未經人事的少女,性愛也擁有足以使其耽溺的可怕力量;「無顏美女」則試圖揭露男女情感中對於「喜新厭舊」的束手無策及欲拒還迎。
回歸到原始的宗教淨化儀式,金基德的電影在「他治」的過程中告訴我們所不願面對的殘酷事實,並揭穿謊言、懦弱、卑鄙、偽善,打破危及敏銳感覺的物質惰性,使人們能夠看到自身潛在的暗藏的黑暗力量,從而試圖達到排除心靈膿創、自癒的可能。
語言,臣服於寂靜的力量
角色噤聲,是金基德電影對待語言的方式。從後現代的脈絡來看,語言的歷史性及侷限或許正是其在金基德電影中缺席的主要原因。相對於紛擾雜沓的語言敘事,「寂靜」所能產生的力量或許更加強大。不論是「水上賓館」的逃犯、女侍者,「只愛陌生人」中的流氓,還是「情弓」中的老人及少女,觀眾雖然讓聽不見他/她們的聲音,但卻透過種種象徵性的意象而更能貼近角色的內心世界。
進一步而言,在金基德的電影中,視覺語言的地位顯然是凌駕於聽覺語言之上。「情弓」中象徵情慾的意象(水)、象徵生殖器的意象(箭);「水上賓館」中象徵身體創傷的意象(魚、魚鉤);「春去春又來」中象徵生命輪迴的意象(大自然的變化);「無顏美女」中則以面具象徵認同混淆、匱乏的意象;以及其他作品中近乎歇斯底里的激烈的肢體動作等等……這些視覺意象強而有力地扮演著金基德電影中「說話」的角色。
音樂,則是值得特別一提的地方。金基德雖然賦予電影中角色靜默的聲音,但卻在其一貫擅長的視覺意象敘事上恰如其分地搭配傳達各種不同情緒/情感的音樂敘事,例如「情弓」中如交響樂般、跌宕有致跌的絃樂,以及「春去春又來」中象徵季節遞嬗的背景音樂,都能在角色噤聲的表演中增添電影意象的張力。
http://pots.tw/node/684
 
金基德:我的影片是垃圾
金基德是韓國影壇在國際上最著名的大師級導演之一,在台灣也有不少粉絲。他的《春去春又來》當選2003年韓國大鐘獎最佳影片,又代表韓國角逐200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同一年的2月和9月份,又以《援交天使》和《空屋情人》連獲柏林影展和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導演獎。金基德這種戰績,若是放在台灣該被當成國寶了吧?但是他在韓國電影市場的境遇卻慘不忍睹。
《空屋情人》的海外版權出口收入超過100萬美元,在法國公映時觀眾達到20萬以上,在德國和意大利也達到了15萬以上,但在本國賣座片動輒就有幾百萬人次觀賞的韓國公映時,觀眾人數卻只有9.5萬人,票房很不理想,因為金基德大膽用了惹出「慰安婦寫真」風波的女星李升燕當本片女主角,於是惹惱了韓國民眾,自此被打入冷宮。去年,金基德的《情弓》在經過長時間的考慮之下僅在韓國一家影院公映,但卻公映不到一周就結束,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的統計,觀眾只有1398人,竟比在台北上片的情況還不如!(《空屋情人》台北的觀賞人次是1399人;《情弓》台北的觀賞人次是2238人)
今年,金基德的新作《時間》版權售出到世界30餘國,但如果不是當地發行藝術片的Sponge電影公司堅持要在戲院上映,韓國觀眾便險些只能通過在海外發行的DVD才能欣賞到《時間》。(我們台灣片商和觀眾對楊德昌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代表作《一一》不是同樣的冷酷無情,以至此片面世6年後始終未能在台灣正式公映?)金基德在今年8月8日出席韓國的《時間》上片記者會上,就老實不客氣地表示此片只是「將版權出售給大韓民國」。言下之意,韓國也只不過是世界30多個國家其中之一。他甚至說﹕「今天出席這個記者會﹐就像在美國公映我的作品時參加宣傳活動是一樣的。如果這次韓國票房成績還是不理想,以後我將索性不出售版權。」金基德對祖國觀眾的失望痛心,真是溢於言表!
至於金基德公開發言,表示「我的影片是垃圾」,並揚言將「靜靜地退出電影界」的新聞,則首先發生在《時間》的上片記者會上。當時有記者提問,就最近韓片《駭人怪物》在620家影院同時公映,僅過11天就吸引600萬觀眾一事有何看法時,金基德首先自稱是個「最流血的導演」,然後接著說「我認為這是韓國電影水準和觀眾的一次很好的結合。對這樣的比喻也許會持否定態度,也許會持肯定態度,可能每個人理解的觀點不一樣…」。言下之意,對於《駭人怪物》在韓國全國1600多家電影院中佔領620家電影院聯映的壟斷市場做法是有些不以為然的。
接著在17日他參加電視節目時,曾用了不好的雙關語嘲弄觀眾,後來又說《駭人怪物》獨霸戲院之舉完全扼殺藝術片生存空間,並暗指《駭》片只在賣弄特效技術。後來,《駭人怪物》影迷大反彈,金基德才正視到自己說錯話,並對《駭》片導演奉俊昊致歉,責備自己「實在有失電影界前輩資格」。數日後,金基德以一封主旨為「金基德致歉文」的電子郵件發給「韓聯社」希望代為披露,在文中自我嘲諷地說:「經過這些事,我終於知道自己是個意識的障礙者,很難在韓國生活下去。我就是一個在韓國社會裡畸形生長,自認劣等的怪物。因此我拍的作品,也都是垃圾!」此外又宣佈他將「靜靜地退出電影界」。這到底只是金基德的一時衝動之舉?還是真的萌生退意?
其實金基德一向是韓國影壇的另類鬼才導演,以「低成本拍出好片」的非凡能力見長。他的《援交天使》只花了5億韓元,約合42萬美元,拍了11天就完成,《空屋情人》也只拍了13天,但其映像品質的精緻卻有目共睹,可見「低成本」從來不是導演不能拍出好片的籍口!就算金基德的影片日後真的都不在韓國上片,他在世界電影市場上的營利能力也足以支持他繼續不斷拍下去。只是,金基德會甘心放棄他的同胞觀眾嗎?在全球市場與本土市場之間,一個國際級導演該如何取捨呢?
http://blog.chinatimes.com/c4liang/archive/2006/08/29/97162.aspx
 
在金基德的「空房間」看見蔡明亮的「愛情萬歲」
 
金基德和蔡明亮很像,電影的藝術性和爭議性都強,可都是國際影展的常勝軍,不同的是金基德成了韓片躋身國際影展的民族英雄,蔡明亮卻得屈膝校園推銷自己的電影票。
金基德現在很火也很狂,自稱是韓國第三大導演。他說:「如果李昌東(《綠洲》)排第一、姜帝奎(《生死諜變》、《太極旗飄揚》)排第二,那我就是第三號人物。」
2004年2月,金吉德以《撒瑪利亞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電影節,終被授予了“最佳導演獎”的肯定。儘管這並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這個獎至少遲到了兩年。9月份的威尼斯,他的《空房間》(台譯:空屋情人)不僅遲到地破格入圍,更出人意料地摘取“最佳導演銀獅獎”。
金基德的際遇,讓人想到台灣的蔡明亮;他的「空房間」,更看到了蔡明亮「愛情萬歲」的影子。蔡明亮在導演第一部電影前,也主要是以編劇為主業,直到第一部電影「青少年哪叱」於一九九二年誕生,已足足等待了十年,十年的實力蓄積,初露頭角;金基德在拍攝第一部電影前,也以寫劇本為生,連得了幾次劇本獎,始籌得了拍攝第一部電影的資金。
蔡明亮於一九九四年拍攝了第二部電影「愛情萬歲」,一鳴驚人,一舉奪得了威尼斯影展的金獅獎。十年之後,金基德也以「空房間」在同樣的領獎台上,摘下了最佳導演銀獅獎。
「愛情萬歲」描寫的是,三個生活在台北, 對未來茫然,生活空虛的年輕人,彼此的命運因緣際會的連結在一起。小康是一名納骨塔的推銷員; 阿榮則半夜在路邊擺地攤; 阿美為一名房屋仲介。 一日, 小康偷拔某屋主遺忘在門上的鑰匙, 而此屋恰巧是阿美尚未售出的空屋; 出於好奇, 小康趁無人在家,偷偷潛進屋內, 在一間空房間內企圖自殺未遂而偷住了下來。 阿美與阿榮在夜晚熱鬧的台北街頭搭訕上彼此,在同樣的那間空屋發生了一夜情。 之後, 阿榮亦趁阿美不在,潛入屋內房間偷住。 一日, 小康與阿榮不小心撞見對方, 自此兩人成為朋友, 一起偷住空屋。 三個人的生活命運, 因為這間空屋而巧妙地關聯在一起。《愛情萬歲》, 沒有太多的言語 、對話,大量地使用空間調度 、場景、 光線的安排來呈現大台北都會生活的冷漠與疏離, 都市人的情感空虛與寂寞。
「空房間」則是描寫男主角泰石是一個騎著摩托車挨家挨戶往鎖洞裏塞傳單的男人,並觀察傳單有沒有被取走,來判斷家中有沒有人,伺機闖空門。有一天,在一個偶然打開的房間裏他見到了一個全身淤青的女人。這個女人叫善花,長期被丈夫虐待,過著幽靈一樣的生活。一次,目睹善花被丈夫虐待的泰石終於忍無可忍,把她的丈夫打倒,帶走了善花。從此,兩個人在不同的空房間裏輾轉度日。善花對每個空房間都像對自己的家一樣,讓泰石感到溫暖,兩人也漸漸確定了對彼此的愛。但是一天,在一個空房間裏,他們發現了一具老人的屍體……
二部電影都有著以「空屋」隱喻城市人際疏離的共同主題,但這卻阻隔不了人類對愛的人性需求。十年,電影技術何止一日千里,但人性及人際文明顯然並沒有明顯的進步。十年後,金基德在威尼斯掄元,說明了威尼斯影展評委,對電影反映人性的品味,一以貫之。
當然兩人在作品的形式與內容,還是有著明顯的差異。蔡明亮作品一貫關注著人性的疏離、性慾的錯位(含同性戀),從青少年哪叱到最新力作「天邊一片雲」,七部影片可以視為一部蔡明亮人性探索的連續劇,連演員班底都一以貫之:李康生、苗天、李湘琪、陸奕靜,所有作品是,蔡明亮領著這些演員一起用電影在大台北進行的一場十年的人性實驗。
金基德在得獎之前,在韓國本土市場絕非靈藥,但他堅持他個人對藝術的理念追求,以及對社會邊緣人的關注,因此他的電影的內容與形式較蔡明亮者明顯多樣,可以有釣魚池女老闆與通緝犯的慾戀(漂流慾室);可以有援交女孩的青春幻夢(撒瑪利亞女孩);可以有海防駐軍與老百姓間的愛慾糾葛(海岸線);卻也會出現對禪宗的探討(春夏秋冬)。
兩個導演顯然都不是商業電影的票房導演,但兩個導演的創作量卻有明顯的落差。蔡明亮早期還有台灣中影支持拍片,後期就得靠法國人支持;而金基德的崛起,其實象徵著韓國電影市場近年的蓬勃發展,始足養起非主流的藝術電影。
 金基德導演作品年表:
1. Hwal 弓 (2005)
2. Bin-jip 空房間 (2004)
3-Iron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USA)
Bin jib (South Korea) (alternative transliteration)
空房誘姦 / 感官樂園
3. Samaria 撒瑪利亞城的女孩 (2004)
Samaritan Girl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撒馬利亞的少女 / 欲海慈航 / 哭泣荒原 / 援交天使
4. Bom yeoreum gaeul gyeoul geurigo bom 春夏秋冬又一春 (2003)
Frühling, Sommer, Herbst, Winter... und Frühling (Germany)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and Spring (Australia)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春去春又來 / 春夏秋冬 / 僧家入定
5. Hae anseon 海岸線 (2002)
The Coast Guard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6. Nabbeun namja 壞小子 (2001)
Bad Guy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literal title)
爛泥情人
7. Suchwiin bulmyeong 收信人不明 (2001)
Address Unknown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打回頭的情書
8. Seom 漂流欲室 (2000)
The Isle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9. Shilje sanghwang 真相 (2000)
Real Fiction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10. Paran daemun 雛妓 (1998)
Blue Gate (informal literal English title)
The Birdcage Inn
情色屋簷下
11. Yasaeng dongmul bohoguyeog 野獸之都 (1996)
Wild Animals
蔡明亮作品年表
1992年以李康生等青少年為藍本編導了《青少年哪吒》。1994年因《愛情萬歲》石破天驚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而揚名立萬。1995年,編導了記錄片《我新認識的朋友》。1997年,完成了備受爭議的《河流》。1998年,結合台灣與法國資金,完成了《洞》95分鐘電影版及60分鐘電視版(法國「高矮」公司放映的十部以「西元2000年來臨的那一刻」為題的作品之一)。2001年,終於成功編導了《你那邊幾點》。接著韓國全州影展出資邀請蔡明亮與其余兩位導演執導數位攝影機(DV)短片《三人三色》,他將之取名《與神對話》。
2002年蔡明亮完成了短片《天橋不見了》。
2003年,編導了《不散》,11月成為台北金馬獎開幕片。英國衛報影評人圈選為華裔名導第一名。
2004年,編導電影《天邊一朵雲》。《不散》成為新加坡電影節閉幕電影。
http://blog.sina.com.tw/beijingmovie/article.php?pbgid=14273&entryid=977
 
