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01 06:24:51| 人氣3,964|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南斯拉夫分裂大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比起前評馬克.馬佐爾《巴爾幹:被誤解的歐洲火藥庫》的挑戰西方主流民主民族國家觀,米哈伊洛.塞諾布恩雅的《南斯拉夫分裂大戲》(麥田,1999)在挑戰西方民族國家觀之餘,乃迷信南斯拉夫分裂之因在欠民主(p.15,26)?

隨著1991南斯拉夫內戰開打,任南斯拉夫駐歐體大使的本書作者,也立刻遭到一連串尖銳問題的密集轟炸: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一個擁有像南斯拉夫這般地位的國家,怎麼會因為這麼深的仇恨和悲傷而化為一場夢魘?這一切又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結束?
這本書就是作者為他自己以及那些想知道這場悲劇的來龍去脈的人所提出的答案。作者用戲劇的結構來鋪陳這段歷史,一步步帶我們從南斯拉夫這座舞台、深入到後狄托時代的演員、內戰的情以及其最後可能的結局。
前南斯拉夫駐歐洲共同體大使,曾參與一九九一年於海牙舉行的南斯拉夫和平會議。現居加拿大蒙特婁,擔任經濟和政治顧問,並在蒙特婁麥吉爾大學教授政治學。

前南斯拉夫的歷史教訓>單兆榮2002/4/6中央日報人與歷史版

前南斯拉夫在二次大戰後,由走獨立路線的共產黨領袖狄托統治,曾經有一段數字順口溜,貼切說明這個國家的複雜性:一個政黨(共產黨),兩種字母(拉丁、 Cyrillic),三種宗教(東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四種語言(塞爾維亞、克羅特、斯洛汶、馬其頓),五種民族(塞爾維亞、克羅特、斯洛汶、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六個加盟共和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汶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那、黑山國、馬其頓,外加一個伏衣伏丁那自治省、一個科索夫自治區),七個鄰國(奧、匈、義、阿、保、羅、希)。
更複雜的是每一個共和國內部有各種不同比例的族群分布,如塞爾維亞共和國境內塞裔多,自認為在脫離土耳其帝國的獨立運動中出力最大,但國家比較貧窮;克羅塞西亞共和國則是克裔多,經濟情況佳,歷史上曾經被奧匈帝國所統治。這兩大族群塞裔與克裔也都曾經在自己比較優勢的地區對另一族群進行屠殺。狄托在世時強人領導,共產集權下各族群尚能在國家統一的意識上被宣傳為一個南斯拉夫民族,彼此相安無事,甚至因為許多族裔的混居,朋友往來、族群通婚均是常態。但是狄托死後十年的共黨集體領導相對衰弱,再加上1990年代世界兩大趨勢:共產崩潰與族群糾紛,南斯拉夫都躬逢其盛。根據前南斯拉夫派駐歐洲共同體的大使塞諾布恩雅(大作:《南斯拉夫分裂大戲》)的分析:該國的族群分裂經過三部曲,第一步由各族裔的學者以歷史文化證明自己的族群比他族優秀,也比其他族群貢獻更多;第二步交由政治領導人大聲疾呼、充分宣傳;最後進入激烈的群眾運動。於是一場場種族清洗,活生生上演在世人的面前,沒有人能夠真正說清楚誰對誰錯!
南斯拉夫民族只是泛稱,也是相對應於北斯拉夫。歷史上的巴爾幹半島,位於歐亞交界處,不知多少民族在此駐足融合,更有不少宗教在此衝突停留,註定她複雜的命運。上古至今,此區經歷過的文化有:燦爛的希臘、大鎔爐的波斯、希臘化的馬其頓、實用的羅馬;大宗教有:羅馬的希臘正教(不同於西半部的羅馬公教)、土耳其的伊斯蘭教。羅馬公教的十字軍曾經援助國她,也洗劫過她;伊斯蘭教徒與之通商,也佔領統治她。一次大戰後,帝國主義又對此區的政治版圖做奇怪的切割,當地最大族裔用「大斯拉夫民族」此種想像的共同體導引,土耳其裔成了可惡的「外來政權」,昔日的鄰居好友,都成了歷史上不共戴天的仇敵。大斯拉夫族裔再細分出各種族群,加上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都有聖戰的傳統糾纏著,一一獨立、彼此爭戰,只為釐清歷史上曾經如何?但是,歷史無法時光倒回,種族融合無法再「純淨」!
這種血淋淋的歷史教訓,絕非孤例,當今世上還不少。蘇聯的瓦解、車臣欲脫離俄國、西藏想要自治、新疆維吾爾族也希望擺脫大漢沙文、非洲各國部落的內戰……。台灣此刻也在歷史的過往中掙扎,試圖釐清族群的責任,只希望台灣的獨立運動是在理智的現況中考量,而不是假歷史為名,行族群分裂之實!畢竟,沒有人能夠滾回哪裡?也沒有人能夠說清楚「台灣人」的血統定義!
http://209.85.175.104/search?q=cache:yOTQbqX9EjIJ:www.fg.tp.edu.tw/~sunny/works/sslav.doc+%E5%8D%97%E6%96%AF%E6%8B%89%E5%A4%AB%E5%88%86%E8%A3%82%E5%A4%A7%E6%88%B2&hl=zh-TW&ct=clnk&cd=6&gl=tw

