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美國價值?
當然是民主、自由、人權,和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了!
你果然是被洗腦成美奴了!那些只是抽象的宣傳啦,一但碰到(歐)美國的實際利益時(比如中產階級郊區別墅的美國夢和國際霸權地位、國家安全),皆可拋。
哦!難怪美帝長期來會玩弄各種金融謀略(從美元固定或浮動滙率、信用卡、金控、衍生性商品、次貸、公債、到連動債~等)和政治謀略(更是罄竹難書),來汲取全球資源供己用,等出了問題,又要全球共同來負担。
另參本館<美該為股災道歉?>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4112767/20070831074629
<全球股災>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8537104/20080701060259/
<天下民主一般黑>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4287311/20080307070253
《美國人權外交政策》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0475300/20080929060708
美國價值2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10603148/20081007075340/
「美國價值」若倒 全球災難【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08.09.18
美國聯準會十六日決定提供八百五十億美元收購全球首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近八成股權,危在旦夕的AIG突現生機。
這是美國政府救私營企業挹注金額最大宗之一,也是對美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一大挑戰。
為何布希政府最後還是決定馳援AIG?
AIG原求助布希政府四百億美元融資,但被拒,華府表示只能安排私人投資銀行相助,公權力不涉入;在接管房利美、房地美、拯救貝爾史登後,布希政府一開始不願再插手AIG,也未理會雷曼兄弟,但擁有數千億資產的AIG,全球性金融地位非比尋常,若倒台,對華爾街及全球金融市場將帶來災難性後果,進一步衝擊美國與全球經濟,影響遠比雷曼更大。
此外,AIG與雷曼兄弟不同的是,它是美國家喻戶曉的老牌企業,不是只在華爾街呼風喚雨的菁英投資銀行,它是「美國珍貴資產」,等同美國價值,它若倒,不符美國國家利益。布希政府除經濟因素外,還須考量這一層象徵意義。
最關鍵的,AIG目前面臨的是資金流動被卡住,並非償付能力出問題,他的底子厚,只要給一些時間,它重要資產飛機與汽車租賃部門都可出售籌資,因此在技術上AIG是可救的,在實質上它也不能垮台。
考量這些因素,布希政府因此放棄一度信誓旦旦的不涉入原則,最後轉而相助。
美國價值動搖…有續集?【聯合報/林沿瑜08.10.03
20世紀末蘇聯垮台之後,美國成為世界上的超強,橫跨政治、軍事、經濟各領域,其他國家難望其項背。不過,這次金融風暴從華爾街席捲全球,各國都指責美國要為這波亂象負責,還有許多分析家認為,美國的超強地位,就算沒有終結,也因這次金融風暴而嚴重動搖。
如果美國放任自由市場經濟後面那隻「看不見的手」,恐怕將難以度過這次難關;而如果緊急紓困計畫通過,則無異政府介入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否定了自己引以為傲的經濟法則。
這次風暴對美國的影響不亞於九一一恐怖攻擊。紐約曼哈坦雖然外觀上已不見九一一當時的斷垣殘壁,但恐怖主義的陰影仍在,死去的人也無法再生;這就像緊急紓困計畫即使可以穩定市場,終究無法彌補所有投資人的損失。換言之,悲劇其實已經發生,如果沒有檢討、變革,悲劇可能會再重演。
如果看看其他幾個並不是那樣「美國化」的國家,或許更能凸顯此時已經是「美國價值」重新受到檢驗的時候了。過去8年來,昔日社會主義共黨國家俄羅斯、中國沒有遭到如九一一般的恐怖威脅,亦維持了高度的經濟成長率。
換言之,美國資本主義是否完美無瑕,美國致力世界和平的手段是否無可非議,都遭受嚴格、血淋淋考驗。
美國緊急紓困計畫箭在弦上,受美國金融危機連累的其他國家也開始主動介入市場運作,這個動作實在諷刺。不過緊急紓困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的藥方,美國還不檢討多年來放任華爾街的政策,諷刺戲碼可能還有續集。
諾貝爾經濟獎 「自由市場」風向轉【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08.10.06
訂13日公布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傳承遭到批判,若干專家認為,諾貝爾獎獎勵的自由市場理論是當前金融危機亂源,預期這次全球金融動盪結束後,諾貝爾經濟學獎會走向新方向。
獲得2001年經濟學獎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史提格里茲說:「我認為這次危機會引發哲學上的根本變化,我們已經看到自由市場可能變成慘劇。」
諾貝爾經濟學獎從1969年開始頒發以來,頒給在各種領域研究的經濟學家,但頒獎委員會一直遭到過度重視新古典經濟學的批評。新古典經濟學用政治名詞來說,經常等於現在主導主流經濟體的自由市場主義。
傅利曼之流經濟學獎得主的理論推動了保守政策革命,卻日益受到指責,被人說成是助長當前市場亂象的幫兇。
批評者說,經濟學獎得主堅決相信政府最好不要用干預和管制,左右民間部門效率和市場的理性,這種經濟理論應該為當前金融部門的崩潰,負一部分責任。
史提格里茲說:「最近的事件提供了非正式的實證證據,證明市場不能十分順暢的自行運作。」
58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有40位是美國公民,占總數69%,超過70%得主獲獎時在美國大學服務。主張所謂「芝加哥學派」自由市場思潮的經濟學獎得主特別多,有25位得主跟芝加哥學派有關,其中十位是芝加哥大學教授。
觀察家說,就在各國政府焦頭爛額,防止金融部門徹底崩潰之際,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將來可能進一步偏離自由放任路線。
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博物館歷史學家兼經濟專家修布隆說:「我不相信這種事不會影響諾貝爾獎。」
瑞典SEB銀行首席分析師傅利森認為,頒獎單位對總體經濟穩定理論、混沌理論的特殊領域,可能重新燃起興趣。
史提格里茲和修布隆都預期諾貝爾獎會偏離舊路,把生態經濟學看成值得獎勵的新領域。
銀行國有化 各國恐難避免【經濟日報編譯 陳家齊08.10.10
美國人終於也忍不住了,政府之手恐怕也將握住美國各大銀行的股分,這種「國有化」道路難道就是本次金融風暴不可避免的終點?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表示,財政部應可用7,000億美元紓困基金直接入股需要增強資本的銀行。而政府入股便是英國8日宣布金融紓困計畫的核心。
在此之前,英國與美國政府採取不同的作法。美國傾向拿錢清理銀行壞帳,英國則要取得銀行的主要股權,取得重整銀行體系的主導力。
根據史福伯恩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的分析,英國政府對銀行增資500億英鎊的計畫,最終可能使英國政府握有蘇格蘭皇家銀行(RBS)、駿懋銀行(Lloyd TSB)、HBOS 與巴克萊銀行這英國四大銀行的20%到30%股權。而豐、渣打以及被西班牙國際銀行集團收購的Abbey,則可能免於接受英國政府救援。
許多專家肯定英國的作法,因為此舉直接強化了銀行的體質,也對亟待翻修的金融體系有更直接的施力點。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教授馬森說:「美國不像歐洲國家,較沒有國有化概念。我認為他們領先一籌。」
瑞士銀行投資策略師查普曼也說,英國「是全面、設計完善而可靠的計畫。美國的回應一直很片斷,英國的方案總體而言更好。」
英國的作法有三大要點,第一是直接入股銀行,充實資本;第二是由政府出面擔保陷入凍結的商業借貸市場,加上央行的流動性注入,以打通凍結的資金市場。第三是藉由稀釋原有股東權益,斬斷高階主管的天文數字紅利,「懲罰」不顧風險的銀行行為。
第三點是政治性的,但也是整個西方國家迫切需要的政治宣示。民眾對銀行家的憤怒直接反映在選票與對政府的支持度,民主國家可貴處就是以說服與討論找出解決之道;純技術官僚式的寡頭獨裁起碼不能用在西方國家。
若不能安撫民意,9月美國眾議院否決紓困案的場面就會一再出現,需要果決、迅速行動的西方政府最不需要的就是這種政治癱瘓。英國模式可能成為各國跟進的作法
美國夢碎 到處是帳篷!【聯合晚報08.09.19
美國遊民組織表示,去年房貸危機爆發以來,無家可歸人數顯著增加,而且隨著法拍屋增加、汽油和食品價格上漲、就業市場緊縮,問題愈來愈嚴重,美國各地也出現愈來愈多遊民形成的帳篷營區。
遊民聚落成長之速,使維護遊民權益團體感到意外。雷諾冬季緊急收容所關閉後,一些無處可去的人在鐵路旁邊搭帳篷,接著其他失業者或是到雷諾找工作落空的人相繼加入。
雷諾市空地帳篷住了150人
幾周內,雷諾一片準備興建收容所的空地就布滿大大小小的帳篷,有超過150人住在裡面。
這種景象在其他許多城市不斷出現。加州聖塔芭芭拉撥出一個停車場,讓睡在汽車和廂型車裡的遊民使用;加州福瑞斯諾試圖管理幾個愈來愈大的帳篷營區。
俄勒岡州波特蘭和西雅圖的維權團體與非營利組織和教會合作,把帳篷營區當成戶外收容所加以管理;田納西州查塔努加、聖地牙哥、俄亥俄州哥倫布市也出現愈來愈大的帳篷社區。
從次貸危機蔓延
美國聯邦住宅與都市發展部最近提出報告,表示2005年1月到2007年1月,美國遊民減少12%,從75萬4000人減到66萬6000人。但是,去年的數字排除了一些以前被列為遊民的人,包括在親友家裡、露營區、汽車旅館住了超過一星期的人。此外,房市和經濟危機是在這項統計完成後不久才蔓延。遊民團體聯盟說,次貸危機以來,61%的地方和州遊民組織都有人數增加現象。
西雅圖遊民抗議警方掃蕩
在西雅圖,原來的工作階層社區大興土木,成為富裕專業人士的居所,一些偏僻地點卻成為遊民聚落。遊民和維護權益人士最近數月三度聚集在市政府搭帳篷,以抗議警察的掃蕩行動,並促使各方注意遊民的處境。
雷諾決定任由遊民營區存在,因為收容所已人滿為患。居民必須登記,每周報告他們找工作和住所的進展。有關人員會安排他們到收容所洗澡,並告訴他們到哪裡獲得飲食。
另參本館<遊族>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6232258/20071006054324
聯合早報:中產階級正在實現“中國大陸夢”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0-01 張達智/整理
新加坡《聯合早報》刊載署名明永昌的文章《中產階級尋中國大陸夢》指出,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是: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穩定增長和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經濟殷實、有較強購買力的中產階層正迅速增長。他們努力在現有的政治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政治地位逐漸上升。文章並引述外電的話說,對越來越多的人而言,“中國大陸夢”正在實現。
該文主要內容摘錄如下:
埃裏克•王 (Eric Wang) 匆匆走進離他辦公樓不遠的星巴克咖啡館,要了一杯卡布奇諾(cappuccino)咖啡,用佈滿老繭的手拿起杯子,呷了一口。
他的辦公樓位於北京的中央商務區。和這裏許多著裝考究的高薪白領一樣,王身穿深藍色西服,系金色領帶。他說:“我現在的生活與我父母比,對比真是太大了。”
出生在浙江農村的埃裏克•王,是一家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註冊會計師。從小到大,他經歷了巨大的生活變遷。
他說,自己的父母是典型的農民,靠種水稻和在太湖打漁為生。小時候,他每年暑假都要幫父母做農活。勞動給他留下了一張黝黑的臉,雙手漸漸地磨出了老繭。
王學習拔尖,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錄取,在北京念書。北京的高樓大廈讓他著迷,在念書時就打定主意,畢業後再也不回到家鄉那棟兩層的小木屋生活。
現在,29歲的他為將要上市的公司做審計,年收入20萬人民幣。中國大陸的人均GDP在2007年只有2042美元,相比之下,王的收入顯得相當富裕了。不過他不想公開他的中文姓名,因為在中國大陸,露富是不太明智的。
而他父母的生活卻變化不大。當得知兒子要在北京的一家外資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時,他們完全不能理解這種公司靠什麼賺錢。
王兩年前買下了北京市區一套兩居室公寓,目前與他的未婚妻同住。再過三年,房貸就能還清了。王的下一個目標:買一輛價值20萬人民幣的福特蒙迪歐轎車。
“我很幸運。不過許多其他人,也有和同樣的故事。”王認為,“這已成為一種趨勢。”
在北京、上海等一些中國大陸主要城市裏,王這樣的人已構成一個群體。這個群體是在1978年後才逐漸出現的。
30年前,中國大陸只有三個階層——農民、工人和知識份子。
在農村,王的父母還生活在人民公社體制中,所有財產由全體社員共同所有。農民在集市賣自家的雞蛋,也會被當作“資本主義的尾巴”被割掉。
在城市,工廠裏的工人享有終身福利,雖然這種福利水準非常低。
而另外一個社會群體,包括大學教授和文化界人士的知識份子,則束縛在不同的社會組織中。
1978年,“中國大陸改革總工程師”鄧小平決定不再以階級鬥爭為綱,轉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人們開始能夠經營私營企業,並雇傭工人。隨後,外國資本也進入了中國大陸。
新的職業也隨之出現。外企和私企中的白領經理人員,中小企業所有者,以及律師、會計師等自由職業者,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漸壯大。
在掙脫舊體系的束縛後,人才流動相對自由,這讓他們能在愈發繁榮的市場裏,利用自己的創業精神和知識獲取經濟利益。中國大陸式的中產階級應運而生。
在2003年前後,中國大陸掀起了“中產”的討論熱潮。猶如埃裏克•王,這階層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閒暇,追求生活品質,對其勞動、工作物件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
中共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張宛麗說,中國大陸自20世紀90年代後期至今,已初步形成了一個類似西方的中產階層,大致占目前就業人口的13-15%。美國麥肯錫公司去年預測,到2011年,中國大陸下層中產階層(年收入在2萬5000到4萬人民幣之間)的人數將達到約2億9000萬,這代表了中國大陸城市中規模最大的社會階層,並占城市人口的44%。
路透社專欄作家包立德(Alexander Brenner)指出,中國大陸城市人口的可支配收入在過去10年來幾乎漲了三倍,今年零售增長額也創下10年來的新高。這一切都顯示,一個不斷壯大的消費群體正在形成。對越來越多的人而言,“中國大陸夢”正在實現。
他指出:“中國大陸中產階級人數如此之多,以至於北京(在奧運期間)不得不停駛一半的車輛,才能保證道路暢通。”
