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06 06:00:50| 人氣7,002| 回應28 | 上一篇 | 下一篇

《英國皇家女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霍爾(Hall,U.)著的《英國皇家女人與她們憂都的愛情》(月旦出版社,1993)舊了些,來不及戴安娜王妃之離婚與死亡。

那我就來貼些戴安娜、王室醜聞與王室的命運:

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英文姓名:Diana FrancesLady Diana Frances Spencer,1961年7月1日-1997年8月31日),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查爾斯王太子的原皇後。1996年正式離婚。1997年,在巴黎的交通事故意外死亡。英國王位第2位和第3位繼承者威廉王子及哈裏王子的親生母親。 2002年BBC以過去的「偉大的英國人」投票第3位。

身世

戴安娜,安娜出生于英國一個貴族家庭,她是斯潘塞伯爵四個孩子中的老三。她的父親曾任英王喬治六世及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侍從官,母親擔任過王太後的女侍從,父親是子爵在1975年繼承了第8代伯爵爵位。
1967年戴安娜父母開始分居(由于斯潘塞不道德的男女關系),1969年正式離婚。父親婚後不久再婚,父母的離婚給予了戴安娜姊妹很大的傷害。8歲的戴安娜開始了寄宿學校的生活,不過,成績很不好,只擅長鋼琴、騎馬和遊泳。16歲的時候進入瑞士的一家新娘學校學習。

結婚

從瑞士回國後戴安娜開始涉及社交界,1978年11月在白金漢宮的查爾斯王太子的生日在聚會第一次與將來的丈夫會面。當時邀請戴安娜參加的sera正在和王太子交往中(1977年到1978年)。1980年7月戴安娜再次遇到查爾斯,並開始了交際。但是,一般認爲是查爾斯原戀人卡米拉-克向查爾斯推薦戴安娜的。1981年2月24日查爾斯王太子和戴安娜訂婚。
1981年7月29日,戴安娜和威爾士親王查爾斯?菲利普?亞瑟?喬治(Charles Philip Arthur George)結婚。1982年長男威廉・阿瑟・菲力普・路易斯出生,1984年次男亨利・查爾斯・阿爾波特出生。但是,查爾斯跟卡米拉的交往暴光,這個緣故導致戴安娜爆飲。全世界的宣傳媒體戴安娜王妃,「我說不定在吃二份飯」「第三次懷孕嗎?」的報道被全世界刊登了,人們都在懷疑著是否第三次懷孕。

離婚與死亡

在查爾斯和卡米拉的交往傳遍後,把這個做爲時機的戴安娜與王室各種各樣的男性公開地也開始交往。1992年12月9日查爾斯王儲和戴安娜王妃分居,英國首相梅傑在議會宣布雙方正式分居。分居後的戴安娜心力交瘁,與皇家衛隊少校、她的騎馬教練休伊特發展了一段戀情,後者竟爲300萬英鎊將兩人的關系公諸于衆。在1995年的一次電視記者采訪中,戴安娜公開承認了這一戀情。對于一個女人來說,這的確需要極大的勇氣,也再一次證明了戴安娜真實和自然的生活准則。
1997年8月31日下午,英國王妃戴安娜與其男友、埃及億萬富翁之子多迪?法耶茲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聖托貝度假一周後回到巴黎。午夜過後,他們在巴黎裏茨飯店用完晚餐後准備前往多迪在巴黎16區的私人住宅。爲擺脫7名騎摩托車的攝影記者的追逐,他們乘坐的奔馳280SE3.5型豪華轎車時速高達150公裏以上。31日淩晨約零時30分,汽車行至巴黎市中心塞納河畔的阿爾瑪橋下公路隧道時突然失去控制,撞在隧道中央的一根分界水泥柱上,汽車被完全撞壞,多迪和司機當場身亡,戴安娜與她的保鏢身負重傷,被送進醫院搶救。追蹤戴安娜的7名攝影記者隨即被警方拘留。淩晨4時,戴安娜因胸部大出血在醫院逝世,年僅36歲。當晚,她的遺體在查爾斯王子和她兩個姐妹的護送下由專機運送回英國。
1997年9月6日葬禮,安葬在她的家族墓地,北安普敦郡(Northamptonshire)的奧爾索普(Althorp)。 上午,戴安娜的葬禮在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舉行。當靈車駛向大教堂時,百萬群衆肅立沿途,向"人民的王妃"告別。全世界十幾億人通過電視觀看了葬禮。白金漢宮降沒有下降半旗的事「王室沒哀悼戴安娜的死」指責開始出現。送葬行列前面的是丈夫查爾斯和二人的兒子。3人不是喪服穿著藏青的套裝。許多人彙集在沿途,哀悼神狄安娜的死。伊麗莎白女王也站立在沿途,棺通過眼前的話垂下了頭。 葬禮結束後,戴安娜被葬在故鄉奧爾索普的斯潘塞家族墓地。整個世界都爲戴安娜的早逝歎惋。舊金山舉行了萬人燭光遊行;湯加人用傳統的守靈方式懷念她;巴黎人在出事地點放滿了鮮花和悼辭,經過這裏的車都要放慢速度以表示哀悼;澳大利亞的土著孩子舉著橫幅悼念王妃,上面寫著:"你溫暖了我們的心靈"......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獲悉這一噩耗後發表聲明,表示:"戴安娜的死使世界的貧困者和老弱病殘者失去了一個重要的人道主義的聲音"。戴安娜就這樣離去了。她宛如上帝的天使,帶著仁愛與至美來到人間,爲充滿鬥爭和惡行的世界帶來一束善與美的玫瑰色光輝。如今她已經完成了上帝的使命羽化而去,將一個迷人的美麗形象永遠定格在人們心中。

別了,英格蘭的玫瑰(環球時報)

她從倫敦聖保羅教堂走來,又從那裏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離去。16年的風雨曆程,悲歡榮辱從此劃上了句號。一朵光彩照人的玫瑰就這麽凋謝了,一個曾給人以同情、愛心和理解的王妃就這麽離去了。威斯敏斯特教堂外,成千上萬的人爲她祈禱,她的靈柩經過的77英裏道路上灑滿了鮮花。
許多人難以忘懷,因爲他們曾是16年前那場“世紀婚禮”的見證人。1981年2月29日,同樣的萬人空巷,迥然的氣氛情緒,倫敦是歡樂的海洋。那一天,戴安娜披著7米多長的婚紗,在聖保羅教堂與英國王儲查爾斯立下永生相愛的誓言,那情景恍如昨日,白金漢宮陽臺上的“世紀之吻”仍曆曆在目。如今曲終人去,天上人間!
“灰姑娘”邂逅王子的那個舞會是在查爾斯30歲生日的晚會上。盡管戴安娜只是個湊數的賓客,甚至沒機會與王子共舞一曲,但故事畢竟開了個頭。隨後,最重要的章節要數戴安娜那番關切的話:“你在教堂的走廊上顯得非常悲傷。這是我見到的最悲傷的情景。我看到你悲傷,我的心也在爲你流血。我想這不公平。你太孤獨了,應該有個人來照顧你。”他們談的是不久前查爾斯的叔叔蒙巴頓的葬禮。那天是1980年的7月,當時兩人坐在朋友莊園的幹草堆上聊天。這番話令查爾斯對這個小姑娘刮目相看。以後的事就順理成章了:約會、訂婚、半年後結爲百年之好。
這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最華美的篇章。然而好景不長,新婚燕爾,爭吵接踵而至,隨後便是猜疑、不忠、分居和離婚,戴安娜最終因車禍慘死塞納河畔。一則美麗的童話故事最終因車禍衍變爲一場人間悲劇。
故事是殘酷的,但細想起來也在情裏之中。他們畢竟生活在20世紀的現代化時代,都是活生生的人,有各自的喜怒哀樂、成長背景和價值觀念。應該說,戀愛時的玫瑰、蠟光晚宴以及查爾斯的地位、王室生活的富貴,對戴安娜的愛情的確起到了某種催化作用。當然這也無可厚非。哪個少女不向往美好生活,哪個姑娘沒有夢見過白馬王子?
事實上,這一婚姻的浪漫色彩更多的是由善良的人們演繹出來的。從根本上講,它一開始就包含諸多的現實考慮。在查爾斯漫長紛雜的尋妃道路上並不是沒有心儀的姑娘,只是作爲王妃,未來的王後,她們總有這樣那樣的不盡如人意之處。最後相中戴安娜,是因爲她基本能滿足王室的苛刻條件。首先,她年輕,貌美,出身貴族,家族信仰新教。其次,她的家庭與王室相熟,她本人就象鄰家女孩那樣爲王室所熟悉。更重要的是她從未交過男友,是個處女,不會有人說東道西,丟王室的臉。在她之前查爾斯的多個女友都因爲這一點而未能進入王室。也有人說這裏面還有更重要的,即當時英國的經濟形勢嚴峻,失業、罷工等使王室的威望江河日下,王室希望通過迎娶這位當過幼兒園教師的平民女子來取悅人民,拉近與人民的關系。當時年僅19歲的戴安娜當然不可能想到這些,但是後來她確實起到了這一作用她的風采、她的行動給王室注入了活力。這當然也是她本人始料未及的。
走進深宮之後,戴安娜對王室的生活從霧裏看花到切身感受。繁文縟節,清規戒律,隔閡冷漠令她這個初來乍到的年青女子備感緊張、孤獨、無助。可她的丈夫沒有給她以適當的幫助。盡管她嫁給查爾斯多少有點圖慕虛榮,但在她內心深處最渴望的依然是真愛,是有人能關心她。童年父母離異,失去關愛,這種創痛時時刻刻追隨著她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對親情、對愛的渴求與日俱增。查爾斯是她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她全身心地愛著他,一片癡情。她的理想是象童話故事中說的“從此她和王子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白頭偕老。
戴安娜雖然不受王室歡迎,但卻受到百姓的愛戴。她親切和藹,熱心公益事業,贏得了廣泛贊譽。無論自己的婚姻生活有多麽不幸,她在大衆面前總是笑容可掬,把熱情和體貼帶給那些不幸的人們。她與英國100多個慈善團體有聯系,是6個慈善團體的主席及英國紅十字會的顧問。她富于愛心和同情心,與艾滋病患者和麻風病患者握手,在津巴布韋爲難民分發食品,在薩拉熱窩訪問戰爭致殘的兒童,在紐約拍賣自己的服裝爲抗艾滋病和抗癌協會籌款……就在去世前的三個月她還訪問了波斯尼亞,身穿防護服走在插有骼髏標記的雷區旁的小路上,爲國際性禁止地雷運動作宣傳。這一切使她贏得了"和平王妃"的尊稱。
http://baike.baidu.com/view/30428.htm
 
黛妃與女皇 The Queen (2006) UK
 
導演:史蒂芬佛瑞爾斯
編劇:彼得摩根
演員:海倫米蘭/詹姆斯克隆威爾/Alex Jennings/Roger Allam/席薇雅辛絲
劇情簡介
當黛安娜王妃意外死亡的消息傳出後,世界一片震驚。世人對英國皇室產生了懷疑,皇室信用急速下降,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這時並沒有公開露面,而是和家人躲到了度假城堡裡。首相布萊爾一上任就要面對國人日益高漲的反皇室情緒,壓力很大,他必須盡快找出方法,令女王和人民的關係改善……
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史蒂芬佛瑞爾斯以他最拿手作家導演的敘述手法,流暢又細膩的表現出女皇面對這位讓她頭痛不已的媳婦死亡事件的內心煎熬和天人交戰。而劇本則出自史蒂芬佛瑞爾斯有多次合作經驗的編劇彼得摩根,他利用各種管道取得王室內部不為人知的資訊,編寫出這部充滿人性掙扎的劇本也因此獲得金球獎的青睞;而演出女皇的海倫米勒則在人母與一國之母的角色扮演上,表現得可圈可點。
《黛妃與女皇》將帶領觀眾深入一個震撼20世紀的國際事件,揭開悲劇發生時的權力核心面貌,瞥見引人省思、刻薄嘲諷、感人肺腑和高潮迭起的高層內幕。這個真實事件的虛構故事背景設在1997年8月,也就是英國黛安娜王妃突然意外身亡的時間點,揭露英國皇室和英國政府之間的秘密互動。悲劇一發生,以英國女皇(海倫米勒 飾)為中心的保守傳統英國皇室,與機智重形象的新任首相布萊爾(麥可辛 飾)彼此之間缺乏共識,結果造成激烈明爭暗鬥的情景,雙方周旋於秘密和公開、責任和情感、因循和行動等對立態度。同時,沈浸於悲傷情緒的英國人民也冷眼旁觀英國皇室對於此一事件的反應。
《黛妃與女皇》在創作電影劇本時,曾訪問許多相關人物,投入大量調查工作,收集各方可靠情報,並根據所有資訊創造出最真實的事件情境,精心描摹維妙維肖的現代當權人物。英國女皇身為當今世界上少數僅存的君王,此片即生動刻劃其不為人知的一面,描述她在黛安娜王妃驟逝後,遭逢前所未有的媒體攻擊、公關操弄以及民眾的反動情緒,以及此一低潮期表現出來的脆弱人性。
黛安娜王妃是全球公認最知名、最受愛戴的女性之一。1997年8月,她因嚴重的撞車意外身亡於巴黎街頭。這個震驚世界的消息一傳開,紛紛成為各國際媒體的頭條新聞。在英國國內,民眾沈浸在深切悲痛情緒的同時,面對英國政府與皇室搖擺不定的態度輿論界也開始出現撻伐的聲音,使得皇室內部動盪不安。
這個轟動的悲劇事件對於權力核心的影響與一般社會的反應截然不同。檯面下,新成立的英國政府和英國皇室展開激烈的秘密對峙,雙方斡旋於黛安娜王妃過世的善後處理。黛安娜王妃未離婚前已經是高度爭議的公眾人物,但她和查爾斯王子分手之後仍維持公開形象,頻繁出現在報章媒體,使得皇室對她的言行十分不滿。現在黛安娜王妃驟逝,女皇帶領的皇室一如往常表現出對於家族悲劇的低調態度,隱蔽在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Balmoral)城堡中,仍然過著平靜不起波濤的皇室生活迴避大眾目光,直到新政府領導人的首相布萊爾出面說服皇室對人民發言表態。
電影內容就是以震驚當代英國社會的轟動事件為主題,精彩描述皇室在黛安娜王妃過世後與英國首相布萊爾及情緒激動的廣大英國人民之間的衝突互動關係,這現象反映了皇室權力的快速消退,首相地位的提高,以及英國步向民主、開放新形象的轉變動力。
http://app.atmovies.com.tw/movie/movie.cfm?action=filmdata&film_id=fqen20436697&channelid=CH57
 
不負責任影評:《黛妃與女皇》(The Queen)
 
說實話,我比較喜歡本片一開始的譯名:《女王陛下》。雖說女「王」與女「皇」有其定義上的差別,但《女王陛下》至少翻出The Queen背後所代表的權勢地位與王室正統性。現翻成《黛妃與女皇》不但分散了焦點,原先「女王陛下」的氣勢似乎也消失無蹤。
西元1997年8月,搭載英國黛安娜王妃的轎車為了躲避狗仔隊的追逐,撞毀於巴黎的地下道。黛安娜王妃傷重不治死亡。因黛妃本人的話題性以及皇室與媒體的惡質關係,黛妃死訊一傳出,除了震驚全世界外,關於皇室陰謀論的諸多揣測也甚囂塵上。《黛妃與女皇》就是以黛妃死亡後的七天內,英國皇室的代表人物伊莉莎白二世與新首相東尼布萊爾所領導的工黨政府,二者之間微妙的政治角力與拉鋸關係。
由於黛妃之死距今僅十年,在所有評論尚未蓋棺論定,以及當事人皆還健在的情況下,編導不但在史實的考證下得格外小心(因為稍有閃失,劇中人物都可以活著跳出來告你毀謗),還得排除政治力的壓迫,以戲劇的手法來詮釋這段七天之內不為人知的宮緯秘辛。因此看完《黛妃與女皇》後,首先不得不對導演Stephen Frears豎起大姆指,肯定他拍片的道德勇氣。聽說這部片是他花了許多力氣,訪問皇室周遭的相關工作人員,收集到許多非官方的小故事,再輔以媒體的相關報導,大膽側寫皇室內部對於黛妃之死的冷淡背後的原因。
《黛妃與女皇》從一名畫家與女皇的對話中展開。那天是英國首相選舉的投票日。白金漢宮外頭人聲鼎沸,英國現任女皇伊莉莎白二世卻好整以暇地端坐宮內,擺pose做模特兒。在女皇與畫家的對話中,觀眾得知了女皇雖然擁有整個大不列顛帝國,卻連最基本的「投票權」也沒有。(這是由於英國的政權由首相內閣及國會掌握,君主的實際角色則限於非黨派功能)象徵英國女皇只有虛名,沒有實權。除了在爵位勳銜的頒授上可以論功行賞,卻無法在政治決策上做出貢獻。
即便如此,英國女皇仍然以舊有的傳統自居,高貴且自信地活著。出生於1926年的伊莉莎白二世,經歷過二次世界大戰,並在1952年(26歲)加冕成為女皇,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國家元首。伊莉莎白二世這個角色,在海倫米勒的詮釋之下,活脫似從現實生活裡走出來的人物似的。電視裡的伊莉莎白女皇略顯老態,而電影裡的海倫米勒則是神采奕奕,一舉手一投足間皆散發出女皇的貴氣與尊嚴。光是看她收放自如的演技與散發出來的不凡氣質,就已經值回票價了。
對照於海倫米勒的威嚴莊重,她身邊的二個男人-菲力浦親王和查爾斯王儲就顯得卑微不堪。美國老牌演員James Cromwell飾演伊莉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力浦親王,在母權社會的制度下,他在女皇邊的叨叨絮絮全變成八婆式的碎碎念。若說伊莉莎白二世是個尚能接受現代化的保守派女皇,那菲力浦親王根本就是食古不化的老頑固。所有女皇所做的決定,他都有意見。可惜他所娶的是母儀天下的英國女皇,無論再怎麼不爽,檯面上也沒有他說話的份量。 而在電影中,由Alex Jennings所飾演的查爾斯王儲更變成一個懦弱無能的軟腳蝦。他對於母后的命令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就算是前妻意外喪生,連喪禮是否要公開或私辦都要看母后臉色,敢怒而不敢言。最後好不容易找到新任首相東尼布萊爾當做擋劍牌,卻連打電話給他的勇氣也沒有。所有事情都要靠身邊的私人秘書打電話來傳達。顯見導演對於查爾斯王儲這個角色極為不滿,因為電影中的查爾斯王儲,除了對母后的唯唯諾諾外,就只剩在辦公室裡對屬下的擠眉弄眼。不禁讓人對這位英國的下一個國王感到好氣又好笑。
另外一位靈魂人物-也就是英國當今首相Tony Blair-則由英國性格演員Michael Sheen所飾演。Tony Blair在電影裡頭是個討喜的角色,不但周旋於查爾斯王儲與伊莉莎白二世的母子關係之間,還必須成為政府與皇室之間的潤滑油。關於Tony Blair在片尾的態度大轉變,從反君主制度到擁護伊莉莎白二世,甚至排除眾議替女皇說話,編導提出一個模糊的論點。在某場戲裡,Blair的妻子質疑丈夫,從反對君主制度到擁護女皇的原因是因為,Tony的母親跟伊莉莎白二世是同年代的人(註:Tony Blair出生於1953年,正好是伊莉莎白登基後一年)。因此他比較能夠以母親的角度,將心比心地替伊莉莎白二世設想。
除了演員精湛的演技外,編導功力亦令人讚賞。我很喜歡導演利用「公鹿」做為傳統皇室有權無勢的象徵。在英國宮廷裡,打獵是很尋常的戶外活動。被獵殺的公鹿頭會被製作成標本,懸掛在走廊邊,象徵皇室的權勢。某日,女皇的車在溪邊拋錨,孤力無援的情況下,累積數日來的情緒終於爆發,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女皇竟在溪邊暗自啜泣起來。忽然間,她見到一頭有十四根角的公鹿,雄糾糾氣昂昂的站在她眼前。
那公鹿昂然挺立的姿態,喚醒了女皇身上所流的高貴血統。女皇於是將眼淚擦掉,催促公鹿離開,以免遭到獵人的捕殺。諷刺的是,就在女皇決定採納Blair首相的決定,回到白金漢宮向已逝的黛妃致意時,才得知公鹿被射殺的消息。離開Balmoral Castel之前,她特地到了射殺公鹿的莊園。當她走進密室,先看到被斬首的公鹿屍首,再看到被切割下來的鹿頭與角。所有親王/王子們都在追尋的公鹿(皇宮權力),竟然死在爆發戶槍下,這無疑是對皇室威權被資本家去勢所做的最大諷刺。
看完《黛妃與女皇》後,不得不配服導演Stephen Frears的道德勇氣。這部電影是他花了多年力氣,訪問皇室周遭的相關工作人員,收集到許多非官方的小故事,再輔以媒體的相關報導,大膽側寫皇室內部對於黛妃之死的冷淡背後的原因,而創作出來的劇本。黛妃之死距今僅十年,在所有評論尚未蓋棺論定,以及當事人皆還健在的情況下,編導不但在史實的考證下得格外小心(因為稍有閃失,劇中人物都可以活著跳出來告你毀謗),還得排除政治力的壓迫,以戲劇的手法來詮釋這段七天之內不為人知的宮緯秘辛。
不過,隨著最近黛妃死因報告的出爐,勢必再度引起世人對於黛妃之死的好奇與想像。關於種種皇室暗殺黛妃的陰謀論,在電影裡並無多加著墨,只是加了一幕狗仔隊為了搶新聞,枉顧人命飛車追逐的不堪畫面。黛安娜王妃的名氣,可說是成也媒體,敗也媒體。不過也拜影像科技所賜,《黛妃與女皇》裡使用大量的新聞資料畫面,忠實地呈現黛妃過逝的七天內,舉國哀悼的悲傷氛圍。英國皇室對世人來講,本來就是一個比任何宗教更神秘的組織。透過電影鏡頭的呈現、近乎真實的人物側寫,以及紀錄片式的新聞影片,讓觀眾能夠以全知觀點,揭開皇室的外衣,一窺這神秘家族背景,不為人知的真實人性。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22809
 
