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25 06:42:31| 人氣6,833| 回應8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奈米科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過馬遠榮的《奈米科技》(商周,2002)才知原來奈米效應與現象長久以來即存在於自然界中,並非全然是科技產物,例如:蓮花之出汙泥而不染亦為一例,水滴滴在蓮花葉片上,形成晶瑩剔透的圓形水珠,而不會攤平在葉片上的現象,即是蓮花葉片表面的「奈米」結構所造成。因表面不沾水 滴,污垢自然隨著水滴從表面滑落,此奈米結構所造成的蓮花效應(Lotus Effect),已被開發並商品化為環保塗料。(p.55)

那書中所言鵝鴨的毛與毛之間奈米級的縫隙不透水可通氣,便可開發並商品化為防水衣了?

記得幾年前尤其SARS期間,奈米產品曾轟動一時,近幾年怎沒消沒息了?還是來了解奈米的的意義:Nano 來自希臘字的接頭語,表示十億分之一。奈米(nanometer,10-9m)即為一公尺的十億分之一,約是人類頭髮直徑的百分之一,10倍於氫原子直徑大小(10-10m),與目前半導體製程使用之單位 m(micrometer, 微米),差1,000倍。

微米(μm) 與奈米(nanometer,nm)都是度量衡單位,1μm = 10 -6m,1nm=10 -9m。而材料尺度由微米到奈米所代表的意義並不只是尺寸的縮小,同時,新而獨特的物質特性亦隨之出現。在奈米的領域下(1~100nm),許多物質的現象都將改變,例如質量變輕、表面積增高、表面曲度變大、熱導度或導電性也明顯變高等,因此也就衍生了許多新的應用。奈米科技便是用各種方式將材料、成份、介面結構等控制在1~100 nm的大小,並改變其操控,觀測隨之而來的物理、化學與生物性質等的變化,以應用於產業。

奈米科技乃根據物質在奈米尺寸下之特殊物理、化學和物性質或現象,有效地將原子或分子組合成新的奈米結構;並以其為基礎,設計、製作、組裝成新材料、器件或系統,產生全新的功能,並加以利用的知識和技藝。有別於傳統由大縮小的製程,奈米科技乃由小作大。

奈米科技實際上並無統一的定義,一般說法係指物質在奈米尺寸下呈現出有別於巨觀尺度下的物理、化學或生物特性與現象。所謂奈米科技便是運用這方面的知識,在奈米尺寸等級的微小世界中操作、控制原子或分子組合成新的奈米尺度結構(奈米材料),以便展現新的機能與特性。以此為基礎,設計、製作、組裝成新的材料、器具或系統,使之產生全新功能,並加以利用的技術總稱。奈米科技的最終目標是依照需求,透過控制原子、分子在奈米尺度上表現出來的嶄新特性,加以組合並製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產品。

誰說沒消息了,上奈米網http://nano.nsc.gov.tw/main/8/8_01_1.html#1、便能找到以下:

我國自民國八十五年以來,國科會、經濟部、教育部等部會已支持許多個別計畫從事有關於奈米科技的研發……國科會並於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十五日召開第一五五次委員會議,討論「奈米國 家型科技計畫」構想;於民國九十一年六月第一五七次委員會議中通過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審議,自民國九十二年一月正式開始推動,並決定自民國九十二年至民國 九十七年間,投入經費新臺幣231.9億元於奈米科技發展;並於同年九月一日正式成立奈米國家型計畫辦公室,執行整體計畫之領導、策劃與管考。

冀盼藉由計畫辦公室整合產、學、研力量,建立我國發展學術卓越和相關應用產業所需之奈米平臺技術,同時加速培育奈米科技所需人才,奠定我國奈米科技厚實之基礎。利用奈米科技帶來之創新和我國在高科技製造業所累積之優勢,以及在學、研機構長期建立之研發能量,著重創新前瞻之研究,開創我國以技術創新、智權創 造為核心之高附加價值知識型產業。也因為奈米科技之推動與發展,帶來新的機會,使我國得以在奈米科技產業全面發展之時,將奈米科技的特性,轉成實際應用進 而產生具體經濟成效,是將奈米科技推動成為國家型研究計畫的重要緣由。

臺灣過去廿年來,積極投入半導體的研發與製造,成功帶動半導體產業躋身全球第三的佳績。過去的矽導產業發展是從上而下(Top-down)、由大做到小, 也就是線寬愈做愈細,往0.1微米以下的製程發展;而奈米科技則是由下往上(Bottom-up),改變過去的產業發展模式,也改變研發人員對物質材料結 構的思維。因為當物質小到奈米尺寸時,會產生新特性,包括量子效應及表面效應等。

由於奈米給所有物質新特性與新應用,因此對於傳統產業的轉型及科技產業創新技術都將產生革命性改變。市場預估未來10~15年,奈米產品市場年產值將高達 美金1兆元;美國、日本及歐盟均已積極展開奈米研究,例如美國於西元2004年投入美金5億元、日本投入日圓350億元、中國大陸從西元2001年到 2005年將投資人民幣25億元;而我國也預計從西元2002到2007年投入新臺幣192億元進行奈米科技研發。

過去廿年來,奈米科技專利的成長率驚人。在美國奈米科技先導計畫NNI所公布的22,608項奈米科技專利中(西元2000年一月至2003年四月),有 79%屬於美國發明者,12.4%屬於日本,3%屬於法國,1.1%屬於英國,1%屬於臺灣,韓國與荷蘭各占0.9%,瑞士0.7%,義大利和澳洲各占 0.5%。過去十年間的領先技術主題有大幅改變,西元2001年至2002年間,最重要的主題是「核酸」、「製藥成份」、「雷射光束」、「半導體元件」和 「光學系統」。
1. 奈米科技於建築上之運用
A.自潔效應:除了用在玻璃外,另可使用在建築外牆及衛浴產品上。
B.防止炫光運用:在玻璃中做了一層反炫光薄膜,使光線經過薄膜後,其反射造成的炫光會被散射掉。
C.改質後的隔熱布:適用範圍可由-40℃到200℃。
D.吸收紫外光:利用奈米級氧化鋅達到高分子材料抗UV老化的能力。
E.增加抵抗摩擦的能力:利用奈米氧化鋁高硬度特性,添加在塗膜上(COATING)。
F.太陽能光電板上的應用:藉由粒子的高表面積效應,增加其光電反應;利用奈米孔洞增加陽光效能。
G.淨化空氣:利用二氧化鈦再奈米等級時產生強大的氧化還原能力,使細菌的活性減低甚至被分解,目前已廣泛應用在療養院的興建上。
2. 奈米科技於結構上之運用
A.結構控制:以MRF阻泥器改變設施的剛度,進而達到結構控制的效果。
B.自行修復功能:在混凝土澆製時,添加奈米修復膠囊,在地震時釋放膠囊內的修復液體,可恢復結構局部強度。
C.防水塗料:透過防水層的奈米改進,可間接延長部分結構壽命。
D.隔震效果:經過鐵弗龍處理後的表面摩擦係數,利用奈米的方法直接在接觸面上做金屬改質,可增加隔震效果。
E.結構修復與補強的材料:以奈米科技降低環氧樹脂熱膨脹的係數;運用奈米科技達成纖維等復合材料浸潤與擴散兩個步驟。
F.奈米合金:晶粒愈小強度愈高,當晶粒達到奈米等級時,對於降低材料強度的差排效應也會被限制,韌性也隨之提高…

1. 奈米材料與製程技術
奈米科技是運用奈米尺寸特有的現象於材料和系統,在原子、分子、超分子層級探索其特性、控制其元件結構,其成功關鍵要素在於充分掌握材料及元件之製造及應 用技術,並且要在微觀和巨觀的層次維持其介面的穩定性和奈米結構的整合性,故奈米科技為新材料的創出,提供新的方法,這些新材料不僅是更新、更強、更具彈性,而且材料本身更具交互作用、高靈敏度、多功能及智慧化。

