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2-07 08:37:35| 人氣8,268|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春秋五霸》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沒想到在獨綠的公視有人要求重播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另參本館:公視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影視史學》)

東周列國 春秋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aY_0MaAlE&list=PLE7AFB04D71AC578A

東周列國 戰國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NFL7FbPItE&list=PLqTKeTtgkrKF3xLxDJdsbGlAvj73FW3NO

還有人要【設一個大陸歷史電視劇的專用討論串】呢

公共電視討論區主題:請公視重播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難得看到這麼詳細真實描述的歷史故事,戲拍的好 演員又棒,讓我對於以前歷史課本上一筆帶過的故事或成語有了充分的了解,希望在暑假裡公視能重播該劇,讓更多的學生能看到這齣好戲
大陸拍ㄉ歷史劇確實一看再看,戰爭場面ㄝ十分ㄉ氣勢磅礡,而且不會像台灣拍ㄉ....到最後都變愛情劇ㄌ~~><~~
看了公視的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之後,姑且不論該劇對歷史是否做出完整的交代,就品質而言,已勝過台灣目前的連續劇了,台灣並不是不能拍,而是拍了沒人會看,試想,現在台灣觀眾的口味,不是愛看俊男美女,就是怪力亂神,惡人潑婦當道的鄉土劇,對於高品質與力求真實的歷史劇興趣缺缺,因此電視公司為了生計,只有應觀眾要求,盡是製作一些是愛的死去活來,充斥肉麻膚淺對白的偶像劇,(而且是學日本的)就算是要拍歷史古裝劇,也非得穿插 一些無聊的愛情戲,作為戲劇的主軸,用俊男美女的演員襯托,搞到最後,劇情中歷史的走向倒不是挺重要的,觀眾反而關心男女主角能否長相廝守,真是好笑.......搞了半天,本質上還是時裝偶像劇,只是換了古裝造型而已,換湯不換藥.......令人啼笑皆非......所穿了...不過是在攝影棚隨便演的舞台劇罷了........而這樣劣質的戲劇,卻成了台灣觀眾的口碑,好笑...真好笑...... 大陸的觀眾認同自己的國家,重視自己的歷史,才能拍出口碑良好的歷史劇,如果台灣觀眾文化能有所提昇,相對台灣電視也能製作出優質戲劇 (楨:香港歷史劇呢?另參本館:《十月圍城》………)
http://web.pts.org.tw/php/board/index.php?REC_CNT=182&LISTALL=1&REVIEW=notreply&BMENB=216&&PAGE=1

大兵小將~觀後感

今天看了一部很有趣的片子,由王力宏和成龍主演的"大兵小將"。值得一提的是它片中的插曲兼片尾曲,還蠻可愛的,非常有喜感,叫作"油菜花"。
故事是在敘述一場發生於春秋時代,衛國對梁國的入侵戰爭。
身為衛國太子的王力宏率軍進攻梁國,卻在鳳凰山遭遇梁軍埋伏襲擊。雖然衛軍極為精銳,卻寡不敵眾,雙方皆全軍覆沒。唯一倖存在戰場上的,只有裝死逃過一劫的梁國小兵成龍。
就在成龍在搜刮其他戰死士兵身上的財物時,赫然發現梁國大將還活著。而梁國大將見到衛國旗幟還在飄揚,憤而斬旗,不料衛軍主將王力宏竟也沒死,拼命護旗,擊殺了梁國大將。但是,他也因此受傷昏厥,被成龍所擒獲。
按照當時的法令,生擒敵將者可獲五畝良田,同時可以免去兵役。認為自己走了大運的成龍,就一路駕著馬車,押送王力宏回梁國國都。
行不多時,一員衛國副將突然衝出,想要殺死成龍,救出王力宏。成龍抵擋幾招後,就裝作不敵戰死。副將在救了王力宏後,王力宏質問他為什麼會在這裡,他說是為了追殺梁軍,但再問他殺了多少梁軍,他說一個(成龍)。於是,還被綑著的王力宏便氣憤地奪下他手上長劍,以違反軍紀為名,親手刺殺了副將。
此時,擅長裝死的成龍又笑兮兮地跳出來,把不斷求死的王力宏給搬上車,繼續前行。
在路上,成龍找到一間空著的民家,便拖著王力宏進去過夜,兩人遇見了一個躲在屋中的歌女林鵬。成龍看她可憐,就拿出了食物分給她吃,不料她竟然在酒裡下藥,把兩人都給迷昏了。隔天一早起來,成龍才發現自己的馬已經被林鵬偷走,只能很無奈地自己拉車。
成龍在路上見到一個跪在路旁的小乞丐,便施捨了一個麵餅給他。而走著走著,因為大路上忽然出現人,擔心路不安全的成龍便決定改走小路。不料卻在小路上遇見一群貧民,他們見到當兵的成龍和當將軍的王力宏,氣得圍毆他們一頓,並且把整輛車都搶走了。無奈的成龍只得作個擔架,一路拖著王力宏繼續前行。
在這個時候,衛國的追兵出現了。原來是王力宏的弟弟和部下,他們是特地來追殺王力宏,只有這樣才能登上衛王之位。而這次的鳳凰山伏擊,也是他們洩露出去的消息。
追兵們押著一個襲擊過王力宏的貧民,要他們帶路去找王力宏。而在趕路途中,王力宏發現了這群追兵,也馬上領悟到自己是被弟弟出賣了,便決定要到梁國,只圖能光明正大地一死,不要死在宵小之手。
在逃跑途中,兩人被遊牧的樓蘭人所擒,而這群樓蘭人又在路上遇到了衛國追兵。被弟弟發現的王力宏趁機引發雙方戰鬥,得以和成龍僥倖逃脫。在一方想逃,一方想抓對方回去換田地時,兩人在扭打之中摔落了山坡跌進了鐘乳石洞。
以為再也出不去的兩人,就開始聊了起來。成龍告訴王力宏,如果他能活著離開,就答應他永遠不侵犯梁國。王力宏拒絕了,但他答應十年內不侵犯梁國。同時,王力宏也要求成龍,要是成龍能活著出去,必須跟外面說他是在沙場戰死的。
隔天早上,成龍突然發現石洞裡有通往外頭的路,兩人順利地逃出。不料卻遇到了來追殺他的弟弟和屬下,和趕來要追殺他弟弟的樓蘭人。雙方大戰一場,最後王力宏的弟弟自盡而死,王力宏也跟著成龍搭船前往梁都。
在梁都霧濛濛的渡口,成龍最終還是決定放了這位與他數度同生共死的衛國將軍。
在上岸時,有一位小兵見到成龍,叫他趕快離開。成龍才發現,梁都已經被秦國攻陷了。而那位要他快走的秦國小兵,正是他給過麵餅的小乞丐。
發現梁國滅亡的成龍高舉著梁國大旗站在渡口,一時間不知所措。路過的一隊秦兵見到了他,要他立刻投降。國破家亡的成龍寧死不降,大喝道:"誰說梁國滅亡了,還有我在!"
最終,他被秦軍亂箭射殺,而梁國的大旗始終高舉著,不曾倒下...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部片拍得還蠻有質感的。成龍的演技沒話說,王力宏的也還可以,至少比周杰倫好太多了,只是演王力宏弟弟的那傢伙,演技真的不怎麼樣。但無論如何,還是能體會到那種被拉著上戰場的小人物們的無奈和辛酸,特別是在王力宏還在說著他統一天下的大夢時,那種反差就越來越強烈。
一將功成萬骨枯吶。
當然,由於它是歷史片,我還特意去查了一下他的背景。因為片中說那是戰國時代,而片尾又說王力宏成了衛王後,面對秦國的入侵,決定不戰而降。
但事實上,梁國是在春秋時代就被秦國滅掉,離衛國覆滅的戰國時代有好幾百年的距離。照歷史來看,王力宏飾演的應該是衛文公。他即位後減賦稅、少刑法,與民共苦,也算是不錯的君王。但是,前任衛王並不是他爸,而是他哥哥。
真是的,一點都不符合史實!
http://nonkilife.pixnet.net/blog/post/26514975

設一個大陸電視劇的專用討論串如何??
 
大陸電視劇再台灣播放也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很多戲也不斷的被重播,也都有不錯的評價,以往其他前輩對大陸電視劇都有評論零散的分布在其他討論區,小弟覺得滿可惜的,或許可以在這個版成立一個專屬的討論串,讓對大陸電視劇有興趣或有疑問的朋友可以有個討論的空間...
*****************************************************
以前讀過的中國史,印象漸漸模糊。最近想要有系統的利用連續劇重新讀歷史。
現在正在看春秋五霸,將來還要戰國七雄、秦始皇、大漢天子、三國演義.......有系統的逐漸看下來。相關時代的人物:孔子、荊軻、呂不韋等相關時代人物的連續劇在看到那朝代時順便插入看。以大陸拍過的歷史連續劇之豐富,恐怕要花幾年才能完成。

老實說,大陸劇越拍越難看,有點江河日下之感......實在不知道要討論什麼,只懷念
雍正王朝/三國演義等這兩片(另參本館:《雍正王朝》《三國演義》《水滸傳》………)
越拍越難看倒也不見得.要知道大陸除了央視外.如湖南電視台這種地方電視台也不少.每年出產的電視劇多不勝數.所以還是要慎選啊!基本上那種集合一堆大腕演員的年度古裝大戲都還是不錯的.就算你再怎麼挑剔.也絕不只"雍正王朝"與"三國演義"這兩片才算是好片.至少也得把"水滸傳"加進去吧!
其實我原本也是這麼想的...不過最近看的大秦帝國,前陣子看的大宅門,都覺得很不錯...製作嚴謹,演員也演的好,令人回味,反倒是有線台不長進,不斷老片新播,這陣子還有在播康熙傳奇的...都多久以前的片子了...不過我個人對大陸的時裝劇就不敢恭維了....很差,真的很差!!!哈哈...
看大陸劇,當然只能看正宗古裝劇,要看他們做的肥皂劇(台陸混血)不如看韓劇,以前的大陸劇(古裝)拍的很正宗、熱血,還有點俠氣,看了會有滿足感及收獲,
現在的片子……除了演法死板,製作的像歷史教科書,片中充斥著大國意識,為國家服務,比張藝謀更張藝謀(另參本館:《張藝謀神話的終結》),讓人啃不下去
個人覺得看大陸戲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演員....一些大腕不說,怎麼演怎麼有味道,演什麼像什麼...而後起之秀不斷崛起,更令人目不暇給....不斷的有新面孔上來,每個都有很好的底子跟表現,像大秦帝國的高圓圓,從"倚天"的周芷若,從生澀到落落大方,進步的真快...只能說人多市場大,培養出來的演員及素質就是不一樣...相反的,台灣這幾年有什麼很出色的新生代演員嗎??不知道,也記不起來....周佑婷??
通常我看戲並不會特別去留心主角.反而會去注意其他配角的演技如何.因為擔任主角者大都是大腕中的大腕.演技爐火純青自不在話下.而若配角也演的好.那整齣戲欣賞起來就是一種享受.以"大秦帝國"來說.主角就不用講了.就連配角也都是些老戲骨.例如一開始被擒的魏國丞相公孫痤就是杜雨露所飾演.說杜雨露各位可能沒啥印象.不過若說他就是"雍正王朝"裡的首輔大學士張廷玉各位應該就記起來了吧!杜雨露他不只能演忠心的大臣.演起奸角也十分出色.像在"神醫喜來樂"他就飾演喜來樂的死對頭.那位宮廷御醫總管王太醫.另外像飾演龐涓的尤勇.他就是在陳寶國的"越王句踐"中飾演吳王夫差.尤勇近幾年來也常參與港片的演出.像在"天下無賊"中他就飾演黎叔(葛優)手下的大師兄.
整部大秦帝國中,我最喜歡的角色還是公子卬!你認出來了嗎~公子卬的演員就是"雍正王朝"裡的十三阿哥.那位帶兵進殿勤王.讓雍正免遭八爺黨廢黜的皇弟.
說到雍正王朝.最喜歡裡面演康熙的焦晃了.真的演活了老年的康熙.所以後來看他演乾隆王朝的乾隆.還把他當成康熙...另外演八阿哥的王繪春也是演啥像啥.最近播放的天下.真是把魏忠賢的陰狠演到骨子裡去了..

