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望文生義,誤以為詹姆斯‧鄧尼根(James F.Dunnigan)的《數位化戰士》(麥田,1998)是在介紹陸軍單兵(如本臺<未來士兵 >)或旅級的數位化(如本臺<FCS未來戰鬥系統>)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3914466/20080227073257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3842442/20080225072821
而是似其前著《美國的軍事革新》,在介紹各兵種尤其各武器的數位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1654745/20081229102151/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還是貼篇<中共部隊數位化發展與我因應作為>(2003年之文,有點過時了,誰有新文可補貼在本文後。不然,有興趣者可進一步找本臺相關貼文,補充之。)
中共部隊數位化發展與我因應作為>2003-12-25顏春露
前 言
由戰爭發展的歷程來觀察,最早的戰爭僅發生在一個定點,敵我雙方在有限的二度空間交戰;慢慢的,戰場的範圍日漸擴大,由點至面,接著延伸至空中與水面下。近年來,隨著軍事科技的進步,人類所能控制的範疇逐漸擴大,時間也因此受到壓縮。於是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思維逐漸過時,戰爭將朝「以速度爭取時間」、「以時間掌握空間」的方向來發展。在進入資訊化的時代,「數位化戰場」勢必是未來戰爭的型態。中共於波灣戰爭後,鑒於現代戰爭是打高科技戰爭,而且是以數位化資訊技術為基礎之數位化戰場(如圖一),因此,每年皆大幅增加國防預算,購買或研製新式裝備,加強其部隊數位化發展,茲將其部隊數位化發展與我因應作為敘述如後。
數位化之意涵
一、數位化是指將戰場資訊透過高速電腦、專業軟體和高解析偵蒐設備的輔助,有效及正確的將戰場所需資訊,安全的提供給各級部隊的戰鬥、指揮及後勤部門,供決策者作為擬定計畫命令的參考。
二、數位化的概念其實是無所不包的,凡是新科技都算,不必非要電子不可,主要使部隊更有戰力。
數位化的七個要素
一、形成立體偵察系統
綜合利用偵察衛星、預警機、無人飛行載具、偵察直升機、裝甲偵察車、車載及單兵目標定位儀(如圖二)等多種手段,形成全方位立體偵察,並對戰場進行監視,提高情報獲取能力。
二、全方位情資分析系統
透過高速電腦及專業軟體,可迅速整合各監偵系統之情資,並加以分析研判,使指揮官能即時掌握正確敵情狀況。
三、指揮管制中心系統
指揮管制中心之參謀或指揮官透過數位化設備,可以快速、準確的運算及傳輸各項資料,擴大其視聽距離及增強分析判斷能力,從而提高作戰效能。
四、自動火力控制系統
指揮管制中心在掌握必要情報後,即擬定作戰方案,當作戰方案確定後,指揮官只要按下有關按鈕,作戰方案和命令就會經由自動火力控制系統、資訊傳輸系統迅速傳達,並顯示在執行命令的終端設備上。自動火力控制系統不僅能控制單個及多個武器,而且能控制包括警戒設備、目標分配設備、導引設備和殺傷破壞性武器在內的整套武器系統,使指揮管制系統從瞭解情況到判斷打擊效果,在極短的時間內實現自動化,達到快速、精確打擊目的(如圖三)。