南斯拉夫共產聯盟(Savez komunista Jugoslavije),有時簡稱為南共盟,前身為1919年南斯拉夫王國時期所創立的「南斯拉夫共產黨」。

沿革
1952年南斯拉夫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更改黨名為「南斯拉夫共產聯盟」,並設立共和國及自治省的共產聯盟組織。 1969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更進一步將南斯拉夫共產聯盟(SKJ)帶往真正的聯盟方向。從九大之後,往後的代表大會,各共和國及自治省在全國代表大會之前先召開黨代表會議,然後再將決議帶至全國代表大會進行協調及確認。並且黨的主要機構成員也不再由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改由黨代表會議選舉,全國代表大會加以確認。
1964年到1971年之間,各共和國共產聯盟的獨立性及權力皆有所增加,導致南斯拉夫共產聯盟在實質上變成一個聯邦制機構。

瓦解
1981年狄托去世後,關於南斯拉夫國家政治體系變革的討論,使得共和國及自治省的共產聯盟領袖開始區分他們的政治立場,以民族認同做為社會及政治權力的基礎,並且以民族差異來劃清界線。最終,南斯拉夫共產聯盟先是轉變為一個鬆散的聯合,之後分裂為六塊幾乎一樣強調民族主義的碎片。
1990年代,南共盟分裂,自治省的共產聯盟停止運作,各共和國的共產聯盟則相繼更名為政黨。1990年,塞爾維亞共產聯盟更名為塞爾維亞社會黨(Socijalistička partija Srbije, SPS)。克羅埃西亞共產聯盟轉變為民主促進黨(暫譯)(Stranka demokratskih promjena, SDP),1994年與克羅埃西亞社會民主義黨(Socijaldemokrati Hrvatske, SDH)合併,更名為克羅埃西亞社會民主黨(Socijaldemokratska partija Hrvatske, SDP)。馬其頓共產聯盟在1990年更名為馬其頓社會民主聯盟(Socijaldemokratski Sojuz na Makedonija, SDSM)。斯洛維尼亞共產聯盟在1990年改名為斯洛維尼亞民主革新黨(Stranka demokratične prenove Slovenije, SDP),1993年與社會民主聯盟(Socialdemokratske unije, SDU)及勞工黨(Delavske stranke)合併,組成社會民主黨(Socialni demo-krati, SD)。波士尼亞共產聯盟在90年代轉變為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民主黨(Socijaldemokratska Partija BiH - Socijaldemokrati , SDP-BiH)。蒙地內哥羅共產聯盟則在1991年轉變為蒙地內哥羅社會主義民主黨(Demokratska Partija Socijalista Crne Gore, DPS)。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97%E6%96%AF%E6%8B%89%E5%A4%AB%E5%85%B1%E7%94%A2%E8%81%AF%E7%9B%9F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63年-1992年),曆史上的國名,位于巴爾幹半島,1992年解體,分別成立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後改名爲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現解體爲塞爾維亞共和國和黑山共和國)、克羅地亞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
1945年,南斯拉夫從納粹德國手中獲得解放,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鐵托任主席。二戰後,南實行了國有化和土地改革,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由于南斯拉夫和蘇聯一向關系不和,加上鐵托不甘受制于蘇聯,1948年,南和蘇聯關系破裂,南斯拉夫共産黨被開除出蘇聯領導的共産黨情報局。1949年,情報局公開斥責南斯拉夫“已完全蛻化爲法西斯主義並投人了世界帝國主義陣營”。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掌握蘇聯政權後,南蘇關系開始改善,並恢複外交關系。以後,南蘇關系一直在處于低度水平,南也並沒有加入蘇聯領導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國際經濟組織經濟互助委員會和軍事組織華沙條約組織。1963年南修改憲法,改國號爲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前南奉行獨立自主的不結盟外交政策,鐵托是不結盟運動的發起者。他反對大國壟斷國際事務,反對戰爭,維護和平,爲南斯拉夫贏得了國際尊重。1974年,再次修改憲法,宣布實行“聯合勞動”和“代表團制議會”,1980年,鐵托逝世後,聯邦實行集體領導,各共和國日趨松散,民族矛盾加劇。1991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和馬其頓四個共和國相繼宣布獨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議會通過新憲法,宣布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聯合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正式解體。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行政區劃: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薩拉熱窩;
克羅地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薩格勒布;
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斯科普裏;
黑山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鐵托格勒,現改名爲波德戈裏查;
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首都貝爾格萊德,包括兩個社會主義自治省:
5a. 科索沃社會主義自治省,首府普裏什蒂納;
5b. 伏伊伏丁那社會主義自治省,首府諾維薩德;
斯洛文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首都盧布爾雅那。

在1990年前蘇聯解體之後,各民族開始各自爭取自治和獨立。及至2003年改名爲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之後,南斯拉夫作爲國名正式退出了曆史舞臺。

南斯拉夫簡史

 所謂南斯拉夫,也就是南部斯拉夫民族的意思。斯拉夫民族最早起源于今天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等東歐地區。公元五至六世紀,部分斯拉夫人開始遷徙到今天的巴爾幹半島,成爲今天的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馬其頓等斯拉夫民族的祖先。到公元九世紀開始形成一些斯拉夫民族國家,如克羅地亞、塞爾維亞等。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受拜占庭文化影響較大,除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外,大都信奉東正教。