在奈米科技產業化過程中,應充分應用物質本身特性於自組裝體系,達到過去經由設備和製程精密操控所達不到的精密結構。它的基本內涵是以奈米顆粒以及奈米管、奈米線為基本單元,在一維、二維和三維空間組裝排列成具有獨特的介觀性質的奈米結構體系,這些運用將為產業帶來便宜、可量產化之新特質、新產品及新機會。以材料製造技術為起點,透過同步建構之量測分析技術檢測結果,改善材料製程並操控材料特性,並協助傳統產業高科技化。
A.建立多孔性奈米材料的自組裝控制技術,達成陶瓷基板表面平坦化。陶瓷基板表面平坦度<50A、電阻率>1011Ω-cm;後續薄膜金屬化模組相容性:metal/insulator厚度>6μm、後續製程溫度相容性>600℃、介電耗損tanδ<0.005@1MHz。
B.開發高容量奈米級鋰電池負極材料合成及應用技術,包括奈米級負極材料之配方、分散及粉體鍍層技術。
C.完成二次中性原子質譜(SNMS)檢測分析技術軟、硬體建立,具備快速、精準、高表面及縱深知成分結構檢測能力,並完成自組裝奈米結構披覆陶瓷基板表面成分、奈米模板成分及奈米粉體組成檢測。
D.應用奈米科技提升觸媒效能,所合成之金觸媒具有高的觸媒活性、耐候性及穩定性,在溫室下每一克觸媒每分鐘可將5公升1%CO/Air完全氧化。研究結果將每個防災口罩之金觸媒使用量降至10克以下。
E.開發高表面積電極材料,以介孔二氧化矽為奈米模板合成奈米介孔碳材,合成所得碳材具有高比表面積極均勻的介孔徑範圍分布,其比表面積>900m2/g、孔徑:2~5nm、電容值>1法拉。
F.奈米微粉製程開發:建立奈米銀微粉製程及其穩定分散與凝集沉降控制技術、ITO導電塗料製程、配方及電性量測技術,及完成高活性正電極球形氫氧化鎳微粉製程開發與電性評估。
G.微層感測技術開發:完成表面聲波式氣體微感測器微層元件,極表面聲波式氣體微感測器氣體可逆吸附薄層製程技術開發。
H.微波吸收材開發:完成大哥大站台輻射防護材、電腦輻射防護材,及衛星轉播站輻射防護材製作技術建立。
I.完成奈米級粉體在機能性纖維製造技術研究。
J.突破傳統主元素少於3個的傳統合金觀念,開發出5~13種主元素的奈米結構多元高熵合金技術,具有高硬度(~Hv1000)、耐溫性(強度及加工硬化能力可維持至800℃以上),及具有極佳的耐腐蝕特性。
K.完成奈米碳球(Carbon Nanocapsule)生產純化技術開發,產出之碳球直徑約5~50 nm,初產物純度高達70%,純化後可達95%以上,此技術達世界一流水準;奈米碳球具良好的分散性,易改質為水溶性,具有特殊的結構與光、電、力、磁的性質,可進行多種衍生物開發與應用。
12.應用兩種以上觸媒系統,以同時extrusion polymerization方式,達到分子層級的混摻控制效果,發展出世界第一之技術;已成功合成超高分子量(Mw>700萬),高結晶度(Tm> 140 °C,岛H>200 J/g)之PE。
2. 奈米電子技術
尋求更快、更低耗能及更微小的元件一直是全球上IC發展的共同目標。而由IC製程技術發展趨勢可知,目前已遭遇到必須尋求新材料、新結構與新製造技術之IC 細微化極限的挑戰,因此發展奈米電子技術實為刻不容緩的工作。奈米電子技術發展包括自旋電子(Spintronics)、新介電材料(New Dielectric Materials)、奈米碳管元件(CNT Devices) 以及量子元件(Quantum Devices) 等。7
A.完成奈米電子實驗室的建置,整合奈米核心製程模組技術;製造國內第一顆P 型奈米碳管場效電晶體,及全球第二顆不受大氣影響的N型奈米碳管場效電晶體。
B.應用碳奈米管當電晶體的通道介質,配合top-gate技術,發展出製程簡單、穩定且能與目前半導體製程整合的碳奈米管場效電晶體(CNT-FET)製作技術,已完成on/off ratio>105的P型碳奈米管電晶體及N型碳奈米管電晶體製作、碳奈米管NOT邏輯元件之量測等。
C.建立自旋電子之磁性記憶體與電晶體自主性關鍵技術,開發出較傳統設計25%~75%的寫入電流,可節省38%晶片面積的高密度磁性記憶體佈局等的專利,並培養相關的技術人才,為台灣的未來產業作準備。
D.應用量子點/井技術開發完成矽鍺光偵測器及光電晶體(SiGe photodetector/ phototransistor)製作技術,光電晶體在850nm波長下之responsivity達10A/W,為目前世界已發表文獻上最高之responsivity。
3. 奈米顯示器材料與元件技術
隨著數位時代來臨及網際網路化的普及,平面顯示器應用領域從可攜式中小型產品邁向資訊用的大型面板,更擴展到超大型視訊應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材料於近年之研發中因充份應用奈米材料科技而使得技術有驚人的突破,多彩OLED顯示器已商品化,正邁向全彩OLED量產技術開發中。液晶顯示器及場 發射顯示器相關材料領域將因奈米科技之應用而產生更多的技術突破,材料趨勢朝複合化、輕型化、薄型化、大型化、可撓式及低成本發展,以提升LCD及FED 產業之創新性及競爭力。完成10吋彩色奈米碳管場發射顯示器(CNT-FED)。
A.應用厚膜製程完成10吋彩色碳奈米管場發射顯示器(CNT-FED)製作。解析度達320x240、亮度>200nits、操作電壓<200V,具有省電及體積薄小之優點,成為兼具低驅動電壓、高發光效率的大尺寸、低成本之平面顯示器。
4. 奈米光通訊技術
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急需新的的方法與技術來處理光訊號,避免昂貴的元件成本阻礙了光通訊之普及。因此,如何縮小光元件的體積,以利大規模集成、降低元件製作成本,就成為急需突破的瓶頸,而光子晶體將在這方面有很大的貢獻。
應用InAs/InGaAs量子點開發出可於室溫狀態下發出1.31μm波長之光通訊用雷射光源,具有極低的臨界電流密度~200A/cm2,同時可經由調整不同製程條件調制其發光波長。
5. 奈米構裝技術
在 電子或通訊產品輕薄短小、高可靠度、多功能化之需求下,如何提高接合技術及功能性基板技術的密度,是電子構裝技術首要建構的兩大主軸技術。在高密度接合上 採用奈米級的表面活化接合及奈米導線/碳管凸塊…等技術,可大幅提高接合密度。在功能性基板技術上,運用奈米材料改質的電阻、電容、電感、濾波器等被動元 件內藏於功能性基板,可大大提高功能性基板的密度。因此,透過奈米材料的介入,將可突破目前技術之瓶頸(如:接合密度不夠高、電容材料之Dk值太低、電阻精度不夠高…),並滿足資訊、通訊及消費性電子產業之創新整合之應用需求,開發體積更輕薄短小、整合性更高、更具市場競爭力之產品。
A.應用兩段式燒結之晶粒成長控制,製作含奈米晶界之電性可調變元件之內藏元件基板,具有低溫(<200°C)製作,介電常數>105,及可製作多種非線性元件如PTC、NTC及VR等特性,可應用於製作平面化積層元件。
B.建立平坦化陶瓷基板技術,基板之表面平坦度<5nm,電阻率> 1011Ω-cm,介電損耗<0.001@1MHz及後續製程溫度相容性>600°C,可應用於高頻元件製造及大型積體電路量產應用。
6. 奈米儲存技術
本技術主要在建立奈米Terabyte儲存技術,突破現有DVD (4.7GB) 與HD-DVD (20-25GB)之技術使得容量可達到100 GB ~ 1000 GB。其主要概念採用近場光學理論加上微小口徑(50nm)產生可寫光點(<100nm),使其記錄容量達到1 Terabyte。
製作有利於形成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之奈米結構,應用於光碟片之mask layer,完成超解析近場光碟記錄材料開發,碟片容量可達67GB,在藍光雷射波長讀取下,其信噪比(CNR)~45dB,已具備商業化價值。
7. 奈米能源應用技術
奈米能源應用技術之發展主軸為「奈米儲能材料技術」及「奈米節能技術」兩大項。因奈米級儲能材料的高活性、大表面積(200-2000m2/g)、自我組裝(1~3nm活性觸媒)、超晶粒特性(10~30 nano structure)及特殊光電效應等功能,先進國家皆積極投入能源奈米材料的開發,希望透過奈米特性,提供優於目前電池能量數倍之高能量密度儲電系統。
研發內容包括:微小型奈米研發電池、高效能儲電元件、光化學換能系統、奈米熱流技術,以及奈米晶體應用技術。
8. 基礎產業奈米應用
奈米技術是化學、物理、機械、材料、電子、量測等科技的融合。由其應用方面來看,有絕佳機會在基礎產業上精進及發揮;從中長程發展來看,必定會與尖端科技 結合,獲致突破性的進展。工研院針對基礎產業奈米化之應用,以具有市場基礎的產業項目展開深耕,結合產業domain knowledge,鎖定旗艦型產品,應用奈米技術,達到提升產業競爭力,開發新市場及新產品之目的。
(9)奈米生技應用技術
濾過性病毒被認為是自然界最精緻的奈米元件,這些巨分子的首要優點是它們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可供選擇,而另一個優點則是它們已是存在的物質。以現有對奈米構造與製造的認知,工業上有用之奈米元件的自組與建構完全仰賴於元件成分的本質,這些被期望的奈米成分的特性包括:可複製、重組、具有可辨認、功能、活性的 本質、可感應環境。
生物巨分子具有的特性,可以利用分子生物方法及化學方法方便地驗證或使其表現上述的特性,這類物質包括:
A.核酸:具有自行重組、複製的能力。
B.蛋白質:大多具有專一性,可對環境感應。
C.具極性的脂質:有自行重組的能力。
10. 檢測分析與設備開發
奈米科技近年來受到相當的矚目,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量測儀器的進步,使得物質小到一定程度時所發現的特殊現象,被證實是與奈米尺寸有關。這些特殊現象,並 不容易由過去宏觀現象察知,例如在常溫為惰性的飾品黃金,在尺寸小到5nm時,活性卻很高;在零下70℃將一氧化碳氧化成二氧化碳,而它的顏色也不再是黃 金色,熔點也由1,063℃降至700℃以下;又如彩色濾光片色料的顆粒由100nm降至25nm時,其顯色強度會增強75%,光的穿透力亦由40%提升 到90%。由上述的例子可知,新特性的發現將衍生新的應用創意,對產業界有可能造成革命性的影響。
11. 其他
A.建立奈米顏料分散與安定化技術,開發之顏料奈米化製程可產製黃、紅、藍,顏料粒徑分別為13.0nm(黃)、15.2nm(紅)、13.8nm(藍),具冷凍回溫安定性及噴墨適性。
B.開發奈米黏土插層改質技術,製作出奈米黏土複合材料,應用特有的耐熱、耐燃、阻氣及低吸溼等特性,可帶來新的產業商機與應用機會。
C.利用奈米粉體合成技術製作奈米級之觸媒載體,再將金負載於載體上,經不同溫度焙燒後使其形成高活性奈米金觸媒,合成之金觸媒具有非常高的觸媒活性、耐候性、及穩定性。
D.結合發展之奈米技術成果,進行商品化開發,目前已商品化/將商品化的技術包括鎳-氫電池隔離膜、奈米貼片、奈米顏料油墨、奈米黏土複合材料(遠紅外線纖維等)、奈米金濾毒罐等。
http://nano.nsc.gov.tw/main/8/8_01_1.html#1

還有:2005-2006年中國納米材料行業分析及投資諮詢報告 (上下卷)

內容簡介:
  
納米是一個比微米小得多的計量單位。納米技術是指在納米範圍內研究物質的結構及其變化規律,並應用於生產生活之中的技術。納米材料(nano material),納米材料又稱為超微顆粒材料,由納米粒子組成。納米粒子(nano particle),納米粒子也叫超微顆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間的粒子,是處在原子簇和宏觀物體交界的過渡區域,從通常的關於微觀和宏觀的觀 點看,這樣的系統既非典型的微觀系統亦非典型的宏觀系統,是一種典型人介觀系統,它具有表面效應、小尺寸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當人們將宏觀物體細分成超微顆粒(納米級)後,它將顯示出許多奇異的特性,即它的光學、熱學、電學、磁學、力學以及化學方面的性質和大塊固體時相比將會有顯著的不同。  
由於納米微粒的小尺寸效應、表面效應、量子尺寸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使得它們在磁、光、電、敏感等方面呈現常規材料不具備的特性。因此納米微粒在磁性 材料、電子材料、光學材料、高緻密度材料的燒結、催化、傳感、陶瓷增韌等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世界上一些發達的工業國家,投入重金對納米材料進行開發研究,在20多年中,納米材料從問世至今,已經基本上完成了材料製備和性能開發階段,步入了全面應用和完善工藝階段,重視納米科技發展的國家都得到了實惠。  
中國在納米科技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早,基本上與國際發展同步;經過近20年的努力,中國已經初步具備開展納米科技的研究條件,形成了一支研究隊伍;近年來,中國在納米材料與技術的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了一些國際領先的成果。這些都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可能。
2004年全球納米新材料市場規模達22.3億美元,年增長率為14.8%。2004年,中國納米新材料市場總體規模達到29.2億元,年增長率為 18%,已經連續5年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速度。其中,納米粉體材料市場達到27.4億元,占總體市場規模的93.8%,納米複合材料市場1.8億元, 占總體納米材料市場規模的6.2%。  
2004~2008年,世界納米複合材料市場的年均增長率為18.4%,納米複合材料市場將從2003年9080萬美元增長到2008年2.11億美 元。世界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市場中,熱塑性材料市場將從2003年7000萬美元增長到2008年1.75億美元,熱固性材料市場將相應從2000萬美元 增長到2800萬美元。  
市場成長迅速;國家對高科技新材料產業的重視;中國的納米材料技術水準的進一步突破;納米材料與日常起居結合緊密,納米與人們的生活日益接近等等這些因素必將使我國的納米產業未來更加光明。
報告目錄
第一章 納米材料概念及行業特性
…………
http://www.ocn.com.cn/reports/2006082nami.htm

奈米機器人出動! 【科學人 2009/06/19馬洛克(Thomas E. Mallouk)
 
 我們知道怎麼製作微型機器人,卻不知如何推動它,而今觸媒引擎可讓微型機器人由周圍取得燃料,並克服微觀世界裡奇特的物理現象,自由在水中遊走。  
 
重點提要
 
■奈米科技擁有許多潛在未來應用,例如可用於組裝其他機械,或是在人體內移動、投送藥物或進行微型手術。
■這類機器將面對獨特的物理學原理。在極小的尺度中,液體和蜂蜜一樣黏稠,布朗運動則使所有物體不斷搖晃。
■化學家由活細胞的生物引擎取得靈感,研究如何透過觸媒反應為奈米機器人提供動力。
 
想像一下,如果能製造大小和細菌或分子相仿的汽車、飛機或潛艇,把這些超微機器人當成外科醫師注射入人體,便能標定並治癒病灶,例如動脈內的斑塊和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的蛋白質沉澱等。另外,具備奈米尺度特徵與元件的奈米機器人也可鑽進橋樑或飛機翼中,修復肉眼看不見的裂縫,防止它擴大而導致嚴重損壞、釀成災害。
近年來,化學家開發出許多適用於微型機械的優異分子結構。舉例來說,美國萊斯大學的涂爾(James Tour)等人製作出分子尺度的汽車,以四個巴克球(形狀類似足球的碳分子)當做車輪,大小約為人體細胞的1/5000。但如果打開奈米汽車的引擎蓋,你會發現裡面沒有引擎。涂爾的奈米汽車目前唯一的動力來源是它與周圍分子隨機碰撞,也就是「布朗運動」。這就是分子機械目前最大的問題:我們知道怎麼製造,卻不知該怎麼推動它。
在等於或小於活細胞的尺度中,這項任務還得面對特殊挑戰。空氣和水對它們而言跟蜂蜜一樣黏稠,布朗運動則讓分子的行徑全無章法。在這些情況下,就算我們能夠把汽車引擎做成奈米尺度大小,恐怕也沒辦法讓它動起來。
然而,大自然中有許多奈米引擎的例子,觀察一下活細胞就知道了。細胞就是使用奈米引擎來改變形狀,在分裂時拉開染色體、建造蛋白質、吸收營養、從周圍來回運輸化學物質等。這類奈米引擎,以及肌肉收縮和細菌鞭毛螺旋狀運動的動力來源,都是相同的原理:將化學能(通常以三磷酸腺的形式儲存在細胞內)轉換成機械能,而這個反應必須藉助觸媒,也就是可促進三磷酸腺(ATP)分解的化合物。研究人員運用類似原理製造的人工奈米引擎,已獲得令人振奮的進展。
2004年,我們參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簡單的奈米引擎,能運用觸媒將儲存在燃料分子內的能量轉換成運動。我們的構想取自2002年美國哈佛大學的伊斯馬基洛夫(Rustem Ismagilov)和懷特塞茲(George Whitesides)提出的觸媒引擎,它在尺寸上大了許多。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長數公分、尾部有白金條(鉑)做為觸媒的「小船」,可在過氧化氫(雙氧水)水溶液的表面上自動前進。鉑可促進雙氧水分解成氧與水,生成的氧氣氣泡產生反作用力,推動小船前進,就和噴氣由火箭尾部噴出,推動火箭前進一樣。
 