儘管目前社會各界對中產階層在中國大陸的具體人數和劃分標準仍存在爭議,但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是: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穩定增長和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經濟殷實、有較強購買力的中產階層正迅速增長。他們努力在現有的政治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政治地位逐漸上升。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知識份子開始在媒體中討論公共政策,而政府和立法機構也會在制定法律法規時諮詢律師和會計師。張宛麗說,在2007年召開的中共17大會議上,當選為黨代表的私營企業主和自由職業者人數為歷屆最多。同年,社會期盼已久的《物權法》開始實施。私有財產從此受到法律的保護,並且與國有財產和集體所有財產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埃裏克•王說:“等到個人經濟實力更強那天,我想整個中產階級會享有更高的政治地位。”
【美國紓困過程】
美國救市 五路並進【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08.09.20
美金融紓困方案
●500億美元擔保貨幣市場基金
●成立RTC收購不良債權
●與歐洲央行再注資千億美元
●收購二房問題房貸資產
●禁止放空金融股
美國政府將火速推出承接房貸壞帳的救市方案,拯救瀕臨崩潰的金融體系;英、美證券主管機關禁止放空金融類股,加上面臨危機的貨幣市場基金得到政府擔保,激勵全球股市19日噴出行情,倫敦、巴黎漲幅逾8%,美股早盤道瓊工業指數暴漲4%。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19日召開記者會宣布,財政部將與國會在本周末敲定方案,設立機構以「數千億美元」收購金融機構帳上難以流通的房貸相關資產,下周將儘速立法通過。市場預先反映這項利多,亞洲股市19日全面大漲近5%,道瓊指數繼18日大漲410點後,19日早盤再漲456點至11,475點,英國金融時報100指數盤中更一度暴漲9.6%,法國CAC與德國DAX各有8.34%與6%漲幅。
寶森表示,財政部透過「二房」與財政部本身收購房貸資產證券的規模將暫行擴大,對房市注入緊急資金。美國財政部19日另外宣布對近日垂危的貨幣市場基金提供500億美元保險,一度凍結的商業本票市場湧進450億美元。全球央行19 日繼續對市場注資逾千億美元資金。
為遏止投機客趁火打劫、導致金融機構連鎖倒閉,美國、英國、愛爾蘭及澳洲等國宣布禁止放空金融股,美國檢方也積極掃蕩放空股票行為,全力穩定金融股,摩根士丹利股價19日暴漲50%,高盛勁揚34%。
美國證管會(SEC)19日宣布,即日起禁止放空799檔金融股,禁令持續至10月2日。英國金管會(FSA)也宣布禁止放空29金融機構股票,實施至明年1月16日為止。愛爾蘭宣布禁止放空愛爾蘭銀行等四家銀行和保險業者股票。澳洲下周一起也將禁止所謂的「無券放空」行為。美、英金融主管當局與紐約等三州檢察長已著手調查放空交易,而加州公務員退休系統(Calpers)等全美三大退休基金暫停出借日前慘遭殺盤的摩根士丹利及高盛股票。
投資人重新擁抱風險市場,「避險天堂」10年期公債殖利率大漲32個基點。美元對日圓匯價一度勁揚2.45%至108.02日圓。西德州輕原油10月期貨一度勁揚5.9%至每桶103.64美元。
老招新用 盼一舉殲滅金融風暴【經濟日報╱編譯 廖玉玲08.09.20
美國財長寶森18日才說要提出一套全面性的解決方案,市場馬上盛傳政府可能成立一個類似金融重建基金機制,其實這不是什麼新構想,早在美國上次出現信用風暴時就已用過這招。
1980年到1994年間,美國有超過1,300家儲蓄貸款機構(S&L)陸續倒閉,這些機構的資產合併起來超過6,000億美元。由於損失金額過於龐大,連負責這些機構存款保險業務的聯邦儲貸保險存保公司(FSLIC)也不堪負荷,最後於1986年關閉。
美國政府起初希望藉由重組FSLIC的資產度過難關,但儲貸機構的破洞愈來愈大,1989年美國直接成立非常設機構RTC,專責這些問題金融機構的善後處理工作。
事實上,亞洲、歐洲及中南美洲的許多國家,也都有成立類似機構的作法。一般認為,美國的RTC對該國金融危機的善後處理工作貢獻卓著。
認為此時可以比照辦理者,或許是著眼於兩個機構的功能都是收購有問題的房貸。但對照今昔會發現仍有差異:當年RTC是在儲貸危機發生幾年後才成立,而且是收拾善後。如今當局希望儘快把風暴縮到最小,根本不想等到最後再來擦屁股。
RTC只是整個穩定市場方案的一部分,正如國際貨幣基金(IMF)最近才提出的一份研究所說,如果要解決系統性的金融危機,一一圍堵的方式不但成本太高,也不見得適合。全面性的解決方案才有效,而且愈快開始進行愈好。
另參本館《一兆元黑洞?》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447817/20070711063734
<如此的二次金改>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8704164/20070617064053
<兩岸金改>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2033861/20070802063836
華府搶救金融 天文數字7千億>中時08-09-21閻紀宇
美國政府十萬火急搶救金融市場的計畫草案,已經在十九日下午送到國會。目前財政部官員正與參眾兩院兩黨領袖緊急會商,希望儘快敲定計畫細節,一周之內以法案形式送交兩院表決,再由布希總統簽署。全球股市十九日反應熱烈,然而情勢極為嚴峻,這項計畫能否奏效,仍在未定之天。
掌控國會的民主黨多位領袖特別要求,這項計畫不能只是要納稅人掏出數千億美元,收購經營不善的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政府還必須協助民眾減輕沉重的房屋貸款壓力,降低家園淪為法拍屋的風險。而且搶救計畫成立的基金或機構未來如果有盈餘,也必須由全民雨露均霑。
眾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法蘭克指出,政府已經接管「房地美」與「房利美」兩大房貸公司,未來新計畫也是以收購與不動產貸款有關的資產為主,因此政府大可以好好整頓房貸市場。美國十一月將舉行總統與國會(眾議院全院、參議院三分之一)選舉,保護納稅人、照顧中產階級正是民主黨的經濟議題主軸。
根據美國媒體報導,搶救計畫可能耗資達七千億美元,每五百億元為一個單位,預計運作至少兩年,由財政部負責。為了籌措這筆史無前例的天文數字經費,國會將提高政府舉債上限,從十兆六千億美元提高至十一兆三千億美元。
財政部將聘請資產管理專家,透過「反向拍賣」(reverse auction,最低價出線)機制收購資產,標的主要是「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擔保債務債券(CDO)與不動產貸款,只有美國的金融機構可以拍賣資產,不接受外國機構申請,對沖(避險)基金旗下的資產也被排除在外。
撒錢作多 歐美股市大漲>中時08-09-21黃文正
在美國政府祭出一連串救市措施,包括將挹注至少五千億美元,成立專責機構以收購金融機構流動性較差資產的利多激勵下,歐美股市十九日紛紛大漲慶賀。其中,英國金融時報指數更狂飆四百三十一點,或八.八%,收五三一一點,創下史上單日最高漲幅,光是一天之內,英股市值爆增一千零卅億英鎊,折合近六兆台幣。
美國確定成立專責機構處理金融市場壞帳、並宣宣一項高達五百億美元的計畫保障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加上美國、英國、德國和愛爾蘭等國證券監理部門,紛紛挺身嚴懲空頭炒作,頒布融券放空金融股禁令,令全球投資人信心大增,預期這波金融風暴最糟糕的情況已過。
繼亞股之後,歐美各國股市十九日也接棒大漲,市場歡聲雷動。美國股市連二日狂飆,道瓊工業指數十九日上漲三百六十六點,或三.三五%,收一一三八八點;科技類股那斯達克指數上揚七十四點,或三.四%,收二二七三點;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上漲四十八點,或四.○三,收一二五五點。
另外在歐洲股市方面,英國股市狂飆八.八%,收五三一一點,創下史上單日最高漲幅;德國法蘭克福指數勁揚五.五六%,收六一八九點;法國券商公會指數爆升九.二七%,收四三二四點。其中,之前連日重挫的金融類股,瑞士銀行狂升三一%,巴克萊銀行暴漲二九%,英國最大房貸公司HBOS也飛漲二八%。
此外,之前因崩盤連續二日被迫停止交易的俄羅斯股市,十九日開盤演出大逆轉,在投資人瘋狂搶進下,主管機關兩度宣布停止交易,最後俄羅斯Micex指數收盤,更飆出二八.七%的驚人漲幅。而同樣祭出放空禁令的愛爾蘭股市,開盤也一度爆漲超過二五%。
至於在加拿大多倫多股市,S&P/TSX指數十九日大漲八百四十八點,漲幅達七%,收一二九一二點,創下一九八七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救股市 美全面禁止無券放空【聯合報08.09.19
美國聯邦證券管理委員會(SEC)17日公布新的交易規則,限制「無券放空」(naked short selling)的激進放空行為。據了解,這種掠奪性放空行為導致雷曼兄弟破產,如果不加限制,預料將會危及其他無力防身的企業。
另外,「市場造價者」(market maker,提供證券買賣價格及買賣的證券商)做期權交易時,也必須在合約當天交割,不再享有豁免。SEC也研擬新規定,要求管理股票資產超過一億美元的避險基金或投資人,申報每天的空頭部位。
通常,放空賣家預計股票價格即將下跌,向券商拆借股票先行拋出,等股價下跌,再用更低價格購回相同股票,其中差價就是獲利。無券放空者則是交易員未向券商拆借股票,即行拋售股票,而且往往不能及時交割股票給買方,造成交易無法結算,違反證交法。
根據SEC新公布的交易規則,放空者以及券商,在成交3天之內必須交割股票現貨。如果未能在此期限內如約交割股票(close out),將被禁止一切放空交易。意思是,投資人必須事先安排借券,才能著手放空,關於自己交割股票的意向或能力,都不得有所隱瞞。
早先的措施只適用於幾家大型金融機構,新規則一體適用於所有上市公司。
SEC主席考克斯表示:「今天的行動完全清楚說明,聯邦證券管理委員會對濫用無券放空的行為,SEC的容忍度是零。」
今年夏天,SEC曾推出緊急措施,只針對19家主要金融類股,對短線無券放空行為設限。批評人士認為,新規則出台太晚,放空投機已對上市企業重擊,應該加以更嚴厲的限制。新規則17日午夜生效,SEC今後30天將聽取公眾意見,以便微調。
繼雷曼兄弟公司之後,已被美國銀行(BOA)收購的美林證券,以及剛獲聯邦850億美元緊急救援的美國國際集團(AIG),都是無券放空的狙擊目標。
道瓊午盤 跌逾200點【聯合報08.09.23
由於美國7000億救市方案細節仍不確定,加上投資人對方案成效和金融環境仍有疑慮,美股道瓊工業指數23日以平盤開出後一路下滑,午盤大跌超過200點。
美國政府上周末宣布7,000億美元的挽救金融市場方案,投資人仍然信心脆弱,尤其擔心小型銀行未蒙其利反受其害。美國輕原油10月期貨22日早盤則大漲5美元,報每桶109.55美元。
道瓊指數23日午盤跌幅近2%;那斯達克綜合指數跌幅也相近。區域銀行類股跌幅最深,許多個股跌近20%。不過,三菱金融集團同意收購摩根士丹利股權,激勵摩根士丹利股價大漲13%。
紓困碰壁全球震動 布希促翻案【聯合報08.10.01
美國國會眾院廿九日以228票對205票否決七千億美元紓困法案,震驚政府、華爾街和全球市場,拖垮全球股市強烈效應也成為國會沉重壓力。
美國總統布希卅日發表簡短電視演說,呼籲「國會必須採取行動」,並警告紓困案若失敗,將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後果。正在積極競選的民主、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和馬侃,也向國會發出類似呼籲。
廿九日下午,當眾院議事廳的螢幕記錄反對票迅速增加時,民主黨眾議員克羅里在旁急得大喊道瓊已重挫六百點,並把拇指向下比。
反對票來自兩黨,逾三分之二的共和黨人和四成民主黨人不支持法案。最後,六十五名共和黨人和一百四十名民主黨人投下贊成票,一百卅三名共和黨人和九十五名民主黨人投下反對票。
美國商業總會誓言要對此案施壓。它致函國會表示,美國民眾不會容忍那些袖手旁觀讓災禍發生的議員。
如果此案廿九日在眾院過關,原先預期參院將在一日進行表決。但是,民主黨籍參院銀行委員會主席陶德表示,參院現在採取任何行動都可能進一步危及兩黨達成的脆弱妥協。他說:「讓眾院先解決內部的困難,我們不會採取任何行動。」支持紓困的參院十月一日復會,可能以展開辯論或其他動作,向隔日復會的眾院施壓。
布希政府官員說,有意在本周末前提出修正版紓困方案,交給眾院再度表決。若眾院表決通過修正版紓困方案,將和參院進行兩院協商,將雙方版本條文修正為一致,再由兩院象徵性通過。
美股崩 一天蒸發1.2兆美元【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08.09.30
美國布希政府提出的7千億美元紓困案,出乎意料的破局!華爾街股市29日再度演出「黑色星期一」的悲慘大戲,根據道瓊威爾遜5000指數來計算,美股市值光是在這一天就蒸發掉1.2兆美元(約台幣38兆8200億美元),創下美國股市市值一日暴跌超過1兆美元的歷史紀錄。
寶森:會找出過關方法
紓困案的主要策劃人財政部長寶森說,他會繼續與國會領袖合作,「找出讓綜合方案過關的方法,以穩定我們的金融體系與保護美國人民」。參院銀行委員會主席陶德也說:「在工作完成之前,我們不會出城。雖然可能得多花幾天時間,我們相信終究可以過關。」
在加拿大,多倫多S&P/TSX指數也重挫840.93點,市值損失達1000億美元。
美國眾院29日否決7000億美元的紓困方案,而股市因此蒸發的市值幾乎是預定紓困金額的兩倍。
道瓊工業指數寫下重挫777.68點(6.98%)的單日跌點紀錄,輕易超越2001年911恐怖攻擊後首個交易日9月17日的684.81 點紀錄。
但近7%的跌幅還無法擠進十大最大跌幅紀錄,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道瓊指數寫下22.61%的空前紀錄。
掌握700億美元基金的Waddell & Reed金融公司執行長赫曼說:「當局一定得趕緊想出辦法來,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布希政府七千億美元金融紓困案29日遭眾議院否決,利空重擊華爾街,道瓊工業指數崩跌777.68點(6.98%),創史上最大單日跌點紀錄,超過九一一恐怖攻擊災情,目前市場信心危機與實際金融危機同樣嚴重。
道指29日「跌點」排名第一,但6.98%的「跌幅」遠不及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的跌幅21%(當天道指跌點508點),實際上道指29日的跌幅在史上「僅」排名第17;反映市場似仍存希望: 紓困案經政治妥協後終會過關。
228票:205票 華爾街變色
華爾街股市29日一開盤即重挫200點,顯示市場對七千億元紓困案在週末獲共識並不樂觀,果然「共識」成泡影, 下午眾議院以228票對205票否決紓困案,立即觸發狂爆引信,三大指數應聲狂跌,二小時內,道指從挫200點再直線滑落500點,收盤共跌777.68,以10365.45收盤。
道指29日災情超過九一一恐擊,2001年九一一恐襲世貿大樓後經一週休市,於9月17日重新開市,當天道指重跌684點,股市隨後低迷至2003年。
科技股指標那斯達克指數29日災情更慘,挫199.61或9.14%,以1983.73收盤,跌破2000點大關;法人首要市場指標史坦普五百指數跌106.62或8.79%,以1106.39作收。
驚!證交所開盤鐘聲沒響
美國紐約上午9時30分(台北時間29日晚上9時30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商都在等交易所的鐘聲響起,以開始作業,可是卻遲遲沒有聽到鐘聲。這是不祥之兆,還是只是機件故障?