五、戰鬥勤務支援管制系統
本系統運用地理資訊系統及資料庫,以完整的自動化、數位化及繪圖能力,迅速整合後勤及戰鬥情資。它提供了影像分析測繪能力,可將衛星及空中載具掃瞄影像資料,經由地理資訊系統操作員進行地形、地物及屬性分析,進而獲得可靠情報,以供指揮官決策運用<4>;另可利用此系統,準確報告武器裝備損耗情況和標明損壞戰鬥車輛位置,提高游修與各類後勤補給效率。
六、機動安全網路系統
由於所傳輸的資料複雜,因此傳輸方式由單一通信管道的點對點語言傳輸,改為以無線數據網路為主的多種通信管道數位傳輸網路,在通信網中某節點被毀的情形下,可自動選擇其他管道傳輸訊息,提高信號傳輸效能和抗毀能力。
七、資訊安全系統
戰場數位化後,各類訊息傳送與處理,大都藉由電腦網路傳送,若無資訊安全處理系統,則容易遭敵以電腦病毒或其他手段摧毀與破壞,所有作戰計畫恐遭癱瘓。
中共數位化部隊發展
共軍從一九七○年代後期即已展開數位化建軍工程,於波灣戰爭中,曾派遣大批人員赴波灣實地觀察,擷取美軍作戰經驗,使中共對數位化作戰更加重視,於是加快其部隊數位化腳步,茲將其部隊數位化發展概況敘述如後:
一、自動化指揮系統建立
(一)共軍「自動化指揮系統」之發展,係由「總參指揮自動化局」負責構建,自民國六十七年開始實施第一期
工程,已建立從「統帥部」至黨、政、軍等大單位之電腦網路,於民國七十三年完工。
(二)民國七十四年迄七十九年進行第二期工程,工作重點為完成具資源(資訊)共享能力之「全軍綜合電腦網路」,其進展如下:
A.民國七十五年四月,開發完成「遠程漢字微電腦網路系統」之軟、硬體設備及架構,並完成距離長達二千五百公里之連線測試。
B.同年五月,第一座「全軍指揮自動化」管理機構「總參謀部指揮自動化工作站」完工啟用,內部裝設高容量「銀河」大型漢字顯示電腦、高級顯示系統等設備,判其性質為一具備大型戰情(資料)顯示幕之指揮中心,作用則為共軍自動化指揮系統之中樞管制站。
C.民國七十九年第二期工程大致完成,共軍「總參」與所屬七大軍區司令部及新疆、西藏「省軍司」之指揮自動化網路完工,並先後於民國八十一年十月及八十二年三月各進行一次測試,並依此研訂操作層級與程序。目前正繼續朝向師級以下作戰部隊聯網,並計畫完成「全軍通信機動系統」。最終將朝指揮設備「規格化、系列化、網路化」的方向發展。
(三)自波灣戰爭後,中共軍方深刻體認到唯有高機動、高效率的作戰指揮部署方能贏得現代戰爭,因此積極建置軍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及光纖通訊網路以爭取戰場資訊優勢,據悉中共目前已完成一百餘萬公里的光纖通訊網路與全大陸「八橫八縱」的傳輸網路基礎,且將建立以太空衛星為主體,地面機動衛星接收站為輔的完整地、空鏈結通信網路。未來將繼續以「信息高速公路」計畫為主軸,運用數位化系統傳遞資訊,並對各軍區建置戰區指揮自動化系統;屆時,共軍可集「指揮、管制、通信、資訊、情報、監視、偵察」於一體,使作戰反應速度提升七倍。
二、研製新型數位化裝備
(一)研發太空指管通情數位化裝備
中共認為要建立現代化的指、管、通、資、情、監、偵(C4ISR)系統,就必須要向太空發展,因為衛星的太空偵察、通信、監視、導航、定位系統是C4ISR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其發展概況如下:
