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25 07:28:21| 人氣6,427| 回應60 | 上一篇 | 下一篇

FCS未來戰鬥系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國16年來22個武器項目夭折共浪費320億美元: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6-1日報道,美軍自1995年以來已有22個武器和軍事裝備研發項目夭折,共計浪費了320億美元,其中已投入巨額資金卻未能裝備一件新産品的最大武器項目是RAH-66科曼奇隱身直升機、海陸的EFV兩棲登陸車和FCS未來戰鬥系統。五角大樓原計劃在FCS未來戰鬥系統研發框架內制造全系列戰鬥系統,從無人機到地面裝甲設備,應有盡有。但在花費了19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卻達到滿意結果之後,該項目最終于2009年壽終正寢。FCS確實取消,但只是名義上被取消,FCS的主要內容是重建美國未來新型陸軍,這個主要內容永遠也不可能取消,主要內容肯定會被繼承。從科研特點看,FCS內容有三大科研標誌:1、網絡化。2、精確化。3、輕型化。詳參【圖博館】:未來士兵  RAH-66直升機  美中兩棲裝甲車  美歐精確制導武器  中俄精確制導武器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中國無人機   無人機 捕食者UAV  RQ-4全球鷹  RQ-8A   戰鬥機器人
美國《陸軍時報》網站2013-4-1報道,美國陸軍的XM25榴彈槍已經退出現役。因為在上個月早些時候,一名駐阿富汗美軍士兵在訓練事故中受傷。過度智能化的XM25榴彈槍在保障有力的美國本土乃至其他發達地區,使用情況良好,但在沙塵暴肆虐、幾乎沒有維修保障的阿富汗前線,故障率馬上大幅攀升。先是有士兵在為榴彈安裝引信的過程中發生意外,緊接著又有一名美軍士兵在訓練中受傷。美軍2010/12開始將智能步槍XM25投放在阿富汗戰場,美軍今年將購入12,500支XM25步槍。有效射程達2,300英尺(約700公尺),25毫米的「智能子彈」內含晶片,能夠接收來自準星的無線電訊號,知道與目標之間的確實距離。假使敵人躲在牆後,可設定子彈在飛越牆後1公尺,在敵人身旁引爆,準確的摧毀敵人的戰力。
 
美國陸軍FCS未來戰鬥系統作戰單位揭秘 2006-1-23 現代軍事 
FCS未來戰士
  當前,世界範圍內一場影響廣泛、意義深遠的新軍事變革正在持續深入地展開。美國是這場新軍事變革的倡導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美國國防部于1997年5月首次提出的軍隊轉型是具體實踐這場變革的産物,而美陸軍的轉型計劃則是美國軍隊轉型的有機組成部分。美陸軍轉型的目標是于2030年前後,將陸軍逐步改造成爲一支全新的、能在各種軍事行動中取得主導地位的、信息時代的戰略反應部隊——未來部隊,而未來部隊的核心裝備則是美陸軍目前正在大力發展的未來戰鬥系統(FCS)。
  FCS是一種按網絡中心戰理念設計的、由多種系統集成的高度信息化的武器系統,由18個核心分系統和鏈接它們的網絡系統組成。FCS的18個核心分系統包括1種無人值守地面傳感器、2種無人值守彈藥、3種無人駕駛地面車輛、4種建制無人機和8種有人駕駛地面車輛。 
  無人值守地面傳感器
  無人值守地面傳感器(UGS)主要分爲戰術UGS與城區UGS兩種類型。戰術UGS包括情報、監視與偵察(ISR)一UGS和化學、生物、輻射與核CBRN)一UGS;城區UGS也稱爲城市地形軍事行動(MOUT)先進傳感器系統。UGS能夠執行環形防禦、監視、目標搜索與態勢感知等任務,還包括對化學、生物、輻射與核威脅的早期預警。
  ISR—UGS將實現模塊化,由可編組的傳感器構成,使用多路徑地面探測技術。一套實際應用的UGS將包括多個低成本的多模傳感器,具備可進行目標識別的成像功能,用于進行目標探測、定位和分類。每個實際應用的傳感器將包括一個網關節點以提供傳感器融合,並具有遠程通信能力,以便利用FCS行動單位網絡向遙控操作員傳輸目標或其他信息。
  城區UGS將提供後留式、網絡化報告系統,用于城區環境下的態勢感知與部隊保護,以及在城市地形軍事行動環境中對已清理區域內滯留部隊的保護。城區UGS可由士兵人工布置或由機器人車輛布置在建築物內外。 
  無人值守彈藥
  (1)非直瞄導彈發射系統(NLOS—LS,亦稱“網火”)。由一系列導彈和一部具有高可部署能力、不依賴于平臺的儲存與發射裝置(C/LU)組成。C/LU裝備有成套自主式戰術火控電子設備與軟件,用于實施遙控與無人化作戰。每部C/LU包括一套計算機與通信系統及15枚精確攻擊導彈(PAM)和巡弋攻擊導彈(LAM)。
  PAM是一種模塊化、多功能導彈,有兩種彈道:一種是直瞄射擊或快速攻擊彈道,另一種是滑翔推進式彈道。導彈在發射前接收目標信息,並能在飛行過程中接收目標位置的更新信息,並做出反應。目前,PAM主要用于打擊重型裝甲目標。
  LAM能夠爲區域搜索、監視、目標偵察和戰鬥毀傷評估提供圖像,並能作爲機載無線電傳輸平臺爲其他系統的導彈提供信息,以及識別高價值目標以進行導彈攻擊。目前的LAM用于對付高速機動的高價值目標。
  (2)智能彈藥系統(IMS)。它是一種集硬殺傷和軟殺傷于一身的無人值守彈藥系統,可爲未來部隊提供進攻性“戰場造勢”作戰能力和防禦性自我保護能力。它將強大的指揮控制系統、通信設備、傳感器以及尋的器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是網絡化FCS核心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
  智能彈藥系統可爲戰場指揮官提供無人化地形支配優勢,並能節約兵力、降低危險性等。其主要任務包括:孤立決定性戰鬥中的敵軍、目標和區域;填補非接觸戰場空間“間隙”;使用軟殺傷能力控制非戰鬥人員的行動。
  隨著智能彈藥系統的小型化,可以使用多種方式對其進行投放。一旦在地面上自動定位後,便可啓動其內部所有組件,並向作戰行動司令部(BCME)報告其位置。智能彈藥系統部署後可被置于作戰狀態,在己方部隊通過時可轉換到保險狀態,而後再重新解除保險執行任務。這種作戰狀態和保險狀態的轉換能力使其具備可回收能力,從而進一步減少了後勤負擔。智能彈藥系統不會帶來附帶傷害,它可以受命自毀或者定時自毀,這樣有利于減少己方部隊的傷亡。
  建制無人機
“大鴉”單兵攜帶型無人機
  (1)排級無人機。其重量不足15磅,能在複雜的城市地區和叢林地區進行垂直起降,使徒步士兵具備偵察、監視和目標捕捉(RSTA)能力。它可由徒步士兵進行控制,具備同先進的地面與空中平臺的互操作能力。盡管排級無人機采用自主飛行和導航方式,但將能通過FCS的網絡系統和士兵系統,對其飛行路線和目標信息進行動態更新。它能在不適于大型偵察設施遂行偵察任務的作戰環境中,爲行動單位最低級別的分隊提供專門的偵察支援。它還具備在受限地區執行有限通信中繼的能力。在當前的作戰中非常缺乏這種無人機。1套排級無人機系統包括2架無人機、1個控制裝置和零配件,重40磅,能夠由單兵背負攜行,它的留空飛行時間達到60分鍾。
图文:连级无人机将采用建制无人机II
建制無人機Ⅱ(OAVⅡ)
  (2)連級無人機。其續航時間是排級無人機的2倍,能垂直起降,具備偵察、安全/早期預警、171標捕捉和指示等功能,與先進的地面和空中平臺配合使用時還具備有限的通信中繼能力,機載探測系統能提供增強的專用視距圖像。該機最爲顯著的特點是具備全天時、全天候目標指示能力,從而使連指揮官能夠綜合利用直瞄、超直瞄和非直瞄火力進行“戰場造勢”。連級無人機可以由2名士兵攜行,其活動半徑爲16千米,留空時間爲2小時。
“影子”-200
  (3)營級無人機。它是多功能無人機,其續航時間爲6小時,活動半徑爲40千米,具備在行動單位的作戰空間內實施營級RSTA的能力。它除具備排級、連級無人機的功能外,還具備通信中繼、探雷、CBRN探測和氣象預報等功能。它還能保障非直瞄火炮營對行動單位轄區內的感興趣目標進行精確火力打擊。
RQ-8B火力偵察兵
  (4)旅級無人機。其航程和續航時間適合完成旅級作戰任務。該機具備通信中繼、長航時持續監視、大區域預警等功能,能夠支援行動單位指揮官。它能完成的獨特任務包括:與有人駕駛飛機實現人工或自動聯接;150~175千米的寬帶通信中繼,遠程化學、生物、輻射、核與高能炸藥(CBRNE)探測及機載處理。旅級無人機在其最大升限和最大航程內具備全天時、全天候作戰能力。同營級無人機一樣,旅級無人機具備不依賴專用機場進行垂直起降的能力。一套旅級無人機系統包括4架無人機,美陸軍希望它具備18~24小時的續航時間和75千米的活動半徑。
  無人駕駛地面車輛
  (1)武裝機器人車輛(ARV)。包括突擊型武裝機器人車輛和RSTA型武裝機器人車輛兩種類型,它們的底盤通用。兩者具備如下功能:遠程偵察;將傳感器、直瞄武器和特種彈藥部署到建築物、掩體和其他城市地形中;探明或繞過建築物、掩體、隧道和其他城市地形中的威脅障礙物;戰鬥毀傷評估;通信中繼。突擊型武裝機器人車輛還可使用直瞄和反坦克武器支援突擊作戰中的乘車和徒步士兵;占領關鍵地形並提供超越射擊。
图文:FCS系统中的小型机器人车辆
  (2)小型機器人車輛(SUGV)。它是一種輕小、便攜式的無人駕駛地面車輛,能夠在城市地形中的隧道、下水道和洞穴內實施軍事行動。小型機器人車輛能夠對人力起到加強或輔助作用,也可用于執行高風險任務,如城市ISR任務和化學武器/有毒物質的偵測任務等,從而避免讓士兵直接暴露在危險之中。小型機器人車輛的模塊式設計允許以即插即用的形式配用多種負載。總重量低于30磅的小型機器人車輛,能夠攜帶的有效載荷達6磅。
图文:FCS系统中的通用/后勤机器人车辆
  (3)通用/後勤機器人車輛(MULE,亦譯爲“騾子”)。它是一種2.5噸重的無人駕駛地面車輛,用于支援徒步作戰行動。它由機動平臺或通用底盤、自主導航系統、操作員控制裝置和三種任務設備組件等四部分組成。自主導航系統是一套任務負載組件,能夠裝配在通用/後勤機器人車輛和武裝機器人車輛上,使它們具備半自主作戰能力,還能夠裝配在系列有人駕駛地面車輛上,對其他無人駕駛地面車輛起導引作用。
  “騾子”可由軍用旋翼機吊運,它有3種類型:運輸型、掃雷型和突擊型一一輕型突擊型武裝機器人車輛(ARV-A-L),三者的底盤通用。運輸型“騾子”將爲徒步步兵班運輸862~1089千克的裝備和帆布背包,並具備在複雜地形上伴隨步兵班的機動能力。掃雷型“騾子”集成了FCS地面遠程地雷探測系統(GSTAMIDS),能夠探測、標記和清除反坦克地雷。突擊型“騾子”是一種裝備了一體化武器和RSTA組件的作戰平臺,用于支援徒步步兵定位、摧毀敵軍武器平臺和陣地。“騾子”平臺的突出特點是采用了鉸接懸挂系統,具備很強的機動性,能夠越過徒步步兵班可能遭遇的障礙和壕溝。 
  有人駕駛地面車輛
图文:美国陆军FCS乘车战斗系统
  (1)乘車戰鬥系統(MCS)。該系統能夠快速地投射精確火力,迅速摧毀遠距離的多個目標,還能補充行動單位內其他系統的火力。用于提供直瞄和超直瞄攻擊火力,使行動單位根據作戰計劃接近或摧毀敵軍。MCS具有高度的機動性,能夠在不與敵人接戰的情況下機動至有利位置。它可以在戰術突擊中,爲進行突擊作戰的徒步步兵提供直接支援,摧毀掩體和破壞屏障。還能借助一體化傳感器網絡提供超直瞄火力,摧毀8千米遠的點目標,大大提高行動單位指揮官利用綜合火力網摧毀點目標的可選擇性,增強FCS系統的殺傷力。MCS將由通用的有人駕駛地面車輛(MGV)底盤和具備直瞄、超直瞄作戰能力的自動裝填火炮組成。
图文:美国陆军FCS有人驾驶车辆的运兵车
  (2)運兵車(ICV)。包括4種型號,即連指揮車、排指揮車、步槍班車和武器班車。這4種車從外觀上看都很相似,目的是爲了避免敵人選擇特殊車輛進行打擊。1個步兵排裝備1輛排指揮車、3輛步槍班車和1輛武器班車。步槍班車和武器班車一次能夠運送一個9人步兵班到指定地點執行近距離突擊任務。運兵車能在燈火管制、惡劣天候和能見度有限的條件下有效地部署武器系統,實施快速機動。運兵車可以爲近距離戰鬥輸送徒步部隊,並能爲步兵班提供自衛和火力支援。運兵車承擔了運載大部分設備的任務,減輕了單兵的負擔。運兵車能在大多數地面作戰環境中遂行機動、發射、通信、偵察及對乘員和重要裝備提供保護等任務,並能與行動單位其他部(分)隊進行數據交換,以保證不斷地更新通用作戰圖,快速地識別目標。
  (3)非直瞄火炮(NLOS-C)。該炮能爲行動單位指揮官提供前所未有的反應能力和殺傷能力。在支援行動單位時,能運用網絡系統對目標進行遠距離瞄准,並運用包括特種彈藥在內的多種彈藥對點、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爲近距離支援提供持續性火力;爲戰術防區外進攻提供破壞性火力。研制非直瞄火炮的主要目的是與各種直瞄、超直瞄、非直瞄、建制外和聯合部隊的火力相配合,運用反應靈活的火力支援FCS合成兵種營及其下屬分隊的行動。每發炮彈均可提供不同的作戰效果,因而具有靈活的火力支援能力。
  非直瞄火炮能快速進入和撤出陣地,並能在極短的時間內首發命中、摧毀目標。由于具有單炮多發同時彈著能力和極高的持續射速,所以使用少量的火炮平臺便可對目標産生巨大的毀傷效果。非直瞄火炮能夠快速進行彈藥和油料補給,系統重量輕,具有很高的可部署性以及全自動操作、裝填和發射能力。
美国陆军FCS未来战斗系统作战单位揭秘(组图)
  (4)非直瞄迫擊炮(NLOS—M)。該炮裝備在非直瞄迫擊炮連一級,能發射精確制導迫擊炮彈摧毀高價值目標和最具威脅的目標,爲行動單位的作戰連和作戰排提供區域性壓制火力,在戰術機動作戰中提供近距離火力支援,包括破壞火力和特種火力、照明火力。追擊炮和迫擊炮排建立了傳感器一射手聯接,具有高度的靈活性。非直瞄追擊炮反應快速及時,可靠性、精度、持續射速和殺傷率高,具有在全天候、全地形條件下對遠距離目標實施每周7天、每天24小時連續打擊的能力。
  C4ISR網絡使FCS非直瞄迫擊炮的火控系統可進行自動、半自動的射擊諸元計算、自動瞄准、彈藥准備和發射。在複雜的地形條件下,迫擊炮排將使用非車載式81毫米迫擊炮。
(5)偵察與監視車(RSV)。該車裝備有一系列先進的傳感器,包括桅杆式遠程光電紅外傳感器、用于射頻截獲與定向的多功能射傳感器、用于遠距離化學探測的發射源繪圖傳感器,具備對目標進行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定位、跟蹤、分類和自動識別的能力。爲了進一步增強偵察能力,RSV還配備有無人值守地面傳感器、攜帶各種任務載荷的小型機器人車輛和2架無人機。
  (6)指揮與控制車(C2V)。它是戰場指揮控制的中樞,配置于行動單位司令部至連部的各級作戰指揮部門,爲通信系統和傳感器一體化網絡提供信息管理,並與一體化C。ISR系統一起,爲指揮官提供行進中指揮與控制能力。
  指揮與控制車內配備有指揮官綜合利用C。ISR網絡所需的全部接口,它還可以使所有級別的指揮官在行軍過程中獲取信息、感知態勢,並融合有關友軍、敵軍、民事、氣象和地形態勢等方面的信息,建立、保存和分發通用作戰圖。指揮與控制車的乘員使用一體化C。ISR系統設備,通過聲頻、視頻和數據來接收、分析和傳輸行動單位內、外的戰術信息。
图文:FCS未来作战系统中的医疗车
  (7)醫療車(MV)。它是行動單位內的主要醫療系統,用來爲重傷員提供1小時的生命維持治療。醫療車有後送醫療車(MV.E)和治療醫療車(MV—T)兩種。前者能夠和戰鬥部隊保持同步機動,使外傷專家盡量接近受傷地點,然後對傷員進行後送處理。後者能夠對傷員實施生命維持治療並對其傷口進行快速處理。這兩種醫療車都能通過使用車上安裝的網絡化遠程醫療接口——戰鬥傷亡護理醫療通信接口和戰區醫療信息項目(TMIP)接口執行醫療程序。
图文:FCS未来作战系统战场抢修车
  (8)搶修車(RMV)。它是一種救援和維護系統,既裝備行動單位,也裝備使用單位(UE),對美陸軍未來部隊保持和生成戰鬥力至關重要。每個建制的前方支援營編有幾支由2~3人組成的戰鬥修理分隊,執行戰鬥毀傷的檢查、修理和有限的救援行動。搶修車能攜載3名乘員和3名救援人員,裝備有近距離戰鬥支援武器和19毫米口徑的Mk-19榴彈發射器。
  今後發展
  FCS是一個聯合的、網絡化的“系統之系統”,通過先進的網絡系統實現互聯互通,並能將現役武器系統、正在研制的武器系統和計劃研制的武器系統網絡化地連接在一起,從而使未來部隊具備前所未有的聯通能力、態勢感知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大大提高地面作戰部隊的戰略部署能力和機動作戰能力。FCS是美國陸軍未來部隊的核心,裝備FCS的行動單位將由3個裝備FCS的合成兵種營(CAB)——1個非直瞄火炮營、1個偵察監視和目標捕捉(RSTA)中隊和1個前方支援營(FSB)——以及1個旅級情報與通信連(BICC)、1個行動單位司令部連組成。行動單位將是美國陸軍未來具有主宰能力的地面戰術作戰部隊,以及聯合作戰部隊的有機組成部分,具備全譜作戰能力。
  2004年6月30日,美陸軍需求監督委員會對FCS項目的需求和關鍵性能指標進行了重新審查和批准。2004年7月22日,美陸軍官員宣布,將有選擇性地加速交付某些FCS分系統,在2年內把FCS項目的4項獨立的階段性成果融合到現役部隊中。2008財年開始把樣機系統裝備到旅戰鬥隊進行使用鑒定。到2014年,美陸軍將會有裝備FCS所有18+1個核心分系統的行動單位,以及具有FCS能力的其他模塊式行動單位。(嶽松堂)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6-01-23/0745346282.html