縮小版觸媒引擎
 
我們的縮小版觸媒引擎,是一段長度大約相當於細菌細胞(約2微米)、直徑則為細菌細胞的一半(350奈米)的金鉑棒,它混合在溶液中,而非漂浮於表面。這些微小的觸媒柱和細胞內以ATP為動力來源的分子引擎一樣,是以本身周圍的液體當做燃料。它們確實會以每秒數十微米的速度自行移動,在顯微鏡下活像細菌在游泳,看起來有點詭異。
不過這個實驗的基礎假設是錯誤的,這在科學界經常發生。我們以為奈米棒尾端會釋放微小的氣泡,以反作用力推動它。但實際上的運作方式更加有趣,也讓奈米科技專家了解到,我們必須以相當不同的方式思考極小尺度的運動。
在巨觀尺度中,反作用力的概念確實有意義。我們游泳或划船時,手、腿或槳將水向後推,反作用力便會推動身體或船身前進,然後手即使停止划動,游泳者或船身仍可向前滑行,滑行的距離取決於黏滯力(或阻力)和慣性(物體對抗速度變化的能力):阻力與物體的直徑成正比,而慣性則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也就是與物體直徑的三次方成正比)。對較小的物體而言,慣性的影響很快就可以忽略,因此只需考慮阻力。在微觀尺度中,滑行大約在一微秒內就會停止,滑行距離則少於1/100奈米。因此,對於水中的微米尺度物體而言,游泳就像在蜂蜜中艱難前進。奈米引擎不會記得推動它前進的力量(也就是沒有慣性),慣性推進方式(例如船身藉由氣泡提供的反作用力前進)在這裡也起不了作用。
奈米棒無法藉助滑行來運作,因此事實上是以持續施力來克服阻力。在鉑的一端,雙氧水分子分解成一個氧分子、兩個電子和兩個質子。在金的一端,電子和質子會和一個雙氧水分子結合,生成兩個水分子。這些反應會使棒子的一端多出一個質子、另一端則少一個質子,因此質子會沿著奈米棒的表面由鉑端移動到金端。
質子和水中其他正離子一樣,會吸引水分子帶負電的部份,在移動時帶動水分子,推動奈米棒朝反方向移動(請參見49頁〈仔細瞧瞧觸媒引擎〉),因為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必有一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在我們的學生以及同校的的克瑞斯皮(Vincent H. Crespi)、維勒戈爾(Darrell Velegol)與凱奇馬克(Jeffrey Catchmark)協助之下,我們確立了上述的運作原則,並設計出其他數種觸媒奈米引擎。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赫勒(Adam Heller)及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王(Joseph Wang)等人曾經展示,混合不同的燃料(包括葡萄糖、氧或雙氧水與聯胺)可讓奈米引擎行進得比在單一燃料中更快。
我們開發的金屬奈米棒可在大量溶液中移動,由不受雙氧水影響的金屬奈米棒促使結構表面附近的液體流動,進而帶動液體中其他物體。我們已經證明了,帶有銀質花紋的黃金表面,也會產生這種液體帶送效果。
 
從控制航向到自主前進
 
第一批研發出的奈米棒移動方向並不固定,經常在布朗運動的影響下四處亂轉。當然,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必須設法操控奈米機器朝目標行進。
我們首先嘗試以磁場來解決操控問題。我們在奈米棒中嵌入可與磁場交互作用的鎳片,就像指南針一樣,鎳片南北極的軸線垂直於奈米棒的長軸。幾公釐外有一枚冰箱磁鐵,對奈米棒施加力矩,以克服布朗運動使奈米棒亂轉的力量。如此一來,剩下的就只有平行於奈米棒長軸的作用力,因此奈米棒可直線移動,並且可用磁場操控,很類似細菌自動對齊地球微弱磁場的行為。類似的引擎也可在微型的磁場迷宮中巡行,沿著磁力線左彎右拐。
2008年,克瑞斯皮和本文作者之一沈恩曾經展示以磁場操控的引擎可在液體中拖曳「貨櫃」,也就是體積為其10倍的塑膠球體。這類運輸引擎未來將有不少有趣的用途,例如將藥物投送到人體特定細胞,或在奈米尺度的組裝線上運送分子,以化學方式結合貨物與其他分子。
在外部操控奈米機器人可能相當有用,但是對某些用途而言,奈米機器人能自行移動可能比較重要。維勒戈爾和沈恩最近發現,我們的觸媒奈米棒能循化學「記號路徑」行進,這和細菌的行進方式相同。細菌通常以一連串直線方式前進,中間穿插有多次隨機轉向,但當直線行進正好朝化學梯度較高處行進時(例如越接近食物本身,食物的氣味越強),細菌直線行進的長度也會跟著增加。由於朝有利方向的行進距離比朝不利方向的行進距離長,因此結果是細菌會朝目標聚集,但其實沒有什麼因素直接操控它們,而是一種稱為「趨化性」的行進策略。
 
另參本館:戰鬥機器人

台長: 阿楨
人氣(6,833) | 回應(8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思想文化 |
此分類下一篇:《失敗學》
此分類上一篇:《商品背後的科學》

顯示全部83則回應

圖博館
黃金為什麼能變成酒紅色?150年謎題解開 2018-12-11 新浪科技

  科技日報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伍志鯤研究員課題組與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金榮超教授合作,通過精選配體,構築適當的團簇間/內弱相互作用力,生長出高品質的單晶,成功解析出Au144(SR)60的團簇結構,其結構此前困擾科學界多年,是金納米團簇結構研究的“聖杯”。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科學》子刊上。
  金子在通常情況下是黃色的,150多年前,英國著名科學家法拉第卻合成了鮮豔的酒紅色金溶膠。這種酒紅色的金激起了人們的興趣,也開啟了納米粒子研究的時代。
  研究人員利用單晶X-射線衍射解出了Au144(SR)60的結構,證實了該團簇由三殼層(Au12-Au42-Au60)的金屬內核和表面30個SR-Au-SR的“訂書釘”結構單元構成,並揭示出團簇間/記憶體在弱相互作用力,為他們提出的團簇間/內弱相互作用力在晶體生長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觀點提供了有力證據,也為後續高難度的金屬納米團簇/納米晶的單晶生長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此外,研究人員還通過變溫單晶X-射線衍射發現,Au144(SR)60團簇中不同長度的金-金鍵具有不同的變溫伸縮性,其中鍵長為2.88埃的金-金鍵,相對於其它鍵長的金-金鍵來說,具有更好的熱延展性,從化學鍵的角度解釋了為什麼金屬相對於其它常見固體具有更好的熱延展性。
2018-12-18 11:24:37
圖博館
光子人工智慧晶片取得突破 能否“換道超車”有待時間檢驗

據《新京報》1月6日報導,由清華、北大、北交大等多所高校的在校博士生組成的創業團隊,在光子人工智慧晶片技術上實現不少突破,可助力“中國芯”換道超車。該團隊是全國第一個,也是全球第二個光子人工智慧晶片研究團隊。
  光子晶片主要是將無數個光學系統整合到在晶片上,利用超微透鏡取代電晶體並以光子來進行運算。光子晶片與傳統的半導體晶片相比,具有更高的運算效率以及訊息傳輸量,也兼具耗能低、運行過程中產生較少的熱量等優點,無須複雜的散熱設計。目前絕大多數電子晶片在計算速度和功耗方面都有瓶頸,該團隊負責人稱,光子人工智慧晶片依託矽光子集成技術,在內部完成矩陣運算和資料交換。它的計算過程與人工智慧演算法高度匹配,計算速度比普通的電子晶片高,功耗比電子晶片低。
  光子人工智慧晶片算力是傳統電子人工智慧晶片的1000倍,但功耗只有其百分之一,還具備低延遲、抗電磁干擾能力,並可採用國內130nm微電子工藝,這意味著可擺脫對國外高制程光刻機的依賴,無需在工藝制程上進行追趕,成為我國在晶片領域換道超車的核心技術。積體電路的發展沿著摩爾定律趨於極限,矽光子技術是超越摩爾研究領域的發展方向之一。通過矽光集成,用光替代原來的電進行傳輸,成本有可能降低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而在2018年12月25日,據《科學網》消息,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金賢敏教授團隊製備出世界上首個角動量波導光子晶片,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在光晶片內製備出可攜帶光子軌道角動量自由度光波導,並實現在波導內高效和保真的傳輸。該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世界著名物理頂級週刊《物理評論快報》,並作為編輯推薦的亮點文章在網站首頁重點推薦。
  在美國,AI光學晶片研發商Lightlligence初創公司在2018年2月2日也獲得1000萬美元的融資。該公司的想法是,使用光子電路來加速人工智慧計算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實驗室技術突破距離大規模應用有很長的距離, 全球很多實驗室技術雖然最初看來來很美好,但絕大多數都沒能落地。同時,人工智慧晶片並非中國急缺的晶片,中國急缺的還是CPU、GPU、DSP、FPGA Flash、DRAM等晶片。
  回應
軟體現在佔據絕大多數市場的都是X86之類的外國專利和標準,無論我國如何改進硬體,應用還一直會受制於人。
桌面電腦系統目前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低,所以近幾年wintel日子不是很好過。
2019-01-08 09:08:59
阿楨
DNA納米機器人等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克隆猴、能治腫瘤的智慧型DNA納米機器人、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2019-02-27,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佈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基於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克隆出獼猴、創建出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揭示抑鬱發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鬱機制、研製出用於腫瘤治療的智慧型DNA納米機器人、測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數G值、首次直接探測到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離子的原子結構和幻數效應、創建出可探測細胞內結構相互作用的納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術、調控植物生長-代謝平衡實現可持續農業發展、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入選。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牽頭舉辦,至今已成功舉辦14屆,旨在宣傳我國重大基礎研究科學進展,開展基礎研究科普宣傳,促進公眾理解、關心和支持基礎研究。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程式分為推薦、初選和終選3個環節。《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和《科學通報》5家編輯部推薦了353項科學研究進展,所推薦的科學進展須是在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間正式發表的研究成果。
  2018年12月,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召開初選會,按照推薦科學進展的學科分佈,分成數理和天文科學、化學和材料科學、地球和環境科學、生命和醫學科學等4個組,邀請專家從推薦的科學進展中遴選出30項進入終選。
  終選採取網上投票方式,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973計畫顧問組和諮詢組專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部分國家重點研發計畫負責人等2600余名專家學者對30項候選科學進展進行網上投票,得票數排名前10位的科學進展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9-03-03 08:10:00
阿楨
中國學者發現新型紅外隱身材料

新華社2019-04-08從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獲悉,該所張學同研究員領導的科研團隊,最新發現一種紅外隱身材料。這種新材料堅固、輕便、可折疊,可以在不需要額外能源的情況下躲過紅外探測儀的“法眼”,應用前景廣闊。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都會輻射紅外線。物體輻射紅外線能力的大小,和其表面溫度直接相關。因此無論白天黑夜,紅外探測儀都可以測量到目標與背景間的輻射差,得到不同物體的紅外圖像。現有的紅外隱身技術原理通常是改變目標熱輻射特性,但這些隱身材料大多有耗能持續、應用範圍窄、反應慢等不足。
此次研究中,技術人員想要發明出一種可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溫度,且不需要額外耗能的紅外隱身材料。他們首先製造了一種堅固但柔軟的納米纖維氣凝膠薄膜,這種薄膜具有優異的隔熱性能。將這種薄膜用相變材料聚乙二醇(PEG)浸泡並進行防水處理,就得到一種輕薄、堅固、柔韌,但紅外隱身性能優異的複合新材料。
由於納米纖維氣凝膠薄膜本身是一種良好的絕熱材料,而聚乙二醇受熱時會儲存熱量並軟化,凝固時又釋放熱量後重新硬化,在模擬太陽光照下,覆蓋目標物的複合薄膜可以從太陽吸收熱量,達到抑制升溫目的,就像周圍環境一樣,使得目標物體對紅外探測儀“隱形”。當夜晚來臨,薄膜又能緩慢地釋放熱量,以匹配周圍環境。此外,選用合適厚度的氣凝膠薄膜覆蓋在發熱目標與相變複合薄膜之間,也能做到讓發熱物體“隱身”。
“新材料不僅可以用於紅外隱身,還可以用作電子隔熱材料、電池隔膜材料等,我們預測應用前景會非常廣闊。”張學同說。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上。
  回應
為什麼要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上?
以公開換保護,發了文章你就是發明者了,至少商業市場上其他人不能用了。不發表的話,不久就會被西方偷走然後宣佈是自己發明的。涉軍涉密的技術研究都會有人把關的,不用擔心。
2019-04-09 09:16:25
阿楨
研發MERS疫苗 奈米科技幫大忙 2019-05-15 聯合報

