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日才看到<馬英九要有「慘烈備戰意識」>,隔天就看到民進黨「揭馬弊小組」要出馬的非常光碟十萬張。這種臭酸的奧步實在沒創意。
有沒創意不重要,只要能圖利光碟業者,還有媒體、法院等的生意。
馬英九要有「慘烈備戰意識」【聯合晚報07.08.15社論】
要有心理準備,馬英九被判無罪,不會是一個階段的結束,反而是另一場更慘烈戰役的開始。馬英九特別費案經歷一年的周折,終於撥雲見日,藍營固然士氣大振,但 相對綠營的危機意識也必然大幅加深,「謝蘇配」從完全不可能到頃刻間成為事實即是一例,可預見,接下來綠營「打馬」力道,只會更狠,更不留情,理由也非常 簡單,真讓馬完全擺脫牽絆,這場選戰也不必打了,畢竟對綠營,這是場不折不扣的「政權保衛戰」哪!
所以,儘管馬呼籲社會對特別費案之爭議,應「虛耗到此為止」,但合理的推斷,檢方應該很快就會提出二審上訴。儘管比馬英九特別費案只差1個月被告發偵辦的 民進黨四大天王特別費案,迄今還在函調資料及周邊查證中,案子如同「躺在特偵組睡覺」,進度緩慢到「幾乎沒進度」,但檢方或許還是會不避外界質疑,繼續集 中火力攻二審。
戰術上,這有兩個效果,一是繼續把馬英九絆在二審繁複而冗長的庭訊上,打亂其選戰步驟,一審不就讓馬英九出了十次庭嗎?二是如果能讓二審判決拖到明年一月選戰前夕,恰好又能讓馬英九重判有罪,必定能讓藍營屆時來個措手不及。
更何況,綠營還編製了另外「九大弊案」,隨時伺機提出,至少可魚目混珠,營造媒體效果,假如其中一兩樁被哪位檢察官認真辦起來,少不得馬英九又會被傳訊, 搞不好再被起訴,反正炮製弊案加緊「打馬」,不讓馬有一絲喘息空間,應是綠營今後的主要戰略,馬英九真的不要認為他的困境已過,他只能算是過第一關而已, 接下來的日子肯定不會比現在更好過。
而在謝蘇配確定成局後,大家其實也可以乾脆忘掉謝長廷有提過什麼「和解共生」這回事,因為這早已不是他的選舉了。要知道謝蘇配的實質是結盟,不是正副搭 配,蘇是謝求來配的,不是自己硬湊上來的,而在謝蘇之上能取得制高點的,在綠營只有陳水扁。換言之,今後主導選戰節奏的、支配資源分配的、決定議題主軸 的,都將全歸阿扁一人了。謝也不必再扯什麼與扁要如何切割,他已經繳械了,甚至已「被綁架」了!