中國ZBD-09 8x8輪式裝甲車

ZBD-09 戰斗全重21噸,乘員三人,載員七人;公路最高速度100公里/小時,越野平均速度40公里/小時,水上航速8公里/小時;陸地最大行程800公里;爬坡30度,跨壕溝1.8米,越直牆0.55米。ZBD-09的武器多樣化,各種不同的變形車有不同的武器配置。
  目前ZBD-09有五個車型︰
  a. 步兵戰斗車 (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簡稱IFV)
 
  b. 120毫米加農炮炮車
 
  c. 122毫米加榴炮炮車
  d. 裝甲指揮車

  e. 戰場救援車
PLL-05式120毫米輪式迫榴炮駛過天安門
※僻忒§珧桵蚾樅寰誘陬

未來戰鬥系統的四大特點

2005年04月03日大洋網廣州日報 綜合報道 “未來作戰系統”是一個將士兵與各種作戰平臺、火力支援系統、傳感器和指揮控制系統等連成一體的集成系統。18個子系統以“戰場互聯網”爲紐帶組成一個“天衣無縫的作戰體系”。子系統包括各種重量在19噸以下可用C-130運輸機裝載的戰車、地面無人傳感器、無人戰車以及無人駕駛偵察和作戰飛行器等。
  按照美國軍方和國防先進研究項目局的計劃,“未來戰鬥系統”具備如下幾個特點:高度集成、既輕又猛、高智能化、高自動化。
  特征1:高度集成
  未來作戰系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有18個模塊:8種載人戰車和10種無人裝備(機器人戰士)。載人戰車分別是指揮車、步兵戰車、車載戰鬥系統、偵察車、非直瞄火炮、非直瞄迫擊炮、醫療車和維修車。無人裝備包括4種無人駕駛飛行器、3種無人駕駛戰車、地面傳感器、聰明彈藥系統和“網火”箱式導彈發射器。
  每一個旅級作戰單元是一個完整的“未來戰鬥系統”,具備18種模塊,應至少包括2245名士兵和151個機器人戰士。至于營、連、班則將有不同的模塊分配。因可以靈活地對這些模塊進行積木式組合配置,可以讓美軍的任何一個作戰單位適應不同戰場的挑戰。
  按照五角大樓的設想,一個完整的旅級作戰單元擁有包括載人戰車和無人裝備的近700個裝備,可涵蓋火力打擊平臺、偵察、通信與指揮控制系統以及大量的保障裝備,從而將作戰、支援與保障等多種功能集成爲一體。
  如果說18種載人戰車和機器人戰士是點,那麽“戰地互聯網”就是將這700個點連成一片的線。通過“戰地互聯網”這個高智能網絡,任何一個戰場的美軍全體作戰單位、武器乃至單個士兵融合成了一個整體,在作戰、防禦和移動上更准確、更有目的性。而單個士兵作爲“戰場互聯網”的“節點”,也將獲得空前的戰場感知能力。
  特點2:高自動化
  “未來戰鬥系統”的另一個特點是高度自動化。載人戰車上盡可能地實現自動化技術,譬如,非直瞄火炮的自動化炮塔,可使炮手在駕駛艙內進行瞄准、射擊、裝填以及彈藥、水和燃料補給的遙控作業。
  此外,“未來戰鬥系統”還將大量使用機器人。每個旅級作戰單元有近400套無人設備,其中有大量的可以行走的機器人,它們既可以執行攻擊任務,也可以進行偵察任務。
  特點3:既輕又猛
  “未來戰鬥系統”的車輛重量一般控制在19噸以下,比現有的裝甲車要輕70%,體積要小一半,可以用C-130大力神運輸機輸送。並且,一個旅級陸軍作戰單元的所有裝備和人員總重量還不到一萬噸,按照美軍目前的輸送能力,可以在90小時內將這樣一個旅運送到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的沖突地區。
  不過,“輕”並沒有破壞火力。僅一個“網火”箱式導彈發射裝置就配有15枚導彈;一套多功能火炮與彈藥系統,就具備了坦克、導彈和火炮等三類常規火力,並且涵蓋直瞄、超直瞄和非直瞄火力打擊功能。
  “未來軍隊”追求的目標是更輕、機動力更強。它可以在96小時內將一個旅部署到全球任何一個角落,可在120小時內部署一個師,可以在30天內部署5個師。
  特點4:高度智能
  輕達19噸的坦克和戰車勢必不會有厚厚的裝甲,這會嚴重削弱它們的自保能力。要實現這一點,“戰地互聯網”是關鍵,高度智能的“戰地互聯網”可以讓“未來軍隊”先敵發現、先敵反應、先敵行動,在敵人還沒有來得及行動前對其進行沈重打擊,並最終取得壓倒性的戰術勝利。
  “未來作戰系統”的所有作戰單元均使用通用的電子接口和軟件,都使用規範化的通信、指揮與情報系統,爲未來戰鬥系統與上下級的互連互通互操作奠定了基礎,使其能夠與各作戰單元、友鄰部隊乃至單兵實施有效的互連互通。並且,“未來戰鬥系統”以各類地面、車載和機載偵察裝備爲觸角,以信息傳輸系統爲平臺,形成全維信息偵察系統,使旅級作戰單元能掌控半徑200公裏區域情報的能力,爲系統的早感知、早預警、早打擊奠定了基礎。
  此外,地面、空中等各類偵察系統可爲部隊提供大量的情報信息;戰術互聯網、衛星通信網以及各類指揮控制系統,可爲指揮員的戰場控制和作戰決策創造有利條件;而遠程、中程、近程打擊系統,又可以創造強大的火力毀傷能力。這一切都保證了美軍的“輕”戰車能夠在惡劣的戰鬥環境下生存。
  此外,“未來戰鬥系統”也廣泛采取各種裝甲防護技術,以提高戰車的自保能力。譬如,在裝備表面塗上化學塗層,可大大提高裝備的防腐蝕、隱身以及防化學和生物武器的能力。戰車外殼還使用了輕型陶瓷裝甲以及其他防護手段,能夠有效地防禦動能彈碎片擊穿。
http://news.sina.com.cn/w/2005-04-03/15366273897.shtml

未來戰鬥系統的三大挑戰 

 2005年04月03日大洋網廣州日報 綜合報道 “未來戰鬥系統”聽起來很完美,但這個“未來戰爭平臺”面臨著三個難以逾越的難關:太昂貴,總費用將高達13000億美元或者更高;技術難關太多,目前53個關鍵技術美國只掌握了1個;“以情報換安全”的設計思路很可能不成立。
  一、費用太昂貴
  據《紐約時報》報道,將美國陸軍全部納入“未來戰鬥系統”的話,將耗資13000億美元。並且,這一數字正不斷上升。譬如,五角大樓裝備15個旅的初步工程本來預計耗資920億美元,但最近這一數字達到了1500億美元,這使得國會中對五角大樓最支持的議員也開始質疑這個計劃的代價和可行性。
  陸軍發言人保羅?博西去年稱,在未來20年,“未來戰鬥系統”開始提速,他們准備用這個“通向未來的技術橋梁”先裝備15個旅,每個旅有3000名士兵,其數量占陸軍的三分之一。博西說,這一階段的研究經費預計爲250億美元,每裝備一個旅要61~80億美元,15個旅總計爲1450億美元左右。這遠遠超出了原來預計的920億美元。
  “不可能的任務”?
  現在,國會中一些五角大樓的鐵杆支持者開始質疑,誰來爲這個龐大的計劃埋單。3月16日,國會就“未來戰鬥系統”舉行了一次聽證會,衆議院武器服務委員會的副主席庫特?韋爾登向來是軍方的堅定支持者,但他這次質疑說,“未來戰鬥系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美國總審計長大衛?沃克反對這個計劃,他說,五角大樓的未來武器是美國無法承受的,國會應該砍掉部分計劃。他說:“在五角大樓的武器系統和我們的承受能力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缺口。我們無法承受這個計劃的全部。”
  沃克的下屬保羅?弗朗西斯說,軍方的“未來戰鬥系統”缺乏一個明確的資金統籌計劃。他在一份書面聲明中稱,這使得軍方的計劃不可能按計劃進行。他警告說,目前已經有迹象顯示,“未來戰鬥系統”是一個吞錢的無底洞,每一個計劃看來都要比原計劃多花上數十億美元。
  不過,“未來戰鬥系統”也並非沒有支持者。參議院武器服務委員會的共和黨資深參議員約翰?麥凱恩支持這個計劃,他說,國會“保證未來作戰系統的資金”。
  二:技術難關堪比登月
  然而,即便解決了資金問題,“未來戰鬥系統”仍面臨著巨大的難題:技術瓶頸。軍方承認,“未來戰鬥系統”中的核心技術絕大多數目前只是設想,這個計劃中有53個關鍵技術,但其中52個還沒有掌握。
  五角大樓承認,“未來戰鬥系統”的技術挑戰不亞于當年的登月計劃。不過,軍方高官堅持說,他們認爲這些技術難題有望在十幾年內完成。
  最直接的困難是新武器的重量。根據“未來戰鬥系統”的計劃,未來的坦克和移動火炮大小的重量將低于19噸。這樣,美軍的C-130運輸機可以在幾天內輕松將一個旅運往戰區,而不是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
  然而,要實現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在國會的聽證會上,負責後勤的美軍高官克勞德?博爾頓承認,照目前的技術,坦克或大炮的重量可以限制在50噸,甚至可以輕于30噸,但能不能輕到19噸,他們現在沒有把握。
  三:“戰地互聯網”難堪重任
  除了資金和技術難題外,“未來戰鬥系統”還很可能是一個錯誤的方向。《紐約時報》稱,“未來戰鬥系統”的設計思路是“情報換安全”,而這一點未必可靠。
  “情報換安全”的一個關鍵是耗資250億美元,打造一個叫“聯合戰術通信系統(JTRS)”的“戰地互聯網”,用它將未來戰士、載人戰車和機器人打造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將戰場上的信息迅速傳遞給每一個戰鬥單元。JTRS是“未來戰鬥系統”的戰術骨架。
  JTRS的目標是,任何一個士兵、一輛戰車或者一個機器人戰士,都可以方便地了解戰場上的具體情報,知道自己周圍發生著什麽,然後迅速地作出反應。
  五角大樓的卡特賴特將軍說,如果JTRS不能工作,“未來戰鬥系統”就會失敗。軍方今年一月份暫停了JTRS的研究,因爲他們無法取得預定的技術進展。
  弗朗西斯則直接質疑“未來戰鬥系統”的根本思路,他懷疑就算JTRS建成了,沒有厚裝甲保護的美軍仍然沒有安全保障,因爲“用情報取代規模的原則是危險的”。
http://news.sina.com.cn/w/2005-04-03/15366273898.shtml

美軍"未來戰鬥系統",明年大規模實戰性能測試 >國際在線07-03-08 張敏

  號稱“21世紀美軍頂級武器裝備”的“未來戰鬥系統”(FCS)將于明年7月舉行首次大規模測試。據美國《防務新聞》3月5日透露,爲驗證美陸軍“未來戰鬥系統”的實戰性能,美陸軍將于明年在得克薩斯州的比利斯堡基地展開一場全面測試。由于此次測試的結果將直接影響這一美陸軍曆史上最昂貴、最“雄心勃勃”計劃的發展命運,因此不少軍事評論家認爲,美陸軍的這次行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算得上一次“世紀大測試”了。
 
 “未來戰鬥系統”很複雜

  確切來說,未來戰鬥系統是一種由多種系統集成的高度信息化的武器系統。它的構成十分複雜,主要是以網絡爲核心,由載人地面車輛、無人系統兩大部分組成。其中載人地面車輛由指揮控制車、裝甲運兵車等8種車型構成;無人系統則包括了供排、連、營、旅4種級別單位使用的無人飛機,3種無人地面車輛以及無人值守地面傳感器、智能化武器彈藥等約20種武器系統。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未來戰鬥系統中,單個士兵也被作爲了獨立的武器系統。在未來戰鬥系統概念提出之初,美軍的設計人員就十分形象地比喻說,在未來戰鬥系統中,每位士兵就像在打網絡遊戲一樣,可以對戰場上的每處角落、敵我戰鬥人員、每件武器的狀況了如指掌。如果是這樣,那麽士兵在戰場消滅敵人就如同在電腦前按兩下鼠標一樣容易。  
 900名士兵參加大測試
  但是,未來戰鬥系統到目前爲止,仍尚未付諸任何實戰,甚至許多武器裝備還僅僅處于設想階段。很多裝備是否能從實驗室走向戰場,還需要一次具有真正實戰意義的“世紀大測試”。
  爲了准備此次大測試,美陸軍已開始對大約100輛“布萊德利”裝甲車、“悍馬”軍車以及M1型坦克進行改裝,主要是在這些車輛上加裝無線網絡通訊模塊。根據演習計劃,這些經過改裝並已具備未來作戰系統雛形的戰車將在一個道路上布滿路邊炸彈、到處藏匿有武裝分子的環境中經受考驗。如果測試的戰鬥部隊能夠從容應付,那麽未來戰鬥系統的實戰性就被驗證是成功的,美陸軍將會繼續沿著大力發展的道路走下去,如果測試失敗,那麽這項規模龐大的計劃就命運難測了。有趣的是,此次“大測試”並沒有興師動衆。據美軍方透露,整個測試將只有900名士兵參加,而各類人員與裝備上的攻擊性武器也並非真槍實炮,而是由模擬激光束來代替。
  發展前景仍是未知數
  目前,美陸軍對未來戰鬥系統寄予了厚望。但是有軍事專家認爲,美軍的這一計劃並非一片光明。首先,美軍未來戰鬥系統將面臨嚴重的經費負擔。美政府預測,整個未來戰鬥系統的開支將高達2000億美元,而由于目前的許多部分仍處于概念化階段,今後的研發風險將很有可能使研發經費成爲一個無底洞。其次,未來戰鬥系統的生存能力遭質疑。由于未來戰鬥系統是一個綜合集成性很強的巨型網絡,任何一個小環節出問題就會給整個系統帶來致命性打擊甚至是崩潰。最後,未來戰鬥系統的理念已出現過時的迹象。由于“未來戰鬥系統”的原創理念已是10多年前,目前已有一部分設計不能適應現在戰場環境與作戰模式,因此美軍方也有不少人擔心計劃沒有變化快,等到未來戰鬥系統真正投入使用時,卻已是一個過時的産物。   來源:環球時報
http://gb.cri.cn/9083/2007/03/08/2165@1486730.htm

