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本「21世紀高技術主戰兵器克星叢書」中,劉光悠的《潛艇及其克星》(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2003)似較無美強中弱之著書背景?
那也未必!如未能突破美軍反/潛,共軍也無法反航母。
1《武裝直升機及其克星》
本書對武裝直升機的發展,演變和在戰爭中所具有的作用與威力進行了介紹,分析了其結構特點和在戰術,戰法上具有的優勢與弱點等。
2《隱形飛機及其克星》
本書從隱身技術入手,以通俗、形象化的語言講述了隱形飛機的誕生和發展曆程,介紹了多種類型隱形飛機的技術性能、戰鬥傳奇以及如何對付這種當今世界謫技術主戰兵器的制勝辦法。
3《巡航導彈及其克星》
本書詳細描述了巡航導彈的起源,發展,種類,特性和戰鬥應用,並介紹了其弱點以及對抗它的各類兵器和制勝要素。
4《潛艇及其克星》
本書結合大量圖片,介紹了被稱爲"水下幽靈"的潛艇的産生發展及其特性,並對其弱點,缺陷進行深刻分析,並探討了反潛的招法和對抗雙方的發展趨勢。
5《航空母艦及其克星》
本書通過對航空母艦在多次戰爭中的運用,發展及各國巨無霸航母家族的介紹,詳盡分析了航母在戰略地位,技術裝備,技術戰法上的優勢和弱項。
解放軍充實南海艦隊的潛艇實力 2007年07月31日
廣東《湛江日報》上周圖文報道,廣東省、湛江市擁軍慰問團在解放軍建軍八十周年即將到來之際,走訪慰問南海艦隊,廣州軍區「南海艦隊副參謀長劉光悠」等將領代表艦隊廣大官兵表示熱情歡迎。
劉光悠何許人?他是軍中著名潛艇專家、海軍潛艇學院院長劉光悠少將,此次奉命南下,實是肩負重任,必將主力指導、經營在海南剛建立起來的核潛艇基地。
劉光悠早年曾長期在潛艇上工作,歷任北海艦隊第十二潛艇支隊支隊長、旅順保障基地參謀長等職,《中國青年報》曾發表長篇軍旅報道說,劉光悠擅長帶領潛艇隊伍進行高難度的長時間潛航,他所帶領下的潛艇,創造了中國常規潛艇潛航時間最長、距離最遠、檢驗項目最多、考核內容最全等多個第一,並成功完成了水下發射運載火箭(估計巨浪也發射過)等重大任務。
調任海軍潛艇學院院長後,劉光悠著力於培養接班人才和新型潛艇的科研攻關工作。近幾年,該學院有二十多項教學成果獲軍隊級教學成果獎,二百多項科研成果獲國家、軍隊和海軍級獎勵。三年前,劉光悠主編出版的《潛艇及其剋星》,深刻分析了潛艇的弱點、缺陷,並探討反潛的招法和對抗雙方的發展趨勢。難得的是,該書配有豐富的圖片資料,極具研究價值。
根據資料顯示,南海艦隊的主要將領中,目前已知的熟悉潛艇的將領並不多。
南海艦隊司令員顧文根中將,早年曾擔任潛艇艇長,後長期任東海艦隊副司令員。榆林基地司令員張應德少將,曾是南海艦隊第三十二潛艇支隊支隊長。本來還有曾長期在潛艇上工作的南海艦隊副司令員韓林枝少將,但六月份已經調任廣州軍區副參謀長。
今年三月份,美軍報告指出,中國正高速建造五艘094「晉」級潛艇,並配備射程達八千公裏的「巨浪2型」長程核導彈,不僅封鎖南中國海及東南亞,也可隨時威脅臺灣日本,甚至美國。
報告又指中國正在海南島興建核潛艇基地,並將配備094型潛艇,封鎖東南亞海路。不過,中華網最近的一篇文章卻譏笑美國情報不準確。
文章說,094型核潛艇其實在二00四年已完成艇彈匹配試驗和實彈發射試驗,獲中央軍委批准服役海南。為了令潛艇避過美日與臺灣的偵察,二00五年,軍委制定了一套絕密的航行計畫。
首先,從秦皇島駛出兩艘滿載貨物的大型貨輪,他們開主馬力一前一後編隊行駛,而讓094潛艇在其水下六十米同步航行。兩貨輪全速航行產生的噪音,成功掩護了潛艇,最後順利抵達海南島核潛艇基地,而美軍還在預測中國將在0八年給海南配備094潛艇。據說,該潛行計畫獲得包括胡錦濤在內的中央軍委的高度讚賞。
http://bigbugle.blogspot.com/2007/07/o.html
美專家稱中國能夠擊敗5個美軍航母戰鬥群?(組圖)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27日報道,中國已經初步完成了水下監聽系統的部署,首次具備了全天候監控西太平洋美國海軍潛艇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具備被美國專家視爲有助于擊敗5個以上趕往臺海附近的美國航母戰鬥群。
該報道援引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美國政府國防專家的話稱,中國已經開始運作海洋監視系統了,也就是初步完成了水下監聽系統的部署,首次具備了全天候監控西太平洋美國海軍潛艇的能力。根據這位國防專家的描述,中國的水下監聽系統由聲納等若幹固定布置的感應器組成,目前已經部署在渤海海域一帶。該國防專家還表示,中國還在沿海地區至少部署了五座具備遠程探測能力的雷達站。該國防專家指出,這些水下監聽系統和超遠程雷達站是中國重要軍事戰略目標的一部分,以便能在未來與美國發生沖突時,將有助于擊敗五個以上趕往臺海附近的美國航母戰鬥群。
這位國防專家解釋說,要想擊敗航母戰鬥群,首先要摧毀水下護航的潛艇;同樣只要發現了爲航母護航的潛艇,也就掌握了航空母艦的行蹤。所以,該國防專家表示,如今中國部署的水下監聽系統,就是爲了探測、發現和跟蹤美國的潛艇,並最終掌握美國航母的行蹤。這位國防專家還表示,近年來中國發展和部署了多種地面、水下和太空監控系統,目標就是美國的航母艦隊。不僅如此,該國防專家還表示,中國水下監聽系統的部署,也讓美國潛艇追蹤中國潛艇艦隊的任務變得更加複雜,很有可能在尋找中國潛艇之際就被中國海軍探測到了。(環球時報記者郭孝偉)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5-29/0908502959.html
水聲監視系統