綠打馬 出光碟【聯合晚報07.08.16林修全】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官司一審宣判無罪,民進黨「揭馬弊小組」仍緊咬不放,今天先在平面媒體刊登「踢爆馬英九說謊真相」的廣告,並預計在明天公佈馬英九在台北市議會答詢特別費性質畫面的光碟片,藉此凸顯馬英九說法反覆、前後矛盾;這次共準備了10萬張,準備透過各縣市黨部和廣播電台來發送,直接訴諸基層群眾。
今天平面媒體上,出現一則「踢爆馬英九說謊真相」的廣告,內容是一片光碟,上面印有民進黨台北市議員顏聖冠質詢馬英九的照片,寫著「馬.謊言.特別費」的 字眼,直指「馬英九說謊A公款」,並強調這張光碟「一刀未剪、真實呈現」,「即將全國大放送,正義人士,拷貝不究」,有點類似「非常光碟」宣傳手法。
顏聖冠上午表示,這以她為主體,以及「揭馬弊小組」所刊登的廣告,光碟內容主要是2006年9月18日時,她在市議會質詢馬英九的對話和畫面,由於馬英九 在審判過程中供稱,特別費不是公款,但從整個質詢過程中,馬英九當時認為特別費具有公款的性質;從這片光碟中,足已證明馬英九說法前後矛盾。
顏聖冠說,首長特別費官司審判過程中,她曾把這片光碟交給檢察官參考,檢察官也清楚掌握整個內容,並列為證據之一,只是最後結果不被法官採信。
顏聖冠說,馬英九的首長特別費官司未來會如何發展,「揭馬弊小組」無法去影響,但不論最後結果為何,有必要讓社會大眾了解馬英九的真面目,因此,明天將會舉行記者會,將質詢光碟的內容公告周知,還原整個真相。
顏聖冠指出,她日前在媒體上曾播放光碟的內容,有許多人打電話來索取,因此,決定壓製10萬張,將透過電台和地方黨部發送,讓支持者播放。
馬產品區隔 強過學蘇謝【聯合報╱鈕則勳/文大廣告系副教授09.07.19
馬總統開始透過總統府網站發表「治國週記」影音談話,雖然有網友、媒體及在野黨譏笑他老梗古板或沒創意,但他用心希望透過多元管道和不同屬性的民眾做溝通、搏感情,是值得肯定的;現今較重要的是,若要使其不致淪為作秀動作或落得虎頭蛇尾,則要從幾方面來思考。
首先,只有三到五分鐘要將一件事或一項政策重點說清楚,是以總統府應設計一套能夠在短時間內,讓網友清楚了解的簡單訊息內容,不一定是要傳達複雜政策訊息,或許可朝心情分享或是觀念傳達。總之要以網友或年輕族群為目標對象,這樣的內容訊息才有意義。
其次,網路對話應該要「去儀式化」,但治國週記似乎沒掌握此要點,馬總統正經八百坐在座椅上,後面還擺設一支國旗,雖能凸顯權威感,但是親近性稍嫌不夠。比較理想做法可以因主題而變化場景、服裝,用平起平坐的溝通對話。
以網路行銷的競爭對手觀點來看,或許有論者以謝長廷與蘇貞昌,皆以更新穎的噗浪來和網友搏感情之際,馬只以較傳統的影音模式太過落伍。但是筆者認為,馬的治國週記並無必要追隨謝蘇,而是應該建立自己的特色並強調「區隔化」的賣點,可以是對話最感性、內容最生動,也可以是網友的政策建議最可能加以落實的溝通平台;唯有「產品區隔」,才能夠在眾聲喧嘩的網路世界中獨樹一幟。
此外,網站的互動性一定要強,要讓人有參與感;據聞其初步構想網友可透過「國是論壇」留言建議總統談論主題,這的確是很必要之公關操作的基本概念,透過互動概念讓民眾有參與感,這樣他們才會覺得有趣好玩,願意和你互動,彼此的距離才會拉近。
從政府政策溝通與行銷的表現來看,常為人詬病者不外是內閣政策論述太學術老梗,民眾聽不懂,機構聯繫不夠強化,以致政策訊息不一致,或是官員發言不夠同理心。而馬總統第一次的「治國週記」雖仍有待加強之處,但若能掌握新時代選民在網路上的溝通習性,還是可能打出一片天。
