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26 10:03:42| 人氣14,883| 回應26 | 上一篇 | 下一篇

北洋水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不堪回首的「北洋艦隊」!(聯合艦隊又如何?)另參本館:《甲午爭》 北洋 1895《圓園》《虎虎》 《珍珠港》 《太平洋戰爭》 《中途島之役》 《山本五十六》 神風特攻隊 《硫磺島浴血戰》中國 《海權 《國家海上利益論》 《臺灣生存與海權發展》 《海權》

12集電視劇《北洋水師》(1992)

十二集電視連續劇《北洋水師》拍攝于1992年,是繼電影《甲午風雲》之後,又一部反映甲午戰爭、中國近代海軍的影視作品。該劇播出後頗受好評,榮獲了當年度飛天獎最佳電視劇獎,中國電影廠優秀電視劇大獎。
簡介
在地球總面積十分之七的海洋上,沿亞洲大陸的東側,有一條一萬八千公裏的海岸線。整整一百年前,在這條海岸線上,曾出現過一支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六位的龐大艦隊,這就是北洋水師。
劇情
北洋水師 1855年船政大臣沈保楨創辦福州船政學堂,培養了第一批年青的海軍軍官先後成爲福建水師、北洋水師指揮官。
1877年3月31日這些優秀的海軍軍官一部分到英國海軍學院留學,背負了國家給予他們的厚望重托。而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抓緊購買和制造軍艦加速發展海軍派遣的軍官也在英國留學,成爲他們後來的對手。1874年日本借口硫球漁民被殺炮擊臺灣並派兵登陸。
1884年8月23日13點50分馬江海戰爆發;1888年威震世界的北洋海軍正式成立,擁有大型鐵甲艦兩艘、巡洋艦八艘、炮艦六艘、魚雷艇十六艘、練習艦五艘……合計56艘,官兵4000多人。 
1894年中日朝鮮戰爭爆發,7月25日7時45分日本海軍在鴨綠江口豐島突然襲擊北洋水師艦隊。日本陸軍在艦隊護送下強行登陸朝鮮,向駐防在平壤的清軍猛攻。9月17日12點50分在黃海大東溝海域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爆發了人類曆史上第一次蒸汽機鐵甲艦隊的大海戰。11月6日日軍攻占荊州。11月7日慈禧太後60大壽傳諭聽戲3天,同日日軍攻占大連,開始向旅順進攻。22-25日師團長山地原志指揮的日本陸軍第一師團開始了長達四天震驚世界的大屠殺,僅幸存爲掩埋屍首的36人,2萬中國人被屠殺。隨後海城失守,日軍攻占遼東半島向山海關逼進。1895年1月20日,日軍攻擊山東半島。北洋水師退守劉公島堅守待援,彈盡糧絕……
看點
十二集電視連續劇《北洋水師》拍攝于1992年,是繼電影《甲午風雲》之後,又一部反映甲午戰爭、中國近代海軍的影視作品。該劇播出後頗受好評,榮獲了當年度飛天獎最佳電視劇獎,中國電影廠優秀電視劇大獎。伴隨著優美動聽的主題曲、悲壯的故事,《北洋水師》整整影響了一代人。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5%8C%97%E6%B4%8B%E6%B0%B4%E5%B8%88%E3%80%8B

美日釣魚台軍演殲滅解放軍 專家:慘過甲午戰爭 (2010/10/04 )

日本產經新聞》昨天(3日)頭條報導,美國海軍和日本自衛隊將在釣魚台附近海域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演練奪回釣魚台群島的作戰計畫,兩階段殲滅中國登島的解放軍。
黃東是資深軍事研究員、澳門國際軍事會會長、中國軍事科技活動中心成員,他接受港媒採訪時表示,現在中國海軍的實力,不但無法和美日軍事同盟抗衡,甚至單挑日本海上自衛隊也會輸,而且比甲午戰爭還慘。
黃東表示,中國海軍從2000年才算真正開始實力擴建,但幾十年來的積弱,短短10年根本無法彌補;中國海軍三大艦隊在名義上有幾百艘戰艦,但大多是等著退役的舊軍艦,真正現代化的只有十幾艘,東海艦隊只有4艘。
黃東指出,日本的上百艘軍艦大多是新裝備,包括多艘最先進的神盾級驅逐艦、可起降直升機的變相航母;而即使中國海軍有強大的潛艇,日本反潛能力更是世界首屈一指,共有200多架先進的反潛巡邏機。黃東認為現階段,「東海千萬不能言戰」。
……………
http://www.nownews.com/2010/10/04/91-2651827.htm

回應
所謂中國海軍不敵日本說法不符常識
黃東指的評論根本不值得一駁,作爲軍事評論員,他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即中日之間無論存在多少的曆史怨恨和現實的紛爭糾葛,都應該不會發動戰爭。即使黃東指說的中日的海軍現狀都是百分百真實的(楨:非常失實,單054A艦就已十幾艘!更何況戰力不只憑艘數。又一反中貶中之平可夫?另參本館:《僵局》 保釣再起?),日本也沒有任何資格重演甲午戰爭。
……………
http://bbs.chnqiang.com/viewthread.php?tid=215972&extra=page%3D1

版主2010-10-07 13:19:09回應
海自的戰力目前仍在解放軍之上,
4艘中華神盾對6艘美製神盾的差距....(盾就輸了)
百架P-3C與柴潛更不是其少數新潛艇能應付的

阿楨2010-10-08 12:46:49
不扯核戰
不論空天一體/信息戰
也不析較中日繁多武器之性能(另參本館:飛豹能突襲日本艦隊? 日本“八‧八艦隊”)
單仿對台戰術(另參本館:共軍能阻美救台)
先以巡弋/導彈癱瘓一,二島鏈機場/嚇阻航母
沒了絕對空優的八八/太平洋艦隊又能如何

版主2010-10-08 11:36:07
其實老共與美日聯軍交鋒,即使不慘敗,也不會討到便宜....
(巡弋飛彈美國更多,核武在一般軍事衝突也不會用上,老共只能核武自衛,還沒本錢玩核戰)
更何況,釣島爭議暫時也不會形成全面開戰

阿楨2010-10-08 12:40:20
關鍵是現階段
美日乃海權+攻方
老共是陸權+守方
如美日發動大陸瀕海戰
沒了絕對空優
八八/太平洋艦隊如何逼近釣魚台在內的5百海哩
(而這是近百艘022+陸海空導引下之攻擊範圍)

版主2010-10-15 11:58:13
釣島若開戰,是以海空戰為主,
正是美日聯軍的強項

阿楨 2010-10-17 21:15:49
攻守乃辯証:
如中被迫對台/釣動手(不限動武)是攻
若能阻美日援/占則守成
能攻能守之上兵才能伐謀
故此次保釣中才能不戰屈日之志(另參本館:保釣再起?)

一般共軍武器已不透明,水下武器更甚,不過:
堪與日戰之:Kilo/039AB/040級,應也有十幾艘(另參本館:中國海軍潛艇全集 元級040潛艇 宋級039潛艇)
雖無百架P-3C,但運8/水上/直升反潛機+水下固定反潛裝備,應也足以近海反潛(另參本館:中國反潛裝備發展之路)

反思1997導彈危機以來對共軍之評:
要預算/選票時誇大中國威脅論
搞心戰時則貶之破銅爛鐵
近幾年台美才驚呼兩岸軍力已嚴重失衡
(其實在中大台小字典裡本無「衡」字可言)
同理
隨著共軍AIP潛/052D大驅/航母/兩棲艦/J-14匿踪機...之量產
到時日可別再呼台式之驚

版主2010-10-16 10:44:34
共軍反潛兵力少,裝備亦缺,
是故為何我方要爭取潛艦

阿楨 2010-10-17 21:14:38
1997改1995
巡弋飛彈美國是更多
但美要靠海空射,中能大量射陸
且大陸有東西向戰略縱深
而一,二島鏈則缺(此正是台島地緣戰略之不利)

台潛艦啊
真的石沈大海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f14tomcat/post/1321509892
 
大陸中國的世紀海權之夢:再論甲午戰爭>歷史月刊07/07/24 楊溫利
 
  儘管已是超過一個世紀的陳年往事,但中日甲午戰爭至今仍未被世人所淡忘。此戰影響中日兩國國運甚鉅,日本戰勝一躍而為強國,中國戰敗陷入長期的衰弱與混 亂,實為東亞乃至世界歷史上重要的關鍵性轉捩點。甲午一戰的影響至今都還存在,不僅是中國尚未完全從此戰所標誌的「百年屈辱」中恢復,更在於甲午戰爭日後 在戰略與大戰略上所造成的印象與衝擊。然中國「何以失敗?」……
  中國「何以失敗?」對於這個最重要的問題,歷來從政策、戰略、戰術等各個層皆有所檢討、批判,而從中所獲得結論則可總括為:「不知海權。」中國被陸地收了靈魂,既不知如何利用海洋以增進國家的權力與福祉;也不知如何運用海軍兵力以獲致戰爭的勝利。但這一切所顯示的,卻是在甲午戰爭結束百餘年之後,對其經驗教訓與啟示的認識,竟然還是似是而非。因此,本文試圖對過去有關甲午戰爭的批評、解釋,再作一徹底的檢討,並側重在戰略與大戰略上的意涵,至於戰術上的教訓在今日已殊少價值,將以予省略。
  大戰略與建軍備戰
  甲午之敗,第一類的檢討直指大戰略與建軍備戰上的失誤。甲午戰爭前一直主管洋務、外交的清廷北洋大臣李鴻章,最為人所詬病者,是他「純粹守勢」的政策。李鴻章的大戰略規畫,乃是放棄周邊的藩屬國,以爭取本土現代化建設的時間;反觀日本則採取對外擴張的政策。這種差異反映了李鴻章,或說是整個清廷對於海權的 精要缺乏認識,「只知『海防』不知『海權』」,未能參透「海權對歷史過程和國家興衰所產生的效果」。不過,這種批評嚴格的說並不正確。
  首先,儘管清廷的確耗費鉅資建立了龐大的艦隊,且依照海權大師馬漢(A. T. Mahan)之說,艦隊本質上確實就是攻擊性的,但若因此而批評清廷不知採取擴張、攻擊的政策,發揮艦隊的攻擊性,實是本末倒置。因為,政治目的與軍事工 具的正確關係,應該是「工具來適應目的」而非「目的去適應工具」;是因有侵略性的政策才需要攻擊性的軍備,而不是有了攻擊性的軍備所以必須採用侵略政策。 因此,李鴻章在大戰略與建軍備戰的上的失誤,其實是在於他選擇了不當的工具去配合其政策。
  李鴻章的守勢國策,需要的是防禦性的軍備。在海軍方面,依當時十九世紀的科技,便是魚雷(快艇)與水雷。用魚雷艇來進行防禦比艦隊來得經濟,它較小而廉價,可以大量迅速建造,在運用上也不必太在意損失。而與之做為配合的,則是陸軍軍備,以及更為重要的鐵路建設。既然是守勢的國策,清廷並不需要越洋行動, 部隊調動可完全經由陸路,陸上交通確實不便,所以才需要由鐵路的建設來改善。鐵路使得陸軍部隊也可以獲致與船艦相當的機動力,如此便可以迅速調動應付可能存在的登陸威脅。
  當然,若是以今非古,批判李鴻章缺乏見識未免流於事後諸葛,但作為對後世檢討的再批判,可就不同了。以魚雷艇為主海軍建設的理念,與當時法國海軍「少壯派」的思想頗為接近,此派學說在1869年即出現,並於1886年海軍上將奧比(Admiral Theophile Aube)出任法國海軍部長後成為實際的政策,甚至還早於馬漢著作出版的1890年。而鐵路在軍事上的價值,亦已在1861至1865年的美國內戰、1866年普奧戰爭、以及1870年普法戰爭中表露無遺,這一切都不是沒有前例可循的。由此可見,過去論者批評李鴻章或清廷「不知海權的重要性」,批評其 「忽視海防,輕海重陸、日本充分吸收馬漢海權論,重視海洋,採取攻勢的艦隊決戰思想因而導致勝利」,只說對了一半。
  戰略的無知是危險的,而清廷的確是海權無知,但它的「無知」不是不知馬漢的學說,而是不知馬漢以外的學說。馬漢曾表示地理位置是發展海權條件之首,日本為一島國,發展海權是理所當然的;但中國雖有相當的海岸線,卻有更綿長的陸上國界、廣大的領土,以及虎視眈眈的強鄰,是絕對無法忽視陸地的,不該一味追隨海權論與「海主陸從」的觀念。馬漢著作雖然是經典之作,但也是有內在的矛盾:如果發展海權首要條件是地理環境,發展海權又如何是國家走向強盛與權力的必經道路呢?馬漢的理論是歸納的而非演繹的,缺乏邏輯的一貫,歸結英國過去的歷史經驗,只適用於英國這類的全洋(海島)國家;但中國作為一個半洋(大陸)國家,實應採用法國的理論。就像拜師學藝也要切合體質,大陸的中國若找上海洋的馬漢,難免要氣血逆流、走火入魔。
  清廷企圖學習「船堅炮利」,但走錯了方向:清廷對海權一知半解,忘卻了中國「半洋」的本質,錯誤地「重海輕陸」。清廷投入建設海軍的經費,每年高達 2,000萬兩,占中央政府歲入的20%,而陸軍卻僅以地方稅收支應。北洋艦隊最初編成時可謂陣容堂堂,傲視於東亞;但陸軍卻是裝備不齊,編制混亂零散,仍以營為最大編制,甚至也沒有師的組織。相形之下,就是全洋國家的日本,其陸軍至少是全面配發新式單發或連發後膛填裝槍械,裝備比清軍整齊,編制上也組成 混合兵種的師團單位。易言之,與一般認識相反,一味投資於海軍,追求華而不實、不符合守勢國策的大型水面艦隊,嚴重忽視陸權發展,才是清廷在甲午戰爭前建軍備戰上最大的錯誤。
  戰爭指導
  檢討甲午之敗,第二類的批評則指清廷在朝鮮危機降臨之際,未能積極備戰,搶先向朝鮮增兵,作為外交的後盾,顯得畏縮怕事,落居被動。然而這樣的批評,其實仍延續了在大戰略與建軍備戰的錯誤認識:即使面對一場逼進的戰爭,其戰爭指導也不能固執地違逆已因長期大戰略選擇所設下的侷限。清廷在戰爭指導上確實是發生了戰略性的錯誤,但是更佳的戰略不是更積極、攻擊性的,而是更消極、保守的。原因無他,一如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的精闢闡釋:唯有願以較消極的目的為滿足,才能收穫防禦此一戰爭較強形式的利益。
甲午戰爭期間李鴻章主和,光緒帝則主戰。從戰爭準備來看,中國海陸軍皆弱,李鴻章對此事心知肚明。他奏道「北海鐵快各艦堪備海戰者八艘,餘輪僅共訓練之用」,「海上交鋒恐非勝算」,「陸軍兵力不厚,若另出境援朝擊倭,勢非大舉不辦,一經抽調,則處處空虛,轉為敵所乘,有礙大局」,李鴻章的戰備報告及戰略態勢分析可算相當中肯。既然清軍戰備不足,就不應派兵進入朝鮮此一暴露的位置,而只應以鴨綠江作為前線;且以海洋排拒的設想,北洋艦隊戰力雖不足以出戰爭取黃海的制海權,但若能保時存在、將日軍艦隊嚇阻於渤海灣之外,則可保衛首都並掩護遼東的側翼。如此的戰略雖必須放棄朝鮮,但尚可在鴨綠江國境一線獲得支撐,勝算較大。
  然而,光緒帝卻怎麼也聽不進這些建言,反對撤兵,指示一面備戰,一面談和。儘管在邏輯上,是應由軍事工具去適應政策目標,但是臨到開戰前才想增強軍備已是緩不濟急,理想的政策也只有屈從手段的現實才行。奈何光緒帝不知軍力虛實,李鴻章卻又未能據理力爭、不以去留相逼,反而表示「守尚有餘,而攻則不足」,若「出境援剿」必須「備餉徵兵」,顯得語意不清而「事君不誠」。結果在勉強之下,清廷仍決定海陸併進、派軍增援。清軍海路只以微弱兵力掩護運輸船而未全軍出 擊,終至在豐島海戰中被日艦截獲擊沈;而陸路增援部隊32營約15,000人雖然順利抵達,但日軍亦已增援至16,000人,清軍兵力仍居劣勢。這一切都 是因為政治決策與軍事工具協調不良,使得本無力一戰的清軍勉強出戰,實乃敗兵先戰而後求勝,犯了兵家大忌。
  誠然,清廷戰備的不足,特別是未能持續投資維持、更新艦隊是屢遭責難(千古罵名的「頤和園」興建),但若考察到當時的科技趨勢與中國半洋的秉性,這樣的批評只怕是未得要領。十九世紀下半是軍事科技進步飛快的時期,艦艇主機出力,裝甲材質、速射火砲等等的更新一日千里,船艦可說是才造好就已經落伍,儘管是成軍才6年的北洋艦隊,性能也已不比日本艦隊。廣為引用的李鴻章〈覆奏海軍統將摺〉中云「……我船訂製在先,當時西人船機之學尚未精造至此……」,清楚地反 映了這一點,一路苦苦追趕技術的躍進,豈是長久之計?這凸顯了建軍備戰的選擇,不僅應該配合政策的需要,也必須要考慮到科技的創新與穩定,光是持續投資是不夠的。比較起來,如果清廷是著重在鐵路、陸軍、魚雷快艇這類較為分散、經濟而易於更新的領域,又何以至此呢?最初大戰略選擇所累積的錯誤,並不是一些臨時的補救措施就可以扭轉的。
  海軍戰略
  清廷終於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位置上,展開了一場不該進行的戰爭。但考察戰爭中清軍的軍事戰略作為,又是否已經是最佳的決斷?關於甲午之敗,有關清廷戰略錯誤的批判,不外乎「只知消極防禦不知進攻;採取海守陸攻,避戰保船不知爭奪制海權」。不過,這些批評也同樣是個錯誤。既有清軍戰力不及日本的認識,那便不適合採取攻勢,防禦是戰爭較強的形式,劣勢兵力若還採取攻勢,無異是自取滅亡。
  首先來看海軍戰略。戰術能力是戰略計算的基礎,既然北洋艦隊戰力明顯遜於日本,主張應主動出擊進行艦隊決戰,實在是不可思議。弱勢的艦隊應避免決戰,保持存在,才有可能困擾對手,若出海尋求決戰,那反而正中敵人下懷。海軍作戰中強勢的一方總是想尋求決戰、一勞永逸,弱勢的一方不能讓敵人的企圖得逞。而且,在當時科技的發展態勢之下,強勢艦隊針對弱勢艦隊基地的接近封鎖作為,亦已因魚雷、水雷的發展而變的日益危險。倘若北洋艦隊不是在豐島海戰後,勉強出航、遠離基地,對運送增援部隊的船團提供護航因而與日軍遭遇、被迫接受一場會戰;而是以逸待勞,等日軍自行前來港外封鎖,反而比較有機會重創日艦。因此,李鴻章主張艦隊「不必定與拼擊」、「作猛虎在山之勢」,使日本寄望落空,本來就是正確的戰略。
  對此論者多批繼續評,雖然北洋艦隊確實想作為「存在艦隊」,但卻未找尋敵軍弱點發動襲擊,只知依恃砲台,喪失了艦隊的機動性,終於淪為「要塞艦隊」。然而,這種批卻是對於海軍戰略學說的誤解。儘管依照正統的馬漢觀點,「存在艦隊」的確才是攻擊性的,而「要塞艦隊」則是防禦性的、是不適合艦隊本質的錯誤運 用方式。但馬漢批評重點在於,「要塞艦隊」的錯誤是分散防守各軍港、成了各軍港岸炮的延伸,仍反映了守勢的思維,而不是指艦隊就一定不能停留港中、無論如 何都得出航作戰。換句話說,究竟算是「要塞艦隊」還是「存在艦隊」,重點是部署態勢是否集中,至於是否出航作戰則視情況而定。
  當然,就整個清廷而言,南洋艦隊與北洋艦隊的分佈,的確就是不當的「要塞艦隊」式守勢思想,但甲午一戰清廷不也幾乎是以直隸一地與日本全國拼戰?這是清廷在平定太平天國之亂的過程中,分權下放地方所造成尾大不掉的問題,與海軍戰略無關。就北洋艦隊而言,它在部署上並未犯下「要塞艦隊」的錯誤。而在時機與態勢的研判上,雖說存在艦隊應「伺機」尋找敵人弱點加以襲擊,但是機會並沒有出現。北洋艦隊艦艇航速緩慢、不利迴避優勢日軍,要出港襲擊本非易事;何況,十九世紀末的陸軍對於後方補給的依賴程度,也不似大砲兵交戰的一次大戰或是機械化的二次大戰那般殷切,一時的襲擾殊難奏效。因此,李鴻章避戰保船仍不失為一保險的戰略。
  顯然,採取消級的戰略,避免決戰、依恃砲台、不出海襲擊日艦等決定,都是因艦支性能不足,為保存艦隊所採取的適當措施,李鴻章的海軍戰略並無錯誤。戰局的發展充分映證了這一點:日本艦隊只因北洋艦隊殘部的存在,即不敢依原始計畫侵入渤海、直搗黃龍,北洋艦隊仍達到保衛首都北京的效果;而且日軍也為了消滅這 支艦隊煞費苦心,分出一個軍的龐大兵力,進攻旅順要塞。從此可見,海上會戰日軍雖然取得戰術勝利,但並未達成其戰略目的,即使是坐守港中的北洋艦隊,都還產生了嚇阻與牽制的作用。就此而言,謂黃海海戰清軍「並未失敗」亦不為過。雖說北洋艦隊最後仍落得被殲滅的下場,但那究竟是港灣要塞防守不利,無關艦隊運用;而且,日軍艦隊最後進攻威海的兵力,也是集中主力而來,並未分散露出破綻,北洋艦隊殘部就算出海力拼,仍缺乏勝算;加以艦支航速緩慢,逃脫機會也不大,被殲仍在所難免。因此,北洋艦隊在戰略上唯一的失誤,頂多只是沒有試圖出海擊毀登陸中的日軍,在毀滅前造成日軍更大的損失而已。
  陸戰:勝敗關鍵
  接著則是陸軍戰略。一般普遍認為甲午戰爭勝敗繫於制海權之屬誰,以往對甲午戰爭的論述,也頗集中於海戰的討論,但這正是最可議的論點。雖然在邏輯上,若清軍取得制海權,就徹底斷絕日軍向朝鮮進軍的可能;但反過來說,即使海戰失敗,陸戰仍大有可為,因為清軍並不依賴海路。甲午戰爭究竟是由陸戰決勝的,在海戰之後戰局仍然持續到翌年三月,期間清軍也不是沒有勝利,或至少取得一個較佳和平的機會。但清軍在陸戰卻屢遭敗績,這並非陸上軍事戰略的失誤,更不是海權喪失之過,而純粹是長期陸軍戰備廢弛的結果。
  首先,清軍其實並沒有「海守陸攻」,清廷陸軍只是前進防衛而已。雖說將部隊派往此一暴露的戰線上的確是個錯誤,但如前所述,這是戰爭指導上的問題。在光緒帝的驅使之下,在朝鮮的清軍既不能撤軍又奉命增援,只好退而求其次採取守勢,這在陸軍的戰略上已是最佳的處置了。的確,清軍在開戰之際兵力處於劣勢,許多人也將此歸咎於制海權的喪失,但這並非事實。理論上,海運速度比的確是比陸上增援快速,喪失制海權將使清軍無法利用海運增兵,使增援速度降低。然而在實際上,清廷由陸路增兵並不是來不及抵達,而是一開始派出的援軍數量就不多(只有那32營的15,000人)。如前所述,這也是因戰爭指導上和戰的爭議所致,與制海權並無關連。
  更何況,甲午戰爭中的海上決戰黃海海戰,就是北洋艦隊在完成前述之護航任務之後,於回程中才與日艦遭遇的。意即,在海戰以前,海路的新增援部隊早已順利運抵戰區。再者,朝鮮半島上的陸上決戰平壤之役,時間也還比海上決戰(1894年9月17日)早了一天(9月16日)。意即,當海戰還未發生、日軍尚未取得制海權之時,陸上清軍早已戰敗。觀察陸戰的發展,不難發現清軍的戰力是如何脆弱。一開始在平讓,清軍守軍約15,000人,抗略多約16,000人的日軍,如此清軍防守據點卻是一觸即潰。隨著海陸皆敗,清軍退守鴨綠江,更多的清軍援軍已由陸路抵達鴨綠江防線,盛京(瀋陽)一代部隊的增援也以陸路較為迅速。奈何,清軍在國境戰役仍是一路潰敗,又退往遼東半島北部,至此從海路增援更是完全喪失價值。顯而易見的,黃海海戰後制海權的喪失,對於朝鮮半島上陸上 決戰的勝負,乃至於往後在遼東半島上的戰鬥,根本沒有任何影響。所謂海權喪失使清軍增援不及而敗,是沒有根據的。
  再來看奪得制海權的日軍。理論上,奪得制海權的日軍是可恣意利用海運進行登陸、迂迴陸上防線;但在實際上,中日兩軍兵力與火力涵蓋本來就十分有限,陸上空間因而顯的十分寬闊,處處是可行運動戰的空隙,施行兩棲登陸根本多此一舉。戰局的發展也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黃海海戰後日軍雖進行登陸,但卻是針對北洋艦隊的旅順、威海要塞,而不是支援攻擊鴨綠江防線、襲擊清軍的側翼。而且,日軍分派一個軍的兵力進攻旅順,不僅減輕清軍遼東方面清軍的壓力,甚至在鴨綠江一線崩潰之際,日軍的登陸都還未完成,成了閒置的遊兵。簡而言之,日軍雖取得制海權,卻未因此在陸戰上的取得戰略優勢,還是得在一次次的陸上交鋒中將清軍擊倒,其勝利全然是日本陸軍戰力較強所致。
  進一步來看,清陸軍的戰略多稱合理,反倒是日本陸軍在戰略上屢陷險境。一則,清軍據守平壤,使得日軍面臨兩難:兩軍交戰其下攻城,但予以迂迴,平壤清軍又 如芒刺在背。其次,日軍分兵向南、圍攻旅順,另一方面又在遼東繼續向西推進,兩路並無聯繫,如此同時追求兩個戰略目標,是戰略上的冒險。再者,日軍在遼東半島上一路向西挺進,在北面盛京(瀋陽)方向清軍便可對日軍的右側翼構成威脅,在戰略上創造了切斷、包圍日軍的有利位置。但是清陸軍戰力不足,這些戰略上的優勢還是幫不上忙。平壤僅守了兩天,日軍輕易逼近鴨綠江而無後顧之憂;旅順要塞更只守了一天,這個遼東半島南端的戰鬥終究未能給予日軍太大牽制;當日軍攻勢深入遼東半島西北端,已是過渡延伸、漸成強弩之末,清軍也掌握機會開始反攻海城,但仍是損兵折將、無功而返。清軍陸軍戰力不足,任何戰略都隨之破產,這才是甲午之敗的癥結所在,分析甲午戰爭中戰略的得失,只是更加凸顯了此一事實。
  結語
  甲午之敗,的確是一連串的長期累積的戰略錯誤所造成的。但清廷的錯誤,並不在於大戰略上的純粹守勢,亦不在於軍事思想上的消極與不知海權,更不在於重陸輕海、未持續投資、維持艦隊;而在於對國家所在地緣戰略環境與當代科技脈動認識不足,未能朝正確的方向,建立符合自身守勢政策與大陸性格的國防武力。
  戰爭展開之後,清廷海軍戰力不足,不得不採守勢,並非主事者懦弱無能,或是戰略錯誤。北洋艦隊戰力不足,雖是避戰保船、依恃砲台,但已達成鞏固首都、分散日軍兵力的作用,清軍海軍戰略運用可稱合理,與戰爭最後的失敗無關。而日軍雖取得制海權,但不僅未曾在陸上獲得戰略優勢反而危機不斷,奈何清軍卻是不堪一擊。即使據守平壤、兵力與日軍相當,卻仍敗於日軍;堅強的旅順要塞,亦難為一日之守;當日軍過渡延伸、反攻契機出現,清軍亦無法取勝。陸軍缺乏戰力,才是甲午戰爭失敗的主因,而這也正是一個忘卻陸權、盲目追求海權的大陸國家,所必須嘗到的苦果。
  只可惜在一個世紀之後,甲午之敗的原因卻仍未被充分瞭解;大陸的中國,終究還是沒能從這百年的海權幻夢中清醒。這不只是那在1980年代名噪一時的《河殤》影集,更反映在當今一些具體的戰略方針與政策之上。海軍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優先,新一代的大型水面艦艇一艘接著一艘下水,航艦的研究不曾中斷,而保衛海上通道、特別是石油航路安全的呼聲也甚囂塵上……不知是如何倒下的,又怎知該如何站起來呢?