幻海浮沈,回頭是岸:審視美國陸軍的「轉型」計畫
全球防衛誌 258 期(2006年2月)作者:楊溫利
 
        1999年10月,在使陸軍「更能適應下個世紀的需求」、具有「戰略性反應力」的號召之下,美國陸軍開啟了其「轉型」的計畫,企圖使美國陸軍改頭換面,適應新局。這所謂的新情勢,就是由1991年波斯灣戰爭與1999年科索沃戰爭所標示的,一個大體和平但全球各地卻存有各種不確定的衝突。突發的事件必須迅速回應,因此,美國陸軍意欲從過去針對明確威脅預先駐紮,戰力強大但缺乏戰略機動性的重裝武力;轉型成一支同樣具有優勢戰力,但能夠快速反應、遠征部署的敏捷武力。
        轉型後的部隊,將以C-17/C-5運輸機在戰區間空運,並由C-130運輸機在戰區內空運,並以優勢資訊能力主宰衝突光譜上任何型態作戰。美國陸軍希望,部隊能在2010年左右開始換裝,此後逐年跟進,至2030年前後全部完成。轉型計畫似乎是勾勒出了美麗的願景,但早在計畫推動之初,各方即有不少疑慮,卻被斥為頑固守舊、不知長進。只是,在轉型計畫進入第七年的今天,幻夢終於被冷酷的事實一一戳破了,美國陸軍真是情何以堪!轉型計畫的未來該何去何從?往者已矣,來者可追,本文將次第呈現轉型計畫的不實際與其中的矛盾,並順而從中理出可行的出路。
 空運快速部署:理想與現實
        轉型計畫的第一根支柱,便是減輕裝備的重量、減輕部隊的重量,同時也減輕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的負擔,以達成空運快速部署的理想。然而在實際上,美國陸軍轉型所設定的裝備減重與空運快速部署目標,不但在技術上是窒礙難行,甚至在運用上也沒有意義。 
        減重的瓶頸 
        就個別裝備的減重而言,美國陸軍轉型計畫之下,最重要的是發展新一代的輕量化裝備:其一是過渡性的現貨方案,也就是眾所熟知的史崔克(Stryker)裝甲車系;其二則是長期、革命性,應用最先進技術的「未來戰鬥系統」(FCS),其中載人車輛(MGV)車系,是美國陸軍未來的主戰裝備,最終將取代現役如M1主力戰車、M2/3步兵/騎兵戰鬥車等重裝備。這所謂的「輕量」是指,史崔克車系與FCS的MGV車系都必須符合一個要求:以C-130運輸機空運,而且要能做到「下機立即作戰」。
        「上不了C-130的,一律淘汰!」當這樣的呼聲正盛之際,著名的軍事分析家柯平維契(Andrew F. Krepinevich Jr.)在2002年提醒道,以C-130搭載一輛完成戰備的裝甲車輛,是一項非常困難的挑戰。C-130的最大酬載量是44,000-45,000磅,但是考慮到實用任務彈性所需的航程,C-130適當的酬載上限其實只有29,000-32,000磅。果不其然,轉型計畫的先驅,史崔克車系,第一個就符合不了這個標準。史崔克想要以C-130空運就必須拆除部分裝備,也不能攜掛附加裝甲,這樣的拆卸再安裝的過程要花上好幾個小時,十分不經濟。這麼一來,要堅持以C-130空運,讓光溜溜的史崔克上陣嗎?理念終究不敵事實,美國陸軍還是向重量低頭。
        史崔克只是應急兼有點實驗性的過渡性方案,不能符合C-130空運的要求或許還情有可原,但是在未來革命性的MGV車系,更嚴峻的挑戰又接著向美國陸軍襲來。MGV車系是最終將取代現役重裝備的系統,它對戰鬥能力的要求遠甚於史崔克車系,但同樣得塞進侷促的C-130,困難可想而知。嚴苛重量限制對MGV車系發展所造成的挑戰,可用其中的「騎乘戰鬥系統」(MCS)車型為縮影。MCS是下一代的戰車,必須能夠攜帶足夠的油彈裝備,在危險的最前線與敵人交戰,需要有完備的火力、防護力與機動力。負責MCS開發的GDLS明白表示,如果要完全滿足陸軍對MCS戰力的要求,MCS的全備重量就得高到48,000磅以上,無法以C-130空運,除非卸除油彈、附加裝甲與部分配件。拆卸重組之間,MCS落得與史崔克一樣的窘境。
        美國陸軍再度面臨了抉擇,是不惜犧牲戰力也要堅持C-130空運的「底線」呢?還是急流勇退?美國陸軍訓練與準則司令拜恩內斯)將軍在2005年初,可由C-130空運的要求「沒得商量」豪語言猶在耳,奈何半年餘便告棄守。MGV車系現在不再以C-130的酬載為限度了,而改以C-17為準、一架攜帶3輛,所謂以C-130空運,只是當作設計的指引而已。此舉象徵著,轉型計畫這第一根支柱就算還未崩塌,也是搖搖欲墜。 
        望山跑馬,所為何事? 
        更不幸的是,再從集體的角度,即使美國陸軍犧牲戰力堅守個別裝備重量限制,也會是徒勞無功。依據規劃,一個史崔克旅重約13,000噸,而FCS組成的旅級單位重量則約12,000噸,大約是現有重裝旅的一半。然而,美國的RAND智庫在2002年進行研究便發現,轉型計畫原先所標榜的快速反應,也就是96小時之內部署一個旅級部隊到全球任何一個角落,根本不可行。
        RAND的研究指出,如果動用60架C-17,也就是現有規劃機群的三分之一,從美國本土、阿拉斯加、或是夏威夷出發,一個旅的部隊在96小時之內就連太平洋或大西洋都還跨不過,要部署到東北亞、東南亞、中東歐、中東等是非之地,其實得花上大約兩到三週的時間,與海運(動用兩艘55,000噸級,航速27節的快速運輸艦)部署的速度差不多,有的地點甚至更慢。2003年RAND智庫的另一分研究,又進一步分析了空運快速部署的能力,得出從美國本土出發部署一個旅到約9,000公里外的巴爾幹半島,若在7.8天之內完成,需要目前美國全部戰略空運能量的33%;若要在96小師之內完成則需要105%;即使到2008年所需的空運能量仍佔總數的80%。
        正如RAND的研究所評述,這不但需要機場能以極高的效率作業,在整體聯合作戰兵力部署的需求之下,一個旅的部隊就佔用如此高比例的空運能量,也是非常不可能。僅是空運部署一個旅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師級部隊?一如RAND的研究所顯示,空運雖然速度快但運量小,只有在部隊數量很小的情況才能達成,遠距離部署大批部隊的適當選擇究竟還是海運。實際上,2003年年底美國部署第一個史崔克旅到伊拉克,便是經由海運而非空運,從此不難發現,空運快速部署不過是個華而不實的口號罷了。
        再從最深沈的根本邏輯而言,倘若真能在96小時部署一個旅級部隊,又能發揮什麼功用?就以後冷戰時代首度讓美國「體會」到快速部署重要性的第一次波灣戰爭為例,1990年8月當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時,伊軍只用了一天便佔領科國,假若進行快速部署,在這一天之內也只有一個營級部隊能抵達而已。面對擁有4,000輛戰車與數千裝甲車與火砲的伊軍,數量劣勢達到100:1以上,美軍如何善戰也要不支,無法改變結局;倘若伊軍真要蠻幹,順勢入侵沙烏地阿拉伯,這一個營的部隊也無力阻止。於是很令人難過的,可在96小時內快速部署部隊,竟然就是讓士兵們早早赴死,徒增傷亡罷了。 
        資訊科技:時間、應用的緊張 
        輕量化是轉型計畫的目標,而資訊科技則是實現輕量化的工具,基於資訊化的「網路中心作戰」(NCW),可視為轉型計畫的第二根支柱。目前裝甲車輛之所以如此沈重,重重護身的裝甲就是最大的元凶,減重自然會想從此下手,而在大幅削減裝甲之後,轉型計畫則希望以資訊科技來彌補。當然,轉型所寄望的並不只是資訊與網路,FCS中的MGV車系,還將應用先進材料、主動防護系統、電磁裝甲等等新技術,從整體上綜合能力界定車輛的生存性。但美國陸軍為MGV車系設定了嚴格的重量限制,因此無可避免的,轉型計畫得特別依賴網路連結的資訊優勢,避開危險、避免近戰、距外殲敵,克服個別裝備形體上的不足。利用資訊科技強化生存性的本身並沒有錯,網路中心作戰也是一個很好的構想,但美陸軍這種過份偏重網路能力的激進作法,在時間與應用上都呈現矛盾。 
        臨渴難掘井 
        首先來看時間的問題。起初,除了立即應急的史崔克旅,轉型計畫設定第一支以FCS裝備、理想的旅級部隊應該在2010年服役,2031年全數換裝完畢,看來似乎是頗為踏實的規劃。但轉型計畫已是在冷戰後十年才提出了,又還得等上十幾二十年才能完成,對此美國陸軍的焦急可想而知,於是FCS研發與部署進度很快就被提早到2008年。然而,理想是不敵現實,先在2003年、隨後又在2004年,FCS服役的時間又分別往後推遲了兩年與四年,現在第一個完整FCS裝備的理想旅級部隊,將在2014組成、2016年才可擔負作戰任務。
        然而,即使已經在時程上作了大幅的退讓,FCS的發展仍是阻力重重,而其中正包括最重要、最核心的資訊網路系統。商用科技是軍用科技的泉源與基礎,而資訊科技在商用領域近十年來,的確已有巨幅的進步。然而,一旦跨入軍用領域,情形就有些不同了,畢竟在戰爭中,網路系統可能得在嚴酷的環境下操作,還得面對敵人的蓄意干擾與破壞。FCS所欲擁有的資訊優勢具體而言,是能夠掌握90%的敵人戰車、裝甲車與砲兵,每10-30分鐘更新一次;掌握70%的敵人步兵,每5-10分鐘更新一次;此外還要標示90%的友軍、95%的平民、甚至是潛在的敵人,這不是件簡單的事。目前,作為FCS網路系統骨幹之「聯合戰術無線電系統」的群集一(JTRS Cluster 1),其發展自2005年初以來便風波不斷,幾乎已陷入混亂。而且,原訂車載與空載共用的設計也碰上問題,重量比預定超出了14公斤,不適合空載。雖然群集一的需求量是車用100,000具、空用只有2,500具,可以拆成兩個規格來發展,但進一步的延後似乎是難以避免。
        當然,FCS的網路系統的開發相信仍將成功,現階段2014年完整FCS服役的時間相信也可實現。但是,即使有了網路提供的優勢資訊,最初的FCS戰力仍然比不上重裝部隊。美國陸軍訓練與準則司令部一位發言人佩里特表示,MGV車系將比現役所有的裝甲車輛安全,唯「M1主力戰車與M2戰鬥車除外」。易言之,還是因為轉型計畫設定了太嚴苛的重量限制,一直要到2030年以後所有的新技術都完全成熟,20噸級的MGV,才能在不損失戰力的情況下,取代現役的重裝備。轉型計畫時間表上所呈現、但並不明顯的,就是這願望與現實的落差:美國陸軍仍得繼續「適應不良」好一段時間,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 
        如魚不得水 
        再來看應用方面,轉型計畫、FCS所寄望的網路中心作戰能力,在所設想的國際環境之中,也面臨了幾個根本性的問題。首先,就像其他的新科技一般,網路中心作戰也是最能在開闊單純的戰鬥環境中發揮。在陸戰的領域,環境單純意味著傳統的機械化戰爭,大批的裝甲部隊在開闊的曠野中,發出的各種明顯信號徵候會使其行蹤一覽無遺,前述FCS資訊優勢的具體目標,也就是在開闊地而言。然而,一旦場景轉移到複雜的山區、叢林、城鎮,面對游擊隊與武裝民兵的不對稱戰爭,狀況就截然不同。一小撮小米加步槍、擅長使用即造爆裂物與RPG的敵人,只會散發很微小的跡迅,想要從重重掩護遮蔽、甚至是平民百姓中一一標出,絕非易事。
        更蹧的是,在這種低強度的不對稱戰爭中,一些必要的任務例如警戒、巡邏,本質上就是兵力的展示,部隊的任務就是被看見,根本上否定了以不被發現維護生存的資訊優勢邏輯。一如英國陸軍地面機動裝備能力助理總監,李德爾-偉伯斯特(Mike Riddell-Webster)上校所言,「防護力」(Protection)究竟與較抽象、廣義的「生存性」不同,前者是難以替代的。其實,面對機械化部隊,美軍在1991年就展現了摧枯拉朽的威力,迄今已是無人敢纓其鋒。而今而後,不對稱戰爭才是美國陸軍所要處理的課題,2002以來的阿富汗、2003以來的伊拉克無不是如此,很諷刺的,FCS適於應付的任務在未來卻難得一見。
        再者,即使真的還有敵人敢於莽撞地與美國進行傳統的機械化戰爭,FCS的角色定位也十分尷尬:面對處在守勢、經過隱蔽與疏散的機械化部隊,網路中心作戰的功效降也會大幅降低。或許在設想上,若有傳統機械化型態的衝突爆發,美國是處在回應的地位,反攻與佔領綏靖所需的重裝部隊可以稍後再增援,先遣的FCS部隊將負責確保後續增援的港口或機場,所迎戰的敵軍正是處在大舉集結進攻的態勢。然而,這種情境就很像1990年的科威特,最初一小批的部隊將得面臨極大數量優勢的敵人,但卻因防守據點而限制了活動,也就很難迴避危險保持生存。輕量化的FCS部隊可能會發現,除非從這立足點撤出,否則它將很難避免它最不擅長的近距離血戰。
        實際上,若只能機動打帶跑,飛機直接攜帶武器才最能快速反應,提供龐大的瞬間火力。未來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機,甚至是可能可直接攜帶空射智慧彈藥的C-17,一個架次可能就足以攻擊200至300個地面機動目標。意即,只消30至45架次,也就是運送一個旅級單位1/9或1/6的航空能量,就可相當於1991年戰爭期間聯軍對伊軍投下的精確火力總和,這種恐怖的力量,只怕比一個旅更能重創大舉進擊的傳統機械化部隊。換句話說,即使處在守勢面對大舉進攻的敵人,在功能上最需要陸軍擔綱的,還是如古代的長矛兵陣一般,是一種能夠持續的堅實屏障。
        最後從實存的威脅面,看看當今世界各國,可能與美國作對的國家,又還有幾個擁有大批的傳統機械化武力?真是屈指可數:伊朗、北韓、敘利亞(?),或許再加上中共。既然只有這少數的幾個可能的敵人,這威脅看來倒一點也不是當初所謂的「不明確」。更何況,面對這些大體上是1960年代程度的對手,就算是現在的美國陸軍也是綽綽有餘,主力戰車使用成本低廉的砲彈,是擊毀落伍敵軍戰車最經濟也最有效率的手段。一如美國國會研究部門分析家斐克特的比喻:如果傳統「五塊錢的子彈」就可以辦到,何必要用FCS那「上百塊的子彈」?
         天下本無事 
        從前文不難看出,美國陸軍現在真的是麻煩大了,轉型計畫耗資千億,到頭來卻可能徒勞無功。難道,轉型根本是個錯誤嗎?並非如此,轉型的本身沒有錯,錯的是方向。一來,即使想要快速部署,美國陸軍採取的減重策略也不正確;再來,美國陸軍並未認清新世紀國際環境下的任務需求,就貿然接受快速反應的邏輯。簡而言之,轉型計畫是從錯誤的假設推論出來的,在錯誤的基礎上,前述兩根支柱自然會傾倒。 
       集體苗條
         一如知名軍事分析家波希格諾拉所說,也許新世紀中潛在的威脅是不明確、事件可能在突發之後快速升高,但就因此而要求未來的裝甲車輛必須能塞進C-130運輸機,根本是「莫名其妙」。想要快速部署的確是該減輕重量,但是替「整支部隊」減輕重量,與替「個別裝備」減輕重量,完全是兩回事。關於這一點,美國陸軍其實早有切身之痛。回顧二次大戰,美國陸軍放著重戰車設計不用而偏好中戰車,落得以5輛雪曼才能對抗德國一輛虎式的窘境,5輛雪曼不僅需要較多的補給與後勤支援,總重也有150噸,幾乎是一輛虎式的3倍。換言之,一味想減輕個別裝備的重量,反而會需要更多部隊才能產生相同的戰力,到頭來只是使整個部隊變得更加笨重,更難以部署。
        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陸軍棄守C-130空運的底線就不會讓人沮喪,反而是使轉型計畫導入正途的第一步。從一開始,硬要所有不同功能的車種都遵守相同的重量限制,就是沒有必要,MGV車系即使劃分不同的重量規格,還是可以分享許多零件與技術。現在既然決定用C-17作為空運的標準,FCS的MGV車系中需要較大重量者如MCS,就該徹底清除當初C-130規格下的殘影,重量上限可以放膽拉高。如此一來,研發的技術難度就可以大幅下降,減少對於網路、資訊科技的過份依賴,並能適應對稱、非對稱的各種戰鬥任務,進度也可趕上美國陸軍的殷切期盼。當然,車體重量與地形的適應力成反比,60噸級的車輛組成的部隊或許在戰略上較具機動力,但在戰術上卻受到較大的侷限。不過,即使以C-17的酬載為準也不必然得推到極限,例如30至40噸的規格使1架C-17可搭載2輛,再視地形與任務的需要加掛不同等級的裝甲,也可以考慮。
        這種構想其實很接近目前英國正在推動的類似計畫,即名為「未來快速效力系統」(FRES)的通用裝甲車輛族系。FRES採用的就是穩健而可行的策略,重量規格分為重型(一架C-17搭載2輛)與輕型(一架C-17搭載3輛),並導入比較溫和的「網路授能戰力」概念(NEC),不過度依賴網路,而只是以之作為加強。英國的這番見解,不僅值得美國陸軍借鏡,兩國國防工業近來的合作與整合,FCS與FRES之間亦有共通研發、分擔成本的潛力。 
        國家利益 
        在蘇聯瓦解之後的新世紀裡,美國的確是沒有一個明確對等的對手,但這並不等同於威脅也不再明確。「威脅」不是獨立的,而是有對象的,只有那些威脅到「國家利益」的衝突,才需要加以處理。其實,「國家利益」看似空泛卻有清晰的界定:物質能力。經濟繁榮之地、重要的資源產地就是國家的利益所在,對美國而言,就只有歐洲、東亞(財富),以及中東、中亞(石油)值得關注。既然冷戰結束、蘇聯威脅不再,美國陸軍軍力的部署,只需把重點從歐洲調往中東與中亞即可,預先駐紮依然可行。易言之,轉型所需要作的改變,是部隊部署的位置,而不是部署的方式,不必庸人自擾。
        誠然,如此不假掩飾的私利觀點可能太過狹隘,自詡良善的美國可能還會有其他的利益需要維護,例如和平維持、人道救援、天災善後等等,搶救生命是分秒必爭。但一想到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話,就不難瞭解道德的理想主義,是多麼經不起考驗。安南曾說,國際上的和平維持任務有時會被比作是「自願的消防隊」,但實際上哪有這麼大方?每當有火災發生,卻還在尋找人力與器材,腥腥作態爾。一如盧安達持續一百天的人道悲劇事件所顯示,如果美國願意出兵相救,那怕是海運後陸路部署在一個月內抵達,都是謝天謝地了。畢竟人非聖賢,真要美國不辭萬苦,在幾天之內千里馳援、雪中送炭,也太強人所難。也許以比較光明的想法,力量愈強、責任愈大,有朝一日美國的道德會自我完善,但在此之前轉型計畫又何苦先淌這鍋渾水呢?
        再一個可能的理由是2001年以後的「反恐戰爭」,但這也不成立。一如RAND智庫在2002年同一份研究所指出,恐怖組織的確是神出鬼沒、難以捉摸,十足的「不確定」威脅,但它們本質上就是小群體,不會形成顯眼的大目標,需要的打擊力量是特種部隊,或是中小型的輕步兵單位,空運部署這樣的兵力在技術上本無任何困難。而且,恐怖組織尚可四處流竄於那些所謂的「失敗國家」,用兵打擊也只是一時的驅趕,若欲根本剷除這些「庇護聖地」,所需的也是長久而持續的「國家建造」工程,只有美國國內能先凝聚共識才可進行,能否快速反應根本不相干。 
        猶未晚也 
        其實,危機就是轉機,綜合本文的剖析可以發現,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的美國陸軍轉型計畫,雖然問題重重但也不是病入膏肓,過去往錯誤方向的努力更不是全然白費,相關的技術成果都還可以沿用到正確的方向上。往好處想,轉型計畫只走錯了六年,現在改正還來得及,剩下的就只是美國陸軍有沒有意願的問題而已了。
http://www.diic.com.tw/mag/mag258/258-88.htm
 
英國陸軍研制“未來快速奏效系統”要“變 臉”>2004-09/08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近日報道,英國國防部正在開發“未來快速奏效系統 ”,將其作爲未來陸軍的主戰武器裝備,並決定爲陸軍首次采購該系統的新中型 裝甲車輛提供必需的35億英鎊資金。屆時英陸軍將利用這些新采購的中型裝甲車 來替換目前的輕、重型裝甲車。這樣,英陸軍將在“未來快速奏效系統”的牽引下,由目前的輕、重型部隊向“中型”部隊轉變。
  “未來快速奏效系統”作戰效能強大
  雖然“未來快速奏效系統”目前還正在進一步改進,但是英軍方一項正式的 “用戶需求單方陳述”已對“未來快速奏效系統”的能力進行了明確,即“未來 快速奏效系統”要能夠使地面部隊在未來各種作戰環境中,以合成部隊、聯合部 隊以及與多國部隊一起執行持久、遠征的全譜作戰任務,並且對“未來快速奏效 系統”提出了4項具體的關鍵性要求,即快速奏效、作戰、多用途和減少部署負擔 。“未來快速奏效系統”車族中各種變型車的設計正依據一系列的“關鍵用戶需 求”而逐步成形,同時,一系列系統效能的測量方法也正逐步開發出來,以迎接 即將到來的國防部的評估。依據“關鍵用戶需求”,“未來快速奏效系統”的初 始概念研究已經將該系統分解爲一系列模塊化中型裝甲車族。它們可以分別執行 15~16項不同的戰場功能,其中包括:有防護的機動、指揮與控制,偵察與監視 ,直接交戰,建制間瞄火力支援,間瞄火力控制,後勤,醫療,搶修,機動與反 機動支援,防空,核、生、化偵察,通信等。由此看來,“未來快速奏效系統” 是由多個不同作戰平臺構成的戰鬥系統,但其基本的作戰平臺相同,只是根據不 同的任務要求與需求配備不同的設備與武器裝備。這樣整個系統就便于進行信息 交換與保障維護,實施合成作戰、聯合作戰以及與多國部隊之間的協同作戰。 
  輕、重型戰車難適應快反與火力一體化
   隨著戰爭的發展,英國陸軍認爲目前的輕、重型戰車已難以適應未來戰場快 速反應與火力一體化的要求。當前美軍已開始用Strykey新型裝甲車來替換笨重的 M1A1與M1A2主戰坦克,使美陸軍的戰略戰術機動能力大大得到提高,基本上實現 了快速反應與火力的一體化。目前英國陸軍的主戰坦克爲“挑戰者”2。“挑戰者 ”2裝備有一門L30型120毫米線膛坦克炮,可攜帶包括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高爆 破甲彈或發煙彈在內的50枚120毫米炮彈,而且L30型炮還可以發射貧鈾彈頭。另外“挑戰者”2還裝備有一挺7.62毫米鏈式機槍與一挺7.62毫米GPMGL37A2型防空機槍。所以說“挑戰者”2具有較強的火力。在防護力方面,“挑戰者”2的炮塔防護采用的是第二代“喬巴姆”複合裝甲,炮塔中裝有一套核、生、化防護系統,並在炮塔兩側各裝有5組L8煙幕彈發射器,自身防護力較強。但是“挑戰者”2 車體寬3.5米,車長11.5米,車高2.5米,車重62.5噸,不便于通過空運來實施戰略機動。在戰術機動能力方面,“挑戰者”2的最大公路速度59公裏/小時,越野行駛速度僅40公裏/小時。其公路行程只有450公裏,越野行程更只有250公裏,戰術機動能力較差。對于英陸軍裝備的“武士”步兵戰車而言,雖然其最大重量只有24.5噸,公路最大速度可達75公裏/小時,戰略戰術機動性能好,但其火力明顯不足,僅裝備一門30毫米“拉登”機關炮與一挺7.62毫米機槍,其中機關炮的最大射程4公裏,特別是有效射程只有1公裏。因此,若英陸軍在戰場只部署“武士 ”步兵戰車,則需要空中力量爲其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但是英國陸軍無法像美陸軍那樣爲地面部隊提供強大的空中火力支援。所以,英國防部轉而采取一種折中的辦法,研制一種中型裝甲車,使其既擁有較強大的火力與防護力,又具備有 快速機動能力。 
  未來陸軍向“中型”部隊轉變 
  在伊拉克戰爭中,英國陸軍看到了其武器裝備與美軍的差距。北約前指揮官、美國退役將軍克拉克也曾直言不諱地指出:“英軍需要提高軍隊的資源。與美國的高技術裝備相比,英軍比美軍明顯落後了一代。”這促使英軍的國防戰略家們更加迫切地思考如何發展陸軍未來作戰系統,以迎接未來高技術戰爭的挑戰。
英國國防戰略的智囊團認爲,爲了保持英軍的作戰效力並與美軍的武器裝備相匹配,英國陸軍必須對軍隊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在這種情況下爲更好地適應未來戰爭,與盟軍實施聯合作戰,英國國防部決定研制一種中型裝甲車來替代目前的重 型坦克與輕型步兵戰鬥車,緊跟美軍的轉型,實現部隊的“中型”化。隨著“未來快速奏效系統”的開發成功,在未來實用階段,英陸軍將使用“未來快速奏效系統”替換英國陸軍老式的“薩克松”4×4步兵輸送車、FV-430系列履帶式輸送車和CVR(T)系列輕型偵察車。最終,“未來快速奏效系統”還將爲包含“挑戰者 ”2主戰坦克和“武士”步兵戰車在內的戰鬥力量提供替換平臺。預計在2025年後,以“挑戰者”2和“武士”爲主要裝備的英國重型部隊將退出曆史的舞臺,“挑 戰者”2也僅作爲“未來快速奏效系統”部隊的補充。這樣,“未來快速奏效系統 ”將成爲英國陸軍從現在的輕型和重型部隊並存向未來“中型”部隊轉型的標志。轉型後“中型”部隊將擁有快速的戰略部署能力和持久力,可以到達現有部隊在沒有龐大的後勤支援的情況下無法到達的任何地區。
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ztpd/2004-09/08/content_3698.htm

解析世界軍事中各種類型牽引式榴彈炮[組圖

在世界軍事中,炮的使用擁有悠久的曆史。世界上第一種炮的類型就是牽引炮,它最初是由馬來牽引。目前廣泛使用的是更加快速、昂貴的自行榴彈炮,但是牽引炮在許多方面還是擁有自己獨特的優點。
  牽引炮重量更爲輕盈,因此可以使用飛機等運輸工具來進行部署。而且價格便宜,這對于精打細算的軍事部門來說不失爲一個最佳的選擇。它們組裝比較簡單,可以在使用中出現較少的失誤。這些優點使牽引炮擁有更多的靈活性,因此贏得世界軍方的廣泛青睞。目前大部分的牽引式榴彈炮是由卡車牽引,使用起來極爲方便靈活。
  俄羅斯擁有各種類型的牽引炮,其中最爲普遍的是D-30榴彈炮,該炮的口徑爲122毫米,射程達21.9公裏,可以適用于各種彈藥,包括化學彈、燃燒彈、高爆彈等。另外一種由俄羅斯制造並在世界上廣泛使用的爲D-20牽引炮擁有152毫米口徑,並且俄羅斯基于此研制出2S3榴彈炮。俄羅斯同時研制了2A65型榴彈炮並進而發展爲2S5式自行榴彈炮。
  目前俄羅斯擁有一種新型的152毫米牽引炮正在服役,它被稱爲2A36
Giatsint牽引炮。該炮使用常規炮彈射,程可達28.5公裏,如果使用遠程延伸型炮彈則可達到44公裏。然而他的火藥系統與152毫米榴彈炮有極大的區別。
  美國擁有105毫米M119式牽引榴彈炮,它由英國105毫米L118式輕型榴彈炮改進而成。該榴彈炮曾得到1982年福克蘭群島戰爭的驗證,這種只有兩噸的榴彈炮射程可以達到19公裏。
  而155毫米的M198式標准牽引式榴彈炮,重達8噸,射程達22.4公裏(使用火箭輔助推進器射程可達30公裏)。M198計劃用于替代XM777輕型榴彈炮,該炮重達5噸,並在其基礎上發展了NLOS-C自行炮。NLOS-C自行炮可以發射常規炮彈,射程達30公裏,如果加載火箭輔助推進器,射程將會達到40公裏。
  歐洲也擁有155毫米榴彈炮,瑞典的博福斯式FH-77型榴彈炮不但擁有牽引式類型,同時也擁有自行式類型。它的射程可以達到40公裏以上。同一系列的FH-70目前正在英國和日本服役,它發射常規炮彈時射程可以達到24公裏,如果加載火箭輔助推進器射程可以達到30公裏。
  德國的FH155-1,重達10噸,射程爲24公裏,而法國的TRF-1更是重達19噸,使用常規炮彈射程可達到24公裏,如果加載火箭輔助推進器射程也可以達到30公裏。
  然而,最好的牽引炮來自于南非丹尼爾軍械公司的G5牽引炮。它最初由天才火炮設計師加拿大人吉拉德?布爾(gerald bull)設計制造,重達14噸,可以發射常規炮彈,射程爲39公裏,而最新型號G5-52的射程更是可以達到55公裏。就像俄羅斯的設計風格一樣,該炮也有自行炮類型-G6(目前最新的型號爲G6-52)。該類型射程更遠,可以達到67公裏。但是由于G5和G6過份依賴于遠程目標定位系統和安全指揮控制系統,因此他的遠程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由此,南非大力發展了無人機系統用于輔助G6-52的使用)。
  在美國的“沙漠風暴”的軍事行動中,當伊拉克的目標定位系統和指揮控制設備被美國空軍摧毀之後,威力巨大的G5牽引式榴彈炮變成了一堆廢鐵,根本無法擊中敵方目標。然而一旦G5得到准確定位,那麽他的打擊能力將極具破壞性,這在1986年以色列軍事行動中曾得到極佳的驗證。另外,G5的潛能必須在士兵受到過良好的訓練後才能最大的發揮出來,也由此該型火炮的使用受到更多限制。
http://bbs.pinglun.org/thread-919-1-11.html

美NLOS-C射擊平臺首次成功試射2006-11-25  北方科技信息所
  
[法國《防務宇航》2006年11月2日報道] BAE系統利用非瞄准線火炮(NLOS-C)射擊平臺成功發射了首發彈,NLOS-C是美國未來系統八種有人系統平臺之一,它是一種超輕型38倍口徑155毫米全自動榴彈炮,其特點是將全自動彈藥裝填系統集成到履帶式底盤上。
此次射擊試驗爲官方的正式和評估試驗,相關試驗會持續到2008年。BAE系統公司已還將繼續對該平臺進行單發彈射擊試驗,隨後將測試彈丸的射速以驗證火炮自動系統的效能,該自動系統還可四發彈同時彈著的。
這次NLOS-C的成功試射對于該火炮研究的相關和人員的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並且也符合此前該項目制定的時間表,BAE系統公司表示,希望能在2008年把NLOS-C系統交付美陸軍。(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 張子鵬)
http://www.shaxia.com/html/78/n-3578.html