評《黛妃與女皇》
 
這部電影應取名《黛安那的喪禮(Diana’s Funeral)》比較貼切。
電影拍得很細緻。人物刻畫生動:首相布萊爾、女王伊莉莎白、王夫飛利浦、……,都讓人如見其人。皇家獵場的風景拍得很美,配樂也很對味。電影將王室對黛安那(車禍死亡前已與查爾斯王子離婚)的不屑表露無遺,不過也無形中也替女王申了冤。是一部會讓人想看第二遍的好電影。
對劇情感觸最深的是,整個政府的決策,全都跟著大聲的媒體走,讓人不曉得是媒體治國,還是政府領導人治國。從這點看,台灣和英國沒甚麼兩樣。這就是為甚麼好多看不下去的公務員提早退休的主要原因:無法好好的為社會做點事,只能被迫跟著首長讓媒體牽著,像無頭蒼蠅般的團團轉。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23006
 
再談「黛妃與女皇」
 
對於女王而言,黛安娜所代表的一切簡直是對她所有價值觀的一種羞辱與否定。
女王自年輕時代接任國家元首職位開始,便認定「責任優先,個人其次」,她說「這是我唯一知道的原則」。進入皇室成為王妃的黛安娜,卻否認自己政治人物的角色,並表示她不想做真正的女王,只想做大家心中的女王。
王室身為國家精神象徵,成員身份自然代表著責任,戴安娜不願意接受新身份所帶來的束縛,自然與王室所有堅持的價值相衝突。戴安娜「個人優先,責任其次」的表現,在媒體盛行的時代,卻也正好成就她個人無限的魅力。布萊爾為她獻上諡號「人民的公主」,的確恰如其分!
和戴安娜的受人歡迎相比,女王的自我約束就顯得陳腐不堪。
女王所有對戴安娜喪事的考慮都與媒體及民眾的期待相違背。但對於女王而言,一生不曾為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戴安娜,沒有任何道理享有崇高奢華的喪禮,唯一的道理就只有媒體及民眾的期待。
在媒體庶民當道之時,政治人物所堅持的價值,是否還能延續維持、發光發熱?至少在戴安娜事件中,政治領袖是敗的一塌糊塗。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23674
 
「黛妃與女皇」看後
 
昨晚去看「黛妃與女皇」,看完後感受相當複雜。
電影描寫英國王室1997年所面臨的一次危機,王室的對應與處理過程。類似以真實危機處理為題材的電影,還有描寫美國甘乃迪政府1962年古巴危機的「驚爆13天」。「驚」所面對的危機如若處理不當,冷戰對峙的兩大超級強權將有開戰的可能,情節因而安排的緊湊明快。「黛」的危機則為王室對黛安娜過世的反應不如人心預期,故不涉及王室外的風險,電影表現的是女王的心理轉折,節奏自然緩慢沈重。
王室一直無法理解「黛安娜魅力」,這樣一位前王妃,從未領導國家或為國家做出任何卓越貢獻,為何會讓民眾為她如此痴狂。
或許戴安娜現象反映的是一種夢想,普遍存在於庶民心底不敢言說的期待:有一日我也能翻身變成王子或公主。而戴安娜成為王妃後,仍不願受王室的傳統規範羈絆,也因而保有庶民的氣質,在媒體盛行的時代,這樣的氣質具象成為一種親和力,因而受到民眾的愛戴歡迎。 其實現在各民主國家的領袖,又有誰不努力表現得親民愛民,批評別人民粹的人,自己不也常遂行同樣的作為,誰能例外,誰敢例外。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23619
 
《黛妃與女皇》風雨漂搖,不只維音嘵嘵?生命的堅強與脆弱
 
今年奧斯卡季非常看好的一位最佳女主角候選人,就是《黛妃與女皇》〔The Queen〕中飾演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海倫米蘭〔Helen Mirren〕,她精采的演出,在威尼斯影展首映之後,讓全場起立鼓掌長達五分鐘。
中文片名翻作《黛妃與女皇》,不知道是故意要賣黛妃還是怎樣,英文明明就只有「The Queen」,《黛妃與女皇》這部片子,要談的就是伊麗莎白二世,如果真的要「誰與誰」的話,不如來個「女皇與首相」還比較貼切。片中沒有任何黛妃與女皇的互動,所有的黛妃都是用記錄片的型式呈現,在《黛妃與女皇》裡,黛妃是一個「事件」,不是一個角色。
《黛妃與女皇》講的,是在黛妃的車禍事件之後,皇室不公開回應的作法、英國當時的社會文化(人民對黛妃的愛戴)、以及政治的牽扯。觀眾對背景要有足夠的了解,因為這不是一部「狗仔飛車追逐黛妃」的極速動作片,而是傳記類的政治電影。
首先,你要了解英國的內閣體系,有皇室,有首相〔Prime Ministor〕的制度,以及他們在英國所扮演的角色。再來,對黛妃的過去也要有所了解,電影沒有多著墨去做回顧,把這些設定為已知的常識,你要知道她是嫁入皇室的平民,你要知道她和查理王子〔Prince Charlies〕的關係並不好,你要知道查理王子有另一個女友,而黛妃自己也傳過不少劈腿醜聞讓皇室很頭痛,你要知道英國人民仍相當喜歡這樣的黛妃(或許是對追求真愛有較為開放的態度)。你要知道伊麗莎白二世很年輕時(二次大戰時)就從父親手上接下重責大任,最好對整個皇室血脈有所認識(片中還有詹姆士康威爾〔James Cromwell〕用英國腔演出菲利普〔Prince Philip〕)。
這些背景的知識,會有助於你了解電影要拍的是什麼,讓你更懂得片中的爭議、片中的壓力、片中的感動。受到責難的傳統皇室與受到肯定的新任年輕首相兩邊互動,揭開了伊麗莎白二世在看似不盡人情的表相之下,充滿人性的一面。題材很嚴肅,卻還蠻好看的,火行者從來就不哈政治電影,也是看得津津有味,因為黛妃的事,我們都經歷過,曾在電影機前感到震驚,切身的感覺,會讓你想更了解,這事件對背後的皇室有著什麼樣的衝擊。
《黛妃與女皇》中也有小部份譏諷型的對白幽默,和很多很棒的演講詞(She was people's princess… 寫得多棒!)。更重要的是,《黛妃與女皇》很專業。看一部電影時,螢幕上的東西要能吸引你,總得有些你會好奇想知道的成份(大家看A片的第一次通常就是因為好奇不是嗎?疑?扯遠了),如果螢幕上呈現的材料不夠專業,還不如自己看看新聞就好了。而《黛妃與女皇》表現出非常的專業感,怎麼看都像是真的在看皇室與政治人物的生活,說服力十足。
編劇彼得摩根〔Peter Morgan〕獲奧斯卡提名當之無愧(我說不定下注會賭他贏,不過還要再觀望一下),《黛妃與女皇》中的人物都還在,要拍一部描寫這重大事件的電影,所採用的角度非常關鍵,再怎麼刻意避免,電影中勢必還是會帶著批判(《華氏九一一》〔Fahrenheit 9/11〕是此類電影中的批判極端:「擺明我就是要批到你死」等級),彼得摩根的處理很得宜,剛開始,我還以為他是和人民與媒體一樣,對女皇的冷淡表現充滿執疑,但透過首相的諫言與交流,我們得以看見伊麗莎白二世的真情流露面,她對她的人民有錯誤的認知,但她的認知卻讓我不忍給予任何的責難。面對危難所展現的韌性,必需藏在內心深處的感傷,都讓伊麗莎白二世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女皇,變成和你我一樣的血肉之軀。在她身上,可以同時看到生命的堅強與脆弱。
看到成千上萬花束上的小卡時、或是一個小女孩獻上花束時,伊麗莎白二世那複雜的心情,又怎是光看批評皇室沒有出面的新聞所能夠了解?
沒有海倫米蘭當媒介把伊麗莎白二世的心境轉變傳達給觀眾,這麼好的劇本也無法發光。
"Tradition Prepared Her. Change Will Define Her." 這是《黛妃與女皇》的 tagline,沒什麼能比這幾個簡單的字,更清楚說出電影的意涵了。
在風雨漂搖時局動盪之時,伊麗莎白二世展現出了她絕不只是維音嘵嘵的韌性。
導演史帝芬佛萊爾斯〔Stephen Frears〕的作品,我最喜歡《失戀排行榜》〔High Fedility〕,它給了愛情電影非常不同以往的風貌與感動,不久前的《裸體舞台》〔Mrs. Henderson Presents〕我有寫過,也是一部感人感得很另類的奇特佳作。而這部《黛妃與女皇》,仍帶著相當的風格,他抹除了片中所有的血腥味(車禍的部份),就連事後去醫院看屍體時,也把房門關上完全靜音。黛妃的存在,電影蜻蜓點水地帶過,黛妃的不存在,電影則刻骨銘心地描摹。
只要你曾關心過這個事件(或至少願意現在再去了解),《黛妃與女皇》都很值得一看。
http://blog.nownews.com/firewalker/textview.php?file=0000048457
 
黛妃與女皇 The Queen
 
 【黛妃與女皇】的中文片名雖然把已逝的黛安娜王妃擺在前面,其實內容的重點卻是1997年黛安娜因車禍猝逝後,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依她的教養、經驗、以及主觀,決定選擇低調處理、沈默以對,沒想到英國人民的激烈反應,以及新上任首相布萊爾的對策,在短短幾日內竟對女皇為首的英國皇室帶來莫大的衝擊。
英國編劇彼得摩根在去年交出了兩個優異的好劇本,除了【黛妃與女皇】由他原創,還有改編自小說的【最後的蘇格蘭王】,兩者皆以真人真事為基礎,摩根的一貫手法乃是透過兩個勢均力敵的人物來豐富看似質樸的劇情,只消幾個事件的你來我往,即可凸顯出角色的深層性格以及轉變的層次,技法熟練深刻。尤其【黛妃與女皇】在缺乏足夠的時間距離下(況且女王現今仍在位),拿捏的難度可想而之。
但我相信無論英國女王或是首相布萊爾,如果看過本片,應該都會滿意電影對他們的詮釋(不高興的恐怕只有他們各自的另一半)。因為兩人並沒被塑造成城府深重的敵人,影片雖然諷刺了皇室體制某些迂腐的傳統、不切實際的效率,也對布萊爾幕僚精於修辭卻無法體諒女王心境的尖酸聰明,不假詞色。而女王與首相反而透過意見往返,從不以為意到緊繃狀態,進而逐步建立起一股迷人的默契。
黛妃之死,確實考驗了新上任的執政團隊的應變能力,也差點危及英國皇室的形象。但媒體的緊迫盯人加上搧風點火,非但成為黛妃香消玉殞的原因之一,也在消費了她的死亡後,挑動民眾的情緒與英國政治頂層的矛盾。當女王悠悠嘆道時代變了,疑慮的不只是人民對她的期待究竟是什麼,也驚訝於媒體的壓力與影響。諷刺的是黛妃生前與死後既飽受媒體的騷擾,卻也透過媒體建立了她超越皇室的魅力形象。
因此,女皇獨處時的飲泣,或是哀悼被獵殺的美麗雄鹿,都有了雙關或暗喻的意義。而當她決定重返眾人與媒體面前,目睹了滿片花海所象徵人民對黛妃的情感,以及悼念卡片上對皇室無情咒罵的字眼,那份自持鎮定下的舉步維艱,甚至當她要幫一個小女孩把花拿過拒馬卻遭拒絕,然後女孩表示花是要獻給她的峰迴路轉,直把女王如何受到衝擊又力圖挽回民心,以及英國人民對皇室不滿卻又同時充滿孺慕的矛盾,描繪得絲絲入扣。
手法嫻熟的英國導演史蒂芬佛瑞爾斯,不以扒糞、而是藉此呈現人性與政治角力、媒體操弄的細微變遷,拿捏得恰到好處。而有賴海倫米蘭毫不誇張,但維妙維肖又精湛生動的演技,讓這部電影透析出緊張、睿智、哀襟卻又不時帶著一股幽默的魅力。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5870&c=BA0001
 
黛妃與女皇:為誰哭泣
 
觸景生情,總是格外讓人感傷,誰讓女王有物傷其類的感懷呢?
做皇帝的人,對於鹿都很敏感,羅卓瑤電影《誘僧》的開場戲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手下在射鹿大賽中互較長短;香港作家西西則是寫過一本長篇小說「哨鹿」,重現乾隆皇帝「木蘭圍場、習武綏遠」的「秋瀰」盛況。
英國導演史蒂芬.佛萊爾斯(Stephen Frears)執導的《黛妃與女皇(The Queen)》中,經常在皇家林園中出沒的十四角麋鹿也是最鮮明的皇權象徵。
鹿,為什麼有這樣的魅力呢?司馬遷在「史記」的「淮陰侯列傳」上這樣寫著:「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這匹鹿,有的人解釋為帝位,有的人則認為是祿,有的人認為那就是皇家飼養的麋鹿,它是皇權的象徵,只有皇室可以圍獵狩射,有一天皇家麋鹿跑出圈養地,被諸侯或百姓看見了,紛紛拔箭追獵,因此引伸成為對皇權的挑戰。
《黛妃與女皇》的電影故事發生在1997年八月,主要場景就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與王夫菲力普親王、查爾斯王子及兩位王孫避暑的所在地巴爾莫勒爾城堡(Balmoral),事件焦點就在於英國皇室聽聞黛安娜王妃意外喪身巴黎後如何麻木不知應變的故事。
位於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城堡,是十九世紀維多利亞女皇建造的夏宮,其中有一座長廊大廳盡是頭角崢嶸的鹿頭標本,眾所週知,鹿科動物的鹿角,是彼此較勁與炫耀的工具,其中的麋鹿角不但會呈現出巨型手掌狀的雄偉造型,有的更巨大到三十公斤重,整座大廳盡是鹿頭標本,意謂著主人獵術高明,即使是有巨角又善鬥的麋鹿也只能乖乖俯首稱臣。
然而,鹿頭鹿角如果只是用來做皇權展飾的裝飾用品就未免太暴殄天物了,史蒂芬.佛萊爾斯悄悄用了糜鹿來隱喻了英國皇室。
首先是菲力普親王受不了英國媒體在黛妃過世後,鋪天蓋地地以黛妃和皇室矛盾做為報導焦點,決心要帶皇孫出外狩獵,理由就是「到草地野外走走」都比困居在夏宮好。接下來,我們就看到了一片草原中,一隻頭掛十四結分叉角枝的麋鹿昂首闊步地傲立在草地上,遠處則是親王和王孫在下風處埋伏,伺機射捕。
電影中的菲力普親王是不食人間煙火,同樣也不知人間疾苦的貴族,但是賞鹿知鹿還頗有一套,雖然沒有打到鹿,皇權不能伸張,卻不忘回宮後向伊莉莎白女王誇耀他遇到一頭帶有十四結分叉角的巨鹿。沒想到後來女王御車野外故障,在等待救援的時候,卻意外看見了這頭巨鹿,女王看呆了,不禁輕聲歎叫了起來:「美極了(Beautiful)!」
此時遠方有人聲雜遝,也有槍聲嚮起,女王急了,連忙叫喚這頭鹿:「快走!」生怕美麗就會毀在她眼前當下,就在她張目四顧尋找獵人蹤跡的時候,麋鹿果然一溜煙就不見了。
 鹿還在,美麗就還在,女王鬆了口氣,飾演女王的海倫.米蘭(Helen Mirren)在這場戲中,不但是女王,同時也是母親,她祈求器宇軒昂的這頭麋鹿不要死於子彈之首,在王室備受批評的時機,因而有了多元的意義,此時的鹿不再是皇權的獵物,而是女王認同的皇室之美了。
但也正因為王室成員一直避居夏宮,不肯對黛妃之死發表意見,引發了強烈民怨,新上任的英國首相布萊爾一再分析建議下,女王終於同意從夏宮回到白金漢宮,正式對黛妃之死發表悼詞。
然而,就在女王離開夏宮之前,親王心有不甘地告訴女王,他沒有獵到那頭麋鹿,因為那頭鹿竟然被一位銀行家給射死了。
海倫.米蘭這時再度展示了「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精彩演技,表面上,她只是哦了一聲,知道有這件事,但是觀眾卻都感受到她的心揪了一下,她不動聲色地繞到農莊去探視已經身亡的這頭鹿的遺體,只是瞄一眼,摸一下,淡淡地傷悼那已經從她手中遠離的青春和美麗。
原本是皇家的鹿,如今死於平常百姓之手,原本是皇族一員的黛妃,卻選擇了離異,卻和回教徒有了感情糾葛,伊莉莎白所捍衛和深信的皇族傳統,不也正像是那頭鹿的下場一般,正被「凡夫俗子」所踐踏、蹂躪和挑戰嗎?
皇權的衰頹是女王心頭無法言宣的痛,她不能哭,不能哀嚎,只能默默承受,好電影更不適宜用任何文字或旁白直接告訴觀眾女王的心事,史蒂芬.佛萊爾斯選擇了麋鹿來做代言人,女王最後看到的那頭鹿被獵人倒懸在農莊上,身首異處時,物傷其類的悲憤因而有了內外交迫的聚焦符號,沒有文字,無需言語,意境卻是一清二楚, 《黛妃與女皇》的影像處理這就是般高明。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2007/01/post-800.html

英國王室官方網站上的英國王室成員列表:

  女王陛下
  愛丁堡公爵殿下(王夫)
  王儲(威爾士親王)和康沃爾公爵夫人(女王長子及妻子)
  威廉王子殿下(王儲長子)
  哈利王子殿下(王儲次子)
  約克公爵殿下(女王次子)
  比阿特麗斯公主殿下(約克公爵長女)
  尤金妮公主殿下(約克公爵次女)
  埃塞克斯伯爵夫婦殿下(女王幼子及妻子)
  路易絲溫莎小姐(埃塞克斯伯爵夫婦之女)
  長公主殿下(女王之女)
  格羅斯特公爵夫婦(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公爵夫婦(女王堂弟及妻子)
  肯特的邁克王子夫婦(女王堂弟及妻子)
  亞曆山德拉公主,尊敬的Ogilvy夫人(女王堂妹)

  最近逝世的王室成員:
  格羅斯特公爵夫人愛麗斯王妃殿下(女王的嬸嬸)
  伊麗莎白太後陛下(女王母親)
  瑪格麗特公主殿下,斯諾頓伯爵夫人(女王之妹)
  威爾士王妃戴安娜(王儲前妻)
  
  外圍王室成員名單:
  皮特‧菲利普斯,紮拉‧菲利普斯(長公主子女)
  林利子爵(瑪格麗特公主之子),子爵夫人,子爵之子女
  莎拉‧夏托夫人(瑪格麗特公主之女),其夫,其子女
  阿爾斯特伯爵夫婦(格羅斯特公爵之兒子兒媳)
  達維娜‧溫莎小姐,羅絲‧溫莎小姐(格羅斯特公爵之女)
  聖安德魯伯爵夫婦(肯特公爵兒子兒媳)及其子女
  海倫?泰勒夫人(肯特公爵之女),其夫,其子女
  詹姆斯‧奧吉維夫婦(亞曆山德拉公主的兒子兒媳)及其子女(亞曆山大‧查爾斯和弗羅拉‧亞曆山德拉)
  尼古拉斯‧溫莎勳爵(肯特公爵幼子)
  瑪麗娜?莫瓦特夫人(亞曆山德拉公主之女)及其子女(與前夫所生的克裏斯蒂安?亞曆山大和澤諾斯卡‧梅依)
  海伍德伯爵(喬治五世女兒,長公主瑪麗之子),他的第二個妻子,及其子女
  傑拉爾德‧蘭利 (海伍德伯爵之弟)之遺孀及其子女
  法夫公爵(愛德華七世之曾孫)及其子女
  薩爾托恩(Saltoun)夫人(維多利亞女王第三子,亞瑟王子(Prince Arthur, Connaught)康諾特公爵之孫Alexander Ramsay of Mar遺孀及其子女
  緬甸的蒙巴頓女伯爵(第一任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斯‧蒙巴頓的長女,愛丁堡公爵的表妹),其丈夫及子女
  漢諾威王子夫婦(喬治三世的曾曾曾曾孫)。雖然他們和現在英國王室關系很遠,但他們是喬治五世以前,漢諾威王室僅有的嫡系傳人。他們宣稱自己是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王子王妃,但這一稱號並未得到英國王室承認。
  這些人並無王室頭銜,也不幫女王執行王室公務,也不從王室內庫中支取薪資。但女王會邀請他們參加非官方的儀式,也會參加一些官方的儀式,如女王生日時的閱兵禮,女王的金禧紀念,王室成員的葬禮等。

  在世的王室成員前配偶列表:
  約克公爵夫人莎拉(約克公爵前妻)
  馬克?菲利普斯(安妮公主前夫)
  斯諾頓伯爵(瑪格麗特公主前夫)
  
  年金:執行公務的王室成員每年有資格領取一筆年金(相當于工資)
  愛丁堡公爵,35萬9千英鎊
  約克公爵,24萬9千英鎊
  肯特公爵夫婦,23萬6千英鎊
  安妮公主,22萬8千英鎊
  亞曆山德拉公主,22萬5千英鎊
  格羅斯特公爵夫婦,17萬5千英鎊
  埃塞克斯伯爵夫婦,14萬1千英鎊

  1993年起,女王同意爲所得和資金收益付稅,同時宣布以後只有女王,菲利普親王,太後會收取王室專款。
  然而,其王室成員並沒停止支取王室專款,他們支取後,女王會返還相同數量到國庫。這只是一個掩蓋停止付款後管理和立法上難題的折中辦法,但女王每年因此少繳納53萬6千所得稅,這些稅會從她應付的所得稅中扣除。
http://ent.sina.com.cn/s/2007-08-29/00291693569.shtml



英國王室醜聞不斷,民衆支持率跌至15年最低點

  中國日報02年11月20日 站消息:最新的民意測驗顯示,由于英國王室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頻頻爆出醜聞,英國公衆對王室的支持率跌至15年來的最低點43%。
  英國《衛報》委托ICM民意測驗公司進行了這次測驗,大約1000名成年人于上周接受了此次調查。31%的被調查者認爲沒有王室英國的情況會更好,與今年年初相比高出了5個百分點,26%的人對是否有英國王室持無所謂的態度。
  調查發現,導致王室支持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查爾斯王子的仆人搞同性戀派對,黛安娜王妃生前男管家保羅‧伯勒爾偷盜審訊案風波以及他後來吐露出大量對王室不利的秘密消息。
  今年年初英國王太後葬禮舉行後,當時的統計結果顯示,英國王室的支持率是59%。(孫玉慶)
http://news.sina.com.cn/w/2002-11-20/10362096s.html

