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10 07:41:03| 人氣2,705| 回應15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育亂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面對啥都要教育部管的以下教育亂像,不但違背鬆綁中央教育權力集中的教改團體主張、連後者也已成共犯,看來除非成立『教育革命委員會』,不然是不能解放教育霸權了!

又來了!解放?那不是更亂了?

你是教育奴隸嗎?真要教改,就要學英美的不能由中央管教育,而是要任由地方尤其老師、家長、學生等各方、去鬥去爭,亂一陣子,自然就能各取所需、因材施教了。

你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幻想家!

法鼓佛修學院 有正式學位【聯合報07.08.06張錦弘】

8月起,國內第一所「宗教研修學院」誕生,設於台北縣金山鄉的「法鼓佛教研修學院」開始招生,學生畢業後可頒授正式學士學位;另有多個佛教、基督教、一貫道組織也正申請籌設研修學院。

傳統基督教神學院、佛教研修學院,因設校標準不符私校法,一直不被視為大學校院,畢業生也拿不到學士文憑,經宗教團體爭取多年,私校法去年初修正,為培養神職人員及宗教人才,開放設立宗教研修學院,頒授宗教學位,法鼓山籌設多年的研修學院拔得頭籌,新學年率先招生。

教育部規定,宗教法人設立研修學院,可開發使用校地至少應有2公頃;申請立案時,校舍建築應完成總樓地板面積達5000平方公尺以上;設校基金也要有5000萬元以上,存入銀行專戶。

至於研修學院的師資,除依一般大學規定,須至少有1/3課程由符合大學教師資格條件者擔任外,其餘得以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學院以1系(宗教學士班)或1所(宗教碩士班)為限,必要時得分組教學,學生總數原則不得超過200人。

大學像樂園 捨不得畢業【聯合報07.08.06張錦弘】

國內大學生吹起「慢畢風」,5年內延畢人數由1.1萬人倍增為2.3萬多人,95學年近17%應屆畢業生延畢,創新高,主因是為了考研究所、延遲就業;大學讀5年或6年,漸成常態。

大學法規定,醫學等少數學系除外,大學修業年限以4年為原則,可延長2年、休學2年。早期延畢人數少,4年畢業天經地義,但這幾年因失業率高、考研究所人 數驟增,延畢人數也暴增,90學年突破1萬人,95學年已增為2.3萬人,預估96學年還會再增加2000-3000人。

分析95學年各校延畢人數,公立大學以台大1083人最多,占前一年應屆畢業生近3成。私校以學生數多、歷史久的學校延畢率較高,人數最多的是文化大學1254人;比率最高的是靜宜、中原大學,都超過3成。

台大90學年只有661名延畢業生,為何5年內增加6成多?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分析,主因是台大在7、8年前放寬申請雙主修,往往要加修50-60個第二系的專業學分,非得5年才能畢業;還有許多人當國外交換生,或攻讀國外大學的「雙聯學位」而延畢。

洪泰雄說,另一主因是很多人研究所落榜,故意讓體育或通識科目當掉,留校多準備1年,除非大五加修9個以上學分,否則不收學雜費,只收學分費,非常划算;台大因成績太差而延畢的人很少,倒是許多社團、學生會幹部太忙而延畢。

私校延畢原因,和公立學校略異。中原大學教務長許政行指出,該校教授打分數一向比較嚴,管控畢業生品質,才能辦出口碑。儘管該校採連續兩學期1/2學分不及格的「雙二一」退學制,每年仍有100多人被退學,因必修學分沒過而延畢的人更多。

淡江大學大傳系助理教授許傳陽指出,大學生「慢活」、愛延畢,美國也一樣,傳統美國州立大學不限畢業年限,大學生游泳、健身、看球賽、看電影、聽音樂會, 甚至練習打高爾夫球,不是免費就是半價,住宿也很便宜,大學活像「主題樂園」,很多人捨不得畢業,但因州政府預算窘困,有的大學也開始設畢業年限,避免浪費資源。

缺額保留 流浪教師擠破頭 2007/08/03 【聯合報╱記者王紀青/鳳山報導】

李姓讀者向本報投訴,指今年高雄縣國中教師甄選開缺太少,實缺保留太多,影響眾多流浪教師的求職權益;而且估計得招考代理代課教師三百餘人,影響教學品質,希望明年改進。

教育局表示,多數縣市保留缺額達10%,高縣則控管3-7%的缺額,已比他縣市來得「鬆」;為免日後導致嚴重超額教師問題,保留缺額是不得不的措施。

李姓流浪教師說,今年參加高雄縣國中教甄人數共一千一百餘人,但教育局開出的缺額僅80人,錄取率只有7%左右。根據他的瞭解,各校報缺給甄委會時,都保留了3-10%的缺額,據聞鳳西國中保留了15-20個名額。

他指出,若各校普遍保留教師缺,估計全縣國中要招考的代理代課約三百餘人,對偏遠或山區小校,可能造成代理代課教師比正式教師多形,影響教學品質。

李姓教師不滿地說,教育局此舉表面上是因應少子化,但少子化是漸進式的,且每年都有退休教師空出遺缺,「教師缺額保留太多,考生擠破頭爭少數名額,怨聲載道」。

他表示,少子化固然要因應,但過於緊張、保守,不但對參加教師甄選的考生不利,對學校教學也不利,最後受害的是學生。尤其每年3月份起代理代課教師為了拚教師甄選,常常請假奔波應考,任學生「放牛吃草」。

教育局說,12班以下學校並未保留3-7%缺額,實缺全開出,不保留,而且還多給兩個名額,目的就是降低教師流動率,維護偏遠與山區學校教學品質。

<地方施壓教部 變相升學班掀波>中國時報 2007.08.06韓國棟

國內教育可能會出現一個新名詞─「非資優藝能班」!教育部去年提高資優班鑑定標準,不少縣市今年因此幾乎無法成班,紛紛抗議,要求另成立「非資優藝能班」,教育部考慮有條件開放。「非資優藝能班」是否又成為「變相升學班」?引起關注。

教育部積極推動常態編班,但中部四縣市去年舉辦資優班考試,引發輿論撻伐。為遏止變相的資優升學班,教育部去年九月修訂《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無論學術資優(語文、數理資優)或藝術才能優異,「鑑定標準」都設定任一領域學術成就測驗或藝術性向測驗得分在平均數正二個標準差或PR值九七以上,也就是全國排名前三%。

而過去中小學普設「音樂班」或「美術班」,即所謂的「藝能班」,但向來沒有全國統一的「資優」鑑定標準,其實多淪為「變相升學班」。

但今年設班標準改變後,已引發地方反彈。北部縣市教育局官員說,中小學成立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能班,又不是要培養音樂家、畫家或舞蹈家。況且,國內現在沒有公認適合的鑑定標準,現在已進入八月,下個月就要開學了,各校正忙著編班事宜,根據新資優鑑定標準,多數學校根本無法編班,學校及家長急得哇哇叫,紛紛請縣市政府向教育部請命,開放「非資優藝能班」。

「非資優藝能班一旦開放,教育部新修訂的資優學生鑑定標準等同夭折!」教育部官員說,新資優鑑定標準正第一次要落實,就被迫開放「非資優藝能班」,教育部不能接受。

但因各縣市緊咬不放,加上若干立委強力「關切」,周旋一、二個月後,教育部最近開始「鬆動」,要求有意開設非資優藝能班的縣市,必須先向教育部提報不會變成「變相能力分班」的配套措施。

曾為常態分班下跪的彰安國中退休教師吳麗慧表示,非資優藝能班很容易變相成為能力分班,絕對不能開放。彰安國中九十五學年度一年級學生成立了三個藝能班,分別是體育班、舞蹈班和美術班。以體育班為例,竟無一位任課教師是體育教師,體育老師由專業自然科的導師擔任。而且,體育班和普通班一樣,一周只排兩節體育課。「這樣的藝能班不是掛羊頭賣狗肉,是什麼?」

退休師跪求 「別逼孩子上暑輔」【聯合報07.08.07薛荷玉】

頂著攝氏三十幾度的驕陽,一周前才從彰化縣彰安國中退休的老師吳麗慧,昨天跪在教育部門前,要為數十萬在酷暑中「自願」上暑期輔導的國中生請命,她說要具狀控告教育部長、彰化縣教育局長及督學、彰安國中校長等人瀆職。

