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22 11:26:44| 人氣1,38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歐巴馬亞洲之旅:時評(2009-11-2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歐巴馬亞洲之旅看似耀馬亞洲,實則是匹餓死比馬大的駱駝而已,果然如行前國際媒體預測難有具體成果。

不只,連與中國「既競爭又合作」都有點「心力交瘁」了,而中國還不樂於形成「Chimerica中美國/G2」呢!

一些西媒「要求歐巴馬十問胡錦濤」的媒體宣傳戰,在假媒體自由,行顛覆及腥煽之實的《電子殖民主義》下,也無法得呈。

至於台灣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專家叫獸,不是沈溺於選舉奧步(如抹黑<江欽良男巫>)腥煽抹黄(如獵殺<孫仲瑜女巫>),就是不關心兩岸的簽署MOU/開放陸生來台,不然就抹紅成賣台(而無視於李陳政權近廿年來跟隨中國崩潰論的鎖國,結果中共非但沒在89民運之後也如柏林圍牆倒塌,在APEC滿20歲之際,中美的國際大位還輪流坐了.)

訪中累壞了? 歐巴馬在韓露面少【聯合報╱編譯林沿瑜 2009.11.20

「韓國時報」指出,正值壯年的歐巴馬可能是在北京攀登長城和造訪紫禁城,導致體力流失,也可能是他在中國體驗到了現實的殘酷而心力交瘁。
報導說,部分人士看到了一個老強權正由一個新強權取代,歐巴馬對此應有所感。

低調,一無所獲2009-11-20 旺報 【顧爾德】
 
     美國兩大主流媒體《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都對歐巴馬此行的成果評價不高,兩個媒體認為歐巴馬的收穫不及他的兩位前任者柯林頓與布希。兩個媒體也都強調中國是美國8000億國債的債主。兩大媒體的報導與評論,也反應出美國這個衰退中霸權的落寞心境。

國際媒體預測歐巴馬亞洲之旅 難有具體成果2009-11-17 旺報 李欣穎
英媒:中美關係既競爭又合作 2009-11-18 旺報 記者李欣穎
溫家寶:不贊成中美形成G2【聯合報2009.11.19【聯合報2009.11.19
歐巴馬中國行 像浪蕩子拜會金主?【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2009.11.15
時代周刊:歐巴馬應向中國學5件事【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
從APEC到上海 他趕場老遲到2009-11-17 中國時報 朱建陵
APEC滿20歲/中美 國際大位輪流坐【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 2009.11.09
美日關係嘎吱 友好演出難消音【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 2009.11.14
日星行縮水 歐巴馬特重中國行【聯合報╱陳世昌2009.11.13

《南方周末》變鈍 歐巴馬不耐煩2009-11-20 中國時報 【朱建陵】

     美國大使館挑中《南方周末》讓歐巴馬接受專訪,既是一種主動選擇,背後必然存在傳播美式理念的企圖,但從十二分鐘的短暫受訪時間,和了無新意的見報內容來看,這是一次失敗的嘗試,美國使館的大陸民情工作仍待加強。

英媒:中西應溝通價值理念2009-11-20 旺報

     英國《衛報》18日評論指出,西方長久以來所信奉的自由、民主,在面對中國這個主張和諧、安全的社會中,遭受到不小的質疑,也因此,西方國家更應該主動了解中國的文化及哲學、謀求雙方皆可接受的治國理念,並藉由建立普世價值的過程中,增進實質上的相互「尊重」,而非僅是拘泥於政治上的零和遊戲。

中共傳媒搶國際發言權 台灣…【聯合報╱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2009.11.20

《南方周末報》在頭版和二版留白,引發外界的關注。許多人認為,歐巴馬選擇這家「中國知識分子的報紙」,是要間接批評大陸至今仍然嚴格限制的傳播自由,是要寄望「大陸開放資訊自由」。這確實是一種可能的解釋,不過,同樣值得台灣注意的是,儘管神州大陸傳媒不自由,但其傳媒商業與市場表現及競爭力卻(楨:資訊的知識量更是)驚人。
相對於中國傳媒的不自由及其政府極為重視傳媒政策,我方傳媒固然自由,政府在傳播方面只知置入性行銷、以廣告牽制傳媒、虛晃所謂的文創產業,其他當為之事卻無為而治,致使一九九○年代中後期以來的電視,表現江河日下,業者甚至嘲諷電視人已成「蛋白質」(笨蛋、白癡與神經質)。

