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22 06:52:03| 人氣7,860| 回應1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軍反坦克飛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各國反坦克導彈
 
image
中國红箭-73反坦克导弹车
image
紅箭8
(图)红箭-9型反坦克导弹
紅箭9反坦克導彈與發射車
C9L@QIV39YSDKJN5K{[W04G.jpg

中國版長釘:紅箭AFT-10反坦克導彈

空军世界 :: 解放军武直-10型武装直升机
空军世界 :: 解放军武直-10型武装直升机
紅箭-10與武直10光電/雷達制導系統詳參【圖博館】:武直10
0HGB@0YR2UVJH76`Q8)SFI9.jpg中國版短號:紅箭AFT-11反坦克導彈
美國龍式FGM-77反坦克導彈
“海尔法”机载反坦克导弹
美國海爾法(地獄火)AGM-114反坦克導彈
美國陶式反坦克导弹
车载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瞬间
机载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瞬间
美國標槍飛彈
长钉家族:以色列反坦克导弹报告书(组图)
以色列长钉反坦克导弹结构示意图
射程50-800米的长钉-SR,重量较轻,可肩射,无需三角架
长钉家族:以色列反坦克导弹报告书(组图)
英国士兵正试射长钉-MR型反坦克导弹
法國“米蘭-2”型反坦克導彈發射裝

image

法國增强型“米兰”反坦克导弹先进技术发射器

“霍特”-3型導彈在一分鐘內能夠逐次同三個目標交戰
“霍特”-ATM可安裝在多種裝甲車輛上
機載“霍特”-3型可安裝到多種直升飛機上

武裝直升機主要反坦克導彈性能數據
型號 Trigat Brimstone AGM-114L TOW2 HOT2T AT-9 AT-16
國家 德國、法國 英國 美國 美國 德國、法國 俄羅斯 俄羅斯
現狀 在研 現役 現役 現役 現役 現役 現役
制導方式 紅外成像 毫米波末制導 毫米波末制導 有線指令 有線指令 無線電指令 半主動激光
最大速度 >M1 M1.1 M1.1 M1 280m/s 400m/s 400m/s
彈重(g) 21 45.4 49.03 21.5 23.5 40 45
彈長 1.54 1.65 1.74 1.55 1.3 1.3 2.9
最大射程(m) 4.5 9 9 4 5 8 10
裝備機種 “虎”系列、SA365M、A-129等 AH-1W等 AH-64D AH-1、A-129、MD500D等 “小羚羊”、“海豚”、B0105等 米-24、米-28、卡-50等 米-24、米-28、卡-50等
苏/俄9M14 Malyutka (北約型號:AT-3 Sagger)反戰車飛彈
9M111(AT-4)“巴松管”反坦克导弹
9M113(AT-5)“竞赛”反坦克导弹的苏联士兵

AT-6反坦克導彈,彈徑130mm,射程6km。左下小圖爲AT-7。

苏/俄9M115(AT-7)“混血儿”反坦克导弹

AT-14“短號”反坦克導彈
 
TOW陶(托)式BGM-71反坦克導彈
 

“陶”式導彈是由美國休斯公司爲陸軍研制的第二代遠程重型反坦克導彈,其名稱“陶”爲“導管發射、光學跟蹤、有線制導”(Tube-launched Optically-tracked Wire-guided ,TOW)的英文縮寫的音譯。該彈采用光學瞄准、管式發射、紅外跟蹤、導線傳輸指令和半自動制導,主要用于取代106mm無後座力反坦克炮和SS.11第一代反坦克導彈,供地面戰車和武裝直升機用來攻擊敵方坦克、裝甲車輛、火炮陣地和等地下工事等堅固目標。1962年開始研制,1965年在地面戰車上進行試射,1966年10月在UH-1B直升機上首次試射;1968年12月開始投産,1970年車載基本型——BGM-71A進入美國陸軍地面部隊服役,1975年機載基本型BGM-71B裝備美國陸軍“眼睛蛇”AH-1S武裝直升機,1962~1979年AGM-71A/B型的研制經費爲1.878億美元,共交付近32萬枚,月産量2000~3000枚。從1979年8月開始,在基本型基礎上不斷改進發展,形成了由BGM-71A/B/C/D/E/F多種型號組成的完整的“陶”式反坦克導彈系列,其中改進型號BGM-71C/D/E/F的研制費247.0百萬美元,采購費2649.7百萬美元,總計2896.7百萬美元,制造樣彈68枚,批生産總數188459枚,月生産率3000枚,單價1.4萬美元。“陶”系列導彈目前仍是美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主要的遠程重型反坦克/精確打擊武器系統,至今仍廣泛應用于7000多個改進的“陶”式搜索系統(ITAS),裝備的平臺包括:美陸軍“斯特雷克”戰車、“布雷德利”戰車、“高機動多用途輪式車輛(HMMWV)”和AH-1S型武裝直升機;美陸戰隊LAV-AT輕型裝甲車、AH-1W“眼鏡蛇”直升機等。除裝備美軍外,還向其他國家大量外銷出口。迄今爲止美國休斯公司已爲43個國家和地區生産了60多萬枚各種型號的陶導彈,從而使“陶”系列成爲世界上産量最大、裝備國家最多的反坦克導彈。
二、結構和性能特點
“陶”系列導彈采用正常式氣動外形布局,4片有3°後掠角的後斜切梢矩形穩定彈翼位于彈體中部,4片與彈翼成45°角的矩形控制舵面位于彈體尾部。彈翼和尾舵均爲折疊式,處于發射筒時,前者向後折疊、後者向前折疊;離開發射筒時,兩者分別向前、後展開。該發射筒帶有防護裝甲,既是導彈發射器,又是導彈貯存器,貯存期10年。彈體呈圓柱形,頭部呈半球形,彈體內部采用模塊化艙段結構。各型號導彈的氣動外形布局相同,通過更換不同艙段,構成滿足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以及其他軍兵種需要的各種導彈型號。
  基本型筒裝導彈全長1.281m,最大外徑218mm,定心塊直徑152.7mm,筒裝導彈全重24.5kg。導彈本身在結構上,從前到後分爲5個艙段:戰鬥部艙、電子設備艙、主發動機艙、中艙和尾艙,各艙段之間通過環形凹槽連接。除發動機殼體及氣瓶使用鋼材外,彈體大部分零部件采用鋁合金制成。
  基本型戰鬥部艙裝有空心裝藥聚能破甲戰鬥部和觸發引信。戰鬥部由風帽、內罩、主炸藥、傳爆藥、藥型罩及殼體組成。等壁厚的紫銅藥型罩經車加工制成,風帽和內罩采用旋壓成型。主炸藥爲奧克托爾高能炸藥,重2.431kg,其成分爲黑索金75.4%,梯恩梯24.6%,用真空振動精密鑄裝法裝入戰鬥部殼體,傳爆藥柱采用壓制成型。戰鬥部靜破甲能力爲45號鋼靶板穿透厚度586mm,複合靶板穿透厚度505mm。觸發引信采用M114全保險電容式機電引信,包括由風帽和內罩構成的頭部觸發開關、雷管、起動電源、保險器,以及保險執行機構組成,起動電源爲裝在電子艙內靠彈上蓄電池充電的電容器,引信解除保險距離爲46~65m。改進型戰鬥部的頭部裝有長度不同的外伸式觸發探頭,以提供遠距引爆能力
  電子設備艙裝有一系列信號處理電子線路,用于對來自陀螺儀的導彈姿態信號和來自機載/地面控制系統的導線指令信號進行比較,形成控制舵機工作的方波信號,傳給中艙舵機並控制4片尾舵運動,操縱導彈産生俯仰、偏航和滾轉運動。
  主發動機艙內裝1臺K41固體火箭發動機,用以使導彈加速飛行。該發動機由燃燒室殼體、噴管座、噴管、主藥柱、點火管、擋藥板、密封圈、發火器、引燃藥盒、點火藥柱和藥繩組成。兩個噴口分別位于彈體中部兩側,單根主裝藥柱爲平臺型澆鑄雙基藥,最大推力352.16dN,工作時間爲1.6s, 燃料重量2.58kg,點火管縱貫燃燒室中心,內裝發火器、引燃藥盒和纏有藥繩的點火藥柱,依次引燃主裝藥。發動機殼體均用高強度馬氏體時效鋼18Ni300和18Ni250,由熔模鑄造預制坯件經一次冷強力旋壓成型,機械強度高達σ6=239.5kg/mm2。
  中艙裝有采用冷卻氮氣驅動的反作用式三自由度陀螺儀、采用脈沖調寬工作原理的冷卻氦氣驅動的舵機和作爲彈上電源的3個蓄電池。該陀螺儀測量導彈傾斜/偏航角誤差,並將其送往電子設備艙處理,轉換成彈體傾斜穩定/偏航阻尼指令信號,與來自機載/地面控制系統的導線指令信號進行比較,形成控制舵機工作的方波信號,傳給尾艙舵機並控制4片尾舵偏轉,操縱導彈産生所需的俯仰、偏航和滾轉運動。滾轉角信號在導彈整個飛行過程中始終提供給傾斜穩定系統,而偏航角誤差信號只持續0.76s,以減少初始擾動影響。舵機裝置系脈沖調寬工作原理的冷氣式舵機,由氣瓶(內裝氦氣)、開瓶器、減壓器、4個電磁閥和4個作動器組成,4個作動器通過拉杆、彈簧分別控制著4個控制舵面偏轉。彈上3個蓄電池爲紅外光源,電子設備艙、引信解除保險、主發動機點火和開啓舵機氣瓶提供電源。
  尾艙內部中央裝有1臺固體火箭發動機,在其四周分布有導線盒、紅外光源、冷氣瓶等。尾艙外部則是4片控制舵面。該發動機作爲助推器用于導彈發射,使導彈獲得飛離發射筒的能量,其由燃燒室、噴管、藥柱和點火器組成,采用4根M7螺壓雙基管狀藥柱,最大推力3454.1dN,比沖220.1s,工作時間0.044s,燃料重量0.545kg。與主發動機殼體相同,亦采用18Ni300和18Ni250高強度馬氏體時效鋼制成,由熔模鑄造預制坯件經一次冷強力旋壓成型,機械強度高達σ6=239.5kg/mm2。向電子設備艙傳輸機載/地面控制指令信號的2根鍍銅鋼絲導線,分別纏繞在裝于尾艙的2個導線盒的線管上,其另一端則穿過彈體上的孔連到導彈發射筒前端的切線器上,導線長度與其最大射程基本相同,當導彈飛完全程後由該切線器將導線切斷。基本型導彈的紅外光源爲1個由振蕩電路控制的氙燈,可發出1.35μm和0.94μm兩種波長的5kHz脈沖可見紅外光,分別供紅外測角儀的寬/窄視場探測器探測;改進型導彈除氙燈外,還有1個硼/鈦化合物曳光管。
“陶”系列導彈在性能水平上跨越第二、三、四代産品,分爲7個檔次:
  第1擋BGM-71A/B,爲基本型,稱之爲“陶”(TOW),屬于第二代反坦克導彈。
  第2擋BGM-71C,爲改進型,稱之爲“陶改”(ITOW)或“陶1”,主要是采用雙錐藥型罩和在戰鬥部前端加長373毫米、可伸縮式雙節炸高棒,垂直破甲威力提高到800毫米,屬于過渡性第二代半産品。
  第3擋BGM-71D,爲新一代改進型,稱之爲“陶”2(TOW 2)。其戰鬥部直徑由127毫米增大到148毫米,改用540毫米長的三節可伸縮式炸高棒,配用35度的藥型罩,垂直破甲厚度達到1030毫米,屬于第三代反坦克導彈。
  第4擋BGM-71E,爲D的改進型,稱之爲“陶”2A(TOW 2A)。1983年研制,1987年9月裝備駐歐美軍。采用串聯戰鬥部,可以用先導炸藥裝藥炸披挂在坦克上的爆炸塊反應裝甲,屬于第三代反坦克導彈。
  第5擋BGM-71F,稱之爲“陶”2B(TOW 2B)。采用兩個爆炸成形彈丸戰鬥部和一個雙模式傳感器裝置,可在坦克上空進行頂部攻擊,屬于第三代先進反坦克導彈。
  第6擋爲F的改進型,稱之爲“陶再改”(FITOW),屬于第三代先進反坦克導彈。
  第7擋爲新一代改進型,稱之爲“先進重型導彈系統”(Advanced Missile System-Heavy,AMS-H),屬于第四代反坦克導彈。
三、基本戰術技術性能
最大射程  3.7km(BGM-71A/B/C)
      4.0km(BGM-71D/E/F)
最小射程  500m(BGM-71A/B/C/D/E/F)
最大速度  M0.8(BGM-71A/B/C)
      M1.0(BGM-71D/E/F)
使用高度  3050m
最大過載  1.18g
制導系統  有線指令(BGM-71A/B/C/D/E/F)
      紅外成像(AMS-H)
引  信  觸發引信(BGM-71A/B/C/D/E/F)
      激光/磁感應雙模引信(TOW 3/AMS-H)
戰 鬥 部  雙錐形聚能破甲(BGM-71A/B/C/D/E)
      串式初始爆破/主聚能破甲(BGM-71F/TOW3/AMS-H)
動力裝置  1臺固體火箭發動機加1臺固體火箭助推器
彈  重  18.47kg(BGM-71A/B)
      19.10kg(BGM-71C)
      21.50kg(BGM-71D/E/F)
彈  長  1.17m(BGM-71A/B)
      1.45m(BGM-71C)
      1.55m(BGM-71D/E/F)
彈  徑  152.4mm
翼  展  450mm
四、實戰表現
“陶”式導彈1972年首次投入越南戰場使用。在越南戰爭的結束階段,有兩架攜載“陶”式導彈的直升飛機,在對越共坦克與裝甲車作戰時,曾獲得了80%的成功率。隨後“陶”系列導彈在中東戰場、兩伊戰爭和海灣戰爭中得到大量使用,並在多次的戰爭洗禮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作戰經驗。特別是在兩伊戰爭中使用時,發現陶導彈的自動跟蹤器容易將誘餌的曳光管誤認爲是基本型陶上所裝的曳光管,因此在這方面進行了改進,用具有明顯紅外特征的氙信標代替了曳光管。後來推出的陶2系列,還加裝了一種高強度熱信標,與夜視瞄准具一起用于夜間發射。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也大量使用陶2和陶2A反坦克導彈,共發射1500多枚,取得了顯著的作戰效果。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支部隊曾在作戰中用車載陶式導彈取得了發射120枚93枚命中目標的出色戰績。
http://product.news.sohu.com/ml/articles/013/013004005005_2531.shtml