戴安娜王妃魂斷已十載 英國王室變求存改進形象07.08.30

  1997年8月31日,英國韋爾斯王妃黛安娜魂斷法國巴黎,終年僅36歲。香港《文匯報》報道,10年後的今日,這位“人民王妃”在英國人心中仍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黛安娜由當年初入王室的羞赧小新娘,蛻變成熱心公益的大慈善家,她的叛逆生涯不僅改變了自己,也影響了整個英國。尤其是她的英年早逝,更沖擊了一向高高在上的英國王室,逼使其不得不與時俱進,深入民間並走向現代化。
  該報援引《時代周刊》等媒體的消息稱,民意調查公司MORI自1969年開始調查英國人對帝制廢存的意見,一直隻約有18%的人支持廢帝制,不過黛安娜10年前香消玉殞,支持廢帝制的人在隨後的一個星期急增。

  王室棄冷漠趕朝流

  王室從戴妃的死明白到,帝制的廢存其實是取決於民意。面對公眾的遷怒,王室被迫加速推行“現代化”的改革,如英女王同意改革王位繼承法,讓女性有同等登上帝位的權利。黛安娜生前希望兩名兒子可過正常人的生活,查爾斯亦按照她的意願,以“非王室”的方式養育兩位王子。
  十年來,英國王室逐漸拋棄了從前高高在上的冷漠與疏離態度,默默轉型為更熱情、更開放、更人性化及現代化的王室,甚至允許兩名小王子身穿牛仔服舉辦搖滾音樂會。
  黛安娜的王室生活推陳出新,不止於此,她還“教我們做個新式英國人”,這是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評語。

  解放英式內斂迂腐

  英國人處事素以內斂寡言見稱,王室家庭可想而知更為保守,黛安娜的行事風格卻與王室截然不同,她在探訪老弱傷殘者時總是真情流露地擁抱或親吻對方。她的死訊傳出後,習慣把哀傷憋在心中的英國人在她的王宮外獻花,形成一片花海,出殯當日更是萬人空巷,群眾高呼︰“我們愛你,黛安娜!”當日可說是英國人改變宣泄情感方式的轉折點。
  黛安娜從不掩飾自己的問題,從患上厭食症、體重暴增暴降,以至與查爾斯的婚姻破裂,她的一生反映了普通女性面對的困擾。她的坦率讓人明白王妃也會過肥,美人也會留不住丈夫的心,消除了一般女性在遇上這些問題時產生的挫折感,有作家更形容她解放了保守迂腐的英國。

  慈善事業深得人心

  去世10年,黛安娜在防治艾滋病和反地雷活動中的突出貢獻依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1987年,她與一名艾滋病患者拉手交談的那一刻消解了大眾對艾滋病的恐懼,在那個對艾滋病並不了解的年代,她用行動告訴了世界艾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隔離,而是熱心和關愛。
  對於戴妃的評價長久以來分成兩派,一派贊許她改變了王室、提升人們關注艾滋病和致力打擊地雷﹔另一派則譴責她自我炒作,是自戀的交際花。無論如何,10年後的這朵“英倫玫瑰”芬芳依舊。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89885/6190487.html

全球最紅王室子弟 英國威廉王子名列榜首

【星島網訊】《福布斯》雜志日前評選出全球“最辣的二十位王室成員”,英國王室第二順位繼承人威廉王子名列榜首。《福布斯》稱威廉王子有“無以倫比的媒體魔力”,結合了“優雅的公衆性格”。
  臺灣《中國時報》報道,由專門追蹤豪門財富的《福布斯》雜志日前評選出全球“最辣的二十位王室成員”,這二十大最辣的王室子弟代表了600億美元的財産,以及15個王室血統。名列榜首的是英國王室第二順位繼承人威廉王子。
  《福布斯》以“外表、財富以及網絡知名度”爲准繩,來衡度哪些王室子弟最爲火紅。入選者的條件是未婚,且年齡在35歲以下。而在所有20大熱門王室子弟中,英國包辦前四名。
  《福布斯》形容現年25歲的威廉王子擁有銳利的藍眼與瘦長下巴,“令人回想起一位電影明星。”而他有“無以倫比的媒體魔力”,結合了“優雅的公衆性格”。
  威廉王子與他的女友凱蒂?密道頓的關系,一直是英國新聞媒體捕風捉影的對象。何況,媒體預料兩人已快宣布訂婚了。
  名列第二的是威廉王子胞弟哈利王子。哈利一直有“壞男孩王子”之稱,這可能與他經常有些不太“皇家”的行爲有關,例如在夜總會門外與狗仔隊打架,或著身穿納粹軍服參加化裝舞會等。
  不過最近哈利似有意改善形象,讓自己變成“英雄王子”,例如今年3月到阿富汗服役。
  兄弟倆的親戚,也就是英女王的外孫女莎拉?菲利浦斯與碧翠絲公主,分別名列第三與第四。入榜對莎拉來說,可能是
http://www.singtaonet.com/society_focus/200805/t20080531_788302.html

英國王室幾十載的婚姻鬧劇(圖)

英國王室即將迎來王儲查爾斯的大婚。然而,就在這個理應歡天喜地的時候,英國王室傳記作家彭尼‧朱諾卻很煞風景地宣布,即將出書曆數英國王室數十年來的不幸婚姻,書名就叫做《溫莎王室的問題生活》。

不愛江山愛美人愛德華八世開先例

首破英國王室婚姻禁區的要算“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當年,他與美國離婚女子沃利斯?辛普森的戀情震驚全球。爲此,辛普森夫人與第二任丈夫離婚,而愛德華八世則爲“迎娶美人歸”于1936年底放棄王位,只保留溫莎公爵的爵位。就這樣,溫莎公爵揮一揮手,告別了英格蘭,在瀟灑和哀怨中離去。之後,夫婦二人一直居住在法國巴黎,再沒踏入王室半步。
爲挽救岌岌可危的王室,阿爾伯特王子倉促中接過了胞兄的權杖,于1937年5月繼位,始稱喬治六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炮火中,喬治六世夫婦和王後沒有外出避難,而是留在首都,以堅定軍隊和民衆的信心。他們與時任首相的丘吉爾共同成爲英國不畏外敵侵略的象征,備受國人愛戴。這多少爲備受“愛德華八世退位”風波困擾的王室挽回了些許聲譽。

姐姐幸福結婚 妹妹慘淡離婚

二戰後,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盛大婚禮以及女王和丈夫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牢固婚姻一度被英國民衆傳爲佳話。
1947年,當時排名第一的王位繼承人、也就是後來的伊麗莎白二世與她的遠房表兄、年輕英俊的希臘和丹麥親王菲利普?蒙巴頓中尉(即現在的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結婚。這一婚事極大地鼓舞了剛從戰爭陰影中走出的英國民衆。
然而,女王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的愛情生活卻並不如意。她的際遇在博得英國民衆同情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爲王室抹了黑。
在姐姐伊麗莎白二世繼位不久,瑪格麗特便與離婚的空軍上校彼得?湯森墜入愛河,但這一戀情招致包括英國教會和王室在內的一片反對聲。
在愛情和皇室利益之間,瑪格麗特最終選擇了後者,她于1955年宣布不與湯森結婚。1960年,她與攝影師阿姆斯特朗?瓊斯結婚,但兩人最終因各自的婚外情分道揚鑣,最終于1978年離婚。瑪格麗特公主從而成爲英國王室成員中自亨利八世以後第一個離婚的人。

貴爲王子公主 婚姻生活多坎坷

二十世紀80至90年代,英國王室籠罩在婚姻醜聞的迷霧中難以自拔,王室聲譽喪失殆盡。伊麗莎白女王眼看著自己4個子女中,有3個先後出現婚姻危機。
先是女王長子查爾斯王儲在1981年舉世矚目下迎娶戴安娜王妃,但誰也沒有想到,10年之後,這對夢幻般的情侶便同床異夢。
女王次子安德魯王子的婚姻也在無奈中半途而廢。安德魯王子因駕駛直升機參加了英國與阿根廷的“福克蘭之戰”而名聲大振,然而他的軍旅生涯給他帶來榮譽的同時,也給他的婚姻帶來了麻煩。王子在1986年同薩拉?弗格森結婚後,經常數月在外,不能陪伴妻子。薩拉在孤寂中認識了得克薩斯百萬富翁約翰?布萊恩。兩人的幽會照片曝光,最終敲響了王子婚姻的喪鍾。還是那一年,女王唯一的女兒的婚姻也陷入不幸婚姻的泥沼。公主安妮同丈夫馬克?菲利普斯因爲有著共同的興趣而一度被視爲理想的一對。但隨著安妮與情人蒂莫西?勞倫斯之間的情書在1989年公之于衆,兩人最終離婚。
1992年對于女王來說,可算是最焦頭爛額的一年,她的子女離婚的離婚,再婚的再婚。王室也在這一場場婚姻鬧劇中名譽掃地。
http://www.daynews.com.cn/mag6/20050405/ca257310.htm

英國曆代王室醜聞(組圖)

喬治四世生活放蕩,揮霍成性,暗地與一個天主教教徒結婚,但被國會宣布婚姻無效,不過,爲了得到國會協助清還巨債,喬治四世同意迎娶德國表妹卡洛林,二人婚後關系名存實亡,卡洛林則在返國後與仆人墜入愛河。喬治四世在婚後維持地下婚姻二十六年之久。

愛德華七世(1841-1910)維多利亞女王長子,擁有十三位情婦,其中一位更是魅力萬千的演員,經常投訴大批平民百姓爲見她芳容,而跟隨她的馬車。另一位情婦卡佩爾,與他維持了十二年關系,這名女子是查爾斯的地下情人卡米拉的曾祖母。

愛德華八世(1894-1972)喬治五世長子。早年在海軍服役,屢戰沙場。父親死後即位,不到一年,迎娶曾經兩次離婚的辛普森夫人,引起全國嘩然。經過仔細考慮,他于同年年尾宣布退位,傳位給弟弟約克公爵,定居法國,之後僅在出席弟弟阿爾伯特和母親瑪麗王後的葬禮而返回英國兩次。

約克公爵夫人莎拉(1959-)1992年宣布與安德魯王子離婚。《每日鏡報》刊登她在法國南部享受日光浴,一絲不挂,而她身穿浴袍的財政顧問男性朋友似在爲她啜腳趾。

王儲查爾斯(1948-) 1992年與妻子戴安娜王妃離婚,其長子威廉爲戴安娜所生,而次子哈裏則被傳爲戴安娜馬術教練休伊特的私生子。查爾斯離婚後,返回他21歲時已鍾情的卡米拉身邊。戴安娜曾接受電視臺訪問說,這段婚姻裏有我們三個人。
http://news.cn.yahoo.com/08-04-/545/2j0vm.html

英國媒體大揭古今世界各國王室秘聞(圖)

哈裏王子的納粹軍服事件、查爾斯的地下戀情和婚禮……英國王室醜聞、奇聞不斷。人們也許會認爲,他們是世界上最爲瘋狂的王室家族。但據英國《每日明星報》18日報道,由英國著名史學家內爾?錢德勒撰寫的新書《王室最奇怪人物》當日面世,該書披露秘聞——在曆史上,比英國王室更爲古怪的王族人物大有人在。

1 王宮中開“禦用妓院”

新書《王室最奇怪人物》披露,加利古拉國王生性暴虐———他喜歡構思各種“新穎”的酷刑方法,他最愛的一種是將犯人全身塗滿蜂蜜,然後放一群黃蜂蜇咬。據稱,加利古拉國王最愛的娛樂節目,就是將活著的罪犯喂獅子。而如果罪犯數目不夠,他就會隨即從圍觀人群中挑選幾名倒黴蛋充數。據稱,一名年輕人只因在大街上看了他一眼,也被他送去喂了獅子。
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加利古拉國王性欲奇特———曾和他的3名妹妹以及動物發生性關系。一次當他出席一個婚禮時,看到新娘非常可愛,竟立即將她抓回宮並使之成爲其第4名妻子。此外,他還在王宮中開了一間“禦用妓院”供自己享樂,而妓院中的職員竟全都是他的妹妹。據說,當時人們對他是否正常很是懷疑,直到後來他任命自己的一匹愛馬作爲地方執政官時,周圍的人才確定了自己的認識是對的。

2 278名王妃沈入河中

據稱,伊柏拉罕一世身世坎坷。當他的哥哥穆拉德四世在位時,伊柏拉罕因被控意圖殺兄篡位而被囚禁長達20多年,直到大哥去世他才終于重獲自由,而此時他卻因長年與世隔絕而變得幾近癲狂。
據稱,伊柏拉罕一世的後宮內共養有多達279名王妃,後宮所有房間從地板到天花板全部挂滿了珍貴毛皮,奢靡至極。而伊柏拉罕尤爲喜愛肥胖型女子———他最寵幸的愛妃塞其婭?帕拉(“蜜糖塊”之意)重達92公斤。令人發指的是,一次,當“蜜糖塊”向國王投訴後宮中有一名妃子與外人偷情之後,伊柏拉罕一世盛怒之下,竟然將278名涉嫌偷情的王妃全都綁上石塊裝入麻袋,沈入河中淹死。

3 13名情人“上崗”前需測試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個出色的統治者,贏得無數場戰爭,同時她也是個極懂得享樂的女子。據稱,她和彼得大帝三世的婚姻並不美滿,性無能的彼得三世無法滿足妻子的要求,惟有命貼身侍衛代替自己與妻子“圓房”。
當彼得三世神秘死亡之後,葉卡捷琳娜二世正式成爲國家統治者。據稱,以性欲旺盛著稱的她,一生擁有至少13名情人。而所有這些情人,都必須先經過葉卡捷琳娜二世的閨中密友———女伯爵布露斯的“床上測試”之後,才能正式爲女沙皇服務。

4 17年造城堡只住172天

據稱,路德威格二世嚴重脫離現實,終日沈迷于幻想中。他最癡迷的事物有三樣:瓦格納的歌劇、童話、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據稱,路德威格二世將黑夜白天徹底顛倒———他每天晚上7點起床,午夜12點吃“午餐”,然後他會在淩晨頭戴板球帽、駕駛雪橇在群山之間穿行,享受美好的“下午”時光。
他經常將自己假想成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和只存在于他想像中的法國客人談笑風生,令身邊侍從覺得毛骨悚然。他花了17年建造一座童話般美麗的城堡,而自己僅在其中住了172天。晚年的路德威格二世日趨瘋狂,甚至邀請他最愛的馬匹共盡晚餐。1886年當被確診患有精神分裂症後不久,路德威格二世自殺身亡。

5 每天殺一人令自己“清醒”

據稱,奧圖一世是路德威格二世的弟弟,他的精神狀態比哥哥的更糟糕———甚至當他成爲巴伐利亞國王之前,他就已被當作瘋子被關了整整8年。
恐怖的是,當奧圖成爲國王之後,爲了控制自己的精神病不發作,他決定每天早上槍殺一名農民。奧圖認爲,這個辦法可以讓他“保持清醒”。爲了避免他傷害任何人,侍從惟有每天早上悄悄將其手槍中的子彈換成假子彈,然後讓保鏢假扮成農民,每當他開槍時便倒地裝死。

6 只給朋友半支煙的守財奴

從1900年到1950年期間,可汗一直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他擁有價值1億美元的金銀和價值4億美元的珠寶。但同時,他也是“全球最吝嗇的守財奴”。
據稱,可汗的夾克總是污迹斑斑,因他不舍得花錢洗衣;他總是在去公共浴室搓澡時帶上白色套裝,因爲這樣可充分利用澡堂內的蒸汽將之熨好,從而省下大筆洗衣費。據稱,可汗酷愛抽雪茄,一次會見客人時,他破天荒地主動掏出一支雪茄請對方抽。但正當旁人爲其大方意外時,可汗卻拿出一把剪刀將雪茄剪成兩半,只給客人半支。
據稱,一次,可汗的廚師因疏忽令數百桶香油變質發臭,他心痛得暴跳如雷。但後來,可汗還是讓這些香油變廢爲寶———按照印度習俗,任何從君主那裏接受禮物的人都必須交一些錢表示感謝。因此,之後數年裏,可汗將數百桶變質香油全當禮物送了出去,而他也大賺一筆。

7 “神偷國王”連丘吉爾也敢偷

號稱“花花公子”的法魯克一世喜歡美女、賽車和賭博已是盡人皆知,但他還有一大鮮爲人知的癖好———偷竊。
據稱,爲了學習偷竊技藝,法魯克曾拜一名蹲了多年大牢的“頭號神偷”爲老師。而他也迅速成爲“掏包高手”,多次在各種王室聚會時從其他名人處成功盜得手表、錢包、打火機等物件,被圈內人稱爲“開羅小偷”。據稱,甚至二戰期間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也慘被他偷走一塊懷表,幸虧丘吉爾及時發現,當面嚴詞向他討回。而伊朗國王當年隨身攜帶的儀式劍、腰帶和勳章等物,也曾不幸被他偷。
此外,法魯克一世怪癖多多。一次,他心血來潮任命一名新的司法部長,而原因只是他認爲後者的八字胡很帥氣。他酗酒無度,一天可喝下30瓶啤酒。他沈迷賭博,一晚竟可以輸掉2.5萬英鎊。1952年,當埃及國內發動政變之後,法魯克一世倉皇逃離,人們在他的寓所內發現了他留下的1000來套名牌服裝和大量色情讀物。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4/19/content_2849581_1.htm

英國王室何時廢除? (2006-04-24 )

英國女王80歲了,在她過世之後,我能成爲英國國王嗎?當然不能,因爲我不是英國人。但是,如果假設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英國人,出生在英國,成長在英國的英國公民,我有可能成爲未來的英國國王或者女王嗎?還是不能!
前幾天,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度過了80歲的生日。在她戴上王冠的54年時間裏,雖然經曆了無數重大曆史事件,有些事件甚至攸關英國的命運,但是,女王的地位巋然不動。世界各國媒體對此紛紛作了評論,所以,我也想針對英國王室說幾句話。
在英國女王80歲的生日上我看到的不是女王地位的巋然不動,而是英國王室世代延續的巋然不動。英國王室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大約1500年前。在這個漫長的曆史過程中,不同血緣的家族以武力的或和平的方式,使得英國王冠多次易手。在那個年代,國王難保終身制,國王的血脈也難保千秋萬代。
但是,1688年英國資産階級“光榮革命”之後,君主立憲制被憲法確立,英國王室居然獲得了一種徹底的安全,以前隨時可能被推翻的擔心不見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憲法居然保障了英國王室可以永遠高高在上,享受任何一個普通英國公民絕對不可能享受的特權地位。從此,民主制度中的君主立憲制,成爲對民主制度本身的最大嘲諷。
在民主制度之前,對于每一個英國人甚至外國人來說,至少在平等的意義上說,還存在著一絲一毫成爲英國國王或者女王的可能,例如,帶領軍隊打敗國王,或者在國王無道時,號召民衆廢黜他。但是,君主立憲制度使得每一個英國公民絕對失去了這種可能性,英國王室的特權有史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獲得了無可動搖的法律保障,連當年君權神授時都沒有這麽牢固!所以,即使我是一個純粹的英國人,我也不可能成爲英國國王。
對于今天的英國公民來說,有一個問題永遠沒有答案:王室成員爲什麽比普通人特殊?當年資産階級爲了獲得社會地位的肯定而與英國王室的交易——君主立憲制——爲什麽要讓現代英國人繼續承擔不平等的義務?爲什麽要用納稅人的錢,供養一個除了醜聞什麽也不能爲社會作貢獻的王室?
如今,在英國的法律中,政府官員還是由國王或者女王來任命。但是,王室的這個權力只是名義上存在,在實際過程中,根本不能發揮作用,因此,這個形同虛設的王室還有什麽存在下去的價值呢?王室的存在對于法律來說,造成一個難堪的局面:雖然法律確認國王或者女王也是自然人,但是,如果國王或者女王觸犯了法律,能否成爲被告?至今,英國法律對此也沒有明確認定。
英國王室的存在還帶來一個宗教與世俗社會的嚴重矛盾:世俗法律規定國王或女王是與普通國民一樣的自然人(雖然規定與實際有著明顯的自相矛盾),但是,在王室和教會以及一部分英國人的心中,國王或女王是上帝挑選的。這個矛盾對于接受君主立憲制的人來說,永遠無法自圓其說。
今天大概還有一半的英國人希望保留英國王室,雖然這種主張更主要的是對傳統的留戀,但是,他們永遠無法走出法律上嚴重的自相矛盾和對立。對此,我到有一個建議:如果英國人依然想保持君主作爲擺設,不如通過一項法律,讓每一個國民都有可能借助選舉成爲國王。(選舉這個東西真的那麽有百利而無一害嗎?)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已經存在了300多年,面對上述種種無法解決的自相矛盾,要求徹底終止君主制的呼聲在英國從來沒有停止過。如今仍然在位的伊麗莎白二世在上個世紀90年代,由于遭遇戴安娜王妃的變故,以及王室成員接連不斷的醜聞,更加面臨取消王室的持續呼聲。2005年,英國議會破天荒地對英國王室的經費使用情況進行了審核,英國王室的地位再次遭遇嚴重挑戰。已經有人斷言,英國王室的存在從現在算起,不可能再延續100年。
君主立憲制度是民主制度中最難看的一個爛補丁,不僅英國如此,其他如西班牙、瑞典、比利時、荷蘭等歐洲國家都面臨同樣的局面。相對于歐洲社會對王室存廢的議論不斷,亞洲國家例如日本,對這個問題似乎沒什麽反應。但是,我相信,君主立憲制度對于民主制度的嘲弄不可能一成不變地延續下去,未來的結局有兩種可能,一是徹底放棄,二是改變王位的世襲制度。如果是後一種狀況,那麽到了那一天,如果我真的是一個老不死的英國人,就會快樂地看到自己終于也有了一種平等權利,一種榮登王位的可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34ba90010004ds.html