一九九七年五月中共傳出已成功發射一國防衛星,功用和發射火箭型式不詳,據有關軍事專家的判斷,它可能裝有新研製成功的星載合成孔徑雷達,或裝有先進的光電耦合感測器數位相機,兩者都具備對地圖像即時傳輸的能力,能立即獲得所需情報資料。
B.通信衛星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二日發射成功的東方三號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該衛星是中共與德國合作研製的產品,技術較為先進,有二十四個通信轉發器,設計使用壽命八年。中共利用這些通信衛星組成國防通訊網,建立了數十個地面接收站,完成總部和各大軍區及重要邊防地區的直接通訊連絡,使中共遠程作戰通訊指揮能力大幅提升。
C.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中共衛星發展的另一項重大行動,是在「九五計畫」期間研製和發射由兩顆衛星組成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衛星導航對現代軍事有重大意義,對實施戰場控制、精確打擊是不可獲缺的,中共發展此類衛星,除可為部隊提供精確的戰場定位,以及提高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外,並可解除對美、俄定位系統的依賴。
(二)癱瘓敵指揮自動化裝備
A.電戰裝備
1.積極研發、採購電戰裝備
中共之通信電戰裝備主要來自前蘇聯,現趁冷戰結束,世界軍備市場蕭條之際,挾其龐大國防預算以及極權政治制度便於隱藏國防支出的優勢,大量引進西方電戰裝備,或延聘外國科學家自行研發,積極更新其電戰裝備,強化其電戰能力。
2.與美國EP-3型電子偵察機擦撞後之發展
民國九十年四月一日中共軍機與美軍EP-3型電子偵察機發生擦撞事件,扣留美軍機三個多月才同意返還,據英國媒體報導,若中共軍方登上了美國EP-3偵察機,並詳細檢查其儀器﹐可能使中共與美國之間的電子軍事科技實力差距,至少減少十年以上。報導還說,就算中方遵守國際慣例,沒有登上飛機,單從偵測飛機的外殼,已可對飛機的偵察技術有十分的掌握。
B.電腦病毒武器
中共專家成立「信息戰模擬訓練中心」,利用高科技模擬技術與設備,營造資訊戰及模擬戰場環境,用以進行對抗演練,而中心內包含專業人員編組及小規模資訊戰模擬部隊,專業人員負責科技及裝備保養運用,資訊模擬部隊則配備全套數位化通信裝備及整合人工智慧技術之新型武器,並具備完整之指、管、通、情機能,以試驗裝備、示範及模擬對抗為主要任務,預判在公元二○一○年前,共軍或將擁有癱瘓指、管、通、情之高難度網路病毒、邏輯炸彈技術。
(三)其他方面
已具備小型核彈、中子彈技術,具備研發電磁脈衝與高能微波武器之能力,可用於強力干擾摧毀戰機航電系統與反輻射飛彈、干擾各式衛星電子系統,以及大規模摧毀指管通情中心與資訊網路節點等。
(四)無人飛行載具
超音速無人偵察機是共軍最新研製無人偵察機。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六日《解放軍報》報導指出,共軍空軍西北試驗基地在四月下旬成功地進行了超音速無人偵察機的飛行試驗。報導說飛機在地面人員的遙控指揮下,以超音速在萬呎高空做平飛、側飛、躍升、俯衝等各種動作,性能均達到設計要求。從報導可看出,這是一種飛行性能非常優良的無人偵察機,但機載偵測設備到底如何,仍有待觀察。