因為在這一天,道瓊指數狂瀉777.68點,創下歷來最大的單日下跌點數。但是,紐約證交所發言人說,開盤鐘聲不響,只是單純的電子故障。收盤時鐘聲像往常一樣響亮。
紓困案復活有望 美股早盤強彈【聯合報記者許韶芹08.10.01
美國眾議院否決七千億美元紓困方案,引發道瓊指數暴跌。但美股期待政府有所作為,昨晚開盤反彈翻紅,一度強彈達二百七十七點。那斯達克、S&P 500、費城半導體三大指數也同步反彈。
由於預期美國政府會有行動,眾議院可能有條件通過小幅修改後的紓困案,加上歐洲各國央行聯手救股市,昨天雖然歐洲主要股市如英國、德國、法國、荷蘭等股市開盤時雖然下挫,但盤中止跌回穩,英國、法國、荷蘭股市最後都以小紅收市,僅德股小跌七點七三點。
前天歐美股暴跌,美股暴跌七百七十八點,創下史上單日最大跌點紀錄,一天之內蒸發了一兆二千億美元。外電形容昨天是「最黑的黑色星期一」。歐、亞股市同樣哀鴻遍野,情況悽慘。歐洲三大股市也全盤皆墨,周一英股暴跌至近三年低點,德股重跌百分之四,創下近八個月來最大跌幅。
日股也全面走低,終場跌幅達百分之四;韓股受到美股影響開低,隨後政府緊急宣布禁止放空命令,跌勢逐漸縮小;港股則因為跌到前波低點支撐處,由權值股拉抬,終場香港恆生指數收紅。
投信業者分析,金融風暴蔓延,素有「恐慌指數」之稱的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指數)攀升到九一一事件以來最高水準,顯示投資人恐慌心態飆到最高點。
摩根富林明投顧投資研究部經理洪胤傑認為,市場出現崩盤性賣壓,預期各國政府在金融與經濟衰退雙重危機之下,將會採取更積極的救市行動,市場預期聯準會可能提前降息。
經濟疑慮加深 美股早盤大跌【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08.10.03
美國請領失業救濟金總人數攀上七年新高,8月工廠訂單降幅超過預期,銀行間拆款成本居高不下,加深即使通過金融紓困案仍不足以振興經濟的疑慮,致使美股2日早盤大跌逾300點。
多重利空衝擊下,美股2日早盤開低走低,道瓊工業指數大跌304點,報10,526點,跌幅2.8%。標準普爾500指數與那斯達克指數分別重挫3.2%。
勞工部2日表示,至9月20日止的一周,全國請領失業救濟金總人數上升至359萬人,是2003年以來最高。上周首次請領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則增加1,000人至49.7萬人。美國商務部說,8月工廠訂單陡降4%,減幅創近兩年最高,比經濟學家預估的3%更糟。
美股重挫 紓困喚不回「錢」景【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08.10.05
美國眾院3日終於以263票對171票通過全球矚目的金融紓困案。眾院周一才封殺此案,卻在4天後「翻案」,但華爾街慶祝行情一閃即逝,道瓊工業指數表決前一度漲逾300點,最後以重跌157點收盤,反映市場已預期此案會過關,當前更憂慮的是金融與經濟前景。
眾院3日經2小時輪番發言,議長波洛西最後表態,未再發表猛批布希政府的「刺激性」言論,接著於下午1時08分開始投票,約20分鐘後表決揭曉。此案過關後立送布希總統簽署,當日生效。
布希總統雖在眾院通過此案後表示,「我們已勇敢地採取行動,阻止華爾街的危機擴大成全體國民的危機」,卻也不諱言「我們的經濟仍然面對嚴峻的挑戰」。布希與國會目前也只能靜觀此案能否穩住美國搖搖欲墜的經濟,阻止災情擴大。
本周華爾街驚濤駭浪,周一(9月29日)眾院以228票對205票意外封殺府會已獲共識的紓困案,觸發全球股市崩跌,道指挫777點,創史上單日跌點紀錄;周二參院先發制人,提出附加討好條款的紓困案,周三以74票對25票壓倒性多數通過,但股市周四仍重挫;周五紓困案在眾院過關,也無法拉抬市場,一周來道指挫逾7.34%,刷掉逾1兆5000億美元,創2001年911恐怖攻擊來單周最大跌幅。
眾院封殺紓困案引發特大風暴,狂襲四天後偃息,代價慘重,全球股市市值一周來刷掉逾2兆美元。
華爾街早盤關注焦點為紓困案命運,並預期眾院這次可「理性」投票全案過關,市場預演慶祝行情大漲,但開票後立即下滑,尾盤賣壓加重,最後跌157.47或1.5%,以10325.38收盤。
那斯達克指數挫29.33或1.48%,以1947.39作收;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跌15.05或1.35%,以1099.23收盤。
紓困案風暴平息,華爾街今後關注焦點為經濟衰退程度,以及金融業如何在紓困案挹注下度過難關。
眾院所以在四天內大轉向,轉而通過紓困案,原因大致如下:首先是:參院先發制人,一日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此案,對眾院施壓並作「示範」: 參院在紓困案中附加減稅、提高銀行存戶保險額等討好條款,擴大利益公分母,給眾院反對派轉向藉口或「下台階」;布希總統、總統候選人馬侃、歐巴馬及國會兩黨領袖全力運作,對反對派軟硬兼施生效。
此外,在議事技術上,眾院當初封殺此案正反票數差距13票,僅需拉回12票即可翻案,不難達成,且倒戈主要來自共和黨,白宮與行政部門促其轉向較易下手。
較關鍵的是,美國民眾原先不歡迎紓困案,但現在意識到,此案不過,金融業更慘,信用更緊縮,連帶拉垮經濟,到頭來日子更難過;而眾院封殺全案觸發股市崩跌,全民財富立受衝擊,驚覺紓困案不過,茲事體大,民意因而戲劇性轉變,壓力立即上傳眾院,促使反對派議員轉向。
紓困案核心內容如下:
7000億美元紓困,主要收購金融不良資產,法案通過後,立即撥款2500億美元,餘款由總統、國會決定如何動用;財政部收購不良流動性資產價格不得高於市價。
建立監督機制,設執行委員會,由聯準會主席、財長及證管會主席組成;由財部審計署、獨立監察長負責監督;國會也設監督小組。接受紓困金融機構高層主管,薪酬設上限,不得領取「黃金降落傘」巨額退職金。
政府收購不良資產五年內若無法收回成本,設補償機制。
美紓困案過關 經濟仍難逃衰退【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08.10.05
美國國會通過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案,短期將有助於紓解信用市場的壓力,但未必能解決金融業問題;營建商和房貸業者將因而受益,但住宅市場景氣不會很快復甦;整體來看,美國經濟難逃衰退的命運。
眾議院3日以263對171票通過白宮提出的金融紓困法案,將以7,000億美元收購房貸相關證券的問題資產,以紓解信用市場凍結和金融業財務壓力。布希總統隨即簽署法案,將由財政部負責儘快執行。
標準普爾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韋斯說:「我想紓困案無法解決長期問題。」他指出,紓困案可望紓解近幾個月來近乎凍結的信用市場壓力,但無法解決住宅和抵押貸款市場的根本問題。
芝加哥大學商學研究所教授黎茲也說,紓困案有助於爭取時間,但「銀行業必須籌措更多資金,以解決長期問題」。
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懷特指出,紓困案的目的是協助銀行業消除一大部分的問題資產。由於房貸相關證券市場流動性枯竭,銀行的虧損無法計算,政府介入收購部分資產有助於市場定價。銀行除了消除部分壞帳外,將可估算持有這類資產的價值,進而使銀行願意再貸款給同業和消費者。
懷特估計,一旦問題資產的定價和交易恢復,信用市場可望在兩個月開始改善。標準普爾韋斯說,知道市場近期可能解凍的心理,將使銀行在幾周內恢復放款。
不過,抵押貸款與住宅市場根本問題仍未解決,因此金融體系短期內不太可能完全復原。新選出的美國總統將面對如何提振市場的棘手問題,包括如何改組政府接管的房地美和房地美兩大抵押貸款機構。
銀行業也還面對資本不足與財務槓桿太高的根本問題,因為紓困案未必能提供改善銀行資本所需的資金。未來銀行可採取債務證券化和發行新股等方式,解決部分資本不足問題。
經濟學家也警告,美國經濟幾已確定步入衰退,即使紓困案能紓解金融市場危機,短期經濟情況只會更加惡化。
美林公司說,1989年美國政府對儲貸銀行危機採取紓困措施,股票市場仍在危機過後一年才觸底,經濟兩年後才好轉,住宅市場復甦則花三年時間。
布希總統3日說,該案是「協助美國經濟安度金融危機所不可或缺」。但經濟學家預期,美國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 )將出現這波金融危機以來首見的負成長,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可能繼續降低目前為2%的聯邦資金利率,以減緩經濟衰退的衝擊。
美股三大指數皆墨【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08.10.05
美國眾議院3日通過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案,但市場慶祝行情曇花一現,投資人擔心政府即使介入紓困仍可能治不好金融業和經濟的病症,使美國股市三大指數隨獲利回吐賣壓全面下挫,結束逾六年來最糟的一周,紓困案後續效果還有待觀察。
美股上周出現「黑色星期一」,眾院否決紓困案使道瓊工業指數9月29日重挫達777點,創史上最大單日跌點;四天後又遭遇「灰色星期五」,眾院通過修正版紓困案雖一度激勵道瓊盤中大漲300多點,收盤卻反而下跌逾150點。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強森說,紓困案是「急救繃帶」,未處理銀行償債能力的問題,全球銀行業信心危機依舊存在。他並批評,紓困案也未針對引發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對症下藥,也就是設法化解「法拍屋增加及房價下滑形成的惡性循環」。
道瓊工業指數3日下挫157點至10,325點,是2005年10月來最低;周線下跌7.3%,為2002年7月19日後跌幅最深的一周。過去八周,道瓊有七周收跌,距離去年10月高點已跌掉27%。雖然熊市跌幅通常在20%至30%間,但市場逐漸認知這次可能比以往跌得深。
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15點收1,099點,是2004年10 月來最低;全周大跌9.4%,為2001年911恐怖攻擊後表現最差的一周。科技股領軍的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下挫29點,收1,947點,是三年來最低點;周線重挫11%,創七 年來最大單周跌幅。
美股下挫的另一因素為市場預期國會終將同意紓困,所以已提前反應;金融股在眾院投票後反轉下跌,顯示投資人獲利了結,轉而關切美國9月就業人口降幅創五年來最大的經濟利空。
Bessemer信託公司投資長史坦說,最近抱股過周末變數太大,政府接管兩房、雷曼兄弟倒閉、美林賣給美國銀行等消息都發生在周末,周五因此變成調節投資組合的賣出時機。
紓困案對信用市場的效果可能要幾天後才會顯現,市場正密切觀察銀行隔夜拆款利率是否會下降。
分析師皮塔說:「紓困案不是萬靈丹,信用才是經濟的救命血。在短期融資市場開始正常運作,及銀行願意擔負起體系裡應有的角色前,後市仍看跌。」
金融風暴襲矽谷 遲早會來【聯合報編譯陳澄和08.10.05
紐約時報報導,隨著信用危機不斷蔓延,矽谷也不再能置身事外,高科技業的投資人與主管如今都相信,矽谷在這場風暴中受創只是遲早的問題。
投資人推斷,在信用危機籠罩全球之際,消費者勢必避開昂貴的裝置,轉而購買低價產品,矽谷主要支柱蘋果公司的市值本周因此暴減16.3%,雅虎與eBay的股價也都跌到多年來的最低水準。
微軟公司執行長巴默本周初在歐洲表示,金融危機會拖累美國的企業與消費者支出,包括微軟在內的很多高科技公司都難逃其害。
其他不祥的徵兆還有很多。例如,許多半導體製造商都必須依靠發行公司債來融通資本密集的業務活動,如今蒙受的打擊也格外沉重。一向與晶片業龍頭英特爾敵對的超微公司(AMD),今年原本打算要將晶片製造事業獨立釋出,以專注在處理器設計事業。分析師說,他們相信超微無法籌措到推動該計畫所需的龐大資金。
新創公司以及提供他們資本後盾的創投公司,一直都是帶動矽谷成長的火車頭。雖然很多分析師表示,創投業者在網路泡沫時代已學到很多教訓,這些創新引擎依舊轟隆向前,但焦慮無疑已讓高科技業蒙上更多陰影。
近十年來投資過數百家網路新創事業的著名創投資本家康威說:「融通的資金會更加緊俏,漣漪效應恐難避免。」他說,銀行現金流量不及六個月的新創公司最好省點用,「我會建議我的公司這麼做」。
矽谷業者不斷安慰自己,在漫長的經濟動盪時期中,人們花在網際網路上的時間愈來愈長,廣告也不斷往網路上移轉,Google、思科、eBay等績優科技公司在這段期間不斷累積的是現金,不是債務。
然而,隨著更多經濟領域的景氣相繼走到盡頭,高科技業的堅定信心也跟著搖擺起來。
全球股災 道瓊摔破萬點【聯合報編譯蔡繼光08.10.07
美國八千億美元紓困方案無法止住美股跌勢,加上歐洲多家金融機構相繼遭收購或被政府接管,全球股市六日全面躺平,日、韓、香港等主要亞股跌幅都超過百分之四,英、法、德等歐洲主要股市全重挫超過百分之七,俄股最慘,崩跌百分之十九。
美股道瓊工業指數也難逃「黑色星期一」災情,六日一開盤就重挫兩百多點,午盤跌勢擴大超過四百點,是二○○四年以來道瓊首度跌破萬點關卡。
市場擔心金融危機拖緩全球經濟成長,可能使原油需求劇減,國際油價六日盤中一度大跌四美元,跌破每桶九十美元,創八個月新低。
歐洲六日金融地震震央在德國。由於銀行團金援德國第二大商業房地產融資公司Hypo一案突然破局,德國為安撫銀行存款戶信心,五日宣布對所有民營銀行的五千六百八十億歐元(約廿五兆台幣)存款,提供無限保證,並注資五百億歐元(約二點二兆台幣)紓困Hypo。
隨後瑞典、奧地利、丹麥、冰島相繼宣布對私人存款提供無限制擔保,巴黎銀行六日和比利時及盧森堡達成一百四十五億歐元收購富通銀行的緊急協議,義大利最大的Unicredit銀行也打算增資六十六億歐元安撫市場信心,一時間歐洲各國銀行都在挽救民眾信心,反而讓市場更緊張。
德、法、英、義領袖四日在巴黎的集會,未達成有如美國八千億美元紓困規模的整體紓困計畫,顯示歐洲各國對如何處理金融危機態度分歧,也讓不少投資人失望。
歐元區經濟及財政部長已決定六日在盧森堡集會,商議同心協力解決金融危機之道。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六日發表一份顯然代表歐洲聯盟領袖的聲明,表示歐盟將盡一切可能,維持金融體系穩定,度過這個八十年來僅見的全球金融危機
【美評】
布希干預市場 釋利多救自己?【聯合報/高國珍08.09.20
美國總統布希19日站上火線,向全美民眾發表談話,宣示美國政府決心力挽狂瀾,全力設法控制這一波極其嚴峻的金融風暴不致繼續惡化。
近來的金融風暴讓華爾街怨聲四起,指責對象除了聯準會等政府主管機構和國會外,還有準備卸任的布希總統,因為是他留下這個爛攤子。
布希所領導的共和黨,11月4日就要由選民決定是否能再度入主白宮,布希的領導能力一再受到質疑,支持率已降至30%,可說是歷屆美國總統中聲望最低者之一,任內舉凡能源價格飆漲、失業率攀升、國債龐大等等,都令其領導能力蒙上陰影。
身為總統,命定要承受史家的批評,一般相信布希最不想見到的,就是被拿來和胡佛總統相提並論,因為1929年的大蕭條就是始於胡佛任內。賓州大學富蘭克林與馬歇爾學院的政治歷史學家泰瑞‧馬當納就質問,問題發生時「是誰在位?是誰讓這些混亂開始的?金融市場規範在哪裏?當時你(總統)在哪裏?」
布希遲至18日才首次針對15日開始的金融風暴發言。他在白宮說明他已準備好以「非常手段」來消弭平這場風暴。美國政府的這項歷來規模最龐大的救經濟措施有沒有用?從美股兩天大漲來看,至少有安定人心作用。
英媒:胡布通話 中國出手救美國與臺灣問題挂鈎?
英國媒體報道:中國領導人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什9月22日舉行了電話會談。新華社說,胡錦濤應約與布什就中美關系及美國經濟金融形勢等問題交換了意見。報道說,布什向胡錦濤介紹了美國經濟金融形勢近況,表示美國政府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已經並將繼續采取措施穩定美國和國際金融市場。胡錦濤希望華盛頓采取的救市措施能夠奏效,他表示這既符合美國利益,也符合中國利益。新華社說,胡錦濤還表示中美應加強對話交流,妥善處理包括臺灣在內的重大問題。
中國的幫助和配合
中國嚴格控制本國資本市場,銀行和保險業也大都以國內市場爲主,因此目前的國際金融風暴對中國沒有造成巨大沖擊。
但是,美國金融市場的健康狀況對中國卻事關重大。據估計,中國外彙儲備三分之二是美元資産。中國還握有大量美國政府公債以及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這“兩房”的公司債券。如果美國政府債臺高築,導致債券價格下跌或美元進一步貶值,對中國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在接受BBC中文部采訪時表示,美國要解決金融危機,也離不開中國的幫助與配合。
鄭永年表示,目前的這場金融危機也說明美國在二戰後的霸權地位已經動搖。“現在大家對美國作爲頭號經濟大國的地位也越來越持懷疑的態度。美國的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模式將何去何從,大家都在密切關注這個問題。”他說:“美國政府采取措施挽救國內經濟的同時,必須要有國際上的配合,包括中國、歐洲和日本的配合尤其重要。可以說,中國對美國的這場危機采取什麽樣的態度,是不是支持和配合,將起一個很大甚至非常關鍵的作用。”
美國在臺灣問題上讓步?
中美關系中有很多棘手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就是臺灣問題。從胡布談話內容看,北京在幫助華盛頓擺脫危機的同時,是否有意圖迫使美國在臺灣問題作出讓步呢?