綜合水下監聽系統(IUSS)是美海軍現役主要的固定式水聲監視系統(SOSUS),可爲美海軍的各種反潛戰平臺提供反潛信息。它充分利用了現役通信技術和計算機信號處理技術,可在遠距離對水聲監視系統的水聽器基陣進行監聽。爲提高該系統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美海軍已決定在1998財年結束之前,在該系統的岸上設備中加裝海岸信息處理系統(SSIPS)和監視指示系統(SDS)。
爲確保能在21世紀提供長期有效的水下監聽能力,美海軍已研制了一種固定式分布系統(FDS)。該系統由水下部分(主要是與光纜相連的水聽器基陣)和SSIPS兩大部分構成,海底水聽器基陣可部署在遠海、海峽或近海區域。FDS與研究中的高級可部署式系統(ADS)、SOSUS以及艦艇使用的拖曳線列陣聲納相結合,可以較好地爲各種平臺提供反潛戰信息。
ADS是美海軍正在研制中的一種可快速部署的高機動性水下監視系統,它采用了模塊化設計方法,可隨海上作戰編隊一道行動,對探測淺水區活動的核動力潛艇和安靜型常規潛艇十分有效,能爲編隊指揮提供准確的威脅位置信息和可靠的海洋圖像。按計劃,ADS將在2003~2004年間進入艦隊服役。
水面艦艇反潛戰系統
美海軍從90年代初開始對其水面艦艇廣泛裝備的AN/SQQ-89水面反潛戰作戰系統進行了改進,改進後的系統被稱爲“嘯聲(Squeaky)-89”。目前“嘯聲-89”已裝備“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阿利?伯克”級、“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和“佩裏”級導彈護衛艦。該系統由七大部分組成,分別是:AN/SQS-53C/56主/被動艦殼聲納、SQR19戰術拖曳線列陣聲納、MK116反潛戰火控系統、AN/SQQ-28聲納浮標處理器、AN/SQR-4SH-60B直升機數據鏈、AN/UYQ-25B聲納就位模式估計系統(SIMAS)和AN/USQ-132戰術顯示支援系統(TDSS)。爲提高該系統的反潛戰能力,美海軍目前已著手對該系統作進一步的改進,改進的主要內容有:①用SH-60R直升機代替SH-60B直升機。②利用拖曳式主動接收分系統(TRAS)
在SQS-53C/D艦殼聲納、SH-60R直升機載低頻聲納和本系統之間進行雙向或多向收發分置信息傳遞。③使用低頻主動收發分置接收、處理和顯示技術。④加裝遙控獵雷處理及顯示系統。⑤采用先進的回聲跟蹤分類儀(ETC)來提高主動分類能力。⑥采用輕型寬波段變深聲納(LBVDS)。⑦采用多傳感器魚雷識別及告警處理器。⑧采用可對來襲魚雷進行欺騙的展開式聲學誘餌。
改進後的系統被稱爲SQQ-89I,將裝備新建造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及SC-21水面艦艇。
潛艇作戰系統
美海軍的潛艇作戰系統一直處在不斷改進之中,並廣泛吸收了當代最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目前最先進的是安裝在“海狼”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上的AN/BSY-2潛艇作戰系統。該系統綜合了聲納跟蹤、監聽和發射MK48魚雷及“戰斧”巡航導彈的全部功能。它從1996年以來一直在進行海上試驗,試驗證明該系統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可靠性和較短的響應時間,其總體性能明顯優于“洛杉磯”級使用的CCSMK-1和MK-2潛艇作戰系統。
爲提高潛艇反潛戰效能,美海軍已開始實施一項在現有潛艇作戰系統中采用市場現成設備的計劃。整個計劃完成後,可極大地提高“洛杉磯”級潛艇的反潛作戰能力,並可爲未來美海軍潛艇作戰系統的研制提供有益的幫助。
http://www.cgw.cn/tspd/C_tspd_tsnr_cgw_book_info_288957.Html
現代聲納技術的幾個發展方向
自1490年意失利藝術家科學家達?芬奇利用聲管聽到水中的聲音起,聲呐技術發展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曆史。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潛戰使聲呐成爲海軍不可或缺的耳目,推動著聲呐技術逐步趨于成熟。近年來,隨著微電子技術,信號處理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青傳播規律的認識,聲呐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出現了多種低頻、大功率、大尺寸基陣聲呐和新體制聲呐。本文將談及現代聲呐技術的幾個發展方向。
先進信號處理技術
早期的聲呐接收機功能比較簡單。那時人們對水聲環境與無線電渡環境的差異認識不深,簡單地把應用于雷達和無線電通訊的信號處理技術移植到聲呐系統中,因此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何況當時的模擬電路技術也很難實現信號處理。近年來,隨著高性能微處理器和各種專用、通用高速數字信號處理器的出現,以及各種先進信號處理算法的開發,聲呐的效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聲呐系統的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是隨著計算機系統和信號處理系統的升級而進行的,聲呐基陣的改動不大。美國海軍在聲呐技術的發展上,首先把大量資金用于改進信號處理能力,其次是購買新型聲基陣(如甚低頻主動聲呐基陣),同時重新設計了潛艇的作戰指揮系統。以前,各種非聲學傳感器(如雷達)只是用作爲聲呐的補充或輔助設備;現在把這些非聲學傳感器數據和聲呐數據結合起來,通過光纖送到潛艇的作戰指揮系統進行集中處理,構成戰術指揮圖供作戰時參考。