有「新SARS」之稱的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至今無有效疫苗或藥物,致死率高達SARS的4倍,世界各國聞之色變。國內學界跨國際合作,運用尖端奈米科技「模仿」病毒外殼,打入動物體內,讓免疫系統誤以為遭病毒入侵而產生免疫力,接種這款疫苗的小鼠染病後存活率達百分百。
這項研究近日刊登於國際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由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胡哲銘、台灣大學獸醫系副教授陳慧文與美國德州州立大學高等生物安全實驗室,組成跨國團隊共同完成。
胡哲銘是薄殼中空奈米粒子的發明者,研究利用奈米技術「模仿」出病毒外殼,並將外殼表面鋪滿類似MERS的抗原,外觀類似病毒原本的狀態,因能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大幅提升免疫力。
傳統活毒疫苗免疫力佳,但安全性差;利用病原菌上的一個蛋白質作疫苗的「次單位疫苗」,安全性佳,但因為沒有奈米尺度的「模仿」,不易讓免疫系統辨識,效果相對較差。
此次研發的奈米疫苗安全性佳,免疫力也持久,接種疫苗的小鼠血中抗體維持長達300天以上,染病後的存活率高達百分百。
胡哲銘說,這項技術可望進一步應用在其他疫苗研發,目前正積極延伸研發癌症、流感、茲卡病毒、B型肝炎疫苗。
  相關新聞
美國麻疹病例創25年來新高
反疫苗活動成缺口,全球麻疹暴增300%
世衛表示從2000年,麻疹疫苗挽救了超過2000萬人。麻疹每年造成10萬人死亡,大多數是兒童。
北市增1例 男赴陸染德國麻疹
德國擬強制兒童接種麻疹疫苗家長違規最高罰2萬元
2019-05-15 08:21:08
阿楨
中國64層NAND量產後,三星赴陝再投563億建最大快閃記憶體基地 2019-12-11 觀察者網

三星電子西安快閃記憶體晶片(NAND)專案二期第二階段80億美元投資10日正式啟動。每月13萬片,新增產值300億元,解決上千人就業,並帶動一批配套電子資訊企業落戶,使西安成為全球水準最高、規模最大的快閃記憶體晶片製造基地。
三星西安快閃記憶體晶片專案一期投資108億美元,建成存儲晶片專案和封裝測試項目。二期專案總投資150億美元,主要製造快閃記憶體晶片。其中,第一階段投資約70億美元,明年3月竣工投產;第二階段投資80億美元,2021年下半年竣工。
2018年,三星占全球NAND市場份額的35%,其與美光和SK海力士等廠商幾乎壟斷市場供應。
今年9月2日,紫光集團旗下長江存儲宣佈,已開始量全球首款產基於Xtacking架構的64層256 Gb TLC 3D NAND快閃記憶體,性能逼近國際大廠的96層3D NAND,紫光或跳過96層NAND,直接研發128層NAND,2020年底,長江存儲產能有望提升至月產6萬片晶圓的規模。
  回應
小編,老是消費一家說了幾年始終拿不出產品上市的長江存儲有意思嗎?!
三星對長江存儲的信心比你還大。

二線晶圓廠的角逐 2019-11-23 觀察者網

隨著工藝節點的推進,因為技術難度的增加,投入成本的大幅增加,先進制程現已經成為三星和台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晶圓代工廠商,僅台積電一家就佔據了一半的市場份額,三星今年也是發生了大躍升。聯電、格芯和中芯國際成為了二線的晶圓代工廠。
相對于先進制程的競爭,在二線的競爭更加慘烈,不但有看得見的“敵人”,還要提防潛在的“敵人”後來者居上。不同點是中芯國際作為中國晶圓廠的擔當,他們有一顆成為一線晶圓廠的心。
  聯電工藝策略大轉型
聯電近兩年已經不再追逐12納米以下先進制程,主攻以車用5G、IoT為主。10月1日,聯電取得日本12吋晶圓廠三重富士通半導體所有股權,也使得聯電10月營收達145.87億元,月增34.7%,較去年同期增15.98%,並創下歷史最高營收記錄。順利並購後讓聯電在12納米以上制程的全球市占率有望突破10%。
2019-12-12 09:25:33
阿楨
除此之外,聯電已獲得三星LSI的28納米5G智慧手機影像訊號處理器(ISP)大單,明年開始進入量產,加上三星手機OLED面板採用的28納米或40納米OLED面板驅動IC訂單到位,第一季產能利用率可望達到滿載水準。
  格芯差異化競爭
曾經在晶圓代工界排名第二的格芯,坐擁全球11座晶圓廠。但格芯近年的IC之路是艱難的,連賣4座大廠。在2018年8月,格芯宣佈放棄擱置7納米FinFET項目,放棄追趕最尖端的先進工藝演進步伐,轉而將發展重點放在差異化產品解決方案的市場之上。今年8月,格芯採用12nmFinFET工藝,成功流片了基於ARM架構的高性能3D封裝晶片。
  中芯連年擴產
中芯這幾年發展勢頭正旺,從8英寸到12英寸,從180nm到280nm的產能都十分緊張,明年8英寸月產能將擴產2.5萬片,12英寸擴充3萬片,其中,北京以12吋線為主,上海和深圳各有一座8吋廠,天津是8吋廠的主陣地,有一個老廠和一個新廠,老廠的月產能約為58K,新廠則有望成為世界單體規模最大的8吋晶圓產線。
  追逐先進制程的赤子心
除了英特爾、三星和台積電在積極的追逐10nm、7nm、5nm甚至更先進的進程,聯電和格芯又放緩了腳步,中芯這些年在工藝的突破頻頻告捷,國產晶片崛起可期。
從中芯Q3財報中得出,在工藝上,收入占比分別是150/180nm (35.8%)、55/65nm (29.3%)、40/45nm (18.5%)、110/130nm (6.6%)、250/350nm (4.2%)、28nm (4.3%)、90nm (1.3%),占大頭的依然是成熟的150/180nm、55/65nm工藝,最先進的28nm工藝占比只有4.3%,不過相比上季度的2.8%已經開始增長。
除此之外,中芯的FinFET技術研發不斷向前推進:第一代FinFET(14nm)已成功量產,四季度將貢獻有意義的營收;第二代FinFET(改進型的12nm工藝)研發穩步推進,客戶導入進展順利。
前段時間“EUV禁運”的事件引得業界廣泛關注,但ASML與中芯已經雙雙否認。但從這個留言我們除了看到EUV光刻機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到國人對本土晶圓廠的先進工藝的關注。如果7nm工藝研製成功,作為國產晶片製造的領頭羊,這對國內有很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將領先於聯電、格芯,縮小與三星和台積電的差距。
按照中芯所說的進展,中芯與國際最先進水準也就一兩代的差距。目前,中芯已經成功掌握 FinFET技術,只要掌握了EUV技術,就可以與台積電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因為7nm以下都是運用的EUV技術,中芯將在未來5年之內有望成為中國內地下一個台積電。
2019-12-12 09:27:10
阿楨
中國學者研製出可“自我清潔”的新型混凝土 2019-12-11 新華網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徐鑫等人創新方法,製備出一種超疏水、高氣孔率、隔熱與隔音性能俱佳的輕質混凝土,有望實現建築物“自我清潔”的設想。美國化學會學術期刊《應用材料與介面》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從池塘裡的荷葉到壁虎的腳,自然界有許多物質的表面可以“自我清潔”。
  中科大教授基於在乳液法成型技術和有機前驅體陶瓷上的研究成果,採取一系列創新方法,研製出一種新型混凝土。這種混凝土的氣孔尺寸只有約30微米,遠小於目前市場上泡沫混凝土的1毫米,因此雖重量輕,但抗壓耐磨損。不僅能排斥灰塵顆粒,還能排斥牛奶、啤酒、醬油、咖啡等有色液體,即使將其浸泡在有色液體中也不會留下污漬。即使經過機械磨損、高溫熱處理和化學腐蝕,這種材料仍然能夠保持超疏水特性。同時,它還具備很好的隔熱和隔音性能。
  據悉,這項研究引起國際學界的廣泛關注,美國化學會網站、每日科學、國際財經時報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報導,並製作了科普視頻在網路上傳播。
2019-12-12 09:28:03
阿楨
又一關鍵器件研製成功 我軍武器的中國芯越來越強勁 2020-01-15 新浪軍事

  近日有消息說中國航太772所攻克了高可靠性多通道混合信號FPGA技術,標誌著中國在微電子元器件領域又取得了一個技術突破,中國芯越來越強勁。
  FPGA是現場可程式設計閘陣列簡寫,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微電子元器件,具備可程式設計、集成度高、高速和高可靠性等優點在航空、航太、通信等領域運用廣泛。
  正是因為FPGA擁有這麼多優勢,在航空航太領域作用關鍵,所以發達國家對中國禁運高規格FPGA器件,即便中低規格的FPGA也奉行“N-2”原則,也就是說比發達國家最新器件落後3代以上才能出售。在這種情況下,以中國航太772所為代表中國相關單位開展了國產FPGA研製和開發工作,目前國內已經開發出1億門級FPGA,並且在加固、抗輻射等領域取得了長足進展,滿足了國內高端領域FPGA運用需求。
2020-01-16 09:59:27
阿楨
月領大陸620萬元 哈佛知名奈米專家被捕 2020-01-30 聯合報

哈佛大學化學系主任利爾波被控違反規定接受中國大陸政府資金,遭美國檢方起訴。圖為哈佛大學校園。 (美聯社)
哈佛大學著名科學家、化學和生化系主任利爾波被控違反規定接受中國大陸政府資金,並對調查人員說謊,已被捕收押。聯邦官員稱,如果定罪,六十歲的利爾波將面臨最高五年監禁和最高廿五萬美元罰款。
聯邦調查人員表示,此案追溯到二○一一年,一名中國大陸的大學教授發郵件與利爾波聯繫,告知推薦他進入大陸「千人計畫」全球攬才行動。幾天後,利爾波前往武漢理工大學簽署一份長期合約,包括每月領取五萬美元報酬、十五點八萬美元生活開銷(合計約新台幣六百廿萬元),以及一百五十萬美元經費在大陸大學建立研究實驗室。
聯邦檢察官說,利爾波接受美國政府的委託研究計畫,領取政府補貼的數百萬美元研究經費,按規定必須申報領取外國政府研究經費等利益衝突事項。但他並未對哈佛校方透露在大陸的研究活動,在二○一八年國防部調查人員詢問時,他也否認曾參與千人計畫,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也沒有吐實。
利爾波的實驗室網站稱他是「奈米科學和奈米技術先驅」,他的研究在哈佛大學和學術界曾獲無數獎項。
波士頓環球報報導,哈佛大學發言人說,校方已要求利爾波「無限期」帶薪休假。發言人稱,哈佛大學正與聯邦當局合作進行審查。同時,利爾波被禁止進入哈佛校園,也不會繼續其教學和研究職務。
2020-01-30 08:29:26
阿楨
北斗2019年產值達3450億元

2020-05-18,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在京發佈《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較2018年增長14.4%。北斗相容型晶片及模組銷量已突破1億片,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台,其中智慧手機3.72億台,支援北斗定位手機近300款。含智慧手機在內採用北斗相容晶片的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已超過7億台/套,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企事業單位數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
北斗服務全球,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
……
  回應
那些天天叫著搞北斗花錢太多,不如把錢用來改善人民生活的垃圾們,站出來說話呀。
不行,上頭,美台幣沒到賬,不能說話。
他們的意思是不要自己搞,錢留著孝敬GPS,關鍵時候還能掐死自己。

紐時:美國打科技戰用台灣施壓 直逼中方紅線

台積電2020/05/15宣佈,擬斥資12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5奈米晶圓廠,預計2021年動工、2024年量產。台積電以成本為由婉拒美方提議好幾個月,但華府提出資金補助承諾改變台積電心意。美國商務部隨後16日,要求採用美國製造設備或依美國軟體與技術設計的海外晶片廠商,須取得美方許可證才能向華為供貨。華府打擊華為並將台積電拉近美方軌道,是可能導致美中衝突加劇的產業政策「組合拳」。
  相關新聞
環球時報報導,若美方真的實施該項措施,中方也將依照法規,向高通、蘋果、思科等美企進行限制或調查,同時暫停購買波音公司飛機。
2020-05-20 09:23:19
阿楨
川普「謀殺」華為!台專家去年就爆台積電剩1招保命:10年內發展一條100%非美半導體設備產線,來服務占台積電營收20%的大陸客戶(60%來自北美客戶)。
  回應
世界最大半導體市場--中國會自己來100%向台積電說掰掰!
政府怎麼不協助台積電?
正是附庸政府主導
台灣~當棋子的悲哀!

被捏住了“命門”的華為 該如何突出重圍?

