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1-05 06:49:45| 人氣3,340| 回應19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以色列Lavi戰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以色列“獅” Lavi戰鬥機(請點文末網址有多圖)

以色列是中東一個人口不足500萬的蕞爾小國,建國後在與周圍阿拉伯國家不斷的戰爭中磨練出一支善戰的軍隊和一個不斷發展壯大的高科技軍事工業體系。 “獅”是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于1980年代已研制出原型機、後因經濟等問題而停止研制的輕型戰鬥機。其首要任務是近距空中支援和遮斷,第二位任務是截擊防空,另外還有教練型。據稱我國的殲-10就是在“獅”戰鬥機的技術基礎上研制的。 

  以色列從1948年接收第一種戰鬥機以來,陸續裝備英國、法國和美國研制的作戰飛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色列空軍依賴法國提供的戰鬥機,如以色列的第一種 2倍音速戰鬥機“幻影”IIIC。然而,1967年6月5~10日的“六日戰爭”後,法國拒絕交付以色列已付款購買的50架“幻影”5戰鬥機,從而迫使以 色列決心發展自己的戰鬥機。1971年,以色列研制的多用途戰鬥機“幼獅”(Kfir)樣機完成試飛計劃。該機爲仿制“幻影”5,並在其基礎上大幅改進, 裝美國的J79發動機,前置鴨翼,性能比“幻影”5有很大提高。該機大量裝備以色列空軍。“幼獅”的樣機剛完成試飛計劃,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就開始考慮發展其後繼機型,以適應新技術的發展。“獅”是爲滿足以色列空軍的要求而專門設計的,用以取代以色列空軍的A-4攻擊機、“幼獅”和F-4戰鬥機。該機具有機動性好,能高速突防,一次通過轟炸准確度高等特點。此外,由于采用作戰損傷容限設計,飛機有較高的戰場生存能力。  

最初的基本方案確定新飛機是一種以空戰爲主的小尺寸、低成本輕型戰鬥機。由于以色列是小國,又剛仿制出“幼獅”,基本設計思想依然圍繞著改進“幼獅”而展 開,確定了立足于用渦升力獲取最大升力,提出了類似于“幼獅”的固定前翼近距禍合鴨式布局。但進一步的工作因第二次中東戰爭而中斷。1974年,中斷的布 局設想具體化,基本設計原則是采用已經驗證的“幼獅”的氣動力布局並確定選用美國當時正爲F-15和F-16研制的F100發動機。但是最終方案交空軍審定時,空軍認爲其性能低于F-16而予以否決,並表示將直接采購F-16。 

  爲提高性能,設計人員考慮將原有的單發方案改爲雙發,並初步選擇英國羅羅公司的RB-199或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GE-404。另外就是完全改變飛機外形和氣動布局,徹底擺脫“幼獅”。爲尋求新氣動布局,進行了不同機翼與進氣道布局的選型。因選用的發動機都爲渦扇型,對進氣道誘發的氣流畸變十分敏感,因而大 迎角氣流畸變特性是進氣道形式選擇的重點。設計人員按皮托型、二元型和有可動錐的軸對稱型進氣道形式分別設計了不同的全機布局進行風洞試驗,以評估各方案 的流場畸變特性。進氣道盡可能放在低位置,以減少大迎角時機翼誘發的上洗流的影響。試驗中還進行了各種機翼、前翼和垂尾匹配的鑒定。經過全面評估,設計人員確信這種雙發布局的性能可以超過F-16。但飛機的尺寸必須加大。可是到了1979年秋,因爲預算上的原因,這種意見又被否決。  

LO-33方案確定基本構型 設計人員被迫再次轉向小尺寸的單發布局。根據前3個階段的經驗,最終確定的飛機基本構型爲三角形機翼帶近距藕合全動前翼,腹 部進氣。選用美國通用公司 F404 一級的發動機作爲動力,再結合先進的飛行控制、航空電子和結構技術來彌補小尺寸的缺點。LO-33 方案得到了賞識,國防部于1979年末向政府提出以這個小尺寸方案爲基礎,自行研制戰鬥機以替代采購F-16。兩個月後,政府批准了這個方案,並責成國防部、空軍和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組成聯合工作組進行具體設計,空軍很快地提出了使用要求和設計指標,並將新機定名爲“獅”(Lavi)。至此,該計劃才正式納入軌道。 以色列于1979年正式宣布“獅”戰鬥機方案;1981年4月選定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PW1120發動機爲“獅”的動力裝置,1982年2月與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簽定合作生産合同;1983年6月,以色列與格魯門航宇公司簽定爲“獅”研制複合材料機翼和垂直安定面的合同;1986年7月21日,第一架“獅”原型機裝配完畢,1986年12月31日首次試飛。
“獅”主要執行近距離空中支援(CAS)和戰場遮斷(BAI)任務,其次是空中防禦。雙座型用于教練。按照構想,Lavi作爲一種輕型攻擊機以代替在以色列空軍服役的老舊麥道A-4天鷹,麥道F-4鬼怪II和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的幼獅。單座Lavi采用F404渦扇發動機,然而不久就發現它不能滿足今後發展的需要,又選擇有更大推力的普惠PW1120渦輪噴氣發動機。較大的推力使Lavi可以和同在以色列空軍中服役的F-16相匹敵。 

  按計劃,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將研制6架(後改爲5架)原型機,前兩架作性能試飛,第三、第四架才安裝全部電子設備試飛。截止1987年8月30日,已出廠原型機兩架,試飛81個起落。由于操縱性不足,現有機翼需重新設計,加大操縱面改善飛機操縱性。
因受國力和航空技術水平的限制,以色列在制定“獅”的計劃時就把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打算利用美國成熟的科研成果,把經過實用的材料、工藝和系統加以修改用 于“獅”上。爲此,凡當前和今後都無力研制的項目(如PW1120發動機),因技術所限在當前無力研制的項目(如複合材料機翼、飛控計算機)、凡不必專門 研制的項目(如發電機)都轉包給美國公司。  

第一架出廠的Lavi是Lavi B-02。Lavi B-01因爲要通過最後的結構強度實驗而未能准備好。Lavi B-02從外表上看來還不錯,但是內部的電子設備等卻未安裝。 第一架Lavi(B-01)于1986年12月31日首飛,試飛員是IAI的首席試飛員Menacachem Schmoll。操縱性的評價非常優秀,具有高度的著陸抗側風穩定性。第二架Lavi(B-02)于1987年3月30日試飛成功。B-01和B-02爲座位前後布局的雙座型,後駕駛艙安裝了測試裝備,這時還沒有裝備全部的電子設備並進行空氣動力測試。不幸的是,1987年8月30日Lavi項目被取消,在此之前,Lavi B-01和Lavi B-02進行了超過80次飛行。這兩架原型機速度從204km/h到1.45馬赫,最大迎角達到了23度。其它許多系統,包括數字飛行控制系統也進行了測試。第三架Lavi(B-03)和後來的幾架Lavi原型機(B-04 B-05)安裝了定型後帶有升降舵補助翼的機翼並且後三架原型機有完整的電子系統。Lavi B-04和B-05接收最後定型的機翼時,該項目下馬了。第一架生産型飛機計劃于1990年交付使用,在1992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如果全力運轉,一個 月可以生産12架飛機。Lavi將是以色列空軍九十年代最重要的戰鬥機。  

1979年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提出“獅”戰鬥機方案時確定,“獅”是小型、低成本、綜合性飛機,在以色列空軍的高低搭配中充當低檔飛機,其研制費爲5.7億美元,且大部分資金需要靠美國軍援。隨著研制工作的展開,以色列軍方對“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制標准不斷提高,實際上“獅”已發展成爲一種對美國戰鬥機外銷市場構成威脅的先進戰鬥機,加之以色列對新技術的研究成本估計不足,故而導至研制費用不斷上漲,按1987年估計已達20多億美元,與此同時,“獅”的單價也從1979年的600~700萬美元上升到1987年2000萬美元左右。研制費用和飛機單價的上漲使以色列內部和美以之間在該計劃上的分歧不斷加劇。在美國的壓力下,以色列內閣終于在1987年8月30日決定停止“獅”的研制。但以色列工業公司仍堅持生産第3架原型機用作發展先進戰鬥機機載設備的技術驗證機。  

以色列空軍提出新飛機作戰性能不能低于F-16,要有單座和雙座兩種型別,後者爲教練型。外挂和空地作戰半徑應不低于 F-4。除配備空空、空地雷達,還應裝載綜合電子設備和具備低可探測性、高機動性、高速突防性等高戰場生存能力。不難看出,以色列空軍有意將“獅”塑造成先進的多用途戰鬥機,以代替以色列空軍的麥道A-天鷹”,麥道F-4“鬼怪”II和“幼獅”等機型。但以上要求從技術角度看是極爲苛刻的。用一種尺寸不大于F-16的輕型戰鬥機,擔負起類似F-4這類典型雙發遠程攻擊機的空地任務,談何容易。爲此,設計 人員排出的設計優先程序爲:空地任務,先進布局,單雙座的最大通用性。並以LO-33爲基礎,確定了以下設計思想。
其一,三角機翼加近距禍合前翼——這樣,可充分利用“幼獅”的經驗,只是將“幼獅”的固定前翼改成了全動式。其二,腹部進氣——這是借鑒了F-16 的設計和使用經驗,在大迎角時流場畸變小,最適合于渦扇發動機。進氣道爲簡單皮托型。其三,采用翼身融合體——除了能減小阻力外,還有明顯的結構上的好 處,結構重量輕,還可增加有效機內容積。其四,放寬靜穩定度——飛機每放寬靜穩定度1 % ,最大持續轉彎率的性能就可改善1.5 % ,而最大瞬時轉彎率和起飛升力系數可改善3%~4%。  

爲克服鴨式布局重心前移問題,采用了放寬靜穩定度的主動控制技術。“獅”采用隨控布局設計,有九個獨立的控制面:兩個前翼、兩個前翼襟翼、兩個內側升降副翼、兩個外側升降副翼及一個方向舵,所有控制面均由四余度電傳操縱系統控制。計劃在今後的發展中,由這些控制面協調動作完成直接力與機身指向控制,使“獅”在沒有俯仰的情況下進行爬升或下滑。  

“獅”通過將發動機深埋,廣泛采用翼身融合設計和複合材料(占飛機結構22%)以降低雷達信號特征。  

爲能進行長時間飛行試驗,在原型上安裝了空中加油探頭式受油器,可與以色列空軍的KC-130“大力士”和波音707空中加油機配合進行空中加油,“獅”的生産型只裝伸縮管受油器。  

“獅”要同時滿足最大的瞬時和持續機動性,最好的跨超音速加速性,以及最大軍用功率下的低空突防性。這對一架小尺寸飛機確是一種嚴峻挑戰,即要取得零升阻力、超音速波阻和跨音速機動升阻比之間最佳折衷。爲此設計人員采取了一系列先進氣動設計。
其一,高性能機翼。展弦比2.3,前緣後掠角54°,機翼的三元外形由50個不同剖面構成。其二,用飛行控制計算機(FCC)控制的隨動布局,各操縱面可以按不同的飛行條件和外挂構形編制偏轉程序,使飛機獲得最佳載荷分布,能在極寬的迎角範圍內都有較好的阻力極線。操縱面系統包括全動前翼,高權限機翼前緣襟 翼和後緣內外升降襟副翼。其三,采用了超音速面積律設計機身。  

“獅”主要設計點放在了空地任務上,因而必須考慮能容納多種類型外挂;大挂載能力;任務半徑大,續航時間長以及在全外挂條件下低空高速突防。
 “獅”的翼梢弦長爲1.15米,不僅能加挂翼梢導彈,還可減緩機翼外段的氣流分離,改善阻力性能。翼梢導彈不僅起到端板作用,增加機翼有效展弦比,而且零升阻力的代價也要小于翼下加挂方案,發射後對全機的重心和壓力中心飄移的影響也較小。小翼展、大後掠和低位置機翼。機翼翼展8.8米,是基于外挂布置的最小尺寸。從最小幹擾阻力和安全投放考慮,兩個鄰近外挂間的距離最好在1.2~1.25米之間。而大後掠角的前緣也是基于可減小外挂間的 阻力,同時更符合面積律要求,跨音速阻力相對較小。至于把機翼放在下位置,利于消除內外挂(通常爲大副油箱)與機身的幹擾,同時也便于放置起落架。
起落架大部分作戰飛機的主起落架要麽放在機身中(如F-16、F-18、“幻影”F-1),要麽放在機翼中(如“幼獅”、“幻影”2000、F-4、F- 5),都需占用較大空間,也減少了外挂點數量。“獅”則充分利用了下機翼和翼身融合體的特點,獨具匠心地把起落架設在翼身融合區內,既節省了空間,也便于 安排更多的外挂點。和“幼獅”相比,翼下挂架從4個增加到6個,機身外挂從5個增加到9個,總外挂點從9個增加到15,增加近一倍。  

半保形外挂艙
 由于起落架位置很巧妙,使機身腹部氣動外形很有利于外挂布置。“獅”采用了半保形外挂吊艙,和常規外挂吊艙相比,阻力可減小40%。由于“獅”的外挂點多,因而對全機的重心和壓力中心飄移的影響很大。這就要求有高權限的操縱面和飛行操縱系統。“獅”的全動前翼完全能滿足最大後重心時的低頭 力矩和起飛時的擡頭力矩。

駕駛員座艙
 座艙采用氣泡式風檔,視野良好。但沒有采用類似F-16的大傾斜座椅和側杆 控制,而選擇了傳統的垂直座椅和中置控制杆。傾斜座椅會擡高飛行員的膝蓋,側杆操縱有三個缺點:大大占用了右舷空間,使控制面板布置困難;在訓練中教練無 法知道學員的握杆位置;如果飛行員右手受輕傷,就不能駕駛飛機返回基地。而采用中置操縱杆,飛行員可以不太困難地用左手控制飛行。  

動力裝置
 一臺普拉特惠特尼公司PW1120加力渦輪噴氣發動機,加力推力82.7千牛(8430公斤)。采用腹部進氣。最大內部載油量3330升,外部 載油量5100升。Lavi采用源于F100的普惠PW1120渦噴發動機,額定推力6,137Kg,加力推力9,337Kg。按照以色列空軍的說明,PW1120從1980年6月開始研制。它保留了F100的核心機,變速箱,燃料泵,輸油管,和F100相同的數字電子控制系統,僅作了少許修改。 PW1120獨特的結構包括寬弦低壓的壓縮機,單級低壓渦輪,單一的加力裝置和輕型的斂散噴嘴。全尺寸測試開始于1982年6月,飛行測試開始于1984 年8月。PW1120同F100有70%類似,因此,以色列空軍不需要特殊的零備件。它將按許可證在以色列生産。IAI將一臺PW1120發動機安裝在以 色列空軍的一架F-4E(編號 334/66-0327)的右發來研究機身/發動機的結合以提升F-4E,既著名的鬼怪2000計劃,同時爲Lavi測試發動機。PW1120與安裝在F -4E上的J79-GE-17渦噴發動機相比具有更大的推力,更高的效率。 

  F-4E的結構改變包括修改進氣道,新的動力連接點, 新的或修改過的檢修艙門和新的帶綜合發電設備的變速箱和自動刹車裝置。另外,修改了電壓器管理和空氣調節輸送系統,修改了燃料和壓力系統,發動機控制/機身接口。發動機于1987年4月24日裝機試飛。這次測試非常成功,鬼怪2000不用開加力即可超過1馬赫,並且推重比達到1.04(比F-4E高 17%)。飛機的橫滾性能提高了15%,爬升率提高了36%,中空水平加速提高27%,低空帶18枚炸彈速度從1,046km/h提高到 1,120km/h。這架驗證機于1987年在巴黎航展以編號229展出,國內注冊號4X-JPA。然而,麥道公司拒絕批准這些改進,因爲改進後的性能可同F/A-18C/D相匹敵,威脅到F/A-18C/D的出口。  

Lavi機內燃料容量3,330升(2,722kg),比F-16少16%,然而,據稱這點可以Lavi較輕的機體重量和低燃料消耗的發動機來彌補。采用單點高壓的燃料補給系統以實現快速轉換,同時具有夥伴式的空中加油能力。爲了完成飛行測試計劃,Lavi原型機上也裝備了門閂式加油探測杆。此外,還可在機翼內側攜帶兩個可容納4,164kg燃料的2,548升副油箱。  

座艙采用氣泡式座艙罩,側面下視80°,駕駛員上半球視野達360°。駕駛艙內裝有廣角衍射光學平視顯示器和3個多用途陰極射線管下視顯示器(2個黑白,1個彩色)。裝正常位置的馬丁-貝克公司彈射座椅和中央駕駛杆。  

系統
 加雷特公司環境控制系統。氣動液壓公司自動液壓系統,采用阿貝克斯公司油泵。利爾?西格勒公司直流和應急發電機,SAFT公司主電池組和馬拉松公司備份電池組。加雷特公司輔助電源和應急電源裝置。  