昆吾反坦克導彈

發展過程:
“昆吾”反坦克導彈,于70年代由中國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以原蘇聯9M14型反坦克導彈(又名AT-3)爲藍本研制。80年代中期開始列裝。其重量、尺寸、外形均接近AT-3。
性能特點:
1.機動性較好,吉普車載4聯發射架。
2.屬于第一代反坦克導彈,命中精度較低,對射手的技能要求較高,訓練難度較大。
基本數據:
有效射程 500~3000米
初始速度 120米/秒
破甲厚度 400~500毫米
彈徑 119毫米
彈長 880毫米
彈重 11.3公斤
戰鬥部類型 空心裝藥
戰鬥部重 2.72公斤
動力裝置 2級固體火箭發動機
制導方式 光學跟蹤、手控有線指令
發射方式 車載4聯裝發射架
作戰運用:
武器系統安裝在M151型吉普車上,采用4聯裝發射器組,車上載有8枚導彈。既可從載車上發射,亦可由步兵從地面發射,還可從直升機上發射。臺灣機械化部隊的反裝甲連裝備12部發射車。
與其性能接近的AT-3反坦克導彈,在1973年10月的中東戰爭中被埃及、敘利亞大量使用,埃軍投入850多部,敘軍投入350多部。埃敘兩軍以AT-3導彈、火箭筒、無坐力炮相結合,使以軍受到巨大損失。第190裝甲旅的100多輛坦克在埃軍伏擊下全軍覆沒。以軍損失的700~1000輛坦克中,有65%被AT-3擊毀。AT-3是第一代反坦克導彈中的佼佼者,在中東戰爭中的表現,使以軍坦克制勝思想受到了嚴重打擊,也使反坦克導彈在反坦克作戰中的作用受到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就目前而言,其戰術與技術水平已經相對落後。
識別特征:
1.導彈系統由導彈、控制設備和發射裝備組成,采取裸彈發射方式。
2.錐形彈頭,前端有風帽。
3.一組大面積彈翼,位于彈體底部,翼面前緣後掠角有變化,先大後小,外緣與彈體軸線平行,後緣翼根部有切角。
http://baike.baidu.com/view/668908.html
 
美決售我「標槍」反戰車飛彈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報導〕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二十六日宣布,美國計畫對台灣出售四十套「標槍」反坦克飛彈系統和相關零件與服務,總價約五千一百萬美元。
 雖然荷蘭曾取得兩百四十套、西班牙也已取得十二套「標槍」反坦克飛彈系統,但台灣軍方這次是首次取得這種武器。
 美國國防部在新聞稿中特別指出,台灣軍方取得的這項武器,可以提升與美軍「互通的能力」(interoperability)。這個字也包含聯合行動的能力。
 以往美國國防部始終避談與台灣建立互通能力的話題,國防安全合作署的這項聲明首開先例,軍方人士表示,美台在九六年台海危機後一直在對話中檢討美台軍方缺乏互通能力的問題,並設法改進,這也顯示美台近年的軍事合作已有明顯成果。
 國防安全合作署是在廿六日告知國會,台灣已要求採購四十個「標槍」飛彈指揮發射器、三百六十枚飛彈和模擬機等。預料國會對這項轉移不會有異議。
 新聞稿指出,這項軍售將提升台灣步兵、偵蒐和工兵中程反坦克能力,為台灣軍方提供有效的反登陸能力,並將提升與美軍互通的能力。
 「標槍」系統是人員攜行式武器,射程約二千五百公尺,紅外線導引使飛彈具有射後不理功能。另外有雙彈頭設計,可以同時引爆目標的表層防護,另一彈頭則穿透裝甲,深入破壞。每套系統都具有兩種性能,一用以攻擊戰車車頂,一用以攻擊直升機和碉堡等。
 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雷神公司聯合生產的「標槍」反坦克飛彈,美國從一九八九年研發,九四年量產,九六年開始部署於喬治亞州的班寧堡陸軍基地,五年後就決定出售給台灣,顯示美國重視台灣的戰略需求。預計這型飛彈到二○○五年時要生產九千枚。
 美國陸軍一九九八年三月在阿拉斯加進行三天測試時,「標槍」飛彈曾創下六發六中的完全紀錄。美國陸軍在一週前才與位於佛羅里達州的ECC公司簽約,製造三百七十七套「標槍」飛彈訓練系統,為期三年,總價一千五百萬美元。美國陸軍和ECC公司在新聞稿中皆肯定「這型飛彈是美國步兵的主力武器之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1/new/oct/28/today-t2.htm

臺軍裝備新型反坦克導彈 臺媒大肆炒作

  一種被美軍廣泛用于伊拉克戰場的反坦克導彈近日被臺灣媒體炒成了“救星”。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25日報道,號稱專打“坦克腦殼”的輕標槍導彈,目前已交付臺灣精銳部隊,並可能在明年的“漢光-23號”演習中亮相。據稱,這種導彈的命中率高達90%,一些綠營人士甚至狂妄地叫囂,要用“飛彈雨”阻擊大陸戰車。
  叫囂對陣大陸戰車
  臺灣媒體在報道這個新聞時都顯得非常興奮。親綠的臺灣《自由時報》軍事記者許紹軒援引美軍在伊拉克戰場取得輕標槍導彈命中率達90%的戰績,聲稱大陸戰車一旦踏上臺島半步,都將遭到“鋪天蓋地的‘飛彈雨’的洗禮”。
  此外,在臺灣《尖端科技軍武論壇》上,一些不懷好意的臺灣深綠線民也群起預測輕標槍導彈與大陸戰車“對壘”的結果。一個線民宣稱,“即便是最不容易被擊破的大陸99式主力戰車開過淡水河,有輕標槍飛彈護身的臺軍也能依托掩體和樹林,通過伏擊手段阻止其前進,其摧毀效果遠比陳舊的66式單兵火箭來得兇猛。”不過在資深軍事專家眼裏,這些不著邊際的推論實在是不值一駁。
  千米之外“灌頂攻擊”
  據臺灣媒體介紹,輕標槍導彈係統全重只有23公斤,一個士兵就可以扛動,不佔用過多編制,是提高步兵班反坦克火力的“倍增器”。該係統分為發射器與彈體兩部分,發射器上裝有CLU介面(即戰場觀測、目標鎖定及導彈火控係統),它包含的熱成像瞄準儀能幫助射手在夜間準確捕捉到50-2000米范圍內的目標,發射控制器上有“直線命中”和“曲線攻頂”兩種模式供射手選擇,便于對付不同性質的目標。輕標槍導彈係統的操作頗為簡單,當發現目標後,射手只要將CLU介面上的自動追蹤器鎖定目標,即可發射導彈。由于輕標槍導彈發射時不會冒出尾焰,射手可以躲在封閉的房間內發射,再加上輕標槍導彈彈體上裝有紅外導引頭,可以“發射後不用管”,射手開火後便可“閃人”,因此在都市巷戰中具有很高價值。
  主要用于防禦作戰
  據島內媒體披露,這種武器早在2001年美國總統布什上臺後便已批準向臺灣出售,但因相繼發生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美軍自己都不夠用,導致臺灣訂購的輕標槍導彈生產任務被嚴重擠壓,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直到今年6月才騰出生產線為其制造360枚導彈及40套發射/訓練裝置。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認為,臺軍日益重視島內村落近戰及城鎮防禦作戰的可能性,著力提高臺軍精銳部隊借助島內復雜地形進行持續抵抗的能力,輕標槍導彈“隨時隨地都能打”的特點正好使臺軍的街巷近戰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臺軍過于迷信美軍武器,但卻沒有認識到,由于美軍在戰場上有強大的空軍和地面炮兵的掩護,其步兵的反坦克任務並不重。臺灣《軍事家》雜志主編鄭繼文認為,當臺軍真的需要用輕標槍導彈來對抗解放軍戰車的時候,臺灣實際上已處于“無可抵抗”的地步,因為解放軍地面部隊登陸同時也就意味著臺軍完全喪失了海空優勢,臺軍地面部隊的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雷神公司聯合生產的標槍反坦克飛彈,美國從1989年開始研發,1994年量產,1996年開始部署于喬治亞洲的本寧堡陸軍基地,預計這種飛彈到2005年時要生產1萬顆。
  2000年美國決定出售40套“標槍”飛彈係統,第一批已于2003年2月交貨。
  標槍係統是陸軍攜行式武器,射程約2000米,紅外線制導使非但具有發射後不理功能,這種飛彈也具備雙彈頭設計,可以同時引爆目標的表層防護,另一彈頭則穿透裝甲,深入破壞。每套係統都具有兩種性能,一用以攻擊裝甲車車頂,一用以攻擊直升機和碉堡等。
  標槍式飛彈重量輕、彈體小,整套係統包括制導係統及射控主件約重20公斤,包含被動目標識別,射控元件及整合式晝(4倍)夜間(4-9倍)放大瞄準器。彈體重11.8公斤,長108厘米,彈體直徑12.6厘米。發射管重4.1公斤,長119.8厘米,直徑142.1厘米。
標槍飛彈採用輕量化模組設計,射控元件可單獨使用于觀測、偵查敵情,以單眼使用熱像螢幕,在惡劣氣候下操作仍能發現遠距離目標。射手可採用站、跪、臥及坐姿發射。
http://big5.am765.com/sp/xwzt/jslw/200705/t20070529_2427.htm

臺軍反坦克能力透視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陸軍擬采購1700枚美國BGM-71F“陶”-2B型頂部攻擊反坦克導彈,配備新編成的“聯兵旅”作爲反登陸武器,同時采購若幹部導彈發射器和“悍馬”戰鬥車。而就在兩年前,臺灣已進口過1786枚BGM-71E“陶”-2A和114部發射器。臺灣當局如此大批量地搜購反坦克導彈,這一動向頗爲引人注目。那麽,當前臺軍的反坦克作戰能力到底如何呢?
  臺軍反坦克體系的“七寸”
坦克是陸戰場上最主要的機動突擊兵器,雖然現代戰場上很難再出現坦克與坦克對陣的壯觀場面,但坦克本身仍將是反坦克的主力。臺軍現役坦克陳舊、老化嚴重,完好率低,就連近年陸續新購入的二手M60A3,可用率也不過40%左右。
臺灣陸軍現裝備M48、M60和M41三大系列坦克。M48是美國戰後研制的第一代主戰坦克,采用圓形整體鑄造炮塔和主體,是臺軍裝甲部隊的主力,總數超過550輛,包括M48H(CM11)、M48A5(CM12)。其中,臺灣采用M60A3底盤和改進型M48炮塔自行拼湊而成的M48H“勇虎”,配用指揮儀式火控系統、柴油發動機和扭杆式懸挂裝置,現有450余輛。M60A3屬第二代主戰坦克,是美國陸軍淘汰下來的二手貨,臺軍現有169輛。M41輕型坦克是臺灣引進的美國50年代産品,並曾于90年代中期生産了改進型M41D(即64型),現臺軍仍在大量使用,共計675輛。
這些坦克的戰鬥性能已嚴重落後。M48H和M60A3的火炮口徑爲105毫米,穿甲和破甲威力都只有400毫米;其自身防護力較差,正面和側面裝甲厚度只有250毫米;單位車重功率值約爲15左右,而大陸的88式主戰坦克已達到18-19,可獲得更高的機動速度。這樣的火力、機動力和防護力,顯然遠遜于大陸國慶閱兵式上展示的3種新型主戰坦克。
陸上反坦克作戰,最後一道火力防線就是單兵反坦克武器和反坦克陣地體系。臺軍目前裝備有66毫米一式戰防火箭和84毫米AT-4型火箭筒以及90毫米M-67型、106毫米M40A1型和51式無坐力炮。其中M40A1無坐力炮由吉普車載,最大有效射程1370米,射速5發/分,可使用破甲彈、碎甲彈和箭式殺傷彈,彈重7.5公斤,破甲厚度400-500毫米。它從1953年開始裝備美國陸軍,是“老掉牙”的東西,臺軍現在還在使用,並且是其步兵分隊的主要反坦克武器。
事實上,從坦克到單兵反坦克武器和反坦克陣地體系,這些反坦克作戰實力的最基礎部分,臺軍都是依仗美國建立起來的。引進之初,也曾有過龐然大物的氣象,但沒過多久,就顯得陳舊不堪,成爲了反坦克系統中最薄弱的環節。
  制導彈藥堆積如山
從中東戰爭坦克戰的經驗看,反坦克導彈已成爲反坦克的精銳,而制導炮彈則使炮兵如虎添翼。眼看著以往搜購的坦克和一部分反坦克火器正江河日下,臺灣軍方曾自行仿制過“昆吾”反坦克導彈,無奈這種導彈性能太落後,早就被淘汰。情急之下,它又重投老路,開始大規模引進美式的“陶”式反坦克導彈和“銅斑蛇”半主動激光制導炮彈。
臺軍把M220“陶”式導彈發射器改裝在M113裝甲車上。“陶”式屬于第二代反坦克導彈,曆經改進後作戰效能不斷提高,尤其是“陶”-2系列,射程65-3750米,紅外半主動有線制導,空心裝藥戰鬥部垂直破甲厚度達940毫米,在500-3750米上對運動目標命中率爲75%,並配備夜視瞄准具。而最新改進的“陶”-2B則采用了最先進的第三代反坦克導彈技術,放棄了過去直接命中目標的殺傷方式,改爲在目標正上方通過時以2個向下爆炸的錐形裝藥彈頭攻擊防護薄弱的坦克頂部,使作戰威力倍增。這一發展思路是針對當前許多主戰坦克都在車身周圍加裝反應裝甲,其內襯炸藥被反坦克導彈或炮彈的錐形裝藥彈頭命中時會自動引爆,進而破壞反坦克彈頭的噴流,降低甚至消除其貫穿裝甲的能力,但從頂部攻擊坦克的效果則事半功倍。臺軍裝備的美制“銅斑蛇”制導炮彈,由155毫米榴彈炮發射,全長1372毫米,全重63.5公斤,彈頭22.5公斤,裝藥6.4公斤,有效射程3-16公裏。制導炮彈的使用,賦予了炮兵更強的反坦克作戰能力。
平心而論,目前這些制導彈藥性能尚屬先進。但這種先進只是暫時的,並且它們也有許多致命的弱點。例如“銅斑蛇”的制導激光束穿透煙霧的能力很有限,彌漫不散的戰場硝煙會阻斷激光束的傳播,“銅斑蛇”一旦瞎了眼睛,就無法“吞食”坦克。
臺灣當局不惜重金,使盡渾身解數,一次次向美國軍火商成批購買制導彈藥,使本已堆積如山的武庫更加擁擠不堪。據臺軍方有關官員稱,臺軍參謀本部早在1998年就曾指出陸軍反坦克武器(火箭彈、“陶”式和“獄火”式導彈)存量過多,已超過反登陸作戰的需要。盡管如此,臺灣當局卻還想向雷聲公司購買BGM-71F“陶”-2B型反坦克導彈,用意就讓人不得其解了。
  急劇膨脹的空中反坦克實力
現代戰爭表明,對于地面裝甲集群目標,最大的威脅來自于空中,未來反坦克作戰主力將由攻擊直升機承擔。爲此,正積極發展陸軍航空兵的臺軍,已從美國引進53架AH-1W“超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和26架OH-58D偵察直升機。這兩種直升機的配合使用,可較大幅度地提高臺軍反坦克作戰能力。
AH-1是美國60年代研制的專用武裝直升機;1967年6月列裝,不久被用于越南戰爭。1986年,美軍針對海上作戰環境專門改裝了AH-1W,並形成初始作戰能力。海灣戰爭中,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共投入78架AH-1W執行反坦克作戰和武裝偵察任務,摧毀伊軍坦克97輛、裝甲輸送車104輛、掩體16處及2個高炮陣地。AH-1W通常按2機或4機戰鬥編組使用,乘員2名,戰鬥全重6697公斤,巡航速度每小時227.5公裏,作戰半徑240公裏,續航時間150分鍾,配備夜視設備和激光測距指示器,機載武器配備靈活,除1門20毫米3管M-197機炮外,短翼下有4個挂架,可挂載“響尾蛇”空空導彈、“獄火”和“陶”式反坦克導彈以及70毫米和127毫米火箭彈。今年5月29日,美國宣布再向臺出售240枚“獄火”2型導彈,使總數增至1000枚左右。這種導彈采用半主動激光制導技術,反坦克效果較好。
HO-58D是美國陸軍現役偵察和觀測直升機,1987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機上裝有先進的電子設備,包括全天候導航系統、電視和紅外探測系統、夜視儀、激光測距儀和目標指示器等,可全天候執行偵察、監視和目標指示等任務。海灣戰爭中,美國陸軍把全部168架OH-58D中的132架(占79%)部署到戰場上,執行偵察和指示目標等任務。OH-58D最大起飛重量2450公斤,機組乘員2名,巡航速度每小時208公裏,航程520公裏,續航時間150分鍾,發動機功率650馬力。機載武器可從“毒刺”空空導彈、“獄火”空地導彈、12.7毫米機槍和70毫米火箭彈中任選2種。裝在旋翼主軸上的瞄准具帶全天候目標探測器和激光測距指示器,既可AH-1W攻擊直升機提供目標數據,也能直接發射激光制導武器(如“獄火”導彈),並且還能爲火炮提供空中觀測數據以及爲“銅斑蛇”炮彈提供末制導。
AH-1W與OH-58D配合使用,能形成較強的空中火力,將取代陸上機動的裝甲兵而成爲主要機動打擊力量。相對于地面機動來說,直升機機動速度快得多,但比起固定翼飛機和導彈則又慢得多,因此在導彈和固定翼飛機的攻擊下生存能力堪憂。另外,直升機在惡劣天候條件下作戰能力將受到限制,尤其是在地面混戰一團時,空中識別和定位目標比較困難,遇到夜間和不良天候時難度就會更大。
此外,臺空軍也可參與反坦克作戰,除改裝的22架AT-3攻擊/教練機外,臺軍多種戰鬥機都具備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F-16配套設備中包括16套“蘭盾”吊艙(即夜間低空導航和目標定位紅外系統),可用于發射和引導GBU-10激光制導炸彈(908公斤)和“小牛”空地導彈(紅外制導型)對坦克攻擊。幻影2000對地攻擊能力較強,臺灣自産的IDF和老舊的F-5E也可對地攻擊。
臺軍反坦克作戰能力的強點和弱點都較突出:地面抗衡實力十分有限,空中反坦克實力正在不斷增強。但從軍事上看,臺灣本島西部可供登陸的灘岸地帶較長,實施抗登陸作戰困難重重,幾樣眼下看來還算先進的兵器不可能成爲長久的“護身符”。而另一方面靠美國軍火充實起來的武器庫是招架不住長期的封鎖和消耗的。企圖依靠引進美國的導彈來阻礙祖國的統一大業,無異于螳臂當車。/沁潛 著
http://army.news.tom.com/Archive/2001/2/26-30370.html