整個晶片產業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四大環節,中國內地最大的瓶頸是製造。封裝和測試,我們有全球排在前幾名的長電科技、華天科技;設計,更是有華為旗下的海思、紫光旗下的紫光等“硬核”企業。
新禁令還有120天才生效的緩衝期,華為已緊急向台積電追加7億美元訂單,華為手機的中高端已採用了7nm晶片,如遭遇斷供,華為就能靠著中芯已成熟的14nm和庫存的7nm“屯糧過冬”,等待著國產供應鏈的春天到來。目前中芯量產的還是14nm的晶片,不過,中芯正籌集65億美元明年將能量產7nm晶片。

無視美國警告,荷蘭巨頭向中企交付光刻機 2020-05-18

晶片製造不可或缺的設備是光刻機,當前全球光刻機市場基本都被荷蘭ASML公司所壟斷。由於《內瓦森》協議的存在,以及美國的多次干預,使得ASML不對中國企業出售。不過,當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強大後,雖然在美國的多次干預下,使得交付過程受到了一定影響。但如今形勢出現了轉變, ASML光刻機已經達到了深圳。結合此前中芯負責人所說的7nm工藝制程有望在今年投入量產的消息來分析,這批光刻機很大可能就是高端EUV。
  回應
中美全面對抗的時代來臨了!我們應該在稀土上給美國斷供了,還有那些想跟美國一起打劫的都應該受到制裁。

美軍算帳:停用中國稀土需每年增加20億美元以上軍費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20-05-19報導,美國國防部建議立法停止將中國稀土用於製造導彈、高超聲速武器和輻射加固電子系統,不過他們為此算了個帳,預計增加成本在20億美元以上。
  回應
沒事,美國如果能用20億來完善自身產業也是一次大賺的生意。可惜,美國自己的公司早年就算過帳,除了自身技術有點問題外,美國的產業鏈根本不支持這個需要投入的資金遠大於20億的項目。
2020-05-20 09:28:32
阿楨
“五眼聯盟”如何擺脫中國產業鏈?英國智庫寫了份報告 2020-05-19 觀察者網

美國政府最近曾鼓吹要擺脫“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Henry Jackson Society)2020-05-14發佈了一份48頁的報導,這裡頭詳細闡述了“五眼聯盟”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以及他們認為要如何擺脫中國產業鏈。
“五眼聯盟”依賴中國831種不同出口產品,其中260種是關鍵國家基礎設施所必需的。根據報告,這些產品包括筆記型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抗生素、止痛藥、抗病毒藥物所必需的醫療成分等。
報告定義,一個國家某件商品有50%進口自中國時,這個國家就是這件商品的淨進口國:澳大利亞595種商品在戰略依賴中國,其中167種應用於關鍵國家基礎設施;新西蘭513種商品戰略依賴中國,其中144個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美國424種商品戰略依賴於中國,其中114個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加拿大367種商品依賴於中國,其中83種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英國229種商品依賴中國,其中57種應用於關鍵基礎設施。
  回應
 記得有個日本節目,挑選了一些家庭,然後要求主人搬走家裡標有中國製造的物品,結果房子空了一半。再把含有中國製造零件的物品搬走,結果....房子空了....我希望你們五眼聯盟說到做到哈。
 五眼乾脆沒收資本家資本進入社會主義吧。然後組成經互會,這樣不就可以像蘇聯一樣游離於國際分工之外了。
 別看這五個國家好像挺團結的樣子,其實在現實利益面前最經不起誘惑的也恰恰是這群人,中國只要拋出兩個桃子,他們之間立馬會為了搶桃子打得不可開交。
 討論了半天,都是原則性的東西。怎麼替代、怎麼培育本國產業,一句話沒提。
 想要在工業和貿易上戰勝中國,需要提高民智,加強基礎教育,提高普通人的能力。如果不進行基礎教育,繼續現有戰略,以美國工人現有能力,他們將在世界市場上,直接與中國工人較量…這…
死局……
2020-05-20 09:31:21
阿楨
澳農業部長:不反制中方大麥關稅,或向世貿申訴 2020-05-19 觀察者網

此前,澳媒曾多次炒作中方對澳大利亞大麥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並將此事與澳方所謂的“新冠病毒源頭獨立審查”相關聯,將中方正常的貿易調查稱為:“對澳大利亞開第一槍”。澳對此否認,並稱不會與中國打貿易戰,但可能會就此事訴諸世界貿易組織(WTO)。
中是澳最大的糧食出口市場,中方對大麥加征73.6%的反傾銷稅使澳農民們深受打擊。
澳在此次貿易爭端中並非“無罪”,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澳對中國的鋼鐵、鋁和化工產品一直徵收著高額關稅。
  回應
世貿的仲裁機構,法官湊不齊法定人數,沒法仲裁了。澳找特朗普罵去,都是美國人幹的。

總幹事提前離任 特朗普再轟世貿

世貿(WTO)總幹事阿澤維多2020-05-14宣布提前於八月底離任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炮轟世貿優待中國虧待美國。他以前曾威脅世貿若不改革,美國會退出世貿。有分析認為,之所以提前離任,與世貿近年來深陷困境有關,包括:美國一直阻撓成員遴選,有「全球貿易最高法院」之稱的世貿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已徹底癱瘓;主要成員利益訴求不一,致世貿改革舉步維艱。
2020-05-20 09:37:27
阿楨
中國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國務院2020-05-19新聞發佈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評估顯示,我國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14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佈的國家綜合創新能力指數,我國排在第15位:2019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居世界首位;國際科學論文被引用數位居世界第二。全社會研發支出達2.17萬億元,比2006年增長6倍以上,占GDP的比重達到2.19%,與歐盟相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5%。
過去一年,積體電路實現14納米工藝產業化,5G研發應用和產業化全面推進。169個高新區生產總值達12萬億元,經濟總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2.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5.1萬家。

同時,數十萬名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了1.15萬家企業。近年來,我國推進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科技評價體系,成果轉移轉化機制不斷完善。2019年全國技術交易額達到2.2萬億元,超過了2019年度全社會研發支出總額。
推進重大疾病防治科技攻關,新增18家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科技部會同12個部門組成科研攻關組,設立藥物研發、疫苗研發、檢測試劑等10個重點工作專班,聚焦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5個方向,部署83個應急攻關專案,形成了全國一盤棋的科研攻關格局。
2020-05-21 08:17:27
阿楨
【「十三五」成就巡禮】夯實基礎研究 中國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 2021/01/31 央視

「十三五」期間,中國科技夯實基礎研究、攻關核心技術,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在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的實驗室里,科研團隊正在研發新的鈦合金材料。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之後,金屬研究所牽頭聯合國內多家單位,研發出一種同時具備高強度、高韌性和可焊接的全新材料,成功建造了世界最大、可搭載3人的全海深載人艙。
「十三五」期間,我國把基礎研究和底層技術研發作為科技創新的關鍵突破口。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奮鬥者」號;從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到嫦娥五號實現我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我國瞄準關鍵「卡脖子」核心技術,在若干戰略領域實現「後發先至」。
「十三五」期間,我國不斷強化基礎研究頂層設計和系統布局,基礎研究投入從2015年的716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335.6億元,年均增幅達16.9%。2019年,基礎研究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首次達到6%。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湧現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
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圓滿完成三大科學目標;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研製成功,使我國首次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中國天眼」FAST建成啟用,今年4月將向全球科學界開放;「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實現1億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為核聚變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年來,我國部署建設了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持建設了20個國家科學數據中心、31個國家生物資源庫、98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排名從2015年第29位躍升至2019年的第14位,並在2020年鞏固排名,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我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正向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穩步邁進。
2021-02-01 07:35:37
阿楨
陸半導體與造船優勢讓產業鏈大亮紅燈 美國會思對策 2021/03/12 中時

「Breaking Defense」10日報導,隨著華府愈來愈重視中國在諸如半導體、造船等數個關鍵領域的壟斷優勢,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威脅;涵蓋兩黨成員的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任務小組,正積極將研究報告寫入2022年國防預算中,以提高對國內產業供應鏈的支持。小組對於高科技與半導體製造中心,集中在台韓中,這次疫情讓美國產業鏈狂閃紅色警戒。2021年2月,拜登簽署行政命令,以審查美國在多個領域中的供應鏈,包括製藥、高能量電池與稀土。還要求國防部針對國防產業基地的潛在弱點,提供白宮研究報告,
  回應
中國壟斷半導體?是最大市場那是沒錯,但都是40奈米~的低階芯片。
軍用芯片可靠性要求很高,仍用40奈米以上高度可靠製程!除非大牌旗艦型手機,還是14奈米甚至更低階(中芯早已量產14奈米,N+1製程也已研發完成,只是被卡在被美國抵制而無法購入EUV光刻機)。筆電不論多新都還是12奈米甚至更低階,車用晶片不論多新是都還是40-50奈米。現在全世界都把晶片當成戰略物資,那麼大陸只能全力奉陪到底了,很快就可以追趕甚至超越台灣。大陸也有自主研發的光刻機和蝕刻機等半導體製程設備,上海微電子的光刻機,10多年前就已達90奈米(28奈米預計今年推出),台積電用的就是上海微電子的設備。
  相關新聞
美組科技民主聯盟 陸兩會反擊:十四五規劃科技自主與創新
中國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林毅夫:想卡中國晶片脖子只會加速中國進步,讓自己加速失去競爭優勢。
2021-03-13 08:27:37
阿楨
日媒:事實證明 輕視中國的技術實力是個致命錯誤

  《日本經濟新聞》2021-04-03《圍堵中國企業只會適得其反》摘編如下:
  中國的產業如今已經站上了技術創新的高地。例如,在金融科技領域,歐美銀行在技術層面已經落後於中國的銀行。在從人工智慧、量子電腦到電動汽車、電子商務的各個領域,中國與歐美相比都毫不遜色,甚至在有些方面更勝一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對同中國合作嚴加限制。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已對火星開始探測,還公佈了獨立的空間站建設計畫,這將威脅到美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主導地位。
  即便是在一些歐美仍然領先的行業,從某種程度上說優勢也不再那麼明顯了。
  可以預見的是,受歐美實施制裁影響,中國未來會越發堅定確保技術獨立和優勢地位的信念。
  歐美企業如果因為採取限制措施而喪失在中國獲取收益的機會,規模紅利就可能倒向中國。
  拜登政府試圖打壓中國的技術創新,其他國家可能不得不在歐美和中國之間選邊站隊。

德媒:中美晶片之爭 中國絕非美國想像的無能為力

  德國《商報》2021-04-02“晶片之爭,中國絕非無能為力。”儘管美國正試圖通過限制半導體對華出口讓中國屈服,但這一目的很難達到,因為美國相關產業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由於未能獲得中國反壟斷部門的批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和服務供應商美國應用材料公司宣佈,已停止收購原日立集團旗下的國際電氣公司。美國晶片公司英偉達(Nvidia)以400億美元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的計畫,很可能會受到影響。
  美國在晶片領域對華“卡脖子”不僅無法讓中國屈服,還會不斷刺激中國打造出自己具有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雖然這一過程需要時間,但在太陽能、火車以及汽車產業領域,中國已經證明了自己完全能夠迎頭趕上。
2021-04-06 09:24:10
阿楨
回應
5納米晶片除了高性能手機使用外用途真的不多,電腦CPU,14納米甚至28納米晶片基本上都可以滿足。
我們搞晶片,就像當年搞兩彈一星,必須破釜沉舟!任何產業,僅僅是我們自己龐大的市場就能完全支撐,外人必須要看我們的臉色,


為什麼中國互聯網正在告別矽谷崇拜? 2021-04-04

  一、中國互聯網已經成長出一大批在美國找不到對標的大型公司和創新模式
美團創業之初的概念是從Groupon開始的,但如今的美團早已橫跨外賣、團購、O2O、酒店、共用單車、線上旅遊等多個領域,在美找不到在模式和規模上能和美團對標的公司。同樣,位元組跳動、拼多多、快手、YY、陌陌、在美找不到。
而即便是在模式上可以對標的騰訊、阿里、微博、嗶哩嗶哩、知乎等公司,其實也在中國獨特的競爭格局中走出了很多極具特色的發展路徑。
在模式層面,中國互聯網也探索了多條具有本土特色的道路——社區團購、直播帶貨、共用單車、二維碼移動支付、主權數字貨幣,——在美國並沒有成功的先例。
即時送達的模式在中國而不是誕生在美國興起主要由於兩個原因:中國的城市人口密度足夠高,能容納足夠多的需求;中國的勞動力人口足夠便宜,能找到足夠多願意加入眾包的騎手。
  二、中國互聯網的很多創新在反向輸出給美國互聯網
1.蘋果iOS14發佈的“App Clip”,本質上其實是微信小程式在某種意義上的翻版。
2.美國的共用滑板的廣泛流行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中國共用單車對這一模式的充分探索。
3.Facebook專門借鑒了Tik Tok推出對標產品Lasso,然而在美國本土被Tik Tok徹底碾壓。
4.WhatsApp等美國即時通訊工具也在事實上借鑒了微信。
5.最近大火的Clubhouse技術來自“聲網”,公司的創始人是YY曾經的首席技術官。
.......
中國互聯網也在印度、南美、東南亞、非洲等地被廣泛認可和借鑒——
1.Resellee是東南亞的拼多多;
2.IndiaMART被譽為印度的阿裡巴巴
3.Vskit是非洲版抖音;
4.StoneCo是南美的支付寶;
......
2021-04-06 09:29:22
阿楨
英特爾重返代工重創台積電股價 11:05

英特爾2021/03/24宣布斥資200億美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座晶圓廠,並設立代工服務部門,衝擊台積電今天股價重挫新台幣18元。除英特爾外,台積電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預期亞利桑那州將成為一個半導體產業聚落。
  相關新聞
英特爾CEO專訪:太多芯片在亞洲製造讓人「不甚滿意」 - BBC