陸克文訪英 矢言推動共和制廢君主制

【星島網訊】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7日在與英國女王見面前幾個小時矢言,他將推動澳大利亞成爲共和體制,讓英國國王不再擔任澳大利亞元首。去年11月上任以來首度訪問英國的陸克文明確地說,他“一日爲共和體制派,終身爲共和體制派。”
  有分析指出,澳大利亞1999年曾就是否成立共和舉行公投,結果未通過。有人將公投未通過的原因歸結于當時的澳大利亞總理霍華德是支持君主制的死忠派,他在公投議題的設計上巧弄手腳,導致選民産生混淆。
  據《中國時報》報道,陸克文在唐寧街10號拜會英國首相布朗時說,爲澳大利亞君主制的存廢舉行公投並非當務之急,但他也強調,成立共和體制是澳大利亞工黨明確表達的政見。工黨去年選舉期間發表宣言說:“工黨認爲君主制不再反映澳大利亞賴以立國或實施多元化的基本民主原則。”
  陸克文說,未來一年有關君主制問題的論辯過程將會加速,但他也會遵守去年選前對此問題的承諾,不會把廢除君主制當成優先議題。
  陸克文日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專訪時表示,對于何時就君主制舉行公投他沒有時間表,但在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還在位時大概不會舉行。陸克文這番表態讓英國王室暫時松口氣,但王室已經在擔心,
http://www.stnn.cc/euro_asia/200804/t20080409_759962.html

英國王室制度面對生存危機仍將延續下去

  瞭望東方周刊05年1月11日訊 至少在將來20年內,王室制度將延續下去,因為『國家運行仍然需要』
  英國媒體近日報道,英國政府正秘密准備查爾斯王子的加冕禮,而且登基儀式將有一些重大改革。
  最引人注目的是有關查爾斯的婚姻安排:查爾斯王子與卡米拉可能通過『世俗手段』而非宗教儀式完婚。也就是說,如果英國王室最終『放行』卡米拉,兩人將於不久後的某一天與所有普通情侶一樣,去婚姻登記處登記結婚。
  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英國史專家洪郵生教授指出,此事一旦成真,『查爾斯和卡米拉邁進婚姻登記處』將成為英國王室歷史上具裡程碑意義的事件。具有符號意義的,不僅是王室戒律的松弛,更是最矜持的英國王室徹底接受平民化婚姻形式這一轉變。
  不僅是白金漢宮。日本皇室不久前也宣布考慮修改皇室繼承規則,允許女天皇即位。
  『種種的改弦更張,凸顯了代表傳統的王室謀求「現代化」的努力。』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室主任張祖謙研究員說。

  新一輪『王室危機』

  整個2004年下半年,歐洲王室都被傳媒搞得很煩。12月12日,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的父親貝恩哈德親王去世。但『多事』的記者們公布了一份他生前接受的秘密采訪,使這位廣受尊敬的王父『走下神壇』。原來,貝恩哈德親王有過兩次婚外情和兩個私生女,並因此差點跟妻子朱麗安娜女王離婚。
  更讓荷蘭王室難堪的是,貝婭特麗克絲女王的侄女、現年32歲的瑪加麗塔·波旁公主不但自己登報宣稱要與丈夫離婚,還向記者抖摟出女王經常酗酒和祖父有婚外情等『猛料』。
  11月25日,飽受『八卦』新聞困擾的瑞典王室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放下王室尊嚴,將專門編寫各國王室故事的德國克蘭布特印刷公司告上了法庭。
  繼續成為花邊新聞的焦點,代表『傳統』和『神秘』的王室與無孔不入的現代傳媒矛盾日益激化,這些無疑構建了新一輪的王室危機。
  應當說,王室危機始於戴安娜時代。平民女子戴安娜嫁入英國王室,標志著王室『平民時代』的開始。而戴安娜遭遇的婚姻痛楚和後來的離經叛道,直到最終引起的軒然大波,體現了平民與王室之間艱難的磨合。戴妃之後,又傳出日本的皇太子妃雅子精神抑郁的消息。
  王室與傳媒爭斗的結果,是王室逐漸走出神話,被迫接受平民道德規范的評判。歐洲最平民化的瑞典王室甚至不得不借助平民的訴訟方式,跟傳媒對簿公堂。張祖謙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這場危機是王室在『平民化』和『現代化』過程中要遭遇的必然之痛。

  形象危機還是制度危機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專家們意見紛紜。但他們都不否認,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王室仍將具有不可取代的存在意義。
  盡管戴安娜王妃在1996年就與查爾斯勞燕分飛,但很多英國人仍對二人1981年的盛大婚禮『舊情難忘』。不久前,一名『王室迷』花了234英鎊買下了保存在特殊容器裡的當時的一塊婚禮蛋糕,另一個王室追星族則以1000多英鎊的高價買下婚禮所用的一瓶香檳。
  對英國人來講,除了懷舊意義之外,王室還是日不落帝國的民族象征。從撒切爾到梅傑再到布萊爾,政府可以更迭,但最『正統』的王室卻只有一個。在歐盟日益一體化的過程中,王室的存在,對於保持英國獨立的『民族身份』將更加不可或缺。
  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2004年11月2日至4日,伊麗莎白女王出訪德國,到柏林亡者紀念堂裡向所有戰爭死難者獻花圈,並在柏林交響樂廳舉辦大型音樂會,邀請名流1850人為修建德累斯頓聖女教堂募捐。女王的這趟舟車勞頓沒有白費,德國媒體稱其為『撫平了英德二戰恩怨的和解之行』。
  和普通人相比,王室成員多半生活奢侈。2004年底的全球元首『財富榜』上,伊麗莎白女王2004年的皇室費高達1188萬歐元,荷蘭貝婭特麗克絲女王2005年皇室費為387.9萬歐元。
  在平等觀念盛行的全球化時代,王室能否繼續成為『特權孤島』?曾出版過《英國王室透視》一書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叔平把王室和政府稱為『僱傭關系』——國家出錢、王室出力。他對《瞭望東方周刊》說,至少在將來20年內,王室制度將延續下去,因為『國家運行仍然需要』。
  洪郵生則認為,君主立憲制要維系下去,必須應對兩個挑戰:即現代社會是不是還需要他們?作為維系傳統和現代的特殊紐帶,王室成員該如何擔當新的責任?

  『演變』為了生存

  面對可能威脅生存的危機,王室不得不放下矜持,應對『外面的世界』。
  陳叔平認為,王室,尤其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面臨『女王困境』:既不願放棄『尊貴』的王室行為方式,又不得不適應平民的道德規范。
  因此,人們看到了戴安娜事件中女王尷尬的眼神。因此,女王纔會對威廉和哈裡王子買票去看『痞子阿姆』演唱會大動肝火。
  而王室做出的種種『調整』和『改變』其實是『生存技巧』。飽受傳媒之苦的戴安娜王妃曾告訴五歲的哈裡,面對鏡頭,永遠記住揮手微笑。
  伊麗莎白二世不但主動要求納稅,還在去年底提出自掏腰包在泰晤士河上修建一座價值90萬英鎊的水電站為溫莎堡供電。一旦建成,將意味著政府不再需要燃燒礦物燃料為已有900年歷史的溫莎堡提供電力。伊麗莎白二世因此贏得了『環保分』。
  『最為保守的日本皇室很有可能引進女天皇制度,並在財政預算方面逐步削減皇室特權。』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姚文禮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
  專家指出,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王室將會越來越平民化,社會與王室的『差異感』也將逐漸縮小。所有這些都可以被稱為『王室現代化』。也許還會有更多的王室『緋聞』,但『王室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的觀念會深入人心。
  盡管加冕禮已在籌備中,但今年56歲的查爾斯更像是一位過渡性的人物。在英國王室現代化的過程中,將扮演關鍵角色的,可能是平民女子戴安娜的兒子——威廉王子。
  沒有人知道威廉會是個怎樣的現代化君主。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和他的弟弟哈裡將不會高高在上,也不需要做出江山美人的痛苦選擇。也很有可能,他決定自願放棄壓抑的王室生活,尋求做平民的快樂。(真的?)
http://news.big5.anhuinews.com/system/2005/01/11/001101560.shtml

台長: 阿楨
人氣(7,002) | 回應(2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社會政治 |
此分類下一篇:《英國王室》
此分類上一篇:《雅子妃》

f14tomcat
皇太后倒是很長壽,皇室沒事做就有錢領(首相--過一陣子就換),也不見英人反對
2008-08-06 09:44:32
版主回應
保守拘謹的英人
不少很傳統

《瞧這些英國佬》:英人民族性(幽默、節制、虛偽)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1889800/20070731054643
2008-08-07 07:03:55
塵俠
幻滅是成長的開始
童話故事中的主角
剛開始或許是幸福美滿
但終究躲不開現實的醜陋面
結局因而不堪回首

當戴妃的幻想破滅
還來不及跨越成長的關卡
厄運便接踵而來
2008-08-06 11:19:44
版主回應
王子和公主從此過著~

童話:《巫婆一定得死》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801807/20070716061727
反童話:《百變小紅帽》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0876966/20070717062350
2008-08-07 06:56:55
大蝦
日本及英國皇室中
女皇亦可傳承皇室的"香火"
並不受限於雄性的迷思~

再回頭想想中國人視男丁為家族香火之延續
(以父系社會在及遺傳的觀點, 具染色體X方可確定父系血統之存在)
還是有科學根據的
2008-08-06 14:35:42
版主回應
龍蝦世界不知雄雌誰當龍鳳

啥跟啥
亂回一通
2008-08-07 06:51:39
塵俠
抱歉上篇文中誤植了~
性染色體中的Y才可決定為男性
(其實只要看X,Y下半部的結構便不會弄擰了)
-------------------------------------------
<<補充說明>>
減數分裂時
體細胞內23對染色體
會分裂成具23條染色體的生殖細胞(配子)
即使父方提供了X染色體
也並不表示其他22條染色體不是來自父系血統---

所以說"虎父無犬子"
其實也可以說"虎母無犬子"
2008-08-07 09:33:30
版主回應
公主!公主? 文:紅筆

翻拍成電影的童話故事總是有美麗的公主,誰演過公主,誰又會是你心中的top 1
公主=氣質動人、長髮飄逸、溫柔婉約、歌聲動人、身段曼妙?! 嗶~以上答案全錯,電影裡總有公主,一樣米養百樣人,平平是公主卻千百樣,誰演過公主,誰又會是你心中的top 1 不論是不是出自標準童話之列,就讓我們瞧瞧有那些公主令人難忘
No.1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麗芙泰勒 :身為著名搖滾樂團大嘴主唱史蒂芬泰勒的女兒,在未出道時期就於老爹的MTV中演出火辣學生妹,與艾莉西亞席維史東狂野演出的她,身材總是忽胖忽廋,卻在本片中略為豐腴的身材演出氣質出眾的精靈公主,在一片男性演員的大海裡,成為最美麗的花朵,也成為魔戒續集的大賣點,每個人都想再看到公主出場多講幾句話。
No.2 《史瑞克》卡麥蓉狄亞:在動畫電影中配音演出的她,生動量身定做的角色加上鮮明嗆辣十足的特質,讓卡麥蓉狄亞成為最另類的公主代表,最難搞也最時髦。
No.3 《麻辣公主》安海瑟薇:生於紐約的她,以《麻雀變公主》打響名號,讓演出經驗仍不多的她,因此成為新生代公主必備人選,古色古香的五官與現代感十足的肢體感,讓她得到「茱莉亞蘿勃茲和奧黛莉赫本」綜合體的稱號。
No.4 《星際大戰前傳系列》娜塔莉波曼:從《終極追殺令》出道與尚雷諾演出而成名的她,在之後演出盧卡斯大爺星際大戰系列中的 那蔔星球公主,一路與黑武士的前身譜出轟轟烈烈愛情,稚氣與小巧的臉龐,讓她成為經典不敗的星際公主,名氣可說更勝原版1977年由嘉麗費雪扮演的費雪公主。
No.5 《灰姑娘,很久很久以前》茱兒芭莉摩:這位古裝版的灰姑娘由略顯肥胖的茱兒小姐扮演,活潑善良的她在片中受盡欺淩,但茱兒不止善良還很有自己的主張,自立自強在片中甚至美女救王子,可說是新一代女性代表,雖然身材不太及格,但茱兒顯於外的個性與演出,仍讓她立於榜內。
No.6 《曼哈頓奇緣》艾咪亞當斯:演過許多YA電影與 《神鬼交鋒》的她,首次擔任女主角,演出跨越時空的公主,從過來到現代,能不能成為一代佳人,仍是未知數,畢竟公主不穿禮服套裝身處曼哈頓,也算是一個新招半老梗,就等影片推出再說,但值得期待列於榜內。
No.7《人魚公主的愛情魔法》莎拉派絲頓:曾演出沒有腳的浪漫愛情YA片的她,名氣不大外型有分,可惜機遇未到只能草草墊檔,2007年演出《白雪新鮮人》卻沒命化為公主,成為片中小老百姓公主的死對頭,惡霸女頭頭。
好萊塢電影一百年,演過公主的人選相信應該不只這幾位,只能說機遇加上賣座,加上人氣炒作,讓明星們有了演對了就紅翻了的好處,但相對的是否從此定型而難死魚翻身(就像演了精靈公主的麗芙泰勒可說是魔咒上身,再怎麼演都很難超越當時的人氣也轉不了型),真是看天命看狗運。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145&eid=v145103

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http://www.disneybox.com/wiki/index.php?title=%E7%99%BD%E9%9B%AA%E5%85%AC%E4%B8%BB&variant=zh-tw

印度流行“白雪公主綜合症”

印度美女一次又一次摘得“世界小姐”桂冠。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典型的印度美女應該擁有烏黑的長發、深邃的眼睛、高挺的鼻子、窈窕的身材,當然,還有古銅色的肌膚。
不過,與黝黑的膚色相比,印度人更偏愛白皙的皮膚。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12/12/content_3909053.htm

亞洲女星們的“白雪公主綜合症”

調查顯示,90%以上的亞洲女性都患有嚴重的美白欲求不滿症。 梁靜茹/伊能靜/大S/李英愛/宋慧喬崔智友
http://nvrenf.cn/mrhf/mingxingbanliang/200908/06-1393.html

醜女變公主的影視

麻雀變王妃
戀愛刺客
平民天後
灰姑娘的玻璃手機
倒黴愛神
假小子
賤女孩
男女變錯身
辣媽辣妹
魔法灰姑娘
灰姑娘的玻璃手機
灰姑娘之舞動奇迹
魔法灰姑娘
美女的煩惱
豬扒大聯盟
炮制女朋友
野豬大改造
穿Prada的惡魔
公主日記1 ,2
真假公主
窈窕淑女
醜女大反身
真愛之吻
美女與醜姑
賤女孩
醜女貝蒂
雙面佳人
長的醜不是你的錯

另詳參本館:《真假公主》穿Prada的惡魔 《雅子妃》
2010-05-02 10:13:51
阿楨
【浮華一世情】刻骨銘心古典奇情浪漫鉅片 2009.01.21

導演 索爾帝比Saul Dibb
演員
《傲慢與偏見》綺拉奈特莉
《英倫情人》雷夫范恩斯
《媽媽咪呀》多明尼克庫柏
《慾望莊園》海莉艾特薇
《逐愛天堂》夏綠蒂蘭普琳

改編自撼動人心的真實故事,背景在英國皇室的全盛時期18世紀末,描寫天生麗質又雍容華貴的時代名媛喬吉安娜史賓瑟,被不幸福的王室婚姻束縛,在尋求真愛與謹守婚姻約束間掙扎的爭議性故事,被不少媒體與學者視為影射黛安娜王妃相似人生的對照版本,華麗講究的服裝佈景、張力十足的情節發展,在全球紛紛締造絕佳的票房成績與好評口碑,更是各大影展、典禮熱門提名作品,不僅是片中兩大巨星綺拉奈特莉與雷夫范恩斯近年來的最佳演技代表作,更是喜愛古典奇情浪漫劇的觀眾,絕對不能錯過的年度佳作!
《浮華一世情》The Duchess故事取材自女作家亞曼妲福嫚筆下的暢銷同名傳記,描寫喬吉安娜史賓瑟(綺拉奈特莉 飾)充滿爭議性的傳奇事跡,她年輕時豔冠群芳的美貌讓她名氣遠播,但她對奢華裝扮的追求與浪漫情史,卻也讓她備受批評。
17歲就嫁入王室豪門的她,與年紀差距頗大的德文郡公爵(雷夫范恩斯 飾)之間,有著始終難以溝通的疏離感,但她在王室其他貴族與王儲間的人緣奇佳。
很快地,他對穿著的特殊品味讓她成為貴族間的時尚指標,而她同時也身兼一個溺愛孩子的母親、一個隱形的政治操控家、以及一個萬民愛載的王室代言人。但在她的內心世界中,她只是一個極度渴望真愛的平凡女子。從德文郡公爵與她最好的朋友貝絲佛斯特夫人間,令她難堪不已的三角曖昧關係,到喬吉安娜自己與年輕才子查爾斯葛雷間,熱情如火但註定導致毀滅的婚外禁戀...
《浮華一世情》是一部深刻描寫名氣、權力、慾望、以及對真愛無悔追逐的古典浪漫史詩,而片中的所有情感與主題,都能與現代相互對照輝映,更是這部電影能引起全球話題與票房迴響的主要原因,本片也即將在2月20號正式與台灣觀眾見面。
http://stars.udn.com/star/StarsContent/Content20135/
2010-12-02 12:40:40
版主回應
穿著Prada的鐵娘子 文:超小號

柴契爾夫人雖然以鐵娘子之稱聞名於世,堪稱近代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帶領英國力抗共產勢力,走過經濟蕭條,但是在英國本地因為政策的關係而毀譽參半,本片敘述她如何在男性主控的世界中獲得成功,也呈現出她所付出的代價。

1976年1月19日,一位女性領導人發表了一段措辭強硬的演說,對當時蠢蠢欲動的蘇聯共產勢力作出強力抨擊:「蘇聯人正不懷好意地存心支配世界,極力使自己成為世上前所未有的超級帝國。那些在蘇維埃政治局的人根本完全不理會民意的波動,他們一向都是把錢花在槍枝而非奶油上;但我們卻把槍枝放到最後。」

這段演說來自於英國唯一的女首相─同時也是自19世紀初以來,在位最久的領導人─柴契爾夫人。她因此獲得蘇聯官方媒體給予「鐵娘子」的稱號,而聞名於全世界。如今,描述柴契爾夫人生平的傳記電影即將於明年初上映,早在開拍之前,各方就不斷猜測,到底誰能夠成功詮釋這位帶領英國走過經濟蕭條、象徵著獨立與改革作風的女性。隨著官方先行版預告的發布,我們看到了現今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16座奧斯卡提名,兩度獲獎的梅莉史翠普,這一次她脫下圍裙,也不穿Prada。她聽從幕僚的建議拿下帽子,卻堅持帶著珍珠飾品,她說:「這就是我們想要堅持的語調」

柴契爾夫人的傳記電影《鐵娘子 [2011]》,由Pathe’和Film4電影公司,以及英國影業協會共同出資拍攝,全球版權由曾經製作出品《王者之聲:宣戰時刻》的韋恩史坦公司The Weinstein Company購得。《王者之聲》奪下了四項美國奧斯卡大獎,以及七項英國奧斯卡大獎,而《鐵娘子》也被視為是該公司再度在影藝學院大放異彩的潛力之作,梅莉史翠普也因為這部尚未公映的影片,被視為是明年度角逐奧斯卡影后的熱門人選。
本片是梅莉史翠普與導演菲麗達羅伊,繼《媽媽咪呀!》之後再度合作。梅姐說這次的演出將是戰戰兢兢的挑戰,「我只希望真的能有鐵娘子的毅力」,卡司陣容堅強,由《長路將盡》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吉姆布洛班特,飾演鐵娘子的丈夫丹尼斯柴契爾,英國著名電視演員Anthony Head則飾演幕僚傑佛瑞霍伊。編劇艾比摩根曾經兩度獲得英國奧斯卡電視獎,他表示,本片的許多演說內容,都不會跟原來真實人物的演講一樣,以省去必須不斷徵求當事人同意,或是繁瑣的版權問題。

柴契爾夫人雖然以鐵娘子之稱聞名於世,堪稱近代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帶領英國力抗共產勢力,走過經濟蕭條,但是在英國本地因為政策的關係而毀譽參半,本片敘述她如何在男性主控的世界中獲得成功,也呈現出她所付出的代價。而我們最鍾愛的梅莉史翠普,橫掃世界大小影后獎項,獲得英國影藝學院13次提名卻從未得獎,這次將如何詮釋這位英格蘭女巨人,全球影迷將共同引頸企盼。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17/33170033/
2011-11-05 12:50:33
阿楨
威廉今娶凱蒂 全球20億人見證 2011-04-29 中時(另參本館:《英國皇家女人》 《英國王室》

 英國威廉王子和未婚妻凱蒂.密道頓將於廿九日上午十一點(台灣時間下午六點)在倫敦西敏寺締結良緣。這是繼一九八一年英國查理王儲和黛安娜.斯賓塞的婚禮後,卅年來全球最受矚目的王室婚禮,預估將有二十億人透過電視與網路觀看。
 來自瑞典、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西班牙、約旦、東加、汶萊、尼泊爾、不丹、史瓦濟蘭和賴索托等全球逾五十位王室成員將出席婚禮。原接受邀請的日本皇室因日本大地震取消行程(另參本館:福島事件);巴林王室則以內政動盪為由,在最後一刻決定不克前來。近來血腥鎮壓示威民眾的敘利亞政府,其大使希亞米原本也受邀至西敏寺觀禮,引發輿論大譁。王室廿八日決定順應民意,取消對希亞米的邀約。(楨:阿拉伯其他親西但也血腥鎮壓的王室呢?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
 婚禮採英國國教儀式,由坎特伯里大主教威廉姆斯主持,倫敦主教查特斯發表婚禮演說。西敏寺唱詩班、倫敦室內管弦樂團及皇家空軍樂隊等負責婚禮音樂,以艾爾加、布列頓、佛漢威廉士、戴流士、芬奇、華爾頓等英國作曲家的作品為主。
 伊莉莎白二世女王隨後在白金漢宮主持午宴,有六百名賓客受邀;晚間,查理王儲在白金漢宮主持正式晚宴,僅邀請三百名至親好友。
 威廉和凱蒂的洞房夜將在白金漢宮渡過,次日啟程展開蜜月旅行。王室尚未公布地點,媒體揣測可能是約旦,或另一個氣候溫暖、陽光普照的地方。
 威廉目前在皇家空軍威爾斯安格勒斯基地服役,兩人婚後暫住在基地附近,並預定六月首次以夫妻身分,前往大英國協成員國加拿大訪問。
相關新聞
威廉今娶凱蒂 全球20億人見證
史學家:真愛聯姻 王室進入新世代
凱特10年前立志 擄獲威廉心
平民想當王妃 切記黃金7守則(楨:都想飛上枝頭變鳳凰,可惜終墬!另參本館:鳳凰與檳榔西施)
皇室婚禮帶動經濟? 專家說…想太多
帳單上看18億 王室、女方分擔
威凱婚禮排碳 達英皇室一年12倍
時裝界動起來 推王室山寨禮服(另參本館:山寨經濟學 )
山寨版婚紗 下周4千可買到
摩納哥王室七月婚 輸人不輸陣
溫莎王室擦亮品牌 面臨挑戰
浪漫王室婚 老英國新魅力(楨:英式拘謹的魅力啦!另參本館:《瞧這些英國佬》)
2011-05-04 12:11:17
版主回應
皇室婚禮帶動經濟? 專家說…想太多【經濟日報 2011.04.29