長春電影《甲午風雲》(1962)

《甲午風雲》中國彩色故事片。長春電影制片廠1962年生産。希儂、葉楠等編劇,林農導演,王啓民攝影,主要演員有李默然等。影片通過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的前後經過以及致遠艦全體官兵壯烈殉國的英雄行爲,表現了中國人民反對列強侵略的意志、願望和保衛祖國不惜流血犧牲的氣概。影片場面浩大,氣勢宏偉,比較真實生動地再現了中國曆史上的這次海戰 。
劇情介紹
《甲午風雲》影片展現甲午海戰這一曆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英雄們威武不屈的英雄氣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 “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擊沈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爲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鄧兩次請戰均遭李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
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與曆史不符),後旗艦被日擊傷。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鬥,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彈絕,鄧世昌決定撞沈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搖搖欲墜,日本帝國主義蓄謀侵華,于1894年在中國領海挑釁生事。北洋大臣李鴻章及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畏懼日寇,極力主和。日寇得寸進尺,擊沈中國商船,百姓無辜遭難。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爲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面對日寇的囂張氣焰,毫不畏懼,堅決要求與日寇開戰。但李鴻章借口保存我軍實力,多次拒絕官兵們的請戰要求,鄧世昌還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愛國官兵和百姓的主戰聲浪一浪高過一浪,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在海戰中故意打錯旗號,使北洋艦隊旗艦被日擊沈。鄧世昌率領“致遠”號代替旗艦指揮出戰,全艦官兵英勇作戰,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戰事愈發激烈,但我方彈藥卻已用光,作戰形勢非常不利,鄧世昌決定直接硬撞敵艦“吉野”號,不幸遭遇魚雷,全艦官兵以身殉國。
演職員表
導演 :林農
演員
  李默然  .....鄧世昌
  浦克  .....丁汝昌
  王秋穎 .....李鴻章
  李頡 .....劉步蟾
  龐學勤 .....王國成
  周文彬  .....方伯謙
  馮振舟 .....林永升
影片看點
《甲午風雲》由林農導演、李默然主演的影片《甲午風雲》以19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中豐島、黃海兩次海戰爲主線,將這一曆史事件中人民群衆和愛國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愛國主義精神予以淋漓盡致地表現。該片在處理這一曆史題材時,追求凝煉、明快、濃烈、深沈的藝術風格,使之充溢著令人感奮的浩然正氣與悲壯力量。雖然以中國北洋水師的戰敗而告終,但影片在表現這一曆史悲劇時,則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本是悲慘屈辱的曆史,塑造成了一部氣勢磅礴的傑出藝術經典。影片曾于1983年在葡萄牙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獲評委獎。
優秀話劇演員李默然相當成功地塑造了英雄鄧世昌,他那敦厚偉岸的外形,剛毅深沈的氣質,充滿激情的表演,使這個曆史上傑出的愛國志士形象高大而醒目地矗立在中國銀幕藝術典型的行列。作爲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鄧世昌主動請纓,英勇善戰,氣壯山河的英雄業績是影片表現的重點。人們可以從他對投降分子憤怒斥責,請戰和閱兵時的慷慨陳詞,到撞沈敵艦以死報國等一系列行爲動作,深切感受到這一形象的巨大精神力量和藝術價值。尤其是鄧世昌遭到貶斥後,壯懷激烈,彈撥琵琶曲《十面埋伏》抒發胸臆的深沈悲憤,令人回腸蕩氣。
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史,是一部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淩辱瓜分的屈辱曆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前仆後繼英勇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史。今天,正是由于無數仁人志士不斷地艱苦奮鬥,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正在我們手中成爲現實。而五千年來生生不息、曆久彌新的中華文化,已經成爲我們新一代中國人的信仰。[1]
 幕後制作
《甲午風雲》1959年初,吉林省委有關領導在長影小禮堂裏,審查林農導演的《船廠追蹤》完成片。吉林省委書記吳德和省委其他一些領導人在座。《船廠追蹤》放映之後,吳德贊揚了這部片子,又說:“今後還是可以生産一二部重大曆史題材的影片的,像上海的《林則徐》,在全國放映很受觀衆喜愛。我們也可以搞一搞這樣的片子嘛!……”
1959年的八九月,長影廠黨委決定要拍《甲午風雲》。支書吳必克通知林農說:“亞馬(長影廠廠長)決定讓你拍《甲午風雲》了。 ”當時,林農並沒有馬上表示態度。他先是找到劇本看了一遍,然後,直接找廠長亞馬,談出個人的意見:“這個題材我實在難以掌控,沒有曆史認識,恐怕很難完成任務……”亞馬回答他說:“你不拍誰拍呀,你先看看有關曆史資料,熟悉熟悉情況。”其實,林農是有顧慮的。在頭一年整黨整風的時候,林農曾經莫名其妙地受到了留黨察看二年、行政降一級的處分,理由是不配合形勢,態度消極。對于拍攝新片、特別是駕馭曆史題材,林農確實是從政治導向上心有余悸。
  1960年年初,電影文學劇本即將完成之際,林農突然接到廠辦通知,要劇組主創人員趕緊到省委去彙報《甲午風雲》的籌備情況,省委領導都說這部影片對于反帝有現實意義。傅振聲最後提了一點意見,他說劇本中慈禧坐船遊頤和園一場可以去掉,因爲領袖曾說過,滿清腐敗,建立了海軍也是不行,還不如留下一個頤和園,對于現在還有點用處……回廠後,亞馬指示:“趕快完稿,打印劇本,進入籌備,今年要拍完……”
1960年二三月份,《甲午風雲》的劇本終于修改完稿,四五月間,正式開拍。這期間發生了幾件事。
影片開拍不久,有人傳話,說是傳達廠黨委的指示,對林農抗拒省委指示一事,開兩天黨支部大會,對林農進行批評教育。原來,省委領導明確指示不要慈禧出場,可在最後劇本定稿後,依然有慈禧的戲。雖然沒有了遊頤和園,但又加了上朝的戲,這是明顯的陽奉陰違,這樣做就是資産階級的曆史觀。當時,林農急忙申辯:傅振聲只是提出刪掉慈禧遊頤和園的戲,並沒有說完全去掉慈禧這個人物;其二,慈禧僅有的一次出場,是揭露她的腐敗無能向日本屈膝投降的場面,有著深刻的反面教育意義。怎麽是資産階級曆史觀呢?會後,林農來到亞馬的家裏,反複申明自己的觀點。亞馬說:“好嘛,好嘛!對頭!就按你的想法幹……”沒想到,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5月底6月初,內景的拍攝剛告一段落,一個周末的晚上,林農碰到了一位廠領導。這位領導說:“林農,我看鄧世昌這個人物得搞成一個資産階級革命家,他在美國留過學……”林農一聽,忙說:“鄧世昌沒到美國留過學,他只到過德國,而且是去接受當時滿清政府在德國訂購的一只軍艦。 ”領導很不以爲然:“唔!我知道他留過學,你一定要搞成資産階級革命家……”林農很郁悶,但他轉念一想,廠領導說話又不是權威,何況也沒有下發正式文件。你說你的,我拍我的。
1960年6月底到7月初,大部分內景樣片完成時,全組來看樣片,林農特意請廠黨委的領導也來審查一下。這一次,省裏主抓文教的書記也來了。內景樣片看完後,這位書記站起來,很不滿意地說:“這要超過《林則徐》 ,夠嗆! ”林農跑上前去問道:“書記,您還有什麽具體意見沒有?”書記一面走一面說道:“你的創作思想有問題!”林農更加不解。書記說:“你這裏頭就沒看到漁民的戲……”林農解釋說:“這是內景樣片,表現漁民和打日本的戲,大都在外景,現在還沒拍呢! ”兩人爭論了幾句,不歡而散。
第二天,攝制組大隊人馬拉到旅順去拍外景,大約拍了十天左右,廠領導派人到外景地傳達指示:一是曆史是人民創造的,在戲中要突出人民的作用,具體地就是要在結尾時,加上漁民揭竿而起;二是鄧世昌是資産階級革命家,最後要同滿清決裂。林農對這兩點指示是不同意的,他的理由是:漁民揭竿而起,是不符合曆史史實的,況且當時的漁民反對滿清也是沒力量的;其二,鄧世昌不可能是資産階級革命家,也不可能和滿清做最後的決裂,沒有資料記載鄧世昌是反對滿清的。
林農自始至終地堅持自己的觀點,決不讓步。這樣僵持了兩三天,當時,林農也考慮到自己的處境,如果再堅持下去,很可能引火燒身。果然,接著就開攝制組的黨小組會,林農沒再敢過于堅持己見。後來,林農召集李默然、龐學勤等主要演員,大家坐在一起出主意,想辦法。在接下來的拍攝中共加了兩場戲,一是在最後海戰中,眼看北洋艦隊就要失利的時候,鄧世昌命令王國成下海遊回威海去找李大爺,並說“要想打日本,靠朝廷不行了”;另一場就是鄧世昌和日艦相撞後,王國成回到威海,由李大爺撞鍾號召,漁民打起火把,從四面八方蜂擁而來,最後宣誓要抗日到底的場面作爲結尾。1963年年初,影片正式在全國公開放映。
 影片評價
《甲午風雲》自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代史,是一部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淩辱瓜分的劇辱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前仆後繼英勇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史。
爆發于十九世紀末的中日甲午戰爭,雖然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但影片在表現這一曆史悲劇時,則突出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氣勢磅礴地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頌歌,把一段本是"灰溜溜"的曆史,塑造成了一件"亮晶晶"的傑出藝術經典。
優秀話劇演員李默然相當成功地塑造了英雄鄧世昌,他那敦厚偉岸的外形,剛毅深沈的氣質,以及純熟而富于激情的演技,使這個曆史上傑出的愛國志士形象高大而醒目地聳立在新中國銀幕上。尤其是鄧世昌遭到貶斥後彈撥琵琶曲"十面埋伏"抒發胸臆的深沈悲憤,回腸蕩氣,至今令人激動不已!
影片中作爲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鄧世昌主動請纓、英勇善戰、氣壯山河的英雄業績是影片表現的重點。人們可以從他對投降分子憤怒斥責、請戰和閱兵時的慷慨陳詞、遭貶後借《十面埋伏》抒發內心的深沈悲憤,到撞沈敵艦以死報國等一系列行爲動作,深切感受到這一形象的巨大思想和藝術價值。
http://www.hudong.com/wiki/%E3%80%8A%E7%94%B2%E5%8D%88%E9%A3%8E%E4%BA%91%E3%80%8B

央視五集紀錄片《北洋水師》
  
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晚清秘史》之“紀錄片《北洋水師》”,五集分別爲:海上危機,鐵甲北洋,初戰豐島,再戰黃海和日落威海。《探索發現》以最詳盡的曆史資料,最權威的專家以及一年的制作過程,把清朝北洋水師從建立到滅亡的曆史過程真實地展現在觀衆面前。從光緒皇帝的一紙詔書,到亞洲第一艦隊的建成;從琉球國的幾艘漁船,到威海衛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從幾個字的秘密情報,到從未揭開的清朝財政檔案。《北洋水師》將成爲描述此段曆史的最詳盡的紀錄片。
海上危機
  1874年月,清政府藩屬國琉球的幾艘漁船,意外飄流到了臺灣,漁民與當地高山族人發生沖突。這件清政府小小的家務事卻引來了日本全副武裝的軍艦,但隨後趕來的清政府兵艦竟將日本軍艦嚇了回去。自此以後,雙方海上軍備競賽逐漸拉開序幕。
鐵甲北洋
  清政府300多萬兩白銀加之德國伏爾造船廠5年的時間,終于換來了世界一等的兩艘鐵甲艦——定遠號和鎮遠號。從此以後,這兩艘巨大的鐵甲艦不但成爲北洋水師的象征和清政府的希望,更是帶來了日本全國持續多年的恐懼。1888年12月17日,在旌旗飄揚的劉公島上,清廷正式宣告北洋水師成立。此時,北洋水師的艦艇總數達到50多艘,排水量達4萬多噸。加上其它地方軍艦,中國的海軍實力已經成爲世界第七,亞洲之首。
初戰豐島
  面對最先進的三艘日本軍艦,面對國際公法不允許但隨時可能發生的“不宣而戰”,700多名清朝士兵在沒有一門大炮的運兵船上默默地等待著日本人的決策。幾分鍾後,日本吉野號軍艦打出了中日海面上的第一發炮彈,700多名清朝士兵幾個小時之內幾乎全部葬身海底。
再戰黃海
  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正式宣戰,9月17日上午10點30分,中日雙方各十艘軍艦在黃海碰面。花費巨資,曆經將近十年建立起來的艦隊第一次面臨全面的實戰考驗。也許,定遠號和鎮遠號會讓日本艦隊嘗到鐵甲艦的厲害;也許,清政府花費1000多萬兩白銀建立的北洋艦隊在幾個小時之內就會成爲永遠沈沒在海底的殘骸。雙方排出了海戰史中從未出現過的不同隊形,海戰從白天進行到傍晚,雙方不斷變換隊形,北洋水師與日本聯合艦隊輪番占據優勢。     在威海之戰中炸毀的定遠號
日落威海
  北洋水師剩余主力軍艦在劉公島港灣中腹背受敵,丁汝昌在矛盾中作著兩難的抉擇。因爲害怕定遠艦被日本捕獲反過來攻擊自己,定遠艦管帶劉步蟾,含著熱淚發布了炸毀定遠的命令。隨著一聲巨響,這艘清政府用白銀堆砌成的艦隊象征,這個北洋水師最後的精神支柱,與五千名官兵逃生的渴望一起沈入大海。