夢想成真 第一南斯拉夫

 1398年,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在今天的科索沃地區打敗塞爾維亞軍隊,從而開始了長達500年的對巴爾幹地區的統治。1878年,在經過長期反抗鬥爭後,塞爾維亞、黑山獲得了獨立。而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則處于當時的奧匈帝國統治下。1912和1913年兩次巴爾幹戰爭使馬其頓擺脫了土耳其的鐵蹄。巴爾幹開始産生了將南部斯拉夫民族統一起來的願望,尤其是已經獲得獨立的塞爾維亞更是把以自己爲核心建立一個統一的南斯拉夫國家作爲基本國策。
 一戰中,塞爾維亞站在協約國一方。戰爭結束後,奧匈帝國的崩潰,使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有了自決的機會;以法國爲代表的協約國也主張在巴爾幹建立一個強大的南斯拉夫國家以對德形成牽制。這樣,南部斯拉夫民族統一的夢想有了成真的可能。
 1918年,塞爾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成立了“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1919年的《凡爾塞和約》承認並確定了該王國的主權和邊界,是爲第一南斯拉夫。1929年王國改名爲南斯拉夫王國。

戰火誕生 第二南斯拉夫

 1941年4月6日,德意軸心國集團向南斯拉夫王國發動全面侵略。4月17日,王國軍隊戰敗投降,國王彼得二世流亡英國倫敦,第一南斯拉夫淪亡了。
 在德國法西斯占領南斯拉夫後,以鐵托爲首的南斯拉夫共産黨領導武裝起義,開始了4年艱苦卓絕的反法西斯遊擊戰爭。在二戰中,南斯拉夫的遊擊戰爭是最大的敵後戰場,它牽制和消滅了德國法西斯的大量有生力量,南共領導的遊擊隊也發展到了80萬人。1943年11月29日在波黑亞伊策市召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員會會議,決定成立以鐵托爲首的臨時政府———南斯拉夫全國解放委員會,在戰後建立各民族平等的聯邦共和國,剝奪流亡政府的權利,禁止彼得國王重返南斯拉夫,授予鐵托元帥軍銜。
 1945年5月,在蘇聯紅軍的支援下,南斯拉夫全境獲得解放。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南斯拉夫人民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犧牲,4年中共犧牲了170萬人,占當時南斯拉夫人口的11%。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1963年的新憲法又改國名爲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鐵托成爲終身總統。新南斯拉夫按照民族平等的原則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馬其頓和黑山6個自治共和國以及屬于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組成。
 鐵托領導的新南斯拉夫在國內實行社會主義工人自治制度,在國際上奉行不結盟政策。70和80年代的南斯拉夫在經濟上曾獲得很大成就,其國民生活水平在東歐一度居于領先水平,由于鐵托本人在二戰中建立起的崇高威望和南斯拉夫既不跟從蘇聯集團、也不依附西方集團的不結盟政策,使得南斯拉夫在國際舞臺上也擁有較高的地位。

步履維艱 第三南斯拉夫

 由于南斯拉夫各民族曾遭受不同大國的統治,有著不同的文化傳統,如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信仰東正教,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信仰天主教,而波黑的穆斯林族和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則信仰伊斯蘭教,加上各列強曆史上出于私利,經常在各民族中進行挑撥、制造爭端,使得各民族之間存在不少矛盾。鐵托逝世後,這些矛盾開始逐漸激化。
 蘇聯東歐劇變也給南斯拉夫造成了巨大沖擊。南斯拉夫統一的核心南共聯盟也開始瓦解,各共和國的分離主義力量日益強大並逐漸控制了當地的政權。一九九一年,圖季曼領導的克羅地亞以及斯洛文尼亞兩共和國率先宣布獨立。在南斯拉夫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同時,西方國家出于意識形態和本身戰略利益的考慮,決定不再支持南斯拉夫的統一。一九九二年一月,德國率先承認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獨立,整個歐盟也步其後塵。一九九一年十一月,馬其頓宣布獨立。一九九二年四月,波黑又宣布獨立。
 鑒于新的局勢,原南斯拉夫僅存的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于一九九二年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其面積和人口都只有原來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被稱爲“小南斯拉夫”或“第三南斯拉夫”。新的南聯盟在成立伊始即面臨困境。波黑爆發了塞爾維亞族、克羅地亞族和穆斯林族之間的戰爭,南聯盟和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米洛舍維奇被西方指責爲進行“種族清洗”,受到經濟制裁,國內經濟日益衰退,外交上也極其困難。
 一九九五年八月,以美國爲首的北約大規模空襲波黑塞族,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克羅地亞總統圖季曼和波黑總統伊澤特貝戈維奇一起在美國簽署了《代頓和平協議》,波黑內戰終于基本平息。之後,西方又利用南聯盟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少數民族與塞族之間的沖突,繼續對南聯盟施壓,從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起開始對南聯盟進行大規模轟炸,制造了歐洲自二戰以來最大的人道主義災難。

