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05 07:56:51| 人氣2,20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西方戰略思想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西方戰略思想史》(臺北:麥田,1995。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簡體本),可說是鈕先鍾在譯研西方諸大戰略思想家(後評)的基礎上之代表作,若再加其《中國戰略思想史》(斷定中國戰略思想自唐之後便衰),可說是影響著大多華人尤其臺灣有關中西方戰略思想史之論斷(雖未必合史實,如前評有中國特色的中西戰略思想史之貼文,尤其後評《孫子三論》《中西方戰術比較研究》)
 
《西方戰略思想史》目錄

第一篇 古代:西方戰略思想的萌芽期
第一章 希臘
第二章 羅馬
第二篇 中古時代;西方戰略思想的停滯期
第三章 拜占庭
第四章 中世紀
第三篇 啓蒙時代:西方戰略思想的復興期
第五章 馬基雅弗利
第六章 17世紀
第七章 18世紀
第四篇 近代(上):西方戰略思想的全盛期(一)(19世紀前期)
第八章 拿破侖
第九章 約米尼
第十章 克勞塞維茨
第五篇 近代(中):西方戰略思想的全盛期(二)(19世紀後期)
第十一章 普德學派
第十二章 法國學派
第十三章 文人戰略家
第十四章 海洋與戰略
第六篇 近代(下):西方戰略思想的全盛期(三)(20世紀)
第十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
第十六章 近代英國兩大師
第十七章 戰後海權思想
第十八章 空權思想的興起
第十九章 美國
第二十章 俄國

維基百科<戰略>目錄

(注意!撰者是用歐洲的啟「明」而非一般啟「蒙」,啟「明」乃鈕先鍾在麥田版《西方戰略思想史》專詞,廣西師大簡體本已改用「啓蒙」。另外古今中外軍事學家中,近現代中國軍事學家也只列入鈕先鍾,可見鈕先鍾影響著大多華人尤其臺灣有關中西方戰略思想史之論斷。)

1 戰略的定義
1.1 戰略本身的含義
1.2 戰略一詞的定義
2 戰略的理論
3 戰略的原理
3.1 常見的戰略原則
3.2 戰略的基本原理概念
4 戰略的基礎
4.1 戰略的基礎觀念
4.2 戰略的基礎思維
5 戰略發展
5.1 早期戰略
5.1.1 太公至孫子的戰略思想
5.1.2 希臘時代的戰略思想
5.1.3 秦國的戰略思想
5.1.4 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略思想
5.2 中期戰略
5.2.1 三國鼎立至唐朝的建立
5.2.2 黑暗時代的停滯
5.2.2.1 拜占廷帝國
5.2.2.2 中世紀
5.2.3 蒙古的狂潮
5.2.4 歐洲的啟明
5.3 東方戰略思想的衰微
5.3.1 明的內向性質
5.3.2 清的盛衰常理
5.4 西方戰略的承先啟後
5.4.1 馬基維利
5.4.2 理性主義
5.5 拿破崙戰爭
5.5.1 約米尼
5.5.2 克勞塞維茲
5.6 工業革命
5.6.1 德國統一
5.6.2 南北戰爭
5.6.3 預言
5.7 成吉思汗與蒙古
5.8 拿破崙戰略
5.9 工業時期戰略
5.10 第一次世界大戰
5.11 二戰間期的發展
5.12 二次大戰
5.13 冷戰
5.14 冷戰之後
6 軍事學家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B%8D%E4%BA%8B%E6%88%B0%E7%95%A5&variant=zh-tw