北洋水師

   威海衛北洋水師艦隊北洋水師,或稱作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是中國清朝後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軍中實力和規模最大的一支。北洋水師1888年12月17日于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它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清政府也因此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背景
  1874年日本派兵登陸臺灣企圖將之占據,清兵以僅有之戰船赴臺將之  北洋水師驅逐。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恭親王提出了“練兵、簡器、造船、籌餉、用人、持久”等六條的緊急機宜,原江蘇巡撫丁日昌提出《擬海洋水師》章程入奏建議建立三洋海軍,李鴻章則提出暫棄關外、專顧海防。在洋務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論壓倒“塞防”,清政府決心加快建設海軍。
創建過程
  1875年5月30日下令由沈葆禎(抗英名將林則徐的外甥)和李鴻章分任南北洋大臣,從速建設南北洋水師,並決定每年從海關和厘金收入內提取400萬兩白銀作爲海軍軍費,清政府于是決定每年撥出四百萬兩作爲經費(實際用在購置軍艦款項只爲每年一百萬兩),由二洋分解使用,南洋大臣沈葆禎認爲“外海水師以先盡北洋創辦爲宜,分之則難免實力薄而成功緩”,清政府考慮到中國當時的主要假想敵是日本,北洋水師負責守衛京師,遂采納沈葆禎的建議,先創設北洋一軍,等北洋水師實力雄厚後,“以一化三,變爲三洋水師”,決定了優先建設北洋水師,北洋的成軍之路由此開始。大清海軍分爲三洋:北洋水師負責山東及以北之黃海、南洋水師負責山東以南及長江以外之東海,廣東水師負責福建、南海。   
1875年,命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設北洋水師。1875年,李鴻章通過總稅務司赫德在英國訂造4艦炮船,開始清朝海軍向國外購軍艦的曆史。1879年,向英國訂造巡洋艦揚威、超勇。由于對在英國定造的軍艦不滿意,1880年,經過反複比較向德國船廠訂造鐵甲艦定遠、鎮遠。1881年,先後選定在旅順和威海兩地修建海軍基地。1885年,海軍衙門成立,李鴻章遣駐外公使分別向英國、德國訂造巡洋艦致遠、靖遠與經遠、來遠。
正式創建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正式宣告成立並于同日頒布施行《北洋水師章程》。從此,近代中國正式擁有了一支在當時堪稱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1888年以後,艦隊經費大幅減少。時而正爲海軍技術突飛猛進之時,至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北洋艦隊已多年未置新艦,部份應進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換新式火炮亦未能進行。原有的戰艦已開始落伍,無論航速、射速皆落後于日本。
李和
  李和,出生于廣東三水縣蘆苞鎮大宜崗村。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學堂,爲該校第一屆學生。1871年,上“建威”練船實習,1875年又上“揚威”練船。分派海軍任職,積功至都司銜補用守備。1889年,升署北洋水師前營都司,委帶“鎮南”炮艦。1892年,升署北洋水師後軍前營都司,調帶“平遠”快船。   
1894年9月,北洋水師奉命護送銘軍到朝鮮大東溝登陸,回航時與日本聯合艦隊遭遇,展開激戰。當時“平遠”、“廣丙”二艦適在大東溝港口擔任警戒。中午12時50分,北洋水師先發制人,由旗艦“定遠”打響第一炮,揭開鏖戰帷幕。午後2時30分,“平遠”、“廣丙”駛至作戰海域,港內的“福龍”、“左一”兩艘魚雷艇也同時駛至,共同參加戰鬥。此時,“平遠”與日本旗艦“松島”相距2800公尺,“漸進至2200公尺,平遠以26公分炮擊中中央魚雷室,打死左舷魚雷發射員4人”。3時10分,又一炮打穿左舷魚雷室上部,“在大檣下部爆炸,打死左舷魚雷發射員2人”。不久,李和又下令對日艦“嚴島”炮擊,連中兩炮,但“平遠”也中彈起火,退出戰場。   
北洋水師在威海全軍覆沒後,李和被革職。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改南京海軍學校爲海軍軍官學校,以李和爲校長。1913年,在英國訂購“肇和”巡洋艦,李和被派出國監造,旋又代理海軍次長。1914年,被免去海軍次長職務,奉調入公府供職。   
李和和妻曹貞潔育有子李端士、女李福珍,李端士子李良弼、李嵩弼、李經弼、女李素予、李素梅、李素惠。[1]
軍旗紋章
清朝時中國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國旗、軍旗,直到1881年9月在英國定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回國後,爲和國際接軌李鴻章經清廷批准制定了軍旗、國旗的質地、章色。   黃龍旗爲羽紗質地,正黃色,用羽紗鑲嵌青色四爪飛龍,龍頭向上,分爲大小四號,頭號橫長1丈5尺6寸,寬1丈6寸5分;二號橫長1丈3尺9寸,寬9尺5寸;三號橫長1丈1尺5寸,寬7尺6寸;四號橫長9尺6寸,寬6尺三寸。軍旗提督用五色長方旗,諸將用三色長方旗,上角飾以錨形。
官弁號衣
北洋水師官制等級分爲管帶,幫帶大副,魚雷大副,駕駛二副,槍械二副,船械三副,舢板三副,正炮弁,水手總頭目,副炮弁,巡查,總管輪,二、三等管輪,水手正副頭目,一、二、三等水手,一、二等管旗,魚雷頭目,一、二、三等升火,二等管艙,一、二等管油,一等管汽,油漆匠,木匠,電燈、鍋爐、洋槍、魚雷等匠,夫役,文案,支應官,醫官,一、二等舵工,一、二等雷兵,一、二、三等練勇,教習,學生。
領導官職
全軍設海軍提督一員,統領全軍,駐威海衛。總兵二員,分左右翼,各統鐵艦,爲領隊翼長。副將以下各官,以所帶船艦之大小,職事之輕重,別其品秩。總兵以下各官船居,不建衙署。副將五員,參將四員,遊擊九員,都司二十七員,守備六十員,千總六十五員,把總九十九員,經制外委四十三員。
軍銜等級
由大至小依次是:正都統、副都統、協都統、 正參領、副參領、協參領、 正軍校、副軍校、協軍校.
艦艇編成
鐵甲艦(戰列艦):定遠、鎮遠 (定遠級鐵甲艦)   
快船(巡洋艦):   
裝甲巡洋艦:經遠、來遠   
防護巡洋艦(穹面鋼甲快船):濟遠、致遠、靖遠   
撞擊巡洋艦( 碰快船):揚威、超勇   
鐵脅木殼巡洋艦(鐵脅穹式快船):廣甲   
魚雷巡洋艦(鋼脅鋼殼魚雷快船):廣 乙、廣 丙   
蚊炮船(炮艇):龍鑲,虎威,飛霆,策電(北洋訂購,後李鴻章見南洋的訂購的鎮字炮艦強于其,將其調包,把鎮字炮艦留下,把蚊炮船調去南洋)   
炮艦:鎮邊、鎮中、鎮東、鎮西、鎮南、鎮北   
魚雷艇: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龍、定一、定二、鎮一、鎮二 、 中甲、中乙 、 乾一、乾二   
練習艦:康濟、威遠、敏捷   
輔助艦艇:海鏡, 湄雲 ,利運,操江, 犀照,飛霆,飛鳧 ,超海,鐵龍,飛龍,快順,遇順,利順, 捷順,寶筏, 導海, 導河 ,快馬,海馬,杆雷,守雷,下雷,巡雷, 水底機船,螺橋船, 50噸運煤船,20噸水船。
艦隊詳表
主力艦隊
  艦名 艦種 排水量(噸) 馬力(匹) 航速(節) 火炮(門) 魚雷(具) 乘員(人) 管帶 制造地 下水(年)   
定遠 鐵甲艦 7335 6200 14.5 22 3 331 劉步蟾 德國 1882   
鎮遠 鐵甲艦 7335 6200 15.4 22 3 331 林泰曾 德國 1882   
來遠 巡洋艦 2900 4400 16 14 2 202 邱寶仁 德國 1887   
經遠 巡洋艦 2900 4400 16 14 4 202 林永升 德國 1887   
致遠 巡洋艦 2300 7500 18 23 4 202 鄧世昌 英國 1886   
靖遠 巡洋艦 2300 7500 18 23 4 202 葉祖珪 英國 1886   
濟遠 巡洋艦 2300 2800 16.5 11 4 204 方伯謙 德國 1883   
平遠 近海防禦鐵甲艦 2100 2400 11 11 1 145 李和 福建 1889   
超勇 巡洋艦 1350 2400 16 18 3 135 黃建勳 英國 1881   
揚威 巡洋艦 1350 2400 16 18 3 135 林履中 英國 1881   
鎮東 炮艦 430 350 10 3 - 55 英國 1879   
鎮西 炮艦 430 350 10 3 - 54 英國 1879   
鎮南 炮艦 430 350 10 3 - 54 藍建樞 英國 1879   
鎮北 炮艦 430 350 10 3 - 55 呂文經 英國 1879   
鎮中 炮艦 440 400 10 3 - 55 林文彬 英國 1881   
鎮邊 炮艦 440 400 10 3 - 54 英國 1881
魚雷艦隊
  艦名 艦種 排水量(噸) 馬力(匹) 航速(節) 火炮(門) 魚雷(具) 乘員(人) 管帶 制造地 下水(年)   
左一 魚雷艇 90 1000 23.8 2 3 29 王平 英國 1887   
左二 魚雷艇 74 600 19 2 2 28 李仕元 德國 1887   
左三 魚雷艇 74 600 19 2 2 28 徐永泰 德國 1887   
右一 魚雷艇 74 900 18 2 2 28 德國 1887   
右二 魚雷艇 74 597 18 2 2 28 劉芳圃 德國 1887   
右三 魚雷艇 74 597 18 2 2 28 曹保賞 德國 1887   
福龍 魚雷艇 120 1597 22.5 2 2 20 蔡廷幹 德國 1886   
一、二、三、四、 魚雷艇 28 650 13.2 1 1 16 德國 1881   
定一、定二、 魚雷艇 16 91 15 2 2 7 德國 1882   
鎮一、鎮二、 魚雷艇 16 91 15 2 2 7 德國 1881   
捍雷 魚雷艇 7   
中隊甲   中隊乙
後勤艦隊
  艦名 艦種 排水量(噸) 馬力(匹) 航速(節) 火炮(門) 魚雷(具) 乘員(人) 管帶 制造地 下水(年)   
湄雲 練習艦 578 320 9 8 - 70 吳世忠 福建 1869   
康濟 練習艦 1310 750 12 11 - 124 薩鎮冰 福建 1881   
威遠 練習艦 1268 750 16 7 - 124 林穎啓 福建 1877   
泰安 練習艦 1258 580 10 10 - 180 福建 1876   
敏捷 練習艦 700 - 60 戴伯康 英國 1888   
操江 運輸艦 950 425 9 4 - 91 王永發 上海 1865   
海鏡 運輸艦 1358 600 9 3 - 180 福建 1873   
利運 運輸艦 110 - 57   
犀照 運輸船 60 9 - 1888   
鎮海 運輸艦 950 480 9 5 - 100 1871   
寶筏 布雷艦 - 大沽 1890   
飛霆 汽船 440 5 -   
守雷、下雷、 小輪船 - 16 大沽 1888   
巡雷 小輪船 - 4   
快馬 小輪船 - 25   
飛艇 小輪船 - 18   
利水 小輪船 - 20   
超海 小輪船 -   
遇順 拖船 - 大沽 1875   
東澧 小輪船 -   
趕海 小輪船 -   
導海 挖泥船 - 164   
飛虎 通報艦 -   
伏平、勇平、開平、北平、 運煤船[2]
人員
北洋艦隊各主要戰艦艦長及高級軍官幾乎全爲福州船政學堂畢業,並多曾到英國海軍學院留學實習。中層軍官內多有原留美幼童,被召回國後到福建水師學堂學習海軍後服役。艦隊內一直亦有外國人擔任軍官作技術專家及指導。北洋艦隊的軍官多能操英語,內部指揮命令亦是以英語發號。
主要將領
丁汝昌 — 水師提督 (自盡)   
劉步蟾 — 右翼總兵,定遠號管帶 (自盡)   
林泰曾 — 左翼總兵,鎮遠號管帶 (自盡)   
鄧世昌 — 中軍中副將,致遠號管帶 (戰死)   
葉祖珪 — 中軍右副將,靖遠號管帶 (革職)   
方伯謙 — 中軍左副將,濟遠號管帶 (處死)   
林永升 — 左翼左營副將,經遠號管帶 (戰死)   
邱寶仁 — 右翼左營副將,來遠號管帶 (革職)   
黃建勳 — 左翼右營副將,超勇號管帶 (戰死)   
林履中 — 右翼右營副將,揚威號管帶 (戰死)   
楊用霖 -- 左翼中營遊擊,原鎮遠號幫帶,林泰曾自盡後接任管帶 (自盡)
薩鎮冰--副將銜精練左營遊擊,“康濟”號練船管帶
制度簡介
北洋水師成軍後擬定《北洋海軍章程》,奕譞與李鴻章奏請旨批准。內容包括船制、官制、升擢、事故、考校、俸餉、恤賞、工需雜費、儀制、鈐制、軍規、簡閱、武備等相關事項。
軍規 北洋海軍章程第十一 
 凡管帶官違犯軍令,由提督秉公酌擬呈報北洋大臣核辦。輕則記過,重則分別降級、革職、撤任。凡記一過者,停資一個月,記二過者,停資兩個月;記三過者停資三個月。遇推升之日扣資。資不足者,不准升補。   
凡該船管帶之屬宮,遊擊以下守備以上人員,如違犯軍令,由管帶官隨時秉公酌辦。輕則記過、停資,重則稟請提督究辦,分別降、革、撤任。倘有酗酒、聚賭不法等事,由管帶官一面先行監禁,一面稟辦。其記過停資之法,與管帶官同。並由提督隨時報明北洋大臣查核。   
凡副將以下守備以上人員,如獲降、革處分,仍留任者,作爲署事,官俸只給一半;若本系署事人員,官俸只給四分之一,船俸概准照支。   
凡船上屬官千總以下人員由學堂出身者,如違犯軍令,由管帶官分別輕重,酌予記過、停資、降革、撤任,與懲辦守備以上人員同。其應降、革、撤任者,須先稟請提督批准。   
凡船上屬官千總以下人員,由水手出身者,如違犯軍令,由管帶官酌于棍責,不記過、停資。事體重者,分別降革、撤任。仍先稟請提督批准。   
凡副將以下經制外委以上人員,應得記過、降、革處分,由提督按季彙冊報明北洋大臣查考,並咨報支應局、營務處備案。降、革人員並由北洋大臣隨時咨會海軍衙門備查。   
凡經制外委以上人員應得參革、撤任處分者,不准在原船當差,亦不准回籍,不准投效他營,由提督酌量移送岸上船塢、機器局等處效力,或調往別船效力。倘有私逃者,拿獲照逃宮例加等治罪。   
凡船上頭目、水手及一切無官職人物如違犯軍令,由管帶官分別輕重懲處。或遇每月放假之日,罰令不准登岸,仍以若幹日爲度;或鞭責;或械擊;或革退。其革退遺缺,即在本船水手內調補,並移知練營調練勇補額。仍即報明提督查核。   凡水手逃亡者,拿回鞭責八十,監禁一個月;臨陣時逃亡者,斬立決。   
凡管帶宮遇罰辦之事應報明提督者,如提督他往,即應報明督隊官,不得專擅。   
凡船上官弁、兵匠人等,損壞器械、軍火等件,由堤督及管帶官、督查官訊明,實系疏懈不慎,分別輕重,罰令賠償。倘系有意損環,按行軍例從重洽罪。   凡船上官弁人等違犯軍令,照以上所擬各條懲治外,其余不法等事,由提督等援引會典所載雍正元年欽定軍規四十條參酌辦理。並先恭錄通行各船,一體懍遵。”
參加的主要戰鬥
  豐島海戰   黃海海戰   威海衛海戰
海軍經費和頤和園
  長期以來,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頤和園是挪用海軍經費3000萬兩(還有幾種說法,數字略有上下)修建的。這種說法的最初依據來自梁啓超《瓜分危言》、王世和《造陶廬日錄》、池仲佑《海軍大事記》等私家記載。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焚,光緒十四年二月上諭改名,修園工程公開化,但相當部分在這以前已經完工或加緊施工。李鴻章于光緒十三年六月致函奕劻:“萬壽山各坐落陸續經營,截長補短,實費盡籌。鴻章愧不能效一臂之助”。有斷定“截長短補”即爲挪用海軍經費,並認爲海署十二年春定將南北洋海防經費按“二兩平”核放,系扣除平余用于園工;又說十二至十四年海防捐輸亦挪于園工。這些推論似還缺乏更有力的證明。   
海軍衙門在光緒十四年的一份奏折中提到,現在每年所入不及300萬兩,而放款必須330萬兩,是以奏請由戶部每年添撥洋藥加厘稅銀200萬兩,“臣奕譞發意以30余萬兩補放款之不足,以20萬兩分年繳還賞借三海修工之款,其余40余萬兩,一半修建頤和園等處工作,一半留爲續辦第二枝海軍經費。無如鄭工不完,戶部無可添撥,現又奏請籌撥銀數10萬兩,即使部議照辦,僅能補放項正款之不足,于賞借之款及工作,海軍一時均無從顧及。……所有頤和園等處接修各工,臣等惟有將現存之457500余兩閑款,盡數撙節動用”。38十五年六月十一日,奕劻又奏:“通盤計算,海軍經費果能按年全數解清,尚能勉強挹注,從今歲而論,即可每年騰挪銀三十萬兩,撥交工程處應用”。這兩條材料是頤和園公開施工期間挪款的證據。十四年十二月,海署曾奏:“余平、捐輸兩項,擬另款存儲,專備工作之需”。這筆款項究竟多少,目前是筆爛帳。據統計,光緒十三年至二十年海署克扣南北洋將士員弁薪糧及東三省練兵軍餉的平余銀共約80萬兩,皆被挪至園工。   
從光緒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起,慈禧常駐頤和園,說明規模初具。可是工程仍在繼續,並開始籌備慈禧六十壽誕慶典,海軍衙門經費繼續挪用于園工。是年二月十六日奕劻片稱:“查頤和園自開工以來,每歲暫由海軍內騰挪30萬兩撥給工程處應用,複將各省督撫認籌海軍巨款260萬陸續解津發存生息,所得息銀專歸工用。……惟每年撥工之款原屬無多,各省認籌銀兩亦非一時所能解齊。欽工緊要,需款益急,思維至再,只有騰挪新捐暫作權宜之計。所有工程用款即由新海防捐輸項下暫行挪墊,一俟津存生息集有成效,陸續提解臣衙門分別歸款”。八月二十五日,奕劻、福錕奏:“此次奉報出使經費197萬兩款內,已于本年四月間准總理衙門咨開奏准,暫行借撥頤和園工程銀100萬兩,由津生息項下按年盡數歸還”。   
目前雖無法找到頤和園挪款的全部細帳,但以上幾條材料是有其內在連續性的。從中計算,海署挪款共400余萬兩。此外,據考證,海署自光緒十二至十四年共收海防捐157.7萬余兩,光緒十五年至甲午戰前共收海防新捐200萬兩,也都流入園工。   
應該指出,挪用于頤和園工程的,是海軍衙門經費,而非北洋海防協餉。五至二十年間,北洋海防協餉收入基本穩定,平均約137萬兩,高于前十四年的平均數。奕譞、奕劻主持園工,籌措經費,給人以海署即頤和園工程處的印象。但修園經費卻非海署獨任。梁啓超稱,自馬江敗後,“群臣競奏請練海軍,備款3000萬……頤和園工程大起,舉所籌之款,盡數以充土木之用”。太監王世和言,海軍各堂司僅爲貪污中飽而“謀修清漪園,動款3000余萬”。這些說法,與海軍經費籌集的一般規律相差太遠。海署除維持海軍及年撥100萬兩充東北練餉外,要在光緒十四至二十年中另外籌款2000萬兩或3000萬兩(即平均每年另籌300至400萬兩)是不可能的。梁啓超文章自在于鼓動反對慈禧的專制統治,言過其實,不能據作信史。海軍發展受阻固然與園工有關,但是還應從清政府整個財政狀況去作進一步的分析。園工而外,十四年光緒帝婚禮耗資達500萬兩,戶部又撥鄭州河工600萬兩,山東河工200萬兩,及新鑄制錢工本……”經費窘迫,可想而知。十四年《北洋海軍章程》制定後,朝野普遍認爲北洋艦隊已經成軍,李鴻章也吹噓“就渤海門戶而言,已有深固不搖之勢”。在多種因素作用下,戶部于光緒十七年規定南北洋兩年內停購外洋船炮。撇開全局不論,把海軍擴充停滯完全歸咎于慈禧太後個人縱欲奢侈,是不符臺曆史真實的。   
260萬兩“海軍巨款”事件。十四年九月,醇親王奕譞致函李鴻章,透露“萬壽山用款不敷”,囑其與各地督撫“設法集款200萬兩存儲生息,以備分年修理”。李鴻章悟出此乃慈禧的意旨,立即通報粵督張之洞、江督曾國荃、湖督裕祿、鄂撫奎斌、川督劉秉璋、贛撫德馨等人,布置各地報效。他對張之洞說:“竊以粵中指款名目繁多,若能酌節用項,分次勻提,正與朝旨邸教不動正款主意相合。……每年得20萬,五年積成100萬,則尊處已獨任其半。此外南洋各處一二善國,從而附益,便可觀成”。他對曾國荃講得更爲露骨:“邸意所注,首望香帥,次則臺端。……但當頻年搜刮之後,何處得有閑款?目前需用已亟,無論正雜各款,均可移緩就急,分年提解”。各地督撫心領神會,爭先恐後,結果合計集款竟達260萬兩。爲了掩人耳目,這筆款項被稱爲“海軍經費”,“存諸北洋生息,按年解京,以補正雜款之不足。本銀專備購艦、設防一切要務”。不久,禦史林紹年上奏要求停止報效,竟遭朝旨嚴行申斥,而李鴻章、張之洞及所有參與籌解“海軍巨款”的督、撫、藩、臬、運司卻受到獎敘。這一事件充分暴露清廷的腐敗,吏治的黑暗。確切地說,這260萬兩巨款是不能算在海軍賬上的。
北洋水師覆滅的原因
戰略方面
  清朝身居文武要職的人,不知道如何使用花費無數白銀建成的艦隊。北洋海軍成軍後,便以爲“自守有余”,停止了繼續外購戰艦的海軍經費。   
在整個戰爭期間,北洋水師沒有明確和聯合艦隊以艦隊決戰奪取制海權的戰略,未制定出戰略計劃,日本海軍則制定了明確的作戰預案,是以奪取制海權爲中心的海軍制勝的方案。導致聯合艦隊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導致北洋水師戰略上陷于被動。
技術方面
  在黃海大東溝海戰中,北洋海軍缺乏帶反後座裝置的速射炮,是一個致命的技術缺陷。據統計:150毫米口徑速射炮每分鍾可5發至6發,而同口徑之剛性炮架的後裝炮每分鍾才1發。而日本聯合艦隊卻擁有大量速射炮,達150多門,日本艦隊充分發揮了速射炮的威力。據統計,日本艦隊的速射炮“所發炮彈相當于清艦隊同一口徑火炮3-6倍”。美籍洋員馬吉芬認爲:“改良速射炮,以及能大量裝填火藥的榴彈效力顯著”。   
北洋海軍另一個技術缺陷是缺乏與日本聯合艦隊抗衡的快速巡洋艦。航速太慢對北洋海軍的影響,交戰開始時表現爲隊形轉向不利,難以協同作戰。   
北洋水師備戰不足。所缺乏穿甲爆破彈(也就是所謂的開花彈)一直被存放在旅順、威海基地的彈藥庫裏。還有彈藥不足、炮彈擊中敵艦而不爆炸、所用炮彈“不合式”的情況。   
定遠艦槍炮大副沈壽堃說:大東溝之戰,“非兵士不出力,乃將領勇怯之不同也。勇者過勇,不待號令而爭先,怯者過怯,不守號令而退後。此陣之所以不齊,隊之所以不振也。”來遠艦幫帶大副張哲濚指出:“海軍經仗之後,無論勝敗,其各船中奮勇者有之,退縮者有之,使能分別賞罰,庶足以鼓人心。我軍仗後,從無查察。其畏葸避匿者,自幸未嘗冒險,其沖鋒救火奮勇放炮者,尚悔不學彼等之黠能。受傷雖住醫院,而扶持之役,資派本船水手;陣亡者,衣衾棺槨出己之薪俸口糧。領恤賞之時,亦有幸與不幸。土卒一念及此,安得死敵之甘心?誰無父母妻子,使能給養其家,何有求生之念?”
訓練水平
  水師提督丁汝昌出身陸軍,對海軍事務缺乏足夠的了解。然而,爲水師擔任教習的英國教官琅威裏卻是一名優秀的海軍教習。在英國擔任過海軍中校的他,不僅對于海軍有著豐富的了解,而且對他的這一份中國的職業(官拜副將之職)異常重視。在平日裏面的教習和訓練裏面,琅威裏對北洋水師的官兵要求極爲嚴格,教習一絲不苟。據史書載,他“終日料理船事,刻不自暇自逸”,甚至在如廁時“猶命打旗語傳令”。由于他嚴苛的治軍態度,以至于在北洋水師當中,竟然流傳有“不怕丁軍門,就怕琅副將”的話語。而在他嚴格的治軍與訓練下,北洋水師在訓練上刻苦付出的同時,也保有了真正強大的戰鬥力。   
琅威裏不僅在治軍方面嚴謹過人,還主張中國應利用北洋水師的強大實力來提升國家威信。1885年,北洋水師的兩大主力戰艦——“定遠”、“鎮遠”曾經與“濟遠”、“威遠”兩艦前往日本長崎,然而“鎮遠”艦上的水兵們在上岸後與日本浪人和巡捕爆發流血沖突,致使中國方面水兵多人受傷。這次沖突事件被稱爲“鎮遠事件”。而琅威裏得知消息以後氣憤不平,甚至要求丁汝昌使用軍艦上的重炮對長崎給予炮擊來警告日本,但是遭到丁汝昌的拒絕。我們今天來看,琅威裏的主張或許過于激烈,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身爲一名外國人,卻全心全意爲了中國的海軍建設而盡著全力。   
然而,琅威裏嚴格的治軍態度最終爲他的教習生涯劃上了句號。在琅氏上任初期,北洋的士官生們還知道技不如人,尚能服從琅氏嚴格的管理。等這批人逐漸升上管帶(艦長)後,就再也不能容忍一個洋人在他們面前指手劃腳了。他們與琅威裏的矛盾沖突越來越尖銳,終于在艦隊南下香港避凍時發生了“撤旗事件”,琅威裏被迫離開了北洋水師。   
北洋水師爲此付出了沈重的代價,當時大清無人具備琅威裏那樣的執教水平,更不具備他那種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整個艦隊很快就從內部開始懈怠腐化。“在防操練,不過故事虛行”,而且“平日操演炮靶、雷靶,惟船動而靶不動”,甚至“預量碼數,設置浮標,遵標而行。碼數已知,放固易中”,徒求其“演放整齊,所練仍屬皮毛,毫無裨益”。 本來海軍規定,所有官兵終日在船上生活。結果琅威裏走後,將士紛紛移眷劉公島基地,過起家庭生活,“晚間住岸者,一船有半”。艦隊平時不僅訓練松懈,還爲了高級將領們的私利忙于運輸任務。每年冬季艦隊按例南巡時,一至香港,官兵便蜂擁上岸淫賭。定遠管帶劉步蟾的同學東鄉平八郎(後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日俄戰爭中對馬海戰的日方指揮官)上艦參觀,見甲板上供著關公神像,一地散亂的剩飯,炮管一摸一把灰,甚至出現在主炮上晾曬衣褲這種軍紀松弛到極點的行爲。他回到日本便評價說仗不用打,中國輸定了。   對于訓練水准已經跌落到這一地步的北洋水師,我們還有什麽理由說它不應該在甲午海戰當中失敗呢?
日尋遺物
  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後 ,部分北洋海軍艦船被日軍俘虜,在威海等地戰沈的一些北洋海軍艦船也遭拆解。至今,有關艦船的遺物在日本各地仍能尋覓。今年7月末,陳悅和海軍史研究會薩蘇先生等一起在日本進行了實地勘查,爲紀念甲午大東溝海戰爆發,特開辟專題,將考察期間拍攝到的在日本北洋海軍遺物照片陸續展出。
http://baike.baidu.com/view/18473.htm

甲午戰爭

甲午海戰甲午戰爭(又稱中日甲午戰爭、第一次中日戰爭、清日戰爭、清日甲午戰爭;日稱日清戰爭)是中國晚清年間發生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爲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由于發生年爲1894年即清光緒二十年,幹支爲甲午,中國史稱“甲午戰爭”。甲午戰爭曆時9個月,分爲陸戰和海戰兩個戰場,日軍攻下朝鮮的平壤,在黃海海戰中大敗北洋水師,之後又攻下中國的旅順、威海,並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順進行大規模屠殺,血洗全城。戰後雙方于戰後簽訂《馬關條約》,規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賠款,中國清政府因此背負沈重外債,國力日趨衰退,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而日本因獲得巨額戰爭賠款,國力軍力迅速強盛,並逐漸走上軍國主義對外擴張之路。
起因
甲午戰爭前,朝鮮仍是中國的附庸國。當時的朝鮮仍處于封閉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産力落後,國內政局飄搖。
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加強發展在朝鮮的勢力,並通過外交手段,力爭使朝鮮脫離清政府控制,成爲“獨立國”。由于沒有足夠的實力作後盾,外交努力並不太成功。1884年,日本趁中國忙于中法戰爭之際,駐朝公使竹添策動親日的“開化黨”政變,12月4日一夜間推翻了保守派政權。次日,國王下詔革新政治,建立了開化黨政府。保守派連忙請求清軍支援,于是,袁世凱以保護朝鮮政府爲名,率兵二千聲討亂黨,12月6日攻入王宮。竹添寡不敵衆,自焚使館,連夜潛逃。動亂中開化黨首相、大臣及三十多日本人被殺。
日本政府接竹添急報,立即派外務大臣率大批軍隊入朝,清政府也派了欽差大臣帶了陸軍和軍艦到朝鮮。對峙中日本感到軍事准備不足,因此並沒有采取軍事行動,轉而運用外交手段。當時日本不少人主張趁中法戰爭之機迅速發動對華戰爭,但以伊藤博文爲首的一派人,考慮到日本國力,特別是軍事力量不足,主張“速節冗費,多建鐵路,趕添海軍”,積蓄力量。
1885年春,日本派伊藤博文爲特派全權大使,到中國談判朝鮮問題。談判中伊藤每每以回國相要挾,後來李鴻章大怒道:“朝鮮事,中國並未辦錯,其錯處全在竹添;若因此決裂,我惟預備打仗耳!”盡管這樣,糾纏多日後簽訂的《天津條約》中,日本仍取得了向朝鮮派兵的權利。
條約簽訂後,清政府任命袁世凱總領朝鮮事務,加緊控制朝鮮。而日本則加強經濟滲透,並且加緊擴軍備戰,等待時機。
1880年起,日本全力擴充軍力,舉國上下士氣高昂,以趕超中國爲奮鬥目標,准備進行一場以“國運相賭”的戰爭。截至甲午戰爭前夕,日本已經建立了一支擁有六萬三千名常備兵和二十三萬預備兵的陸軍,和排水量七萬二千噸的海軍,超過了北洋海軍。
而在此期間的清政府,經過數十年的洋務運動,在一系列的軍事對抗中,已經不象鴉片戰爭中那樣,洋人幾艘炮艦就應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飄飄然。又在與西方各國打交道的過程中,意識到西方人並無意吞並國土,只是想在貿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就更加放松了軍備意識。雖然說最近幾年東鄰日本的一些動作,使人隱約感到將來會是個麻煩。
北洋海軍自1888年正式建軍後,就再沒有增添任何艦只,艦齡漸漸老化,與日本新添的戰艦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動遲緩。1891年以後,慈禧花重金修頤和園,連槍炮彈藥都停止購買了。
開戰之初,雙方的力量對比如下:
 人數/ 戰艦/ 噸位/ 火炮(其中速射炮)/ 魚雷發射管/ 編隊航速
 