重型遠程反坦克“地獄火”系列導彈揭密

  “海爾法”(Hellfire,有的刊物譯為“地獄火”)導彈是美國70年代研制、80年代裝備的一種重型遠程反坦克導彈。它最大的特點是采用了模塊化設計,可以“一彈多頭,一彈多用”。通過更換不同的導引頭或戰鬥部等部件,“海爾法”已形成了一個系列,主要有AGM-114A/B/K/D等多種型號。
基本型AGM-114A型,于1970年開始研制,1982年投產,裝備在美國陸軍的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上。主要攻擊目標是坦克、裝甲車輛和各種加固的點目標。導彈的外形為軸對稱圓柱形,導引頭尾部圓柱段有4片“X”形配置的舵,和尾翼配合可提高導彈的機動性。動力裝置為單級無煙火箭發動機,可使導彈在發射3秒後速度超過M數1。導彈采用半主動激光制導,制導系統由激光導引頭、自動駕駛儀和作動系統組成。其戰鬥部為質量9千克的聚能破甲型,裝有6.8千克高能混合炸藥,最大破甲厚度可達1.4米。導彈長1.625米,彈徑178毫米,質量45.7千克,最大射程8千米,命中概率為96%。
AGM-114B是美國為其海軍陸戰隊研制的直升機載重型遠程反坦克導彈,主要裝備AH-1“眼鏡蛇”和AH-1w“超級眼鏡蛇”武裝直升機。該導彈只在A型的基礎上改進了保險和解除保險裝置。
AGM-114D“長弓海爾法”由于采用了毫米波雷達制導,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種直升機載、發射後不管的重型遠程反坦克/反直升機導彈。該導彈主要裝備裝有“長弓”火控雷達的AH-64D“長弓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導彈的射程為0.5-10千米,戰鬥部可根據需要選用兩用榴彈(DPHE)或雙級串聯聚能破甲彈(HEAT)。作戰時,由機載火控雷達搜索目標,確定目標後發射導彈,彈上的毫米波導引頭搜索、鎖定目標,向目標攻擊,而且毫米波導引頭還可作為近炸引信,在恰當的時候引爆戰鬥部摧毀目標。這種制導方式使導彈真正具有“發射後不管”的能力,並且可有效避免戰場上雨、雪、霧、煙等屏障的幹擾(這是激光半主動制導方式做不到的),大大提高了載機的攻擊能力和生存能力。
AGM─114K也稱“海爾法”2,主要特點是采用了新型數字式自動駕駛儀和抗幹擾激光導引頭,並對戰鬥部和電子引信進行了改進,導彈質量和長度與基本型一樣,但最大射程提高到9千米。其激光導引頭具有良好的抗光電幹擾能力,可有效避免主動和被動的光電幹擾,並且在煙塵和雨霧的背景中也能很容易地跟蹤目標。數字式自動駕駛儀由激光導引頭提供制導指令,適用于近距離作戰,可以修正飛行彈道,使導彈能在雲層下飛行,不易會失跟蹤的目標。改進後的戰鬥部體積更大、威力更強,采用了雙前置戰鬥部用以攻擊爆炸反應式裝甲,兩個先炸的前置裝藥在主裝藥起爆前按順序起爆,前置裝藥的藥型罩材料是鉬,而不是常用的紫銅,在試驗中,這種結構的戰鬥部成功地擊毀了能有效防禦紫銅罩串聯戰鬥部的多層爆炸反應武裝甲。
除這些型號之外,“海爾法”導彈還有許多改型,已經從當初由直升機發射,發展到現在可由各種載體來發射,如空中的A-10、F/A-18等固定翼飛機,地面的M113(圖1)、M2/M3、“悍馬”等履帶式和輪式車輛﹔而且,一些改型的用途也有很大受化,如瑞典最先引進的反觀型“海爾法”被其定型為RBS-17,主要用于在海岸攻擊登陸艇或其它艦艇,采用三腳架發射,與基本型的主要區別是將聚能破甲戰鬥部改為帶有延期引信的殺傷爆破戰鬥部。不僅如此,“梅爾法”導彈還可通過選擇不同的導引頭來提高性能,如毫米波導引頭、紅外成像導引頭以及紅外成像/半主動激光制導導引頭等,如前述的“海爾法2”型就可選用毫米波導引頭,稱為“長弓海爾法”2型,從而具有了“發射後不管”的能力。
  如何作戰?
目前,“海爾法”導彈采用的制導方式主要是半主動激光制導,那麽,就以此為例來說明它是如何作戰的。
上面說了導彈,還得有把導彈發射出去並使它命中目標的裝置,那就是發射制導裝置了。
發射制導裝置包括激光指示器(圖2)和發射系統。由于是半主動激光制導,所以照射目標的能源不在導彈上,必須配有另外的照射能源,來為導彈指示目標和確定目標位置。它可根據不同的戰朮需要采用不同的激光指示器,有地面的,也有機載的等等。它采用的發射架也有多種,主要有機載的雙軌和4軌發射架以及地面車輛使用的4聯裝發射箱等。
在作戰時,導彈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必須由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標,然後由導彈的激光導引頭將其鎖定,從而控制飛行軌跡並導問目標。所以采用這種制導方式的“海爾法”導彈不具有“發射後不管”的能力。
導彈的戰朮適應性較強,可以有多種發射和指示目標的方式。指示目標的方式分為協同指示和獨立指示。協同指示:激光指示器不在導彈的發射載體上,可由觀測手選擇適當的隱蔽位置設置,當發現目標後,觀測手與發射單元就目標位置。鎖定方式、激光編碼、發射時間等互通情況,激光指示器可在導彈發射前或發射後以激光束照射目標,以導引導彈向目標飛行直至命中為止。發射單元在發射導彈後可立即轉移,也可在隱蔽物後方發射導彈,減少了暴露時間,提高了生存力。觀測手和激光指示器雖然可隱蔽設置,但由于離前沿較近,如果被對方發現,易被毀傷,從而使導彈失去控制,丟失目標,
獨立指示:激光指示器和導彈的發射單元在同一載體上,由發射單元獨立完成照射目標和發射導彈的工作,這種方式有利于攻擊突然出現的目標和隨機發現的目標,但由于發射單元從發現目標、發射導彈到導彈命中目標的整個過程都處于暴露狀態,容易遭受對方攻擊,生存力較差。
導彈的發射方式有以下幾種,發射前鎖定直接發射:這種發射方式適用于能見度較差的情況,但需對目標情況有較詳細的了解。確定目標後,首先用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標,導彈在發射前導引頭就捕捉到目標反射的激光信號,然後鎖定,導彈發射後立即向目標飛行並將其摧毀。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不論激光指示器和導彈發射單元是否在同一位置,都可對目標進行精確鎖定。其缺點是導彈導引頭與目標之間需有通視線,也就是能看見,能使導引頭接收到目標反射的激光信號,這樣就使發射單元的隱蔽性較差,容易受到對方攻擊。這種方式多用于對方威脅較小的情況。
發射後鎖定直接發射:導彈先以大慨的射向向目標發射,在飛行中導引頭接收目標反射的激光信號後鎖定,最後精確導向目標。這種方式可使激光指示器減少照射目標的時間,降低威脅,多采用協同指示目標的方式,但二者必須緊密配合。
發射後鎖定間接發射:這種方式在部署和操作上與發射後鎖定直接發射的方式基本一樣,區別是導彈從隱蔽地形後發射導彈,通過自動駕駛儀控制導彈越過障礙物,然後導引頭接收到信號後鎖定目標並導同目標,這樣就使導彈發射單元不必暴露出來,減少了對方的威脅。同樣,這種方式也需要很好的協同。
  有何招數?
“海爾法”導彈從發射到飛行8千米距離的時間約為37秒,通常采用以1部激光指示器控制2個發射單元攻擊同一個目標,等導彈命中後再轉換到下一個目標,但根據戰場需要還可采用以下幾種攻擊方式。
快速發射當有2個以上互相鄰近的目標靠近時,一部激光指示器以一種激光編碼依次照射目標,發射單元可以6-8秒的間隔按同一編碼向目標連續發射導彈,指示器在指示第一枚導彈命中目標後,立即轉向第二個目標,指示正在空中飛行的導彈命中第二個目標。
連續發射兩部或兩部以上的激光指示器各自接不同的激光編碼照射各自的目標,發射單元以約1秒的間隔向這些目標發射導彈,導彈即可按相應的激光編碼攻擊各自的目標。
組合發射就是將上述兩種方式結合進行,可在1分鐘內發射完16枚導彈,去攻擊相應的目標。這是對付大面積集群坦克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激光指示器與導彈發射單元之間必須協同好。
http://english.2007afdb.org/BIG5/junshi/63/20030411/969196.html
 
中國版長釘:紅箭AFT-10反坦克導彈
 

215406z2szaz82xp7aetea.jpg.thumb.jpg

從截圖畫面上看,位于我國反坦克導彈專家身後,這枚國産新型導彈,其最關鍵部分的導引頭,也象以色列人研制的長釘反坦克導彈那樣,好象也采用了固體狀態攝像機這一圖象轉換裝置,除了光電圖象轉換裝置外,它還應該也包括一個紅外成像導引頭,其具備很高的靈敏度,對背景熱量掩蓋下的目標有很強的分辨能力。用這種雙重體制導引頭來確保國産山寨版長釘反坦克導彈,極高的命中概率和全天候作戰能力。

我國是世界上光纖生産的大國,這個采用光電與熱紅外引導的新國産反坦克導彈,基本可以肯定也會采用光纖數據傳輸鏈路的制導方式。光纖制導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最新制導技術,優點衆多,基本可以概括爲3點:比普通導線更好的延展性和更小的體積、高效的數據傳輸能力、不向空間輻射電磁波帶來的隱蔽性。第一個優點可以賦予導彈在相同載荷和動力下更遠的射程。以色列的長釘-ER的射程可達8公裏就是此優點的體現。高效的數據傳輸能力是光纖制導最具**性的優點,它賦予了導彈更多的作戰模式和任務彈性。

國産山寨版長釘反坦克導彈,應該也可采用雙重戰鬥模式,其一爲發射後不管模式,在發射後不管的模式下,射手激活導彈並將瞄准線鎖定目標後即可按下發射按鈕。導彈將自主制導飛向目標,無須射手做追蹤瞄准,這也是當前各國新一代反坦克導彈的共有特性。射手在發射導彈後可以迅速轉換發射陣地或進行再裝填,由此獲得了更高的戰場生存力。其二則是發射+觀察+修正模式,此模式與早期線導反坦克導彈攻擊模式相仿,但由于光纖數據傳輸鏈是一個自封閉的系統,外界無法對其實施幹擾,因此其作戰效率要高得多。此外,光纖數據傳輸鏈路不僅能將射手獲得的目標信息傳輸給導彈,使其精確攻擊目標(由于光纖數據傳輸的高效性,射手甚至可以在中途改變目標,我們還可以設想這樣一個情況來體會其優越性:蹲伏在茂密灌木叢林裏的長釘射手,發現大約4公裏外的空曠平地上有一輛坦克,他瞄准後便開火,但當導彈正對准目標時,射手突然意識到目標是假的。這時他通過長釘導引頭傳回圖象發現藏在附近掩體下的一輛真坦克,于是他重新輸入目標信息,使其攻擊真正的目標),它還能將導引頭獲取的實時戰場景象傳回給射手,“那就像是射手自己在飛向目標一樣”。圖象回傳能力使長釘導彈的使用者可以清晰的看到攻擊畫面,從而實現遠程殺傷效果評估。而且這種能力最大的潛力是實現網絡中心戰的理念,即將每部導彈發射系統通過戰場局域網與其他作戰單位和高級指揮機構聯結起來,導引頭攝下的戰場實時畫面不僅可以傳回給射手,還可以通過網絡實現與其他作戰單位和指揮機構的數據共享,從而使戰場態勢更加透明化。

 

中國版短號:紅箭AFT-11反坦克導彈

 

0HGB@0YR2UVJH76`Q8)SFI9.jpg

U37P27T28D1768F430DT20040613105942.jpg

近日網上傳出一張紀念章的照片。章上的武器代號AFT-11,外形酷似俄羅斯開發的短號多用途導彈。

“短號”反坦克導彈是俄羅斯的輕型第三代反坦克導彈,由俄羅斯圖拉儀器設計制造局研制。1994年10月首次亮相,代號爲AT-X-14。

俄羅斯軍事專家根據在阿富汗的實戰經驗和對未來戰爭的深刻分析認爲,在任何作戰情況下,反坦克導彈在戰鬥中的目標只有30%~35%是坦克和裝甲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反坦克武器都可以用作伴隨步兵作戰的輕型火炮,用來打擊各類掩體和野戰工事。這種多用途的要求,成爲研制“短號”最根本的依據,對其技術性能的選擇有直接的影響。“短號”反坦克導彈是一種威力強大的多用途突擊武器。

 

現代反坦克導彈的發展趨勢

 

  反坦克導彈是專用的反裝甲武器,從制導方式看已發展了三代,從第一代的目視瞄准、目視跟蹤、手動操縱、有線傳輸指令,到第二代的目視瞄准、光學跟蹤、半自動操縱、有線傳輸指令,再到第三代的“發射後不管”制導方式。目前第一代反坦克導彈已基本被淘汰,第二和第三代仍在發展之中。