水聲通信和聲呐組網技術
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顯著提高了聲呐系統的性能,使聲呐除了完成潛艇探測的任務外,還可以進行遠距離水聲通信。西方國家推測,前蘇聯在冷戰時期就實現了水聲通信,但數據傳輸量很小,只是幾個簡單命令。現在的水聲通信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圖像傳輸,通過編碼技術可以進行大約100比特/秒的低速數據傳輸,今後可能提高到1000比特/秒。水聲通信技術使備種水下平臺的數據交換成爲可能,如通過潛艇和無人潛航器的數據交換就可以構成水下戰場的聲圖像。各種水下平臺之間共享聲呐數據已成爲聲呐技術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
美國海軍對聲呐自組網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規模最大的水聲網絡是由美國海軍研究局和空海戰系統中心主持的“海網”(Seaweb)。北約已開始使用反潛武器網絡系統,如用“聲呐監聽系統”(SOSUS)的被動聲呐陣列來探測潛艇,由反潛巡邏機接收聲呐陣列的信號來擴大反潛的海域。使用組網技術的好處是能夠遠程探測,大大提高預警能力。潛艇指揮官可以更早發現潛在威脅、規避攻擊,而不僅但是簡單地搜索攻擊目標。但是遠程探測也有缺憾的地方,即聲呐監聽系統在監聽潛艇時虛警率較高,探測誤差也會逐漸累加。冷戰後,歐美國家對是否采用遠程探測作爲反潛的主要手段有很大分歧:一些歐洲國家主張采用護衛艦在戰時爲船隊護航,而美國和英國海軍則傾向于使用SOSUS、遠程反潛巡邏機和攻擊型核潛艇。
被動聲呐技術
冷戰時期,西方海軍的主要威脅是前蘇聯的核潛艇。核潛艇的核反應堆在運行時噪聲較大,因此那時北約主要發展用于監聽噪聲的被動聲呐站,對窄帶信號的檢測成爲聲呐信號處理的關鍵技術。在冷戰後期,北約依靠新的信號處理技術削弱了蘇聯降低潛艇噪聲所獲得的優勢。這個時期反潛的特點就是大力發展被動聲呐,包括拖曳陣和被動聲呐浮標。
現在西方海軍多在第三世界國家周圍的海域活動,威脅主要來自常規潛艇。常規潛艇可以關閉發動機潛伏在海底不發出一點聲響,采用新型不依賴空氣動力裝置(AIP)的潛艇甚至可以潛伏幾星期。此時,被動聲呐就無法對潛艇實施有效探測。此外,第三世界國家周圍水域多爲比大西洋或挪威海淺得多的淺海,常規潛艇可以靜臥在海底,讓複雜的海底地貌幫助它躲避追蹤;在一些表面聲道很窄的地方,聲波舍被海底多次反射;在濱海水域探測潛艇,還可能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如河流的入海口)。上述問題都可能會影響聲呐探測,英國艦隊1982年在馬爾維納斯群島作戰時就遇到過這類問題。鑒于上述情況,美英海軍對被動拖曳聲呐的興趣大大降低。美國“阿裏伯克”級驅逐艦不再裝備SQR-19拖曳聲呐。英國海軍23型護衛艦的203l型被動聲呐也被2087型低頻主動聲呐所取代。
盡管被動聲呐技術發展趨緩,但還遠未到被淘汰的地步。只要水面艦艇依然産生噪聲、核潛艇依然會發出規則的聲信號,就會有被動聲呐存在。目前幾乎所有的潛艇都裝備被動聲呐,但是在搜索柴電潛艇時主動聲呐仍必不可少。
低頻主動聲呐技術
安靜型柴電潛艇的廣泛裝備,使聲呐技術的研究熱點重新轉移到主動聲呐上。但主動聲呐有兩個缺點,一是聲呐發射的聲波會被反潛設備接收到,使潛艇暴露目標並遭到攻擊;二是主動聲呐在淺海的作用距離受海床的影響。聲呐脈沖會在海底和水面之間反射,沿不同路徑返回(即“多途效應”)。此時會有微小的時延,在接收機上形成混響幹擾,掩蓋目標的回波。聲呐使用的脈沖序列越長、探測距離越遠,聲呐受混響的影響就越嚴重,選擇短脈沖固然會減小混響的影響,但同時也減小了聲呐的探測距離。
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之一是使用脈沖編碼技術。一個長脈沖序列可以被壓縮成一個短脈沖序列,但頻率和相位也會發生一些變化。這就是脈沖壓縮理論,它是抗“多選效應”的有效手段。在聲呐信號處理中經常使用頻率調制技術,信號在頻域的帶寬越寬,在時域的脈沖就越窄。現在一些新型主動艦殼聲呐(如美國海軍的DE 1160和SQS一53)以及甚低頻拖曳聲呐(如美國海軍偵察艦使用的低頻聲呐和北約使用長直線陣的大型低頻主動聲呐),都使用了脈沖壓縮技術。聲呐所用聲波的頻率越低,作用距離就越遠,産生低頻信號的換能器體積也就越大。當使用聲波的頻率低于3.5千赫時,聲呐就會因爲換能器體積過大而不能安裝在艦艇上,只能采取拖曳的方式。低頻聲呐使用的頻率一般爲100~500赫茲,但略高于淨戰時期被動聲呐探測的頻率範圍。此外,艦殼主動聲呐還可以通過控制波束仰角、采用自適應技術來減小混響的影響。
出于戰術上的考慮,很多國家的海軍還在研究或購買低頻主動拖曳聲呐。因爲這種聲呐的遠程探測性能如同SQS-53艦殼聲呐,卻沒低頻聲呐那麽大的體積和重量。小型水面艦艇的船首導流罩容不下大型聲呐基陣,所以通常使用拖曳聲呐。使用拖曳聲呐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減少本艦噪聲對聲呐的影響。這類拖曳聲呐包括英國海軍2087型、新加坡護衛艦采用的EDO 980型以及巴基斯坦和臺灣海軍采用的泰利斯公司ATAS型等。美海軍准備購買新型船首聲呐和低頻寬帶拖曳聲呐,參與競標的有L3公司“海嘯”(TSUNAM)聲呐。它使用了新型結構,中央是一個全方位發射換能器,周圍是接收換能器。這種收發隔離的結構有利于改善發射性能,並使聲呐的作用距離更遠。