機載設備
 埃爾塔(Elta)電子工業公司的電子戰防衛系統;埃爾塔公司的EL/M2032多模態脈沖多普勒雷達(1991年裝于第3架原型機上作技術驗證);休斯公司寬視角全息平視顯示器,顯示計算機和SMS-86外挂管理系統與MIL-STD-1553數據總線兼容;埃利斯拉公司的雷達警戒接收器;大 氣數據計算機;塔曼(Taman)公司的機載導航系統;利爾?西格勒/MBT公司的具有增穩特性的四余度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臘達(Rada)電子工業公 司的MIL-STD-1750十六位中央處理機等。 Lavi采用了四余度的Lear Siegler/MBT全數字飛行控制系統以增強穩定性,並且沒有機械備份。它裝在兩個盒子中,通過兩個數字通路相連。如果一個損壞,另一個能夠提供足夠 的控制以返回基地。設計故障間隔時間107小時。該項目于1982年10月完成,並于1988年交付使用。  

“獅”曾計劃使用Elta EL/M-2035多功能脈沖多譜勒雷達發展自IAI Kfir-C2的Elta EL/M-2021B多功能脈沖多譜勒雷達。 Elta可編程信號處理器采用分布嵌入式網絡設計,能夠最合理分配計算機的功能,滿足系統和運算的升級需要。
Lavi的電子設備采用了模塊結構--可以通過向Elbit ACE-4任務計算機裝載新軟件來升級。其目的是使飛機在其壽命期內不需要對機體結構進行修改。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都是以色列自己設計的。飛機設計強調機 動性和視野以減少在高G和高威脅的環境下飛行員的工作量。大氣計算機由Astronautics提供。大多數Lavi的電子設備已經由IAI在 Boeing Model 727上進行了實驗。 

武器
 裝一門30毫米“德發”機炮。機翼下有4個外挂點,可攜帶空-地、空-空導彈、炸彈、火箭和其它外挂物,內側的一對可挂副油箱。機身下有7個外挂點,可帶6枚Mk80系列炸彈,兩個翼尖挂點各帶1枚紅外空-空導彈。最大外挂載荷 7269千克。當Shafrir 2(蜻蜓2)在1978年進入以色列空軍服役的時候,Rafael的工程師開始發展怪蛇 3,設計要求一個更大的彈頭以增強破壞性。該彈采用修改的彈體,外帶更大的高後掠翼和一個新型的搜尋角正負30度的紅外線導引頭。怪蛇 3 重120kg,工作在紅外或雷達被動模式並可以全向攻擊。其高爆(HE)彈頭重11kg,采用激光近炸引信。到1982年黎巴嫩戰爭的時候,怪蛇 3 已經在以色列空軍服役,並且在貝卡峽谷上空同敘利亞空軍空戰的勝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贏得了50次的空對空的勝利。怪蛇3也被出口到中國和南非,並且可能授權給中國生産,在中國其被稱爲PL-8。  

外形尺寸
翼展8.78米
機長14.57米
機高4.78米
機翼面積33.05米2
主輪距 2.31米
前主輪距3.86米
重量及載荷
正常起飛重量999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8370千克
空戰重量(機內半油加2枚空-空導彈) 8324千克
最大內部載油量(可用)2620千克
最大外部載油量 4160千克
最大外挂載荷7269千克
最大使用過載-3g~+9g
推重比(作戰)1.07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高度11000米以上)M1.85
低空突防速度
 (帶2枚紅外導彈和8顆Mk117炸彈) 997千米/小時
 (帶2枚紅外導彈和2顆Mk84炸彈)  1106千米/小時
盤旋角速度
 持續(高度4575米,M0.8) 13.2°/秒
 瞬時(高度4575米,M0.8) 24.3°/秒
最大橫滾速率 300°/秒
作戰半徑
 空-空任務(作戰巡邏)  1850千米
 空-地任務(帶2顆Mk89炸彈)
(高-低-高) 2130千米
(低-低-低) 1110千米
起飛滑跑距離 305米
http://www.airforceworld.com/fighter/lavi.htm

 

陸主力殲─10至少250架服役 2012-10-28 旺報

 

 

(上殲10B、下殲10)

 

殲-10戰機空中加油

 

歼-10猛龙战斗机 

八一飛行隊殲10戰機

 

 屬於中國解放軍空軍「四代半」戰機的殲─10,在四年前投產之後,根據環球網的報導,看到了最後一批殲─10戰鬥機的試飛,序號排到了637號的第6批殲─10。殲─10性能號稱可以和美方的F─16抗衡。今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將再露臉。

 以中國大陸空軍對於序號架次的算法,殲─10表明生產到第8批次,一批次至少有37架殲─10戰機。表示說殲─10生產已接近尾聲,而這種飛機到底有多少架?計算至少有6批殲─10飛機和2批殲─10S雙座機,每批大約有37架飛機,那總共將有8×37=296架的殲─10戰機。

 推測合理服役數量

 根據外界推測可能的殲─10的總架次,第二批殲─10S和最後2批殲─10的產量為35─40架,而先前各批次的飛機數量可能會少一些。中國解放軍空軍有7個航空兵團裝備殲─10戰機,海軍航空兵也有一個團裝備了殲─10戰機。

 此外,做為中國空軍顏面的八一飛行表演大隊也有12架殲─10,另外還有大約15─20架殲─10,在飛行試驗中心作為假想敵中隊。海軍航空兵團應該也有24架殲─10,而解放軍空軍的大多數殲─10團應該有28架飛機。最多應該有24+12+20+28×6+36=260架殲─10在服役。與前面計算的296架只差30架。理論上,正在服役的殲─10,總架數應該有250架。邊做邊改是發展中的通例。

 殲─10、SU─27主戰機

 殲─10是較先進的戰機,搭配自俄羅斯購回的SU─27是中國空軍中目前兩種主戰機種。不管是面對印度和台海,這兩種先進戰機都已有部署。未來發展中或者投產中的戰機,中國大陸的空軍戰力已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還有數種新世代的戰機可能加入。包括已至少有三架先導型測試機的殲─20,3到5年之內,有機會形成戰力,並進行部署。

 外號「粽子機」的殲─31,最近透過各種管道讓外界知曉,如果經過測試同樣是新世代的戰機。做為「遼寧艦」艦載機的殲─15,儘管數量不多,短期之內還是會成軍成為主戰兵力之一。仿自SU─27的殲─11,數量雖不明,同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新世代的戰機。

 而過去做為主力還曾外銷到第三世界國家的強─5戰機,日前已宣布生產完成最後一架,強─5屬60年代的舊式設計,完成最後一架的生產,等於宣告新世代的戰機,將重新主宰中國大陸的領空。

 

殲-10B改進型

 

解放军最新型歼-10战斗机

(上殲10B、下殲10)

昨晚(3月16日晚),殲-10改進型戰鬥機——殲-10B的照片在中華網論壇和飛揚軍事論壇上曝光。這組照片迅速引起國內軍迷的轟動,這畢竟自殲-10官方公布後,首次有國産新型戰機圖片在網絡上出現。網絡上一些資深軍事愛好者也迅速對殲-10B、殲-10A的圖片進行了對比。

  編號規則

與西方戰機的編號方式有所不同,殲-10的第一種生産型號編號爲殲-10A,改進型則命名爲殲-10B。而F-16的第一種生産型編號爲F-16A,其雙座教練型編號爲F-16B;改進型編號爲F-16C,F-16C的雙座教練型則是F-16D。

  幾處變化

從圖片對比可以初步推測殲-10B比殲-10A改進的地方:

1、機頭線條向下傾斜;

2、垂尾切尖;

3、腹鰭切尖。

4、在風擋前加裝了光電探測儀;

5、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改爲“梟龍”生産型所采用的DSI進氣道; 

  最重要的改變 

其中最重要的改變是,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改成了DSI進氣道。DSI進氣道的主要優點是:結構更加簡單,有助于減輕飛機重量;進氣口處凸起的鼓包能夠遮擋住渦扇發動機的葉片,有助于減小飛機的雷達截面積(RCS)。但是,DSI進氣道有一定的速度適應範圍,一般認爲最大速度在M2.0左右。

采用DSI進氣道引起的結果是,殲-10B的雷達截面積會比殲-10A小,隱形能力得到提高;殲-10B的最大飛行速度可能會比殲-10A有所下降,但這並不會影響到戰機的戰術性能;殲-10B的機體重量下降,有助于提高機動性和航程。

  殲-10A采用的二元三波系可調進氣道簡介

“二元”和“三元”進氣道就是指的進氣道橫截面積形狀,三元就是軸對稱進氣道。二元和三元進氣道一般又叫二維和三維進氣道,實際上一般從進氣口形狀就可以 分辨:二元進氣道進氣口都是矩形或平行四邊形;三元的是圓形、橢圓形或者半圓形。二元進氣道中給超音速來流減速采用一系列斜板;軸對稱進氣道采用圓錐面。 這兩個應該都特指可調進氣道,不包括F-16那樣的正激波進氣道。

“可調”表示斜激波的角度可調,也就是調節進入進氣道內的氣流流量。因爲不同角度的斜激波給來流減速的程度不同,就使單位時間內進入進氣道的空氣流量不 同,所以當飛機達到一定馬赫數調節裝置就開始工作,控制進入進氣道內的空氣流量,並且在不同的速度下有不同的調節角度(對斜板)或伸縮位置(對調節錐)。

  “三波系”

按 照對高速來流減速方式的不同,進氣道可以分爲正激波型和多波系型。正激波進氣道通過在進氣口産生一道垂直于來流運動方向的正激波使之減速,多波系進氣道則 首先産生一道或幾道與來流方向不垂直的斜激波給來流減速,然後通過在進氣口或進氣道內管道的喉道(指內管道橫截面積最小的位置)附近産生的正激波完成最後 的減速。采用多波系進氣道主要是爲了提高飛機的高速飛行能力,因爲和正激波進氣道相比,它在高速飛行時能明顯減少來流的能量損失,從而增大推進系統的推 力。

  殲-10B采用的DSI進氣道簡介

“無附面層隔道進氣道”,英文簡稱DSI或BUMP。常規飛機在空氣中飛行時,靠近飛機表面有一層空氣因爲粘滯作用流動較慢,如果被引入進氣道會導致進氣效率下降,而且由于其流速低,與高速氣流作用後容易引發發動機喘振。所以,高速戰鬥機一般都采用具有附面層隔道進氣道。

DSI進氣道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最早提出,在進氣道的進氣口並沒有設置常規的固定式附面層隔道,而是通過計算機設計了一個三維曲面的突起塊,或者鼓包。這個鼓包起到對氣流的壓縮作用,並産生一個把附面層氣流推離進氣道的壓力分布。裝了新型DSI進氣道以後,發動機的推力特與原型機一樣,而亞音速的單位剩余功率還比原型機的進氣道稍好些,同時飛機的重量也得到減輕。

  氣動布局進一步改進

殲-10B氣動布局的改進主要有幾點:1、機頭線條向下傾斜;2、垂尾切尖;3、腹鰭切尖。殲-10B機頭修形能取得什麽效果暫時無法獲知,但垂尾切尖、腹鰭切尖的效果是明確的。

將機翼切尖決不是爲了減輕重量,也不是爲了外形上的美觀,而是出于實際的氣動需要。理論和實驗都已證明,在超音速飛行時,機翼翼尖處的氣流仍會象亞音速時 一樣,從高壓區橫向繞過翼尖流向低壓區,減小上下翼面的壓力差。不過,由于壓力擾動只能發生在由翼尖前緣發出的馬赫錐之內,馬赫錐之外的機翼並不受影響。 顯然,切掉這塊降低效率的翼尖,對改善飛機的高速性能是有益的。

殲-10B垂尾切尖、腹鰭切尖有助于降低飛行阻力,改善飛機的加速性能、提高航程。但由于DSI進氣道的限制,殲-10B的最大速度應該會略低于殲-10A。

http://www.airforceworld.com/pla/j-10b-F-10b-fighter-china.htm

 

別再罵了!看看殲-10的六根棍子竟如此神奇! (2009-12-17)

首先要說的是,本來殲-10作爲中國第一架自主研發的戰鬥機應該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不知道爲什麽在網上中國最先進的東西都被當作最後而嘲笑。
我這次發的是關于殲-10進氣道的簡單分析,還殲-10一點點本來面目。
首先,殲-10是三代半,這個沒有人反對吧。三代機的標准有一條就是高機動性。而機動性的最大一項就是大攻角時的穩定性。而我們看一下三代機的代表。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151393#p=1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151393#p=2
這兩種飛機的邊條渦流,加強了機翼在大攻角時的升力,減緩了機翼的氣流分離。增加了飛機大攻角狀態下可控性。
而殲10呢?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151393#p=3
沒有邊條翼,可是飛機大攻角時候的可控性已經被各種飛行表演證實了。再看上圖中機翼上的“煙霧”,並沒有分離。爲什麽呢?
實際是因爲,殲10進氣道上沿與機頭下邊的“巨大”縫隙。這裏也是網上攻擊殲10的核心。
這裏實際是殲10的設計非常巧妙的地方。現在除了F-35的DIS進氣道以外,都是有泄氣槽的。主要功能是把機頭或機身的附面層隔離在進氣道以外,以免幹擾進氣道的效率。而這個泄氣槽實際並不需要殲10這麽誇張。世界的戰鬥機中,目前也只有殲10設計出這麽大的附面層泄氣槽。不信自己去搜圖去。
殲10泄氣槽的作用實際上是將機頭和進氣道中間通過的氣流壓縮後以一定的角度推出去,與進氣道上邊沿的排氣柵窗流出的進氣道過量氣流混合。這樣可以將氣流“搓出渦流”在大攻角的狀態時,打在機翼上表面,以改善主機翼的大攻角升力,和機翼氣流分離特性。
什麽這麽說呢?我們先來看一下特寫,首先看的就是網上瘋狂在罵的六根“棍子”。仔細看他們是有角度的,如果只是爲了增加強度,最前端的那根爲什麽角度是向裏的呢?不向外也要平著吧。實際上向裏就是要增加泄氣槽(或者叫壓氣槽)的壓力,爲後邊導流外噴做鋪墊。再看後邊的兩排“棍子”角度是向外的,這就向明顯是導流用的了。再與進氣道上沿的排氣柵組合起來看,棍子後邊一小段距離內都是排氣柵密集的位置。很明顯,這就是要將導流片(傳說中的棍子)的結果與排氣柵混合,這樣才能把氣流搓出渦來。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151393#p=4
這時候肯定有人說了,殲10不是有鴨翼嗎,鴨翼的渦流就可以用了,爲什麽要多此一舉呢?我給的答案是:
在低速時,鴨翼的渦流也是必然有的,他對主翼的影響結果是,降低主翼的升力,對短距離起飛造成不利影響。而通過殲10壓氣槽搓出來的氣流在起飛等低速階段時,排氣道的氣流實際是不夠用的。他還在瘋狂地吸氣,所以排氣柵此時並沒有排氣。所以也形不成渦流,不會對主翼升力造成太大影響。而在大攻角的時候,很明顯進氣道的壓氣效果過強,排氣柵會排出大量的氣流。此時機頭的壓氣效果也會迫使壓氣槽內産生巨大的氣流,這兩股氣流搓在一起會産生很強勁的渦流。而在大攻角的時候渦流也正是解決翼面氣流分離,增加升力的最好途徑。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151393#p=5
蘇-37(沒找到有渦流的SU-37圖)的鴨翼主際是近距偶合鴨翼,他的動作與主翼,與平尾,與尾噴管偶合動作,達到超級機動性的目的。而這原自于其強勁的發動機。能彌補起飛階段升力的損失。而EF-2000,鴨翼的作用也是搓渦流,別看他離主翼遠,但他的下拉角,大攻角時使渦流正好落在主翼最需要的位置。“陣風”也是近距偶合。而大家都知道,中國飛機最差的就是發動機。中國不可能用發動機去彌補氣動布局的缺陷。只能用氣動彌補動力的缺陷。
所以就想出了殲10 的布局——平尾前置,泄氣槽搓渦流。
平尾前置的意思就是說把本來用于平衡的平尾拿到主翼前,這樣不光可以平衡俯仰,而且把本來平衡壓力改成了平衡升力。相當于增加了主翼的升力,和一部份動力。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151393#p=6
這裏第一張是常規布局,平尾在後,重心在主翼升力中心以前,兩邊像杆稱一樣平衡。第二張是大三角翼無尾布局,他是機翼前部産生升力,機翼後部産生壓力,與重心保持平衡。這兩咱方案,都要損失一部份升力。而這對于心髒不好的中國戰鬥機來說是墨守成規。所以中國的殲10 用的是前置鴨翼,如第三張圖所示,主翼升力和鴨翼升力擡著重心。這可謂揚長避短的最佳方案。所以殲10的鴨翼盡量靠前靠上離主翼遠遠的,讓鴨翼的渦流盡可能地遠離主翼面,鴨翼下的壓氣槽的氣流又會把鴨翼的渦流盡可能地隔離開主翼,進一步增加起飛時的升力。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151393#p=7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slide.php?tid=151393#p=8
仔細看這兩張圖,鴨翼的後的“氣霧”沒靠在主翼上,而是整齊地與主翼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這種設計有一個問題,就是進氣道一般都只能靠下或靠兩側,靠兩側的不可能産生在主翼上的渦流,靠下主翼就必須更低。這也就是爲什麽殲10用的是非常非常非主流的下單翼的原因。這種布局在二戰時常見,那是因爲這種布局結構強度大——機翼擡著機身,可以放置橫貫的大梁。而現代飛機都是合金的,不行就鈦合金,木質強度已不再成問題所以很少有噴氣戰鬥機用(教練機用的多,因爲這種結構簡單不用複雜強力的機身框架)。而殲10的下單翼則是因爲要利用進氣道上沿的壓氣槽,不得已而爲之。
現在還想罵殲10的六根棍子和高機頭外加下單翼嗎?
  回應
再合理也是一個醜,也肯定有其他辦法解決氣動問題,比如現在網上盛傳的殲-10A(仿F-35)的進氣口就順眼的多。
拿六個導流片說事的,說什麽加強筋,棍子的,都是平大豬之流,十足豬頭。
六根破棍子都可以胡扯八扯,意淫到極點!!
歐洲稱殲10爲惡棍
有點道理,頂一下,大家不要胡聽西方言論,外國人起的綽號越難聽,說明他們越害怕
看完你寫的突然發現不想罵奸10這駝背了,但是現在有日你媽的想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9aa5f0100fqar.html?tj=1