美裝有GPS系統的M982制導炮彈測試成功 2005-10-01 新浪軍事

  美國雷神公司聯合瑞典Bofors公司研制出了一種配備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新型炮彈。
  這種正式編號爲M982 ER DPICM的155毫米炮彈可用于摧毀在戰場上出現的各種目標。由于其致命的打擊能力,雷神和Bofors兩家公司形象地將其稱爲“亞瑟王神劍(Excalibur)”。目前,M982 ER DPICM炮彈還只能通過GPS修正飛行彈道,但其仍處于不斷完善之中,不久以後,將有可能采用其他制導方式。
  有消息稱,M982 ER DPICM炮彈可更換多種戰鬥部,其最終將演化爲一種由三種搭配模式組成的系列産品。
  其中,第一種模式將采用由程序控制引爆時間的傳統爆破彈頭。該型號最顯著的特點是可在發射前設定炮彈引爆時間,不但可用于殺傷弱防護目標,還可打擊裝甲車輛。
  第二種模式將配備“智能”戰鬥部,能夠對運動目標實施探測、跟蹤和摧毀。該型號炮彈最適于在開闊地帶執行打擊任務。
  而M982 ER DPICM炮彈的第三個變種將主要用于城市作戰。其打擊目標爲各種軍用技術裝備,可自動對運行于城市街道中的目標進行識別和跟蹤。
  M982 ER DPICM炮彈的另一特點在于其彈頭與彈殼從一開始便被加工成了一個整體。目前炮兵們普遍采用的射擊模式爲:將炮彈推入炮膛--開炮射擊--推出彈殼。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卻蘊藏著一定的危險性:由于發射藥燃燒較慢,在彈殼從炮膛推出後,其通常並未燃盡。這就有可能使炮兵們遭到意外的傷害。而M982 ER DPICM炮彈采用的全新設計則可有效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
  M982 ER DPICM炮彈在其最大射程時的命中精度遠遠高于現有的各種常規彈藥。一系列射擊試驗證明,普通155毫米炮彈在最大射程時的精度平均爲370米,而M982 ER DPICM則可達到10米。
  在試驗過程中,M982 ER DPICM型炮彈還曾從美國陸軍的“帕拉丁”自行火炮上進行過實彈發射。期間,設計人員還測試了該彈在飛行過程中的變軌能力。所有的科目均實施得非常順利。
  另據雷神公司發言人透露,“亞瑟王神劍”炮彈的早期部署預計將在2006年一季度進行。(北鬥)
http://mil.news.sina.com.cn/2005-10-01/0826323245.html

我軍研制成處世界領先水平的激光末制導炮彈  2003-9-3

  近日,某地,一新型自行火炮水上適應性技術改造成果鑒定會現場。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4輛經過改裝的自行火炮依次駛向水中,劈波斬浪,在水面縱橫馳聘。岸上,來自總部和有關科研院所專家們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一位將軍稱贊,該成果開創了我軍自行火炮水上機動和作戰的先河,對未來炮兵作戰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
  這是炮兵學院南京分院科研成果鑒定會的又一次現場傳真。
  近年來,這個學院緊貼部隊實際選擇科研課題,瞄准世界軍事發展前沿超前進行研究,大力開發模擬器材提高科研效益,趟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科研攻關之路,相繼有100多項成果獲國家和軍隊科研成果獎,其中4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軍隊初級指揮”學科專業進入了國家“2110”工程。
  課題立項接軌訓練一線
  2002年6月18日,炮兵學院南京分院綜合演練場,驕陽炙烤著大地,群山一片寂靜。前沿觀察所內,卻是演兵正酣:偵察兵操作激光綜合測距儀,測定目標點方位和距離;計算手將數據輸入某新型射擊諸元計算器。僅僅數秒,一組組目標點的坐標便自動顯示在熒屏上,並通過炮兵營連射擊指揮系統迅速傳至火炮陣地。幾乎是同時,後方已傳來震耳欲聾的炮彈出膛聲。偵察員報告:“首發命中!”
  觀禮臺上,出席全軍院校教學改革工作會議的150余位代表通過微波實時傳輸系統目睹了這精彩一幕,頓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這種新型射擊諸元計算器便是該院爲解決部隊訓練難題專門開發研制的。
  該院始終圍繞提高部隊戰鬥力搞科研,堅持選題從部隊訓練中來,成果運用到部隊實踐中去。在一次下部隊調研時,該院射擊教研室周儉新教授發現,炮兵部隊通用的某型射擊諸元計算器存在著模塊非固化、程序與數據易丟失等問題,給部隊訓練造成了困難。回校後,他立即向學院申請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經過兩年多的刻苦攻關,終于研制出了新一代射擊諸元計算器。
  該院黃建偉院長、蔔連鵬政委向記者介紹,近3年來,學院獲獎成果中,有80%都是從部隊訓練一線選擇的課題,獲獎成果在部隊的推廣率達100%。
  課題研究瞄准學科前沿
  盛夏,揚子江畔,一場高科技條件下的實彈綜合演練鏖兵正急。隨著3發紅色信號彈升空,一發發炮彈從炮膛呼嘯而出,直撲敵陣地。令人稱奇的是,一種普通大口徑火炮發射的炮彈,竟像導彈一樣發發直接命中坦克、暗碉。
  這種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新式“炮彈”———激光末制導炮彈進行作戰使用研究,國內第一個便是炮兵學院南京分院“將軍教授”劉怡昕。
  早在3年前,劉怡昕教授便從外軍有關資料中敏銳地覺察到,激光末制導炮彈武器系統將是今後各國炮兵的發展方向。他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向院領導作了彙報,申請成立了以他爲首的科研攻關組,追蹤世界炮兵裝備發展前沿,超前對該型武器系統的作戰需求、型號論證、定型試驗等環節展開了科研攻關。
  在總部的接裝論證會上,面對衆多的競爭對手,專家組組長劉怡昕教授胸有成竹,從理論原理到制導手段,從技術指標到戰術運用,像一個先行的探險家,爲在場的總部領導和科研專家打開了一個神奇的世界。
  “瞄准世界軍事發展前沿,與時俱進,超前研究,以不斷創新的科研成果,爲新裝備盡快形成戰鬥力服務。”這是該院一以貫之的科研工作思路。
  鼠標輕點凸現未來戰場
  鼠標輕點,硝煙彌漫的戰場立體縱深頓現眼前;戴上耳機,能聽到逼真的炮火轟鳴;恍惚中,坡路、陡崖、峭壁等各種地形迎面而來。自行火炮模擬駕駛艙內,一位學員手握操縱杆,腳踩油門,雙眼注視著和計算機同步顯示的視窗,正全神貫注地“駕駛”著自行火炮。隨著他推拉搖轉等各種動作變換,艙內儀表盤上的各種數據不停地跳動著,駕駛艙身也隨著道路的起伏上下左右顛簸著。走出駕駛艙,這位學員興奮地說:“和實駕感覺完全一樣!”
  這是炮兵學院南京分院研制開發的新型自行火炮駕駛訓練模擬系統。據該系統的主要完成人、仿真教研室夏正昌教授介紹,該系統可模擬自行火炮在各種地形上的駕駛訓練,並能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所有訓練科目。學員利用模擬器訓練合格後,實車駕駛4個摩托小時即可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訓練成本下降了87%。
  在學院射擊模擬訓練實驗室,記者看到,大屏幕上彌漫著濃濃的戰火硝煙,一枚枚炮彈如離弦之箭直撲敵陣地;震耳欲聾的槍炮聲、爆炸聲令人仿佛置身于真實戰場。電腦熒屏前,學員們手中鼠標輕點,正操縱著未來戰爭。一位剛參加完網上“紅”、“藍”軍對抗演練的學員興奮地告訴記者:“實彈綜合演練,能讓人親身感受戰爭的殘酷和激烈;而網上模擬演練,則能讓我們足不出戶便可與未來戰爭‘零距離’接觸,讓我體驗到了真實的謊言,領略了另一份神奇與激動。”
  近年來,該院先後研制了“自行火炮射擊指揮模擬系統”、“末制導炮彈作戰指揮和訓練模擬系統”、“炮兵射擊指揮仿真模擬系統”等30余種模擬器材,在全軍炮兵部隊得到了推廣應用,爲部隊培養了大批急需的操作使用骨幹和技術保障人才,對新型火炮盡快形成戰鬥力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http://mil.news.sina.com.cn/2003-09-03/147210.html

俄法試驗“紅土地”高精度激光制導炮彈 2000-11-23

  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俄羅斯與法國聯合研制的“紅土地”(Krasnopol)高精度火炮系統近日已經在法國成功地完成了演示試驗。這些試驗演示了“紅土地”火炮制導炮彈(AGP)與吉亞特工業公司TRF1 155毫米牽引火炮和西拉斯公司DHY307激光指示器-測距儀器(LDR)的全面兼容性。
  在試驗中,由俄羅斯圖拉儀表設計制造局研制的“紅土地”半主動激光制導炮彈利用俄-法制造的推進裝藥,從TRF1火炮發射後,由DHY307 LDR導向目標。俄法兩國專家對這種兼容性進行了評估。兩國官員都有意繼續合作進行“紅土地”系統的發展。
  在此次試射中“紅土地”火炮共發射了5發炮彈。攻擊的目標有3輛AMX坦克、一堵50厘米厚的混凝土牆和一個掩體,後者的主尺度爲3.6米×3.6米×1.2米(高),牆壁厚50厘米,有一個40厘米厚的加固混凝土頂蓋。火炮射程爲10.2-11.1公裏,對目標進行照射的距離爲1.5-2.7公裏。
  試驗結果比預期的要好。5發炮彈都命中了它們的目標。3輛坦克頂部較薄的裝甲被命中,被評估爲“已被摧毀”。混凝土牆和掩體也都被評估爲“被消滅”。
  這次試驗還在不改變火炮數據的情況下,進行了對付目標瞄准能力的評估。在火炮瞄准點距目標徑向700-800米、橫向300-400米的情況下實現了直接命中。
http://mil.news.sina.com.cn/2000-11-23/8647.html 

中国新型155毫米车载榴弹炮
中国新型155毫米车载榴弹炮平射新型155车载炮发射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壮观场景
新型155车载炮发射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壮观场景。外形非常相似的法国“凯撒”155毫米车载榴弹炮
外形非常相似的法国“凯撒”155毫米车载榴弹炮

中國W90式203毫米自行榴彈炮
美國M110A2型203毫米自行榴弹炮

中國自行火炮出口數量世界第4: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2-7-23報道,在2008-2015年間世界新型自行火炮出口大國排行榜上,韓國高居榜首,中國排名第4,俄羅斯僅居第7位。中國主要出口PLZ-45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共計45門,價值3.2億美元。韓國主要供應K-9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共計192門,價值6.4億美元。法國位居第二,主要供應愷撒155毫米自行火炮,共計106門,價值5.52億美元。德國排名第3,主要出口PzH-2000型155毫米自行火炮,共計76門,價值5.073億美元。(回應:PLZ-45的性能幾乎是最好的,但太貴,只有科威特這種不在乎錢只在乎裝備好壞的國家才買的,還是說這個3.2億包含其他費用啊)
国产新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全系统曝光
PLZ-52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全系統:PLZ-52自行榴彈炮系統是中國北方工業公司推出的一款新式外貿武器。該炮與PLZ-45型155毫米45倍口徑自行榴彈炮一起推向了市場,PLZ-52自行榴彈炮與PLZ-45外形相似,炮塔稍有不同,總重43噸,比PLZ-45重10噸。該炮的國產型號已經大量列裝解放軍炮兵部隊。PLZ-52採用了新的柴油發動機,在分鐘轉速為2300轉時輸出功率1000馬力,搭配全自動變速器,最大公路行駛時速65千米,最大行駛里程450千米。
国产新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全系统曝光
PLZ-52榴彈炮炮車
国产新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全系统曝光
PLZ-52系統炮瞄雷達系統
国产新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全系统曝光
PLZ-52系統保障車輛
国产新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全系统曝光
PLZ-52榴彈炮系統彈藥車
PLZ-05式155毫米自行加榴炮

俄軍2S19式152公釐自行榴彈炮方隊接受檢閱
俄羅斯推出雙管152毫米聯盟自行火炮,預計于2007年批量生産並進入俄羅斯陸軍服役(楨:?):首先,聯盟自行火炮采用了無人炮塔,2名乘員位于車體前端的全裝甲防護艙內,而無人炮塔位于車體中央,動力裝置位于車體後部。其次,樣炮上安裝側面扁平大型炮塔主要基于舊式2S19(MSTA—S)152毫米自行榴彈炮的炮塔研制而成,但2S 19配裝的是單管火炮,聯盟則安裝有雙管152毫米火炮。第三,有自動裝填系統,先裝炮彈,再裝裝藥。第四,該炮具有多發彈同時命中(MPSI)同一個目標的能力,一般炮彈的射程爲50千米,但如果采用俄羅斯應用科學研究所研制的增程炮彈,射程可達到70千米,遠遠超過了現役的2S19 152毫米火炮。 
德國PzH 2000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行軍狀態
日本99式155mm自行榴弹炮
韓國K55自行榴彈炮
韓國K55自行榴彈炮可說是國產化的M109A2自行榴彈炮
美國M109A6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FCS  105毫米
FCS  155毫米
美軍FCS未來戰鬥系統NLOS-C目前有兩個方案,一個是通用動力公司的105毫米,另一個是聯合防務公司的155毫米。許多關鍵技術來自該公司被取消的十字軍戰士自行榴彈炮項目。但主炮改換為39倍炮管,全車體重下降一般,隻有20噸左右,智能化無人炮塔設計,具備自動填彈能力,可以發射美國與瑞典聯合研製的155毫米神劍係列精確製導炮彈
與NLOS-C比較十字軍戰士仍然是遵循傳統自行火炮的設計。

俄軍2S1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
南京軍區122毫米自行榴彈炮
中國89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開火射擊 
裝填彈藥準備射擊
PLZ-05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2009年10月1日北京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美M777式155毫米榴彈炮
據亞洲防務網 2010-01-1報道,印度政府決定斥资6.4亿美元向美國采購145門M777超輕型美制野戰炮。這些野戰炮可由直升機運輸,將配備給部署在高緯度地區的印度陸軍山地師,用來對抗巴基斯坦和中國。(2013年1月,印度陸軍電子與機械工兵部隊、品質保證管理總局和國防部派出部分人員,前往美國陸軍野戰炮兵學校和BAE系統公司設在密西西比州哈蒂斯堡的工廠,根據印度國防採辦程式,對M777式39倍口徑155毫米輕型牽引榴彈炮進行了維修性評估試驗,旨在驗證M777榴彈炮的性能參數能否符合印度陸軍品質需求,但仍無法確定合同簽訂日期)
中國AH4 155毫米超輕量火炮
2010-10-14首曝中國AH4 155毫米超輕量火炮,重3.5-3.8噸,采用了鈦合金和鋁合金等輕型材料,鈦合金材料約占全炮質量的20%,能用米171直升機吊運。普通榴彈爲最大射程爲19公里,底凹彈爲23公里,底排彈31公里,複合增程彈爲38公里。主要裝備于空降兵、海軍陸戰隊、山地部隊、快反部隊等。新超輕炮如果進入國際炮兵裝備市場競爭,將是美國M777超輕量炮的最強有力的對手,強烈期待中。
解放軍報 2013-5-13俄下令研製超輕型榴彈炮重4.5噸 能用米-8直升機運載:美國和北約其他國家陸軍早已使用像M-777一樣僅重3.5噸的空中機動榴彈炮,該炮最大射程24公里,如果使用配備火箭發動機和穩定器的增程彈,最大射程可達30公里。俄羅斯仍在使用老舊而笨重的122毫米D-30榴彈炮,在威力上遠低於更小更輕的美國M-777。況且俄國內現在不產122毫米火箭增程彈,更談不上制導炮彈。
美軍M198式155毫米榴彈炮 

南非G5 155毫米

美119式105毫米
美國155-維彈道修正彈 
法國一維修正引信 
南非155底排/火箭複合增程彈
中國新型155毫米制導炮彈射程達100公里: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2012-08報道,中國長征貿易進出口公司(ALMT)在東南亞武器展上公開推出了供155毫米榴彈炮發射的WS-35式制導炮彈。WS-35基本型制導炮彈長1620毫米,重量18千克,理論射速爲5發/分,儲存時間爲10年,其射程可達到100千米,命中誤差爲40米。從圖片看,WS-35炮彈外型與美國的亞瑟王神劍制導炮彈頗爲相似。亞瑟王神劍是美國陸軍開發的第一款全球定位系統制導火炮彈藥,是一種模塊化彈藥,分三種型號,其最大射程達到64千米,且非常精確,命中誤差只有10-20米,與傳統炮彈高達370米的命中誤差相比,可謂是百步穿楊。
新型155车载炮发射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壮观场景
俄羅斯裝甲車輛網2009-6-10中國SH1火箭助推增程彈射程達53千米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2006-4-26南非G6-52L式155毫米炮射程新紀錄75千米


台長: 阿楨
人氣(6,427) | 回應(6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其他陸軍 |
此分類下一篇:戰鬥機器人
此分類上一篇:SS-25洲際彈道導彈

顯示全部60則回應

圖博館
而解放軍為赴俄比賽進行的國內訓練,都是使用2200米靶標。解放軍報在今年7月就曾登過文章,報導中部戰區陸軍裝甲兵某部組織赴俄坦克兩項比賽的競賽比武,賽后利用剩餘彈藥組織加賽,將靶標距離從規定的2200米基礎上增加600米,參加比武的96B式主戰坦克在2800米距離上照樣實現精確的靜對靜射擊,準確命中目標。這個距離已經超出了96B坦克主砲的直射距離。
  2012年解放軍報也曾報導過被譽為“鐵甲兵王”的第38軍某機步團士官賈元友,駕駛99式主戰坦克在2535米的距離上命中了一輛59式坦克。這說明帶有完善火控系統的現代化主戰坦克,能夠在2000米直射距離上準確開火,也能夠在3000米以內的極限直射距離上準確射擊。
  西方國家先進主戰坦克的主砲也一樣精確,在近20年來的戰爭中產生過遠距離砲擊戰績,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一輛英軍挑戰者1型主戰坦克的L-11A5式120毫米線膛砲,發射碎甲彈擊毀了5100米距離上的一輛伊軍T-55坦克,但這次射擊的運氣成分比較大,而且是通過前方英軍步兵戰車指示目標,並使用無線電來修正彈著點,經過幾次校射才得以命中。
  海灣戰爭中美軍的M1A1主戰坦克的遠距離射擊都在二千多米,超過3000米的射擊紀錄就能上電視新聞了。海灣戰爭後,曾經有美國網友冒充參戰老兵,吹噓自己在5000米距離上一炮就摧毀一輛伊拉克坦克,於是就有真正的老兵上來打臉,質問5000米是如何瞄準的,因為M1A1坦克直射時最大距離是4000米,超過這個距離火控就不顯示數據了,只能依靠砲長輔助瞄準鏡估算,再藉助前方戰友修正彈著點,通過數次試射才能實現5000米的射擊。
  所以不論是中國坦克,還是西方坦克。直射射擊時,有效的開火距離多在2000~3000米之間。
  要想實現坦克的超遠程射擊,就必須改進坦克的瞄準系統,使主要用於直射的坦克,能進行類似砲兵一樣的間接瞄準射擊。
  第40集團軍裝甲旅在2009到2013年間,對全旅124輛59式主戰坦克進行了魔改,自行改進了59式坦克100毫米線膛砲的瞄準系統,增加了間接瞄準裝置,使老59坦克的火砲射程增加到14公里,這個超遠距離幾乎接近國產96式122毫米牽引式榴彈砲發射普通榴彈的15公里最大射程。這個旅的老59坦克經過改進瞄準系統以後,還可以藉助北斗衛星系統,使用時間引信,發射空爆榴彈,打擊地面軟目標,從而使該旅的一百多輛老式坦克華麗轉身,演變為一百多門自行榴彈砲。
2016-09-10 07:40:46
圖博館
坦克遠距離間瞄射擊,戰史上也有先例。二戰時期德國的虎式坦克,就可以使用火砲象限儀,在遠至9000米的距離上進行遠程射擊。1951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坦克第1團就首次使用蘇制T-34坦克的85毫米坦克炮,對美軍砲兵陣地實施間瞄轟擊。T-34坦克原本不具備間瞄射擊能力,但志願軍的坦克手將坦克開到一個斜坡上,通過水準儀、象限儀等砲兵觀瞄器材,進行間瞄射擊,創造性的提高了射界以及射程,使T-34坦克成為一門自行火砲,被步兵讚為“機動的遠程鐵拳頭”。
  坦克進行間瞄射擊一直是我軍坦克部隊的訓練科目,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62式輕型坦克就利用85毫米主砲,為步兵部隊提供曲射火力支援。
  老式的59坦克100毫米線膛砲,直射射程僅為1050米,砲長瞄準鏡的高低射界僅為-3.5°至+15°,有人認為59式坦克決不可能在14公里距離上進行有效砲擊作戰。其實上述數字只是59式坦克在視距內通過瞄準鏡作戰的性能。59式100毫米坦克炮的理論最大射程是16公里,理論火砲仰角可達18°。
  很多直瞄火砲的最大射程都很遠,例如老式T-34坦克的85毫米線膛砲,火砲最大仰角可達+25度,全裝藥榴彈最大射程為13800米。國產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火砲最大仰角+20度,最大射程達9000米。俄羅斯的2A46M坦克炮,在發射榴彈時的最大射程也可以達到12公里。
  所以,直射火砲在理論上都具備超視距射擊能力,只是坦克的瞄準系統只能直接瞄準,在進行間接瞄準遠程射擊時,需要手工測定和計算諸元數據,準備時間長達20分鐘,所以如果不經過改進,間瞄射擊基本不具備戰術意義。
  第40集團軍的59式坦克和第13集團軍的96A坦克,都是通過改進瞄準系統,間接瞄準的準備時間壓縮到1分鐘以​​內,使坦克具備了遠程射擊能力,能夠以營連為單位實施超遠程集火射擊。
  我們不妨想像一下這個情節:一個96A式坦克營,裝備31輛坦克,作戰時,前方偵察兵偵測到的遠方有一支敵軍機械化部隊。該坦克營立即前出佔領陣地,預備遠程集火砲擊,經過一分鐘測地裝定諸元等準備,每輛坦克以8發/分鐘的戰鬥射速開火,到第二分鐘結束時,這31輛96A式坦克就已經向9公里外的敵軍陣地傾瀉了248發125毫米榴彈,這大概相當於2個砲兵營共計36門122毫米榴彈砲進行8發急速射的全部火力。
  美軍花費900億美元都搞不定的坦克超視距作戰,解放軍卻用土辦法實現了。(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09-09/doc-ifxvukhv7917247.shtml
2016-09-10 07:42:11
圖博館
深度:央視曝中國第四代坦克無駕駛員配五對負重輪