只要海水的深度不是太淺,低頻信號就可以傳播很遠的距離。關鍵是要控制聲呐波束的仰角,減小聲波在垂直方向上損失的能量。爲此,英國2087型聲呐等拖曳聲呐的換能器基陣采用垂直陣,這種布陣方式也適用于直升機吊放聲呐。目前最先進的兩型直升機吊放聲呐是泰利斯公司的Flash型(美、法、英等國采用)和L3公司的HELRAS型(德、荷、希、意、土等國采用)。這兩種聲呐可以控制聲波不在垂直方向上擴散,而將能量集中在水平方向上。以Flash型爲例,如果波束的初始發射角使波束在海底發生了反射,聲呐就會自動把發射角度調整爲水平。
爆炸聲回波定位技術
針對安靜型柴油機潛艇給聲呐浮標系統帶來的威脅,美國海軍于50年代中期構想了“朱莉”計劃。基本思路是,潛艇噪聲的降低將會使SOSUS聲呐系統失效,但可以通過增加一個“信號”
深水炸彈爆炸聲來解決問題。爆炸聲將在寂靜潛伏的潛艇上産生回波,SOSUS系統的被動聲呐陣接收回波並進行定位。但“朱莉”系統只能在深度超過3500米的深海使用,否則海底反射波將淹沒潛艇的回波,因此對一些沿海海域並不適用。在70~80年代,前蘇聯還開發了一種改進的“朱莉”系統,使用一組爆炸聲來克服海底回波的影響。受當時條件的限制,“朱莉”系統沒有複雜的信號處理功能,只是通過直達聲和潛艇回波的時延差來定位。到90年代,隨著計算機的飛速發展,區分潛艇回波和海底反射波的司題得到了解決。“朱莉”系統的最大優勢是可以探測到潛艇而不會暴露反潛艦艇的位置,井可以決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時對潛艇發動攻擊。
美國國防先期研究計劃局發起了一項“遠方雷鳴”(Distant Thunde r)工程,使用艦載聲呐或聲呐浮標接收爆炸引發的信號,由計算機處理接收到的信號、推演海底聲圖像繪制出潛艇的運動軌迹。上述工作當時花費20分鍾時間,現在的64位處理器當然要快得多。美國海軍認爲,韓國附近海域爲淺海,並且周邊各國的潛艇多爲柴電潛艇,所以部署在那裏的驅逐艦都裝備了“遠方雷鳴”系統。該系統是SQQ-89水下戰鬥指揮系統的一部分,這是一種有別于傳統平臺中心作戰的網絡中心近海反潛戰系統,代表著未來近海反潛作戰的發展方向。
作爲爆炸聲回波定位技術的擴展,還有人提出用無人潛航器發出爆炸聲“照亮”整個海底的方案。支持者則認爲這個方案的優勢在于:利用了無人潛航器上安裝的系列傳感器,以及大型潛艇擁有的強大信號處理能力。反對者則認爲方案並不可行,因爲爆炸聲使探測艇自身也産生了回波,一旦敵方潛艇也裝備了類似設備,那麽在搜索敵方潛艇的同時也暴露了本艇的位置。而且西方攻擊型核潛艇的體積要比第三世界國家的柴電潛艇大得多,對爆炸聲的回波也強得多,所以這種方案對自己並不有利。這種技術的前景如何,目前還沒有一致的意見。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xdjs/04/11033358/20060117/13039565_1.html
中國海軍反潛戰裝備發展之路
為了與可能用於沿海作戰的藍水海軍技術綜合發展的步調一致,中國正在部署大量反潛戰系統,為潛在軍事衝突提供支援,打擊裝備最先進潛艇的敵手。同中國軍隊大多數裝備一樣,這些系統是老式進口技術裝備和自行研究裝備的混合。
太平洋地區的許多海軍分析家認為中國並不構成真正的反潛戰威脅,也不相信反潛戰裝備是中國海軍新型艦隻計畫中的優先發展專案。事實上,反潛戰裝備成為中國海軍新型建造計畫中最高優先發展專案。雖然有人引用中國海軍沒有負責反潛戰的將軍級軍官來證明中國的反潛戰水準低下。但是美國海軍15年沒有反潛戰海軍上將職位,直到最近才設置,而沒有人懷疑美國的反潛戰能力。中國海軍一直在採購、研製反潛戰平臺和裝備,並將其裝備到潛艇、水面艦隻和空中平臺上。許多傳感器和武器都是進口的事實並沒有減少他們對美國、臺灣和其他國家潛艇所構成的威脅。儘管俄羅斯的現代級大型導彈驅逐艦已經有20多年歷史,但是中國採購的艦隻加裝了新型反潛戰感測器和直升機。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大量現代反潛戰裝備變得可以使用,這證明中國已經做出決定,重點升級空中、水面和水下平臺的反潛戰裝備。90年代末,空中、水面和水下平臺的裝備得到進一步的現代化,並且採購了一些新型裝備,這些為中國海軍提供數量可觀的現代反潛戰武器和感測器系統。僅在過去的6年裏,中國就已經獲得多平臺、高品質反潛戰感測器、火控設備和武器系統。
因此,在臺灣海峽的海上衝突中,當其他國家的海軍將潛艇部署至中國水域時,需要考慮中國海軍新近的反潛戰裝備的現代化。而幾個西方國家意欲向臺灣出售新建 造的或正在服役的潛艇使這一點變得複雜。中國以中止與那些國家的貿易作為報復手段,導致大部分國家做出讓步,以維持與中國這個更大的客戶的貿易。
潛艇參與的最有可能戰爭將會是中國採取軍事手段迫使“背棄的、非法臺灣政府”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控制之下的努力。針對中國的潛艇威脅最初將會是2艘由荷蘭建造的臺灣潛艇,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為美國的攻擊潛艇進入戰區做準備。這些支援臺灣的潛艇的目標將可能是中國海軍艦隻,港口或沿海商船供給線。另 外裝備“戰斧”導彈、攻擊內地目標的美國潛艇的存在將反潛戰的威脅提高到新的級別。