 

巴專家評析殲10B:印度未來戰機也難匹敵 

 

  2008年12月,有關中國殲-10戰機最新型號——殲-10B進行首次試飛的傳言甚囂塵上,引發西方媒體的高度關注;2009年4月,互聯網上又曝光了殲-10B戰機的最新圖片。殲-10B可視為中國對第四代戰機的後續嘗試,有望將殲-10戰機提升到四代半戰機的水準。

  殲-10B戰機性能改進推測

  殲-10B戰機雖然是在殲-10基礎上衍生而來,但與後者相比進行了多處改進,性能也大幅提升。

  首先,殲-10B戰機採用了先進的DSI超音速進氣道(即無分離板超音速進氣口,英文縮寫為DSI),與FC-1“梟龍”戰機的進氣道相似。DSI進氣口可以簡化外形結構,降低飛機重量,增大機內空間,並且改善飛機的高速性能;不足之處是設計中需要大量精確的氣動數據計算,而且對部件加工工藝精度要求很高,難度很大。而傳統殲-10戰機採用的是矩形進氣道,這種進氣道需要大的以銳角安置的可調進氣斜板,由其產生一個向後傾斜的激波來加大對縱向吸入氣流的壓縮,也增大了飛機的重量以及雷達反射面積。

  其次,殲-10B戰機加裝了更多的先進電子設備。殲-10B戰機的機鼻呈橢圓形,同F-16戰機的機鼻頗為相似,而且稍微向下傾斜。機鼻上安裝有類似殲-11B戰機配備的紅外搜索跟蹤系統(IRST),可以被動探測敵方目標而無需開啟火控雷達,從而降低了被敵方戰機發現的概率。而傾斜的雷達天線罩顯示殲-10B可能安裝了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該雷達系統由眾多微型雷達組成,能夠各自獨立地瞄准不同的方向,使戰機能同時跟蹤鎖定大量目標。殲-10B戰機尾部突起位置可能還安裝有導彈逼近告警裝置,在該裝置下方則可能安裝了前視紅外傳感器。

  第三,與殲-10戰機相比,殲-10B的“體格”變大了很多。殲-10B戰機垂直穩定翼長度增大,末端呈“魚翅”形狀,上面安裝有新的小型電子對抗系統(ECM)整流罩。殲-10B戰機的兩個後機身下翼面積也得到擴展,增強了飛機的側向推動力。從網上曝光的照片可以看到,殲-10B戰機的機翼下方還增加了新的吊艙,可以用來加掛副油箱、空對地導彈或目標指示儀等。

  第四,殲-10B戰機的駕駛艙似乎也進行了重新設計,艙內可能配備有面積更大、顯示信息更為詳細的廣角平視顯示器(HUD),不過這點尚未得到證實。根據殲-10戰機的發展過程判斷,殲-10B戰機的可伸縮加油探頭可能安裝在飛機左舷處。戰機駕駛艙的右側安裝的則是重新設計的衛星通訊裝置。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殲-10B戰機可能採用的矢量控制發動機。從網上曝光的照片看,殲-10B目前使用的是俄羅斯AL-31發動機,未來則有可能裝備經過重新設計的WS-10A發動機,或是正在大力研製的新一代WS-15發動機。這些發動機不但能提供比AL-31發動機更高的推力,而且因為是矢量控制,能大幅提升殲-10B的靈活性和機動能力。

  殲-10與F-16的技術對比

  F-16是美國空軍的主力戰機之一,主要用於空戰,也可用於近距空中支援。該機擁有適度的機翼後掠角和長寬比,是天生的“空中纏鬥型”戰機,不過這種設計也同時增大了其超音速飛行時的阻力。該機至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兩台威力巨大的發動機,空戰中飛機的推重比可達1.15,不但能夠確保戰機快速爬升,還能夠保證戰機快速機動轉彎。不過,該機不僅在機翼設計上,而且在進氣口的布局上也犧牲了超音速性能,因此儘管該機可以達到2倍音速,但實際上其超音速性能一般。

  雖然F-16戰機為謀求亞音速纏鬥能力而犧牲了超音速性能,但殲-10戰機卻並沒有做出類似的犧牲。因為當F-16戰機設計之時,空中纏鬥是戰機作戰的基本方式。而當殲-10戰機設計的時候,超視距空戰時代已經來臨,殲-10戰機的氣動布局設計,包括機翼設計與進氣道設計,都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例如,殲-10戰機擁有更大的機翼後掠角與可調節DSI進氣口,賦予了殲-10戰機更為優越的作戰性能。

  在現代高空超視距作戰環境下,殲-10戰機的性能明顯優於F-16戰機,這也體現在其較高的瞬時轉彎速率上。比如法國“幻影-2000”戰機配備的發動機並不出色,但巴基斯坦與土耳其空軍仍然忌憚“幻影”戰機,就是因為這種戰機應用了先進的氣動技術,機動作戰力強。希臘空軍同時裝備有“幻影-2000”戰機和F-16戰機,他們在訓練中得出結論:F-16戰機在低空、低速、纏鬥時性能較好,而“幻影-2000”戰機在高空、高速作戰中的表現則更勝一籌。

  隨著大離軸發射導彈在戰場上日益廣泛的應用,對F-16戰機的生存構成了很大威脅,要求其必須在第一個回合交戰中生存下來,而超視距技術的發展則進一步加劇了F-16面臨的挑戰。離軸發射角導彈可以在目標位於彈體中軸線以外就能發射,無須對准目標。第一代空空導彈只能做到定軸搜索,即目標位於導彈彈體中軸線上時才能截獲目標,但現在各型導彈都能實現導引頭與雷達隨動,具有離軸搜索能力,大大提高了雷達的跟蹤攻擊能力。在以往的時代,戰鬥機飛得又高又快固然也是性能出色的體現,但在實戰中,飛行員經常得降低飛行高度以攻擊低空飛行的敵機。而如今借助射程更遠的的超視距導彈和下視攻擊能力,飛行員無疑有了更多的選擇。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式裝備加裝到F-16戰機上,其重量也在不斷增加,雖然美軍試圖通過提高發動機推力來進行平衡,但由於戰機機翼面積並沒有發生變化,因此戰機的機動性有所下降。而殲-10戰機則憑借鴨式三角翼外形,保證了機翼的有效面積,獲得了良好的機動性能。

  不過,較新批次的F-16戰機具備了非常出色的低空對地攻擊能力。高翼載有利於戰機低空飛行,而適度的機翼後掠角也有助於戰機在較低飛行速度下的操控,這在投擲彈藥時往往變得很關鍵。而殲-10戰機並不適合執行近距離空中支援任務,但由於其在武器射程和有效載荷方面具有優勢,因此可視為有效的縱深打擊利器。而且近距空中支援能力也並不是解放軍空軍的迫切所需,更何況JF-17“梟龍”本身就是執行這類任務的理想戰機。

  巴基斯坦渴望購買殲-10B

  作為南亞地區重要的軍事力量,巴基斯坦空軍一直對中國的殲-10戰機項目有著濃厚興趣,有可能用來取代西方戰機,以滿足對高端戰機的需求。此前巴方從中國引進FC-1“梟龍”戰機時,曾憑借其對西方軍事技術和發展趨勢的更深入了解,推動中國對FC-1系統進行了大幅升級。未來殲-10B戰機毫無疑問將會收到來自巴空軍的訂單,但可以想象的是,其引進過程將會重現FC-1“梟龍”的遭遇。據知情人士透露,巴空軍已經表示希望購買殲-10B戰機,還計劃設立專門機構負責維護和升級這些戰機。

  此前有傳聞稱巴基斯坦空軍最早將於今年接收第一批殲-10戰機,不過更可信的說法是,巴方出於發動機方面的顧慮,可能將採購時間推遲到2014/2015年。中國殲-10戰機目前使用的是俄羅斯生產的AL-31發動機,巴基斯坦擔心引進該機後會因與俄方缺少合作,而使該機的維護和後勤保障工作出現問題。因此,巴空軍更願意等待WS-10A或者新一代WS-15發動機裝備殲-10。

不過推遲購買中國殲-10戰機將對巴基斯坦產生重要影響。目前,巴方空軍急需採購高端戰機以對抗宿敵印度的蘇30-MKI、“幻影-2000”以及未來的多用途作戰飛機(MRCA)。雙方目前都擁有一定數量的機載預警與控制系統(AWACS)和超視距(BVR)作戰平台,在這樣的作戰環境下,誰擁有了高空超視距作戰能力,誰就能獲得南亞空中優勢。而中國殲-10戰機的低翼載等空氣動力學設計布局,使其非常適合這一作戰方式;而且殲-10戰機的瞬間轉向能力極強,使其在進行超視距高空作戰時也有可能占據優勢。

  新型殲-10B戰機配備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高推力發動機和先進的電子戰等航空設備後,將使巴基斯坦空軍獲得對印度空軍的質量優勢。就空戰性能而言,印度空軍當前部署的任何戰機都無法與這些殲-10B戰機相匹敵。即便是印度未來可能購買的多用途作戰飛機,在可供選擇的五種型號中,也僅有歐洲“台風”戰機(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可與殲-10B一較高下。

  巴基斯坦空軍希望總共購買150架高端戰機,如F-16 Block52和FC-20(即殲-10B或外貿巴基斯坦版殲-10P),不過考慮到與美國之間的關係以及F-16戰機的作戰性能,FC-20的採購數量可能更大。F-16、殲-10P與JF-17配合使用,取長補短,可以達到理想的作戰效果:殲-10P具備高空作戰優勢,可以彌補JF-17戰機高空超視距作戰弱的特點;殲-10戰機近距離空中支援(CAS)能力的不足,則可由JF-17戰機來彌補;殲-10戰機在縱深攻擊方面的不足,則可由F-16來彌補。這樣一來,殲-10、F-16及JF-17戰機的搭配,也符合巴基斯坦軍隊未來15年發展戰略規劃的要求。儘管該發展規劃還未公開,但據消息人士透露,按照該規劃要求,巴空軍只能採購單發動機的戰機,而殲-10P/FC-20搭配JF-17和F-16,正好能圓滿滿足這些要求。

  印度空軍近年來不斷擴充軍備,大量購買西方四代半戰鬥機,除了宣布將引進126架多用途戰鬥機外,還在增加蘇-30MKI戰機數量,改進現役米格-29戰機和“幻影-2000”戰機,給巴基斯坦帶來巨大壓力。到2014年,巴基斯坦空軍的一些F-16戰機將陸續開始退役。雖然這些戰機一直受到精心呵護,但屆時其中一些的服役年限將超過30年。因此,巴基斯坦空軍的應對之策也很明確,就是大量引進JF-17和FC-20戰鬥機,構建相關基礎設施和開展人員訓練。而且,JF-17不僅能夠讓巴基斯坦空軍在戰機數量上與印度空軍相抗衡,還可使其在戰時保有數量更多的FC-20及F-16戰機,並能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這是因為JF-17平時可以充當低成本的訓練機,為FC-20及F-16戰機提供飛行訓練服務。這一做法與以色列空軍相似:以空軍就利用F-16戰機來滿足其F-15戰機飛行員的飛行時間要求。

巴基斯坦空軍還希望在預算許可範圍內盡可能增強自身力量,比如從西方國家採購航空電子設備,以便進一步發掘JF-17及FC-20戰機的潛力。中國的國防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當巴空軍最終決定購買殲-10戰機時,中國或許已有能力滿足、甚至超出巴方的實際需求,並且還能以較低的價格參與競爭。不過目前尚不清楚,如果巴空軍提出採購下一批JF-17及新型FC-20戰機時,中方能否滿足巴空軍的性能要求。對於FC-20戰機來說,電子戰設備、駕駛艙界面及中國新型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的可靠性至關重要。目前,巴空軍也在關注歐洲的同類裝備,包括由意大利和瑞典聯合開發的多功能有源電子掃描陣天線(M-AESA)系統,以及法國製造的有源相控陣雷達。

  殲-10戰機的未來發展

  有報道稱,中國預計會裝備大約1200架殲-10戰機,莫斯科航空展上來自俄羅斯方面的消息,以及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中國軍力年度報告均提到了這一數字。但是,考慮到殲-10戰機涉及多種型號,中國可能並不會限制該系列戰機的生產數量,不過最終會選擇生產哪種型號倒是需要真正關注的問題。

  首先,中國第一代殲-10戰機裝備的是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隨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又研製了配備有WS-10A發動機的殲-10A戰機,不過這款戰機的性能發揮並不太穩定。

  據消息靈通的軍事評論員透露,中國還研製出了新型殲-10C戰機,這種戰機配備有兩個與RD-33發動機大小類似的發動機,而且性能特征也與殲-10B戰機差不多,據稱是歐洲戰鬥機的直接競爭對手,而且採用了相同的設計布局——雙發動機單尾三角翼。解放軍空軍未來必須在生產殲-10B還是殲-10C戰機之間做出決定。不過巴基斯坦不太可能選擇採購殲-10C戰機,因為這種戰機配備雙發動機,不符合巴空軍對單引擎戰鬥機的需求。

另有消息稱,中國還在研製艦載型殲-10戰機,不過這種戰機又會與中國的殲-13戰機展開直接競爭,後者是專用型四代半艦載戰鬥機,採用了與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相似的常規外形布局。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的一種採用三角鴨翼布局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但據稱該項目已在方案競爭中落敗。也有消息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並未完全出局,而是著手參與和沈陽飛機工業集團的聯合研發計劃。中國最新的第五代戰鬥機計劃經常被稱作J-XX或XXJ項目,成都飛機工業集團與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在聯合研製新一代戰機的過程中將發揮何種作用,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鑒於以往比較成功的研發歷史,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的實力似乎略占上風。

  殲-10的項目主管最近稱:“我們正在研發一種第四代戰機,以滿足保衛祖國的需要。”中國所謂的“第四代戰機”,就是西方國家所指的第五代戰機。中國新一代戰機將採用與F-22戰機相似的常規布局設計方案。J-XX將採用其正在發展的新型WS-15發動機,戰機重量約為20噸,因此可將其歸入重型戰機之列。J-XX的作戰性能有可能僅次於俄羅斯PAKFA戰機與美國的F-22戰機。中國研製出第五代隱形戰機後,殲-10戰機最終可能會停產。但可以預見的是,至少在下一個十年裡,中國的第五代戰機還不會取得重大進展,殲-10戰機與殲-11戰機仍將得到穩步發展。(來源:《現代艦船-軍事廣角》2009年刊載 (巴基斯坦)軍事分析家:M.侯賽因 金鑫/編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7/7/0/10117707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177079&mdate=1223154308


美稱中國正研制殲-10B戰機將配備新電子戰吊艙
 

中巴JF-17戰機WMD-7機載吊艙
  東方網2010年11月23日消息:美國航空周刊19日報道稱,目前中國正在研制殲-10系列的新型戰機,即殲-10B戰機,而且該機將配備國産WS-10A發動機。除此之外,中國還在積極研發新型電子戰吊艙系統。
  報道稱,殲-10戰機是成都飛機公司最著名的産品,該機于2008年中國航展期間首度亮相,並在航展期間進行了精彩的飛行表演。在過去的兩年裏,殲-10戰機項目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
  據報道稱,該機的發展過程與另外一款著名的單發動機戰機——即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16戰機——非常相似。F110-GE-100發動機的引入,是F-16戰機的主要發展裏程碑之一,該發動機提供的推力較最初的F-100-PW-100/220發動機高出6000磅。同樣的,中國目前也在努力完成對沈陽黎明發動機制造公司研制的WS-10A發動機的測試工作,並使之進一步完善。
  報道指出,目前,中國正在研制殲-10系列的新型戰機,即殲-10B戰機,而且其原型機已配備WS-10A發動機已進行過飛行測試。據稱,WS-10A發動機將取代該系列戰機最初配備的AL-31FN發動機——後者由莫斯科Salyut公司研制。
  殲-10B戰機的發動機進氣口采用了全新的設計,它由長方形(AL-31FN)改爲了橢圓形。這一點與F-16的發展相似:相關人員爲這款戰機研制了“大嘴”進氣口,以增加F110發動機的氣流。
  但在當代,戰機性能的主要差別在于機載電子系統的能力。中國行業官員表示,目前正在發展一條新的生産線,代替現在殲-10和其他飛機上所使用的主要吊艙系統。
報道稱,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計劃升級KG300G電子戰吊艙,擴大其頻率帶寬。而且,其還在研發新一代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可替換飛機當前的機械掃描陣型雷達。一名中國設計師表示:“有源電子掃描陣雷達對任何戰機來說都是一種重要的進步,其可大幅度提高可靠度和雷達性能。”
更多關于殲10的新聞
俄媒體稱中國再次向俄采購蘇27殲10用發動機 2010-11-17 
西方壟斷軍事技術:殲10飛行控制系統獲突破 2010-07-18
日本稱中國戰機熱銷亞非 殲10單價1.9億人民幣 2010-04-30
殲10操控性強性能好 外媒質疑超出中國軍工能力 2010-04-15
http://mil.news.sina.com.cn/2010-11-23/0915620366.html

 

國産WS-10發動機已經量産 主要裝備殲10殲11戰機

 

俄制AL-31發動機與國産WS10發動機 

2009年11月5日,中航公司組織媒體前往航空博物館參觀。航博新館內展示了,國産軍用FWS10與俄制AL-31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實物。兩款發動機擺放在同一展位,遊人可以很方便的參觀並對比其不同設計細節。

  FWS10是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先進渦輪風扇發動機,是專門爲殲10配套用的動力裝置;也可安裝在實現了全面國産化的殲11戰機上。目前該型發動機已投入大批生産,成爲我第三代戰機的理想動力裝置。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529_1734.html

 

區別戰機發動機是“太行”或AL-31的簡易方法!