「他們七點廿就要到校,否則就會被記遲到,不參加的人,父母必須出具證明,國英數三主科每天必上,再搭配史地自然,這是什麼暑假?」面對許多學校強迫學生 上暑期輔導,把音樂、班會挪來上英文及考試,還有學校假才藝班之名,行升學資優班之實,從上到下種種造假、欺騙的行為,讓執教鞭已廿七年的吳麗慧再也無法忍耐。

吳麗慧強調,她所提出的絕非彰安國中一校的個案,也非彰化一地的事例,據她了解,全台國中都有同樣的狀況,且以中南部為烈。許多私校的暑期輔導更離譜,真 正不用到校的假期縮到僅有一周,且國一還未正式入學的新生就要參加暑期輔導,才能趕著在二年半內上完國中三年的課程,留下半年來複習、準備國中基測。

為了拚升學,學校把班會、童軍、音樂課,挪來上英文、數學的問題也很嚴重。吳麗慧上學期教的是綜合領域,她在六月學期結束前,要她教的十一個班級學生在評量卷寫下「你覺得在學校裡有哪些不誠實的事情?」許多學生都提到音樂課、班會被挪用問題。

【記者簡慧珍/彰化縣報導】彰化縣彰安國中校長陳萬結表示,該校體育班採分組教學,聘有校外專業教練指導籃球、曲棍球和桌球,並非少數人指稱體育班沒有專任體育教師上課。

陳萬結並說,教育部沒有禁止上暑期輔導課,彰安國中是依據「彰化縣假期學才藝活動辦法」安排課程,教師利用暑假教補充教材,盡力拉平學生學業成就差距。

暑輔爭議》校方:多數家長要求開辦【聯合報07.08.07地方中心記者】

「暑期輔導課是應大多數家長要求開辦的!」台南市復興國中校長吳子京說,老師要不是有超強責任感,誰會放著暑假不休來上班?

彰化市陽明國中校長李正龍也說,學生和教師都不喜歡暑假還要上課,但對雙薪家長來說,學校是暑假最佳托育場所,學校若不上暑期輔導,可能要花更多錢送孩子去才藝班。

台中縣政府教育局長王銘煜說,依教育部規定,學校可以安排暑期輔導,但只能做教材補充。但多數學校表示,若不趁暑假趕課,不僅正常課程教不完,更甭談複習。台中縣某國中校長說,多數私校暑假都在趕課,進度比教育部規定提前約一學期,公立學校多半只提前一次段考的進度,「算是很有良心了!」

「根本不用強迫,家長都自動把孩子送到學校」,幾所國中校長說,升學競爭激烈,家長擔心孩子輸給別人,加上學校收費一個月不過數百元,比起補習班動輒數千元,便宜多了。

暑輔爭議》教部:各縣市全面查核【聯合報07.08.07薛荷玉】

彰化退休國中教師吳麗慧昨天再為不合理的暑期輔導到教育部下跪;接見的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說,將就學校是否落實常態編班、強迫暑期輔導等,全面請縣市教育局查核。

潘文忠指出,常態編班納入國民教育法,不過是這兩年的事,吳老師提出的證據有的是從九十一年開始的,因此,還必須查證。

對於部分縣市希望成立「非資優藝能班」,讓不符現行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的學生,也能進入美術、音樂、體育等專班。教育部社教司長朱楠賢表示,國中是否要成立藝能專班,各校要把先定位、配套想好,否則不宜成立專班。

大考錄取率 95.5%刷新高 2007/07/29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大考分發填志願昨天結束,八萬六千個名額,約九萬人填了志願,錄取率創下九成五五新紀錄,只有約四千人落榜,明年錄取率更可能飆破百分之百。

大學錄取率創新高,學生素質落差卻很大,學校招生冷熱情形更是懸殊。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說,少數私校將面臨倒閉危機,教育部已修改私校法,開放私校合併,或轉型為補習班、養老院等文教機構。

何卓飛還說,教育部將和大學招聯會溝通,希望強制各校系訂定招生單科最低門檻,不能連英文零分都能讀英文系、數學零分都能讀數學系。

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八月八日放榜,並公布各校系加權後的最低錄取分數,補習班預測採計三科五十分就有學校念;今年錄取率飆高,少數校系招生不足的情況可能變嚴重,去年錄取率近九成一,各校系只空出廿九個缺額。

受少子化及甄選入學增招影響,今年大學指考只約十萬人報名,比去年減少九千多人,預計招收八萬五千九百五十八人,有九萬零二人填志願,另外有四百零六人已繳交登記費,但放棄填志願。不算將來的缺額,填志願者只有四千零四十四人落榜。

昨天下午四時半大考填志願截止,有人結束前五分鐘才上網填志願,但按規定可讓他們填完;此外,原本繳交登記費到前天就結束,但有少數考生因問題,無法完成繳費程序,經事先報備准許延到昨天繳費。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705) | 回應(1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時評文藝 |
此分類下一篇:地球沒人較自然
此分類上一篇:全身結石

塵俠
~『教育革命委員會』~
這個點子好
讓學生們模仿紅衛兵
綁上紅頭巾 大字報攤開
哨子 繩子 木棒 全部行頭上身
將一干教育亂改者全抓起來
批鬥 審問他們
&quot為何將我們當白老鼠&quot
&quot為何害我們要補更多的習&quot
&quot為何要讓我們去國立大學的路更窄&quot
2007-08-10 17:01:06
版主回應
『教育革命委員會』只是反諷『教育改革委員會
紅衛兵嘛!還搭不上
2007-08-11 09:01:17
念情
少子化往上燒
這才正開始
今年入國一的學生人數陡降
三年後考高中六年後考大學
等著瞧吧
2007-08-12 20:40:21
蘋果樹下的橘子
冰山一角
越走下去越不堪入目
不忍啐睹..

這政府及相關研究教育決定決策的人員
似乎都要等到問題發生後
才出來四兩撥千金隨便喊熱喊冷
然後銷聲匿跡似的
把問題繼續丟給無辜受其害的所有人..
2007-08-14 03:42:56
版主回應
教改的李教主說
十八分入大學
高中和立委要負責

對!教改分子都沒責
2007-08-14 08:04:46
怕啥
大家都是大學生,有那麼可怕嗎?‧新新聞 07/08/16

如果升學率百分百真的是壞事嗎?應該說,這對教育主管當局與校方是一件「麻煩事」,對社會不見得是壞事。大學、高中職陸續放榜之後,媒體的焦點落在兩個地方:一是那些傑出的狀元;其次則是那些排名落後的私校招不到學生,甚至個位數的成績就能上榜。【文/顧爾德】

如果升學率百分百真的是壞事嗎?應該說,這對教育主管當局與校方是一件「麻煩事」,對社會不見得是壞事。
大學、高中職陸續放榜之後,媒體的焦點落在兩個地方:一是那些傑出的狀元;其次則是那些排名落後的私校招不到學生,甚至個位數的成績就能上榜。狀元生、資優天才年年有,但聯招錄取率百分之百的時代來臨,的確對台灣教育體系是一個很大的震撼。
從媒體的標題與報導使用的辭彙語氣,可以發現,對那些十分、二十分就可以考上大學、高中職的學生,抱著不屑的態度。今天編採聯招新聞的新聞工作者,以及多 數的閱聽者,當年都是經過較激烈的升學競爭,才得以進入高中職、大專院校。他們的確很難接受「零分都可以上榜」的時代來臨。此外,也不可否認那些招不到學 生的學校,的確有很多是學店、「野雞」學校,沒有真正用心辦學。
不過,其中也有不少學校,原本是辦得不錯的技職專校、技術學院,但是在當年教育部長吳京錯誤的政策下,升等為大學;而一些高職,則是因為 教育當局對技職教育搖擺不定的政策而存留下來、卻無法好好發展。當大環境改變,這些學校的條件反而變得更困難,他們也成了長期不當教育政策下的受害者。
市場機制會淘汰掉部分不適格的學校,也會讓一些積極改革求變的學校存活下來。另一種市場機能是開放中國學生來台。有些人和阿扁的看法不 同,反而認為開放中國學生來台,不一定會讓大學教授成為計程車司機,也不會讓台灣年輕人成為乞丐,反而會救了不少搖搖欲墜的私校,讓他們找到新的學生來 源。既然沒辦法擋住台灣學生赴中國唸書,不如讓對岸學生來台灣,至少這是較平等的文化交流——或者,是雙向的「統戰」,台灣不會吃虧。
從另一個角度看,如果升學率百分百真的是壞事嗎?應該說,這對教育主管當局與校方是一件「麻煩事」,對社會不見得是壞事。這些低分升學 者,他們的能力當然不足以因應為正常大學生規畫的課程,學校也不可能用研究型大學的學業標準來要求這些學生。不過,當他們有機會升學,就有希望學習到比過 去更多的知識、開展更大的視野;假如他們可以比過去進步,未來進入職場或踏入社會,也會比之前站在更高的起跑點;整個市場的人力資源,社會的文化水準、公 民素質也跟著提升。
因此,對教育部與學校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規畫怎麼樣的科系、課程,適合這些學生,讓他們的知識技能與視野都可以進步。一些學校發展餐飲、休閒管理科系,解決了招生困境,也讓一些學生尋找到可以發揮潛能的領域,這就是成功的轉型。
百分之百的錄取率,並不會讓頂尖大學的畢業證書貶值;沒有人會把台清交和一些私立科技大學放在同一個天秤衡量。問題在於,後段生進了大學, 可能沒有能力學好規畫的課程。那麼解決的方法是規畫出可以讓他們有能力適應、也可以讓現有的能力更進步的課程?還是不讓他們進大學?前者應該是對社會、對 學校與學生三贏的選擇。如何達成三贏,也是對學校與教育部的一大挑戰。