其他潛在的衝突同樣伴有潛艇威脅。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擴張與其他兩個對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提出權利要求的國家產生爭議,但是這兩個國家沒有潛艇。在6個最初 對這兩個島鏈提出權利要求的國家和地區中,僅有臺灣和印尼裝備有潛艇。這兩個沒有裝備潛艇的國家因《東南亞國家聯盟條約》而與其他裝備有潛艇的國家 存在聯繫,這也可能對中國構成威脅。同樣,中國向東北或西北擴張,將會遇到日本和印度的強大的現代潛艇部隊。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後期,中國海軍的多平臺改進計畫表明中國政府和海軍領導人認識到他們面臨著反潛戰威脅。1984年,美國海軍部長約翰萊曼訪問中國,旨在兩國的海軍間建立一種新型關係。這項計畫包括中國採購美國海軍的武器裝備。在所有潛在的可供選擇的海軍武器裝備中,MK-46輕型反潛戰 魚雷是中國在1985年協商時的首選武器。這是一次極少見的機會,可窺見中國海軍作戰需要的內部優先專案。
巧合的是,1999年,中國海軍首次舉行全面協調的水面、水下和空中平臺反潛戰演習。中國北海艦隊參加了此次反潛戰演習的事實並不令人感到驚奇,因為青島和大連/旅順基地是中國反潛戰基地和反潛戰學校的主要中心。北海艦隊同樣展示出極佳的控制和協調能力,出動一艘“漢”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在朝鮮海峽攔截美國的一個航母大隊,並且引導海軍航空兵攔截機支援潛艇對抗美軍的反潛戰部隊。另外,中國潛艇測繪部隊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一直為潛艇的訓練區域和作戰繪制水下地圖。
中國一直在改進水面艦艇反潛戰裝備。在1985年設計新型結構艦隻以前,中國的15艘“旅大”級驅逐艦和31艘護衛艦上裝備二戰時代的由蘇聯設計的高頻探 照式泰米爾聲納,蘇聯BMB-2型深水炸彈,以及2座12聯裝、射程為2500米的75式深水炸彈發射炮。1975年,“江湖”Ⅲ系列新型護衛艦安裝了仿蘇聯RBU-1200型的81式5聯裝深水炸彈發射炮。81式深水炸彈發射炮的射程為3200米,幾乎是蘇聯RBU射程的3倍。認定中國只仿造外國的裝備而沒有提高裝備的能力是一種錯誤。後續6艘“江衛”級護衛艦裝備了81式的改進型,即87式2座6聯裝射程為5000米的深水炸彈發射炮。
1974年,中國海軍進口法國的SS-12小型投吊式聲納。到1980年,中國海軍高層一定在反潛戰的不足方面做出決定,因為約在1986年,幾種新的反潛戰系統就出現了。1986年,“旅大”Ⅱ改裝型和“江湖”Ⅳ護衛艦安裝了首批直升機甲板。同樣,首套法國自動處理和戰術顯示(TAVITAC)作戰指揮系統和義大利的ILAS-3型反潛戰3聯裝魚雷發射管也安裝到艦隻上。
中國海軍的反潛戰魚雷包括義大利仿美國MK46的A-244型魚雷,以及幾種蘇聯反潛戰魚雷。4年後,法國向中國出售了現代中頻艦首圓頂陣列DUBV- 23聲納,1990年,“旅大”Ⅲ是第一艘安裝這種聲納的艦隻。這不能解釋有人在上海乾船塢看到“旅大”131導彈驅逐艦安裝一個大型的艦首圓頂。 DUBV-43大型中頻可變深度聲納於1993年安裝在“旅滬”上,當其與DUBV艦殼聲納結合使用時,可提供強大的反潛作戰能力。
1998年,俄羅斯向中國出售了兩艘8000噸“現代”級大型導彈驅逐艦,包括最新型蘇聯MG-335中頻白金聲納和高頻跟蹤聲納。兩座6聯裝RBU-1000深水炸彈發射炮由“風暴”(Burya)火控系統控制。中國已經向俄羅斯訂購另外幾艘“現代”級驅逐艦。
同樣在90年代,中國設計了2艘5800噸的“旅滬”級大型驅逐艦,並隨後對2艘“旅海”級驅逐艦進行現代化改裝。這些艦隻的艦首安裝了法國低頻聲納和反 潛戰魚雷發射管,以及配備了安裝有義大利或法國生產的合成作戰系統的反潛戰直升機。僅2艘“旅滬”安裝有中頻可變深度聲納系統。所有這6艘大型戰艦都安裝了包括現代反潛戰系統在內主要作戰系統。
因為中國沒有現役航母,其海軍空中設施規模較小。但是,陸基和艦載的反潛戰空中平臺數量一直在增多。1986年,中國引進兩個新型空中反潛戰平臺。蘇聯安-12運輸機,由中國命名為運-8,經陝西飛機製造公司重新設計,裝備了西方的反潛戰系統,成為中國海軍航空兵首架真正的運-8-X海上巡邏飛機。它裝備 有APS-504搜索雷達,LTN-72慣性導航系統,加拿大利頓公司生產的LTN-211“歐米加”導航系統,科林斯公司生產的各型制導和著陸應答器,以及一套紅外潛艇探測系統。它攜帶的武器裝備包括水雷、深水炸彈、反潛戰魚雷和聲納浮標。
中國自行設計、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製造的SH-5型4引擎海上飛機能執行反潛戰任務,這種飛機於1986年在青島團島海航基地具備初步作戰能力。該機安裝 有機尾反潛磁探器、聲納浮標、反潛戰魚雷和深水炸彈,這表明其具有各種反潛戰能力。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海軍已經將反潛戰海上巡邏飛機進行改裝,執行發射對陸攻擊的“戰斧”巡邏導彈的任務。
卡-25反潛機
安裝有直升機甲板的6艘驅逐艦和12艘護衛艦的最初配備直-9直升機。直-9仿造法國“超級大黃峰”。但僅有幾架直-9安裝有法國反潛戰航空電子設備,其中包括SS-12投吊式聲納。首架直-9飛機於1985年下線,目前共有36架,但知道只有3架裝備有投吊式聲納。有關直-9機身外安裝有魚雷的照片表明 其為一種反潛戰直升機。
1998年,中國採購“現代級”驅逐艦時,與俄羅斯協商購買12架卡-28反潛戰直升機。中國海軍現在已經訂購12架以上的這種帶有複雜感測器、火控系統和反潛戰武器裝備的高效直升機。
蘇聯時代的OKA-2直升機投吊式聲納的頻率為15千赫,主動探測距離為5500米,其被動探測距離為主動探測的3倍。這種直升機裝備新一代“里拉”反潛戰系統,一台任務電腦控制所有無線電臺、雷達、聲納浮標、投吊式聲納和電子支援設備。直升機通過KOBALT無線電中繼設備與控制艦聯絡。機載武器包括俄羅斯的AT-1主動/被動聲自尋的反潛戰魚雷,APR-2反潛戰導彈或PLAB 250-120“燕子”(LASTOCHKA)深水炸彈。
