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楊貴妃》為女主角之影視作品似少於前評《武則天》。
或許如前評《唐玄宗》所言:自古有關明皇與貴妃之戲曲,二人難分演。故今之影視作品《唐明皇》《楊貴妃》《大唐芙蓉園》《大唐歌飛》亦然。
《大唐芙蓉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GjelajV7U&list=PL1F92AB1E6318C515
電視劇《唐明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0LiU5opnJs&list=PLRReYY7M2MHBgvVt_G_5gOIl9zsULXesz
馮寶寶1984年出演香港亞視電視劇《武則天》
潘迎紫1985年出演台灣電視劇《一代女皇武則天》,傳聞她演武媚娘時已經40歲左右。
劉曉慶1995年出演電視劇《武則天》,從16歲演到80歲,轟動一時。2006年,她在古裝大戲《日月凌空》中再次出演武則天。
歸亞蕾在2000年播出的電視劇《大明宮詞》中扮演武則天。
賈靜雯在2004年播出的電視劇《至尊紅顏》中扮演武則天
香港無綫2000年20集電視劇《楊貴妃》(The Legend Of Lady Yang)
《楊貴妃》(The Legend Of Lady Yang),香港無綫電視翡翠臺古裝劇集,於2000年2月21日首播,共20集,監製莊偉建。主題曲《男兒再不負深情》由李蕙敏主唱。此劇在2007年5月2日起至6月26日星期一至五下午重播,每集半小時。
主要演員
江 華 飾 唐玄宗(李隆基)
向海嵐 飾 楊玉環
吳美珩 飾 梅 妃
郭少芸 飾 武惠妃(貞順皇後)
袁彩雲 飾 楊玉瑤(虢國夫人)
曾偉權 飾 楊國忠
廖啟智 飾 高力士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5%8A%E8%B2%B4%E5%A6%83_(2000%E5%B9%B4%E9%9B%BB%E8%A6%96%E5%8A%87)
楊貴妃
楊貴妃(開元七年六月初一-天寶十五載七月十五)(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名玉環,號太真。是唐玄宗之寵妃,身材豐滿,膚如凝脂,乃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生平
楊玉環出生於滿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一說為容州,即今廣西玉林市容縣),祖籍弘農華陰,隋朝皇室後裔,父親是蜀州的司戶楊玄琰。她10歲時喪父,被叔父楊玄珪收養,16歲時(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3年)嫁給玄宗之子壽王李瑁(武惠妃子)。後來,宦官高力士有一次把楊玉環帶入溫泉宮,碰見了玄宗,玄宗對她一見鍾情,但因份屬翁媳,為掩人耳目,玄宗先安排她出家為道姑,改名太真,在太真宮修行,直到五年之後的天寶年(公元745年),才讓她還俗,並冊封為貴妃。此時楊玉環27歲,而唐玄宗已61歲了。白居易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楊貴妃備受寵幸,其家族因此繁盛,很多人都獲授官制或賞賜:其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其堂兄楊國忠為人好賭,但也封官入朝、把持朝政。唐玄宗此後愈加沈溺於酒色,政治上更加腐敗。楊氏家族飛揚跋扈、胡作非為,使朝野均對他們充滿了巨大的怨恨。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隨駕禁軍將校一致要求處死楊貴妃和楊國忠。唐玄宗言國忠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楊玉環,無奈禁軍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接受高力士的勸言後,唐玄宗為求自保,不得已賜死楊貴妃。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自縊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38歲,而楊國忠則死於亂兵刀刃之下。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屍體,但未尋得。