指考18分 教長掰完量尺掰級分【聯合報07.08.17薛荷玉】

對發生推擠事件,教長杜正勝昨天解釋為麥克風有細菌,如造成對方傷害,他願道歉。記者會途中部長要離去時,幕僚出手提醒部長記者還有問題發問。
大考錄取分數創新低的十八分,到底是量尺分數?級分?還是一科一百分的傳統百分制分數?連教育部長也搞不清楚。
接任教育部長三年多的杜正勝,昨天先是把十八分誤以為是國中基測的量尺分數,後來又誤為甄選入學採用的大學學測級分制,後來媒體提醒考十八分的是採百分制的大學指考,部長才尷尬地答道,「那請高教司來說明好了。」
昨天上午記者問杜正勝對大學錄取分數出現十八分的看法,杜正勝先是強調,如果有一天社會發展到所有的人都能上大學,社會也不必驚訝;教育部的重點,是要提升大學品質,「而不是要把多少人摒除在大學的門外」。
杜正勝話鋒一轉,表示教育部也應該多宣導,因為現在的十八分、三分、五分,是量尺分數,跟以前一科一百分的分數不同,要把分數的實質內容是什麼說明清楚; 量尺分數是經過專家設計出來,有很複雜的等第,「過去如果有三分(單科)上大學,大家一定會很驚訝,這是因為與過去習慣的計分方式不同。」
其實杜正勝提到的量尺分數是國中基測、而非大學指考使用的計分方式;量尺分數的總分是六十分,而大學學測使用的級分,滿分則是十五級分,但此次出現最低錄取分數十八分的,則是每科一百分,且可加權的大學指考。
杜正勝出席在宜蘭舉行的教育局長會議時,又有媒體問部長,上午說十八分是量尺分數,是否說錯了?杜正勝說他當然知道,大家不要挑他的語病,他的意思是「級 分」;但隨即有媒體指出,問杜部長是否把學測跟指考弄混了,杜正勝則答稱,「我知道啊,學測是二月考,指考是七月。」但媒體再度指出,十八分就是一科一百 分的指考,不是量尺、也不是級分,杜正勝只悻悻地說:「那請高教司來說明好了。」但高教司並未派員出席教育局長會議。
本報記者薛荷玉
教育部長杜正勝罕見地主動開記者會,媒體抓緊機會,除了問部長對杜明夷打人一事的看法,還問部長對大考最低錄取分數十八分。
民眾不難發現,過去一段時間,在許多影響重大的教育議題上,各方宏論滔滔,獨缺部長的發言。連過去教育部長從不缺席、全國有卅萬考生應考的國中基測出闈記者會,今年也未見杜正勝的身影。民眾看到的,多是在部長與媒體在行進、推擠之間,傳來的幾句政治、八卦口水。
當全國民眾引頸企盼教育部長對變相的暑期輔導、去中國化的教科書,提出完整的因應論述或是政策辯護時,部長又在那裡?杜部長在昨天的聲明中提到,「政務官 就其權責事務受媒體監督並有責任回應。」如果真有心要化解與媒體僵化的關係,何妨從定期回應民眾關心的教育重大議題開始?
2007-08-17 09:48:45
低報到
高錄取 低報到 大學怪象【聯合報07.08.26陳智華

今年大學錄取率再創新高,達96%,明年可能達100%,但學校沒有設錄取分數的門檻,造成18分也可念大學,引起外界質疑,部分私校也因此受影響,這幾天新生報到率較去年差,學校還在努力「拉攏」學生中。
大學下月陸續開學,學校已開始辨理註冊報到,有的私校報到率恐不到5成。
數所大學都以歡迎會、說明會或親師懇談會等,與新生和家長面對面溝通,並加強未確定就讀新生到校註冊率,以提高報到率,有些學校報到情況不若往年,但報到還沒有結束,不少學校仍在努力。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昨天說,明年考慮將系所報到率,或填志願比率納入大學評鑑。他也表示,危機就是轉機,如果大學都能在未來4年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畢業時驗收成果,讓當初進來成績不怎樣的學生有傑出表現,即可好好展現學校的用心和績效。
何卓飛說,有大學因為報到率較去年低,向教育部求助,但教育部幫不上忙。
他說,如果學校有系所的報到率真的偏低,學校就要認真考慮,該系所存在的必要,應該要自行建立退場機制。
2007-08-26 11:59:48
啥都管
囂張VS.喑啞:眾校長為何默然無語?【聯合報07.08.31社論】

杜正勝在高中職校長會議上兩度公開宣稱「中華民國已不存在」,就他個人一向的行徑看,倒不是太稀奇的事;令人不解的是,那麼多高中職校長在場,竟然是一片沉默不語。是校長們一律贊同杜正勝的說法?或是懾於部長權威而不敢作聲?
從杜正勝事後引述聯合國決議文對其說法作了補充解釋,可見他自知心虛;如此一來,更反襯出高校校長們甘於沉默之悲哀。國家之存廢,是何等大事,豈可聽任一 名狂夫信口胡言?更何況,國家認同茲事體大,從教育的角度看,問題愈曖昧愈需要辯論,以明辨是非曲直。既然杜正勝敢宣稱這是「真實與虛妄的戰爭」,卻沒人 敢站出來和他對話,難道校長們皆不知杜所言正是徹底的「虛妄」?
身為中華民國教育部長,杜正勝竟宣稱中華民國不存在,這不只是對憲政的挑釁,也是對教育論述的強暴。誰授與一個教育部長決定國家存廢的權利?杜正勝選擇在 高中職校長會議上發表政治宣言,即是擺明了藐視校長們的尊嚴,更是料定了校長們沒有向他質疑的道德勇氣。對於一頭衝進校園的蠻牛,校長們只是袖手旁觀嗎?
試想:即使在所謂的威權年代,台灣言論市場的蓬勃,也要比今天的批評能量大上許多,不同意見受到的尊重也要高得多。而今天台灣的言論空間,幾已退化為僅剩 兩類:一是壁壘分明的名嘴評論,二是藍綠政客的隔空叫罵;此外,沒有對話交流的機會,也沒有反省思辨的意圖。這是台灣言論空間陷落的最可悲之處:信口開河 和反覆其詞,成為執政者與其親信獨攬的特權;批評和異議,淪為職業政客和職業評論家的日常生活;而一般民眾乃至知識菁英,卻被虛偽的民主玻璃帷幕隔絕在 外,變成發不出聲音及聽不到聲音的人。
當杜正勝大言不慚地說,「連教育界都不敢面對什麼是我國」時,他其實是在侮辱所有在場的校長;而他敢如此狂言,憑恃的只是自以為是的教長「權威」,而非掌 握了什麼偉大的真理。近幾年台灣言論空間的急遽萎縮,一則與這類「新權威」鬼魅的再起有關,二則是受民進黨塑造的強烈民粹氛圍影響,使人民餒於表達不同意 見。試想,若真有校長起而質疑杜正勝之主張,他當場可能受到的羞辱及事後可能受到之報復,恐怕難以想像。只消看新潮流從大鳴大放到被迫噤聲的下場,即可 知:這早就不再是一個可以察納雅言或容忍異議的執政黨了;但我們還要假裝這是個民主時代,假裝自己的沉默是金嗎?
回顧當年,建構式數學推行了七年,弄到學生數學程度低落,教育界方才猛醒;數十萬學生七年時光的虛耗,無人敢指建構式數學是「皇帝的新衣」,卻是多少老師 沉默自保所致。現在校長們對杜正勝的沉默,與當年教育界對建構式數學的沉默,如出一轍,同樣皆是教育界的悲哀。教育界的階層威權,竟已將校長及教師們的道 德良知摧殘至如此地步。
希特勒一人不能成其為希特勒,除了納粹鷹犬爪牙外,亦是多少知識分子的迷失及噤聲造就了希特勒。許多追隨希特勒犯下納粹時代罪行的人,其實只是「隨波逐 流」而已,包括執行猶太大屠殺的劊子手艾克曼,竟也自稱是「根據康德的道德律令而活」。他們的問題,都只出在「遵命行事」及「默然不語」,思想家漢娜鄂倫 把這種現象稱為「平庸之惡」。世間很多大奸巨惡,皆是靠著平凡人的志願合作而得逞;今日杜正勝之所以囂張至此,難道也相當程度地反映了知識界與教育界的 「平庸之惡」?
在輿論空間陷落的台灣,人們失去的不是說真話的自由,而是說真話的道德勇氣。杜正勝之輩如此囂張,可從校長們的喑啞中找到部分答案。