國旗:藍、白、紅是斯拉夫人喜愛的顔色。三色旗曾是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聯合王國的國旗。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增加一枚黃邊紅五角星,象征人民自由解放。1992年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後,重新啓用三色旗。
國歌:《嗨,斯拉夫人》。 由波蘭國歌所衍生, 一八三四年所作, 一九四五年正式定爲南斯拉夫國歌。
國花:桃花
貨幣:第納爾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盟]是一個國情極其複雜的聯邦,其特點可歸結爲:
  一個聯邦國家;
  二種拼音文字;
  三種語言;
  四個宗教;
  五個主體民族;
  六個共和國;
  七條邊界;
  八個領導人;
  九個政府。

  這種國情的複雜性本身潛在著難以估量的矛盾,鐵托在世時已經注意到這一點,並曾爲此作了某種安排,但是,願望不能代替現實,在他身後,矛盾激化,最終不可收拾——結局是南斯拉夫解體,一分爲五。

最後的南斯拉夫

國名。位于歐洲巴爾幹半島中部和西北部。南臨亞得裏亞海,陸疆與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阿爾巴尼亞爲鄰。面積10.2萬平方公裏。人口 1,057萬(1989),主要有塞爾維亞人、黑山人、阿爾巴尼亞人、匈牙利人、羅馬尼亞人和土耳其人等。通用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首都貝爾格萊德。境內多山,山地以北是多瑙河中遊平原的一部分。主要河流有多瑙河、摩拉瓦河等,水力資源豐富。全境以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爲主,沿海地帶屬地中海式氣候,比較濕潤。年降水量550-750毫米。銅、鉛、鋅等礦儲量豐富,還有煤、鐵等。
公元六世紀,斯拉夫人開始越過喀爾巴阡山移居巴爾幹半島,七世紀發展爲現代南斯拉夫各主要民族的祖先。九世紀起,陸續建立了克羅地亞、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和馬其頓等各民族的國家。十五世紀起,先後被土耳其和奧匈帝國統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崩潰,民族獨立運動高漲,1918年12月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聯合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 1941年4月被德、意法西斯占領。1941-1945年進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1945年11月29日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行聯邦制,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馬其頓、黑山6個共和國組成(面積合計 25.58萬平方公裏,1983年人口2,285萬)。1963年改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80年以後國內民族矛盾日趨激化,政治動蕩,至1990年初執政黨南斯拉夫共産主義聯盟分裂瓦解。1991年6月起原南斯拉夫成員國中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馬其頓4國先後脫離聯邦,宣告獨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議會通過了由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共和國組成的新南斯拉夫,定名爲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工業以機器制造、有色金屬和冶煉、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爲主。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向日葵、甜菜和煙草等;園藝業和畜牧業較發達。出口農礦産品、船舶、皮革和煙草等。進口礦物燃料、機械、化工産品、鋼鐵和棉花等。主要城市有尼什、蘇博蒂察、克拉古耶伐次、波德戈裏察等。

1. 1918-1941
南斯拉夫始於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由塞爾維亞(包含現今馬其頓、黑山)、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三國組成的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加入。共六國組成。
一九二九年十月三日改名南斯拉夫王國(Kingdom of Yugoslavia)。
2. 1941-1945
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爲二次大戰期間,南斯拉夫遭德國、意大利入侵瓜分,南斯拉夫暫時瓦解。
3. 1945-1992
一九四五年第二次大戰,鐵托領軍擊退德、義,十一月二十九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Federative People’s Republic of Yugoslavia)。一九六三年四月七日,改名爲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Socialist Federative Republic of Yugoslavia)。南斯拉夫的行政區重劃爲以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馬其頓、黑山、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六個各自獨立的加盟共和國組成。 (就是恢複第一階段時6 國組成的國家。)
4. 1992-2003
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間,其中斯、克、馬、波四國先後獨立,南斯拉夫僅剩余黑、塞兩加盟國。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國號改爲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塞爾維亞和黑山
二○○三年二月四日,重定新憲法改國號爲塞爾維亞和黑山(Serbia and Montenegro),「南斯拉夫」一詞正式走入曆史。
二○○六年六月三日,黑山宣布獨立,同月五日塞爾維亞亦宣布獨立,南斯拉夫聯邦正式宣告完全解體;蒙、塞兩國各自使用自己的國旗,南斯拉夫藍白紅橫條三色旗亦成爲曆史旗幟。
南斯拉夫聯邦正式宣告完全瓦解。地理上繼承它舊時首都貝爾格萊德的現存國家爲塞爾維亞。

2008年2月18日塞爾維亞自治省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

科索沃議會17日通過獨立宣言後,阿富汗18日率先承認科索沃爲獨立國家,此後歐盟成員國法國、英國、德國和意大利4國外長先後宣布承認科索沃獨立。美國18日也發表書面聲明,宣布正式承認科索沃獨立。
  科索沃已經單方面宣布獨立,但是,它很難在短時間內真正成爲一個新的國家。一旦獨立的狂喜情緒淡去,科索沃人所面對以及將繼續面對的現實痛苦又將重新來襲:科索沃是歐洲最窮的地區之一,腐敗問題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與阿爾巴尼亞合並更是幾乎不可能,加入聯合國的前景由于俄羅斯等的反對可能遙遙無期。在塞爾維亞,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塞爾維亞的版圖就好像諾基亞手機——每年都有更小更新的版本推出。在塞爾維亞,反對科索沃獨立的呼聲隨處可聞。
  美國國際問題專家認爲,科索沃很有可能得不到聯合國的承認,無法自我管理,依賴于歐洲國家來維持秩序,依靠北約提供武裝力量,這些都可能導致科索沃最終成爲一個失敗的國家。
http://baike.baidu.com/view/26120.htm

