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21 06:28:44| 人氣1,368|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M型捐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捐款也M型化?不然怎會有兩種捐款: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4816009/20070912062151/

苦日子難熬 捐款冷颼颼【聯合報07.11.12記者朱淑娟

又到了歲末感恩季節,許多民眾會在十一、十二月捐款,是社福團體的募款「旺季」。但受到這一波物價上漲衝擊,許多社福團體完全感受不到旺季的熱潮,收到的捐款反而七、八月還冷,擔心今年的募款目標恐怕無法達成。
兒福聯盟資源發展處副主任陳雅惠表示,兒盟捐款人主力是女性上班族,而這類族群也是對物價波動最敏感的一群,生活上的支出增加了,在調整支出分配中,捐款通常會最優先被減去。
伊甸基金會也發現這一波物價上漲對捐款的衝擊。伊甸表示,八成的捐款人每月捐一百到三百元,這表示這批捐款人並不富裕。但物價上漲民眾負擔加重,就無力再捐款。
伊甸表示,從去年開始每個月平均有兩百位捐款人停止捐款,有的是因信用卡使用期限到期、有的是來電終止捐款。伊甸表示,大環境不景氣已有一段時間了,再加上物價上漲,募款恐怕更是雪上加霜。
心路基金會希望為發展遲緩兒童能在尚未鑑定前提早接受治療,籌建「兒童啟蒙療育中心」,預計募款五千萬元。可是九月至今只募到一百多萬元。
兒福聯盟上周在台北車站義賣,因應不景氣還把義賣價從過去的三百九十九元降到一百五十元,但同一個地點出現其他三、四個團體也在募款,結果半天才賣六十七個,跟過去半小時賣兩百多差很多。

主婦難過 小額捐款劇減【聯合晚報07.11.11記者邱瓊平

社福團體說,這波小額捐款劇減和婆婆媽媽們買菜錢大增大有關係。捐款主力婦女們縮衣節食不敢捐款,社福團體只好東攢西省過苦日子。
世界展望會曾分析歷年10萬名捐款人,極大部分是女性,不乏夫妻雙方共同資助,不過都是以母親或妻子做代表為多。一般人的小額捐款更是最大的善款來源。兒福聯盟資源發展處副主任陳雅惠也提到,兒福聯盟的捐款人中有將近6成是女性,且家中有小孩。不少婆婆媽媽因颱風過後蔬菜價格漲得兇,為了省下買菜錢,只好停止捐款。
伊甸基金會經歷過3次發不出薪水的窘境,所以募款策略改以小額捐款為主。伊甸公關呂惠萱提到,捐款有時是臨時起意,伊甸便與頂好、全虹合作推出條碼零錢捐款模式,可以避免零錢箱被不肖人士順手牽羊。
且25元的捐款也不嫌少。伊甸另一項新的捐款模式則是網路捐款投票,每一票25元就可選出自己最想擁抱的對象。這也是台灣首見創新的捐款模式,捐款票選網址http://www.25885.org.tw/vote/index.htm
陳雅惠指出,過去等著捐款自動進門,現在則是要把錢帶進來。她回憶,過去每次辦記者會,隔天捐款電話不斷,還有老榮民用報紙包了10萬元親自跑來捐款。現在民眾荷包變薄,辦活動的效果不大,但還要耗費人力、物力,將降低活動的次數。
除了少辦活動外,任何花費都要斤斤計較。陳雅惠表示,以前社工到收養家庭作家庭訪問搭計程車可報帳,現在要求員工公出需自行搭大眾交通工具,不再補助計程車費,取用文具、衛生物品都要登記,避免過度浪費。