難道民進黨不該負責?【聯合報╱黑白集】 2009.11.19
 
《台灣關係法》在歐巴馬中國行中時隱時現,不可輕估這個警訊。民進黨認為這是美國對台灣立場的倒退,馬政府應當負責;但情勢落到今日地步,民進黨更須反省自己應負什麼責任。
台美中三邊關係演化至今日局面,有三大原因:一、中國崛起;二、相對地,美國的國際角色與自我定位改變;三、民進黨陳水扁時代的台獨莽撞操作,使美國覺得:誰還敢侍候如此不可測的台灣?

詳參本館:

歐巴馬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3688209/20090821064714
G2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3739418/20090827070712
連戰出任APEC特使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1014441/20081104063903
中國式媒體監督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90447855/
《電子殖民主義》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3512404/20080217084313
啥米係ㄟ擱發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12368695
陸生來台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11726201
柏林圍牆倒塌20年有感:時評(2009-11-17)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0294545
<江欽良男巫>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0333200
<孫仲瑜女巫>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0333180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38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 |
此分類下一篇:誰是非洲的殖民者:時評(2009-11-22)
此分類上一篇: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時評(2009-11-20)

阿楨
TPP弔詭 2012-05-03 中國時報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這次訪美時,沒有與歐巴馬總統提及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TPP),這當然是美日私下已有諒解,幾乎可確定兩國難以展開談判。這對日本及美國來說是損失嗎?
 這事應該深究美國這項提議的動機。美國曾經明白說:從南韓到印度的亞太各國,在經濟上要繼續依賴美國,美國仍然是你們最大的外部市場。美國以這樣的說詞來誘惑亞太國家參與TPP。
 但說詞背後有很大漏洞,主要是美國人已不能也不敢繼續借債消費,大市場風光不再,難以像昔日那樣容納亞洲的大量產品,試看美國目前的房地產仍然低落,汽車銷售仍然走下坡,即可見美國人民實在是沒錢買東西。
 所以美國的公開說詞與其本意恰好相反,華府對內的說法則是:TPP主要是為處於經濟衰退中的美國,打開經濟繁榮的亞太國家市場。
 兩個說法哪個正確?明眼人一看就知美國的目標是後者。亞太國家大幅開放市場讓美國產品長驅直入,是挽救美國經濟的最佳途徑。所以有專家說美國的TPP策略根本是空城計。
 像日本這樣精明的生意國家也不明白嗎?明白,只是迫於要對美國交心,不得不屈從,野田雖然同意參加,但國內反對聲浪很大,便落得罷手。
 日本經濟學者大前研一就說:TPP是歐巴馬為了拚選舉的政治秀,即使成立,美國也會退出,因為美國政客有個誤解,認為只要消除貿易壁壘,美國就可以成為出口大國,增加就業機會。歐巴馬利用這種想法來推動TPP,但終究難以達成,美國也會因為徒勞無功而後悔。
 所以從目前情勢看來,日本不參與TPP談判應是沒有損失。美國呢?既然是做秀成分居多,那也同樣無所謂損失。
2012-05-03 09:48:29
版主回應
狂牛症、TPP與台美關係 2012-04-30 旺報 陳一新(淡大美洲研究所教授)