台長: 阿楨
人氣(3,964)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時評國際 |
此分類下一篇:《塞浦路斯卷》
此分類上一篇:《巴爾幹》

阿楨
俄羅斯反對柯索伏獨立立場不變

 法新社莫斯科2010-07-22日電:儘管國際法庭已裁定柯索伏宣告獨立不違法,俄羅斯外交部今天表示,俄國反對柯索伏獨立的立場維持不變。
 外交部發布聲明說:「我們不承認柯索伏獨立的立場維持不變。我們認為唯有透過相關各方之間的協商,才可能解決柯索伏問題。」
 聲明說:「最重要的是法庭對(柯索伏的獨立)宣告作出裁決時,恰當地強調並非檢視柯索伏是否有權片面脫離塞爾維亞的整個問題。」聲明未就此多作說明。
 儘管塞爾維亞提出抗議,表示絕不承認柯索伏2008年片面宣告的獨立地位,國際法庭(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今天為柯索伏獨立背書,認為其作法符合國際法。
 柯索伏有200萬居民,90%是阿爾巴尼亞裔。目前已有69個國家承認柯索伏是獨立國家,包括美國與歐洲聯盟27個成員國中的22國。俄國因與塞爾維亞歷史淵源深厚,拒絕承認柯索伏。
2010-07-23 12:37:54
版主回應
前南刑庭將重新審判科索沃前總理

中新網2010-7月22日電 據聯合國網站報道,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兩年前曾經對科索沃前總理哈拉迪納伊(Ramush Haradinaj)被控戰爭罪的案件做出過無罪釋放的判決,但7月21日,該法庭下令逮捕哈拉迪納伊,並將以戰爭罪名對他再次進行審判。
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21日表示,該法庭將以謀殺、殘忍和非人道對待囚犯等六項指控對科索沃前總理哈拉迪納伊再次進行審判。
前南刑庭曾在兩年前對哈拉迪納伊及兩位同案被告在98到99年的科索沃戰爭期間通過阿爾巴尼亞族游擊隊科索沃解放軍(Kosovo Liberation Army)實施的37項罪行進行過審判,並且做出了哈拉迪納伊在全部罪行上無罪的判決。與哈拉迪納伊同案被審的一名科索沃解放軍指揮官當時也獲得無罪判決,另一人則因虐待囚犯被判六年監禁。在這次審判中,哈拉迪納伊及這兩人都將再次接受審判。
前南刑庭1993年設立以來,目前已經指控161人在前南斯拉夫境內犯有戰爭罪行,對其中129人的審判已經結束,有33人正在接受審理,此外還有兩名被告在逃。

楨:誰的國際法庭?另參本館:《南斯拉夫分裂大戲》《巴爾幹》 《暴力十二章》 《戰爭的罪行》 《為什麼不殺光》 《科索沃危機透視》
2010-07-23 12:46:25
阿楨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 配樂

內容簡介
在這張專輯裡,Eleni以一個最重要的主題,然後隨著電影情緒和張力的須要,不斷變奏延伸。特別的是,Kim的中提琴演奏,在整張專輯裡佔有主角的地位。從之前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出Eleni在運用Oboe、手風琴以及法國號的精確手法。而在這張專輯中,雖然這些樂器都退居在Kim的中提琴之後,成為配角,但在某些段落裡,由這些樂器演奏出的片段,比之前Eleni的任何作品都更完熟精煉。綜合前述,當可理解為何會有人認為,這張專輯是Eleni目前為止最好的作品。(文/黎時潮)……………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4114131019420

泰奧·安哲羅普洛斯>维基百科

泰奧·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本名為泰奧多羅斯·安哲羅普洛斯(英語:Theodoros Angelopoulos, 希臘語:Θόδωρος Αγγελόπουλος)。1935年4月17日出生於雅典。童年時代歷經納粹德軍佔領,父親曾遭共產黨人判處死刑。1953年在雅典大學修讀法律,1961年就讀法國巴黎索邦大學(La Sorbonne),其後轉讀法國高級電影研究學院(IDHEC),因與教授理念不同,自願退學返回希臘,以撰寫影評維持生計。
他的電影事業始於的右翼希臘軍政府時期,1968年拍攝第一部電影短片《傳送》。接著在1970年拍攝第一部長片《重構》,於翌年柏林影展獲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導演地位從而受到肯定。他在1970年代拍攝了希臘近代史三部曲:《三六年的歲月》(1972)、《流浪藝人》(1975)、《獵人》(1977),透過三個獨立的故事,回眸1940年代至1970年代希臘經歷法西斯入侵、內戰、右翼軍政府的歲月。1980年以《亞歷山大大帝》獲得威尼斯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1980年代拍攝了沉默三部曲:塞瑟島之旅、 養蜂人 、霧中風景
1990年代拍攝了巴爾幹三部曲:鸛鳥踟躕、尤里西斯生命之旅、永遠的一天。其中《永遠的一天》獲得1998年康城影展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
影響
台灣在1995年的金馬獎外片觀摩影展,曾推出大師專題「安哲羅普洛斯」,2005年台北的光點戲院又再度推出「南歐影展」,活動中放映安哲羅普洛斯的七部作品,包括《流浪藝人》、《獵人》、《養蜂人》、《霧中風景》、《鸛鳥踟躕》、《永遠的一天》以及新作《悲傷草原》。
2010年的第三十四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設專題放映節目──「最後的現代主義者 安哲羅普洛斯」放映,回顧大師的所有長片﹝除《重構》外﹞。
2010-11-04 13:11:10
版主回應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Ulysses’ Gaze)