踢爆未來週記/府送小禮物 網友怕收到手銬【聯合報記者楊育欣09.07.20
踢爆馬總統治國週記預錄事件的網友身份曝光,網路化名XDite本名叫鄭伊廷,曾有網路界「爆料天王」稱號,當初取名XDite,就是反諷Xuite(中華電信服務部落格)的服務漏洞與資訊安全,之後她也砲轟過無名小站、樂多等大型網站,點出各種安全漏洞與網頁設計疏失,但其實只是個七年級女生。
畢業於文化大學應用數學系的鄭伊廷去年接受訪問時曾表示,由於技術背景與習慣,她上別人網站時,很自然會直接按右鍵,看原始碼,觀察別人設計方法。這兩天鄭伊廷因為馬總統治國週記預錄事件,再度受到網友矚目,她在「噗浪」隱約感慨其實並不想重作馮婦,「在電視新聞看到自己,有股等下我爸媽會打手機過來罵人的不祥預感。」
治國週記預錄事件繼續在網路「發笑」,網友們建議首位發現者evenwu到總統府「自投羅網」,evenwu昨天受訪時澄清自己非首位發現者,只是代朋友XDite將訊息刊登在批踢踢八卦板上。
至於兩人會不會出面受獎,目前鄭伊廷透過「噗浪」說因為擔心馬總統致贈精美小禮物是「手銬」,所以出面領獎機會不高,evenwu則認為換網路IP位址都來不及,還拿什麼小禮物。
其他網友也不樂見會有什麼好康的小禮物,有人開玩笑說,到總統府領獎是鴻門宴,因為這行為已經洩漏國家機密,要到刑事局做筆錄,或是被調查局網路監控、國安局關切,甚至免費坐貓纜與內捷徒步行。
網友同時指責說就連線上遊戲都先行封測,國家元首出這種「未來式」紕漏令人難以置信。
踢爆未來週記/官網流量大增 府方好尷尬【聯合報╱記者李明賢09.07.20
馬總統剛在官方網站推出「治國週記」,結果遭網友踢爆有「未來版」,竟已預錄未來兩周存檔,府方昨自嘲「對網友佩服得五體投地」,還公開懸賞找尋該名網路高手,甚至表示只要該網友現身,將要致贈小禮物,試圖化解尷尬。
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解釋,「治國週記」採兩周錄三集,上周六推出第一集,其餘兩集存檔在官網「暫存區」,由於存檔檔名設定太過簡單,才會遭網友破解、將未來兩周的週記內容提前曝光。他並強調,這是網友湊巧「猜中」檔名,無關資訊安全,該起事件也非駭客攻擊。
據指出,府方除緊急撤除官網預錄檔,更擬定補救措施,例如本周將增加世運會感想等。
治國週記未來版>中時短評09-07-20
馬英九總統預錄的「治國週記未來版」遭到破解,總統府發言人雖然幽默以對,仍顯示府方嚴重低估了網友的能力。網路時代看似溝通便利、容易宣傳,卻不能低估網友的反應與智慧。這雖然不是什麼大事,對政治人物卻是很好的警惕與教訓。
總統日理萬機,府方可能擔心馬英九行程滿檔,所以一口氣錄了好幾集治國週記。但顧名思義,治國週記就像小學生的生活週記一樣,必須要每週記敘才符合真實情況,不能夠「未卜先知」未來幾週的治國情況,否則就成為「預言週記」了。
府方可能以為,反正只要到時間再推出,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覺,但卻忽略了廣大網友的搜尋能力,沒多久就被找出「未來版」而出糗。小學生這樣做頂多被老師斥責而已,總統這樣做可就有便宜行事之嫌,因此府方才會認真面對。
坦白說,府方發言人王郁琦馬上把這件糗事導引到「佩服網友搜尋能力」、「第一位發現的網友將獲贈小禮物」,以幽默方式企圖化解這項風波,並強調將增錄馬英九宣布世運會開幕感想,讓治國週記真正名副其實,危機處理還算得當。