楊貴妃古今多文學作品:
詩歌:
李白七言樂府〈清平調〉
鄭畋七言絕句〈馬嵬坡〉
白居易長詩〈長恨歌〉
戲劇:
元朝 白樸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明朝 《磨塵鑒》
明朝 吳世美 《驚鴻記》
明朝 屠隆隆 《彩毫記》
清朝 洪昇 《長生殿》
《貴妃醉酒》
《太真外傳》
陳鴻 《馬嵬坡》
《唐明皇與楊貴妃》
伊能靜念奴嬌
小說
《楊太真外傳》
《長恨歌傳》
傳說
有傳楊貴妃愛吃荔枝,唐玄宗遂命人從嶺南千裏把新鮮荔枝送至長安,據說荔枝送到時表面尚有露水。此品種亦被稱為「妃子笑」。
另有傳說她當時曾被解救,後來到了日本度過餘生,在日本山口縣也流傳這樣的說法。
影視作品
香港無綫電視於2000年首播的同名劇集–楊貴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5%8A%E7%8E%89%E7%92%B0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皇帝(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爲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爲“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爲唐明皇。清後爲避康熙諱,多稱其爲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聖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間,是唐代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
即位前
李隆基,英俊多藝,儀表堂堂,少年時代就顯出了頗膽識的性格。當他七歲時,正是武則天執政時期,武懿宗自認為是武則天的姪子,趾高氣揚,根本不把李氏宗室放在眼裏。有一次,武氏諸王到朝堂參加每月朔望的兩次會見時,他看到李隆基的車騎儀仗威嚴而整齊,心中不悅,便利用自己金吾將軍糾察風紀的權力橫加阻撓。李隆基卻理直氣壯地責問:「我李家的朝堂,關你甚麼事?竟敢挾迫我的車騎隨從!」(「吾家朝堂,幹汝何事?敢迫吾騎從!」)武則天知道此事後,不僅未加罪於他,反而高興地說:「這孩子真有氣魄,終當做吾家的太平天子。」
景雲元年(710年)六月,韋後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中宗。韋後想效法武則天自稱皇帝,但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密謀,以中宗遺制,立溫王李重茂(中宗少子)為皇太子,皇後知政事,相王旦(睿宗)參謀政事。韋黨宗楚客、韋溫、紀處訥等人,極力反對相王參謀政事。相王不想捲入宮廷鬥爭,對事件採取迴避的態度,於是李隆基就主動地策劃了消滅韋黨的宮廷政變。
李隆基先被封為楚王,後改封為臨淄王,兼潞州別駕。景雲元年(710)從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長治)回到長安。他暗中聚結才勇之士,在皇帝的親軍萬騎中發展勢力。太宗時,選官戶及蕃口中驍勇者穿虎文衣,跨豹文韉,從遊獵,於馬前射禽獸,謂之百騎。武則天時增加為千騎,中宗時發展為萬騎。李隆基非常重視萬騎的作用。
當時韋後想稱皇帝,對太平公主立李重茂為帝不滿;李隆基又借助太平公主的力量壯大自己。正當雙方劍拔弩張之際,原來親近韋氏的兵部侍郎崔日用改變態度,暗中向李隆基告密,勸其立即發動攻勢。於是,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及公主之子薛崇暕,苑總監鍾紹京等,密謀策劃,欲先發制人。
有人建議,把發動政變的事先向相王報告,李隆基胸有成竹地說:「我們是為了社稷,成功了福祉歸於相王,失敗了我以身死,不連累相王。現在報告,相王若贊成,就是他參與了危險的事件;若不贊成,就要失敗。」(「我拯社稷之危,赴君父之急,事成福歸於宗社,不成身死於忠孝,安可先請,憂怖大王乎!若請而從,是王與危事;請而不從,則吾計失矣。」)於是,決定背著相王,立即行動。