國中小 每天兩節下課改5分鐘【聯合報╱薛荷玉

教育部新出爐的「快活計畫」,要求各縣市教育局修正國中小學下課時間,把其中兩節下課時間由十分鐘縮短為五分鐘,挪出十五至三十分鐘做課間運動。
中小學老師贊成學生多運動,對延長某一課間時間運動,縮短其他節下課時間,則有疑慮。國小劉姓老師就表示,大學校廁所數量多半不夠、離教室又遠,下課時間 常得排隊使用,「現在學生常上課三、五分鐘後才姍姍來遲,改成五分鐘怎麼夠?」,台北縣長周錫瑋乾脆說「台北縣不配合。」
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親自宣布這項「快活計畫」,表示已發文給各縣市教育局,要求配合修正「中小學學生在校時間規定」,調整每日上午或下午第二與第三節課間活動為十五至三十分鐘,讓學生每天都有足夠身體活動時間。
在不減少上課時數前提下,要增加課間活動,就得壓縮其他節的下課時間;體育司長簡明忠說,如果上午第一節及第三節的下課時間都由目前的十分鐘,減少為五分鐘,第二節下課就可多出十分鐘做些如新式健康操的運動。
杜正勝表示,現在下課十分鐘時間太長了,學生上完洗手間,回到教室也沒事可做,還不如集中起來,增加學生運動的機會。
簡明忠表示,在增加學生課間運動方面,已有台南縣等七縣市做出規定,其餘縣市則將運動時段、種類交由各校自訂;但即使有統一規定的縣市,內容也多半是授權各校擇一時段,或就三個建議時段擇一而行。
根據教育部的最新規畫,如學生每天增加課間運動時間,再加上原來二節體育課共九十分鐘,每周運動時數就可達到目標的二百一十分鐘。
也有老師質疑教育部此舉是剝奪學生下課時間,因為下課就是讓學生自由活動,不應該由老師監督學生一定要做某項運動,好像是另加一節的體育課;部分要「跑班」的科任老師也說,下課要走回辦公室喝口水、更換教具,再到下一堂的教室,縮短為五分鐘可能不夠用。

從5篇到0篇!蔣公國小教材消失【TVBS╱吳昱曄

蔣公紀念日不見了!國小課文裡,大家耳熟能詳的蔣公看魚上游的勵志故事,也在民國74年消失,甚至連歷史課本裡,提到近代史,是用「蔣」這一個字來帶過。

反制去蔣 藍軍優先審紀念日條例【聯合報╱李祖舜、

內政部宣布刪除先總統蔣公誕辰與逝世紀念日,國民黨立即採取反制動作,立院黨團決定在新會期開議後,將優先審議行政院所送「紀念日暨節日實施條例」草案,讓紀念日和節日法制化,避免日後再遭民進黨意識形態操弄。
不過在審查法案時,是否將把牽涉到蔣中正總統的紀念日重新納入,國民黨團並未明確表態;黨團書記長郭素春僅表示,「該列入的還是要列入,總不能叫國人連這些過去的國家領導人都不記得了吧?」
內政部長李逸洋表示,廢除先總統蔣公誕辰與逝世紀念日,為時稍晚,但不是意識形態作祟,也不草率;至於國父誕辰與逝世紀念日,目前沒有廢除的打算。行政院 發言人謝志偉也表示,台灣很多人還活在戒嚴時代,轉型正義是「台灣版的除魅」,「去蔣化」只是其中一項,未來還會致力「去國民黨化」。
郭素春表示,民進黨政府增設自己想要的二二八紀念日、三一八反侵略日與七一五解嚴紀念日,國民黨樂觀其成,但現在大搞「去中」、「去蔣」,根本只是大搞族群對立。她認為,紀念日與節日一定要法制化,否則意識形態的爭執,只要政黨輪替就會沒完沒了。
立委蔣孝嚴認為,蔣公對台灣有貢獻,卻遭民進黨政府扭曲、操弄,簡直荒唐到極點。
2007-08-31 11:01:55
版主回應
廢一綱一本 北北基有默契 2012/01/31 聯合報

台北市長郝龍斌昨天證實,市府確實考慮廢止一綱一本,近日北市教育局就會與同學區的新北市、基隆市討論,並徵詢家長及學校意見,評估結果預定3月出爐。
基隆市政府教育處長蕭錦利昨天則說,北北基3市政府已有取消一綱一本的默契,但尚未開會定案。據了解,雖然北市表示目前尚未定案,但廢止一綱一本已成定局。
郝龍斌昨天在市府團拜時受訪表示,當初推動一綱一本,是為了減輕升學壓力,但103年12年國教即將上路,學生已沒有升學壓力問題,基於讓教材回歸多元化,才研議取消一綱一本,若確定取消,預估「對學生影響不大」。
北北基3縣市教育局處官員原訂3月間召開教科書選用會議,在會中檢討一綱一本存廢問題,但會議還沒召開,消息就已見報,基隆市教育處人員昨天開春第1天上班看報後有點傻眼,詢問電話也接不完。
基隆市教師會理事長朱源清說,教科書本來就應該由教師決定,教起來才順手,北北基即將回復一綱多本,相信大多數的教師都樂觀其成。
新北市龍埔國中校長薛春光表示,部分家長以為升學考試每一版本都考,就把所有的教科書、測驗卷都買回家,反而增加孩子的壓力。但是,從近年基測命題走向來看,其實很少有獨厚特定版本,學生學習的重點仍應放在「如何掌握觀念」上。至於有民眾質疑回歸「一綱多本」,會衍生弊案問題。新北市校長協會副理事長江書良表示,新北市目前由教育局統一議價,各校採買書籍的價格都一樣,就跟加油站油價價格到哪都一樣,不會因學校不同,就影響價格。

不是政治問題 一綱一本只為減輕學生負擔 中時

  最近北北基一綱一本跟自辦基測的政策又先波瀾!若是套用僵化的的政治思維,一定又會導進藍綠惡鬥跟地方中央對幹的巢臼內。不過,幫幫忙吧!這可是百年樹人的教育政策,所有人就算你不是學生家長也不是教育相關從業人員,也要一起來檢驗教改政策一綱多本以來的正面影響跟負面缺失。
 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不諱言他在中央教育部工作多年,十年教改也有他的一份。教改五大信念:教育政策鬆綁、不放棄任何孩子、暢通升學管道、提高教育品質以及終身學習,吳局長完全認同。受惠於經費大量投入,台灣學校軟硬體設施、教師進修環境、終身學習的成效都有飛快的進步。
 但是在十年風起雲湧的教改事業中,產生了好的理念卻有偏差的執行,造成今天教改遭人詬病。其中一綱多本要讓教育理念多元化的美意,卻加重學生書包,傷了家長荷包,更重要的是讓城鄉教育差距更明顯,偏遠與社會底層學生向上流動的現象停滯。
 台北市教育局長吳清基推動一綱一本與北北基自辦基測就是針對上述的缺點來進行政策上的調整。考試引領教學,要有效的減輕學生負擔,落實教育部理想中只讀一種教科書,基測的方式就必須改變。讓地方政府舉辦基測的命題,範圍限定在單一版本內容。所以一綱一本跟自辦基測試環環相扣有效減輕孩子學習負擔的政策。
 一綱一本、自辦基測的政策自然有正反兩極的意見,雖然吳局長已經提出面面俱到的論述,或許是擔心教育多元化倒退,導致老師跟教改團體還是有所保留,就更別提教育部的態度了。
 所以你可以堅持不同意但是你不能選擇不關心,因為一綱一本與地方自辦基測意義非常深遠,可能是教改十年以來最大的改變與反省,同時也關係著我們的下一代跟台灣的競爭力。
2012-04-27 10:46:28
阿楨
內戰又如何

郝市長不能當台北老好人,文賤會叫育部都已夥同鎮暴部隊入侵首都台北了,還不學前蘇俄首都莫斯科市長葉爾欽、率領市民反抗獨裁中央!