 

由于“太行”發動機和AL-31發動機尾噴口磷片的結構和形狀有明顯的不同,據此可以很容易的區分兩者,判別戰機是否已裝上了“太行”。

http://x.bbs.sina.com.cn/forum/pic/47471c530106orv4

 這個是“太行”發動機的尾噴口,外層磷片是輪流疊壓的結構,各片磷片都首尾相連的部分疊壓在前一片身上,尾噴口在外觀上是由大小形狀一致的磷片組成的。

 

http://x.bbs.sina.com.cn/forum/pic/47471c530106orvb 

而AL-31發動機的尾噴口,外層磷片采用每兩片大磷片夾一片小磷片的結構,在外觀上,大磷片和小磷片交錯組成圓形的尾噴口。

 

 http://x.bbs.sina.com.cn/forum/pic/47471c530106orvj

這架飛機的右發動機很明顯就是“太行”了。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2&fid=138897&tbid=1570&p=1

 

俄媒稱殲10B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重量輕可靠性高

 

从照片上看,中国为歼-10研制的机载雷达使用固定式天线,与美国机载雷达一样。

從照片上看,中國爲殲-10研制的機載雷達使用固定式天線,與美國機載雷達一樣。

 

资料图:歼10B拆下机头整流罩露出机载雷达的照片。 

殲10B拆下機頭整流罩露出機載雷達的照片。

 

资料图: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的F-16战斗机。

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的F-16戰鬥機。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年12月26日報道,中國軍事論壇不久前曝光的殲-10B戰術殲擊機配備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照片引發關注。

  從照片上看,中國爲殲-10研制的機載雷達使用固定式天線,與美國機載雷達一樣。而歐洲“臺風”殲擊機有源相控陣雷達則使用移動式天線。網友們開始熱議上述兩種機載雷達的區別,最後得出結論,認爲使用固定式天線的中美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重量更輕,能耗更少,可靠性更高,而使用移動式天線的歐洲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掃描範圍更大,下半球掃描能力更強。具體選擇哪種天線類型,主要取決于具體客戶的需求,取決于研制和使用哪種天線的雷達對客戶來說具有更爲重要的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2-27/0837678689.html

 

最新排名:中國殲10優于蘇27SK和日本F-15J!
 
本排名主要參照如下指標:1.同一技術條件下,高低、重輕搭配戰機中,高的比低的先進,重的比輕的性能要強,如同一時代的F-15與F-16、蘇-27與米格-29之間F-15和蘇-27明顯要強些。原因很簡單,"低、輕"戰機往往都是同時代重型戰機的簡化補充産物,前者跟後者相比無論是在價格還是作戰性能上都有較大差距。來自非洲兩國的實戰也證明米格-29根本就不是蘇-27的對手。2.在戰機劃代問題上,參照國際潮流,第四代戰機強調能超音速巡航,能超視距攻擊,隱身性,矢量發動機實現的高機動性能,而三代戰機則采用電傳操作強調近戰機動性,整機推重比大于1,使用空空導彈重視超視距空戰。一些三代機通過進一步改進采用了更先進的發動機和相控陣雷達,在國際上又被定位成了三代半戰機。 圖中位置越高代表其性能越先進,作戰能力越強。
  首先在四代戰機中,F-22很像是孤家寡人,其具備了四代機所要求的超音速巡航、能超視距攻擊、隱身性等一系列性能指標可謂第四代戰機的標准。如果按這個標准也只有F-22算是四代機了,可是老美又偏偏宣傳其爲F-22實現高低搭配的F-35也是四代機(從性能其很難跟F-22相比,美國空軍也曾說過一架F-22相當于數架F-35的戰力),考慮其也采用了先進的相控陣雷達,隱身能力強,又可以垂直起飛就"算是"四代機吧!
  除了四代機以外,現在全球最先進的戰機就要算三代半戰機了。這些戰機包括蘇-35、F-15改進型戰機(如F-15E,圖中都寫爲F-15g,F-16g類似與其早期型號相區別)、蘇-30MK(尤其是蘇-30MKI)、陣風(Rafale)、臺風(EF歐洲戰鬥機)、F-16g(如F-16E等)、蘇-27g(改進型蘇-27)、鷹獅改(JAS)。三代半戰機都采用了新型相控陣雷達,在發動機方面相對于三代戰機也有了提高。俄羅斯一直是僅次于美國的軍事航空大國,其研制的蘇-35戰機在三代半戰機中應該算是最強大的,其所采用的"雪豹"相控陣雷達性能十分先進,而其還裝有更強大的矢量發動機,相對于蘇-35,蘇-30MKI(至于中國的蘇-30MKK就差些了)算是其簡化版,排名稍次。所以本文認爲在三代半戰機中,其作戰性能大概是蘇-35>蘇-30MK>F-15g>F-16g>陣風=臺風>鷹獅。依靠北歐強國瑞典的實力,鷹獅改進型戰鬥機采用了美國提供的新型發動機是三代半的入門機,也就"算是"三代半。至于陣風和臺風,法國作爲歐洲的航空業老大,其主動退出歐洲戰鬥機計劃所研制的陣風戰機各方面性能都不會差于其他幾個歐洲國家所研制的臺風戰機,而且陣風戰機還采用了獨一無二的"自動地形跟隨"系統,其創新型可見一般。至于美國的F-15、F-16改進型戰機、技術成熟,而且是在實戰基礎上的成果,采用了很多即將要被使用到四代機上的新技術(如隱身驗證),又根據美國的航空實力當屬三代半的前茅。
  三代半戰機以外,就剩下一些三代入門機了。說到三代入門機,就不得不提中國國産的殲10A戰機了,其是最新一款三代戰機采用了歐洲三代半戰機所普遍采用的鴨式氣動布局具有很好的空戰機動性,而且使用90年代成熟數字化技術,采用的是634式全數字化飛行操控系統。數字化的飛行控制計算機不僅速度快,功能也更強,其運動機動性與安全性明顯優于采用早期模擬技術的戰機。殲10A雖然采用很多新工藝和新技術並且裝備有"發射後不管"的先進中距空空導彈PL-12,可是其發動機依賴俄方有待改進而其雷達仍然采用機械掃描而並非相控陣,因此其還不能算是三代半戰機,希望其改進型能克服這些問題,除此之外其仍然能算作是三代入門機中的佼佼者。
  三代入門機中,除去殲10,其他大多是三代標准的建立者。如F-15A、蘇-27SK、F-16A、幻影2000、米格-29、IDF、梟龍等。這些戰機雖然是三代機,但他們的性能卻是參差不齊的。幻影2000的性能很終歸中距,F-15的初期機型(以日本裝備的F-15J(改進之前)爲例)、F-16初始型號(臺灣的F-16A(改進之前))雖然采用了電傳操作,但是其雷達不具備發射和引導先進中距空空導彈(如AIM-120)的能力。蘇-27SK采用的是模擬電傳操作,也不能發射"發射後不用管"的先進中距空空導彈(如R-77)的能力。在三代入門機中,除了上述以外剩下的飛機只能稱之爲"算是"三代機,如沒有采用電傳操作的米格-29(特指早期的大衆型號),采用了電傳操作和最新電子設備而機動性能較差的梟龍和IDF。三代入門機的排名應該是:J10A>蘇-27SK>F-15J>幻影2000>F-16A>梟龍=IDF>米格-29。米格-29的實戰效果很不理想,但是也有人認爲不是飛機的原因,但是本文認爲米格-29的機動性能雖然較好,但是其電子設備實在太過落後,空戰結果與飛機本身也有離不開的關系。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65087-1-1.html

 

我軍少將駁斥殲十抄襲自以色列獅式戰機傳言

 

 

  中廣網北京2011年3月9日消息(記者陳欣 彭洪霞)“我們的航空發動機,我們的飛機制造技術沒有剽竊西方的。如果有一天解密,他們會看到中國的發動機技術是獨一無二,這些都是中國科研人員自主創新的成果。”這是全國人大代表、空軍裝備部部長魏鋼在接受中廣軍事記者采訪時充滿自信的一段話。

  中國武器發展走上了自主創新道路

  魏鋼代表繼續用殲-10戰機舉例,他說,“殲-10完全是我們自己設計,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有人說它跟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比較像,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殲-10起飛重量、尺寸都比“獅”式飛機要大得多,還有很明顯的一點,就是“獅”式飛機的進氣道是亞音速不可調,我們是超音速進氣道,這都反映出這些成果完全是自主創新的。有些境外媒體認爲我們得到國外支持,這顯然是外行的評價,他們既低估了中國裝備科技人員的能力,也低估了自己政府對科技的管控能力。”

  魏鋼代表說現在有一個現象,就是凡是被外國封鎖的領域,我們都發展得很好。中國空軍的武器裝備也是一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給了我們很大的援助,但那個時候我們用得都是進口或仿制,西方在八十年代也向我們打開過窗口,但並沒有太大幫助,反而是他們對我們實行徹底地封鎖後,反而走上了更快的發展道路,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帶出了自己的隊伍。

  看待中國武器裝備發展應擺正心態

  在談到中國是否剽竊外國飛機制造技術時,魏鋼給出了正面回應:“科學技術有很多共性,比如航空發動機,它的風扇部件、壓氣機部件、渦輪部件等這些技術都是共性的,不存在誰抄襲誰的問題。因爲大家遵從相同的工作原理,采用接近的材料,用幾乎一樣的設備進行加工,當然會有很多共性的。如果稍微有共性就是剽竊,那中國人在2000多年前,就嘗試飛上天,比如魯班,那我們能不能說西方現在造飛機都是剽竊了我們山東人的成果?顯然不能這麽說。”

  魏鋼說,我們的航空發動機、飛機沒有剽竊西方的技術,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技術解密了,他們會看到我們的發動機,甚至目前批量生産發動機都采取了獨一無二的技術,這些都是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科學研究人員自主創新的成果。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325170

 

專家稱中國殲十改型或可同印度陣風戰機相抗衡 2012-02-02 環球時報

 

资料图:2007年巴黎航展上亮相的阵风B型战机。

資料圖:2007年巴黎航展上亮相的陣風B型戰機。

  據2月2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法國總統府2月1日宣布,該國達索公司的“陣風”戰機在印度政府的巨額采購計劃中勝出。這份價值120億美元的合同不僅是印度迄今爲止最大一筆軍購單項支出,也將是近來世界各國軍火貿易中最昂貴的大單。

  法國《新觀察家報》說,達索公司的成功秘訣之一是讓印度人相信,選擇“陣風”才能與中國越來越多的新式戰機抗衡。《印度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首批交付戰機可能部署在西部地區防禦巴基斯坦,隨後將部署在東線防禦中國。

  據中國軍事分析人士介紹,該機和中國殲-10的氣動布局相似,但在航電設備、發動機性能等方面高于殲-10。不過,殲-10戰鬥機的未來改進型有可能和“陣風”相抗衡,而中國空軍的殲11系列改進型,則可能在性能上壓過“陣風”一頭。從這個角度上講,“陣風”很難立刻給印度空軍帶來優勢。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02/1022681371.html

 

巴西購36架法國陣風戰機耗資40億至70億美元

 

  中新網9月9日電 巴西宣布,將向法國購買36架(Rafale)40億至70億美元戰鬥機和取得建造戰鬥機的科技。

  在這之前,巴西已經決定向法國購買5艘潛艇和50架軍用運輸直升機,估計合同總值約100億美元。巴西2000年也購買法國一艘後備役航空母艦,那是巴西唯一的航空母艦。

  盧拉和薩科齊總統在聯合聲明中說,法國也會向巴西購買軍用運輸機。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9-09/1109565281.html

 

法蘭西颶風何以外銷成績掛零

 

性能優秀的颶風(Rafale)戰鬥機何以在問世十餘年後仍乏人問津,目前唯一的買家只有法國海空軍而已!特別是最近幾年颶風在參與新加坡,韓國等國空軍先進戰機競標案中均敗下陣來,而且都是敗給已經老掉牙的F-15K/SG,由於後冷戰時期美國逐漸成為全球獨霸,對國際政經環境有一定影響力,因此有人說是颶風戰鬥機是敗給政治!

事實完全是如此嗎?

毫無疑問地,颶風戰鬥機性能優於前一代的F-15系列戰鬥機,然而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於武器外銷比以前要大方許多,過去一度被視為高度機密的SU-2730,SU-24,MIG-29,MIG-31等型重型戰機,如今都已成為各大航空展的常客,而且藉由價格上的優勢(SU-27/30售價約在3000萬美元)大量外銷到各國!美國人一見俄羅斯大量傾銷先進戰機,為確保其在國際武器市場上的優勢,也將經過航電系統改良的F-15,F-16,F-18等戰機送上國際市場,而這些戰機單價(5000萬美元以下)都遠低於颶風(7000萬美元)!更要命的是,颶風配備的都是法規武器,與北約制式裝備大都無法相容,若採購颶風將有後勤上的麻煩,至少習於使用美規武器的國家不大會考慮颶風!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重型空優戰鬥機在國際軍火市場的大力促銷壓縮颶風的銷售空間.原本颶風是希望以中型戰鬥機的規格來執行各種作戰任務,但諸如SU-27,F-15等重型空優戰鬥機充斥在市場後隨即抵銷颶風的優勢,特別是重型空優戰鬥機具備大推力,大功率陣列雷達,優秀的航電系統與龐大的載彈量等特性,使得重型空優戰機不僅能執行領空防禦,甚至可執行長程境外打擊,而且大功率雷達使重型空優戰機具備部分的預警機功能,價格又低於颶風,當然使颶風在國際市場上屢戰屢敗,如今只有法國自己孤芳自賞了!

http://www.yododo.com/group/t/0123790923411CE7FF80808123775029

 

法國海軍2架飆風M型戰機墜海!