金基德  Ki-duk Kim
 
剛在威尼斯影展集許多榮耀與注目於一身的金基德,是韓國著名低預算快手導演,韓國藝術電影的代表人物。
90年代在法國學習繪畫,因此影片帶有明顯水墨畫底蘊,同時以大膽和情色著稱。1996年發表電影處女作【鱷魚 Crocodile】之後,就以驚人的速度陸續推出作品,作品風格以性和暴力為主,在韓國造成很大的爭議。2000年及2001年之間,金基德陸續以【島】和【收件人不明】兩片連續2年入選威尼斯影展,也因此打開了他在國際間的知名度。
從【鱷魚】、【雛妓】到【漂流慾室】,再到稍後的【只愛陌生人】,金基德的名字總是和『畸戀』、『仇殺』、『孤獨』、『絕望』、『卑微』和『恥辱』等等陰暗的詞語聯繫在一起,而人們給他的形容詞也是“殘忍”、“兇猛”、“情色”、“暴力”、“另類”等等。但2003年的金基德卻以一部極富佛學禪理的【春去春又來】給了觀眾全新的震憾與驚喜。
金基德表示,他受庫斯杜立克、塔可夫司基、楊德昌、侯孝賢、蔡明亮等導演的影響頗多,他相當推崇三位臺灣導演的成就,並謙虛地認為自己還沒有信心可以拍出很好的作品,但事實上他的2004年新作【援交天使】一舉榮獲柏林影展銀熊獎最佳導演,已受到了國際影壇的肯定與注目。
金基德的作品總是帶有很強的個人風格和共通點。他酷愛以極端的性和暴力,反映人性和民族的深刻悲劇;決不迴避對政治和社會現實的探討,但大多以隱喻的形式出現;女性在他的電影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她們往往是劇情的關鍵、矛盾的核心;影片中遍佈著各種充滿暗示的符號,比如魚、島、少女;其作品往往具有極強的形式感。無論影片的結構、敘事風格抑或畫面審美,都彷彿被烙上了金式品牌般的顯著和出類拔萃。
從【只愛陌生人】、【春去春又來】、【援交天使】幾部電影中,可以發現金基德的作品就出現了歸於沈默的傾向。導演自己認為,沒有對白一樣可以溝通;因為他經常參加國際影展,他發現有一些電影,即便無法聽懂片中台詞,但僅憑著畫面就可以看懂。於是他的電影中的角色,越來越沉默;研究金基德的一群影迷們,甚至稱之為「金式言語無用論」。表情、動作、環境,是他講故事的主要語言。在【空屋情人】中依然主要運用這些語言,只是變得簡單乾淨了許多。有人說這就像武俠小說裏的高手都要換上一把鈍劍一樣,金基德也開始剔除花俏的技巧,換用一種更質樸的方式傳遞思想和情緒,這種刺激不會讓你當場傷痕累累,卻讓你品嘗到其中更深沉的痛苦。
即使如此,【空屋情人】如此少的對白,也算是一次實驗;不過本片在威尼斯影展上映時可以證明非常成功,據聞威尼斯影展評委會主席穆勒曾告訴金基德:「別的獲獎影片都贏在故事情節,你的電影則贏在影像上。」金基德說這是整個威尼斯影展期間,最讓他記憶深刻的一句話。而放映時當最後一幕體重計的刻度歸於零時,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金基德更相信自己成功了。
向來愛在電影中『糟蹋』女性的韓國鬼才導演金基德,在他充滿性與暴力的眾多作品中,女演員總是沒有好下場,不是被強暴就是被迫賣淫,彷彿就是要這樣才能洗淨救贖人性中的骯髒和罪惡,儘管金基德如此變態地對待女性同胞,但是還是有女星朴智娥願意心甘情願的繼續被他在電影中『糟蹋』下去。雖然金基德總愛在電影中虐待女性,不過他卻破了不愛用熟面孔的慣例,繼續和朴智娥合作下去,相信金大導私底下必定是個尊重且愛護女性的男人,也才會有女星願意長久在大螢幕上被他好好『照顧』。
而作品中總以畸零人作為主角的金基德,甚至於被批評貶低女性,在現實生活中對事情看法卻相對的寬容;他在韓國女星李升燕因慰安婦寫真集事件而幾乎被逼退影壇時,及時伸出援手,邀請李升燕在【空屋情人】中演出,並奪下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銀獅獎;看來金基德的低調也無法掩蓋他光芒四射的才華!
導演金基德一向以拍攝富爭議的電影而出名,【情弓】是他的第12部電影,影片描述了一位老人和一位少女之間的愛情故事;就如同金基德過去的作品一樣,電影中常出現的場景與物品背後都富有涵義,【情弓】中金基德運用了既是「樂器」又是「武器」的「琴弓」,當作最重要的東西,他賦予「弓」的意涵超過傳統中的想像;電影中的「弓」,是老人用來保護少女的武器,同時也可以說是用來禁錮少女的武器。
屢屢創下拍片快速度的金基德,【情弓】也是在短短三個禮拜內、17天就完成拍攝;金基德自謙說,關於電影拍攝的技術部份,他還算是個新手,但他比較偏好誠實直接的方法,他覺得花俏的場景安排及複雜的場面調度不是最重要的,他所熟悉的那些器材的基本功能已經足夠,他重視的是拍片最開頭如何將主題意識表現出來。
作品中帶著偏激、爭議的金基德,以往拍攝電影的時候總是為了資金問題而煩惱,但【情弓】還未開始拍攝前,電影版權就已經賣到了全世界15個國家,所以此次金基德不再爲製作經費而費心;影評人也分析,金基德在沒有經費的困擾之下,【情弓】將會更加具有藝術性。 而已經奪下兩座國際代表性影展大奬〈威尼斯影展銀獅獎、柏林影展金熊獎〉的金基德,【情弓】是他第一次進攻坎城影展的作品;有人說,【情弓】沒得到坎城影展的大獎是因為評審不想讓金基德「三獎通吃」,於是故意忽略【情弓】的藝術成就;但事實上,【情弓】在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播放時,觀眾與影評人強烈的迴響時,金基德已不在乎得不得獎這個問題。
作品集:
1996 【鱷魚】Crocodile
1997 【野蠻生物】Wild Animals
1998 【雀籠小客棧】Birdcage Inn
2000 【漂流慾室】The Isle〈又名【水上賓館】〉
2001 【收信人不明】Address Unknown
2002 【只愛陌生人】Bad Guy〈又名【壞胚子】〉
2003 【春去春又來】2004 Spring , Summer , Fall ,Winter and Spring
2004 【海岸線】The Coast Guard
2004 【援交天使】Samaritan Girl
2004 【空屋情人】3 Iron 
 作品:  
 導演 | 製片 | 編劇 | 剪接  
 導演:
2007 窒息情慾 Breath
2005 情弓 The Bow
2004 空屋情人 3-Iron
2004 春去春又來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2004 援交天使 Samaritan Girl
2003 只愛陌生人 Bad Guy
2002 海岸線 The Coast Guard
2001 未曾留下地址 Address Unknown
製片:
2004 空屋情人 3-Iron -製片
2004 援交天使 Samaritan Girl
編劇:
2004 空屋情人 3-Iron
2004 援交天使 Samaritan Girl
剪接:
2004 空屋情人 3-Iron
2004 援交天使 Samaritan Girl
http://movie.kingnet.com.tw/search/index.html?act=actor&r=1115209122
 