景雲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等人穿便服進入禁苑,到苑總監鍾紹京住處。這時,鍾紹京反悔,拒絕參加這次政變。但其妻許氏卻堅定地說:「忘身殉國,神必助之。既然參與同謀,即使不參加,勢難免罪。」鍾紹京明白,前往拜謁李隆基。入夜後,萬騎果毅李仙鳧、葛福順都先後來到,請李隆基發佈命令。
二更時分,葛福順拔劍直入羽林營,斬韋黨掌握軍隊的韋璿、韋播、高嵩,然後宣佈:「韋後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夕當共誅諸韋,身高有馬鞭之長者皆殺之,立相王為帝以安天下。敢有反對者,罪及三族。」羽林軍將士紛紛表示從命。李隆基率眾出禁苑南門,進攻宮城。葛福順率左萬騎攻玄德門,李仙鳧率右萬騎攻白獸門,相約在淩煙閣會見。李隆基率兵直入玄武門。韋後惶恐逃入飛騎營,被飛騎斬首獻於李隆基;安樂公主正在畫眉,也被斬首,其夫武延秀同時被殺。凡是諸韋及韋後親信均被搜捕斬首。
這時,李隆基才將事變的經過報告相王。相王抱著李隆基哭泣著說:「社稷宗廟不墜於地,是你的功勞。」(「宗社禍難,由汝安定,神祇萬姓,賴汝之力也。」)當日,隆基被改封為平王,兼殿中監,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押左右萬騎。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讓位於相王李旦。相王即位,是為睿宗。睿宗與大臣議立太子。按嫡長子繼承制度,長子宋王李成器應為太子,但李成器堅決辭讓說:「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平王有功於國,自己決不居平王之上。」參與消滅韋黨的功臣也多主張立李隆基為太子。睿宗順水推舟,遂立李隆基為太子。
太平公主恃著擁立睿宗有功,經常幹預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幹,妨礙自己參政,總想另易太子。李隆基當然不願任人擺伂,亦想掉太平公主。睿宗最初遇到困難先聽太平公主的意見,再徵求太子的意見。後來,愈來愈傾向太子。
景雲二年(711年)二月,睿宗命太子監國,六品以下除官及徒罪以下,由太子處分。先天元年(712年)七月,睿宗讓位於太子。太平公主雖力勸睿宗不要放棄處理大政的權力,但已無濟於事了。
即位
李隆基於延和元年(712年)八月即位,是為唐玄宗。當時,宰相多是太平公主之黨,文武大臣,也多依附她。於是,除掉太平公主就成了玄宗的當前要務。太平公主黨羽看到玄宗銳意執政,她想很快廢黜玄宗。
開元元年(713年)七月,玄宗與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兵部尚書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等決定起事。玄宗命王毛仲到閒廄取出禦馬並調家兵三百餘人,親自率領太僕少卿李令向、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親信十多人,先殺左、右羽林大將軍常元楷、李慈,又擒獲了太平公主的信右散騎常侍賈膺福及中書舍人李猷,接著殺了宰相岑羲、蕭至忠;竇懷貞暫時走脫,最後自縊而死。太平公主驚恐萬狀,先逃入山寺,後被賜死於家。自此以後,一切軍政大事玄宗完全可以自作主張了。
開元元年十月,玄宗到新豐(今陝西臨潼)閱兵於驪山下,調動二十萬人馬,旌旗連亙五十餘裏,聲勢浩大。但由於軍容不整,欲斬兵部尚書郭元振,因宰相劉幽求、中書令張說求情,將其流於新州(今廣東新興)。接著,以制軍禮不肅罪殺了給事中、知禮儀事唐紹。本來,玄宗只是為了整頓軍紀,樹立自己的威信,並無意殺唐紹,但由於金吾將軍李邈倉促宣敕,無可挽回,故而玄宗罷了李邈的官。由於兩位大臣得罪,諸軍震動很大,秩序不穩,只有左軍節度薛訥、朔方道大總管解琬二軍穩定,玄宗讚嘆不已。
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重用姚崇,革新政治。姚崇建議:抑制權貴,重視爵賞,納諫諍,禁貢獻,他都採納。無關大局的具體問題,他都放手讓姚崇處理。有一次,姚崇奏請決定郎吏的任命問題,姚崇再三請求玄宗決定,玄宗只是仰視殿屋,置之不理。高力士提醒玄宗應置可否,他答曰:「朕委姚崇理政,大事應當與朕共議,郎吏小官的事,何須一一煩朕!」自此以後,群臣於是知道玄宗能尊重大臣的決定。
玄宗弟薛王業母舅王仙童,淩辱百姓,被禦史彈奏。薛王業為其求情,玄宗命中書、門下復查。姚崇等奏曰:「王仙童罪狀明白,禦史所言正確,不可縱容。」玄宗同意姚崇的意見。從此,所有貴族都不敢放肆。