導演:安哲羅普洛斯(Theo Angelopoulos)
得獎:1995年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
希臘 / 1995年出品 / 176分鐘
◎ 劇情簡介
  一名被政府歸納為異議份子的導演,終於有了機會回到希臘小鎮放映他的作品;但依然受到宗教界極大的批判,甚至被趕出電影院。
  縱然群眾的暴動對他生命有著威脅,卻絲毫不在意。因為之所以回到祖國,除了對祖國的思念,最重要的是要尋找失蹤多年由馬那斯基兄弟拍攝,一直未被沖洗顯影的三捲底片。
  在電影資料館一名女職員的幫助下,導演過了邊界進入阿爾巴尼亞。在奔馳的火車上他們激情相擁,導演卻泣訴他不能愛她,因為潛藏三十五年縈繞腦海凝視底片的慾望勝過一切。
  戰亂頻傳的東歐,人性幾乎毫無尊嚴可言;人們的記憶需要依靠記錄影片來顯現,並從影像記憶中去體悟人類存在的隱喻。
  導演靠藉朋友的幫助,來到塞拉耶佛找到擁有膠卷的老人。老人叫伊沃拉維,認為電影是生命的回憶,因此住在廢棄的電影院內,負責地保存影片。
  老人答應利用特殊的配方洗出膠卷,在完成之前,塞拉耶佛起了大霧。老人說「霧是人們最好的朋友」,因為大地佈了霧就停止戰爭。於是老人和女兒邀導演至河邊散步。女兒哀求導演帶她離開塞拉耶佛,因為這兒冬天濕濘,夏天塵揚。導演答應了,卻在河邊遇上亂軍,老人和女兒被槍擊死在霧氣的河邊。
◎ 賞析
  ……………
  事實上這部深奧難懂的影片主軸放在「旅途」的演譯上。流浪是一種未知與不安定,離開國度三十五年的導演,在這方面的感觸絕對是深刻不安的。他的思維邏輯在理性中透發著感情,無奈、悲愴。誠如他的對白:我們的家就是你們的家。(但又懷疑地自問:我們的家?),然後更加淒涼地感嘆:要越過多少邊界才會到家?
  長年的流亡生活使他期望有個安定的終點,但現實的主客觀因素卻令他始終無法如願。距離與鄉愁永遠是他的痛,巴爾幹半島的烽火連天更令一名藝術家憤世嫉俗,於是終點就變得遙不可及。導演夢囈般地自嘲:曾夢想是旅途終站,而我的終站就是我的開始。
  片中安排導演看見一名妙齡女子,不由自主地跟隨而去,是一種鄉愁物化以及情慾思慮的綜合化身與呈現,在即將被迷惑之際,暴動的民眾與警察瞬間將兩人隔開,這才是真正的現實。於是更傷感地訴說:沒想到會這樣見面,如航行在黑暗中,時間會變得完整,有種感覺阻止了我,旅程尚未結束……。
  劇中導演鍥而不捨地從一名電影資料館的女職員身上得知膠捲的最近狀況。原先女職員冷漠以待,但導演坦言三卷底片不僅是影片,是馬氏兄弟對巴爾幹半島的矛盾與衝突以及整個帝國的淪亡過程紀錄。東歐的一切似乎全囊括在其中,但他們並非關心政治、種族問題、或者誰才是他們的敵人,他們只對人有興趣。他們四處拍攝人物,也紀錄了一個新的時代,新的世紀。女職員感動了,緊緊地擁抱著導演,這是一種被拘束的情感釋放,在共產國家中這樣的思維似乎只是一種夢想,但現實如此,也難怪導演泣訴不能愛她的原因。因為他的真愛在於:獨自面對強大的體制。
  姑且不論那三卷錄影帶的實質內容。導演所謂的「凝視」其實是一種生命的目標。前輩的足跡固然有許多值得追索與學習,但其實是一種形而上的精神意念。執意地追尋底片只是一種信仰的印證。基於此,在堅信的目標中,戰爭與生命威脅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水路旅程中,列寧的大塑像雖被切割分裝,但依然引來民眾的膜拜和景仰;導演正好站在列寧的腳下,心情的矛盾與無奈是可想而知的。
  有趣的是自始至終都無人提到劇中導演的名字,就連兩個女主角也都沒有稱謂。這似乎是一項刻意的安排。從另個角度而言,或許是這位希臘國寶級導演安哲羅普洛斯的自傳體。尤里西斯只是一種應用的符號而已。
  前面談過,「旅途」是這部影片的主軸。從主角回到希臘小鎮波斯維加,再進入阿爾巴尼亞的貝爾格萊德,然後又到南斯拉夫的塞拉耶佛。為了三卷底片幾乎走遍了整個東歐,也呈現了共同的色調與氛圍。而這些陰暗潮濕正是導致他流亡三十五年的主因。
  ……………
  凝視是一種精神交集與契合,導演堅定地想散發自己的凝視,只是期望在這麼混亂不安的陰暗社會中(全劇幾乎都在陰雨中),藉由影片喚想人們過去的記憶。
  從大的方向來看,這不是一部男女情愛的電影,而是有關土地與歷史、國家與個人、混亂而微妙關係的電影。藉由旅途的呈現來作自省與默思。
  安哲羅普洛斯是希臘國寶級的導演,此部影片曾在一九九五年坎城影展中得到評審團大獎。他的作品風格著重在散文似的對白以及詩的畫面。重要的是他獨特的「一場戲一鏡頭」的表現風格,確實有其獨特的魅力。是一部令人看完後絕對深思許久而無法釋懷的影片。
http://blog.yam.com/hero_h/article/5385673
2010-11-04 13:17:24
阿楨
北約部隊與科索沃塞族人發生衝突 數十人傷2011-11-29 國際線上 