英國首相卡麥隆說威廉凱特大婚是「十足的好消息」,但企業團體和經濟學家可不敢苟同,官方已宣布29日婚禮當天是國定假日,使英國本周只剩三個工作天,多放這天國定假日可能導致英國經濟損失近100億美元。
小企業聯盟(FSB)估計,多放一天國定假日來慶祝威廉婚禮可能對英國經濟造成多達60億英鎊(98億美元)的損失。相較下,Datamonitor公司旗下部門Verdict Research估計,婚禮紀念品的銷售可能只能挹注經濟6.2億英鎊。
Capital Economics公司首席歐洲經濟學家勞恩斯說:「寄望婚禮能大幅提振人民信心或促使他們花更多錢是一廂情願的想法,這通常只會對經濟產生短期效益。」
卡麥隆可利用皇室婚禮暫時轉移人民對英國經濟困境的注意力。
政府今年已調高消費稅,並打算砍掉31萬個公部門工作以降低預算赤字。英國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0.5%,通膨已達英國央行目標上限的兩倍,侵蝕存款和消費力。
部分英國民眾本周可能請三天假,從復活節一路休到5月2日,這樣連休11天也可能傷害經濟產值。民調公司ComRes董事長霍金斯說:「婚禮可能短暫轉移人們對削減預算的注意力。」

浪漫王室婚 老英國新魅力【聯合報/黃琛瑜/淡江大學公行系助理教授 2011.04.30

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的王室婚禮,不僅成為英國與世界各國聚焦的一大盛事,也對英國王室的存續議題,帶來許多重要啟發及挑戰。
首先,這場婚禮,重新激起英國人民對王室的熱情與支持。
其次,王室婚禮引起的經濟效應,使英國王室備受爭議的財政支出議題,稍獲緩解。
此外,這場婚禮,再次強化英國王室在英國人民心中,作為國家象徵與精神支柱的重要角色。……………
這場王室婚禮,除了凸顯出英國立憲君主制下,君主與民主的弔詭並存,同時也彰顯出英國王室如何在傳統與創新中,繼往開來的藝術與價值。傳承與創新的政治風格,使英國的政治制度,一方面保留歷史的智慧與莊嚴,一方面亦能與時俱進而不拘泥。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在各界的祝福與期待下,如何能在時代新局中承先啟後、扮演好王室成員的角色,這也是王室大婚後,這對新人與英國王室,所面對的重大挑戰與機會。
http://udn.com/NEWS/OPINION/X1/6307477.shtml

平民想當王妃 切記黃金7守則 2011/04/29 中央社

看到凱特‧密道頓好羨慕,很希望能追隨她的腳步、找到真命王子嗎?社群網站Badoo(www.badoo.com)仔細研究過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107段王室戀曲後,歸納出追求王子的「黃金7守則」。
Badoo黃金7守則表示,要邂逅真正的單身「貴族」,最好投身媒體或娛樂事業、記得考大學(劍橋佳)、卯起來運動(網球佳)、像灰姑娘般穿上你的派對高跟鞋,而且要放眼歐洲,像是摩納哥和斯堪地那維亞。
如同凱特在大學時代邂逅威廉王子一般,Badoo指出,大學院校是「新一代王室結婚市場」。「王子大多就讀頂尖學府,所以目標應該放高點。其中又以劍橋為佳,這是我們統計中,唯一已創造2段王室戀曲的培育場。」
此外,出生歐洲的王子又比其他地區王室更愛實踐「人生而平等」原則,容易看上平民或外國人。「在我們的統計中,只有6%的歐洲王子曾和同為貴族的女子墜入愛河。」
參加派對也是獵王子的必爭之地。「參加越多派對、遇到王子的機率越高。」
運動場也是王子出沒地點,「不管是下場還是觀賽,運動場都是發現王子的好機會,尤其是歐洲王子。」Badoo提醒大家「王子妃不怕出身低」,大約有71%曾和歐洲王子結緣的女性都是平民,毫無王室或貴族血統。
2011-05-04 12:23:40
阿楨
政治影響家庭 「鐵娘子」悔從政【中央社2012.03.26

「鐵娘子」佘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可說是英國承平時期最偉大的首相。然而,假使她當時能預見未來,她絕不會踏進英國下議院。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佘契爾夫人令人震驚地向1位資深保守黨國會議員坦言,她後悔選擇政治生涯,因為這條路影響到她的家庭生活。
佘契爾夫人在1995年4月與上議院議員史派瑟(Lord Spicer)會談時說:「如果時光倒回,我不會走入政壇,因為這會影響家庭。」
史派瑟的一系列日記今天刊登在「週日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上,其中揭露了這份表白。
佘契爾夫人任職期間,丈夫丹尼斯(Denis)一直給予忠誠支持,直到2003年逝世。
不過她的兒子馬克爵士(Sir Mark)是著名的花花公子,還曾在參加巴黎達卡拉力賽(Paris-Dakarrally)時失蹤6天。
他現居西班牙,每隔4至6週探訪母親1次。
他的雙胞胎姊妹卡洛兒(Carol)是記者,2005年曾在英國電視實境秀「我是名人…救我出去」(I'm aCelebrity...Get Me Out of Here)上亮相。
據報導,儘管佘契爾夫人的精神狀況每況愈下,卡洛兒仍可以好幾個月不去探望高齡86歲的母親。
佘契爾夫人的2名孫兒,現與馬克爵士的前妻居於美國德州。
史派瑟日記中也聲稱,早在佘契爾夫人1995年說出心聲的前幾年,她的理想即已被政治消磨殆盡。
她1990年11月辭去首相職務後,在下議院告訴史派瑟:「我現在很討厭來這個地方」。
2012-03-26 11:56:45
版主回應
電影放大失智 柴契爾露面「闢謠」【聯合報2012.03.20

柴契爾夫人上周帶著愛犬在倫敦一座公園內享受陽光,看不出失智嚴重症狀。 取材自每日郵報網站
好萊塢電影「鐵娘子:堅固柔情」描述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晚年的失智症狀,然而實情可能並非如此。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鮮少露面的柴契爾上周在倫敦一座公園內享受春陽,舉手投足依然散發自信優雅。
86歲的柴契爾由照顧她長達10年的看護凱特陪伴,坐在長椅上看著一群男孩踢足球,神情心滿意足。柴契爾精神飽滿,當眼尖的路人認出來,駐足與她攀談時,她滿面春風地回應。這時愛犬「T小姐」在公園裡跑累了,一溜煙跳上長椅,柴契爾立刻深情撫摸牠。
柴契爾一如往常打扮整齊,穿著最愛的墨綠色長大衣,圍著亮黃色圍巾,戴著手套,妝容完美無瑕。美髮師每周至少造訪她家一次,確保她的髮型有條不紊。
不過柴契爾的休閒涼鞋洩漏了她的年齡,也代表她走路不若以前平穩。想當年她掌權時,優雅的高跟鞋和手提包可是她的招牌配件。現在她已不拿手提包,擱在長椅另一端的拐杖也訴說著她的年華老去,不過一向好強的柴契爾常倔強地不用拐杖,堅持靠自己走路。
柴契爾仍然跟以前當首相時一樣,散發強烈的自信,對自己的形象要求近乎完美。
柴契爾不但是英國第一位女首相,也是20世紀英國在位最久的首相,任期之長,在她就任之前的百餘年內無人能及。
近年來柴契爾多次中風,引發失智。如今她多半待在倫敦貝爾格瑞米亞區的四層樓房屋裡,警方24小時派員在附近守護。凱特既是她的看護、廚師兼服裝造型師,更是她的至交。
另一名看護安妮6個月前到任,幫忙分擔照顧重責。
柴契爾偶爾會在住家附近最愛的戈林酒店享用午餐,兩周前才與跟隨她將近20年的秘書渥辛頓在這裡談天。
柴契爾習慣快速瀏覽報紙與電視新聞,最喜歡老牌基督教聖歌節目「讚美歌」。由於她是上議院議員,每周都有數百封信湧入她的上議院辦公室,經篩選後交給柴契爾閱讀,她也會為粉絲簽書。
通常柴契爾用晚餐前會吃補藥,也來杯淡淡的琴酒。由於很多事物她看過就忘,因此她避免參加大型活動,喜歡跟三五好友來往。柴契爾和兒女都沒觀賞「鐵娘子」這部片。

趕搭英國威廉凱特「世紀婚禮」風潮 多數人悔不當初!今日新聞網2012-4-25

2011年英國威廉王子和凱特的世紀皇室婚禮,受到全球20億人的矚目,不但促成英國觀光事業復興,連許多英國人也趕搭這股風潮,與身邊的愛人閃電結婚,但事隔一年,英調查卻發現,趕在當時結婚的人,有不少人感到後悔。
英國一家公司日前調查發現,在去年4月趕搭這波結婚風潮的英國人,有8分之1已經有了悔意,更有10分之1的人才結婚6個月,就悔不當初。
還有將近一半新婚不到一年的男性,已經移情別戀到其他女人身上,至於心裡想著別的男人的新婚妻子,也高達3分之1,顯示世紀皇室婚禮的後遺症正逐漸發酵。
2012-05-26 13:31:39
阿楨
苦命王后俱樂部:從埃及豔后到黛安娜王妃的薄命皇家女子錄 (時報 2009)

  內容簡介
苦命王后的怨嘆
這段時日可憎至極,我所求者唯死而已。
──珍.葛雷,在位只有九天的英格蘭女王
未攝政的王后,在這種情況下,應該聽天由命,準備就死。
──瑪麗.安東妮,被推上斷頭臺的法國王后
劊子手不用花什麼力氣,因為我的脖子很細。
──安.博林,被丈夫處決的英格蘭王后
現在不是流淚的時候;我會把心思放在如何復仇。
──瑪麗.斯圖爾特,被囚禁半生並斬首的蘇格蘭女王
  當上王后,未必就能處處吃香;身為女子,厄運離妳更加接近,即使在皇家也不例外。《苦命王后俱樂部》呈現古今中外五十位下場悽慘的皇家女子,動人的插畫和黑色的幽默文字,使她們的痛苦生命與恐怖命運加倍鮮明。她們的不幸際遇,或許可以為妳帶來一些警惕,讓妳從這些精采的故事中,學到世故的女人智慧,順便測驗一下自己的苦命指數。
  作者簡介
  克麗絲.沃德荷(Kris Waldherr)作家、插畫家和平面設計師,她的作品曾於華府的美國女性藝術博物館展出。她著有《戀人小徑》(The Lover’s Path)和《女神之書》(The Book of Goddesses),並創作了《女神塔羅牌》。她目前住在紐約的布魯克林區。
  目錄
歷史上的苦命王后:時間軸 12
第一章 從聖經時代開始 17
亞他利雅/阿爾特米西亞一世/奧林匹亞絲/羅珊妮/塞薩洛妮姬/阿瑪史翠絲/貝勒奈西三世/西漢皇后許平君/貝勒奈西四世/阿努拉/阿爾西諾伊四世/克麗歐佩脫拉/西漢王皇后/
第二章 在黑暗時代起舞 51
布狄卡/札諾比雅/北魏胡太后/阿瑪拉珊薩/加爾絲溫塔/布倫希爾德/拜占庭的艾琳妮
第三章 中世紀危機 73
卡斯提亞的烏拉卡/耶路撒冷的希貝兒/梅拉諾的葛楚/斡兀立.海迷失/特拉布宗的希奧朵拉/波旁的白蘭琪/拿波里的喬安一世/匈牙利的瑪麗亞
第四章 文藝復興來狂歡 95
亞拉岡的凱瑟琳/安.博林/珍.西摩/凱瑟琳.霍華德/珍.葛雷/卡斯提亞的璜娜/那瓦拉的珍妮三世/瑪麗.斯圖爾特/慕塔芝.瑪哈
第五章 當紅巴洛克風 123
西班牙的瑪格麗特.德蕾莎/奧爾良的瑪麗亞.路易莎/蘇菲亞.阿列克謝耶夫娜/曼嘉茉/卡洛琳.瑪蒂爾達/瑪麗.安東妮/
第六章 近代和現代 143
約瑟芬.博阿爾內/布朗斯維克的卡洛琳/阿魯特氏/巴伐利亞的伊莉莎白/亞歷山德拉.羅曼諾夫/伊娃.裴隆/戴安娜.史賓瑟
最後一章 妳是苦命王后嗎? 167
一起來測一測
2012-05-26 13:34:34
版主回應
鐵娘子 短評

導演和編劇肯定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他們對這個故事毫無觀點和自己的見解,即使梅姑的表演在出神入化,觀眾也不知道她到底在演些什麼,對故事和電影的主題有什麼意義。碎片式的劇本,事件雜亂毫無取捨,導演只會讓畫面跟著情緒走,綿軟無力像部花哨的MV,政客、妻子、母親和女兒沒有一個形象立起來。★★
  縱然一個人的演技再強大也無法獨力拯救一部徹頭徹尾的爛片,除了梅姨以外這部電影基本上沒有絲毫看點。
  劇本過於女性化,將柴契爾夫人的人性一面置於前臺,而她作為精明政治家的一面則被快進,甚至忽略。這樣的偏頗視角在我看來是極不公正而失敗的處理(尤其對比《米爾克》的客觀與冷靜),除”強勢“一點被充分表現外,她的政治理念來源、核心、職業生涯的幾大轉捩點等都模糊不明。頻繁的回閃也過於乏味。
  作為傳記片來說完全不是個東西,暴露出多數女導演的通病,毫無節制的抒情和沒有家底根基的賣弄,近如Helma.Sanders-Brahms的《親愛的克拉拉》, Diane.Kurys的《薩岡》,Julie.Delpy的《女伯爵》,全都瑣碎堆砌、語無倫次,表現出敘事能力的低下。通篇不知所云,只剩下梅姨教科書級的表演撐足了整場。
  真是糟糕。導演就像新手想嘗試各種花樣,結果沒一樣成功,對人物的刻畫更是簡單粗暴就像政治宣傳片;片中柴契爾的每一段回憶都無頭無尾,而且一律蜻蜓點水,糟亂的剪輯和配樂同樣鬧心,使影片就像一部歷史MV。過多的真實新聞畫面和畫外音更是雪上加霜。唯一梅姑的表演依舊令人驚歎,兩顆星全給她。
   “不會拍複雜的故事怎麼辦?——加閃回!!!把重要事件亂序回憶一遍就湊夠一部長片了。” 人物傳記片片段化倒也不是不可以,但得抓住個中心啊!對我這種歷史盲,要不是主角名頭太響,基本可以把這片當fiction看;反正最偉大的就演孤獨的老太太演的好,演政客時活像矯情中年女演員orz
  片子裡柴契爾的回憶都是雜亂無章的而且全部都沒有什麼深刻的點,很多觀點都太個人化了,鬆散碎片一般的穿插式剪切讓這片子很混亂,啊這是糊弄人玩呢吧。。。難道期望太高必然會有失望?ps大家都說梅姨的演技說好,難道只有我覺得過分做作麼?pps:裡面的眼鏡男啊太像太像YSL先生了!!
  片名應該叫並非鐵娘子,著力從另一個側面豐滿柴契爾夫人,給予她性格更多女性的的內容,包括她的脆弱、愛情與幻覺。完全第一人稱的講述方法讓影片非常意識化,以情緒帶動回憶和情節,瑣碎的故事看起來很心煩,除非特別喜歡這個角色,否則看起來會很累。改變聲音成為梅麗爾斯特裡普的又一種表演法。
  大把音樂,瑣碎剪切,頻繁過渡轉場,我知道這必然被大多數人詬病,但我喜歡。更不用提梅姨非人類級的演技。不用跟我說這片遭柴契爾家人嘲笑,傳記片絕少有讓原型滿意的。呂克貝松拍的昂山素季她本人連看都不想看。但這倆片共同的缺點是感情戲有點過頭
  估計很多人不待見這部電影是因為太美化Thatcher了吧,把她徹底有血有肉起來。看的時候老年觀眾很多,周圍一片泣不成聲。我覺得電影中規中矩,有煽情有淚點,梅姨演技太精湛了,實在不得不稱讚,老年階段演得如火純情。可是作為人物傳記片電影又似乎不夠中立,過於感情化了。
  柴契爾夫人作為政治家的強大面在片中並未得到充分體現,影片的過分溫情也許柴契爾夫人看完都未必滿意。或許導演的本意,只是想展現她為人熟知“鐵腕”個性外的其他面。無論如何,片子還是頗令人觸動。其中兩句臺詞值得與現時代的年輕人分享—第一:希望誕生於絕望之地;第二:What We Think,We Become.
  其實是柴契爾夫人晚年的生活寫照,每天思念亡夫的孤單生活。並不是想像中的政治電影。最大的問題是故事有個很嚴重的斷層,沒明白為什麼年紀大了就有幻想症了。。?看之前並不知道導演是女性,不過確實有很明顯的細膩加碎碎念。。。梅姨氣場確實演出來了,但總覺得有點太過用力。。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3073158/comments

《鐵娘子:堅固柔情》我曾見過鐵娘子? 文:hatsocks

《鐵娘子:堅固柔情》其實不像柴契爾夫人的傳記電影,反倒像任何一個曾經不凡的人物(泛指任何男人與女人),回憶他/她曾經燦爛卻也有所遺憾的生命。今年奧斯卡獎典禮,當Colin Firth宣佈最佳女主角是Meryl Streep時,全場瞬時歡聲雷動。
……………
最後,你/妳可以不認識柴契爾夫人、可以不熟悉英國政治,但是,你/妳不能錯過梅姨精湛又動人的演出,在此推薦了。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35/33358945/
2013-02-16 11:27:07
阿楨
DJ惡搞害護士自殺 澳將調查 2012-12-09 中國時報

 一通本只是惡作劇,要探詢英國王妃凱蒂.密道頓孕情的電話,結果竟鬧出人命,震驚英澳兩地,更引發全球網友公憤,如今兩個闖禍的澳洲電台「2天FM」節目主持人梅兒.葛雷格與麥可.克里斯汀被暫停主持,電台的母公司也出面道歉,但已經無法挽回疑似為此自殺的英國護士佳辛莎.薩丹哈的性命。

惡作劇前科累累 2天FM曾遭糾正 2012-12-09 中國時報

 澳洲廣播電台「2天FM」兩名主持人惡搞,賠上英國「愛德華七世國王醫院」女護士佳辛莎一命,震驚英澳兩地。其實「2天FM」惡搞歷史不勝枚舉,二○○九年還曾遭澳洲媒體監督機構「澳洲通訊與媒體管理局」糾正。

短 評-鬧出人命了 2012-12-09 中國時報

 澳洲電台偽裝英國女王打電話給醫院,套出王子妃凱蒂的孕情,不料被騙的護士居然自殺身亡。這讓人省思,媒體是不是過度受到縱容,以致於自認有權遊走法律邊緣整人乃至傷人?
 這些年來惡作劇的整人節目愈來愈多,有些只是小開玩笑,被整的人很快也能釋懷;有些卻為了搏視聽率,手法逐漸走火入魔,甚至到了殘忍的地步。這些整人節目,不是為了挖掘新聞追求真相公義,而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創意百出地驚嚇惡搞他人,用無辜者的各種糗態來娛樂觀眾,這是對當事人極不尊重的冒犯行為。
 坦白說,澳洲電台主持人偽裝女王聲音打電話到醫院,情節倒不算太嚴重,就當是被惡作劇整到也就算了,可惜轉接電話的護士想不開而自殺,凱蒂的孩子還沒出生,這位護士的兩個孩子就沒了母親,一通整人電話以如此的悲劇作為結尾,實在讓人既意外又同情。
 電台老闆認為主持人的行為並不違法,兩位主持人確實也沒有什麼惡意,只是把這整個過程當成一場遊戲。很多整人遊戲節目就像這樣,只顧著製造娛樂效果,把其他人都當成工具,對被整的人可能受到的傷害毫不在意。而媒體在拚搏收視率的同時,種種不尊重他人也無視社會責任的態度,也往往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朋友之間有時也會互相惡作劇,不過這和媒體為了圖謀商業利益而作踐他人完全不同。害死了一條人命,讓一個家庭破碎,回頭想想,值得嗎?