日子難過 出養孩子5年增7成【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

社福團體收到的捐款越來越少,但相對地,弱勢族群對公益團體的需求越來越大。社福界指出,隨著經濟惡化、新貧族增加,從交不出營養午餐費的孩子、街邊的棄兒、到青壯年失業族、無依無靠的低收入老人,這些弱勢者速增加,也讓社福團體受理的求助案大增。
專門協助中小型社福機構統籌募款、分配捐款資源的聯合勸募協會,近年收到的社福申請案就快速增加。聯勸公資部主任胡玉芳分析說,聯勸在全台協助400多個 社福團體,分別從事幼、殘、老、病不同的弱勢者補助和服務,但隨著弱勢族群人數成長太快、聯勸今年接獲的申請金額已高達5億5000萬,比去年多7500 萬元。
基督教救助協會四年前展開弱勢貧童「浮萍兒」的課後輔導班。協會資源處長鄭夙君指出,三年前協會幫助的浮萍兒才230個,但今年已增加到1200人,在全 台開了82個課後陪讀班還是不夠,越來越多日子過不下去的父母找上協會求助: 「可不可以也幫幫我的孩子 」今年更因經濟惡化,許多陪讀班自動增加業務,除了課業輔導,還提供孩子免費的晚餐和點心,經濟負擔更重了。
兒福聯盟資源發展處副主任陳雅惠提到,7、8年前是收養人排隊等著認養小孩,但現在大家都不敢生小孩,遑論認養兒童了。但兒盟接獲的出養電話5年來增加7成,每天就有2個小孩等待收養,但表達願意收養的比率卻減少將近5成。
陳雅惠提到,民國90年一整年共接獲366通出養電話,每天有1通,去年則增加到619通,每天就有2通,最主要的因素是未婚懷孕最多,但近3年來,家中經濟有困難,養不起小孩必須出養,已成為最大的原因。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368)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經濟 |
此分類下一篇:富孩子‧窮孩子
此分類上一篇:窮忙族與富忙族

塵俠
談到社福團體的募款
實在可以分成好多層面來分析...
(不就是發揮人飢已飢的精神嗎)

從大的方向來說
社會福利若以禮運大同篇所提的理念來著手
哪麼政府對於各個角落的弱勢待援者
不但理應責無旁貸 而且須主動發現

政府過去站在登高一呼的位置
挾其正常合理並具水準以上的執政成績
道德勸說民間踴躍加入關懷社會的行動
倒還有其合理性

反觀民進黨政府這幾年的執政
醜態百出 極盡倒行逆施之能事
不顧社會最底層的人民生存
(近來亦少見政府官員出面勸募
不知是站不住腳 無顏奉道德之名
或是根本不重視這一類的行為)
加上施政不當所造成人民普遍生活艱困
進而影響並排擠民間捐款...
也有少部分人士抱著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的心態
含淚 狠心隱忍
只是希望藉由日益加劇的社會問題而將政府的無能突顯出來
以逼使政府重視 或是乾脆讓全民徹底唾棄政府

惡性循環的結果
便是社會底層不但無翻身之日 而且生存漸逼絕境
2007-11-21 10:00:51
版主回應
自從雙李一扁濫用921民間捐款及政府預算之後
台灣人的愛心便受挫
再加<被偷竊的國家>下的不景氣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96121503/20071004064413/
有愛心者也多力不從心了
2007-11-24 06:06:15
美大學也M
美國大學 陷入M型危機【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07.12.04

最新一期美國商業周刊報導,美國大學已呈現「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兩極化發展。
頂尖私立名校挾龐大的校產基金,以超高價碼網羅名師、超高獎學金吸引一流學生。公立大學即使是傳統名校,也陷入發展的困境。
報導指出,普林斯頓、哈佛、耶魯、哥倫比亞、賓州大學、康乃爾、達特茅斯學院與布朗這八所長春藤盟校,加上史丹佛與麻省理工學院的「長春藤八加二」(Ivy Plus),招生人數不到美國大學與研究生的百分之一,卻間接讓負責培育75%大學畢業生的公立大學陷入困境。
私立頂尖大學以錢滾錢,龐大的校產基金賺得可觀投資收益。在止於6月30日的一年中,哈佛校產基金的投資就賺進57億美元,總額達349億美元。扣掉六所 大學,美國所有大學的校產基金加起來也沒有哈佛一校多;而另外這六所校產較多的學校,有五所也屬於「長春藤八加二」的私立名校。捐款也集中流向這十大私立 名門:上年度全美各大學收到的捐款中,他們就占了一半。
私立名校又利用豐厚資本,設立頂尖的研究中心;或者像耶魯那樣,直接從德國生化大廠拜耳手中買下現成的研究園區。同時,愈來愈豐厚的資源卻在培育人數少得 不成比例的學生。這十所名校本年度的研究生入學人數僅比十年前增加10%,大學生反減少1.4%,總入學人數為12.4萬人。
菁英私校最大的開支是人力支出,哈佛2006-07年度的32億美元營運支出,49%花在教職員的薪資上。私校教授與公立學校的差異拉大。2006-07 年度美國公立大學博士級全職教授的平均年薪為106.496美元,僅達到私立大學的78%,比1980-81年度的91%下滑。私校常以優厚的硬體研究環 境吸引頂尖學者,從公立大學挖角。
報導說,綜合豐沛資源與頂尖人力,美國私立頂尖大學正全速前進,在所有的領域中加大領先幅度。這是菁英大學的勝利,但也是美國貧富懸殊加速的縮影。
2007-12-04 08:31:58
阿楨
《寄生上流》到底紅什麼?8大重點解析「窮人與富人」的差距才是最可怕的罪惡根源 2020/02/10