當讀者讀完鈕先鍾著《西方戰略思想史》後,必能發現所謂戰略思想者,其內容是非常寬廣,其涵意是非常複雜,尤其在不同的時代更可能應作不同的解釋。戰略一詞的語根雖發源於希臘,但古代戰爭形態相當簡單,在思考和行動上自無作嚴格層次區分之必要。此種情形甚至於一直持續到中期都尚無重大的改變。僅本書所要敘述和分析的對象為戰略思想在西方世界中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其目的為回溯思想的主流,說明其中心理念,尤其重視思想與時代背景之間的互動關係。戰略觀念的本身,戰略家對於此種觀念的了解,前人對後世的影響,也都成為分析重點。本書也可以視為一種戰略著作的概述,但在此領域中的著作實在是太多,僅憑這樣一卷(one-voIume)的篇幅,自難作詳盡的介紹。所以,對於某些著作只能採樣而已,不過所採取的樣本又還是以最具有代表性者為原則。此外,在敘述內容時也是以主要理念為焦點,比較煩瑣的部分則予以刪節,至於直接引述則更僅以必要者為限。
    本書為何選擇1945年為其敘述的終點。其主要埋由是1945年不僅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而更是核子時代的起點。核子武器的出現對於世界產生空前未有的重大衝擊。在此種衝擊之下,先核(pre.nucIear)時代的傳統戰略思想在某些方面對於新的環境的確已經無法適應,而必須作徹底的改變。換言之,在新的時代中需要新的戰略,過去的思想遺產只能作為新思維的參考。因此,在核子時代中從事戰略研究的學者有時必須另起爐竈,而不能把新的思想完全視為舊有思想的延續。
   本書以概述和分析西方戰略思想的演進過程為目的,而思想又以思想家及其著作為主要代表,因此這也就成為本書內容的核心。不過,在長達兩千餘年的西方歷史中,思想家與著作為數頗多,自不能盡述,是以必有所選擇。換言之,對於不同的人物和思想所給與的篇幅在長度上有相當的差異。全書中以克勞塞維茨所佔篇幅最多,他那一章是全書中最長的一章。其理由是不難解釋:西方之有克勞塞維茨正如我國之有孫子,其地位實非他人所能及。其次,克勞塞維茨的現論也的確不易了解,所以遂確有詳加分析之必要。除此之外,像約米尼、馬漢、李德哈特等人也都有相當詳盡的討論,其原因也都經過牴重的思考,在此無法詳述。大致說來有兩項原則:其理論本身的何值;其對於後世的影響。至於全書則有略古詳今的趨勢,這也是理所當然:一方面,西方戰略思想是直到近代始有驚人的發展;另一方面則為近代戰略思想與當前戰略環境,和現有戰略研究關係最為密切。                                                             
本書所最重視者為思想的本體或實質內容,至於思想家或著作者的身世則為次要問題。誠然,每一種思想都會呈現出其創始者的商標,而偉大的人物對於思想的流向也會產生決定性作用。但思想史並非傳記,其主題為思想而非人物。在另一方面,研究戰略思想固然必須了解其時代背景,以及思想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但本書對於這些背景因素又只能作簡要的說明,而不可能作深入的分析。凡讀本書者對於一般歷史事實應已有相當程度的基本知識。假使自認基本知識不夠,則應隨時閱讀通史以供參考。
http://www.nocsh.tpc.edu.tw/library/20/content.htm

台長: 阿楨
人氣(2,200)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軍書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野戰防空系統
此分類上一篇:《戰略研究入門》

阿楨
紐時投書:放棄台灣、勾銷債務、救美經濟【聯合報2011.11.12

紐約時報言論版十日刊出一篇以「放棄台灣,救美國經濟」為題的投書,建議歐巴馬政府關起門來與北京當局協商,以終止對台軍售及軍事協助,交換中國大陸一筆勾銷美國的一點一四兆美元債務。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曾擔任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國際安全研究員的保羅.肯恩(Paul V. Kane),他是美國陸戰隊中士退伍,曾在伊拉克作戰並獲獎章。
肯恩說,美國總統歐巴馬只消一個大膽行動,就能把美國導向正途,還能當選連任。這個行動就是:關起門來與北京領導人協商,以終止對台軍售及軍事援助,且在2015年結束台美之間的防禦協定,交換中國大陸勾銷美國目前欠中國大陸的一點一四兆美元。
這篇文章說,如今台灣對美國來說幾無戰略利益,而且台灣已逐漸透過投資和通商與中國大陸統合。台灣被吸納進中國大陸,已是無可避免。
肯恩說,現況非常危險:如果獨派決定宣布獨立,或北京鷹派對兩岸統合等得不耐煩而以武力進犯台灣,美國可能會突然捲進這場耗資數兆美元的戰爭。
肯恩在文中說,中共基於以下理由,會希望與美國達成這項交換。
首先,就象徵和戰略意義而言,台灣是北京的最優先要務;其次,這項交易將讓台灣逐步而和平的統合進中國大陸;第三,可以打擊拿台灣議題爭取更多軍事預算的北京強硬派,此舉也將為中國省下巨額軍費。
肯恩明確指出,這項交換可在不加稅或不縮減開支的情況下,就為美國打消近百分之十的國債。同時,也將把美國外交政策從過時的冷戰時期糾葛,帶向當代經濟及戰略利益。

美前副助卿:棄台言論 天真危險、站不住腳【聯合報2011.11.12

前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薛瑞福十日在一項研討會表示,近來美國陸續有人提出「棄台論」,這種主張「天真又危險」。但他也提醒,雖然這些意見仍不是主流,也非大家的共識,但必須嚴肅看待並反駁。
薛瑞福強調,「棄台論」背後的幾個假設都站不住腳。棄台論者認為,去除台灣問題這個障礙,有助美中建立互信,促成兩國在美國關切議題合作;事實上,中國對北韓及伊朗等議題的政策都是依據自身國家利益,不會因為美國放棄台灣就改變。
2012-06-05 08:54:52
版主回應
台灣的大戰略2012.06.04聯合報 林中斌 (作者曾任陸委會首席副主委、國防部軍政副部長,現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