江湖外傳真的好笑又好看,內容也比較有深度,咬文嚼字的功力不是台灣那個山寨版的.COM可以比的,最大的優點是~祝無雙好漂亮 :like: 也有缺點~1.大陸人嗓門真的很大,2.後半段回憶超多,擺明湊時間,3.演80集就沒了......
祝無雙是這個嗎???真漂亮,眼睛還真大...話說回來,我對大陸的搞笑片也不太有共鳴,可能人太老了...只能看歷史劇跟民初劇....不過我家的湖南弟媳倒是很喜歡看"真情滿天下"...
李保田演的一套清朝戲,大陸叫[御史 鬼難纏]台灣叫[巡城御史 智多星]這一套也非常棒喔,除了第一個故事有點亂,其他的真是精彩到不行.雖然很多年前的作品了,還是非常推薦台灣有撥過一次,但似乎沒有重播
我看大陸歷史劇比較喜歡看跟歷史有點關係的,比較知道在演些什麼...至於單純的古裝劇就不太看了...單純古裝劇裡面有些"梗"真的不是內地人還真是無法體會箇中奧義...
不過我家的湖南弟媳倒是很喜歡看"真情滿天下"?大哥.請別在本討論串po那種爛劇名稱.實在是很礙眼.對了~我並非排斥本土戲劇.相反地.我還是民視"娘家"的忠實觀眾.各位可以觀察泣台的本土八點檔千篇一律一定會扯到黑道.槍枝.火拼.謀殺......靠~!日常生活中哪來那麼多黑道.槍枝.火拼.謀殺......劇情灑狗血我可以接受.畢竟是戲劇嘛!但劇情嚴重不合邏輯我就很有意見了.況且就算退一萬步來說.不評論劇情內容.泣台的本土八點檔那些演員實在是毫無演技可言.各位有沒有看過"真情滿天下"裡面那個安安.靠~!那究竟在演些什麼鬼東西啊!還有那個安安她媽.每次唸台詞就像在台上背演講稿似的.誇張到像在演舞台劇.真的建議泣台先把那些演員送去演員訓練班鍛鍊一下.最起碼也不要每次都找些智障人士來演出吧!

大陸電視劇現在只能買到壓縮版(十多集壓一片),那個畫質令人受不了,不知有沒有辦法找到正常一點的版本? 之前都是上淘寶買然後寄過來,要不就是請朋友帶....壓縮版的畫質真是爛到不行阿...
上淘寶買東西記得先把淘寶旺旺裝上,線上跟賣家說清楚你要買的片子跟規格...我都跟賣家說我不要壓縮片,請給我盒裝完整版的,不過我也會先去搞清楚所謂的完整版到底是什麼規格...一定要跟賣家說清楚,否則他不一定什麼都知道...我前前後後買了十幾套,除了日片之外,大陸劇還沒出過什麼問題...您參考看看...
大陸戲的顏色(至少用電視畫質來看..)尤其是膚色,非常漂亮..比如鬼難纏這部戲
不像是電子攝影機拍的..可是用軟片拍再轉成電子檔一般是電影才有..電視劇有可能嗎?有人知道大製作的大陸戲,是怎麼拍的嗎?
朋友說是用數位攝影機拍,然後做後製處理就好了....我朋友在山西台,應該是這樣吧....
後製處理能改到這麼大的程度嗎?因為臉上皮膚從土色,橘色,到藍色都呈現出來了,質感又很細膩..很像是非常好的攝影作品的質感..是電視版才看奪到,畫質差的DVD就沒那個效果了.
後製連不存在的東西都可以放上去了....改改顏色怎麼可能做不到....

最近看的是"大秦帝國",他顛覆了以往我們在歷史課本所學到商鞅變法或秦國變法的觀念...不論他是不是忠於史實,但終究讓我們有機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當時的戰國時代,除了前兩年的"墨攻"之外,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戲劇並不多,我想,當時六國爭霸與各門各家百花齊放的精采程度應該不輸三國吧...
這齣戲的演員也滿厲害的...侯勇的秦孝公,嚴格的說,大秦帝國並沒有顛覆我對商鞅變法的看法,只是稍微美化以及戲劇化而已,因為我自幼所接受的商鞅變法就是極正面而成功的,不知道後來的教科書是否改變?
給我最大的震撼是秦孝公贏渠樑,我以前只知道商鞅的目光遠大,卻不知道能夠認識這種目光,並且頂住壓力,讓商鞅能夠放手變法的贏渠樑,才是真正的一代雄主。
去年看完一本866頁古代羅馬史(從公元前390年~公元476年,羅馬總共866年),作者是一群前蘇聯時期的俄羅斯史學家,書中在在強調,羅馬帝國的滅亡,其根本原因就是無法脫離奴隸制社會,羅馬貴族的無成本的奴隸生產,拖垮了羅馬自由民的小農與小商品經濟,讓自由民淪為無產者,可是奴隸的無償勞動又嚴重缺乏積極性,以致於羅馬的社會停滯不前,縱使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偉大的屋大維看到這一點,也不敢得罪貴族來改變奴隸制,所以最後當羅馬的軍事力量不再能阻擋蠻族的時候,羅馬的滅亡就是必然的。看完古代羅馬史,然後看了大秦帝國,不能不對贏渠樑肅然起敬。
PS:羅馬帝國等同於中華帝國,羅馬帝國內部的王朝(等於秦、漢)幾乎沒超過三代的,所以羅馬的滅亡不等於秦朝或漢朝的滅亡,其規模非常龐大,嚴重性遠超過中華帝國內部的改朝換代。
其實在看這齣戲的時候,我深深覺得要能看清楚自己的優缺點進而訂定出一套適合自己國情的政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當局者迷,秦公眼中的缺點在外人看來卻是無懈可擊的優點...這真是當政者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即便在今日亦是如此...以前的教科書對商鞅的評價是酷吏,對秦國變法只有簡單帶過其結果與影響,
對過程並沒有其他的描述,我想這是非常可惜的...春秋戰國時的合縱連橫,各家學派的百花齊放,這戲裡面也有稍微的帶過,看的很過癮....我想後面整個拍完之後,應該會更能引人入勝吧... 
老共那邊因為意識形態的關係,對秦國可是很推崇的,齊桓公因管仲成霸業,管仲死後,連自己的命都被活活餓死,讓蟲吃屍體。67天被打開圍牆看到屍體時,我以為是白骨,結果是還有肉!宋襄公沒有實力作後盾,卻妄想稱霸,被羞辱後企圖報復,又不聽大將之計以仁義之師打光明的實力戰,以致兵敗而死。
台灣播的大秦帝國好像砍的很兇,內地完整版有51集,台灣好像濃縮成10幾集,
難怪有些地方看的沒頭沒腦....看來還是得套完整版回來看看....
這個我也有看,我是看完整版的。大秦帝國有六部的樣子,現在在拍第二部。如果想要知道發展,可以去看小說,小說已經出滿多部了。
嚴格的說,大秦帝國並沒有顛覆我對商鞅變法的看法,只是稍微美化以及戲劇化而已,因為我自幼所接受的商鞅變法就是極正面而成功的,不知道後來的教科書是否改變? 印象中.小學與國中高一的歷史並沒有對商鞅變法這段歷史著墨太多.只有說到商鞅最後作法自斃而已.至於如何作法自斃我是看了"大秦帝國"後才知道是如何個斃法.:至於現在的歷史教科書因為加了大量本土歷史.聽說中國史只剩佔一半左右.我想現在的學生可能連商鞅是誰都不知道吧!
給我最大的震撼是秦孝公贏渠樑,我以前只知道商鞅的目光遠大,卻不知道能夠認識這種目光,並且頂住壓力,讓商鞅能夠放手變法的贏渠樑,才是真正的一代雄主。
整齣戲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那種伯樂終覓得千里馬.士為知己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情愫.誠如劇中商鞅所言:"君為青山.我為松柏.永不相負".商鞅最後遭車裂前念茲在茲的仍是秦國的法度與未來.也算是以死來報答贏渠樑的知遇之恩了.
春秋戰國時的合縱連橫,各家學派的百花齊放,這戲裡面也有稍微的帶過,看的很過癮....我想後面整個拍完之後,應該會更能引人入勝吧...
其實正確來講應該說我們所看的是整套"大秦帝國"的首部曲---"黑色裂變".後面還有五部.