鄭永年表示,不能排除北京有這種意圖的可能性,因爲胡錦濤與布什的電話會談的確談到了臺灣問題。他說:“在當今世界,經濟利益、政治利益和戰略利益是分不開的。在經濟利益上,中國對美國有很大幫助,那麽在戰略利益上,美國也是需要考慮(中國的利益)。”
“這些年來,正是由于中美兩國經濟相互交往越來越深,互相依賴程度越來越大,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態度實際上已經不像早年那樣的強硬了。”他表示,從長遠來看,兩國經濟關系的密切有助于北京解決臺灣問題。
那麽,這是否意味著如果這次中國在經濟上幫了美國,未來在臺灣問題上,美國的立場就會軟化呢?
鄭永年表示,不能認爲在目前這場金融危機中,中國能和美國在臺灣問題上交換利益。“在臺灣問題上,美國的政治過程是非常複雜的,因爲它涉及到行政部門,涉及到國會,涉及到整個大衆民主,大衆政治。美國調整對臺灣的政策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4aa8f0100atoe.html?tj=1
增持美國國債 中國再創新高【聯合報08.09.19
美國財政部資料顯示,今年7月中國增持了149億美元美國國債,總計持有5187億美元,再創新高。但與此同時,中國也大幅減持了美國機構債券繼續減持美國公司債券和公司股票。
美國財政部9月16日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TIC)統計資料顯示,截至7月30日,中國持有美國國債5187億美元,而6月底持有的數額為5038億美元,增加了149億美元。同月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日本也增持96億美元,總額為5934億美元;持有美國國債排名第三的英國增持了104億美元。
「財經」指出,儘管在美國由次貸危機逐漸演變成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出現了減持美元債券的呼聲,但在中國外匯存底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在過去一年仍呈小幅調整、逐漸增多的趨勢。與去年底比,中國持有美國國債增加了411億美元。
資料也顯示,中國在增持國債的同時,也大幅減持了美國機構債券(Agency Bonds),從6月底的193億美元降至7月底的49億美元,減幅約為75%。 機構債券是由政府發起設立的企業(GSE)發行,通常是高信用債券,因其擁有政府支持,信用僅次於政府債券。截至6月底,中國持有美國的機構債券達3760億美元。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中國、俄羅斯等國央行對美國機構債券的購買量減少,使房利美、房地美等公司面臨支付更高利息的壓力。
金援紓困案 中國將大買美債【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08.10.06
美國眾議院剛通過7,000億美元(扣除減稅部分)緊急援助方案,香港媒體指出,一旦美國開始籌措這筆7,000億美元鉅款時,中國大陸可能認購其中多達2,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以協助美國度過難關。
若這項消息屬實,大陸可望一舉超越日本,成為美國政府最大債權人。大陸在美國經濟蒙難時慷慨伸出援手,預料將大幅提高北京在華府與全球的影響力。
新華社上周披露,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9月24日曾在紐約向美國財經界人士表示,中國準備好參與國際社會應對全球金融動盪。「美國金融出現問題,中國很關注,願發揮自己的作用」。
但在新華社的報導中,溫家寶僅提出將「努力增加從美國進口」。不過,美國眾議院通過7,000億美元緊急救援案後,中國人民銀行八個小時後隨即發表聲明指出,「中方願與美方加強協調與配合,也希望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共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
人行未具體說明大陸如何與美方「配合」,但香港明報昨(5)日指出,據取得的消息,一旦美國開始籌集7,000 億美元融資時,中國可能認購多達2,000億美元美國國債,以協助美國度過難關。在美國第一階段籌集2,500億美元,大陸將先認購700億至800億美元。
中國已是美國國債市場全球第二大債權人,據美國財政部早前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7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達5,187億美元,僅次於日本的5,934億美元,占美國國債發行總額的19.3%。
人行4日發表的聲明中,還分別引述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及溫家寶對於美國這波金融危機的看法。胡錦濤表示,「中國希望美國金融市場穩定,希望美國經濟健康發展,這符合美國的利益,符合中國的利益,也有利於全球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溫家寶強調,面對當前危機,「各國要加強合作,有關國家都要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只有合力才能有力地應對危機」。
中國人民銀行在聲明最後也強調,人行「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為世界經濟穩定發展作出貢獻」。
截至昨天晚間,關於中國將認購2,000億美元美國國債的消息,尚無來自大陸官方正式說法。但以大陸領導人近期關於美國金融風暴的談話,及中國相對穩定的經濟與財政,北京當局有意在美國這波金融危機中扮演更積極角色的意圖明顯
籌資2000億美元援美? 中國人銀否認(?)【聯合晚報08.10.06
外傳中國可能認購2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協助美國紓困金融風暴,中國人民銀行否認,發言人白力表示是「第一次聽說這種說法」。
美國高達700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方案通過後,資金來源成為焦點。香港媒體日前曾表示,一旦美國開始籌集資金救市,中國可能認購兩千億美元美國國債。不過這家媒體並未透露消息來源。
白力接受上海「新聞晨報」查證時澄清,人行從未發表過任何有關認購的資訊。他說,雖然對於香港媒體報導的來源不得而知,但是「中國參與穩定國際金融市場的工作,應當不會是僅僅購買美國國債這麼簡單」。
至於人行對美國金融紓困案的看法,中國人民銀行網站4日上午即以問答形式刊登聲明。聲明中對美國通過紓困計劃表示「高興」,「將繼續與各國中央銀行和國際金融組織密切溝通與合作,共同抵禦金融危機。」
美對臺軍售激怒中國各界 網友呼籲抛售美國國債>環球時報
08年10月3日,美國政府不顧中國政府多次嚴正交涉,作出向臺灣出售潛射魚叉導彈、愛國者飛彈、E2早期預警機升級、阿帕奇攻擊直升機等6項先進武器系統,總價值高達64.63億美元的決定。這是美國近年來最大筆的對臺軍售案。
繼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4日譴責美方這一行徑後,全國人大外事委、全國政協外事委和國防部都對美國對臺軍售,予以強烈譴責,認爲美國是在明目張膽的幹涉中國內政,並敦促美方停止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中國軍方還將保留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國防部:保留作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胡昌明4日稱,美方的做法嚴重違反美方在臺灣問題上向中方作出的嚴肅承諾,中國軍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是向中方作出了明確承諾的,並且正式寫入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美國在中美兩國于1982年8月17日共同發表的“八?一七”公報中明確承諾,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臺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將逐步減少並最終解決售臺武器問題。事實證明,美方言而無信。我們要求美方認清形勢,立即停止實施並取消售臺武器計劃,以免給中美兩國兩軍關系以及臺海和平穩定造成進一步損害。
美方宣布實施售臺武器計劃,無疑毒化了兩軍關系發展的良好氣氛,我們要求美方認清形勢,立即停止實施並取消售臺武器計劃,以免給中美兩國兩軍關系以及臺海和平穩定造成進一步損害。我們保留作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全國人大外事委:美國明目張膽幹涉中國內政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負責人4日說,美國政府向臺灣出售先進武器裝備的決定,粗暴幹涉中國內政、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幹擾和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錯誤行徑,我們表示極大憤慨,予以強烈譴責。美國這種明目張膽幹涉中國內政的行徑,理所當然地遭到全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和憤怒譴責。
這位負責人表示,臺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始終是中美關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在涉及中國的主權、內政和尊嚴問題上,中國人民決不讓步。我們強烈要求美方立即撤銷有關對臺軍售項目,停止售臺武器和美臺軍事聯系,停止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任何錯誤信號,停止任何爲兩岸關系改善和中美關系發展設置障礙的行動。
全國政協外事委:中國對主權問題絕不妥協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負責人4日說,美國政府宣布將向臺灣出售先進武器裝備這一錯誤行徑,嚴重幹涉中國內政,給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蓄意制造障礙。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對此表示強烈憤慨和堅決反對。
美國政府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嚴重幹擾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嚴重危害臺海乃至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這是我們堅決反對和絕不能接受的。
這位負責人說,在涉及中國主權、內政和尊嚴的問題上,中國人民從來是講原則的,決不會妥協和退讓。
臺軍事發言人:將盡快簽署發價書
臺軍事發言人池玉蘭稱,臺防務部門將盡快完成發價書簽署,至于未通過的F16C/D戰機、潛艦可行性評估及通用直升機,仍會積極與美溝通。
臺“立委”林郁方認爲,潛艦案讓美國找到臺階下,因美國本就沒有生産柴電潛艦,爲臺灣重開生産線的成本太高,且臺灣內部也有購買與否的爭議,美國這次未送潛艦案,其實也省了不少麻煩。
外界表態:美臺海問題專家:美支持臺灣安全但不希望挑釁大陸
美國著名臺海問題專家、美國政府亨利?史汀生中心東亞研究室主任容安瀾3日表示,“美國政府通過6項對臺軍售案,是美國協助臺灣擁有適當自衛能力,以確保臺海和平穩定的明證。”
容安瀾表示,美國政府沒有完全照臺灣的需求清單通過,包括未通過潛艇評估案,可能與重新評估一些系統的價格和可行性有關。他說,美國政府于2001年決定提供臺灣潛艇的做法並不明智。美國在支持臺灣安全的同時,也不希望挑釁大陸。
容安瀾說,目前美國國事如麻,在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朗問題、朝鮮問題、對俄羅斯問題之外,現在又面對金融危機,臺灣方面必須了解,臺灣問題再重要,也不會是美國的最優先考慮議題。
中國臺灣島內媒體評論指出,美國在軍售問題上一貫的立場是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因此它要不斷向臺灣提供軍售,既可以賺取巨額利潤,又能在戰略上制衡大陸。
日本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前代表竟稱對臺軍售案是劃時代的大事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交流協會臺北事務所前代表池田4日在東京演講時表示,美國政府同意對臺軍售案,是劃時代的大事,對臺灣而言是“好事”,但大陸勢必會反彈。他說,美國布什政府長期以來對中國有所顧慮,但現在認爲應以“防衛臺灣”爲優先。
池田說,布什政府執政後半期起,考慮到攸關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中中國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國准備許多外彙購買美元等情況,因此長期以來,美國對中國有所顧慮。現在美國同意對臺軍售,此舉勢必招致中國的強烈反彈。
有日本記者問池田,太平洋美軍司令基廷上將前陣子表示布什政府凍結對臺灣軍售,但爲何此時布什政府會同意對臺軍售?
池田回答說,基本上布什政府認爲必須對中國有所顧慮,但現階段可能認爲應該不須對中國顧慮太多了。因爲六方會談目前不會有特別的進展,美中之間的經濟關系也還可以,布什政府認爲防衛臺灣一事還是很重要,所以才同意對臺軍售。
網友觀點:售臺武器是讓中國爲其金融危機埋單
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的目的,是讓中國爲其金融危機埋單。但是美國天大的窟窿只能由美國自己來堵上,美國必需采取經濟緊縮,及采取美元升值的方法,並適度借貸,使經濟緩慢回落,達到經濟緩慢著陸的目的,而不是讓其他國家購買其債務後,采取美元貶值的方法,讓其他國家爲其埋單。臺灣目前第一要解決的問題是民生問題,而不是獨不獨的問題,采購先進武器對目前的臺灣來說是非常不應該的。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網友:抛售美國國債
如果美國強行向臺灣出口武器,那麽中國可以抛售手中的美國國債,美元將大幅貶值,美元的貶值幅度可能到達75%,從而石油價格可能到達400美元左右,美國經濟將崩潰。只要中國解決內需問題,中國受到影響將是有限的。中美關系對美國更重要,美國沒什麽好要挾中國的。中國不抛售美元就是對美國的最大支持。美國不要得隴望蜀。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0-07/0852524162.html
中也可對美敵軍售啊!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8287077/20071109064336
美金融危機 溫家寶寒天送暖【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08.10.02
據新華網報導,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在紐約與美國財經界人士會面時表示,中國已準備好參與國際社會應對國際金融動盪的行動,並「努力增加從美國進口」。
新華網報導,溫家寶日前前往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時,曾於24日與紐約聯邦準備銀行行長蓋特納、花旗集團董事長、美國前財長魯賓、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陶氏化學公司董事長利偉誠、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等人會面。
報導指出,溫家寶一開始就表示,「美國金融出現問題,我們很關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盪,全球經濟前景不容樂觀。中美經濟關係日趨密切,到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地步。「儘管我們也存在對資金安全問題的關切,但我們對美國經濟還是有信心,願發揮自己的作用。」
報導指出,與會者「紛紛表達對中國的期待」。蓋特納說,「中國是全球經濟金融穩定和信心的來源。」利偉誠說,「在美國經濟趨弱的情況下,保持中國經濟的穩定和強勁有力,是對世界的福音。」
大陸官方媒體此時公布溫家寶與美國財經人士這項談話,似乎有在為大陸更積極參與應對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塑造輿論環境。報導指,溫家寶對此表態說,「中國已準備好參與國際社會應對國際金融動盪的行動」,但他也暗示,美國應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一道克服金融危機。
溫家寶說,中國已經著手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他指出,外部需求減少一定程度會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但中國有13億人口,國內市場廣闊,特別是農村市場有很大潛力,因此必須立足擴大內需。
溫家寶還開玩笑表示,「美國是借錢消費,中國是存錢不消費,兩者都有問題。中國儲蓄達4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16萬億是居民儲蓄,相當於三年的財政收入。」
溫家寶指出,中國會努力增加從美國進口,同時希望美國放寬對中國出口限制,特別是高科技產品的出口,並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他甚至以「一架波音747飛機能換5,000萬件襯衫」,比喻中美之間的貿易關係。
不過,除了擴大自美國進口外,溫家寶並未再具體承諾如何協助美國及全球經濟克服當前金融危機。
新華社則在另一篇報導引述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的說法指出,「中國經濟有很大的迴旋餘地」。他強調,中國國土面積遼闊,基礎建設投資需求巨大,13億中國人的收入水準在不斷提高,消費潛力巨大,足以彌補當前出口減緩所帶來的影響
馬侃拒中金援 被譏不切實際【聯合報/夏嘉玲08.10.05
美國國會通過7000億美元紓困案,將發行更多債券以增加市場資金流動,預料中國等外資將購買而持有更多美國公債。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主張美國不該仰賴中國資金解決經濟問題,但分析師認為馬侃想法不切實際,可能引發外國拋售美國公債,重傷美元。
美國第二季經常帳赤字約1831億美元,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1%,截至上月30日的2008會計年度前11個月,預算赤字則為4833.5億美元。針對嚴重赤字問題,馬侃日前表示,美國因應的第一個步驟是「很明顯的,我們不能再讓中國來擔保我國經濟,不能再要求他們為我國債務提供資金」。不過馬侃並未明說美國應如何達成這項目標。
