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主力殲─10至少250架服役 2012-10-28 旺報
(上殲10B、下殲10)
屬於中國解放軍空軍「四代半」戰機的殲─10,在四年前投產之後,根據環球網的報導,看到了最後一批殲─10戰鬥機的試飛,序號排到了637號的第6批殲─10。殲─10性能號稱可以和美方的F─16抗衡。今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將再露臉。
以中國大陸空軍對於序號架次的算法,殲─10表明生產到第8批次,一批次至少有37架殲─10戰機。表示說殲─10生產已接近尾聲,而這種飛機到底有多少架?計算至少有6批殲─10飛機和2批殲─10S雙座機,每批大約有37架飛機,那總共將有8×37=296架的殲─10戰機。
推測合理服役數量
根據外界推測可能的殲─10的總架次,第二批殲─10S和最後2批殲─10的產量為35─40架,而先前各批次的飛機數量可能會少一些。中國解放軍空軍有7個航空兵團裝備殲─10戰機,海軍航空兵也有一個團裝備了殲─10戰機。
此外,做為中國空軍顏面的八一飛行表演大隊也有12架殲─10,另外還有大約15─20架殲─10,在飛行試驗中心作為假想敵中隊。海軍航空兵團應該也有24架殲─10,而解放軍空軍的大多數殲─10團應該有28架飛機。最多應該有24+12+20+28×6+36=260架殲─10在服役。與前面計算的296架只差30架。理論上,正在服役的殲─10,總架數應該有250架。邊做邊改是發展中的通例。
殲─10、SU─27主戰機
殲─10是較先進的戰機,搭配自俄羅斯購回的SU─27是中國空軍中目前兩種主戰機種。不管是面對印度和台海,這兩種先進戰機都已有部署。未來發展中或者投產中的戰機,中國大陸的空軍戰力已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還有數種新世代的戰機可能加入。包括已至少有三架先導型測試機的殲─20,3到5年之內,有機會形成戰力,並進行部署。
外號「粽子機」的殲─31,最近透過各種管道讓外界知曉,如果經過測試同樣是新世代的戰機。做為「遼寧艦」艦載機的殲─15,儘管數量不多,短期之內還是會成軍成為主戰兵力之一。仿自SU─27的殲─11,數量雖不明,同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新世代的戰機。
而過去做為主力還曾外銷到第三世界國家的強─5戰機,日前已宣布生產完成最後一架,強─5屬60年代的舊式設計,完成最後一架的生產,等於宣告新世代的戰機,將重新主宰中國大陸的領空。
殲-10B改進型
(上殲10B、下殲10)
昨晚(3月16日晚),殲-10改進型戰鬥機——殲-10B的照片在中華網論壇和飛揚軍事論壇上曝光。這組照片迅速引起國內軍迷的轟動,這畢竟自殲-10官方公布後,首次有國産新型戰機圖片在網絡上出現。網絡上一些資深軍事愛好者也迅速對殲-10B、殲-10A的圖片進行了對比。
編號規則
與西方戰機的編號方式有所不同,殲-10的第一種生産型號編號爲殲-10A,改進型則命名爲殲-10B。而F-16的第一種生産型編號爲F-16A,其雙座教練型編號爲F-16B;改進型編號爲F-16C,F-16C的雙座教練型則是F-16D。
幾處變化
從圖片對比可以初步推測殲-10B比殲-10A改進的地方:
1、機頭線條向下傾斜;
2、垂尾切尖;
3、腹鰭切尖。
4、在風擋前加裝了光電探測儀;
5、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改爲“梟龍”生産型所采用的DSI進氣道;
最重要的改變
其中最重要的改變是,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改成了DSI進氣道。DSI進氣道的主要優點是:結構更加簡單,有助于減輕飛機重量;進氣口處凸起的鼓包能夠遮擋住渦扇發動機的葉片,有助于減小飛機的雷達截面積(RCS)。但是,DSI進氣道有一定的速度適應範圍,一般認爲最大速度在M2.0左右。
采用DSI進氣道引起的結果是,殲-10B的雷達截面積會比殲-10A小,隱形能力得到提高;殲-10B的最大飛行速度可能會比殲-10A有所下降,但這並不會影響到戰機的戰術性能;殲-10B的機體重量下降,有助于提高機動性和航程。
殲-10A采用的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簡介
“二元”和“三元”進氣道就是指的進氣道橫截面積形狀,三元就是軸對稱進氣道。二元和三元進氣道一般又叫二維和三維進氣道,實際上一般從進氣口形狀就可以 分辨:二元進氣道進氣口都是矩形或平行四邊形;三元的是圓形、橢圓形或者半圓形。二元進氣道中給超音速來流減速采用一系列斜板;軸對稱進氣道采用圓錐面。 這兩個應該都特指可調進氣道,不包括F-16那樣的正激波進氣道。
“可調”表示斜激波的角度可調,也就是調節進入進氣道內的氣流流量。因爲不同角度的斜激波給來流減速的程度不同,就使單位時間內進入進氣道的空氣流量不 同,所以當飛機達到一定馬赫數調節裝置就開始工作,控制進入進氣道內的空氣流量,並且在不同的速度下有不同的調節角度(對斜板)或伸縮位置(對調節錐)。
“三波系”
按 照對高速來流減速方式的不同,進氣道可以分爲正激波型和多波系型。正激波進氣道通過在進氣口産生一道垂直于來流運動方向的正激波使之減速,多波系進氣道則 首先産生一道或幾道與來流方向不垂直的斜激波給來流減速,然後通過在進氣口或進氣道內管道的喉道(指內管道橫截面積最小的位置)附近産生的正激波完成最後 的減速。采用多波系進氣道主要是爲了提高飛機的高速飛行能力,因爲和正激波進氣道相比,它在高速飛行時能明顯減少來流的能量損失,從而增大推進系統的推 力。
殲-10B采用的DSI進氣道簡介
“無附面層隔道進氣道”,英文簡稱DSI或BUMP。常規飛機在空氣中飛行時,靠近飛機表面有一層空氣因爲粘滯作用流動較慢,如果被引入進氣道會導致進氣效率下降,而且由于其流速低,與高速氣流作用後容易引發發動機喘振。所以,高速戰鬥機一般都采用具有附面層隔道進氣道。
DSI進氣道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最早提出,在進氣道的進氣口並沒有設置常規的固定式附面層隔道,而是通過計算機設計了一個三維曲面的突起塊,或者鼓包。這個鼓包起到對氣流的壓縮作用,並産生一個把附面層氣流推離進氣道的壓力分布。裝了新型DSI進氣道以後,發動機的推力特與原型機一樣,而亞音速的單位剩余功率還比原型機的進氣道稍好些,同時飛機的重量也得到減輕。
氣動布局進一步改進
殲-10B氣動布局的改進主要有幾點:1、機頭線條向下傾斜;2、垂尾切尖;3、腹鰭切尖。殲-10B機頭修形能取得什麽效果暫時無法獲知,但垂尾切尖、腹鰭切尖的效果是明確的。
將機翼切尖決不是爲了減輕重量,也不是爲了外形上的美觀,而是出于實際的氣動需要。理論和實驗都已證明,在超音速飛行時,機翼翼尖處的氣流仍會象亞音速時 一樣,從高壓區橫向繞過翼尖流向低壓區,減小上下翼面的壓力差。不過,由于壓力擾動只能發生在由翼尖前緣發出的馬赫錐之內,馬赫錐之外的機翼並不受影響。 顯然,切掉這塊降低效率的翼尖,對改善飛機的高速性能是有益的。
殲-10B垂尾切尖、腹鰭切尖有助于降低飛行阻力,改善飛機的加速性能、提高航程。但由于DSI進氣道的限制,殲-10B的最大速度應該會略低于殲-10A。
http://www.airforceworld.com/pla/j-10b-F-10b-fighter-china.htm
別再罵了!看看殲-10的六根棍子竟如此神奇! (2009-12-17)
首先要說的是,本來殲-10作爲中國第一架自主研發的戰鬥機應該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不知道爲什麽在網上中國最先進的東西都被當作最後而嘲笑。
我這次發的是關于殲-10進氣道的簡單分析,還殲-10一點點本來面目。
首先,殲-10是三代半,這個沒有人反對吧。三代機的標准有一條就是高機動性。而機動性的最大一項就是大攻角時的穩定性。而我們看一下三代機的代表。
這兩種飛機的邊條渦流,加強了機翼在大攻角時的升力,減緩了機翼的氣流分離。增加了飛機大攻角狀態下可控性。
而殲10呢?