戰國七雄最後單元是荊軻刺秦,於時優先接著看荊軻傳奇,天啊,歷史劇,不同的人拍,就亂交代?樊於期在戰國七雄是秦始皇祖父安國君還是太子時攻趙的親信將軍,調查過子楚妻趙姬與呂不韋的關係,秦始皇親政後,協助燕太子丹逃出秦國而讓秦始皇深為厭惡。(好像還協助成嶠兵變的主帥)荊軻傳奇中,樊於期在趙國長大,李牧義子,逃避戰亂,躲在深山長大,村中被山賊攻破出來,遇秦兵被俘,因是已死秦將後代,剛好俘他的秦兵曾是其父部屬,見其能幹,薦於王翦將軍,王翦將軍再薦給親政後的秦始皇。才開始服務於秦。兩部戲樊於期與秦始皇的關係,時間誤差也太大了吧!歷史劇時間點可以太不合理嗎?
荊軻傳奇看得很難過,荊軻歷史定位是視死如歸,能通過秦廷安全警衛,表示冷靜深沈。(秦舞陽最後上秦廷就自己嚇自己,而無法執行任務,白白送死)但荊軻傳奇的荊軻像二楞子,被利用被陷害的兒女私情描寫太長而不悔,像沒腦筋的混混。出生交代不合史實,荊軻傳奇說他趙國人,史記說他衛國人。
秦始皇的角色詮釋也不同,戰國七雄秦始皇性格怪桀,動不動殺人,親政後對呂不韋很兇,荊軻傳奇秦始皇溫和睿智,對呂不韋畢恭畢敬。
慶被青梅竹馬的女友葉小滬陷害,判死刑,田光用別人死囚,代他死,救出後改名荊軻。拜師蓋聶,成為非常厲害的冷面殺手,受命天滅組織。每殺一個人手臂自刻一痕,已有無數刻痕。越來越像武俠亂編小說。
史記:荊軻嘗游,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荊軻出,人或言復召荊卿,蓋聶曰:「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使者還報,蓋聶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攝之。」荊軻傳奇竟然變成拜師蓋聶,變成很厲害的殺手,追殺葉小滬與其姘夫聶無涯(齊國第一劍客)至魏國,他們躲在魏軍中,荊軻竟然能在前線軍中到處進出。最後與聶無涯決鬥,聶死。
這種身手,刺秦失敗後。魯句踐已聞荊軻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講於刺劍之術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為非人也!」荊軻傳奇真敢亂編。
史記說荊軻不講於刺劍之術,武俠版的荊軻傳奇可神勇:打敗齊國第一劍客聶無涯;在前線魏軍陣地來去自如;救魏國軍隊女醫官聖女,勇殺多名穿鎧甲的秦軍;救高漸離,衝殺多名穿鎧甲的秦軍,好多描述他的劍術多神勇。歷史大事件,在荊軻傳奇中,竟然處處背離文字記載史實那麼遠,到處是男女私情的濫情描述,看得很沒勁。片頭赫然出現「本片純屬虛構」,我昏倒。
高漸離這個樂師,歷史記載,他曾把重鉛藏在筑中,攻擊秦王政,在荊軻傳奇中,卻大談統一才有和平,秦王才有實力統一,刺秦不是正確的道理,勸止的行動。大陸拍的政治正確連續劇。每個人好像都被扭曲。
荊軻傳奇一再營造荊軻的武功多厲害(與史記文字記載不符),沒用的枝節一大堆,在最後刺秦的高潮戲卻只用旁白交代,不演了,沒看過這麼浪費時間的沒勁連續劇。
再來應該看秦始皇這一部了。開頭旁白簡潔有力,劇情明快。不久趙姬和嫪毐就出現了,時間在安國君死亡,地點在趙國的歌舞團跳大腿舞,會不會又太離譜?那時早跟呂不韋與子楚了,還需賣笑賺生活費?嫪毐是後來宮中的趙姬寵雞,有在野同事過嗎?
秦王政幾歲回秦?戰國七雄:祖父安國君當太子時,攻打趙過,呂不韋花大價錢救出一家三口,時嬰兒期,小孩時,與弟成嶠打架,咬斷弟一根手指時,曾祖父還在位,與祖父安國君還在現場看到這件事。秦始皇這部戲:祖父安國君死時,他七歲,還在趙國當野孩子,趙姬為生活跳大腿舞賺錢七年。呂不韋這時才救他母子回國。歷史劇想透過連續劇來瞭解,時間點的嚴重誤差,細節的亂編,恐怕反遭誤導。而不知真相。
樊於期在秦始皇這部戲,第一集就出現了,約40歲,站在成嶠母這一派中,奉命殺害7歲的贏政母子。比較接近戰國七雄的說法。荊軻傳奇裡,贏政親政(22歲)破格任用他時(呂不韋反對),樊不到30歲。荊軻傳奇虛構到亂七八糟。其實樊於期在秦國任職時,呂不韋都還與秦國無關呢。
趙姬性慾真強,每天在宮中無所事事,只等做愛,難怪呂不韋只好給他替身玩。真人情趣用品嫪毐,既是真人,當然真的搞出小人。伏下嫪毐後來叛亂被殺的下場。天下父母心。秦王政在這部戲還真有情有義?搞出個兒童女玩伴黎姜,長大陪趙公主敏代來秦候選王妃,秦王政偏要選黎姜。戰國七雄只描述秦王政個性怪桀陰沈,動不動殺人。
成嶠兵變是主動還是被動?成嶠19歲帶兵出征,呂不韋故意軍糧不濟,擬兵敗處死他,或逼他反,再正法以撤底掃除秦王政非贏氏血統隨時被推翻的危機。戰國七雄只描述成嶠因秦王政非贏氏血統而兵變,兵敗被殺。樊於期的角色這兩部戲大致一致,年紀大秦王政35歲以上,成嶠這一派的忠狗。只是荊軻傳奇年紀壓到與秦王政相仿差太遠。因治軍理念與秦王不合,被李斯迫害,全家被誅才逃亡。再說李斯這角色,秦始皇裡精明幹練,任秦王政的老師,獻統一天下的理念與方法給秦王政,荊軻傳奇裡是膿包,只會弄權
歷史劇細節隨人編!韓非口吃,秦始皇欣賞他的文章,聘為老師,卻對跟他講話視為辛苦之事。透過韓非同學李斯。李斯忌其才,等書一完成,進讒言將其害死。狡兔死,走狗烹,一代思想家也常算不到怎樣自保。
看了梁朝偉、林志玲演的赤壁,又顛覆了三國演義的既成印象。林演的小喬懷孕,在大戰前竟然獨自坐船到曹營,求曹操退兵,兩人一起喝茶,東吳軍攻入時,還在曹營看火燒船,兵荒馬亂中最後竟然沒死。徐庶看到連環計早就知道溜走,林偏入火窟還沒事。劉備這邊戰將趙子龍、關、張應該都是埋伏在曹操逃亡路線上撿便宜。這部電影沒有時間細說,通通丟到主戰場拼命。周瑜一開戰就要宰諸葛亮,赤壁電影竟然安排戰後周夫妻贈孔明他接生的小馬。(另參本館:赤壁)
http://www.pcdvd.com.tw/printthread.php?t=838341&page=1&pp=10

《東周列國春秋篇(春秋五霸)》分集介紹(1-30全集)