詳參【圖博館】:媒體殺人 《英國皇家女人》
2012-12-09 09:50:56
版主回應
裸照、奢侈醜聞中的英國皇室 2012-12-3 新民周刊

最近的民調顯示,只有21%的英國民衆喜歡查爾斯王子。
2012原本注定是英國皇室收獲至高榮耀的一年——伊麗莎白女王登基60周年,倫敦奧運會舉辦,王權終于交接到查爾斯手中,使他展開自己的時代。
而實際上,年輕的哈裏王子裸照醜聞已經徹底毀了皇室夏天的慶祝活動,2012的光芒也終將會黯淡下去並爲皇室所遺忘。對查爾斯王子來說,毫無疑問,還有比家族醜聞更壞的事發生。
就在這幾周,查爾斯最終還是被迫放棄了長久以來夢寐以求的東西:繼承王位,以及讓自己的妻子卡米拉成爲英國皇後。更不盡如人意的是,在最近的民意調查中,僅有21%的民衆將查爾斯視爲“最喜歡的兩三位高級皇室成員”之一。
還有更糟的,查爾斯想把卡米拉的身份恢複爲王妃的意圖也徹底失敗:在民調的1000人中,只有2%的民衆將卡米拉視爲最喜歡的高級皇室成員。相反,威廉王子則擁有69%的高支持率。毫無疑問,即使是隔了一代人,卡米拉作爲查爾斯和戴安娜王妃之間第三者的壞名聲仍然存在。
盡管2012算不上是查爾斯王子的恐怖之年,但他這一年也實在過得不怎麽舒心。
一切都從女王的鑽僖慶典被毀開始急轉直下。
雖然皇室有能言善辯的BBC在幫忙,極力將慶典遊船描述爲英國精神的彰顯,但是,任何一個當時在現場的人都會表示:那次慶典完全是個悲劇。
慶典之後就是倫敦奧運會,看上去是皇室挽回面子的好機會。沒有哪一天缺少年輕皇室出現在頭條的新聞,包括一張威廉王子跟凱特擁抱的照片,那是英國自行車運動員摘金後,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在奧林匹克自行車館熱烈相擁。
哈裏王子同樣興致高昂,在他的加勒比海之旅中,他一反常態表現的隨和風趣,之後又和博爾特賽跑,與牙買加總理擁抱。
查爾斯王子私底下決定送哈裏王子去巡遊以加重兒子在自己的藍圖中的地位,也就是排擠他哥哥安德魯王子及其女兒尤金妮婭和比阿特麗斯,不讓他們從皇家拿工資。
的確,有人說,菲利普王子在慶典活動中突然病倒,這給了查爾斯王子展示自己的絕佳機會。慶典活動的閉幕式上,沒有了菲利普王子在旁邊,女王、查爾斯王子本人、威廉王子和哈裏王子以及王子的配偶(當然,哈裏王子的還沒出現)——這才是最合適的皇家形象代表。
在奧運閉幕式上大出風頭之後,哈裏王子前往拉斯維加斯度假,在那裏喝到酩酊大醉,在賭場遇到的一群女孩兒面前全裸嬉戲——並且都被拍了下來。
對于哈裏王子自己的聲譽來說,這些全裸照片反倒是個沒那麽壞的事:至少,這向全世界展示了王子的另一面:不守規矩,輕松風趣。
但對他的父親查爾斯王子來說,這些被炒得沸沸揚揚的醜聞就是徹底的災難了。
當哈裏王子代表女王在全球數以億計的觀衆前將倫敦奧運會閉幕之後,安德魯王子顯然被惹惱了,據報道,安德魯“氣憤地向一位高級人士表示,他本人和另外一些成員正在被從皇室家族中邊緣化,另有高級人士表示,對安德魯來說,被排除在重要場合的亮相人選之外,這是完全沒有預料到的,也是他從皇室核心成員向邊緣移動的迹象。這對安德魯王子來說猶如萬箭穿心,不能釋懷。”
但哈裏王子的裸照醜聞倒是真正丟了父親的臉。他被父親提攜得太快了。把太多的信任、責任交到這個被女王前新聞秘書稱爲“我行我素不顧後果”的小兒子身上,實在是太不明智了。
而就在幾周之後,凱特王妃又被媒體偷拍到度假時的半裸照。對此,威廉王子直接對刊登裸照的雜志采取了法律訴訟,並對至今身份不明的偷拍者提起了刑事訴訟。
威廉王子這種強硬的做法,不需要弗洛伊德的理論也能分析出原委:當年就是查爾斯對于狗仔隊的姑息,才使得母親被逼上絕路。現在,查爾斯只是更希望整個家族逐漸淡忘那些裸照,但卻無法控制自己性情急躁的大兒子——威廉王子和凱特在南太平洋度假,凱特半裸照被曝光後,威廉在飛機上就決定動用法律手段,他也知道這不是父親的行事風格。
對查爾斯王子來說,更尷尬的事情在于,他寫給政府大臣進行遊說的信件(被稱爲“黑蜘蛛備忘錄”)被要求公之于衆,司法部長不得不出面進行幹預。原因在于,這些信件一旦公布,就會有悖于他所標榜的公平公正,一旦查爾斯成爲國王,這就是負面醜聞。
接著,就在查爾斯准備去澳大利亞度假的前幾天,妻子卡米拉被曝在印度一夜花費5000美元進行印度草藥按摩——在英國正進行緊縮政策的當口,這顯然是刺激公衆神經的。查爾斯的揮霍浪費是導致其公衆支持率低的一個因素。
http://xmzk.xinminweekly.com.cn/News/Content/1533
2012-12-09 09:54:09
阿楨
黛妃側躺少男嫩照 拍出53萬 2013-01-27 中國時報

 黛妃側躺少男嫩照 拍出53萬(美聯社)
 英國已故黛安娜王妃一張從未公開的年輕時照片,廿四日在美國新罕布夏州的「名人簽名拍賣」(RR Auction)會中,以一萬八千三百零六美元(約五十三萬五千元台幣)成交。
 這張黑白照片中,年輕黛妃狀似親密地躺在一名男子腿上,對著鏡頭微笑,窗邊有一瓶威士忌酒。照片上並寫著「不要刊登」的字樣,相片後的戳印日期為一九八一年二月廿六日,正好是白金漢宮宣布黛安娜和查理王儲訂婚後二天。
 一般預料,這張照片可能在黛妃和查理王儲宣布訂婚後流入媒體,當時因可能對黛妃和英國皇室形象造成傷害,而被壓了下來。
 這張被壓了卅一年的照片曝光後,照片中美少男的身分也隨之揭曉。他叫做亞當羅素(Adam Russell),是英國前首相鮑德溫的曾外孫,目前在英國經營養鹿場。照片拍攝的時間在一九七○年底、八○年初,亞當和黛安娜與朋友們一起到瑞士滑雪,亞當和黛安娜兩人因受傷,雙雙被迫留在室內休養而逐漸接近。
 假期結束後,亞當對黛安娜很有好感,有意進一步成為男女朋友,但他在進入大學前赴海外旅行一年,返回英國後,發現自己已失去機會。亞當的朋友告訴他,「你只有一個競爭對手─查理王儲。」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3/112013012700158.html
2013-01-27 10:51:13
版主回應
久病鐵娘子 孤獨病逝五星飯店 2013-04-09 中央社

 有「鐵娘子」稱號的英國前首相佘契爾夫人今天辭世,結束精彩豐富的一生,久病多時的她去年底起入住倫敦五星級麗池飯店,上午病逝飯店時沒有家人陪伴在病榻旁。
 過去10多年來,佘契爾夫人陸續出現輕微中風等問題,進出醫院多次,2008年她的女兒卡洛爾首次透露,母親罹患失智症,2010年首相卡麥隆在首相府為佘契爾夫人安排85歲慶生活動,她最後因為身體不適而未出席,去年也未能參加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鑽禧午餐活動。

「絕頂聰明的暴君 身邊都是庸才」【聯合報2013.04.09

曾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是南韓總統朴槿惠最喜歡的政治家,但她曾在民調中被評為英國有史以來最不受歡迎的首相。
英國前首相麥克米倫這樣描述柴契爾夫人:「聰明絕頂的暴君,身邊圍繞著一群平庸的人。」同樣曾任英國首相的希斯則不留情面地形容,柴契爾夫人是個「血腥女子」。

維基/柴契爾夫人

瑪格麗特•柴契爾的政治哲學與政策主張被通稱為「柴契爾主義」,它包括在財政上推行貨幣主義政策,壓縮公共開支,降低稅收;在經濟上實行大規模私有化政策,減少對經濟活動的政府管制;在社會政策領域,則努力擺脫「福利國家」色彩,削減、控制與改革社會福利制度。另外,早在她擔任首相以前,由於她高姿態地反對共產主義,而被前蘇聯媒體戲稱為「鐵娘子」,這個綽號甚至已成為了她的主要標誌。
  瑪格麗特•柴契爾任首相期間,對英國的經濟、社會與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廣的改變。她成功地削減了工會的力量,使其徹底失去了左右政局的能量。為了使英國經濟恢復活力,擺脫「英國病」的困擾,她拋棄了二戰之後的所謂「共識政治」與凱因斯主義政策,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減少,大多數國營事業實行了私有化,勞動力市場也變得更具彈性,英國經濟最終走出了長期「滯脹」的局面。自1981年以後,其年實際增長率達3%以上,在當時是僅次於日本的主要西方已開發國家。在社會文化領域,瑪格麗特•柴契爾則致力於抨擊福利制度所衍生的「不勞而獲」思想,頌揚傳統的中產階級道德,鼓吹通過努力工作以創造財富,而非追求財富的再分配。
  柴契爾主義的實行,在英國社會造成了深刻的分裂。尤其是財政緊縮與產業轉型,對於英國的傳統產業,如煤礦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因此瑪格麗特•柴契爾特別不受蘇格蘭、南威爾斯、英格蘭北部的約克郡、肯特郡與達勒姆郡等傳統采礦區的歡迎,至今保守黨在上述地區的選舉中仍少有斬獲。在英國,有關瑪格麗特•柴契爾的評價也趨於兩極,有人認為她拯救了英國經濟,但有人反駁她要為國內的傳統產業的衰弱和迅速惡化的貧富差距負責。亦有人指出,英國雖然因瑪格麗特•柴契爾的政策使經濟陷入一段艱難而混亂的時期,但這卻是英國經濟踏入現代化的必經階段。無論如何,1990年瑪格麗特•柴契爾下台後,繼任的保守黨梅傑政府以及工黨布萊爾政府,依然沿行了她所推行的經濟變革,該政策方向持續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
  在對外事務上,通過與意識形態相近的美國總統隆納•威爾遜•雷根結成緊密盟友,瑪格麗特•柴契爾深化了「英美特殊關係」(Special Relationship)。而雷根的財經政策又被稱為「雷根經濟學」(Reaganomics),這與柴契爾的財經政策(即「柴契爾主義」)有高度相似。此外,1982年爆發的福克蘭群島戰爭(或稱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更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通過重創阿根廷軍隊並奪回福克蘭群島(或稱馬爾維納斯群島),瑪格麗特•柴契爾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英國的大國形象,使英國人重新恢復了自信。同時,作為雷根的重要夥伴,她也被認為是領導西方世界戰勝蘇聯,贏得冷戰勝利的領袖之一。
  在執政後期,為了平衡預算,瑪格麗特•柴契爾全力推動將地方稅改為以人為單位徵收的社區收費,即俗稱的「人頭稅」。這一不得人心的累退稅政策重挫了她的聲望,而且許多地方政府趁機提高稅率,因此在國內引起了強烈的批判。與此同時,瑪格麗特•柴契爾反對深化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立場,使保守黨內部出現分裂。為此其主要助手財政大臣奈傑爾•勞森與副首相傑弗里•豪爵士分別在1989年10月與1990年11月掛冠而去,這嚴重損害了她的管治威信和黨內對她的信任。結果不久之後,其黨內主要反對者邁克爾•赫塞爾廷向她發出挑戰,因而觸發了一次黨魁選舉。因為過於大意,瑪格麗特•柴契爾未能在第一輪選舉中獲得高於對手15%以上的票數直接獲勝,而大多數閣員對其第二輪選舉均不表樂觀,瑪格麗特•柴契爾最終選擇辭任首相和黨魁,退為後座議員。瑪格麗特•柴契爾的失敗,至少部分地可歸咎於不充分的聽取勸告和負面政治宣傳。
2013-04-09 11:34:21
阿楨
教宗與女王【聯合報╱梁玉芳2013.03.14

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的樞機主教群正忙著選新教宗。一切皆因本篤十六世罕見的辭職而起。以博學著稱的本篤十六世留給世人的疑問,除了「誰是下一代教宗」外,另一大懸念是:「到底多老才算老?」
在八十六歲生日前,本篤十六世決定以「年老體衰,無法妥善履行職務」請辭教宗聖職。他是中世紀以來首位主動請辭的教宗,史上教宗大多是鞠躬盡瘁直至離世。
本篤十六世近年必須靠著電動助行器與他人襄助,才能在聖伯多祿大教堂為信徒賜福、主持彌撒。在醫囑之下,他無法搭機飛行照看全世界十二億天主教徒,確是力有未逮。
本篤十六世不想蹈前任教宗的覆轍。罹患帕金森氏症的若望保祿二世,最後時日幾已無法視事,教宗「是否勝任」成了籠罩梵蒂岡數年的疑雲。他辭世時八十五歲,比今天的本篤小一歲。
衰老乃人之必然,教宗也逃不過肉體衰敗的上帝定律。在人類長壽已達史上之最的時代,如何面對老去、如何評估因老而無法勝任,都是當代課題。因衰老而主動交出上帝僕人的宗座,與因衰老而交出汽車鑰匙或企業決策權的人或許不能等量齊觀,卻同樣是難題;不涉及顏面,而是能力。
多老才算老?多老才老到不能履行職務?這問題顯然沒有明確答案。同樣是八十六歲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不僅身體強健,腸胃炎住院一天,隨即露面簽署新的大英國協憲章。她也脫去保守,以皇室之尊支持同志權利和性別平等。
本篤十六世是第一位使用「推特」與信徒溝通的教宗。他試圖跟上世界潮流,但他對同志人權、避孕等議題的保守立場,仍不脫老派。

(楨:美化女王!詳參【圖博館】:《教宗約翰保祿23世》《英國王室》《英國皇家女人》 )
2013-03-14 13:04:30
版主回應
白煙升起! 貝爾戈利奧當選新教宗【聯合報2013.03.14

阿根廷籍的伯格里奧(Bergoglio)成為新任教宗。(法新社)
全球12億天主教徒引頸期盼的教宗選舉,在台灣時間14日凌晨2時結果揭曉。教廷專責促進全球各宗教合作的宗教協談委員會主席、法國籍的樞機主教陶然宣布,阿根廷籍的樞機主教貝爾戈利奧(Bergoglio)成為教廷史上第266位教宗,聖號為聖方濟,他也是史上首位來自南美洲的教宗。
當梵蒂岡西斯汀教堂的煙囪冒出白煙、鐘聲響起時,聖伯多祿廣場上等待多時的信眾與媒體瞬間爆出歡呼聲。
過去一百年來,推選教宗的樞密會議都不超過五天,多數在兩、三天內結束。2月28日退位的本篤十六世2005年獲選時,歷經24小時、四輪投票後出線。他的前任若望保祿二世,經過兩天共四輪投票後出線;若望保祿一世則經過三天共八輪投票後出線。這次選舉僅歷經2天5輪投票,比許多人預期都還要快。
相 關 新 聞
‧新教宗方濟 非方濟一世
‧新教宗生活儉樸住陋室 取名方濟
‧新教宗方濟 只剩單肺
‧76歲新教宗 選前不在領先集團

教宗退位 醜聞.陰謀傳聞滿天飛 2013-03-14

教宗本篤十六世台北時間週五凌晨3點,正式卸下教宗的頭銜,宣告梵蒂岡進入了無主的短暫真空時期,儘管教宗強調他的退位,純粹是因為年邁無力、無法擔起重任,但有關梵蒂岡內部權鬥和貪腐的傳聞,卻甚囂塵上,教宗退位前最後一週身陷各式醜聞八卦,也讓他出走梵蒂岡、更添迷霧。
  本篤十六世以教宗身分的最後話語,讓夏宮前廣場的教徒情緒翻騰、熱淚盈眶,但在告別教宗的不捨氣氛中,卻是暗潮洶湧、雜音夾陳,因為即使教宗一再表態,退位是年邁所致的個人選擇,但幾乎無人能全然接受這單純說法。
  打從教宗宣佈退位那一刻,教廷權鬥、逼宮的陰謀論四起,當時閃電擊中聖伯多祿大教堂避雷針的景象,還被人解讀是「天怒」,事實上早在去年教宗管家洩漏機密文件時,教廷不為人知的內幕已經曝光,根據集結這些機密文件和信函的書記載,教廷內部腐敗、國務卿大權獨攬、樞機主教間激烈權鬥、行政角力甚至暗扣梵蒂岡銀行、形成另一個金權糾葛的官僚組織,而學者出身的教宗無力遏制下屬爭權、在教宗大位上、孤掌難鳴。
  管家辯稱洩密是以揭弊來幫助教宗改革,但外界鹹認內情不單純,這件洩密案引起羅生門般的揣測,在教宗選擇特赦管家後、再度被隱諱,雖然教宗退位前,多次在公開場合感謝教廷同僚支持、否認遭到孤立,但教宗革除教廷弊端、飽受阻攔,幾乎是毋庸置疑。
  自從大西洋兩岸天主教會爆發神職人員性侵醜聞,8年來,外界只看見教宗加強教廷誡律、卻無法理出新局的精疲力竭,但媒體揭露,梵蒂岡銀行經營不透明、易於洗錢的弊端、梵蒂岡合約成為收受回扣的貪腐溫床,更是教宗亟欲根除的毒瘤。梵蒂岡銀行迥異一般銀行,性質類似財產管理基金會,讓它不受任何國際金融組織監督,成為藏污納垢的絕佳之處,1980年代,甚至發生梵蒂岡銀行人員被吊死在倫敦橋樑,有如黑幫處決的謀殺案,至今未破,在管家被捕前,梵蒂岡銀行行長泰戈斯基被董事會以怠忽職守為由開除,但據稱泰戈斯基可能與洩密案有關,又有傳聞透露,洗錢才是行長遭解職的原因,義大利央行今年初甚至因梵蒂岡金融不透明而暫停教廷的轉帳和信用卡交易。
  錢、權和性糾葛、向下沈淪,本篤十六世想撥亂反正,卻是沈痾難起,反對勢力排山倒海,而最大障礙據傳正是當年教宗一手拔擢的國務卿貝托內,教廷甚至出現反貝托內勢力,指責教宗過於軟弱,而有意拱出新主,媒體從本篤十六世最後一次彌撒,對國務卿恭維時的冷淡反應,推測兩人心結、昭然若揭。就算是退位前的最後一週,教宗依舊是醜聞環伺,義大利媒體甚至踢爆,教宗去年底接獲樞機主教調查報告,獲知教廷腐敗不堪的內幕後、確定求去。
  教廷罕見以強烈語氣否認,國務卿甚至痛斥媒體骯髒、意圖干預新教宗選舉,但一如所有教廷內幕的風聲,真相不可知、印象卻已然形成。本篤十六世在卸下教宗頭銜前,致力教廷團結,畢竟一個退位後的教宗、影響力並未跟著消失,如何保持適當距離、不離開教會又不插手涉足,是近600年來從未面臨的課題,13世紀退位教宗聖雷定五世遭繼任者囚禁的歷史,或成殷鑑,專家則認為無論本篤十六世如何避免教會分裂、退位對教廷和諧已造成傷害。2月28日晚上8點整,梵蒂岡警察從瑞士衛隊手中,接下護衛擔子,因為從這刻起,85歲的本篤十六世正式退位,以榮譽教宗」身分,展開隱居生活,留下教廷懸而未決的難題、以及恐怕永遠無解的謎團。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314/9154639.html
2013-03-14 13:04:46
阿楨
改革不畏批判 政治家的典範【聯合報╱林自軒/研究生2013.04.10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過世。載譽天下的人,往往也是毀譽天下,從政者尤其如此。
政治是權威性的價值分配。政策的執行,不可免的是對一些團體產生不利與對其他團體產生有利的結果。故愈大刀闊斧執行政策則愈不可免會影響到更多人,結果便是受到愈多負面聲音;而政治人物不可過於畏懼批判,須心存百姓,以堅定意志圖謀社會之最大福利。
柴契爾夫人的堅定改革雖然短時間內造成許多團體不利的結果,當時也受到許多嚴厲批判,但卻造就了英國經濟往後競爭力的基礎。其是非功過後世褒貶不一,但其對政治工作的負責與決心受到絕大部分人肯定。
對比今日台灣的馬政府,許多改革雖然造成民調下滑,但為政者切莫因民調綁縛而不為一事,應以堅定為社會謀福的決心執行政策,並加強與社會大眾溝通。歷史會告訴後世什麼是真正的政治家與政客的差別。

沒向失智宣戰 柴契爾可惜了【聯合報╱沈政男/醫師2013.04.10

柴契爾夫人與美國前總統雷根是推倒鐵幕、結束冷戰的兩大舵手,兩人都在人生最後階段罹患了失智症,但面對的方式大有不同。
雷根罹患的是阿茲海默型失智,一九九四年得知診斷後,他公開宣布這個消息,並呼籲大家重視阿茲海默的防治。雷根老早重視失智議題,全球第一個失智症組織,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就是在雷根總統任內成立的。
2013-04-10 10:58:29
版主回應
柴契爾夫人外號鐵娘子,或許就因性格堅毅,罹病以後對於自己的失智症絕口不提,一直到二○○八年,她的女兒才向媒體透露訊息。
失智症在英國都還有汙名化現象,名人罹病後若能現身說法,對大眾有啟發作用,可惜柴契爾夫人放棄她對英國做出最後貢獻的機會。
  回應
可惜什麼碗糕

