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失意政客怎不記取黨內鬥爭和<第三黨的末路>的教訓呢?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8484461/20070614063648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5852623/20070508061609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1755960/20051106065714
一群投機政客唄!
謝長廷整軍 16立委落選人上陣 【聯合報╱記者鄭任汶08.01.22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競選總部新的輔選架構昨天出爐,競選總部廣納16名以上的立委落選人,分別加入組織群、活動群、文宣群。熟悉基層組織的嘉義縣長陳明文將掌管組織群,而前新系總召段宜康、鄭文燦與親新系的林岱樺等人,也正式加入輔選團隊。
在重新整軍備戰之後,謝長廷選擇在下周日、廿七日上午十一點卅分,前往中選會辦理總統選舉登記。
新聞部主任鄭文燦表示本周是非常關鍵的時刻,民進黨由逆境中翻轉,已激起充分的危機感及人民的感動。
對於競選總部擴大戰力,李應元表示,這是第一波,而所有的立委也都將在各縣市投入總統選戰。
長昌競選總部總共分為五大群,組織群、活動群、文宣群、動員群和候選人暨行政事務群。動員群由蘇嘉全負責,陳明文則領軍組織群,由陳親自擔任副總幹事,統籌各地競選總部與黨部,活動群則由副總幹事余政憲負責。
至於最重要的文宣群,依然由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其邁擔任副總幹事,每天上午主持輿情會報,而段宜康、徐國勇則擔任執行副總幹事,文宣部主任姚文智,新聞部主任鄭文燦,發言人群為段、徐、鄭等三人,再加上謝欣霓、蕭美琴等五人組成發言團隊。而策略會議執行長則為擁有2000年和2004年總統大選經驗的羅文嘉。
謝長廷突圍 猛訪扁對頭【聯合報╱記者林政忠、08.01.18
民進黨立委選舉慘敗,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尋求突圍。謝長廷昨天先後拜會紅黨主席陳耀昌、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陳耀昌建議謝長廷當選後找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出任閣揆,組成「大聯合內閣」,謝長廷當場允諾說:「我來仔細思考。」
在陳水扁總統返國前夕,謝接連拜訪前民進黨人,也是陳水扁政壇死對頭的紅黨與許信良,謝的動作被解讀成「和扁切割」。陳耀昌也轉述,他受紅衫軍總指揮施明德之託,向謝長廷表達「紅黨中有多人希望陳水扁總統在適當時機請辭」,謝當場表示,「我聽見了!」
許信良也直言,陳水扁總統毫無疑問要為民進黨敗選負全責,民進黨執政八年變成這樣,老民進黨人看了都會心痛,「如果今天投票,當然是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贏。」
謝長廷說,陳耀昌認為用「弱勢總統」不好,應該積極點,所以他用積極、包容、協商來推動「兩黨共治」,而陳耀昌是用「馬謝共治」、「謝馬共治」,建立這些制度是方向,才可跳脫一黨專制、獨裁的不安
謝長廷和陳耀昌閉門會談半小時後接受媒體訪問。陳耀昌說,台灣偏向法國的雙首長制,現在國民黨取得國會絕對多數,有組成內閣的權力,他建議謝長廷宣布,當選後將請馬英九擔任行政院長,組成「大聯合內閣」。
他也說,過去看不到藍綠和解契機,所以組紅黨,但上帝很奇怪,現在突然看到「藍綠和解」契機,而這契機的發動者應該是謝長廷。
謝長廷也說,內閣制是由國會議員擔任行政院長,但國民黨主席或領袖都不是國會議員,這部分可以做為台灣過度,來喬看看,但要由最大黨領袖擔任行政院長,前提是成立大聯合政府,內閣要大包容,對社會最穩定。
許信良認為,馬英九當選,加上國民黨一黨獨大,將造成台灣民主危機。他認為謝長廷未必絕望,因為總統大選投票率可望提高到八成,比立委六成的投票率還增加兩成選票,其次國民黨五成五得票,許多是地方派系選票,其中有兩成未必投馬,「謝長廷至少還有四成的選民可以爭取。」
謝、許昨晚晤談半個多小時,許信良表示,國民黨在立法院一黨獨大,喚回令人不安的歷史記憶,民進黨需要恢復創黨精神,他希望民進黨在兩岸關係更理性、務實、開放與前瞻,對民進黨一貫不變的基本信念應該從新詮釋,「謝長廷就是當前帶領民進黨,甚至帶領台灣走出歷史困局的適當人選。」
許信良也建議,民進黨現在是執政黨,改革政策現在就可以做,謝長廷說他會與行政院政策溝通,例如對弱勢的健保照顧、包機直航、開放陸客觀光等,「我們的態度應更積極。」
傾聽民意?謝找大老 不找勞工 【聯合報╱黃益盟/公(屏縣鹽埔08.01.18
民進黨慘敗後,各界批判的聲浪四起,黨內檢討的呼籲也此起彼伏,但民進黨真正檢討為何敗選了嗎?
除了所有媒體公認的罪魁禍首陳水扁之外,黨內不少人也指向「上杜下謝又連莊」造成敗選,然而如果是「人」的因素所帶給選民的負面形象,偏偏多數的候選人都給禍首站台輔選過,那麼真正該檢討的是候選人自己,因為明知是「請鬼在拿藥單」,結果還請鬼來,活該!
林濁水說是單一選區造成的原因,但學政治學的人都瞭解單一選區會造成兩黨政治與衍生的缺失,在單一選區選制下,民進黨未選就會在金馬澎花東及原住民等地區輸上十席,難道在舊選制裡,民進黨能在這些地區選贏?
更何況選制是一種民主競爭的遊戲規則,敗選反過來檢討遊戲規則,不啻讓人有輸不起無意檢討之譏;至於陳水扁雖在敗選的當下,立時扛起所有的責任,並辭去黨主席,然而他也無意於檢討,事隔多日,終於再隱忍不住,將內心的不平之鳴傾洩而出,把敗選歸咎於黨內初選所造成的不團結,然而暗批謝長廷的意味,已是不言而喻。以上皆不過是將敗選的原因,企圖將焦點鎖定在某一「人」或「事」,以為眾矢之的,而轉移焦點撇清自己。
謝長廷說人民的教訓他聽到了,他要傾聽土地的聲音,但這幾天他拜訪的不是農夫,不是勞工,也不是販夫走卒,不是生活在困苦中的普羅大眾,他見辜寬敏、李登輝等上流人物,拋出行使消極總統權、與國民黨合作等議題,顯然他只想企圖透過議題的操作與勢力的拉攏博得總統大選,而非真正在傾聽民意,真正記取教訓。
早在廿多年前,「長昌」就已是黨外的兩大名嘴,號稱「南蘇北謝」,他們的機鋒辯才幽默風采,讓無數的自發性選民擠在萬人空巷的演講場裡,為了就是一睹他們的風采,但重要的是美麗島世代那股勇敢、理想與精神,才是真正推動民進黨的創立、茁壯乃至執政。廿多年後民進黨慘敗,南蘇北謝仍能在選舉場感到選民奪人淚水,但往日的理想、精神、勇氣已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