李滄東的「邊緣」:《綠洲》、《密陽》
 
終於在友人M的家中看到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綠洲》及《密陽》,這兩部片並沒有因為哈韓的潮流而在台灣上映(金基德、朴贊郁都可以代理了,怎麼李滄東的就是沒有哩),也因此成了我只能期待與其巧遇的電影作品。
  在2002年出品的《綠洲》,我們看見邊緣人如何地被拒斥於「社會之外」,背負著業已形成的巨大刻板印象,其一是為弟弟洪忠毅的無所事事男子洪忠都,出獄之後因其散漫的個性蒙受家庭、社會的巨大忽略;其二是那起肇事事件死者的重度腦性麻痺的女兒恭洙,兄長利用她障礙者的身分申請到新住宅,卻把她留在原本的屋。
  這是兩個邊緣人的相逢。忠都與恭洙彷彿自處於一種「時間之外的時間」,無人理會的兩人反而比常人多一份自由,而「身份」上的缺陷也讓彼此更加相惜,產生相戀的火花。
  不過,社會的強控制終究勝過兩人的個體奮鬥,最後忠都被控強姦,而他過去「意圖強姦」的案底直接加深了警察、家人對他犯案的譴責,但真相其實未被說出。只是另一方的恭洙再怎麼努力,她那伴隨先天殘疾而生,極不清楚、順暢的表達能力,情緒的激動被常人「理所當然」底解讀為難過、憤怒的行為表現。
  社會是由不斷地「排除」所建構的,「社會觀感」、「社會控制」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的「被看見」的人格模型,在這樣的社會內裡,洪忠毅、恭洙兄長的偽善則被包裝為一副循規蹈矩、嚴守分際的「常人」模樣,他們的生命實則是奠定於那些邊緣人的犧牲之上。
  而那幅《綠洲》上的陰影,不僅永遠勾引著恭洙的畏懼與欲望,亦恆久見證著「社會」的荒蕪。
  到了2007年的《密陽》,李滄東繼續發揮擅長的「邊緣書寫」的主題。李申愛帶著兒子遷居丈夫故鄉密陽,在這座「沒有祕密」的小城,隨著兒子被慘遭撕票的悲傷事件,李申愛開始信仰基督教,漸漸從中獲得和平、安詳的力量。
  然而,藉由宗教是否真能夠讓我們平復傷痛、重新再生?或許這問題並非李滄東的提問重點,關鍵還是在於他擅長的「表象揭穿術」的施法。當申愛放開心胸,前往探監之時,暖系的色塊一下子因為兇手「神已經寬恕了我」的一席話大肆褪染。申愛無法認同「神怎麼能在她寬恕兇手之前先行寬恕」,可事實上我們也可以說,申愛一直以來僅是活在表象的平和,況且在探監之前的一幕,申愛對被凌虐的女孩的視而不見,已經埋下了「價值裂解」的火引。從這以後,申愛便不再參與教會的任何活動,她的精神再一次走到邊緣,從天使轉為魔鬼。
  李滄東運用「宗教」當做全片的催化劑,拉大了作品的格局,卻能用平常的語句構建理解的渠道。而人最終要面對的,還是自己內心的秘密之處;而社會最終的可怖之處,仍為在那些社會交往之下的「真實虛假」。
  原為作家,並曾任文化部長的李滄東,劇本成熟凌厲,深指事物的核心,而且層次感豐富,批判性具備,不但滿足愛聽故事的人,也能滿足挑剔的知識份子,再加上他對邊緣人物的深層關注、描寫,絕是影迷們不可錯過的一道韓國映畫風景。
http://mypaper.pchome.com.tw/allen34/post/1310238882
 
生命之詩 Poetry  2010
 
導演: 李滄東 
編劇: 李滄東 
演員: 尹靜姬
  劇情簡介
南韓國寶級影后尹靜姬睽違十六年重返大銀幕之作,獲得2010韓國青龍獎最佳女演員獎,2010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密陽》導演李滄東最新作。
美子(尹靜姬飾)與就讀中學的外孫相依為命,住在郊區的他們,生活平靜愜意。穿著打扮總予人優雅、端莊印象的美子,有一天,忽然想要將生活中種種美好事物,以詩歌的形式紀錄下來…。
為了尋找寫詩的靈感,美子開始注意到以往忽略的生活諸多細節,這使她像個孩子般雀躍,彷彿世界處處有驚喜…。
可惜,美麗不是永恆的,當老年人常見的失智症纏上身,生活作息驟然遭逢巨變的她,也陷入了身不由己的痛苦之中,而生命之詩,會因此變調,化作一首哀歌嗎?
 
演員尹靜姬“練習了裸露戲,但浴盆太高了” 2010.06.17 韓國中央日報 
 
元老級的演員尹靜姬在電影《詩》中的暴露戲份曝光了。
6月16日晚播出的MBC《黃金漁場-膝蓋道士》中,尹靜姬笑著說:“從很早以前開始,我的原則就是不演裸露戲”,“但李滄東導演說,這次的是一定需要的。因此,我就和丈夫商量了一下,還特地在家做了練習。但沒想到拍的時候浴盆太高了,練習沒派上用場”。
能代表20世紀60年代的著名演員尹靜姬在43年的演藝生涯中曾有過接近300部作品,但她一直拒絕拍攝裸露戲。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她仍表現了出各種精彩的演技,給粉絲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但此次,她不顧自己已經66歲的年齡,仍堅持拍攝了裸露的戲份,並得到了世界著名鋼琴家、老公白建宇的允許,在家做了露背的練習,但不料拍攝時浴盆太高,這個場面未能出現在最終的作品中。
http://cn.joins.com/big5
 
2010金馬影展搶先推薦:生命之詩Poetry by喬治
 
生命就像一河緩緩流水作為本片的開端,一幅風和日麗的美好氣息,卻突然因一具漂浮在水面上的屍體嘎然而止。
  自首部長片12年來只推出了5部作品的編導李滄東,在南韓影壇的地位十分崇高,量少質精的成品,部部都在國際上備受好評,尤其是自2002年的《綠洲曳影》以來,每每參加威尼斯或坎城影展皆拿下大獎,可惜這些作品從未在台灣作正式院線上映,直到這部終於有台灣片商問津的傑作。
  《生命之詩》在坎城首映後的簡介相當地賣關子,只透露是一部關於一個在生命將盡之時,開始想以詩表達內心的老年婦女,但反而是這個不究其然的大綱,讓我在真正觀賞本片時,更是驚喜連連,原來劇中情節有著層出不窮的轉折點,和相當大的情感張力,但我不打算透露箇中奧祕,還是要每個人自行到戲院中,感受和我一樣受到影片廣大力道的體會。
  尹靜姬是在南韓影壇縱橫將近30年的國寶女星,在1994年息影、隨家庭旅居法國,直到因為李大導演的誠摯力邀,以及對他作品的喜愛及信任,決定破例復出,結果證明,李大導的眼光果然獨到,尹女士以完全出神入化的演技貫穿全片,每一幕戲都無不令人感到震撼及感動,精采程度與《非常母親》的金慧子並駕齊驅,不論擁有再如何廣大粉絲群的偶像新秀,都仍和已晉國際級的這兩位老牌女演員有懸殊之距。
  尚無緣拜看李導演大多數作品的我,只幸運地得以藉由DVD觀賞他勇奪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的《綠洲曳影》,其中對人性的憐憫情懷,和生命中的不可預知的神祕機緣,都和這部新作相互呼應,若熟悉南韓電影的觀眾,絕對不難將本片與朴贊郁的《原罪犯》和奉俊昊的《非常母親》兩部同樣傑出的作品作連結。
  在激情過後,主角不斷苦尋不著的詩句,終於在她貫徹對生命的領悟後泉湧而出,她不但是追憶她年幼時的記憶、表達對自然給予啟示的謝意,還有完成生命任務後的釋懷告別,以及投射他人處境的生命連結,最終生命的蹤跡已經不再重要,鏡頭再度回到那一河緩緩的流水,但其中已隱含了與當初有著天壤之別的深遠意義。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06/23063222/
 
生命中的美好與苦痛-《生命之詩》
 
電影中,詩歌班的老師,在第一次上課時拿出了一顆蘋果。「你們看過蘋果幾次?」他問學生。「幾千次?幾萬次?」「不,你們一次都沒有看過。你們沒有真正看過蘋果。」
   那麼,怎樣才算真正看見蘋果呢?「你看著蘋果,然後想跟它對話。這才算真正的看。」老師這麼說。
   韓國電影大師李滄東,我只看過他一部電影,2002年的作品《綠洲》,這部講述社會底層人物之間愛情的作品,在我腦中留下了難以抹滅的印象。如此殘酷,如此溫柔,如此之美,像一首詩,寫出人類深處的美好與苦痛。
   今年的《生命之詩》,也是帶著同樣的氛圍,但「詩」更具體成為了電影中的元素,如引路者般,帶著劇中的主角,帶著觀眾,去思考複雜難解,甚至沒有答案的人生處境。
   為什麼我們要讀詩呢?或者廣泛一點地問,為什麼我們要欣賞藝術呢?為什麼要聽歌?為什麼要看電影?為什麼要看畢卡索和莫內的畫?從最表層來看,似乎是為了可以跳脫現實,進到純粹的美的世界,暫時忘卻我們庸庸碌碌的真實人生。
   於是我們學會切割自己,一半留在真實而不完美的人生,一半留在想像而美好的藝術世界。
   但李滄東透過一個六十幾歲才開始學詩的老婦,傳達出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把藝術拉進真實的人生呢?如果我們每個人都當起了創作者,都當起了詩人,像真正看著蘋果般,去真正看見自己的人生,努力和它對話呢?即使,這個人生是如此的灰暗、孤獨、不堪?
   風吹搖曳的樹影,盛開如血的紅花,如片中老婦所見,這都是生活周遭俯拾即是的美麗事物,為了寫詩,她開始學著認真去看,認真作筆記,她也的確為它們創造了美麗的短句,但她卻一直尋問詩歌班的老師:「為什麼我寫不出詩?」為什麼?這些我看來已如松尾芭蕉俳句般美妙的句子,為何她卻不認為是詩?那會不會是因為,對她來說,真正的詩,並不是描寫景物,而是描寫自己的心,自己的生命。
   創作者一直存在著一種矛盾:如果要成為創作者,我們的確要如詩歌老師所說,用心去看自己的人生,與它對話;然而,面對生命中難以避免的苦痛時,選擇逃避和遺忘,卻往往是多數人「健康得多」的選擇。想到近幾年自殺身亡的文壇新秀黃國峻、袁哲生,不也是因為作家那份細膩的心,禁不住現實人生的摧殘,而選擇離開。
   我們真的能用詩人的心,去看待自己的人生嗎?
   經過一夜的沉澱,我回想著這部電影,我相信,李滄東對這個問題,是抱著樂觀的看法。生命中有苦痛,相對的,也有許多美好,學習當一個詩人,或許就是學習用更寬容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人生。如同老婦最後回顧人生的詩,如同片尾一幅幅平靜人生的街景,如同那緩緩朝畫面流來的江水。如同詩歌班中的一個已婚婦女,如此訴說著她的婚外情:「很痛苦,但是那卻很美。」
   希望用美來當成人生的解藥,或許天真,但在那追求美的一時半刻,至少可以真正與自己的人生對話,真正地活過。
http://sysaries.wordpress.com/2010/11/06
 
深邃幽遠自然流露的《生命之詩》(林郁庭)
 