英特爾CPU大單恐落空,台積電後市怎看? 2021-01-25

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上週表示,直到 2023年多數產品依然會在自家生產。英特爾近年危機頻傳,不僅錯估市場需求,面臨14奈米產能不足,且10、7 奈米量產時程也相繼延宕。

晶片一路缺估到2023年 2021.02.08 中時摘要

1.聯電總經理王石表示,半導體需求成長幅度大於產能增加幅度的結構性問題難以解決,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恐延續到2023年。
2.由需求面來看,產能供不應求導因於去年到今年有三大趨勢同時發生,第一是4G加速轉向5G,5G手機矽含量與4G手機相較增加35%。第二是疫情引爆在家工作風潮,改變了生活習慣,帶動筆電出貨大幅成長。第三是去年第四季車用電子觸底反轉,導致現在車用晶片嚴重缺貨。

晶片缺貨引發各國對半導體生產積極投資,恐將導致未來市場崩跌 2021-03-28

為了擺脫東亞掌握全球80%晶片產能,各國政府開始用各項大規模補助計畫,美歐日本準備斥資數百億美元,中國2019年成立2019億美元的半導體投資基金,可能引發生產過剩造成市場崩盤的問題。
2021-04-07 07:42:54
阿楨
戰狼怒了 美封殺7家超級電腦企業 陸矢言報復 2021/04/09 中時

9日,美國商務部以「破壞軍事現代化的努力」為由,宣佈將7家中國大陸的超級電腦企業,列入「從事與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相悖活動的企業清單」之中;對此,陸外交部表示,儘管美國極力封鎖大陸超級電腦的技術,但大陸超級電腦卻逆境求生,憑著自主創新躍居全球龍頭寶座。美國的打壓無法阻止大陸科技的研發與進步,只會讓大陸更堅定自主創新的決定與意志。陸方會採取必要措施,來維護大陸企業的合法權益。

美炒作台積電為大陸造高超音速導彈晶片 台當局慌了 2021/04/09 觀察者網

  美媒《華盛頓郵報》曾發文炒作,稱天津飛騰使用美國軟體設計晶片,説明中國軍方研發高超聲速導彈,並稱這些晶片是由中國臺灣的台積電代工。
  台當局經濟部8日緊急回應稱,台積電很早以前就管控晶片出口物件,目前涉事兩家廠商都符合島內及國際規定。
  回應
一看就是假消息,此晶片為28納米,包括北斗使用的,全部為國產。
笑死我了,DF17需要美國晶片技術支援?美國白癡自己沒有本事造就撒謊胡扯。
美國一直努力禁止世界各國賣最新技術機台和晶片給大陸,而美國也一直享受使用最高技術機台生產的晶片,結果世界前百大超級電腦,美國卻輸給了大陸。到底是美國研發人員智商不足以發揮最新科技效能呢,還是大陸研發人員智商太高將較低技術發揮到超越極限?
過去對中國的管制是鬆散的,中國很容易混過去。
你是不知道嗎,中國超算整個已經體系化的實現完全自主了
2021-04-10 07:18:06
阿楨
陸國產晶片將以28nm為新起點 14nm量產可望明年底實現 2021/06/22 中時

高階半導體晶片在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領域的重要商品,現在更成為美國對中國技術封鎖的關鍵項目。由於美方的技術出口限制,高階製程的晶片與設備都禁止向大陸出口,但中階晶片也因疫情而出現短缺現象。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資訊研究所所長溫曉君表示,大陸將不再一味追求高階製程,將採用退回策略,用成熟工藝滿足一般性晶片的需要,以28奈米奈米晶片為國產新起點,爭取在明年實現14奈米量產。
溫表示,14奈米製程及以上能夠滿足目前70%半導體需要,中端的5G晶片也都採用12奈米工藝。28奈米晶片技術已經非常成熟,10奈米以下則非常尖端,行業玩家只剩下金字塔尖的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居中的14奈米顯然成為了中堅力量,成為絕大多數中高端晶片的主要製程。2019年上半年半導體市場約2000億美元,其中,65%採用14奈米,25%採用10-12奈米,僅10%採用7奈米。
溫坦言,中國想要後發趕超則需要有足夠的決心,集聚資本、技術、人才、市場4大要素合力,才可能實現成功的趕超發展。他表示,隨著5G和AIoT時代的到來,特別是在智慧城市、自動駕駛、安防物聯網等領域各項產品日趨豐富,晶片也逐漸專注於針對特殊場景的優化,專用晶片即將迎來百花齊放的大爆發時代,也將讓14奈米製程的晶片擁有龐大的市場空間。
  相關新聞
劉鶴主持陸第3代半導體突圍
光刻機禁售陸 ASML憂3年後將被陸反超並退出市場
華為佈局光刻機技術
華為推出鴻蒙強調萬物互聯,挑戰iOS、Android
2021-06-23 08:47:11
阿楨
2016美對中經濟戰(貿易戰中小勝、科技戰小敗),美先禁台韓售中高階芯片、再逼台積電到美設廠並交出商業機密,試圖重奪半導體霸權。而中從19「863」計畫就未大力重視半導體、直至芯片進口額超過原油、2014才訂出2025芯片自主70%之計畫、但至2021才17%,習近平乃仿「戰機引擎國家隊」(三年解決了軍方「心臟病」故可造出大量三四代戰機、在日台防空識別區「自由航行」讓日台軍機疲於奔命),重組大陸半導體產業,想在三年內拿下十至二十幾奈米芯片的自主生產能力,至於占10%的高階芯片則另謀彎道超車、譬如以石墨希取代矽。 阿里和浙江國資2021/11/17以500億人民幣接手重組紫光。紫光重組2021-12-12北京智路接手,阿里為何出局?(回應:北京智路有國資背景。)

欲做大陸國產CPU第一股 海光信息申請登陸科創板 2022/01/12 旺報

海光本次IPO,5.06億股,擬募資91.48億人民幣,研發新一代處理器。海光CPU一號、二號已商業化,驗證三號,研發四號。
  相關新聞
國產龍芯CPU歷史性跨越,打破ARM和英特爾壟斷,
國產CPU的6大品牌,3大路線對比:2018年中興、2019年華為事件之後,國產晶片火爆了起來。至2020年10月份,已有27萬晶片企業。

中科海光7nm Hygon x86 處理器2020年底上市

雖然超微AMD已表明不會將Zen 2或以後的微架構授權給中科海光,但海光已成立超過500人的研發團隊將現有Hygon x86處理器14nm製程移植至7nm,放棄GlobalFoundries改由TSMC或Samsung代工。 中國計劃2020年換掉30%非國產電腦,2021年再換掉50%、2022年換掉最後20%,此外,以本土作業系統取代 Microsoft Windows。

2021年第一季超微桌上型CPU市佔50.8%,超越英特爾的49.2%。不過,英特爾筆記仍佔83.2%。一旦超微完善其7奈米,2022年5奈米的Zen 4架構之後,這與英特爾不可能在2023年之前推出相當製程的產品是一大打擊。

2021年Q3筆電市場排名,聯想連續4個季度奪下冠軍,出貨量1530萬台,年增5%,市佔23%;惠普緊1430萬台,年減5%,市佔21%;戴爾1220萬台,年增50%,市佔18%。
2022-01-13 09:14:56
阿楨
中國半導體產量加速趕超 2022-01-21 環球時報

“2021年半導體產量猛增33%,將使得中國在2024年的半導體產量或趕上韓國。”《朝鮮日報》19日的報導發出這樣感慨。2021年的中國半導體產能可能已經超越歐日,並在兩年之內趕超全球第二大韓國。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預測,中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份額將從2020年的9%增長到2024年的17.4%,僅次於美韓。
2021年中國半導體積體電路(IC)產量達3594億片,比上年增長33.3%,是上一年16.2%的兩倍多,目標是2025年自給率提高到 70%。2021年,中國宣佈28個額外的工廠建設專案,投資額高達260億美元。
德國《經濟週刊》20日稱,面對美國的制裁,中國在晶片產業上大踩油門。五年前,中國銷售130億美元,占全球3.8%。2020年猛增30.8%至398億美元,全球9%,緊隨歐日之後。
2021年全球晶片銷售總規模為5838億美元,同比增長25.1%。2022年預計增長8.8%,達到6010億美元。全球半導體製造商在2021年建造19座新的晶圓廠,並在2022年再建造10座,有15座是晶圓代工廠,月產能從3萬至22萬片晶圓不等。

ASML艾司摩爾CEO:中國獨立開發頂尖光刻機至少需要10年 2022/01/21 中時

ASML全球市佔率超過60%以上,3大設備出貨地分別是南韓(39%)、台灣(36%)、中國(17%)。
  相關新聞
華為佈局光刻機技術 解決晶片卡脖子還有多遠?
林毅夫:光刻機禁售陸 ASML憂3年後將被陸反超並退出市場
  回應
中時這則報導並不完整,原來的報導中,那位CEO加了個但書,認為中國正在傾舉國之力推進晶片製造技術,所以不要把中國造不出光刻機說得太絕對,不要小看了中國人。
土共發展出來現在的光刻機需要10年,問題是10年後科技不會停滯不前早就不知道發展到哪去了。土共永遠在後面追趕!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光刻機是臺灣造的,原來自己也沒有核心技術,永遠是個搞代工的
目前矽片技術2025年左右就會到達極限了, 所以中國已經開始研發下一代晶片科技(碳納米管晶片)。這種技術不需要光刻機等現代科技。中國現在只是處於半導體臨時過渡期而已, 以中國當今的大量人才和資金, 十四五計畫後(2025年), 中國在半導體技術上超過美歐的機率是很大的。
不需要!張忠謀董說大陸五年趕上臺灣!德國之聲說大陸去年增二十八座晶片廠,占比超過台灣了!
2022-01-22 08:01:26
阿楨
地緣政治風險升 台積電首度招募政治學博士 2022-02-16聯合報

台積電過往徵才以理工科系人才為主,但近期卻在社群網站LinkedIn開出「商業情報分析」中高階職缺,工作內容為美中台關係研究、政治經濟學、市場趨勢報告,引發外界關注,目前已有逾百人報名。此外,台積電也開出一些暑假實習缺,向全世界誠徵政治系學生,除薪水外也會附來回機票,要吸引優質人才加入。
全球這波半導體技術保衛戰,迫使台積電必須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就連在國內的設廠地點都有「政治味」。台積電相繼宣布在美國、日本、大陸布局,背後考量除了客戶所需,設廠時機、地點、製程也與國際區域平衡連動;在台灣同樣面臨諸多政治盤算及角力,例如前往高雄和台中等地投資設廠,任何發言都要小心翼翼,也反映台積電面對內外政治干擾愈來愈明顯。
業者指出,從美中貿易衝突爆發之際,半導體就成為全球戰略產業,主因是部分半導體晶片具備軍事用途,中國大陸又投入大量資源鼓勵發展,引起美國高度關注。美方面展開一連串供應鏈調查,一面又通過晶片補助法案,吸引包括台積電、英特爾及三星擴大在美國投資。
在美國開出第一槍後,台積電由於技術領先全球,因而成為各國爭取合作首選,加上新冠疫情又衍生出半導體晶片缺貨潮,歐盟、日本甚至中國大陸等群起效尤,爭相發展半導體。台積電一再向全球喊出是「大家的晶圓代工廠」,想藉此化解地緣政治緊張升高的對立態勢,但事態發展順應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所說:「台積電將成兵家必爭之地」。
  回應
說實話,一旦五納米甚至七納米不再被臺積三星壟斷,就是臺積一路跌倒的開始

護國神山狂吸人才 「荷蘭病」浮現 2022-02-16 聯合報

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人才荒,過去其實不僅僅是因為被大陸挖角,半導體產業過度向晶圓代工傾斜,也吸走多數人才。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示警,台灣半導體產業人才紛紛投入晶圓代工業,已有所謂「荷蘭病」徵兆。
「荷蘭病」是「經濟學人」開創的名詞,用來描述荷蘭在一九六○年代過度仰賴能源產業發生的問題。那時,荷蘭在外海發現天然氣田,這個意外之財雖為荷蘭帶來大量出口收入,累積大量外匯,讓荷蘭盾大量升值,天然氣產業迅速發展也增加勞動力需求,使勞動成本提高。結果導致荷蘭其他產業出口競爭力下降,加速去工業化的現象,一度只有天然氣產業獨活。
2022-02-16 09:38:36
阿楨
北京清大積體電路學院通過石墨烯控制二硫化鉬(MoS2)開關,實現世界最小柵長0.34奈米電晶體,發表於2022/03/15《自然》期刊。
2022-03-16 08:27:14
阿楨
美國2022/10/06將長江存儲等31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
  回應
美國打不贏就列管!哈哈哈
  相關新聞
英《金融時報》:華為2023年突破美國封鎖再推5G手機 (回應:即便6G時代,華為專利還是全球領先)
鵬芯微助華為繞道躲美國制裁
西方國家持續抵制下的華為:出售榮耀手機,整體獲利提升。

中國突破美國壟斷,25項關鍵核心技術 2022-10-04 誠閱
  回應
我最近偶看俾斯麥時期的德國報紙,當時也是天天抨擊英法對其技術及市場封鎖,其實咱們經歷的都是別人經歷過的,而德國度過,上升為世界列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iQ48ep-lHo

