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04 07:22:18| 人氣5,76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漆の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些爛芋充數的破爛也算漆藝?連漆器都不是!

指正的是,漆藝大師!敢問啥是漆?不就是樹脂,那由樹脂灌成的「波麗」怎不算漆藝了?

詭辯!純屬玩弄文字遊戲。漆液是從漆樹採下~

什麽採下?是「淩遲」、千刀萬割「流血」而得。

鬼扯!植物不會痛更不會流血。

動植物二分只不過是人的分類政治學,「流血」「流液」都是生物受傷時的一種自我保護,豈有不痛之理,不只會痛還有毒,所以漆器才會毒的漆匠長毒瘡。

你到底懂不懂漆?算了,還是跟你上門「漆」課。

生漆含有50-70%的「漆酚」會引起皮膚過敏,但在「陰乾」下(所以不能一下子堆一疊厚漆快乾,而必須塗一薄層、陰乾、磨亮,然後才能再塗一層~如此反覆,少者幾層,多者如雕漆「剔紅」「剔黑」「剔犀」達幾十甚至上百層、耗時數月至數年。)「漆酶」會催化「漆酚」變成「漆膜」,經磨光就沒毒了,不然中國人早在漢朝就絕了種。

生漆原色白黃或紅褐,與空氣接觸後變黑或深褐。生漆色亮差,只能用來調漆灰或打底。所以要用曬或煮加上攪拌將生漆水分減至6-8%,漆色由灰白成半透明的棕色「熟漆」。使用時另加植物油(如麻油、桐油)成「油漆」,顏色則來自礦物顏料。

以上是中國傳統的油漆,現代的油漆則是石化產品。

反正都是動植的脂液形成的,都差不多啦,不然號稱「漆國」(Japan乃漢字「漆」之和音,就好比China乃「瓷」之音譯)的日本,現今一般仿漆食用具不也是石化產品。

什麼漆國,還不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洋人啥都不懂,誤以為漆、禪、茶等都是日本原產。

自己失傳了就不要怪人家,那像日本從古至今學外來的東西,不但能守成還能創新,漆藝中的「蒔繪」便是其中之一。

那種失敗的「描金」也能算「金漆」中的極品?

「蒔繪」不是用金漆塗上去的而是灑金粉。

哦!難怪像掉落的櫻花,充滿了死亡氣息的「病態美」。

那中國陶瓷的「冰裂紋」呢?

瓷漆不一樣嘛,反正日本人都將中國的東西搞得很病態,活潑的禪宗搞成枯座的日本禪、甚至愚忠自殘的武士道,好喝情趣的茶變成苦澀繁禮的「茶道」,還有~

又來了,「中國豬牽到北京還是豬」,完金不能體會日本殘缺、樸拙、空無之美。

你最了解了,日本皇民,那敢問你戰時怎沒「剖腹」?平時也沒喝日本苦茶!

拜託別再扯政治好嗎,中國的漆器也並非全是鮮艷的,像戰國楚墓出土的「脫胎」漆器「夾紵」就是漆黑。

漆本來就要黑的,不然那來「漆黑」一詞。脫胎漆器先以泥塑成所需器形之胎、再敷以麻布、施薄漆,在水中搯洗掉泥胎,最後層漆層布而成,耐看又輕便。

那「剔犀」呢?像犀牛皮厚或紋?

皆非,只不過是黑漆紅漆層層相間,雕刻拋光後就成那種紋樣及顏色。

還好,不像豬皮那麼臭厚不要臉。

你罵誰?

兩位,息怒,欣賞展品。


螺鈿

螺鈿啊
中國早在西周便已出土
那 那能算螺鈿
不過是包了蚌泡的漆器
人家朝鮮的螺鈿可平整白亮了
還不是傳自大唐的
對 啥都是傳自中國
是宋人數典忘了祖
又錯把日倭當高麗
如今越南取代了朝鮮
南海螺鈿進了北海紫禁城
從萬裏長城圖到龍鳳呈祥
占據了故宮之藝品店
連鄉野藝品店也處處是螺鈿
不就鑲嵌貝殼薄片的廉價品
咱漆之祖國另有金銀百寶鈿