分析師對馬侃的見解不以為然。Stone & McCarthy研究公司董事總經理麥卡席指出,要不仰賴中國資金,美國經濟得從基本改變,讓貿易逆差不再惡化,「這可不容易」。他說,短期內,中國對美國公債的需求是美國的福音,因為要不是有這些外資購買美國各種債券,美國利率會高得多。
「外交關係中心」地緣經濟學者塞瑟也說,美若要減輕倚賴中國的程度,得減少貿易逆差,調整美元和支出,「這些都是幾年前就該做的了」。
中國目前是僅次於日本的美國公債第二大持有者,且美國有三分之一貿易逆差來自對中貿易。
中國為了減少美國金融風暴對中國的影響,央行已宣布制定各項因應措施,將加強監管金融機構,要求業者強化風險管理等。
中國外匯存底目前以每個交易日多20億美元的速度增加,這些錢多半投資在美國的政府公債、機構債券和房貸債權證券。一旦中國不再購買美國政府公債、轉而購買歐洲政府公債,美元貶值壓力將大增,美國政府公債流動性也會下降,造成公債收益減少、借貸成本上升,讓在衰退邊緣的美國經濟雪上加霜。
前世界首富斯利姆:中國應領導助美脫困【經濟日報記者林庭瑤08.10.02
美國政府搶救金融市場法案慘遭眾議院封殺,災難性效應排山倒海而來。前世界首富、墨西哥企業大亨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接受法新社訪問時呼籲,中國應當在此次美國金融危機的救援行動中發揮領導作用。
財富高達墨西哥國內生產總值6%的斯利姆表示:「中國對於解決危機的工作有著最為重要的作用。」他指出:「中國的資本流動性狀況良好,擁有大量的資源,帳戶盈餘充足,有大量的流動資本。」
新華社昨(1)日也指出,當歐美發達國家普遍遭受流動性不足問題困擾時,當前中國市場流動性依舊相對充裕。截至8月底,大陸廣義貨幣供給量(M2)餘額為人民幣44.9兆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9.3兆元,存款餘額45兆元。另,中國還擁有1.8兆美元的外匯存底。
斯利姆認為,「目前整個金融系統內部存在著系統性危機,問題在於各個方面相互之間均有聯繫。」他早前曾表示,此次金融危機是繼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金融市場面臨最嚴峻的挑戰。他認為,全球金融市場都急切需要更完善的管理規則。
據富比士雜誌統計,斯利姆目前擁有約600億美元的財富。
對於此次全球金融危機,斯利姆說:「我們不需要更多規則,但需要更完善的規則。我們不需要更多的監管措施,但需要更完善的監管措施。」斯利姆表示,拉丁美洲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可以幫助美國度過此次危機。他說,「在過去,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融資幫助,但目前,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正在接受發展中國家的支援。」
身為黎巴嫩移民之子,斯利姆在1990年挖到第一桶金。1990年代,在墨西哥國有企業私有化浪潮中,斯利姆組織一個財團,從墨西哥政府手中買下墨西哥電話公司,而他本人則擁有電話公司的控股權,並在其後五年中投資100億美元更新設備,成功地把負債國企打造成「搖錢樹」。
中共若袖手「美國會死得很慘」【聯合晚報╱華府特派員林寶慶08.10.09
前美國助理貿易代表傅瑞偉(Charles Freeman III)指出,中國是美國的銀行,如果中國這次不協助美國紓困,美國會死得很慘。
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中國研究主任傅瑞偉,8日在「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與「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共同舉辦的中國崛起討論會中表示。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主任伯格思藤則指出,如果中國現在注入資金協助世界經濟復甦,中國將很快晉身全球經濟領導地位。
他說,中國應投入資金拯救世界金融體系,刺激全球經濟復甦。
伯格思藤希望中國在本周「國際貨幣基金」年會上,能有協助紓困的動作。他說,中國與世界經濟也是緊密連結互相影響的。
伯格思藤認為中國應該加入G-7,他說中國是全球外匯存底最多的國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第二大出口國,沒有理由被排於G-7之外。
他指出,「中國投資公司」與其他國家的主權基金,現在有很好的機會進場買美國的股票,將來定可以大賺。
他說,部分美國國會議員,過去對中國在美國的大筆投資表示反對,但是現在如果中國投資,國會將鼓掌歡迎。
美國駐華府大使周文重,8日在智庫「國家政策中心」談中美經濟時,也曾對美國國會議員過去對中國的限制表示疑慮。不過周文重強調,兩國應共同合作解決問題。
周文重也批評美國的保護主義。周文重並指美國目前的問題出在只知消費、不知儲蓄。他說如果這種生活方式不改,問題仍難解決。
中國是金融風暴贏家?>中時08-10-10陳欣之
全球金融危機目前仍尚未觸底,在這一場全球金融權力消長的劇變中,美國做為全球金融帝國的地位已受到重創,嘗到了貪婪追求利益帶來的惡果。不過,在這場可能重塑全球經貿版圖的洗牌過程中,反而凸顯了中國經濟成長的結構性缺陷,如果中國不能改善依賴美歐市場做為成長動力的發展結構,在全球甚至在東亞取得經貿金融霸主的地位,將仍是一條漫漫長路。
有論者預估,中國可能是金融風暴後的最大贏家,因為當今中國擁有龐大的資金,最有可能扮演金融救世主的角色。
中國銀行體系過去投資美國金融體系有相當節制,因此在此波金融風暴中僅受到微幅波及,而且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體質亦相對穩健。美國政府通過七千億美元的救市方案,各方預期中國與中東油國是最有可能購買此筆天文數字美國債券的國際大戶。
中國如果利用此一時機投入重金,未嘗不可能牽動全球資產重分配的進程,為中國取代美國霸業開展先聲。
不容否認,中國是當今全球金融體系的一個大戶,但是中國要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經貿金融霸主,仍受限於一些客觀性的經濟金融結構性障礙。
第一,受制於與美歐市場的貿易暨金融互賴關係,中國龐大外匯存底所能換取的美國政經讓步仍十分有限。中國絕大部份的外匯儲備是以美元債券的形式持有,目前其數目高達一兆美元,不過同時中國的GDP外貿依賴度超過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說,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不是來自於中國大陸看似龐大的內部市場,而是受制於美歐市場的起伏。
拒購美國救市法案國債或是在市場大量拋售美國債券,雖可能讓美國在一夕間破產倒閉,但亦同時關閉了中國出口產品市場。
在中國未能開拓一個可支撐經濟發展的國內市場前,中國仍需被迫將絕大部分的外匯存底用於購買美國債券,以支持美國市場的穩定與成長。
第二,中國大陸在全球各種多邊經貿金融合作機制的影響力有限。現今的國際經貿與金融多邊機制,反映二次大戰結束後的美國主導下的權力格局,中國大陸、印度、俄國暨巴西等新興的重要經濟體,雖是當今左右全球經濟興衰的重要關係國,卻無緣參與國際合作與決策。目前美國仍主要與G-7成員國進行對話暨協調,中國似乎只有攤派額度承接埋單的地位。
第三,全球性金融遊戲對中國而言還是十分陌生,貿然投入的風險極高,而且可能得不償失血本無歸。中國的資訊透明度尚未能取得全球市場與投資者的信任,例如近期中國三鹿毒奶粉事件,就反映出政府的作為引發許多無謂的恐慌。而且中國金融機構的國際化尚稱不足,本國人才的數量與經驗,尚不能處理大規模的全球性金融課題,眼下亦難以吸引到國際人才,更不用說外國政府對中國大舉收購本國金融機關引發的政治聯想。
中國要成為全球金融的要角,至少要擔起三個重擔。
首先是人民幣要取代美元成為準全球性貨幣;其次是中國要成為全球金融穩定者,更能在發生區域金融危機時,成為全球金融的調節者;以及管理全球金融管理制度的主導者。
目前的美國金融風暴或許為中國開啟了一個縮小與美國差距的機會,但口袋滿滿是美國債券的中國大陸,是否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金融霸主,仍有許多結構性的挑戰有待克服。
布希:不干預 風險更大>中時08-09-21劉屏
美國總統布希周五聽取財政部長鮑爾森、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柯克斯簡報,然後由三人陪同,在白宮玫瑰花園對媒體發表談話,宣布將大舉干預美國金融市場,強調「以空前行動因應空前挑戰」。
布希說,美國經濟正處於關鍵時刻,面對空前的挑戰,因此必須有空前的作為。「金融市場與美國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鑑於今天金融市場的搖搖欲墜,聯邦政府干預,不但正當,而且必要」,必須採行「決定性的舉措」。
布希說,這些措施要花大錢,且有風險,但是「如果不採取行動,風險會大得多」。
史無前例干預市場 專家憂慮>中時08-09-21劉屏
美國總統布希周五在白宮玫瑰花園的九分鐘談話,投資人關注的是美國政府「全力救火」,然而經濟學家擔心的是美國政府是否「全面干預」。
美國政府插手,有前例可循,九○年代,柯林頓政府成立清算信託公司處理一連串的呆帳事件。當時投下的金額為美金一千五百億元,這回卻估計至少需要美金五千億、甚至可能達一兆,將是美國聯邦政府年度總預算的三七%強,勢將成為三○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美國政府最大規模的介入行動。
「政府介入」一向是自由經濟的大忌,共和黨尤其如此。不管是三○年代羅斯福的「新政」或前述的清算信託公司,都是民主黨政府的產物。但現在情況急迫,共和黨政府也不得不進場。正因為如此,在布希的談話後,白宮還有一番補充說明,努力強化政府介入之不可免。
但是面臨的障礙也很明顯。因為國會只剩五天會期,廿六日就要休會準備大選,卻要批准這樣史無前例的市場干預計畫,在實質面與技術面都有難題。
布希認為這次危機起因是次級房貸呆帳,然而更多的學者專家認為金融機構濫發信貸,讓人虛幻的以為好景無限,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今天布希從金融機構救起,是否同時也該建立更有力的防弊機制?這是朝野共識,然而在極其有限的時間裡,法案能否周延?
至少布希承認需要「金融監理更加透明化」,朝野一致歡迎。因為現行法令不要求金融機構有準備金,也不要求金融機構對高風險領域投資設限,於是借貸不斷大幅超過經濟成長,形成泡沫,問題遲早要發生。
發生問題後,大眾赫然發現,美國對金融機構的若干規範還是七十五年前的標準;又赫然發現,美國的金融監理亂得可以,因為聯邦有五個部門管理銀行業務,有一個部門管理證券交易,還有一個部門管理期貨。
至於保險業務,聯邦沒有人管,而是交由各州負責。也就是說,全美有五十個以上機構負責保險監理業務。難怪兩位總統候選人,麥肯、歐巴馬都倡議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
歐洲憂心被拖累 「貪婪華爾街自食惡果」【聯合報編譯陳世欽08.09.23
華爾街最近接連傳出4大投資銀行出售、申請破產重整、轉型為商業銀行的天大消息,引起大西洋彼岸歐洲左右兩派陣營的一致譴責;它們認為,這是華爾街毫無章法與過度膨脹下的惡果。
洛杉磯時報報導,義大利財長崔曼迪認為,投機客「貪婪自私」與主管官員「愚蠢顢頇」是醞釀問題的禍因,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主席葛林斯班尤其必須負起主要責任。
崔曼迪表示:「市場將葛林斯班視為大師。如今我們必須自問,他是不是繼賓拉丹之後,對美國傷害最大的人…很明顯,目前的局面意味,美國的經濟體系有問題。這不是一家銀行經營不善,而是整套體系行不通。幾天前,僅有極少數的人願意承認危機的嚴重性。」
崔曼迪以1997年的阿爾巴尼亞為比較對象。當時的一場多層次行銷騙局導致大批阿國人民的畢生儲蓄旦夕化為烏有,引發嚴重暴亂。他指出:「整個體系已經搖搖欲墜,正如當年的阿爾巴尼亞。公共投資大舉挹注才是解除危機的正途…回歸遊戲規則必須佐以公共部門的投入。」
歐洲的政治左派曾經預言,華爾街的「野蠻新自由資本主義」遲早會釀成大禍。左派人士並以1929年的股市大崩盤比較;他們指出,美國政府出手拯救大型投資銀行的舉措已經產生嚴重的扭曲作用。
這場危機隨時可能導致英國、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的通膨、失業、經濟成長疲弱等問題更加惡化。左派的西班牙籍歐盟經濟事務專員艾爾穆尼亞表示:「貪婪一直是癥結所在。在歐洲,我們不能說沒做錯什麼。歐洲銀行買下有毒產品,沒有人知道這種現象什麼時候會結束。」
援助金融》歐盟各盤算 只掃門前雪【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08.10.06
歐盟領袖4日在高峰會議矢言協力援助金融業,卻未能提出聯合紓困方案,以因應美國金融危機蔓延至歐洲,顯示會員國各有盤算,只好先自掃門前雪。
歐盟未能凝聚出援救銀行業的共識,反映27個會員國之間歧見頗大,形成目前各自為政的局面。例如,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提議成立援助基金,立刻招來德國的批評。愛爾蘭決定擔保國內銀行業的存款與債務,也招來其他會員國的反對。英國為阻止資金流往愛爾蘭,已將每個帳戶的存款保險上限,從3.5萬英鎊調高到5萬英鎊。
儘管法、德、英、義、歐洲央行與歐盟執委會的領袖4日在巴黎舉行的高峰會中,對放寬會計法規、嚴訂金融法規,以及放寬競爭與預算法限制等方面存有共識,此次高峰會召集人法國總統沙克吉也表示,各國政府依自己的方法與能力行事,且會協調其他國家一起推動,但情勢發展似乎是各行其事。
例如,德國的抵押不動產控股公司 (Hypo Real Estate)由政府主導的350億歐元紓困計畫,因商業銀行團撤銷支持而宣告破局。巴克萊資本公司經濟學家波恩說,歐洲國家花錢紓困的意願遠不及美國。
他強調,歐盟支持銀行業的聲明形同具文,情況和高峰會前沒有兩樣。
歐盟面對的情勢比美國更為複雜與棘手,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在高峰會前與沙克吉會面,並呼籲各國須達成協議,共同因應嚴峻挑戰。他說:「歐洲比美國更需要集體的行動,因為歐洲的情況比美國更複雜。」
投資人認賠殺出 歐股暴跌【聯合報編譯夏嘉玲08.10.07
繼美國紐約華爾街之後,歐洲的金融地雷也接二連三爆開。歐洲四大經濟體德法英義政府矢言救市場,卻端不出具體方案,無助於金融業者解決問題,投資人對市場失去信心,以致股災蔓延全球。
歐洲成為金融危機最新現場,歐盟卻無意集體採取類似紓困的行動,歐洲四大經濟體金融高峰會除了譴責金融危機禍首美國,並未就如何具體救濟銀行業達成共識。
CMC Markets公司專家巴克蘭指出,雖然美國國會已通過8000億美元紓困案,但信貸市場尚未有實際反應出現,「人們很自然會認為紓困措施不會有效。」
德國政府5日把對德國第二大不動產放貸機構「抵押不動產控股公司」(Hypo Real Estate)的紓困金額從350億歐元大舉增為500億歐元,並宣布擔保所有私人存款,讓投資人提高警覺。
英國倫敦投資業者SG Hambros基金經理人帕波指出,大眾對歐洲各政府應變能力不足十分失望,「各國還是各自為政,民眾還發覺目前為止經濟成長沒有出現任何成果,現在只是開頭,影響卻已擴及非金融類股。」
英國倫敦Resolution Asset Management公司基金經理人達利也說,歐洲部分國家政府上周末展開銀行存款擔保行動,或許能避免消費者恐慌,卻無助金融業者解決爛攤。他說:「問題還有一堆,擔保存款只是短期解決方案,未必能化解銀行同業間不敢相互貸款或呆帳問題。(政府)要做的事還很多。」
歐洲政府救市反應慢半拍,股市投資人信心大受衝擊。許多避險基金和其他投資型基金客戶對投資報酬失望而抽資,認賠殺出,形成強烈賣壓,加速股市下跌。
新加坡巴克萊資本公司經濟學家畢比指出,股市大跌顯示許多投資人擔心金融業問題可能擴散,「這是傳染性恐懼」。不過他也說,亞洲儲蓄率高,意謂亞洲銀行業者是國際貨幣市場上的淨放款人,比全球大多數同業容易挺過當前的金融危機。
大難來時各自飛… 歐盟真不堪【聯合報/蔡繼光08.10.07
針對美國通過8000億美元救市方案,法國總統沙克吉上周曾私下向英、德兩個歐洲經濟大國提出聯合紓困的構想,以穩定市場信心。不料卻立刻遭德、英兩國否決。
現在,德國第二大抵押不動產控股公司(Hypo Real Estate)遭遇燃眉之急,德國以安定人心為由,5日雙管齊下,不但讓Hypo紓困案敗部復活,更宣布擔保所有私人存款的安全,作法和先前開擔保私人存款先河,卻飽受歐洲盟國抨擊的愛爾蘭當局,如出一轍。
不僅如此,歐洲四大經濟體英法德義四國領袖4日在巴黎舉行小型金融危機高峰會,也引起其他未獲邀請國家的不滿。在峰會召開前,芬蘭已對遭忽視提出抱怨,西班牙6日更以西國是歐元區第4大經濟體,也是歐元區最大銀行所在地,卻未獲邀請,深表不滿,並把箭頭直指籌辦的法國,歐盟內部對如何處理金融危機問題的嚴重分歧,在此充分表露無遺。
上周,美國眾院首度否決府會已達成共識的紓困案時,引發全球對金融體系的信心危機,全球股市哀鴻遍野,而愛爾蘭銀行更是首當其衝,因無法取得資金周轉而瀕臨倒閉。愛爾蘭政府被迫承諾對所有銀行存款提出擔保,但此舉卻導致許多英國存戶把錢轉存入愛爾蘭的銀行,不但惹惱了本身也面對兩大銀行倒閉危機的英國,也惹惱歐洲其他各國。
當時,德國經濟部長葛洛斯就警告「薪資豐厚」的銀行家,必須自行清理門戶,不要期待政府紓困。法國籍的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總裁史特勞斯卡恩更說,歐洲對金融危機必須採取協調一致的對策,個別國家不應只顧本國利益。
如今,對照起德國總理梅克爾夫人6日「照顧德國國家利益優先」的夸夸之談,令人格外覺得諷刺。
從這些短短一周內發生的實例看來,歐洲空有美麗的政治、經濟(歐元區)及軍事一體的理想機制,「大難來時各自飛」卻是理想不堪實際一擊的殘酷寫照。
Fed要救不救 陷利益衝突【經濟日報╱編譯 劉道捷08.09.18
美國政府今年以來已經動用9,000億美元紓困,手筆空前,顯示這次金融風暴規模驚人,可能還有一些大企業苦苦掙扎,準備向下任總統求救,保證讓白宮新主人頭痛萬分。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16日決定拿出850億美元,解救岌岌可危的美國國際集團(AIG),不久前,美國財政部才為了拯救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房貸融資公司,分別挹注二房各1,000億美元,另外拿出3,000億美元,交給聯邦住宅管理局,融通無法正常還本付息的房貸戶。
財政部還要還給摩根大通銀行870億美元,這筆錢是摩根大通代墊、融通雷曼兄弟旗下公司進行交易的資金,今年3月,財政部已經融通摩根大通290億美元,請摩根大通買下即將倒閉的貝爾斯登公司。
Fed透過定期標售信用額度,至少已經借給銀行2,000億美元資金。相形之下,交給各地社區買賣和修理查封住宅的40億美元撥款,其實只是小筆支出。
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只拒絕對雷曼兄弟伸出援手,政府的作法遭到批評,不是批評政府放任雷曼倒地,而是指責政府干預民間企業,解救差勁企業,助長道德風險,本身又陷入利益衝突。
其實美國政府對企業紓困其來有自,只是決定是否紓困沒有標準,難免遭到密室政治的批評。不過從美國政府拯救二房,可以看出標準之一是「企業大到不能倒」。
二房經營美國一半房貸金融業務,如果倒閉,可能斷了民間房貸資金來源,造成房貸利率激升,妨害房市復甦。
通用也符合「大到不能倒」的標準,通用員工超過25萬,全球約有50萬退休員工靠通用養,有幾萬家庭靠通用提供健保,通用如果倒閉,幾十萬人會流落街頭……
但不見得是龍頭企業才符合大到不能倒的標準,貝爾斯登岌岌可危時,只是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兼券商,雷曼是第四大,結果美國政府救貝爾斯登,不救雷曼,為什麼?