為了糾正奢華的風氣,開元二年(714年)七月玄宗下令:「乘輿服禦、金銀器玩,宜令有司銷毀,以供軍國之用;其珠玉、錦繡,焚於殿前;後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錦繡。」又下欶:「百官所服帶及酒器、馬銜、鐙,三品以上,聽飾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銀,自餘皆禁之;婦人服飾從其夫、子。其舊成錦繡,聽染為皂。自今天下更毋得採珠玉,織錦繡等物,違者杖一百,工人減一等。」(《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開元二年七月條)同時,還罷兩京織錦坊。他還反對厚葬,他認為厚葬無益於死者,有損於生者。於是,要求喪葬務遵簡儉,凡送終物品,均不得以金銀器為飾。如有違者,杖一百。州縣長官不能舉察者,一律貶官。
為了從歷史上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作為治理國家的借鑑,玄宗喜愛閱讀史書,讀到有關政事的問題,他特別留心。但常碰到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於是,他要宰相為他推薦侍讀,幫助他讀書。開元三年(715年)九月,馬懷素、褚無量被推薦為侍讀。玄宗對侍讀非常尊敬,親自迎送,待以師傅之禮。
開元十三年(735年)四月,玄宗與中書門下及禮官、學士宴於東都集仙殿。他說:「仙者憑虛之論,朕所不取。賢者能治理國家,朕與諸位合宴,宜更名日集賢殿。」「仙」、「賢」雖一字之差,卻反映了玄宗重視人才的態度。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玄宗自認為天下已經太平,逐漸喪失了積極進取的精神,以致生活奢華,不問政事,使富強的大唐皇朝走向衰落了。
玄宗最初寵愛的武惠妃,於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去世,後宮雖多美人,但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
據傳,其第十八子壽王妃楊氏甚有姿色,絕世無雙。玄宗見後,果然以為美貌不凡。天寶三載(744年)十二月,以楊氏為女官,號太真。天寶四載(745年)八月,冊楊氏為貴妃。
楊貴妃不僅個人受寵,其三個姐姐也均賜府邸於京師,寵貴赫然;其遠堂兄楊國忠也因而飛黃騰達。楊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自執轡授鞭,貴妃院有織繡工七百人。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他們獻給楊貴妃的貢品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官吏競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的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裏,民間竟然流行歌謠日:「生男勿喜女勿悲,若今看女作門楣。」可見,玄宗寵愛楊貴妃的社會影響相當深遠。
生活的奢靡,隨之而來的是政治上的腐敗。天寶初年,口蜜腹劍的李林甫被重用為相。李林甫為了掌握大權,反對諫官有益的建議。他訓斥諸諫官道:「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何須多言!」補闕杜璡上書言事,次日即被降為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令。自此以後,沒有人敢再有諫爭之言了。
在用人方面,李林甫認為凡在德才方面超過自己者,他都設法將其除去。玄宗想重用兵部侍郎盧絢,他就把盧絢調任華州(治所在今陝西華縣)刺史,並欺騙玄宗說盧絢因病不能理事而棄而不用。玄宗又欲重用絳州(治所在今山西新絳)刺史嚴挺之,李林甫又欺騙玄宗說嚴挺之年老多病,宜授其散職,便於他養病。於是,嚴挺之又被送到東京(今河南洛陽)養病去了。
李林甫欺上壓下,並未引起玄宗的注意,他反而還認為天下無事,自己要高居無為,悉以政事委林甫。高力士勸他不可使大權旁落,他還甚為不悅,致使高力士惶恐自責。林甫死後,玄宗一面重用擅權弄法的楊貴妃堂兄楊國忠為宰相,一面信任居心叵測的邊將安祿山。