漆棺

戰國屈原來不及天問
漢初馬王堆墓的利倉失人
今人代問
敢問夫人您是如何護膚的
為何二千年之後
您仍是嫩皮細肉
高居軟體木乃伊之代言人
羨煞那些拉皮打針的名模們
死人是不會說話的
讓我漆棺來發言
五重木棺上不了五重天
棺棺十八層黑漆下地獄
漆算啥 要是沒咱鎮墓獸來護體
早就棺朽、漆毀、肉腐、骨散
又不是肉身舍利
何德何能 豈能全身不壞
幾條小龍雛鳳也敢自居護法
靠的不過是白泥黑炭來護棺


另參本館:

我的相簿:漆器<金の藝><陶瓷> 漆の藝  土の藝    金の藝 《走進中國茶的世界》《中國茶文化史》《日本茶道文化概論》《中國古代茶具》 《末代武士》 

漆器>百度百科

  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一般稱爲“漆器”。生漆是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構成。用它作塗料,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國,從新石器時代起就認識了漆的性能並用以制器。曆經商周直至明清,中國的漆器工藝不斷發展,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國的熗金、描金等工藝品,對日本等地都有深遠影響。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
  漆器的曆史悠久,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4200多年前的夏禹時代已見使用,戰國時期更加發達。在漢代,漆器被作爲日用器具,日漸普遍。唐代的漆器實物制作也有明顯的發展。宋、元、明朝之後,漆器的制作有20多種。
  漆器是古代人們日常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的物品;由于漆有耐酸、耐堿、耐熱、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們利用。我國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國家,《韓非子.十過》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畫其內。”原始社會晚期遺址中發現了漆制實物。在古代種植漆樹相當普遍,戰國大哲學家莊子就曾擔任過管理漆園的官職。早期漆器一般在簡單木、竹胎上髹塗,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裝飾。隨著漆工藝的發展,逐步出現在各種器物上彩繪、描金、戧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圖案的作法,還有的在漆器上鑲嵌金、銀、銅、螺鈿、玉牙及寶石,以組成華麗的花紋,千文萬華,紛然不可勝識。唐代的金銀平脫,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寶嵌,清代的脫胎漆器等,都是各代有代表性的特色名品。
  中國漆器工藝是古老華夏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所謂漆器,就是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和美術品。生漆是從漆樹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質及水分構成。用它作塗料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彩,光彩照人。漆器是中國古代在化學工藝及工藝美術方面的重要發明。漆器的制作工藝相當複雜,首先須制作胎體。胎爲木制,偶爾也用陶瓷、銅或其它材料,也有用固化的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胎體完成,漆器藝人運用多種技法對表面進行裝飾。漆器的主要特點是可以抛光到可與瓷器媲美。漆層在潮濕條件下幹燥,固化後非常堅硬,有耐酸、耐堿、耐磨的特性。像陶瓷、絲綢一樣,中國漆器是民族文化的瑰寶。

  在中國,漆之爲用,已經有近萬年的曆史;大約在七千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能制造漆器了。根據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經過化學方法和光譜分析,其塗料爲天然漆。夏代之後,漆器品種漸多,在戰國時期,漆器業獨領風騷,形成長達五個世紀的空前繁榮。據記載,莊子年輕時曾經做過管理漆業的小官。戰國時漆器生産規模已經很大,被國家列入重要的經濟收入,並設專人管理。漆器生産工序複雜,耗工耗時,品種繁多,不僅用于裝飾家具、器皿、文具和藝術品,而且還應用于樂器、喪葬用具、兵器等,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銅器。當時的漆器雖然很昂貴,但光亮潔淨、易洗、體輕、隔熱、耐腐,並嵌飾彩繪,構成一個綺麗的彩色世界。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有220多件。這些漆器是楚墓中年代最早也是最爲精彩的,而且品類全,器型大,風格古樸,體現了楚文化的神韻。

  漢代漆器也是以黑紅爲主色。作爲漆器的鼎盛期,漆器品種又增加了盒、盤、匣案、耳環、碟碗、筐、箱、尺、唾壺、面罩、棋盤、凳子、危、幾等,同時,還開創了新的工藝技法,如多彩、針刻、銅扣、貼金片、玳瑁片、鑲嵌、堆漆等。漆器圖案根據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簡練的線條或繁縟複雜的構圖表現,增強人或動物的動感與力度。黑紅互置的色彩産生光亮、優美的特殊效果。在紅與黑交織的畫面上,形成富有音樂感的瑰麗的藝術風格,展現了一個人神共在、流動飛揚、變幻神奇的神話般的世界。