大江東去,幽幽江水未映入眼簾,永不止息的流水聲先縈繞在耳邊。從漆黑深邃若冥河的所在,一點一點亮起,開朗而為波光瀲灧的川流,含笑的遠山、嬉戲的孩童漸次入鏡──帶來與帶走生命的江河波紋,賜予和奪走電影生命的光影,在《生命之詩》(韓國,李滄東,2010)的片首,已經為本片與電影的故事作了結語。在一片淡然恬適之中,江水送來一尊浮屍,髮絲與糾結的河藻在鳥鳴與水波之間漂蕩,片名隨之浮現,波光也黯淡下來:浮生如詩,自然流露。
  導演李滄東選中的取景處,濱臨漢江支流一隅,風光不差、卻不特別出色,有一點感覺,又不至於搶了主角的戲(在愈來愈多的影展片競相誇耀攝影技巧、如畫如詩的自然景致,安於平淡不免有些特立獨行,卻能予人清新的感觸);恰如電影中的詩句,沒有讓人驚豔的手筆,卻饒有情致,適切襯托故事進展與人物心境。本片相關生命、發掘蘊藏於生命的詩、傾注生命來寫詩,反不著意去經營所謂的「詩意」、「詩境」,而聚焦於生命的起伏與詩的本質。主人公美子與離婚女兒托養的孫子小郁,在濱江小城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但一向健康情形良好的她,卻開始出現初期老年癡呆的症候。河水所帶來的那個女孩,遭到男同學集體性侵而投水自絕,數名侵犯者中包括了小郁。加入社區文化中心詩歌創作班,認真地嘗試擷取生活中的美好去成就美麗的詩句,卻老為了找不到靈感而苦惱的美子,由於生命所給予的種種試煉,終將寫出平生第一首詩。
  《生命之詩》亦由李滄東執筆編劇,獲得本屆坎城影展最佳劇本,實至名歸。由劇場與文壇轉戰電影的李滄東,人文涵養深厚,片中呈現的詩歌語言,分寸拿捏得宜,展現愛好者習藝的趣味,卻也切中命題重心。全片穿插在美子學詩與她周遭發生的人事之間,對於世情與人生的體驗,巧妙與習詩賞詩的不同階段銜接,環環相扣,結構縝密而自然開展,毫不牽強──這不是犯罪推理式敘事一個機關扣住一個機關的繁複裝置,也沒有牽一髮動全局的機巧,但是交會的詩與生命的語言,真實而巧妙地連結。在好幾個轉折點,李滄東選擇不把話說白、說死了,而是丟下足夠的重要暗示(所以也不會是全然在五里霧中),讓觀眾自由去詮釋;這如同詩的賞析,在風格鮮明的詩句之間,仍有充分留白,允許不同的解讀方式,也留下餘韻與迴響的空間。本片延續李滄東一貫對於社會邊緣人的關注與細膩描繪,但比起之前的作品,表現手法要更內斂,戲劇張力沒那麼強,對於演員來說還是很艱鉅的挑戰。
  李滄東請出已經告別影壇十六載的天后尹靜姬,主演猶如為她量身打造的美子一角(導演表示邀約影后的念頭,在他編寫劇本時便不斷浮現,尹靜姬的本名也正是美子)──那個年逾花甲而風韻猶存,打扮優雅入時的老婦人。向有引發演員極致演出之名的李滄東,與尹靜姬的合作也無可避免地成為話題。在《綠洲》(Oasis, 2002)裡,他讓文素麗扭曲著面容與肢體,演出重度腦痲痹患者而勇奪威尼斯影展最佳新人獎;全度妍在《密陽》(Secret Sunshine, 2007)中飾演痛失愛子與信念,在憤怒與瘋狂邊緣游走的母親,成為韓國首位在坎城封后的女星。自60年代縱橫韓國影壇三十餘年的尹靜姬,主演電影超過330部,不但多產而且演技出色,曾24度榮登韓國影后寶座,被票選為韓國影史最偉大女演員;演出《生命之詩》再獲獎,對她也不過錦上添花,不過,此次與李滄東導演共同琢磨美子的天鵝之歌,對影后依然是難得的經驗。以尹靜姬資深的演藝生涯,飾演美子這樣的角色,也是首度嘗試:內心如少女般純真,因為「喜歡花、有時候會說奇怪的話」而想學詩(這樸拙可愛的言詞卻道出「風花雪月」之情,亦是作家出身的李滄東饒富興味的一個玩笑),也展現相當的感性;然而美子並不是那麼單純的人物,在故事發展與她在經歷中的成長,這個複雜性更會逐漸顯露。息影十六年,為了一個難能可貴的角色復出,對尹靜姬而言,像是重回純真年代:在拙稚與滄桑之間反覆,終於得到感悟,是影后把演技推至爐火純青的過程,也是美子必須走過的一段人生道路。
  自純真到世故的蛻變,牽涉了難言的暴力;在本片的核心就是一個暴力事件,以及因之斷送的一條生命。李滄東並不是沒有處理過直接而血淋淋的衝突場景,然而在《生命之詩》裡,他以不同的美學去審視,抽離了暴力現場,冷靜而同情地,透過美子的眼睛去看生命的殘缺,用悲憫的詩心體驗人生的無奈。手法似乎較為含蓄,然而在表面的淡然之下,所凝聚的衝擊能量,以及其中蘊涵或是隱晦或是彰顯的暴力,卻是大得驚人。美子的日子原本就不像她外表的優雅自在,政府的補貼金之外,還得幫傭打零工維持生計,即使如此,她仍然願意以詩去歌頌美麗世界;突然之間給予她的雙重打擊──無情歲月所帶來的失智失憶,為小郁闖下的大禍善後──則為她打開另一扇窗,接觸腐蝕美好人生的醜惡不堪。
這之中特別驚心動魄的,是世人的冷漠與算計:一個無辜生命的逝去,竟然激不起大多數人的知覺。路人對母親的哀慟視若無睹;促成她死亡的那群中學男生很快又恢復平日的熙攘愚昧,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學生家長與校方一味偏袒,沒有公平正義,只有息事寧人與花錢消災。沈迷於電腦與遊戲的小郁與死黨們,並沒有在鬧出人命後習得教訓,說明了這是多麼冷漠的網路世代,而現象的形成不是沒有原因的。被迫加入家長自救會的美子,在清一色男家長的群體中參與「口徑一致」的協調,清楚地看到這整個父權、沙文的體制,不但慣壞了這些孩子,還打算利用貧富差距,欺負女孩拋在身後的寡母幼弟,哄他們接受賠償和解,把事情掩蓋下來。
  這是李滄東嚴正的社會批判,但他以諷刺的手法側擊(譬如家長協調會總是吃吃喝喝,對方答應和解了還準備慶祝;美子刻意在餐桌上放女孩遺像,小郁看到吃了一驚,卻沒有其他反應),隔了一段距離描繪,讓整個事件與後續發展融入美子學詩的脈絡。從頭到尾,不論是詩歌課程或是朗誦會上,教給美子的都不是實用的寫作技巧,而是一再調整她看世界的眼光:喜歡花與漂亮衣服的美子,就像一張白紙,習作不是從筆法下手,而在心境與眼界,任由生命的墨汁逐步渲染,讓作品自然成形。(在《密陽》中配合取材攝影來修正腳本,鼓勵演員們忘情而不是刻意地表演,甚至以偷拍取得自然鏡頭的李滄東,確實崇尚這種不加矯飾、渾然天成的美學。)她開始留意周遭事物變遷所透露的訊息,因不斷累積的悲哀與負面情緒而困惑,究竟怎麼能成就愛與美的詩篇?她終於瞭解詩源自於生生滅滅不息的循環,不可能止於風花雪月,自然的語言也不乏暴力與死亡的意象──掉在地上的杏實必須被踐踏,在死亡中期待種子的新生──如是,她滿面含笑地說出自己的領悟。女孩的死,自己的邁向老死(失智症無情地提醒死亡的迫近),引領她進入新一層的生命意識,詩也由之誕生。
  《生命之詩》同時反映李滄東對於詩、對於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反思。如果詩已經式微了,為什麼還寫詩?如果電影已經是夕陽工業,再持續拍片有什麼意義?他問著這樣的問題。恰如片中的美子,知道自己對於語言的記憶正在消失中,反而更努力想寫詩;是否失智症所帶來的文字之死,允許她如嬰孩般重獲純真,激起原初的創造力?李滄東或許做了這樣的暗示,但並沒有給確切的答案,就像眾所關心的,留下一首詩後就消失的美子的去向,他也不做說明,讓觀眾自由去詮釋。在之前的電影作品,李滄東展現他作為小說家非凡的說故事能力;在《生命之詩》裡,我們看到他更嫻熟精練使用電影的視覺聽覺語言,更著力拓展留白的藝術。以開放的方式經營電影敘事,留下想像的空間與多重可能性,只是其一。他更加審慎地使用言語,多讓鏡頭去說故事──好比一陣風起,美子的帽子由女孩跳河的橋上被吹落,一路隨著波濤而去;或是美子盯著空無一字的筆記本發呆,直至漸次肥大的雨滴溼了紙面。這都是無聲勝有聲的時刻。就某一方面而言,《生命之詩》道出了對文字的矛盾與相當程度的不信任(李滄東自云,感悟是無法言述與表達的),美子不是要學會新的「看」世界方式才能為詩嗎?她當然不只是看,也同時仔細傾聽。李滄東的電影向來有豐富的聲音與律動感,對於配樂的選擇則顯得精簡;於《生命之詩》,他更乾脆地讓天籟之聲貫穿全片,除了簡短的手機鈴聲與卡拉OK伴唱,本片沒有其他的樂聲──伴著主人公的便是水聲、鳥鳴、蟬唧、風起、雨點,江水之聲更是時時奔流不止。
  片子止於漸次盈滿定格畫面的江水,再暗了下來,回歸幽冥,涓流之聲仍不絕於耳。片刻之前,美子與少女的生命/聲音在詩的朗誦中合而為一,隨著生命之詩的成就,少女的幻影在投江前對著鏡頭燦然一笑,結束的地方正在開始之處,像是畫了一個圓,首尾恰恰承接。於此駐足的時間點是曖昧不明的:比起片首屍體浮現,它往前倒敘了一點;對照美子的習詩與心路歷程,它是往後推了一步。在不定卻又恆久的時空裡,仿若一再循環卻並非重複的路途中,生命不管是悲是喜(或者超越悲喜),總永無止境地延續,沒有真正起始,也沒有盡頭,如那往返冥界與人世,生生不息的江水;如那張寫了數行詩句的詩箋,大部分留白,在一次次吟誦中復生又亡故;又如那明暗不定,在光影、動靜、虛實之間展開收回,不斷輪迴的膠卷。《生命之詩》一路觀來已讓人叫好不已,收尾若是,猶為神來之筆。
http://sisbabylon.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29.html
 