沒有邊條翼,可是飛機大攻角時候的可控性已經被各種飛行表演證實了。再看上圖中機翼上的“煙霧”,並沒有分離。爲什麽呢?
實際是因爲,殲10進氣道上沿與機頭下邊的“巨大”縫隙。這裏也是網上攻擊殲10的核心。
這裏實際是殲10的設計非常巧妙的地方。現在除了F-35的DIS進氣道以外,都是有泄氣槽的。主要功能是把機頭或機身的附面層隔離在進氣道以外,以免幹擾進氣道的效率。而這個泄氣槽實際並不需要殲10這麽誇張。世界的戰鬥機中,目前也只有殲10設計出這麽大的附面層泄氣槽。不信自己去搜圖去。
殲10泄氣槽的作用實際上是將機頭和進氣道中間通過的氣流壓縮後以一定的角度推出去,與進氣道上邊沿的排氣柵窗流出的進氣道過量氣流混合。這樣可以將氣流“搓出渦流”在大攻角的狀態時,打在機翼上表面,以改善主機翼的大攻角升力,和機翼氣流分離特性。
什麽這麽說呢?我們先來看一下特寫,首先看的就是網上瘋狂在罵的六根“棍子”。仔細看他們是有角度的,如果只是爲了增加強度,最前端的那根爲什麽角度是向裏的呢?不向外也要平著吧。實際上向裏就是要增加泄氣槽(或者叫壓氣槽)的壓力,爲後邊導流外噴做鋪墊。再看後邊的兩排“棍子”角度是向外的,這就向明顯是導流用的了。再與進氣道上沿的排氣柵組合起來看,棍子後邊一小段距離內都是排氣柵密集的位置。很明顯,這就是要將導流片(傳說中的棍子)的結果與排氣柵混合,這樣才能把氣流搓出渦來。
這時候肯定有人說了,殲10不是有鴨翼嗎,鴨翼的渦流就可以用了,爲什麽要多此一舉呢?我給的答案是:
在低速時,鴨翼的渦流也是必然有的,他對主翼的影響結果是,降低主翼的升力,對短距離起飛造成不利影響。而通過殲10壓氣槽搓出來的氣流在起飛等低速階段時,排氣道的氣流實際是不夠用的。他還在瘋狂地吸氣,所以排氣柵此時並沒有排氣。所以也形不成渦流,不會對主翼升力造成太大影響。而在大攻角的時候,很明顯進氣道的壓氣效果過強,排氣柵會排出大量的氣流。此時機頭的壓氣效果也會迫使壓氣槽內産生巨大的氣流,這兩股氣流搓在一起會産生很強勁的渦流。而在大攻角的時候渦流也正是解決翼面氣流分離,增加升力的最好途徑。
蘇-37(沒找到有渦流的SU-37圖)的鴨翼主際是近距偶合鴨翼,他的動作與主翼,與平尾,與尾噴管偶合動作,達到超級機動性的目的。而這原自于其強勁的發動機。能彌補起飛階段升力的損失。而EF-2000,鴨翼的作用也是搓渦流,別看他離主翼遠,但他的下拉角,大攻角時使渦流正好落在主翼最需要的位置。“陣風”也是近距偶合。而大家都知道,中國飛機最差的就是發動機。中國不可能用發動機去彌補氣動布局的缺陷。只能用氣動彌補動力的缺陷。
所以就想出了殲10 的布局——平尾前置,泄氣槽搓渦流。
平尾前置的意思就是說把本來用于平衡的平尾拿到主翼前,這樣不光可以平衡俯仰,而且把本來平衡壓力改成了平衡升力。相當于增加了主翼的升力,和一部份動力。
這裏第一張是常規布局,平尾在後,重心在主翼升力中心以前,兩邊像杆稱一樣平衡。第二張是大三角翼無尾布局,他是機翼前部産生升力,機翼後部産生壓力,與重心保持平衡。這兩咱方案,都要損失一部份升力。而這對于心髒不好的中國戰鬥機來說是墨守成規。所以中國的殲10 用的是前置鴨翼,如第三張圖所示,主翼升力和鴨翼升力擡著重心。這可謂揚長避短的最佳方案。所以殲10的鴨翼盡量靠前靠上離主翼遠遠的,讓鴨翼的渦流盡可能地遠離主翼面,鴨翼下的壓氣槽的氣流又會把鴨翼的渦流盡可能地隔離開主翼,進一步增加起飛時的升力。
仔細看這兩張圖,鴨翼的後的“氣霧”沒靠在主翼上,而是整齊地與主翼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這種設計有一個問題,就是進氣道一般都只能靠下或靠兩側,靠兩側的不可能産生在主翼上的渦流,靠下主翼就必須更低。這也就是爲什麽殲10用的是非常非常非主流的下單翼的原因。這種布局在二戰時常見,那是因爲這種布局結構強度大——機翼擡著機身,可以放置橫貫的大梁。而現代飛機都是合金的,不行就鈦合金,木質強度已不再成問題所以很少有噴氣戰鬥機用(教練機用的多,因爲這種結構簡單不用複雜強力的機身框架)。而殲10的下單翼則是因爲要利用進氣道上沿的壓氣槽,不得已而爲之。
現在還想罵殲10的六根棍子和高機頭外加下單翼嗎?
回應
再合理也是一個醜,也肯定有其他辦法解決氣動問題,比如現在網上盛傳的殲-10A(仿F-35)的進氣口就順眼的多。
拿六個導流片說事的,說什麽加強筋,棍子的,都是平大豬之流,十足豬頭。
六根破棍子都可以胡扯八扯,意淫到極點!!