  爲了提高對裝甲目標的殺傷力和確保發射平臺(特別是直升機)的生存力,反坦克導彈的發展趨勢有六個。

  其一,增大射程,使直升機能在防區外實施攻擊。第一代反坦克導彈的射程基本上在4000 米左右,在地面防空武器不斷擴大防禦範圍的情況下,這種射程會給直升機帶來巨大風險。

  其二,提高飛行速度,以縮短直升機暴露在敵方反擊火力中的時間,同時確保能及時擊中目標。第一代反坦克導彈由于飛行速度不夠快,導致運動目標逃逸的情況時有發生。

  其三,增強破甲能力。例如,早期的反坦克導彈大多采用單一戰鬥部,難以對付披挂爆炸式反應裝甲的主戰坦克。後來出現的串聯式戰鬥部則配有先行裝藥和主裝藥,擊中坦克時先行裝藥首先引爆爆炸式反應裝甲,主裝藥隨後跟進穿透主裝甲。

  其四,增強抗幹擾能力。在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采用光學跟蹤的反坦克導彈經常在手持式誘餌彈的“誘騙”下偏離真正目標。之後,抗幹擾能力逐漸成爲反坦克導彈設計中的重要考慮因素。

  其五,“發射後不管”,即導彈發射後能在制導系統導引下自主飛向目標,無需人員參與跟蹤和瞄准,其直接好處是直升機能躲在掩護物後發動攻擊,而且能在短時間內連續攻擊多個目標。毫米波或紅外成像制導可以實現這種能力。

其六,具備晝夜全天候打擊能力。毫米波或紅外成像制導還能克服激光制導在雨、雪、霧等惡劣天氣下或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難以准確捕獲目標的問題,爲反坦克導彈提供晝/夜全天候能力

http://zjzjzj654321.blog.163.com/blog/static/7089553200722531237279/

 

發展中的反坦克導彈

 

編者按在近期爆發的幾次局部戰爭中,經常可見到反坦克導彈的身影,如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的“陶”式導彈和在阿富汗戰爭中使用的“標槍” 導彈。在有關這些戰爭的報道中,我們看到,這些武器系統已不僅僅用來摧毀坦克、裝甲車,還用來攻擊建築物、破除障礙等,即它們已由研制初期的單一功能武器逐步成爲多用途武器。本文作者按地域不同向讀者介紹了反坦克導彈的最新發展情況。   

  美國的反坦克導彈   

  “陶”式導彈及其改進型號

  伊拉克戰爭中呈現的最生動的畫面之一是美國陸軍101空降師的士兵于 2003年7月22日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用“陶”式導彈攻擊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的兩個兒子烏代和庫賽藏身的建築物。在這次襲擊中,美軍發射了不下于10 枚的導彈。在伊拉克戰爭中,“陶”式導彈發射的數量爲1000~2000枚左右,其中,美國陸軍發射了約1400枚,海軍陸戰隊發射了500枚左右。

  “陶”式導彈于1970年開始裝備部隊,現已成爲世界上部署最廣泛的反坦克制導武器。“陶”式導彈最大射程達 3750m,是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基本的地面發射型遠程反坦克制導武器。它采用有線傳輸指令制導,操作者使用瞄准裝置鎖定目標直到導彈擊中目標。

  伊拉克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AH-1W“超眼鏡蛇”攻擊直升機發射的是“陶-2A”,它裝有串聯式高爆戰鬥部,前置戰鬥部摧毀或引爆反應裝甲,主戰鬥部對坦克的主裝甲實施攻擊。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陸軍的地面平臺——輕型裝甲車、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以及M1121高機動性多用途輪式車(“悍馬”車)——主要發射“陶-2B”反坦克導彈。這是一種飛越式攻頂導彈,它選擇裝甲車輛最易受攻擊的頂部進行穿透打擊。實戰證明,這兩種導彈是摧毀有反應裝甲甚至更先進裝甲主戰坦克的有效武器。

美國陸軍雖然在2002年取消了“陶” 式導彈“發射後不管”型的研制,但仍爲“陶”式導彈的改進提供資金,目的是使 “陶”式導彈至少服役到2020年。

第一個改進型是“陶”式掩體炸彈,由“陶-2A” 導彈改裝而成。據稱,“陶”式掩體炸彈的設計源自美軍對一種能炸洞讓士兵通行的破障彈的需求,並要求這種炸彈能在“陶”式導彈的全射程上將有加固鋼筋的混凝土牆炸出一個寬1m以上的洞。“陶”式掩體炸彈項目的研制與試驗階段于2001年7月開始至2002年4月結束。雖然“陶”式掩體炸彈是美國陸軍的項目,但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對此項目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其他一些國家的“陶”式導彈用戶也在研究該導彈的新型産品。

  美國陸軍在今年2月與項目承包商雷聲公司簽定一項生産合同,生産976枚增程型“陶-2B”導彈,計劃于2006年12月前交貨。這種增程型導彈采用了更長的指令制導線,並改善了彈體的空氣動力性能,使導彈射程提高了20%,接近 4500m,而且速度更快,可以減少射手的暴露時間。

  美國陸軍今後多年的采購重點將放在采用無線電傳輸指令制導系統的 “陶-2B”變型導彈。盡管正式名稱尚未確定,但“陶-2B無線”是一個可能的備選名稱。   

  “標槍”導彈

  在伊拉克戰爭中,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還使用了中程(2500m)“標槍”導彈。“標槍”導彈是在美軍服役的第一種肩射式“發射後不管”的反坦克制導武器。“標槍”的瞄准控制系統采用晝夜合一瞄准裝置,能提供在惡劣天氣和電子對抗環境下的戰場監視與目標攻擊能力。其導彈具有可選擇的攻頂模式或直接瞄准射擊模式。這種武器自1996年6月以來,已交付 2500多具控制發射裝置和12000多枚導彈。

  在伊拉克戰爭中發射了大約500枚“標槍”導彈。美國陸軍第3步兵師(機械化)的行動小結報告把“標槍”描述爲“一種摧毀敵人裝甲力量和加固陣地的寶貴武器”。雷聲公司稱:“‘標槍’導彈和‘陶’式導彈是對付各類目標的真正攻擊武器”。   

  下一代反坦克武器

  美國陸軍在今年6月底開始少量生産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瞄准線反坦克武器”,這是美國陸軍的下一代遠程反裝甲武器。“瞄准線反坦克武器”項目立項于1980年代,自1998年改裝後成爲可空運的一種多用途攻擊武器。這種武器系統有4枚動能導彈,安裝在M1114重型“悍馬”車的車頂上。動能導彈以 1500m/s以上的飛行速度(“陶”式導彈飛行速度僅360m/s)在不到5s的時間內可達到最大射程。該動能導彈是一種沒有爆破戰鬥部的“撞擊摧毀”導彈,其通過強大的動能摧毀目標。美國陸軍計劃裝備5個營級單位,每個單位裝備36具反坦克發射器。第一個裝備單位將是第82空降師,隨後是第10山地師(輕步兵)、第25步兵師、第29步兵師(輕型)和第101空降師。

  “瞄准線反坦克武器”已于今年3月 9日完成了其研究改進試驗,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白沙導彈靶場試射成功,擊中了目標坦克。在爲期8個月的試驗中,對多種移動目標和靜止目標發射了18枚導彈。接著,將在德克薩斯州布利斯堡由第82空降師的第511傘降步兵團A連進行有限用戶試驗。

  繼成功研制動能導彈之後,美國陸軍航空與導彈研究發展與工程中心又開始研究“小型動能導彈”,用以摧毀先進的裝甲、綜合掩體及其他高度加固的目標。這種小型動能導彈比動能導彈更輕、更短並且更具殺傷性。全彈長1.52m,質量不到45kg,其尺寸只有動能導彈的一半。該導彈很可能用于美國陸軍的“未來戰鬥系統”項目。

  這種小型動能導彈的系統研制和驗證演示項目預計在2006財年開始。   

  歐洲反坦克導彈的發展   

  早在1960年代,由法國宇航公司與德國MBB公司組成的歐洲導彈公司就開始爲兩國陸軍研制中程(1950m)“米蘭”導彈和遠程(4000m)“霍特”導彈系統。

  至今約有19個國家選用車輛發射型或空中發射型“霍特”反坦克導彈,導彈産量達85000枚以上。“霍特”反坦克導彈采用有線傳輸指令制導,現生産的 “霍特3”反坦克導彈裝有串聯式戰鬥部,用以攻擊裝有反應裝甲的目標。“霍特” 反坦克導彈在空中大多用直升機機載發射,在地面大多用裝甲車輛車載發射,但歐洲導彈公司還研制了一種輕型系統,稱爲“霍特-阿特拉斯”反坦克導彈,可用4×4車輛車載發射,這種導彈是爲滿足摩洛哥的需求而研制的。

  法國和德國已爲40多個國家生産了1萬多套便攜式發射裝置和33萬多枚“米蘭”導彈,此外還在印度、西班牙和英國特許生産。

  還有一種新型遠程導彈“崔格特”曾經准備裝備在法國和德國服役的“虎式”攻擊直升機上。但是,2000年7月英國決定停止中程“崔格特”的發展計劃,加上比利時和荷蘭的退出,實際上終止了該項目的研制。爲了收回“崔格特”導彈的投資,瑪特拉英國航空動力公司與歐洲導彈公司聯合研制了“崔幹”導彈,該導彈是中程“崔格特”反坦克導彈與“米蘭”反坦克導彈發射裝置的組合。這是爲“米蘭”反坦克導彈用戶提出的一種有成本效益的改進方案。最初,這種“崔幹”導彈保留了“米蘭”導彈的有線制導系統,但仍將研制一種光纖制導系統。“崔幹”導彈是否投入生産似乎與法國陸軍即將作出的用什麽武器取代其 “米蘭”導彈的決定有關。

  瑞典的薩伯‧博福斯動力公司的“比爾”便攜式反坦克制導武器于1986 年進入瑞典陸軍服役,是世界上第一種攻頂式導彈,射程2 200m。改進後的“比爾2”型反坦克導彈裝有2個高爆反坦克戰鬥部,用以摧毀頂部裝有反應裝甲的坦克。奧地利和巴西購買了“比爾1”型反坦克導彈,而這兩種型號在瑞典陸軍都有服役。

   隨著中程“崔格特”反坦克導彈項目的終止,美國“標槍”反坦克導彈和以色列拉法爾武器發展管理局研制的“長釘” 反坦克制導武器現在已開始競爭歐洲市場。爲了取代在以色列國防軍服役的 “陶”式導彈及其他美制導彈系統,拉法爾武器發展管理局研制了地射型和空射型“長釘”導彈。包括短程“長釘”(800m)、中程“長釘”( 2500m,以前通稱“吉爾”反坦克導彈)、遠程“長釘”( 4000m)以及增程“長釘”(8000m,以前通稱NTD反坦克導彈)。“長釘”導彈采用光纖制導,因此它可使用“發射後不管”或“發射後觀察”模式。

  2002年,以色列國防軍與拉法爾簽定一項生産合同,對增程“長釘”導彈作重大改進,改進後稱爲C4I(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與情報)“長釘”。這將爲部署的“長釘”導彈發射班組提供網絡能力,形成可與更高層指揮機構聯接的戰場圖像。

  拉法爾公司估計“長釘”導彈系列全球市場潛力在20億美元左右。新加坡是第一個出口用戶。

  芬蘭國防軍于2000年在廣泛試驗後選中了中程“長釘”導彈,參與試驗的還包括“比爾2”型反坦克導彈、“標槍”反坦克導彈、“米蘭”反坦克導彈以及中程 “崔格特”反坦克導彈。芬蘭陸軍總共需要300套發射器和 2400枚導彈。2003年,芬蘭還采購了增程“長釘”導彈,供海岸防衛部隊使用。

  荷蘭國防部在2001年年中與拉法爾簽定一項1.5億美元的合同,生産297套中程“長釘”發射裝置和2400枚導彈,以取代在其陸軍快速反應部隊和荷蘭皇家海軍陸戰隊服役的現役美制“龍”式反坦克制導武器系統。

  2003年12月29日,波蘭國防部簽訂了一項價值約14.9億茲羅提(波蘭幣值,合3.835億美元)的合同,由本國生産遠程“長釘”導彈。合同包括在2004年至 2013年間交付264套地面發射器和2675枚導彈。

  英國已經選用美國雷聲/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標槍”單兵便攜式反坦克導彈系統,以滿足英國陸軍和皇家海軍陸戰隊對新的“輕型部隊反坦克制導武器系統”的需求。“標槍”系統是世界上第一種便攜式“發射後不管”的反坦克導彈系統。首批訂貨包括144枚導彈和18套控制發射裝置。該項目最終可望達到3871枚導彈和378套控制發射裝置,價值3億英鎊(5.37億美元)以上。交付英國的“標槍”將有許多的改進,包括控制發射裝置——視界更寬,可以辨認更遠距離的目標和三腳架。

  “標槍”的控制發射裝置將按美軍的 “對外軍事銷售”計劃從美國獲得,而導彈則按商業銷售渠道直接從美國采購。此外,英國還提出了爲未來“標槍”改進的英美聯合開發項目。

  2003年12月,挪威簽訂了一項價值約6億挪威克朗( 8930萬美元)的合同,生産90套“標槍”控制發射裝置和526枚導彈。挪威的“標槍”系統將從2006年年中至2007年年中交付。此外,“標槍”還被愛爾蘭和立陶宛訂購,其他用戶包括澳大利亞、約旦、新西蘭和臺灣。澳大利亞的特別空勤團在2001~2002年的阿富汗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均裝備了“標槍”導彈。   

  南非的反坦克制導武器   

  南非的肯特隆公司繼續研制新型反坦克制導武器,盡管國內市場有限。

  南非國防軍的標准遠程反坦克制導武器系統是肯特隆ZT-3“雨燕”反坦克導彈,該導彈在1987~1988年的安哥拉戰爭中成功用于對付T54/55坦克。其采用激光制導,最大射程5000m。“非洲獾”步兵戰車的車載發射系統可攜帶3枚 “雨燕”導彈處于待發狀態。最初的型號只裝有單個高爆反坦克戰鬥部,但也可提供頭部加裝前裝藥的型號。

  以“雨燕”導彈爲基礎,南非肯特隆公司研制出了“獵豹”激光駕束制導導彈,于2003年初首次公開展示。肯特隆公司和南非的IST動力公司還爲“獵豹”導彈研制了一種使用三腳架的發射器,既可供射手在發射器旁發射,也可供射手在遠至50m處遙控發射。

  “獵豹”導彈現已爲某一未經證實的出口用戶投入生産,普遍認爲是阿爾及利亞。肯特隆公司還與約旦的阿蔔杜拉國王二世設計研制局合作研制了一種四聯裝“獵豹”導彈發射器,裝備于約旦的 “鱷魚”重型步兵戰車。

  肯特隆公司的“莫克帕”模塊式導彈是與丹尼爾軍械公司爲南非空軍研制“石茶隼”攻擊直升機同步研制的。“莫克帕”導彈具有高達1萬米的最大射程,裝有串聯式聚能破甲戰鬥部。“莫克帕”導彈可以安裝多種導引頭,可選用半主動激光、毫米波和熱制導等多種制導方式。 “莫克帕”導彈也提供多種地面發射型系統。肯特隆公司已研制出“莫克帕輕型多用途車”導彈發射塔,可以安裝在能承重800kg的任何平臺上。發射塔上裝有一組安裝在桅杆上的傳感器組件和4枚導彈。   