中國反潛戰裝備改進還包括潛艇平臺。70年代,中國在60多艘裝備老式的蘇聯高頻聲納設備的老式“羅密歐”級柴油潛艇基礎上,裝備了2艘新型035“明” 級柴油潛艇。這2艘潛艇混裝了法國和蘇聯的聲納。幾種重要的反潛戰裝備的升級出現在80年代中期。1987年,第一艘建造於1974年的“漢”級攻擊級潛 艇換裝了進口法國的現代DUUX-5聲納。第二年,中國在武漢船廠建造的3艘新型039型“宋”級攻擊潛艇中的第1艘下水,它裝備法國的TSM-2233 和TSM-2255聲納。中國潛艇的反潛戰魚雷為21英寸的魚-3聲尋的魚雷。
中國海軍部隊已經接收首批訂購的4艘具有最先進反潛戰能力的“基洛”級潛艇。隨後,中國又訂購了另外6艘。前兩艘是1995年進口的877E型“基洛”級 潛艇。這些安靜的柴油潛艇裝備了現代MGK-400主動/被動低頻聲納和高頻MG-519聲納,以及相關的MVU-110電磁作戰系統火控設備。後兩艘是1999年的636型“基洛”級潛艇,其聲納和火控系統得到改進。另外訂購的6艘潛艇正處於生產或交付狀態。出口的“基洛”級潛艇包括俄羅斯E53-67聲尋的反潛戰系統,以及有線制導和尾流尋的反潛戰系統。3艘“宋”級潛艇噪音特別大,但是一種新型“宋”級潛艇要比以前的中國海軍的柴油艇安靜一些。然而,“基洛”級仍然是世界上最安靜和最先進的反潛戰潛艇。
原著:詹姆斯巴舍特/編譯:於君/摘自美國《信號》雜誌2004年第11期
http://www.defence.org.cn/aspnet/article-14-53120.html
美國專家稱反潛能力不足是中國海軍軟肋
http://www.sina.com.cn 07年09月25日 環球時報
2007年5月30日,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網站公布了2007年“中國軍事現代化對美國及亞太的影響”聽證會的內容,其中有部分篇幅涉及到了中國海軍。《艦船知識》雜志載有詳細介紹,現將主要內容摘縮如下:
中國似乎沒有尋求成爲“航母海軍”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部中國海上力量研究所副教授安德魯?埃裏克森博士:
中國已購買了4艘退役航母,其中,“瓦 良格”號是蘇聯設計的最大噸位和最先進的航母,可能最終會用作中國全面研究和發展相關艦載系統的“試驗平臺”,被翻新改進,裝備一座動力裝置、傳動裝置和 螺旋槳,最終,它可能會成爲中國海軍外交、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行動的核心成員。
解放軍要想建造航母,就需要在艦載機及其保養維修、空中加油、海軍作戰原則和反潛戰方面取得突破。例如,如果反潛能力沒有得到重大提高,航母將非常容易受到潛艇的攻擊。
在可以預測的將來,中國的航母最有可能執行以下任務:(1)獨立完成人道主義援助使命(也就是救災行動);(2)在海上集體安全行動中支持中國艦隊(例如,保護海上交通線和打擊海盜行動),甚至在南中國海巡弋以顯示中國的主權。直升機和其它小型 航空母艦就非常適合完成這些任務。因此,我們預計中國將建造中小型航空母艦。
佛吉尼亞州麥克萊恩城的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考特茲?A?庫珀:
爲了在更加遠離海岸線的海域從海上反介入行動轉變爲海上控制行動,中國需要建造航空母艦,加速生産核攻擊潛艇和使空基和陸基的指揮、控制和情報 體系一體化。中國海軍似乎並沒有尋求成爲航母海軍;但這並不能排除建立擁有1或2支航母打擊群的“混合”海軍的可能性,它可以爲地區沖突提供最低程度的武 力支持。一些軍事觀察家相信中國將建造1艘45000─60000噸級、可攜帶30─40架蘇-30MKK多用途戰鬥機的航母—但這要到2015年左右才 可能實現。
美日印三國提高反潛戰力主要針對中國(組圖)
核心提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2008-環太平洋”海上聯合軍事演習,已在太平洋夏威夷海域展開。反潛作戰成爲演習壓軸戲,更是讓外界猜測,美國組織軍演的意圖針對中國。反潛是整個演習中的壓軸戲。在實兵對抗階段,參演的日本“鳴潮”號、韓國“李舜臣”號潛艇模擬“東亞某國潛艇”對美軍編隊實施攻擊,美軍將在對抗中檢驗其搜索和攻擊靜音潛艇的能力。分析人士認爲,“東亞某國潛艇”所指不言自明,在美國海軍的語境下就是指中國潛艇。與此同時,美國、日本和印度正在加強反潛作戰能力。
美提升高空反潛作戰能力
隨著各國潛艇力量的增強,美國海軍提出了“高空反潛作戰”概念。日前,美國國防部重要的軍火供應商——雷神公司發布消息,稱在高空反潛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雷神公司官方網站發布消息說,該公司日前成功演示了能夠制導魚雷滑翔飛行的“魚鷹”裝置。據悉,“魚鷹”實際上是一套附加在MK54輕型魚雷上的飛行引導裝置,可令執行獵潛任務的P-8A“海神”多用途海上飛機或P一3“獵戶座”岸基反潛機在高空發射魚雷,精確打擊目標。
整個“魚鷹”裝置了一組側翼,一組控制部件,一套由全球定位系統(GPS)和慣性制導系統結合而成的精確制導系統。
雷神公司前不久在靠近墨西哥灣的埃格林空軍基地展示了“魚鷹”裝置。在展示中,一架作戰飛機在1.5萬英尺(約合4572米)的高度投射了一枚搭載“魚鷹”裝置的假魚雷。隨即,“魚鷹”的側翼快速展開,魚雷滑行了大約10海裏,落入預定的攻擊區域。