  到了明清兩代,中國漆器發展到了全盛時期。漆工藝與建築、家具、陳設相結合,並由實用轉向陳設裝飾領域,進入了以斑斕、複飾、填嵌、紋間等技法爲基本工藝的千變萬化的新時代。明代雕漆,初以嘉興(今浙江省嘉興市)西塘張成、楊茂爲榜樣,由張成的兒子張德剛與包亮主持內廷果園廠官辦漆作的生産。成化、弘治年間內廷雕漆,器胎變薄,花紋疏朗,標志西塘派雕漆已進入尾聲。雲南大理爲另一雕漆産地,名漆工現僅知王松一人。至嘉靖年間,雲南雕漆始進入內廷,取代西塘派,使內廷雕漆爲之一變。其特點爲刀不藏鋒、棱不磨熟。明末清初雕漆藝術一度失傳,至乾隆四年由雕竹名匠封歧刻樣,蘇州織造漆作仿制成功,宮廷用雕漆亦大多由蘇州制做。揚州雕漆有螺鈿、百寶嵌等品種,所制漆器花紋纖細且五彩繽紛。名工有王國琛、盧映之、夏漆工等,後者尤善制仿古剔紅漆器。蘇、揚兩地漆作毀于清廷鎮壓太平天國革命之戰中。福州漆器以脫胎見長,色澤華美,器體輕巧,系由名工沈詔安用傳統夾□法所創。
  清代,除宮廷設有漆器工場外,民間漆器也普遍發展。福州以脫胎漆器爲主,著名匠師有沈紹安。廣東以描金漆器、螺鈿漆器爲主;陽江漆器多實用器物,以牛皮作胎,質輕、耐潮、防水、堅固耐用。北京以雕漆爲主。貴州大方漆器以馬皮作胎,彩色填漆,獨具風格。江蘇揚州盧映之及盧葵生、王國琛等繼承了明代百寶嵌漆器的傳統。四川漆器以研磨彩繪著名。清代漆器的髹飾技法也豐富多彩,有罩漆、描漆、描金、堆漆、雕填、脫胎、螺鈿、百寶嵌、戧金 、犀皮 、雕漆 、泥金(滿塗金漆,或與彩漆結合)等 。中國的少數民族也善于制作漆器 、如彜族 、傣族、高山族制成高腳盤、木勺、酒具、皮甲、皮盾、弓箭壺、馬鞍等,一般用黃、紅、黑等幾種色漆,描繪幾何圖案,色彩對比強烈,風格粗獷。

中國漆器的流傳

  在亞洲,中國漆器流傳至朝鮮、日本。1913年,在朝鮮平壤古代樂浪郡遺址出土了許多中國漢代漆器,如彩繪神仙龍虎盤等 。唐代,大量漆器以及夾紵造像、金銀平脫、螺鈿等髹飾技法流傳日本。奈良正倉院藏有金平脫花鳥紋八角鏡、盒、古琴等唐代漆器。奈良唐招提寺的脫胎漆器塑像“鑒真坐像”,高84厘米,是鑒真的弟子在寶應二年(763)五月鑒真圓寂時制作的 。宋代 ,浙江杭州 、溫州雕漆經由明州(今寧波)流傳至日本,鐮倉時代日本匠師模仿生産,稱爲鐮倉雕。元代浙江嘉興張成等名匠的剔紅漆器也經由慶元(今寧波)流傳至日本,被推崇備至。京都龍翔寺珍藏張成款綬帶鳥紋香盒,被定爲國寶。明代永樂二年(1404)、永樂五年,中國使臣出訪日本,攜帶剔紅香盒、車轎 、椅 、臉盒架、碗等近100件漆器 ,日本宮廷匠師也模仿生産 。明末,居住長崎的中國剔紅匠師歐陽雲臺的作品在日 本很受歡迎,被譽爲雲臺雕。中國漆器匠師還在日本傳授朱砂的制作方法,促進了日本剔紅漆器的發展。
  16世紀,荷蘭、英國、法國商船將中國漆器運載到歐洲。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法國商船"安菲托裏特"號抵達中國廣州,在康熙三十九年返航,運去了中國漆器、瓷器、絲綢等。中國漆器在法國大受歡迎。17世紀末~18世紀初,英國和法國的商船又將中國漆器運至歐洲。流傳到歐洲的漆器大多是屏風、家具以及花瓶、酒具、咖啡具等,有不少珍品現收藏于歐洲各國的博物館內。此外,在康熙二十六年抵達中國的法國傳教士李明等在寄回本國的書簡上,也描述了中國漆器的生産技術情況。所有這些,促使法國、丹麥、奧地利、英國等國的漆器在18世紀有了迅速發展,成爲歐洲漆器曆史上的黃金時代。   