歐洲稱殲10爲惡棍
有點道理,頂一下,大家不要胡聽西方言論,外國人起的綽號越難聽,說明他們越害怕
看完你寫的突然發現不想罵奸10這駝背了,但是現在有日你媽的想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9aa5f0100fqar.html?tj=1
巴專家評析殲10B:印度未來戰機也難匹敵
2008年12月,有關中國殲-10戰機最新型號——殲-10B進行首次試飛的傳言甚囂塵上,引發西方媒體的高度關注;2009年4月,互聯網上又曝光了殲-10B戰機的最新圖片。殲-10B可視為中國對第四代戰機的後續嘗試,有望將殲-10戰機提升到四代半戰機的水準。
殲-10B戰機性能改進推測
殲-10B戰機雖然是在殲-10基礎上衍生而來,但與後者相比進行了多處改進,性能也大幅提升。
首先,殲-10B戰機採用了先進的DSI超音速進氣道(即無分離板超音速進氣口,英文縮寫為DSI),與FC-1“梟龍”戰機的進氣道相似。DSI進氣口可以簡化外形結構,降低飛機重量,增大機內空間,並且改善飛機的高速性能;不足之處是設計中需要大量精確的氣動數據計算,而且對部件加工工藝精度要求很高,難度很大。而傳統殲-10戰機採用的是矩形進氣道,這種進氣道需要大的以銳角安置的可調進氣斜板,由其產生一個向後傾斜的激波來加大對縱向吸入氣流的壓縮,也增大了飛機的重量以及雷達反射面積。
其次,殲-10B戰機加裝了更多的先進電子設備。殲-10B戰機的機鼻呈橢圓形,同F-16戰機的機鼻頗為相似,而且稍微向下傾斜。機鼻上安裝有類似殲-11B戰機配備的紅外搜索跟蹤系統(IRST),可以被動探測敵方目標而無需開啟火控雷達,從而降低了被敵方戰機發現的概率。而傾斜的雷達天線罩顯示殲-10B可能安裝了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該雷達系統由眾多微型雷達組成,能夠各自獨立地瞄准不同的方向,使戰機能同時跟蹤鎖定大量目標。殲-10B戰機尾部突起位置可能還安裝有導彈逼近告警裝置,在該裝置下方則可能安裝了前視紅外傳感器。
第三,與殲-10戰機相比,殲-10B的“體格”變大了很多。殲-10B戰機垂直穩定翼長度增大,末端呈“魚翅”形狀,上面安裝有新的小型電子對抗系統(ECM)整流罩。殲-10B戰機的兩個後機身下翼面積也得到擴展,增強了飛機的側向推動力。從網上曝光的照片可以看到,殲-10B戰機的機翼下方還增加了新的吊艙,可以用來加掛副油箱、空對地導彈或目標指示儀等。
第四,殲-10B戰機的駕駛艙似乎也進行了重新設計,艙內可能配備有面積更大、顯示信息更為詳細的廣角平視顯示器(HUD),不過這點尚未得到證實。根據殲-10戰機的發展過程判斷,殲-10B戰機的可伸縮加油探頭可能安裝在飛機左舷處。戰機駕駛艙的右側安裝的則是重新設計的衛星通訊裝置。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殲-10B戰機可能採用的矢量控制發動機。從網上曝光的照片看,殲-10B目前使用的是俄羅斯AL-31發動機,未來則有可能裝備經過重新設計的WS-10A發動機,或是正在大力研製的新一代WS-15發動機。這些發動機不但能提供比AL-31發動機更高的推力,而且因為是矢量控制,能大幅提升殲-10B的靈活性和機動能力。
殲-10與F-16的技術對比
F-16是美國空軍的主力戰機之一,主要用於空戰,也可用於近距空中支援。該機擁有適度的機翼後掠角和長寬比,是天生的“空中纏鬥型”戰機,不過這種設計也同時增大了其超音速飛行時的阻力。該機至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兩台威力巨大的發動機,空戰中飛機的推重比可達1.15,不但能夠確保戰機快速爬升,還能夠保證戰機快速機動轉彎。不過,該機不僅在機翼設計上,而且在進氣口的布局上也犧牲了超音速性能,因此儘管該機可以達到2倍音速,但實際上其超音速性能一般。
雖然F-16戰機為謀求亞音速纏鬥能力而犧牲了超音速性能,但殲-10戰機卻並沒有做出類似的犧牲。因為當F-16戰機設計之時,空中纏鬥是戰機作戰的基本方式。而當殲-10戰機設計的時候,超視距空戰時代已經來臨,殲-10戰機的氣動布局設計,包括機翼設計與進氣道設計,都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例如,殲-10戰機擁有更大的機翼後掠角與可調節DSI進氣口,賦予了殲-10戰機更為優越的作戰性能。
在現代高空超視距作戰環境下,殲-10戰機的性能明顯優於F-16戰機,這也體現在其較高的瞬時轉彎速率上。比如法國“幻影-2000”戰機配備的發動機並不出色,但巴基斯坦與土耳其空軍仍然忌憚“幻影”戰機,就是因為這種戰機應用了先進的氣動技術,機動作戰力強。希臘空軍同時裝備有“幻影-2000”戰機和F-16戰機,他們在訓練中得出結論:F-16戰機在低空、低速、纏鬥時性能較好,而“幻影-2000”戰機在高空、高速作戰中的表現則更勝一籌。
隨著大離軸發射導彈在戰場上日益廣泛的應用,對F-16戰機的生存構成了很大威脅,要求其必須在第一個回合交戰中生存下來,而超視距技術的發展則進一步加劇了F-16面臨的挑戰。離軸發射角導彈可以在目標位於彈體中軸線以外就能發射,無須對准目標。第一代空空導彈只能做到定軸搜索,即目標位於導彈彈體中軸線上時才能截獲目標,但現在各型導彈都能實現導引頭與雷達隨動,具有離軸搜索能力,大大提高了雷達的跟蹤攻擊能力。在以往的時代,戰鬥機飛得又高又快固然也是性能出色的體現,但在實戰中,飛行員經常得降低飛行高度以攻擊低空飛行的敵機。而如今借助射程更遠的的超視距導彈和下視攻擊能力,飛行員無疑有了更多的選擇。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式裝備加裝到F-16戰機上,其重量也在不斷增加,雖然美軍試圖通過提高發動機推力來進行平衡,但由於戰機機翼面積並沒有發生變化,因此戰機的機動性有所下降。而殲-10戰機則憑借鴨式三角翼外形,保證了機翼的有效面積,獲得了良好的機動性能。
不過,較新批次的F-16戰機具備了非常出色的低空對地攻擊能力。高翼載有利於戰機低空飛行,而適度的機翼後掠角也有助於戰機在較低飛行速度下的操控,這在投擲彈藥時往往變得很關鍵。而殲-10戰機並不適合執行近距離空中支援任務,但由於其在武器射程和有效載荷方面具有優勢,因此可視為有效的縱深打擊利器。而且近距空中支援能力也並不是解放軍空軍的迫切所需,更何況JF-17“梟龍”本身就是執行這類任務的理想戰機。
巴基斯坦渴望購買殲-10B
作為南亞地區重要的軍事力量,巴基斯坦空軍一直對中國的殲-10戰機項目有著濃厚興趣,有可能用來取代西方戰機,以滿足對高端戰機的需求。此前巴方從中國引進FC-1“梟龍”戰機時,曾憑借其對西方軍事技術和發展趨勢的更深入了解,推動中國對FC-1系統進行了大幅升級。未來殲-10B戰機毫無疑問將會收到來自巴空軍的訂單,但可以想象的是,其引進過程將會重現FC-1“梟龍”的遭遇。據知情人士透露,巴空軍已經表示希望購買殲-10B戰機,還計劃設立專門機構負責維護和升級這些戰機。
此前有傳聞稱巴基斯坦空軍最早將於今年接收第一批殲-10戰機,不過更可信的說法是,巴方出於發動機方面的顧慮,可能將採購時間推遲到2014/2015年。中國殲-10戰機目前使用的是俄羅斯生產的AL-31發動機,巴基斯坦擔心引進該機後會因與俄方缺少合作,而使該機的維護和後勤保障工作出現問題。因此,巴空軍更願意等待WS-10A或者新一代WS-15發動機裝備殲-10。