鐵娘子死訊 振奮半個英國 2013-04-10 中時 倪世傑(政大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擔任英國首相十一載(一九七九~一九九○),素有「鐵娘子」(iron lady)封號的英國保守黨籍大老佘契爾夫人,於四月八日逝世。畢竟,古今人誰無一死?但像佘契爾夫人一般,其死訊能夠讓半個英國振奮起來的,恐怕在今日的自由世界上,難以做第二人想。
 那些英國人恨佘契爾嗎?沒錯。英國人對佘契爾的恨,絕不是從全球智識階層想當然爾地對「反對新自由主義」的直接指涉,畢竟處在一九七○年代末期,也就是凱恩斯主義垂死的那個年代,即便右派不是交由佘契爾執政,任何一個保守黨黨魁,都極有可能以或遲或快的速度,推動私有化、自由化、緊縮性的總體經濟政策。部分英國民眾對佘契爾的恨,必須從她強悍的執政風格理解起。
 孺慕自由經濟學的佘契爾,上台後立刻執行一套稱之為「貨幣主義」的經濟政策,以減少貨幣供給、提升利率的方式刺激英國國內市場,但相當遺憾的是,亦在刺激市場的這一套保守的總體經濟方案不僅無法降低英國的失業率,也未能實現經濟增長,徹底失敗的經改民怨不斷,經濟學者聯名上書呼籲政策應轉向,卻得到她公開悍然拒絕。
 失當的經濟政策,理應使其在一九八三年進行的大選中失去政權,但卻因為一九八二年阿根廷軍政府主張福克蘭群島的主權歸屬,英阿兩國開戰;英國在兩個月內贏得戰爭,重振了大英帝國的光榮。英國民眾在一九八三年的大選中給了佘契爾再執政四年的機會,保守黨在下議院的席次還更增加了五十八席。
 擁有英國民眾多數民意支持的佘契爾更獲得了豐沛的信心,一九八四~五年對媒礦工人的鎮壓至今仍讓英國民眾印象鮮明:武裝警察手持警棍、盾牌襲擊罷工礦工,操持警棍的騎警無情地對罷工群眾揮打。這一切都不會讓人感覺陌生,早在一九八一年,佘契爾就是以無情、冷血的姿態面對北愛獨立問題。
 一九八一年,愛爾蘭共和軍與愛爾蘭國民解放軍的囚犯在北愛的監獄中以絕食為手段,要求佘契爾政府恢復他們政治犯的待遇,但以「罪行就是罪行」強硬地拒絕,共有十人在這一次絕食行動中活活餓死。雖說是求仁得仁,但也展現出佘契爾的政治學中「拒絕妥協」的一面,自此之後,愛爾蘭共和軍將她列為頭號暗殺目標。
 而北愛問題,則一直拖延到美國總統柯林頓於一九九八年促成「耶穌受難日協議」,以及工黨首相的地方分權政策下,使北愛爾蘭內包括親英國與愛爾蘭共和軍的各方勢力,組成權力分享的聯合政府方告階段性解決。
 根據統計,在一九六九年到二○○一年期間,總其有三五二三人死於北愛問題上。如果佘契爾當年採取緩和的態度處理北愛問題,或許因此喪生的生靈可以更少一些。
 經濟問題的解決方式或許各有表述,一個社會要選擇需求面的凱恩斯主義還是供給面的貨幣主義都是民眾自主選擇下的結果,但佘契爾之所以讓一半的英國人恨之入骨,在於其毫不留情地對礦工、北愛獨立人士所展現絕不妥協、以暴力國家機器強行鎮壓的冷酷心態。如同英國搖滾樂團海夫納(Hefner)創作的一首名為〈佘契爾死亡的那一日〉(The Day That Thatcher Dies)歌詞所說的:「托利黨(保守黨)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做愛」,一位不知愛為何物的英國統治者走進歷史的黑洞,又豈能不讓四月九日的一部分英國人士情緒複雜?
2013-04-10 10:58:51
阿楨
佘契爾葬禮 有致敬也有抗議 2013-04-20中央社

英國前首相佘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的喪禮今天舉行,數千名英國人今天夾道迎接靈柩,告別這位政壇鐵娘子。不過也有少數人在靈柩經過時刻意背對,以示抗議。
佘契爾夫人1979年到1990年擔任首相,任內推動自由市場經濟、國營事業民營化並鞏固福克蘭群島主權。
但她強硬立法削弱工會勢力,關閉採礦產業,造成當年逾300萬人失業,執政晚年獨斷專制的領導,引發正負兩極評價,為英國政治史上所罕見。
不過約數百人在靈柩經過時選擇背對靈柩。現場有人大喊「垃圾」,也有民眾拿著喝倒采的牌子。
1名30歲的女醫師說:「我在蘇格蘭長大,佘契爾基本上把當地所有產業趕盡殺絕。身為納稅人,我對必須替這場葬禮買單感到極度不滿。」
這場葬禮費用估計為1000萬英鎊(1500萬美元)。民調顯示,許多人不滿這筆花費全都由納稅人買單。另有左翼議員表示,葬禮的舖張虛華太超過。

我們不需要鐵娘子 2013-04-21 中國時報 汪偉銘

 美國一連串令人難過的「恐怖攻擊」,台灣在報導時以「懦夫」之類字眼,從介紹好萊塢電影般的角度切入,難道,戰爭就比恐怖主義或犯罪行為更高尚、更合法、更人道、更有正當性?
 世界上的對錯往往難一言論斷。BBC前記者Jeremy Paxman所著《所謂英國人》裡,引經據典用了一整個章節描繪幾世紀來「日不落國」對外國人的輕蔑態度,佘契爾夫人正反映了實際存在的情結。佘契爾下葬,有人封她為自由經濟鬥士,發動為她立銅像、蓋博物館,但工黨指責她擴大貧富差距,倫敦街頭還有幾千人開趴慶祝「女巫」辭世。歐巴馬總統對這場英國國葬格外冷淡,共和黨媒體指他為肯亞血統,而英國曾出兵鎮壓肯亞等非洲國家的獨立運動。
 今天,很多人不認為別的國家或族群的人是「同胞」,所以美國幾起慘案在第一時間就被媒體歸因回教、外國、黝黑膚色。佘契爾不喜歡亞洲移民,美國右翼則對非洲裔黑人入主白宮不滿。即使格達費、海珊和賓拉登都死了,美國並未真的安全,因為根源仍未消除。
 把外國的處境投射至台灣,日前,我們不提主權,日本則願意放寬釣魚台漁權限制,馬政府的處理贏得不少掌聲,正因為台灣性格不衝、話不說滿、事不做絕,這不也是符合世界當前情況的最佳範本?在此徬徨的年代裡,想要和平與幸福,其實不需什麼鐵娘子或硬漢 ,只要再多一點互相理解與包容。
2013-04-21 11:20:13
阿楨
延續王室傳統 小王子取名喬治【中央社2013.07.25

肯辛頓宮今天宣布,威廉王子伉儷22日誕生的小王子,取名喬治.亞歷山大.路易士(George Alexander Louis),英國歷史上有6位君主都名為喬治。
喬治小王子是排名第3順位的王位繼承人,全銜為劍橋喬治王子(His Royal Highness Prince George of Cambridge)。
喬治是賭盤最被看好的名字,也代表沿襲英國王室的傳承,英國歷史上有6位君主都取名為喬治,最近1位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父親喬治六世國王,王儲查爾斯王子第2個名字也是喬治。
媒體報導,凱特屬意亞歷山大這個名字,而路易士則是威廉王子的第4個名字。
喬治小王子22日在倫敦聖瑪麗醫院林多私人分院誕生,23日晚間威廉王子與凱特帶著他首次公開亮相,名字在出生後第3天就決定,比起威廉王子1982年出生後7天,及祖父查爾斯王子1948年出生後1個月才宣布名字,速度快很多。
根據英格蘭、威爾斯及北愛爾蘭的規定,嬰兒出生後42天內必須在辦理出生登記,威廉與凱特將會在倫敦市中心的西敏區市政事務辦理手續。
今天上午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前往肯辛頓宮探親喬治小王子,這是女王第3度當曾祖母,喬治是她第1個曾孫兒,心情非常開心愉快,女王26日將依計劃前往蘇格蘭度假。
威廉的弟弟哈利王子,凱特的妹妹碧琶(Pippa)及弟弟詹姆士(James)昨晚也都到肯辛頓宮探視小王子,3人都是第1次當叔叔、舅舅和阿姨,對小寶貝呵護備至。
威廉伉儷在女王結束訪問後,帶著喬治小王子驅車前往凱特父母位在巴克伯理(Bucklebury)的豪宅,引起當地居民及慕名前往的觀光客騷動,警方派駐人員在通往豪宅的路上進行交通管制,若有人停留馬上被勸離。
31歲的凱特昨天公開露面時容光煥發,威廉王子已安排2週育嬰假陪伴,之後返回在皇家空軍搜救隊工作,凱特可能繼續住在父母家休養,專心照顧小寶貝。
  回應
甚麼年代了 還跟著大英國協媒體起舞!? (楨:不只英媒整個西媒皆電子殖民主義!詳參【圖博館】:《電子殖民主義》 《英國王室》)
2013-07-25 11:56:10
版主回應
英女王快破產?儲備金剩100萬英鎊2014-1-28中時

英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家庭財庫處於「歷史新低點」。英國國會下議院公共賬目委員會新出爐指出,英女王的儲備金只剩下最後的100萬英鎊。這份報告發現,女王的顧問顯然未能妥善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伊莉莎白二世的財政狀況,導致英女王的儲備金從2001年的3500萬滑落到今天的100萬,超支程度,令人擔心。
實際上,英女王的財庫在2010年即出現危機,當時外界預估,若不採取有效措施,英女王到2012年恐將面臨破產。
針對這份新報告,英國國會建議,出租並增加開放白金漢宮的房間與時間。報告指出,當女王不在白金漢宮時,白金漢宮可以開放給更多的觀光客參訪,或出租皇宮內的房間做為宴會之用,以增加王室收入,並把這些錢用在維護「搖搖欲墜」的皇家宮殿上。

《為愛璀璨:永遠的葛麗絲》貴婦終極版:王妃難為 文:雀雀

  葛麗絲凱莉是一則童話,是女孩們小時候難免夢想過的幸福雛形。一個美國女演員、得過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並且在1956年嫁給摩納哥國王。一般來說,平凡女子能夠麻雀變鳳凰聽起來就很已經激勵人心了,更何況是鳳凰變王妃!?
  華麗坎城開幕片
《玫瑰人生》名導演奧利維爾達昂(Olivier Dahan)非常擅長拍攝女伶複雜而難言筌的人生細部情愁,《玫瑰人生》蒙太奇了知名歌手的傳奇一生、而《給自己的情歌》側寫了女人咬牙撐過生命的毀壞與平庸平凡命運;然這一次,《為愛璀璨》卻是描述葛麗絲王妃在事業與家庭之間、自發性選擇的一條艱難人生路。
  女明星很難不愛奧利維爾達昂,因為他了解她們的溫柔與單純、善感與複雜。這一次由妮可基嫚來飾演這個比黛安娜王妃更早一代、真實世界裡的夢幻王妃,講她嫁人之後所面對的各種壓力,儘管在坎城首映之後並沒有得到豐盛的掌聲,但這個50年前的歷史改編故事其實仍然能夠反應當代婦女在嫁人之後的生活困境,而且,光是妮可基嫚可以看到飽的這件事,其影片品質大概就已經達成好萊塢電影的過關條件了吧。
  演員與攝影表現
演員表現可說是一壞一好,妮可的演技和她的臉一樣凍齡:停在那裡,沒有長進。即便是這樣,與其看阿湯哥打上過多肉毒而使臉部繃繃塑膠味重,那我寧願欣賞妮可的美麗(不過說良心話,這次阿湯哥在端午上映的《明日邊界》,費死很自然、是很恰到好處的好看)。妮可的的俏皮挑眉表情算是招牌,每次使出來都能得到我的歡心;劇中作為一個國難當前的摩洛哥王妃,沈重的臉部表情雖然很多(其中還有一幕是整個臉完全黑掉),但全劇不只如此而已。要嚴格挑她的演技的話,大概就是當神父告知即將離去的消息讓她蹲下來哭的部份有點無力,其他都堪算過關,畢竟她真的很罩得住鏡頭,特寫一個比一個還近,最後還有整個螢幕只剩下一隻眼睛的畫面……《為愛璀璨》真是很能耽溺於妮可的一部電影。
  《為愛璀璨》用了非常大量的黃金色調畫面,為皇室更添金碧輝煌之氣,劇中凡是妮可所飾演的葛麗絲被間接或直接或自我提醒她承載著「摩洛哥王妃」稱號之際,鏡頭中總會出現大量的門板、窗框或者屏扇將她木然地框關在畫面裡(不論她是在皇宮或是鄉間),直白地以影像語彙提出這位優秀女伶受困在異國、政治、男性威權甚至是家庭的枷鎖裡頭,全片攝影達到無失誤的水準,不負璀璨一詞。
  貴婦必修的人生課程
葛麗絲凱莉的人生是童話故事的真實體現,是所有想嫁給高富帥女性同胞的表率、最高境界。但是貴婦和王妃一樣都並不是那麼好當的,或許能夠嫁給王子、或許可以安穩一生,但是得要放棄全部的自己,或者說是放棄自己最有自信的部分。
  然而《為愛璀璨》卻又透過劇本的設計,讓葛麗絲靠「演技」來征服摩納哥與法國之間的政治危機、透過神父的一句台詞「你來這裡是為了要扮演妳人生之中最重要的『角色』」作結,那是對一個女演員最大的考驗。
  只是這個『角色』,指得是王妃?母親?還是情人呢?而身為一個女演員,又怎會甘於一輩子只演同樣的那兩三個角色?我猜這就是為何電影在最後要放上一個大大的「悔恨」字卡的原因了。
  不是想要自我實現卻又欲求一個安穩家庭的女人,大概很難體會這種兩難。
好萊塢格局劇
  《為愛璀璨》拍得亮麗,但關於平民女子受訓成為優雅上流人物的基本戲碼還是有,就像是十年前的《麻雀變王妃》、14年前的《麻雀變公主》、24年前的《麻雀變鳳凰》甚至是50年前的《窈窕淑女》,有趣是一回事,但更令人好奇的是這部法國出品的電影怎麼會散發如此濃厚的好萊塢香氣?
  不論究竟是劇本既有安排、或是投資者要求要有這類訓練身姿口條與禮儀的戲碼,在這原本該沈重的婦女婚姻危機電影之中插入若此幽默的橋段,是違和了,但也讓電影變得較輕盈了。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450/34509403/
2014-06-15 11:28:13
阿楨
英王妃卡蜜拉提離婚 索賠2億英鎊 2014年07月06日

英國王妃卡蜜拉向查爾斯王子提出離婚訴訟,並索賠2億英鎊的補償金。(圖/美聯社)
英國王妃卡蜜拉向查爾斯王子提出離婚訴訟,並索賠2億英鎊的補償金。(圖/美聯社)
英國皇室因喬治小王子的誕生重新挽回人民對皇室成員的愛戴,但近日最老王儲查爾斯王子與第二任妻子卡蜜拉卻傳出離婚消息,而提出離婚訴訟的則是王妃卡蜜拉,她打算結束這9年的婚姻,並提出2億英鎊的補償金。
曾被封為最強「小三」的卡蜜拉,被英國人民認為是第一任王妃黛安娜婚姻觸礁的一大障礙,儘管面對全國人民的譴責和撻伐聲浪,查爾斯王子與卡蜜拉仍在2005年攜手步入紅毯,婚後兩人行事低調,全身投入公益活動,便傳出因此婆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對卡蜜拉有稍稍改觀。
不久前,夫妻倆一起出席一場公開活動互動親密,但根據《國際商業時報》(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報導,其實兩人關係早已惡化、貌合神離,由於卡蜜拉的酗酒習慣導致查爾斯王子對她的不滿,兩人時常吵架,現在卡蜜拉選擇提出離婚訴訟,並要脅若無拿到合理補償金2億英鎊,要向全世界揭開英國皇室的醜聞。
報導指出,據稱,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則痛斥,「卡蜜拉的行為相當可恥!」不過,目前英國皇室拒絕對此事做出任何回應,以及發表任何評論。
2014-07-07 09:25:11
圖博館
DNA驗血統 或挑戰英王室2015-10-13 世界日報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日前下令英國最高法院七名法官,裁定能否利用脫氧核糖核酸(DNA)測試,解決一宗世襲爵位的血緣繼承爭議。星期日郵報報導,若法庭裁定測試有效,意味今後英國或可對各大貴族以至王室的血緣關係進行鑑定,有機會顛覆英國的貴族制度。
爭議由第十代普林格爾從男爵斯圖爾特之死引發。報導指出,斯圖爾特前年去世後,理應由兒子西蒙繼承爵位,成為第11代普林格爾從男爵。然而普林格爾家族的DNA測試發現,斯圖爾特與普林格爾家族並無血緣關係,甚至連1961年過世的第九代從男爵,也與第八代無血緣關係。真正繼承第八代血統的,是現年74歲的會計師默里。
報導說,問題的原因出於第八代從男爵諾曼身上,諾曼當年與妻子沃恩育有三子,死後長子漢密爾頓繼承,成為第九代從男爵。然而DNA測試證實,漢密爾頓並非諾曼親生子,懷疑是沃恩與他人所生。換言之,第九代爵位應由諾曼的幼子羅納德繼承,羅納德兒子默里應是第十代從男爵。
西蒙與默里兩支分家因而對簿公堂,決定誰才可繼承爵位。據報導,由於西蒙不反對DNA證據,因此若法庭裁定可用DNA測試決定繼承權,默里將取代斯圖爾特,成為第十代從男爵。
若DNA測試可應用於檢驗世襲爵位血統,則英女王家族的正統性將面臨挑戰。報導稱,15世紀英王理查三世與後代的DNA比對後發現,在過去某段時期,他的後代曾因通姦導致血緣斷絕。學者猜測,若14世紀在位的愛德華三世妻子如傳聞般有外遇,其子約翰或非親生,那麼聲稱血統繼承自約翰的亨利七世的王位正當性也將存疑,作為亨利七世後代的現代英國王室也會受影響。
2015-10-13 12:24:06
圖博館
英媒:中國人熱衷英國貴族傳統正喪失優雅和精緻

2016-05-03,英國每日郵報介紹了這位“來自中國的繼承者”餘晚晚,標題就說:“她展示瞭如何在倫敦社交季一擲千金,只為被英國上流社會接受,並取悅她的億萬富翁父親。”
  25歲的餘晚晚(Wendy Yu)出生在中國浙江,目前生活在倫敦,是一位中國超級富豪的女兒,她自己說她不想當一個嬌生慣養的小公主,正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優雅的英國女士。
  餘晚晚去年曾在倫敦社交學院(London Season Academy)的一項英國貴族社交課程中學習怎麼走路、交談、穿著。之後,又花費不菲,作為社交元媛參加了英國夏洛特公主舞會(Queen Charloottes Ball)。
  夏洛特公主舞會傳統沿襲自18世紀、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曾今給妻子準備的生日舞會。如今,隨著“資產階級新貴族”增多,皇家活動也面臨市場化入侵。英國媒體雖然身體上不排斥,嘴上還是很嫌棄,評論稱2500英鎊的入場費讓越來越多財大氣粗的人參與進來,這一傳統正喪失其傳統的優雅和精緻細節,他們的地位都是買來的,而不是來自高貴的血統。
  正如餘晚晚一樣,這次英國舞會上絕大多數人成了非英國人,大多是各國富豪的子女,其中中國人佔了大約四分之一。舞會的組織者說:“中國人熱衷這樣的活動,他們喜歡這種有貴族氣息的活動,他們對皇室非常感興趣。”
  回應
 你看看,熱臉去貼人家冷屁股了吧?你花了重金裝貴族。人家還是瞧不起你。一個真正的書香門第,就像梁啟超家庭,子女幾乎全是院士,最小的兒子梁思禮院士最近剛去世,這才是你們應該學習的門風!而不是去學表面文章的禮儀,花一堆冤枉錢,內涵倒是沒學到.
 精緻優雅只是表面,強盜精神才是內涵。
 高貴的血統?也太中二了吧
 你難道不知道嗎,英國皇室有“高貴的”血友病基因
 還有黃發突變成紅發的基因
2016-05-06 10:26:28
圖博館
何必當真呢,Daily Mail本身就是個Tabloid小報
 呵呵,外媒的報導,算了。其實這是奴骨者所遭遇的必然,背後其實也是軟實力仍不足的映射,中華文化在當代總體處於弱勢,你沒有自己的核心,自然容易被外部所侵占。比如我們說推崇一些優質傳統文化,禮儀等等,這絕不是時髦,而是你沒有,則必然被他人主導。說起禮儀等等文化,五千年中華的底蘊,哪裡低於西方,關鍵是今日的傳承談文化,美歐這些真有多少資本,無非今日軟實力的包裝。這點,中華後人要努力.
 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好艱難歷程,好容易把貴族老爺太太階級消滅了,現在居然又有人想當貴族了。
 精緻個蛋,就一矯情和傲慢。也許是我這人上不了檯面,從來沒覺得貴族傳統有什麼好學的,禮儀修養是另外一回事。
 中國人實力背黑鍋,啥鳥事都是中國人的鍋……真心醉了
 儒家學說是產生於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的,基本上就是一個勸人向善的說教理論而不是應對現在競爭社會的實踐理論,當然是會說不會做的了。
 1,在下從沒感覺儒家是勸人向善的說教理論。2,你說的只說不做的現象,與其說是儒家之錯,不如說是道德與現實的錯位。道德需要合適的經濟所有製為基礎。道德天然需要經濟公有製。而自古至今,幾乎都是私有製。私有製天然克制道德。私有製下,人嚮往道德卻不可能真正完全踐行道德,但這並不是只會說不會做。