清軍/ 630000/ 12艘/ 34466噸/ 180(27)門/ 27具/ 15.1節
日軍/ 240000/ 12艘/ 40840噸/ 273(192)門/ 36具/ 16.4節
其中,日本第一遊擊隊平均航速達19.4節。另據英國海軍年鑒統計,當時速射炮的發射速度是原後裝炮的六倍,由此計算,日本艦隊的火力實際上相當于北洋艦隊的三倍。
中國
北洋海軍自1888年正式建軍後,配置有主力艦定遠號及鎮遠號,各有12寸巨炮4尊,航速分別爲14.5節及15.4節。甲午戰爭前夕,英國的阿摩士莊(Armstrong)船廠向李鴻章推銷世界航速最快,達23節的四千噸巡洋艦。這艘艦最後被日本買下了,也就是後來的吉野號,在甲午一戰發揮極大戰力。1894年5月下旬李鴻章校閱北洋海軍,奏稱:“北洋各艦及廣東三船沿途行駛操演,船陣整齊變化,雁行魚貫,操縱自如……以魚雷六艇試演襲營陣法,攻守多方,備極奇奧。”“于駛行之際,擊穹遠之靶,發速中多。經遠一船,發十六炮,中至十五。廣東三船,中靶亦在七成以上。”“夜間合操,水師全軍萬炮並發,起止如一。英、法、俄、日本各國,均以兵船來觀,稱爲節制精嚴。”戰爭前夕,北洋艦隊的大沽、威海衛(今山東威海)和旅順(今屬遼寧大連)三大基地建成,英國觀察員看完北洋艦隊的操演後上書海軍部,也認爲北洋艦隊的戰力不容小覰。
定遠號
但是後期因爲李鴻章解雇了當時訓練海軍的英國人琅威理,引致北洋艦隊軍紀出現問題,“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見海軍提督正與巡兵團同坐鬥竹牌也。”“每北洋封凍,海軍歲例巡南洋,率淫賭于香港、上海,識者早憂之”。1888年原本預訂購入300箱炮,後因爲軍費被挪用去修建頤和園,所以北洋海軍只購入了3發炮,“從前撥定北洋經費號稱二百萬兩,近年停解者多,歲僅收五六十萬。”“中國水雷船排列海邊,無人掌管,外則鐵鏽堆積,內則穢污狼藉,業已無可駛用。”至于領導丁汝昌“孤寄群閩人之上,遂爲閩黨所制,威令不行”。劉步蟾則被人們稱爲“實際上之提督者”。
北洋艦隊的12艘軍艦配備情況如下:
艦名 管帶 排水量 速度(節) 主要火炮(門) 魚雷
定遠 劉步蟾 7335 14.5 4 (30.5公分) 2(315公分)
鎮遠 林泰曾 7335 14.5 4 (30.5公分) 2(315公分)
經遠 林永升 2900 15.5 2 (21公分) 2(415公分)
來遠 丘寶仁 2900 15.5 2 (21公分) 2(415公分)
致遠 鄧世昌 2300 18.0 3 (21公分) 2(415公分)
靖遠 葉祖圭 2300 18.0 3 (21公分) 2(415公分)
濟遠 方伯謙 2300 15.0  2 (21公分) 1(415公分)
平遠 李和 2100 11.0 1 (26公分) 2(115公分)
超勇 黃建勳 1350 15.0 2 (25公分) 
揚威 林履中 1350 15.0 2 (25公分) 
廣甲 吳敬榮 1296 14.0 2 (15公分) 
廣丙 程璧光 1030 15.0  3 (12公分) 
日本
1882年,日本海軍還只是魚雷艇和二千噸以下的近海鐵甲艦爲主,無大型鐵甲巡洋艦。1885年,日本提出十年的擴軍計劃,意圖超過北洋海軍。1886年,法國海軍工程師白勞易(Louis-Émile Bertin)受雇建造4700噸級大型鐵甲
吉野號巡洋艦“松島號”和“厳島號”。1890年時,中國北洋艦隊的總排水量爲27000噸,而日本海軍的總排水量在17000噸以上。日本以國家財政收入的60%來發展海、陸軍,當時日本政府的年度財政收入只有八千萬日元。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決定每年從自己的宮廷經費中撥出三十萬日圓,再從官員的薪水裏取十分之一,補充造船費用。到了1894年甲午戰爭時,日本海軍艦隊總排水量爲72000噸,並且多有配置速射炮的新式艦艇。相反,北洋艦隊自1888年正式成立後,再未添加任何船只。1891年後,又停購槍炮彈藥,後來海軍軍費挪用修了慈禧的頤和園。
戰前日本實際動員兵力達240616人,174017人有參戰經驗,海軍擁有軍艦32艘、魚雷艇24艘,排水量72000噸,超越北洋水師。日本對清廷改革後的實力仍有顧忌,對于北洋水師不敢輕敵,1880年日本參謀本部長山縣有朋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大清帝國平時可征兵425萬,戰時可達850萬人之多,“鄰邦之兵備愈強,則本邦之兵備亦更不可懈”。
依航行次序,日艦配備情況如下:
第一遊擊隊:
艦名 艦長 排水量 速度(節) 主要火炮(門) 魚雷
吉野 河原要一 4225 22.5 15公分 512公分(速射8)
高千穗 野村貞 3709 18.0 2(26公分) 415公分(速射6)
秋津洲 上村彥之丞 3150 19.0 15公分 412公分(速射6)
浪速 東鄉平八郎 3709 18.0 2(26公分) 415公分(速射6)
本隊第一群陣:
艦名 艦長 排水量 速度(節) 主要火炮(門) 魚雷
松島 尾本知道 4278 16.0 1(32公分) 412公分(速射12)
千代田 田內正敏 2439 19.0 12公分(速射1) 
嚴島 橫尾道立 4278 16.0 1(32公分) 412公分(速射11)
本隊第二群陣:
艦名 艦長 排水量 速度(節) 主要火炮(門) 魚雷
橋立 日高壯之承 4278 16.0 1(32公分) 412公分(速射12)
比睿 櫻井規矩之 2284 13.5 17公分 15公分(速射6)
扶桑 新井有貫 3777 13.0 4(28公分) 215公分(速射4)
過程
甲午戰爭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豐島海戰,至8月1日清朝政府對日宣戰和日本明治天皇發布宣戰詔書,1895年4月17日以簽署《馬關條約》而告結束。整個戰爭持續近9個月,依據戰場轉換及雙方作戰態勢的變化,大致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從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戰爭分陸戰與海戰雙向進行,陸戰主要是在朝鮮半島上的平壤之戰,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
平壤之戰發生于9月15日,是雙方陸軍首次大規模作戰。當時駐守平壤的清軍三十五營共一萬七千人,日軍也有一萬六千多人,雙方戰力相埒。陸面戰鬥在三個戰場同時展開:大同江南岸戰場、玄武門外戰場、城西南戰場。晨三時,日軍第九混成旅團在大島義昌少將的指揮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軍發起進攻。太原鎮總兵馬玉崑奮勇抗擊,日軍官兵死傷慘重,無力再戰,大島義昌負傷,只得下令退卻,午後二時全部撤離戰場。
其二爲玄武門外戰場。玄武門爲日軍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優勢兵力,由立見尚文少將的第十旅團(又稱朔寧支隊)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聯隊(又稱元山支隊)擔任主攻。9月15日,日軍分三路總攻平壤,戰鬥至爲激烈,高州鎮總兵左寶貴登玄武門指揮,激戰中,左寶貴不幸中炮犧牲,其部下三位營官也先後陣亡,午後二時玄武門遂被日軍攻陷。日軍企圖向城內推進,遭到清軍阻擊,只得退守玄武門。
其三爲城西南戰場。晨七時,野津道貫中將親率日本第五師團本隊,從平壤西南用炮火掩護步兵沖鋒,清軍馬隊進行反擊。至中午,野津道貫見難以得手,下令暫停攻擊,退回駐地。此時對清軍來說,戰事尚有可爲,但清軍總指揮葉志超,于午後四時樹白旗停止抵抗,並下令全軍撤退。六天裏,清軍狂奔五百裏,于21日渡鴨綠江回國。日軍占領朝鮮全境。
同時,農曆八月十八(陽曆9月17日)日海軍聯合艦隊進入黃海鴨綠江出海口西“大東溝”合擊北洋水師艦隊,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的大規模現代鋼鐵軍艦海戰,至今仍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一次。售出軍艦給中日雙方的英國及當時各軍事大國極爲關注此場海戰。北洋艦隊參加戰鬥的軍艦爲10艘,日本海軍投入戰鬥的軍艦則有12艘。海戰在中午時分開始,雙方在11時15分和11時30分發現敵方。由于清艦是從朝鮮運兵回來,所以艦隊以一字形排開,日艦則是尋戰而來,所以艦隊成尖峰形。12時清軍下令變陣,排成尖峰形。13時開始炮擊,可是時間不足,艦隊中央凹陷。面對清軍鐵甲艦攻勢,日艦被迫後退。此時日艦包抄清軍右側,由于日艦較快加上指揮不當,右側艦隊被殲滅;丁汝昌之座艦也被炮擊,炮震力導致正在持雙筒望遠鏡觀看海面戰局的丁汝昌從二樓炸飛摔落甲板,左手臂骨摔斷重傷(戰後左手臂打石膏直到次年2月右手拔槍自裁)。致遠號艦長接手指標,下令全部艦只集中重炮攻擊日艦隊司令艦吉野號,14時吉野號即中彈甚至是艦長室中彈,但因爲炮彈火藥不足沒有爆炸(艦隊司令伊東祐亨回憶)沒有沈沒,日艦後退,伊東中將司令且即更換座艦(當松島號由友艦拉回日本時,全艦千瘡百孔卻未沈沒,日軍頻呼:“不可思議!”)。16時清軍左側艦艇中彈,背靠荒島一邊滅火另一邊攻日艦。滅火成功,日艦在沒有優勢下撤退。另一方面日艦所有火炮皆無法擊穿致遠號等清軍鐵甲艦,清左側艦隊回救運送重炮彈予兩艦,因此反而日艦多被重炮所傷。日艦攜彈不足重部撤退脫逃戰場。清軍追擊,管帶鄧世昌爲保護旗艦,下令向敵先鋒艦吉野猛沖,以求同歸于盡,不幸中敵魚雷,200余人犧牲。17時30分日艦遠去,清軍下令停止追擊;此大東溝海戰清軍傷亡600余人,“致遠號”管帶、留學英國鄧世昌與一條寵物狗與艦同沈忠烈殉國;日軍傷亡亦達300余人。
日軍攻克平壤清軍激戰5小時後,北洋艦隊損失巡洋艦5艘,受傷4艘,但成功完成護航運載清劉銘傳淮軍12營陸軍登陸鴨綠江岸。日艦僅傷5艘,但日艦隊先行撤離戰場。清末政治家、詩人黃遵憲在其詩作《東溝行》中,這樣描述大東溝之役:“……,地爐煮海海波湧,海鳥絕飛伏蛟恐,人聲鼓聲噤不動。漫漫昏黑飛劫灰,兩軍各挾攻船雷,模糊不變莫敢來。”
平壤、黃海戰後,日本方面廣造輿論,大肆渲染勝利,更加刺激了其擴大戰爭的野心。而在清朝方面,身負軍事指揮重任的李鴻章則誇大失敗,以進一步推行其消極避戰方針,同時慈禧太後的主和也漸趨明朗化。
第二階段
從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在此階段中,戰爭在遼東半島進行,有鴨綠江防之戰和金旅之戰。
鴨綠江防之戰開始于10月24日,是清軍抗擊日軍入侵中國國土的首次保衛戰。當時部署在鴨綠江北岸的清軍共八十二營,約兩萬八千人。清政府任命宋慶爲諸軍總統,節制各軍。日軍進攻部隊是山縣有朋大將統率的第一軍,包括桂太郎中將的第三師團和野津道貫中將的第五師團,共三萬人。雙方兵力不相上下。但是,宋慶雖負節制諸軍之名,各軍實則不服調度,而且士氣不振,將領多無抗敵決心。是日午前十一時,日軍先于九連城上遊的安平河口泅水過江成功。當夜,日軍又在虎山附近的鴨綠江中流架起浮橋,清軍竟未覺察。25日晨六時,日軍越過浮橋,向虎山清軍陣地發起進攻。清軍守將馬金敘、聶士成率部奮勇還擊,因勢單力孤,傷亡重大,被迫撤出陣地。日軍遂占領虎山。其他清軍各部聞虎山失陷,不戰而逃。26日,日軍不費一槍一彈占領了九連城和安東縣(今丹東)。在不到三天內,清朝重兵近三萬駐守的鴨綠江防線全線崩潰。
金旅之戰也開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順口陷落,這是甲午戰爭期間中日雙方的關鍵一戰。日本第一軍進攻鴨綠江清軍防線的同一天,大山岩大將指揮的第二軍兩萬五千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旅順後路上的花園口登陸。日軍的登陸活動曆時十二天,清軍竟坐視不問。11月6日,日軍進占金州(今遼寧金縣)。7日,日軍分三路向大連灣進攻,發現清軍早已潰散,不戰而得大連灣。日軍在大連灣休整十天後,開始向旅順進逼。當時旅順地區清軍有七統領,道員龔照璵爲前敵營務處總辦,有“隱帥”之稱,共轄三十三營,約一萬三千人。18日,日軍前鋒進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揮拱衛軍奮勇抗禦,將日軍擊退。是日,龔照璵竟置諸軍于不顧,乘魚雷艇逃往煙臺。19日,黃仕林、趙懷業、衛汝成三統領也先後潛逃。21日,日軍向旅順口發起總攻。22日占領旅順口並血洗全城。“海水一泓煙九點,壯哉此地實天險!炮臺屹立如虎闞,紅衣大將威望儼。下有窪池列鉅艦,晴天雷轟夜電閃。最高峰頭縱遠覽,龍旗百丈迎風颭。長城萬裏此爲塹,鯨鵬相摩圖一啖。昂頭側睨何眈眈,伸手欲攫終不敢。謂海可填山易撼,萬鬼聚謀無此膽。一朝瓦解成劫灰,聞道敵軍蹈背來。”黃遵憲在《哀旅順》一詩中,描寫了旅順一戰的場面,表達了旅順陷落的悲哀。
隨著清軍節節敗退,在清廷內部,主和派已占上風,大肆進行投降活動。旅順口失陷後,日本海軍在渤海灣獲得重要的根據地,從此北洋門戶洞開,北洋艦隊深藏威海衛港內,戰局更加急轉直下。
第三階段
從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階段中,戰爭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兩個戰場進行,有威海衛之戰和遼東之戰。
威海衛之戰是保衛北洋海軍根據地的防禦戰,也是北洋艦隊對日的最後一戰。其時,威海衛港內尚有北洋海軍各種艦艇二十六艘。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將指揮的日本第二軍,包括佐久間左馬太中將的第二師團和黑木爲楨中將的第六師團,共兩萬五千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榮成龍須島登陸,23日全部登陸完畢。30日,日軍集中兵力進攻威海衛南幫炮臺。駐守南幫炮臺的清軍僅六營三千人。營官周家恩守衛摩天嶺陣地,英勇抵禦,壯烈犧牲。日軍也死傷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純少將中彈斃命。由于雙方兵力衆寡懸殊,南幫炮臺終被日軍攻占。2月3日日軍占領威海衛城。威海陸地悉被日軍占據,丁汝昌坐鎮指揮的劉公島成爲孤島。連日來,日軍水陸兩路配合,先後向劉公島和威海港內北洋艦隊發動八次進攻,均被擊退。在此期間,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曾致書丁汝昌勸降,遭丁汝昌拒絕。5日淩晨,旗艦定遠中雷擱淺,仍做“水炮臺”使用,繼續搏戰。10日,定遠彈藥告罄,劉步蟾下令將艦炸沈,以免資敵,並毅然自殺與艦共亡。11日,丁汝昌在洋員和威海營務處提調牛昶昞等主降將領的脅迫下,拒降自殺。洋員和牛昶昞等又推署鎮遠管帶楊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楊用霖拒不從命,自殺殉國。12日,由美籍洋員浩威起草投降書,僞托丁汝昌的名義,派廣丙管帶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艦。14日牛昶昞與伊東佑亨簽訂《劉公島降約》,規定將威海衛港內艦只、劉公島炮臺及島上所有軍械物資,悉數交給日軍。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遼東之戰持續的時間很長。自日軍突破清軍鴨綠江防線後,連占鳳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調兩江總督劉坤一爲欽差大臣督辦東征軍務,授以指揮關內外軍事的全權,並任命湖南巡撫吳大澄和宋慶爲幫辦,以期挽回頹勢。從1895年1月17日,清軍先後四次發動收複海城之戰,皆遭挫敗。2月28日,日軍從海城分路進犯,3月4日攻占牛莊,7日不戰而取營口,9日又攻陷田莊臺。僅十天時間,清朝百余營六萬多大軍便從遼河東岸全線潰退。
結果 《馬關條約》的簽訂
隨著戰爭的失利,清政府進一步加緊了乞降活動。2月11日,決定派李鴻章爲全權大臣,赴日議和。4月17日,李鴻章與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傅文及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在馬關春帆樓簽訂《馬關條約》,包括《講和條約》十一款,《另約》三款,《議訂專條》三款,以及《停戰展期專條》兩款。
條約的主要內容爲:①中國承認朝鮮“完全無缺之獨立自主”,實則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②中國將遼東半島、臺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③中國“賠償”日本軍費庫平銀二萬萬兩;④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地爲通商口岸,日本政府得派遣領事官在以上各口岸駐紮,日本輪船得駛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裝貨;⑤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市任便從事各項工藝制造,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其産品免征一切雜稅,享有在內地設棧存貨的便利;⑥日本軍隊暫行占領威海衛,由中國政府每年付占領費庫平銀五十萬兩,在未經交清末次賠款之前日本不撤退占領軍;⑦本約批准互換之後,兩國將戰俘盡數交還,中國政府不得處分戰俘中的降敵分子,立即釋放在押的爲日本軍隊效勞的間諜分子,並一概赦免在戰爭中爲日本軍隊服務的漢奸分子,免予追究。
《馬關條約》的影響
甲午戰敗及《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從此走向更深重的災難。巨額戰爭賠款相當于全國3年的財政收入,清政府根本無力承受,只能向英法德俄貸款,不但利息很高,還要以海關、稅收、財政的管理權作抵押。大面積割讓國土直接導致帝國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戰後的幾年裏,外國紛紛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長城以北屬俄,長江流域十省屬英,山東屬德,雲南、兩廣屬法,福建屬日。而美國這個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則打著“利益均沾”的旗號,以支持日本爲主要手段,謀求在中國的更大權益。戰後朝鮮淪爲日本的殖民地,成爲日本對外擴張的跳板,中國東北部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臺灣被日本割占,使數百萬同胞,飽受欺淩50多年。“城頭逢逢雷大鼓,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竟割臺灣去。……”《臺灣行》一詩表達了詩人黃遵憲,對臺灣被割占的強烈憤慨和悲痛之情。
日本是戰爭的最大受益者,得到了價值1億兩白銀的戰利品和2.3億兩的賠款。這筆巨款相當于日本當時7年的財政收入,日本朝野對此歡欣鼓舞,外相陸奧宗光高興地說:“在這筆賠款之前,根本沒有料到會有幾億日元,本國全部收入只有8千萬日元,一想到現在會有3億5千萬日元滾滾而來,無論政府和私人都覺得無比的富裕!”戰後,日本經濟和軍事實力飛速擴張,爲其在上世紀30年代大舉侵華埋下伏筆。總之,甲午戰敗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機,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
戰敗原因分析
實際上,當時中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並不比日本差,從經濟上看,甲午戰前日本的重工業還比較薄弱,輕工業中也只有紡織業比較發達。鋼鐵、煤、銅、煤油、機器制造的産量都比中國低得多。當時日本共有工業資本7000萬元,銀行資本9000萬元,年進口額1.7億元,年出口額9000萬元,年財政收入8000萬元,這些指標除了進口量與中國相當外,其它都低于中國,說明當時日本的經濟實力和中國一樣並不強盛。從軍事上看,日本在甲午戰前的一二十年裏,竭全國之力提升軍事實力,尤其重視海軍建設,到1893年,擁有軍艦55艘,排水量6.1萬噸,與中國海軍主力北洋艦隊相當(中國還有廣東、福建水師)。日本常備陸軍22萬人,總兵力不到中國的一半,武器裝備也相差不大。很顯然,中日軍事力量對比,不像鴉片戰爭時大刀長矛對堅船利炮那樣懸殊,有的方面如海陸軍總量中國還略占優勢。也就是說,甲午戰爭中國之敗,並不是敗在軍事力量上。
甲午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
一、戰爭失敗的認識原因
日本在19世紀60年代“明治維新”以後,資本主義得到較快發展,與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結合在一起,産生了軍國主義,極具擴張性和掠奪性。侵略並戰勝中國,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國策。早在1855年,日本的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陽子就主張:“一旦軍艦大炮稍微充實,便當開拓蝦夷。曉喻琉球,使之會同朝覲;責難朝鮮,使之納幣進貢;割南滿之地,收臺灣、呂宋之島,占領整個中國,君臨印度。”吉田的這一思想,對他的弟子,後來成爲日本政要的伊藤博文(內閣總理大臣)、山縣有朋(參議院議長)等産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爲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明治維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陸政策,大臣田中義一在奏折中說:“明治大帝遺策是第一期征服臺灣,第二期征服朝鮮,第三期征服滿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如果說這些議論還是一個“藍圖”,到了1887年就非常具體了。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國征討方略》,決定在1892年前完成對華作戰的准備,進攻的方向是朝鮮、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澎湖列島、臺灣、舟山群島。7年後,日本正是按照這個時間表和路線圖發動戰爭,並幾乎達到了全部目的。日本在幾十年裏將上述國策一以貫之,進行各方面的充分准備,前後實施了8次《擴充軍備案》。