如此台島豈不陷於內戰?

內戰又如何?反正綠色恐怖就已<正名不合法?><綠官會守法嗎><就要一國兩制>了。

別上當了,綠的巴不得暴動、好戒嚴。不就更名拆掛嘛,馬若贏,更(名只是行政作業、可立即一次含中郵等全部正名回來,至於牌匾等時機成熟再一次性全部)掛回去就是了。(採一次性之故在於不同於綠的要逐次升高衝突以牟利)

教部出招 中正堂封館三天【聯合報07.12.06 記者薛荷玉

中正紀念堂這兩天已成各方人馬聚集抗爭之處,很難展開「大中至正」牌匾的更名施工。教育部昨晚沙盤推演後,決定採取封館的大動作。對此,台北市政府嚴詞指責,但預料不會作強力反制。
昨天廣場上發生幾起零星的衝突,台北市文化局長李永萍也到場抗議。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則表示,因為市政府昨天突然要拆鷹架,教育部怕衝突升高,影響參觀的民眾,臨時決定封館,「宣布得比較晚,對遊客造成不便,向大家致歉。」
中正紀念堂館長曾坤地說,目前在館內舉辦的終生學習課程將暫停三天,主館內的展覽也全部停止展出。但今天早上九時以前到園區內運動的民眾不受影響。
何時開始拆除大中至正?教育部仍列為最高機密,只透露應在園區淨空之後。據了解,市政府在大中至正門放置的紐澤西護欄,今天上午會被移除。至於中正一分局的警員,則由警政署協調他們撤出。
據透露,「大中至正」將拆字不拆匾,取代的「自由廣場」四字,採王羲之體,從左至右書寫;「台灣民主紀念館」則採與大忠門、大孝門一樣的歐陽詢體,整個牌匾重三噸,會分成十五塊拆組。

中正堂圍牆也要拆 另蓋民主牆【聯合報╱記者林韋任

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導的中正紀念堂「景觀改造小組」日前規劃,下一步將拆除「大中至正」門兩旁的圍牆牆身,只保留藍色瓦頂及柱子。
營建署官員昨天透露,「台灣民主紀念館」的空間改造方案已出爐,由於面臨台北市中山南路及部分信義路的大、小森林區樹林茂密、光線不佳,居民希望能剪枝增加日照,建築師「建議」拆除這一帶的單面牆牆身,留下瓦頂及柱子,圍牆拆掉變成涼亭,以增加通透性。
官員指出,雖然建築師建議拆除圍牆,但又規畫在國家音樂廳、戲劇院廣場斜前方、大中至正門正後方規劃兩道斜長型的「民主牆」。換句話說,一方面要拆掉圍牆,一方面又要蓋民主牆。

「當選再掛回」 馬英九擋郝龍斌上火線【聯合報╱記者范凌嘉 曾增勳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昨天發表聲明,譴責政府違反程序正義、違反文化資產保存法精神、違反民主原則;他呼籲民眾務必保持冷靜,對民主法治展現信心,「以選 票制裁不法」。他當選總統後,將依據社會共識與法律的程序,回復或重建被拆除的名稱,「讓大家都能夠在法律與民主原則下,保護我們的古蹟。」
針對中正紀念堂廣場前民眾抗爭,馬英九呼籲大家冷靜。並說,大中至正牌匾是否該拆,可從公共政策探討;民進黨未凝聚社會共識就獨斷下令拆除,目的是挑起仇恨、製造對立。請廣場上的民眾保持冷靜,明年用選票制裁民進黨。
他說,如當選執政,會將被取消、拆除的古蹟名稱,做必要的回復和重建,也希望民進黨尊重人民的共同記憶,不要用粗暴手段強拆古蹟。昨天上午他在前衛生署長詹啟賢、前台北市衛生局長邱淑媞陪同下,參加林口長庚醫院座談後,發表上述看法,並在稍後發布書面說明。
他說,民進黨政府拆除大中至正牌匾,不但違反民主,也是創造新的威權體制、新的獨裁政府,目的在奪取選舉利益。
他說,中正紀念堂有管理處組織條例,民進黨卻從文化資產保存法訂出行政命令,凌駕法律,違反法治原則。世界上從無一個國家用保護古蹟的文資法拆除古蹟,這是十分荒唐的作法。
據了解,馬英九昨天上午與台北市長郝龍斌曾通電話,馬提點他的底線是希望台北市政府依法行政,在法律範圍內採取必要行動。
據指出,台北市政府方面原本有意讓郝龍斌站到第一線,但馬英九反對,希望郝龍斌退居第二線;兩人溝通後取得默契,讓整起事件由台北市局處首長層級出面處理,郝龍斌維持低調,降低政治性,「回到事務層級」。
【記者尚毅夫、錢震宇/台北報導】藍營民代從立委到台北市議會,昨天同聲痛斥教育部長杜正勝搞文革,陳水扁總統意識形態治國,民進黨政府玩法弄權,派遣保警根本是「假民主、真威權」。
立委張顯耀揚言,若敢拆掉大中至正,要號召十萬人包圍教育部。同時,台灣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案件平反促進會等近百 位受難者與受害者家屬則在台北市議會發表聲明,要求審判二二八凶手、元凶應認錯。部分成員隨後也到「大中至正」牌匾前支持教育部拆牌。
立委李慶安也說,「大中至正」何罪之有,民進黨執意拆除難道只因先總統蔣中正的名字有「中正」兩字?她建議不要拆除牌匾,調換四個字的排序為「至中大正」,改變這個牌匾的命運。

冷眼集》拆匾護匾 一場加工的藍綠大戰【聯合報╱記者范凌嘉

行政院、教育部、文建會與警政署聯手,在民主紀念館開闢戰場,引發新一波衝突。在這場被加工製造出來的戰爭裡,中央政府與台北市政府宛如對壘兩軍,讓台灣陷入「準內戰狀態」。
最近國民黨推出一系列文宣廣告,強化經濟不振、民生困苦的意象,成功主導選戰節奏;不料府院黨反守為攻,硬是打出拆除「大中至正」牌匾議題,把選舉再度拉回政治戰場。
民進黨的競選思維很明確,就是主打「聯合國」與「威權體制」,在這兩大主軸下,公投、討黨產、拆除牌匾都是工具,一切行動都圍繞著選舉需求,最好能誘使國民黨跳入戰場全力護蔣,讓馬英九及泛藍便成了執政黨口中的「威權餘孽」。
馬英九深知民進黨招勢裡的企圖,因此在拆匾事件裡,黨中央與馬英九立場一致,都是保持安全距離,甚至在對戰前一刻拉住台北市長郝龍斌,硬是將這場為選戰而 戰的政治衝突,框限在中央地方對法律程序的爭議。畢竟從大局來看,馬英九主打經濟議題,當然不希望節外生枝,若政治爭議不斷升高,原本的民生訴求將失去焦 點、頓時消音,重新陷入意識型態泥淖。
國民黨高層坦承,國民黨不願陷入風波,即使牌匾被拆,對藍軍選情反而有加分效果,因為這凸顯民進黨違反程序正義與民主原則,將造成理性選民反感;倘若國民黨升高與民進黨對抗態勢,各種激進勢力爭出護匾,反而會引發中間選民反感,有利於綠軍進一步操作。

