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戰略思想史》(臺北:麥田,1995。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簡體本),可說是鈕先鍾在譯研西方諸大戰略思想家(後評)的基礎上之代表作,若再加其《中國戰略思想史》(斷定中國戰略思想自唐之後便衰),可說是影響著大多華人尤其臺灣有關中西方戰略思想史之論斷(雖未必合史實,如前評有中國特色的中西戰略思想史之貼文,尤其後評《孫子三論》《中西方戰術比較研究》)
《西方戰略思想史》目錄
第一篇 古代:西方戰略思想的萌芽期
第一章 希臘
第二章 羅馬
第二篇 中古時代;西方戰略思想的停滯期
第三章 拜占庭
第四章 中世紀
第三篇 啓蒙時代:西方戰略思想的復興期
第五章 馬基雅弗利
第六章 17世紀
第七章 18世紀
第四篇 近代(上):西方戰略思想的全盛期(一)(19世紀前期)
第八章 拿破侖
第九章 約米尼
第十章 克勞塞維茨
第五篇 近代(中):西方戰略思想的全盛期(二)(19世紀後期)
第十一章 普德學派
第十二章 法國學派
第十三章 文人戰略家
第十四章 海洋與戰略
第六篇 近代(下):西方戰略思想的全盛期(三)(20世紀)
第十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
第十六章 近代英國兩大師
第十七章 戰後海權思想
第十八章 空權思想的興起
第十九章 美國
第二十章 俄國
維基百科<戰略>目錄
(注意!撰者是用歐洲的啟「明」而非一般啟「蒙」,啟「明」乃鈕先鍾在麥田版《西方戰略思想史》專詞,廣西師大簡體本已改用「啓蒙」。另外古今中外軍事學家中,近現代中國軍事學家也只列入鈕先鍾,可見鈕先鍾影響著大多華人尤其臺灣有關中西方戰略思想史之論斷。)
1 戰略的定義
1.1 戰略本身的含義
1.2 戰略一詞的定義
2 戰略的理論
3 戰略的原理
3.1 常見的戰略原則
3.2 戰略的基本原理概念
4 戰略的基礎
4.1 戰略的基礎觀念
4.2 戰略的基礎思維
5 戰略發展
5.1 早期戰略
5.1.1 太公至孫子的戰略思想
5.1.2 希臘時代的戰略思想
5.1.3 秦國的戰略思想
5.1.4 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略思想
5.2 中期戰略
5.2.1 三國鼎立至唐朝的建立
5.2.2 黑暗時代的停滯
5.2.2.1 拜占廷帝國
5.2.2.2 中世紀
5.2.3 蒙古的狂潮
5.2.4 歐洲的啟明
5.3 東方戰略思想的衰微
5.3.1 明的內向性質
5.3.2 清的盛衰常理
5.4 西方戰略的承先啟後
5.4.1 馬基維利
5.4.2 理性主義
5.5 拿破崙戰爭
5.5.1 約米尼
5.5.2 克勞塞維茲
5.6 工業革命
5.6.1 德國統一
5.6.2 南北戰爭
5.6.3 預言
5.7 成吉思汗與蒙古
5.8 拿破崙戰略
5.9 工業時期戰略
5.10 第一次世界大戰
5.11 二戰間期的發展
5.12 二次大戰
5.13 冷戰
5.14 冷戰之後
6 軍事學家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B%8D%E4%BA%8B%E6%88%B0%E7%95%A5&variant=zh-tw
當讀者讀完鈕先鍾著《西方戰略思想史》後,必能發現所謂戰略思想者,其內容是非常寬廣,其涵意是非常複雜,尤其在不同的時代更可能應作不同的解釋。戰略一詞的語根雖發源於希臘,但古代戰爭形態相當簡單,在思考和行動上自無作嚴格層次區分之必要。此種情形甚至於一直持續到中期都尚無重大的改變。僅本書所要敘述和分析的對象為戰略思想在西方世界中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其目的為回溯思想的主流,說明其中心理念,尤其重視思想與時代背景之間的互動關係。戰略觀念的本身,戰略家對於此種觀念的了解,前人對後世的影響,也都成為分析重點。本書也可以視為一種戰略著作的概述,但在此領域中的著作實在是太多,僅憑這樣一卷(one-voIume)的篇幅,自難作詳盡的介紹。所以,對於某些著作只能採樣而已,不過所採取的樣本又還是以最具有代表性者為原則。此外,在敘述內容時也是以主要理念為焦點,比較煩瑣的部分則予以刪節,至於直接引述則更僅以必要者為限。
本書為何選擇1945年為其敘述的終點。其主要埋由是1945年不僅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而更是核子時代的起點。核子武器的出現對於世界產生空前未有的重大衝擊。在此種衝擊之下,先核(pre.nucIear)時代的傳統戰略思想在某些方面對於新的環境的確已經無法適應,而必須作徹底的改變。換言之,在新的時代中需要新的戰略,過去的思想遺產只能作為新思維的參考。因此,在核子時代中從事戰略研究的學者有時必須另起爐竈,而不能把新的思想完全視為舊有思想的延續。
本書以概述和分析西方戰略思想的演進過程為目的,而思想又以思想家及其著作為主要代表,因此這也就成為本書內容的核心。不過,在長達兩千餘年的西方歷史中,思想家與著作為數頗多,自不能盡述,是以必有所選擇。換言之,對於不同的人物和思想所給與的篇幅在長度上有相當的差異。全書中以克勞塞維茨所佔篇幅最多,他那一章是全書中最長的一章。其理由是不難解釋:西方之有克勞塞維茨正如我國之有孫子,其地位實非他人所能及。其次,克勞塞維茨的現論也的確不易了解,所以遂確有詳加分析之必要。除此之外,像約米尼、馬漢、李德哈特等人也都有相當詳盡的討論,其原因也都經過牴重的思考,在此無法詳述。大致說來有兩項原則:其理論本身的何值;其對於後世的影響。至於全書則有略古詳今的趨勢,這也是理所當然:一方面,西方戰略思想是直到近代始有驚人的發展;另一方面則為近代戰略思想與當前戰略環境,和現有戰略研究關係最為密切。
本書所最重視者為思想的本體或實質內容,至於思想家或著作者的身世則為次要問題。誠然,每一種思想都會呈現出其創始者的商標,而偉大的人物對於思想的流向也會產生決定性作用。但思想史並非傳記,其主題為思想而非人物。在另一方面,研究戰略思想固然必須了解其時代背景,以及思想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但本書對於這些背景因素又只能作簡要的說明,而不可能作深入的分析。凡讀本書者對於一般歷史事實應已有相當程度的基本知識。假使自認基本知識不夠,則應隨時閱讀通史以供參考。
http://www.nocsh.tpc.edu.tw/library/20/content.htm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