與之相比,清政府對國家安全形勢的判斷就顯得很不到位,對戰爭缺乏應有的預見和警惕。一些有識之士,如兩江總督沈葆禎,臺灣巡撫劉銘傳等看出“倭人不可輕視”,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對日本的認識還停留在“蕞爾小邦”的階段,“不以倭人爲意”。對國防負重要責任的李鴻章也認爲“倭人爲遠患而非近憂”。在日本傾全國之力擴充軍備,戰爭危險日益迫近的緊要關頭,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國防建設,以財政緊張爲由,削減軍費預算,從1888年開始停止購進軍艦,1891年停止撥付海軍的器械彈藥經費。中國就是在這樣一種不清醒的狀態下,迎來了一場命運攸關的戰爭。朝鮮戰場的失利,其根源就在于中方對戰爭缺乏預見性而放松了警惕,造成戰前缺乏准備,初戰舉措失當。
二、戰爭失敗的外部原因
從戰爭開始到失敗投降,中國最高統治者中掌實權的慈禧太後、奕昕等都是主和派,李鴻章也堅決主張“羈糜爲上,力保和局”。他們一直致力于爭取英俄德法美等國家的調停,以達到求和目的。李鴻章想利用各國之間的利益沖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軍事對峙,用心可以理解。但他顯然對外國幹預成功的可能性期望太高了,過分依賴外交斡旋而放松了軍事努力。李鴻章首先請求英國調停,他考慮英國在華既得利益最多,日本侵華“英人必不答應”。但沒有想到英國和日本已經在背後進行了交易。李鴻章轉而請求俄國幹涉。但這時俄國西伯利亞鐵路尚未修通,在遠東爭奪的籌碼還不夠,並不想和日本鬧翻,只是進行了一番口舌之爭了事。清政府還請求德、法兩國調停,那更是徒勞無益,白白浪費時間。
英俄德法調停落空後,李鴻章還異想天開地寄希望于美國調停。美國則回複說:“美國抱嚴正的中立態度,只能用友誼的方式影響日本。”實際上美國並不是什麽中立的態度,而完全是倒向日本的。美國在支持日本侵華的路上遠比其他國家走得遠,給日本提供軍事貸款,派遣軍事顧問,運送軍用物資,包庇日本間諜,甚至允許日本軍艦挂美國國旗蒙蔽中國海軍。
歐美之間存在著利益沖突,經常會有一些矛盾,但在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加深中國殖民地化程度,以攫取更大利益方面是一致的。他們十分清楚,日本戰勝中國他們都可以分一杯羹,戰後的情況正是這樣,列強利用“最惠國待遇”“利益均沾”“門戶開放”的強盜條約都得到了很多好處。
三、戰爭失敗的思想原因
在晚清的政治家、軍事家中,李鴻章特別重視武器裝備。由于他的大力倡導和運籌,推動了洋務運動,組建起北洋海軍和新式陸軍,有利于提升軍事實力。但因爲李鴻章把武器作用極端化、絕對化,由“武器決定論”導致悲觀情緒和失敗主義。事實上,甲午戰爭無論從總體上還是從主要戰役來看,都不是敗在軍事力量對比和武器裝備優劣上。黃海海戰中,單純從軍力上看,中國艦隊還略占優勢,但海戰的結局卻是相反。北洋艦隊被擊沈5艘軍艦,受到重創;而日本艦隊未失一艦,只有幾艦受傷。英國駐華公使歐格納給本國政府彙報時說:“中國軍隊雖然在數量上較日本有相當的優勢,但訓練方面尤其是管理方面遠不及日本。無遠見和缺乏軍事知識的中國當局,將面臨著海軍艦隊被徹底摧毀的危險。”事實證明這個英國人確有見地。軍隊戰鬥力是決定戰爭勝負的直接因素,但戰鬥力的強弱不僅決定于武器裝備,還有軍隊的指揮、管理、訓練、精神狀態,戰略和戰術等。
四、戰爭失敗的戰略原因
清政府避戰求和,消極防禦的指導思想,突出表現在忽視和放棄制海權的戰略失誤,這是甲午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甲午戰爭的制海權主要指黃海海域。黃海關系到三個半島,即朝鮮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的海上交通,所以黃海的制海權至關重要。日本政府和軍方對侵華戰爭中制海權的重要性有著充分的認識。相反,清政府和李鴻章對這個重大戰略問題的認識卻很模糊,對戰爭中海軍應該發揮何種作用,怎樣發揮作用沒有清晰的思路。朝鮮開戰後,日本海軍在充分准備的基礎上集中主力尋找中國艦隊決戰,而中國海軍卻盡量避免與敵軍在海上相遇,沒有進行決戰的思想准備和軍事准備。一方主動,一方被動;一方有備,一方無備;一方伺機決戰,一方消極避戰。一旦海上遭遇,後果可想而知。
 五、戰爭失敗的政治原因
導致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深層次的是政治原因。當時統治中國並主持戰爭的清朝政府極端腐朽沒落,不可能領導一場反侵略戰爭取得勝利。清朝末年,中國四分五裂,如同一盤散沙。最高統治集團內部明爭暗鬥不停。軍隊和軍事工業分屬幾個洋務集團,帶有封建割據性。中央政府控制力減弱,地方和軍隊便自成體系,各行其是。加之列強進行滲透,在中國培植代理人,派系更爲複雜。平時爭權奪利,戰時互不配合。慈禧太後大興土木修建頤和園,爲自己賀壽。一方面窮奢極欲地揮霍,一方面國防經費極端拮據。
六、戰爭失敗的直接原因
政治腐敗必然影響軍隊建設。甲午戰爭中海陸幾十次戰役,中國軍隊屢戰屢敗,潰不成軍,軍隊綜合素質低下是直接原因。當時全國的軍隊,北洋最優,北洋裏海軍又較陸軍爲優。但就是北洋海軍,也嚴重存在著軍紀渙散、操練廢弛、貪污腐化、精神萎糜等問題。近代戰爭,要求將領和士兵熟知軍事技術,必須進行嚴格的訓練,才能成爲能征慣戰之師。但北洋海軍後期軍事訓練形同虛設,有時爲了應付上級視察弄虛作假。除了軍事技術之外,在部隊中還應該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觀念和英雄主義的教育,培養視死如歸,敢于勝利的精神狀態,但這正是北洋艦隊所缺乏的。李鴻章創建北洋海軍,注重武器裝備,開設新式學校,甚至把一些將領送到國外深造,這都是難能可貴的。但李鴻章對整體訓練卻放任自流,對軍隊的思想教育更是漠不關心。
七、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表現出的軟弱、消極,急于求和投降的態度不是封建統治的腐朽性所能完全解釋的。還有其更深層次的特定原因,這就是當時中國的封建政權和統治集團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買辦化了。封建性加買辦化決定了對待資本主義侵略的妥協性。封建政權買辦化源于社會經濟政治結構的半殖民地化。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除了封建性之外,無一不具買辦性的特點。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外國資本;技術上雇洋人、購洋器、用洋法;業務上是外國企業的附屬;創辦者大部分是官僚、買辦。經濟上的買辦化決定了政治上的買辦化。在這種情況下,希望清朝統治者擔負起領導反侵略戰爭的重任並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買辦性比封建性就反侵略而言更加反動。封建政權從維護統治出發,還可能全力投入反侵略戰爭,但買辦化的封建政權與帝國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很大程度上淪爲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言人、代理人,他們既有矛盾的一面,更有相容的一面。列強既要侵略和掠奪中國,同時又竭力維護清朝的統治不使其垮臺,其原因就在于此。
影響
甲午戰爭中,日本獲勝,中國戰敗。日本經此一戰,提高了國際地位,當上了亞洲王,並摘掉了西方列強入侵日本時套在日本脖子上的不平等條約枷鎖,獲得了立國的獨立自主權,還擠身了帝國主義俱樂部,成爲帝國主義俱樂部中平等的一員。從1896年至1898年這三年內,日本的財政收入共計2億6890萬日元,但在這三年中,日本卻從中國共獲得庫平銀2億3150兩,折合成日元共計3億6488萬元,超過了日本三年的財政總收入,賠款的分配使用情況是:首先撥給皇室經費2000萬日元,補充戰費7895萬日元,用作擴充陸海軍的軍費最多,高達1億9605萬日元,剩余的3600多萬日元,用作教育經費和災害救濟金。
依靠從中國獲得的巨額賠款,日本在一夜之間變成了戰爭暴發戶,財力雄厚,國力增強,在戰後的十年間,日本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公司數由2844家,猛增至8895家,爲保證軍工生産和各行各業對鋼鐵需求量增長的要求,用賠款建成了著名的“八蟠制鐵所”,鋼材産量占全國總産量的82%,銑鐵産量占53%,鋼鐵生産能力迅速增長,日本利用賠款作資本,實行了金本位制,更加有利于國際貿易的發展,便于引進先進國家的機器設備和獲取外彙,從而能在國際貿易市場上和各國爭奪一席之地。
由于這筆巨款是靠日本軍隊在中國拼殺中得來,日本政府將其中的一半交給它,用于擴充陸海軍,從1896-1905年,日本共進行了三期陸海軍擴充,即所謂“軍務擴張10年計劃”,在其擴軍過程中,來自中國的錢占其總額的62.6%,而且由于中國向日本支付的這筆賠款是依靠向英、法、俄、德等國貸款獲取英磅所實現的。因此,中國向日本實際支付的不是白銀,而是相當于銀價的英磅,這就爲日本提供了大量寶貴的外彙,使其能徑直從西方國家進口先進的軍事技術裝備,購買現代化大型軍艦和先進的野戰重炮,從而使它的軍備擴張無論在數量或質量上都躍上了新臺階。
甲午戰爭是日本近代明治維新,資本主義民族革命成功後第一次對外發動的大規模戰爭,並取得了全勝,向來被世界人嘲笑的封建落後,視爲蔓爾的東洋小國日本打敗中華帝國,震驚了世界,世人是從甲午戰爭後才對日本、日本人刮目相看,它對日本人近現代都産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它振奮了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增強了日本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榮譽感、使命感,使日本人民族主義情緒空前高漲,使日本民族舉國一致,空前團結,因此,它是對全體日本人的一次普遍的民族主義的精神心理教育,從而使日本人開闊了民族胸懷,在全日本實現了民族主義思想革命。日本人從尊王攘夷的戰略角度看待日本曆史,日本各行各業的發展規律及世界走勢,從而能有效合理、科學的把握,取得了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戰略成功;在尊王攘夷戰略思想指導下,日本人又以尊土攘夷作爲戰術組織方法進行科學有效的組織協作,從而有效地推動了日本各行各業進步,日本各行各業的資本主義現代化建設蓬勃發展,日本在近代又取得了資本主義組織協作管理的戰術成功,這就解開了日本近代資本主義繁榮,必然資本主義民族革命成功,必然有資本主義史之謎。
從甲午戰爭後,日本才真正步入資本主義良性循環的快車道,上了新臺階,資本主義的各行各業方興未艾,蓬勃發展,爲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勝利,打贏日俄戰爭奠定了全面的資本主義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組織、意識形態基礎,並確立了日本發展模式:甲午戰爭後日本社會的尊王攘夷思想信仰意識形態已完全成熟,並不斷發展,極度膨脹,終于發展成爲極端的民族主義——法西斯主義,使日本人産生征服世界的野心,並以甲午戰爭的成功爲模式,逐步走上一條窮兵黷武,對外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于1904年打贏日俄戰爭並吞並朝鮮,1931年發動“九一八”吞並東北,1937年7月7日全面侵華,打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于1941年12月偷襲珍珠港,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甲午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戰後中國國貧民弱,生産落後,各行各業的資本主義改革是失敗的,社會腐朽,經濟水平低下,每年財政收入不足九千萬兩,依靠自身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在《馬關條約》的三年期限內賠款全部兩億兩白銀的,爲此,只好向列強各國舉借外債。而列強向中國借款即可索取高額利息,又可附加種種條件擴大在華利益,所以俄、法、德、英各國都參加了競爭,要奪取貸款權。1898年6月以前,爲三年還清賠款的最後期限,清政府又要借款,英、德、俄、法競爭達到白熱化。經過半年多的爭奪,清政府被迫宣布停止借款,轉向日本乞求延長二十年還清賠款,伊藤博文立即拒絕,清政府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得進行第三次大借款,經過複雜、曲折的鬥爭,財力雄厚的英、德銀行取得了貸款權。至此大小借款共五次,以白銀折算,不少于7億兩。
通過巨額借債,國際金融資本乘機掠奪了中國的大部分財政收入,控制著中國海關收入,使中國喪失許多權益,中國在沈重的高利貨下苦苦掙紮了三四十年,被高利貨吸幹了血汗,中國白銀大量外流,民窮財盡,喪失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寶貴的資本金,以致中國沒有雄厚的資本金向西方學習,發展中國民族工業,中國經濟生産仍是落後,低技術的小作坊式家庭生産方式,只能生産低技術、低質量,質次價高的粗糙落後産品,不抵洋貨的沖擊,中國中小企業紛紛破産。中國社會長期腐朽落後,國貧民弱,動蕩不安,軍閥混戰,中華民族資本主義改革的“洋務運動”徹底失敗,中華民族沒有走上資本主義的富國強兵之路。
《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遭受空前的劫掠,國勢進一步衰落,中國的國際地位也一落千丈,自甲午戰爭後,中國人才被世人饑笑爲“東亞病夫”,從此以後,國家主權逐步喪失,國土被帝國主義列強爭相吞噬;在經濟上列強拼命掠奪中國的廉價原料和廉價勞動力,極力向中國傾銷各種商品,並以政治代款、設立銀行、開辦工廠、開采礦産、修築鐵路等方式對中國進行資本入侵;在文化上,主要利用宗教爲思想侵略手段,毒害中國人的思想,刺探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情報。
特別嚴重的是,甲午戰爭後,列強以武力威脅、政治利誘等手段開始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範圍”。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加緊在華爭奪勢力範圍、強租軍港、構築炮臺、修建軍事基地,控制了南起廣州灣,北至旅大的多個重要港口,從而形成了一個中國門戶洞開、藩籬盡失,京師腹地處于列強炮口之下的不利局面,中國主權進一步喪失。
中方評“甲午戰爭”
中方認爲,甲午戰爭是日本發動的蓄謀已久的侵華戰爭,是中華民族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災難。它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恥辱,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日軍在旅順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並在戰後以賠款、割地的形式,掠奪、搜刮中國政府和人民。中國(清朝)在這次戰爭中損失之慘重超過了鴉片戰爭以來曆次外禍之總和;甲午戰爭開啓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在這以後中國更爲全方位地被迫開放,並且相繼受到大規模的軍事侵略,是民族危機最嚴重的時期。清王朝衰朽不堪、積貧積弱現象徹底暴露,亡國之禍迫在眉睫。也正是這場戰爭,促成了自鴉片戰爭以來前所未有的民族覺醒。
日方評“日清戰爭”
在日本衆多關于“日清戰爭”的報道中,對日本人思想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日清戰爭實記》。《日清戰爭實記》是由日本的從軍記者編寫的。于1894年8月30日首刊,一直到 1895年1月7日,以連載的形式共發行50號。該書以文字、刊頭畫、圖片和照片等形式向讀者提供了大量新聞。它通過衆多的圖片與文字,極力宣揚日本所發動的戰爭是“聖戰”,是“正義之戰”,美化日軍,將日本侵略軍稱爲“仁義之師”;同時成清軍爲“匪徒”。向日本命中宣揚“皇軍”的“軍威”及“忠君愛國”的思想,使民衆支持日本戰爭。
重要人物
李鴻章
李鴻章(1823.2.15-1901.11.7),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洋務,晚年外交,其一生榮顯得益于平定發撚,提倡洋務。然而一生榮辱卻系于甲午一役。甲午一戰不僅使中國見侮于他國,亦使李鴻章喪失一身顯貴。
甲午戰爭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北洋艦隊平時備戰水平嚴重低下,戰術理論水平極差,而指揮者丁汝昌又根本沒有作戰常識,艦隊在平時訓練中弄虛作假,水手紀律松懈。艦艇保養維護極差,軍火采購也存在嚴重問題,李鴻章親戚包辦軍火采購,結果炮彈質量問題很大,根本就不能用來發炮。在甲午戰爭正式爆發前嚴重錯判局勢,過分寄望于國際調停,卻沒有在戰爭爆發前就迅速向朝鮮增兵,給日軍完全控制朝鮮政局和繼續向中國東北進攻創造了機會。這一重大備戰失誤,李鴻章顯然是直接責任者。李鴻章雖然搞洋務運動有功,但卻在甲午戰爭中犯有相當嚴重的備戰不足、調停外交、戰略保守等領導錯誤。即使用李鴻章自己的“裱糊匠”自嘲來評價此人的曆史功過,也不得不承認:李鴻章雖然是中國這所破爛房子最早的“裱糊匠”,但他花了國家不少錢,卻連最起碼的“裱糊”功夫也沒有做到位。
丁汝昌
丁汝昌(1836.11.18-1895.2.12),後世關于甲午戰爭的論著,幾乎都對丁汝昌有或多或少的評論,可謂衆說紛紜,褒貶互見。
從丁汝昌前半生的經曆來看,他後來能夠成爲海軍統帥實屬機緣巧合。他18歲投入太平軍,後降湘軍,旋即轉隸淮軍,官至總兵加提督銜,1874年因朝廷裁兵節餉而解職回籍。在家賦閑數年後複出謀職,恰值李鴻章籌建北洋海軍並物色海軍統帥,遂于1879年被委爲督操北洋水師炮船,從此開始了他的海軍生涯。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丁汝昌被正式任命爲海軍提督。在李鴻章看來,選擇丁汝昌,顯然也是爲了更好地直接控制海軍。
丁汝昌並不是海軍統帥的合適人選,而且他統領海軍時已經43歲,這個年齡對于沒有受過專業和專業基礎培訓的人來說,要在實踐中精通近代海軍這個技術性很高的專業軍種顯然是極爲困難的。另一方面,丁汝昌爲人隨和,不拘形迹,故與部下的關系較爲融洽;但這種性格與其專業素質缺陷相結合,又使他難以在受過專業培訓特別是留過洋的部下面前樹立應有的權威。丁汝昌是安徽人,而北洋海軍軍官絕大多數爲福建人,戰前曾有撤換北洋海軍提督的密議,雖未立即付諸行動,卻預示著丁汝昌將是戰爭中朝野共同“高度關注”的對象。
甲午戰爭爆發,光緒帝下令要尋戰,李鴻章卻要“棄戰保船”保留淮軍的資本,使丁汝昌兩難。政府官員不斷攻擊丁汝昌、李鴻章消極避戰。9月丁汝昌奉命率北洋水師主力護送陸軍增援朝鮮駐軍,18日返航時在鴨綠江口的大東溝附近海域遭遇日本艦隊,雙方發生黃海海戰。海戰中,丁汝昌在旗艦“定遠”艦飛橋上指揮,被炮火所傷,事先卻沒有指定後何艦繼任,使得北洋水師各自爲政。經過5個小時鏖戰,北洋水師大敗,5艘巡洋艦被擊沈,其余軍艦受傷,而日本聯合艦隊只有5艘軍艦受傷。
其後丁汝昌銜李鴻章之命鎮守威海衛。他對陸軍的戰力表示擔心,建議做好炸毀陸路海岸炮臺的准備,結果成了“通敵誤國”的罪證,清廷下令將其交刑部治罪。在劉步蟾等將領的通電請願,李鴻章的極力申辯下,清廷命令,待丁汝昌手頭事務結束後,解送刑部。
1895年1月20日日軍在山東半島榮成登陸,丁汝昌拒絕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東佑亨勸降,隨後,日軍從陸路攻克威海陸上炮臺,海陸合圍北洋水師。炸毀旗艦“定遠”,2月11日在威海英國海軍顧問鼓動投降獻艦,部份水師叛軍持械要脅,丁汝昌服鴉片自殺(一說舉槍自殺),終年59歲。北洋水師余部投降,全軍覆沒。光緒下旨“籍沒家産”,不許下葬。直至宣統二年(1910年),經載洵及薩鎮冰等人力爭,清廷爲丁汝昌平反昭雪。民國元年(1912年),靈柩始歸葬于安徽無爲縣西鄉小雞山梅花地。
鄧世昌
鄧世昌(1849年—1894年),原名永昌,字正卿,祖籍廣東番禺,中國近代著名海軍將領,被稱爲民族英雄。
鄧世昌是近代中國第一批自己培養出來的海軍將領之一。1849年生于廣東番禺一個茶商之家。1867年入馬尾船政後學堂駕駛班第一期,1874年畢業。先後任“琛航”運船幫帶,“海東雲”炮艦管帶,“振威”炮艦管帶。1880年調北洋水師。同年到英國接“揚威”巡洋艦,回國後任“揚威”管帶。1887年再到英國接“致遠”巡洋艦,任“致遠”管帶,職中軍中副將。 
致遠號在中日甲午戰爭黃海海戰中,因“致遠”艦受傷,彈藥用盡,難以繼續戰鬥,鄧世昌語曰:“倭艦專恃吉野,苟沈是艦,則我軍可以集事。”便意圖撞沈日艦旗艦“吉野”,但“致遠”艦因爲日艦攻擊引起魚雷爆炸而沈沒,鄧世昌決心與戰艦同存亡,從而在落水後拒絕救援,與愛犬“太陽”一同壯烈殉國。清廷諡以“壯節”,按提督例從優議恤並,追贈太子少保銜,入祀京師昭忠祠。
199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以“世昌”號命名一艘遠洋綜合訓練艦。
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日本近代政治家,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明治維新元老。
伊藤博文1885年12月根據他的建議廢除太政官制,實行內閣制,出任首屆內閣總理大臣兼宮內大臣,並開始起草憲法的任務。被譽爲“明治憲法之父”。伊藤博文是使日本邁進現代化國家、成爲近代世界列強之一的功臣,但由于其一貫奉行對外擴張政策,在日本國內外都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而伊藤博文的性好漁色也是許多人都知道的。“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
甲午戰爭爆發後,伊藤博文受到列席大本營會議的恩寵。在整個中日甲午戰爭的過程中,所有日本明治政府和大本營作出的重大決策,他無一不參與,並且出謀劃策,親自作出重大決議,對于整個戰爭起了決定性作用。
伊藤博文不僅是一個狂熱的侵略分子,而且同時也是一個謊言家。在中日開戰、旅順屠殺等問題上竭盡顛倒黑白、賊喊捉賊之能事,利用各種手段欺騙世界輿論,粉飾日本的侵略戰爭。
伊藤博文不僅是在幕後制訂重大戰略方針的決策者,而且曾兩次充任日本政府的和談代表,通過談判取得戰場上得不到的侵略權益。1895年4月17日,伊藤博文、陸奧宗光和中國和談代表李鴻章簽訂了《馬關條約》,在談及臺灣問題時,伊藤博文要求一個月交割,李鴻章認爲“一月之限過促”,要求展限兩月,並雲“貴國何必急急?臺灣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博文回答道“尚未下咽,饑甚”,一句話,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凶殘貪婪的本性。
戰後,因爲在甲午戰爭中侵華有功,伊藤博文晉升侯爵。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組成第三次伊藤內閣。三十三年組成“立憲政友會”,自任總裁。同年十月,組成第四次伊藤內閣。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再度出任樞密院議長。日俄戰爭後,日本徹底霸占了朝鮮,伊藤博文被任命爲第一任統監,于1907年迫使朝鮮政府簽訂第三次日韓協約,朝鮮完全淪爲了日本的殖民地。
明治四十三年(1909年),伊藤博文第三次出任樞密院議長。同年十月,爲解決日俄爭端,到中國東北與俄國財政大臣談判,10月26日在哈爾濱火車站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擊斃。
戰時的西方大國
戰時英國
甲午戰爭前,英國早就成爲遠東勢力最大的殖民主義者了。英國政府的主要政策目標,就是致力于維護並擴大在這一地區的既得利益和優勢地位。它不希望在同一地區出現新的競爭對手,這是十分自然的。長期以來,在探討英國對中日沖突方針問題時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見解:一種觀點認爲,英國在甲午戰爭時期完全支持日本,鼓勵日本發動戰爭;另一種觀點則認爲,英國對日本缺乏好感,一直帶頭幫助中國。
應該說,英國對日本有支持,也有抑制。至于何時支持,何時抑制,則完全取決于英國利益的標准。例如,英國在戰爭爆發前夕提議以仁川港爲中立區,即會妨礙日本軍隊的登陸活動。不久,英國提出中日在朝鮮劃區占領的建議,是要劃出一條包括漢城和仁川在內的中間地帶,中日兩國軍隊分別駐紮朝鮮北部和南部,相互隔離開來,不僅使俄國無法乘虛而入並從中漁利,而且也堵塞了日本的軍事挑釁之路。這當然是不利于日本實施其發動侵略戰爭的計劃的。稍後,英國又照會日本:“中國之上海爲英國利益之中心,故須日本政府承認不在該港及附近爲戰爭的運動。”當日本政府承諾英國在長江流域的權益不受影響時,英國不但放棄幹預,還與日本簽訂了《日英通商航海條約》,以示支持。英國外交大臣金伯利說:“這個條約的性質對日本來說,比打敗中國的大軍還遠爲有利。”英國甚至對日軍擊沈本國商船事件保持沈默。
在甲午戰爭中,有一支奇怪的艦隊始終在中日兩軍間遊弋,這就是觀戰的英國遠東艦隊。這支八艘戰艦組成的艦隊沒有開槍開炮,但卻觀摩了整場戰爭中的全部海軍行動。而且,當時的英國海軍,還專門配置人員根據所拍攝照片(因爲當時攝影技術的限制,海上戰鬥照片多質量不佳)繪制所見的戰爭場面,發給倫敦的新聞報刊使用。
在整個甲午戰爭時期,英國曾先後三次調整其對中日沖突的方針。每一次調整,也就是其遠東政策向日本的一次傾斜。雖然在此期間,英國政府對日本時而支持,時而抑制,但總的說來,支持日本的意識是在不斷地強化,並終于成爲英國遠東政策的主導思想。通過英國政府對中日沖突方針的幾次調整,便可以明顯地看出其遠東政策重心移動的軌迹。
戰時美國
英俄德法調停落空後,李鴻章寄希望于美國調停。美國回複說:“美國抱嚴正的中立態度,只能用友誼的方式影響日本。”然而,美國駐華公使田貝卻說:“戰爭是中國堅持在朝鮮的宗主國地位引起的,過在中國。”美國駐華代辦田夏禮說:“應該讓戰爭順著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幹涉帶來和平,那種和平是不能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這個國家和世界融洽共處,只要清皇朝不致受到威脅,中國的戰敗倒是一個有益的經驗。”田貝還寫信給李鴻章:“徹底放棄求得幹涉的念頭,背向歐洲列強,面向日本。”這裏的面向日本,不是指贏得戰爭,而是求和投降。
戰爭期間,美國曾向日本提供軍事貸款,派遣軍事顧問,運送軍用物資,包庇日本間諜,甚至允許日本軍艦挂美國國旗蒙蔽中國海軍。美國把日本作爲它在遠東的小夥計,而日本以美國作爲後臺老板。列寧在甲午戰曾分析的:“日本有可能掠奪東方的亞細亞國家,但是沒有其他國家的幫助,他就不可能有任何獨立的財政及軍事力量。”
戰時俄國
在俄國政府內部,對于中日沖突采取什麽方針的問題,在很長時間內意見並不一致。其駐外使節,駐華公使喀西尼主張對日本進行幹涉;駐朝臨時代理公使韋貝是個兩面派人物,暗地唆使日本對中國開戰;駐日公使希特羅渥則對日本非常輕信,往往成了日本政府的傳聲筒。其前任外交大臣吉爾斯,先是主張幹涉,後又采取觀望政策;繼任外交大臣羅拔諾夫甚至一度想討好日本,建議實行親日的方針。至于其他政府文武重臣,或主張宜與日本和解,或主張采取強硬手段,甚至不怕由此而引起戰爭,意見亦極爲紛紜。直到《馬關條約》簽訂的幾天前,俄國政府特別會議才統一了思想,就要求日本放棄占領遼東半島問題做出了決定。大致說來,在整個甲午戰爭時期,俄國政府的對中日沖突方針曾有過兩次大的變化,即從幹涉到不幹涉,又從不幹涉到幹涉。經過了差不多將近一年的觀望時間,才最後正式確定了對日幹涉的政策。
甲午戰爭爆發後,李鴻章請求俄國幹涉,因爲俄國的勢力範圍主要在東北,與日本有利益沖突。但這時俄國西伯利亞鐵路尚未修通,在遠東爭奪的籌碼還不夠,並不想和日本鬧翻,只是進行了一番口舌之爭了事。擔任中國稅務司長的英人赫德這樣評價:“俄國人在天津挑逗了一番,過了兩個星期忽然又推卸了,李鴻章討了老大一場無趣。”
http://www.hudong.com/wiki/%E7%94%B2%E5%8D%88%E6%88%98%E4%BA%89

台長: 阿楨
人氣(14,883) | 回應(2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太平天國》
此分類上一篇:《鴉片戰爭》

阿楨
林中斌:中國欲不動武主宰東亞2011-12-08 中央社
 
 奧地利「標準報」(Der Standard)記者最近在台北專訪林中斌。今天在國際版刊出記者與林中斌的對談內容。
 針對最近美國與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緊張關係,林中斌認為,看這個問題,要考慮到4項重點。
 第一,強硬的外交經常是為了向國內交代,2012年歐巴馬總統要尋求連任,而中國領導階層也將更迭。
 第二,中國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鄰國,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或新加坡,都不是出於自願成為美國的盟友,而是基於自保。
 第三,美國不僅有經濟問題,政治也陷入僵局,所以,美國的軍事支出會大幅削減。也因此,可能無法維持在太平洋地區的強勢地位。
 第四,北京有一套細密的大戰略,有一部分可追溯到鄧小平。這一點常被忽略。鄧小平說過:「我們和美國人交涉立場非常強硬,但絕不會斷絕關係」。這正是北京目前的做法。它的戰略其他部分就是主宰全東亞不必用軍事手段。中國並沒有意圖超出這個範圍。
 他指出,北京打算藉由經濟、外交、心理、文化及傳媒等非軍事手段達到目的。武力則是這個戰略的支柱。中共人民解放軍的信條為:「隨時作好準備,但是儘可能不必動用。」這個觀念和一百年前美國羅斯褔總統提出的概念相似。羅斯褔的說法:「口氣要軟,不過要隨身帶根大棒,這樣就萬無一失。」  
 關於美國遏阻中國的戰略能否收效的問題,林中斌的看法是:就長期來看,未必有效;然而,仍是可以運用的手段,在未來的談判桌上可以挫大陸的銳氣。
 他強調不能錯誤地低估美國。當下的美國不同於以往,已有能力自省和自我批評。這一點也挽救了美國。雖然可能不再是第一大國,卻仍然是一個被信賴的外交強權。
 解讀一些中國軍事將領的武嚇作勢,林中斌說,中國軍方將領有分工,有些負責對外武嚇,有些負責策劃。一些常耀武揚威的將領,從一星升到兩星軍階後,立即封口。
 根據他的分析,中國解放軍早已是被拔了利齒的老虎。當年鄧小平僅晉升17位三星上將,江澤民時期卻有79位。被封官削權的將領們對內張口無牙,只能對外舞爪。
 他同意「標準報」記者的看法:中國海軍在太平洋實施演習是對外武嚇。不過,他也提醒,在中國的戰略傳統,關鍵在於不讓對手看清虛實,並非威懾。西方國家會盡可能展現自己的實力。對中國而言,卻無此必要。他特別引述中國古代哲人老子所言:「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2011-12-08 10:57:27
阿楨
張鳳強案 權保會改1小過 2012-09-27中央社