以小李子墳聯詮釋 扁自曝心術> 中時07.12.06 曾薏蘋

 「大中至正」到了選舉,藍綠都玩起說文解字。專研儒家思想的師大中文系教授王開府受訪時,以王陽明的《傳習錄》表示:「大中至正的出處就在這裡。」「大中至正,乃是偉大的最高中道。」
 書裡的引言中寫到:「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聖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這裡的「大中至正」,就是極為公正,不偏不倚。
 不過換到官員的眼裡,硬是有不同解讀。教育部取的是拆解說,「大中」和「至正」是二位昏庸無能皇帝的年號,「大中」是唐宣宗的年號;「至正」是元朝亡國皇帝元順帝的年號,元順帝就是被朱元璋打敗後逃走的皇帝。此外,「大中至正」還是清朝太監李蓮英墳前的對聯。
 因此教育部認為,故總統蔣中正倘若地下有知,也會贊成教育部將牌匾拆除。
 「大中至正」規規矩矩就是出於王陽明傳習錄,代表的偉大的最高中道。歷朝歷代不知有多少知識分子引以為人生圭臬。
 陳水扁硬是選擇用太監李蓮英墳墓上,第一道門門框上的對聯:通幽向明昭千古,大中至正固千秋。來解釋馬英九想要掛上的「大中至正」,心術不言可喻。其實,宣統元年正月,謚光緒曰:「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廟號德宗。
 「大中至正」牌匾下,曾寫下台灣不少民主奮鬥的歷史,但這四個字,隨著選舉、藍綠惡鬥,意義卻已跟著染上「顏色」而被賦予泛政治化解讀。
2007-12-06 06:28:02
版主回應
北北基 家長:風波平息 私校:被犧牲2011/07/19 中廣新聞

  北北基聯測改分發今天(19號)放榜,一共有2652名學生改分發成功,可以透過網路看榜單。而這次北北基爭議,從最早的高分低就、到改分發攔截二次基測回流名額,北市府昨天(18號)宣布採增額錄取,許多家長說,算是平息了風波,不過最後受影響的是私立學校可能招不到學生,就有私校校長質疑,增額錄取把考試的遊戲規則破壞了,私立學校是最大的犧牲者。

缺額逾400個 私校將辦二次招生 自由時報 2011-07-19

破天荒的北北基聯測申請入學改分發作業影響各公私立高中職校學生「板塊移動」,台北市、新北市私校各出現約兩百個缺額,基隆也有二十七個。台北市長郝龍斌強調,已與教育部、新北市、基隆市達成共識,同意私校辦理二次招生。
台北市教育局初步統計,中山女高十八個名額全收滿,擬在二基增額十八人;松山高中同樣受到中上段考生青睞,四十八人轉入、十三人轉出,一增一減下也將多收卅五名學生。
學生「板塊移動」集中在社區高中。內湖高中在這波改分發作業為最熱門的市立高中,一口氣增加五十七人,校長吳正東說,平均一個班增加二至三人,並不會影響太大。南湖高中部份,改分發轉入八十六人、轉出九十七人,一來一往中流失十一名考生。校長謝應裕說,原本預估申請入學錄取學生會流失兩成,結果「比預期還好」。他也說,這次申請入學及登記分發最低錄取分數約相差十分,其實分數在十分內學生素質差不多,不擔心進來的學生會跟不上。
台北市教育局長康宗虎表示,會盡力協助後續發展,若私校有缺額可辦理第二次招生,等到二次基測分發報到底定後,將與私校研商彌補措施,輔導私校發展。
至於有私校提議,私校少收一名學生,由教育單位補助三年的學雜費,康宗虎表示,將進一步與私校研商,許多方案都可以考量。
  新聞提要
聯測分發惹議 郝致電總統致歉
兩個女人出馬 聯測轉彎
郝龍斌:最痛苦的兩星期
北北基爭議 郝龍斌:從政最大風暴
郝龍斌:二基名額絕不會縮水
處理北北基風暴 郝用同理心
續辦北北基?「至今心意未變」
改分發 郝:百分百我的決策
行政疏失?監委要查
監委查聯測爭議 郝龍斌:配合
聯測明年續辦? 教部轉向「嚴謹處理」
北北基一綱一本 值得肯定
專家:避免高分低就 門檻改訂四種(楨:N種也沒用!)
問題不在改分發(楨:也不在「一個台灣,多種基測」的不公!)

一國多制… 教育不能單純點嗎【聯合報╱胡顏/教 2011.08.25(楨:一元如何教改?)

教育部否決北北基聯測明年續辦。此決議不符台北市的期待,但是希望能為爭議不斷的北北基聯測畫下休止符。
整起事件其實帶給國人很大的啟示,那就是國民義務教育應該追求全國一致的理想,「一國兩制」或「一國多制」總容易引發爭議和恐慌,較不適合在國民教育階段強制推行。
當初郝龍斌市長為了減輕學生壓力和家長負擔,強推「一綱一本」,乃至後來的北北基聯測,原本立意十分良好,但是今年首次辦理聯測就問題叢生,難以收拾;更重要的是,北北基特立獨行,造成「一國兩制」的不合理現象,特別是明年基測只剩一次,考試日期又和北北基聯測撞期,考生被迫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心中的怨懟自然居高不下。
除了北北基聯測之外,英語教學「一國多制」的情況,也帶給親師生莫大的困擾和怨恨。各縣市國小開始實施英語教學的年級,從一年級到五年級都有,試問同樣是納稅的國民,為何孩子接受國民義務教育的內容會如此不一樣?次等國民怨嘆油然而生。再說,各縣市英語教學開始年級不同,跨縣市轉學生的銜接教育如何進行?
其實只要全國一致,問題統統都不見了。富有的縣市趕做領頭羊,一再的超越突破,貧窮的縣市老是追趕不上,最後只能將怨恨往腹內吞,但這不是講求平等應有待遇,更不是講求濟弱扶傾公道社會應有的作為。富有的縣市,不應該踩著貧窮縣市來彰顯自己的優越感,造成更多的不公平和不公道。
北北基聯測只辦一次就喊停,成為史上最短命的聯測考試,就算台北市再怎麼不服氣,都要以「大局為重」,順勢了結此一燙手山芋;更期盼富有的縣市、政治領袖和教改的舵手們引以為鑑。要在國民教育的領域內改革,盡量全國步調一致,問題才能單純點,困擾也才能少一點,畢竟近年來,親師生的擔驚,從來都不曾少過!
筆者服務教職卅年,最大的感慨是教育制度越弄越複雜,而最大的願望是,國民教育單純點,全國越一致越好。
新 聞 提 要
爭議多… 這枚選舉地雷先拆了
郝龍斌道歉 辦公室氣氛低迷
這一跤「郝」傷 墜政治幽谷
北北基聯測不續辦 明年統一實施基測
聯測停辦損及考生權益 郝龍斌公開道歉
2012-04-27 10:37:44
教改之功?
老師:評比名列前茅 非教改之功【聯合報╱曾希文07.12.05

PISA國際評比,台灣數學素養冠全球,家長團體與教師認為,台灣數學難度向來比許多國家高,名列前茅並不意外。
仔細看數學素養各程度的百分比,台灣總體分數第一,但程度最低孩子(Below Level 1)的比率較第二名芬蘭、並列第三名的香港、韓國還多;程度最好(Level 6)的人,更幾乎是芬蘭的兩倍。這是不是數學雙峰的象徵?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表示,「這印證了我們心中的痛。」
林文虎說,教部不能自滿,好的孩子也不是教部的功勞。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表示,雖然這次抽樣學生,都是接受建構式數學的孩子,但建構式數學幾度向中間修正,並調高數學課程綱要難度,有的孩子仍背九九乘法、補習,不能單一推論是教改的功勞。
吳忠泰並批評說,PISA是由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也就是充滿財團、資本家的經濟發展國家主導,企圖影響教育價值,目的在找到高人力素質、廉價的市場。
也有高中生、數學老師及補教老師「吐槽」說,這只是「假象」。台灣孩子到大學後,優勢不再。
2007-12-06 08:57:05
版主回應
另參本館:

教革會 教改與補習 教改與體罰 體罰險熱賣 快樂學習 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 晨鳥有蟲吃睡眠 北一女爭褲權 師生戀 流浪教師 多錢入學當然公平 基測社會學 廢98課綱 繁星黑洞 神童製造所 能者多「導」 學者真好賺 大專自生自滅 中國大學排名 大學評鑑 系所猝死
《搶救大學》 《教改錯在哪裡?》《文憑社會》 《夏山學校》 《非學校化社會》 《親師新主張》 《教師角色》