  俄羅斯導彈的深遠影響   

  在1978~1989年的阿富汗戰爭中,蘇聯陸軍將其反坦克制導武器用于攻擊多種目標如掩體、部隊和洞穴,這推動了溫壓戰鬥部或燃料空氣爆破戰鬥部(爆炸時産生的高溫高壓具有極強的破壞和殺傷作用)的發展,現在俄羅斯幾乎所有的反坦克制導武器都提供這類戰鬥部。

  俄羅斯的導彈企業正在爲各類便攜式導彈系統和車載式反坦克制導武器尋求市場。

  俄羅斯KBM工程設計局努力推銷其新研制的“菊花”、“攻擊”和“突擊”遠程導彈。安裝在BMP-3步兵戰車底盤上的“菊花”反坦克導彈,其中有2枚 6000m射程的導彈處于待發狀態,另在車內攜帶15枚導彈。這種導彈可裝串聯式聚能破甲戰鬥部或高爆破片殺傷戰鬥部,可組合使用自動無線電指令制導和激光半自動控制制導。“菊花”反坦克導彈于2003年7月進入俄羅斯陸軍服役。

  9K114“突擊”導彈安裝在MTLB履帶式底盤上,有1枚導彈處于待發狀態,另外12枚導彈在車內攜帶。9K120“攻擊”導彈是“突擊”導彈的發展型,具有 5800m的最大射程,可以安裝串聯式聚能破甲戰鬥部(9M120導彈)或溫壓彈(9M120F導彈)。“攻擊”導彈還有一種改進型目前正在研制之中。

  俄羅斯圖拉KBP儀器設計局銷售“短號”反坦克導彈,提供裝在三腳架上的型號和各種車輛發射型,包括處于待發狀態的2枚導彈。該型導彈配備串聯式聚能破甲戰鬥部或溫壓戰鬥部。基本的步兵型已外銷許多國家,包括希臘和敘利亞。圖拉設計局還提供9K113“競賽”反坦克導彈,其最新型“競賽-M” 可發射帶串聯式聚能破甲戰鬥部的導彈。

  巴基斯坦工業管理系統研究院研制了“巴克塔爾?西坎”反坦克制導武器系統。最初型采用單個高爆反坦克戰鬥部,而最新型采用了串聯式聚能破甲戰鬥部。巴基斯坦陸軍使用的高爆反坦克戰鬥部除三腳架安裝型之外,還可安裝在英國陸虎軍用車輛公司的4×4型“防禦者”全地形車底盤上和M113系列裝甲人員輸送車上。馬來西亞是巴基斯坦“巴克塔爾?西坎”反坦克導彈系統的第一個出口用戶,在2001年訂購了裝在三腳架上的型號。

  印度的巴拉特動力公司通過在本國制造國外的反坦克制導武器如歐洲“米蘭”反坦克導彈和蘇聯9K113“競賽”反坦克導彈,獲得了有關的經驗。該公司已研制出“毒蛇”反坦克制導武器,最大射程4000m,安裝串聯式聚能破甲戰鬥部。除了裝在三腳架上的步兵型外,其他的包括機載型和車載型。雖然研制時間很長,但至今尚未開始裝備部隊。

  伊朗的導彈企業通過對美國導彈進行逆向工程和在本國生産蘇聯武器獲得了導彈研制經驗。航空航天工業組織的馬赫迪工業聯合體生産出了“圖潘”導彈 ——美國在1970年代大量提供給伊朗陸軍“陶”式導彈的一種改進型。其最大射程爲3850m,安裝單個高爆反坦克戰鬥部,但“圖潘-2”安裝的是串聯式聚能破甲戰鬥部。該導彈的發射平臺包括地面發射裝置、本國研制的“博拉加”履帶式裝甲人員輸送車以及AH-1攻擊直升機。

  該航空航天工業部門還制造出了“拉迪”導彈,這是蘇聯/俄羅斯9K11“嬰兒”反坦克制導武器的一種增強型。最初型采用原始的手動指令制導系統,但最新型采用了有線傳輸指令系統。目前還研制出了一種帶串聯式聚能破甲戰鬥部、射程3000m的新型號。   

  中國的反坦克導彈   

  中國的導彈企業從對蘇聯9K11“嬰兒”導彈進行逆向工程和改進起步,現已在出口市場上成爲俄羅斯的一個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制的“紅箭-8”導彈是第一個由本國研制的反坦克制導武器系統,于1987年裝備人民解放軍。該導彈包括一種裝在三腳架上的型號以及後來一種帶4枚導彈處于待發狀態的車載系統。“紅箭-8”最初型的最大射程爲3000m,而最新型射程已達 3500m和4000m。戰鬥部的研制仍在繼續,目前可提供一種帶串聯式聚能破甲戰鬥部的型號。

  中國的最新型反坦克制導武器爲“紅箭-9”導彈,最大射程 5000m,安裝串聯式聚能破甲戰鬥部。導彈系統安裝在WZ551 4×4型裝甲人員輸送車底盤上,有4枚導彈處于待發狀態,在車內攜帶的導彈可在裝甲防護下重新裝彈。近年來,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制了一種單個戰鬥部的輕型“紅箭-9”反坦克導彈,用于安裝在輕型越野車上。

http://www.zydg.net/magazine/article/1000-8810/2004/09/418.html

 

外媒:誰是世界上最好的反坦克導彈 2006-4-2

 

哪一種反坦克導彈(ATGM)是最好的?這對步兵不是很小關系的一個問題。當他們在裝甲車中從事戰鬥時常已經突然處在攻擊的末端。世界上有幾十種樣式的反坦克導彈(ATGM)並且一些性能非常好。

反坦克導彈通常經過制導系統控制即是“瞄准線半自動控制”(SACLOS)。所有的操作員去做的是保持坦克、步兵戰車或裝甲人員輸送車在導彈發射裝置瞄准線,並且導彈制導鎖定到目標上,任一經由導線連結導彈到發射裝置或經由電子傳輸從導彈到發射裝置。這裏正好有一個問題。許多操作人員是手持發射裝置–並且一直保持鎖定到目標上直至導彈擊中目標;新一代反坦克導彈已經發展爲射後-和-不管。允許導彈組從他們發射位置撤離。導彈時常遞送錐形裝藥彈頭,具有很好的攻擊能力。

美專家稱標槍是世界上最好的便攜式反坦克導彈

反坦克導彈的發展進入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單兵便攜式反坦克導彈,能被二名人員的小組攜帶。這一個類型一些在服役中主要的系統是米蘭(Milan)反坦克導彈、標槍反坦克導彈和AT7“短號”反坦克導彈。米蘭(Milan)是一種線制導反坦克導彈廣泛在全球服役。它射程2公裏。AT7也是線制導導彈和射程1到1.5公裏。美國標槍反坦克導彈以2公裏的射程爲特點,但是它使用一個紅外成像導引頭提供導彈一種射後不理能力。瑞典的比爾系統射程2.2公裏和使用線制導。

美專家認爲俄AT-14 是最好的車載型

大部分反坦克導彈2公裏的射程,盡管在一個現代化戰場中不是很遠的,特別地像平原和沙漠的開闊空間。更遠射程導彈是需要的--因爲坦克火炮、在步兵戰車和一些裝甲人員輸送車(APC)上的主武器能力超過單兵便攜式系統有限的2公裏。因此,還有另一種類型的反坦克導彈,這些較大的導彈通常被安裝在車輛上,但是下車步兵也能使用他們(它需要一個較大的組,通常四名或較多的人員,而且他們沒有攜帶如同車輛安裝系統時一樣多數量的導彈)。車載系統包括霍特(HOT)、陶式(TOW)、AT-5 拱肩(Spandrel)和AT-14 短號(Kornet)。霍特(HOT)是射程4公裏的線制導系統。陶式是同霍特(HOT)一種類似的系統,射程3.75公裏。AT-5是這些線制導導彈的另外一種,射程4公裏。AT-14是另外一種稍近射程(3.5公裏)的導彈,但是它只需要一組3名下車人員。

美“地獄火”反坦克導彈被美專家稱爲世界上最好的直升飛機載反坦克導彈

一些其它的反坦克導彈是值得提到。一種是“地獄火”反坦克導彈。另一種是AT-6 Spiral。這些是主要基于直升飛機。“地獄火”射程8公裏,並且使用激光-制導類似寶石路(Paveway)激光制導炸彈。AT-6使用半主動無線電指令制導和射程5公裏。以色列也有相似的一個叫做“長釘”反坦克導彈(ATGM)系列産品。優良的性能、多種射程和低價格。但是購買以色列武器時常是政治上的錯誤。

哪這些系統哪一種工作得最好? 回答是視情況而定。對于步兵下車使用,標槍或許是最好導彈,由于它的“射後-和-不理”能力。對于車輛,AT-14 短號(Kornet)或許是最好者,因爲它也可能被當作一種從車輛上拆卸下導彈比霍特(HOT)、陶式或AT-5 拱肩(Spandrel)更容易。對于直升飛機,“地獄火”或許是最好選擇項。

 

中國紅箭反坦克導彈家族:“三代同堂” 可擊毀任何主戰坦克

 

  反坦克導彈是效費比最佳的反坦克武器,它把空心裝藥破甲彈技術和精確制導技術結合在一起,使步兵擁有了與先進坦克對抗的法寶,從而完全動搖了坦克在戰場上的霸主地位。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反坦克導彈的大規模使用,差點把坦克從“陸戰之王”的寶座上趕下來。  

  世界上最早的反坦克導彈是二戰末期納粹德國研制的X-7“小紅帽”,它采用有線制導技術,到1944年9月已基本研制成功,但未投入使用,納粹德國就戰敗投降了。不過,有線制導技術卻保留了下來,直到現在,大部分反坦克導彈的屁股後面仍然拖著一根長長的導線。  

  真正最早投入使用的反坦克導彈是法國的SS-10型,1953年裝備部隊,並很快在中東戰場上大顯身手。  

  目前,反坦克導彈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的典型産品有法國的SS-10和原蘇聯的AT-3等,它們的制導方式類似于現在的遙控玩具飛機,射手通過一個手柄來控制導彈飛向目標,這就對射手的訓練提出了較高要求,但也有不易受幹擾的特點。第二代反坦克導彈也是有線制導,射手只需將瞄准具對准目標,導彈便會自動飛過去,大大提高了命中率,使用過程也變得更加簡單,典型産品有美國的“陶”式,歐洲的“霍特”、“米蘭”等。第三代反坦克導彈采用熱成像、毫米波等先進制導技術,改用光纖導線,或幹脆取消這根“尾巴”,導彈射出去就不再需要射手控制,做到了“發射後不用管”,其典型産品有美國的“標槍”、以色列的“長釘”等等。  

  我國的反坦克導彈也經曆了三代,從最早的J-201到“紅箭-73”、“紅箭-8”,到最新型的“紅箭-9”,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同堂”的局面。其中,屬于第一代的J201和早期型的“紅箭-73”基本已退出現役。目前,我軍的主力裝備是第二代的“紅箭-73”改進型和“紅箭-8”,第三代的“紅箭-9”也開始裝備部隊。至于性能方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國産反坦克導彈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能夠擊毀世界上最先進的主戰坦克。  

  老當益壯的“紅箭-73”  

  “紅箭-73”並不是我國最早的反坦克導彈,J-201才是真正的“老前輩”,不過,這種類似于法國SS-10/11的反坦克導彈沒有大規模裝備部隊,因此國産反坦克導彈的“老字號”當屬“紅箭-73”。“紅箭-73”是原蘇聯的AT-3“耐火箱”反坦克導彈的仿制型,“耐火箱”是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的明星,也是最著名的反坦克導彈之一。埃及軍隊僅僅依靠“耐火箱”和RPG-7火箭筒,就把裝備100多輛最先進主戰坦克的以色列190坦克旅消滅幹淨,這使西方軍事專家驚呼:坦克的末日到了。  

  標准型的“紅箭-73”屬于第一代反坦克導彈,1978年設計定型,采用目視瞄准、跟蹤、導線傳輸指令、手控制導方式,全彈重11.3千克,彈長0.84米,彈徑0.12米,翼展0.349米,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最小射程500米,最大飛行速度120米/秒,射速2枚/分鍾,空心裝藥單錐型戰鬥部重2.5千克,動破甲威力150毫米/65度。全系統分爲戰鬥部艙和運載體艙兩部分,平時分離裝箱,發射時,射手可以離開發射架一定距離隱蔽起來,以防敵方從導彈發射位置來推算射手位置進行攻擊,幹擾導彈飛行。“紅箭-73”同樣存在著第一代反坦克導彈的普遍弱點,即命中率較低,只有70%,實戰中可能更低。埃及軍隊的戰術往往是用三四枚“耐火箱”對付一輛以色列坦克。在殲滅190旅的伏擊戰中,據幸存的以色列士兵說,從埃軍發射的導彈落下來的導線密密麻麻地籠罩在戰場上,就像一張巨大的蜘蛛網一樣。  

  我軍爲了克服第一代反坦克導彈的弱點,很快在“紅箭-73”基礎上研制了改進型“紅箭-73B”,采用紅外半自動制導方式,射手只需將瞄准鏡內“十”字線中心隨時對准目標,制導系統便會控制導彈的飛行方向,直至命中目標。“紅箭-73B”的命中率提高到90%,動破甲威力也增至180毫米/65度。而且“紅箭-73B”還保留了手動操作功能,必要時也可以像第一代反坦克導彈那樣操作使用。  

  現在,“紅箭-73”系列反坦克導彈在中國陸軍中的地位已經被“紅箭-8”取代,但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仍將發揮余熱。此外,它還被裝在國産86式步兵戰車上,成爲了我裝甲部隊的一線裝備。看來,“紅箭-73”寶刀未老。  

  年富力強的“紅箭-8”  

  “紅箭-8”是我軍現役的主力反坦克導彈,可以由單兵、越野車、履帶式或輪式裝甲車、直升機等各種平臺發射,已發展出多種型號,能夠對付挂有反應式裝甲的主戰坦克。  

  “紅箭-8”屬于第二代反坦克導彈,采用光學瞄准跟蹤,紅外半自動制導、有線傳輸指令方式。導彈重11.2千克,直徑120毫米,全長875毫米,采用聚能破甲戰鬥部和壓電引信,可用于攻擊100米~3000米範圍內的裝甲目標或防禦工事,射速3發/分鍾,靜破甲厚度約800毫米,動破甲厚度爲180毫米/68度,導彈飛行速度爲200米/秒,命中概率90%。“紅箭-8”不但裝備我軍,還出口到不少國家,南亞某國對“紅箭-8”進行了數千發沙漠環境條件下的實彈發射測試,結果證明“紅箭-8”的系統可靠性和命中概率都達到90%以上,超過西方國家的同類武器,爲中國軍工爭得了榮譽。  

  “紅箭-8A”是“紅箭-8”的改進型,主要是提高了戰鬥部威力,動破甲能力爲北約三層間隔靶。“紅箭-8C”是針對反應式裝甲而開發的,在戰鬥部前部加裝了觸杆,可以保證戰鬥部在最佳炸高起爆。  

  近年來,“紅箭-8”又推出了兩種新的改進型,“紅箭-8E”和“紅箭-8L”。“紅箭-8E”在射程和威力方面都有較大提高,采用新的火箭發動機,射程達4000米,新型串聯戰鬥部的靜破甲威力增至1000毫米以上,可以使反應式裝甲成爲擺設。“紅箭-8E”還采用了數字化控制系統和熱成像瞄准系統,提高了制導精度,並具備了全天候作戰能力。  