美國的25項科技卡住了中國“咽喉”2020-09-24 武器知識

中科院長白春禮表述,中國正在決心傾舉國之力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佈局。美國已對中國的AI技術、AI晶片、機器人、量子計算、腦機介面、先進材料等14類“卡脖子”清單包括:
一、高端光刻機及相關技術。
二、晶片製造及軟體——國際已達7納米,中國3至5年將產生成果。
三、個人電腦和手機作業系統,中國在核電控制、手機操作、5G物聯網等突破,替代效果正待市場驗證。
四、核心工業軟體,中國正進行替代研發,但市場壁壘和經驗積累的差距,使中企難以進入。
五、隨著中國電商和雲計算及5G應用的爆炸式發展,中國自主的資料庫將迎來機遇。
六、機器人核心演算法尚不如日本FANUC、瑞士ABB的產品。
七、航空發動機要想完全實現進口替代,並不亞於晶片。
八、機器人觸覺感測器被日企壟斷。
九、真空蒸鍍機高端市場被日本企業壟斷。
十、高端手機射頻器件被美企壟斷。儘管華為已突破技術。
十一、重型燃氣輪機預計2021年將裝備中國艦船。
十二、35兆帕以上高壓柱塞泵,90%以上依賴進口。
十三、柴油發動機高壓共軌系統,中國在性能、功能、品質及一致性上還差距。
十四、中國國產透射和掃描電鏡只占10%。
十五、國產高端電容電阻穩定性不足。
十六、晶片鍍膜ITO靶材高端市場被美日壟斷。
十七、高端銑刀、軸承鋼依賴進口。
十八、中國面板全球第一,但關鍵材料,間隔物微球,以及導電金球,只有日本可提供。
十九、海底觀測網中國已突破,但穩定性、多樣性和市場,還要努力。
二十、氫燃料電池關鍵材料。
二十一、高端焊接。
二十二、醫學影像核心元器件。
二十三、高端超精密拋光工藝
二十四、高端環氧樹脂。
二十五、研發新藥的iCLIP單核苷酸分辨技術。
2022-10-08 08:03:12
阿楨
中共20大主要目標"與美鬥爭"?習近平對統一急迫拒外部干涉?【寰宇全視界】 2022-10-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saKENTtHc
  相關新聞
美擴大出口管制,中國晶片廠美籍高層面臨去留抉擇 2022-10-18 中共二十大提出,要自力更生發展高科技,贏得「關鍵核心技術」的爭奪戰,加快建設「人才強國」。而在一週前,美國新禁令限制其本國公民為中國的晶片企業工作。16家中國上市的晶片企業,共有43名美籍擔當要職,包括CEO、董事長、副總裁,或核心研發人員等。
中美科技人才爭奪戰開打:美國神助攻,回國成熱潮 2021-06-02

美國國務卿布布林肯:習近平第3任期可能用脅迫甚至武力加速統一 2022/10/21 中央社
  回應
台灣趕快打仗啦!美國求求你們海峽兩岸,真的啦,拜託拜託,不要再坳了,美國快要哭出來了,趕快打啦!趕快打啦!趕快打啦!

近13年半最慘 大陸對台下單蒸發44億美元,年減近27.9% 2022/10/21 中國時報

9月大陸(含香港)對台下單較去年蒸發44億美元,年減近27.9%,中美科技戰,對陸祭出高階晶片禁令,經濟部預期對岸下單繼續負成長,何時轉好仍是未知數。
  回應
台灣經濟終於可以逐漸脫離大陸的市場,恭喜塔綠班,下一步再努力廢除ECFA,台灣就自主了,不必受到禁買的威脅了,加油!
2022-10-22 05:47:37
阿楨
美日開發無EUV光刻機技術 ASML將更依賴中國市場 2022/11/08 中時 盧伯華

美國對中國晶片技術限制,這對中國而言可能為受限的晶片技術開闢了2條通道:一是加速研發無光刻機製造技術,二是新技術出現後,中國有更大的機會在這幾年內獲得先進製程光刻機。
美國禁令限制荷蘭艾斯摩爾(ASML)極紫外光(EUV)售給中國,同時也想勸服ASML不要再出售深紫外光(DUV)給中國,但ASML並未同意,今年又出口了23台290億美元,超過台韓的250億美元。中國上海微電子28nm光刻機穩定性不足,雖然用DUV還製造出7nm產品,但良率太低,無法商品化(楨:? 中芯不用EUV也能出貨7nm超過一年)。
美國美光已開始量產無需EUV的1β(1-beta)製造工藝,主要是ASML的EUV太貴,第1代1.2億美元,第2代4億美元。日本鎧俠也開發出無光刻機的NIL,已能應用於5nm製程生產。估計其他幾家記憶晶片製造廠如韓國三星、SK海力士也會跟進,中國的記憶晶片廠也有類似的突破性進展,芯盟科技已推出基於HITOC 技術的3D 4F² DRAM無光刻機工藝。
但未來經濟衰退的預期已經讓各大晶片製造商大幅削減資本支出,因5nm產能過剩台積電已關閉4台EUV光刻機,其他如Intel或三星也開始收縮產能,看來ASML只能寄望中國,而且時間緊迫,因為中國很可能幾年內會就趕上ASML目前的技術。至於如何繞過美國禁令,讓中國的需求來解決危局,ASML得傷不少腦筋。
  相關新聞
中芯國際確實突破7nm 跨代速度甚至快過台積電
美晶片法案成效存疑 或反而加快中國半導體業國產化
艾斯摩爾持續擴充中國團隊 今年計劃招聘 200 餘新員工
2022-11-08 09:44:25
阿楨
美限制晶片技術輸出 難以制約中共發展先進武器能力 2022/11/18 中時

中國現役武器裝備用的晶片比美國要先得得多。例如美軍F-15C主控使用60年代末的CP-1075運算晶片,每秒32萬次;F-22第5代戰機是6枚1995年的PowerPC 603,500nm製程;F-35則是PowerPc 7448CPU的民用版是2005年上市。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2021年送上火星的毅力號火星車,用的是1998年的Power 750CPU, 250nm製程,單價卻高達20萬美元。它的晶片跟F-35、F-22一樣,現在看來都比市面上廉價手機用的晶片差了不知多少代。這種落差最誇張的則是核武器,射控電腦用的是Window98,一些還用4.5吋的軟碟操作DOS系統,前幾年因為軟碟機故障找不到零件可以修還鬧出新聞。
相較之下中國因為尖端武器開發的時程較晚,例如殲-20主控用每秒超過千億次運算的國產「魂芯2號A」,是28-45nm的製程工藝;雷達很多用的是華睿1號,65nm製程;軍用電腦多用雙核45nm晶片,有2D或3D繪圖卡,用定制linux系統操作。全球定位用的北斗衛星用的是130nm的CPU,地面站控制台為22nm的CPU。
由於軍用晶片的環境要求極為嚴苛,要耐高溫、低溫,還要經得起急劇溫度變化,有的要防震抗幅射,軍用版CPU工藝標準更高,它要求幾乎不能出錯的穩定性,因此不能使用過於精細的線路,製程愈高、線路愈細,穩定性就愈差,也更易受幹擾,所以必須使用最穩定的晶片,以及專用的軟體。民用晶片講究的低能耗與更多電晶體管,受到電磁影響容易當機,造成的不便有限,但戰機CPU如果在飛行時當機,那影響就太大了。目前已知晶片穩定性過了65nm,穩定性會快速下滑。
傳統的機艦飛彈等武器,對晶片製程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倒是近年來漸成主流的無人機與人工智慧型武器需要大量與快速的運算能力,即便如此,這類武器要發展到相當成熟,可能還要很多年,屆時晶片製程與運算能力才能在武器應用上出現較明顯的差別。
  相關新聞資料
美國組「Chip 4」圍殺大陸?台灣經濟等於「切腹自殺」!
晶片冰風暴怎炸開的?供應商揭台積電內幕:下修資本支出,延後7奈米進度。
2022-11-18 08:34:26
阿楨
燈塔工廠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智造邁向新高度 2022-10-22 證券日報

  輪船在海上航行,需要燈塔指明方向。在製造業轉型升級中,也需要燈塔工廠來傳播經驗,照亮數智化前行的道路。如今,燈塔工廠陣營不斷擴容,而我國燈塔工廠的數量已居全球之首。
  10月11日,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新一期燈塔工廠名單,全球有11家新工廠被評為燈塔工廠,其中有5家工廠來自中國。至此,中國的燈塔工廠數量已經達到42家,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屬於A股上市公司或者關聯方的燈塔工廠數量超過20家,占到約半數。本次入圍的是寧德時代宜賓工廠、海爾青島工廠、美的順德工廠、三一重工長沙工廠和西部資料上海工廠。
  燈塔工廠項目由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與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合作開展遴選,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是“數位化製造”和“全球化4.0”的示範者,代表當今全球製造業領域智慧製造和數位化最高水準。
  早在2015年,國務院就印發《中國製造2025》,這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的行動綱領,隨後多個配套政策和規劃陸續出臺,頂層設計已基本完成,全面轉入實施階段。
  在“十三五”時期,工信部等部門就遴選了305個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推動了583個智慧製造綜合標準化和新模式應用專案建設,探索出網路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
  在今年9月,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2022年度智慧製造試點示範行動的通知》,試點示範內容包括智慧製造優秀場景和智慧製造示範工廠,加快我國智慧製造產業的發展成為共識。
  除了試點示範行動外,去年底,工信部、發改委等八部門發佈的《“十四五”智慧製造發展規劃》,闡明了如何推進製造業數位化、智慧化轉型升級。到202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大部分實現數位化網路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初步應用智慧化;到2035年,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全面普及數位化網路化,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基本實現智慧化。
  2018年相關投資開始增多,融資事件達到163件,融資金額為486.43億元;2019年智慧製造領域融資數量152件,融資金額達234.05億元,較上年有所回落;2020年融資數量與金額較上年有所增加,融資金額為449.17億元;2021年市場融資事件繼續呈上升趨勢,融資數量達196件,融資金額為467.69億元。
  提質增效
……..
2022-12-17 06:37:34
阿楨
如何評價北大路風教授“中國晶片產業發展需要‘新舉國體制’”的觀點? 2023-01-17 觀察者網時評
回應
當我們的敵人已經在用國家力量壓制我們發展的時候,我們還在討論是否應該採用市場機制和敵人競爭是很蠢
半導體問題之所以難辦,主要在於全世界的ICT產業都是習慣了西方搭建的那個平臺,中國企業只要你還想在這個市場上賺到錢,你就不由自主地被人家限制。很多自主產業鏈弄出來的產品根本沒機會商用,不用自然就沒有機會提高了。這個的確需要國家來出面解決頂層設計問題,單個企業是沒有辦法對付這種大形勢的。
  相關新聞
 科技供應鏈分成美中兩大陣營!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12-06出席台積電美國新廠典禮時說全球化已死! 歐洲20國用中國5G,德用華為5G近六成:因為性價比高好用會上癮,華為專利收入連續兩年超過支付。華為突破美國圍堵EUV光刻新技術專利能生產7奈米晶片。中國面板全球第一,值得嗎?(回應:這1000億最終補貼給了中國人民,且帶動一個巨大產業,如沒補貼要多花多少採購成本?像晶片一樣面板禁運如何應對?) 中突破美禁運,小晶片(晶粒)4nm封裝開始量產。大陸發明專利有效量已居世界第一。阿里雲斬獲四項第一,美科技巨頭備受壓力。台積電等晶片代工廠2023年銷售額同比下降4%比2019年1.9%更糟。2023年全球晶片業又爆掉!兩大記憶體廠三星和海力存天數高達20周。 2022年5月韓對中出口半導體晶片134億美元進口149億美元。 全球記憶體掀10年最大自救潮:鎧俠(Kioxia)2022年10月起減產3成,三星、SK海力士等韓廠跟進。 美2022年10月升級長江存儲禁令。 Micron美光 2022年12月推出232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但長江存儲已量產。中國晶片2022進口(4580.2億個同比減13.2%/23107.8億元同比漲3%)出口(2303.8億個同比減10.8%/8511.5億元同比升8.1%)世界第一。
2023-01-25 08:37:05
阿楨
春節後百業忙開工 直擊大陸首條量子晶片生產線 2023-01-31 中天直播
  回應
傳統光刻機太貴了,量子晶片及碳晶片將主導未來的世界,矽晶片將走入真空管、電晶體的時代,所以台積電的矽晶體將在近兩年會被量子晶體所取代。
到商用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的晶片事業一定會彎道超車,中國半導體產業未來無可限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FPbtxzlzo
  相關新聞
中國首條量子3納米悟空晶片生產線亮相,首台量子晶片光刻機問世
中國”悟空”出世!晶片不久的將來可能換道,美國要制裁條毛嗎?
取代荷蘭!華為公佈超導量子晶片專利!徹底擺脫美國卡脖子!
美國《晶片法案》解析:地緣政治焦慮與令人生疑的效果 - 端傳媒
法國回聲報:美國的晶片法案重創中國- RFI
分析:中共對美晶片法案跳腳但無還手之力 - 大紀元
美“晶片法案”損人害己終將反噬自身 - 新華網
王棟、孫冰岩:美國「晶片法案」損人不利己 - 思考香港
拜登簽署晶片法案遇冷業界憂10年來最大衰退- 香港文匯報