由韓國神導奉俊昊執導的電影《寄生上流》(Parasite)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抱回四座大獎成最大贏家,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外語片,更是奧斯卡影史上首部抱回最佳電影的外語片,超狂的紀錄立刻引起網友們瘋狂討論!
  《寄生上流》耗時6年打造劇本,以黑色幽默、驚悚懸疑的手法呈現貧富差距的現況。這是一部關於底層家庭「詐騙」上流社會的故事,卻從每一句對白、每一幕細節中,發現這就是最寫實的人生。
  1. 洗也洗不掉的窮酸味
「金家」四口是社會底層的家庭,他們住在韓國特有的「半地下房屋」。小小的窗戶外,就是街道上的臭水溝,當清潔工噴消毒水時,整間客廳都被水霧彌漫;最慘的是,偶爾還有酒鬼灑尿⋯⋯
斑駁發黴的牆壁、要彎下腰才能坐上的馬桶、偷鄰居 Wi-Fi 才能過活的兩個孩子⋯⋯ 這就是金家人身上洗也洗不掉的「窮酸味」。
《寄生上流》以金家的環境,打翻了一碗人生雞湯,事實就是「努力也不一定會成功」。金家的父母用最傳統的思維、體能,養活了一家人;而金家的孩子靠著生存小技能、動歪腦筋,生命力異常強悍。
……..
  相關新聞
特朗普不滿《寄生蟲》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真糟糕

中國商業下沉,“小鎮姑娘”是消費主力軍? 2020-02-14

兩年前,電影票房的一組資料顯示,小鎮青年成為一些電影的主力消費者,幾乎貢獻全部票房的50%,如此資料讓嗅覺靈敏的商家意識到:小鎮青年、小鎮姑娘已經成為中國青年的主體人群,他們有著不錯的消費能力,卻被長期忽略…….
2020-02-23 08:26:41
阿楨
馬偉: 美國富豪避稅的醜陋真相觸目驚心 2020-09-30

本傑明•佛蘭克林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稅收和死亡。”但是,對於美國的超級富豪們來說,通過一些所謂“合法”手段和“正當理由”避稅,甚至是可以擺到檯面上來的慣常操作。最近《紐約時報》調查特朗普“避稅多年”的文章在美國掀起巨大爭論,也再次引起大家對美國超級富豪們避稅問題的關注。
2018年美國400個最富有家庭的平均實際稅率為23%,比美國底層50%家庭的24.2%還低一個百分點。相比之下,1980年“最富400人的實際稅率為47%,1950年這個比例甚至高達70%,而底層50%人口繳納的有效稅率幾乎沒有隨時間變化。
  美國富豪們的避稅手段可謂多種多樣,一些甚至還隱藏在溫情的面紗之下:
一是通過申報巨額虧損來避稅。
二是通過把名下跨國企業的利潤留在海外來避稅。
三是通過慈善捐款的手段來規避遺產稅。在美國,遺產稅徵收比例高達50%,無論生前贈予還是死後繼承都要徵稅。但是美國國稅局規定對慈善捐款不徵收任何稅費,每年只需使用慈善捐款的5%,剩餘的95%捐款可以用來投資,投資盈利也不徵稅,而且無需對外公佈具體的運作明細。因此,許多超級富豪選擇在晚年成立一個慈善信託基金,由子女掌管,然後捐款給這個基金會,以此來避免高額的遺產稅。(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學者)
2020-10-08 08:33:39
阿楨
振興券變消費券 參與感淪一場兒戲 2021-08-14 聯合報