(五)陸軍數位化整備
A.組建數位化機甲部隊
建立多種類型的機械化部隊,以適應在不同地區、不同任務的需要。在陸軍已有的履帶式機械化部隊、輪式機械化部隊和已建立的兩棲機械化部隊的基礎上,除重點建立發展數位化機械化部隊,還研議建立以超輕型輪式裝甲車輛為主要裝備的空降機械化部隊,用於全境應急機動作戰;組建適應山地和叢林地作戰的山地機械化部隊,以滿足不同作戰強度、不同作戰任務和不同戰場環境的需要。也就是說,其未來的機械化部隊可能朝向「輕重搭配」、「南北有別」、「兩棲陸戰並重」、「空中機動與陸戰結合」、「數位化和準數位化並舉」的方向全方位發展。
B.組建數位化砲兵
已設計生產車載式砲兵指揮所,其設施有衛星電話、大功率電臺(可隨時接收到各種情報資訊)、電腦組成的指揮決策分析系統、伸縮式電子螢幕(可不停地切換顯示),並具有彩色數位地圖可顯示地形地貌圖及電腦參數資料庫與提供輔助決策的有關數據等軟體設備。
C.組建數位化步兵
已開發出單兵戰場監視系統(如圖四),另中共專家運用先進的電磁相容與抗震複合加固技術,成功研製首臺鋼製野戰電腦。二○○二年四月三日其資訊產業部電子第十五研究所在第三屆中共國際國防電子展覽會上展示了一款單兵電腦系統(如圖五),這種單兵電腦系統將圖像資料的蒐集、處理、通信和GPS系統集為一體,以先進的即時偵測、快速的無線通信手段,將敵方區域內諸如地形、地貌和人員、裝備及其分布情況,拍攝成數位圖像資訊,連同GPS定位/雷射測距儀實測資料由無線數據機、超短波電臺組成的通信鏈路,傳至指揮中心。其特性如下:
1.定位和導航功能:單兵自身的GPS定位和導航。
2.無線通訊功能:實現遠端GPS定位和電文、圖形資料的傳輸。其速率為1200/2400bps。
3.偵察情報(如戰場照片和目標距離資訊)的獲取及交付手段:實現數位相機和雷射測距儀與系統的軟硬體互連。
4.基本系統重量不超過4.5公斤。
5.供電系統能保證通信累計發送不少於2小時。
三、向國外引進新型指揮自動化裝備
(一)紐約時報報導說,一九九五年美國總統柯林頓解除對大陸的電腦出口管制以來,中共已經向美國購買了四十六部超級性能及多部功能相近的電腦。
(二)已於一九九三年由英馬可尼公司提供技術,改良了運八機,使之能擔任空中預警及偵測任務,進而向英國購得十六套寧祿式(NIMROD)空中雷達預警機的機載雷達,並積極向以色列購買空中預警機,後遭遇美國強力干預而中止,目前正計畫向俄羅斯租賃數架A-50(如圖六)預警機,可使中共偵測與目標獲得能力提升不少。
(三)向俄羅斯、以色列及英、法、德等歐洲國家,購買先進之資訊裝備,已購得或洽購中之裝備包括預警雷達、電子戰「軟殺(如主動式機載電子干擾設備)」、「硬殺(如反輻射飛彈)」武器及精密通信裝備。
四、實施組織架構的變革
(一)建立合理比例關係,優先發展海、空軍,加強技術兵種組織,調整陸軍各兵種之比例。
(二)實行合成化、多樣化部隊編組,以因應各戰區不同的作戰要求,如考慮建立各軍種組成的聯合作戰部隊。
(三)採取非固定型的積木架構,如每團編配四個以上步兵營或坦克營,在戰役行動中,以師為基本作戰單位,戰術行動中,則以營為基本作戰單位。
(四)優先調整重點部隊結構,也就是先調整少數硬體設施強、兵員素質高、兵種比例較多的部隊。第一類編制在重點集團軍下,此類單位擁有更大的機動性,側重於區域的機動防衛與進攻角色,同時擁有全國範圍內接受戰略任務調遣的使命;第二類快速反應部隊具有很大的區域快速反應能力,即在一般情況下,只專注於戰區的快速反應型戰備任務。
