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米!基測成績還與階級性別有關?
那當然!全球皆然吧:《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文憑社會》《國家精英》《男女大不同》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5683758/2008041006275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5760558/20080412065727/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6074/20060319073921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5891/20050917190327
另參本館<多錢入學當然公平>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4540969/20070420071526
基測成績 低收入戶生逐年變差【聯合報08/12/27 記者薛荷玉
家境貧寒的孩子要靠讀書脫貧,愈來愈難了。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統計發現,來自低收入戶的學生參加基測,平均得分竟比一般生少了54分,且兩者的分數差距過去5年來愈拉愈大;學者提出警告,在這不景氣的時候,如果再不提供窮孩子特別扶助,他們的未來將更看不到希望。
負責國中基測試務的台師大心測中心將過去5年來,每年30萬考生的成績與社經背景加以交叉分析,發現經濟條件較差的孩子與一般生的基測得分表現確有差距,以總分300分計,93年時就差45分,且差距逐年拉大;今年共有6000位低收入考生,他們平均基測總分比一般生少了54分。
5年前低收入生基測平均還可考到102.9分,但今年只剩95.6分,整整掉了7分以上;但一般生5年來卻平均多了1分。
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說,不同社經地位學生的學習成就落差,有擴大的趨勢。台師大校長郭義雄表示,即使是台北縣市,都市化程度高的地區,還是有不少孩子沒錢吃飯,在都市中流浪,以致無心學習。
教育部近年推出一些專門針對低收入學生的學習扶助計畫,如免費送國民電腦及接網路等。教育部中教司長蘇德祥說,未來將針對幼稚園及小學低年級的低收入生,採取扶助措施,掌握黃金關鍵期,及早把他們的成績拉上來。
統計顯示,鄉下學生的基測分數平均也比都市學生低,過去5年來的差距在36.2至39.8分之間,但兩者差距上下波動,落差並無明顯擴大現象。
但心測中心統計也發現,部分縣市因教育資源的分配不當,偏遠地區學生的基測表現5年來下降得特別快。以北部某縣市為例,偏遠地區學生過去5年來基測分數從平均110分,掉到93分,PR值在30以下的學生,也由5年前的51%,增加了9個百分點。
全教會理事長吳忠泰說,許多外配子女因家庭教育功能不足,剛進小學時成績比較差,但到4年級後就會拉上來,顯示政府在外配子女這部分投入的資源見效,如今應把扶助重點轉到低收入戶學生,免得家貧孩子進了國小,成績是「一年掉,二年掉,三年死翹翹。」
基測 少數題目有性別差異【聯合報08/12/27記者薛荷玉
基測出題對男生有利、還有女生有利?對原住民、鄉下的孩子是否不利?台師大心測中心統計分析發現,英文、數學科題目對男女生一樣公平,社會科、自然科則有少數題目對男生或女生特別有利,但不影響整體的公平性。
統計發現,過去3年來的基測,社會科共有11題出現男女答對比率的顯著差異,其中6題對男生不利、5題對女生不利;自然科有10題,3 題對男生不利,7題對女生不利。研究員黃瓅瑩表示,這項統計已排除女生國文比較好、男生數學比較強等基本能力的差異,單純只看試題對兩性公不公平。
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分析指出,題目提到棒球、運動、戰爭時,通常對男生有利;至於家政類、需要細心作答的題目,則對女生比較有利;補教老師常在考後分析,提到信用卡、手機的題目,對原住民、鄉下孩子比較不利,但統計卻顯示並無差別。
宋曜廷說,心測中心每年出完基測題目後,都會請專家審題,儘量排除有性別、原住民、城鄉差距的題目,但一些題目連專家都看不出有問題。
如95年第2次國中基測國文,出現一題提到籃球、棒球、溜冰的題目,但其實它要測的是考生知不知道獨占鰲頭、首屈一指、奪魁就代表「最優秀」的意思,統計發現,這題對女生不利,「但這代表以後都不要出提到棒球、王建民的題目嗎?」令研究員也納悶。
心測中心完成的另一項統計則發現,男生數學真的比較好。心測中心與大考中心合作抽樣分析發現,在國中基測的數學科,女生對於簡單題的表現比較好,但如果進階到較難的試題,男生表現則優於女生;繼續追蹤這群學生3年後參加大學學測、指考的數學科表現,不管是社會組還是自然組,男生表現都比女生好。
鄉下生課業 拚不贏都市生 【聯合報08/12/27記者張家樂
南投縣國姓鄉大石村的「小芬(化名)」,目前就讀國三,母親離家近10年,下落不明,爸爸替人整理果園,小芬每天要走3公里到校上課,下課後,常坐在庄頭柑仔店前的長板凳,等爸爸回來。
3年前,爸爸娶一名印尼妻子,小芬告訴同學,新媽媽來了後,生活變得很好,因每天有熱騰騰的晚餐,很有家的感覺,這是她不曾有過的經驗。
惜好景不常,前年她父親肝硬化病逝,新媽為了家庭,每天清晨六時,就要到埔里鎮幫人刈檳榔,小芬這時也被搖醒,幫忙看顧二歲的弟弟。眼看上課快來不及了,只得把弟弟交給坐輪椅的阿公哄騙,半跑步地到學校。
老師說,小芬資質不錯,可惜家境和別人差太遠了。一般同學早自習時,她在家裡照顧小孩,同學下課後去補習,她要趕回家幫忙。若小芬生在正常的家庭,應可以有不錯的學測成績。
台東縣國3年女學生小雅自幼生父不詳,母親同居人一個換一個,最近生母又離家出走,把她丟給同居人照顧,日前學校基測模擬考,小雅五科總分只有16分,老師無奈表示,只要小雅不逃學,平安成長就好了。
類似小芬、小雅這種個案,在南投、嘉義、花東等地區時朝所聞,相關縣市教育單位人員表示,這幾年教育部給鄉村、偏遠地區學校很多教育資源,包括「攜手計畫」、「教育優先區」、「夜光天使點燈」等,各縣市這幾年都全力在拚,想縮小差距,結果還是「鄉下學生的課業比都市學生差一大截」。
嘉義縣教育處長洪嘉文則對台師大心測中心統計存疑,「我承認都市學生的成績比鄉村學生好,但絕不可能差這麼多!」嘉義縣景山國小校長周育賢也說,雖然鄉村地區的學生,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問題嚴重,但基測成績絕不可能落差這麼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