原因是貝爾斯登突然告急,又承作極多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突然崩潰一定會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違約海嘯,動搖國際信用市場順利運作的信心。換句話說,放任貝爾斯登破產會跟放任二房倒閉一樣,一定會引發系統風險。
AIG有救了 美政府巨額貸款接管【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08.09.18
美國政府為避免全球金融危機擴大,十六日晚間一反原先立場,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同意提供八百五十億美元巨額緊急貸款,給全球最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交換其百分之七十九點九的股權。各國央行也持續大舉挹注資金,力圖穩定世界金融。
聯準會的大動作雖然讓美股十六日止跌收紅,歐亞各國股市十七日也相繼反彈,但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十七日一開盤就下挫超過百點,午盤跌勢擴大超過三百點,顯示投資人信心依然不足。
Fed取得AIG近八成股權,讓美國政府有權控制民間保險公司,特別的是AIG並不由聯邦政府直接規範。這也代表聯邦政府態度的急轉彎,因為此前政府一直強烈反對AIG的緊急貸款要求,也拒絕採取干預行動防範其破產。
Fed表示:「AIG若破產會讓脆弱的金融市場雪上加霜,借貸成本大幅上升,嚴重削弱經濟的表現。」根據AIG與政府的協議,AIG必須更換管理團隊。Fed的行動獲得財政部支持,可望支撐AIG不致破產。
各國央行繼續向金融市場加碼注入資金。包括美國、日本及歐洲各國央行,這兩、三天向金融市場輸血超過三千六百億美元。
不過,雖然華爾街期盼聯準會降息救股市,但聯準會十六日決定不調利率,聯邦基金利率仍維持百分之二。聯準會在聲明中強調通貨膨脹隱憂仍在,但認為金融市場緊張「已顯著增加」,勞動市場進一步衰退,經濟成長減速,信貸緊縮、房市持續低迷及出口成長減緩,可能在未來數季影響經濟成長。一些分析家認為,這項聲明顯示聯準會短期內有可能無預警降息。
另有正面消息傳出,英國第三大銀行巴克萊十六日宣布,願以現金兩億五千萬美元收購雷曼兄弟的北美投資銀行與資本市場部門,另以十五億美元買下雷曼紐約總部和紐澤西洲的兩個資料中心。兩筆合計十七億五千美元,此案約可保住雷曼一萬名員工的飯碗,尚待美國金管機關和紐約破產法院批准。
在雷曼不支後,美國仍然健在的兩大投資銀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備受矚目,十六日兩家銀行提報的第三季獲利,都比預期要好,在此際不無安定人心的作用。
為什麼?不救雷曼救AIG【聯合晚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08.09.17
美聯準會16日晚決定提供850億美元緊急融資給全球首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使危在旦夕的AIG突現生機,「老大哥」終於出面伸援,華爾街鬆口氣。
850億美元緊急貸款比AIG原先要求多出一倍,是美政府救私營企業挹注金額最大宗之一,成為新里程,也是對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一大挑戰。
為何布希政府最後還是決定馳援AIG?
AIG原求助布希政府400億美元融資,但被拒,華府稱只能安排私營投資銀行相助,公權力不涉入,在接管房利美、房地美、拯救貝爾史登後,布希政府原不願再插手AIG,也未理會雷曼兄弟,但擁有數千億美元資產的AIG,全球性金融地位非比尋常,若倒台,對華爾街及全球金融市場將帶來災難性後果,進一步衝擊美國與全球經濟,影響遠比雷曼更大。
此外,AIG與雷曼不同的是,它是美國家喻戶曉的老牌企業,不是只在華爾街呼風喚雨的菁英投資銀行,它是「美國珍貴資產,」等同美國價值,它若倒,「不符美國國家利益。」布希政府除經濟因素外,還須考量這一層象徵意義。
最後,AIG目前面臨的是資金流動被卡,並非償付能力出問題,它的底子厚,只要給一些時間,它重要資產飛機與汽車租賃部門都可出售籌資,因此在技術上AIG是可救的,在實質上它也不能垮台。
考量這些因素,布希政府因此放棄一度信誓旦旦的「不涉入」原則,最後轉而相助。
在雷曼倒地後,華爾街市場這二天關注焦點,就是AIG能否度過難關,因影響太大,15日下午市場傳聞,AIG所需融資高達750億美元,遠比400億美元多;16日傳出紐約聯準會正安排其它金融機構出手救AIG,雖未獲聯準會證實,但股市立即反彈,反映AIG動向影響之大,收盤後數小時,聯準會終於宣布以鉅資援AIG,華爾街至此鬆口氣,全球金融市場也可望放下心。
冷眼集》滅了火 下一步呢?【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08.09.17
美國政府16日毅然接管AIG,財政部長寶森與Fed主席柏南克的果敢行動值得稱許,但美國何時才會採取經濟攻勢,直接對症下藥,一勞永逸斬斷病根呢?
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指出,上周雷曼兄弟公司瀕臨崩潰之際,紐約曾有一場全明星的經濟學家會議,討論這場金融危機的教訓。與會人士星光熠熠,包括聯準會副主席柯恩、白宮席經濟學家拉齊爾以及前財政部長桑莫斯等。
哈佛大學教授佛烈曼在會中感慨地說,如果一年半前就有人告訴他們華爾街會發生這次災難,並要求他們預測後果如何,他們幾乎一定會預見比現在更慘重的景況,裁員人數也遠高於實際發生的結果。
言下之意是說,實際災難沒有變得更慘,在危機中扮演重要滅火角色的寶森與柏南克,都該獲得很高的評價。可是,就算他們滅火有功,但縱火的人與起火的禍源呢?美國何時才能對症下藥,而不是一再地把救火員當英雄。
文章中指出,當前的危機有兩個根源。第一,以葛林斯班為首的金管官員假定不動產泡沫不會發生,而華爾街也懂得自我規範。第二,所得並未跟著通膨升高而擴增的家庭,在不負責任的銀行向他們推銷看來賞心悅目的房貸時,竟然不加思索地點了頭。這兩個問題都不是任何紓困行動所能解決。
報導中引述經濟學家哈特的論點指出,美國經濟的癥結在於「我們消費的比生產多,花的錢也比賺的錢多。就像一個漫長的大假期。」
哈特開出的藥方精簡而扼要,他說美國的稅法應該從鼓勵消費轉為獎勵儲蓄,民眾省下的錢既可為退休預做準備,也可以成為企業用以投資生產的資金。聯邦政府可以助一臂之力,投資基礎科學與科技,這些領域反過來則可以協助創造更多的高所得就業機會。政府也應該降低醫療成本,因為這是解決長期預算赤字的關鍵。
當然,政府還有另一條可走,就是像現在一樣,拯救一家接一家倒下去的企業或銀行,讓赤字愈累愈高。
連動債資訊不清 銀行負責【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08.09.18
踩到雷曼兄弟連動債地雷的投資人數多達5.1萬人,為維護投資人權益,金管會昨(17)日邀集主要承做財富管理的銀行開會,決議若銀行銷售連動債的資訊不清楚,導致誤導消費者,銀行須負部分責任。
團結力量大,八、九家大型財富管理銀行昨天也決議,各銀行決定將透過信託公會與銀行公會做為平台,共同向國外求償,並打算共同委託同一律師處理,各銀行並傾向聘請理律律師事務所。
金管會與銀行還達成其他協議,包括透過集體求償,律師費用並由銀行負擔;在信託公會架設Q&A網站,解答投資人的疑惑;對於銷售資訊不清楚致誤導消費者,銀行須負部分責任;及金管會擬找消基會等中立的第三者擔任投資人與代銷銀行的仲裁。
銀行局昨天下午召開處理雷曼兄弟相關商品後續事宜會議,包括銀行公會祕書長郭玉麒、副祕書長王聰明、信託公會祕書長吳圳益,以及八、九家銀行代表與會。
現在雷曼兄弟相關商品以及處置方式,訊息非常紊亂,銀行局請各銀行發出信函與網路公告,告知客戶現階段的雷曼兄弟訊息、未來如何處理、何時可以開放贖回等,同時也必須留下客訴電話,讓客戶有問題可以找得到人問。
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表示,國內投資人透過財富管理業務,購買到雷曼兄弟發行的連動債,金額達400多億元,另外,也有極少部分投資人買到,非雷曼發行但連結到雷曼相關商品的連動債,這部分金額非常少。
李紀珠說,不論投資人買的是哪類商品,只要跟雷曼有關的,金管會已要求金融機構,必須主動通知客戶。
台北富邦銀以及中國信託商銀昨天晚上就已在網站上公告,今天也會以限時專送,寄給所有投資雷曼兄弟相關商品的投資人。
中信銀財富管理處處長隋榮欣表示,雷曼兄弟聲請破產保護,根據美國破產法第11章的規範,意義上類似台灣的公司聲請重整,與清算不同,在雷曼聲請破產保護的這段時間,也不排除尋找買主以分割出售。投資人也可主動打到銀行或信託公會詢問,信託公會將提供諮商服務。
信託公會除架構平台,提供線上諮詢服務外,也會在網站上,提供雷曼聲請破產最新進展及相關法律問題,並提供Q&A專區,這項服務可望在今日啟用。
【記者陳亮諭/台北報導】民進黨立委黃偉哲昨(17)日陪同陳姓民眾召開記者會,陳姓投資人公布與銀行人員的錄音及文件等資料,指稱中國信託銀行藉故不讓他申請贖回代售的雷曼兄弟連動債,導致他損失百萬元。
黃偉哲認為,日、韓等國立即凍結雷曼當地相關資產,金管會處理態度顯得消極。
陳姓投資者說,在銀行推銷下,買進雷曼兄弟金融商品100萬元,8月底從報章中獲悉雷曼兄弟財務可能不穩的消息,向中國信託銀行詢問並欲贖回,銀行卻勸他繼續持有或買進。
9月10日他堅持贖回,事後雷曼兄弟宣告破產,銀行又推託要在9月8日前贖回才能領回,氣不過才會向立委陳情。
獲利有風險 保本有條件【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08.09.21
「這檔連動債雖然是條件式保本,但連結的這檔股票是百年老店,根據歷史經驗不可能跌到xx價位,也不可能倒,只要上漲xx%就有xx%的獲利」,理專前些日子用一個又一個聽起來吸引力十足的理由,向周媽媽推銷。
周媽媽心想,最差保本,最好還可以拿到兩位數獲利,沒考慮太多就把退休老本拿出來投資。誰想得到這波金融風暴,連百年金融老店雷曼兄弟都會倒,連動債就算100%保本,也因為發行機構出事而不再保本,更何況是周媽媽買的有條件保本連動債,連結標的一跌破下檔保護,周媽媽的本金就會虧損。
近幾年來,每年都從市場席捲數千億元的理財商品連動債,這回受到全球股災、金融風暴與雷曼破產等利空衝擊,讓包裝連動債的「糖衣」紛紛剝落,似乎觸目都是「陷阱」。
連動債具有投資門檻較低、報酬率高於固定收益商品、風險鎖定等優點,但計算報酬率的條件相當複雜,一般投資人容易因為看不懂遭理專誤導,也因此忘卻風險。突然爆發的雷曼事件,開始讓銀行與投資人驚覺,金融巨人也可能出事。
因為資訊不透明與銷售端的說明不完備,加上輕忽發行機構風險等問題,都可以做為日後投資經驗的參考,但投資人不必急於就此否定連動債的價值。
美商雷曼兄弟投資銀行亞太區副總裁陳嫦芬,是國內創新推出股票型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第一人,她就非常感嘆地說,衍生性工具不斷推陳出新,並且大量發行,是這一波風暴的遠因,創新沒有錯,只是創新要以保護客戶為前提。
陳嫦芬表示,股票型基金比較容易了解,牌價在相關交易所就能看得到,但債券型基金、連動債,資訊較不透明。連動債的連結標的,若沒有在任何交易所掛牌,連結的債權內容或風險常常未清楚說明,交易活絡的實際情況與買賣報價,通常也由發行機構單方決定,這更有資訊不透明的疑慮。
台灣的散戶投資人從銀行理專處,很難獲得及時、充分資訊,陳嫦芬說,「投資人在此次風暴中,註定成為犧牲者。」
最近有銀行因為雷曼風暴,建議客戶改買美國政府公債,因為美國政府總不會倒吧!但要大戶才能玩,而且風險與報酬永遠成正比,政府公債低風險,報酬也不會太高。
至於黃金存摺,門檻雖低,但是報酬率就完全看投資人自己對金價的研判,如同買股票,一看錯方向就賠錢。很多投資人被迫轉到定存,一旦國際市場回穩,定存的報酬勢將無法滿足所有投資人,所以連動債還是有她的吸引力。
另參本館<啥是連動債>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6688742/20080506060056/
賣千億短期債 美國庫也告急【聯合報╱編譯彭淮棟08.09.19
美國政府金援美國國際集團(AIG)後幾小時,隨即宣布要發行總額高達1,000億美元的短期公債,以擴大聯準會(Fed)的資產負債表。這恐怕代表美國國庫也告急。
財政部17日表示,為因應聯準會的要求,出售400億美元的短期國庫券新債,以協助充實籌碼。18日將再拍賣總額600億美元的兩批國庫券。
這一年來,Fed為華爾街金融機構大開融資之門,規模可說是經濟蕭條以來最大。Fed持有的國庫券,截至10日止已從年初的7,410億縮減到4,780億美元。
據估計,美國政府各種救急資金及承諾貸款,至今已達9,000億元,包括財政部本月稍早答應對兩房注入的2,000億元。美國政府的債台,比起它挽救的幾家公司,並不會比較低。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網站報導,截至17日上午止,美國的國債已超過9.6兆美元,比布希走馬上任那天暴增近4兆美元。單是今年,美國納稅人就付出2,300多億美元國債利息。而9月30日結束的本會計年度,聯邦赤字預計高達4,000億美元,逼近歷史新高。
眼前的問題是,救援計畫等於拿納稅人的錢冒險,雖然正如白宮新聞秘書波瑞諾所說,一個大公司如果倒閉,會引起廣泛的經濟損害,納稅人受傷更重。但聯邦政府自己需要拯救的時候,還是找納稅人要錢。
金融危機愈鬧愈大,不只銀行叫苦連天,為銀行存款提供保障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也備感壓力。
經濟學家和分析師估計,FDIC的存保基金已消耗到低於國會訂定的最低標準,後續如果再有銀行倒閉,FDIC可能就得被迫向財政部貸款,動用納稅人的公款。
今年美國有11家銀行和儲貸機構倒閉,FDIC光處理IndyMac的案子,就耗掉89億美元。
撩落去! Fed變身投資人【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08.09.19
幾乎無所不能的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在金融風暴中四處滅火救援,已超越原先貨幣政策制定者的角色,搖身變成全功能的終極投資人。
Fed在一夜間變身為美國聯邦公司(Fed Inc),為了挽救病危的金融機構,Fed承接逾千億美元的房貸證券後,又實質接管AIG。Fed的角色不再局限於制定貨幣政策,現在既是保險集團、投資銀行家,還是避險基金經理人。
卡內基美隆大學經濟學教授梅爾澤說:「現在狀況特殊,Fed從未扮演這麼多角色。如果回顧1921年有許多農場倒閉,國會希望Fed出手搭救,但Fed總是推說,『那不是我們的業務』。Fed從不認為自己是全功能的機構。」
Fed常被形容為美國的終極融資者,當危急的金融機構走投無路時,Fed是最後的依靠。但Fed金援AIG公司850億美元換取80%的股權,加上接手貝爾斯登290億美元的證券,使Fed現在也成為終極投資者。
這種改變可能使Fed的立場變得太複雜和矛盾:Fed既負有穩定金融體系的責任,又得努力減少納稅人損失,這兩項任務的矛盾,可能遠超過傳統上央行必須壓抑通膨同時拉抬就業的衝突。
目前Fed資產負債表所承受的壓力,也非一年前所能想像。去年夏天,Fed有約8,000億美元的準備金,但一周前已降至3,000億美元,大部分資產都已轉成對銀行及投資銀行的融資,換來高風險債券作為擔保。財政部17日還發行數百億美元的「追加公債」,以提供Fed額外現金,Fed可動用儲備金短缺的情況可見一斑。Fed主席柏南克的角色也引發質疑。參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民主黨籍參議員法蘭克說:「柏南克能以任何條件,融資給任何美國公司或個人,只要他認為有經濟上的理由。」
美國急救企業 誰來救美國【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08.09.18
美國聯邦政府像個白馬騎士,疾馳而至,連連出手拯救身陷危境的公司。勇則勇矣,諷刺的是,這個政府自己不只是半個泥菩薩。
債台高築 國債309兆台幣
美國政府的債台,比起它正在砸銀子挽救的幾家公司,只高不低。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CBS)新聞網站報導,迄17日上午為止,美國的國債超過9兆6340億美元 (台幣309兆4440億元)。注意,是「兆」。這個數字,比布希總統走馬上任那天多出將近四兆美元。
單是2008一年,美國納稅人就付出2300多億美元國債利息。
更糟的是,美國政府趕著揮霍借來的錢,國債和利息還在繼續每天上升。9月30日結束的這個會計年度,聯邦赤字預計將達四千億美元之譜,逼近歷史新高。
恐怖事實 救AIG的850億在哪?