總導演:沈好放
編  劇:歐陽逸冰 郭啓宏 王培公
主要演員:
  唐國強 飾演 鄭莊公  胡  軍 飾演 華  元
  蔣勤勤 飾演 齊  姜  王惠春 飾演 周幽王
  林乃楨 飾演 褒  姒  奚美娟 飾演 姜氏夫人
劇情梗概
  周朝是曆史上有明確紀年的開始,從文王演易經八卦,姜太公垂釣渭水,武王討紂滅商,曆經近300年興衰。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美人一笑亡周朝,中國進入了禮崩樂壞,風雲激蕩的大變革時代。春秋時代開始了。
  春秋300年間,諸子叠起,百家爭鳴,也正是這個滄桑巨變的年代,爲後世奠定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礎。同時存在了兩千多年的奴隸社會成爲過去。一個全新的時代將被托舉出東方地平線。
《東周列國?春秋篇》通過精心收集考證,複原了兩千多年來廣爲流傳的有關春秋時期的典故及成語故事,如:千金一笑、唇亡齒寒、趙氏孤兒、一鳴驚人、臥薪嘗膽、孔夫子高山仰止、伍子胥過昭關等——讓觀衆在回顧曆史的同時,領略中華民族古文化的深刻內涵和華夏文明的精神之根。此劇尤其適合大、中、小學生觀看。
第1集 驪山烽火
距今三千多年前,一場空前絕後的大戰中,數十萬奴隸在戰場上倒戈,統治中原六百余年的商朝覆滅了,取而代之的是國號周的姬姓王朝。周朝是曆史上有明確紀年的開始,從文王演易經八卦,姜太公垂釣渭水、武王伐紂滅商,曆經近三百年興衰,到公元前782年,第十一代周王靜突然暴斃。長于深宮,性格怪僻的太子宮在恐怖神秘的前王喪葬大禮中開始了昏亂的統治。他,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周幽王。
第2集 黃泉認母
周朝初期,天子將他的兄弟和功臣們分封到各地建立諸侯國。諸侯必須定期向天子朝見進貢,天子也靠著諸侯國的勢力維持疆域遼闊的王朝統治。這種制度稱爲宗法分封制。平王東遷,鄭國護駕有功,鄭武公成爲王室重臣,按宗法制的規矩,武公將君位傳給了長子寤生,但母後武姜卻偏愛小兒子段。于是,母子兄弟之間一場權力與孝義的廝殺開始了。寤生就是鄭莊公,史稱春秋小霸。
第3集 如此君臣
東遷後的周平王,懾于鄭國的威力,竟與鄭莊公做了交換太子,互爲人質的荒唐交易。王室雖已衰敗至此,但千百年形成的帝王之威,在當時還是個龐大的精神存在,當鄭國戰車與天子王師兩軍對峙時,衆多諸侯的目光在關注著這場挑戰的結局。從此,視天子權威如兒戲,強者爲尊,以實力爭霸的時代開始了。
第4集 築臺納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關系,是支撐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石,鄭莊公的挑戰搖撼了天子的權威,衛宣公的淫亂則腐蝕了禮法倫常的根基,他先娶庶母後奪兒媳,以致父子離心,兄弟相殘,國家動亂,把一個本來強大的衛國從內部消蝕了。他的悲劇猶如一聲哀鳴,奏響了奴隸分封制土崩瓦解的挽歌。
第5集 諸兒文姜
齊襄公諸兒眷戀妹妹文姜,他的妃子連氏因妒生恨,齊國宮廷裏上演了一幕陰謀與亂倫的醜劇。如同諸侯挑戰天子一樣,不甘墨守傳統的卿大夫們也開始向世襲的諸侯發難了。瓜熟而代的故事留傳到今天,是對君主失信于臣民的警示,在當時正是卿大夫們犯上作亂的一個口實。哥哥妹妹的輕佻情歌,掀起的卻是禮崩樂壞的狂瀾。
第6集 管仲拜相
跟隨雄心勃勃的諸侯們一起進入曆史舞臺中心的士族卿相,其間有犯上作亂的小人,更有雄才大略的治世之才。齊國內亂,管仲、鮑叔牙分道揚鑣,各爲其主,成了敵對的好友。鮑叔牙擁立公子小白登上君位,小白要抓管仲以解射鈎之恨,結果卻拜他做了相國。鮑叔牙舉賢不避親,小白用賢不避敵,齊國的霸業由此奠基,管鮑之交成爲千古美談。
第7集 尊王攘夷
來自鄉間的曹劌以出色的才智幫助弱小的魯國在長勺打敗了強大的齊國,爲後世留下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真知卓見。齊桓公汲取了戰場的教訓,以尊王攘夷爲號召,會盟諸侯,雖遭劫持,但他反以出人意料的大度,爲自己贏得了霸主的聲威。此後,會盟與征伐的交替進行就成爲春秋時代霸主政治的顯著特征。
第8集 霸主齊桓
被譽爲"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在位四十三年,"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其霸者風範堪稱後世的楷模;他的諸多治國方略,成爲華夏政治文化的首善之舉,但晚年的他,因寵信小人,不聽忠言造成國家內亂,使自己死于深宮六十七日,無人過問,其悲慘結局也爲後世君王留下了前車之鑒。
第9集 仁義大旗
一心要接替齊桓公霸業的宋襄公,尊王乏人響應,攘夷又沒有能力,又想對別人發號施令,又想與人家稱兄道弟。急于求成的他,想借楚國的勢力揚宋國之威,反遭羞辱。急于報仇的他,又在泓之戰中,令人啼笑皆非地挑出了仁義大旗,沒有實力作後盾的宋襄霸業,像一個意味深長的諷刺,成了春秋無義戰中一首不和諧的插曲。
第10集 驪姬亂晉
女色亂國,爭庶奪嫡,始終是中國曆史上宮廷權力鬥爭的一個主題。晉獻公年輕貌美的寵妃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君位,用計逼死太子,繼而加害于其它成年公子。爲避殺身之禍,後來成爲國君的公子夷吾、重耳紛紛流亡國外,地處中原實力強大的晉國,從此陷入了漫長的動亂。
第11集 羊皮換相
正當中原諸侯征伐不已之時,原來只是周王室馬倌的秦嬴卻從荒蠻的西部悄悄崛起,秦國,出現了一位氣魄宏大的君主穆公。爲了敲開進入中原的大門,他以聯姻結好晉國。而奉命遠嫁的晉公主伯姬更爲求賢若渴的夫婿秦穆公帶去了一份意外的厚禮,雖然他只值五張羊皮。
第12集 擇君圖報
陷入內亂的晉國爲秦穆公展示出兩種可能的選擇:是樹威立德以待將來?還是乘人之危撈取實惠?當秦軍的囚車載著被俘的晉惠公凱旋而歸時,身爲秦穆公夫人的晉公主伯姬也擎著火把,毅然決然走上了奉獻犧牲的祭壇。被後世視爲姻親關系代名詞的"秦晉之好",在波詭雲譎的春秋時代卻飽含了一層又一層被淚水浸透的遺憾。
第13集 重耳勵志
流亡母國十二年的晉公子重耳,逃過了繼母的加害,又面臨兄弟的追殺,無奈再次踏上了不可預期的逃亡之旅,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七年顛沛磨難中,年屆花甲的重耳超越了王侯公子的淺薄和人性脆弱,迎接著命運對他這個未來霸主的一次又一次挑戰。
第14集 重耳返晉
秦穆公答應派兵送重耳回國,但要他先娶了曾是他侄媳的公主懷贏。重耳進退兩難……即將返晉爲君的重耳,面對濤濤黃河,沈思的並不是流亡的感慨與凱旋的榮耀,曾經助他歸國的楚國和秦國,悄然間已從盟友變成了對手,與此同時,曾經患難與共的臣僚,也在期待著對十九年艱辛的報賞;而那些曾經不共戴天的仇敵,一個個又在作何打算呢?
第15集 文公成霸
六十三歲才坐上君位的晉文公重耳,深知自己來日無多,即位之初即與西方強秦和南方大楚展開了鬥智鬥勇的三強爭霸,憑著老練圓熟的手腕和老當益壯的鬥志,晉文公先以計謀擋回了東進的秦穆公,率先搶到了"尊王"大旗,接著又在城濮大敗驕狂的楚軍,並迫使周天子屈尊到晉軍營地來見他,這樣,耄耋之年的晉文公終于做了繼齊桓公之後無可爭議的春秋霸主。
第16集 罪哭崤山
輔佐了晉國三代君主的秦穆公,眼睜睜看著晉文公當了堂堂霸主,實在是心中不忿,他不顧老臣百裏奚。蹇叔的冒死勸諫,趁晉文公剛死之機,三次揮師東進,卻只收獲了累累白骨和血的教訓。在執政的最後幾年,秦穆公終于改變了東進戰略,轉而向西,兼並西戎二十國,開疆拓土,爲四百年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石。
第17集 趙盾弒君
晉靈公以繈褓之身繼承了霸主之尊的晉國君位,從小到大,晉國的國事一直由相國趙盾代理。這層特殊的君臣關系成了晉靈公享樂荒淫的巨大障礙,同時也成了趙盾侄兒趙穿弒君的內在動因。古老的理法倫常遭到無情的挑戰。太史董狐爲此寫下了趙盾弒君的千秋一筆。這一筆爲後世留下了難以言喻的神秘和慨歎,更爲晉國的未來預伏下充滿殺氣的血淚傳奇。
第18集 趙氏孤兒
因爲有了太史董狐"趙盾弒君"的千秋一筆,屠岸賈盅惑新君景公殺了趙氏滿門,十七年後又一朝新君則借著爲趙氏平冤殺了權傾朝野的屠岸一家。權力傾軋,冤冤相報,是是非非都如曆史長河的流星一閃早已消逝不見。而程嬰,公孫杵臼這兩位義士爲保趙氏孤兒忍辱負重,舍生取義的磊磊節操卻在裏巷民間世代流傳下來。
第19集 一鳴驚人
第20集 莊王治楚
楚莊王從長江中遊出發揮師北進,在黃河之濱與強大的晉軍形成對峙,三十六年前,兩軍戰于城濮,楚大敗,晉國一戰而霸。三十六年後的這一天,曆史是否會重演?楚軍飲馬黃河,雄睨中原的夙願能成爲現實嗎?大江東去浪淘沙,在刀光劍影血火交迸的嘶殺吶喊中,崛起于江漢荊蜀的巴楚文化與強大的中原文明終于碰撞合流,並將交彙出更爲波瀾壯闊的前景。
第21集 霸主余韻
在楚晉兩個大國無休止的爭霸戰中,境遇最慘的是夾在兩國之間的那些諸侯小國。宋國因爲臣服于晉國而被楚軍圍困達九個月。宋軍守將華元冒死夜闖楚營,欲與楚將子反議和退兵,卻不料莊王突然一劍殺出……楚軍雖然終未攻破宋城,卻以信義之師奏凱而還。公元前589年,包括齊、秦在內的十二個諸侯國與楚國會盟,楚莊王死後兩年,楚國霸業終于得到中原諸侯的承認。
第22集 崔慶之亂
春秋中晚期,政治格局出現新趨勢。爭霸的重心從諸侯國之間轉移到各諸侯國內位高權重的卿相大夫之間。由姜子牙開國,齊桓公稱霸的東方大國齊國也陷入了因崔杼、慶封專權引發的國內動亂中。這時的齊國,雖有號稱第一賢人的晏嬰折沖樽俎,雖有不畏殺頭的太史伯兄弟前仆後繼,但無情的曆史已經敲響了舊體制的喪鍾,在一次次以下犯上的陰謀狡殺中,舊道德的大廈土崩瓦解了。
第23集 晏嬰相齊
齊國內亂後,晏子做了宰相。在他輔佐齊景公執政的數十年裏,齊國曾一度顯示出複興的迹象,但在國內,君臣上下卻一直被一個古老的預言所困惑,就是"田氏代齊 "。到底是卿族勢力的膨脹造就了這個預言,還是預言助長了公卿士族的崛起?大勢所趨,身爲智者的晏子也是無可奈何。但是他清廉公正,仁和克己的一生卻成爲後世賢哲所推崇的君子楷模。
第24集 高山仰止
孔子出生時,春秋時代已進入晚期,周禮盡在的魯國,禮崩樂壞也發展到登峰造極,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壟斷了魯國軍政大權。在名不正言不順,君不君臣不臣的弱國亂世中,孔子開始了他對仁愛忠孝的闡述和有教無類的實踐……在孔子生前身後,留下了至今衆說紛紜的毀譽,但他執著于理想追求百折不悔的進取精神卻如不舍晝夜的江河之水,從遠古一直奔流到今天。
第25集 逃出昭關
公元前546年,晉、楚、齊、鄭等十四家諸侯在宋國召開旨在停止戰爭的弭兵之會,致使國與國之間出現了短暫的和平。而在各國內部,伴隨著劇烈變革而生的宮廷權力鬥爭卻愈演愈烈,楚平王戰勝四個哥哥才奪到王位,又因小人費無極的讒言,對自己的兒子太子建動了殺機,太子建的老師伍奢和兩個兒子也被殃及。伍奢、伍尚慨然赴死,老二伍子胥孤身出逃,楚王當即下令全國搜捕……
第26集 專諸剌僚
身負血仇,一夜頭白的伍子胥逃到吳國,吹簫乞于市。但大名鼎鼎的他很快成爲吳國明暗兩股勢力爭奪的對象。楚平王的死訊傳到吳國,盟友們舉杯爲伍子胥慶賀,他卻憤然號泣,悲歎不能手刃獨夫……複仇心切的伍子胥親手策劃了專諸刺王僚這驚心動魄的一幕,魚腸劍名傳千古,公子光奪位稱王,曆史舞臺就此南移,吳越春秋的大幕正徐徐升起……
第27集 三約伐楚
伍子胥念念不忘伐楚複仇,殺僚奪位的吳王闔閭也把伐楚看作入主中原要邁的第一步。但是,王僚的兒子慶忌還活著,慶忌不除,闔閭就沒有安寧。這時候,伍子胥領來了形貌猥瑣的要離……要離終于刺殺了慶忌,但他也最終刺殺了自己,而將最後一點良知留給了後世……吳國大軍的戰車在天才的軍事家孫武執掌下終于啓動,華夏大地狼煙再起,又一輪爭霸殺伐開始了 ……
第28集 掘墓鞭屍
孫武指揮下的吳國軍隊機動作戰五勝楚軍,攻入郢都。在金壁輝煌美女如雲的楚國後宮,忘乎所以的闔閭盡情享受勝者爲王的榮耀,苦心礪志十七年的伍子胥卻在家仇國恨面前陷入兩難……掘墓鞭屍和哭秦庭這兩個曆經砥磨修飾而流傳至今的曆史故事,不僅爲我們揭示出古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同時也爲我們管窺當時的民俗國情和所謂君子之交提供了一個直觀的窗口……
第29集 會稽之恥
被史書稱爲吳蠻夷越的吳越兩國,其實早在夏商時期就與中原文明有解不開的血親之緣。春秋晚期,在血與火的前導下,吳越兩國異軍突起,于政治格局動蕩不已的華夏大地上顯示出更加強悍不羈的生命力。在爭霸稱雄的進軍路上,兩國冤家路窄,不由分說地殺在一起,越王勾踐先殺了吳王闔閭,闔閭的兒子夫差又把勾踐死死困在了會稽山,眼看著勝負已分,生死立決……
第30集 勾踐滅吳
  吳越爭霸,使華夏政治中心南移,這對後來長江下遊經濟文化的繁榮有著長遠的影響。在兩國恩恩怨怨的數十年間,更爲後人留下了諸多動人的曆史傳說:夫差礪志,越王嘗膽,西施浣紗,子胥遺恨……當夫差最終含羞自刎時,爲越國複興立下汗馬功勞的範蠡也悄然不見……
http://juqing.9duw.com/niedi/14449.html

春秋五霸>百度百科

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曆史上稱爲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蕩,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余次。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jì)者,不可勝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並,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春秋時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權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強大的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爲了爭奪霸權,互相征戰,爭做霸主,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
“五霸”出處
    春秋五霸形勢圖(公元前453年)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此說見之于《白虎通?號篇》。   
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hé lǘ),越王勾踐。此說見之于王褒的《四子講德文》。   
另有人認爲,所謂“五霸”,應是一種虛指,並非實指五位國君。
“五霸”簡介
齊桓公
  任用管仲爲相,促進國家的統一,“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爲霸主。齊桓公是公元前6   
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經濟上作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齊國地近渤海,有山海漁田之利,齊國很快強大起來。齊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義下,團結其他諸侯,抗擊威脅中原的周邊少數民族,還出兵阻擋北上的南方強國楚,在諸侯國中樹立了威信。後來,齊桓公召集諸侯國在葵丘會盟,周王室也派人參加,正式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
晉文公
  接著稱霸的是晉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領楚、鄭、陳等國軍隊圍攻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縣南)。宋國派人到晉國求救。晉文公采納了部下的正確意見。爭取了齊國和秦國參戰,壯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後,又改善了晉同曹、衛的關系,孤立了楚國。這時,楚國令尹(官名,相當于宰相)子玉大怒,發兵進攻晉軍。   晉文公爲了避開楚軍的鋒芒和報答在晉國內亂逃亡在外時楚王的殷勤接待,(在逃亡時,晉文公允諾:若能回到晉國爲君,一旦晉楚交戰,晉軍將退避三舍,古代軍隊行軍三十裏叫做一舍,九十裏就是三舍)命令部隊向後撤退九十裏。晉軍“退避三舍”,後撤到衛國的城濮(今山東省憋縣)。城濮離晉國比較近,補給供應很方便,又便于會合齊、秦、宋等盟國軍隊,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 晉楚兩軍開始決戰。晉軍誘敵深入,楚軍陷入重圍,全部被殲。城濮之戰創造了在軍事上先退讓一步,後發制人的著名戰例。此後,晉文公請來周襄王,在踐土(今河南廣武)和諸侯會盟。周天子策封晉文公爲“侯伯”(諸侯之長),並賞賜他黑紅兩色弓箭,表示允許他有權自由征伐。晉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宋襄公
  齊桓公去世後,宋襄公一心想成爲霸主。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宋、齊、楚三國國君相聚在齊國的鹿地。宋襄公一開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認爲自己是這次會議的發起人,同時又認爲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齊國君高,盟主非已莫屬。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公拘押起來,然後指揮五百乘大軍浩浩蕩蕩殺奔宋國。最後宋襄公被楚國抓走後又放掉。急功近利,空講仁義是他失敗的地方,但講信用而以仁義待人,卻使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過有名無實,不能算真正的霸主。
楚莊王
  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轉而向東吞並了一些小國,國力強盛。齊國衰落後,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今河南鄭州)與晉軍大戰,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又成爲中原霸主。
秦穆公
晉國稱霸的時候,西部的秦國也強大起來。秦穆公企圖向東爭霸中原,但由于向東的通路爲晉所阻,便向西吞並十幾個小國,在函谷關以西一帶稱霸,史稱“稱霸西戎”。“兼國十二,開地千裏”(《韓非子?十過篇》)。