海軍司令部官兵權益保障委員會今天決議,原遭記3小過的海軍168艦隊長張鳳強少將,二度向權保會再提申訴自救,維持1小過的理由是「未經核准擅自變更演習計畫」。張鳳強於7月的操演中逾越劃定範圍,原遭記大過及調職,並送法辦,輿論認為處分有失公允,總統馬英九也提醒注意外界關切懲處是否符合比例原則。高等軍事法院檢察署偵辦張鳳強涉嫌違反長官職責罪等案,不予起訴。
  相關新聞
打小孩給日本看?
美智庫:東北亞領土糾紛 領導人作用重要
馬2012-8-5拋「東海和平倡議」 日外相:合作很重要
日媒社論 呼應馬「東海倡議」 美方正面看待
「馬」國2012.10.10相挺 東海倡議現聲聯大 馬感動
我2012.10.10在美登廣告 美智庫肯定 包道格:馬總統倡議 是唯一出路

繼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胡為真後 我立委2012.09.04 視察太平島
太平島2012-09-05實彈操演 50年來首度公開
林郁方嗆越南:別以為台灣很脆弱!
林郁方籲希拉蕊:南海行為準則少了台灣不算數
太平島操演 越南前官員:遺憾
馬英九馬2012-09-07乘機赴彭佳嶼遙望釣魚島 展現保釣決心
島嶼爭端捍衛主權 期待(楨:妄想?)朝野分進合擊2012-09-06 中時社論
扁曾登彭佳嶼 「順道」宣示釣島主權
究竟誰阿Q 中時短評(回應:雙重標準的政治人物最可惡,自己做的都對別人做的都錯,上台一套標準下台又換另一套標準,這就是無恥政客的嘴臉,也是台灣的悲哀!)
保釣 民進黨有更好對策?
馬登彭佳嶼宣主權 綠委:該去太平島
登太平島? 馬:胡為真去過了
新書揭秘:79年國軍曾擬定「漢疆演習」要機降釣魚台…最後一刻李登輝總統取消

另參本館:保釣再起? 日本拘謹魅力 北洋水師 《國家海上利益論》 《海權論》 中國海洋調查船 天安艦事件 中國與韓朝 別再韓國行台灣不行了 中國與澳洲 中國與東協 東協加三 泰國紅衫軍 袈裟革命? 救災政經學 連戰出任APEC特使 中國與印度 馬國防政策 馬外交政策 馬兩岸政策 馬海洋政策 馬國防外交兩岸
2012-12-24 08:20:58
版主回應
日媒:台巡邏船 2012-09-21曾近釣島海域
我船大瀚711勇闖釣島 海巡戒護 日船吃一驚
台灣2012.09.22保釣遊行老小怒吼 獨缺青年聲音
保釣行動2012-09-26民調 近7成盼政府更積極
(楨:同屬中時、前後民調太不同!)
保釣護漁權2012-09-27民調 逾6成民眾按讚
郭正亮:馬精明布局 綠「親美不成、反中無力、慘敗收場」
保釣船挺進釣島3海浬 台日一度互噴水 成功宣誓主權2012-09-25/9時返航
保釣 頭城2012.09.30千人遊行
日擬重啟漁業談判 我2012.09.30回拒
台駐日代表沈斯淳2012-10-04返日 磋商台日漁業會談
台船若遇緊急狀況 陸公務船「堅決支援」 共禦外侮 中共挺台保釣
多次表達關切 蔡得勝:美最怕兩岸聯手保釣

兩岸國旗2012.08.15同登釣島 藍委駁統戰論
2012.08.17遣返14保釣人士 野田「軟弱」挨批
馬總統2012-08-20 NHK專訪:釣島問題 不聯陸抗日
日本右翼團體率150人 赴釣島祭拜 議員等9人2012.08.19已登上釣魚台
日議員登釣島 陸逾20城遊行反日 官媒相挺 官方默許(楨:?)
分析:從擱置爭議到保持爭議 陸官方轉向
日本駐華大使座車國旗2012.08.27被奪 環球時報:這是胡來
寶馬男拔旗 日使淡定:個案 陸:認真調查 已被逮捕 網友挺拔旗哥
外務省召見中國大使抗議 大使館被砸 日擬向大陸索賠(楨:肇事者還敢?)
美大使駱家輝2012-09-19北京座車遭圍攻人未傷 美要求保護安全(楨:全球反美+反日保釣,還敢開車逛街?詳參【圖博館】:伊斯蘭革命)
抗議《穆斯林之無知》片 美駐利使館2012-09-12遇襲 大使窒息亡
陳光標繼2012.8.31花三萬美元在美國《紐約時報》 將花費數百萬人民幣在日本《讀賣》登廣告保釣但未果(詳參【圖博館】爆發戶心態)
陳光標2012-10-11兌現以舊車換新車諾言 43輛500多萬人民幣 呼籲理性愛國

52城市2012.09.15反日示威 陸反日潮40年來最劇烈 陸出動武警
深圳2012.09.16反日失控 催淚瓦斯驅人 陸媒譴「打砸燒搶」
因應918自保 日企歇業一天 遮擋門面避險 撤離員工及家屬
陸西安男開日系車 2012-09-21遭鋼鎖擊破頭 嫌犯2012-10-02移交西安警方
降溫 陸媒2012-09-21大篇幅痛斥暴力
深圳5名涉嫌者2012-09-23自首 長沙5人2012.09.26自首
重啟油氣開發 暫停FTA/旅行團出團 稀土禁運 日系汽車/家電銷量下滑
向日輸送5萬遊客計劃中止 恐改來台 十一長假來臨大發衝突財
抵制行動傷日七分 恐也自傷(楨:一分不到!)
釣島經濟戰 日將加速衰落【經濟日報鍾偉】對日本經濟的衝擊將遠大於大陸
日車銷售重挫 德寶馬趁隙馳騁
豐田汽車改弦易轍 與陸合作
大陸日系車9,10月連續大幅下降 11月爬出谷底 銷量回升
陸加壓反日企 從汽車、電子擴至醫藥、工程 2012-09-28
十一長假 台面板雙虎出運 日系彩電崩盤大跌40% 中韓忙搶地盤
中日緊繃 衝擊3,400億美元貿易 日經濟倒退20年
反日衝擊 日9月對陸出口驟降14%,貿易赤字達3295億日元 GDP銳減3.5%
全日空萬張票取消 春秋客流減4成 到2012-09-23共有15萬人退機票
陸企抵制 陸客止步 日商急哭了
日本跌出陸客旅遊熱門排行榜 (詳參【圖博館】:陸客來台 假日經濟 )
愛國網民大罵 大陸廉航 赴日零元機票2012.10.18喊卡
日企保險賠償 估高達上百億日元
經濟是王道釣魚台爭議將降溫
中日韓FTA談判明年初登場
仇中發酵 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杉山晉輔 2012-12-06 取消訪陸

日本2012 -9-11簽約購買釣島 兩岸強烈抗議
2012.09.13公布釣魚島領海基線 向聯合國提交釣島領海海圖 東海油田劃入海域
陸6船巡航釣島2012.09.14挺進12浬內 陸6船巡航釣島
700陸船2012-09-20靠近釣魚台 陸2艦054A逼近釣島 日出動戰艦
俄:中日若開戰 中方勝算大 臺媒稱將一雪甲午戰爭恥辱
中國突然對日啓動三戰場 英稱世界嚴重錯估了中國
解放軍多個軍區演練搶灘登島規模之大實屬罕見
中優於日 一目了然:中日真實軍事實力詳細數據對比
美國智庫李侃如2012-09-21:美暗撐日本犯巨大錯誤
環球時報2012-09-23:日本拉美國做後臺也不可能扳倒中國
展現軍力捍釣島 首艘航母2012.09.25交付 印媒稱讓東亞海上爭端出現轉折
2012-12-24 08:39:20
阿楨
我國首艘省級1000噸海監船2012.10.16下水共建36艘
美智庫2012.10.16:大陸11年來軍費增三倍 亞洲最高(楨:中在追補而已,2011美:中軍費比:6638:915億美元、單兵420058:40043美元、占GDP 4.8:1.4%、人均2119:70美元!詳參【圖博館】:中國軍費)
英《新政治家》2012-10-15稱中國在建5艘國産航母 潛艇服役增速260%
東海艦隊與海監漁政聯合演習 11艘艦8架飛機參加 2012-10-14曾逼近釣魚島30海裏處
日本共同社2012-10-11:海上保安廳釣魚台列嶼一線人員已極度疲勞
日兵推稱打挎中國兩大艦隊 羅援稱癡人說夢
美智庫推演二炮導彈將美日打回關島
美媒稱中國2012-11-6美大選後可能試射DN-2反衛星導彈 24枚可重創美軍(楨:沒!詳參【圖博館】: 美早知中反衛星)
陸第16顆北斗衛星2012-10-26成功入軌(詳參【圖博館】: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2012-10-30殲31首飛成功
美日軍演2012-11-05登場 奪島改海上模擬 美不滿日出爾反爾 陸批不利互信
海軍編隊2012.11.29 穿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訓練 未來是常態
弄巧成拙 陸船連32天進釣島海域 日束手沒轍 36天後才離開
2架海監運12(2012-12-12)巡航釣魚島領空28分鍾 最低僅60米
美聯社稱罕見(楨:以後就常見了!)
美海軍專家稱中國開始借空中力量實施小棒外交
陸建設三沙2012-12-21斥資百億人民幣
中國強勢崛起 加速日本右傾(回應:是嗎?強詞奪理!)
中國飛機助選 日自民黨選情佳(回應:這招叫趕蛇出洞!)
安倍2012-12-21:派特使向中韓遞橄欖枝(楨:?)
海監運-12釣魚島上空2012-12-21再度遭日本F-15攔截
安倍顧問2012-12-21:打海戰日必勝 陸反嗆想得美

習近平12-09-19見美國防部長:日上演鬧劇 盼美勿介入
習近平2012-09-23強調中國需要周邊穩定 永不爭霸稱霸(詳參【圖博館】:中共唱黑白臉? 美對台的兩手 中共十七大)
野田政府將成習李體制起航的祭旗對象
專家:主權爭議 習近平更強硬
美國防部長2012-09-20:日勿仗安保 為所欲為
日相2012-09-20坦承失算 盡速派特使赴中(回應:日本前倨後恭,被世界各國看笑話。)
釣魚台問題 美國是「始作俑者」(回應:故沒資格當調人!)
馬2012-09-27:始作俑者 日應深刻反省
2012-12-24 08:41:45
版主回應
美國助理國務卿坎伯2012-09-21:日有效管轄釣島
日媒稱日本對釣魚島“實際控制”已被動搖
野田2012-09-21重申:釣島國有化不變
中日舌戰 釣魚台戰火2012-09-26燒進聯合國
洛時:釣魚台如福克蘭 掀世仇(福克蘭 詳參【圖博館】:《海權》)

釣島風雲急美兩航母駛入東海南海 2012-10-02
為菲越撐腰 美航母2012-10-20南海行 穿越主權爭議黃岩島
亞歐峰會2012-11-05寮國首都永珍開幕 未列釣島南海問題
釣島風暴亞歐峰會 中國外長、日相互槓
不讓美日專美 陸南海軍演2012-11-06重裝上陣
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2012.09.03出訪越南等四國
越南首艘基洛級潛艇河內號2012-09-06下水 4年內成軍
‎俄媒:印度執意介入南海油氣開發或受美慫恿
越南要求中方立即取消南海油氣區塊招標
瓜達爾港或成中國軍艦補給港 巴曾請求中國駐軍
國防部長梁光烈:我軍未進駐克什米爾 不會在印度洋建基地
溫家寶2012-11-20第七屆東亞峰會:支持自由公平貿易的東協10+6「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 (詳參【圖博館】: G2 美中互為人質?)
歐巴馬挖牆腳 溫家寶訪柬、泰固樁
緬甸若開邦6個城鎮種族衝突2012/10/26亂致112人死亡
歐巴馬2012-11-19訪緬 美緬各有盤算
馬來西亞和文萊2012-12-07拒絕菲律賓抗華邀請(四個南海聲索國會議)
中國富商黃怒波2012-10-15證實投資冰島 租期99年
極地考察船雪龍2012-8-18訪冰島 英媒:中國手伸向北極海
《紐約時報》:中積極開拓北極關係 各國關切(詳參【圖博館】:假科考之名)
(不以美國為中心的)拉美太平洋聯盟呼之欲出(詳參【圖博館】:拉美向左轉)
非洲願景再掀美中對陣

韓中日領土紛爭 美國夾成「三明治」
美重返亞太布陣 巧妙收網
美國重返亞太戰略注定失敗
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現盲點
評論稱日本“購島”本質是配合美國重返亞太
中日釣島開戰 美將出賣日本
日捏造釣島歷史 美媒指帝國主義重燃
美密件曝美日私占釣島
據開羅、波茨坦宣言稱日戰後就該還釣島
季辛吉2012-10-04:美不應捲入釣島爭端
美參與島爭 美刊《國家利益》:十分愚蠢
美、日失算 中國釣到實際控制權
延攬駭客 日成立網軍對尬中國 2012-10-1 自由時報
美國白宮核武系統2012/10/02遭駭客入侵 劍指中國 (楨:「保釣」變「釣魚」?各國都駭來駭去啦!詳參【圖博館】:《網絡戰爭》)
(楨:上下皆美/日對台/中的兩手策略!詳參【圖博館】:美對台的兩手 中共唱黑白臉?)
不出席2012-10-02台美國防工業會議 美不滿保釣? 台高層:這是一場民間護漁
美官:在台活動多以致無法出席會議,美台溝通管道十分暢通
美牛換免簽?! 下月起台赴美免簽啦 每人約可省5000元
美大選後 爭取 下一步TIFA復談
2012-12-24 08:55:09
阿楨
外媒2012.10.16稱俄一艘巡洋艦穿過宗谷海峽 日方監視
俄軍2012.10.16在北極地區軍演超7000人參加
港媒:俄艦將赴南千島群島令日腹背受敵
俄首辦APEC 比倫敦奧運砸更多錢(高達六千億盧布) 期待又怕受傷害
日韓零互動 中日隔空叫陣 連戰、普丁相見歡
APEC連胡會 我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獲突破 馬肯定
台星經濟夥伴協議 年底達陣
台灣加入TPP有譜 美:第二波邀請
連戰沒選上總統 反成就歷史定位
連戰vs.李登輝:御龍者與屠龍者
李登輝:釣魚台一直是日本領土(詳參【圖博館】:老番顛與小番顛)
李登輝說釣魚台是日本的 馬引經據典駁斥

外交角力 日相老換人怎贏中美
島爭遊說法英德之旅 日外相玄葉光一郎2012-10-20鎩羽歸
日本候任駐華大使西宮伸一2012.09.15去世
注意極端右翼崛起 譴責自私政客石原慎太郎(詳參【圖博館】《日本右翼》《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日本右翼2012-09-22發動千人反華示威 否認南京大屠殺 只有數百人參加
齊齊哈爾芥子毒氣受害者訴日政府二審敗訴(楨:保釣背景下更可惡!詳參【圖博館】: 生化武器 《日軍性奴隸》)
日本前內閣官房長官野中廣務2012-09-23轟政客撈選票 向中致歉
村上春樹:島爭 如喝劣酒酒醉
當日本企業家(UNIQLO總裁柳井正)都敢(對右翼說)不時
英刊《經濟學家》2012-10-04稱日本民粹主義威脅增大 日媒體充當推手
2012-12-24 08:58:46
版主回應
安倍2012-10-17又參拜靖國神社 陸媒轟拜鬼
島爭禍根 石原2012-10-25閃辭東京都知事 要組黨修憲 被批「亂流」
追求不可能實現的理想 日本未來在何方?
日本20年不景氣 政治無能拖累經濟
美《全國郵報》媒2012-10-30稱中日東海攻守變化日本力不從心
環球時報2012-10-30:在釣魚島首度驅離日船是階段性勝利 攻守形勢逆轉
中方就達賴11月竄訪日本向日方提出交涉
自民黨大勝2012.12.16鷹派首相安倍將回鍋 宣告日本政治向右轉 (自民294,民主57,維新54,公明31,みんな18,未来9,共産8,社民2,大地1,国民1,無所属5)
選民冷感 投票率59.7%創新低 民主黨慘敗
評論/日本 平靜到詭異的變天
日自民黨席次占三分之二 民眾:少一點較好
一年一首相 制度造就動盪政局
石原維新會席次大增 石原接班人豬瀨直樹當選東京都知事
日本向右走 東亞再冷戰!
日國會大選 鷹派的安倍安全嗎?
美媒:安倍上台 可能往中間靠
自民黨回鍋 挑戰才剛開始
安倍晉三 7個月後面臨期中考
日中日韓 島嶼之爭火續燒
安倍2012-12-17釣島沒談判餘地 陸盼日走和平路線
安倍回鍋首相 南韓媒體憂心關係惡化
蔡增家:安倍將對中國採取兩手策略(楨:鴿派經濟路線vs鷹派軍事路線?誰玩誰、玩完就知!)
安倍激進寬鬆經濟學 將促日圓貶值 亞洲貨幣戰明年恐加劇(詳參【圖博館】: 雙率大戰)
經濟學家:安倍經濟學 走不出死胡同
中日韓FTA 陸受益最少
陽信銀行財務部協理陳文正新書「人民幣非霸不可」:人民幣與美元分庭抗禮的時代近了
日自民黨政權安危仍在經濟
中日韓更換領導人 開啟經濟競賽
日圓連3貶 日股漲破萬點大關
日本出口連6個月跌 貿易逆差飆
日本拚經濟 再砸1,200億美元
世銀:東亞資產恐泡沫化
淡定面對美國QE4 謝國忠:最無聊
路透專欄/打破貨幣禁忌 救得了日本?
美歐日寬鬆貨幣…亞洲央行 嚴防熱錢

李明博2012-8-10登竹島 南韓領事館被砸
獨島爭議 日擬提交國際法院 韓不理 日研擬進一步報復措施
媒體稱韓國2012-08-19將爲獨島主權石碑揭牌
避免韓日緊繃 韓獨島演習排除陸戰隊2012-09-07
日韓機艦2012.09.29 獨島一度對峙
韓資料稱中國軍機今年曾14次進入蘇岩礁上空
中方抗議韓海警2012.10.16用橡皮彈打死中國漁民
陸韓連成一氣 嗆日軍國主義
朴槿惠51.8% vs文在寅48.1% 勝選2012-12-19成南韓首位女總統(楨:在這場老人vs青年、保守vs進步、財閥vs中小企業、貧富差距拉大的選戰中,因文在寅個人魅力不足、安哲秀消極地助選、青年及游離選民的低投票率等而敗!)
學者觀點/女總統 能創新時代嗎
內外課題交雜 朴槿惠挑戰重重
南韓房價挫、家庭負債沉重、出口跌…朴槿惠硬仗
討好選民…朴槿惠 開了不少芭樂票
社論/朴槿惠在世代剝奪中勝出
評論/南韓割裂了 女總統準備好了?

美韓2012-08-20 聯合軍演 北韓揚言以聖戰對應
北韓推新政 向中式資本主義靠攏
北韓光明星三號火箭2012-12-12成功發射 送「衛星」上軌道,以這種技術建造的三節式彈道飛彈可攜載一枚一噸重的彈頭,射程可達一萬至一萬一千公里,達到美國西岸。
朝鮮發言人: 發射衛星是合法的權利台灣英文新聞
評論/對內立威、外展實力 金正恩雪恥
評論/北韓成功發射火箭 東北亞地域衝突升高(楨:只准日韓印等美奴射的美帝心態!詳參【圖博館】:《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和解與裁減軍備》)
評論/美國看過來 金正恩一箭五鵰
北韓試射沒影響大選結果
北韓研發飛彈30年 屢敗屢射
北韓飛彈計畫大事記
北韓試射南韓自嘆落後至少5至7年
韓國羅老號火箭檢測異常第三次發射2012/11/29取消
2012-12-24 09:08:46
阿楨
江田島與江田島精神2011-02-14

  1952年,“擁抱戰敗”的日本迎來了美國直接佔領狀態的結束,美國佔領當局對日本電影的審查制度也同事廢除。日本電影迎來了第一個戰後全盛時代。與此同時,在六年半佔領時期視為禁忌的講述那場戰爭的電影題材也逐漸被突破。各種各樣的戰爭題材,引起戰後日本人對往日帝國時代的追憶的戰爭影片紛紛出爐,而《海軍兵學校物語啊,江田島》也就在這個背景下於1959年放映。      
   日本能夠從幾乎一片空白的海軍底蘊上,用數十年的時間把海軍兵學校從建立到發展為與輝煌歷史的英國達特茅斯皇家海軍學院和美國安那波利斯海軍學院世界海軍三大名校之一,顯然有其獨到之處。在這部電影中也可以管中窺豹,比較充分的領略到它的教育“特色”。   
   不過在這之前,先對比一下和他差不多年月誕生的清朝的福建船政學堂的情況。………
   但隱藏在日清軍校巨大差異的背後,是中國數百年來發展到清時期精英階層彌漫地登峰造極的重文輕武的風氣,………
   還是回到影片本身領略二戰時期的江田島海軍兵生徒的生活吧。   
   影片一開場,是戰爭結束的十四年後,僥倖生還的前海軍兵學校學員石川在昏暗的晨曦中登上古鷹山,略帶頹唐地俯視黑岸幽深的大海,“大海已經死了”,揭開了他對軍校的回憶……   
  在教官的家裡小暮和村瀨的衝突終於爆發,村瀨認為學校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成為失去自己個性,成為一個木偶而已,小暮立刻駁斥說村瀨根本還不明白什麼是“江田島精神”,這個詞終於在電影中正式登場。…………  
  這裡就要說到“江田島精神”的內涵,除了在海兵中灌輸精誠團結,互助友愛,嚴謹守紀,堅毅果敢的精神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武士道精神,這在小暮贈送《葉隱》給村瀨的鏡頭中顯露無疑。………  
  時常有人說日本人對二戰毫無反思,不過其實日本人對二戰是有反思的,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戰後的日本新一代對這種武士道“死”的思維的摒棄,對戰爭中那種毫無意義的人肉自殺性進攻的質疑。而這部電影的導演也在十年後的《啊,海軍》中刻畫了平田對於生與死的矛盾心理,把輕視生命到喪失理性的“武士道精神”悄然從“江田島精神”的內涵中抹去。
2014-04-09 19:01:01
版主回應
到了當代,日本右翼巨頭石原慎太郎“痛感”于日本年輕人“精神”的喪失,親自上陣編劇在2007年拍攝了一部描繪出年輕的神風特工隊員死之淒美的《吾為君亡》,儘管整個右翼下大力氣宣傳,依然在日本社會反響平平,在當年日本本土片票房中僅列第29位,遠遠排在寵物小精靈大雄柯南火影們的後面,顯然這種思維已經從戰前的主流成為目前日本社區的非主流了。   
  但另一方面,不少日本人在反思戰爭中不僅否定了前人的“非理性”思想,甚至更進一步,把前人的行為也否定掉了,強行用自己目前的“理性行為”去指導前人已經發生的行動,紛紛表示“我的先祖是那麼的安詳慈善,怎麼會做出屠民虐俘之事”呢,否定一個個日軍個體的參與,自然也就否定或回避了日本在二戰中的種種罪行,而日本是“被迫”發動太平洋戰爭更是在日本大有市場。儘管日本在戰後的戰爭受害者的意識讓反戰也成為日本社會對二戰反思的主流,但是,只有承認自己的加害者身份,真誠地為自己的過錯道歉,才能與中韓等戰爭受害國民眾真正建立起和諧的關係。德國用自己的反省行為化解了法國、波蘭、以色列等國的民眾對他的仇怨,可惜日本始終沒有領悟到歷史對國家人民意識的重要性,我看了拍攝年代跨度幾十年的不少日本人拍的二戰電影,似乎沒有一部鏡頭裡有日本軍人對平民和戰俘的虐殺。發展到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成為濫觴的今天,戰爭受害國與日本國民之間的歷史死結恐怕更難解開了吧。   
………  
  此片看下來,應該算是一部不錯的影片,對江田島海兵學校的生活有著很好的刻畫,喜歡軍事片的朋友不應錯過,不過片中並沒有對戰爭本身有多少反思,對“江田島精神”中的武士道也沒有批判,甚至沒有描繪多少戰爭對日本本身帶來的痛苦和災難,這點遠遠不及十年後聞名中國的“軍國主義影片”《啊,海軍》,相比之下,《啊,海軍》還算是戰爭有不少的反思和批判的。   
  時光冉冉,江田島海軍兵學校在戰敗後解散,如今江田島上是1953年成立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第1術科學校,已經再沒有當年世界三大海軍學校之一的輝煌,鏡頭中那些不少戴著眼鏡,滿臉書卷氣的日本術科學校學生也再沒有前輩們的風采。江田島培養出了一批批讓外界看起來十分合格的海軍軍人,但是這些有著“優秀軍人精神”的軍人開著軍艦、飛機,把戰爭的火焰燃燒到中國、東南亞、太平洋,為那裡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最後自己也被戰火所吞噬,但他們的“特攻精神”卻受到不少人的讚歎,“修改”過的江田島精神依然被視作一個學習的範本。我又想起了那些納粹德國的軍人,也一樣有著普魯士軍人的傳統精神,在當今各國甚至中國也有著不少“粉絲”,但是他們的軍車開入了波蘭、俄國、丹麥、挪威、荷蘭、法國……同樣剝奪了他國人民享受和平自由的權力,戰後,他們中的大多數僅僅說“我只是在執行命令”。而軍人的精神就是做一個嚴格執行命令,完成命令的“機器”麼,我讀過不少德軍士兵回憶錄,他們都或多或少的發現了他們服務的政權對猶太人對“劣等民族”做了什麼,但他們都做了“沉默的大多數”,依然用自己的“軍人精神”為這樣的政權戰鬥到底。在納粹德國製造720事件施陶芬貝格等人的軍人反抗集團,在戰後已經不斷反思自己罪行的德國居然一直得不到認可,直到80年代之後才獲得完全的肯定。僅僅是因為他們被認為“違背了軍人誓言(納粹德國的軍人在入伍後要宣誓效忠希特勒)”,“破壞了軍人榮譽”。不過明知納粹勢力龐大的密謀分子們已經用行動對此做出了回答,在作為人的良知和一個軍人的榮譽誓言面前,到底哪個更重要?   
  如今背叛“軍人誓言”的720事件的軍人們已經被德國人民視為德國人的英雄,7月20日也成為德國人民驕傲的日子。美國著名演員湯姆克魯斯擔當製片人並親自主演的電影《瓦爾基裡行動》正是描繪的720事件。   
  而日本,又什麼時候能做到這樣的反思呢。
    回應
  日本也是有這樣的電影的,特別是在左翼勢力很強盛的70年代。   
  當時的頭號代表作莫過於《戰爭與人》了,長達9小時的作品。第1集上映時擊敗了黑澤明的第一部彩色片《電車狂》。可以說紅極一時了,影響力遠非同一時期的《啊海軍》等右翼片能夠相比。   
  《戰爭與人》中有大量涉及迫害中國人的鏡頭,當然也包括提及南京大屠殺了(這個慘案的死亡人數在國際上一直有爭議,但導演還是採用了中國方“30萬”的說法)。  
  《戰爭與人》的導演山本薩夫曾打算拍一部關於731部隊的作品,可惜拍攝的中途他去世了,影片被迫流產。   
  不過在《戰爭與人》這部片子裡,其實也有涉及到類似於731的暴行(在第2集)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626889/
2014-04-09 19:03:33
阿楨
2013年中國新艦數量世界第一