五、部隊演訓方面
(一)南京軍區日前就渡海登陸攻堅作戰和堅固陣地攻防,進行一次以高科技條件為背景的戰術對抗演練,以鍛鍊和提高指揮人員快速反應和指揮能力,及將高科技兵器運用於演練中。
(二)中共解放軍報報導,濟南軍區的一個師,使用過去一年內發展出來的十多種新武器和設備,在島嶼攻擊作戰中獲得一些成果,文中提到的新武器包括夜戰設備,配備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裝備和先進的指揮、管制和通訊系統。
(三)二○○○年十月中共大演兵中攜帶著單兵戰場監視系統的數位化步兵已悄然登場。
(四)資訊戰演訓
A.共軍於民國八十六年十月十日首度進行戰役層次電腦網路病毒對抗演練,由瀋陽軍區某集團軍所屬的兩個師指揮所,相互以電腦病毒實施攻防,共軍三總部及各部隊的電子戰專家都在現場觀摩。
B.近年來藉由「兩國論」、「中共與美國撞機事件」對我與美國實施多次駭客攻擊,判斷可藉由此獲得網路戰實際經驗,增強其資訊戰攻擊與防禦能力。
(五)電子戰演訓方面
A.在一九九六年三月份臺海飛彈危機前後,共軍空軍秘密派遣一架預警機參與演習,主要是在臺海對岸約兩萬五千呎的空中做南北飛行,監視我方戰機的出勤與應變程序,同時也記錄我方空、地間的無線電對話。由已得知的情資顯示,中共自一九九二年一月至今,電戰機與預警機參與演習次數已高達540餘架次,總飛行時數亦超過1,300小時。其中尤以一九九七年九月在河北石家莊所實施的大規模電子對抗演習,共軍出動的電戰機已可以配合戰術與戰略企圖,其工作效率實際上已突破過去的技術瓶頸。
B.共軍南京軍區及廣州軍區的電子對抗部隊從二○○○年十二月五日開始,展開一項資訊戰聯合演訓(如圖七),以測試整個東南沿海光纖網路的戰備能量。據透露,這是共軍首次針對「八縱八橫」的光纖通訊網進行跨軍區測試。
(六)模擬演訓方面
中共在一九八六年獲得以色列技術支援,開始研發電腦數位化模擬訓練,之後則由「指揮自動化局」負責指導電腦兵棋模擬系統的建置,以推動全軍性電腦技術的整合;此期間,曾實施「長城一、二號」、「長江二號」、「快模三號」、「長虹一號」、「加強步兵連」陣地防禦戰鬥等電腦模擬訓練之演練(如圖八),充分運用電腦虛擬敵我戰術戰法,採對抗方式演練,使電腦兵棋漸次推展至師、團、營、連。未來將可運用大型電腦,建立神經中樞網路,執行三軍聯合電腦模擬作戰演訓。
我因應之道
一、規劃資訊發展策略
(一)重視網路安全措施
美國國防部鑒於平均每天要受到電腦駭客7次攻擊,因此決定,今後不再使用普通的電腦密碼,而使用人體特徵為密碼,以阻擋駭客的攻擊。美國防部五角大廈附近建立一個這些人體特徵的分析中心,將國防部所有雇員的這些特徵都存儲起來。使用者上機時,將由照相機等攝像設備拍攝他們的這些特徵,然後傳給電腦,由電腦與資料庫儲存的資料比較,在鑑定認可後,使用者才能打開電腦。故連美國國防部都覺得他們的網路安全堪虞,積極強化其安全措施,所以我更需強化網路安全,避免敵人入侵。
(二)擬定資訊攻擊作戰策略
中共近年來常利用與我關係緊張之時刻(例如兩國論時)及與美國撞機事件,放任其駭客對我與美網站實施攻擊,以累積其攻擊與防護經驗,對我是一相當大警惕。未來我除應積極強化網路防護措施外,並應發展攻擊能量,因為攻擊就是最好的防護,只要能先癱瘓其電腦或網路,則其攻擊效能將降低。
(三)延攬高科技人力投入