不過推遲購買中國殲-10戰機將對巴基斯坦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巴方空軍急需採購高端戰機以對抗宿敵印度的蘇30-MKI、“幻影-2000”以及未來的多用途作戰飛機(MRCA)。雙方目前都擁有一定數量的機載預警與控制系統(AWACS)和超視距(BVR)作戰平台,在這樣的作戰環境下,誰擁有了高空超視距作戰能力,誰就能獲得南亞空中優勢。而中國殲-10戰機的低翼載等空氣動力學設計布局,使其非常適合這一作戰方式;而且殲-10戰機的瞬間轉向能力極強,使其在進行超視距高空作戰時也有可能占據優勢。
新型殲-10B戰機配備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高推力發動機和先進的電子戰等航空設備後,將使巴基斯坦空軍獲得對印度空軍的質量優勢。就空戰性能而言,印度空軍當前部署的任何戰機都無法與這些殲-10B戰機相匹敵。即便是印度未來可能購買的多用途作戰飛機,在可供選擇的五種型號中,也僅有歐洲“台風”戰機(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可與殲-10B一較高下。
巴基斯坦空軍希望總共購買150架高端戰機,如F-16 Block52和FC-20(即殲-10B或外貿巴基斯坦版殲-10P),不過考慮到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以及F-16戰機的作戰性能,FC-20的採購數量可能更大。F-16、殲-10P與JF-17配合使用,取長補短,可以達到理想的作戰效果:殲-10P具備高空作戰優勢,可以彌補JF-17戰機高空超視距作戰弱的特點;殲-10戰機近距離空中支援(CAS)能力的不足,則可由JF-17戰機來彌補;殲-10戰機在縱深攻擊方面的不足,則可由F-16來彌補。這樣一來,殲-10、F-16及JF-17戰機的搭配,也符合巴基斯坦軍隊未來15年發展戰略規劃的要求。儘管該發展規劃還未公開,但據消息人士透露,按照該規劃要求,巴空軍只能採購單發動機的戰機,而殲-10P/FC-20搭配JF-17和F-16,正好能圓滿滿足這些要求。
印度空軍近年來不斷擴充軍備,大量購買西方四代半戰鬥機,除了宣布將引進126架多用途戰鬥機外,還在增加蘇-30MKI戰機數量,改進現役米格-29戰機和“幻影-2000”戰機,給巴基斯坦帶來巨大壓力。到2014年,巴基斯坦空軍的一些F-16戰機將陸續開始退役。雖然這些戰機一直受到精心呵護,但屆時其中一些的服役年限將超過30年。因此,巴基斯坦空軍的應對之策也很明確,就是大量引進JF-17和FC-20戰鬥機,構建相關基礎設施和開展人員訓練。而且,JF-17不僅能夠讓巴基斯坦空軍在戰機數量上與印度空軍相抗衡,還可使其在戰時保有數量更多的FC-20及F-16戰機,並能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這是因為JF-17平時可以充當低成本的訓練機,為FC-20及F-16戰機提供飛行訓練服務。這一做法與以色列空軍相似:以空軍就利用F-16戰機來滿足其F-15戰機飛行員的飛行時間要求。
巴基斯坦空軍還希望在預算許可範圍內盡可能增強自身力量,比如從西方國家採購航空電子設備,以便進一步發掘JF-17及FC-20戰機的潛力。中國的國防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當巴空軍最終決定購買殲-10戰機時,中國或許已有能力滿足、甚至超出巴方的實際需求,並且還能以較低的價格參與競爭。不過目前尚不清楚,如果巴空軍提出採購下一批JF-17及新型FC-20戰機時,中方能否滿足巴空軍的性能要求。對於FC-20戰機來說,電子戰設備、駕駛艙界面及中國新型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的可靠性至關重要。目前,巴空軍也在關注歐洲的同類裝備,包括由意大利和瑞典聯合開發的多功能有源電子掃描陣天線(M-AESA)系統,以及法國製造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殲-10戰機的未來發展
有報道稱,中國預計會裝備大約1200架殲-10戰機,莫斯科航空展上來自俄羅斯方面的消息,以及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中國軍力年度報告均提到了這一數字。但是,考慮到殲-10戰機涉及多種型號,中國可能並不會限制該系列戰機的生產數量,不過最終會選擇生產哪種型號倒是需要真正關注的問題。
首先,中國第一代殲-10戰機裝備的是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隨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又研製了配備有WS-10A發動機的殲-10A戰機,不過這款戰機的性能發揮並不太穩定。
據消息靈通的軍事評論員透露,中國還研製出了新型殲-10C戰機,這種戰機配備有兩個與RD-33發動機大小類似的發動機,而且性能特征也與殲-10B戰機差不多,據稱是歐洲戰鬥機的直接競爭對手,而且採用了相同的設計布局——雙發動機單尾三角翼。解放軍空軍未來必須在生產殲-10B還是殲-10C戰機之間做出決定。不過巴基斯坦不太可能選擇採購殲-10C戰機,因為這種戰機配備雙發動機,不符合巴空軍對單引擎戰鬥機的需求。
另有消息稱,中國還在研製艦載型殲-10戰機,不過這種戰機又會與中國的殲-13戰機展開直接競爭,後者是專用型四代半艦載戰鬥機,採用了與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相似的常規外形布局。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的一種採用三角鴨翼布局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但據稱該項目已在方案競爭中落敗。也有消息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並未完全出局,而是著手參與和沈陽飛機工業集團的聯合研發計劃。中國最新的第五代戰鬥機計劃經常被稱作J-XX或XXJ項目,成都飛機工業集團與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在聯合研製新一代戰機的過程中將發揮何種作用,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鑒於以往比較成功的研發歷史,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的實力似乎略占上風。
殲-10的項目主管最近稱:“我們正在研發一種第四代戰機,以滿足保衛祖國的需要。”中國所謂的“第四代戰機”,就是西方國家所指的第五代戰機。中國新一代戰機將採用與F-22戰機相似的常規布局設計方案。J-XX將採用其正在發展的新型WS-15發動機,戰機重量約為20噸,因此可將其歸入重型戰機之列。J-XX的作戰性能有可能僅次於俄羅斯PAKFA戰機與美國的F-22戰機。中國研製出第五代隱形戰機後,殲-10戰機最終可能會停產。但可以預見的是,至少在下一個十年裡,中國的第五代戰機還不會取得重大進展,殲-10戰機與殲-11戰機仍將得到穩步發展。(來源:《現代艦船-軍事廣角》2009年刊載 (巴基斯坦)軍事分析家:M.侯賽因 金鑫/編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7/7/0/10117707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177079&mdate=1223154308