事實是,美國政府口袋裡根本沒有它16日說要用來救美國國際集團 (AIG)的850億美元。錢從何來? 財政部17日上午宣布,要拍賣新債券,為聯準會拯救AIG的計畫融資。
聯準會救AIG,不需布希批准,但布希支持這項行動。白宮新聞秘書波瑞諾表示:「總統的經濟顧問群認為,有些公司太大了,任令它們倒閉,對經濟造成的傷害更大。」
手筆之大 歐洲也目瞪口呆
政府出手救企業,明顯是干預自由市場,波瑞諾還口口聲聲「自由市場還好好的」。事實是,美國向來是自由市場主義的全球守護者,近來幾次干預市場,手筆之大,連歐洲許多慣於干預市場的決策者也看得目瞪口呆。
干預自由市場的是非或利弊,可以另外討論,眼前的問題是,救倒計畫等於拿納稅人的錢冒險。波瑞諾說,一個大公司倒閉如果引起廣泛的經濟損害,納稅人受傷更重。
波瑞諾信誓旦旦說,美國經濟有力量處理困局,「我們會挺過風暴,而且,挺過之後,情況更好」。
真相是,等到聯邦政府自己需要拯救的時候,找誰要錢去?納稅人照一下鏡子就曉得了。當然就是鏡子裡那個人。
美紓困案 國債將達一九五四年後最高>中時08-09-24黃文正
據彭博社報導,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提出高達七千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方案,恐將把美國國債推升至一九五四年以來的最高水準,侵蝕外國投資人對美國債券的興趣。
財政部要求國會同意舉債收購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經濟學家估計,此舉將導致國債超過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七○%,明年度預算赤字更將超越一兆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所面臨的風險是:為籌募救市資金,必須增發大量公債,然而卻會連帶刺激利率飆升,並降低外國投資人增持美國公債的意願。受此消息影響,美元兌歐元廿二日重貶,創下歐元一九九九年發行以來最大單日貶幅紀錄。
財政部長鮑爾森廿三日將出席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聽證會,可能會因金融紓困案對國債造成的衝擊飽受質疑。鮑爾森要求國會同意提高政府舉債上限,從目前的十兆六千億美元,拉高至破紀錄的十一.三兆美元。
自鮑爾森十八日表明此一救市方案迫在眉睫後,美國公債已連續兩個交易日下挫,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廿九個基點至三.八四%;兩年期公債殖利率十九日更大漲四七個基點,創下廿三年來最大升幅紀錄。
德國第二大銀行「聯合抵押銀行」美國分公司(HVB America)匯市業務部主管伍爾夫說:「由於提高舉債上限與國債增加的後果嚴重,市場反應極為負面,外國投資人可能不會再對美國資產有興趣。」
國會若通過財政部提高舉債上限的要求,將使每位美國人平均負債超過三萬七千美元。據統計,去年美國實質家戶所得中數為五萬二三三美元。
繼廿二日收購美國雷曼兄弟公司亞太部門後,日本野村控股公司昨天同意再購入雷曼兄弟的歐洲及中東部門,並表示願讓雷曼兄弟倫敦分公司的二千五百名員工大部分留任。
野村控股公司尚未公布這次的購併金額,但之前是以二億二千五百萬美元收購雷曼兄弟的亞太部門。
1.6兆紓困 美財長權傾一時【聯合報編譯蔡繼光08.09.24
如果你問美國學童,美國史上最出名,也最重要的財政部長是誰,答案大概會是一七八九年九月就任的漢米爾頓。但最近幾周,可能要改為亨利‧寶森。
六十二歲的寶森兩年前卸下高盛總裁寶座,轉任即將掌理總額高達一兆六千億的紓困計畫的財政部長。他接受福斯電視台訪問時說:「我也很痛恨,但我們必須這麼做,因為它比另一個替代方案好。」
寶森是布希總統任命的財政部長,最近美國政府的幾個重大拯救市場方案,無論是幕前或幕後,都有他的身影,對寶森可謂信任有加。
事實上,寶森絕對不是白宮紓困方案唯一的決策者。在體制上,總統主要的經濟決策幕僚成員,除了財長外,還有白宮經濟顧問、商務部長、聯準會理事主席及國家安全顧問。
不過華盛頓郵報報導,布希政府的紓困決策實際是三頭馬車,分別由寶森、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和紐約聯準會理事蓋斯納領軍,但仍以寶森的鋒頭最健。
此外,紓困方案送入國會後,依其設計,財政部必須扮起全美金融體系臨時監察人的角色,這恐怕是寶森事前完全無從逆料的發展。
根據這項紓困方案,美國財政部為了解決不良債權問題,有權向任何金融機構購買任何金融工具,讓市場恢復信心。就是這個「財政部須總攬全責」的規定,令民主黨國會議員覺得不是滋味。
參院金融委員會主席多德說:「我們已有處理這個問題的合適人選。」但是國會希望整個計畫應該有強有力的監督機制,他批評白宮的計畫對這方面的規定缺失頗多
55%贊成政府紓困 納稅人買單62%認不公【世界日報08.09.24
CNN廣播網22日公布最新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很擔心經濟情況,贊成政府採取行動援救瀕臨破產的金融機構,可是他們也擔心為金融業全面紓困的計畫會對納稅人造成沈重的負擔。
超過1000名接受調查的美國人,有62%大致認為政府應該出面協助解決金融機構面對的問題,可是絕大多數民眾認為7000億元的紓困金額太大。
雖然有55%的人贊成政府提出的紓困計畫,可是65%的人認為這可能對納稅人不公平。
贊成政府紓困計畫的人,比贊成政府出面紓困的人少,或許是因為納稅人可能必須承擔所有紓困費用。
儘管如此,有88%的人表示他們更擔心甚至害怕金融市場的動盪混亂。
經濟學家表示紓困計畫對納稅人造成的實際成本不得而知,不過可能低於7000億元。
華克維銀行(Wachovia)首席經濟學家席維亞(John Silvia)說:「對於一般人,7000億元聽起來是很多的錢。對這個數字感到害怕是合理反應,不過最後財政部有可能反而賺到錢。」
這是因為政府擬議收購銀行不想要的問題資產,準備等市場情況改善後再賣掉。
此外,席維亞說,對金融風暴袖手不管,後果可能更為嚴重,因為信用緊縮可能讓人更難獲得各種貸款,而且很多人的退休帳戶投資於房利美和房地美。此外,金融股對任何擁有史坦普500指數基金的人也有重大影響。
華府群龍無首 眾議員跑票【聯合報傅依傑08.10.01
雖然布希總統力推七千億美元金融紓困案,但廿九日仍被眾院封殺,震動華爾街,股市狂跌,華爾街此一強烈反應,對眾院是沉重壓力,也將影響紓困案可能發展。
紓困案「意外流產」後,全美關注國會如何善後。眾院預定十月二日再討論此案。參院因已獲足夠支持票,因此目前關鍵在眾院投反對票的二二八名議員,能否在今後二天「妥協」使紓困案翻案,並在一周內表決通過。
封殺紓困案的二二八名眾議員中,一三三位為共和黨,九十五名是民主黨,分析眾院異議理由,有下列因素:
一,共和黨傳統上傾向自由經濟與市場機制,主張政府少干預市場,因此在意識形態上,許多保守派共和黨員不喜動用納稅人數千億美元去救市的作法,認為違反保守派原則;至於屬自由派的兩黨議員則認為,紓困案是在救華爾街金融大戶,對同受房市與次貸衝擊而水深火熱的一般民眾,並無直接助益,華爾街大戶現在這麼慘,是因過度貪婪,政府又無有效規範,現在出事卻要納稅人花大錢幫他們脫困,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二,紓困案收購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理論上假以時日這些資產有可能回應市場應有價值,甚至獲利,也就是說七千億元不致只為了救市而「血本無歸」,但布希政府對國會推銷此案時,無法保証也未強調這一點;且寶森要求此案政府全權操作,沒有隨案監督機制,許多眾議員不以為然。
三,國會任何重大法案都牽涉政治利益與計算,茲事體大的紓困案也逃不過此關。大選迫近,國會現任四三五名眾議員面臨連任壓力,面對這項目前選民最關注的紓困案,自有不同政治考量,對此案投反對票的共和黨議員,不少是出於選情計算。
四,即將下台的布希總統聲望低落,雖力挺寶森且積極遊說國會,但因總統權威與影響力大減,成效不大,造成同黨眾議員公然反戈;共和黨總統侯選人馬侃及對手歐巴馬表面上支持紓困案,但未全力運作;眾院兩黨領袖聲稱支持此案,卻未充分動員,對反對派議員動之以政治「實力」與「實利」,更重要的是未激起同黨危機意識,體認此案重要性,因而造成跑票而使全案流產。
慷民之慨 府會高層失民心【聯合報/蔡繼光08.10.01
美國府會領袖明明已協商完畢,獲得共識的7000億美元金融市場紓困方案,在全球引頸期盼下,移送眾院表決,孰料竟慘遭滑鐵盧,府會領袖咸表震驚,全球股市亦先後重挫。美國,到底怎麼了﹖
華府整個政治機制好像都出了岔。根據事後的觀察,從白宮,到國會,再到正在四處造勢競選的民主、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這些華府的政治舞台要角,似乎都沒有對眾院29日的紓困案表決,寄予該有的關注。
府會高層領袖顯然沒有意識到,有相當大比例的選民,對這個慷納稅人之慨,目的主要在拯救毫無風險意識,僥倖行險投機的金融機構的紓困方案,是強烈反對的。國會眾院即將在11月初全部改選,這些必須返鄉競選連任的眾議員,面對強烈的反對民意,幾乎毫無招架之力。
眾院29日的表決充分顯示,布希總統經過伊拉克戰爭以及國內經濟衰退的損耗,如果還有任何影響力,也在這一天的表決中消耗殆盡。因為儘管布希近幾天來不斷公開呼籲,眾院共和黨同志仍有三分之二投下反對票。
許多分析家也認為,兩黨國會領袖也有責任,因為他們只顧在白宮協商,卻在對眾院最近政治情勢完全不明的情況下,將法案送交院會表決,顯然完全與基層脫了節。
以眾院共和黨領袖波納爾為例,他在表決前對同黨同志訴諸感性呼籲,在開票時發現絕大多數同志都反對時,才見風轉舵,把責任歸咎到眾院議長波洛西身上。
波洛西的表現也一樣糟糕,她雖然爭取到在白宮峰會上承諾的支持,卻無力制止同志大舉倒戈。
紓困案在眾院的失敗,也凸顯出美國政治體制長久以來即存在的缺點:人數眾多,意見蕪雜的國會,根本無法應付瞬息萬變的國家緊急危機。以本案為例,儘管白宮透過與國會高層的協商達成共識,還是無法動搖以反映選區民眾心聲,連任勝選為念的眾議員。
這個結果對正在競選的馬侃或歐巴馬,也沒有任何好處。
停競選拚紓困 馬侃反陷金融泥沼【聯合報編譯陳世欽08.10.01
美國眾院否決紓困法案,讓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又被打了一巴掌。
當眾院29日準備表決紓困案之際,馬侃吹噓說,他是行動導向派老羅斯福總統的共和黨成員,危機時刻絕不坐視不理。言外之意是:在建立兩黨支持這項空前金融紓困案上,他扮演了關鍵角色。結果,眾院隨即否決這項紓困案,而且將近三分之二共和黨議員投下反對票。
馬侃24日曾宣布暫停總統競選活動,投入推動這項紓困案,這一來,比起民主黨對手歐巴馬,他更緊密地把自己與這項紓困案綁在一起。
這並非馬侃首度在金融危機中進退失據。日前美國國際集團(AIG)發生危機時,馬侃表明反對政府拿納稅人的錢救AIG。馬侃講完話不過幾小時,布希政府就宣布紓困AIG,買下該公司近八成股份。
歐巴馬的助理以「毫無章法」形容馬侃在這波金融危機的表現。馬侃日前表示,美國經濟基本上仍然「健全」;幾天後,他改口表示將暫停競選活動,兼程返回華府共商救危大計。
部分人士認為,馬侃日前臨時加入府會協商行列失之莽撞,而且足以產生嚴重的殺傷力,部分共和黨人甚至認為,馬侃返回華府反而打亂大局,終致眾議院否決紓困案。
現任華府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的前白宮顧問賈爾斯頓表示:「很顯然,如果經濟是選民最關切的課題,答案是歐巴馬。在各界深入探討經濟問題的此刻,局面對歐巴馬有利,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不利。」最新的蓋洛普民調顯示,兩人的民意支持度各為50%與42%。
在總額7,00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案因為部分兩黨聯邦眾議員極力反對而遭到否決後,兩位候選人立即表態。歐巴馬表示:「在紓困方案通過前,我們一定會歷經波折。我欲向兩黨部分國會議員傳達的訊息是,務必及時通過紓困案。」馬侃稍後提出相同的呼籲。他表示:「歐巴馬參議員及其國會同路人為全案附加不必要的黨派色彩。現在不是相互批評的時候;現在是設法解決問題的重要時刻。」
兩人最近半個月來的應對之策展露無遺;歐巴馬試圖展現在猛烈炮火抨擊下,仍能保持鎮定的韌性,向來在黨內特立獨行的馬侃則展現行動派的風格。
馬侃陣營29日嚴詞指責民主黨人,尤其是歐巴馬「近乎置身事外」的態度。它指出.歐巴馬並未展現領導風範,一味攻訐馬侃,而且拒絕說明個人是否支持最後敲定的方案。
名家觀點》正視世紀最大的金融海嘯
【經濟日報╱杜英宗(花旗環球財務管理顧問董事長)08.10.01
現在全世界最注目、最關心的莫過於全球金融風暴。這個風暴起源於美國,但已蔓延至全球,甚至造成全球海嘯。執政當局與朝野不僅要正視這風暴,而且要以備戰心態、頭等危機處理的緊急態度來應對。因為,這個金融海嘯會比亞洲金融風暴、SARS、911恐怖事件等更兇猛,影響更廣泛、更深遠。
全美五大投資銀行相繼被收購、破產或變成金融控股公司,但是金融危機尚未解除,金融市場的流通性還是低迷,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金融資產變現仍然困難,因此持續下跌,銀行的資金來源及存款仍然籠罩在金融風暴的陰影之下,取得不易。