 李滄東
 
    李滄東,男。1954年4月1日出生于大邱。作家出身,曾撰寫過多本小說,一九九二年獲取韓國日報的創作文學獎。期後他接受樸光洙導演的提議,負責編寫《Starry Island》的劇本和當該片的副導演。一九九七年拍攝首部作品《黑道初哥》(Green Fish)。2000年導演由薛景求和文素麗主演的《薄荷糖》。2002年的《綠洲》,李滄東又一次與文素麗合作,該片參加了當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大受好評。文素利在片中所飾演的智障女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7年的《密陽》則把全度妍送上了戛納影後的寶座。
  人物介紹
  李滄東1954年4月1日出生在大邱,作家出身,曾撰寫過多本小說,一九九二年獲取韓國日報的創作文學獎。期後他接受樸光洙(PARK Kwang-soo)導演的提議,負責編寫《Starry Island》的劇本和當該片的副導演。一九九七年拍攝首部作品《黑道初哥》(Green Fish)。2000年由薛景求和文素利主演的《薄荷糖》Peppermint Candy(2000)。2002年的《綠洲》Oasis,李滄東又一次與文素利合作,該片參加了當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大受好評。文素利在片中所飾演的智障女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老師、作家、導演之外,李滄東還有一個身份—韓國文化觀光部部長。那是他在拍完第三部電影《綠洲》之後,受文藝界的盛情邀請而擔任的職務。盡管這個職務只在他身上停駐了16 個月,但爲他增添了一層傳奇的光環。 但是,李滄東還是習慣地被大家當作一位世界級的“作家導演”。爲他帶來這種世界性聲譽的,至今卻只有區區四部電影。從1997 年43 歲的他導演第一部作品《綠魚》開始,到2006 年52 歲時導演第四部電影《密陽》,他不過經曆了短短10 年的導演時光。2006 年,李滄東毅然辭去文化部部長的職務,再次回歸作家導演身份,拍攝了第四部作品《密陽》。全度妍也憑借《密陽》中的精彩表演勇奪戛納電影節影後桂冠。韓國本土也一再爲《密陽》喝彩。在2007 年韓國電影大獎中,它將“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最佳男演員”等重要獎項一舉納入囊中。2010年的第五部作品《詩》,又囊括了第47屆韓國電影大鍾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劇本”等獎項,李滄東本人也獲得了2010年第6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2011年第47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導演獎。
  個人作品
  導演作品
  《詩》 Poetry (2010)   《密陽》 Secret Sunshine(2007)  李滄東
《綠洲》 Oasis (2002)   《薄荷糖》 Bakha satang (2000)   《黑道初哥(綠魚)》 Chorok mulkogi (1998)
  編劇作品
  詩 Poetry (2010)   綠洲 Oasis (2002)   薄荷糖 Bakha satang (2000)   黑道初哥(綠魚) Chorok mulkogi (1998)   Jeon tae-il (1996)
  作品獲獎
  2000年第21屆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劇本《薄荷糖》   2007年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全度妍)《密陽》   2007年第01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全度妍)《密陽》   2008年第02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全度妍)《密陽》   2010年第47屆韓國電影大鍾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尹正熙)、最佳男配角(金熙羅)、最佳編劇《詩》   2010年第6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詩》   2010年第04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尹正熙)《詩》   2010年第19屆韓國釜日電影獎最佳編劇《詩》    2010年第28屆意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詩》   2011年第05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詩》   2011年瑞士Fribourg電影節最高獎黃金視線獎《詩》   2011年第47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最佳導演《詩》   2011年尹正熙獲得由法國政府頒發的文化藝術功勞勳章 《詩》   2011年第37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尹正熙)《詩》
  人物生平
  李滄東出生在大邱,作家出身,曾撰寫過多本小說,一九九二年獲取韓國日報的創作文學獎。期後他接受樸光洙導演的提議,負責編寫《Starry Island》的劇本和當該片的副導演。一九九七年拍攝首部作品《黑道初哥》(Green Fish)。   2000年導演由薛景求和文素麗主演的《薄荷糖》。2002年的《綠洲》,李滄東又一次與文素麗合作,該片參加了當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大受好評。文素利在片中所飾演的智障女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7年的《密陽》則把全度妍送上了戛納影後的寶座。
  作品風格
《綠魚》是李滄東“綠色系列”的第一部,連同《薄荷糖》、《綠洲》,確立了他在本土的地位,同時在國際電影節也打開了知名度。《綠魚》跟李滄東的關系如同《小武》之于賈樟柯,同爲第一部劇情長片,先後獲得溫哥華國際電影節的龍虎獎。兩位導演的處子作都相當成熟,對于兩國電影均有著劃時代的曆史影響,現在的李賈二人成爲了國際上各自國家當仁不讓的代表導演。
   作家出身的李滄東是名編劇好手,這是不爭事實。但初看《綠魚》的劇本並不新穎,大哥與小弟的黑幫情仇看上去還有點陳腐老套——如同某款海報上三位主角並肩、一身黑衣墨鏡造成的誤導,搞不好錯以爲是激烈的槍戰動作片。分析原因顯然是韓國一向的明星本位宣傳,十有八九的海報都要做成大頭貼。   《綠魚》的入口可以把它視爲韓國式幫派片,不過走的是李滄東個人特色的寫實路線。何謂寫實?吳宇森跟古惑仔那種“死都死得那麽瀟灑”的港産片子當然不是寫實。李的高超之處在于通過寫實帶出一股消逝的憂傷,主人公莫東的“命該如此”一部分就因周遭社會環境的改變所造成。不可否認,悲劇性的莫東是李滄東熱衷表現的那類人。退伍回家的他一事無成,心系家庭卻只能茫然度日。轉機很快到來,莫東得到幫派老大賞識,進了黑幫當小弟,然而之前出現的致命女子始終沒有遠離。致命的地方不在于她的美貌妖嬈,而是她的身份——美延是大哥的女人。他們的出路在影片開頭就已經預示,莫東追趕不上那趟遠去的、載有美延的列車。
   莫東帶著些失落情緒回家,《綠魚》給了一個全景鏡頭,老房子對面不遠處矗立著成片的高樓新城,後面屢次暗示和強調這一事實。這時的韓國還沒遭遇亞洲金融危機,尚沒有出現《薄荷糖》中韓國社會被影響的傾向和弊端,城市化的腳步卻已經到來,影響波及諸多社會層面。有些人一度擁有自己的土地,但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卻沒有他們的份,如同無處可去、找不到位置的莫東。   李滄東想要表現的主題是借助類型化的幫派片關注韓國社會的變化,就如同臺灣等其他東亞國家地區的電影講過的:古老傳統的生活方式、祖輩相傳的價值觀念遭到了破壞,功利主義盛行的社會卑劣不堪。身處這個熔爐中的渺小個體,無可避免地受到社會的牽連影響,莫東就是其中之一。
  北京之行
  1994年,李滄東第一次來北京時,匆匆路過北京電影學院,那時,這所知名電影學校裏的人們談論的是安東尼奧尼、伯格曼、戈達爾,甚至張藝謀和陳凱歌,很少有人聽說過“李滄東”這三個字。如今,他說起那一次來北京的理由,有點令人不可置信:那次打算在不遠的學院路上開一家飯館,他喜歡透過飯館這個芸芸衆生不斷來去的窗口去觀察生活、體驗人生。那時,李滄東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韓國老師,一位只在本土知名的作家。   2007年冬天,李滄東再次來到北京。作爲中韓建交十五周年暨中韓交流年活動的重要嘉賓之一,有韓國駐華文化院院長等顯赫人士的陪同;他的影展一再舉辦;他走進北京電影學院的大講堂侃侃而談,中國現在和未來的電影人都熱切地跟他見面,爲他獻上了鮮花和掌聲。這時候,他已經是一名聲名遐邇的電影人。
  作家到導演
被譽爲“作家導演”的李滄東1954年4月1日出生于韓國大邱,1980年在慶北大學獲得韓語(國語教育科)及韓國文學學位,在那期間他在劇場編導寫作上投入了很多精力,畢業後的李滄東在一所高中教韓語。
   1983年,李滄東發表處女作小說《The Booty》,被《東亞日報》新村文藝選爲優秀作品一躍成爲當紅作家,隨後相繼推出《Burning Papers》(1987年)和《There are Lots of Shits in Nokcheon》(1992年),1992年作爲韓國藝術綜合大學電影學院教授的李滄東獲得了韓國日報的創作文學獎。
   1992年,已是知名作家李滄東接受樸光洙邀請進入電影界,爲《Starry Island》創作劇本並擔當副導演,1995年完成劇本《Single Spark》。
   1997年李滄東推出處女作《綠魚》,身兼編導二職,並在第16屆溫哥華電影節上獲得龍虎獎,這一年李滄東43歲。寫實的影片塑造了一個成爲夾雜在黑幫倫理和生存間犧牲品的男主角,包含娛樂性的同時又不乏藝術性。韓國權威電影周刊《Cine21》在評選90年代韓國十大電影事件中就有“三人三色的作家主義導演洪尚秀、李滄東、李光模嶄露頭角”這一標志性事件。
   2000年李滄東的第二部作品《薄荷糖》獲邀參加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其後由薛景求和文素利主演的本片便被選定參加了數個影展,並多次獲獎贏得了較高的國際聲譽。對內來說,李滄東得到了“韓國最優秀劇作家”的稱號,對外來說讓世界認識了李滄東。《薄荷糖》由1999年倒敘回1979年,用韓國20年間政治、經濟、曆史巨變的7個段落,講述了主人公在無情歲月中逐漸麻木直至崩潰的故事,影片重溫了光州事件、學生運動、金融風暴等韓國人生命中的磨難,結尾回到春遊時在初戀情人身邊的那一刻尤爲感人。第三部作品《綠洲》,李滄東又一次與薛景求、文素利合作,文素利在片中飾演的智障女(腦麻痹患者)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獲邀參加了大大小小30多個電影節,同時贏得了包括2002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新人演員、國際影評人獎、未來電影獎以及詮釋人道與博愛的全基督教教會獎在內的多個獎項,大受好評。
  執導到從政
  2003年,在韓國文藝界的推薦下,毫無從政經驗的李滄東入組政府內閣成爲韓國文化觀光部長官。李滄東在2004年6月份辭去韓國文化部部長(全稱韓國文化觀光部)一職,結束了爲期16個月的從政生涯。   然而對于喜愛李滄東的影迷來說,幾年間卻也失去了一名好導演以及觀賞到其佳作的可能。在2002年《綠洲》後,李滄東對于新片的籌備卻從預計的2005年一直推遲到了2006年。兩年中除去擔任一些電影節的評委評審(例如2004年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關于他的報道非常之少。任內的李滄東致力于韓國電影産業的發展,2004年李滄東主動提出降低電影配額,最終韓國在2006年7月1日正式縮減電影配額制。   在2006年10月,法國政府授予李滄東法國榮譽軍團勳章騎士勳位(the Legion d'Honneur)的榮譽,用以表彰他在擔任文化觀光部部長任內維護電影配額制以及保持文化多樣性上做出的貢獻。
  訪談瑣碎
李滄東稱從前自己是個作家,從沒想過與電影有何關聯,直到看了侯孝賢的《風櫃來的人》,受到極大沖擊,驚覺“這個導演怎麽可能知道我的秘密”,自此才開始接觸電影。顯然,侯孝賢是他最喜歡的亞洲電影導演。
   關于《薄荷糖》,李滄東說他想提醒年輕人思考“時間意味著什麽”。他說特別癡迷《薄荷糖》的觀衆都是好人,也許他們希望保持一些脆弱的夢想而不是粉碎它。而對他來說那些東西早就破滅了——大概是因爲他們才20多歲,而自己比他們老多了。
  “對于男女主角這種特殊身份和不太漂亮的形象,觀衆的接受度一定要受到考驗,如果他們接受得了,那現實中就同樣可以。”《綠洲》裏薛景求爲演出減肥15公斤,而文素利則接受了長達6個月的演技指導,最終以醜怪形象出現,李滄東認爲她的表演是無可挑剔。金基德曾表示過在他心目中最優秀的韓國導演,李滄東排在第一位。
  成就榮譽
《綠魚》(1997)
   第33屆大鍾獎獲得5項大獎(作品獎/新人導演獎/男主演獎/女主演獎等)1997年大衆電影節男主演獎/音樂獎/審查委員會特別獎 97年青龍獎最佳電影/男主角/導演/技術 1997年百上藝術大獎作品獎/新人導演獎/男女主演獎 97年影評作品獎/新人導演獎/男女主演獎 97年黃金攝影銀獎.
   《綠洲》 Oasis (2002)
   2002第5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新人演員獎(文素麗)、國際影評人協會獎(FIPRESCI大獎:Best film in the official section Venezia 59)、青年電影人評審團[未來電影獎](the Cinema Verine prize)、基督教會獎(SIGNIS大獎:World Catholic Association for Communication);
   加拿大2002第21界溫哥華國際電影節:Chief Dan George 人權獎;   美國2003西雅圖國際電影節:the Golden Space Needle Awards;
   澳大利亞2003第12界布裏斯本國際電影節NETPAC Award ;
   2002年釜山國際電影節之第三回釜山映畫評論家協會賞:腳本賞、男優主演賞;
   2001第10回春史映畫藝術祭大賞:監督賞、腳本賞、男子演技賞、女子演技賞;
   2002第22回韓國映畫評論家協會賞:最優秀作品賞、男優主演賞、女優主演賞;
   2002第一回MBC映畫賞(即大韓民國映畫大賞):監督賞、腳本賞、腳色賞、男優主演賞、女優主演賞(文素麗)、新人女優賞(文素麗);
   2003第39回百想藝術大賞:作品賞、監督賞;
   2002第23回青龍賞:新人女優賞;
   加拿大2002第27界國際電影節參展;英國2002第46界倫敦國際電影節[世界電影]單元參展;韓國2002第7界釜山國際電影節參展;日本2002第3界TOKYO FILMeX影展 [特別展映]單元參展;荷蘭2003第32界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參展;瑞典2003第26界哥德堡國際電影節[韓國電影特別展]單元參展;阿根廷2003第5界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獨立電影節參展;美國2003第46界舊金山國際電影節[世界電影]單元參展;2003巴塞羅納.亞洲影展參展;日本2003聚焦亞洲.福岡映畫祭[韓國映畫集錦]單元參展;2003第38屆Karlovy Vary國際電影節[Horizons-Award Winning Films]單元入選參展;
   《密陽》 Secret Sunshine (2007)
   2006年第60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詩》Poetry (2010)
   第47屆韓國電影大鍾獎最佳影片獎
   第47屆韓國電影大鍾獎 最佳女主角獎 尹靜姬
   第47屆韓國電影大鍾獎最佳男配角獎 金熙羅
   第47屆韓國電影大鍾獎最佳劇本 李滄東
    2010年第6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
   2011年第47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 最佳導演
  相關評價
李滄東擅長挖掘小人物最感人的一面,人們傾向于認爲李滄東的電影是“男性化”的,另外,殘缺也是李滄東電影的一大特征。李滄東作品善于表現男性的幻滅感,且身份均爲邊緣化人,除《綠洲》加入夢境外,影片在以紀實爲主同時強調時間性,展現人在曆史中的尷尬地位,李滄東作品不追求影像的奇特,有著一定的文化性和沈斂的人文思考。
   李滄東認爲做電影的每個電影人都該有自己對生命和人生的看法,電影的本質其實就是生活,但電影是體現真實的藝術,電影必須去尋找被生活隱藏的真
實。   在談到與好萊塢電影的區別上時,李滄東說:“好萊塢電影總在說一些遠離生活的故事,越來越讓觀衆忘記現實,電影應該有反映現實的一面。我的電影則希望提供一種平衡,所以我寧願更多關注現實而不是忘掉現實。”
http://baike.baidu.com/view/282455.htm 
 