吳越爭霸

  以後,吳國、越國相繼強大, 爭霸于東南。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進攻越國,圍困越王勾踐于會稽(今浙江紹興),迫使越國屈服。接著又打敗齊軍。公元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附近)與諸侯會盟,爭得了霸權。越王勾踐自被吳國打敗後,臥薪嘗膽,立志報仇,經過幾十年努力,轉弱爲強,滅了吳國。勾踐乘勢北進,與齊、晉等諸侯會盟于徐(今山東膝縣),成爲霸主。
稱霸主要標志
諸侯大國爭霸,說明了周朝王權的削弱。自公元前770年平王東遷雒邑(今河南洛陽)以後,周朝王室更加衰微。從前是天子統帥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現在這些權力都落到諸侯手裏,“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甚至于“陪臣執國命”。新興地主階級紛紛起來奪權了。周朝奴隸制處于“禮壞樂崩”的境地。   
稱霸的諸侯主要標志是“會盟”諸侯,而完成這一重要儀式的有齊桓公小白、晉文公重耳、楚莊王旅、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這五位諸侯,所以真正的春秋五霸應該是他們。同時在現用 人教版高中曆史教科書 也采用這一說法,所以說這一說法更具有權威性。   
宋襄公妄自尊大,借楚威而約諸侯,並且稱霸不成反喪其身,根本不能算五霸之一。反而倒是春秋首霸,救周王朝于崩塌中的鄭莊公無人提及。鄭莊公應算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五霸”的八種說法

網上盛傳“春秋五霸”共有兩種說法,其實不對,從古至今,關于“五霸”至少出現過八種說法,此外還有一些說法是將夏商時代的一些驍將也算進來,那些已經超出了春秋時代的範圍。   
這八種說法如下:   
1.“齊桓、晉文、秦穆、宋襄、楚莊”——《史記》   
2.“齊桓、晉文、楚莊、闔閭、勾踐”——《荀子?王霸》   
3.“齊桓、晉文、秦穆、楚莊、闔閭”——《白虎通?號篇》   
4.“齊桓、晉文、秦穆、楚莊、勾踐”——《四子講德論》   
5.“齊桓、宋襄、晉文、秦穆、夫差”——《漢書?諸王侯表序》   
6.“齊桓、晉文、晉襄、晉景、晉悼”——《鮚崎亭集外編》   
7.“鄭莊、齊桓、晉文、秦穆、楚莊”——《辭通》   
8.“齊桓、晉文、楚莊、夫差、勾踐”——部分中學課本   
齊桓公和晉文公這兩位全票通過,沒有爭議。楚莊王也以高票通過,秦穆公則勉強過半,這兩位同樣獲得相當的認可率。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不失爲一時之雄,但問題是,“五霸”的說法,早在這二人之前就已經有了,故以上的各類觀點中,第2、第3、第4、第5、第8,這五種可以排除。第6種觀點太過于偏袒晉國,而且將楚莊王排斥在外,也顯得不合理。   
剩下的只有第1和第7這兩種了,兩者的成員相似,差別只在“鄭莊公”和“宋襄公”這一個名額。毫無疑問,鄭莊公遠比宋襄公更有資格被列入霸主的排列,宋襄公名不符實,這點不必多說了,司馬遷將他視爲“五霸”之一,原因只在于他講仁義,但實際上,宋襄公也幹過不仁義的事情,比如當年他囚禁滕子嬰的事就飽受非議,當然也有人對這事表示懷疑,司馬遷就沒有將此事載入《史記》裏頭。鄭莊公之所以經常受到古代史家的排斥,原因就在于他挑戰皇權,這點嚴重違背了後世儒家學者的觀念,而儒家們卻愛賣弄“春秋筆法”,經常粉飾野心家們的“勤王”行爲,卻不解釋他們吞並鄰國大肆搶掠的事實,他們行使厚黑權謀時,卻又要給他們的臉面塗上一層“仁義道德”的潤滑油,還有諸如晉楚之戰中晉文公的“避退三舍”,其性質明明是“誘敵深入”,儒家們硬是要說成是“知恩圖報”,包括《東周列國志》也采用了這一觀點。換句話說,由于鄭莊公是曹操、孫權式的梟雄,只顧壯大自己而不“勤王”,故儒派史家們也就看不上眼,幹脆讓“講仁義”的宋襄公取代他的霸主地位了。   
其實拘泥于所謂“五霸”的說法,本身就很不切實際,可以說,足智多謀的鄭莊公、尊王攘夷的齊桓公、制霸中原的晉文公、獨霸西戎的秦穆公、問鼎中原的楚莊王、複興霸業的晉悼公、縱橫江淮的吳王闔閭、稱雄東南的越王勾踐,這八個人串聯起了整個春秋時代,他們見證了這數百年的興衰榮辱。

春秋霸王介紹
鄭莊公
姬姓,名寤生 (前757年─前701年),爲中國春秋時代鄭國君主,號稱“春秋小霸”。《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記載,生年在鄭武公十四年(前757年)。   鄭莊公繼承其父鄭武公出任周平王的卿士,後來周平王寵信虢公,鄭莊公與周朝關系開始轉壞。在鄭莊公在位期間,鄭國國勢強盛,並曾發生多次戰事,包括由莊公之弟太叔段發動的叛亂,以及擊敗周桓王率領陳、蔡、虢等聯軍的繻葛之戰。特別是後者,確立了鄭國的「小霸」局面,使周天子威信掃地,鄭莊公聲威大振。宋、衛、陳等宿敵都來求和,鄭國成爲當時中原最強盛的諸侯國。   
鄭、宋之爭是鄭莊公一生遇到的重要大事之一。鄭國東鄰宋國,北鄰衛國。鄭與宋、衛兩國都有矛盾,隨時有遭宋、衛夾攻的危險。公元前719年,宋國糾集了包括衛、陳、蔡、燕、魯在內的多國聯軍,先後兩次圍攻鄭國,大有鏟平鄭國之勢。在這種情況下,鄭莊公冷靜沈著、毫不屈服。他一方面在軍事上加強防禦,頑強抗敵;另一方面在外交上處理好與列國的關系,不計前嫌,化敵爲友,盡可能聯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政治力量。比如,陳國雖曾與宋國一起侵鄭,但鄭莊公在擊敗陳師之後主動與陳和好。魯國曾在伐鄭之役中出兵援宋,但鄭莊公並未因此忌恨于魯,而是主動向魯示好求和,直至結爲同盟。齊國當時是諸侯中強國,鄭莊公很注意密切與齊的關系,以利用齊國勢力來牽制宋人。此外,與周交惡,也很注意策略。雖大敗王師,而又夜使祭仲勞王;既恨周王棄己,又用周王之權威以打擊宿敵。前713年,借聲討宋殤公不朝周天子之罪,鄭莊公聯合齊、魯之師,以天子之命伐宋。齊、魯軍隊敗宋軍于菅(今山東武城縣東南),鄭軍先攻占宋國郜(今山東武城縣東)、防(今山東金鄉縣西),後又打敗宋、蔡、衛三國聯軍,最終使宋國屈服。   
鄭莊公英雄一世,但也有兩個重要的政治失誤。一個重要失誤是生前沒有對太子忽(即鄭昭公)之位作出妥善安排,以致自己一死,鄭國立即陷入鄭昭公和鄭厲公(公子突)之爭,使鄭國形成兩君並立的混亂局面,爲害甚久。另一重要失誤是重用高渠彌,這爲鄭國留下了嚴重後患。莊公想立高渠彌爲卿,時爲太子的昭公反對,莊公不聽,執意用高渠彌任大臣。及昭公爲君,高渠彌害怕昭公借機殺己,便乘跟昭公出城打獵之機,射殺昭公,並與權臣祭仲合謀改立昭公弟子亹爲君。   
鄭莊公在位四十三年,于公元前701年與齊、衛、宋等大國諸侯結盟,儼然已是諸侯霸主。然而僅幾個月後就病逝了,鄭國亦由盛轉衰。

齊桓公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第十五位君主,姜姓,名小白,齊襄公諸兒之弟,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稱霸中原的國君。   
齊襄公是一個暴虐的君主,國內怨聲載道,人人憤恨。小白進宮勸諫,襄公不聽。他在鮑叔牙的勸說下,出奔到莒國。公元前685年,襄公的族弟公孫無知與大臣連稱、管至父串通發動政變,殺了襄公,篡奪了君位。一個多月後,齊人殺死公孫無知,迎接出奔在魯國的小白的兄長公子糾回國即位。而國內的高氏、國氏等貴族支持小白繼位。小白抄近道首先回到齊都臨淄,當上了國君,即齊桓公。他重用管仲,不計前嫌,任命曾輔佐公子糾的管仲爲相國。在管仲的主持下,齊桓公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別是因地制宜,發展漁業,使齊國富強起來,爲最後稱霸奠定了基礎。   
爲了擴大影響,他興兵伐魯,大獲全勝,滅掉了附庸于魯的遂國。後又歸還戰爭中奪取的土地,各國諸侯認爲他是一個可信的賢德之君,願和他同盟,使他聲名鵲起。齊桓公派遣使臣朝拜剛繼位的周僖王,贏得了周天子的歡心。他召集各國諸侯到北杏開會,被推舉爲盟主,後又在幽地與宋、魚、衛、曹等八國歃血爲盟,齊國稱霸的局面終于確立,齊桓公成爲春秋首霸(“首”可以解釋成“首先”,也可以說是“最傑出”)。   
管仲、鮑叔牙去世後,齊桓公重用了易牙、豎刁等小人,讓他們掌握了國政。在位43年後,齊桓公于公元前643年病死。他的5個兒子因爭位而忙于內戰,屍體于死後67天才下葬。這時的齊國,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他創下的霸業也就衰落了。

晉文公
姬姓,名重耳,第二十四位晉國國君。齊桓公之後,中原沒有真正的霸主,直至晉文公(前636年~前628年執政)時才重舉“尊王攘夷”之旗幟。文公早年曾因“驪姬之亂”,在外流亡十九年,飽嘗艱辛。即君位後,他任用狐偃、趙衰等賢良,整頓內政,改革政治,發展經濟,整軍經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和好秦國,國力大盛。方文公即位之時,周室發生內亂,襄王蒙難出奔于鄭。趙衰向文公指出:“求霸莫如入王尊周。……方今尊王,晉之資也。”文公乃于公元前635年獨力勤王,匡扶周室,迎襄王複位,于是晉之聲名大噪。周襄王二十年(前633),楚軍包圍宋國都城商丘。次年初,晉文公領齊、宋、秦之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與楚軍交戰。   
由于楚國立國至此,從未有敗戰記錄,甚至齊桓公也不敢與楚人開戰,因此當時所有人都以爲晉國必敗無疑。   
而晉文公爲了回報昔日流亡時楚成王的接濟之恩,堅持先退讓三舍(約45公裏)才接戰。敵前退兵形同不戰而逃,爲此晉文公承受極大壓力,甚至晉軍內傳出他夢到了被楚成王打倒在地、吸食腦髓,所以才嚇得想放棄決戰之傳聞。但這場戰役最後晉國贏了。晉國的山戎大軍打破了楚國荊蠻大軍的不敗神話。   晉文公歸途中大會諸侯于踐上(今河南鄭州北),天子遣人封其爲“伯”(霸)。後來,晉文公又會諸侯于河陽(今河南孟縣西),周襄王亦被召與會。晉文公因戰勝楚國而稱霸于諸侯。文公死後,晉國之霸業猶維持百年之久。