漆器品種

  漆器大致可分爲:
  ①一色漆器。不加任何紋飾的漆器。
  ②罩漆漆器。在一色漆器或有紋飾的漆器上罩一層透明漆的漆器。
  ③描漆漆器。以漆、油調色描繪紋飾的漆器。
  ④描金漆器。用金色作裝飾花紋的漆器。
  ⑤堆漆漆器。用稠漆或漆灰堆出花紋的漆器。
  ⑥填漆漆器。在漆器表面刻出陰文花紋,再填陷色漆,幹後磨平的漆器。 陽江皮胎雕漆鼻煙壺
  ⑦戧金漆器。在漆器表面勾劃陰文花紋,並在花紋內填金的漆器。
  ⑧雕填漆器。采用填漆和戧金兩種髹飾技法相結合的漆器。
  ⑨螺鈿漆器。用經過研磨、裁切的貝殼薄片作爲鑲嵌紋飾的漆器。
  ⑩雕漆。在器物胎骨上多次塗漆,層層積累到相當厚度,再用刀在漆層上雕刻花紋的漆器,包括剔紅、剔彩、剔犀等品種。砘
  犀皮漆器。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層塗飾不同色漆,最後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層次的漆器。砜
  款彩漆器。在漆面上刻花紋,花紋內填色漆或色油,填後花紋低陷,通稱刻灰的漆器。砹
  百寶嵌漆器。以象牙、珊瑚、翡翠、玉石等多種珍貴材料在器物表面鑲嵌成各種浮雕花紋的漆器。
  脫胎漆器。用生漆將絲綢、麻布等織物糊貼在泥土、木或石膏制成的內胎上,裱貼若幹層後形成外胎;然後脫去內胎 ,取得中心空虛的外胎。再將外胎作爲器物胎骨而制成的漆器。