(楨:一群理盲濫情的霉體酩嘴政剋冥眾鄉民 /邪者磚家叫獸/公知大V噴子憤青糞青屌絲 在鬼打架!另參【圖博館】:《公共知識份子》 海龜與烏龜 啥是「剩女」? 假名媛之名 《英國皇家女人》 )
2016-05-06 10:28:50
圖博館
淑女的歷史
作者: 張光明, 侍中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內容簡介
詹姆士一世曾對他的侍女說他可以遂她的願把她的兒子封為貴族(10rd),但是卻無法把他變成一名紳士(gentleman),因為出生貧寒,缺乏教養已經木已成舟,非人力可為了。
作為紳士的伴侶,英國淑女(gentlewoman)的歷史是一個接受嚴格的教養的歷史,以期婚嫁之后,能夠勝任煩難而棘手的家庭事務,也就是說,她將作為夫君的皇冠、一個大家族的掌管者,一個顯赫家庭的女主人而生活下去。15世紀后半葉到19世紀后半葉間的四百年,出身高於平民的淑女們受到嚴格的訓練,以擔負方方面面的職責,人們還誤以為那是一種消閑的生活。
張光明和侍中編譯的《淑女的歷史》所要探討的就是催生這一傳統的理念,以及處在變化中的淑女們的觀念還有她們命運的起起落落,再就是,從今天的視角來看,她們一生更像是一個畢生的事業,這和她們的淑女生涯總有許多不協調處,這也是本書探討的話題之一。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古典語言與現代舞蹈1485—1600
第二章 安心操勞?1600—1700
第三章 美麗的品茶人1700—1815
第四章 深閨青春鎖不住1815—1870
第五章 古怪的女人
尾聲
2017-04-30 12:03:49
圖博館
英國戴安娜王妃生前錄音曝光婚前就發現丈夫出軌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7.6.12報導,在戴妃逝世20週年之際,其生前口述的自傳《戴安娜:她的真實故事》得以再版,作者安德魯·莫頓也首次對媒體披露了戴安娜王妃口述內容的錄音稿。
  莫頓表示,他對戴妃的採訪幾經波折:當時的創作環境有限,英王室也不允許外人窺探“家醜”,於是,莫頓通過戴安娜的好友、倫敦聖托馬斯醫院的詹姆斯·科瑟斯特醫生向王妃傳遞採訪內容,再將王妃的回复帶給莫頓。據稱,戴安娜小心謹慎地配合完成了6次錄音採訪。
  據戴妃口述,她與查爾斯王儲的關係不和早在大婚前就有端倪。查爾斯求婚之後,就開始冷淡對待戴安娜。當媒體湧向戴安娜時,也都留給她一人應付。
她表示,當時她非常無助,查爾斯不幫她,宮廷新聞辦公室也不幫她。他們只是告訴她:“這是你自己的事兒。”
  但查爾斯並不是因為太忙而顧不上照顧戴安娜,而是因為,他與卡米拉已經舊情復燃。當查爾斯求婚戴安娜的新聞爆出之後,舊愛卡米拉門前也有4家媒體光顧。而相比戴安娜要應對的34家媒體,查爾斯更擔心卡米拉,他跟戴安娜說:“卡米拉要應付那麼'多'媒體,真的很辛苦。”
  不僅如此,查爾斯對戴安娜也很是挑剔。英國《太陽報》稱,1981年3月,剛剛宣布訂婚的二人首次“公開約會”,戴安娜為此挑選了一件黑色晚禮服,她認為這正是19歲的女孩最合適的衣著。然而,這身裝扮卻遭到未婚夫的“嫌棄”,查爾斯當時說:“你不會穿這麼一身出去吧?服喪的人才穿黑色!”
  據環球網報導,王室婚禮同樣令戴安娜承載了巨大壓力,為保持形象,她在短短5個月內瘋狂減肥,將2.2尺的腰圍收縮至不到1.8尺,在此期間她還患上嚴重的飲食失調症。戴安娜在錄音中說,自己和這一頑疾的抗爭可一直追溯到和查爾斯訂婚的那一周,當時,後者摟著她的腰說了一句很“欠”的話:“你這裡可胖了。 ”
  如果說這些事只是“壞心情”,那麼查爾斯與卡米拉間的私情足以令戴妃“陷入絕望”。據戴妃口述,二人的不正當關係早在查爾斯大婚前就已開始:當時卡米拉患病,查爾斯送上一捧鮮花,並留下曖昧字條“弗雷迪送給格拉迪斯”— —這是之前兩人互起的愛稱。更嚴重的一次,戴安娜在浴室外聽到查爾斯和卡米拉通電話,查爾斯說:“無論發生什麼,我都永遠愛你。”戴安娜承認,丈夫的“不忠”令自己心神不寧、病情加重。
2017-06-14 11:10:47
圖博館
她開始察覺到未來丈夫與卡米拉的感情之後,也幾近絕望,她曾跟查爾斯說:“希望你能對我坦誠相待。”
  結婚前兩天,戴安娜跟閨蜜說:“我不想跟他結婚了。”但無奈已經太晚。
  而與卡米拉的第一次交鋒,是在戴安娜與查爾斯訂婚之後,卡米拉給戴安娜留了一封信,信中卡米拉祝賀戴安娜訂婚,並邀請她共進午餐。
  午餐交談時,卡米拉問戴安娜:“你不會打獵吧?”
要知道,查爾斯王子十分熱愛馬術和打獵。這短短幾句話中暗藏心機,但當時涉世尚淺的戴安娜還不是太懂。
卡米拉帶給戴安娜的陰影非常之大,甚至是在舉行婚禮時,她也在四處尋找著卡米拉的身影。
  看似幸福的背後,戴安娜要面臨的痛苦生活才剛剛開始而已。
  婚後,查爾斯一直與情人卡米拉密切聯繫著,對戴妃卻是不聞不問,戴妃一度絕望到想割腕自殺。
  即使戴妃懷孕之後,查爾斯仍然對她不聞不問,以至於她鋌而走險,懷孕四個月的時候竟把自己從台階上摔了下去,只為讓丈夫聽自己說句話,但他卻仍然揚長而去。
  據莫頓回憶,他著手對戴安娜王妃進行秘密採訪時,這對王室夫婦間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同丈夫溝通無果,戴安娜曾找女王訴苦,但也沒能得到任何寬慰。
戴安娜曾考慮帶孩子“出逃”澳大利亞,但她又擔心公眾被自己“不正常”的舉動嚇到,而且自己還可能會被當成“精神病患者”關起來。報導稱,孤立無援的戴妃在整個王室中沒有任何可以信賴的人,即便是對密友科瑟斯特醫生也不敢完全開誠佈公,其絕望程度可見一斑。
  回應
 戴安娜算不上平民灰姑娘,而是腕沒那麼大的貴族的千金。貴族家咋樣,貴女戴安娜別說一點都不知道。 要說婚外情就十惡不赦的話,那戴安娜的馬術教練、車手、醫生、富豪等男性密友可就真正貴族範了。 查爾斯這麼多年就喜歡卡米拉一人,戀情開始甚至比認識戴安娜還早……這算得上癡情了吧?
 所以觀網男網友的意思是,你結婚後居然沒有像貞潔牌坊裡的烈女一樣,不管我男性是否出軌,你女性應該死守貞潔,你怎麼可以跟男性一樣出軌呢?太無恥了,不同情了。
 所以究竟誰比較無恥呢
就夫妻而言他倆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只是戴安娜故事講得好.王室和貴族為了利益聯姻,這套把戲玩了幾百年,可惜戴安娜的時代不是18世紀,無孔不入的現代媒體把什麼都暴露出來了。
http://www.guancha.cn/europe/2017_06_13_413053.shtml
2017-06-14 11:13:10
圖博館
瘋癲殘暴的北齊王朝,那些皇家女人們的命運 2017-12-25

北齊是一個只延續了28年的短暫王朝,這短暫的28年中經歷了六位皇帝,這六位皇帝都以殘虐荒淫甚至是變態聞名於世。文宣帝高洋姦污哥哥高澄的嫡妻元氏,武成帝高湛姦污哥哥高洋的嫡妻李氏,號稱仁德的高演殺害侄子奪得帝位,高緯之荒淫可與桀紂相比,即使是沒有稱帝的高歡也強佔過孝莊帝、孝明帝、廣平王、任城王、城陽王等人的皇后王妃,高澄霸占高仲密之妻、私通父親的妃子、娶父親的妃子柔然公主。與漢人王朝相比,北齊綱常敗壞,狂野荒淫,堪稱是禽獸王朝,而身處北齊的女人們又過得怎樣呢?
 一、婁昭君:皇太后也無奈
高歡與曹操類似,雖沒有稱帝,但是他的豐功偉業為後面高洋的篡位奠定了基礎,而婁昭君身為高歡的結髮妻子,為高歡的畢生事業做了極大貢獻。
當高歡只是個懷朔鎮小士兵的時候,婁昭君慧眼識英雄,一眼就相中了高歡。婁昭君出身名門,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高歡就脫口而出“此真吾夫也”。此後婁昭君下嫁高歡,贈予其馬匹,讓高歡從一個普通小士兵成為隊長,在北魏六鎮起義中脫穎而出,結交天下豪傑,直到打敗爾朱氏,成為東魏權臣,這一切都離不開賢內助婁昭君的支持。婁昭君的身份地位在北齊都是至高無上的,連高歡都要敬她三分,然而身為高歡之妻,婁昭君也不得不面對一些艱難時刻。
公元545年,高歡為了結交柔然、對抗西魏,不得不迎娶柔然可汗阿那瑰的女兒柔然公主。柔然公主性情剛烈,一輩子不肯說漢語,而高歡為了討好柔然,只能委曲求全,極力奉承柔然公主,自然就冷落了婁昭君。婁昭君無可奈何,只好表現得十分大度,還告訴高歡“彼將有覺,願絕勿顧”,為了讓柔然公主高興,你還是別來看我了。
婁昭君為高歡生了六男二女。高歡死後,為了保證自己太后的權力不會旁落,婁昭君支持高演政變、支持高湛稱帝,讓北齊的權力都集中在自己的兒子手中,免得自己成為太皇太后,讓其他外戚專權。但是婁昭君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子一個比一個不爭氣,癲狂的高洋曾說要把婁昭君嫁給鮮卑奴僕,高演違背自己的意願殺害高殷。婁昭君死前,就有歌謠“九龍母死不作孝”;婁昭君死後,老九武成帝高湛果然毫不悲痛,該干嘛幹嘛。
婁昭君前半生顛沛流離,後半生掌權北齊,可謂是呂雉一般的人物,但是面對身背政治婚姻的丈夫高歡和幾個癲狂的兒子,婁昭君無可奈何,沒有嚴加管教,反而明里暗裡支持兒子們的各種政變,導致北齊內耗衰微。
2018-01-28 11:45:44
圖博館
二、摧花斫柳:可憐的美女們
連婁昭君這樣的一國之母都身不由己,就更不用說高家的那些王妃皇后了。
元仲華:元仲華是東魏傀儡皇帝元善見的妹妹。元家雖然是皇室,但絲毫不敢與高家扳手腕,元仲華長得漂亮,性情溫和,但相當沒有地位。很小的時候就嫁給了高澄,要不是高澄的寵臣崔暹的保護,元仲華早就被廢黜了。高澄一向看不起二弟高洋。高澄死後,高洋為了報仇,趁著酒勁掠奪元仲華的財產,順便將其奸污。
李祖娥:在北齊所有這些女眷中,最慘的要屬李祖娥。李祖娥是高洋之妻,那位被高澄霸占的高仲密之妻李昌儀是她的姑姑。在高澄死之前,高洋是個乖乖裝孫子、不敢違拗高澄的人,為了裝傻甚至一天到晚發呆不說話,整天流著兩道鼻涕也不去擦,所以高澄老是看不起這個弟弟,對弟弟擁有這麼個如花似玉的老婆是又嫉又恨。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高澄時常調戲李祖娥,還總是去搶奪高洋送給她的小禮物。
公元550年,高洋篡位登基,李祖娥被封為皇后。高洋嗜酒,有一次喝醉後發病,闖到李祖娥娘家射傷丈母娘崔氏,然後抽了她幾百鞭子。為了把李祖娥的姐姐、安樂王元昂的妻子李祖猗搞到手,高洋將元昂射成刺猬,後在婁昭君的干涉下才沒有把李祖猗弄進宮去。
高洋在位的時候,李祖娥尚且不能保全家人,到高洋一死,李祖娥自然很慘。高洋死後,李祖娥為了保全自己和兒子高殷的性命前途,準備聯合楊愔、鄭頤等人發動政變,將高演、高湛二王攆出鄴城、架空婁昭君。然而密謀遭洩,楊愔等人被殺,高殷被廢(後被高演所殺),高演稱帝,李祖娥與唯一的兒子高紹德相依為命。
公元561年,高湛即位後,垂涎李祖娥美色,便威逼道“若不許,我當殺爾兒”,李祖娥於是從了高湛。更要命的是,沒過多久李祖娥懷孕了,肚子越來越大,又不敢讓兒子高紹德知道,只好不與兒子見面,高紹德悲憤交加,在門外大罵,李祖娥羞愧不已。生下一個女兒後,李祖娥親手將女兒殺死,高湛大怒“殺我女,我何得不殺爾兒”,於是當著李祖娥的面把高紹德活活打死,李祖娥悲痛大哭,高湛將其脫光用鞭子亂打,後又將其仍在臭水溝裡,李祖娥命硬,醒後出家為尼。
在北齊的深宮中,李祖娥像是一隻身陷泥潭的羔羊,只有滿滿的絕望。
2018-01-28 11:46:35
圖博館
三、自作孽:淫亂至極
武成胡皇后、穆黃花:說起歷史上淫亂的女子,胡皇后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胡皇后是高湛之妻,以淫亂著稱,北齊尚未滅亡時就與大臣和士開、和尚曇獻等人淫亂私通。北齊滅亡後,胡皇后做了一件令人瞠目結舌的事——在長安城當妓女。
堂堂皇后、太后竟然成了街頭妓女,這與她身為亡國之人有關,更與她淫亂的本性有關。而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與她一起當妓女的是高緯的皇后穆黃花。胡皇后與穆黃花曾經都是一國之母,權極一時,但是自甘墮落,反而成了妓女,令人唏噓。
在血腥而荒淫的北齊王朝中,女人很慘。光是高洋一個人就有數不清的、慘絕人寰的殺女人事蹟,強姦未遂而被殺死的爾朱英娥,替父求官未得而被殘殺的薛氏,一言不合就被殺頭的崔暹妻子李氏,想看是男是女而被殺的孕婦,以及眾多被玷污的朝廷高官女兒。高洋的罪行罄竹難書。
 北齊是一個神奇的王朝,從高歡到高澄、從高洋到高緯的高家人,多是精神狀態不穩定,或者說是近乎變態的極度享樂主義者,那麼這個帝國背後的女人們自然沒有好日子過了。
2018-01-28 11:47:14
阿楨
新天皇德仁即位,皇后雅子卻不能參加這個典禮

日本新天皇德仁2019-05-01即位。在即位典禮之一的“劍璽等繼承之儀”上,他繼承象徵天皇權利的劍、玉、國印及天皇禦璽。他的妻子雅子卻被禁止出席該典禮,但首相安倍晉三和內閣成員將在場列席觀禮,這其中包括安倍內閣內唯一的女閣員——地方創生擔當大臣片山五月。
《紐約時報》認為,這將傷害日本的國際形象,是“女性在皇室地位低下的又一例證。”
根據慣例,皇室成員僅有成年男性能出席該典禮,女性成員及未成年男性不准出席。
根據規範皇室繼承順位元和禮儀的皇室典範,新天皇繼承象徵王權的神器時,皇室女性成員不得在殿內,女性也不得繼承皇位。這使得天皇繼位人選實際上只有兩位,第一順位是德仁的弟弟秋筱宮文仁,第二順位為文仁的兒子悠仁,德仁與雅子的獨生女愛子不得繼位。而且在皇室出生的女性出嫁後就正式離開皇室,成為平民,她們生的子女也無法繼承皇位。
日本國會2017年通過法律,允許明仁退位,法律的附帶條款鼓勵政府研究皇室改革,包括允許皇室女性成員出嫁後仍保有皇室身分,並賦予她們合法的繼位順位,但屈服于保守派的壓力,附帶條款未提到准許女性登基。
推動提高女性社會經濟地位的安倍內閣,已承諾在德仁繼位後將討論女性在皇室的地位。波特蘭州立大學的日本皇室專家奧魯夫(Kenneth J. Ruoff)表示:“他們別無選擇,他們面臨無人繼位的窘境。”
保守派強調遵守繼承順位只有男性的傳統。但史學家指出,日本直到十九世紀的明治時期才規定只有男性能繼承皇位。在有紀錄的125代皇室,出現過八位女天皇。
大手前大學副教授凱薩琳.田中表示:“僅限男性繼承皇位是現代產物,與傳統無關,而是反映特定的政治和父權世界觀。”
根據朝日新聞民調,超過四分之三的日本民眾支持女性繼任天皇。
  相關新聞
日本新皇后:畢業於哈佛牛津,卻一直被限制出訪
日本新天皇剛剛即位,首先面臨兩大困擾
  回應
都什麼時代了還有皇帝
有人整天噴中國的封建什麼什麼的,看看今天的日本,這才是貨真價實的封建帝制。
雅子是長胖了,畢竟五十多歲了。
她病了很久了,那些個抗抑鬱啥的藥其實副作用很大。日本皇室的生活太變態,正常人多難適應,以前美智子年輕時候還直接失語呢
2019-05-02 09:02:57
阿楨
雅子新後上位 爽朗拚外交 2019/10/23 中國時報

日皇德仁的愛妻雅子經10多年的療養,逐漸走出適應障礙症的陰霾。雅子2003年因感染帶狀皰疹停止執行公務,宮內廳之後宣佈雅子患「適應障礙症」,隨後進入長達10多年療養,在國內很少公開露面,受邀出國訪問時也都是德仁隻身前往。
德仁即位後,雅子有了很明顯的變化,她經常陪同德仁到地方參訪,出席各種活動。6月2日前往愛知縣出席全國植樹節活動、參訪當地的醫療福利設施。9月赴新潟縣參加國民文化節、赴茨城縣參加國民體育大會,到秋田縣參觀動物保護中心時還親自體驗馴狗過程。
曾是外交官的雅子這半年來也發揮了外交能力,她陪同德仁接待訪日的美國總統川普夫婦、法國總統馬克洪夫婦等,無需翻譯就能用英語、法語直接與外賓交談。
雅子1993年6月與德仁結婚後,便一直承擔著必須生男孩繼承皇位的重擔,後來因德仁的弟弟秋篠宮與妻子紀子妃於2006年9月6日生下悠仁親王,才解除了雅子生子的壓力。
  相關新聞
日皇德仁2019/10/22舉行即位慶祝晚宴 以秋季時令和食款待外賓

泰國宮鬥 王妃爭輸後位變廢妃 2019/10/23 中國時報

泰國王室21日宣佈,剝奪今年7月才冊封為王妃的詩妮娜所有王室、軍事頭銜和勳章,因為她「野心太大」,對「國王行為不當和不忠」。泰媒稱詩妮娜百般阻撓瓦吉拉隆功冊封蘇堤達為王后,想自己當皇后,即使在王后舉行加冕典禮後仍野心勃勃,千方百計想與王后平起平坐。

67歲的泰王瓦吉拉隆功今年5月與王后蘇堤達成婚後,7月冊封34歲的少將詩妮娜為王妃,為泰國王室1932年以來首度納妃。8月泰國王室宮務處官網突然放上一系列詩妮娜著軍裝持步槍、或是著小可愛開飛機的照片,網站還被擠爆,孰料她恃寵而驕,新婚不到3個月就被貶為平民。
詩妮娜來自泰國北部難府,從陸軍護理學校畢業,一度升至陸軍上校,並曾任泰王保鏢和受過機師訓練。泰國王宮8月曾發放逾60張詩妮娜的照片和長達46頁生平介紹,但這些照片已被刪除。
她的對手後蘇堤達也不是省油的燈。現年41歲的蘇堤達是泰王的第四任妻子,曾是泰航空姐。外傳她在當泰航空姐期間與瓦吉拉隆功邂逅。2010年5月以少尉軍階加入泰國軍隊,然後平步青雲。
2019-10-23 08:22:40
阿楨
字跡曝個性!梅根凱特恰相反 2019/06/14 中時

時尚雜誌《美麗佳人》(Marie Claire)引述筆跡鑑定專家洛葳(Sheila Lowe),梅根的字體傳達出強烈的嚴謹態度以及對個人形象的控制欲,凱特則在三人之中,個性率直,黛妃則是另一個極端,彎彎曲曲、放鬆的筆觸顯示更願意對他人展現真心。
梅根美麗的字體有許多飛舞的筆劃,透露出不安性格,她說梅根想要對外展現美麗、完美、獨特的形象,意味著她想要掩飾部分不安全感。另外字母會像海浪般往回折,看得出來梅根控制著一筆一劃,反映在個性上就是她只展現希望別人看到的那一面。
凱特相反,字跡柔軟中又帶有韌性,相較於梅根龍飛鳳舞,凱特字體較為簡潔、不花俏,傳達了「不論身處何方都追求與世無爭、和諧」的個性。字體結構較為鬆散、而且向右傾,意味著她的個性隨遇而安,能夠通過各項考驗,並且帶著合理、務實的態度持續達成目標,另外字母間相互連接,顯示凱特想法較為直接。
黛妃的字跡則相當具有辨識度,又大又圓的字體顯示出一位女性非常需要他人的愛、情感、注意和認同。字體橫向發展,意味著對她來說,最迫切渴求的事情就是自由。

哈利王子爆家醜奔喪皇室冷對 與家人關係崩離決裂 2021-04-28

英國哈利王子2021年4月初回英國奔喪,待沒幾天就返回美國,原本外界以為,他會多停留與家人團聚,並且陪伴英國女王度過95歲生日。不過,根據英媒報導,哈利這趟返英行程,對於家族對他的冷淡態度相當難堪與震驚,導致他匆匆來匆匆去,和皇室的關係幾乎徹底崩離。
哈利與梅根三月接受歐普拉專訪,爆出許多皇室秘辛,不只梅根說曾想輕生卻孤立無援,還說他們的兒子亞契膚色受到歧視,震驚全世界。當時正值菲利普親王重病休養中,哈利和梅根執意受訪,甚至不斷說出不利於皇室的言論,引發外界議論,英國皇室上上下下更是深受打擊。
  回應相關新聞
哈利王子夫婦與英國王室的一場「公關戰」
25年前騙訪戴安娜王妃 BBC前總裁從英家美術館辭職
  回應
不撒謊怎麼能叫鄙鄙西?
騙訪,造謠,抹黑,一直是BBC特色。
2021-05-26 08:18:10
阿楨
女王繼承巨額財產 王室揮霍拖累 身家縮水成這數字 2022/09/09 中時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8日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辭世,享耆壽96歲。女王出身帝王之家,繼承王室大量財產,且繼位後一直未就遺產納稅。據悉,女王財產本來有高達70億英鎊(約2485億台幣),然近年來受到王室揮霍拖與不景氣,2021年時女王資產淨值仍達3.65億英鎊。英國王室與政府達成秘密協議,繼位後一直未就遺產納稅,得以把錢用來投資。此外,女王的主要收入來源為納稅人繳納的「君主撥款」,由英國政府支付。
由於其每年王室支出有增無減,如女王孫子哈利與孫媳梅根過去裝修房子、搭乘私人飛機,許多金錢支出都由王室甚至英國納稅人埋單。加上全球經濟不景氣,女王身家已大為縮水。
除驚人金錢外,英國王室亦擁有大量物業,包括建於1703年的白金漢宮。還有位於倫敦西郊的王室寓所溫莎堡。然具媒體統計,全球王室誰最有錢,英國女王還排不上前10名,第1名是泰國王室。
  相關新聞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09-08逝世96歲,英國時代的結束。
英相特拉斯悼女王辭世 籲國人團結支持查爾斯
英國抗中鐵娘子特拉斯(Liz Truss)2022-09-05勝出首相要面臨哪些難題?(回應:還在抗中? 先自救飆破10%的通膨吧,英國被印度超越!跌至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2022-09-09 07:09:0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