楚莊王
楚莊王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國君,羋(miē)姓 ,熊氏,名旅(一作侶),楚穆王商臣之子,公元前613 年~前591年在位。   
楚國原是一個南方小國,經過文王、成王的發展之後,到穆王時已漸漸出現停滯狀態。
莊王即位時年齡尚不足20歲,國內矛盾重重,爆發了他兩位師傅公子燮與子儀發動的叛亂 。叛亂雖被及時平息,但對他這個幼主來說,卻是一次不小的考驗和不利的開端。在複雜 的形勢下,他采取了以靜觀動的對策,表現出沈湎于聲色犬馬、不問政事的狀況。   
三年後,他對楚國的政局和各類人物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他重用了伍舉、蘇從等忠直之臣,攻滅了前來進犯的庸國,使楚國的勢力向西北擴展。他任用孫叔敖爲令尹,虛心聽 取孫叔敖對治理國家的意見。莊王在位期間,君臣上下和睦,一致對外。他帶頭執法,重視社會生産,發展經濟,充實國力。他務實的統治使楚國社會安定,民風儉樸,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楚國要北進中原,爭霸諸侯,首先就要拉攏與其相鄰的鄭國。楚國在北林打敗晉國軍隊後,鄭國開始聽命于楚國,但仍然搖擺不定。爲了爭當霸主,楚晉之間進行了長時間的戰爭,最後楚軍大獲全勝,聲威大震,國勢日強,而晉國在中小國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們的能力。不久,楚莊王滅掉了蕭國,又連續三年攻伐宋國,迫使宋國向楚求和。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了自己稱霸的願望。中原各國諸侯對楚國言聽計從,唯唯諾諾,有敢違背楚國旨意者,楚國兵鋒所向,沒有不迅速瓦解的。   
楚莊王連年用兵,但他盡量做到不違農時,對百姓安撫體恤,從而得到了人民群衆的支持, 這是他的高明之處。他對外戰爭也是采取威德並用的策略,並不只是著眼于某一塊土地的得失,而更注重于以德取勢,號令天下,這使他的霸業最終取得了成功。 

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春秋時期宋國的國君(前650~前637),宋桓公之子,子姓,名茲甫,于公元前650年即位。宋國原本是周初商代貴族微子啓的封國,領地爲現今豫東及蘇、魯、皖接壤地區,都城爲商丘(今河南商丘)。到宋襄公之時,國勢漸盛,而其稱霸中原的欲望也愈加強烈。   
公元前645年和643年,成就了齊國霸業的管仲、齊桓公相繼病死。桓公死後,他的五個兒子爲爭奪君位發生內訌,易牙勾結宮中權勢作亂,立公子無虧爲君。齊國也因內亂而國力漸衰,徹底喪失了霸主地位。公元前642年,野心勃勃的宋襄公趁機聯合曹、衛、邾等國出兵討伐齊國,並扶持逃到宋國避難的公子昭當上了齊國國君(即齊孝公)。宋襄公此舉受到了各諸侯國的稱贊,宋國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而一心想繼承齊桓公的地位的宋襄公自恃 定齊有功,野心越來越大,妄圖稱霸中原。公元前639年,宋襄公發起鹿上(宋地,今安徽阜陽南)之盟。對此,宋國的重臣公子目夷(宋襄公的庶兄)曾多次勸諫宋襄公說:“小國爭盟,禍也。宋其亡乎!”(《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但正做著霸主之夢的宋襄公並沒有接受目夷的規勸,他再次邀請各國在宋國開會,商議會合各諸侯國訂立盟約,想以此來擡高自己的聲望。同年秋,宋襄公又約楚、陳、蔡、鄭、許、曹等國之君會盟于盂(宋地,今河南睢縣境)。赴約時,宋襄公不聽目夷的勸告,執意不帶兵馬,而楚國卻設伏兵于盂,抓獲宋襄公。隨後楚國起兵伐宋,但遭到了目夷所領導的宋國軍民的頑強抵抗宋襄公,楚軍久圍宋都數月而不能攻克。後經魯僖公的調解,宋襄公才被楚國釋放。   
縱觀宋襄公一生所爲,他實乃一志大才疏之人。齊桓公死後,諸侯中以楚國最強,楚成王實際上已稱霸中原。而宋國本是一弱國,國小力單,原本無力稱霸,但宋襄公卻自不量力,一意孤行,妄圖與楚爭霸。宋國在與楚國的政治較量中,始終處于下風,一敗再敗。而在決定其命運的泓水之戰中,他又大講仁義道德,死守古代“不鼓不成列”的決鬥式戰法,不肯乘敵“半渡”、“未陣”而擊之,結果兵敗身死,爲天下人所恥笑,毛澤東評之爲“蠢豬式的仁義”。宋襄公的爭霸實際上是在爲楚國確立其霸主地位搭橋鋪路,“正所謂‘宋襄霸業’,實爲楚成霸業。”舊史稱宋襄公爲“春秋五霸”之一實屬名不副實,而最務實的《左傳》中也並未以霸許他。

秦穆公
秦穆公,嬴姓[1],名任好,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公元前659年~前621年在位,長達39年,是秦國曆史上一位有作爲的君主。他在位期間,內修國政,外圖霸業,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秦國開始崛起。   
秦國原是居住在秦亭(今甘肅張家川)周圍的一個嬴姓部落。因秦襄公護送平王東遷有功,封爲諸侯,賜給岐以西地,正式建國。經文、憲、武、德、宣諸公,秦的疆土不斷東移,到穆公繼位時,已占有大半個關中。   
秦穆公即位後,胸懷大志,奮發圖強,銳意進取。他重用百裏奚、蹇叔等良臣,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依靠他們修明政治,發展軍事,獎勵生産,使國家實力大大增強。秦穆公選拔人才,能夠打破尊卑貴賤界限,選拔貴族以外的人,選用別國前來投奔的人,比如百裏奚曾是個奴仆,他用五張羊皮把百裏奚從楚國換了回來。當七十余歲的百裏奚被押回秦國時,秦穆公親自爲他打開桎梏,與他商談國事。穆公又在百裏奚的推薦下將蹇叔請來秦國,任命他爲上大夫。秦穆公廣納賢才的做法充分表明他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國君。   
人才有了,要完成霸業,還一定要得到民心。秦穆公很重視民心的向背,所以實行了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減輕百姓的負擔。他強調取信于民。晉國鬧饑荒,向秦國求援,他不計過去的恩怨,把大批糧食運到了晉國,說不能讓百姓受罪。晉國臣民都稱頌他的大德,他的威信大大提高。這使他深受下層群衆的支持和擁戴,有了爭霸的基礎。在外交上,秦穆公也很有謀略。爲了打開通道,爭霸中原,他利用聯姻與晉國結成同盟,以與中原諸強抗衡。他娶了晉獻公的女兒穆姬做夫人,又把自己的女兒懷嬴嫁給晉文公,並幫助晉文公在城濮之戰中戰勝了楚國。晉文公死後,秦穆公認爲時機已到,想取代晉成爲霸主。爲穩定後方,他全力進攻西戎。西戎泛指秦國西邊散布于廣大地區的戎族國家。他通過投奔來的由余了解了西戎各國的山川形勢、兵力部署,采用離間計、美人計等策略,突出奇兵,發動全面攻擊,征服了這些國家,擴地千裏。這樣,東從陝西、山西交界的黃河起,一直到遙遠的西方,都爲秦國所控制,秦穆公終于成爲西方的霸主。這對中國社會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加速了民族融合,發展了秦國經濟。秦穆公開創的霸業,爲戰國末年秦統一整個中國打下了基礎。   
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秦穆公死,安葬于雍(今陝西鳳翔東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輿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針虎。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國人對此悲痛萬分,賦《黃鳥》之詩,唱道:“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意思是,青天呵,怎麽將這麽善良的人給殉葬了?如果可以贖命,我們寧願出一百條命將他們換回來!

吳王闔閭
    吳王闔閭又作“吳王闔廬”。姬姓,名光,公元前514年~前496年在位。吳國是春秋時期長江下遊的一個國家,原本是楚的屬國,吳君壽夢時吳國開始崛起。晉國爲與楚國爭霸,采取聯吳制楚之策,派楚國亡臣屈巫帶著一隊戰車來到吳國,教吳人乘車、禦射、列陣,吳軍由此學會了車戰。此外,吳國與晉國交好後,經濟、文化也得到發展,國力逐漸強大起來。于是,吳君壽夢慢慢萌生了走出國門的意圖,自號吳王,欲與南方大國楚國在疆場上一試身手。公元前584年,吳軍新編水陸大軍齊出,一舉攻下楚國淮河重鎮州來。此後近70年間,雙方先後發生過十次大規模的戰爭,幾成世仇。在這十次戰爭中,吳軍全勝六次,楚軍全勝一次,互有勝負三次。公元前515年,吳國公子光奪得吳國王位,稱吳王闔閭。闔閭即位後,立志稱霸天下。   
具有政治膽識的闔閭大力搜羅人才,采納良策,聽取民聲。他任用了楚國亡臣伍子胥,聽取其振興吳國的建議。他修建城郭,設置守備,積聚糧食,充實兵庫,爲稱霸諸侯作准備。 經過幾年的努力,吳國不斷發展壯大,百姓豐衣足食,樂于爲國家而獻身。爲了給楚國點顔色看,他一舉滅亡了楚的附庸徐國,楚國對此也無可奈何,眼睜睜地看著他在徐國稱王。   
具有了強大的經濟實力,闔閭開始整軍經武,把重點轉向軍事上的發展。他任用伍子胥幫他訓練吳國的士卒,以適應與中原諸侯國作戰的需要。又重用軍事家孫武,提高戰術素 養;加緊制作鋒利的寶劍,以供戰爭之用。一切准備就緒,闔閭首先把矛頭指向了強大的楚國。公元前506年,吳國聯合唐、蔡兩國,對楚國大舉進攻,楚軍瓦解敗退,主帥令尹子常狼狽逃竄,吳軍大獲全勝,又經過幾次戰鬥,進入了楚都城郢。楚昭王驚慌出逃,後在秦哀公的幫助下才重返國都。戰勝楚國後,闔閭的鋒芒轉向了越國,開始了對越的攻戰。公元前496年,在兩軍交戰時,他不幸被越軍射來的箭擊中,受傷而死。