塞族民眾與北約軍隊中的德軍士兵發生衝突。圖片來源:CFP
  據瑞士《新蘇黎世報》11月28日報道,國際維和部隊當天在科索沃北部清理路障行動中,與當地的塞族居民發生衝突,國際部隊動用了催淚瓦斯、高壓水槍和橡皮子彈等武器,塞族居民稱30多人受傷,國際部隊方面也有20多名士兵受傷。
  幾天前,在科索沃北米特羅維察(Mitrovica)西部的一個村莊Jagnjenica,人們用建築器械和卡車設置了路障,國際部隊欲將這些路障清除,與當地塞族民眾發生衝突。塞爾維亞總統塔迪奇呼籲停止衝突,然而國際部隊士兵與當地居民28日下午繼續對峙,國際部隊士兵使用了燃燒瓶和爆竹,並向天空鳴槍示警。

中國代表呼吁科索沃問題各方採取措施緩解緊張局勢

新華網聯合國2011-11月29日電(記者林瓊 危瑋)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李保東29日在安理會呼吁科索沃問題各方採取措施緩解科索沃北部緊張局勢,防止暴力事件升級。
李保東當天在安理會就科索沃問題舉行的公開會議上發言時說,近日科索沃北部局勢持續緊張,中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李保東說,科索沃北部係少數族裔聚居地區,各方應充分認識到該地區局勢的敏感性和復雜性,堅持通過對話和談判慎重處理分歧,避免採取導致局勢緊張升級的行動。
李保東說,科索沃局勢關係到巴爾幹地區乃至整個歐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塞爾維亞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應得到尊重。安理會第1244號決議是解決科索沃問題的重要法律基礎。解決科索沃問題應在安理會決議框架內,由當事方通過對話、協商和談判等和平方式解決。中方注意到上周塞、科雙方恢復對話,希望雙方繼續堅持通過談判解決分歧。在此背景下,中方對科北部局勢再度緊張表示遺憾。
李保東還說,中方對科索沃非法人體器官走私案深表關切,任何違反國際法和國際人道主義準則的行徑都不容姑息。塞爾維亞方面對此案的關切是合理的。中方支持聯合國對有關案件進行調查。李保東還表示,中方支持聯合國科索沃特派團繼續為維護科索沃及巴爾幹地區的和平穩定發揮積極作用。
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一個自治省,1999年6月科索沃戰爭結束後由聯合國托管。2008年2月,科索沃當局單方面宣布獨立,並在此後獲得美國和多數西方國家的承認,但塞爾維亞始終堅持其對科索沃的主權。
2011-11-30 12:26:08
版主回應
米洛舍維奇死亡_新聞中心_新浪網

聯合國前南問題國際法庭11日宣布,原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當天在荷蘭海牙監獄裏死亡,終年64歲。法庭方面認爲米氏屬正常死亡,初步屍檢結果顯示米洛舍維奇死于心肌梗塞
 最新消息
米洛舍維奇遺體抵貝爾格萊德 專家稱本可治愈
塞爾維亞總統塔迪奇拒絕給予米洛舍維奇國葬待遇
初步屍檢結果顯示米洛舍維奇死于心肌梗塞
米洛舍維奇最後手迹曝光:他們想毒死我
俄羅斯希望參與對米洛舍維奇屍檢工作
目擊者稱米氏死後表情痛苦枕上有不明液體印迹
 死亡原因
中毒死亡:律師聲稱米洛舍維奇死前懷疑自己中毒
政治謀殺:法庭證人稱米洛舍維奇之死是政治謀殺
自然死亡:監獄醫療負責人證實其屬自然死亡
是否自殺:海牙法庭發言人 辯護律師稱不是自殺
首席檢察官稱不排除自殺可能
 各方表態
 前南各方
塞爾維亞總統拒絕爲老米舉行國葬
塞黑外長稱對米洛舍維奇未能在國內受審感遺憾
克羅地亞總統遺憾米洛舍維奇在被定罪之前死亡
塞爾維亞社會黨稱米洛舍維奇之死是民族損失
塞激進黨:米氏的死將加深民衆對海牙法庭敵視
夫人:海牙法庭殺死丈夫 兄弟:海牙法庭一面之詞
 世界各國
歐盟官員稱米洛舍維奇死亡利于塞爾維亞邁向未來
德國外長談米洛舍維奇之死:仍將影響巴爾幹
俄對米洛舍維奇未獲准來俄治病表示遺憾
英國:米洛舍維奇之死有助塞爾維亞面對未來
http://news.sina.com.cn/z/milosevicdead/index.shtml