  2016.10.3,央視首播的《大國工匠》節目,報導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的首席焊工,技師盧仁峰的事蹟,節目中披露盧仁峰從事坦克裝甲焊接工作三十七年,從我國最早的五九式坦克,到現在正在研發的第四代新型主戰坦克,都有盧仁峰參與攻關研發。這是首次有大型官方媒體證實中國正在研發第四代新型主戰坦克。
  坦克,總是要朝著火力越來越猛,打得越來越準、越來越遠、越來越狠,機動性越來越高,防護越來越好,信息化、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等方向發展。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各主要陸軍強國都在討論第四代主戰坦克的發展方向,其中美國提出了好幾個型號的無人砲塔坦克方案,但與現役M1A2艾布拉姆斯相比都沒質的提高。2003年5月,剛剛打完伊拉克戰爭的美國國防部批准了的FCS未來陸軍戰鬥系統,主要組成部分是載人作戰系統(MCS),步兵運輸車(ICV),非直瞄火砲(NLOS-C ),非直瞄迫擊砲(NLOS-M)、無人機和網絡化信息化系統等等,總投資高達930億美元。準備取代現役主戰坦克,步兵戰車,自行榴彈砲等傳統陸戰平台。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載人作戰系統(MCS),其實是一種輕量化的高科技坦克。這種新戰車全重不到30噸具有超視距射擊能力,車上安裝XM360輕型120毫米火砲,配備XM-1111型中程砲彈,強調非接觸打擊,具備直瞄2公里,非直瞄12~16公里的遠程射擊能力,能夠快速地投射精確火力,迅速摧毀遠距離的多個目標,使得美軍裝甲部隊具備前所未有的作戰能力。
  (楨:美國16年來22個武器項目夭折共浪費320億美元: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6-1日報道,美軍自1995年以來已有22個武器和軍事裝備研發項目夭折,共計浪費了320億美元,其中已投入巨額資金卻未能裝備一件新産品的最大武器項目是RAH-66隱身直升機、EFV兩棲登陸車和FCS。另參【圖博館】:FCS未來戰鬥系統 美軍華而不實的高科技兵器)
  上圖是德國未來主戰坦克的想像圖,這是一種二人制坦克,使用無人砲塔,安裝一門120毫米主砲,戰斗全重48噸,外形尺寸6.5米X3.5米X2. 3米,正面主裝甲防護能力接近一米,發動機仍為MTU890系列。
2016-10-06 07:52:04
圖博館
俄羅斯則發展了T-14型阿瑪塔主戰坦克,這輛55噸的坦克採用全新的無人砲塔,車長、砲長、駕駛員3名乘員集中佈置在車體前部的戰鬥艙內,採用一門全新的125毫米2A82-1M滑膛砲。儘管阿瑪塔坦克外形夢幻,公佈出來的紙面性能非常先進,但是西方和中國的坦克專家們普遍認為其性能比第三代坦克改進有限,難以達到第四代坦克的要求,或者難以成為第四代坦克的標準。
  圖片:是誰批准你這麼長?這是俄羅斯T-14和T-90坦克的投影對比,體積和長度相差明顯,但看上去砲管的長度沒有變化。研判車體龐大的原因,是無人砲塔設計和三人前置乘員艙結構導致的。
  中國對於第四代坦克的預先研究始於本世紀初,我國第三代主戰坦克99式的副總師王哲榮先生,在其論著《第三代主戰坦克研製工作總結》和《主戰坦克技術特點和發展趨勢》中都強調,國產第三代主戰坦克的主要問題是體積、質量越來越大,嚴重影響戰區和戰略機動,車輛電子技術尚不能適應未來高新技術戰爭要求,新型防護技術對125毫米口徑火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防空防地雷問題亟待解決。為使主戰坦克適應未來戰場需求。第四代主戰坦克應在擴大功能、提高性能的前提下,注意降低坦克的綜合費用。通過高綜合系統匹配和技術優化,使其向低矮化、輕量化、數字化、隱身化方向發展,以獲取先進的系統性能,提高戰場生存能力。
  而99A主戰坦克的毛明總設計師,更是首次提出2名乘員坦克的概念和總體方案,系統說明了我國新一代坦克的能力要求:採用一體化信息作戰系統、多武器協同與打擊的火力系統、整體式高功率密度推進系統、全維綜合防護系統和公共設備管理系統。2007年,二名乘員制第四代坦克總體方案和各主要係統方案,作為新一代坦克重大背景項目的主方案展開了預先研究。
  具體來說,第四代主戰坦克的性能特徵是四個S(super),即超級信息化,超級火力,超級防禦力和超級機動性。
  首先是超級信息化,通俗的說就是在電腦上裝坦克,而不是在坦克上裝電腦,這是第四代坦克的最重要技術基礎。後面的超級火力、超級防禦和超級機動性都是建立在超級信息化條件下的。第四代坦克將配備一體化信息系統,包括車際信息共享、平台任務綜合、部件自動化與狀態監測、信息設備標準化、器件自主可控,安裝公共設備管理系統,具備統一指控、態勢共享、協同攻防、綜合保障等功能。
2016-10-06 07:53:42
圖博館
超級火力,在信息化條件下的多武器協同與打擊的火力系統,坦克自身火力兼容,以及坦克分隊、合成營的火力兼容。火砲技術的全面升級並與信息化平台聯網。其中火砲要使用直射和曲射兩用砲。曲射可以發射制導砲彈,末敏彈,即可以打步兵陣地,又可以攻擊三代坦克的頂裝甲,最大射程超過15公里。火控要集成砲兵雷達,可以視距外鎖定目標。由於採用無人砲塔,主砲中部的抽煙裝置將被取消,砲管上也沒有了鑽孔,這樣可以設計出膛壓更高,壽命更長的砲管。
  超級防禦,採用全維綜合防護系統:包括主動防護系統、隱身、非常規裝甲、煙霧遮蔽、二次效應防護和核生化防護。就是在信息化條件下,防禦敵方的精確打擊,特別是能防禦敵方制導彈藥的攻頂打擊,能夠實現低可探測性(隱形)。採用新型防炸底盤和座椅設計,充分吸收美國人在阿富汗、伊拉克的被炸經驗。
  超級機動,就是整體式高功率密度推進系統,繼續增加發動機馬力,採用機電複合傳動,甚至上全電推。採用主動懸掛,具有更好的地形適應能力。
  中國的第四代主戰坦克,將非常類似美國已經下馬的FCS未來陸軍戰鬥系統中的載人作戰系統(MCS),屬於比較輕的坦克,採用無人駕駛和虛擬視覺系統,全電體制,高度的信息化,可以視距外交戰,採用主動防禦和大威力自動火砲。同時由於信息化技術導致人員操作自動化,乘員減少到2人,可降低車重,增加防禦裝甲厚度。
  由於採用雙人體制和無人砲塔的設計,可以使第四代主戰坦克的戰斗全重大幅度降低。預計國產四代坦克的重量將低於40噸,在遠程空運式,可由一架運-20運輸機運載2輛四代坦克。減重將是國產四代坦克的主要任務和技術難點。長期以來,中國的坦克設計在低矮外形與不斷增加的防護、信息化需求之間進退兩難。早在99式坦克的設計階段,為達到整車的徹底減重,總師機關曾對各分系統設計人員提出了每減重1克,發放獎金100元的獎勵措施,這意味著每減重1公斤,國家就將發放10萬元獎金,這在90年代是個巨大的數字。
  到了99A坦克,中國的坦克設計思想又轉向西方的重型坦克,99A坦克對於各個分系統的重量限制大大放寬,所以在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時,整車的重量也急劇上升。到了第四代坦克,整車重量又將回到嚴格限制、按克計較的階段。
2016-10-06 07:55:31
圖博館
由於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中國的第四代坦克將取消駕駛員,只保留車長和砲長,將駕駛完全自動化,僅僅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才由車長/砲長進行干預。這對於坦克信息化與自動化,傳動系統與懸掛系統性能的要求和挑戰是巨大的。當然,最關鍵的,由於車重的降低,第四代主戰坦克的負重輪數量,很有可能由目前99A式坦克的6個,減少到5個,續寫中國59式坦克五對負重輪的傳奇。
  按照2007年開始方案預研,2014年推出概念樣車,2015年開始工程樣車的正式研製,中國的第四代主戰坦克的正式露面時間可能是在2025年左右。到那時候,人們或許還要驚呼:遠看砲塔嚇死人,近看五對負重輪!(作者署名:科羅廖夫)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05/doc-ifxwkzyh4238942.shtml
2016-10-06 07:57:04
圖博館
美國陸軍步兵旅演習烏龍頻出一個旅打不過75人2017.01.27 觀察者網

  近日,微博上熱傳美國陸軍在演習中各種烏龍事件頻出,甚至有實彈當成空包彈來使用,並且連續掃射的情況發生。經觀察者網軍事小編查詢,演習內容主要來自一個名為“US ARMY WTF! moments”的Facebook賬號,該賬號主要吐槽美國陸軍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件。從賬號吐槽內容看,此人似乎是歐文堡基地或者假想敵部隊“紅軍”人員,對演習經過比較清楚。據報導,參加此次演習的主要是美國陸軍第25步兵師第1斯特瑞克旅(以下簡稱1/25旅),代號“北極狼”(Arctic Wolves)。演習地點是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NTC),當地的假想敵部隊第11裝甲騎兵團(紅軍)的感受是:我們可能遇到了一支假的“藍軍”。
  下內容來自該賬號Facebook原文節選編譯(編譯:王宇波) :
………
  小編忍不住要講一下: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上述文章中提到的1/25旅就是美國第25步兵師第一旅級戰鬥隊,該部隊是美軍第一批“斯特瑞克”部隊之一,曾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進行過長期的作戰。從他們參加演習的情況來看,恰好可以驗證美軍許多人在不同場合吐槽的一件事:治安戰毀掉了美軍參戰部隊。
  由於長期在中東地區執行低強度反游擊作戰,這支部隊大部分時候分散到大量的檢查點、巡邏隊去執行任務,而其對手則是來去如風的當地游擊隊——甚至都不是如今敘利亞政府軍面對的ISIS的“正規軍”。長期在這種環境下作戰,導致部隊士氣低落、紀律鬆散、應對正規戰爭的技戰術水平退化……即使是回到美國本土後幾年,也無法恢復其正常的戰鬥力。
  而且,在長期“治安戰“環境下,美軍部隊還容易養成一些“怪癖”,比如上文中被“紅軍”吐槽的“重要的建築物要清剿3次”的做法,其實就是在治安戰環境下為了應對敵方的小部隊滲透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戰術——只不過在模擬和“39集團軍”開戰的環境下,這麼乾就成了笑話了。
  在歐文堡訓練場,該部隊打不過“紅軍”,反而其實沒啥好過多指責的,因為歐文堡的“紅軍”部隊號稱模擬的是解放軍39集團軍的一個師,擁有大量裝甲部隊、自行火砲和一流的信息化作戰能力。再加上訓練場刻意製造的“複雜電磁環境”,讓“藍軍”飽受折磨本來也算正常。
  相比之下,1/25旅的裝備上已經非常不適合正規戰爭,例如,其編制下的“斯特瑞克”突擊砲(MGS)不僅數量稀少,而且被分散部署到每個步兵連,每連3輛,以確保每個步兵排得到一輛MGS的火力支援……
2017-01-28 12:32:16
圖博館
換句話來說,在碰到模擬“39集團軍某師”的第11裝甲騎兵團數十輛坦克(包括部分M1A1 ,大部分是用M113扮演的“紅軍”坦克)構成的三個坦克連進攻的時候,根本就沒辦法進行有效抵抗。
  防禦中無力只是一個方面,進攻中也沒強哪去,在上文中提到的進攻居民地作戰中,1\25旅的砲兵火力也嚴重不足,該旅下屬的三個砲兵連總共就18門M777超輕型155毫米榴彈砲,而這種火砲為了減輕重量,採用了一系列特殊設計,結果導致射速僅有2發/分,射程也不遠。在“治安戰”環境下,這樣的火力強度勉強夠用,但如果他們的對手真的模擬解放軍“39集團軍某師”,那可是擁有100多門122毫米以上口徑自行火砲、數十門122毫米火箭炮,還有幾十輛120毫米89式120毫米反坦克炮……雖然前面守城的可能就一個連,但他們能得到全師的火力支援……結果“斯特瑞克”旅不僅啃不動,反而還損失慘重就很正常了。
  通過這樣的對比,相信讀者們也可以看出,其實美軍的歐文堡和解放軍的朱日和演習場一樣,都是給陸軍部隊“上課”的地方。只不過雙方的“假想敵”都是各自想像中最可怕的“超豪華”敵軍,而參戰的“自己人”則就花樣百出了……
  但不論如何,這回25步兵師第一旅的歐文堡之旅,實在是……夠我笑過年的了……哈哈
  回應
美國陸軍已經淪落到這種地步了嗎?花重金打造的這支快反部隊就這作戰水平?!騙誰呢?
美軍近幾十年打的戰爭都是大欺小,其實早已不能打大仗了,大仗一來必先自亂陣腳
故意的…美國佬因為武器裝備先進,實戰經驗豐富自大狂妄是可能,但是絕對不會這樣…忽悠他的對手
http://mil.news.sina.com.cn/world/2017-01-27/doc-ifxzyxmu8146793.shtml

陸軍在未來戰爭中會被邊緣化?軍內專家給出答案2017-01-27中國青年報

陸軍是以陸地為主要作戰空間的軍種,在很長時間裡,人類的作戰能力主要在陸地上施展,作戰目的也主要是攻城略地,由此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大陸軍”觀念。但信息化軍事變革以來的局部戰爭中,陸軍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海灣戰爭,多國部隊以38天空襲和100小時地面作戰結束戰事;科索沃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隊乾脆以78天空襲達成戰略目標;伊拉克戰爭,雖然陸軍的地面維持作戰時間很長,但更多地表現為一支保安維穩的安全部隊。
有人說,鐵流滾滾、披堅執銳的陸軍似乎要被邊緣化了。是否邊緣化可以討論,但毫無疑問,在戰爭形態向信息化演進的進程中,陸軍的建設規劃和作戰方式必須作出改變。
2017-01-28 12:33:16
圖博館
建設動力:需求與理論雙重牽引
傳統的軍隊建設動力是需求牽引,即以滿足軍隊作戰面臨的現實需求為方向和發展動力。以需求牽引為動力的陸軍建設,主要是準備過去和當下的戰爭,即根據過去作戰的經驗和當前作戰的需要來準備戰爭。比如,機關槍的發明,針對的是戰場上步兵的集群衝鋒;坦克的出現,則是為應對機關槍的大面積殺傷能力;武裝直升機將對地面裝甲集群的攻擊點提升至低層空間,佔據了空中製高點。
  信息化軍事變革,並沒有否定作戰需求對陸軍建設的牽引作用。海灣戰爭中,美軍輕鬆贏得了戰爭,但他們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美軍在作戰中發現了自身的嚴重問題。例如,各軍種通信系統猶如各自高聳的“煙囪”,互不相聯,嚴重影響作戰情報的共享和作戰命令的分發。為解決此問題,1993年,美國國防部決定由國防信息系統局牽頭,集中各軍兵種資深專家開發、制定“信息管理技術體系結構”,並將它確定為國防部信息系統集成的唯一框架。1996年6月,美軍推出了《C4ISR體系結構框架》。為適應這一標準,1996年,美國陸軍提出建設“數字化陸軍”的理論和製定了《陸軍數字化主計劃》,“通過加裝具有統一的數字化技術體制的C3I裝備,來提高陸軍部隊的殺傷力和生存能力”。
  但信息化軍事變革給陸軍建設帶來了另一個動力:理論牽引。美軍憑藉其“一超獨霸”的獨特優勢,開始從容地對未來戰爭進行設計。1996年,美軍參聯會發布《2010聯合構想》,2000年,發布《2020聯合構想》;2001年,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出《網絡中心戰》報告,並將“網絡中心戰”界定為信息時代的戰爭形態。以此為牽引,美國國防部於2003年提出《美軍轉型計劃》;與之相適應,美國陸軍提出《美國陸軍轉型路線圖》,詳細提出了美國陸軍依據創新理論所製定的近期、中期和遠期建設計劃和目標。
  陸軍建設由傳統的需求牽引向需求和理論雙重牽引的轉變表明,現代陸軍建設的目的,開始由應對過去和當下的戰爭,向應對未來戰爭轉變。未來戰爭是不確定的戰爭,但同時也是可設計的戰爭;通過設計未來戰爭,從而根據未來戰爭的需要,建設適應未來戰場、具備打贏未來戰爭能力的陸軍部隊,是信息化軍事變革帶給陸軍的機遇。誰能抓住機遇,搶占先機,誰就能獲得在未來陸戰場上的主動權。
2017-01-28 12:33:40
圖博館
能力演變:有“蛻變”也有“蝶變”
所謂“蛻變”,就是像蛇蛻皮一樣“一節一節”地漸次演變。例如,對美國陸軍而言,2012、2020、2025和2040就是幾個關鍵的時間“節點”。
  美國陸軍於1994年開始建設數字化陸軍,2000年如期建成第一個數字化師第四機步師,2012年是實現傳統陸軍部隊數字化的重要時間節點。“2020年美國陸軍”建設目標是美國陸軍為適應參聯會《聯合作戰頂層概念:2020年聯合部隊》所採取的步驟。
  美國陸軍採取這一步驟有雙重考慮,一是在美軍大力推進“空海一體戰”建設,戰略資源向海、空軍傾斜的背景下,通過描繪陸軍未來建設路線圖以引起最高決策層的重視,爭取更多的資源;二是探尋中間道路,既可保持甚至提升陸軍現有的核心戰鬥力,又能在經費相對緊張的“過渡時期”積累應對未來威脅的物質基礎與知識技能。
  2016年3月發布的《塑造陸軍網絡:2025-2040》是美國陸軍最新的發展規劃。美國陸軍這一規劃以2040年的預想戰場為背景,強調將陸軍建成所有作戰單元融入統一網絡的網絡化陸軍。它是適應美軍《聯合作戰頂層概念:2020年聯合部隊》所提出的“全球一體化作戰”的重要步驟。
  所謂“蝶變”,就是如同破繭成蝶似的全新改變。美國陸軍《塑造陸軍網絡:2025-2040》建設計劃,就有破繭成蝶的特點。“陸軍網絡2040”通過加強防護以減少士兵風險;通過提高態勢感知能力,加強人工智能的戰場應用,採用創新方式顯著加快決策速度;以達成超過人腦思維、提供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來實現戰場優勢,解決戰場棘手問題。
  此時的陸軍,不僅實現了軍種內的信息化和網絡化,而且陸軍所有作戰單元和士兵,都成為全軍作戰網格上的節點,陸軍既存在於整個聯合作戰網絡之中,又“淹沒”在整個聯合作戰網絡裡。傳統陸軍的外形已經難以尋見,陸軍已經“破繭成蝶”。
  作戰形式:“全球一體化作戰”少不了陸軍
在當前和可以預知的未來,不管人類在空、天、海洋的開發和利用上取得怎樣的進展,陸地仍將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本空間。只要這一點沒有被根本顛覆,陸地和陸軍在軍事上的價值就無法忽視。
2017-01-28 12:34:44
圖博館
2012年1月5日,美國國防部出台了新的防務戰略指南——《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防務的優先任務》。2012年9月10日,時任美軍參聯會主席鄧普西上將簽發了新版《聯合作戰頂層概念:2020年聯合部隊》,提出美軍各聯合部隊內部及與各任務部隊夥伴間進行快速聯合,實施“跨越作戰領域、跨越指揮層級、跨越地理轄區、跨越組織隸屬關係”的“全球一體化作戰”建議。
與此相適應,2014年5月,美國陸軍部長約翰•麥克休和陸軍參謀長雷蒙德•奧迪爾諾上將聯合簽發了《陸軍戰略規劃指南》,提出陸軍職能的重點從長期反恐維穩向國家間高強度戰爭回歸,重點瞄準大規模高端衝突,“在一場大規模、多階段的戰役中,擊敗地區性對手”。
  實質上,美軍的“全球一體化作戰”是其針對中國的“空海一體戰”的變種,是為了將陸軍、海軍陸戰隊等作戰力量也納入“空海一體戰”之中。為了適應這一需要和趨勢,陸軍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已經能夠從海軍艦艇甲板上起降,在接收空軍預警機傳遞的目標數據信息後,實施對地攻擊;陸軍的“愛國者”防空導彈可在空軍的統一調度下發射;陸軍的地面戰術導彈也是整體進攻和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軍認為,既然是針對中國的作戰理論,叫“空海一體戰”也好,叫“全球一體化作戰”也罷,缺少陸軍的參與是斷然不行的。飛機不可能永遠飛行,艦船也不可能永遠巡航,失去美軍在亞太的陸上基地和盟國的陸地,“空海一體戰”和“亞太再平衡戰略”都將成為空中樓閣。
  信息化軍事變革以來的實戰和理論發展都證明,陸軍雖然作為絕對主導性軍種的地位已經不再,空、海軍的地位與作用日益增強,但陸軍作為決定性地面戰略力量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視。
  在此必須強調的是,無論是美軍的“空海一體戰”及其變種“全球一體化作戰”,還是美國陸軍建設“從長期反恐維穩向國家間高強度戰爭回歸”,都具有非常明確的針對性和指向性,即作為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戰役作戰體系,為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目標服務。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和加緊應對。
  回應
軍種之間的主要區別,將更多體現於載具平台的配置差異。在作戰空間維度上反而更趨近和融合。
小規模戰爭空軍為主,大規模戰爭立足點還是陸軍。
美國多場戰爭沒有取得完全勝利就是陸軍戰鬥力太弱,數量太少。戰鬥精神不足造成的。中國與周圍國家接壤國家多達10多個,不友好也有好幾個,如印度,所以中國必需保持一支強大陸軍作為威懾作用。
2017-01-28 12:35:03
圖博館
國產戰略大槍QTS11(05式步槍)在特種兵手中顯威