排排坐教育/座位一律ㄇ形 另種僵化【聯合報 2012.08.18

教室座位應依課程需要彈性變化,每一種座位排列方式都有優缺點,適時變化讓學生有既新奇又期待的感覺。
老師是教室靈魂人物,除了教學設計多元化,豐富的肢體語言及清晰的表達能力,都是帶動學生活潑互動的條件。
筆者暑期參觀日本青森市的新城中學,學生的學習效果無法窺見,教室座位也仍是傳統排列,但校長強調,對學習禮貌和讚賞的課程十分重視。校園中正在接受運動訓練的學生,列隊歡迎我們的表情及眼神,自然又熱情;歡送時揮舞的手,直到遊覽車在視野中消失才放下,這項從小扎根的禮節令我敬佩。參觀校舍時,赫然在活動中心的牆面看見「恕」字,十分顯目。相較我們之前的「禮義廉恥」已不復見,內心感慨。
以他山之石做為參考,來活化教育的泉源,要考慮風土民情與區域特性,為師者若皆能視學生為自己的孩子,學習已經有好的開始。
  鍾亮恩/退休教師(高雄市)
不論哪種座位安排方式,必須配合學生人數、教室設備和課程的不同而調整。有些科目也許適合ㄇ形,大家共同討論,有些科目根本不可能實施。
我們不應故步自封,但是有句客家話是這麼說的:「平平一張桌,有人讀了三年不識字,有人讀了一年考狀元。」只考慮座位的安排,並非良策吧!
  溫蘭英/退休教師(屏東市)
如果教室的座位,一律改為ㄇ形,那和一律排形的方式不是一樣僵化嗎?師生是否是「學習共同體」,並不是由上課的隊形決定,老師上課的方式、態度、技巧、耐心才是主因。
其實現在的教室座位安排,表面上是排形,但在上課時老師還是會依需要變換,例如唱遊課座位多採ㄇ形或圓形,自然課及其他需要討論的課多圍攏坐,數學、國語等須看黑板共同聽講的課則採排形較方便。
座位排列的目的,是希望能有效學習與快樂學習,沒必要一律ㄇ形,只需當成多提供一個座位的安排方式即可。
教室座位怎安排居然成為教育成敗的因素之一?讓我聯想到台灣交通運輸工具的四種語言廣播 就可以知道台灣的效率跟競爭力跑哪去了 真可笑!
  回應
  主要的癥結不在於座位的安排,而是絕大部分的老師,都採取傳統的講述式教學法,講難聽一點,這就是傳統為人所詬病的填鴨式教學.
老師如果不能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座位調整對於學生的學習,沒有甚麼幫助.
  結論就是不管如何坐,總是有人要罵。
  重點是:老師對於他自己的授課科目,認為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現在老師要面對:學校行政單位的要求!學生家長的「關心與關切或觀說」。再來還得面對周遭友人的『代為』轉達關心!還有主管單位的「關懷」與『評鑑』。所以讓老師上課的『心』大受影響。有心要因材施教,採取『活』的教學方式!學生第一個反映:要考嗎?行政單位的關切:為何沒依照課程標準來上呢?進度呢?家長呢?為何不依照進度,考不好責任要誰擔?主管單位:老師未依照教師準則(看來.....老師的行業壓力....甚大)。
  用教室座位安排方式解決學習效果跟劃張大餅囫圇吞下以充飢有何不同
  別吵! 就隨便坐吧!
台灣只會搞形式主義! 這種排法顯示台灣每班人數太少,有空間浪費! 學習成效與創造力不在桌子排法,去看看 MIT 教室座位如何安排!
2012-08-19 09:43:41
阿楨
北北基 家長:風波平息 私校:被犧牲 2011/07/19 中廣新聞

  北北基聯測改分發今天(19號)放榜,一共有2652名學生改分發成功,可以透過網路看榜單。而這次北北基爭議,從最早的高分低就、到改分發攔截二次基測回流名額,北市府昨天(18號)宣布採增額錄取,許多家長說,算是平息了風波,不過最後受影響的是私立學校可能招不到學生,就有私校校長質疑,增額錄取把考試的遊戲規則破壞了,私立學校是最大的犧牲者。

缺額逾400個 私校將辦二次招生 自由時報 2011-07-19

破天荒的北北基聯測申請入學改分發作業影響各公私立高中職校學生「板塊移動」,台北市、新北市私校各出現約兩百個缺額,基隆也有二十七個。台北市長郝龍斌強調,已與教育部、新北市、基隆市達成共識,同意私校辦理二次招生。
台北市教育局初步統計,中山女高十八個名額全收滿,擬在二基增額十八人;松山高中同樣受到中上段考生青睞,四十八人轉入、十三人轉出,一增一減下也將多收卅五名學生。
學生「板塊移動」集中在社區高中。內湖高中在這波改分發作業為最熱門的市立高中,一口氣增加五十七人,校長吳正東說,平均一個班增加二至三人,並不會影響太大。南湖高中部份,改分發轉入八十六人、轉出九十七人,一來一往中流失十一名考生。校長謝應裕說,原本預估申請入學錄取學生會流失兩成,結果「比預期還好」。他也說,這次申請入學及登記分發最低錄取分數約相差十分,其實分數在十分內學生素質差不多,不擔心進來的學生會跟不上。

台北市教育局長康宗虎表示,會盡力協助後續發展,若私校有缺額可辦理第二次招生,等到二次基測分發報到底定後,將與私校研商彌補措施,輔導私校發展。
至於有私校提議,私校少收一名學生,由教育單位補助三年的學雜費,康宗虎表示,將進一步與私校研商,許多方案都可以考量。
新聞提要
聯測分發惹議 郝致電總統致歉
兩個女人出馬 聯測轉彎
郝龍斌:最痛苦的兩星期
北北基爭議 郝龍斌:從政最大風暴
郝龍斌:二基名額絕不會縮水
處理北北基風暴 郝用同理心
續辦北北基?「至今心意未變」
改分發 郝:百分百我的決策
行政疏失?監委要查
監委查聯測爭議 郝龍斌:配合
聯測明年續辦? 教部轉向「嚴謹處理」
北北基一綱一本 值得肯定
專家:避免高分低就 門檻改訂四種(楨:N種也沒用!)
問題不在改分發(楨:也不在「一個台灣,多種基測」的不公!)
2011-07-19 11:52:00
版主回應
(楨:呆歹彎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不配多元教改、只配一元聯考!另參本館:教革會 民粹亡臺 《教改錯在哪裡?》 教育亂像 多錢入學當然公平 基測社會學 )

父子騎驢與騎虎難下2011-07-19 工商時報社論

 北北基的考試與分發,原本沿襲全國基測的制度,採取兩次基測的設計,讓第一次考試沒考好的考生多一個機會,以免有「一試定江山」之憾。北北基第一次單獨招生,沿用全國基測行之有年的制度,看似百無一失,卻忽略了首次單獨招生,沒有歷史資料可供參考,以致在第一次基測之後,成績較佳不考二次基測的考生,為了避免「高分落榜」,在申請學校的策略上,趨於保守,只敢填寫最有把握的學校。換言之,即使PR值很高,也沒把握申請明星學校;至於PR值僅在中上者,甚至不敢申請公立學校。從賽局理論觀之,這是合理的均衡策略,因此出現「高分低就」現象,也是可以預期到的結果。
 而且,此種「高分低就」的結果,是考生(及家長)自己做的決定,根本不是北市府的錯。北市府當初堅持不做任何改變,其實是合法、合理的。「高分低就」考生(及家長)的難過與不滿,固然值得同情,然而遊戲規則既然已經事先公布,考生採保守策略以致得到這種結果,市府只能致上遺憾,而無需道歉或認錯,更無需做任何的更動。
 然而,在台灣「選舉至上」的政治文化下,「情、理、法」三者相較,終究還是濫情者勝出。合法、合理卻不能堅持到底的北市府,終於政策大轉彎,同意先前「高分低就」者可以申請重新分發,此舉則讓參加二次基測的考生(及家長)大為不滿。因為原先「高分低就」考生所回流的名額,會讓參加二次基測的考生提高其進入公立高中的機會。重新分發勢將減少公立高中的回流名額,從而損及參加二次基測考生的權益。北市府政策的搖擺,真的是「順了姑情逆嫂意」,總有許多考生不滿。為了擺平二次基測考生的不滿,北市府因而準備提高今年公立高中的錄取總名額,來個皆大歡喜。這種「皆大歡喜」的作法,實在嚴重破壞政府的公信力。

無明星學校 何來高分低就【聯合報╱呂健吉/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2011.07.14

北北基聯測高分低就問題,讓北市府政策急轉彎,決定重分發,但又引發考二次基測學生和家長反彈,即使可重分發的學生和家長也未必領情。
似乎大家的質疑是當初「落點分析」資訊錯誤的問題,及現在分配公平性的爭議。但若真的只在這些問題上爭執,可怕的不是明年是否會重演,而是三年後的十二年國教在全國各地如何落實?
此次高分低就爭議,還是在於傳統上以分數排名來選填學校,在明星學校的迷思下,有些家長和學生不願意自己的高分去屈就中、後段班的學校。
「分數落點」是學生和家長在選填學校的唯一依據,這些家長和學生不會去考量學校的辦學理念、師資結構、課程設計及是否真正符合學生的志向!只要是明星學校就好!
此種以分數高低選填志願的依豦,在大學指考依舊存在,只因為大學指考採記分數的科目不一,無法在榜單上直接依原始分數排列學校志願,才會有落點分析的參考指標,但大部分的考生在放榜後,通常會發現自己是「高分低就」,同一個科系錄取分數往往高低差了三、四十分,甚者高達一百分的也有,可是我們沒聽過誰向教育部抗議自己是「高分低就」。
事實上,此次北北基在陰錯陽差下,造成了「高分低就」現象,也弄亂了一些學校的排名,這對於未來推展十二年國教有極大的助益,讓北北基的家長和學生可以及早接受、適應高中社區化的現況!