海牙戰犯法庭:穆拉迪奇病重 無法出庭 2011/11/10法新社

  前南斯拉夫國際戰犯法庭(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 for the former Yugoslavia, ICTY)今天(10日)表示,波士尼亞塞裔前指揮官、國際戰犯穆拉迪奇(Ratko Mladic)指稱自己病得太重,無法出席應訊。
  
  海牙國際戰爭罪行法庭女發言人傑拉綺柯(Nerma Jelacic)說,戰犯法庭今天在穆拉迪奇缺席的情況下,繼續就穆拉迪奇犯下的種族滅絕、戰爭罪行、以及在1992年至1995年的波士尼亞戰爭期間,違反的人道罪行開庭審理。
  現年69歲的穆拉迪奇被稱為「波士尼亞屠夫」,在逃亡16年後,5月26日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Belgrade)東北郊區遭到警方逮捕,並於5月31日被移送至海牙的戰犯法庭審判。

拉多萬?卡拉季奇英雄還是戰犯? 中國網

 人物動態
- 卡拉季奇將在前南問題國際刑事法庭爲自己辯護
- 卡拉季奇的支持者舉行示威抗議當局抓捕行動
- 歐盟稱卡拉季奇被捕是塞爾維亞加入歐盟重要一步
- 卡拉季奇妻子"非常震驚" 薩拉熱窩民衆徹夜狂歡
- 卡拉季奇將被移交給海牙前南問題國際刑事法庭
- 波黑塞族前領導人卡拉季奇其人其事[組圖]
- 卡拉季奇首次受審稱18日就被捕 現絕食抗議
  各方評論
- 卡拉季奇,大塞族主義的守墓人
- 卡拉季奇:戰犯?英雄?
- 卡拉季奇曾得到高層保護 英美特工幫忙將其逮捕
- 新書披露:美英等大國縱容 卡拉季奇逍遙法外
- 卡拉季奇被捕疑雲重重 爲何無任何抵抗?
- 英報記者親曆卡拉季奇從精神病醫生到瘋子的蛻變
- 媒體稱卡拉季奇被捕是塞爾維亞新政府"政治作秀"
http://www.china.com.cn/international/zhuanti/node_7048635.htm
2011-11-30 12:46:17
阿楨
12架運20抵塞爾維亞 美媒:中國人凸顯戰略投送能力提升

  美聯社報導,6架中國空軍運-20飛機近日經過土耳其等國領空,2022-04-09降落塞爾維亞首都,10日第二批6架,交付紅旗-22(HQ-22)防空導彈(外貿型號為FK-3)。
  美聯社還稱,中國武器“會加劇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的緊張局勢”,西方擔心,俄烏衝突期間,巴爾幹地區的武器運輸可能會威脅到該地區“脆弱的和平”。
  The Drive網站《戰區》欄目援引開源情報(OSINT)表示,他們已經追蹤到43架完成組裝的運-20A/運油-20運輸機,實際的運-20機隊規模可能要大得多。
  回應
俄烏戰爭,西方天天送武器!有力的回擊北約的中國威脅論!
西方能賣臺灣武器,干涉主權國家內政,就不許中國軍售嗎!
20年前中國沒運武器,不是也被強盜們把塞爾維亞打得肢解了嗎?真是強盜的嘴臉!
  相關新聞
國產航發量產建功,運20產量翻倍,可載最先進坦克99A
2022-04-13 06:56:03
阿楨
沖著中國的恐怖組織ISKP,什麼來頭? 2022-12-19 觀察者網

2022年12月13日下午2時30分,平靜許久的喀布爾再次被滾滾濃煙和槍炮聲所攪動。3名恐怖分子對一家作為中國商賈聚集地的酒店——“桂園”商務酒店發動了襲擊,之後被趕來的塔利班臨時政府軍士兵擊斃。儘管沒有死亡,的損失也有限,但卻成功地讓“伊斯蘭國呼羅珊分支”(ISKP,亦作ISIS-K,IS-K)再次登上了國內外媒體的版面。2021年8月26日美軍撤離阿富汗,如今,ISKP再次選擇站在聚光燈下揮舞屠刀。
在美軍佔領初期,一度默許和支持阿富汗人自己組建政治派別和政府,消滅塔利班殘存支持者、並對阿富汗人實施分化瓦解的手段,他們正是後來ISKP的前身。ISKP一方面組織鄉勇積極與塔利班遊擊隊作戰,以此博得美軍和阿富汗政府的信任與支持;另一方面,也通過洗白的身份作為誘餌,吸收包括塔利班和“東突”在內的其他勢力的戰鬥人員。不僅獲得了西方與阿富汗政府援助的資金,甚至還利用職務便利,貪腐、挪用與侵佔資金。ISKP將美國人趕走,隨後建立一個和古代呼羅珊一樣巨大的瓦哈比派政治實體,並與“伊拉克及黎凡特伊斯蘭國”東西對進,完成對整個中亞和伊斯蘭世界的威懾與統治。
  回應
ISIS是昂撒匪幫扶持,希望中國的西部邊界亂。美國支持過塔利班,這次用上了ISKP。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和美國無關的恐怖組織。
2022-12-21 09:22:2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