 

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2009年9月24日報導,法國海軍表示,2架飆風(Rafale)M型戰機完成試飛準備返回夏爾‧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 R91)航空母艦時,雙雙墜入地中海。

海軍發言人伯特蘭‧波諾中校(Bertrand Bonneau)表示,其中1架戰機的飛行員彈射逃生後已獲救,「安然無恙」。海軍正在搜救另一名飛行員。

波諾說:「還不清楚2架戰機是否相撞。目前全力投入搜尋第2名飛行員。」

戴高樂號航艦9月21日自法國土倫(Toulon)起航,一直在地中海進行訓練。訓練任務部署的空中兵力包括4架飆風M型戰機、3架超級軍旗(Super Etendard)攻擊機和2架海豚(Dauphin)直升機和1架雲雀3型(Alouette III)直升機。

這2架飆風戰機是於傍晚18:00左右墜毀,地點在法國西南部城鎮貝比濃(Perpignan)外海約30km處。其與法國軍方在阿富汗戰爭使用的空軍機型類似,目前法國政府希望能把達索航空公司(Dassault Aviation SA)製造這型戰機賣給巴西空軍。

 

中國新銳殲10戰機PK法制幻影2000 圖文/張鵬翼
 
虚拟战场:中国新锐歼10战机PK法制幻影2000
虚拟战场:中国新锐歼10战机PK法制幻影2000
附表1 歼10幻影2000基本性能对比
附表2 歼10幻影2000航电武器性能对比假想
  氣動特性
  在20世紀50-70年代,戰鬥機普遍追求高空高速性能。其中無尾三角翼是採用較多的一種氣動佈局,例如美國的F一102、F一106,法國的 “幻影”Ⅲ等。這種氣動佈局的優點是:零升阻力小,尤其是在超音速條件下;翼載荷低;結構重量輕。缺點是縱向操縱性能差,起降性能差。
  隨著電傳操縱系統的應用,出現了放寬靜穩定度的無尾佈局飛機,例如法國的“幻影”2000。這種飛機既有良好的高速性能,又具有較高的機動性。
  另一方面,為了克服無尾佈局的缺點.開始嘗試使用鴨式佈局。最開始是在遠離主翼的位置上增加鴨翼,例如XB-70。後來又出現了近距耦合的固定 鴨翼,例如Saab一37。最後發展出全動近耦鴨翼.例如以色列的“獅”(LAVI)、法國的“陣風”以及中國殲一10戰鬥機。
  鴨式佈局有很多優點,升力高,操縱性好.大迎角性能好,短距起降性能優異.克服了無尾佈局的缺點。
  從理論上說.全動近耦鴨式佈局相比無尾三角翼在氣動特性上具有較大優勢.那麼在實際的空戰中這些優勢能否得到體現呢?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具體的對比。
  性能對比
  我們假想以殲一10戰鬥機對陣無尾三角翼戰鬥機“幻影”2000。殲一10的性能為筆者根據“獅”、“陣風”以及“鷹獅”等戰鬥機的性能推斷而來。所帶武器也為假設性能相近的武器。兩種飛機的基本性能如附表1。
  基於這樣的基本性能,我們可以對兩機的理論機動性能進行分析。 由於殲一10在推重比上佔有較大優勢.所以在爬升性能和穩定盤旋性能上優於“幻影”2000。
  由於翼載荷較低,“幻影”2000的瞬間盤旋角速度很高,但殲一10的可用升力係數大於“幻影”2000,因此兩機在瞬間盤旋性能上相近。
  因為外掛佈局的特點(在翼下貼近機身處可攜帶四枚“米卡”導彈,),“幻影”2000的轉動慣量較小,因此具有優越的滾轉性能,在攜帶導彈的情況下滾轉角速度仍然可以達到270度/秒。
  由於靜不穩定度較大,以及鴨翼的操縱作用,殲一10在俯仰操縱性和大迎角性能上佔有優勢。在超音速機動性能上也佔有優勢(超音速機動性能主要取決於超音速條件下控制面的操縱效率)。假設其航電和武器性能如附表2。
  因為本文主要探討的是氣動特性對於空戰的影響,因此對航電的設定進行了簡化,假設雙方具有相等的技術水準,也沒有考慮預警機、地面雷達引導和友機資料鏈等系統支援。
歼10幻影2000战机超视距空战假想(组图)
超视距空战发射导弹及规避导弹
歼10幻影2000战机超视距空战假想(组图)
规避导弹极限距离及向近战转换

  超視距空戰

  假設雙方單機,均從5000米高度,以馬赫0.9進入,對頭飛行。在進入100千米距離以內,都能有效地發現對方,由此進入超視距空戰階段。

  目前主動雷達制導的中距空空導彈.有效射程都在50千米以內,而雷達的截獲距離一般爲發現距離的70%。在60—70千米的距離上可截獲目標.也接近了發射導彈的距離,因此超視距空戰主要也是從這個距離上開始。

  一般認爲“米卡”在最大射程上處于劣勢,我們假設AIM一120A的最大有效射程爲50千米,而“米卡”爲40千米。

  由于“幻影”2000在導彈射程上處于劣勢,必須采取措施來彌補這一劣勢。通常的做法是采取戰術轉彎.同時施放幹擾,以破壞敵方雷達的跟蹤,盡量延緩敵方發射導彈的時機。進行轉彎的時機是剛進入敵機導彈的最大有效射程時.也就是兩機相距約50千米時。

  在進行轉彎時,轉彎角一般不應超過40度。因爲機載雷達的偏轉角最大爲60度,如果轉彎角度過大,敵機就脫離了本機雷達的最大掃描範圍,而敵機雷達可以繼續有效地跟蹤本機,本機將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因爲這個限制,“幻影”2000的戰術機動將圍繞兩機對頭的軸線進行.形成一個蛇形機動。如圖2所示。

  在進行一到兩次轉彎之後。兩機距離縮短到40千米以內,此時“幻影”2000可以發射“米卡”導彈。而殲一10在此前已經發射了AIM一120A導彈。

  主動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自主截獲目標的距離約爲20千米,在發射之後到自動截獲目標之前這段時間.是超視距空戰的關鍵階段。

  在預計敵方導彈接近到一定距離後,必須采取規避動作,例如轉彎或者爬升。因此空空導彈的可攻擊範圍是有限的,在偏離其發射方向一定距離之後.導彈由于能量的消耗將無法追上目標.如圖3所示。

  還是由于雷達掃描角度的限制.戰鬥機進行規避的時候,轉彎角度一般不應大于50度,否則本機雷達將丟失目標,無法對導彈提供中繼制導。

  本機的火控系統將根據本機的速度和高度以及來襲導彈的距離,計算出戰鬥機必須進行轉彎的時機。如果超出這個時間,本機必須用大于50度的角度進行轉彎才能規避敵方導彈,這樣的結果也就是本機無法對發射的導彈進行制導,等于自動放棄了進攻機會。

  當導彈和本機的距離小到一定程度時,本機必須進行180度的轉彎才能規避導彈的攻擊,這個距離稱爲“極限距離”.火控系統會給出告警。

  除了轉彎之外,還可以同時采取上升機動,以消耗導彈的能量。

  由此可以看出.超視距空戰中決定勝負的因素,就硬件而言,主要包括:雷達的探測和截獲距離:幹擾和抗幹擾的能力;導彈的射程、攻擊範圍和命中率:本機的敏捷性,例如進行蛇形機動時,需要飛機不斷進行滾轉以變化盤旋方向:本機的加速性能和超音速機動性能。

  如圖4所示,如果本機具有較高的速度,則容易飛越導彈的攻擊範圍。雖然第三代戰鬥機都有超音速飛行能力.但平時一般在亞音速飛行。超視距空戰中,從發現到交戰,時問只有幾十秒.而從亞音速加速到超音速的時間也是幾十秒。因此,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對超視距空戰有極爲重要的意義。除此之外,還需要戰鬥機在超音速狀態下具有較好的機動性能,這是目前的第三代戰鬥機所缺乏的。

  除了這些硬件,火控軟件的支持也十分重要。超視距空戰需要把握幾個關鍵時機,如發射導彈的時機.發射之後進行規避的時機,以及機動動作的選擇.進入到極限距離的警告等。飛行員自己無法做出准確的判斷,必須借助于火控系統。所以火控系統良好的信息提示對于超視距空戰非常重要。

  殲一10與“幻影”2000在超視距空戰中的優劣如附表3所體現。

歼-10与幻影2000在超视距空战中优劣对比(图)

歼-10与幻影2000在超视距空战中优劣对比

歼-10与幻影2000在超视距空战中优劣对比(图)

歼-10与幻影2000在近距空战性能对比

  我們可以看出,殲一10由于推重比的優勢,以及鴨翼的操縱能力,在機動性能上占有較大優勢。再配合導彈在射程上的優勢,可以做到先敵發射,在空戰中占有主動。

  由于“米卡”導彈重量較輕.所以機動性能較好,在導彈截獲目標的前提之下,命中率較高。但是總體來說它在超視距空戰中處于被動的地位。

  我們也可以看出,單機對單機的超視距空戰,在雙方武器技術相當的情況下,都有可能命中對方。那麽在導彈發射到進入自主導引階段之前.到底是選擇跟蹤敵機還是選擇脫離.實際是對飛行員神經的考驗,空戰的結果也具有很大偶然性。所以,超視距空戰有賴于機群的配合和系統的支援,例如預警機和地面雷達對目標的指示,機群之間的配合。

  在本文設想的空戰中.假設雙方都采取了規避動作,在雙方都劇烈機動的情況下,很可能丟失對目標的跟蹤,導致中距空空導彈脫靶。那麽在雙方重新轉入對頭飛行之後.空戰將會轉入近距格鬥階段。

  近距空戰主要取決于如下因素:戰鬥機的機動性能;火控系統的反應速度,例如裝備頭盔瞄准具的飛行員可以較爲迅速地鎖定目標;近距空空導彈的性能。

  殲一10和“幻影”2000在近距空戰上的性能對比如附表4。可以看出,“魔術”2導彈和“怪蛇"--3導彈在性能上相當,鴨式戰鬥機在機動性上占有較大優勢。

  近距空戰中雙方的目的都是占據發射導彈的有利位置,而避免本機進入敵機的導彈攻擊範圍。圍繞這一目的,雙方將采取複雜的機動,因此在本文中不可能一一探討,只介紹近距空戰的基本模式。

  根據雙方進入空戰的角度不同,可以將雙方分爲均勢、優勢和劣勢。如本機機頭指向敵機,而敵機機頭未指向本機,則本機爲優勢狀態;如敵機機頭指向本機.而本機機頭未指向敵機,則本機爲劣勢狀態:如雙方機頭都指向對方,則雙方爲均勢狀態。

  在超視距空戰中,雙方都盡力將機頭指向對方,以確保中距空空導彈的發射和機載雷達對目標的鎖定。這樣,最後可能雙方形成對頭飛行進入近距格鬥的局面.因此假設兩機進入近距空戰的局面爲均勢狀態。

歼10幻影2000战机近距空战假想(组图)

歼10幻影2000战机近距空战假想

歼10幻影2000战机近距空战假想(组图)

歼10幻影2000战机近距空战摆脱战术

米卡导弹在中近距空战转换进的性能优势

  根據攻擊方式的不同,近距空戰又可分爲前半球攻擊和後半球攻擊。如果瞄准敵機前半球發射導彈,則爲前半球攻擊。

  假設兩機對頭飛行,交錯後向同一側轉彎,那麽轉彎半徑小的一方可以構成前半球攻擊的條件。如圖6所示。

  在這種模式的空戰中,兩機的瞬間盤旋角速度相當,但是由于鴨式戰鬥機的大迎角性能優越,俯仰操縱性好,可以利用大迎角飛行狀態迅速減速,從而獲得較小的盤旋半徑。

  如果雙方都沒有攻擊機會,則空戰將發展成下一種態勢,如圖7。

  在這種狀態下,盤旋半徑小的殲一10會進入敵機後方,從而形成尾追攻擊。

  被敵機尾追後,本機可以采取機動措施進行擺脫。如圖8所示的“斜斤鬥”機動。通過這種機動,爬升性能更好的戰鬥機可以擺脫敵機的尾

  追.反過來占據有利位置。但是由于殲一10的爬升性能優于“幻影”2000.後者很難通過這種動作擺脫敵機。

  通過水平機動也可以擺脫敵機的尾追,如圖9。這一機動能否奏效主要取決于兩機的最大轉彎角速度對比。如果一方不能立即獲得發射導彈的條件,則空戰將轉爲互相咬尾的過程。在咬尾的機動中,具有較好的穩定盤旋能力和較大剩余推力的戰鬥機將處于優勢。

  實際空戰中將會綜合采用水平機動和垂直機動,搶占有利位置,奪取空戰的勝利。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幾種基本的空戰模式中,由于殲一10具有較好的大迎角飛行性能,且推重比明顯高于“幻影”2000,剩余推力大,穩定盤旋和爬升性能都優于對手,因此殲一10在近距空戰中占明顯優勢。

  不過.如果考慮“幻影”2000攜帶的“米卡”導彈具有較好的機動性,則空戰態勢將有較大改變。因爲“米卡”的重量很輕.與近距格鬥導彈接近,而且采用了矢量推力控制方式,具有很強的機動性能.可以作爲近距格鬥導彈來使用。除了紅外型“米卡”用作近距格鬥導彈之外,雷達制導的“米卡”也可在近距離上發射。

  一般的近距格鬥導彈,最佳發射距離在3~8千米範圍內,而中距導彈一般在十幾千米以外(如果距離太近導彈尚未加速。機動性不高),“米卡”導彈正好可以彌補這一射程差。設想兩機在超視距空戰中均未能擊中目標,繼續形成對頭飛行的態勢。此時兩機一般相距10~20千米。在這種情況下,“米卡”導彈可以發揮其射程優勢,迎頭進行攻擊。而紅外制導的近距導彈不僅射程較近,而且一般不能從機頭正前方進行攻擊。因此,在空戰由中距向近距轉換的過程中,“米卡”導彈具有很大優勢。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殲一10具有優越的氣動特性,機動性優于“幻影”2000戰鬥機,但實際空戰中,影響勝負的因素很多,包括導彈、雷達和電子設備、火控軟件的性能等,以及系統的支援和機群戰術的配合。還取決于飛行員的判斷能力和操縱水平。因此,空戰絕不僅僅是少數性能數據的對比,而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對抗的過程。只有裝備性能和使用的最佳結合,才能獲得空戰的勝利。

http://jczs.news.sina.com.cn/p/2007-02-09/0717430811.html

  

詳參【圖博館】:

F-5E  F-104  幻像2000 台印的幻像2000 台F-16 Block 20 來了雄鷹走了神鷹 IDF與JF17 適形油箱之議 IDF(我不飛)變雄鷹?

空對空導彈  兩岸空空導彈  中國空空導彈  中國機載雷達  機載有源相控雷達  太行發動機只達到能用的水準   WS-10性能優於AL—31F  中國戰機發動機研發史 

FC-1 VS 殲7MF  "梟龍"飛機電子與氣動系統  殲-7FS與殲-7MF  中國殲七戰機發展史  殲十出口之爭  殲十性能之爭  外國軍媒眼中的殲-10  J-10內幕宣傳  殲-10戰機  以色列Lavi戰機

殲9之敗  殲13之敗  殲-8之生產  殲八IIM火控系統   J-8之改良   殲-8

SU-27的實況?  蘇俄建軍原則  《戰爭之道》 由SU27到殲十一  殲-11性能之猜   SU-27家族關係  Su-35   SU-34   SU-33    Su-30   SU-27  米格-31  米格MiG-29   S-37“金雕”前掠翼戰鬥機

EF2000颱風戰機   法國 Rafale 颶風戰機   F-15“鷹”戰機   F-14    F-18

F-22   仿F-22   反F-22   俄五代機   日本四代戰機   PLA四代機之爭  《僵局》 

三代機大車拼 《未來戰機》  印度LCA戰機   F-16全史   F-2戰力及問題解讀   日本F-2戰鬥機 瑞典JAS-39“鷹獅”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340) | 回應(1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其他空軍 |
此分類下一篇:米格MiG-29
此分類上一篇:印度LCA戰機

阿楨
俄官員說公道話稱中國仿俄武器産權已不屬于俄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年2月25日報道,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德米特裏耶夫近日在接受《生意人報》的采訪時宣布,去年俄武器和軍事裝備得到的訂單總額高達48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超過了100億美元大關。至于中俄軍事技術合作規模持續下降的問題,主要是由知識産權爭議和中國軍事工業快速發展造成的。
  對于俄方是否積極努力解決中國仿制俄制軍事裝備的問題,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德米特裏耶夫回答說:“確實,這是知識産權問題。2008年我們和中國在司法部系統簽署了特別協議。我們會向中方提出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相當複雜,其中也包括對我們而言。以前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二戰後以及蘇聯時期,我們向中國供應了某些産品的整條生産線,當時沒有要求簽署什麽文件,我們在此方面沒有任何文件,現在無法提出嚴肅的意見。因爲我們只是簡單地供應了産品和技術,而他們在其基礎上制造出了自己的産品,對它進行了改進,加入了自己的部分。這些産品已經不是我們的了,而是在中國軍事工業認真參與下制造出來的。中國人認爲它們是自己的産品。在此方面很難達成一致。不過,這個問題仍然有自己的迫切現實意義。現階段我們將繼續在現行國際法准則框架內解決這個問題。目前俄羅斯和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因爲中國工業迅速發展而滑坡,中國已經有能力獨立自主地保證自己的許多需求。”
  德米特裏耶夫局長同時指出,俄羅斯和前華約國家也存在著相同的知識産權問題,蘇聯時期向東歐國家供應了大量武器和軍事裝備,也提供過相應的技術,但是沒有提出知識産權保護問題,結果現在産生了較大的矛盾。俄方正在積極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現在已經和匈牙利簽署了相關許可生産協議,目前還正在和斯洛伐克、捷克、波蘭、保加利亞談判簽署類似協議。
  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局長坦承,雖然俄羅斯在整體上暫時保持住了在國際武器市場上的主要優勢,即相對不高的價格和令人滿意的質量水平,但是由于近期生産和配件成本上升,導致軍事産品漲價趨勢明顯,俄軍事産品出口價格隨之不斷上漲,在現有裝備質量和售後服務水平下,必然會對俄國防産品的競爭力産生負面的影響。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2-28/0946635079.html

另參本館: 蘇俄建軍原則 由SU27到殲十一 中國軍工 中國軍售 中國山寨經濟 殲十出口之爭 外國軍媒眼中的殲-10 J-10內幕宣傳 殲-10戰機
2011-03-10 11:55:33
版主回應
我軍少將駁斥殲十抄襲自以色列獅式戰機傳言