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又作“越王句踐”。姒姓(一說羋姓),越氏(一說騶氏[2]),名勾踐,公元前496年~前465年在位,越王允常之子,是春秋時代的最後一位霸主,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勾踐即位。由于其父允常不肯幫助吳國攻打楚國,又支持闔閭弟夫概自立,兩家結下了怨仇。吳王闔閭趁越喪亂之際興兵伐越,勾踐起兵抵抗。吳軍戰敗,闔閭受箭傷死于回國途中。其子夫差即位後,時時不忘殺父之仇,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練兵。公元前494年,吳越夫椒之戰中,勾踐一敗塗地,被困在會稽山。   
打了敗仗的勾踐聽取了臣下大夫文仲、範蠡的意見,答應卑辭向吳國求和,等待時機以再圖大業。大夫種通過吳臣太宰嚭說服吳王接受了越國的求和,勾踐夫婦入吳爲奴。   
勾踐抵達吳都,夫差有意羞辱他,要他住在闔閭墳前的一個小石屋裏守墳喂馬,有時騎馬出門還故意要他牽馬在國人面前走過。勾踐忍辱負重,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順,勝過夫差手下的仆役。夫差生病,勾踐前去問候,還掀開馬桶蓋觀察夫差剛拉的大便,了解夫差的病情。時間過去3年,由于勾踐盡心服侍,再加上吳太宰嚭不時接受越大夫種派人所送之禮而在夫差前爲勾踐說好話,使夫差認爲勾踐已真心臣服,決定放勾踐夫婦和範蠡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臥薪嘗膽,勵精圖治。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吳國多年災荒又遇大旱,倉廩空虛,百姓饑餓,多就食于東海之濱,勾踐乘隙攻吳。越軍以兩翼佯動、中央突破、連續進攻的戰法,大敗吳軍于笠澤(今蘇州南)。夫差見大勢已去,就自殺而死。勾踐率得勝之師,北渡淮河,與齊、晉等國會于徐州(今山東滕縣)。周元王派使臣送來祭肉,封勾踐爲“侯伯”。自此,越軍橫行江淮一帶,諸侯盡來朝賀,勾踐的霸業完成。   
當勾踐剛剛滅吳稱霸時,其手下最大之功臣範蠡被封爲上將軍,然範蠡深知“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故功成立即隱退,“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傳其改名陶朱公,後以經商而致富。範蠡曾遣人致書大夫種,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爲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大夫種未能聽從,不久果被勾踐賜劍自殺。

吳王夫差
吳王夫差姬姓,名夫差(?-前473),春秋時期吳國君主(前496-前473),吳王闔閭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共23年。爲遵從敗于越王勾踐的父王闔閭的遺訓,即位當年就以伯嚭爲太宰,與老將伍子胥操演軍隊,以圖複仇。次年在夫椒大敗越國,攻破越都(今浙江紹興),使越屈服。公元前486年,開邗溝,連接長江和淮水,開辟出一條通向宋、魯的水道,進逼中原。此後,又在艾陵(今山東泰安)打敗齊國。公元前482年,在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會諸侯,與晉爭霸,適逢晉室內亂,夫差一度奪得霸主地位。連年的興師動衆,造成國力空虛。越王勾踐不忘會稽之恥,國力逐漸恢複。趁夫差率精銳赴黃池之會、只有太子與老弱留守之機,越軍乘虛而入,並殺死吳太子友。夫差匆匆趕回與越議和。吳長期窮兵黷武,民力凋敝,難以與越抗衡。公元前473年,越再次興兵,終滅吳國,夫差自殺。

晉襄公
(?—前621年)。姬姓,名歡,晉文公之子,春秋時晉國君主。   
前628年,晉文公逝世,晉襄公即位。前627年,晉襄公以先軫爲帥,于肴山大敗秦軍,生俘秦軍白乙丙、孟明視、西乞術“三帥”,旋再敗秦複仇之師于彭衙。秦穆公傾國複仇時主動避讓其鋒。在位時舉賢任能,爲政寬仁,保持晉國霸業。襄公嫡母文嬴請放“三帥”歸秦,襄公從之。先軫因之大怒,“不顧而唾”,襄公以袖掩面稱謝,未治其罪。後先軫在與狄人作戰時孤身“免胄”直入狄人陣中,戰死謝罪。前622年,晉大夫趙衰、狐偃、欒枝等人去世。前621年,晉襄公崩,趙盾攝政。   
晉襄公是一位有作爲的少年君主,不過史家普遍更爲認同他的宿敵秦穆公才是這一時期的霸主,畢竟秦穆公對秦國的建設使後人完成了統一。

晉景公
姬姓,名據,《左傳》名獳,是中國春秋時代諸侯之一晉國的一位君主,前599年至前582年在位。其父爲晉成公,晉成公即位後七年就死了,由其子繼位,是爲晉景公。晉景公曾攻敗楚國,使楚國霸業結束,晉景公亦曾攻敗齊國。前581年,晉景公吃飯前感到腹脹,便上廁所,但卻掉到糞坑中死亡。   
晉景公也是著名的“趙氏孤兒”故事中晉國的君主,他信佞臣,聽讒言,無辜殺了趙盾的後代趙朔、趙同、趙括全族。他是個知人善任、有所作爲的君主,但是他設立六卿制度卻爲後來晉國的分裂打下基礎。   
總之,晉景公是典型的有大功和大過的曆史人物,與同時期的楚莊王相比略顯遜色,大概和吳王夫差是同一級別的。

晉悼公
(前586年-前558年),姬姓,名周,一作糾,其祖父桓叔捷爲晉襄公的小兒子,即位時年僅十四歲。悼公雖然年幼,但自登基那一刻起,便顯示出與年齡完全不相符的成熟。他任用魏犨之子魏絳爲中軍司馬,掌管軍法。魏絳執法嚴明,不阿權貴,協助晉悼公改革內政,懲亂任賢,整頓內政,推行法制和軍事改革。同時調整對外政策,推行“和戎狄”的策略,使魏絳北和戎狄,穩定後方,聯宋納吳,脅齊服鄭,疲楚伐秦,在執政的十五年中,“九合諸侯”,將晉國地位再次推至巔峰,一時間又稱霸于整個中原。   
楚莊王去世後到吳王闔閭崛起的這幾十年之間,基本上沒有哪個國君能夠獨領風騷,但晉悼公堪稱這一時期的佼佼者,常言道“打江山難,坐江山更難”,他雖並非晉國霸業的締造者,卻是霸業的再造者。所謂的“守成”根本不是世人所偏見的那麽簡單。遺憾的是他在晉國霸業的巔峰之時,猝然辭世。終其一生,可以說他成功地讓日益衰落的晉國霸業再度起死回生。
http://baike.baidu.com/view/4770.htm


 

 

台長: 阿楨
人氣(8,268) | 回應(6)|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視史學 |
此分類下一篇:《越王勾踐》
此分類上一篇:《還我河山》

消滅腦殘本土戲劇的唯一方法 (上)
2011/01/14 花間夢裡人
有個滿腦子充斥不合時宜的保護主義思想的立委說:台灣充斥韓劇與中國劇,嚴重威脅台灣本土製作的戲劇;因此提議立法,限制兩國戲劇的播出時間,保障台灣本土戲劇的生存權。這是個非常低級幼稚的想法,如果付諸實現,台灣人連優質戲劇的收視選擇權都會被限縮剝奪;豈不是在逼愛看電視的人,都必須接受劣質戲劇的摧殘,讓品味越來越低俗?
台灣的本土劇,內容荒謬腦殘、老套無趣,又喜愛不死不活地拖個幾百集;連我這種完全不看的人,偶然在外面吃飯時看個幾分鐘,都可以知道它前五百集與後兩千集在演什麼、將演什麼。戲難看到傷眼損腦就算了,參與演出的演員又盡是一堆老面孔,不但絲毫沒有新鮮感可言,還老演員演得僵,菜演員長得醜,把爛戲劇最差勁組合全下同一鍋,看了就想吐。
我這個人向來沒耐性看連續劇。一定要我浪費寶貴時間與將逝青春,每晚準時受虐的話,我也會挑個人道一點的刑罰來挨。以此標準看來,韓劇的劇情同樣是陳腔爛調,但人家的演員卻都長得更像正常人類--OK,他們的外表也許都是整出來的,但整得讓觀眾一看就怦然心動,不也是一種敬業的表現?裴勇俊與張晨光站在一起,女人會選擇撲向誰,那不是再清楚不過的事?
中國劇雖然俊男美女不像韓劇那樣批量生產般地滿坑滿谷,但他們的古裝劇卻都相當考究且精緻;不像台灣的片子,一堆捨不得理光頭的男演員照樣演清代的戲,假得讓人很想朝他們扔汽水瓶子。
真要我選,廢話,我當然寧可被韓劇與中國劇殺死在沙發上,就算瘋了都不會去看民視和三立那種比興農殺蟲劑還毒還臭的爛戲。
保護主義救不了本土產業,這是有前例可循的,裕隆汽車不就是了?照我看,如果法令通過,規定電視台一星期只准播一小時外來戲劇,那麼本土劇還會更加有恃無恐地荒謬腦殘、老套無趣,說不定還會出現電視史上第一齣集數破萬的超噁爛連續劇。
2011-03-11 10:25:14
消滅腦殘本土戲劇的唯一方法 (下)
事實證明:依靠政府消滅外國競爭對手,只會讓本國產業愈發糜爛墮落。現在的本土八點檔,在日劇、韓劇、中國劇環伺之下,都有辦法爛到令人膽顫心驚的地步了;再沒有競爭、沒有比較,豈不連女主角演到第904集忽然不見了,原因是被外星人綁架到海王星,要在片酬談妥後的第2341集才會出現的劇情,都要出現了?
所以我主張,全面地、毫無限制地開放外來戲劇大舉攻台,讓台灣的電視節目八國聯軍、五胡十六國,最好是讓那些奇蠢無比又死不下檔的本土狗屎劇收視歸零、一敗塗地、被掃進檔案間裡、然後砍掉重練。沒有置之死地,就休想後生。對不知長進又老想藉政府之手消滅競爭的本土電視台,這是唯一能逼他們進步的方法了。
2011-03-11 10:26:55
版主回應
日韓陸台美劇,另參本館:《恐怖偶像劇》 來去都快的韓流 中國金馬獎 甭《解讀瓊瑤愛情王國》《雍正王朝》《中國電影史》 《當代好萊塢》 《浴室的肥皂泡沫》破了
2011-03-12 09:19:00
綠倡修法提高台劇比例 韓關切
2011/1/14 台灣時報
〔記者張振峰台北報導〕國內各個主要戲劇頻道充斥韓劇的現象,為有助台灣本土自製節目發展,民進黨立委林淑芬提案修法,提高本土自製節目的比例不得低於40%。此舉引起南韓駐台代表處以及媒體的關切。對此,林淑芬接受媒體訪問表示,相較於韓國的關切態度,台灣的政府和有線頻道經營者更應該擔負起建立本土文化形象的社會責任。
林淑芬日前提出《有線廣播電視法》第四十三條條文修正草案,將有線電視節目中本國自製節目比率從現行不得少於20%提高為不得少於40%。該提案下會期將在交通委員會審查。草案也獲得不分藍綠多位立委連署,但也引來南韓駐台代表處的關切。
林淑芬指出,該提案一讀的消息傳出後,韓國通訊社、韓國電視台、南韓駐台代表處不斷打電話到她的辦公室;韓方主要擔憂台灣是否出現另一波反韓風潮,也關切我方修法的進度是否影響到韓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
民進黨立委蔡煌瑯指出,很驚訝這個案子還沒開始審查,韓方反應就如此激烈,可見韓國政府是如何在保護其文創產業;「看看韓國政府的反應,台灣的政府應該感到汗顏。」
林淑芬強調,她的提案並非反韓劇運動,只是目前剛好韓劇占了外來節目最大來源,因此修法指向性才會變成韓劇;修法訴求的對象其實是台灣的政府和有線頻道經營者,應該擔負起建立本土文化形象的社會責任。
她說,修法內容沒有直接關係到韓劇或是排外,但台灣節目自製比例提高後就會壓縮到外國的節目;從這件事情可以觀察到,韓國從民間到官方都非常在意文創產業,非常關心是否在海外受到排擠;他們認為,這是雙方之間的良性溝通。
林淑芬指出,相較於韓方對於這個提案的關切程度,台灣的執政當局面對這項已經在朝野完成連署的提案反而是採取擱置的態度;她希望立法院能加緊腳步,在下個會期一開始就立即進入討論,儘快完成修法。
林淑芬強調,戲劇是文化戰場的第一戰線,希望透過修法讓台灣以戲劇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形象,「這絕不是一個反韓劇運動」;她將接受韓國媒體訪問,說明提案內容。
2011-05-11 09:49:07
版主回應
另參本館: 來去都快的韓流
2011-05-11 10:03:46
阿楨
趙氏孤兒-可惜只有半場好戲 2011/3/22