  “紅箭-8L”反坦克導彈是“紅箭-8”的輕便型號,性能卻沒有降低,達到了“紅箭-8E”的水平。“紅箭-8L”全重只有22.5千克,可由兩人攜帶,也配用了熱成像和數字化控制系統。它在國內首次采用了臥姿發射技術,射手通過潛望鏡進行瞄准,最大限度地減少射手的暴露,對提高戰場生存力十分有利。  

  朝氣蓬勃的“紅箭-9”  

  “紅箭-9”是我軍最新研制的第三代重型反坦克導彈,屬于國産反坦克導彈中的“小字輩”,可它後來居上,威力超過了老大哥,目前任何一種主戰坦克在它面前都不堪一擊,是不折不扣的“坦克殺手”。  

  “紅箭-9”采用了光學瞄准、發射筒發射、電視測角、激光指令傳輸、三點導向和數字化控制技術。發射後,射手要做的只是始終將瞄准線對准目標,制導裝置自動發出激光指令,控制導彈飛向目標。激光駕束制導方式具有較強的抗幹擾能力,可克服戰場上煙、霧、火光和背景的幹擾,也可對付敵人的主動幹擾。“紅箭-9”還配有熱成像系統,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裝填了導彈的發射筒重37千克,彈徑152毫米,有效射程6000米,射速2枚/分鍾。采用串聯空心裝藥戰鬥部,最大靜破甲威力達1200毫米,動破甲威力爲320毫米/68度,可以擊穿世界上所有種類的現役坦克。“紅箭-9”反坦克導彈系統可以裝載在越野車、裝甲車、艦艇和直升機等各種平臺上,通用性強。  

  “紅箭-9A”是“紅箭-9”的改進型,采用了毫米波制導方式,它比“紅箭-9”的激光指令制導方式提高了抗幹擾能力。發射裝置將毫米波作爲傳輸指令的載波或基波,把導彈偏離目標的信息以及如何進行修正的指令發送給正在向目標飛行的導彈,導彈即可不斷地修正飛行軌迹,直到命中目標。毫米波在穿透霧、霾、塵埃和戰場煙霧方面優于光學和紅外模式,而且具有結構小、帶寬大、波束窄和大氣損耗低的優點,在使用、制造和價格方面又優于光纖等。美軍“海爾法”反坦克導彈最近推出的“長弓海爾法”改進型,采用的也是毫米波雷達制導方式。  

  “紅箭-9”比“紅箭-8”更爲先進,但它不會全面取代“紅箭-8”。因爲“紅箭-9”是重型反坦克導彈,系統重量比較大,對發射平臺的要求也較高,更無法由單兵攜帶發射。“紅箭-8”則可給步兵提供可靠的反坦克能力,而且“紅箭-9”造價高,適合對付最先進的主戰坦克目標,普通的裝甲目標和堅固工事等用“紅箭-8”就足夠了。所以,“紅箭-8”和“紅箭-9”這對“兄弟”可互爲補充,是戰場上的一對好搭檔。

http://mil.eastday.com/eastday/mil/node3037/node3137/node3138/userobject1ai1138281.html


揭密:專爲美軍先進坦克量身而定的“紅箭-9A”
 
曾幾何時,美國的M1A系列坦克舉世無敵。在海灣戰爭中,伊軍竟對美國的坦克束手無策。美軍曾談到當時的情景:一輛M1A1坦克在行進中突然一震,坦克中成員叫道:"我們中了反坦克地雷!"可是坦克仍然完好無損。車長仔細一瞧,原來是一輛伊軍T-72坦克正向自己的坦克射擊,于是車長命令向伊軍坦克射擊,一炮將伊軍坦克擊穿。美軍有資料顯示,M1A1坦克的炮彈可以穿過T-72坦克的裝甲打到其身後的掩體上,而伊軍坦克的炮彈卻無法擊穿M1A1坦克。美軍認爲M1A系列坦克無敵于天下。
在美國對伊拉克的第一次戰爭中,伊拉克部隊使用了俄羅斯生産的“短號”反坦克導彈,擊毀了美國“王牌”主戰坦克M1A1,一度令美軍惶恐不已面對這一狀況,美軍總參部提出:美軍MlA系列坦克的鋼甲(貧鈾)加厚到1000毫米,而俄羅斯反坦克武器的最大破甲厚度是900毫米,美軍自己的反坦克武器的最大破甲厚度也是900多毫米。因此,美軍自己的反坦克武器也無法擊穿自己的坦克。
九十年代中國自行研制出的反坦克導彈“紅箭-9”,最大破甲厚度在1000毫米以上,實地打破了美軍不可一世的神話。MlA系列坦克不再是無法戰勝的運動堡壘。這一成果的意義是巨大的,它爲我軍戰勝強敵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我軍不再擔憂戰場上反坦克的難題,步兵反坦克又有可能成爲戰勝敵人的重要作戰手段。
美國國防部在九十年代晚期從巴國渠道獲得了2枚此導彈。在自己的佐治亞州秘密實驗場地。對于自己的M1A1進行了1200,2400,4800米不同距離的“正面,側面”打擊。在1200米距離上這種導彈竟然“驚人洞穿了”M1A1的鋼甲(貧鈾)。在2400米距離上依舊打破其主裝甲(破碎甲層非洞穿)。在4800米距離則可以擊穿側面3級貧鈾裝甲。
甚爲緊張的美軍再次對自己的M1A1進行再一步的升級換代,MIA2坦克應運而生,據悉主要是增加了貧鈾裝甲的抗擊能力與厚度。與MIA1相比,MIA2坦克的進攻能力將提高54%,防禦能力將提高100%,鋼甲被加到厚1150毫米。MIA2坦克一問世,美軍又開始吹噓,坦克還是美國最強,能扛得住世界上任何反坦克導彈打擊。
然而,中國軍工也不是吃素的,面對美軍猖狂的囂張,加緊研制更新一代反坦克導彈,“紅箭-9A”應運而生。“紅箭-9A”反坦克導彈是重型反坦克導彈。其戰鬥部威力超過俄羅斯的"短號"導彈,其制導方式爲毫米波制導,精度高、抗幹擾能力強。該反坦克導彈能擊穿帶反應裝甲的相當于1200毫米厚的勻質鋼甲,對付MIA2坦克綽綽有余,MIA2坦克1150毫米厚的裝甲自然只能甘拜下風了。
“紅箭-9A”反坦克導彈采用大威力串聯戰鬥部,其前部是"探杆"式裝置,在接觸反應式裝甲(即裝甲外挂的炸藥)的瞬間會將其引爆,然後主戰鬥部産生強大的高溫、高速金屬射流,將坦克主裝甲擊穿。可以肯定地說,"紅箭-9A"反坦克導彈可以擊穿世界上現役的所有主戰坦克。
“紅箭-9A”反坦克導彈最大射程爲5.5公裏,命中概率爲90%。配有紅外熱象裝置,可在夜間和不良氣象條件下射擊。“紅箭-9A”反坦克導彈還可以安裝在輕型車輛上,可配置4--6枚導彈。"紅箭-9A"反坦克導彈操作簡便,具有良好的人機界面,且造價低,適于大量裝備部隊。我軍裝備了這種反坦克導彈,將如虎添翼,無論在任何條件下,都能制敵坦克于死地,以小的代價,奪取戰爭的勝利。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197399
 
中國“紅箭”-9反坦克導彈系統

隨著坦克裝甲防護技術的提高及主動防護裝甲的出現,採用空心裝藥戰鬥部的反坦克導彈的攻擊效能受到了限制。為了能夠有效打擊裝備有這些裝甲的坦克,我國最新一代反坦克導彈應運而生,它就是引人注目的“紅箭”-9反坦克導彈武器系統,其研製成功說明我國已經能夠獨立自主研發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武器系統。“紅箭”-9反坦克導彈武器系統主要用於攻擊100米至5000米距離內的敵坦克和其他裝甲目標,必要時也可以用來攻擊敵鋼筋水泥工事和火力點。其作戰任務是為軍、師級部隊提供反坦克作戰的骨幹火力;與其他反坦克兵器相配合,有效抗擊敵裝甲目標。
  研製背景
到目前為止,反坦克導彈按照制導方式可分為四代產品。早期的第一代產品以目視瞄準、手控制導、導線傳輸指令為主要特點,例如蘇聯的AT-1“甲魚”和AT-3“薩格爾”、法國的SS-10、中國的“紅箭”-73等。第二代產品以光學跟蹤、導線傳輸指令、半自動指令瞄準線制導為主要特點,例如美國的“陶”、瑞典的“比爾”、中國的“紅箭”-8、俄羅斯的AT-4“塞子”等。另外,在第二代反坦克導彈中已經有了輕型和重型之分。輕型導彈的射程約為2000米,主要是單兵和步兵小組使用;重型導彈的射程約為4000米,主要是車載和機載型。第三代產品以“發射後不管”為主要特點,採用紅外成像、鐳射半主動指令、主動和被動毫米波等制導技術,可以在發射前或發射後鎖定目標,例如美國的“標槍”、俄羅斯的“短號”等。第四代產品的制導技術特徵是採用複合制導和多目標打擊能力。
我國實行以防禦為主的戰略,而研製能摧毀各類先進坦克的反坦克武器是防禦的重要手段之一。為此,我國決定利用自己的科研力量和先進技術研製具有三代先進水準的鐳射指令制導的大威力反坦克武器系統。“紅箭”-9反坦克導彈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論證,並進行大量的技術儲備,1988年開始立項研製,1999年正式公開露面,從立項到完成全武器系統的研製,歷時十多年。在1999年的50周年國慶大閱兵上,“紅箭”-9輪式重型反坦克導彈系統隆重出場。而在近些年舉行的一些國際防務展上,“紅箭”-9也頻頻亮相,成為展會上一顆耀眼的新星,備受世人矚目。
  與“紅箭”-8的比較
“紅箭”-8是我國白行研製的二代反坦克制導武器系統。該型導彈於1987年開始裝備部隊,採用單兵三角架發射裝置和四聯裝車載發射系統。早期的“紅箭”-8導彈的最大射程為3000米,而最新型的射程為3500米和4000米。其中一個型號的導彈採用了串聯式反坦克戰鬥部。
相比“紅箭”-8,“紅箭”-9進行了多項技術改進。首先是“斷尾”。“紅箭”-8為旋轉彈,彈尾有向量控制舵,每旋轉一周就要控制一下,其弊端是無法加裝導引頭,因為導彈旋轉時導引頭圖像處理器處理圖像相當困難;而“紅箭”-9則採用了鐳射指令制導,為傾斜穩定的不旋轉彈,可為它加裝導引頭,從而去掉了長期困擾“紅箭”-8的指令傳輸線(導線嚴重影響了導彈的飛行速度)。
其次是彈徑加大,彈體加長,並配備了兩臺發動機(一個起飛發動機和一個續航發動機),從而使得射程由“紅箭”-8的3000~4000米提高到了5000米以上,靜破甲厚度達到1100毫米以上。
第三是制導方式上的改進,即由“紅箭”-8的有線傳輸指令制導改為鐳射指令制導。此外,“紅箭”-9的測角儀由“紅箭”-8的紅外測角儀改為電視測角儀,加裝了夜瞄裝置和自動裝填設備等。
  系統構成
“紅箭”-9的武器系統由簡裝導彈、武器站、底盤車、檢測維修設備和類比訓練器等組成。車載反坦克導彈系統可伴隨機械化部隊一起行動,隨時打擊出現的坦克等裝甲目標。
筒裝導彈
筒裝導彈的功能是攻擊敵方坦克和裝甲車輛,由引信、戰鬥部、彈上電腦、解碼器、鐳射接收機、陀螺、舵機、發射和續航發動機、彈翼機構、發射筒機電保險器等組成。為便於運輸和使用,將導彈發射筒設計成具有發射和包裝兩項功能。導彈裝在發射筒內,並裝有密封、機電保險和防護機構,構成筒裝導彈。
該導彈採用光學瞄準、筒式發射、電視測角、鐳射指令傳輸、三點法導引。導彈發射後,射手操縱跟蹤裝置將光學或紅外熱成像瞄準鏡的十字線對準目標,制導設備可自動測量導彈相對瞄準線偏差角,形成鐳射修正指令,傳輸到導彈上,控制導彈沿瞄準線飛行並命中目標。導彈前部是兩級串聯空心裝藥破甲戰鬥部,其前級用於破壞裝甲目標上的爆炸反應裝甲,後級用於擊毀坦克目標。
  武器站
武器站由車載觀瞄控制設備(包括:潛望式光學瞄準鏡、熱像瞄準具、電視測角裝置、制導電子箱、鐳射發射機、車長觀察鏡)和車載發射設備(包括:跟蹤裝置、隨動裝置、發控裝置、升降裝填裝置、發射裝置、液壓裝置)組成。其主要功能是搜索、瞄準、跟蹤目標,裝填發射導彈,控制導彈飛行。
  底盤車
該車底盤與WZ550輪式裝甲車相同,為4×4全輪驅動。其戰鬥全重大約為1 3噸,車長約6米,車寬約3米,武器火線高約3.5米。發射車動力裝置的最大功率為235千瓦,最大公路速度可達95公裏/時,最大行程為600~800公裏;並具有水上行駛能力,浮渡速度為4.5公裏/時。車長和駕駛員均在車體的前部。發射制導裝置為升降式,位於發射車的頂部。發射時,由車內升起到發射位置,行軍時下降到艙內。發射裝置左、右兩側各掛一具定向架,每具定向架裝兩發簡裝導彈,共有四發待發導彈。車內兩側裝填裝置上各裝兩具定向架,共存八發備用簡裝導彈。射擊後,可實施自動拋筒和再裝填。該發射車裝有大功率風冷、增壓中冷柴油發動機,採用帶同步器的多檔機械變速箱、雙管路氣壓制動系統、雙橫臂獨立懸掛、非承載式驅動橋、輪間及軸間均裝有可強制鎖止的差速鎖、整體式液壓助力轉向器、輪胎中央充放氣系統和防彈輪胎等,可根據路面情況調節防彈輪胎氣壓,輪胎被槍彈擊中後,尚能安全行駛100公裏以上的距離。因此,該車具有較好的機動性和防護性能,不僅可以適應公路、山地、戈壁、高原等各種複雜路面的越野機動,而且具有涉水和浮渡性能,在鬆軟、泥濘路面也可正常行駛,乘坐舒適、密封可靠。
車內配套設備包括:微光駕駛儀、車長顯示器、通訊設備、三防裝置、自動滅火裝置、煙幕彈發射裝置和輔助武器等。
  檢測維修設備
檢測維修設備集裝在方艙中,以便於在戰場環境使用和運輸。其功能為快速檢測和維修武器站。採用先進的電腦硬體及智慧化軟體平臺,多層視窗形式的人機界面,可將設備故障定位於可更換電路板和備件水準,並可完成更換和維修。
  模擬訓練器
模擬訓練器裝備到導彈連,配屬於導彈班,用於射手練習瞄準、發射、跟蹤目標等射擊操作訓練。類比訓練器應用電腦成像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聲像逼真地類比目標和背景。
  性能特點
“紅箭”-9是世界上較先進、功能完備的車載反坦克導彈武器系統之一,從目標搜索到導彈發射、跟蹤、自動裝填等多方面都高度自動化,屬於世界一流的反坦克導彈武器系統。“紅箭”-9反坦克武器系統凝聚了眾多領域的高新技術,可在輕型車、履帶車、艦船、直升機等多種平臺上使用,通用性強。其技術與性能特點如下:
  射程遠
“紅箭”-9有效射程為100~5000米,據設計和試驗表明,導彈的實際射程已超過5000米,在直瞄射擊對抗時可先敵開火。
  威力大
“紅箭”-9採用了新型的戰鬥部和引信。導彈戰鬥部,按作戰使用需要設計成串聯戰鬥部,既能對付未裝反應裝甲的坦克,也能對付裝有反應裝甲的坦克。靜破甲垂直穿透厚度可達1200毫米,而美國“陶”-2A重型反坦克導彈的靜破甲垂直穿透厚度僅為1040毫米。“紅箭”-9動態條件下擊穿帶或不帶PBFY-1標準反應裝甲的320毫米/68。均質裝甲鋼靶,這一穿甲能力可以摧毀世界上任何現役主戰坦克,可謂“一擊必殺”,其威力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準。
  抗幹擾能力強
“紅箭”-9配有完全國產化的晝夜觀瞄系統,可以在晝夜和各種煙、光、霧及常見自然背景、各種氣象條件下打擊運動或靜止的裝甲目標,具有很強的全天候作戰能力,還具有對付敵主動幹擾的能力。
  精度高
“紅箭”-9採用了電視測角、先進可靠的鐳射指令傳輸制導、數位化控制等先進技術,導彈命中精度高。發射導彈後,射手只需將瞄準線始終對準目標即可,制導裝置會自動發出鐳射指令,控制導彈飛向目標。導彈在中遠距離上對目標的命中率大於90%,近距離對目標的命中率大於70%。此外,“紅箭”-9採用的先進跟蹤、隨動系統能根據操控的要求,在車輛傾斜、運動等狀態下完成對目標的搜索、跟蹤,同時,可對運動速度變化極慢的目標實施跟蹤、瞄準,其水準國際領先。
  良好的夜戰能力
“紅箭”-9配有較為先進的熱像瞄準具,且載車配有夜間微光駕駛儀,可保證武器系統在夜暗條件下能夠機動作戰,更好的發揮我軍夜間作戰特長。
  突出的機動性
“紅箭”-9以4×4高機動輪式裝甲車為發射車,越野性能良好,對軟地面具有良好的通過性能,並具有浮渡性能,適用於多種地形並便於快速機動作戰。可以配屬給戰鬥部隊,也可以獨立組成戰鬥單元完成作戰任務,作戰配屬機動、靈活。
  操作簡便、火力密度大、生存能力強
“紅箭”-9使用先進的導彈自動裝填裝置,能在行軍和靜止狀態完成導彈的自動裝填、自動拋彈等複雜動作,使發射車快速進入戰鬥狀態,提高了使用操作的簡便性;採用四聯裝發射裝置,提高了火力密度;採用裝甲發射平臺,裝甲外表塗有吸波材料及迷彩漆,可有效對抗雷達、紅外探測;裝有三防、滅火、煙幕等裝置,提高了生存能力。
綜上所述,“紅箭”-9是一種射程遠、威力大、精度高、抗幹擾能力強、晝夜使用、便於快速機動作戰的輪式裝甲車載反坦克武器裝備,同時還配備了類比訓練和維修檢測設備,保證武器系統的訓練和維修,能很好地滿足部隊作戰使用的需要,增強了我軍反坦克作戰的能力。
  衍變:挑戰新高
由於“紅箭-9”起點高,為未來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可在多種平臺上使用,如輕型車、履帶車、艦船、飛機等。制導方式也可以改進到毫米波、鐳射駕束等。
“紅箭”-9A是在“紅箭”-9的基礎上研製出的改進型車載反坦克導彈系統。“紅箭”-9A採用了毫米波制導方式,提高了抗幹擾能力,發射裝置將毫米波作為傳輸指令的載波或基波,把導彈偏離目標的資訊以及如何進行修正的指令發送給正在向目標飛行的導彈,導彈即可不斷地修正飛行軌道,直到命中目標。毫米波在穿透霧、霾、塵埃和戰場煙幕方面優於光學和紅外模式,且具有結構小、帶寬大、波束窄和大氣損耗低的優點,在使用、製造和價格方面優於光纖制導。美軍最近推出的“海爾法”反坦克導彈的改進型也採用了毫米波雷達制導方式。“紅箭”-9A的高精度、大威力、高效能、高效費比等特點,將在現代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8221/51757/46135/53618/4076125.html
 