美稱中國正研制殲-10B戰機將配備新電子戰吊艙
中巴JF-17戰機WMD-7機載吊艙
東方網2010年11月23日消息:美國航空周刊19日報道稱,目前中國正在研制殲-10系列的新型戰機,即殲-10B戰機,而且該機將配備國産WS-10A發動機。除此之外,中國還在積極研發新型電子戰吊艙系統。
報道稱,殲-10戰機是成都飛機公司最著名的産品,該機于2008年中國航展期間首度亮相,並在航展期間進行了精彩的飛行表演。在過去的兩年裏,殲-10戰機項目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
據報道稱,該機的發展過程與另外一款著名的單發動機戰機——即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16戰機——非常相似。F110-GE-100發動機的引入,是F-16戰機的主要發展裏程碑之一,該發動機提供的推力較最初的F-100-PW-100/220發動機高出6000磅。同樣的,中國目前也在努力完成對沈陽黎明發動機制造公司研制的WS-10A發動機的測試工作,並使之進一步完善。
報道指出,目前,中國正在研制殲-10系列的新型戰機,即殲-10B戰機,而且其原型機已配備WS-10A發動機已進行過飛行測試。據稱,WS-10A發動機將取代該系列戰機最初配備的AL-31FN發動機——後者由莫斯科Salyut公司研制。
殲-10B戰機的發動機進氣口采用了全新的設計,它由長方形(AL-31FN)改爲了橢圓形。這一點與F-16的發展相似:相關人員爲這款戰機研制了“大嘴”進氣口,以增加F110發動機的氣流。
但在當代,戰機性能的主要差別在于機載電子系統的能力。中國行業官員表示,目前正在發展一條新的生産線,代替現在殲-10和其他飛機上所使用的主要吊艙系統。
報道稱,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計劃升級KG300G電子戰吊艙,擴大其頻率帶寬。而且,其還在研發新一代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可替換飛機當前的機械掃描陣型雷達。一名中國設計師表示:“有源電子掃描陣雷達對任何戰機來說都是一種重要的進步,其可大幅度提高可靠度和雷達性能。”
更多關于殲10的新聞
俄媒體稱中國再次向俄采購蘇27殲10用發動機 2010-11-17
西方壟斷軍事技術:殲10飛行控制系統獲突破 2010-07-18
日本稱中國戰機熱銷亞非 殲10單價1.9億人民幣 2010-04-30
殲10操控性強性能好 外媒質疑超出中國軍工能力 2010-04-15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1-23/0915620366.html
國産WS-10發動機已經量産 主要裝備殲10殲11戰機
俄制AL-31發動機與國産WS10發動機
2009年11月5日,中航公司組織媒體前往航空博物館參觀。航博新館內展示了,國産軍用FWS10與俄制AL-31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實物。兩款發動機擺放在同一展位,遊人可以很方便的參觀並對比其不同設計細節。
FWS10是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先進渦輪風扇發動機,是專門爲殲10配套用的動力裝置;也可安裝在實現了全面國産化的殲11戰機上。目前該型發動機已投入大批生産,成爲我第三代戰機的理想動力裝置。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529_1734.html
區別戰機發動機是“太行”或AL-31的簡易方法!
由于“太行”發動機和AL-31發動機尾噴口磷片的結構和形狀有明顯的不同,據此可以很容易的區分兩者,判別戰機是否已裝上了“太行”。
這個是“太行”發動機的尾噴口,外層磷片是輪流疊壓的結構,各片磷片都首尾相連的部分疊壓在前一片身上,尾噴口在外觀上是由大小形狀一致的磷片組成的。
而AL-31發動機的尾噴口,外層磷片采用每兩片大磷片夾一片小磷片的結構,在外觀上,大磷片和小磷片交錯組成圓形的尾噴口。
這架飛機的右發動機很明顯就是“太行”了。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2&fid=138897&tbid=1570&p=1
俄媒稱殲10B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重量輕可靠性高
從照片上看,中國爲殲-10研制的機載雷達使用固定式天線,與美國機載雷達一樣。
殲10B拆下機頭整流罩露出機載雷達的照片。
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F-16戰鬥機。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年12月26日報道,中國軍事論壇不久前曝光的殲-10B戰術殲擊機配備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照片引發關注。
從照片上看,中國爲殲-10研制的機載雷達使用固定式天線,與美國機載雷達一樣。而歐洲“臺風”殲擊機有源相控陣雷達則使用移動式天線。網友們開始熱議上述兩種機載雷達的區別,最後得出結論,認爲使用固定式天線的中美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重量更輕,能耗更少,可靠性更高,而使用移動式天線的歐洲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掃描範圍更大,下半球掃描能力更強。具體選擇哪種天線類型,主要取決于具體客戶的需求,取決于研制和使用哪種天線的雷達對客戶來說具有更爲重要的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2-27/0837678689.html
最新排名:中國殲10優于蘇27SK和日本F-15J!
本排名主要參照如下指標:1.同一技術條件下,高低、重輕搭配戰機中,高的比低的先進,重的比輕的性能要強,如同一時代的F-15與F-16、蘇-27與米格-29之間F-15和蘇-27明顯要強些。原因很簡單,"低、輕"戰機往往都是同時代重型戰機的簡化補充産物,前者跟後者相比無論是在價格還是作戰性能上都有較大差距。來自非洲兩國的實戰也證明米格-29根本就不是蘇-27的對手。2.在戰機劃代問題上,參照國際潮流,第四代戰機強調能超音速巡航,能超視距攻擊,隱身性,矢量發動機實現的高機動性能,而三代戰機則采用電傳操作強調近戰機動性,整機推重比大于1,使用空空導彈重視超視距空戰。一些三代機通過進一步改進采用了更先進的發動機和相控陣雷達,在國際上又被定位成了三代半戰機。 圖中位置越高代表其性能越先進,作戰能力越強。
首先在四代戰機中,F-22很像是孤家寡人,其具備了四代機所要求的超音速巡航、能超視距攻擊、隱身性等一系列性能指標可謂第四代戰機的標准。如果按這個標准也只有F-22算是四代機了,可是老美又偏偏宣傳其爲F-22實現高低搭配的F-35也是四代機(從性能其很難跟F-22相比,美國空軍也曾說過一架F-22相當于數架F-35的戰力),考慮其也采用了先進的相控陣雷達,隱身能力強,又可以垂直起飛就"算是"四代機吧!