大戰略超越軍事,包括外交和內政。台灣呢?它還包括兩岸政策。
大戰略如果說清楚,國防部容易策劃軍事戰略,外交部、陸委會、經濟部、文化部等也容易規劃各自政策。否則,各部會揣測「上意」,因而傾向保守: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台灣也許有大戰略。但孤陋寡聞的筆者尚未知悉,因而冒昧建議以下環環相扣的六項:
一、理性自認小國。歷史上小國和大國硬拚,成功的沒有,遭殃的很多。小國無法以力取勝,也無法以錢取勝,更無法以悲取勝,必須以智取勝。
二、務實面對兩大。美國經濟成長遲緩、兩黨惡鬥政治癱瘓、軍費消減,但仍為廿一世紀舉足輕重之強國。中國大陸GDP目前占世界百分之十二,距明朝百分之卅尚遠,潛力雄厚。台灣沒有本錢與兩大中任一交惡。
三、立足平衡中點。目前,台灣太近美方不利經濟;太近中方不利安全和民主。何況台灣太近任何一方,便被它「吃死」。台灣若立足兩者間之平衡點,雙方皆將爭取。
四、兩岸和平交往。金融風暴下,中國大陸最後捲入首先脫離。目前它雖出口減緩,仍是各國爭相交往的經濟龍頭。不只歐美如此,即使對中國忌憚的日、越、菲、印等也是,台灣經濟發展如何能自外於大陸?何況,交往提供台灣社會優勢良性催化大陸的機會。交往也構成台灣對大陸第一層嚇阻。大陸人士在台,使共軍投鼠忌器。
五、社會善意催化。台灣小,大陸大。台灣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是風險小的「實驗」,若在大陸做,風險大。目前大陸發展已遇瓶頸,經濟飛躍而社會不安。台灣經驗正可提供大陸研究。壞的避免,好的參考。經由兩岸社會交流,台灣可善意協助大陸提升社會品質、改善人民生活。大陸良性質變有助於穩定東亞,最後有利台灣自己。
六、國防多重嚇阻。中立國瑞典、瑞士有優良的國防。即使兩岸和平,台灣仍需國防。
安全的台灣,可協助大陸內部發展,強化北京改革派籌碼,和弱化鷹派的論證。
台灣國防不能靠用飛彈打上海或三峽大壩,因為會傷及台商,而且如蚊子叮象軍事效果有限。台灣國防靠減低共軍攻台的意願,即嚇阻。
軍事攻台是北京的下下策,可能性極低。但台灣國防仍須準備。
台灣國防的困難在於經費拮据,軍購受限,美國軍售前景不樂觀。台灣國防不能只靠買來源不定而且昂貴的高科技武器。因此必須配套便宜而有效的嚇阻能力。
共軍攻台構想是首戰及決戰:嚇阻美軍馳援,快速以癱瘓方式奪取台灣,減少傷亡和破壞至最低,立即結束戰事。
如果台灣有能力以分散零星兵力拖延登陸的共軍,不讓結束戰爭,共軍便不願攻台。因為共軍不打沒把握的仗。台灣需訓練特戰部隊及志願民兵狙擊手。
台灣第一重嚇阻是兩岸交往。第二重嚇阻是高科技戰力。第三重嚇阻是水泥叢林游擊戰。但不是硬碰硬慘烈的城鎮戰如二戰中的史達林格勒之役。
兩項趨勢在賽跑。一是很難避免的兩岸整合。二是大陸的良性催化。一要慢;二要快。
這是台灣大戰略的目標。

  回應
我說,真正的困難是在於,即使明知台獨無望,仍無盡以台獨之名,進行島內奪權鬥爭。
  台灣現在的大戰略是....:「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亦罕有。」
  林中斌:台灣的大戰略:一、理性自認小國。二、務實面對兩大。三、立足平衡中點。四、兩岸和平交往。五、社會善意催化。六、國防多重嚇阻。林中斌教授謀國用心可感,姑不論此六項戰略內容的相互矛盾性及滯礙難行處。只消認清一點:任何良謀精算,那堪無能者拚!
  這邏輯很怪,要自認小,又要拒統、封鎖第一島鏈,這不交惡,那算什麼?這一廂情願地,真不知在說什麼。這...小在那??還要嚇阻老共,老共好害怕呦!你也同樣地嚇阻老美看看,也讓它看看這個小。一要快、一要慢。不管你快、慢,時間不站我們這一方,就是這種拖時間的想法,把籌碼都流失掉了。

另參本館:
馬國防外交兩岸 賣台軍事家 中國大戰略《戰略緒論》《戰略研究入門》《國際戰略報告》《歷史與戰略》台灣防禦中共導彈攻擊的上、中、下戰略 《冷戰後的美國軍事戰略》啥米係ㄟ擱發 各表一中
2012-06-05 09:00:12
媚藥
2020-01-13 02:37:3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