有鑑於此,美國財政部認為,與其一一紓困或施救,不如提出一個比較全面性、完整的解救方案。美國財長寶森及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共同提出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方案,此方案已遭眾院否決,但美國國會終會通過此一案。因為如果不通過此案,對美國及全球的金融市場及經濟影響的後果不堪設想。
此次金融風暴會變成這麼嚴重、複雜,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全球化的結果。全球金融產品互通,美國的次貸相關債券為全球央行、銀行、企業及個人的投資標的,因此變成全球性的風暴,也影響全球的金融及資本市場。美國政府在每一個決定之前,都要考慮到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不像20年前的房貸風暴(Saving & Loan)只是美國事件。
第二是衍生性產品風行。各項次級房貸及金融機構的各項債權,都經過各國金融機構透過衍生性商品的包裝,化身為各項金融產品。另外,信評機構的信用評等的加持,也讓各項產品已面目全非。到底各個金融公司的曝險部位有多少?到底風險金額是多少?真正的價值是什麼?沒有人有正確的答案。
第三是避險基金的興起。全球已有超過1兆2,000億美元的避險資金,再加上油元及各國的資金都在進行各種套利的交易。尤其是避險基金推波助瀾,使得金融市場的各項交易大幅波動,因此很難從交易本身判斷出真正的變化,因為波動的30%到40%是由做空或做多所造成的,而不是純粹的需求關係。這些原因使得這次的風暴快速形成,也導致金融機構的崩潰。
這次風暴有許多專家認為,對新興國家會有更嚴重的影響,一方面是外資會撤走,將資金取回本國,以應付贖回的壓力;這對新興國家的匯率、資本市場及債信會有很負面的影響。另一方面,新興國家全體經濟規模及金融體系較已開發國家更為脆弱,很難禁得起這種前所未有的風暴。再則,全球經濟趨緩或者蕭條,新興國家如以出口為經濟主力,就會受更大的波及。
即使美國國會通過紓困方案,世紀最大的金融風暴仍然會造成極大的創傷,對全球經濟會留下長期的負面影響。這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第一是全球信用的緊縮(Credit crunch)。雖然有7,000億美元的後盾,全球的金融機構都需要節制其信用的擴充,或者尋求增資。而且,金融機構會開始理解,以前過於低估對風險的評價,對於各項授信會更加謹慎,甚至極端的保守。因此很多企業或個人會告貸無門,即使借到錢,借款利息也會很高。如此一來,對於企業及個人的流通性會造成極大的壓力,甚至造成企業或個人貸款違約或周轉不靈。這對整個信貸市場、企業或個人理財都有負面影響。
第二是經濟的萎縮(Economic slowdown)。金融風暴起因之一就是全球經濟遲緩,但由於信用的緊縮,企業無法取得所需的貸款,就無法擴充或會調降低資本支出,個人的消費意願降低,這會減慢經濟成長,使得經濟進入萎縮甚至蕭條的階段。
我國經濟規模小,金融體系的銀行規模小,銀行又超多,加上經濟以出口為導向,仰賴的兩個進口國家—美國與中國,經濟皆會遲緩下來,將影響台灣的出口甚劇。政府宜於此時對各項市場活動進行干預,以免形勢更加惡化。同時,也應不惜大量舉債,以擴大公共建設,在全球低迷之際,埋首建設台灣。
10兆294億美元 美國債鐘破表啦【聯合報08.10.03
美國國債飆升,不僅民眾難以適應,連紐約時報廣場附近著名的「國債鐘」都招架不住。迄10月2日,美國國債數字已達10兆又294億美元,國債鐘須設法更換,因電子告示牌只能容納13位數字,無法顯示10兆的14位數字。
國債鐘是由已故房地產業者德斯特(Seymour B. Durst)於1989年設立。
德斯特機構計畫把電子告示牌增加兩位數字,容納15位數。
美國今天的國債金額與2000年9月相比,不可同日而語。當年國債鐘曾關閉,因為國債數字下降。但根據國債鐘網頁,自2007年9月28日起,美國國債平均每天增加27.6億美元,平均每個美國人背了32,901美元的國債
美國金融危機與總統大選>徐麗玲
美國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布希政府的紓困方案幾經延宕,穩定金融市場、遏阻美國經濟陷入長期衰退的黃金時機都已流失,此際進入白熱化階段的美國總統大選,也陷入處境尷尬的局面。
美國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布希政府的紓困方案幾經延宕,穩定金融市場、遏阻美國經濟陷入長期衰退的黃金時機都已流失,此際進入白熱化階段的美國總統大選,也陷入處境尷尬的局面。兩黨候選人原先提出的種種政見,一夕之間全變成了難以兌現的支票;未來的白宮主人註定將要面對頹危的金融體系,黯淡的經濟前景,債台高築、捉襟見肘的政府,以及一個國力下滑的美國。
下一任美國總統上台後的當務之急,毫無疑問將是重建金融秩序與振興經濟。然而,兩位總統候選人的言論至今仍是交相指責,看不到任何具體的整治方案。再觀察兩人過去所提出的種種政見,與金融相關者正是著墨最少的一環。儘管美國次級房貸問題從一年前就開始引爆,但兩人對此問題不是輕輕帶過,就是刻意迴避,讓人擔憂不論是那一位「馬」上,都難以予人樂觀的期待。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一向不諱言財經議題是他的弱項,還曾向媒體透露他隨身攜帶聯準會前主席葛林史班的著作,以惡補對財經知識的不足。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馬侃的危機處理方式只是急於與布希總統切割,並將當前亂象歸咎於華爾街的人心貪婪。他對於如何平息危機顯得毫無主張,立場反覆,初期極力反對援助AIG,隔日又改口願意支持;甚至還脫口說出總統應將證管會主席革職,卻未察這並非總統的職權。
馬侃本人對經濟金融的認識有限,對財經顧問的仰賴甚深。但是他的財經顧問團隊以大企業和華爾街人士為主,一貫立場是降稅和放寬政府的管制措施,此刻更是引發各界質疑。其中幾位引起各方議論的人物包括:前惠普執行長 Carly Fiorina、前eBay執行長Meg Whitman(之前曾擔任高盛董事)、美林的執行長John Thain等人,他們所領的年薪和離職金都令人咋舌,而這正是目前最引人詬病之處。
不過,這幾位的爭議性都比不上馬侃陣營中的靈魂人物─前德州參議員葛蘭姆(Phil Gramm)。數月前美國媒體取得的遊說團體資料中,赫然發現瑞士銀行集團UBS的遊說代表名單中有葛蘭姆在列,負責遊說的任務正是與房貸危機相關立法。雖然稍後UBS已將葛蘭姆自遊說代表中排除,但他仍然擔任該銀行的副董事長一職。
這次的金融危機引發各界檢討美國對金融業的規範鬆懈,而葛蘭姆卻是反對政府規範的代表性人物。他在擔任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期間,先後主導通過商品期貨現代化法案和Gramm-Leach-Bliley法案,前者為喧騰一時的安然(Enron)案開啟法律漏洞,後者則拆除了自經濟大蕭條以來界定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的藩籬,促成金融業的合併擴張風潮,也被各界指責種下今日華爾街亂象的因子。
三月份馬侃發表經濟政見時,談及已經爆發的房貸危機,所提出的對策竟是進一步放寬對銀行業的管制,此時看來更顯諷刺。一般相信,這番說法應是出自於葛蘭姆的建議。而且各方咸信,一旦馬侃當選,葛蘭姆將是最有可能的財長人選,這更讓人對未來馬侃將會如何因應經濟金融危機充滿疑慮。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的選情則因金融危機而受惠,暫時在民調上取得穩定領先的優勢,但這主要是因為他居於在野黨的有利位置,而非是他提出了有效的對策。歐巴馬贊成由政府介入市場解決危機,並認為在此危機時刻,更應該推動中產階級全面減稅,以減輕人民負擔。但是面對政府財政赤字將更形惡化,他則坦承會影響日後施政,需要大筆經費的政見可能都要被迫延後推行。
歐巴馬在財經事務方面同樣經驗有限,經濟顧問的陣容則相對堅強,包括多位經濟學家及歷任政府的財經官員。卡特及雷根時代的聯準會主席伏克爾和股神巴菲特,也都是歐巴馬在金融危機爆發後的諮詢對象。不過,由於歐巴馬堅持要聽取各方不同意見,顧問群中有些人的立場明顯對立,有的則是分屬民主和共和兩黨不同陣營,未來財經政策的走向不免令人困惑。
歐巴馬譴責共和黨政府放寬金融業規範而導致危機,但事實上,Gramm-Leach-Bliley法案是由柯林頓簽署完成立法的。他的顧問名單中包括柯林頓政府時代的前後任財長桑默斯和魯賓, 都曾協助推動取消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間的藩籬。曾任柯林頓政府勞工部長的雷克也是顧問之一,當年他卻是堅決反對此項立法,並在柯林頓簽署法案後掛冠求去。顧問群中也有一些人士與華爾街頗有淵源,像是曾任柯林頓政府白宮經濟顧問的泰森,卸任後就是任職於摩根史坦利,魯賓則是花旗集團的資深顧問,身份同樣引人側目。
華爾街的金融危機正在向世界其他角落蔓延,如今不只是美國經濟可能受到拖累而步上長期衰退,全球景氣也將同遭波及。歐巴馬的主要訴求「改變」,在美國及全世界都引起廣泛共鳴,也使他成為全球人氣最高的政治人物,但是空泛的選舉語言現在已無法重建美國人民及全球對美國前途的信心。險峻的情勢是對未來總統施政能力的一大考驗,而美國選民面對兩位尚無具體對策的候選人,該如何投下這一票,也將是痛苦的抉擇。 【2008-10-01 聯合新聞網】
還有多少漫天飛舞的空白支票>沈雲驄 2008/10/03
長期以來,「空白支票」的需索,正是我們的金融世界,之所以走到這步田地的重要原因。
自翔為資本主義堡壘的華爾街,如今徹底崩解;曾經被捧上天的企業領袖,如今因為自己捅出來的婁子而惡名昭彰;很多大公司的股價,重挫了五成至九成;民意代表與官員們正在調查,各種可能涉及的詐欺行為;投資人大失所望,那些一度對股市寄予厚望、把畢生積蓄全都投入的人,如今惶惶不安。
這段話,不是我寫的。講的也不是現在,而是一九三一年。幾年前,CNBC主播尹沙納,引用這段話來描述二○○一年網路泡沫破滅後的場景。你也可以拿去用,數十年來,華爾街之外,不同國家所上演的金融災難,結果都跟這段話所描述的大同小異。
也就是說,什麼惡名昭彰、股價重挫,什麼涉嫌詐欺、惶惶不安,過一陣子,就會如過眼雲煙,同樣的戲碼,會再度上演。今天,「不要誇大投資銀行之死,」幾年前就曾出書,公開指控投資銀行業「貪婪」的菲利浦‧奧格,最近在《金融時報》上投書說,表面上,從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內,雷曼破產、美林易主、高盛跟摩根史坦利雙雙躲入商業銀行的陣營中,似乎宣告投資銀行業完蛋了,但實際上,仔細看,這些老行號招牌依舊,手法沒變,業務沒停,好端端的出現在新聞中,而沒有走進歷史裡。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幾天,為了鮑爾森的七千億美元救援方案,美國政壇吵翻了天。小布希親自登場,說明這筆錢有多麼重要;鮑爾森也頻頻出招,警告全世界,不花這筆錢將會付出更高代價。但,這筆錢,真的非花不可嗎?難道,沒有別的替代方案?更重要的是,假如不從根本檢視災難如何發生,假如不徹底改變金融市場的運作方式,花了錢,有用嗎?
從目前的發展看來,答案是令人悲觀的。別的不說,光是看這筆錢要怎麼個用法,就足以讓人搖頭。鮑爾森說,這是要用來買下銀行業者手中的問題資產(toxic assets)的,但,哪些資產呢?他提呈給國會的報告,只有短短的三頁,關於什麼能買、什麼不能買,完全沒有說明。
就算要買,這些問題資產要如何訂價?該用什麼價格買,才能救得了業者、又能對納稅人有交代?聯準會主席柏南克週三說,放心,我們不會當凱子,但多位參議員公開表示質疑。還有,這麼做了之後,納稅人能得到什麼好處?那些先前虛列盈餘、吃香喝辣的經理人,要不要追回他們所領走的錢?鮑爾森也無法說明。從二房事件以來,媒體形容鮑爾森的作法,等於是向國會申請一筆高達七千億的花錢額度,以及無數張的「空白支票」,好任由他花用。
想要拿空白支票的,豈止是鮑爾森。長期以來,這種「空白支票」的需索,正是我們的金融世界,之所以走到這步田地的重要原因。
稍微回想一下,當年的網路投機熱。有多少公司沒有經營基礎,沒有管理經驗,就公開到市場上向投資者要錢;有多少人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投資了什麼公司、生產什麼東西、提供什麼服務的情況下,就把錢捧了出來。這種盲目亂投資,就跟給上市公司的經營者、協助搶上市的金融業者,滿手的空白支票沒兩樣。
幾年來的中國股市,美國的次貸、台灣的連動債,又何嘗不是空白支票漫天飛舞?錢,拿去;買了什麼、價值如何,散戶就算想關心,也無從理解。只見拿到空白支票的CEO們,不管績效好壞,不論股價高低,個個年薪與紅利高到嚇人。現在,業者們留下這麼嚴重的爛攤子,鮑爾森又怎能確保,自己拿了空白支票之後,不會讓納稅人再次踩上地雷呢?
何況,人類史上從來沒有任何單一財政官員,能擁有鮑爾森這樣的權力。參院銀行委員會主席陶德說,顯然有危機的不只是我們的經濟,還包括了我們的憲法。「不能讓鮑爾森拿到空白支票,」索羅斯說,給了這空白支票,國會等於推卸了自己應負的責任,背棄了人民的付託。
話雖如此,從這幾天的股市起伏來看,政壇吵歸吵,金融界顯然還是相信,鮑爾森最後能如願以償。「金融市場隨時會掛點,」在華盛頓互惠銀行出事前,巴克萊資本董事長陸洛夫就預言,救援方案也許會稍經修改,但一定會通過。納稅人這張票不管是否空白,看樣子,遲早都得被迫開出。
若真是如此,歷史極有可能重演。身為納稅人與投資散戶的你,這回,提醒自己也告訴大家,不要再對著金融市場開出空白支票,不要當下一場災難的受害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