尹靜姬
 
  尹靜姬1944年出生于韓國光州,畢業于中央大學研究生院的戲劇電影科並曾在巴黎第三大學度過3年的留學生涯,1967年尹靜姬開始出演電影,姜大振導演、申星一共同主演的《青春劇場》一片讓她獲得大鍾新人獎而一舉成名,此後逐漸成爲被稱作“韓國電影黃金期”的六十年代三大女演員之一,出演的三百多部影片幾乎全部都是同當時著名的導演合作。尹靜姬曾經三次獲得大鍾獎的女主角獎,青龍的人氣獎則七次被她摘下,此外還擔任過蒙特利爾和法國DEAUVILLE亞洲電影節的嘉賓審查委員;目前尹靜姬同身爲鋼琴家的丈夫白建宇一同居住在法國。
  相關作品
  2010《詩》   1994《厚顔無恥的人》   1992《雪花》   1987《危機中的女人》   1982《小醜和菊花》   1979《愛情的條件》   1979《神弓》   1979《火鳥》   1978《華麗的外出》   1975《極樂鳥》   1973《愛人教室》   1973《多情多恨》   1973《光複二十年》   1973《三日王朝》   1973《故鄉的金達萊》   1973《姐姐》   1972《沙南基的鼓聲》   1972《不要走》   1972《景福宮的女人們》   1972《巫女圖》
  作品獲獎
  1967年第06屆大鍾電影節新人獎(《青春劇場》)
   1967年第5屆韓國電影青龍獎人氣女演員獎
   1968年第4屆百想藝術大賞新人獎(《霧靄》)
   1969年第6屆青龍獎人氣女演員獎
   1970年第6屆百想藝術大賞人氣獎
   1970年第6屆百想藝術大賞電影女子最優秀演技獎(《Old Jar Craftsman, The》)
   1970年第7屆青龍電影獎人氣女演員獎
   1971年第7屆百想藝術大賞人氣獎、電影女子最優秀演技獎(《海邊的情事》)
   1971年第10屆大鍾電影節女主角獎(《Bun-Rye's story》)
   1972年第8屆青龍電影獎人氣女演員獎、女主角獎(《石花村》)
   1972年第9屆青龍電影獎人氣女演員獎
   1972年第8屆百想藝術大賞人意獎
   1973年第10屆青龍電影節女主角獎(《孝女沈清》)
   1973年第9屆百想藝術大賞人氣獎、電影女子最優秀演技獎(《石花村》)
   1973年第10屆青龍電影獎人氣女演員獎
  1974年第10屆百想藝術大賞人氣獎
   1975年第11屆百想藝術大賞人氣獎
   1994年第32屆大鍾獎電影節女主角獎(《Two Flags》)
   2010年第04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詩》)
   2010年第47屆韓國電影大鍾獎最佳女主角獎《詩》
    2011年法國政府頒發的文化藝術功勞勳章 (《詩》)
   2011年第37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獎《詩》
http://baike.baidu.com/view/5861694.htm
 

台長: 阿楨
人氣(7,802) | 回應(1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阿育王》
此分類上一篇:《教宗約翰保祿23世》

阿楨
金基德新片《阿裏郎》 讓韓國電影人羞愧 2011/05/18

  韓國導演金基德的新片《阿里郎》于法國時間13日晚間亮相戛納“一種關注”單元。正如金基德自己所說,這更像是“一部紀錄片、自傳或者自我想象”——他將一部佳能MARK2相機對准了自己,考問自己爲什麽在2008年以後就陷入創作停滯,他對著鏡頭傾訴、痛哭和歌唱。
  抑郁期“也要拍電影”
  金基德的影片一直以粗糲彪悍的力量感而著稱,然而《阿裏郎》呈現的卻是一個脆弱、陷入失敗的導演形象。在一間簡陋的山間小屋中,金基德爲自己准備了一頂帳篷,吃著最簡單食物,取雪爲水,唯一能夠證明他身份的是一溜擺放在櫃子上的榮譽獎章,其中包括柏林的銀熊獎和威尼斯的金獅獎。他人格分裂般地扮演質問者、回答者和旁觀者,並在痛哭流涕中說出了無法拍片的原因——2008年,他遭受了雙重的打擊。首先,拍攝電影《悲夢》(Dream)時,由于女演員出了意外而導致他對電影意義的質疑;其次,兩位助理導演離他而去,讓他嘗到了背叛的感覺。
  因爲《阿裏郎》是金基德患社交恐懼症後的第一部電影,因此得到了很大的關注,而金基德則稱:“我之前一直在睡覺,是戛納讓我醒來。”影片之所以名爲《阿裏郎》,因爲在金基德看來,這是“韓國人在悲傷、迷茫時會唱的一首歌”。
  韓國電影人稱“丟臉”
  對著鏡頭袒露一切,這顯然爲金基德贏得了大多數觀衆的同情。然而,他在片中不斷重複“有很多觀衆在等著你,金基德”,讓部分觀影者認爲“自戀”。而金基德在片中強調自己的影片是因爲各類國際電影節的拯救而獲得生命,否則“我只是一個在國內票房慘敗的導演”、直呼姓名地批評因爲大明星、大項目離自己而去的兩位助理導演,這顯然讓韓國人覺得不安。
  釜山電影節組織人之一的Jeon Chanil是金基德的好友,他告訴早報記者,“這完全是對金基德以前影片的顛覆,他之前的影片都那麽有力量。”在他看來,雖然目前有一種電影趨勢是將電影做得極端化,但這必須有一個界限,而這次“金基德走得太遠了”。對于記者追問片中的金基德是否有表演成分,並非完全出于自己社交恐懼的心理狀況,Jeon Chanil不置可否,“我對此也感到非常迷惑。我感到羞愧和丟臉。”
2011-05-22 12:04:04
版主回應
真誠講述殘酷艱難自我心路(阿里郎影评)(另參本館:《遊族
  