實際上,除了雷神公司外,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也推出了名爲“遠程開火”的滑翔翼裝置。這套裝置擁有計算機和自動駕駛系統,並包括一個數據鏈接口,可與反潛巡邏機的通訊系統對接,接收作戰飛機所獲得的GPS信號。作戰時,搭載“遠程開火”裝置的魚雷從反潛巡邏機上投射後,裝置開始制導魚雷的飛行,將其送到目標位置。去年洛?馬公司完成了從6000米高空投送MK54魚雷的試驗。
有分析人士指出,綜合兩個公司的産品來看, “高空反潛作戰”裝備的原理並不複雜,整個體系相當于制導系統+滑翔翼+魚雷,但卻能有效提高輕型魚雷的反潛攻擊範圍和打擊精度。一旦“高空反潛作戰”裝備成熟並投入使用,可使反潛巡邏機在潛艇防空系統打擊範圍外發射魚雷,大大提升反潛機的生存能力。
美海軍內部人士對外表示,“高空反潛作戰”概念之所以産生,其直接原因是潛艇的防空能力出現了躍升。
雖然長期以來,航空平臺對潛艇具有“不對稱”的優勢,但目前,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等國都已經研制出了可打擊反潛巡邏機的潛空導彈,能夠從水下發射,且不容易暴露潛艇的位置。由于多數反潛機在搜獵潛艇時速度都比較低,直升機在吊放聲呐搜索潛艇時更是完全處于懸停狀態,這無疑有利于導彈的攻擊。
由于潛艇防空技術的發展,使用反潛機低空發射魚雷進攻潛艇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危險,美海軍認爲高空反潛才是解決之道。 潛艇由于具有航程遠、攻擊能力強、隱秘性高等特點,成爲海上艦隊的主要克星。在世界各軍事強國競相發展潛艇的大背景下,靠制海權“發家”的美國自然對反潛作戰十分重視。而“高空反潛作戰”概念的提出,顯示美軍的反潛作戰能力准備更上一層樓。就此,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指出,美軍此舉很可能是爲了在未來應對中國日益龐大的潛艇力量。
近年來,美國不斷加大對中國潛艇的關注力度。2006年8月,美國防部向國會遞交的《中國潛艇報告》聲稱,未來15年內中國潛艇將對美國形成局部優勢。而到2050年,中美之間的潛艇數量之比將擴大到3:1。美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學者約翰?特卡奇克也撰文宣稱,未來中國現代化的潛艇可能將裝備俄制“狂風”魚雷和專門用以攻擊航空母艦的“俱樂部”3M一54E反艦巡航導彈,並很有可能裝備俄羅斯技術支持的潛空導彈,這些都使得潛艇的殺傷力更強。
此外,美國學者也稱,中國潛艇還可能引進俄制潛艇的消音瓦和“不依賴空氣動力裝置”,降低潛艇的噪音,使常規動力潛艇的潛航時間擴大到30天左右。這將使美國反潛裝備難以發現。近年來,美國頻繁炒作中國海軍潛艇跟蹤美國“小鷹”號航母戰鬥群,就是這種擔憂的集中體現。
日本反潛能力僅次美國
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綜合實力居亞洲首位,其水面艦艇編隊已形成空中、水面、水下三維立體,遠、中、近程相結合的反潛戰體系,反潛作戰能力僅次于美國。
日本海上自衛隊水面艦艇編隊的空中遠程反潛作戰任務主要由P一3C岸基反潛巡邏機承擔,現擁有80架P-3C反潛巡邏機。該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反潛機之一,也是日本航空反潛的核心武器。
P-3C反潛巡邏機可綜合使用多種手段搜索探測潛艇,如機上裝備的AN/APS一115頻率捷變雷達能進行360。搜索,在3級海況下對潛艇潛望鏡的探測距離爲15海裏,對潛艇通氣管的探測距離爲36海裏。此外,海上自衛隊的SH-60J“海鷹”直升機也裝備有APS一124搜索雷達等反潛探測設備。
攻擊敵方潛艇是空中反潛的核心環節。P一3C反潛巡邏機一次可攜帶8枚324毫米MK46魚雷或8枚MK54深彈等反潛武器,加之P一3C反潛巡邏機具有多種先進搜索設備,對目標跟蹤、定位准確度較高,故對潛艇威脅很大。
日本海上自衛隊水面艦艇編隊的近程反潛作戰任務主要由驅逐艦和護衛艦承擔,其水面艦艇均有先進的反潛探測設備和攻擊武器,艦載聲納的最大探潛搜索距離約35海裏,攻潛武器主要是“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和MK46—5輕型反潛魚雷。
在水面搜潛方面,日本主戰艦艇裝備的各型聲納主要是美國聲納的仿制品,每艘主戰艦艇大多裝備有2—3種聲納,主要包括艦殼型+拖曳型,或艦殼型+拖曳型+變深型。爲了解決搜索距離有限的問題,日本還從美國引進了SQR一18A戰術拖曳陣聲納,其陣列長223米,直徑8.3厘米,拖曳纜線長約1600米。 在水面攻潛方面,除“石狩”級護衛艦外,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其他驅逐艦和護衛艦均裝備有“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發射裝置。此外,所有驅逐艦和護衛艦無一例外都裝備有2具三聯裝324毫米反潛魚雷發射管。
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潛艇主要擔負中程反潛作戰任務,其現役潛艇共計3級19艘。潛艇聲納系統作用距離在100海裏以內,攻潛武器主要采用日制80式或89式533毫米線導魚雷,最大射程50千米,最大航深600米。 目前,日本所有潛艇均裝備了ZQQ系列和ZQR一1兩種聲納系統。ZQQ系列聲納是日本在美國AN/BQS-4艇殼聲納的基礎上仿制而成,如“春潮”級和“親潮”級潛艇上的ZQQ一5B艇殼聲納,能在中、低頻範圍工作,進行主/被動目標搜索,作用距離5~15海裏。試驗證明,“親潮”級潛艇在加裝這種聲納後,對安靜型潛艇具有良好的探測效果。