除了四代機以外,現在全球最先進的戰機就要算三代半戰機了。這些戰機包括蘇-35、F-15改進型戰機(如F-15E,圖中都寫爲F-15g,F-16g類似與其早期型號相區別)、蘇-30MK(尤其是蘇-30MKI)、陣風(Rafale)、臺風(EF歐洲戰鬥機)、F-16g(如F-16E等)、蘇-27g(改進型蘇-27)、鷹獅改(JAS)。三代半戰機都采用了新型相控陣雷達,在發動機方面相對于三代戰機也有了提高。俄羅斯一直是僅次于美國的軍事航空大國,其研制的蘇-35戰機在三代半戰機中應該算是最強大的,其所采用的"雪豹"相控陣雷達性能十分先進,而其還裝有更強大的矢量發動機,相對于蘇-35,蘇-30MKI(至于中國的蘇-30MKK就差些了)算是其簡化版,排名稍次。所以本文認爲在三代半戰機中,其作戰性能大概是蘇-35>蘇-30MK>F-15g>F-16g>陣風=臺風>鷹獅。依靠北歐強國瑞典的實力,鷹獅改進型戰鬥機采用了美國提供的新型發動機是三代半的入門機,也就"算是"三代半。至于陣風和臺風,法國作爲歐洲的航空業老大,其主動退出歐洲戰鬥機計劃所研制的陣風戰機各方面性能都不會差于其他幾個歐洲國家所研制的臺風戰機,而且陣風戰機還采用了獨一無二的"自動地形跟隨"系統,其創新型可見一般。至于美國的F-15、F-16改進型戰機、技術成熟,而且是在實戰基礎上的成果,采用了很多即將要被使用到四代機上的新技術(如隱身驗證),又根據美國的航空實力當屬三代半的前茅。
三代半戰機以外,就剩下一些三代入門機了。說到三代入門機,就不得不提中國國産的殲10A戰機了,其是最新一款三代戰機采用了歐洲三代半戰機所普遍采用的鴨式氣動布局具有很好的空戰機動性,而且使用90年代成熟數字化技術,采用的是634式全數字化飛行操控系統。數字化的飛行控制計算機不僅速度快,功能也更強,其運動機動性與安全性明顯優于采用早期模擬技術的戰機。殲10A雖然采用很多新工藝和新技術並且裝備有"發射後不管"的先進中距空空導彈PL-12,可是其發動機依賴俄方有待改進而其雷達仍然采用機械掃描而並非相控陣,因此其還不能算是三代半戰機,希望其改進型能克服這些問題,除此之外其仍然能算作是三代入門機中的佼佼者。
三代入門機中,除去殲10,其他大多是三代標准的建立者。如F-15A、蘇-27SK、F-16A、幻影2000、米格-29、IDF、梟龍等。這些戰機雖然是三代機,但他們的性能卻是參差不齊的。幻影2000的性能很終歸中距,F-15的初期機型(以日本裝備的F-15J(改進之前)爲例)、F-16初始型號(臺灣的F-16A(改進之前))雖然采用了電傳操作,但是其雷達不具備發射和引導先進中距空空導彈(如AIM-120)的能力。蘇-27SK采用的是模擬電傳操作,也不能發射"發射後不用管"的先進中距空空導彈(如R-77)的能力。在三代入門機中,除了上述以外剩下的飛機只能稱之爲"算是"三代機,如沒有采用電傳操作的米格-29(特指早期的大衆型號),采用了電傳操作和最新電子設備而機動性能較差的梟龍和IDF。三代入門機的排名應該是:J10A>蘇-27SK>F-15J>幻影2000>F-16A>梟龍=IDF>米格-29。米格-29的實戰效果很不理想,但是也有人認爲不是飛機的原因,但是本文認爲米格-29的機動性能雖然較好,但是其電子設備實在太過落後,空戰結果與飛機本身也有離不開的關系。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65087-1-1.html
我軍少將駁斥殲十抄襲自以色列獅式戰機傳言
中廣網北京2011年3月9日消息(記者陳欣 彭洪霞)“我們的航空發動機,我們的飛機制造技術沒有剽竊西方的。如果有一天解密,他們會看到中國的發動機技術是獨一無二,這些都是中國科研人員自主創新的成果。”這是全國人大代表、空軍裝備部部長魏鋼在接受中廣軍事記者采訪時充滿自信的一段話。
中國武器發展走上了自主創新道路
魏鋼代表繼續用殲-10戰機舉例,他說,“殲-10完全是我們自己設計,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有人說它跟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比較像,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殲-10起飛重量、尺寸都比“獅”式飛機要大得多,還有很明顯的一點,就是“獅”式飛機的進氣道是亞音速不可調,我們是超音速進氣道,這都反映出這些成果完全是自主創新的。有些境外媒體認爲我們得到國外支持,這顯然是外行的評價,他們既低估了中國裝備科技人員的能力,也低估了自己政府對科技的管控能力。”
魏鋼代表說現在有一個現象,就是凡是被外國封鎖的領域,我們都發展得很好。中國空軍的武器裝備也是一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給了我們很大的援助,但那個時候我們用得都是進口或仿制,西方在八十年代也向我們打開過窗口,但並沒有太大幫助,反而是他們對我們實行徹底地封鎖後,反而走上了更快的發展道路,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帶出了自己的隊伍。
看待中國武器裝備發展應擺正心態
在談到中國是否剽竊外國飛機制造技術時,魏鋼給出了正面回應:“科學技術有很多共性,比如航空發動機,它的風扇部件、壓氣機部件、渦輪部件等這些技術都是共性的,不存在誰抄襲誰的問題。因爲大家遵從相同的工作原理,采用接近的材料,用幾乎一樣的設備進行加工,當然會有很多共性的。如果稍微有共性就是剽竊,那中國人在2000多年前,就嘗試飛上天,比如魯班,那我們能不能說西方現在造飛機都是剽竊了我們山東人的成果?顯然不能這麽說。”
魏鋼說,我們的航空發動機、飛機沒有剽竊西方的技術,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技術解密了,他們會看到我們的發動機,甚至目前批量生産發動機都采取了獨一無二的技術,這些都是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科學研究人員自主創新的成果。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325170
專家稱中國殲十改型或可同印度陣風戰機相抗衡 2012-02-02 環球時報
資料圖:2007年巴黎航展上亮相的陣風B型戰機。
據2月2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法國總統府2月1日宣布,該國達索公司的“陣風”戰機在印度政府的巨額采購計劃中勝出。這份價值120億美元的合同不僅是印度迄今爲止最大一筆軍購單項支出,也將是近來世界各國軍火貿易中最昂貴的大單。
法國《新觀察家報》說,達索公司的成功秘訣之一是讓印度人相信,選擇“陣風”才能與中國越來越多的新式戰機抗衡。《印度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首批交付戰機可能部署在西部地區防禦巴基斯坦,隨後將部署在東線防禦中國。
據中國軍事分析人士介紹,該機和中國殲-10的氣動布局相似,但在航電設備、發動機性能等方面高于殲-10。不過,殲-10戰鬥機的未來改進型有可能和“陣風”相抗衡,而中國空軍的殲11系列改進型,則可能在性能上壓過“陣風”一頭。從這個角度上講,“陣風”很難立刻給印度空軍帶來優勢。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02/1022681371.html
巴西購36架法國陣風戰機耗資40億至70億美元
中新網9月9日電 巴西宣布,將向法國購買36架(Rafale)40億至70億美元戰鬥機和取得建造戰鬥機的科技。
在這之前,巴西已經決定向法國購買5艘潛艇和50架軍用運輸直升機,估計合同總值約100億美元。巴西2000年也購買法國一艘後備役航空母艦,那是巴西唯一的航空母艦。
盧拉和薩科齊總統在聯合聲明中說,法國也會向巴西購買軍用運輸機。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09/1109565281.html
法蘭西颶風何以外銷成績掛零
性能優秀的颶風(Rafale)戰鬥機何以在問世十餘年後仍乏人問津,目前唯一的買家只有法國海空軍而已!特別是最近幾年颶風在參與新加坡,韓國等國空軍先進戰機競標案中均敗下陣來,而且都是敗給已經老掉牙的F-15K/SG,由於後冷戰時期美國逐漸成為全球獨霸,對國際政經環境有一定影響力,因此有人說是颶風戰鬥機是敗給政治!
事實完全是如此嗎?
毫無疑問地,颶風戰鬥機性能優於前一代的F-15系列戰鬥機,然而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於武器外銷比以前要大方許多,過去一度被視為高度機密的SU-2730,SU-24,MIG-29,MIG-31等型重型戰機,如今都已成為各大航空展的常客,而且藉由價格上的優勢(SU-27/30售價約在3000萬美元)大量外銷到各國!美國人一見俄羅斯大量傾銷先進戰機,為確保其在國際武器市場上的優勢,也將經過航電系統改良的F-15,F-16,F-18等戰機送上國際市場,而這些戰機單價(5000萬美元以下)都遠低於颶風(7000萬美元)!更要命的是,颶風配備的都是法規武器,與北約制式裝備大都無法相容,若採購颶風將有後勤上的麻煩,至少習於使用美規武器的國家不大會考慮颶風!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重型空優戰鬥機在國際軍火市場的大力促銷壓縮颶風的銷售空間.原本颶風是希望以中型戰鬥機的規格來執行各種作戰任務,但諸如SU-27,F-15等重型空優戰鬥機充斥在市場後隨即抵銷颶風的優勢,特別是重型空優戰鬥機具備大推力,大功率陣列雷達,優秀的航電系統與龐大的載彈量等特性,使得重型空優戰機不僅能執行領空防禦,甚至可執行長程境外打擊,而且大功率雷達使重型空優戰機具備部分的預警機功能,價格又低於颶風,當然使颶風在國際市場上屢戰屢敗,如今只有法國自己孤芳自賞了!
http://www.yododo.com/group/t/0123790923411CE7FF80808123775029
法國海軍2架飆風M型戰機墜海!