   入圍第64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註”單元的影片《阿裏郎》,於法國當地時間5月13日下午5點首映。韓國導演金基德出席首映。由於該片是金基德自2008年患社交恐懼癥離群索居後的第一部作品,加之金基德三年後首次亮相顯得非常蒼老,引發極大媒體關註。影片無具體故事,編劇、導演、演員、後期制作、主題曲演唱,全部由金基德一人完成,加之大量的自問自答和獨白,整部影片猶如金基德的一次自我獨家專訪。與其說這是一部電影,不如說這是金基德對這三年來個人生活和心路歷程的一次總結,用mark2將自己的內心和身體毫無保留,不加任何修飾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極端殘酷卻因為真誠和坦白而異常動人。   
   如果說金基德早期的片子往往著重展現社會與人生的殘酷,那麽從《冬去春來》之後的電影則越來越帶有濃重的遁世意味,因此也被很多觀眾覺得他的電影有越來越悶,越來越難以看懂的趨勢,即便是後來的電影越來越受到各大電影節獎項的青睞。影片放映前,金基德上臺簡單地講述了創作這部影片的初衷,他說自己在13年的十年裏拍攝了15部電影,也獲得了很多電影節和觀眾的認可,但是現在他希望用這樣一部電影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創作,他希望給自己一個機會去重新看待電影,以及思索自己要什麽樣的電影。    
   影片片長1小時40分鐘,講述金基德患社交恐懼癥後隱居在一個山間木屋的生活,令人驚奇的是,從編劇、導演、演員、剪輯、音效、攝像、主題曲演唱全部都由金基德一人搞定。除他之外,在影片中出現的惟一“活體”就是他養的一只流浪貓。金基德在片中不斷以人格分裂般的方式進行表演:他一會兒扮演對自己拷問的人,一會兒扮演回答這些拷問的自己,一會兒又變成剪輯這些畫面時發出嘲弄笑聲的金基德。在這些自問自答中,金基德對自己自2008年來離群索居生活的原因進行了反省,他提到《悲夢》拍攝時女演員發生意外、遭遇助理導演背叛、電影節受寵卻國內票房慘敗帶來的自我懷疑、韓國社會的問題等等。在表述中不時飲酒、痛哭、自嘲,以及大段的粗口咒罵和高聲歌唱。除了自問自答外,片中還有大量的金基德隱居期間的生活細節描寫,包括自己制作咖啡機、用雪水洗臉、如何制作食物、甚至於每天早上起來大便等等。影片的最後,金基德自己制作了手槍,帶著手槍開車前往市區,在不同地點扣動扳機,仿佛象征將過去的自己一一殺死。片中大量的問答、自白和生活細節描寫,讓這部電影顯得像一次金基德自己對自己做出的獨家專訪。金基德將自己抑郁三年來的一肚子苦水倒給觀眾,觀眾從中能夠感受到導演本人極度孤獨的內心。   
   影片最感人的部分來自己後半段的剖白,“那些我能經參加過的電影節們,我非常想念你們,是你們讓我被這麽多觀眾熟悉,如果不是你們發掘了我,金基德只是一個在韓國國內票房失敗的導演。”金基德將自己的影片《冬去春來》在影片中播放,在他扮演的和尚負重前行的一段時,畫外的他已經哭得撕心裂肺。   
   《阿裏郎》原是韓國傳統民謠,講述悲傷的愛情故事,但後來演變成表達韓民族悲傷和民族感召力的精神符號。金基德選擇《阿裏郎》作為主題曲和片名,有他自己的深意。金基德曾以《空房間》、《撒瑪利亞的女孩》、《漂流欲室》等片揚名國際電影節,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戛納、威尼斯、柏林的多次青睞,獲得過威尼斯和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與國際聲譽相比,金基德在韓國國內十分不受待見,票房慘敗、惡評不少,一度讓金基德發誓影片不再在韓國本土發行。加之2008年之前,因為發生女演員拍攝意外、導演助理盜用劇本等等事情,讓金基德更加心灰意冷,並產生了再也拍不了電影的恐懼,之後他稱患社交恐懼癥而上山隱居,拒絕與外界發生關系。《阿裏郎》就是他闊別電影三年後的作品。在影片的後半部他一再提及國際電影節對自己的支持:“如果這些電影節沒有發現我,我就只是一個票房慘敗的導演而已。”因為以上種種原因,金基德的此次亮相顯得格外受關註。他在影片放映前走上舞臺,一身深灰衣褲,頭發花白,挽成發髻,他說:“在過去十多年裏我拍了15部電影,也獲得了很多電影節和觀眾的認可,但是現在我希望用這樣一部電影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創作,給自己一個機會去重新看待電影,以及重新思考自己到底要拍什麽樣的電影。”   
    金基德的此次亮相充滿新聞性,獲得了極大關註。影片入圍“一種關註”單元,並非主競賽單元,但媒體首映場卻座無虛席,就連影院的二樓走道上,都坐滿了記者。影片的開場和結尾,均有長時間的掌聲,仿佛是觀眾對金基德個人的鼓勵。影片放映結束,當追光燈打向觀眾席中的他的時候,現場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他只是用微笑來回饋觀眾的熱情。
http://www.niudv.com/html/article/index13950.html
2011-05-23 10:19:43
阿楨
南韓聖殤擒69屆威尼斯影展金獅 【聯合報2012.09.10

「聖殤」描述李廷鎮飾演的討債者與自稱是拋棄他的生母趙敏秀之間的故事,結合暴力、亂倫、宗教、復仇等元素,威尼斯影展曝光後受好評,得獎呼聲極高,最後果然贏大獎。不過據「好萊塢報導」指出,評審團原打算將最佳影片頒給「新宗教大師」,但因該片已獲最佳導演與最佳男演員,依規定一片不得獲超過兩獎項,所以重新討論,改由「聖殤」勝出。

聖殤_百度百科

《聖殤》描繪出以金錢爲中心的極端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逐漸消失,以不信任和憎惡一步步走向毀滅的人們的殘忍自畫像。
    崗作是一個無情的男人,沒有家庭、沒有伴侶。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上門討債,用暴力威脅對方。可是突然有一天,一個中年婦女來到了他的面前,並聲稱自己就是她的母親,而他則是她那個走失已久的兒子。半信半疑之下,崗作和這個女人開始了一段超越倫理和道德禁忌的母子關系。
  《聖殤》的片名《PIETA》原是意大利語,意爲施舍慈悲之意,通常以聖母瑪利亞懷抱死去的耶穌的畫像或雕塑來表現這一含義。金基德還對《聖殤》提出了他獨有的新詮釋,以惡魔般的男子來代替耶穌,黑發女子瑪利亞懷揣殘忍秘密,兩人之間發生了不可思議的關系,令人倍感好奇。金基德導演談到該片時表示:“從小的日常犯罪,到大的現代戰爭,我認爲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所有人,都是共犯也是罪人。正因如此,從神到人都無法真正自由,都渴望著神的慈悲,所以用《聖殤》作爲片名。”
  影片的海報再現了現存于梵蒂岡聖彼得教堂內的的米開朗基羅三大雕塑之一聖母憐子像,強烈的悲傷氣氛縈繞其中。宣傳語“決不能得到原諒的一對男女”也不禁讓人産生聯想。
  港媒評論認爲,金基德運用其慣常的暴力美學,將人性中最重要情感之一的母子情深,刻劃得淋漓盡致。
  韓國各界名人和網友對他的祝賀接連不斷。民主黨競選候人文在寅表示:“在困難的環境中制作電影,在外界獲得最高的大獎,爲此感到自豪。”以外,李賢勝導演、mbc電視臺的《無限挑戰》金泰浩導演等文化屆的知名人士都對《聖殤》獲獎表達了祝賀。
  另一方面,韓國民衆除了對金基德獲獎感到自豪以外,也對該片未受到韓國的重視而開始反省。
http://baike.baidu.com/view/5753593.htm
2012-09-11 09:57:01
圖博館
日本佛教電影《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v9UZ-bznUQ

《禪》是由高橋伴明執導的一部日本電影,講述了拜中國高僧如淨為師學習“禪之心”的道元回到日本後開創了“曹洞宗”。當時正值動蕩的鎌倉時代,武士競相爭奪霸權,動盪不安的社會形勢讓人們心生氣餒,毫不掩飾個人的慾望。佛教界同樣也是宗派紛爭不斷,也有用武力壓倒其它派係以圖拓展自身勢力的宗派。在京都發展的曹洞宗受到很多其它宗派的逼害,寺院被燒,連道元自己也屢次遭到生命威脅,甚至連在中國共同學禪的亮照也是想殺害道元的人之一。在動亂之中,道元遵照如淨教導,始終如一地坐禪之道,漸漸地人們由此看到了人心之強,禪也成為頹唐了的人們人心所依,眾心所歸。
  電影花絮
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與日本映像國際振興協會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簽訂了合作意書,曾經多次與日本電影人合作的內地第五代導演霍建起將執導這部影片。這部講述日本僧人來華取經的電影《禪》是為了紀念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三十五週年,以兩國的文化交流為目的而策劃的民間合作的第一部電影。
  《禪》的幕後陣容相當強大,除了內地著名的第五代導演霍建起之外,日本著名美術設計池谷仙克也將加盟影片的拍攝。池谷仙克曾經為鈴木清順的《夢二》、筱田正浩的《漱戶內海峽月光小夜曲》以及實相寺昭雄的《亂步地獄》等知名電影作品擔任美術設計,個人風格相當成熟。池谷仙克與美工出身的導演霍建起的合作應當也是這部電影最令人值得期待的地方之一。
http://www.baike.com/wiki/%E3%80%8A%E7%A6%85%E3%80%8B

佛教電影網

佛教電影:學僧
佛教電影:釋迦牟尼佛傳奇
佛教電影:香火
電影:刀見笑
傳統越劇:觀音出世
傳統越劇:觀音得道
佛教電影:達摩為何東渡
最新佛教紀實電影《心經》
佛教電影:無常
印度佛教電影:阿育王
韓國佛教電影:天雲寺
韓國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佛教電影:十二因緣的故事
佛教話劇:維摩詰居士傳
佛教電影:蓮花生大士傳
佛教電影:玄奘大師(堪稱佛
佛教老電影:觀世音
2016-03-05 21:10:21
圖博館
佛教電影:觀世音菩薩顯靈傳
佛教電影:十殿閻羅
佛教電影:地藏王
佛教電影:印光大師
電影:天堂午餐
電影:大塊頭有大智慧
韓國佛教電影:童僧
電影:秋翁遇仙記
佛教電影:弘一大師
佛教電影:常無常
佛教電影:了凡四訓
佛教電影:解怨
佛教電影:討債鬼
佛教電影:鏡子
地獄變相圖語音解說導覽
佛教電影:達摩祖師傳(清晰
佛教電影:佛說長壽滅罪經
佛教電影:現世報應
佛教電影:逆緣(念佛生西)
佛教電影:都市和尚
佛教電影:喜馬拉雅
佛教電影:佛祖傳
佛教電影:改變人生
公益佛教電影:地球公民
佛教電影:助念新星
佛教電影:宇宙真相
佛教電影:出家
佛教電影:了凡四訓
佛教電影:棲霞寺1937
佛教電影:一輪明月
日本佛教電影:禪
佛教電影:超越輪迴
觀世音與海龍王
佛教電影:涅槃祭
日本電影:入殮師
佛教電影:清涼寺鐘聲
佛教電影:六祖慧能傳
佛教電影:密勒日巴
佛教電影:念佛滅罪
佛教電影:冤魂索命
佛教電影:十八層地獄
韓國佛教電影:元曉大師
佛教電影:旅行者與魔術師
佛教電影:鐵眼
佛教電影:夜海航燈
佛教電影:肉身菩薩
佛教電影:釋迦牟尼佛傳奇
電影:濟公
佛教電影:靜靜的嘛呢石
佛教電影:良辰滿願
電影:《新少林寺》
電影:空山靈雨
電影:少林寺(李連杰版)
佛教電影:曼荼羅
佛教電影:暖春
佛教電影:俠僧(客舫奇緣)
佛教電影:八百羅漢
佛教電影:業障
佛教電影:目連救母
佛教電影:媽媽的恩德
佛教電影:再世人狗緣
佛教電影:轉運漢奇遇
電影: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佛教電影:新少林五祖
2016-03-05 21:13:59
圖博館
華嚴經 韓國佛教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QvHCEJH7GM