剔犀

剔紅


螺鈿

金银平脱

描金漆器

http://baike.baidu.com/view/129352.html?tp=0_11

蒔繪>百度百科 

  以淡雅而優美的表現形式,不拘泥于自然景象的描寫,將其歸納爲紋樣,以比較自由的蒔繪形式來表現繪畫一般的效果。在技法上,出現了研出蒔繪、平塵、沃懸地等。代表

  作;片輪車蒔繪螺鈿手箱。日本漆工藝技法之一,以蒙上紗網的主管將金粉抖落于漆器紋樣上,形成自然而美妙的裝飾效果
  在日本到處可見漆器的身影,日常食具、用具、裝飾工藝品、建築……漆器無處不散發著它特有的魅力,而“蒔繪”正是日本獨特的漆器裝飾技法,主要有“研出蒔繪”、“平蒔繪”、和“高蒔繪”三種技法。
  “研出蒔繪”是蒔繪的最早技法,産生與奈良時代。此技法先用漆描繪圖案,撒上金銀等金屬粉及色粉,等幹燥以後再在表面塗漆,完全幹燥後用木炭打磨。平安時代貴族階級深愛此類作品,使金銀研出蒔繪的鼎盛時代。代表作有金剛峰寺收藏的澤千鳥蒔繪唐櫃。
  “平蒔繪”出現于平安時代晚期,此技法實在紙上描繪紋樣後反貼于漆面上,再用漆臨摹圖案,趁漆未幹時撒上金屬粉,待幹燥後在紋樣部分上漆、打磨。鐮倉、室町時代多用于表現線條及作爲“高蒔繪”的輔助手段。代表作有三島神社的梅蒔繪手盒。
  “高蒔繪”源于鐮倉時代,用于在隆起的漆面上進行蒔繪描繪。“高蒔繪”的作品與前兩者比較就富有立體感和力度,它是蒔繪從平面二維走向立體三維創作的一個突破。
  室町時代,隨著漆繪圖案的日趨精巧華麗,在“高蒔繪”的基礎上還發展了一種“肉合蒔繪”的技法,它使隆起的漆面形成緩坡,多用來表現山嶽與雲彩,使會面的表現更加生動,更逼真。代表作有根津美術館收藏的春日山蒔繪硯盒。
  蒔繪的紋樣多樣,多爲自然景物與花草裝飾,表現出一種“日本的美”,山川、千鳥、藤、櫻等事物都體現著日本特有的審美情趣。
  遺存至今最老的蒔繪作品是仁和寺收藏的919年的《三十帖策子箱》,在它身上可以清楚看到唐風的影響。此後不斷受中國宋、元影響,蒔繪技法逐步完善,作品不斷有意匠上的創新。
  室町時代的名師主要有幸阿彌、五十嵐等,而作品中多爲硯盒的制作,這是因爲硯盒可用于擺放文房四寶中的三寶——筆、墨、硯,是當時文人雅士的必備之物,也是個人文化修養的象征,蒔繪硯盒將藝術與使用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安土、桃山時代的代表作是“高臺寺蒔繪”。傳說高臺寺是因爲北政所爲亡夫豐臣秀吉起冥福,在家康的贊助下于1660年由小掘遠洲設計建造而成,內部保存的蒔繪以及這一時期的大多數作品就被稱爲“高臺寺蒔繪”。收藏于大阪城內豐臣秀吉送給大將五島玄雅的秋草紋蒔繪硯盒就是一件高臺寺蒔繪名作。另外,能夠與曆史文化建築物一同殘存下來,裝飾于柱子、門框等處的蒔繪也是非常難得而珍貴的。由于這一時期內與南蠻商交易特別頻繁,在部分蒔繪作品中也反映出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風格豪放、粗曠,充滿活力,奔放不羈,對象也不僅限于日式的盒、櫃、箱等,在一些南蠻物品如聖餅箱、圓靠椅上也進行了蒔繪創作來表現西歐人的風俗。
  江戶時代是蒔繪最輝煌的時期,大量優秀作品湧現而出,極盡奢華之能事,在衆多藝匠之中,本阿彌光悅的地位是無人可及的。光悅,號自得齋、德友齋、太虛齋等,著名藝術家,擅長書法、繪畫、蒔繪、陶瓷工藝,並長于鑒定刀劍,亦精于茶道、造園,實屬全能。晚年時家康賜他京都北鷹峰之地,于是就率一族人及所屬工匠遷往鷹峰建藝術村,專門從事工藝制作。光悅的蒔繪多采用鉛、錫、青貝等材料,手法新穎、獨特。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有光悅設計的“舟橋蒔繪硯盒”,方形圓角,蓋面隆起,另刻有細紋似波,恰若一葉小舟正從拱橋下蕩過,手法冼煉而大氣,若非光悅此等巨匠也無此番手筆。此後,光悅風格的蒔繪就被稱爲“光悅蒔繪”,它的特點就是運用古典的題材,加上嶄新的意匠,選材大膽,整體大方又極富裝飾性。
  光悅之後著名的蒔繪師還有幸阿彌家七代傳人長重,他的蒔繪初音棚最爲有名。江戶中期,尾形光琳繼承“光悅蒔繪”發展出“光琳蒔繪”,在當時甚是風靡。光琳創作有“八橋蒔繪硯盒”,後期還有“蟲籠蒔繪果子器”等優秀作品,但終究以技巧性爲主,藝術成就已及不上光悅了。
  以後的蒔繪作品多流于技巧,少有真正的大家與極品。
http://baike.baidu.com/view/2109256.html?tp=0_11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5,76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展題 |
此分類下一篇:扇與傘
此分類上一篇:木の藝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