央視2018.1.4軍事報導解放軍QTS-11式單兵綜合作戰系統已在解放軍的特戰部隊中列裝。據介紹該槍對計算機火控系統、光電觀瞄等系統進行了有效結合,具有高度信息化,射擊精確度高,可拐角射擊的優點。它可以與指揮所進行互聯互通,隨時接受到上級下達的作戰命令。
  回應
設計不合理,使用者瞄準時非常容易被爆頭。
不知道就不要秀智商下限
這槍只適合小部隊特種部隊,大規模裝備九五步槍就可以了

中國QTS11步槍首交外軍適用,國內或已開始逐步列裝2017-03-13

QTS11(ZH-05)研發始於2010年,2014年2月,照片首次在網上曝光,已裝備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參加亞丁灣反海盜護航巡邏。近日有照片顯示,有外籍士兵(馬來西亞、柬埔寨)拖疑似裝有QTS11的戰術箱在車站候車。
  它不僅具備突擊步槍特有的性能,而且具備20毫米程控多用途榴彈發射器,特別是它的引信編程火控系統,技術含量堪比美國傲視群雄的XM25先進榴彈槍,精確度極高。
  雖然相對世界其他國家時間較晚,但目前各國軍隊中,單兵綜合武器系統投入實戰的寥寥無幾,而中國這把「戰略大槍」已經開始小批量裝備,在世界單兵綜合武器系統使用上已經走在了前列。
https://kknews.cc/zh-tw/military/nml5krq.html
2018-01-07 08:46:44
圖博館
美新版國防戰略稱中國欲取代美承認美無力阻止中國2018.1.20新浪軍事

  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2018.1.20報導,美國國防部發布了新版《國防戰略》,新版的最大特點是強調“國家間戰略競爭,而非恐怖主義,現在已成為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憂患”,並將中國、俄羅斯列為主要的競爭對象。
......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長期以來,美國在武器裝備研製方面“不打折扣”,要求所有武器裝備必須符合五角大樓提出的一系列極為複雜和苛刻的條件,結果就是導致其武器裝備研製時間拖得特別長,冷戰時代的“布雷德利”步兵戰車,現代的F-35戰鬥機,都是典型的案例。有些先進裝備往往在漫長的拖延中“出師未捷身先死”,例如“十字軍戰士”自行火砲,“科曼奇”直升機,陸戰隊遠征戰車等都是如此。而五角大樓最後選中的裝備,往往並不一定符合美軍的要求,例如“斯特瑞克”裝甲輸送車……
  相比之下,中國近年來有不少裝備可以說是吸取了美軍開發失敗的先進裝備教訓,進行部分設計折衷的產物,最典型的就是05式兩棲突擊車……
  同樣是高超聲速項目,X-51A高超聲速驗證平台早就已經開始試驗,但遲遲沒有下文
  太平洋另一邊……無偵-X型無人偵察機原型已經試飛……未來該機將可以用於執行反艦彈道導彈打擊效果評估等任務
  此次的新《國防戰略》首次提出“在採購項目中允許設計折衷”,對於美軍來說,可能是一個不小的改革措施。
  馬蒂斯在周五的講話中,強調“勝利不屬於首先開發某種新科技的國家,而是首先將它更好整合到系統中,並首先快速將其融入戰法的國家”,也可以理解為是對美國近年來開了太多“坑”,研製了太多不切實際新裝備,卻遲遲無法將其投入實用的反思。
  當然,也可以理解為,美軍終於要學著過“窮日子”了。
...
  回應
 美國經濟已經復甦了,走向正軌,你這井底之蛙不知道而已
 美國先有能力把他們國家的實體經濟引回他們國家吧,靠賣軍火發財遲早和前蘇聯一樣,現在只能出售科技產業和金融支撐,等中國也成高科技產業輸出國,它的美元地位就不保了!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8-01-20/doc-ifyquptv8139619.shtml
2018-01-21 10:20:19
圖博館
中國單兵機械外骨骼獲重大突破已進行實地測試(圖)

  據weaponews網2018.1.19報導:中國單兵機械外骨骼項目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該網稱,中國軍方工程師宣布,在單兵機械外骨骼研究和開發方面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突破,中國國防工業最近進行了實地測試,並已經發布了第一代產品。
  中國人民解放軍讚揚了研究小組的傑出成就。這種智能機械外骨骼的誕生,在民用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特別是在重工業、救援人員和清理自然災害、醫療康復等方面。
  目前,機械外骨骼領域發展水平最高的是美國和日本。外媒認為中國機械外骨骼的誕生使中國站在了這個領域的領先地位。
  動力外骨骼更傾向於軍用,除了能夠增強人體能力的這一基本功能外,還要具有良好的防護性、對複雜環境的適應性以及輔助火力、通信、偵查支持等軍用功能。
  在很多電影、遊戲中我們可以看到動力裝甲的未來應用。
  我們經常說科幻是推動技術進步的助推器,我們現在暢想中的動力裝甲或許隨著技術的進步在不遠的將來能夠成為現實!(作者署名:虹攝庫爾斯克)
  回應
物流業搬運重物上下樓梯、搬家公司可以大有作為。
對殘疾人也有重要意義
在邊疆地區巡邏可節省不少體力。
作為戶外登山最好,可以節約很多體力,當然可能需要充電。這麼大的體積估計難於我倒,所以用於短距離山地彈藥輸送,運輸隨軍彈藥,估計很理想。像電影裡面去當盾牌估計是送死。
你去登山是為了體育運動吧,幹嘛不坐直升機上去?
不會有實用效果。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1-21/doc-ifyqtwzv4411158.shtml
2018-01-22 09:35:54
圖博館
連法國都放棄無托步槍改換新槍中國95式真失策了?2018.2.7新浪軍事

  HK M27小口徑自動步槍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對引進自德國的HK416型5.56×45毫米北約口徑突擊步槍的重槍管版本的正式命名。美軍海軍陸戰隊已經開始大量裝備該型突擊步槍,將取代美國海軍陸戰隊原來裝備的M4系列卡賓槍。作為世界數一數二的軍工強國,美軍大量採購裝備M27也證明了該槍的確比較出眾,而HK416的另一個型號也已經被確定將會是法國軍隊未來的製式步槍,將用來取代法軍現用的國產FAMAS無托突擊步槍。
  根據朵英賢院士在媒體採訪中的透露,我國相關企業已經在加緊進行下一代突擊步槍的研發選型工作,在建國70週年閱兵之時我國新一代突擊步槍就會亮相。我軍目前大量列裝使用的是95式系列槍族,該型槍採用無托型結構,人機功效非常差(楨:?),且受制於設計的影響,95並不具備掛載戰場需要的戰術附件的能力,多年來,要求退役95的呼聲就一直很高。我軍在本世紀初還研製了一型QTS-11式單兵綜合作戰系統,且已經小批量列裝使用,但是,受該型步槍設計思路的影響,該槍的造價極為高昂,全員列裝幾乎沒有可能,且隨著美軍理想單兵武器系統的下馬,同樣思路的中國QTS-11的未來前景也不是很好(楨:?)。因此,我國企業在此時選擇發展一種新型製式突擊步槍是恰逢其時。對於我國的下一代製式突擊步槍,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不會再採用無托設計,並繼續使用5.8毫米口徑。(作者署名:利刃)
  回應
 95最大問題是超高的瞄準基線,瞄準射擊時大半個頭都露出來了,在巷戰中持95真的傷亡率太高了.
 95瞄準基線和法國FAMAS/比利時FN2000/奧地利AUG/英國L85一樣高,你摸過槍嗎?沒摸過別嗶嗶。
 「誰說無托步槍實戰不行」伊拉克士兵棄M4換無托「人手一把」
 現在各種軍盲都跳出來寫文章,先說“瞄準基線”這個詞是個啥意思都不清楚就拿出來說。沒見過真槍的槍械“專家”也是比比皆是。搶好不好,軍人說了算,參戰的軍人來定奪。
 這篇文章表示的邏輯是這樣的.法國不用無托步槍了,中國也不應該用.美國放棄單兵綜合作戰系統了,中國剛研發出來的也應該放棄.美法德新型步槍是有托,中國的也應該是有托.改天美國法國祇用水槍,中國也改用水槍吧.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8-02-07/doc-ifyrhcqz6148554.shtml
2018-02-08 11:13:47
圖博館
大陸特戰部隊引進步榴槍 轉折槍等特殊武器 2019-01-09 中時電子報

大陸CCTV-7在週一的軍事節目上,展示中共特戰部隊已經引進各種先進又特殊的單兵武器,包括可發射子彈與40公釐榴彈的步榴槍,還有可打擊轉角後方的轉折槍,甚至還有可發射一枚子彈的的野戰刀。
陸軍情報網(army recognition)報導,CCTVH有一檔軍教節目「誰是終極英雄」,主要介紹大陸各個部隊的動態,以及內部的測評。在最近的節目中,解放軍第76集團軍雪楓特戰旅的內部競爭訓練中,使用了各種先進的槍械。
根據這集節目,特戰隊部分成員使用的「步榴霰合一單兵作戰系統」,型號是QTS-11,它融合了步槍、榴彈發射器、霰彈槍的功能,以及先進的瞄準具,能夠應對各種作戰環境。美國也曾開發過概念相似的XM29科技步槍。然而受限於成本過高、槍械過重與後勤問題,測試工作時有時停。
另外,節目上還出現「轉角槍」,它是一種手槍系統,手槍安裝在一套包含線控裝置、光學攝影機、即時液晶畫面的集成器,槍口只需稍微跨出牆壁的轉角,而士兵就可攝影機與畫面的幫助下將武器對準牆後的威脅者。報告稱,在危險的城市戰爭中,該系統允許射手準確地射擊目標,而不會讓自己曝露給敵對的攻擊者。這種轉角槍是以色列最先設計,之後許多國家也跟著效法。
第三個特殊武器像是一把暗殺武器,一把戰鬥刀的刀柄裡藏有子彈與撞針,只要一扣動開關就會擊發,可確保在危急的肉搏戰時先解決貼在面前的敵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QAi1l9AMHA&list=PLYG8vFcMYIaJs4wolCheRiEpptKhgkwOT
2019-01-10 09:11:05
阿楨
解放軍中型旅比美斯特瑞克旅強在哪?火力堪稱碾壓 2019-04-15 新浪軍事

  光說戰車本身,安裝30毫米炮“斯特瑞克”戰車,並不比解放軍的ZBL-08差。兩者的性能應該說差別並不大,互相都能在遠距離上擊穿對方的裝甲,火控系統都可算是跟上時代步伐,並且有今天看來“入門級”的資訊化指揮控制系統。
  至於步兵手中的夜視儀,單兵電臺的普及率,在解放軍這一輪軍改後大規模換裝後,也已經趕上了美國, “超二代”微光夜視儀,價格便宜的出奇,直接從美元改成人民幣。
  從這一點小小的端倪,我們也可以看出解放軍的現代化速度真的是在日新月異,現如今如果有人還在套用老黃曆的看法,認為解放軍步兵技術裝備不如美軍——那可真的是老黃曆咯。
  我們一直都認為美軍陸軍的網路指揮系統很先進,但美軍這方面的項目其實失敗的也不少,比如2014年,耗時10年,耗資280億美元開發的,旨在整合陸軍當時現有各種資料鏈系統的DCGS-A系統,就因為過於複雜, 而且與已經疊床架屋的其他指揮控制系統並不能真正的很好互聯互通,最後被美軍放棄。相比之下解放軍陸軍的資訊化系統反而因為“後發優勢”。  
  美軍“斯特瑞克”旅目前的主要曲射火力是18門155毫米M777牽引式榴彈炮,下面每個營有一部分120毫米和82毫米車載迫擊炮,連裡面有60毫米迫擊炮和榴彈發射器,然後就……沒了。
  而直射火力方面,一個旅裡面有十二輛裝105毫米炮的輪式突擊炮,9輛“陶”式導彈發射車。然後就是斯特瑞克戰車本身的機槍榴彈發射器和30炮
  解放軍中型旅的曲射火力包括每個旅,27門122毫米自行榴彈炮、9門122毫米11式或81式40聯122毫米火箭炮;每個營6門05式120毫米迫榴炮,沒有82迫擊炮,步兵連裡面有60毫米迫擊炮和榴彈發射器。
  直射火力方面,一個旅有54輛105毫米突擊炮,9輛紅箭-9發射車、然後就是每輛ZBL-08本身的30毫米機關炮和紅箭-73C導彈(未來可能會替換成射程4公里左右的新型反坦克導彈)
  嫌不夠咱還有PHL-11式箱火……9門炮,360發火箭彈,別說用末敏彈或者集束彈藥這些高級彈藥了,就算是高爆破片,也足以一個覆蓋幹掉美軍毫無防護的M777陣地……
  當然了,美軍師級指揮部手裡有M270或者“海馬斯”火箭炮,在聯合作戰環境下它們也可以為旅裡面的作戰提供火力支援。
  但解放軍也可以獲得集團軍指揮部手裡的03式火箭炮和05式或PTL-181式155毫米榴彈炮支援。
2019-04-16 08:00:16
阿楨
如果你看一下雙方的偵察力量,那麼解放軍的優勢更加明顯。
  我軍中型旅火力營下設置有目標保障連,裝備有無人機、炮兵雷達、以及炮兵偵察車。同時每個步兵營有綜合保障連,連中有一個偵察排,裝備3輛綜合偵察車。
  以ZBL-08為底盤的綜合偵察車上裝有“三合一”偵查系統,即光學、紅外、雷達綜合轉塔,可以直接將偵察資訊通過資料鏈發送給炮兵部隊。
  相比之下,美軍也是在旅中設立炮兵目標支援連,裝備無人機、炮兵雷達和偵察車。同時步兵營下裝備“斯特瑞克”偵察車。
  但“斯特瑞克”偵察車的配置遠比不上我軍已經實現資訊化的“三合一”系統,它是在普通“斯特瑞克”的頂上架一個高性能紅外觀察裝置,由乘員操控進行觀察和測量,然後手動輸入資訊。而其所發送的目標資訊,用來直接指示營屬120毫米迫擊炮,也可以發送給旅火力引導中心,由他們來調動155毫米M777的火力支援。
  按照美軍自己的說法, 這個偵察連屬於“人力情報”單位……換句話來說它和步兵扛著設備跑上跑下也差不多。
  換句話來說,按照今天的眼光來看,美軍的“斯特瑞克”旅其實只是“假裝”自己進入了資訊化時代……實際上所有資訊是從設備搜集到,前線人員判斷好,然後手動輸入電腦,再發給上級單位,上級單位再發給炮兵——雖然這個過程可以依靠人員訓練和默契,達到相當的反應速度,但這其實一點也不“資訊化”……
  反而是解放軍,偵察車開過去,升起三合一轉塔,一按鍵,偵察車所能搜集的情報就傳給炮兵指揮部了,那邊直接就生成射擊諸元給炮兵——這個過程幾乎就是轉瞬之間的事兒。
  當然,“斯特瑞克”旅只是美軍發展中“走歪了”的一個插曲,隨著美軍強調“大國對抗”,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美軍也可能恢復更多的裝甲旅。
  實際上美軍現在的三種旅級戰鬥隊,IBCT和SBCT的實際作戰能力都非常有限,SBCT幾乎已經成了治安戰專用部隊,而IBCT則幾乎就是湊數輕步兵單位的代名詞。
  所以美軍這幾年也在喊著要實現陸軍現代化嘛……當然前提是,如果有足夠經費的話……
  回應
作者肚子裡有點東西,寫的滿滿乾貨。不過我們也應該理解斯特瑞克旅是在特定歷史背景和技術條件下的嘗試,滄海桑田物是人非,跟不上時代也是正常。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04-15/doc-ihvhiewr6129667.shtml
2019-04-16 08:01:20
阿楨
放著悍馬軍車不用 美軍騎著悍驢上戰場(圖) 2019-05-22 新浪軍事

  一說起美國大兵最重要的通勤設備,肯定會有不少人以為是悍馬,不論是新款還是老款甚至是現在全新的悍馬終結者,他們都為美軍的通勤提供了巨大的幫助。然而在這個地方,這些作戰用的機動化現代設備,卻不能發揮出其用處了,這個地方就是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個多山地的荒涼國度,其國土面積的80%都是山地。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質條件,導致其境內降水稀少,氣候十分乾旱,地表植被覆蓋率也十分低,大部分都是寸草不生的裸露岩石,加上岩洞遍佈,晝夜溫差很大。這些都讓外來的人很難以適應。
  而這種嚴酷多變的山地環境,讓美軍的悍馬車在碰到山地時,幾乎寸步難行。阿富汗炎熱的氣候也對悍馬車的散熱系統帶來了更嚴峻的考驗,不僅如此,地面上鋒利的碎石,也對汽車的輪胎是一種巨大威脅,所以悍馬和一些現代化機動設備在阿富汗被美軍冷落也是情有可原。
  在山上,悍馬不好用,那總得用什麼東西來替代吧。歷史經歷以及現實告訴我們,阿富汗人都是騎毛驢通勤打仗的,所以這時候,小毛驢就派上用場了,或者你也可以稱之為悍驢。
  其實在戰爭爆發之前,美軍就提前收集了20萬頭毛驢,在與阿富汗地形相似的內華達山脈建立了毛驢學校,集中培訓美軍騎驢。這才有了美國大兵和驢一起打仗的風趣場面。
  國際愛驢協會表示嚴重抗議國際愛驢協會表示嚴重抗議
  當然了,美軍也意識到了小毛驢的重要地位,還花重金研發了可以像毛驢一樣馱重物的四腿機器人“阿爾法狗”,其實說白了就是一頭機械驢。
  但是這玩意可是得用電來驅動的,且不說續航有多久吧,光這笨重的電池再加上要馱貨物,就讓人看著頭大,其實用性根本和小毛驢沒法比,所以,說小毛驢是阿富汗美軍最重要的通勤設備可是一點也不為過。
  下面是一些美軍和小毛驢和諧共處的照片。
https://mil.news.sina.com.cn/world/2019-05-22/doc-ihvhiews3808852.shtml
2019-05-23 09:13:54
阿楨
一抹OK! 英研發男用避孕藥膏 女性有福了 2019/06/28 中時

想避孕的伴侶與夫婦們有福了!英國近年進行的一項避孕藥研究有新進展,這種是一種新型激素避孕藥膏,只要擦在身上就能產生避孕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由男性使用,對於部份使用傳統避孕藥產生身體不適狀況的女性而言,男性避孕藥確實是一大福音。
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說,現年29歲的詹姆斯.奧瓦爾斯(James Owers)與27歲的戴安娜.巴德斯利(Diana Bardsley)最近參加了由450對夫婦共同進行的愛丁堡大學男性避孕藥研究專案。在未來的一年之內,他們只能使用這種新型的男性激素軟膏作為唯一的避孕方法。
報導說,軟膏的主要成分是黃體酮和睾丸激素,其原理是由黃體酮阻止男性睾丸生成精子,從而達到避孕效果,但藥膏中的睾丸激素則彌補了由此所導致的男性體內睾丸激素下降,以達到平衡。研究人員希望這種男性新型避孕藥膏可以成為女性避孕藥丸的一種替代品,讓人們可以長期放心地使用。
參加實驗的奧瓦爾斯告訴BBC說,每次使用時大概只需擠出大約2釐米長的藥膏,分別把它塗抹在肩部和胸部。藥膏3到4秒就會乾掉,然後就能好衣服開始一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奧瓦爾斯表示,一個星期前他開始停掉其他方避孕措施,他發現用了藥膏後性欲有所提升,也有一點小小的副作用,但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楨:?)。總的來說,使用後的感覺不錯,也因此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男性避孕產品都持比較積極的態度。
報導指出,同女性避孕藥相比,男性避孕藥一直以來似乎總是很難產。女性避孕藥上市幾十年,而且在全球普遍應用,但男性卻沒有類似的避孕藥。目前,男性已知的避孕方式主要有兩種:保險套或輸精管結紮手術。
男性避孕藥的推廣主要受阻於社會和商業意願,愛丁堡大學的安德森教授表示,雖然有很人感興趣,但製藥業對新興男子避孕藥品不感興趣,可能是男性避孕產品市場信心不足。但如果沒有製藥行業的參與和投資,研究人員只能依賴學術和慈善資金。
但是這種男性避孕藥離上市還有一段時間,業界認為可能要10年,但至少這種男性避孕藥對多人來說都是好消息,尤其是長期服用避孕藥的女性來說,總算可以鬆口氣了。
2019-06-29 08:33:47
阿楨
輕巧無聲 美陸軍啟用步兵掌上型無人偵察機 2019/06/29 中時

美國軍用無人機發展速度愈來愈快,最近將首次啟用步兵隨身攜帶的掌上型無人偵察機,由即將前往阿富汗執勤的第82空降師的士兵做為首次用於戰場的部隊。它的外型像超小型直升機,重量18克,2分鐘就可以學會,是士兵戰場偵察得力助手。
據《星條旗報》報導,美陸軍82空降師1營508步兵團3旅戰鬥隊今年春天接收了一款名為「黑色大黃蜂單兵偵察系統」,並開始就使用這種掌上型無人偵察機進行訓練。
報導說,這種掌上型手持設備未來可望成為美陸軍的標準配備,它可以使用攝像鏡頭與戰場訊號傳輸系統為後方操作者提供即時影像,讓士兵可以遠距偵察前方環境或是探測敵方動態。
這款黑色大黃蜂掌上型無人偵察機是由俄勒岡州FLIR系統公司製造,首次在2016年由美軍特種部隊進行測試。設備外型像超小型直升機,重量很輕僅18克、幾乎無聲,飛行時間高達25分鐘,大約能飛3.2公里。它操作很容易,2分鐘就可以學會,1分鐘內就可以進行部署。
FLIR系統公司的主管表示,此裝置可以清楚識別敵人,或在預備行進路線上查找簡易爆炸裝置,也能對射擊的目標區域進行事前偵察。系統訊息傳輸也經過加密處理,防止駭客入侵。
FLIR公司表示,黑色大黃蜂基本配置包括一個白天使用和一個夜晚使用的無人機,另有一個連接到手持控制器的基站,以及一個平板電腦大小的顯示器。這些配置可以因客戶需要而調整。
2019-06-29 08:34:34
阿楨
美新一代特戰步槍將配備I-Rail智慧導軌系統 2019/07/17 中時電子報