華嚴經화 엄 경 (1993)
導演 : 張善宇
編劇 : 高銀
主演 : 申賢俊
劇情簡介
  還在孩提時代就被扔到大街上的善宰被有犯罪前科的文洙發現並帶回家中真誠的撫養起來。為了撫養善宰給他一個好環境,文洙一改前科平凡誠懇的開始了新的生活,可是兩父子卻沒有得到幸福的結果,養你文洙意外身亡善宰再一次成了孤兒。當善宰在火葬場為父親舉行火化的時候遇到了少女依蓮,依蓮勸說善宰兩個人一起生活互相照料,善宰卻拒絕了她的好意一心要去尋找自己的生身母親。
  開始漫長旅途生活的善宰在旅行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等形形色色的人,有自學成才會吹笛子的僧人法運,有花花公子志浩,有免費治療漁村裏居住的艱苦生活的村民們的海雲,有隻唱悲傷歌曲的盲人歌手以及曾經騎著牛隻在他夢裏出現過的妖女摩尼。善宰從這些人身上學到了愛,悲傷,平等,回歸,情慾等等情感並且有了親身體驗。
  過了很久之後,和兒時同伴依蓮的再次相會讓兩人燃起了愛的火花,同行的途中兩人共同分享的愛情,依蓮還懷了善宰的孩子。依蓮請求他兩個人穩定下來開始新的生活,善宰卻無法忍受在一個地方耐心的生活,於是再次離開依蓮去了觀星台。
  在觀星臺上善宰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少年金博士,於是兩人開始談起宇宙的誕生和毀滅,當他回到依蓮滯留的地方時卻意外的發現依蓮將以經死了的孩子包好放在地上,依蓮卻離他而去了。
  當善宰再次帶著破碎的心開始新的旅程時他遇到了一位老守燈人並接受了忠告,於是當他在現實中遇到夢中的妖女時善宰能穩定心神抵抗誘惑,然而身心交瘁的善宰最終昏 ​​倒在地。在夢中他遇到了和記憶中的母親一樣慈詳善良的蓮花女神並受到了她的款待。當他醒來時發現真實的環境卻是一灘死水,於是善宰恍然大悟這只是一場夢而已。直到在一個寒冬時節裏善宰意外的遇到了成了花花公子志浩妻子的依蓮,過著艱苦卻善良的生活時善宰終於頓悟原來自己一心想尋找的母親原來恰恰是世間萬象。
2016-06-10 23:06:48
圖博館
短評 ( 全部33條 )

世界因失去自身而成為世界,天空因失去雨而變空,河流因失去河流而成為海,花朵因失去花朵而成為果實。如果你不能放下我執,你將無法擺脫愚蠢的慾望和痛苦。情節超現實,寓意深且遠。
喜歡這個短評“天空因失去雨而變空,河流因失去河流而成為大海,花朵因失去花朵而成為果實”,意義生長在你所追求的價值,虛無也可以。
  影評( 全部3 )
《華嚴經》出自1993年名導演張善宇的手筆,張善宇曾執導《謊言》等受爭議又膾炙人口的佳作。《華嚴經》堪稱是以為佛家為題韓國最出名的影片,改編自曾出家當僧人兼政治家Go Eun的小說,講述了青年人Seon Jae (《老男孩》Oh Tae Kyung(吳泰景)飾)終其一生的路去尋找母親的故事。導演張善宇透過影片去展示佛經—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普渡眾生,又以Seon Jae看人生漫漫長路中與陌......
  我們都是三界的流浪漢。
三界幽魂,流浪生死,苦苦尋覓,妄想執著,尋而不得,傷心迷亂,愈陷愈深,無有出期。放下執著,回頭是岸。電影以華嚴經裡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為原型,必須承認,沒看懂這個電影,寓意太深了。淺淺說一點自己的一些零星感想。從一開始,養父死亡,無依無靠的孩子,並不知道要去哪裡,只會記著,養......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944005/
2016-06-10 23:07:57
蒼蠅水
很不錯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11 05:40:51
阿楨
韓國導演金吉德因新冠肺炎在拉脫維亞去世

據拉脫維亞Delfi新聞網2020-12-11報導,將於本月20日年滿60歲的韓國著名電影導演金吉德被證實死於新冠病毒感染併發症。
金吉德此行除了參加一些業界會議外,更重要的是想在拉脫維亞海濱城市尤爾馬拉購買房產並辦理居留證。但是他既缺席了會議,也沒有按計劃前往政府機構辦理業務。
11日下午,金吉德在當地一家醫院中死亡,死因是新冠病毒感染併發症。
金吉德的隨行翻譯Darya Krutova也向Delfi證實了這一消息。
金吉德,1960年12月出生于韓國廣尚北道,曾在戛納、威尼斯、柏林等國際電影節上屢獲大獎。
其中,2003年,金吉德執導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參與角逐了200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2004年,憑藉愛情片《空房間》獲得第6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獅獎。2012年,憑藉《聖殤》獲得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不過,2017年,他因為被爆出曾在片場毆打演員及強迫演員拍攝大尺度戲份的醜聞而被立案調查。次年,又有三名女演員參加電視節目,以匿名的方式指控金吉德對自己實施性騷擾和性侵。當時,金吉德回應表示,與女演員發生關係均屬自願,沒有強迫。
相關醜聞事件不了了後,金吉德轉而活躍在俄羅斯電影界。
去年,金吉德擔任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的審片委員會委員長。今年,金吉德在哈薩克斯坦拍攝了一部俄語影片《溶解》,講述兩名來自不同家庭的女孩互換身份角色後發生的故事。該影片此前也入圍了10月1日至8日舉行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
  相關新聞
金吉德毀三觀系列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rL1d4O72ItEpEmntjgx6cFVCRCuvxyj4
2020-12-14 07:28:56
阿楨
著名導演金吉德去世,韓國電影界“一片寂靜” 2020-12-14 環球時報

韓國JTBC電視臺13日稱,著名導演金吉德11日在拉脫維亞去世後(享年60歲),根據其家人意願,將在當地火葬並舉行葬禮。據韓國外交消息人士透露,金吉德家屬疫情下難以前往拉脫維亞,希望授權韓國駐當地大使館代辦葬禮。
韓國大使館方面稱,若醫院本周正式寄送死亡證明,則將按照相關流程辦理火化,之後將骨灰送回韓國,整個過程將至少耗時一周以上。在拉托維亞接受新冠肺炎治療的金吉德11日突然去世,一度定居俄羅斯的他近年來為移居拉脫維亞,已在當地購入房產。
“享譽國際但國內爭議不斷”,韓聯社13日如此評價金吉德,“他的作品大部分脫離傳統電影的束縛,經常聚焦流浪兒、流氓、死囚犯、妓女等社會底層小人物,並詳細刻畫性暴力、野蠻行徑和變態心理”。其電影往往從男性視角審視女性,過度暴力場面讓觀眾痛苦。參演金吉德電影的女演員往往備受困擾,《壞小子》的女主角孫婉接受採訪時說:“拍攝時真是噩夢,感覺靈魂受到創傷。”雖然孫婉憑藉該片獲得大鐘獎最佳新人女演員,但在第二年中斷全部演藝活動。此外,金吉德2018年被爆性侵女演員,引發不小爭議。
“韓國電影界平靜哀悼金吉德”,韓國YTN電視臺13日稱,雖然金吉德在國際影壇享有極高知名度,但韓國電影界少有對其的公開追悼。韓國電影導演工會稱,由於金吉德不是工會會員,因此沒有後續悼念活動。目前,韓國主要社會團體、業界人士都沒有發表哀悼聲明或評論。
金吉德曾多次入圍戛納、威尼斯和柏林等國際電影節,其中2012年的《聖殤》問鼎威尼斯最高榮譽金獅獎;2004年的《春夏秋冬又一春》也曾代表韓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美國《綜藝》對金吉德新穎的美學觀點表示肯定,“但同時要正視他對人類和動物的極端虐待描寫,這讓他一直飽受批評和爭議。所以他在韓國本土電影圈漸漸被孤立,光環漸漸暗淡”。
法國《解放報》從電影史角度評論金吉德,“自新千年之後,他率先引領韓國電影的國際化潮流,成為獨特東方美學和暴力的代名詞,引發西方主流電影界關注,但也有許多觀眾難以忍受”。
2020-12-15 07:09:11
阿楨
「大鼻子情聖」男星被控強暴 遭法檢正式調查 2021/02/24 中央社

法國司法界消息人士透露,知名演員傑哈德巴狄厄去年被控強暴和性侵罪名,已遭正式調查。他的律師表示,傑哈德巴狄厄強烈駁斥這些指控,並要求勿在大眾目光下進行調查。
傑哈德巴狄厄委任律師泰明姆(Herve Temime)在發給路透社的聲明中表示:「傑哈德巴狄厄先生(Gerard Depardieu)2020年12月遭起訴,根據法國法律,這個消息自當時起一直保密,但昨天曝光了,令人遺憾。」
「傑哈德巴狄厄先生屬推定無罪,而且現仍如此,他強烈駁斥對他的指控,調查必須以平靜、保密和尊重傑哈德巴狄厄先生的無罪推定方式進行。」
傑哈德巴狄厄今年72歲,曾參與拍攝大約170部影片,因為「大鼻子情聖」(Cyrano de Bergerac)贏得坎城影展影帝,並獲提名角逐奧斯卡金像獎,因而成為法國影壇的代表人物,也曾經參與愛情喜劇「綠卡」(Green Card)的演出
2019年,法國檢方因證據不足,撤銷一項對傑哈德巴狄厄被控強暴罪名的調查。

挪威近半數女兵曾遭性騷擾?!

  為彌補人口不足劣勢,挪威從2015年開始不分性別徵兵,目前義務兵中有29%為女性。
  據《今日挪威》2021-02-22報導,挪威規定, 19-44歲身體健康的女性,都必須服至少19個月的兵役。調查顯示,22%的受訪者都曾經歷過性騷擾,其中46%的女性在過去一年遭受過1-2次性騷擾,而男性僅有14%。
2021-02-26 10:31: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