然而,無論總統再忙碌,都不是治國週記「未來版」的藉口,政治人物也不要心存僥倖,否則「未來版」遲早會有被踢爆的一天。
看「網路治國」術的底蘊【聯合晚報社論 2009.07.19
馬英九推出治國週記,周末最夯的一件事。但這件事正巧發生在平洋彼岸傳出美國總統歐巴馬聲望下挫的同時,國家領袖應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擴大治理效用,又該用到多深,恐怕需要極巧妙的拿捏。
歐巴馬的聲望,在當選總統以來,曾長期維持於高檔而不墜,他的魅力似可抵禦他所身處的經濟風暴,宛如奇蹟。他的演說技巧和直入人心的語彙,被認為是原因之一;他揀選的執政團隊具備專業素養,讓選民產生信心,是另一項原因。而他善於使用網路上的各種新溝通工具,顯示他是一位能接納新思維、新科技的領導者,更被認為是魅力所在。
但無論個人魅力多麼煥發,選民最終仍舊要回歸到政治的最基本面,亦即生存與生活,來檢驗國家領導人稱職與否。歐巴馬的非凡魅力,終於不敵頑強的不景氣和高攀的失業率,而光環剝落。美國失業率已達百分之九點五,是近26年的最高峰,而這個曲線仍可能繼續升高。歐巴馬的經濟顧問桑莫斯雖聲稱美國經濟已遠離深淵,對失業率卻仍然悲觀,歐巴馬的支持度也應聲跌破六成。
馬英九的策略很耐人尋味,他沒有進入微型網誌的次元裡,他決定不「推特」,也不「噗浪」,卻弄了個類似一周一次的「網上記者會」,先談一個主題,然後接受問題,然後回應。這確是一個網路事件,但「治國」很嚴肅,「週記」更是老掉牙,像是學生的作業,一點都不新鮮。
今年初,連溫家寶都在新華網上與網民互動,贏得了「一網情深」的讚譽;而綠營的蘇貞昌、謝長廷既「噗」又「推」,馬英九能不緊張?但正如歐巴馬的例證所顯現的效果,即使是平民式的網路策略,加上天才型的演說魅力,最後仍難敵執政績效的考驗。這說明:領導力與政績才是主,形象經營不過是客。客能烘托、襯映主,卻不能反客為主。
馬英九應該明白這層道理,因此他不選擇時髦卻華而不實的推特或噗浪,他結合兩者:網路與治國,看來既中庸又保險。但治國又豈只是用談的呢?這裡頭,畢竟仍洩漏了馬英九的一絲徬徨。
資訊比載體重要:當政治人物也噗浪【聯合報社論 2009.07.19
為了擁抱年輕選民,近來藍綠政治人物在緊湊行程裡,硬是加上了「網路新科技」這項超級任務。
有些政治明星的新功課是晨起先上「噗浪」,跟噗友說早安、聊聊心情、兒孫動態;奔波的車程上,也要用手機寫上七十個中文字為限的「推特」,直接上傳網路,發抒一下「菜根譚」似的人生感悟;政治天王和噗友相見歡的「噗聚」也將登場。網上搏真情,成了台灣政治圈的新風景。
難怪台灣政治人物對近年火紅的「微網誌」如推特或噗浪趨之若鶩,因為在幾樁世界大事件中,網路新科技扮演了突破封鎖、動員群眾、深耕草根的重要觸媒,寫下眾多政治傳奇。
如六月伊朗大選後抗議舞弊的群眾示威被稱為「推特革命」、大陸多件維權事件都靠網上動員阻止官方濫權;去年美國大選原不被看好的歐巴馬親自以黑莓機上推特,直接訴諸群眾。這些都是政治「web2.0 化」的指標事件。
愈是高壓統治、控管言論的地區,新科技愈會是人民突破封鎖、反制「官方說法」的利器。在伊朗街道上的示威群眾,人人高舉手機,個個都是即時轉播的公民記者;中彈身亡的少女「奈妲」倒下的身影,立刻傳送到全世界,成為伊朗爭取民主的象徵。
在歷史現場的參與者,同步也成了記錄與傳播者。個人的所見所聞,瞬間變成數以百萬計全球群眾所共聞共見。也難怪伊朗示威後期,警方衝入德黑蘭大學電腦機房砸毀設備,奪走人民對世界發聲的管道。