  中廣網北京2011年3月9日消息(記者陳欣 彭洪霞)“我們的航空發動機,我們的飛機制造技術沒有剽竊西方的。如果有一天解密,他們會看到中國的發動機技術是獨一無二,這些都是中國科研人員自主創新的成果。”這是全國人大代表、空軍裝備部部長魏鋼在接受中廣軍事記者采訪時充滿自信的一段話。
  中國武器發展走上了自主創新道路
  魏鋼代表繼續用殲-10戰機舉例,他說,“殲-10完全是我們自己設計,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有人說它跟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比較像,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殲-10起飛重量、尺寸都比“獅”式飛機要大得多,還有很明顯的一點,就是“獅”式飛機的進氣道是亞音速不可調,我們是超音速進氣道,這都反映出這些成果完全是自主創新的。有些境外媒體認爲我們得到國外支持,這顯然是外行的評價,他們既低估了中國裝備科技人員的能力,也低估了自己政府對科技的管控能力。”
  魏鋼代表說現在有一個現象,就是凡是被外國封鎖的領域,我們都發展得很好。中國空軍的武器裝備也是一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給了我們很大的援助,但那個時候我們用得都是進口或仿制,西方在八十年代也向我們打開過窗口,但並沒有太大幫助,反而是他們對我們實行徹底地封鎖後,反而走上了更快的發展道路,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帶出了自己的隊伍。
  看待中國武器裝備發展應擺正心態
  在談到中國是否剽竊外國飛機制造技術時,魏鋼給出了正面回應:“科學技術有很多共性,比如航空發動機,它的風扇部件、壓氣機部件、渦輪部件等這些技術都是共性的,不存在誰抄襲誰的問題。因爲大家遵從相同的工作原理,采用接近的材料,用幾乎一樣的設備進行加工,當然會有很多共性的。如果稍微有共性就是剽竊,那中國人在2000多年前,就嘗試飛上天,比如魯班,那我們能不能說西方現在造飛機都是剽竊了我們山東人的成果?顯然不能這麽說。”
  魏鋼說,我們的航空發動機、飛機沒有剽竊西方的技術,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技術解密了,他們會看到我們的發動機,甚至目前批量生産發動機都采取了獨一無二的技術,這些都是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科學研究人員自主創新的成果。
  針對一些國家對中國武器裝備發展存在的各種看法,魏鋼表示:“一些國家對中國武器裝備發展,應該有一個正常的心態。我們發展武器裝備,是爲了保衛國家的主權、安全,爲了保衛人民的和平生活,爲了維護國家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關心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發展建設的人需要改變他們的心態。
  軍民融合將更好地推動我軍裝備發展
  在談到“十二五”規劃中我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時,魏鋼代表說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軍民融合,這是非常重要的戰略思想。“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就提到軍民融合問題,而且把軍民融合定義爲雙向的,既是國家經濟力量、科技力量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支持,又是利用軍隊和國防軍工的成果和實力,對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支持”。
  從世界工業化的曆史可以看到,大量對現在社會非常重要的技術,都是首先應用在軍事領域。比如說航空技術、核技術、微電子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等全部都是首先用在軍事領域。然後再轉用到民用領域,在民用領域得到更大發展之後,又回饋到軍隊,這實際就反映了軍民融合的價值,也說明軍民融合是一個必由之路。從我們國家航空工業來看,最早都是爲軍隊服務的,現在開始研制大型民用客機,積極開發民用市場。
  我相信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領導下,我們在“十一五”已經取得成果的基礎上,從我們空軍裝備來說,“十二五”期間會有更多的成果讓中國人驚喜。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325170
2011-03-10 11:57:19
阿楨
俄媒稱殲10B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重量輕可靠性高

從照片上看,中國爲殲-10研制的機載雷達使用固定式天線,與美國機載雷達一樣。
  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1年12月26日報道,中國軍事論壇不久前曝光的殲-10B戰術殲擊機配備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照片引發關注。
  從照片上看,中國爲殲-10研制的機載雷達使用固定式天線,與美國機載雷達一樣。而歐洲“臺風”殲擊機有源相控陣雷達則使用移動式天線。網友們開始熱議上述兩種機載雷達的區別,最後得出結論,認爲使用固定式天線的中美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重量更輕,能耗更少,可靠性更高,而使用移動式天線的歐洲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掃描範圍更大,下半球掃描能力更強。具體選擇哪種天線類型,主要取決于具體客戶的需求,取決于研制和使用哪種天線的雷達對客戶來說具有更爲重要的意義。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12-27/0837678689.html

歐亞國家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發展掃描(組圖) 2005-12-10中國航空信息網

  美國在AESA雷達技術領域起步早,投入大,目前在世界上保持著很大的領先優勢。俄羅斯、歐洲(國際合作)、法國、瑞典、以色列和印度等國也都在努力跟進。
  歐洲的機載有源相控陣(AESA)計劃已接近裝備階段。英、法、德聯合研制的多功能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AMSAR)雷達將首先裝備在"臺風"戰鬥機上。公開的數據顯示,這部雷達將使用1500個T/R模塊。法國"陣風"戰鬥機也可能裝備AMSAR系列雷達。

  以色列Elta公司已經公布了一系列可用于AESA的X波段GaAs MMIC芯片的數據,但是Elta沒有披露公司産品的具體情況。
  俄羅斯雷達設計局正在致力于AESA雷達的設計工作,盡管我們並不清楚其中的細節。俄羅斯的AESA雷達必須使用他們國産的GaAs MMIC芯片,但俄羅斯工業在這方面的基礎薄弱。大量由國際市場采購X波段AESA T/R模塊的芯片,在近期仍然不大可能實現。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5-12-10/0844336831.html
2011-12-27 10:22:16
版主回應
我軍少將駁斥殲十抄襲自以色列獅式戰機傳言

  中廣網北京2011年3月9日消息(記者陳欣 彭洪霞)“我們的航空發動機,我們的飛機制造技術沒有剽竊西方的。如果有一天解密,他們會看到中國的發動機技術是獨一無二,這些都是中國科研人員自主創新的成果。”這是全國人大代表、空軍裝備部部長魏鋼在接受中廣軍事記者采訪時充滿自信的一段話。
  中國武器發展走上了自主創新道路
  魏鋼代表繼續用殲-10戰機舉例,他說,“殲-10完全是我們自己設計,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有人說它跟以色列的“獅”式戰鬥機比較像,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殲-10起飛重量、尺寸都比“獅”式飛機要大得多,還有很明顯的一點,就是“獅”式飛機的進氣道是亞音速不可調,我們是超音速進氣道,這都反映出這些成果完全是自主創新的。有些境外媒體認爲我們得到國外支持,這顯然是外行的評價,他們既低估了中國裝備科技人員的能力,也低估了自己政府對科技的管控能力。”
  魏鋼代表說現在有一個現象,就是凡是被外國封鎖的領域,我們都發展得很好。中國空軍的武器裝備也是一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給了我們很大的援助,但那個時候我們用得都是進口或仿制,西方在八十年代也向我們打開過窗口,但並沒有太大幫助,反而是他們對我們實行徹底地封鎖後,反而走上了更快的發展道路,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帶出了自己的隊伍。
  看待中國武器裝備發展應擺正心態
  在談到中國是否剽竊外國飛機制造技術時,魏鋼給出了正面回應:“科學技術有很多共性,比如航空發動機,它的風扇部件、壓氣機部件、渦輪部件等這些技術都是共性的,不存在誰抄襲誰的問題。因爲大家遵從相同的工作原理,采用接近的材料,用幾乎一樣的設備進行加工,當然會有很多共性的。如果稍微有共性就是剽竊,那中國人在2000多年前,就嘗試飛上天,比如魯班,那我們能不能說西方現在造飛機都是剽竊了我們山東人的成果?顯然不能這麽說。”
  魏鋼說,我們的航空發動機、飛機沒有剽竊西方的技術,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技術解密了,他們會看到我們的發動機,甚至目前批量生産發動機都采取了獨一無二的技術,這些都是中國的工程技術人員、科學研究人員自主創新的成果。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viewthread.php?tid=325170

首架配國産太行發動機殲10B戰機再次試飛

資料圖:殲10B戰機試飛開傘著陸
  環球網視頻報道2011年 9月14日,一架殲10型戰鬥機的最新改型原型機在成都飛機制造廠再次進行了試飛。
  這架編號爲1035的原型機是首架使用國産“太行”發動機的殲10B型戰機,而之前生産的殲10B飛機裝備的都是俄制AL-31FN型發動機。
  殲10系列飛機將成爲徹底的中國造三代機
  使用國産發動機的殲10B的頻繁試飛,意味著殲-10系列飛機即將成爲一種完全徹底的中國造三代機,由于裝備國産太行發動機的殲11B戰機已經大批服役,殲10B如果加入現役,也將意味著中國空海軍的國産三代機戰鬥機機隊將進入全國産動力時代。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9-17/0919665842.html

中法合研渦軸-16發動機亮相可能裝備武直10

在天津直博會上亮相的渦軸-16發動機
  環球網視頻報道 2011年9月15號上午,首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在天津空港經濟區拉開帷幕,展會上,國內外多家業內廠商的重點直升機機型紛紛亮相。
本屆博覽會爲期四天,展區占地面積97000多平方米,吸引了包括國內外直升機業內200余家企業參展商。其中包括歐洲直升機公司、美國西科斯基飛機公司等知名航空企業。
渦軸-16作爲中航工業與法國透博梅卡公司聯合研制的發動機,在展會中低調亮相,卻讓記者眼前一亮。該型發動機目前主要用于裝備直-15七噸級直升機,業內人士預測,渦軸-16將是我國未來中型直升機的主力發動機,裝備武直-10的可能性也很大。另外,在大功率渦軸發動機方面,中航工業發動機展出的5000千瓦級大功率發動機也頗爲引人注目。  
http://mil.news.sina.com.cn/2011-09-16/1022665658.html

武直十原型機采用加拿大普惠公司出品的PT6C-67B發動機,但西方國家頑固地維持對華武器禁運,PT6C-67B只能民用。發動機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武直-10的研發進度。但“塞翁失馬”,國外的發動機禁運,反倒逼迫中國研發單位更加不懈地努力,抛棄幻想,自力更生,有志者事竟成,據相關雜志報道,渦軸-9在2010年完成設計定型,成功實現爲武直-10配套的目標。 http://slide.mil.news.sina.com.cn/slide_8_193_10824.html
2011-12-27 10:27:40
阿楨
專家稱中國殲十改型或可同印度陣風戰機相抗衡 2012-02-02 環球時報

資料圖:2007年巴黎航展上亮相的陣風B型戰機。
國外媒體登載的中國殲-10B戰機圖片
  據2月2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法國總統府2月1日宣布,該國達索公司的“陣風”戰機在印度政府的巨額采購計劃中勝出。這份價值120億美元的合同不僅是印度迄今爲止最大一筆軍購單項支出,也將是近來世界各國軍火貿易中最昂貴的大單。
  法國《新觀察家報》說,達索公司的成功秘訣之一是讓印度人相信,選擇“陣風”才能與中國越來越多的新式戰機抗衡。《印度時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首批交付戰機可能部署在西部地區防禦巴基斯坦,隨後將部署在東線防禦中國。
  據中國軍事分析人士介紹,該機和中國殲-10的氣動布局相似,但在航電設備、發動機性能等方面高于殲-10。不過,殲-10戰鬥機的未來改進型有可能和“陣風”相抗衡,而中國空軍的殲11系列改進型,則可能在性能上壓過“陣風”一頭。從這個角度上講,“陣風”很難立刻給印度空軍帶來優勢。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2-02/1022681371.html

駐藏空軍殲10戰機部隊龍年挂實彈首飛 (組圖) 2012-02-01 新華網

  1月31日,雪域高原陽光明媚,萬裏無雲。駐藏空軍某軍用機場戰鷹列陣,車輛奔流,戰士們在緊張有序中拉開龍年新春首飛的序幕。
http://roll.sohu.com/20120201/n333417705.shtml
2012-02-02 11:57:10
阿楨
陸主力殲─10至少250架服役 2012-10-28 旺報

 屬於中國解放軍空軍「四代半」戰機的殲─10,在四年前投產之後,根據環球網的報導,看到了最後一批殲─10戰鬥機的試飛,序號排到了637號的第6批殲─10。殲─10性能號稱可以和美方的F─16抗衡。今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中國八一飛行表演隊將再露臉。
 以中國大陸空軍對於序號架次的算法,殲─10表明生產到第8批次,一批次至少有37架殲─10戰機。表示說殲─10生產已接近尾聲,而這種飛機到底有多少架?計算至少有6批殲─10飛機和2批殲─10S雙座機,每批大約有37架飛機,那總共將有8×37=296架的殲─10戰機。
 推測合理服役數量
 根據外界推測可能的殲─10的總架次,第二批殲─10S和最後2批殲─10的產量為35─40架,而先前各批次的飛機數量可能會少一些。中國解放軍空軍有7個航空兵團裝備殲─10戰機,海軍航空兵也有一個團裝備了殲─10戰機。
 此外,做為中國空軍顏面的八一飛行表演大隊也有12架殲─10,另外還有大約15─20架殲─10,在飛行試驗中心作為假想敵中隊。海軍航空兵團應該也有24架殲─10,而解放軍空軍的大多數殲─10團應該有28架飛機。最多應該有24+12+20+28×6+36=260架殲─10在服役。與前面計算的296架只差30架。理論上,正在服役的殲─10,總架數應該有250架。邊做邊改是發展中的通例。
 殲─10、SU─27主戰機
 殲─10是較先進的戰機,搭配自俄羅斯購回的SU─27是中國空軍中目前兩種主戰機種。不管是面對印度和台海,這兩種先進戰機都已有部署。未來發展中或者投產中的戰機,中國大陸的空軍戰力已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還有數種新世代的戰機可能加入。包括已至少有三架先導型測試機的殲─20,3到5年之內,有機會形成戰力,並進行部署。
 外號「粽子機」的殲─31,最近透過各種管道讓外界知曉,如果經過測試同樣是新世代的戰機。做為「遼寧艦」艦載機的殲─15,儘管數量不多,短期之內還是會成軍成為主戰兵力之一。仿自SU─27的殲─11,數量雖不明,同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新世代的戰機。
 而過去做為主力還曾外銷到第三世界國家的強─5戰機,日前已宣布生產完成最後一架,強─5屬60年代的舊式設計,完成最後一架的生產,等於宣告新世代的戰機,將重新主宰中國大陸的領空。
2012-10-29 13:26:45
阿楨
【時評】殲10B完勝陣風對印度災難性打擊

以下是殲-10B與陣風的性能參數對比。
一、殲-10B隱身性能同陣風相當。殲-10B降低了機高,將機頭更加下垂,做到整機更加連續一體化,加強了隱身性能。法國無法研製第四代戰鬥機,因此,陣風隱身性能同殲-10B相當。
二、殲-10B機動性能超過陣風。殲-10B安裝黎明公司推力更大的WS10B太行燃氣輪機,速度更快,機動性能更加靈活。WS10B是大推力渦扇,加力推力達到135千牛,採用數控、向量噴管。陣風在速度上相差殲-10B一大截。
三、殲-10B機載雷達超過陣風。殲-10B換裝了更大直徑的國產機載有緣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更遠,探測數量更多。雷達採用1000-1200個收發單元,發現距離達到160-180千米,可以識別3平方米的目標,已經趕上世界先進水準。法國陣風裝備湯姆遜CSF-ESDRBC火控雷達,只能同時跟蹤8個目標,評估威脅確定優先進攻目標,屬於非常落後了。
四、殲-10B空對空導彈超過陣風。中國霹靂-12空對空導彈最大發射距離80千米,霹靂-13最大射程在160千米以上,最大速度4馬赫,具有全向攻擊能力,發射後不用管。法國米卡空對空導彈最大射程是50千米,最大速度是3馬赫。殲-10B掛載先進的遠、中、近空對空導彈,空戰能力肯定超過陣風。
因此,可以定論,殲-10B依靠超過陣風的高空高速,依靠同樣水準的隱身性能,依靠超過陣風的有緣相控陣雷達,依靠超過陣風的遠、中、近距離空對空導彈,對抗陣風,將會先發現陣風,先鎖定陣風,先攻擊陣風,擊落陣風。
其實,這些參數是中國有意洩露的,針對印度購買126架陣風,印度的歡呼還沒停息就傳來中國軍方壓制性很強的消息,故意暴露殲-10B飛行的圖片,顯示殲-10B不僅換裝發動機、還安裝有緣相控陣雷達。這是不是對印度一個災難性的打擊?
http://club.mil.news.sina.com.cn/thread-588190-1-1.html
2013-03-22 10:58:43
阿楨
消息稱殲10B即將交付中國空軍 戰力可進世界戰機前8 環球網2013-10-24