印度欲建龐大反潛網
印度聯合通訊社報道稱,印度負責防務的聯邦國防國務部長帕拉姆?拉詹表示,爲強化“藍水”遠洋作戰能力,印度決心爲海軍提供更多用于水下監視和反潛作戰的平臺。西方觀察家普遍將拉詹的談話與稍早時候印度媒體所謂“中國潛艇或將進入印度洋”的言論聯系起來,推測印度海軍已開始爲防備中國做切實准備。
自從今年初印度媒體開始炒作所謂“中國核潛艇進駐海南島”的話題後, “中國潛艇可能進入印度洋”成爲印度最擔心的事。印度海軍陡然感覺芒刺在背,于是一系列建設立體反潛網的措施頻頻出臺。先是英國《簡氏防務周刊》披露印軍秘密在毗鄰巽他海峽的坦賈武爾修建反潛機基地,緊接著印度官方又宣布參加美國波音公司的P一8I遠程反潛機開發項目。此外,印度海軍設在非洲東海岸馬達加斯加島上的監聽站開始啓用,從而組成覆蓋印度洋的反潛監測網。媒體認爲,這些動作反映出印度海軍對中國潛艇可能在印度傳統海區出現的恐慌。
盡管在1971年印巴戰爭中,一艘印度護衛艦在毫不知情的狀態下被巴基斯坦潛艇擊沈,印度因此成爲二戰後第一個遭受潛艇打擊的國家,但印度海軍仍未將反潛能力提升到戰略高度。在裝備體系和戰術訓練上,印度海軍至今仍采用“被動型”反潛戰術。
因爲資金和技術原因,印度沒有像美日等發達國家那樣沿漫長海岸線鋪設精密的水下監聽系統,即便是像科欽、維沙卡帕特南等戰艦聚集的印度軍港也缺乏足夠的水下監聽設施。這意味著印度平時難以掌握對手潛艇在印度洋的動向,一旦出現戰爭,印度海軍也無法采取戰略性主動進攻,以先發制人之勢摧毀敵潛艇或將其封鎖在港內。當前,印度海軍一般采取編隊反潛行動,具備實時監測能力還需時日。
多年來,構建全方位反潛網絡之所以沒有成爲印度海軍的工作重點,是由于印度洋之前沒有足夠強大的水下力量。除印度的20余艘潛艇外,僅有巴基斯坦和伊朗海軍的6艘潛艇,前者的潛艇母港只有一個卡拉奇,戰時很容易被印度艦隊封鎖,後者基本不開出霍爾木茲海峽,可以說印度水下反潛力量已經能滿足當時的需要。
在缺乏壓力的情況下,印度反潛及海巡體系只達到美國海軍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印度現在最主要的戰略反潛武器是俄羅斯制造的8架圖一142和5架伊爾一38遠程反潛巡邏機,它們的性能並不落後,作戰半徑足以覆蓋到澳大利亞西部,是印度獲取對手水下活動信息的主要平臺。但由于裝備數量較少,再加上自然環境因素影響,其情報偵獲效果並不理想。
瑞士《國際艦隊》雜志分析,憑借自身“楔入印度洋,多面臨海”的國土地理優勢,印度已基本建立起綿密的海岸觀察點,監視進出印度洋的各國水面艦艇。如果印度的龐大反潛網絡計劃能順利實施,將極大提高印度反潛能力。但想要真正實時掌控印度洋下面的動靜,印度海軍還需要更長時間的努力。
組成編隊的驅逐艦和護衛艦本身有多種聲呐裝置,並以反潛導彈和艦載魚雷充當內圈反潛火力,而在距本艦隊40—50海裏的外圍則有多架卡一28、海王等反潛直升機伴隨,形成外圈反潛火力。反潛直升機一般爲三機一組,呈倒三角隊形,在有敵情威脅的水域進行搜索,每架直升機搜索的有效寬度爲5海裏。發現敵潛艇後,編隊再依靠搭載的直升機或艦載反潛武器進行齊射,力爭將其擊毀。事實上編隊反潛是反潛行動中相對保守的模式。印度海軍承認,以印度洋之大,光靠幾個艦隊想要追蹤在該地區的他國潛艇行動如同海底撈針。軍事文摘第8期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8-19/0822517211.html
美國稱第三代反潛技術無法對付中國元級潛艇
http://www.sina.com.cn07年09月25日 環球時報
近日,有西方媒體報道稱,美軍爲了應對中國潛艇作戰能力的提升,提前更新了包括航母在內的全部水面艦艇的反潛能力。這項耗資巨大的項目,已在布什總統及國會認可下開始實施。
據歐洲海軍潛艇研究機構NSL稱,中國潛艇與世界其他國家潛艇一樣按照推進模式發展,中國在1994年開始設計新的常規動力潛艇,北約稱作 “宋”級潛艇。它是中國第二代常規動力潛艇。根據美國海軍情報中心的數據顯示,從1997年開始,中國每年建造一些新潛艇裝備海軍。
該機構稱,從2000年開始,中國海軍開始設計新的常規動力潛艇,北約稱作“元”級潛艇。與以前的“宋”級潛艇相比較,“元”級潛艇在技術上提升了很大能力,可以在水下航行更長的時間,它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常規潛艇可以在水下中等深度海域停留時間首次超過1周。
該機構稱,他們經常參與包括美國海軍在內的關于各國海軍潛艇建造與發展的探討與分析研究,因此了解美國海軍的動向。他們認爲,“元”級潛艇意味 著中國潛艇力量的提升,美國目前所掌握的第三代反潛技術已經無法對付,因此,美軍方面不得不提前更新包括航母在內的全部水面艦艇的反潛能力,這一項目耗資 巨大。
分析人士指出,所謂“中國軍力提升導致美國更新裝備”的說法,其實是美國軍方的一貫手段。那就是先通過各種渠道,制造一些“威脅論”,從而使自己的新軍事項目獲得撥款和民意支持,而“中國軍事威脅論”是美軍近年來用得比較多的借口之一。 (環球時報?環球網)
另參本館:
中國大戰略 中國海軍 共軍能阻美救台 台軍已有反潛機 中國反潛裝備發展之路 《東方主義與中國威脅論》中國與印度 中國與澳洲 中國與東協
台軍劍龍級潛艇 法梭魚級潛艇 南韓自製潛艇計劃 世界四款出口型常規潛艇性能對比
中國海軍潛艇全集 元級040潛艇 “宋”級039潛艇 “明”級(035)潛艇
094級與三叉戟級、颱風級 台媒筆下的093、094 094核潛艇 夏級和漢級核潛艇
俄攻擊核潛艇 955級北風之神核潛艇 颱風級核潛艇 基洛級潛艇
英國機敏級核潛艇 美攻擊型核潛艇 弗吉尼亞級潛艇 海狼級潛艇 洛山嘰級攻擊潛艇 俄亥俄級核潛艇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