相對地,在傳播自由、資訊滿載的國度,這類新科技則成了政治人物拉攏群眾、塑造親民形象的工具。若登上歐巴馬的推特,可以管窺世界最有權力的領導者如何直接與人民對話,例如六月廿六日上午八時許,他上網推特:「清淨能源法案今天就要表決了。你們打電話給你們的民代了嗎?」
當天下午四點四十三分,歐巴馬改由黑莓機發推特:「歷史性的清淨能源與氣候法案今天通過了,感謝你們草根支持。」不必打開電視、不必等隔天的報紙,人民立即由網上知悉元首的作為與想法。政治人物與選民的距離,果真只有「一指之遙」。
有了美國總統的示範,台灣政壇亦興有為者亦若是之想。政黨請來專家教政治人物如何「噗浪」,大家都撲在這股微網誌的浪頭上。
為了貼近對政治愈見冷感的e世代,以新科技作為選戰新工具,本不是新鮮事。從四、五年前的「阿扁電子報」,到後來火紅的部落格、YouTube,政治人物都沒落伍過;如今,又見馬總統昨天在網上推出「治國週記」。
也正由於累積多年來,對台灣政治人物擁抱新網路工具的觀察,我們想提醒:勇於嘗試是好的,重視年輕族群是好的,但請在新網路平台上拿出真正重視年輕網路族的政策及主張,而不是只拿噗浪作為「即時生活起居注」,或張貼質詢稿、聲明文的文宣平台。
政治人物要獲得年輕網路群族的認同,起碼先傾聽網路異音,勇於對話。反證之一是宜蘭縣長呂國華日前上了人氣最旺的「批踢踢」bbs 站,卻在遭「噓文」又批又踢後消聲匿跡。呂國華如此,其他政治人物準備好網上對話了嗎?
觀察政治人物的部落格、微網誌,確實難得看見不同主張;若不是砍文,就是關閉回應功能、封鎖異議者;一言堂如同「網路版的電視政論節目」,同一聲氣者,在同一頻道相濡以沫。可以預見,噗浪或推特,或其他更新的平台,仍是政治人物自說自話、鞏固既有版圖的工具罷了。
即使政治人物勤於「發噗」,善於上網,但贏得民心的關鍵仍是「我是誰?」「我主張什麼?」人格特質、政策主張,會比用了哪種資訊載具更重要。如果從政者只是把網路變成另一個政令發報台,或文宣化妝師,那還不如老老實實在街上握手來得實在。
馬得了「網路落伍焦慮症」?【聯合報╱記者李志德 2009.07.19
看完馬英九新上線的治國週記,很難不想到2008年總統大選前,馬英九陣營最後打出的那支廣告「準備好了」。上「YouTube」用「馬英九競選廣告」搜尋,可以發現「準備好了」被網友上傳了十多次,每一個上傳的版本,都有十幾、二十萬次的點閱率。
不管「準備好了」裡頭的國民黨籍縣市長後來的表現如何,馬、蕭「給大家過好日子」的承諾有沒有跳票,這廣告效果是無庸置疑,但是馬英九的「治國週記」只得其形,未得其神。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選舉時,facebook成為另類、高效的宣傳、募款工具。這股風氣最近吹進台灣,藍綠政治人物現在連經營部落格都顯得過時了,上噗浪才是王道。馬英九好像也為「網路落伍焦慮症」所苦。
但網路和書本、報紙、廣播一樣都只是媒介,內容才是吸引人的關鍵。
看到昨天上線的「治國週記」,只能用「乏善可陳」形容。馬英九的談話淡而無味,明明身為總統,卻花了大半時間談台北市政績,其他縣市數位化的現況,是否在總統心上呢?再者,「國是手札」、「焦點影音」和「網路相簿」的內容,那個不是在媒體上發表過的內容?拿這些現成材料,充數,誰會有興趣?
看看「影音焦點」為例,到昨天晚上十一點,張貼十四小時,點閱數不到七百,留言只有三則,這些數字,不就說明了一切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