  造船廠又不是食品廠、「下餃子」般下水艦艇有何用?當靶船?
  中國軍民造船1數量上已世界第一、中國軍工的質量如同其它「中國製造」也正在「龍行天下」2!
  原來如此,難怪反中者會忽而自卑地宣傳「中國威脅論」3忽而自大地宣傳「中國即將崩潰」「中國武器品質差」4
  相關資料
…………………
  相關新聞
2013年中國海軍服役艦艇數量世界第一
談2013年中國海軍新艦數量世界第一的背後
美媒稱中國2013年新建50多艘軍艦 2014年數量仍將持平
俄媒稱中國海軍高速發展超越俄歐
俄媒《國防》稱中國重視先進造艦技術 數十年後取代美國
澳媒:中國海軍是紙老虎 遇美國必敗
漢和稱中日海上決戰中國054A護衛艦優勢很明顯(楨:平可夫是說數量上明顯而已!詳參【圖博館】:054A、KDX2和高波艦 日本金剛與愛宕神盾艦 052D 《僵局》)
又一個甲午年 中日新一輪主力艦競賽開始
日驚呼052D打破日美優勢:中國海軍已成亞洲翹楚
五角大廈2014.6.5發布《共軍軍力報告》擁有亞洲最強海軍戰力
中國2013年28艦入列 一船廠同時建7艘大驅
中國多型戰艦(楨:趁全球造船不景氣)同時在不同船廠開工 成本大幅降低:新一代護衛艦群體的崛起,得益於海軍裝備系統堅定不移地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艦艇“訂單”實施統一招標,具備承制資格的各大船廠均可公開競標,並逐一簽訂採購合同,從而大大加速生產交付速度。
中國遠洋虧轉盈 擺脫賠錢封號
中國新型萬噸油壓機下線:可一體鍛造航母甲板

中國2013年服役28艘艦艇 數量世界第一2014-2-12 中新網

根據一份由官方報導統計出的數位,2013年,中國海軍的戰鬥序列中,共增添了驅逐艦2艘、大型護衛艦3艘、輕型護衛艦9艘、大型補給艦2艘、常規潛艇4艘、潛艇支援艦2艘、雙體測量船2艘、水聲裝備試驗船1艘、掃獵雷艦2艘。另外,可能還有一艘核潛艇。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558113
2014-07-01 08:20:50
阿楨
中日戰艦之爭

  日本是怎麽了?怎老愛跟中國較勁:從GDP1高鐵2到釣島3無所不爭,如今連造艦也在爭!
  怎麽了?幻想回到百年4前的大日本帝國唄!
  可惜如今的中國要爭是美國5,不把日本當對象了!
  正因如此,愛面子的日本才更要爭!
  相關資料
  大陸2014年超美國 成全球最大經濟體:世界銀行國際比較計畫(ICP)以購買力平價(PPP),換算;國際貨幣基金(IMF)根據匯率計算估計美國2012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為16.2兆美元,中國則為8.2兆美元。IMF預估中國經濟從2011年到2014年將成長24%,而美國經濟將只成長7.6%,因此若以PPP計算,中國經濟規模今年就可能超越美國。
  又一個甲午年 中日新一輪主力艦競賽開始
  漢和:中日海上實力對比 海軍航空兵成制勝優勢(楨:忽優忽劣、人盡可夫的平禿子!詳參【圖博館】:《僵局》)
  漢和稱中日海上決戰中國054A護衛艦優勢很明顯(楨:平可夫是說數量上明顯而已!詳參【圖博館】:054A、KDX2和高波艦 日本金剛與愛宕神盾艦 052D)
  日驚呼052D打破日美優勢:中國海軍已成亞洲翹楚
  五角大廈2014.6.5發布《共軍軍力報告》擁有亞洲最強海軍戰力
  日美將共同研製日本版瀕海戰鬥艦(楨:那天輪到中國到美國後院共同反美!詳參【圖博館】:中國三體艦技術領先美國但已放棄軍用?)
  日本軍工大起底 到底有哪些王牌武器可出口:日本裝備並不好;買不起的日本造;軍火交易是獨立大國的遊戲。
  解禁集體自衛權 安倍支持率重挫9%剩48%
  日本媒體:中國銀彈拉攏韓國形成反日“聯合陣線”
  集體自衛權解禁後的美日矛盾
  中德韓交好 進化版新型大國關係
  梅克爾2014.7.5七訪中國 拚經濟 德向中靠攏
  中德全方位推進戰略夥伴關係簽多項合約(福斯新設兩車廠,空巴123直升機)
  習近平邀德加入絲路經濟帶 德國獲800億RQFII額度
  德國查獲雙面諜疑美國中情局內鬼 當李克強面梅克爾批美損互信
  77事變77周年 習近平批日「美化侵略歷史」 陸媒轟日:瘋狂右轉!
  梅克爾訪陸 適逢七七事變77週年:日本與德國都是二次大戰的侵略者,德國在戰後坦然面對歷史,作出道歉與賠償,積極與各國修補關係;相對地,日本政府並未充分反省,甚至還修改中學教科書,企圖掩蓋史實,引發當年遭侵略國家的不滿。(詳參【圖博館】:《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中國與韓朝)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705870
2014-07-09 10:17:21
版主回應
人民日報2014-7-25評論--甲午戰爭120周年啟示:能戰方能止戈 能戰方能言和

  中日甲午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以1894年7月25日的豐島海戰為序幕,以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的簽訂為結束。日本大勝,中國慘敗,北洋海軍全軍覆沒。戰後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被迫賠款2億兩白銀,外加“贖遼費”3000萬兩,這2.3億兩白銀相當於當時日本4年半的財政收入。
  日本靠侵略及強索中國的巨額賠償實現了其經濟和軍事實力及綜合國力的飛速擴張,進而躋身列強,走向了對外擴張的帝國主義之路,成為亞太地區戰爭策源地,也為其之後更大規模的侵華戰爭打下了基礎。
  甲午戰爭打碎了中國“天朝上國”的迷夢,加劇了中國半殖民地進程,也中斷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可以說,在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中,中日甲午戰爭是規模最大、影響最深、後果最重的一場戰爭。甲午戰爭永遠是中國人心中無法抹去的痛。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祭奠歷史,是為歷史不再重演。
  昨天的歷史昭示我們:日本近代崛起史基本上是對中國的侵略史。今天的現實告訴我們:日本社會確實存在著軍國主義復活的危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右翼勢力不斷通過修改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發表否定日本侵略歷史的謬論、出版相關書籍等手段,妄圖顛倒歷史,營造軍國主義復活的氣氛和土壤。當前,日本右翼勢力更是極力否認和粉飾日本侵略歷史,執意參拜靖國神社,為二戰甲級罪犯招魂納幡;在領土爭端問題上,不斷發起對鄰國的單方面挑釁行動;肆意踐踏日本和平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為日本自衛隊走出國門作戰尋找藉口,嚴重威脅著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
  日本國內的一些右翼分子時刻都在做著準備,尋找著機會,期待著一場新的戰爭,再次戰勝中國,去掉半世紀以來二戰戰敗國的標籤;妄圖再次從中國獲得巨大利益,再次打亂中國的崛起進程。我們知道,這並不是全體日本人民的意志。但是,如果這些軍國主義分子掌握了日本的政權,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少數國家也不要出於遏制中國的一己之私,坐視甚至縱容和支持日本右翼勢力做大,否則到頭來肯定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二戰太平洋戰爭的歷史早已證明了這一點。
  我們祭奠國恥,是為不再蒙受恥辱。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對外堅持寬宏仁厚,堅持不開第一槍依然是我們的原則。但是,在當今國際形勢下,僅僅不開第一槍是不夠的。面對日本右翼分子的倡狂挑釁,我們要明白宣示,我們不打第一槍,但也決不會讓你打第二槍。對於侵略者,我們將動用一切手段反擊,讓它永遠沒有再次侵略的能力。
  當然,我們也明白,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擁有強大的實力。大國不等於強國,財富不等於實力,這是甲午戰爭留下的深刻啟示。甲午戰爭證明,能戰方能止戈,能戰方能言和,和平不是通過乞求而能夠得來的。如果不能自強自立,就會成為任人宰割的對象。富國強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
  中國是一個陸海兼備的國家,中華民族的興衰和恥辱均與海洋緊密相連。近代中國因海而“傷”,曾是中華民族難忘之痛。當前,中國的安全威脅主要來自海上。我們要建立以海軍為基本力量的強大海權,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能力,讓甲午戰爭的悲劇不再重演。 (作者張軍社為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新聞
習近平曾2提甲午 稱兩岸剜心痛
省思甲午 陸官媒定調改革反腐
2014-07-26 10:48:36
阿楨
針對日本? 中共罕見大規模軍演【聯合報2014.07.27

中共解放軍陸海空三軍正在各地舉行近年罕見的大規模軍演,除造成民航班機大範圍延誤的空軍軍演外,海軍將在渤海、黃海、東海三大海域演習;陸軍則在南京、濟南等六大軍區實彈射擊。
大陸的中國海事局網站公告,解放軍將連續八天在渤海、黃海執行軍事任務。時間自七月廿五日下午四時至八月一日十六時,在渤海海峽、黃海北部相關水域執行軍事任務,任何船隻不得進入。
空中部分,中共民航總局先前已公布自七月廿日至八月十五日,受「其他用戶高頻度演習」影響,包括上海、南京等十二個沿海機場會有大範圍航班延誤。海內外媒體稱除了是空軍的演習外,日本「外交學者」網站更揣測,是中共正在進行陸基中段反導彈演習才導致航班延誤,不過遭中共專家駁斥。
地面部分,中共解放軍自七月十五日起在甘肅省等地舉行十場陸軍兵種部隊跨區實兵實彈演練。包括南京、濟南、成都等六大軍區將派出十支陸軍遠端火箭彈、砲兵、防空旅參加,時間持續三個月左右。
今年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一百廿周年,加上中日關係近年緊張,部分日本媒體報導,共軍大規模演習是針對日本,或可能針對即將舉行的美日聯合軍演。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在七月廿五日、甲午戰爭一百廿周年紀念日當天,發表海軍軍事學術研究員張軍社的文章說:「甲午戰爭永遠是中國人心中無法抹去的痛。面對日本右翼分子的挑釁,我們不打第一槍,但也絕不會讓你打第二槍。對於侵略者,我們會讓它永遠沒有再次侵略的能力。」
  相關新聞
安倍埋下8顆「炸彈」 隨時下台:1行使集體自衛權。2與執政夥伴公明黨的決裂。3北韓綁架日本人質問題。4糟糕的東亞外交。5 TPP談判問題。6安倍經濟學。7「3•11大地震」的災後重建。8安倍的身體健康。第一次執政時,安倍因潰瘍性大腸炎而黯然下台。現在,他每天靠吃藥維持,但治療這類疾病的藥物有很大副作用,能導致臉部長期浮腫。而且,一旦精神壓力增加,藥物就不會再起作用。麻煩纏身的安倍,很有可能心理崩潰,身體再次重蹈第一次執政時的覆轍。
2014-07-27 09:31:09
阿楨
炒作中國軍演

  果然如【圖博館:為何炒作中國彈道導彈?】1所云:為何啊?當然是為了宣傳中國威脅論2!那天要宣傳中國崩潰論3時又會說中國武器差4。
  如今連中國維和馬航搜救也能炒作!
  中國軍售5當然要炒作了!
  中國軍費6軍演更要炒作!
  只准老美在全球軍演、不許中國在自己的空海陸域軍演,這是啥邏輯?
  老大海盜的海權邏輯唄,中共土匪頂多只能龜縮在陸內權!
  竊球者王?未必!如今中國正崛起、有自信了,連軍演也故意以下駟對上駟。
  相關新聞
中國藍軍模仿美軍最強旅連擊敗3大軍區王牌
朱日和基地對抗:紅方未能達成作戰目的且戰損嚴重
中國海陸空三軍密集軍演 敏感時段彰顯強軍決心
人民日報:“三軍四海”演習 威懾圖謀不軌之國
中國為何大規模軍演 英國稱針對這美日
美軍多次在中國周邊耀武揚威 中方軍演亮殲敵決心 日本開始不安
美印日在我東海軍演 恰逢解放軍三軍四海大演習
陸國防部澄清:民航延誤主因氣候(麥德姆颱風襲擊大陸13人死)屬年度例行演習,數區域同時舉行只是巧合,與甲午戰爭一百廿周年無關。
軍演造成航班延誤 外媒:中國犧牲經濟發展軍力 國防是優先選項(回應:誇大其詞啊,這不過是渲染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種新形式,出於對民航安全的考慮,短時間內對空域進行管制,再正常不過。中國發展軍事沒錯,但犧牲經濟了嗎?這純粹是危言聳聽,意在刺激部分分辨力不強的國民不滿情緒。國內媒體總是不加選擇地做西方媒體的傳聲筒,真是愚蠢。)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174918
2014-08-02 09:30:17
圖博館
俄媒稱俄教會中國造軍艦老師如今卻再也趕不上學生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站2017.2.23刊發謝爾蓋•伊先科的文章《中國在造船領域領先全世界,而我們比北京落後太多》稱,當年,正是我們教會了中國人建造軍艦。如今,聽到關於中國迅速打造遠洋艦隊的新聞時,我們卻只能驚訝地搖搖頭。不過,還是放下情緒,來看看現實吧。
  2016年,中國海軍入役的主力艦艇數歷史上首次超過美國——11艘對3艘。從公開消息源來看,去年補充的艦艇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094A型戰略核潛艇(攜帶12枚射程達1.1萬公里的洲際彈道導彈)和093A型多功能核潛艇(攜帶“鷹擊”-82反艦巡航導彈)。
  同時,中國海軍還獲得3艘054A型江凱II級多功能護衛艦。去年2月,上海滬東造船廠向海軍交付了071型船塢登陸艦“沂蒙山”號。它與美國的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類似,排水量2.5萬噸,用於海軍陸戰隊登陸。與美國軍艦一樣,沂蒙山號也搭載4架運輸直升機和兩艘氣墊登陸艇。
  一個月後,這家上海造船廠又向海軍交付了多艘072A型玉亭II級坦克登陸艦。
  今年1月服役的“西寧”號(第五艘052D型旅洋III級導彈驅逐艦)也正好趕上了這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清單。
  更令人吃驚的是北京的造艦計劃。根據美國情報機構的消息,中國計劃在2025年前(只有短短8年時間)建造6艘航母,包括兩艘核動力航母。不過,也有消息稱,北京的計劃中“只有”4艘航母。如果這是真的,也足以令人震驚。
  中國媒體稱,或被命名為山東艦(001A型)的航母已從2013年起開始建造,計劃今年下水,2020年交付海軍。難怪一家韓國媒體驚呼:“如果強大的中國艦隊成為現實,將是多麼可怕。”
  如此看來,可以說,俄羅斯設計師和工程師在中國培養了優秀的學生。但可悲的是,昔日的老師在造船領域已經落後太多。
  要想確認這一點並不用走太遠。與不斷壯大的中國艦隊在同一片海域的是我國的太平洋艦隊。謝天謝地,一艘新的20380型多功能護衛艦——完美號或將在今年春天入列。這是1991年以來太平洋艦隊新添的第一艘軍艦。上次接收的是1155型潘捷列耶夫海軍上將號大型反潛艦。
  完美號從1月底開始接受工廠測試。它創造了該型護衛艦的紀錄——這已經是我們建造這艘不大的軍艦的第11個年頭。我相信,全世界至今也沒有速度這麼慢的紀錄。
2017-02-26 12:36:56
圖博館
如今,我國軍事造船業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原因有很多,政治原因是其中重要的一個。具體來說,是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受到的製裁。為黑海艦隊建造6艘11356型護衛艦的任務因此未能完成——其中3艘無法獲得來自尼古拉耶夫(烏克蘭城市)的發動機,只能在未完成的狀態下交給印度,讓他們自己和基輔談判。
  22350型“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護衛艦的停工多多少少是出於同樣原因。同時,德國人也拒絕向我們出售用於21631型暴徒-M級輕型護衛艦的柴油發動機。我們只能另請高明,最後好不容易才在中國找到。
  對俄羅斯海軍和造船廠來說,這一切都是不可抗力。誰也說不清事情怎樣才會有轉機。
  感覺上,我們與中國的差距觸手可及。但事實上,我們之間已經存在一道深深的鴻溝。
  回應
 中國目前還沒有資格嘲笑俄,中國目前只是比俄有錢,俄教會中國造些飛機和軍艦,但中國人沒有俄人的創造力,在某些領域技術還不如俄,中國嫁接了俄和西方的一些技術,但並沒有真正吃透,還需要學習。
 說中國的造艦技術由俄國教會並不完全對。中國的造船能力是中國改革開放多年來工業基礎大幅提升的結果。
 俄不吹能死?中國造船造艦是你教的?中國造艦是學西方國家的,是引進的西方國家造船技術
 最早的確是學俄,西方一直禁運
 北極熊也沒虧吧,當初的“四大金剛”中國花了多少銀子買的,是被你坑出來的
 應該這麼說,蘇聯曾經是中國的老師,而俄則是蘇聯的大兒子,蘇聯死的時候大兒子繼承了大部分遺產,但是自己無力光大門楣,反而是中國這個高足青出於藍。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當年北極熊教了不少徒弟,如今成氣候的除了兔子還有幾個二哈二哈二哈
 原因很清楚: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堅實全面的工業基礎,還有重要的就是不限量的科技工程師
 中國人的聰明才智自古一脈相承,潛能一但激發將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說到底還是看誰有錢,俄羅斯並不是沒有技術是經濟不行沒錢造罷了
 文章裡幾次提到發動機,兔子能不能造這些發動機?如果不能, 還能不能從烏那學來?酷
 俄有技術?稍大點的船用發動機都造不出來,買中國的
 俄跟中緊密合作才是最好的選擇
 不知道中國造假?
 那你就是個假人在說假話。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25/doc-ifyavwcv8847698.shtml
2017-02-26 12:37:37
圖博館
俄S300導彈發射後墜落:炸毀2台發射車4枚導彈(圖)2016.12.05新浪軍事

  俄媒日前公開了發生在8月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地區阿舒盧克靶場“天空鑰匙”比賽的畫面,一枚S-300防空導彈發射失敗,導致兩台發射車和4枚導彈損毀。出事的S300發射車,發射筒被燒穿。發射失敗的導彈殘骸掉在地上,臨近的一台發射車也遭受池魚之殃。
  相關新聞
俄航母再出包 米格-29因阻攔索斷裂而墜毀地中海2016.11.15
俄航母出問題戰機無法著艦 8架蘇33進駐敘機場2016.11.29
Mig29取代Su33上航母 占印度便宜的權宜之計- 壹讀
俄再延向印交付航母时间 印海军力量被指受创2012.10.11
俄庫爾斯克核潛艇沉沒背後- 壹讀
俄航天局:一貨運飛船發射失敗 大氣層中燒燬搭載2.5噸重貨物2016.12.1
俄飞船为何再次发射失败:缺钱缺人将继续烂下去
俄媒體盛讚神舟十一號返航和中國航天成就2016.11.18
外媒稱中國加速航天探測計劃美憂打不贏太空競賽2016.12.05
俄“質子M”火箭零件以次充好致多次發射失敗2017.1.30
  回應
 俄的航天發射、導彈發射接連受創,應該不是一個個偶然事件,是經濟、科研、管理……的綜合反映。
 蘇聯時代的軍事遺產頗多,但這些年關注軍事都發現一個共識:毛子對武器裝備的維護很差,不算這個事故,它唯一的航母一走黑煙直冒就是不爭的事實。
 俄敢出兵,而田朝三十多年沒打過仗,地方人都以為:在養精蓄銳,實則從上到下都病了!
 現在俄還真沒有先進的造航母技術,蘇聯解體前的航母技術都歸烏克蘭,現在烏與俄反目,俄也撈不到什麼,要不,承諾給印度的航母一再加價、延期,至今不能完整,實際上是在拖時間、賴阿三的錢。俄的問題是這麼多年資金投入不足,有些技術一直沒有得到繼續發展,很多人才流失,現在即使有錢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趕上來的,就像他們的船用燃氣輪機。
  俄國人表面上頭頭是道,實際上外界普遍認為,今天俄軍工能力遠不能和蘇聯時代相比。美國軍事專家布拉特•沃森指出,俄羅斯雖繼承了蘇聯大部分軍工企業,卻再也無法複製蘇聯時期結構完整、配套齊全的軍工體系,加上經濟長期困頓,軍工企業設備陳舊、軍工科研人員大量流失,俄在先進武器研製方面已力不從心。
2017-02-26 12:38:30
圖博館
英軍要塞竟懸掛林則徐畫像聲稱培養士兵敵情觀念2017.02.25新浪軍事

  筆者在馬耳他的英軍古老要塞——雷尼拉堡(Fort Rinella)參觀時,驚訝地發現在這個英軍地中海戰略要塞中,竟然懸掛有林則徐大人的畫像!身穿朝服,一臉凝重的林大人出現在這個英軍要塞中,讓人吃驚不已!
  那麼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馬耳他是扼守大西洋通往地中海東部及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也是連接歐亞非三大洲海運的樞紐。由於馬耳他孤懸地中海中心,故有“地中海心臟”之稱,因此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羅馬人、阿拉伯人、諾曼人、西班牙人、聖約翰騎士、法國人、英國人都曾經佔據這片列島。
  雷尼拉堡是英軍在馬耳他島上的兩個重要岸防要塞之一,另一個是劍橋堡。各配置了一門450毫米百噸級阿姆斯特朗超重型岸炮。
  這種岸炮威力巨大,英軍一共購買了4門,除了馬耳他的2門外,還在直布羅陀的英軍維多利亞要塞和瑪格達納佩爾要塞各配置了一門。
  為了伺候這門巨砲,雷尼拉堡要塞中常年保留著一支英軍部隊,即使現在要塞成為了旅遊景點,這裡的志願者們也打扮成19世紀的英軍士兵模樣,嚴格按照英軍生活操演。
  為什麼在這個遙遠的要塞中會有林大人的像呢?為此,筆者專門詢問了負責介紹的要塞工作人員。他解釋,這裡是英國在地中海的重要戰略基地,為了培養士兵們的警惕意識(也就是我們說的敵情觀念),英軍將其在世界各地征討過程中遇到的重要敵人統統列了出來,以此教育一代代的士兵。
  這種赤裸裸的“國防教育”符合西方人的思維,你就是我的敵人,你曾經反抗過我,這些戰爭歷史就要被牢牢記住。
  再仔細看看這個掛圖,上面寫著“王權的敵人”(ENEMIES OF THE CROWN),其中的人物,可謂當年叱吒風雲人物,也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反抗過大英帝國的人們。
  而這其中,除了林則徐外,還有關天培等。在半個地球之外,看到這些當年的抗英民族英雄的身影,心中一陣悸動。(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回應
 我們卻在刪減語文書上的英雄,臉紅不?
 我們的歷史一點都不誇張!林則徐關天培都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這些令敵人敬仰和膽寒的英雄,經常被我們某些善於挖掘“歷史真相”的人抹黑!
 其實是英國人懷念鴉片戰爭,他們不好意思說出來而已。
2017-02-26 12:39:19
圖博館
2016年中國海軍服役近30艘新戰艦數量居全球第一2017.1.7新華網 