  在中國五代機服役之前,中國航空兵需要有一型性能比殲10A有全面增強的,能夠在未來十年高強度戰爭環境中與最先進四代改型戰鬥機直接對抗的“高端後四代”戰鬥機裝備。這樣能夠對於周邊國家裝備的第四代戰鬥機形成全面的性能優勢,而且能夠直接對抗少數國家裝備的先進四代改型戰鬥機。
  美國軍事專家理查•費希爾認為,殲-10B是一種配備了現代化機載設備(尤其是雷達系統)的“三代半”戰鬥機,這種戰鬥機即將交付中國空軍。即使巴基斯坦無法成為售價5000—6000萬美元的殲-10B的首個買家,像委內瑞拉、阿根廷、秘魯、馬來西亞和印尼這樣的國家也會對這種價格適中的多用途戰機產生濃厚興趣。
  觀點一:殲-10掛載能力比較有限,殲-10B似乎也沒有大的改善。我們知道相控陣雷達一大優勢就是掃描速度快,可以在探測到目標後迅速調頭掃描進行確認,同時迅速完成搜索、跟蹤、識別和制導等多種功能,因此其多目標攻擊能力要遠強于普通的機械掃描雷達,實際上只有配備了相控陣雷達之後,作戰飛機的多目標攻擊能力才有實質的意義,但是這種能力不僅僅需要機載雷達,作戰飛機還要有較大的載彈量與之配合,我們知道殲-10雖然號稱為11個掛架,但是由於國產SD-10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的重量和尺寸均較大,因此能夠掛載的掛架實際上只有機翼內側的4個,而一旦這4個掛架全部掛載,那麼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飛機的副油箱無法掛載,這樣就會影響飛機的航程、滯空時間及作戰半徑等一系列指標,如果把其中兩個掛架換成副油箱,那麼為一架只能掛載2枚中距空對空導彈的作戰飛機配備有源相控陣似乎有浪費之嫌,解決辦法一個是採用雙聯裝掛架,來解決機載武器與副油箱爭掛架的矛盾。
  觀點二:採用機載相控陣雷達降低RCS 。殲10B最明顯也是最重要的一項改進就是使用了固定陣面的相控陣機載雷達,這從殲10B微微傾斜的雷達罩與機身結合線就能看出。由於來射雷達波會從透波的雷達罩進入雷達艙,在機掃雷達複雜的天線和底座結構之間反射、疊加和諧振之後,再反射回來射方向,雷達艙成為採用機掃機載雷達的戰鬥機的三大諧振腔之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機迎頭RCS。
2013-11-21 13:44:19
版主回應
  因而採用固定陣面的相控陣雷達之後,戰鬥機設計師一般將雷達陣面設計成傾斜的,這樣就可以將進入雷達艙的來射雷達波通過傾斜的雷達陣面將雷達波反射到其他方向,從而大大降低了雷達艙對於飛機迎頭RCS的貢獻,改善了飛機的隱身特性。這也成為判斷一型飛機是否採用相控陣機載雷達的特徵。根據網路上最近曝光的殲10B雷達罩打開露出黃色固定天線陣面的照片,已經能夠確認殲10B採用了相控陣機載雷達。
  觀點三:中國已在多型戰機運用DSI進氣道。殲10B另外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將殲10A原有的可調多波系超音速進氣道改為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即DSI進氣道。在殲10B之前,中國的梟龍04飛機已經在國內率先採用了DSI進氣道,在殲10B之後,中國在五代機上也採用了該進氣道技術。這既顯示出中國對於DSI進氣道機理掌握和工程應用的純熟,也顯示出中國對於DSI進氣道綜合性能的肯定。
  顯然,殲10B強化跨音速超視距空戰性能。鼓包進氣道在1.8馬赫時仍能保證0.9以上的總壓恢復係數。不過在馬赫數達到2的時候,DSI進氣道總壓恢復係數會下降到0.87左右,性能不如總壓恢復係數依然維持在0.9以上的可調進氣道。雖然DSI進氣道在飛行包線右端部分區域的總壓恢復係數不如可調超音速進氣道,但是要看到可調超音速進氣道是在付出數百千克結構重量、系統複雜度和可靠性的前提。改為DSI進氣道的殲10B雖然在超音速性能上略差,但是換來了整個亞音速和跨音速包線的性能提升。從這個角度上說,殲10B相對於殲10A強化了跨音速超視距空戰機動性能。
  觀點四:殲-10B強化了多用途能力。殲-10B的改進主要目的是什麼?我們知道戰鬥機的佈局是根據使用者的要求進行研製的,如殲-10A採用的多波系進氣道其最大的優點在於能夠在M2的高速條件下仍舊保持較好的總壓恢復係數,這樣就意味著殲-10A具備良好的高速攔截能力,這和冷戰時期空軍主要擔負國土防空任務,要求攔截入侵超音速轟炸機如圖-26逆火是相適應的。而殲-10B採用BUMP進氣道最大的優點就是結構簡單,重量低,但其總壓恢復係數等指標要低於殲-10A的多波系進氣道,這意味著空軍對於殲-10B的速度要求或者攔截性能的要求有所降低,這個大型掛架表明空軍要求殲-10的改進多用途方向發展。
  我國當初研製殲-10A的初衷在於打破蘇-27的攔擊線,攔截入侵的圖-26轟炸機,所以採用了鴨式佈局加機腹進行道來保證戰機擁有較好的高速攔截和機動格鬥能力,但這個佈局的缺點就是限制了戰機的掛載能力,也就限制了戰鬥機的多用途能力的擴展,原因是三角翼掛點配置率低,三角翼展弦比低,翼展較短,因此能佈置的翼下掛架較少,另外由於三角翼的前緣後掠角較大,靠近外的外掛點位置相對靠後,對於機身的重心影響較大,因此不適合掛載較重的武器或者油箱,除了機翼受到限制外,殲-10的機腹進氣道也限制了其外掛能力,因為機腹位置的距地面高度較低,對於外掛特的直徑和翼展有較大的限制,特別是普通佈局的導彈多採用X形彈翼佈置,需要佔用較大的空間,因此不易掛在機腹進氣道下面。
  觀點六:殲10B空戰性能得到全面提升。殲10B保留了殲10A兼顧亞音速和跨音速機動、高敏捷性和具備良好超音速攔射性能的全動鴨式佈局方案,採用最先進的相控陣機載雷達與光電感測器相配合,採用全面升級的電子對抗裝備,並且在進氣道設計上對於空戰發生概率最大的亞音速和跨音速段進行了優化。通過這樣的改進措施,殲10B彌補了殲10A的性能短板,進一步發揮了殲10原有總體方案的性能優點,綜合性能在國際四代改型戰鬥機中處於較好的水準,無疑滿足了新時期中國航空兵對於空優作戰的新要求。
http://mil.news.sina.com.cn/2013-10-24/0902745998.html
2013-11-21 13:44:40
阿楨
蘇-35是雞肋?

(楨:中俄蘇-35採購案一波三折,各種猜想都有,但多從中想買但俄不急售分析,這種分析欠全面性析判。
1.中俄領導人考量的是兩國的戰略關係,而不只是軍方的單一武器問題。
2.即使是蘇-35本身,中方此時也非急需,買更多是為了部分技術之參考。
3.了解上述二點,頭腦便能較清楚,而不會陷於網上噴糞!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804982
2014-01-19 10:31:47
圖博館
选二手货不要枭龙?阿根廷拟购以色列幼狮战机2017.01.18

经过数年的评估工作,阿根廷最终决定放弃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机,转而考虑购买以色列翻新的二手“幼狮”Block60战机。据媒体之前报道,阿根廷曾向中国派出军事代表团洽谈购买中巴联合生产的“枭龙”战机。
  回應:
 阿根廷真是一点都不长记心,82年马岛战争就是死在断供上的,这次又要请西方盟国当供应商,一但开战,又要死翘翘!
 右翼政府上台自然要与中国保持距离
 民主制容易被收买。南美阿国的脑残决定
 以阿根廷现有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制度绝无可能与任何西方国家再发生军事冲突,马岛就永远也别想了。军队对于现在的阿根廷来说本来就是摆饰,既然是充场面的玩意当然是越便宜越好了。
 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就在你我生活中也有一部分人宁愿花5000块钱买部配置很低的索尼手机,都不愿意用2000块钱买部华为。有些人就是智商欠费。
 不要一看到别的国家不买咱东西就觉得咱东西不好。 二手的便宜,阿根廷主要是没钱,小龙是三代机卖的都是全新的,幼师连以色列自己都不用了,半卖半送的当然便宜了。
 军购是要讲究配套的,不是哪个好就买哪个,三哥就是例子
 对啊,上次就是给配套害的,法国机配法国弹,打沉了英国谢菲尔德驱逐舰,然后英国施压,法国就不卖了,再打起来的话以色列可能会给他提供导弹么?
 幼师上过战场,枭龙纸上谈兵,中国军事装备,除去政治因素和超低价格,很难在世界军购市场上有大作为
 土鸡也有豹2坦克呢 不照样让IS打的屁滚尿流?伊拉克也有M1A1 不照样打不过IS?武器怎么样还得看在谁手里~~F22 F35顶多突击下连防空都没有的弱鸡国家 这也叫实战吗?你能说F22就是纸上谈兵?
 其实阿根廷选择幼狮一点也不奇怪,幼狮是用幻影5改出来的,枭龙是用米格21改出来的,阿根廷这么多年一直使用法系战机,肯定是使用幼狮比枭龙更容易上手。
 以色列幼狮,呵呵,图纸上的飞机拿来打仗?
 lavi才是图纸战斗机(出原型机),幼狮是法制幻影5C的以色列山寨版,你应该把这俩搞混了••••••••••••••枭龙也不是阿根廷不想买,是真没钱买•
2017-01-20 08:10:11
圖博館
深度:獅和幼獅誰才是殲10戰機的“猶太兄弟”2016.10.07新浪軍事

在看評論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竟然有80%的網友將這種以色列“幼獅”,和與中國殲10有著千絲萬縷“血緣”關係的以色列另一種 “獅”混為一談。 似乎在網友概念中,兩者就是傻傻分不清楚的。 筆者再一查各種國內網站,結果多數也是將兩者亂談一氣。
  圖片:兩代獅子共舞藍天。飛在後面的是幼獅(Kfir),飛在前面的是 “獅”(Lavi)。
  圖片:老照片,當年中國代表團參觀以色列“獅”。 據稱中國確實獲得了“獅”上的以色列飛行控制軟件,在此基礎上研製成功了中國自己的三代機飛行控制軟件。

  讀過筆者昨天《法國變卦不賣幻影機,以色列間諜螞蟻搬家偷光設計圖》文章的網友一定記得,以色列“幼獅”是通過摩薩德特工,策反了一名瑞士航空工程師,將法國“幻影”5的全套圖紙偷回了以色列。 在此基礎上,以法國“幻影”3/5機體為藍本,改裝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J79-GE-17渦噴發動機和以色列電子設備研製而成。
  其特點是典型的法國“幻影”佈局,即無尾三角翼,固定前鴨翼,兩側進氣道,渦輪噴氣發動機。 在強大的以色列空軍中,“幼獅”主要執行對地攻擊任務,而在出口他國空軍時,又主要以輕型格鬥戰鬥機的身份為主。 因此,“幼獅”可以說是一種輕型多用途戰鬥機。
  鮮為人知的是,以色列“幼獅”的性能還得到了美國海軍的認可。1985年,美國海軍承租了21架“幼獅”作為異機種訓練用機。 也就是交給阿湯哥的著名電影《壯志凌雲》中的戰鬥機武器學校(TOP GUN),作為模擬蘇聯米格機的對抗性機種來使用。美國海軍使用這些飛機到1988年,然後改以F-16N接替訓練任務,這21架飛機隨即歸還以色列空軍。
  今天,我們不介紹性能,就來看看外觀區別。 我們來看看“幼獅”的三視圖,能夠把這種飛機的外形特徵牢記在心了吧!
  圖片:上面的三張三視圖是“幼獅”的基型機,最能夠代表這種戰鬥機的外形特徵。 重要事情說三遍,重要圖紙看三遍。
  說完“幼獅”,我們再來說說最讓人混淆的“獅”。
與“幼獅”的雙字組詞不同,“獅”式戰鬥機只有一個單字“獅”,這與中國人傳統口語的記憶習慣並不是很符合,也顯得不那麼朗朗上口,所以有很多人想當然地將“獅”給讀成了“幼獅”! 其實“獅”的英文名字叫Lavi,有的也翻譯地複雜一點,相對於“幼獅”,將這種飛機叫成“雄獅”。 但總體上來說,叫“獅”的還是占主流。
2017-01-20 08:11:37
圖博館
1971年,以色列研製的多用途戰鬥機“幼獅”(Kfir)樣機完成試飛計劃。 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就開始考慮發展其後繼機型“獅”式戰鬥機。
  其設計目的是用來取代A-4、“幼獅”和F-4,其實這三種飛機在以色列空軍中的定位主要都是對地攻擊。 “獅”得到了以色列政府的高度重視,昨天(2016年9月28日)剛剛逝世的以色列前總統佩雷斯就曾經登上過“獅”式戰鬥機視察,在這裡也特別向這位一生致力於中東和平進程的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圖片:佩雷斯坐在“獅”式戰鬥機的座艙中。
無獨有偶,在中國殲10的研製過程中,也受到了中國最高領導人的重視,也有類似的場景出現。 再次說明軍事航空工業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意義。 這些是題外話。
  圖片:中國領導人查看殲-10座艙佈置。
“獅”式戰鬥機最初的基本方案是研製一種以空戰為主的小尺寸、低成本輕型戰鬥機。 基本設計思想依然是圍繞著改進已有的“幼獅”而展開,提出了類似於“幼獅”的前翼近距禍合鴨式佈局,並確定選用美國當時正為F-15和F-16研製的F100發動機。
  圖片:“獅”各個角度的照片。
為尋求新氣動佈局,以色列人進行了不同機翼與進氣道佈局的選型。 因選用的發動機是渦扇噴氣式發動機,經過試驗認為,進氣道應該盡可能放在低位置,以減少大迎角時機翼誘發的上洗流的影響,最終選擇了類似美國F-16的腹部進氣道,拋棄了“幼獅”的那種“幻影”的兩側進氣道。
  圖片:“獅”式戰鬥機類似於美國F-16的腹部進氣道。
同時,“獅”式戰鬥機採用了全動式前鴨翼,而非“幼獅”的固定式前鴨翼。
  圖片:“獅”從這個角度看真和殲10一模一樣。
經過多輪評估,以色列於1979年正式宣布了“獅”方案。 1981年4月重新選定PW1120為“獅”的發動機。 1983年6月,與美國格魯門公司簽定為“獅”研製複合材料機翼和垂直安定面的合同。 1986年7月21日,第一架“獅”原型機裝配完畢,1986年12月31日首次試飛。
  此時的“獅”式戰鬥機,其實已經成為由美國和以色列聯合出資研製的輕型戰鬥機,因為當時確定的研製費用約5.8億美元,大部分資金靠美國軍事援助。
2017-01-20 08:13:55
圖博館
“獅”在以色列空軍的高低搭配中充當低檔飛機,其主要任務是近距空中支援和遮斷,也就是對地攻擊,第二任務才是截擊防空。 該機裝有一門30毫米“德發”機砲。 機翼下有4個外掛點,可攜帶空-地、空-空導彈、炸彈、火箭和其它外掛物,內側的一對可掛副油箱。 機身下有7個外掛點,可帶6枚Mk80系列炸彈,兩個翼尖掛點各帶1枚紅外制導的空對空格鬥導彈。
  圖片:“獅”的三視圖,可以發現和早年的“幼獅”已經差別極大。
隨著研製費用和單機價格的上漲使以色列和美國的分歧越來越大,美國極力保證自己的軍機外銷市場,最後在美國的壓力下,以色列內閣終於在1987年8月30日宣布停止“獅”的研製計劃。 但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仍堅持完成了用於機載設備試驗的第三架原型機。
  圖片:起飛中的“獅”(下)和“幼獅”(上)。
最後來談一談“獅”與殲10的關係,其實網上已經有很多文章討論過了,這裡也不多重複。
  筆者的觀點仍然是,中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在殲-9項目中就已經嘗試了無尾三角翼與全動前翼近距禍合鴨式佈局,而採用腹部進氣道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總的來說,殲10是中國自行研製的一型空中優勢戰鬥機,其設計定位就與多用途,偏重於近距格鬥和對地攻擊的“獅”不同,外形尺寸更是大了一圈。
  圖片:殲10與“獅”對比。
當然,上世紀80年代,猶太人確實幫了中國很多忙。 比如中國的霹靂-8空空導彈,其實就是以色列的怪蛇-3近程空空格鬥導彈,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空軍戰鬥機的標配。 再比如以色列人將當時非常先進的“哈比”攻擊無人機出售給中國,使中國軍隊在上世紀90年代就擁有了對台反輻射作戰的殺手鐧,具有自主攻擊對方相控陣雷達的能力。還有就是廣為人知的“費爾康”預警機項目,雖然最終受到美國阻止沒有成功,但卻表達了在上世紀80、90年代以色列人對中國軍售的積極性。 當然還有更多大家知道的和不知道的軍品貿易,在中國和以色列之間達成。
  在這種大背景下,“獅”的一些設計思想和子系統,是不是就對中國殲-10戰鬥機的研製工作帶來一些便利了呢? 這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下面的這張照片似乎說明了些什麼!
  圖片:中國代表團與以色列“獅”。
(作者署名:紅攝庫爾斯克)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6-10-07/doc-ifxwrhpn9266293.shtml
2017-01-20 08:15:33
圖博館
殲10是抄以色列戰機發家?為何中國成功以軍徹底失敗2017.9.13新浪軍事