 相對於今年3、4月間美中兩國學者提出「中美戰略互疑」的報告,台美關係近月以來似乎漸入佳境,但最近萊克多巴胺與狂牛症的問題又突顯台美關係既有挑戰也有機會。
 無法獨力推動TPP
 就TPP來說,第一個問題就是美國自己力不從心;第二個問題是曲高和寡;另一個問題則是內部結構不平衡。TPP的最重要目標是讓經貿自由化的程度高的國家先形成自由貿易區。有人說,美國可能要求所有有意參與TPP的國家制訂一套經貿自由化的標準,讓有意參與TPP的國家以這套標準為目標,假以若干年逐步提升經貿自由化的程度。然而,以目前TPP的成員來看,美國真能做到制訂一套讓這些國家接受的經貿自由化標準嗎?果真如此,許多亞太國家可能寧可留在對經貿自由化要求較低的「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也未可知。
 同樣地,美國國力的相對衰退,也使美國無法獨力遂行重返亞洲的軍事戰略。首先,美國重返亞洲主要是不再獨力扮演世界警察,也就是亞洲的和平未來將由亞洲人自己負責,美國最多只會從旁協助。2012年1月,美國總統歐巴馬出席五角大廈記者會,指出在新的戰略檢討報告指導之下,美國未來10年刪減的國防預算高達數千億美元,顯示美國在歷經後冷戰時期20多年扮演世界警察之後,戰略安全政策將進入撙節國防預算,但需要盟國與夥伴合作確保亞太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的時代。
 軍事戰略仰賴盟國
 歐巴馬2011年春天下令五角大廈撰寫新的戰略檢討報告,要求國防部在撙節國防預算之下,投資新而有效的武器系統與「海空一體戰」,以應付可能的對手。美國新的亞太戰略把五角大廈長期以來為同時進行兩場區域戰爭的備戰目標縮減為發動一場戰爭,阻止另一場戰爭,這需要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國與夥伴共襄盛舉。
 既然美國本身無法獨力推動TPP,也無法獨力遂行亞太地區的新軍事戰略,則為了重返亞洲,自然只有仰賴盟國與夥伴。
 面對共同挑戰,台美雙方自應同心協力加以克服,對我國來說,戰勝挑戰之後,機會自然會紛至沓來,台灣又焉能缺席?

陳一新:中美戰略矛盾擴大 美國強化亞太部署

  中評社台北2011-06-13電/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今天在旺報撰文,評析近期中美關係,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在參院軍委會9日的一項提名聽證會中,美國國防部長提名人潘尼塔(Leon Panetta)指出,中共建軍的近期目標仍以台海為主,以因應美軍的可能介入。他並表示,儘管國防預算遭到削減,美仍將強化亞太部署,同時也與中國大陸繼續合作。
  從亞太地區的整體安全結構、美中兩國的戰略矛盾,以及兩岸的安全情勢,特別是其間錯綜複雜的競合關係等幾個層面來看,這位未來美國國防部長的觀點的確有其真知卓見。
  中國強調有所作為
  從亞太地區的整體安全結構觀之,朝鮮半島、南中國海、釣魚台列島與東海油氣田風雲日急,主權爭議方興未艾,資源爭奪之戰更是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雖說有關國家不論是拉幫結派、舉行戰略對話、進行軍演、岸炮實彈射擊、增加駐軍、網路戰都是為了增加未來談判的籌碼,但卻也不能完全排除擦槍走火、爆發戰爭的可能性。
  美國重返亞洲不啻為本區小國在戰略安全方面提供選邊的機會。基於地緣因素考量,本區小國本來別無選擇地只有在經貿投資上惟中國大陸馬首是瞻。從1990年代後期到4、5年前,這些小國與中國大陸倒也大致相安無事、相需相求,形成互利互惠互補的局面。
  不過,隨著中國大陸國力快速崛起,北京也從以往長期遵循的“韜光養晦”,轉變為更為強調“有所作為”的戰略與外交政策。
  中國大陸在南中國海、釣魚台列島、東海的強勢作為,加上朝鮮在2010年天安艦與延坪島砲擊事件的添亂子,終於使得亞太地區成為世界是非最多之地,合縱連橫與軍事演習幾乎無日無之。因此,若非美國重返亞洲,美軍強化亞太部署,亞太地區的戰火可能一觸即發。
  戰略矛盾縱深擴大
  顯然,美中兩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矛盾,並未因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訪美、胡奧會、與奧巴馬總統共同發表第三份中美聯合聲明,以及舉行中美戰略暨經濟對話而出現結構性的變化。其後建立的亞洲安全對話機制以及恢復的兩軍交流,雖然增加了溝通管道,但也可能只是將雙方戰略矛盾的戰線拉長,或是將戰略矛盾的縱深擴大而已。
  潘尼塔指出,北京政權的軍事目標是“贏得邊界地區的短期與高強度衝突”,透過“區域阻絕”及“反介入”戰略,因應台海的可能變局,包括“可能的美國以軍事介入”。他也表示,亞太及全球的安全議題日趨複雜,美中兩軍應坦誠溝通、擴大合作,中方必須展現“互惠”,意即中方應透明化並與美國討論實質議題。
2012-05-03 10:18:1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