  新年,跨越時光之門,軍人也細細盤點和擦亮手中的兵器。
  走近兵器,我們會挖掘到一群人心血的結晶。新型戰機,從研究立項、設計、生產、試飛、量產,要經歷20年甚至更長的周期,印度“光輝”輕型戰機就打磨了33年之久。世人只看見中國新一代隱身戰機殲-20珠海首秀驚艷世界,而它的背後有多少名字無人知曉:科研專家、軍工人、試飛員,無數人的心血才打造出首飛測試5年後就列入服役時間表的“中國速度”。
  傾聽兵器,我們更感受到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德國最新一級F-125型護衛艦數次縮減採購數量,首艦計劃2016年服役,卻至今仍停在船廠是個半成品;印度“維克蘭特”號國產航母,已經下水三次,建造了10年仍是空殼子。它們都無奈而清晰地告訴軍人:研發兵器,光有技術不行,只有錢也不行。過去一年,中國海軍曬出近30艘新艦服役的成績單,數量居全球首位。這份驕傲和自信,更是我國機械工業、造船工業、電子產業、信息產業、武器裝備製造業,甚至航空產業等各門類綜合實力的共同體現。
  每一款兵器,都值得我們珍惜、需要我們善待。當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全面展開,大批新兵器列裝部隊。換裝即是換羽,換羽方能高飛。手握新兵器,是我們這代軍人的幸運,也驅策我們頭腦升級,與新兵器深層溝通,真正實現“人裝合一”,發揮出兵器的最大效能。
  回應
美俄日都嚇尿褲子了,中國威武.
不會啊 忘記甲午了?
此甲午非彼甲午!揍你日爹!
我的意思是 時時刻刻都不能大意 甲午戰爭時武器裝備什麼的都比日本好 但還是輸了 照一樓這種傲慢的態度。出門要被打的。
北洋海軍十年未添一艦。日軍都是新艦。所以說增加新艦非常有必要。
樓上說得對,甲午戰爭時日軍都是速度快的新船,射速也快,還是開花彈!清軍是大傢伙,射速慢,實心彈!再加上軍隊腐敗,能不敗麼?
甲午的時候,日本軍艦買得晚,已經比我們先進,裝備新,速度快,船身小,更適合當時渤海黃的狹窄的作戰環境,而且西方賣軍艦給我們的時候,已經在算計我們,看看砲彈就知道,讓我們無法與他們一戰……其他自身原因,講太多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1-07/doc-ifxzkfuh5929412.shtml
2017-02-26 12:40:38
圖博館
水兵素質遠不如中國:烏克蘭海軍旗艦竟如此慘2017.02.24

這組圖片是烏克蘭海軍旗艦克里瓦克III型護衛艦的“格特曼•薩蓋達奇內”號的照片。該艦標準排水量只有3100噸,滿載排水量也只是3500多噸。從圖中看,該艦多數艙內衛生條件很差,維護保養也不是很好,水兵們大多衣衫不整,看起來非常散漫。而這還是旗艦內的情況!
  回應
 衛生條件差戰鬥力就低?當年紅軍衛生條件好嗎?人家是戰爭進行中國家的軍隊,真正打過仗的實戰軍人!旗艦上的都是老兵!我們的軍人朝人開過槍嗎?你確定他們到時候下的了手?見過血和沒見過血差別大了
 海軍士兵是以軍艦為家,連衛生都懶得搞 ,哪是愛家?真的是一群懶散的士兵,無論是在艦內還是甲板上,從軍官到士兵都衣冠不整,一有緊急任務還要紛紛找衣服穿,那個混亂!真的是慘不忍睹!
 烏軍旗艦如此慘景只能表明其武器裝備等硬實力差,但水兵能光膀子扛砲彈、幹活恰表明其精神鬥志的軟實力不一定差!
 你說的是曾經烏軍的中堅力量,都是靠的東部俄族,內戰開始後烏軍精英要么投靠俄要么退伍,剩下的多是臨時拉扯起來的西部波蘭族納粹了,烏軍已經銹透沒救了
 說明軍紀散了,人心散了。

中國一艘航母配一艘055艦全球性強大海軍呼之欲出2017.02.25 新浪軍事

  近日,美國媒體刊發文章稱,中國正在開發研製的一種新型導彈巡洋艦055型,堪比美國具有科幻外形的朱姆沃爾特級隱身導彈驅逐艦。…..
  預計055型艦的首艘將會在今年3-4月份下水,隨即進入舾装階段,大概在明年初就可以先於001A航母交付海軍。按照055型艦首批4艘這個數量來推測,中國的常規動力航母從001A和002型常規動力航母也許只建造3艘(?),這樣加上16號遼寧艦,就組成了到2020年中國擁有4艘航母的陣容。再按照一艘055型護衛一艘航母的數量計算,那麼,每艘中國航母就會各有一艘055艦率隊護航。這將是一支僅次於美國的,實力位居世界第二的強大海軍!(作者署名:軍評陳光文)
  回應
 你和DDG1000比那不就扯淡了嗎?根本就是兩種概念的武器系統。你說和伯克級比那我還能接受。關於性能我就懶得說了。
 你是WHO? 美媒稱!
2017-02-26 12:41:55
圖博館
造得出來,國人欣喜。但拿一堆理論數據,就去橫向比較別人服役多年,經過實戰的成熟武備,是不是有點盲目樂觀了。
 不拿數據與別人比較,拿什麼比較?難道非要中美兩國的武器都來個一對一的撕殺之後才能分出高低?你的觀點簡直就是莫名其妙嘛!
 美國所謂的實戰檢驗也是建立在大欺小,強凌弱的基礎上的,你覺得這種檢驗準確性有多少?咱們國家拿數據說話反而不嚴謹了?那你覺得美國所謂的數據就嚴謹了?這雙重標準是不是對著美國跪著想出來的?

美期盼印國產航母盡快竣工對付中國上艦參觀後絕望2017.02.25 新浪軍事

  中國國產航母的建造速度可以用“十分驚人”來形容,從2015年12月31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首度對外證實建造第一艘國產航母的消息算起,到現在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算上在國防部發言人確定國產航母時間前航母已在建造之中,2020年國產航母一定可以服役。當然,這只是一種保守的算法,其實以這個建造速度來看服役時間可能要早得多。
  “維克蘭特”號航母於1999立項,2006年開始建造,至今過去10年有餘,居然還沒有服役,中間還有3次下水的“奇特”過程,可以說是將印度民族特性表現得是“淋漓盡致”。2016年美國五角大樓曾經指望著印度國產航母盡快下水以“制衡”中國,於是派出美國海軍技術人員前去考察印度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美國技術人員自然知道印度航母不能和美國海軍相比,但是他們在看過維克蘭特號後才知道自己“想太多了”。因為維克蘭特號的情況可以說令這些美國人“瞠目結舌”,因為印度國產航母的質量實在是太差了。
  關鍵是印度承造航母的船廠“之前沒有戰艦建造經驗”,造成的後果就是這艘3年前就下水的船艦,可能要再等10年才有作戰能力。問題是中國大連造船廠也沒有絲毫建造航母的經驗啊,為什麼照樣可以體現出“中國速度”呢?(作者署名:空軍世界)
  回應
艦島一裝上去估計就側翻沉沒。
別老是跟三哥比,真有本事和米國比呀!
比的還少?整天跟美國比的文章都被你吃了?
中國有句老話,叫慢工出巧匠,君不見人家把104顆衛星像放禮花彈一樣樣崩到了天上?。
阿三厲害,射了一火箭可以吹一輩子了。這航母下水就可以吹兩輩子了。阿三。你高興就行
2017-02-26 12:42:36
圖博館
用了不到兩個月印度就把去年側翻軍艦扶正(圖)

  2016.12.5,印度新德里電視台報導稱,印度海軍的“貝特瓦”號導彈護衛艦在印度孟買港駛出船塢時傾覆,導致2人死亡,14人受傷。
  2017.2.23,印度海軍發布消息,稱去年在船塢側翻的F-39貝特瓦號護衛艦重新直立。並對恢復工作比較滿意,因為全部工程用了不到2個月。
  想想印度船廠最擅長的“泡艦”傳統,艦體不在水里泡個三五年是很難建造完畢的,以此相對比,也就能理解印度海軍的小確幸了。
  因為技術積累不足,印度工業的造船與整合能力與海軍想法存在較大差距,獨立建造的航母三次下水,但離服役還是遙遙無期。2個月時間扶正一艘艦的效率,也是孟買造船廠在專業打撈公司支持下完成的。
  報導最後,印度海軍不忘幽默一把,說他們相信,貝特瓦號護衛艦將在2018年4月完成改裝。可能下次再看到貝特瓦號護衛艦新聞,是印度海軍發言人瞪著眼白說:“你懂的!”(海軍兔)
  回應
 你們這幫人真是,總揪著別人小尾巴不放!都說了是翻修,就問你們不翻過來怎麼修!
 恩,非常滿意。從導彈打潛艇,護衛艦擱淺,航母擱淺,三哥出的問題已經成了世界海軍教科書的典範。反面例子不好找,三哥貢獻最大。
 嗯,印度修船很特別,符合民族習性,我們不要笑話,應該鼓勵,試想,修船底你不把船弄翻過來怎麼修,這樣做才能細緻周到以達成慢工出細活的目的嘛,在印度這叫專業,懂不懂,所以,國人不許笑,笑也得偷偷地....害羞
http://mil.news.sina.com.cn/world/2017-02-25/doc-ifyavvsh6586633.shtml

以中國標準看印度:新德里市容糟糕像老縣城2017.02.25 環球網

  在印度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坐火車買“掛票”嗎?作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兩個主要經濟體,中印國情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兩國過去幾十年卻走出了不同的發展軌跡。另一方面,中印雖是鄰居,民間交流卻好似仍未翻越喜馬拉雅山,以至於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印度離我們這麼近卻又那麼遠,印度人亦然。2月中旬,《環球時報》記者在印度待了一周,通過實地探訪以及與印度官員、智庫學者面對面交流,近距離體驗了這個“不可思議的國家”。
  看印度:反差極大
  以中國的標準,新德里的市容可以用糟糕來形容。從高處看去,這座城市綠樹成蔭,建築密度不大,基本沒有中國城市隨處可見的新建高樓。這裡垃圾遍地,空氣中充滿“自由”的氣息——當然,霧霾濃度也很高。...
2017-02-26 12:43:28
圖博館
很有異域風情,但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大國的首都。有同行的媒體朋友評論說,這裡的雜亂和生活氣息與國內的縣城別無二致。
  《環球時報》記者赴印前,對印度做了不少功課,也知道在網絡上有許多關於印度的“神話”,最讓記者感興趣的是印度的全民免費醫療——病患無論貧富均能得到治療,且由政府埋單。來到印度後發現,這的確是真的,免費醫療早已寫入印度憲法。但更大的現實是,多數印度人生病時首先想到的並非政府出資的公立醫院。
  陳冰是一名在班加羅爾經營商務諮詢公司的華人,她在印度生活了11年。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去公立醫院看病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床位極缺、遍地污物,隨便找個角落就開始做手術”。她說,印度公立醫院平均每1000人只有不到一張病床,只有極其貧困的人才會到公立醫院就診。
  在印度,私立醫院才是醫療市場的主力軍,印度70%的醫療費用由患者自己支付。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印度政府對醫療的投入只佔GDP的約1%,是世界上投入最低的國家之一。而中國2014年醫療投入佔GDP比重為5.57%。聯想到印度GDP只有中國的1/5,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可想而知。
  但讓記者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在印度的國會大廈裡,記者參觀的一座豪華而森嚴的圖書館,有150萬冊藏書,配備了一個500人團隊進行管理,只為國會議員服務。難怪印度外交部的一名官員對記者說,“成為政府工作人員在印度是非常受歡迎的工作。”
  談中國:“你們關注我們太少”
  《環球時報》記者註意到,“中國”在印度的存在感很強。從中國產品到中國投資、中國發展,都是避不開的話題。機場和街道邊,中國手機的巨大海報廣告隨處可見,OPPO、金立、小米和華為在當地家喻戶曉。印度目前有超過10億手機用戶,但只有2.5億使用智能手機。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發展到高位日趨飽和的時候,印度市場無疑是塊新大陸。
  印度發展潛力的一大來源——人口,也與中國有莫大關係。印度財政部經濟事務秘書沙克蒂坎塔•達斯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齡為25歲,中位數是29。印度現在有6億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要安置他們,必然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而製造業是首選。
  據達斯講,印度政府的目標是將製造業在GDP中的比重從現有的15%提升至25%。在這一過程中,吸引外資尤為重要,而中國是印度增長最快的外資來源地。
2017-02-26 12:44:19
圖博館
2016年中國對印直接投資達10.63億美元,是2015年的6倍多。隨著中國國內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印度成為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目的地之一。
  幾年前,中國網絡上曾流傳有關印度人覺得中國需要赶超印度的笑談,這在印度官員和學者當中顯然不存在,記者反而感受到他們向中國學習的強烈願望。採訪期間,多名印度官員和學者不吝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飛速發展的讚美,表示希望加強中印經濟合作。
  但印度人更希望中國重視印度。…..
  想未來:複雜的感情
  中印關係確實重要,但兩國間的關係卻有些複雜。印度外交秘書蘇杰生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打擊恐怖主義的立場堅定,希望中國能進一步鞏固這一立場。”他這句話指的是中印在製裁“穆罕默德軍”頭目馬蘇德問題上的分歧。蘇杰生還稱,“中巴經濟走廊”穿過克什米爾地區,“對我們來說,必須先解決主權問題。”
  記者還想起,在從上海飛往新德里的印度航空公司的航班上,飛機娛樂系統中仍在播放達賴自傳形式的音頻故事。音頻一共八集,它將西藏描述成一個人人平等的“獨立國家”,而中國是故事中的“惡人”。
  中印有太多不同,但各自尋找到一條發展的路。儘管在地緣政治和經濟發展中存在一定競爭,誰也無法否認兩國合作的重要性。
  回應
 不覺得侮辱了國內的縣城嗎?小編
 不好意思,我們更多關注歐美日,目前沒興趣和你們比
 人家三哥喜歡就行,打了顆104星的燈火箭,他們認為自己的國力已經超越中國,差點世界第一了
 我關注中國醫療3萬多億都用哪裡去了?
醫保報50%就不錯了,醫院騙保也不少見.
 我外婆住院花了五萬,醫保給報了70%.醫院騙保?多少病患騙保!
 沒看哪個媒體刊登的,看了一下內容,就猜到是環球時報。
 理盲濫情的霉體公知大V噴子 刊登環時?
 本人去過新德里,該文所說的髒亂差的確存在。但“綠樹成蔭,建築密度不大”!新德里沒有城管,沒有那麼多的市政投入去整市容……不要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國!
 乾了這碗恒河水,來世去做印度人。
 以德美標準看我們的地下管路設施,同樣會有此感觸,改進吧,良心長在看不到的地方。
 的確,中國這種暗處的基礎設施還是有很多薄弱的對方,也要看到我們也在持續不斷的改造。也沒有必要過分迷信歐美,歐美城市雨季被淹的真的也不少,排水管道是一方面,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異常。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2-25/doc-ifyavvsk3357819.shtml
2017-02-26 12:45:02
圖博館
2016年中國海軍服役近30艘新戰艦數量居全球第一2017.1.7新華網 

  新年,跨越時光之門,軍人也細細盤點和擦亮手中的兵器。
  走近兵器,我們會挖掘到一群人心血的結晶。新型戰機,從研究立項、設計、生產、試飛、量產,要經歷20年甚至更長的周期,印度“光輝”輕型戰機就打磨了33年之久。世人只看見中國新一代隱身戰機殲-20珠海首秀驚艷世界,而它的背後有多少名字無人知曉:科研專家、軍工人、試飛員,無數人的心血才打造出首飛測試5年後就列入服役時間表的“中國速度”。
  傾聽兵器,我們更感受到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德國最新一級F-125型護衛艦數次縮減採購數量,首艦計劃2016年服役,卻至今仍停在船廠是個半成品;印度“維克蘭特”號國產航母,已經下水三次,建造了10年仍是空殼子。它們都無奈而清晰地告訴軍人:研發兵器,光有技術不行,只有錢也不行。過去一年,中國海軍曬出近30艘新艦服役的成績單,數量居全球首位。這份驕傲和自信,更是我國機械工業、造船工業、電子產業、信息產業、武器裝備製造業,甚至航空產業等各門類綜合實力的共同體現。
  每一款兵器,都值得我們珍惜、需要我們善待。當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全面展開,大批新兵器列裝部隊。換裝即是換羽,換羽方能高飛。手握新兵器,是我們這代軍人的幸運,也驅策我們頭腦升級,與新兵器深層溝通,真正實現“人裝合一”,發揮出兵器的最大效能。
  回應
美俄日都嚇尿褲子了,中國威武.
不會啊 忘記甲午了?
此甲午非彼甲午!揍你日爹!
我的意思是 時時刻刻都不能大意 甲午戰爭時武器裝備什麼的都比日本好 但還是輸了 照一樓這種傲慢的態度。出門要被打的。
北洋海軍十年未添一艦。日軍都是新艦。所以說增加新艦非常有必要。
樓上說得對,甲午戰爭時日軍都是速度快的新船,射速也快,還是開花彈!清軍是大傢伙,射速慢,實心彈!再加上軍隊腐敗,能不敗麼?
甲午的時候,日本軍艦買得晚,已經比我們先進,裝備新,速度快,船身小,更適合當時渤海黃的狹窄的作戰環境,而且西方賣軍艦給我們的時候,已經在算計我們,看看砲彈就知道,讓我們無法與他們一戰……其他自身原因,講太多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7-01-07/doc-ifxzkfuh5929412.shtml
2017-09-15 10:23:35
日本藤素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5 23:35:24
阿楨
美媒:美國計畫提供好處,遊說赤道幾內亞拒絕中國

美媒頻繁炒作“中國建設軍事基地”,近期又將目光盯向了中非幾內亞。華爾街日報2022-02-11報導,拜登政府正在加緊遊說幾內亞,拒絕中國在其大西洋沿岸建立所謂將威脅到美國東海岸“軍事基地”的計畫。但所謂“大西洋軍事基地”並未得到任何證實,2021年12月已被幾內亞副總統曼格否認。
幾內亞天然氣和石油儲備豐富,曾經是西班牙殖民地,1968年獨立,目前人口約140萬。目前,巴塔市建有一個中國投資興建的深水商業港口。
事實上,美國借所謂“軍事基地”渲染中國威脅並不罕見,2021年底,美國以暫停美國對阿價值230億美元F-35戰機的軍售計畫為威脅,迫使中國在阿聯酋的一處港口停工,但阿方明確表態“從未與中方達成協議,也未磋商容納任何形式的中國軍事基地或哨點”。
中國目前為止僅有一個海外保障基地,於2017年7月建成和投入使用,位於吉布地,並且在建成前兩年的2015年,中國便已對外公開了基地的相關資訊。

中國“潛艇外交”,各方不應誤讀

香港《亞洲時報》2022-02-13,有懷疑認為北京在印太打造“珍珠鏈”。但中國是通過一種更微妙的軍事策略來擴大對該地區的影響力:向印太國家出售潛艇,但中國追求的並不是永久基地,而是一個能夠支撐其在印度洋及更遠海域的艦隊的後勤保障網路。
2022-02-15 08:45:38
阿楨
從定遠主炮威力看甲午海戰的失敗原因 2022-07-05

我認為北洋水師的炮彈落後才是甲午海戰失敗的根本原因,定遠鎮遠兩艦的305主炮,開花彈的彈重292公斤,裝填10公斤黑火藥,但日本聯合艦隊的152毫米火炮,炮彈重42公斤,裝填TNT炸藥6.8公斤,威力是305炮的4倍。中濟遠艦210MM主炮多次擊中吉野艦,如填裝TNT,吉野已被擊沉。
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有很多,過去有人總結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清廷投資不夠,但採購新式炮彈而不是投資購買新軍艦和速射炮,是最快和花錢最少的辦法。
19世紀末期,從美國南北戰爭開始,世界軍事技術發展出現了天翻地覆的進步,前膛槍前膛炮被後膛槍炮取代,滑膛槍炮被線膛槍炮取代,黑火藥被猛炸藥取代,蒸汽鐵甲艦取代了風帆戰艦。軍事技術一步差則戰爭中即失敗。甲午海戰就是一個事例。沙俄帝國在贏得了拿破崙戰爭之後受挫于克裡米亞戰爭又是一個事例。
  回應
兩遠的艦炮落後了一代,整條船落後了一代,不只是彈丸的區別,兩遠的主炮就比前裝炮先進一點,算是後裝的,但身管短,膛壓低,射速極慢。日本艦已經是近乎現代火炮的速射炮了,定裝彈,高射速,長身管,高膛壓。裝甲鋼也差一代,處理方式改變後性能差別極大。
2022-07-06 08:24:38
阿楨
說明清“閉關鎖國”的人,你們才是“閉觀鎖國”!2022/11/18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不是傳奇的大航海》第25集--歷史認知上的閉“觀”鎖國才是我們的老毛病
明清時代的中國有閉關鎖國嗎?可以說沒有,也可以說有。 說沒有是因為世界各地都有人跑來跟中國貿易。 說有是因為我們沒有認真去觀察瞭解外部世界。 貿易上沒有閉關鎖國,認知上卻有閉“觀”鎖國。 直到今天,我們許多人的歷史認知,依然是閉“觀”鎖國。

海禁--維基

海禁(又稱洋禁),是一種鎖國政策,旨在禁止民間私自出海,也限制外國商人前往本國通商,具體實施隨著時間變遷而有張有弛。海禁本來的目的是為消滅反叛勢力、打擊海盜及走私,保障社會穩定的初衷,日韓亦有此政策。然而,實際上海上貿易反因海禁而更加猖獗,歷代各政府的海禁最後都不了了之,最終以開港通商收場。

影射當前大陸處境(西方圍堵中國) 明清時期「閉關鎖國」重被學界討論 2022-08-30 聯合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課題組最近發表一篇萬字雄文「明清時期閉關鎖國問題新探」。試圖為「閉關鎖國」政策「平反」,引發學術界震動,連媒體都參與討論並稱,「閉關鎖國」絕對不會是中國要走的路,中國繼續對外開放的決心十分堅定。
2022-11-18 08:54:32
阿楨
文章認為,用「閉關鎖國」形容明清時期對外政策,是特定時代西方中心主義影響的產物,並不是對明清時期對外政策的客觀描述。面對西方殖民勢力的步步進逼,明清兩朝統治者從軍事、經濟、文化等不同層面,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源於國家安全的考慮。從今天的角度看,是否開放、如何開放、開放範圍多大,屬於國家主權範圍。國內外一些學者簡單地斥其為「落後」、責其為「野蠻」,甚至認為違反所謂「國際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文章表示,衡量歷史是非須置於當時的特定環境,後人不能苛求前人。今人既不能為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封建禮教歌功頌德,也不能以「閉關鎖國」全盤否定明清歷史對中國、對世界的意義。保守、落後、封閉不是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內容,也不是明清時期對外交流的全貌,不能把明清社會標籤化為「閉關鎖國」。文章還稱,客觀而言,「自主限關」具有其合理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西方殖民主義者血腥東擴的步伐。

洋務派的“中體西用”有錯嗎? 2022-11-16

首先,今天對於中體西用的批判,是基於20世紀以來社會學、政治學等現代化理論而進行的,不能拿去指責古人的無知;其次,對中體西用的廣泛批判出現在甲午戰爭之後,但從洋務運動開始到甲午戰爭間30年並不認為中體西用有那麼大的問題。
西方的擴張促進了非西方的政治領袖和知識領袖用以下三種方式回應:拒絕現代化和西方化;接受兩者;接受前者,拒絕後者。今天,我們非常容易理解,現代化並不只有西方化這一種模式。但問題在於,在19世紀,世界上只有“西方”這一個地方是現代化的,你找不到其他任何參考的樣本。由此一來,對於世界各國的文化精英們來說,就必然要面臨一個問題——如果你全盤西化,本土文化必然要受到衝擊;如果你不“西化”,則你的國家在列強堅船利炮之下難以生存。無論是“中體西用”還是日本“和魂洋才”,都是要避免“西化”而更追求“現代化”。
2022-11-18 08:59:55
阿楨
“炮彈摻沙”並無實證,“靖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揭露更多甲午戰爭細節

山東威海“靖遠”艦遺址第一期水下考古調查 2023-03-01獲評2022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威海是甲午戰爭終戰之地,為探明威海灣甲午沉艦現況,2022年8月至10月下旬,山東省水下考古中心聯合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威海地方文博機構開展了“靖遠”艦遺址水下考古調查工作。確定了沉艦鍋爐艙、艏彈藥艙、艉彈藥艙的位置,基本摸清了沉艦殘骸的整體情況。
在TG3中發現了210毫米克虜伯炮彈1枚,是迄今為止水下考古發現口徑最大的炮彈。王澤冰表示,通過以上關鍵出水文物並結合歷史資料分析可基本確認其為北洋海軍“靖遠”艦;同時,這些出水文物揭露了更多的戰爭細節。“我們其實發現現場並不是像之前傳說的,有很多的炮彈裡面摻雜沙子或者其他東西,反而大量的彈藥其實是比較先進的,很多都是從英國直接訂購的;另外我們在現場發現大量彈殼,說明在當時戰爭的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反擊行為”,王澤冰說道。
  回應
炮彈摻沙子、掛錯信號旗拍成人字形隊等等本來就是以訛傳訛。
北洋水師已經打得不錯了,當時軍艦技術發展太快,定鎮二艦主炮口徑倒是大,但射速差不多5分鐘一發,和日本的吉野之類的已經有代差了。架退炮打管退炮,打不過是正常的。
用封建主義來形容古代中國社會並不嚴謹。封土建國成為各個諸侯小國家,這才是封建主義。可自秦朝建立後,古代中國一直實行的是郡縣制和中央集權制。
2023-03-05 08:08:2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