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2009年9月24日報導,法國海軍表示,2架飆風(Rafale)M型戰機完成試飛準備返回夏爾‧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 R91)航空母艦時,雙雙墜入地中海。
海軍發言人伯特蘭‧波諾中校(Bertrand Bonneau)表示,其中1架戰機的飛行員彈射逃生後已獲救,「安然無恙」。海軍正在搜救另一名飛行員。
波諾說:「還不清楚2架戰機是否相撞。目前全力投入搜尋第2名飛行員。」
戴高樂號航艦9月21日自法國土倫(Toulon)起航,一直在地中海進行訓練。訓練任務部署的空中兵力包括4架飆風M型戰機、3架超級軍旗(Super Etendard)攻擊機和2架海豚(Dauphin)直升機和1架雲雀3型(Alouette III)直升機。
這2架飆風戰機是於傍晚18:00左右墜毀,地點在法國西南部城鎮貝比濃(Perpignan)外海約30km處。其與法國軍方在阿富汗戰爭使用的空軍機型類似,目前法國政府希望能把達索航空公司(Dassault Aviation SA)製造這型戰機賣給巴西空軍。
中國新銳殲10戰機PK法制幻影2000 圖文/張鵬翼
附表1 歼10幻影2000基本性能对比
附表2 歼10幻影2000航电武器性能对比假想
氣動特性
在20世紀50-70年代,戰鬥機普遍追求高空高速性能。其中無尾三角翼是採用較多的一種氣動佈局,例如美國的F一102、F一106,法國的 “幻影”Ⅲ等。這種氣動佈局的優點是:零升阻力小,尤其是在超音速條件下;翼載荷低;結構重量輕。缺點是縱向操縱性能差,起降性能差。
隨著電傳操縱系統的應用,出現了放寬靜穩定度的無尾佈局飛機,例如法國的“幻影”2000。這種飛機既有良好的高速性能,又具有較高的機動性。
另一方面,為了克服無尾佈局的缺點.開始嘗試使用鴨式佈局。最開始是在遠離主翼的位置上增加鴨翼,例如XB-70。後來又出現了近距耦合的固定 鴨翼,例如Saab一37。最後發展出全動近耦鴨翼.例如以色列的“獅”(LAVI)、法國的“陣風”以及中國殲一10戰鬥機。
鴨式佈局有很多優點,升力高,操縱性好.大迎角性能好,短距起降性能優異.克服了無尾佈局的缺點。
從理論上說.全動近耦鴨式佈局相比無尾三角翼在氣動特性上具有較大優勢.那麼在實際的空戰中這些優勢能否得到體現呢?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具體的對比。
性能對比
我們假想以殲一10戰鬥機對陣無尾三角翼戰鬥機“幻影”2000。殲一10的性能為筆者根據“獅”、“陣風”以及“鷹獅”等戰鬥機的性能推斷而來。所帶武器也為假設性能相近的武器。兩種飛機的基本性能如附表1。
基於這樣的基本性能,我們可以對兩機的理論機動性能進行分析。 由於殲一10在推重比上佔有較大優勢.所以在爬升性能和穩定盤旋性能上優於“幻影”2000。
由於翼載荷較低,“幻影”2000的瞬間盤旋角速度很高,但殲一10的可用升力係數大於“幻影”2000,因此兩機在瞬間盤旋性能上相近。
因為外掛佈局的特點(在翼下貼近機身處可攜帶四枚“米卡”導彈,),“幻影”2000的轉動慣量較小,因此具有優越的滾轉性能,在攜帶導彈的情況下滾轉角速度仍然可以達到270度/秒。
由於靜不穩定度較大,以及鴨翼的操縱作用,殲一10在俯仰操縱性和大迎角性能上佔有優勢。在超音速機動性能上也佔有優勢(超音速機動性能主要取決於超音速條件下控制面的操縱效率)。假設其航電和武器性能如附表2。
因為本文主要探討的是氣動特性對於空戰的影響,因此對航電的設定進行了簡化,假設雙方具有相等的技術水準,也沒有考慮預警機、地面雷達引導和友機資料鏈等系統支援。
超视距空战发射导弹及规避导弹
规避导弹极限距离及向近战转换
超視距空戰
假設雙方單機,均從5000米高度,以馬赫0.9進入,對頭飛行。在進入100千米距離以內,都能有效地發現對方,由此進入超視距空戰階段。
目前主動雷達制導的中距空空導彈.有效射程都在50千米以內,而雷達的截獲距離一般爲發現距離的70%。在60—70千米的距離上可截獲目標.也接近了發射導彈的距離,因此超視距空戰主要也是從這個距離上開始。
一般認爲“米卡”在最大射程上處于劣勢,我們假設AIM一120A的最大有效射程爲50千米,而“米卡”爲40千米。
由于“幻影”2000在導彈射程上處于劣勢,必須采取措施來彌補這一劣勢。通常的做法是采取戰術轉彎.同時施放幹擾,以破壞敵方雷達的跟蹤,盡量延緩敵方發射導彈的時機。進行轉彎的時機是剛進入敵機導彈的最大有效射程時.也就是兩機相距約50千米時。
在進行轉彎時,轉彎角一般不應超過40度。因爲機載雷達的偏轉角最大爲60度,如果轉彎角度過大,敵機就脫離了本機雷達的最大掃描範圍,而敵機雷達可以繼續有效地跟蹤本機,本機將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因爲這個限制,“幻影”2000的戰術機動將圍繞兩機對頭的軸線進行.形成一個蛇形機動。如圖2所示。
在進行一到兩次轉彎之後。兩機距離縮短到40千米以內,此時“幻影”2000可以發射“米卡”導彈。而殲一10在此前已經發射了AIM一120A導彈。
主動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自主截獲目標的距離約爲20千米,在發射之後到自動截獲目標之前這段時間.是超視距空戰的關鍵階段。
在預計敵方導彈接近到一定距離後,必須采取規避動作,例如轉彎或者爬升。因此空空導彈的可攻擊範圍是有限的,在偏離其發射方向一定距離之後.導彈由于能量的消耗將無法追上目標.如圖3所示。
還是由于雷達掃描角度的限制.戰鬥機進行規避的時候,轉彎角度一般不應大于50度,否則本機雷達將丟失目標,無法對導彈提供中繼制導。
本機的火控系統將根據本機的速度和高度以及來襲導彈的距離,計算出戰鬥機必須進行轉彎的時機。如果超出這個時間,本機必須用大于50度的角度進行轉彎才能規避敵方導彈,這樣的結果也就是本機無法對發射的導彈進行制導,等于自動放棄了進攻機會。
當導彈和本機的距離小到一定程度時,本機必須進行180度的轉彎才能規避導彈的攻擊,這個距離稱爲“極限距離”.火控系統會給出告警。
除了轉彎之外,還可以同時采取上升機動,以消耗導彈的能量。