美陸軍開發新一代特戰步槍將全面取代現役的M4和M249
美國陸軍已批准使用一種名為「智慧型導軌」(Intelligent-Rail) 步槍的軟硬體系統,此一系統將整合到新一代特戰部隊步槍當中。這種新系統可協助使用者進行瞄準、整合數據並傳輸至指揮中心。
據《國家防衛》雜誌報導,這家位於維吉尼亞州史特靈市名為T-Worx的技術開發公司是一家特殊零件開發商,該公司將為美軍新一代特戰步槍整合前述的智慧導軌系統。
T-Worx的I-Rail智慧導軌系統是一組軟硬體平台,過去10年來已開發出6種不同版本。該系統可為步槍配件提供長時間──例如72小時──巡邏所需的電源,士兵只需要在步槍槍杔中插入12-AA級電池組以及兩組備用包就能保證全程電力供應,它可以在步槍上進行數據分析,並將諸如部隊移動等信息傳輸到指揮中心。
I-Rail設計的好處是成本低,非常堅固且容易操作。此外,陸軍還有另一個名為「新一代特戰步槍火控系統」(NGSW-FC)的計劃,為特戰步槍提供瞄準用的光學系統。
據T-Worx表示,新一代特戰步槍火控系統將在未來5年內開發完成。光學組件將能從I-Rail系統接收相關數據。菲德曼說,光學系統內部也有電源和數據網絡裝置。
2019-07-18 07:14:29
阿楨
國產新步槍射擊畫面首公開 射手:可靠性強精度極高 2019-10-23 新浪軍事

  2019-9-30,央視中看到了新式步槍的模糊形象;而第二天大閱兵,真身終於為外界所熟知。
  我們的新式步槍為有托槍,這一點跟95完全不同;採用了伸縮槍托的設計;皮卡汀尼導軌配有光學瞄具。
  此外新步槍的垂直握把也大有玄機,其除了輔助射擊之外還連接著單兵綜合系統,未來將是特種兵和偵察兵的好夥伴。
  而在10月21日,CCTV2節目中,則走進了208研究所,為我們更進一步揭開了新式步槍的面紗。
  國產單兵智能系統揭秘:機器流水線,給每個戰士個性化定製
這套單兵作戰裝備不僅包括了新型作戰服、頭盔、攜行具,集成了夜視、信息顯示功能的單目鏡,信息終端設備,還有很多高科技內容,確保實用、好用、耐用,適應未來實戰化需求。
  這個試驗室里進行的就是單兵智能裝備人機功效試驗,戰士模擬完成行軍和作戰狀態轉換,傳感器記錄下戰士全身各個部位、器官的負荷情況,數字化手段探索單兵裝具對射擊、作戰效率的影響,以此從根本上改進單兵裝具的人機功效。
  單兵信息終端集成了幾十種功能模塊,而分發到不同兵種、不同戰士手裡,又會在使用中變成獨一無二的專屬裝備。今後,這個「戰地智慧型手機」,可以在作戰指揮、協同、偵察和情報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陸軍新質戰鬥力的「倍增器」。
  通過信息系統的輸入和拉動,得到每個戰士應該裝備的功能模塊類型和規格。工人只需要掃碼,不同裝備貨柜上的指示燈就會亮起,按燈光取件、放入箱內,就可以精準、高效地完成裝具配發。
  在生產線另一側,是貨櫃補貨區,所有貨物存儲、運輸都通過智能機器人來完成。這樣高效率的生產線,可以保證每個戰士拿到的裝備都按需定製、準確無誤,後期追加補充也十分方便。這些技術在咱們平常網購、外賣中已經十分普遍,運用到軍用領域,同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dsyN6K_X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dqOYFqMCx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n5zNxheJA&t=1436s
2019-10-25 12:13:42
阿楨
韓國宇宙步槍黃了:號稱超中趕美 眼高手低成智障槍 2019-12-06 新浪軍事

  2019-12-04,韓國國防專案促進委員會表示,K-11雙管空爆式多用途單兵武器系統專案,已被徹底終止。K-11號稱是最早服役的全球第一款量產型“智慧步槍”,韓國又宣稱該槍的主要性能超越了世界上其他的同類武器,所以被坊間戲稱為“宇宙步槍”。
  K-11由韓國大宇集團2000年研發, 2010年正式裝備部隊後便一直問題不斷,先後暴露出槍管爆裂、命中率低下和火控電腦故障等弊病。
  K-11的武器系統主要由5.56毫米步槍和20毫米榴彈發射器構成,叫智慧步槍,是因其先進資訊處理系統。該系統將觀瞄設備、彈道電腦和火控系統都整合到了一起,既能為士兵提供作戰支援,也能將戰場資訊及時傳回後方,以便於指揮機構掌握戰場動態。
  聽著好像挺玄乎,但實際上K-11就是美國OICW“陸地勇士”山寨版。早在上世紀90年代便已發起了OICW但後來因為技術和成本等因素,沒能被堅持下來。但因此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一股智慧步槍熱潮,有中國QTS-11、英國FSV、法國FELIN、俄羅斯“武士”、義大利SELEX、德國“短劍”,以及波蘭Uhlan21等等。
  QTS-11可能是這些智慧步槍裡頭最接近于成功的一個,既保留了OICW的優點,又摒棄了糟粕,是一款相對符合我軍需求的新型步槍。QTS-11已有小部分配發給部隊使用,但還沒能流行開來。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19-12-06/doc-iihnzhfz3965931.shtml

專打敵軍火力點!我兩栖合成營35毫米狙榴一發斃敵 2019.12.06

南部戰區陸軍兩栖合成營裝步連列裝35毫米狙擊榴彈發射器,登陸時智慧觀瞄系統可用于封殺岸邊火力點射孔。儘管我軍現在已經普遍裝備帶有三腳架,火力強大的04式自動榴彈發射器,但在山嶽叢林或者岸灘作戰環境下,這種榴彈發射器機動不便,單兵能夠攜行的輕便榴彈發射器更符合需要,彈道平直,射程遠,精度高的特點,對敵人普遍裝備的美制M79等老舊榴彈發射器形成很大的優勢。
2019-12-07 10:04:46
阿楨
美軍斯崔克旅裝甲薄火力弱 三場演習被敵殲滅超四成 2020-01-21 新浪軍事

  自打蘇聯解體後,美國軍方覺得‘既然蘇聯威脅已經消散,那我們還留著大規模的傳統陸軍幹啥?’當然,在海灣戰爭爆發時,對傳統陸軍發展前景感到迷茫的國防部暫時還沒對陸軍編制動刀子。
  但到2003年3月入侵伊拉克,5月由美國第二機械化步兵師第三旅改編的斯崔克旅在美國聯合戰備中心進行了測試演習與作戰效能評估,並取得了相當‘漂亮’的戰果。
  斯崔克旅的裝甲步兵車,重量僅20多噸。美國C-5一次能運4輛,C-130也可以運一輛。
  在軍方眼中,斯崔克旅通過高度資訊化,得到了極為強大的態勢感知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尤其是在城市環境的戰鬥中,更加靈活的斯崔克戰鬥旅甚至能夠在己方人數和敵方均等的情況下取得勝利,而非傳統的‘進攻方需要六倍以上的人數優勢’理論。
  進入21世紀後,美國對‘全球快速部署’的執念越來越深,其特種部隊‘24小時全球部署’和斯崔克旅的‘96小時全球部署,72小時獨立作戰’思想就是典型。
  雖說斯崔克旅的定位是先頭部隊,但不管是在伊拉克、伊朗還是阿富汗,甚至是在烏克蘭等敏感地區,一直都當作主力部隊。
  為了證明自己的‘現代化陸軍’仍然有足夠的實力對抗俄國的傳統陸軍,在演習中,模擬了蘇聯時期的紅軍部隊,配置的都是T-72和BMP-1等較為落後的裝備,以輕裝甲單位為主的斯崔克旅根本擋不住假想敵部隊,三場演習都被對方殲滅了超過40%的有生力量。
  2018年10月,美國國防部發佈了一份《陸軍戰略》,其中明確指出‘美國陸軍將在2028年前,將從治安戰為導向的建制,恢復為傳統高強度戰爭的參與者’。
  此外,預計2022年前,將47.6萬人的正規部隊擴充到超過50萬人,並將把部分斯崔克旅重新改制為重裝師級單位。
  但是,不容樂觀的是,美國陸軍內部仍然有部分將領滿足于現有狀況,認為美國不必擔心與俄等潛在對手爆發大規模地面衝突,因此拒絕推行改革。
2020-01-22 08:07:55
阿楨
俄BMPT戰車號稱戰場收割機 但巷戰其實還不如坦克 2020-01-21 新浪軍事

  在俄羅斯的閱兵中,BMPT戰場收割機常吸引各國軍迷的眼球,造型上來看便是十分科幻,裝備了四支反坦克導彈發射架,兩門30毫米機炮以及兩門榴彈發射器,車長還可以操控一挺小口徑機槍用於殺傷對手的步兵。在進行巷戰的時候,兩輛BMPT將會與一輛主戰坦克形成戰術搭配,再配合上少量的步兵單位。在俄軍看來,200米內幾乎沒有單位可以威脅到BMPT。但實際上,目前裝備的BMPT數量很少,俄軍對這款戰車已經徹底失望。
  因為BMPT裝備武器過多,觀瞄設備的空間被大大壓縮,導致很難在較遠距離上發現對手,此外支援車的成員組只能目視到正前方,兩側視野被導彈發射架遮擋,如果周邊沒有步兵的話,那麼BMPT幾乎就是瞎子,這在巷戰的時候是十分危險的。
  此外,BMPT在作戰狀態下是十分脆弱的,對手甚至不需要擊穿BMPT的裝甲,只需要將其佈置在炮塔外的反坦克導彈擊中,便會造成一場不小的爆炸摧毀所有外部觀瞄設備。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1-21/doc-iihnzahk5581776.shtml
2020-01-22 08:12:07
阿楨
美軍還在測試的單兵資訊化系統 我軍或已正式裝備了

  “央廣軍事”微博帳號在2020-10-17發佈了一組我國陸軍裝甲步兵跨晝夜實訓的照片,士兵左手腕上固定了一個加固的手機狀終端設備。
  世界主要軍事強國在數十年前就對單兵資訊化系統有了許多設想:在戰場的第一線,指揮員能夠通過隨身攜帶的終端監控每位元士兵的位置和生理情況,並通過終端向每個士兵下發作戰任務,包括地圖上的運動路徑等,而士兵也可以利用手中的終端設備接收指令,並在作戰單位中分享一些目標資料。
  但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些設想在硬體上還無法實現。由於半導體技術和高解析度彩色超薄螢幕技術在當時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根本無法做出現在這樣的手機和資訊終端,無線資料鏈技術也受限於體積和功耗,無法做到每個士兵都能裝備,而GPS定位技術在八十年代也並不具備,士兵的位置根本無法追蹤。
  直到本世紀初,半導體和液晶螢幕技術的發展,才使個人資訊終端成為可能,但技術並未成熟。美國陸軍在好幾個未來士兵系統的預研專案中,都提出了類似的裝備設想,但都沒有實現輕量化和便攜化。直到大約十年前,技術才逐漸成熟。
  2015年,英國國防部提出了未來陸戰技術的前瞻性報告,在未來10年實現的單兵資訊系統,但是圖中的設備直到今天也並未實現。
  到了2018年,美始測三星Galaxy手機改裝的戰術終端設備“奈特勇士”(Nett Warrior)系統,上面運行著美國陸軍開發的ATAK(安卓戰術攻擊套件)軟體。可顯示自己和戰友的位置,共用戰場資訊,拍攝和傳輸照片,並且能夠進行加密的語音和視頻通話。但是直到目前仍然處於測試和發展階段。
  中國在這一領域並不落後。早在2017年,北京軍民兩用技術展會上電科某所開發的智慧手錶和智慧手持終端。除了視頻傳輸以外所有單兵資訊化系統該有的功能,支持“藍牙等多種無線通訊方式”由該所開發的低功耗遠距離窄帶資料鏈,在無阻擋的情況下最遠能達到數公里遠的通信距離,通信速率可以達到數十Kbps。因此,班組的指揮員使用手持終端,就能監視所有攜帶智慧手錶的士兵的位置和生理資料,同時也能佈置作戰任務,共用戰場資訊。
  回應
在單兵資訊化系統上,我們絕不會落後于美國陸軍。外骨骼類技術部隊已在試用了,民間應用的早就有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0-10-24/doc-iiznctkc7372158.shtml
2020-10-25 08:43:22
阿楨
美媒:美軍將列裝五大步兵“殺器”

  美國軍事網站2020-12-21報導,提升士兵殺傷力是美國陸軍現代化的重中之重。
  陸軍宣佈要研製新的班組支援武器:
  1。綜合視覺增強系統(IVAS)
  微軟公司設計的IVAS護目鏡旨在提供一個頭戴式顯示幕,讓步兵擁有環境感知工具,全天候導航、通訊和瞭解戰友的行蹤。IVAS武器上面有一個特殊的熱成像瞄準鏡,通過藍牙信號將目標位置投放到佩戴者的視野中。如果一切順利,IVAS將在2021年投入使用。
  2。下一代班組武器(NGSW)
  NGSW步槍和自動步槍裝填新型6.8毫米子彈,預計2022年開始取代M4A1卡賓槍和M249輕機槍。
  3。精准槍榴彈
  陸軍目前每個班組有兩名步兵配備使用M320榴彈發射器的M4A1卡賓槍來對付有遮蔽的目標,但武器部門官員一直想要更尖端的武器。目前正在開展“步兵排武器和彈藥配置”(PAAC)研究,定於2024年完成。
  4。下一代中型和重型機槍
  陸軍希望最終用下一代機槍取代老式的M240和點50口徑M2。但陸軍官員表示,是否推進這樣的專案將取決於NGSW在投入使用後的表現。
  5。機槍消音器
  在過去的測試中,其他消音器都無法承受M240產生的高溫和轟鳴。
  到明年3月初AEWE結束時,機動作戰實驗室的官員將撰寫一份報告詳細介紹受試設備的性能。本甯堡的官員說,如果測試繼續順利進行,作戰實驗室可能會建議對馬克沁公司的這款消音器進行深入的測試,以確定它是否可以投入使用。
https://mil.news.sina.com.cn/2020-12-24/doc-iiznctke8279141.shtml
2020-12-26 07:50:12
阿楨
日媒:中國兩枚反艦彈道導彈試驗中同時命中南海移動靶

  日本《讀賣新聞》2021-01-13報導,中方先從青海發射東風-26B(射程約4000公里),幾分鐘後,又從浙江省發射東風-21D(超過1500公里),兩枚 “幾乎同時擊中船隻,使其沉沒”。這表明,捕捉船隻位置的偵察衛星等監視系統和導彈的精密程度正在穩步提高。
  美國印度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菲力浦•大衛森2020年11月下旬承認:“中國軍隊對移動的目標進行了反艦彈道導彈測試。”

一艘航母的錢可買1238枚東風26 美國軍火業還有救嗎

  2021-01-11,美國兩名眾議員 “美國必須認識到,如果沒有實現技術優勢的新承諾,20世紀——美國世紀——的成功將不再有保證。……中國投入了大量資源開發技術……這將在未來的衝突中對美軍構成嚴重挑戰。”
  然而,美國軍備研發效率低下,是不同議員背後的利益集團都要從軍備研製當中分肥,吃相之難看叫人不忍直視。
  從強按空軍接收品質低劣的KC-46,到義大利的護衛艦出售給埃及只要6.7億美元,在美國生產,居然上升到了8.5-9.5億。
  依賴其他國家的問題,近期越來越嚴重了,源於德國的HK416步槍、源於西班牙的裝甲車底盤、源於瑞典的卡車炮、……近20年來美軍單獨啟動的自研大型武器裝備項目幾乎盡數失敗,從陸軍未來戰鬥系統、空軍“轉型通信體系”,到海軍的朱姆沃爾特級巡洋艦和福特級航母。
  福特號造價140億,東風21D單價1000萬,即使用十分之一的數量、120發導彈攻擊航母,福特號也要被打成篩子。

面對中國海軍火力心虛 美軍連登陸艦都要裝反艦導彈

據美國《TheDrive》網站2021-01-11報導,2021年美將在LPD 17兩栖登陸艦上試驗模組化的NSM儲存箱/發射器,最大有效射程約100海裡(185公里),亞音速低空掠海飛行,初段採用GPS和慣性制導,末端採用紅外/可見光圖像制導。
  回應
美國失去資訊化/航母的不對稱優勢後,就拼火力了
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1-01-14/doc-ikftssan6091792.shtml
2021-01-15 08:48:51
阿楨
美軍為何要讓輪式坦克提前退休? 2021-05-19 新浪軍事

  5月12日,美國陸軍稱將在2022年10月之前完全退役現役的M1128 MGS輪式突擊炮,以專注於為斯特瑞克旅提高殺傷力。
  平心而論, M1128 MGS性能並不落下風,其不少優秀設計也十分值得其他國家借鑒。目前,世界有兩種坦克炮自動裝彈機設計,一是蘇聯的轉盤式,一是西方的尾艙式。
  轉盤式在切換炮彈時要用較長時間將轉盤轉至合適位置,此外,對彈藥長度有所限制,這影響彈藥的威力——俄125毫米主炮雖然口徑和藥室容積都比西方120坦克炮更大,威力卻不能超越後者。
  而尾艙式則很難充分利用車內空間(即炮塔成員腳下的空間),還會引起坦克的“巨頭症”。當彈藥長度變長,炮塔長度也要隨之拉長,這會大幅增加坦克炮塔的側面被彈面積,此外,也不利於坦克炮塔的無人化。
  基於種種考慮,M1128借鑒了蘇聯477工程的斜抽式設計。這類似於轉盤與尾艙式結合。
  不管是尾艙裝彈機還是轉盤裝彈機,在裝彈機中的備彈消耗完畢後,都需要手動進行彈藥補充。車外模式需要3名成員協同配合,裝彈速度較快,但成員需要暴露在車外,並不安全。而車內裝彈,只有1到2名可以參與,加上車內空間狹小,效率相對較低。相比之下,M1128採用了雙裝彈機,備用彈藥架儲存在車體後部,當炮塔轉動至12點方向時,可以利用車體內的裝彈機向炮塔裝彈機的彈藥架補充彈藥。
  此外,M1128還是各國現役輪式突擊炮中唯一採用無人炮塔設計的。
  但後來由於經費原因,M1128僅為每個旅一個連,火力優勢很難得到發揚。
  而在實際使用中,斯特瑞克旅的任務往往和步兵旅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在打治安戰。而在這樣的戰場環境中,斯特瑞克裝甲車的生存性反而還不如步兵旅裝備的M-ATV防雷車,M1128幾乎是毫無作用的。
  之前有網友猜測,M1128退役後將會被計畫中的“新輕坦”MPF替換,但這恐怕並不現實。目前陸軍主力部隊採用輪履混編的主要是法軍,但法軍的這一編制是建立在法軍高度模組化、合成化的基礎上的。
  美軍說,退役M1128省下的錢將用來為其他斯特瑞克裝甲車做致命性升級,主要包括加裝30毫米自動炮、遙控武器站、標槍反坦克導彈等。
2021-05-21 07:03:30
阿楨
相比於M1128裝備的105毫米坦克炮,30毫米自動炮的應用範圍顯然更廣,既能有效摧毀中東武裝分子的自爆卡車、房屋掩體,又不會因為裝填速度太慢以至於讓武裝分子有機會在兩次射擊的間隙溜走或發動反擊。而在遇到敵方坦克、自殺式推土機等大型重防護武器時,則可以利用裝備了標槍或陶式反坦克導彈的斯特瑞克反坦克導彈發射車加以應對。
  美軍想法固然很好,但美軍斯特瑞克旅之所以搞成了今天這個高不成低不就的樣子,錢一直是一個大問題。如果當初有充足的財力以裝備30毫米自動炮的斯特瑞克步戰車、採購足夠數量的M1128突擊炮都不會讓斯特瑞克旅陷入“火力不足恐懼症”當中。而今天又是否有充足的資金來推動斯特瑞克旅的裝備改革呢?
  相關新聞資料
東西方坦克自動裝彈機差異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BL7HSSI05372GMH.html

自動裝彈機(Autoloader)--維基百科

優點
可以減少裝填手的人員配置,並排除人為錯誤因素。
加快發射,單位時間內連發越多發則命中概率越高。
由於火炮的口徑日益增大,彈藥重量隨之增加,應用自動裝彈機可減少乘員體能消耗。
缺點
自動裝彈機有眾多移動機件,在戰場上零件更換與排除故障不易,可靠度有疑問。
在戰車中車內空間有限,裝彈機佔用許多空間,例如90式的裝彈口被排擠在車外,人員必須停車到車外進行長時間的裝彈或排除故障,在戰場環境有所不便。
自動裝彈機也有安全上的顧慮,由於有不少移動機件,可能導致乘員受傷;而且填彈機並不會瞭解在軌道上的是炮彈還是其它東西,稍有不慎後果十分嚴重 。
  相關新聞
英媒:哈馬斯新戰術能刺破“鐵穹”嗎?
美媒《福布斯》點出以色列鐵穹系統弱點 對哈馬斯無壓制性優勢
安理會輪值主席中國帶領聯合國解決以巴問題,美反對,美冷眼看待穆斯林,中美外交博弈:中國在中東發力「填補美國空白」,中國外長王毅提出了「兩國方案」歡迎雙方在中國直接談判
以巴衝突奪244命(以12) 雙方2021-05-21凌晨2時起停火
2021-05-21 07:05:25
阿楨
歷時16年,美國海軍電磁炮歸零,給全世界開了個玩笑 2021-06-03 新航空視界