看完電影後GOOGLE一下”趙氏孤兒”的真正史實及傳統戲劇內容,才知道這一部”趙氏孤兒”電影將史料改編甚大,除了劇中人物人名相同,忠奸關係大致與傳統戲劇類似,其他劇情設計均已大幅修改,幾乎可以當作一個獨立的故事來欣賞。
導演陳凱歌在影片的前半段(也就是趙氏孤兒生死難料之前)展現了他驚人的說故事能力,無論是開場、倒敘、伏筆、氣氛醞釀、張力堆積等等,無一不恰到好處,將政爭的殘酷詭詐、人性的善惡掙扎與忠義犧牲之情拍得入木三分,讓我目不轉睛,隨著劇情發展全神貫注,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完全重現了他大師地位的水準。
可惜高潮之後,劇中主角程嬰犧牲自己的兒子換來趙氏孤兒的平安,將他撫養長大,同時訂立了奇怪的復仇計畫(將趙氏孤兒帶到仇人家認仇人做乾爹,好讓將來孩子長大後再親手殺他)開始,劇情就有點鬆散了,這部分的劇情似乎與傳統戲劇中的劇情比較相似,感覺上導演想藉由這個在現代看起來匪夷所思的劇情來反覆辯證人與人之間情感形成的原因,以及人性中情感信任與利益衝突之間取捨的複雜性。
最後還好靠著葛優及王學圻這兩位優秀演員的演技,才讓有點陳腔濫調的復仇結局不致於令人無法忍耐。
這部電影雖然只有半場好戲,但是光看這半場好戲,以及演員的精湛演出,也就值回票價了,劇中有一些對白,很明顯是導演想藉演員之口來讓觀眾思考一番的道哩,(例如:良心在人面臨關鍵抉擇時的重要性),雖然有點斧鑿,不過看看導演如何詮釋他的人生哲理,倒也是一番收穫。
另外,如果看過”和你在一起”的觀眾,也可以將這兩部片做一個比較,雖然一古一今,不過片中牽涉到一樣微妙的父子情結,同樣是辛苦養大的養子接觸到更強大進步的另一個父權象徵後,原來的父親面臨孩子抉擇認同的問題。顯然”背棄自己的父親”這個問題這麼多年來在導演心中一直佔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也許對照著”霸王別姬”中的文革場面及導演的自傳”少年凱歌”來解讀,可以窺見文革時期”背叛父親”這件事情,一直在導演心中留下一道難以磨滅的傷痕,也許對他來說,這是一個自己永難寬恕自己的罪行,也是一個他不知不覺會放入作品中想要贖罪的主題。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85573
2011-08-08 11:15:26
版主回應
趙氏孤兒:仇恨的重量

陳凱歌的《梅蘭芳》只說了半場好戲(精彩的是少年梅蘭芳那一半),《趙氏孤兒》同樣也只有一半好戲,可惜啊。
中國導演陳凱歌擅長寫「恨」,從《霸王別姬》、《風月》到《無極》,都對人心有恨的描寫,入木三分。他的新作《趙氏孤兒》中,「恨」依舊扮演了關鍵主軸,只可惜只寫好了半個恨,開場氣勢萬千,結局難以為繼。
《趙氏孤兒》中的反派是王學圻飾演的武相屠岸賈,正派角色則是葛優飾演的平民醫生程嬰,屠岸賈因恨滅了趙氏九族,程嬰則是為救趙氏孤兒,犧牲了自家妻兒,隱忍十五年,才得能報仇。陳凱歌的得力妙筆在於「趙氏」之恨,敗筆則在於「孤兒」之恨。
「趙氏」之恨的精妙在於權臣的囂張,趙文卓飾演的趙朔將軍不但娶了晉靈君的妹妹莊姬,還領軍打了勝仗,有了皇親國戚的駙馬血親,還有著保衛社稷的彪炳戰功,言談舉止之間難免就有了驕傲神色,趙朔的父親趙盾為當朝文相,不但對大司寇屠岸賈冷嘲熱諷,對昏庸的晉靈君亦沒有好臉色,不時糾正國君失德亂行,趙家人的囂張,早已寫下了滅門敗象,差別只在於動手的不是國君,而是連國君都敢殺害的屠岸賈。
《趙氏孤兒》的故事脫胎於元朝文人紀君祥所寫的雜劇《冤報冤趙氏孤兒》,邵氏公司當年曾經由嚴俊自導自演拍成了《萬古流芳》,嚴俊版本保全了莊姬(由李麗華飾演)性命,突顯了母子相會的戲劇張力,陳凱歌則是突顯了屠岸賈的陰沈,並由莊姬的剖腹早產,讓不惜殺百子以換一子的人性矛盾,達到戲劇最高潮。
從元雜劇到邵氏版的電影,屠岸賈無非只是貪戀權勢的惡人,粉墨登場,惡人嘴臉即已畢現,無需再有任何立體浮雕,但是陳凱歌卻不願踏入前人窠臼,套模再用,於是《趙氏孤兒》的開場就透過趙朔的出征軍禮帶出了屠岸賈備感威脅的失勢危機;進而再交代屠岸賈曾與莊姬有過一段情,最後卻被趙朔奪愛,錯失附馬身份的心痛;最後則是趙朔凱歸,國君先以彈弓騒擾馬車,既而諉責給屠岸賈的矯情卸責,順利完成了君不君,臣不臣的細節論述。
這三段過節,原本是有時間差的,但是陳凱歌透過剪接技巧,以他就教於佞臣,巡視飼養獒犬及毒蚊的野心陰謀,把羞辱往事或悲憤復仇之心全都中連一氣,時間凝縮了,劇劇緊稠了,人生仇恨的密度,替所有的叛變算計,都找到了符情合理的原委,而且就在國君中毒倒地,屠岸賈就得以假傳聖旨,傳下滅趙氏九族的最後口喻,開始了撼動人心的血海追殺。
《冤報冤趙氏孤兒》是傳奇經典,但是有些仇恨細節卻顯得單調刻板,政爭搞到滿門抄斬,確實極盡心狠手辣之能事,但是原劇光以一句「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做屠岸賈夫子自道的說白,其實不能服人,陳凱歌替屠岸賈睚眥必報的雞腸鳥肚找齊了情傷,官辱和失勢的內外在元素,也合理解釋了他手攬大權,另立傀儡皇帝的梟雄行徑。至於趙氏父子因為氣焰囂張,不知收歛,連國君都敢斥責的德行,看似有浩然正氣,實則是不知輕重的失聰失明,不但功高震主,一副即將取而代之的模樣,更讓其他野心家怒氣攻心,急思報復壓制,趙氏毀家亡身,已是難以閃避的結局了。
「孤兒」則是《冤報冤趙氏孤兒》的關鍵轉折,其中更有兩個彎轉妙趣,首先是程嬰與莊姬如何易子,其次則在程勃/趙武如何報仇。元雜劇是先滅門,莊姬才生子,延緩了懸疑高潮,陳凱歌則是莊姬剖腹產子,冀圖渡子逃生,擴大了滅門的火拚效應,畢竟屠岸賈都借刀殺人害了國君,即使他宣稱不殺女人,但是莊姬不想苟活,以身殉夫之情,自是更加動人;至於輪回中年得子,初為人父的程嬰身上,要救自家骨肉,還是忠人所託?自是兩難,但是形勢比人強,無力迴天,只能邊走邊瞧,只求兩嬰得能保一,他的不捨與不敢,因此多了良知血性的矛盾掙扎,《趙氏孤兒》從滅門到殺子的戲碼,確實有了峰峰相連,高潮緊連的氣勢。
可惜的是,《趙氏孤兒》就此峰迴路轉,第二個孤兒高潮頓時顯得蒼白無力。程嬰為了保全命脈,不惜投靠屠岸賈,程勃也成了屠岸賈的義子,求學習劍全在屠岸賈的調教下進行,深得屠氏家風,程嬰苟全性命於亂世的務實做法,卻也使得程勃得知真相,反目成仇的轉變,顯得完全沒有說服力,因為那樣的成長歷程,已經讓「恨」變得遙遠且無關輕重。
原劇透過程嬰畫下血淚彩圖來交代悲愴往事,但要橫移到現實人生中,卻也顯得太過一廂情願,陳凱歌急著替人物找出行動動機,卻在此刻頓然迷途,年老氣衰的程嬰,不但遇上父子代溝,還受困於兒子拜將出征的功名焦慮,陳凱歌即使安排了屠岸賈借刀殺人的困局,但是畢竟屠岸賈還是一時心軟,拔刀相救,雖然了弱了梟雄霸氣,卻也讓人生情義有了溫潤色澤。這些人情細節,都導致程勃最後的拔刀相向,既乖違了人性,也欠缺邏輯說服力,完全失去了高潮的張力。

(楨:藍祖蔚又一「重情要義」之評!《哈姆雷特》式之弒父情結,自有其人性和邏輯!另參本館:《語言與影像的魅力》)
2011-08-08 11:22:10
威爾剛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7 18:25:10
阿楨
寒竹:漢王朝與羅馬帝國的後世命運為何迥異?復旦大學研究員2023-10-27

在中國,漢王朝之後,華夏民族常常自稱漢人,漢語則成了中文的別稱。漢亡只是政權的滅亡,而大一統的中國卻歷久彌新,到今仍是一超大規模的世界大國。羅馬帝國雖對西方文明影響巨大,但滅亡後再也沒有能夠復興。歐洲從此進入小國林立,雖有人想重建羅馬帝國,但只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夢想。
這個問題之所以難以講清楚,主因是用一些西方概念如帝國、民族國家、單一制、中央集權等,很難準確地詮釋中國歷史。另有一些概念是中國所獨有的,比如郡縣制、大一統,難在西方找到對應的概念。
漢羅確有相似之處,可從社會經濟發展、政治制度、軍事規模、文化等比較,但在本質上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政治共同體。漢朝是一個有著高度民族認同的國家,羅馬帝國則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而是一個由本土城邦和多個民族共同構成的征服體系。
羅馬是一個實行奴隸制的城邦國家,通過三次布匿戰爭和不斷的對外擴張和征服,最後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橫跨歐亞非的征服體系。並不是一個有著民族認同感、共同語言和文字、明確疆界的國家。使用拉丁文的493.7萬羅馬人不超過帝國境內總人口的10%。居民分四類:羅馬公民、拉丁公民、異邦自由人和奴隸。羅馬公民的地位最高,拉丁公民最初在亞平寧半島,後擴大到行省。這樣的征服體系很難整合為一個有著高度認同感的政治共同體。
從夏朝算起,到了漢朝,五千萬華夏民族已成為主體民族,很強的共同體認同感,共用著相同的歷史、信仰、語言與文化。華夏民族的血緣主義淡薄,雖也講“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但主要還是文化認同,韓愈講“孔子作春秋也,諸侯用夷禮則夷之,進於中國則中國之”。北狄、南蠻、西戎和東夷的大部分都通過接受先進的華夏文化而逐漸成為華夏民族的一部分。
2023-10-28 09:12:5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