行政院昨晚還是扛不住壓力,五倍券政策大轉彎,在黨內各派系立委要求,尤其是英系立委昨天集體發文呼籲別讓民眾拿一千元換五千元,彷彿最後通牒,政院一方面受不住各界對五倍券政策的質疑,遭內外夾殺,一方面必須得到總統的背書,行政院長蘇貞昌終於鬆口,換取五倍券的一千元,可由中央吸收負擔。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日前才信誓旦旦地說,五倍券的好處就在於民眾拿一千元來換,有全民參與感,大家共同活絡、振興經濟,彷彿「全民參與感」是振興券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現在說變就變,宛如兒戲;如今,換取五倍券的一千元,擬可由政府負擔,振興券陡然變消費券,五倍都不五倍了,還能叫五倍券嗎?那蔡政府去年堅持要一千元換三倍券的意義何在?當初打死不發消費券的意義又何在?
政府解釋政策轉換的邏輯是,由於不必負擔一千元的中低收入家庭等八大類弱勢族群,再加上今年紓困4.0領取政府現金紓困的民眾、產業,估計將超過一千萬人,若讓他們統統不必付一千元來換,近台灣人口的一半,可能造成大家的比較心理。若照此標準,請問已有九百萬人可領現金紓困,難道社會中就沒有比較心理?何時政府如此關心民眾的心理狀態?
行政院又說,若要預先發放一千元給千萬人換券,其程序繁瑣龐雜,行政成本極高,政策轉彎看來是省錢之舉。試問,原來規畫預發一千元給九百萬人,行政成本高不高?若要降低成本,是不是乾脆現金入帳最便宜?
  相關新聞
振興券大轉彎免1千 網友笑:不就馬英九消費券
  回應
也認證馬英九的消費券是對的。
金融海嘯時馬英九當政給3600元,10幾後蔡正腐第一次給2000元(300減1000),蔡正腐第二次準備給4000元(5000減1000),經過通貨膨脹,就算蔡正腐給5000元,還是比馬英九給的少。
2021-08-14 07:26:38
阿楨
將舊衣服捐給社區回收箱:你在做慈善有人輕鬆賺幾十萬 2022-03-20

一堆舊衣服能值幾個錢?可在有些人的眼裡,這些舊衣服也是商機。在社區、社區裡,我們經常能看到打著“慈善”“公益”募捐的舊衣回收箱,但實際上,這些回收箱有的是倒賣舊衣的“私人販子”。
3月17日,民政部發佈提示,強調“禁止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以慈善名義開展廢舊衣物回收”。
近日,澎湃新聞曝光了“私人販子”在相關購物平臺上定制印有“慈善”“公益”字樣的衣物回收箱,放到社區門口收集衣物後二次售賣並從中獲利的黑色產業鏈。
在電商平臺上,不需要提供任何公開募捐資格證明,400多元就可以定制一台舊衣回收箱,箱體上的文字可以隨意印,有商家甚至建議印上“慈善總會”來吸引市民捐贈,以回收到更多衣物。在購物平臺上搜索舊衣回收箱仍能搜索到不少產品,標注的定制價格低至99元。
一位元曾做過“舊衣回收箱”生意的知情人士稱,這一生意可謂“一本萬利”,第一年投入20萬元購買舊衣回收箱、走關係,“每年輕輕鬆松賺五六十萬”,如果將舊衣按照新舊挑揀後出售,利潤更高。
  回應
那又怎麼樣,很多國家處理舊衣服還要花錢呢。我不穿的衣服可以讓別人賺錢,更重要的是實現了資源迴圈利用,何樂而不為。
2022-03-23 08:46:3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