紅箭-8L反坦克導彈:

它是我軍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的最新改進型,屬於第二代半產品,我國90年代研製成功,它是一種可擕式,輕型遠端反坦克武器,主要用於攻擊敵坦克,也可攻擊其他裝甲目標和工事,其發射制導裝置僅重22.5千克,被稱為一名士兵就可攜帶和操作的反坦克導彈,提高了抗幹擾能力,並改進了夜間作戰性能,而且相容發射射程3000米和4000米的二種紅箭-8反坦克導彈,單從射程上來看,該導彈是世界同類可擕式導彈中的佼佼者.有效攻擊距離遠達4000米.
紅箭-8L反坦克導彈武器系統,由發射制導裝置,導彈組成.發射制導裝置由[發射裝置,控制箱,電視測角儀,熱成像儀組成等]組成.
戰技指標:射程:白天為100-4000米,夜間為100-2000米.命中率大於百分之90,能擊穿220毫米/68度帶反應裝甲的均質裝甲鋼板,制導方式為採用光學或熱成像儀進行觀察瞄準,通過電視或熱成像儀測角,通過數位式挖制箱產生指令,由導線傳輸指令控制導彈飛行命中目標.該導彈瞄準發射方式和俄短號導彈一樣,採用潛望瞄準,臥姿發射,便於射手隱蔽發射,提高戰場生存率,晝夜使用同一目鏡即可完成瞄準發射動作.射界高低為-6度至+7度,方位360度.
該導彈的另一個優勢是它的便攜性.整個系統由帶有瞄準具的發射裝置{包括制導設備,目標跟蹤裝置,熱成象瞄準具}和筒裝導彈組成,它各部分的尺寸,重量更適合士兵使用,並且操作簡便,
例如紅箭-8L反坦克導彈武器系統,可分解為兩部分,由步兵小組使用,其中一部分為發射裝置與熱成像瞄準具,[重量為22.5千克]一般情況下由戰勤組中兩名土兵攜帶,另一部分為筒裝導彈.
全彈重:11.2千克
戰鬥部重:3.1千克
彈長:0.875米
彈徑:0.12米
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
最小射程:100米
飛行速度:200米/秒
射速:2-3枚/分
破甲威力:180毫米/68度
http://www.zgjunshi.com/power/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65

紅箭-73反坦克

紅箭-73反坦克導彈是仿制前蘇聯AT-3型反坦克導彈的産品,1978年設計定型,是我軍裝備的第一代反坦克導彈。   
  全彈分爲戰鬥部艙和運載體艙兩部分,平時分離裝箱,使用時將兩個艙體通過快速卡鈎連接在一起;在彈體左上方彈翼根部裝有一個曳光管,用于在飛行時進行觀察和瞄准;戰鬥部采用空心裝藥單錐型戰鬥部;制導方式爲目視瞄准、跟蹤、導線傳輸指令、手控制導。 
 紅箭-73A反坦克導彈  
  全彈重:11.3千克
  戰鬥部重:2.5千克
  彈長:0.84米
  彈徑:0.12米
  翼展:0.349米
  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
  最小射程:500米
  飛行速度:120米/秒
  射速:2枚/分
  破甲威力:150毫米/65度    
  紅箭-73B反坦克導彈  
  我國第一代改進型反坦克導彈,適于單兵攜帶、地面發射或車載發射。主要用于攻擊坦克、裝甲車輛,也可用于摧毀火力點和簡易野戰共事。彈徑120毫米,彈重11.7千克,射程3000米,能破鋼甲180毫米。采用光學瞄准跟蹤、導線傳輸指令、紅外半自動制導方式。改進後的系統保留了手動操作功能。全武器系統由導彈、發射裝置和地面控制設備等組成。 
  全彈重:11.7千克
  彈長:0.869米
  彈徑:0.12米
  翼展:0.349米
  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
  最小射程:400米
  飛行速度:120米/秒
  射速:2枚/分
  破甲威力:180毫米/65度   
  紅箭-73C反坦克導彈   
  紅箭-73C反坦克導彈與紅箭-73B反坦克導彈的原理基本相同,但采用了隨動發射架,在對目標的跟蹤過程中,發射導軌與瞄准具同步,使發射方向與瞄准方向始終保持一致,從而擴大了導彈的可攻擊區,使作戰效能更爲提高。
http://www.wpeu.net/article/Article.asp?ArticleId=1507
 
 

台長: 阿楨
人氣(7,860) | 回應(1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台灣陸軍 |
此分類下一篇:台軍裝甲車
此分類上一篇:台軍坦克

單兵反坦
臺單兵反坦克武器弱點多多

臺灣當局對外宣稱,其單兵反坦克武器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一個相互配套、長短結合的體系。這個以單兵火箭爲主,輔以輕型反坦克導彈的兵器群覆蓋了從100米~2000米的射程。

2000米的“輕標槍”
輕標槍反坦克導彈是美國20世紀80年代初研制的發射後不用管的導彈,該導彈具有優良氣動外型,被動紅外制導,采用頂攻方式。彈長1.081米,彈徑127毫米,重118千克,射程2000米。
該導彈系統分爲發射器與彈體兩部分,操作過程頗爲簡單,當發現目標後,射手只要將自動目標追蹤器鎖定目標,即可發射導彈,發射後無須持續導引。標槍導彈能夠在建築物或掩體內發射,因此在都市巷戰中也大有可爲,加上標槍導彈發射後不用管,射手可以“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靈活機動。
2000年4月舉行的所謂“美臺軍售會議”中,美國同意出售輕標槍反坦克導彈給臺灣當局,從而填補了臺軍在2000米左右的火力空白。購入輕標槍後,臺軍地面部隊不再用射程達3750米的陶式導彈打1000米~2000米處的目標了,反坦克火力配備趨于完整。

危險距離T-51炮
臺軍現役的T-51型106毫米無後坐力炮仿制美國的M-40AI型,于1961年研制成功。T-51炮可固定使用,也可裝在機動車輛上,臺軍的M-151吉普車、悍馬車均可裝106毫米無後坐力炮。
T-51的炮身上裝有1挺12.7毫米測距機槍,當射手粗略估算目標距離後,發射測距機槍便可以精確定位。這和英國挑戰者I型坦克上采用的測距機槍是一個原理,是很落後的測距方式。T-51炮全長2.76米,重219.4千克,炮口初速530米/秒,最大射速2發/分,穿甲最厚能達406.4毫米。
不過無論從哪個角度講,無後坐力炮都是一種落後的反坦克武器,可臺軍仍將它作爲1000米關鍵距離上的主力反坦克武器。以T-51的能力論,就算使出渾身解數,面對第三代坦克的複合裝甲,亦無異于撓癢癢。說得難聽點,在這個距離上,臺軍的反坦克能力只是一句空話,直接後果就是一旦坦克突破防禦,就將直接面對步兵,這可真難爲那些步兵們了。

最後防線的單兵武器
臺軍的66式火箭筒是1976年仿制美軍M-72而成,1978年交付部隊使用。66式火箭筒重量輕、操作方便,其成型裝藥高爆彈頭對輕型裝甲車輛有一定威脅,口徑66毫米,全長889毫米,重2.5千克,初速145米/秒,有效射程200米~250米,在30米距離上可穿透254毫米均制鋼裝甲。它發射完後就可以丟掉,以利步兵戰場機動。
阿皮拉斯112毫米火箭筒是法國生産的近程單兵反坦克武器,可攻擊坦克和堅固工事,對固定目標的命中率高達90%,也是“用後即丟”的武器。阿皮拉斯的彈頭裝有炸高探針,能以80度的入射角攻擊目標。1991年在沙特阿拉伯境內的小鎮海夫吉,沙特國防軍使用阿皮拉斯火箭攻擊闖入國境的伊軍,取得了較好戰果。
臺灣在1997年購買了2000余枚這種火箭筒,它全長1.29米,全重9千克,連身材高大的歐洲士兵都嫌它“粗重”。而且它煙火特征明顯,容易暴露射手位置,有人稱阿皮拉斯爲“法國大焰火”。
臺軍的單兵反坦克武器貌似完備,其實弱點多多,而且反坦克體系型號衆多,來源各異,不僅彈藥不能通用,零配件的供應也是各自爲陣。這樣的反坦克武器體系究竟能在實戰中發揮多大效能,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http://mil.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264/1/class026400010/hwz746171.htm
2008-05-26 10:00:34
阿楨
中國國産長釘導彈意外被央視曝光
  回應
  有點出息嗎?就知道抄襲仿制山寨,中國軍工要臉嗎?能不能行了?就不能自己搞個超過長釘的出來?沒血性,沒志氣,都自殺以謝天下吧
n你奶奶的有點出息嘛!你牛B別在這裏唧唧歪歪的!去造點導彈啊!典型的漢奸!
你山寨一個導彈出來我看看,這年頭憤青太多,其實就是一草包.什麽本事沒有!
你真是個腦殘,什麽東西都是原創的?
  底子差,不先模仿怎麽知道創新發展。再說,導彈都長差不多模樣。就像人都長倆手倆腿,你有本事不要模仿,長6條腿吧。
借用別人的先進技術沒有錯,長釘導彈的作戰原理很先進的,值得我們引進 !
你媽個B的,我看你底下長的那只破棍也是山寨你爸的吧!看到你這種不知上進的憤青就來氣!
說白了 你就是個250 你TM是個腦殘 白癡 瓜B 賤R 你口馬口馬就是個被R本人和夠za交出來的賤種
總有人說中國"山寨",那些人都沒有任何設計的經驗.作爲設計人員來說,能夠參考他人設計的長處,避免問題,是最重要的.而外人看來僅僅是"山寨",可是實際上已經用了他人的長處,也追加了自己的需求.
外形像就是山寨?你以爲你外形像是個人,你就是山寨的人了?其實你還是豬!
不知道你媽媽怎麽就山寨了你呢,你太像人了
火藥是中國發明的你狗日的美國親跌還在用 你這傻孩子腦袋被美國豬咬了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438122&extra=page%3D1&page=1

(另參本館:中國手機的虛與實 山寨經濟學 中國山寨經濟 海龜與烏龜 中國軍工 共軍反坦克飛彈 俄軍反坦克飛彈 歐洲反坦克飛彈 美軍反坦克飛彈 現代反坦克飛彈 )
2011-12-29 11:37:12
阿楨
俄稱中國推銷藍箭-7空對地導彈可配備武直十

藍箭-7導彈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2年7月26日報道,中國對外推銷的“藍箭-7”出口型空面戰術導彈酷似美國AGM-114“地獄火”導彈。據悉,中國“藍箭-7”空面戰術導彈由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研制而成,重47千克,最大射程7公裏,采用半主動激光制導系統,主要配備飛機和直升機作戰使用,包括俄制米-171多用途直升機和國産直-10攻擊直升機。相比之下,美國AGM-114“地獄火”導彈重48千克,最大射程8公裏,售價約爲7萬美元,而中國“藍箭-7”導彈出口價僅爲美國同類産品的三分之二。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7-27/0936696784.html