由此可以看出.超視距空戰中決定勝負的因素,就硬件而言,主要包括:雷達的探測和截獲距離:幹擾和抗幹擾的能力;導彈的射程、攻擊範圍和命中率:本機的敏捷性,例如進行蛇形機動時,需要飛機不斷進行滾轉以變化盤旋方向:本機的加速性能和超音速機動性能。
如圖4所示,如果本機具有較高的速度,則容易飛越導彈的攻擊範圍。雖然第三代戰鬥機都有超音速飛行能力.但平時一般在亞音速飛行。超視距空戰中,從發現到交戰,時問只有幾十秒.而從亞音速加速到超音速的時間也是幾十秒。因此,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對超視距空戰有極爲重要的意義。除此之外,還需要戰鬥機在超音速狀態下具有較好的機動性能,這是目前的第三代戰鬥機所缺乏的。
除了這些硬件,火控軟件的支持也十分重要。超視距空戰需要把握幾個關鍵時機,如發射導彈的時機.發射之後進行規避的時機,以及機動動作的選擇.進入到極限距離的警告等。飛行員自己無法做出准確的判斷,必須借助于火控系統。所以火控系統良好的信息提示對于超視距空戰非常重要。
殲一10與“幻影”2000在超視距空戰中的優劣如附表3所體現。
歼-10与幻影2000在超视距空战中优劣对比
歼-10与幻影2000在近距空战性能对比
我們可以看出,殲一10由于推重比的優勢,以及鴨翼的操縱能力,在機動性能上占有較大優勢。再配合導彈在射程上的優勢,可以做到先敵發射,在空戰中占有主動。
由于“米卡”導彈重量較輕.所以機動性能較好,在導彈截獲目標的前提之下,命中率較高。但是總體來說它在超視距空戰中處于被動的地位。
我們也可以看出,單機對單機的超視距空戰,在雙方武器技術相當的情況下,都有可能命中對方。那麽在導彈發射到進入自主導引階段之前.到底是選擇跟蹤敵機還是選擇脫離.實際是對飛行員神經的考驗,空戰的結果也具有很大偶然性。所以,超視距空戰有賴于機群的配合和系統的支援,例如預警機和地面雷達對目標的指示,機群之間的配合。
在本文設想的空戰中.假設雙方都采取了規避動作,在雙方都劇烈機動的情況下,很可能丟失對目標的跟蹤,導致中距空空導彈脫靶。那麽在雙方重新轉入對頭飛行之後.空戰將會轉入近距格鬥階段。
近距空戰主要取決于如下因素:戰鬥機的機動性能;火控系統的反應速度,例如裝備頭盔瞄准具的飛行員可以較爲迅速地鎖定目標;近距空空導彈的性能。
殲一10和“幻影”2000在近距空戰上的性能對比如附表4。可以看出,“魔術”2導彈和“怪蛇"--3導彈在性能上相當,鴨式戰鬥機在機動性上占有較大優勢。
近距空戰中雙方的目的都是占據發射導彈的有利位置,而避免本機進入敵機的導彈攻擊範圍。圍繞這一目的,雙方將采取複雜的機動,因此在本文中不可能一一探討,只介紹近距空戰的基本模式。
根據雙方進入空戰的角度不同,可以將雙方分爲均勢、優勢和劣勢。如本機機頭指向敵機,而敵機機頭未指向本機,則本機爲優勢狀態;如敵機機頭指向本機.而本機機頭未指向敵機,則本機爲劣勢狀態:如雙方機頭都指向對方,則雙方爲均勢狀態。
在超視距空戰中,雙方都盡力將機頭指向對方,以確保中距空空導彈的發射和機載雷達對目標的鎖定。這樣,最後可能雙方形成對頭飛行進入近距格鬥的局面.因此假設兩機進入近距空戰的局面爲均勢狀態。
歼10幻影2000战机近距空战假想
歼10幻影2000战机近距空战摆脱战术
米卡导弹在中近距空战转换进的性能优势
根據攻擊方式的不同,近距空戰又可分爲前半球攻擊和後半球攻擊。如果瞄准敵機前半球發射導彈,則爲前半球攻擊。
假設兩機對頭飛行,交錯後向同一側轉彎,那麽轉彎半徑小的一方可以構成前半球攻擊的條件。如圖6所示。
在這種模式的空戰中,兩機的瞬間盤旋角速度相當,但是由于鴨式戰鬥機的大迎角性能優越,俯仰操縱性好,可以利用大迎角飛行狀態迅速減速,從而獲得較小的盤旋半徑。
如果雙方都沒有攻擊機會,則空戰將發展成下一種態勢,如圖7。
在這種狀態下,盤旋半徑小的殲一10會進入敵機後方,從而形成尾追攻擊。
被敵機尾追後,本機可以采取機動措施進行擺脫。如圖8所示的“斜斤鬥”機動。通過這種機動,爬升性能更好的戰鬥機可以擺脫敵機的尾
追.反過來占據有利位置。但是由于殲一10的爬升性能優于“幻影”2000.後者很難通過這種動作擺脫敵機。
通過水平機動也可以擺脫敵機的尾追,如圖9。這一機動能否奏效主要取決于兩機的最大轉彎角速度對比。如果一方不能立即獲得發射導彈的條件,則空戰將轉爲互相咬尾的過程。在咬尾的機動中,具有較好的穩定盤旋能力和較大剩余推力的戰鬥機將處于優勢。
實際空戰中將會綜合采用水平機動和垂直機動,搶占有利位置,奪取空戰的勝利。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幾種基本的空戰模式中,由于殲一10具有較好的大迎角飛行性能,且推重比明顯高于“幻影”2000,剩余推力大,穩定盤旋和爬升性能都優于對手,因此殲一10在近距空戰中占明顯優勢。
不過.如果考慮“幻影”2000攜帶的“米卡”導彈具有較好的機動性,則空戰態勢將有較大改變。因爲“米卡”的重量很輕.與近距格鬥導彈接近,而且采用了矢量推力控制方式,具有很強的機動性能.可以作爲近距格鬥導彈來使用。除了紅外型“米卡”用作近距格鬥導彈之外,雷達制導的“米卡”也可在近距離上發射。
一般的近距格鬥導彈,最佳發射距離在3~8千米範圍內,而中距導彈一般在十幾千米以外(如果距離太近導彈尚未加速。機動性不高),“米卡”導彈正好可以彌補這一射程差。設想兩機在超視距空戰中均未能擊中目標,繼續形成對頭飛行的態勢。此時兩機一般相距10~20千米。在這種情況下,“米卡”導彈可以發揮其射程優勢,迎頭進行攻擊。而紅外制導的近距導彈不僅射程較近,而且一般不能從機頭正前方進行攻擊。因此,在空戰由中距向近距轉換的過程中,“米卡”導彈具有很大優勢。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殲一10具有優越的氣動特性,機動性優于“幻影”2000戰鬥機,但實際空戰中,影響勝負的因素很多,包括導彈、雷達和電子設備、火控軟件的性能等,以及系統的支援和機群戰術的配合。還取決于飛行員的判斷能力和操縱水平。因此,空戰絕不僅僅是少數性能數據的對比,而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對抗的過程。只有裝備性能和使用的最佳結合,才能獲得空戰的勝利。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7-02-09/0717430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