從資訊戰的觀點而論,無論運用、防護均非國防部一個單位所能獨立完成。換言之,資訊戰事涉國家整體戰略,資訊作戰本無平時與戰時之分,亦無軍事與民生之分、政府與民間之別,故須結合產、官、學整合強化防護戰力。以我國資訊科技人才之豐,科技水準之強,相信不難在各方資源的界面整合下,展現卓越的資訊作戰攻擊與防護戰力,故應善用民間資源「化民力為我力,融我力於戰力」。
二、精實系統傳輸效能
面對未來的臺澎防衛作戰,想打贏這場戰爭,指管通情系統的整合與速度的提升、通信系統的暢通與否,應是關鍵因素,故須加強提升系統傳輸效能,這要從兩方面來著手:
(一)加速發展光纖通信
科技發展快速,武器裝備日趨精密,戰爭型態與戰法亦隨之不斷變化,為達先知快報、先制速決、高度保密、避免遭敵電子戰干擾、防電磁脈衝、減低維修人力負擔之優點,所以國軍應積極加速光纖通信系統發展,利用光纖固網建立營區區域網路;野戰則發展光纖野戰線路,俾發揮通信系統之最大功能,以確保指揮、管制、通信、情報、電腦網在任何惡劣情況下之暢通,達成支援作戰之任務。
(二)精實裝備整備
本軍通資系統建置係以戰術區域通信為通資平臺,結合HF、VHF跳頻機,並配合多重情研分析系統之完成即可整合指揮、管制、情資、監偵、火力支援與勤務支援等四項系統發揮整體作戰效益。陸區系統宜採用更高頻寬、非同步傳輸模式(ATM)交換器為通信骨幹、提供資訊網路對外網路連結之擴充功能、具動態分配頻寬、充分運用自動網路管理及安全機制、並運用商用技術及設備增加資訊網連通性及降低投資成本,支援機動及有線電用戶,在動態環境下進行資訊交換作業;新式無線電機則應朝向體積小、重量輕,內建「GPS」則需具備跳頻、高速數據傳輸能力,採多頻、多模式戰術網際網路運用,建構上下級與友軍間數據傳輸鏈路,以提升傳輸效能。
三、整合C4ISR系統戰力
(一)整合軍種C4ISR系統戰力
我各軍種通信裝備不盡相同,自成一體系,從美伊戰爭與科索沃戰爭可瞭解各盟國通信系統整合之重要性,故我在發展戰術區域通信系統之時,即應考量裝備與軟體之相容性,以利軍兵種聯合作戰。
(二)加強部隊縱、橫向通連體系
系統整合工作不是各做各的,是要以作戰的立場思考問題,將C4ISR系統與武器系統、戰備戰力整合在一起,各作戰區戰力整合應以指管通情為基礎,依據作戰任務與戰備需求,運用既有的裝備設施,明確律定各級部隊縱向指管及橫向通連體系,使各級部隊均能納入作戰區的統一管制,並就現有裝備功能不足之處,或結構體制不完整之處,隨時提出需求及建議,共同研究檢討解決問題,以達到戰力整合的功能,在作戰時才能選擇「經濟、快速、有效」的武器殲滅敵人,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能」。
(三)充實數位化裝備
數位化裝備發展迅速,應充分運用商用技術及商規設備以增加資訊網路連接及降低投資成本,並研製模組化、易擴充功能之制式裝備,以整合武器系統,使軟、硬結合戰力相乘。
四、加強幹部資訊教育
應充分利用民間電腦教育資源,例如與營區附近電腦教學公司簽訂合約,定期開闢相關資訊專長班,不斷強化部隊幹部資訊教育訓練,使每位幹部的「戰術素養」與「資訊專長」能夠完整配套,培養既懂戰術亦懂資訊的高素質人才,方能符合未來數位化戰場所需的「數位化戰士」,奠定陸軍數位化建軍基礎。
五、重視幹部英文能力
我C4ISR系統大都是美購,使用說明與保養維護等說明書多為英文,且未來若與美軍聯合作戰,雙方溝通必用英文,若我軍官幹部英文能力不佳,將使雙方溝通費時或信息傳遞錯誤而貽誤戰局。故應提升軍官英文能力,建議如下:
(一)未來軍官學校畢業生須實施英文鑑測,不合格者不能畢業。
(二)義務役預官、志願役預官考選標準,應將英文能力納入必要標準。
(三)陸院、戰院等班隊考選標準,亦應訂定英文錄取最低標準。
六、精進準則教範編修
準則教範為作戰訓練準據,有完備可行的準則,軍隊戰術的思想才能統一,行動才能一致,統合戰力才能發揮。為肆應資訊作戰,美軍早已編纂出「資訊作戰」野戰教範,供其數位化部隊實驗之用,而中共最近也針對「科技強軍」的需求,頒布高科技條件下局部戰爭新作戰條令。國軍實應蒐研這些準則,取其精要編纂我們自己的資訊作戰教範,供國軍部隊編裝實驗與作訓遵循,並依驗證所得,不斷修編以求完備。
七、提升人員素質水準
綜觀近年來的幾次局部戰爭和當前世界各國的建軍趨勢,在在都說明數位化戰場的時代已來臨,而高素質的軍人更是數位化的核心要素,因此,提升人員素質亦是不可忽視的重點,建議爾後應將士官招募學歷標準提升至大專以上;志願役預官招募學歷標準提升至大學以上,並將終身學習成效納入升遷積分評分項目,才能真正提升人員素質。
八、反制衛星監偵作業
(一)強化偽裝欺敵觀念
中共目前已有十七顆偵察衛星,且已發展出光電耦合感測器及星載合成孔徑雷達,均具有圖像資訊及對地即時傳輸技術,且積極尋求俄羅斯提供更精密偵察衛星取得之立即軍事資訊,對我形成重大威脅。為減輕此威脅,我們可以波灣戰爭與科索沃戰爭為學習借鏡,善用各種偽裝技巧,雖敵具有衛星偵察與精確打擊能力,若仍能保有適當戰力,則可遏阻敵之地面攻擊行動。
(二)干擾衛星接收作業
近年來中共衛星電臺訊號常遭不明人士干擾,他們所使用的干擾設備價位低廉,體積小型化,數百萬元就可購置一套,裝好就像電視轉播車,另有攜行式設備,可做到手提箱大小,實施干擾時只要十餘分鐘就能架妥系統,再多花十分鐘對準衛星,達到最飽和訊號,就能發射電波予以干擾,造成收訊不良。故於作戰時可利用民間通信專業人員與器材協助干擾敵衛星接收作業,以減低敵衛星偵測作業對我之危害。
九、強化安全防護兵、火力與通資結合,更加深對資訊、電子戰、電磁脈衝恐懼感,宜有效採取防護措施,其具體做法:
(一)C4ISR系統,固定設施地下化、光纖化,C4ISR系統,機動設施車廂化加裝屏障。
(二)規劃運用軍、公、民營可資運用設施,以維作業彈性。
(三)運用天然地障,規劃作業場所,隔絕或減弱干擾。
(四)嚴格發射管制,避免敵偵知兵力部署及發射參數。
(五)備存媒體,妥儲於地下化掩體或金屬製容器。
(六)周詳訓練人員,正確使用通資系統。
(七)強化電腦安全防護措施,確保網路安全。
(八)加強資訊安全保密觀念,厲行檢查管制措施。
(九)精進防護機制,舉行防護演習,確保遭受攻擊後,可迅速使系統正常運作。
結 語
傳統軍隊建設係追求以研製射程更遠、精度更高、殺傷力更大之武器,然在現代複雜多變的戰場上,則難以憑藉單一式武器達到致勝之目的,從波灣戰爭至科索沃戰役證明,盟軍諸兵種聯合作戰,係以數位化資訊技術貫穿整個戰場,使武器裝備產生橫向技術協通合作,形成整體作戰,以取得戰場優勢。據報導指出,共軍總參謀部電子對抗部(四部)已制定了軍用資訊系統方案,計畫於二○○六年實現全軍數位化。面對中共持續研發購置數位化裝備,進行部隊數位化建設,我亦應加強提升與發展數位化部隊,才能面對未來之作戰。
http://bbs.cqzg.cn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