  在80年代發展的鴨式佈局戰鬥機中,以色列的LAVI沒有完成試飛就匆匆下馬,中國的殲10最後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對於LAVI的下馬,目前有很多人仍然認為這是美國的陰謀。但是僅從技術角度講,LAVI失敗的決定性原因,在於以色列設計師太貪婪,設計上進退失當不知分寸;導致整個佈局出現了致命的失誤,根本不能達到正常性能要求,其修改成本高昂到整個項目無法負擔,只能半途夭折。
  三代機在80年代開始的後期發展中,在東西方都掀起了鴨式佈局的熱潮。鴨式機實際上相當於把常規佈局戰機的水平尾翼放到機翼前面,並且與邊條合二為一;理論上這能顯著減少全機的長度,讓飛機更輕巧、阻力更小。
  圖:三代常規佈局戰機,形成漩渦氣流靠邊條,俯仰控制靠水平尾翼
  圖:三代機中,鴨翼的作用等同於水平尾翼和邊條合一
  圖:鴨式佈局的渦流增升
  鴨式佈局的一個重要性能優勢來源,就是其鴨翼能夠撕裂迎面的氣流,在機翼上方捲起強烈的漩渦,這會極大的提昇機翼的升力表現——而且這種效果要大大強於常規的邊條設計。因為鴨翼的翼展和麵積都佔有優勢,而且機翼自身也產生渦流,它是兩個大漩渦體系相互耦合增強的結果。
  鴨翼面積越大,和機翼越是靠近,最後形成的渦流就越是強力,升力增加就越是猛烈。但也正由於鴨翼把平尾和邊條的功能結合在一起,還做了大幅度強化,其升力大小變化過程就特別劇烈,特別難以控制。
  圖:LAVI鴨翼的安排太極端了
  LAVI的設計中,鴨翼面積做的很大,而且有一半都插入了機翼的投影區域,鴨翼的轉軸已經深入到了機翼的投影區域以內。此外,LAVI為了在相同的面積下獲得更強的升力性能,特別是巡航升力表現,採用了後掠翼而不是三角翼作為主翼佈局——這在現有先進鴨式佈局飛機中絕無僅有。
  渦流增升超級給力的前翼設計,加上升阻比特別出色的後掠翼;LAVI如果能順利成功,那麼就能以非常小的飛機重量,獲得遠比其它類似型號強得多的短距起飛爬升和載重能力,強得多的亞聲速機動能力,而且飛的也能遠得多。想法真是挺美好的。
  圖:JAS39的俯仰控制問題是可以解決的,而且後來確實解決了。在LAVI上,這一問題不僅無法解決,而且將遠比JAS39劇烈
2017-09-14 09:27:01
圖博館
然而三代機的主翼還有蘇27和米格29系列這樣少數用後掠翼的,到五代機就一款都沒有。關鍵原因之一,後掠翼在極限機動的狀態下,升力首先從外側開始喪失。而後掠翼的外側是在後面的,後頭升力沒有了,前頭還很大,就會讓飛機猛的抬頭失控。這就是後掠翼的所謂“俯仰力矩上仰”現象。
  LAVI這種極端化的組合設計,最後的結果就是這架飛機根本無法完成高機動飛行。一旦該機抬頭的速度過快、迎角增加較大,就將陷入劇烈的俯仰失控過程中。
  圖:除了LAVI,沒有鴨式佈局飛機將鴨翼深入插入機翼範圍,主翼設計沒有採用後掠翼的,這不是巧合
  要解決這個問題,LAVI唯一的出路就是鴨翼必須大幅度前移,機翼的後緣必須更改為平直或者帶前掠的三角翼設計。換句話說,整個飛機的核心氣動佈局設計、機身和機翼結構設計全部要重來。
  這樣的更改成本,對於LAVI這個項目是根本無法承受的。在LAVI後期,IAI委託格魯曼重新設計機翼,名義上是通過更改機翼內部整體油箱來加大航程載荷性能,但最根本目的還是消除LAVI的控制問題;但由於成本的不可接受,項目最終只能夭折。
  最後,對於LAVI項目,筆者用此前文章《殲20側面隱身比F22更好:只因F22不敢用全動垂尾》中的一段話作為總結:
  “對於高風險、高收益的極端化設計,唯一的評判邏輯就是看最終結果,這是非常成王敗寇的事情:失敗了,那當然就是設計師狂妄盲目,脫離實際;成功了,那就是設計師能力卓著,決斷過人。”
  圖:如果殲10真抄了LAVI的設計,或者基於LAVI的設計,最後一定會失敗。
  LAVI項目的失敗,在其總體方案的極端化思路方向確定時就已註定。任何試圖抄襲LAVI,或者在該機總體方案路線上繼續發展的做法,最後一定會以失敗告終。(作者署名:候知健)
  回應
為什麼一定要說中國的鴨翼是抄襲了別人的成功,喲呵!還買設計圖,你何不干脆說以軍直接幫我們設計並製造了殲十,到如今,還是以色列瞞天過海幫我們製造,然後運到成都刷一下漆,最後就說是我們製造的。對於那些習慣跪著的傢伙,永遠也不用叫它們站起來,因為站起來也是四條腿著地!
http://mil.news.sina.com.cn/jssd/2017-09-13/doc-ifykusey9880004.shtml
2017-09-14 09:28:12
阿楨
只生產50架就停產 性能先進的殲10B為何最終被放棄 2020-01-10 新浪軍事

  殲-10家族衍生出了殲10A、殲-10S、殲-10B、殲-10C等型號。
  殲-10B從脈衝多普勒火控雷達升級成國產無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同時跟蹤10多個目標,攻擊4個目標,不過無源最大缺點就是探測距離受到限制,電磁波傳遞環節較多,相應損耗較大。
  殲-10B增加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與機載火控雷達相比,可實現無源探測,能通過成像來識別目標,以及可以在高強度電磁干擾下工作。雖然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受探測距離限制,難以實現大範圍搜索,但可以根據雷達無源探測模式下得到的粗座標進行搜索,從而精確識別與追蹤敵方目標。此外,通過與頭盔瞄準/顯示系統進行資訊融合,再配合大離軸角紅外空對空導彈,可大大提高飛行員在近距離接戰時的反應速度。
  殲-10B將殲-10A可調多波系矩形超音速進氣道改為了無附面層隔道超音速進氣道DSI。它採用個固定的鼓包來模擬常規進氣道中的隔板,並能夠達到對氣流的壓縮,以及簡化結構、降低重量減小雷達反射面積的目的,而且對飛機的迎角和側滑角變化不敏感,穩定性好。為適應DSI進氣道,機頭也由原來的圓錐型變為了扁圓形,以起到對空氣進入進氣道前的預壓縮作用。其超音速性能可能會略微降低,卻換來了整個亞音速和跨音速段包線的性能提升。這顯示出殲-10戰鬥機的作戰定位發生了變化,從早先帶有截擊功能的制空型戰鬥機向多用途方面轉變。
  10B-TVC驗證機換裝了國產太行發動機, 1034號機甚至還採用了向量噴口,但由於“太行”產量還無法同時滿足殲-15、殲16、殲-11BS等多型戰機需求,殲-10B的大部分仍然使用了俄制AL-31FN。
  殲-10B戰鬥機上佈置有11個外掛點,其中機翼下一共有6個,機身中線1個,進氣道側面一共有4個。可掛載短距導彈、中距導彈和大量的對地攻擊武器,對空作戰和對地作戰的能力極強,而且該機還可以使用複合掛架進一步優化其掛載能力。
  因為中國航空技術進步神速,殲-10B只生產了50架就宣告停產,完成了自己的過渡使命。從目前殲-10C源源不斷地生產裝備來看,中國空軍對其性能比較滿意,是一型“理想狀態”的三代半戰機。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1-10/doc-iihnzhha1537307.shtml
2020-01-11 07:46:21
阿楨
太行版殲10C被曝服役 尾噴管與殲16一致推力提高16% 2020-03-02 新浪軍事

  近日,一架殲10戰機在網上引起關注,裝備渦扇10太行版發動機的殲10C正式服役了,困擾殲10多年的發動機頑疾終於治癒了!
  過去殲10使用的是俄制AL31FN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達到125千牛,動力基本上足夠殲10進行各種高難度機動,但是AL31相比美制發動機仍然存在著油耗高、大修間隔短、軸承的潤滑可靠性差的問題,導致軸承喪失旋轉精度、最終卡死抱軸,導致發動機空中停車。
  相比之下渦扇10採用了完全不同的支撐設計,不存在潤滑可靠性的問題,渦扇10B最大推力比AL31FN提高了16%,達到了140千牛,超過了目前絕大部分F16戰機的推力。只有最新型的F16V使用的F110GE134發動機,推力才略微超過渦扇10B。
  殲-10C擁有DSI進氣道、鍍膜座艙蓋等半隱形設計,首度採用了有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具備使用霹靂-15新一代中距空對空導彈以及新型精確對地打擊武器,
https://mil.news.sina.com.cn/jssd/2020-03-02/doc-iimxyqvz7092349.shtml
  相關新聞
泰國要買新戰機取代F16:曾考察殲10C FC31也有機會
印度買一架法國陣風戰機1.3億美元能買3架中國殲10C
巴基斯坦又被土耳其T-129和美國AH-1Z坑了,或將重新考慮中國直-10武裝直升機 (回應:當初加拿大斷供,坑苦了武直10,設備簡化裝甲減弱,尤其發動機高原基本不堪重用,面對阿三基本沒勝算,所以才棄用,現在不同了,發動機搞定了,所有短板得到彌補,加上價格不算高,市場還是有的!)
2020-03-03 08:04:44
阿楨
殲10C戰鬥力比殲10A強多少:以4敵24依然擋住了 2020-11-23 新浪軍事

  近日軍媒報導了金頭盔飛行員李勇曾經率領4架殲10C戰鬥機抵禦住24架殲10A大機群的進攻。
  殲-10C最大改進之處有兩點,第一是進氣口,第二是航電。
  殲-10C的新型無附面層隔道進氣口除了簡化結構和降低重量優點外,就是消除了殲-10A矩形可調進氣口上的六根除顫小鬍子,結合殲-10C的金屬鍍膜座艙蓋和風擋、機身表面的吸波補丁,以及進氣道內部的吸波塗層之後,使殲-10C的迎頭雷達截面積比殲-10A至少降低15%。
  與殲-10A的機械掃描雷達相比,殲-10C有源相控陣雷達,不僅探測距離遠、可靠性高、抗干擾能力強,並且同時跟蹤的目標數量更多,探測精度也更高。
  殲-10C在航電上的另一重大升級就是先進資料鏈,實現了接收殲-20傳來的目標資料實施“A射B導”式的攻擊。
  所以在與24架殲-10A的空戰對抗中,在迎頭隱身、火控雷達和資料鏈上全面占優的殲-10C即便只有4架,也能依靠先敵發現贏得先機。甚至4架殲-10C還可以分成兩個雙機編隊,一個編隊開啟雷達在明另一個電磁靜默在暗,互相之間通過資料鏈共用目標資訊,對殲-10A機群發起夾擊,以出其不意的戰術擊敗對方。

殲-10為什麼不使用保形油箱? 2020.11.23 新浪軍事
  回應
殲-10是本土防禦的空優型戰鬥機,保形油箱是不能在空中投放的,安裝了保形油箱的飛機由於氣動和重量等方面的原因,空戰機動性能將會大大下降,通常只能執行對面攻擊任務。
2020-11-24 07:39:13
阿楨
陸殲10C確定出售巴鐵 關鍵在PL15導彈WS10發動機 2022/01/04 中時

日前巴基斯坦空軍2022官宣視頻透出端倪後,巴國隨即對外放出殲-10C機隊將在2022年3月23日國慶中展示的消息,之所以從殲-10A直到殲-10C才成交,除了與印度購入飆風戰機外,殲-10C成功換裝渦扇-10向量推力發動機與決定搭配PL-15遠程空對空導彈,是關鍵。
霹靂-15可供巴JF-17(梟龍)Block3使用,但在雷達與與機動性等遜於飆風,對戰勝算不大。進口殲-10C後,只要掌握機會並運用適當的戰術,有機會先發制敵擊敗飆風。
殲-10C在2019年珠海航展傳出的是每架7000萬美元,接近梟龍Block3的5000萬。殲-10C甚至稱這次交易是14億美元購入36架,真是半買半送,當然也有可能是與其他交易項目捆綁在一起才有的價格。中國願意以如此低廉價格出售給巴國,除了雙方長期的關係之外,可以讓殲-10C有實戰檢驗的戰場。因為對於所有高價值軍事資產來說,實戰戰績才是軍火外銷唯一的硬實力,只要有一次機會擊敗盛名在外的飆風戰機,那未來的財源才真是源源不絕而來。

梟龍報價5000萬美元,阿根廷嫌貴要求降價,還拿印度施壓? 2021-06-07

5000萬美元的梟龍是否太貴?印購法陣風單價超過2億美元,瑞典JAS 39鷹獅已超一億,印度LCA光輝成本也7800萬美元性能是絕對比不過梟龍,所以梟龍有很好的性價比。
梟龍Block1僅1500萬美元。但是多批次改進,Bolck3已5000萬美元:換用了探距170km的KLJ7主動電子掃描(AESA)雷達,PL-15/10空空飛彈。
  相關新聞
台灣買F16V要價1億2100萬美元逼近F-35B 專家說通膨驚人價格翻倍
空軍說明:F16V單機價1.21億美金 F35要1.5億美金以上
2022-01-05 07:58:12
阿楨
俄羅斯遇經濟抵制 Su-35戰機被大量退單 2022/01/04

俄羅斯的蘇愷系列戰機過去幾十年一直很暢銷,不過最近遇到退單潮。知情人士透露,由於美國與西歐陣營對俄羅斯經濟制裁,間接導致一些Su-35戰機的原本訂戶決定退訂單,包括埃及、阿爾及利亞、印尼都取消了Su-35戰機的採購案。
防衛部落格(Defense Blog)報導,Su-35之所以被退單,與它的產能受限有很大的關係,雖然俄羅斯掌握了大多數Su-35的生產工作,但是精密的電子設備卻需要從美國、歐洲和以色列進口,在美國與北約對俄羅斯進行工業產品的禁運後,就造成產能的延遲。
消息人士表示,「由於俄羅羅未能及時更換供應商,先前從一些歐洲國家和以色列進口的主動掃描陣列雷達和關鍵航空電子設備被扣住,影響3個國家對Su-35的大訂單。」
埃及也停止了30架Su-35戰機的採購,轉單到其他款式的戰機。鄰國阿爾及利亞也決定不買Su-35,而是把資金集中到Su-30SM 戰鬥機的性能更新上,現代化上。這對俄羅斯來說,是相對的好消息,雖然新戰機訂單取消,但至少現有戰機的性能提升也是一筆不無小補的商機。
Su-35剩下的出口希望在伊朗,報導稱,德黑蘭將於下個月與俄羅斯簽署一項為期 20 年的軍事戰略合作協議,可望購買包括 S-400、軍用衛星和埃及退訂但已完成的Su-35戰鬥機。
  相關新聞
俄宣稱S400比西方好,S-300/鎧甲-S1被摧毀,但在利比亞不敢打以色列軍機,在敘利亞被土耳其無人機摧毀 (回應:主因是俄在雷達電子和軍用電腦領域嚴重落後,防空導彈武器形同虛設。)
2022-01-05 09:56:53
阿楨
美媒:巴軍殲10C令印度面臨重大挑戰 全面超越蘇30 2022-01-05 軍迷圈

  美媒《軍事觀察》報導,巴基斯坦已成為殲-10C“4++代”第一個海外客戶。
  印度自20世紀90年代末部署重型戰鬥機蘇-30,並從2002年部署更先進的蘇-30MKI,目前有270多架正在服役。
  蘇-30MKI續航能力比殲-10C高得多,可攜帶更多的彈藥,而印度最近從法國購買的“陣風”戰機,飛行速度和高度不但不如蘇-30,甚至也不如殲-10。殲-10是在蘇-30MKI問世16年後的2018年才服役,並受益於中國強大的技術基礎和研發規模,在航空電子設備,特別是感測器和電子擁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殲-10C的部有源相控陣雷達,雖然尺寸要比蘇-30MKI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小,但更難被干擾,探測效率也更高,電子對抗能力也更強。殲-10C的PL-15性能遠遠優於俄羅斯R-77和法國“米卡”導彈。在射程上,PL-15可以達到印度導彈的兩倍以上(R-77為110公里,米卡為80公里)。PL-15使用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制導,不僅不易受到干擾,也更能鎖定隱形目標。在短程空對空作戰方面,殲-10C的PL-10短程空空導彈具有非常大的離軸發射角,要比印度優勢。殲-10C機身更廣泛使用複合材料,重量也更輕,推重比也更高。
  殲-10C相對于蘇-30MKI的主要優勢在於,低得多的運營成本和維護需求,以及先進的電子系統和資料連結。這也被認為是使該機在2020年模擬空戰中擊敗俄制蘇-35的主要因素。
2022-01-06 07:39:4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