量子晶片生產線、量子計算與量子電腦 2023/01/31 波新聞

安徽合肥首條自主化量子晶片生產線,曾經被國外「卡脖子」的一些設備(光刻機)已自主化 。目前萬億次的經典電腦,大約需要15萬年,而使用量子電腦則只需要1秒。而後摩爾時代,這一技術有望説明傳統晶片性能極限突圍。據BCG測算,3-5年內,量子技術價值有望達50-100億美元;15-30年, 4500- 8500億。
  回應相關新聞
中國超算天津中心首席科學家孟祥飛:中已突破了新一代的百億億次,算力總規模超過每秒1.5萬億億次,並已建十所國家超級計算中心。
 中突破美禁運,小晶片(晶粒)4nm封裝開始量產。大陸發明專利有效量已居世界第一。阿里雲斬獲四項第一,美科技巨頭備受壓力。台積電等晶片代工廠2023年銷售額同比下降4%比2019年1.9%更糟。2023年全球晶片業又爆掉!兩大記憶體廠三星和海力存天數高達20周。 2022年5月韓對中出口半導體晶片134億美元進口149億美元。 全球記憶體掀10年最大自救潮:鎧俠(Kioxia)2022年10月起減產3成,三星、SK海力士等韓廠跟進。 美2022年10月升級長江存儲禁令。 Micron美光 2022年12月推出232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但長江存儲已量產。中國晶片2022進口(4580.2億個同比減13.2%/23107.8億元同比漲3%)出口(2303.8億個同比減10.8%/8511.5億元同比升8.1%)世界第一。
2023-02-03 07:35:41
阿楨
中國世界領先的58項科技 2021-04-15 07:02

兩岸民主們貶低中國科技,指中國差美國二萬五千里。美國總體科技雖領先中國,但中國還是有58項科技領先美國。
一,華為的通訊設備領先。
二,超級鋼技術領先
三,超50%熱效率柴油機。
四,稀土分離加工技術/專利第一!
五,光纖技術領先
六,艦艇全電推進系統,電磁彈射及電磁炮技術:
七,雷射技術領先。
八,中國核電站壓力容器的C形密封件技術領先。
九,領先的新一代永磁電機和潛艇AIP發動機技術;
十,高鐵技術
十一,電動汽車
十二,造島神器:“天鯤號”
十三,煤制油技術
十四,飛機刹車技術
十五,治療帕金森的腦起搏器
十六,基因測序儀
十七,特高壓電網
十八,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
十九,非線性光學晶體
二十,啟明星2號熱核聚變;
二一,燃煤高效清潔利用技術
二二,量子技術
二三,第三代核電技術
二四,高超聲速導彈
二五,暗物質探索
二六,光伏產業(太陽能發電)。
二七,軍民用無人機技術
二八,中國火箭振動臺
二九,超級電腦
三十,互聯網商務支付
三一,風洞技術
三二,導彈反艦技術
三三,工業無水氟化氫提取技術
三四,三D列印
三五,脈衝強磁場裝置
三六,納米技術
三七,超輕氣凝膠
三八,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
三九,世界第一個半浮柵電晶體(SFGT)
四十,首個卵細胞基因組測序。
四一,雲計算
四二,首創衛星單原子銥推進劑。
四三,世界最大矩形盾構機。
四四,可燃冰開採技術
四五,自動化碼頭裝卸設備製造
四六,中國郵政光學分揀技術。
四七,雜交水稻技術。
四八,人工降雨和驅散雲團技術。
四九,肝,流行性,sARs等疫苗。
五十,疊合盆地油氣成藏研究。
五一,超導研究。
五二,在納米應用。
五三,深海機器人
五四,在礦漿電解設備。
五五,蠶生物技術,絲織。
五六,船舶三維數控彎板機。
五七, 6S50ME-B電控船用柴油機!
五八, 舟山CHD海洋發電站。
2023-02-05 08:24:09
阿楨
陸光纖陀螺儀技術突破 低成本飛彈時代 即將降臨 2023/03/01

《南華早報》2023/03/01報導,中航西安自動控制研究所的晶片將可將陀螺儀縮小到一般產品的12分1,性能要好30%。用248奈米(nm)深紫外光(DUV)光刻的,這是非常成熟的半導體工藝,已二十多年。
日本和荷蘭上個月同意加入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DUV光刻機,儘管2國公司稍早表示,這一措施對擁有成熟技術的中國影響有限。
  回應
2018年台灣開發出【微型矽光子陀螺儀驅動晶片】
嗯,台灣飛彈用的陀螺儀壞了也到大陸送修,這新聞有報喔,哈哈哈

中科院天劍二型飛彈內慣性光纖陀螺儀組件 曾用「俄烏」技術產品 2022年02月28日 19:00:00

IDF戰機掛載天劍二型飛彈內的光纖陀螺儀,曾因美方對台武器關鍵組件受管制, 2007年曾透過至鴻科技,取得由烏克蘭公司在俄羅斯生產組件。空軍2015年啟動「奔劍專案」,將原有的機械式與俄制光纖陀螺儀,完全更新為自製組件。

陀螺儀是什麼 手機陀螺儀晶片有什麼用? 2018-11-28

很多手機都內置有陀螺儀,榮耀10,vivo Z3雖沒陀螺儀,但使用了虛擬陀螺儀,測量物體旋轉時的角速度,經處理器對角速度積分後,可以感應任何方向的轉角。常見作用:1、導航.2、相機防抖.3、提升遊戲體驗.4、作為輸入設備相當於立體滑鼠。5、其它用途
2023-03-02 07:36:25
阿楨
德國記者參觀中國潮腦梁煤礦區,被眼前一幕驚呆了!整個礦區沒有一個人,40台礦車24小時不間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07f5TLABsA
  回應
超級科幻耶!
這就是月球採礦演練。
不是無人礦區,是人直接遙控的礦區,三一重工厲害了!
以前以為露天煤礦不會坍方、瓦斯氣爆,比較安全,原來想錯了。
  相關新聞資料
內蒙露天煤礦2023-02-23坑坍塌4死、49失蹤,事故相關人員已被控制
2023-03-07 08:22:24
阿楨
中國新型雷達 可掃近5000公里! 2023/09/13 中時

正值美國嚴厲制裁中國半導體技術期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成功研發出一款功率輸出創紀錄的雷達晶片。這一個指尖大小的晶片峰值功率可達到2.4千瓦(kW),比大多數現有的雷達系統中,類似的功率放大晶片性能高出1到2個數量級。由數萬顆這樣的晶片組成的新一代軍艦的主動相位陣列雷達(APAR)可偵測到4500公里內的目標。美國陸基最強的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AN/FPS-115 PAVE PAWS)4000至5000公里的偵測距離。
新晶片使用了氮化鎵(GaN),美國及其盟友早已對中國實施高功率鎵基半導體出口禁令,十分嚴格。不過,中國生產的鎵佔全球80%以上。去年7月,北京自己也對外實施了鎵、鍺出口限制。
晶片中的氮化鎵層僅幾納米厚,使其能夠在電子迅速流動的情況下產生強大的信號。然而,在1千瓦以上的功率輸出下,大多數鎵基半導體會因高電壓下的電子洩漏而受到破壞。在晶片中添加了鋁,可以阻止電子洩漏。然而,添加過多的鋁可能會影響電子流動,降低晶片的峰值功率。不過他們找到了最佳配方。
由於美國的制裁加劇,中國政府、軍方和企業加大了科技創新的投資。華為,近年來一直是美國政府和立法者的主要目標,上個月推出了第一款可實現衛星通話的5G手機Mate 60 Pro,以在不使用可見天線的情況下達到距離36000公里的高軌道通信衛星。這種超長距離通信能力被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在美國的出口禁令下,華為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晶片實現了這一目標。
  相關新聞
面對解放軍難以生存 美最短命水面艦(濱海戰鬥艦)再少1艘 2023/09/13
2023-09-15 07:54:39
阿楨
求解特定問題比超算快一億億倍!我國成功研製“九章三號”量子計算原型機 2023-10-11 觀察者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站10月11日消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平行電腦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了255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三號”,再度刷新了光量子資訊的技術水準和量子計算優越性的世界紀錄。科研人員設計了時空解複用的光子探測新方法,構建了高保真度的准光子數可分辨探測器,提升了光子操縱水準和量子計算複雜度。根據公開正式發表的最優經典精確採樣演算法,“九章三號”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上一代“九章二號”提升一百萬倍。“九章三號”在百萬分之一秒時間內所處理的最高複雜度的樣本,需要當前最強的超級電腦“前沿”(Frontier)花費超過二百億年的時間。這一成果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在光量子計算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
  回應
超級電腦比美國多多了,只是不參加評比而已。
科舉制的考試內容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天工開物也就是個技術型應用類書籍,這種技術型書籍有多少?基礎科學理論書籍有多少?基礎科學成理論體系的書籍又有多少?承認自己走的彎路,有這麼難?
不為人重視?中國自古以來的偉大建築,測繪地圖,製造各種設施、天文地理曆法,是怎麼辦到的?《天工開物》之外,還有些什麼被傳教士們弄回歐洲了,得問問那些傳教士們。
2023-10-14 07:29:51
阿楨
擺脫摩爾定律 陸清華大學開發光電類比晶片算力提升3千餘倍 2023/10/30 中時

北京清華大學官網宣布,該校自動化系戴瓊海院士、吳嘉敏助理教授與電子工程系方璐副教授、喬飛副研究員等人聯合攻關,提出了一種能擺脫摩爾定律的全新計算架構:光電類比晶片。經過實測,光電融合晶片的系統級算力較現有的高性能晶片架構提升了3000餘倍,能源使用效率更高達400餘萬倍。
據《快科技》報導,於1965年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摩爾定律,即每隔約2年,積體電路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便增加一倍。但是隨著半導體製造技術快速發展,電晶體尺寸逐漸接近物理極限,近10年內摩爾定律已放緩甚至可能面臨被突破的境地。
報導說,這次北京清華大學研發的光電類比晶片,可能為擺脫摩爾定律開拓了新的方向。
研究人員指出,在光電類比晶片這一枚晶片上便突破了大規模計算單元集成、高效非線性、高速光電介面3個國際半導體學術界的難題。
根據官方的實測,光電融合晶片的系統級算力較現有的高性能晶片架構提升了3000餘倍。報導說,若以交通工具來類比的話,相當於將京廣高鐵8小時的執行時間縮短到了8秒鐘。
不僅如此,該晶片的系統級能效實測達到了74.8 Peta-OPS/W,是現有高性能晶片的400萬餘倍,相當於原本供現有晶片工作一小時的電量,可供它工作500多年。
此外,該晶片光學部分的加工最小線寬僅採用百奈米級,而電路部分僅採用180奈米CMOS工藝,就已取得比7奈米製程的高性能晶片多個數量級的性能提升。
該項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的論文指出,在清華大學團隊提出的超高性能光電晶片下,「未來電腦」的誕生似乎已不再遙遠。光電融合的新型架構,不僅開闢出這項未來技術通往日常生活的一條新路徑,還對量子計算、存內計算等其他未來高效能技術與當前電子資訊系統的融合深有啟發。
  回應
整天吹噓,這就是土共的嘴臉!
人家的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是吹噓嗎?自己不行,還說別人吹噓,不覺得丟臉嗎?
2023-10-31 05:07:28
阿楨
人造鑽石漸受婚禮市場歡迎 衝擊天然鑽石價格年跌40% 2023年9月4日

由於經濟逆勢打擊奢侈品消費,加上人造鑽石大行其道,原鑽的價格加速跌落,愈來愈多的消費者選擇以人工鑽石做為婚禮戒指,也使得在美國流行的一克拉或兩克拉新娘戒指中使用的寶石價格,跌幅比市場上的其他產品要大得多。
在過去 12 個月裡,壟斷天然鑽石供應的開採商戴比爾斯 (De Beers) 已經將其主流產品—用於製造婚戒的 2-4 克拉原鑽價格下調 40%。僅 7 月份就降價超過 15%。
由於鑽石平均售價從每克拉 213 美元跌至每克拉 163 美元,戴比爾斯上半年利潤下降了 60% 以上,僅為 3.47 億美元。 其八月份的銷售額是今年以來最低的。
  回應
鑽石本來就是一種虛構的價值
假鑽石就假鑽石, 山寨王國不虧是山寨
我會選人造的,還更完美且環保。鑽石的開採非常高碳排。
  相關新聞
全球最大「人造鑽石」產地在中國!河南拔得頭籌銷量增長416%
大陸鑽石銷售夯 人造鑽價格僅天然鑽三分之一
2024-02-13 02:43: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