韓媒:解放軍紅箭10導彈可用于攻擊內河艦船h

武直10專用紅箭10反坦克導彈試射
  韓國軍事網站《Viggen軍事論壇》2012年7月26日發表文章,對中國陸軍戰力現階段的發展,以及全新的紅箭-10型導彈在這一過程中所起作用進行了分析。文章認爲,隨著戰場環境與裝備的不斷變化與發展,中國陸軍已開始橫向發展,即在保有現有技戰術水平的技術上,保證對包含大量新型目標在內的所有戰場威脅保證全面的打擊能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對山地岩洞、輕裝甲目標與內河小型艦只的打擊,而中國陸軍最新大量裝備的紅箭-10導彈或將起到關鍵作用。“紅箭-10”反坦克導彈的技術參數目前仍處于保密狀態。有多位專家認爲,該導彈的性能可能類似于美國“阿帕奇”攻擊直升機裝備的AGM-114“地獄火”反坦克導彈。他們指出,“紅箭-10”可配備包括紅外、激光和雷達(毫米波段)在內的多種類型的導引頭。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7-27/0930696783.html
2012-07-28 10:10:00
圖博館
紅隼火箭彈能擊毀共軍新型主力戰車?王定宇你錯了2017-12-28 聯合新聞網

國防部2017.12.26公布「國防白皮書」,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稱目前台灣與對岸逐漸發展「不對稱戰力」,共軍擁有多台坦克,但台灣路窄沒必要買太多重型坦克,只需一位阿兵哥揹一台「紅隼火箭彈」,即可一人摧毀一台坦克來取勝,反被網友砲轟「幹話王」。實際上用「紅隼火箭彈」比較適合攻擊輕型裝甲車,若目標為重型坦克車稍有難度,力道恐不足以射穿。
  紅隼火箭彈是由中研院研發製造,主要材質為纖維強化塑膠,重約5公斤可由單兵攜行,提供步兵及時火力支援,最大射程超過1200公尺,可貫穿30公分厚的磚牆或20公分厚的鋼筋強化混凝土,具400公尺以上之有效射程,使用後便可拋棄也是一大特點。
  紅隼火箭彈破壞性不足,設計並非針對主力戰車,萬一遇到敵軍輕型裝甲車、固定碉堡、重要陣地,可以用這種火箭彈來敲門查水錶,但無法穿透主力戰車的厚實裝甲。若以目前台灣的主力戰車M60A3 TTS與M48H的105公釐戰車炮,可能無法有效貫穿,更何況是目前已難抗衡的中國新型主力戰車。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2900814
2017-12-29 09:32:58
阿楨
中國新一代反坦克導彈已追平世界頂級水準 2019-09-27 環球時報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大批新型裝備的出現讓我軍裝備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在可擕式反坦克導彈方面,新一代的紅箭-11和紅箭-12將替代原先的紅箭-73和紅箭-8。
  紅箭11採用鐳射駕束制導,紅箭-12使用圖像制導。如果按照國際上比較通用的分類方法來分類的話,兩者都可以歸為第三代的發射後不管反坦克導彈,當然硬要分個高下的話,紅箭12的制導更為先進一些。 
  第一代反坦克採用線控手動操控,射手通過瞄準裝置來觀察目標與導彈之間的角偏差,然後手動操控導彈飛向目標,這些導彈的射程大多不遠且飛行速度不快,例如紅箭-73。第二代仍然採用線控,但是導彈的操控由火控系統自主來完成,飛行速度大多超過了200米/秒,同時為了對付新出現的三代主戰坦克,導彈的體積和直徑都比一代導彈增大的不少,紅箭-8及美國的陶式便是。在二代後期出現了很多取消導線採用指令制導的型號,他們的發射和制導仍然需要發射裝置始終對準目標,火控系統自動測量導彈與目標的角偏差,然後通過毫米波或者激動指令來控制導彈飛向目標。由於導彈和發射裝置之間沒有了導線的束縛,射程可以做的更遠。例如紅箭-9,通常稱之為二代半產品。
2019-09-28 07:28:36
阿楨
在二代半之後,新一代反坦克導彈的技術出現了分叉。
  一方是以西方為代表的國家,他們利用先進的熱成像元件研製了全新的圖像制導。在發射前,射手鎖定目標,導彈根據靶心圖表像自動飛向目標。其優點在於,射手只在發射前瞄準目標,發射後便可以轉移陣地從而大幅度提高了射手的安全性;另外由於不再需要什麼測量導彈與目標的角偏差什麼的,制導裝置可以做的很小,並且可以採用高飛俯衝彈道,直接打擊坦克的頂部,不用再強調戰鬥部威力,可以將更多的空間用來增加射程。紅箭-12便是此種類型。
  另一方是以俄為代表的國家,他們在熱成像元器件上的水準一般,他們走鐳射駕束制導導彈。鐳射駕束導彈在發射時一樣需要射手瞄準目標,在導彈發射後到導彈命中目標的過程中,射手需要全程用雷射光束照射目標,並將導彈引導到雷射光束中,導彈感應與波束軸線的偏差自動修正航向,整體價格要便宜很多。並且由於實現了自動修正偏差,導彈的速度可以做的很快,並且其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紅箭-11便是此類型。
  當然中國反坦克導彈的發展並沒有止步於此,據外媒分析,新一代的導彈將圖像制導導彈和雙向資料鏈融合在一起,不僅在更遠的距離上實現了射後不管,還可以實現人在回路,射後鎖定。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19-09-27/doc-iicezzrq8691580.shtml
2019-09-28 07:31:55
阿楨
狂語「一兵能毀一坦克勝陸」 王定宇你錯了! 22017/12/29 中時電子報 呂承哲

國防部26日首次公佈民進黨執政後「國防白皮書」,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卻在政論節目上稱台灣能用「不對稱戰力」,每個阿兵哥背著一台「紅隼」,就可以摧毀一輛坦克。然而,據媒體報導,事實似乎不如王定宇所說,台灣只要有紅隼就能對抗解放軍的坦克。
據《上報》報導,王定宇所說的「紅隼火箭彈」,為中科院研發,主要功能是用來接替服役多年的六六火箭彈,就此來說,紅隼性能不差,用來對付敵方的輕型裝甲車、固定碉堡、重要陣地,並非難事,適合單兵攜行,用完即丟的設計也非常便利。
不過,紅隼火箭彈並非用來對付主力戰車,以目前解放軍戰車的正面裝甲厚度來看,幾乎沒機會成功,連國軍主力戰車M60A3 TTS、M48H的105公釐戰車炮,都無法有效貫穿,也因為如此,台灣才會極力爭取購買裝載120公釐戰車炮的M1A1戰車,這樣才能與解放軍新型主力戰車的正面裝甲抗衡。
其實,俄製RPG火箭彈不失為效仿對象,發展出縱列彈頭的設計,彈道兩個彈頭,前一個用來開路,後頭的直街擊中戰車裝甲,並確實貫穿目標。新型的RPG更有成功貫穿美製M1A2、英國挑戰車的紀錄。
當紅隼無法有效發揮作用,欲買的新型反戰車飛彈又太貴,無法配備到基層行程有效戰力,現階段根本不可能達成「不對稱戰力」。所以,若真有心發展,立委應督促中科院加強並升級紅隼火箭彈,打造台版的俄製新型RPG火箭彈,並全面發配到基層部隊,國軍才有真正機會與解放軍形成「不對稱戰力」。
2020-07-06 07:53:52
阿楨
中國反坦克導彈家族添新丁:除了北方工業的紅箭又有航太科技的天雷 2020-10-10 兵工科技

  天雷四號(TL-4)屬第三代反坦克導彈重28.5千克(高×寬×長)178×174×1200毫米,接近了單兵攜帶的極限,也帶給天雷四號很多優勢,相比二/三代紅箭8/11,戰鬥部4.3千克(紅箭-8僅3千克),破甲威力超過1000毫米;射程也優於紅箭-8,與紅箭-12相當,超過4000米。
  天雷四號為慣性+電視/紅外圖像尋的制導、偵察距離晝間6.5千米夜間6千米,發射後不管,可根據目標選擇直攻或攻頂與鐳射,和光纖制導相比,紅外全天候作戰能力更強,無線資訊傳輸更靈活。標槍、紅箭-12等先進均選用了該制導模式。“天雷四號”的觀瞄系統、偵察距離晝間6.5千米,夜間6千米。
  天雷四號可掛裝在不同的平臺,比如載車、直升機或便攜三腳架發射等。3人兵組中有1人背負可擕式發控系統,另2人各背負1發筒裝導彈,下車實施戰鬥。
  回應
標槍全套重量22.5k,並不算輕,有效射程也偏短(直射<2500米,灌頂最小200米最大2000米)。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0-10-10/doc-iivhvpwz1203487.shtml
2020-10-11 09:08:40
阿楨
坦克世界的新動向 2022-06-21

2022-06-13歐洲薩托利防務展上,德國萊茵金屬公司展出了全新的KF51主戰坦克。
KF51並非完全全新設計,是豹2A4升級而來, KF51採用52倍口徑130毫米炮(豹2A4為120毫米)菱形護套用于加強炮管剛度,降低雷達反射。威力增加了,用於平衡炮管重量的尾艙也必須加大,使得炮塔的尺寸和重量增加,重心提高,越野行駛時穩定性有影響,行進中開炮的後座影響也加大,需要加大車重才能保證行進中的射擊穩定性。炮塔尾艙裡只能攜帶20枚炮彈,豹2A4可攜帶42枚,KF51如配四聯裝巡飛彈,攜彈量下降到10枚。
過去坦克才是反坦克最有力的武器,現在反坦克的手段多的是,沒必要增大到130毫米,120毫米夠用了(中俄125毫米)。在這一點上,KF51還是舉棋不定。
但坦克配裝巡飛彈是符合潮流的。以色列Hero-120可巡航60分鐘,最大射程60公里以上,戰鬥部4.5公斤,適合進行非直射攻擊。
KF51遙控武器站的好處就是非穿透安裝,所以機槍和彈藥箱都在車頂外,補充彈藥需要車組人員探出車頂,比較危險。
KF51沒有走更厚更重裝甲的老路,而是加大對主動防護系統的依賴。低矮的炮塔、鍥形的形狀、爆反裝甲等已經是的炮塔和車體對前向和側向的動能彈或者導彈攻擊具有較好的防護,問題出在頂攻。
KF51的車重只有59噸,美國M1A2SEP V3重達66.8噸,據說M1A2C配裝掃雷鏟等附加裝備後,運輸全重高達90噸!
KF51除了常規的車長和炮手瞄準鏡(均帶第三代熱成像),還減少了炮塔周邊和頂上林立的感測器轉塔,大量感測器固定在車體周邊。但暴露在外的感測器很容易受到損壞,“狙擊步槍打坦克”就是專打感測器的。俄T-14阿瑪塔之類的無人炮塔,優越性或許並不像想像的那樣突出。
  回應
kf51是一種對未來坦克的思考吧,還不很具有實用性。只帶10發炮彈實在太離譜了。
個人覺得,坦克需要取捨,啥東西都往上堆,以現在及可見未來的技術而言,無法實現。
2022-06-23 09:37:10
阿楨
100公里外打坦克,中國戰術打擊導彈性能飆升,玩壞地面攻防戰規則 2022-12-14 傅前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2olhnStKyU

甩掉光纖用無線,中國開發超遠程反坦克飛彈,射程高達70公里 2020-09-01

中國陸軍最近些年,裝備了多款先進反坦克飛彈,包括紅箭-10/11/12飛彈,11和12是單兵可攜式,射程4-5公里,11採用雷射制導的低端便宜飛彈,必須保持持續照射,而12採用紅外成像的高端飛彈,射後射手可撤退,非常安全。10射程10公里,在採用光纖制導技術,可穿透1.8米裝甲,全世界最強坦克都頂不住一擊!
中國最近些年展出了先進的垂直發射遠程反坦克飛彈,取消了導線,射程更遠,CM-501GA多用途戰術精確打擊飛彈武器系統:包括遠距離壓制面目標、精確打擊點目標,射程可達70公里,該飛彈系統由飛彈、箱式垂直發射系統、指控車和技術支援與保障系統組成,主要用於打擊地面各類固定目標,以及地面或海面機動目標。無線電傳輸信號最大的弊端是容易被干擾,中國為這款飛彈設計了先進的高速保密防干擾數據鏈,這也是全世界反坦克飛彈發展的趨勢,中國在軍用和民用通訊技術上都居於世界前列,研發成功多款先進數據鏈,自己大量使用並成功出口就是例證。
2022-12-15 09:55:03
阿楨
俄軍坦克「頂籠」升級 加裝電戰干擾器對抗無人機 2024/04/07 中時

為了抵抗防不勝防的無人機,俄羅斯坦克在砲塔頂上加裝「頂籠」,至少可以減少直接爆炸的威力。現在頂籠又出現升級,加裝偽裝網與電子戰系統,希望能在遠距離就將無人機干擾至故障。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幾張俄羅斯坦克的戰場照片( ,俄羅斯坦克變得愈來愈高大,因為在砲塔頂上還有防護無人機的「頂籠」,再其上又加上8面圓柱形天線,這些裝備的真正用途還不清楚,猜測可能是電子干擾設備,利用跳頻無線電來干擾來襲的無人機,只要讓無人機出現偏差,就能達到保護坦克的目的。
我們並不清楚這些電子干擾系統的來源和製造商,一些消息人士稱,這種新設備可以查覺1.5公里的範圍的無人機,並在1公里的範圍做出有效的關停與訊號干擾
然而,這種保護設計可能「捉襟見肘」,就算它能干擾無人機,但是如此高大卻也容易被發現,其他的反坦克飛彈、火箭彈武器仍然可以將其摧毀。報導稱,已經有配備了電子戰設備的T-90M坦克被摧毀的實例。
2024-04-09 01:35:53
阿楨
陸單日試飛2種6代戰機 2024/12/26 中時

全球首架6代戰機試飛畫面,兩者都為6代無垂直尾翼構型,成飛的由殲-20S(J-20S)伴飛,全機採用三發動機,2個機腹進氣道,背面還有一個,無尾翼構型,機尾採用無垂直尾翼構型向量推力,機翼構型為全動翼尖,機頭可塞入非常大的等效直徑雷達,機身還有共形相控陣列天線。前緣後掠翼推測為55度左右主打長航程、超音速巡航以及大載彈量。而隨後曝光的瀋飛專案,雙發動機,而機身比較小,後掠翼機身。

空警-3000首飛 2024/12/28 中時

空警-3000以運-20改裝的,「主動電子掃瞄陣列」(AESA)雷達,渦扇-20發動機提供更大的推力和燃油效率。尾部的隆起暗示整合了先進通信系統的可支持網路中心作戰,鞏固了北京實現綜合空優的雄心,以與美國E-7,或E-2D等最先進的系統相抗衡。

福建號測試空警600起飛 2025/01/02 中時

空警600(KJ-600)空中預警管制機(AEWC),類似美國的E-2D預警機,內置主動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能實現360度全方位偵測,追蹤多個空中與海上目標,對抗如F-35等5代戰機至關重要。AESA也提升了抗干擾能力與數據處理速度,顯示出高度可靠性。
  相關新聞
新型電磁彈射076兩棲攻擊艦「四川艦」下水

藍擬刪潛艦預算! 顧立雄:會被懷疑「沒決心」
  回應
潛艦預算水很深,可以撈的錢非常多
所以花了大把錢只是買個別人的懷疑決心而已

「海劍羚」作戰測試未過 立委放話:未達標不能收 台視新聞
中科院研製的海劍羚飛彈系統,是軍艦防空最後一道防線,但先前作戰測試時,面臨諸多問題,原先預計2024年底前結案,並進行補測,但海軍坦言,補測結果還有精進空間,立委要求,沒有達標就不能收。另外同樣也是中科院研發的紅隼火箭彈,重量比六六火箭彈還重一倍,單兵使用太重,甚至鑑測時還一度無法擊發,朝野立委聯手要求凍結2億預算。
  回應
不達標不收不是常識嗎?還需要立委講喔!
2025-01-03 03:10: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