楊國忠重用親信,排斥異己。天寶十二載(753年),關中大饑,因京兆尹李峴不甚順從,遂以災氣歸罪於李峴,貶李峴為長沙(今湖南長沙)太守。後來霖兩成災,玄宗過問災情,楊國忠取最好的禾苗給玄宗看,掩蓋災情真象。扶風(治所在今陝西鳳翔)太守房琯反映了所管地區的災情,楊國忠就派禦史去追究他的責任。因此,天寶十三載(754年)雖然關中災情嚴重,但無人敢如實上報。連玄宗身邊的宦官高力士也說,宰相大權在握,賞罰不公,大臣無人敢說話了。
範陽(今北京附近)節度使安祿山,為了和楊國忠在玄宗面前爭寵,二人互相詆譭。玄宗則搖擺不定,是非不分,並且認為政事交付宰相,邊事交付諸將,無可憂慮。這樣一來,蓄謀已久的安祿山終於發動了反唐的大叛亂。
終玄宗一朝,雖然沒有發動過像唐太宗、唐高宗朝時那樣的大規模的開邊軍事行動。但是,在周邊地區與鄰近少數族吐蕃、契丹、南詔等的戰事連綿不斷。在邊疆軍事勝利的刺激下,玄宗日益滋長了他好大喜功的思想,寵愛有戰功的邊將。邊將也因此不停對外族開戰,以邀功賞。特別是李林甫為遏制政敵而拉邊將牛仙客入相後,更開放了蕃將以邊功為手段,窺伺中央政權的機會。
安史之亂
唐玄宗晚年因為驕奢淫逸,終日只顧與楊貴妃玩樂。楊貴妃原為他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但玄宗竟不顧禮教,把她納為自己的妃子。他罷免良相張九齡,任用奸臣李林甫,朝政每況愈下。在李林甫死後,外戚楊國忠擔任丞相,他不僅沒有才幹,而且貪污腐敗,局面遂不可收拾。不久,楊國忠與手握重兵的節度使安祿山發生沖突,安祿山決心叛變。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發動兵變,於時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望風瓦解。史稱“安史之亂”。玄宗出逃四川,途中至馬嵬驛,士兵譁變,士兵砍殺楊國忠,又逼玄宗賜死楊貴妃,太子李亨與玄宗分道揚鑣;李亨率一部份禁軍北趨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為唐肅宗。李隆基與陳玄禮率另一部份禁軍南逃成都,後被尊為上皇天帝。從此唐朝由鼎盛時期轉入衰弱時期。
至德二載(756年),玄宗由成都還長安,居興慶宮(南內)。宦官李輔國離間玄宗與肅宗的關係,迫使玄宗遷居太極宮(西內)甘露殿。晚年憂鬱寡歡,寶應元年(762年),玄宗駕崩,終年七十八歲。葬於泰陵。
評價
開元期間,玄宗勵精圖治,任用賢臣,革除弊害,鼓勵生產,經濟發展,史稱「開元之治」。杜甫《憶昔》有詩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玄宗亦富有音樂才華,愛好親自演奏琵琶、羯鼓,擅長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陣樂》,《春光好》,《秋風高》等百餘首樂曲。
天寶十三載(754年),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全國有三百二十一郡,一千五百三十八縣,一萬六千八百二十九鄉,九百零六萬九千一百五十四戶,五千二百八十八萬四百八十八口。史載:“戶口之盛,極於此”[1]。
逸事
中國許多文學作品中的李隆基是感情專一的皇帝,民間習稱他為「唐明皇」,《異聞錄》載〈唐明皇遊月宮〉一事。他和楊貴妃的故事,透過白居易《長恨歌》和陳鴻《長恨歌傳》千古傳誦,例如: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但也有中立如詩聖杜甫,例如《哀江頭》一段:
昭陽殿裏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
唐皇室後裔李商隱更有《馬嵬》詩諷曰: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蔔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晚唐宰相鄭畋的《馬嵬坡》一首貌似為玄宗辯護,其實寓意也不過說他略強於陳後主罷了:
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有皇後封號者
王皇后
武惠妃(追贈貞順皇後)
楊貴嬪(追贈元獻皇後,肅宗李亨生母)
其他嬪妃
楊貴妃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4%90%E6%98%8E%E7%9A%87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