美國海軍在21世紀不斷鬧尷尬,尤其是在戰略調整規劃上,LCS瀕海戰鬥艦和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就是最為典型的例子,LCS在2021年會有4艘的退役計畫,DDG1000僅有3艘的訂單規模。美國是世界的霸主,這是建立在強大的科技和經濟實力之上的結果,美國長期以來就是財大氣粗,敢於在各類的技術上砸鉅資(楨:FCS未來戰鬥系統/RAH-66直升機/EFV兩栖遠征戰車/F-35聯合攻擊機/...),在電磁炮領域,美國是再次點錯了科技樹,如今美國已經低頭服軟。
  回應
兔子的電磁炮可能也會擱淺了
你又知道了
美帝在新高科技領域接連折戟可以看出這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來的;而我兔卻能玩得得心應手全面開花,一切都說明兔子超鷹醬只是時間問題。
2021-06-04 07:43:05
阿楨
解放軍最新型無人作戰裝備,亮相奪島登陸演習,其背後意義重大 2020-11-02

近日,據央視新聞的報導,解放軍海軍陸戰隊在東南沿海地區進行了奪島登陸軍事演習,演習中多兵種配合,海陸空立體作戰,出現了多款新型的無人裝備。
無人破障艇在演習中在海面快速機動,釋放出爆炸物,引爆了在灘頭預先埋設的水雷,開闢了一條緊急航線,幫助人員裝備登陸艇順利登陸。
無人全地形戰車平台搭載了非常先進的紅外觀瞄設備,在武器欄中有輕重機槍和自行榴彈發射器等配置,在戰鬥過程中伴隨解放軍共同作戰,在巷戰或城市戰鬥中可以替代人員去執行高危任務,還有偵察型和運輸型無人全地形戰車,可以在運送傷員的過程中越過1.2米的障礙物
在空中,也是新型裝備不斷閃現,多型號的無人機如蜂群般出動,空中偵察目標,火力支援,在海面上無人破障艇開闢登陸航線,陸地解放軍戰士伴隨無人全地形戰車登陸作戰。在無人武器、直升機空降和海軍登陸部隊多兵種的相互配合下,解放軍可以快速完成登島作戰任務。如今在高科技武器的加成之下,解放軍登島作戰戰鬥力得到了充分加成。
目前日本和美國在搞轟轟烈烈的幾萬人海上演習,還進行了奪島訓練。此前,美國曾發出聲音,出動軍隊幫助日本奪取釣魚島。在目前周邊局勢緊張的情況下,加上台獨勢力蠢蠢欲動,我國在這個時候舉行登陸演習,亮相新的裝備,也是一種震懾。同時,這些無人裝備也是登島作戰的利器,展示畜類多樣化登陸作戰能力。
最近的亞阿衝突中,無人作戰武器的重要性再次引起了關注,同時解放軍中無人作戰武器的地位逐步上升,從原來的無人機發展到現在的陸海空三位一體的無人作戰系統,無人作戰這一戰鬥的方式已經成為了未來軍事發展的共識,我國逐年對人工智慧和無人系統的投入加大,我國的科研人員也不斷突破自我,追趕和保持我國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再次也奉勸台灣當局的台獨勢力,接受祖國和平統一,切勿以武舉拒統。
  相關新聞
解放軍新型無人作戰裝備大漠集結 2022-01-13 軍迷天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QEf6HJrBfo&t=1077s
2022-02-08 11:40:31
阿楨
什麼叫合成營?合成營的優缺點又是什麼? 2022-10-08

【本文來自《俄烏戰爭是不是表明師改旅是個錯誤?是個陷阱?》評論區】
什麼叫合成營?簡單的說,營長就能調動無人機,自行炮兵,反炮兵雷達等等技術花活,就像一個星際爭霸的玩家,同時控制一百多個不同的單位。要的就是發現就摧毀,打完就轉移。
這種小而精悍的玩法,步兵是跟不上節奏的,甚至根本就看不見敵人,還要步兵何用?實際上,坦克也跟不上節奏,坦克是突擊衝鋒用的,沒有步兵協同開視野,就是送。
合成營不需要突擊,就是吊打,消滅敵方有生力量即可。其本質,就是古遊牧馬賊戰術,馬賊來去如風,絕不攻城,近乎無解!
合成營的缺點其實也明顯,兵種花活太多,對後勤的要求太高。俄軍的問題,就是沒錢搞那這麼多花活,庫存裡還有大量蘇聯遺產!煩逼不得,那就大炮兵主義就是,吊打烏克蘭這半吊子資訊化。
合成營缺不了一個大腦,就是戰役指揮資料鏈,這是陸海空天一體化的指揮系統,沒了這個,就是耍流氓。
  回應
合成營的問題就是編制太小,花樣太多。花樣多,裝備複雜,編制小,持續作戰能力弱,打不了硬仗。
合成營主要設想是,美軍有絕對的技術裝備和資訊優勢,戰場單向透明,掌握制空權,然後美軍可以用各種複合火力輕鬆消滅敵方的主要兵力和裝備,步兵只要跟隨打掃戰場,收拾漏網潰敗之敵即可。戰場實踐表明,美軍的設想在對付伊拉克,利比亞這樣的弱國弱軍,是有效的。但是對遊擊隊,效果不明顯。
對俄烏戰爭來說,俄軍有制空權,但不完整,烏軍依靠西方支持保持了戰鬥力,烏軍士兵目前還算頑強,沒有崩潰。俄軍合成營,需要擴大編制。俄軍那不是合成營,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
2022-10-09 07:51:33
阿楨
中國曝光武統巷戰加強班裝備!
  回應
出動大量小型無人機和機械人打城巷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lLzwPibZ2s
  相關新聞
解放軍穿牆雷達與機械狗實戰,開啟非對稱巷戰模式,台軍該明白了【傅前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XgKp-YDNAM
中國無人機空投武裝機器狗 背著機槍打巷戰 2022-10-07
解放軍機器狗和無人車亮相 - YouTube
美國Prim200穿牆雷達探測距離可達15米,已在伊拉克戰爭城市作戰中使用。
可透視牆壁分辨目標,以色列軍工廠商Camero Tech的AI和3D手持穿牆感應雷達 2022-06-10
解放軍最新型無人作戰裝備(破障艇/全地形車/無人機),亮相奪島登陸演習 2020-11-02
大陸特戰部隊引進步榴槍 轉折槍等特殊武器 2019-01-09 中時電子報
陸開發單兵外骨骼裝置 輕鬆抬起數十公斤炮彈 2019/10/31 中時電子報
美軍還在測試的單兵資訊化系統 解放軍或已裝備
 中美步兵班火力配置對比,「火力不足恐懼症」真實存在嗎?解放軍步兵班強在三點:反坦克火力、近距自動火力和遠距離壓制火力。美軍步兵班也有三項:面殺傷能力強、遠距離火力強和信息化水平較高。https://kknews.cc/military/o3qjenm.html
 中美步兵班火力哪家強 2017/07/20 改革前的解放軍摩托化步班裝備1具40mm或120mm火箭筒、1支95-1式班用輕機槍、6支95-1式步槍。改革後步槍加掛了槍榴彈,裝備有12.7mm狙擊槍和35mm狙擊榴。美國陸軍機械化步兵班裝備AT-4單兵火箭筒或標槍反坦克飛彈、1支9M249班機、6支M16加掛槍榴彈或M4式步槍、2支狙擊步槍。https://read01.com/ePPLoNd.html
 世界主要國家步兵班火力配置 https://ppfocus.com/hk/0/mib981df7.html
徹底解決"火力不足恐懼症" 2020中國新型輕武器盤點 2021-01-03 新浪軍事 1.QJZ171-12.7毫米輕量化重機. 2. 04式新榴彈機槍. 3. 97式新型燃爆火箭筒. 4. 7.62毫米CS/LR35高精狙擊槍. 5.12.7毫米栓動狙擊槍. 6.QBU191新精確步槍. 7. 7.62毫米新班機槍
https://mil.news.sina.com.cn/zhengming/2021-01-04/doc-iiznctkf0048813.shtml
2022-10-12 08:04:04
阿楨
中美經濟,科技,軍力對比 2020-08-22

1.土地:中1045萬平方公里(陸945萬,陸水18.6萬,領海60萬)。美982.6萬(937/20/20,五大湖17萬)。2.人口;中13.95億,美3.28億。3.自然資源;俄1美2中3(90%是稀土和煤炭)。4.中國世界第一產糧,糧自給90%。5. GDP:中14.22萬億美元,美21.34萬億。PPP:中24.449萬億,美21.482萬億。6.2018年美工農產值3.9927萬億,資訊軟體業9319億。中6.4894萬億/9116億。7.人均:GDP中1.027萬,美6.16萬。PPP:中1.794萬,美6.169萬。8.外匯:中3.114萬億,美1532億。9. GNP(國民生產總值):2016中11.37萬億,美18.4萬億。10.政府收入:中國2.672萬億,美3.336萬億。黃金:中1857噸,美8133噸。11.2018年商品零售額;美6.364萬億,中5.7551萬億。12.2018年WTO進出口總額排名第一中國。
  13.科技;科研工程師數量,中470萬、美56.8萬。指數自然論文指數為美60%但年增4%,美年降4%。專利:中國連續四年第一。科研投入:中第二,美第一。五百強:中119家,美121家。獨角獸:中206家,美203家。
  14.軍力;
中現役:200萬人。預備役:85萬人。武警:66萬-98萬人。民兵800萬人。
軍費:1800億美元(美估2100億美元)。
戰略核潛艇:092級2艘,094級6艘。093/AB攻擊核潛艇6艘。
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4/5/31/41等共200枚。中程:東風21ABD/26:300枚。短程:東風11/15/16/17導彈1200枚。巡航導彈:長劍10/20/100:300--500枚,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已試7次/中段反導試驗3次。轟炸機:轟六H/K160架。核彈頭:300-500枚(美估1200枚)
 戰略支援部隊:2019年衛星403顆,軍用百顆。紅-19(KT1)/動能KT2反衛星導彈已試射數次。天波相控陣預警雷達數部,地波雷達2部,神光地基鐳射站三座。
 陸軍140萬人,轄13個集團軍,1個空降軍。112個合成旅,2個山地旅,11個特種兵團/旅,3個獨立首都衛戍師。主戰坦克:8500輛。裝甲步兵戰車:6700餘輛。身管火炮:1.1萬餘門。火箭炮:2608餘門。直升機:1100架。
 海軍:航空兵2萬人,海防2.3萬人,陸戰隊7個旅3.5萬人,艦隻754艘。航母2艘。驅逐艦:29艘。護衛艦:58艘。潛艇70艘(常規艇55艘,核潛艇15艘) 巡邏艦:400艘(其中022雙體艇83艘)。水雷艦:53艘。登陸艦:71艘。7艘2萬噸071型兩栖登陸艦。10餘艘072/072II型坦克登陸艦,3艘075直升機登陸艦。氣墊船;野牛級:4艘。大沽級(722-2) 70艘。726A型10艘。海軍航空兵:飛機700架。
 空軍現役39萬人,飛機3200多架。作戰飛機:二代機1000多架。
2022-12-08 09:21:20
阿楨
三代機:1300架。SU-27SK/UBK 50架,SU-30MKK 295架,J-11A:100架,J-11B/BS190架,J-15/15S18架,J-1612架,J10/10A/10S290架,J-10B/C280架,JH-7A260架。蘇35:24架。四代機殲20:70架。
預警機,加油機:空警2000、空警200/500:19架。轟油六機:23架。特種機;基於運-8/9的高新機約30架;4架TU-154; J8II的JZ-8F約48架;40多架JH-7掛載電子戰吊艙的電子戰飛機;J-15/16專用電子機。運輸機:運7/8:181架。大運:伊爾76:36架,運20:30架,伊爾78加油機19架。教練機:352架。無人機部隊裝備翼龍,彩虹等無人機。防空高炮:7700門。防空導彈:1000部。空降部隊:3個空降師(第15空降軍):3.8萬人。
美國;………
  中美主要是存量上的差距,增量上,中國遠遠領先於美國;
表面上,2018年美軍費7160億,中國只有1800億美元,但中國人工武器成本都大大低於美國。
中國一個兵年費3萬元RMB,而美軍達4萬美元。155毫米遠端制導炮彈,美一發5萬美元,中2萬RMB。部分裝備的採購單價對比
1主戰坦克:美m1A2坦克800萬~中99A300萬
2驅逐艦:美伯克級18億~中052D艦6億。
3護衛艦:美瀕海戰艦4.8億~中054A艦3.6億(056衛艦1.3億)
4航母,美一般航母40億,新型福特級140億。中國22億人民幣。
5重型戰機:美國f15/5000萬-7000萬~中國殲11/3000萬
6多用途戰機:美f16/3000-5000萬~中國殲10/2500萬。
所以說,中國能支援長期的戰爭而美卻不能。21世紀後,美軍新武器頻頻失敗;DDG1000、瀕海戰鬥艦失敗,F35問題百出,福特還爬在窩裡好多年了。
1)美軍的技術優勢已弱,失去代差優勢。
美軍現用F22、F35、伯克3、航母、M1A2坦克、精確制導彈藥和30年前沒什變化;中國卻變成J20、055、山東艦、T99A、除艦母其他都失去優勢。中國長劍10/20/100及東風17高超音速滑翔體導彈全面領先于戰斧。
2) 美軍新概念武器:無人機美軍沒有領先,高超聲速武器已經落後。動能武器、鐳射武器也落後的水準。
3) 民用製造業的空心化嚴重影響美軍戰時補給能力。
4) 主力裝備已經逐漸老舊,特別是海軍。
5) 戰術落後。近30年美軍戰爭不斷,美吹總以實戰經驗豐富來吹噓。但天天和遊擊隊,小國弱國。
6) 美軍已經打不起仗了。由於美國軍火商兼併成壟斷,裝備越來越貴
從政治,經濟,工業,科技,軍事上,美已失優勢,我們正在看到中國的全面趕超。
  回應
中國直升機已1780架。轟六已231架。
2022-12-08 09:29:41
阿楨
《美製武器,神話破滅》
(1) 標槍飛彈: 因為在烏克蘭實戰表現低下,多被烏軍丟掉,或者被盜賣到黑市
(2) M777榴彈砲: 在烏克蘭,幾乎是已被俄軍全殲,烏軍撤退時,M777多被丟棄
(3) MQ-9死神無人機: 每架台灣支付25億新台幣,其實是可以輕易被民兵擊落的爛貨; 葉門叛軍已經擊落兩架MQ-9
(4) 愛國者飛彈: 沒有擊落任何俄羅斯飛彈,只擊落了大約10架俄機; 援烏的20套愛國者飛彈,(註:全台只有6套),過半已被俄軍擊毀; 殘餘的愛國者,已經不太敢開機了,怕被定位/被摧毀
M1艾布蘭主戰車: 每輛M1,台灣支付30億新台幣; 2024年2月23日,M1首次出現在烏克蘭前線,三天後2月26日,到3月11日,總計6輛被俄軍摧毀,俄軍使用的武器,不過是很普通的無人機/RPG ..烏軍撤退時,還丟下一輛完整的M1戰車.
M1的主要問題,出在其燃氣渦輪引擎: 耗油/高溫/維修複雜/容易著火; 無論是RPG/無人機/普通砲彈,只要從後面擊中M1,就可以使其起火; 早在20年前,伊拉克反美民兵,就已經利用這些弱點,摧毀了數十輛M1.
2017年,阿聯/沙烏地阿拉伯,聯手替美國打代理人戰爭,進攻葉門叛軍胡塞武裝; 沙烏地花了數兆美元於美製"神兵利器",結果不敵胡塞 ..在戰鬥期間,多輛M1,被胡塞以簡單的武器摧毀
美軍本身早已逐漸放棄M1戰車,從10多年前開始,就沒有再新購M1,還把一批二手M1,轉移給伊拉克陸軍; M1生產線也已封存,直到台灣購買M1,才重開生產線
也就是說,M1戰車,其實是美軍/烏軍都已經放棄的武器,但是台灣以天價購買M1,而且吹捧成了"天下無敵的神兵利器" ..民進黨更用來證明加強了國防! 實際上,國防並未增強,反而因為資源錯置而削弱了國防 ..更糟的是,民進黨刻意營造一種假像: 台灣擁有美製"神兵利器",安啦
  相關新聞
「刺針飛彈16倍價?」美挺烏參議員 痛批軍企根本敲竹槓
2024-03-23 04:03:49
阿楨
第15屆珠海航展相關新聞
海軍前艦長呂禮詩航展哽咽提到想讓台灣觀眾知道「我們中國有多強」,引發國防部批評。對此,前立委郭正亮14日表示「呂沒必要道歉,如果要就法律來說,是規定將領,但他是少校,他們主要是要恫嚇軍人」,引發討論。(回應:蔡說過不必為任何認同道歉,還說甚麼言論自由? PLA軍事裝備讓綠營集體崩潰!) 外媒報導我將在川普上任後提出4800億元的軍購清單,國防部長顧立雄13日表示沒有這樣的清單。對此,郭表示「我不認為美國會賣,F-35、神盾軍艦、E-2D空中預警機,台灣跟中國大陸太近,美國認為數據會被搜集」。街訪一面倒,認為「我覺得5000億不值得,賣給我們的都是淘汰的」。

自由時報引述前海軍顧問郭璽:海鯤號明年3月絕對不會海測 2024/11/09國防部長顧立雄稱明年3,4月海測(SAT)。

解放軍潛艦匿蹤技術 小步快走: 039C隱形潛艦搭載鷹擊-18飛彈現身東海。039D服役東海艦隊,擁有獨特的隱形潛望塔,可發射程達1000-1500公里的鷹擊-21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新型核潛艇093B採用有軸泵推,搭載24具巡航導彈垂發單元。

隱形戰鬥無人艇首曝光: 中國船舶500噸級無人作戰艦艇「虎鯨號」身長58公尺,寬23公尺,最高航速大於40節,續航力超過4000海浬。廣船三體船長60-70米/300-500噸的無人作戰艦。外觀科幻、高隱形性,配四面陣列雷達另有電子戰/電子干擾設施、垂直發射導彈系統,尾部甲板用於無人機起降。能實現多艇協同作戰(或稱狼群戰術),可高效獵殺海上的艦船,提升反艦作戰效率。

殲35 A隱形戰機航展飛行 國產渦扇19轟鳴超震撼:殲-35機腹隱蔽彈倉與殲-20相當,4枚固定彈翼的霹靂-15(PL-15)遠端空空導彈(200-300公里)或者6枚彈翼可折疊的霹靂-15, 機側彈倉2枚近距格鬥導彈。

「全域防空偵測裝備」亮相:跨時代反隱身雷達YLC-2E與依賴低頻段米波雷達的YLC-8E傳統反隱身雷達不同,透過能量與智慧演算法實現強大的反隱身能力。
2024-11-18 01:18:31
阿楨
海軍:殲-15T(電磁彈射)和殲-15D (電戰)艦載機做了起飛著艦改進

中國貨運太空梭「昊龍」 「白帝」太空戰機概念模型亮相中國航展

首次展出!紅旗-19地對空飛彈,每車配6枚「冷」發射,並非紅旗-9的4枚垂直發射方式(為確保殺傷半徑,高爆破片戰鬥部達100公斤),而是一種近乎垂直的大傾斜角發射方式(彈道飛彈進攻方向比較確定,動能攔截戰鬥部只有23公斤,採用碳纖維複合材料纏繞式殼體,使用高密度、高燃速的N15B高性能推進劑等,降低重量),可攔傳統彈道飛彈,對抗滑翔機動突防高超飛彈。

無人機亮相珠海:九天最大起飛10噸(美國死神6噸),中國彩虹-6/9有7.8/6.5噸,彩虹7隱身(翼展27.3米,升限1.6萬米,最大航程1萬公里),可攜帶大型巡航/超音速導彈和反艦導彈,有了彩虹-7,轟-20似乎不那麼重要了。

飛龍300A(ASN-301)反輻射無人機系統,續航4小時,攻擊和長時壓制防空雷達系統。飛龍60A型巡飛彈與火箭砲結合,大幅提升偵察引導、區域封鎖、重點目標獵殺。

回應俄烏戰 VT-4 A1主戰坦採用了多重複合式防禦辦法,首先是多頻譜干擾電波中斷無人機的訊號。不行,就靠主動防護系統APS直接擊落。
DS1電戰系統可對飛彈、自殺無人機、遙控炸彈等威脅。
一場烏克蘭戰爭讓俄式武器原形畢露,俄爹的武器都賣不出去了,哪輪得到土共。俄烏戰場上摔掉的F-16、被擊毀的M1A1 、攔不住毛子超高音速飛彈的愛國者系統、全數脫靶的海馬斯火箭、打不準的美製155榴彈砲、貴桑桑被嫌難用的美製無人機、美製防彈板……等等,就是這些美式武器糗態百出,才讓老共武器有出頭天的機會,哈哈哈……

鈦合金都用來做迫擊砲了,中國為啥這麼豪橫? 鈦合金使整砲僅8.5公斤,傳統22.4公斤的93式60mm迫擊砲,座鈑就重達7.3kg。鈦合金具有比強度高、耐腐蝕、耐高溫和抗疲勞等特點,重量只是鋼的60%,但是加工比鋼複雜得多。全球鈦礦約7.49億噸,中國佔30.7%,世界第一。
  2002年開發的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採用鈦合金材料,整槍只有73公斤,比75式14.5減重46%,是全球唯一的鈦合金大口徑機槍。
  中國對標美製M777型榴彈砲的AH-4型榴彈砲,鈦合金比例10%,透過綜合減重設計,砲重4.2噸,只比全用鈦合金的M777重了300公斤。
  中國甚至在2019年「奢侈」地為邊境部隊配發了19式鈦水壺。
2024-11-18 01:33:5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