高分低就 劉炯朗:被排名綁架了 2011/07/15【聯合報

今年北北基聯測申請入學「高分低就」的風波延燒,中研院院士劉炯朗認為,只要沒有「排名」,就沒有高分低就的問題。他說,台灣的學生、家長全都被考試制度綁架了,大家只相信考試制度,並且用成績高低把學生、學校做分類。台灣的教育長久以來就存在著「排名」的魔咒,才會產生「高分低就」問題。
2011-07-19 11:54:36
阿楨
(楨: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談啥教改?還是教革吧!另參本館:教革會 教改與補習 多錢入學當然公平 基測社會學 馬教育政策 )

補習班不怕12年國教【聯合晚報社論2012.04.26

12年國教將在民國103年正式上路,人人都有高中念,而且保證75%的學生免試升學!這看來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唯一受到負面影響的理應就是補習班了。原本以提供升學考試補習的業者,豈不少了一大塊市場?
然而奇怪的是,補教業看起來老神在在。媒體採訪到業者的一種說法:他們不緊張,甚至樂觀認為業績會上揚,理由是,12年國教推行後,還是會有很多學生想走「特色招生」管道擠進明星高中窄門;也有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在學校裡學不到東西,仍然要把孩子送到補習班。
補教業者這樣的說法,令人多麼無奈,也證明12年國教的「免試」和「 減輕升學壓力」的口號,恐怕是喊假的。到目前為止,關於12年國教的討論、規畫,重點都放在明星學校要怎麼辦,入學招生辦法如何調整,會考要考甚麼科目。各方爭辯一大堆,就是沒有講12年國教的教育內容、教育項目和進度會有甚麼樣的改變。12年國教這個大工程,重要的只是「入學分發」,而不是「教育」本身嗎?
甚至於,各方的印象是,免試必然造成教育水準滑落,於是補教業者更加摩拳擦掌。免試之說其實還有一項「潛規則」:教育部強調提供免試升學機會,並不代表學生就真的可以不準備考試,不參加考試。現在除了會考科目只增不減,「比序」日漸複雜之外,教育部說103年時75%的學生可以免試升學,卻完全不提,預計有多少學生會參加爭取那25%「特色」名額的考試。如果多數學生還是擠得頭破血流為那25%考試入學的名額,則升學壓力與現今何異?也難怪補教業者覺得,生意說不定還更好呢!
2012-04-27 10:03:17
版主回應
免試入學/消滅建北 「明星」仍會在【聯合報╱尹蓉先/銘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2012.03.09

由於曾雅妮和林書豪的優異表現,很多年輕學子亦心嚮往之,但無可避免的,曾雅妮和林書豪必定也對許多後輩,造成了相當的壓力,平平是人,我也很努力呀!為什麼沒有這樣的成就?為什麼我就是進不了球,為什麼都沒有媒體鳥我;搞不好有人因此自殺,對這些人社會當然應予關注鼓勵輔導,但絕非因此就採均貧政策。我們的社會在瘋狂之餘沒聽到什麼封殺曾、林的聲音,奇怪的是當建北給年輕學子造成壓力時,就成了眾矢之的。
日昨教育部長表示,一百零八年起明星高中半數採免試名額。明星高中似乎是解決所有台灣教育難題的唯一答案,彷彿只要砍掉了建北,台灣所有教育問題立刻迎刃而解,所有國中立刻教學正常。假如真是如此,犧牲建北也就罷了,可惜這是不可能的。
為了舒緩競爭壓力,實現社會公平排除英雄主義,有人也許可以嘗試遊說政府,強制媒體封殺林書豪,但我們能把紐約尼克、洛杉磯湖人、邁阿密熱火,甚至NBA通通打掉嗎?我們可以關上門窗、閉起眼睛,但黑夜裡天上的明星恆久閃亮,一顆殞落了,還有另一顆。
目前政府的作法,是一步步消滅這些明星學校,是因為他們名聲太響?還是表現太優?一步到位,乾脆把台成清交統統也打掉不好嗎?他們造成的壓力更大!
當世界各國都在花大錢培育人才的此刻,建北這群平均年齡僅十七歲,資賦優異勤懇向學的孩子,到底做錯了什麼事?犧牲掉建北此類明星學校的同時,其實也就犧牲掉了國家的光榮,甚至國家的未來,到底可以成就什麼?也許有一天台灣參與國際科學奧林匹亞競賽仍會獲獎,但得主全由私校接手,台成清交成為私校畢業生群聚家園,部長會很高興?

高中選才橫加限制 雙重標準 2012-03-29 01:17 中國時報 【吳瑞北】

 教育部日昨終於提出十二年國教高中免試入學超額比序七個項目,包含學生志願序、就近入學、扶助弱勢、畢結業資格、均衡學習、多元學習表現、及國中會考成績。其中會考成績只能作為最後順序,如果還分不出高下,就用抽籤。全篇說法充滿社會公平正義,令人感佩。
 公務員工作非常穩定,還有月退俸,可以說後半生無虞,因此很多年輕人想當公務員。我們想請問,教育部如果有科員出缺,很多人都想擔任,會怎麼超額比序,會看誰的家住得近嗎?會看誰是弱勢家庭而優先嗎?如果一個傑出但志願序較後,另一個志願序較前,會先看志願高低來錄取嗎?
 答案是都不會,教育部用人就是看國家考試成績,誰考得高誰先選。為政者德風,教育者尤然。要言行一致。如果口中說一套,實際做一套;或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不客氣地說,那是雙重標準,無法服眾。
 政府最重要責任之一就是民眾能安定就業,念大學首要就要有謀生技能,這是張忠謀先生說的話,技職教育更是如此。許多公司應徵人員,也都是用考試或面試。教育人才就要能順利就業,找到工作民眾才會安心。教育部想要知道怎樣改善教育,就應該是去問這些用人單位的意見,捨此不求,不就是捨本逐末,問道於盲嗎?
 大學有差異化,要跟全球拚競爭力,明星大學是不能去除的。教育部甚至編列五年五百億預算,長期選擇支持少數大學,目的就是爭取世界頂尖,有的大學甚至就以成為世界百大為目標。連教育部都要求大學要追求世界排名,現在反倒要求公立高中不能以排名導向,讓人不解。
 有明星大學存在,明星高中是無法去除的,國外也是都有明星高中,這是人性。硬是把公立的明星高中毀掉,只是讓私立的高中取代成為明星高中而已。過去家裡沒錢但考得好,還有機會念明星高中;未來是窮小孩沒錢,就沒有辦法念明星高中,這樣就叫教育改革,入學機會均等嗎?
 會因為公立明星高中不見了,學業的負擔就會不見嗎?多元入學升大學這麼多年來,學業負擔有變輕嗎?忽略掉人性,把責任推到高中考試入學,並在枝節的入學細節下工夫,只會徒勞無功,甚至治絲益棼。
 有人喜歡音樂,因此設立音樂班;有人喜歡美術,因此設立美術班,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有很多學生想好好念書,未來考進理想的大學為社會效力,是我們國家的福氣,我們讓一些學校來好好培育這些對學科有興趣的孩子,又有那裡不對?很多學生想要這樣,這是學生的基本人權,也是政府應該鼓勵的,怎麼還要對高中選才標準橫加限制呢?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
2012-04-27 10:09:40
阿楨
鬆與綁的再反思 (五南 1998)

本書由七位學者合力完成,共分七章,分別為「教育鬆綁之評析與建議」、「教育改革的─難為與應為」、「教育改革的借與鏡─畫虎不成反類犬」、「自由主義的貧困─教育改革總資議報告書中『鬆綁』理念的省思」、「鬆什麼?綁什麼?─論私人興學」、「教育改革的風潮下─初探時間資源的多重意義」與「校園民主應否『戒急用忍』?─中小學學校自主改解讀台灣教育改革

解讀台灣教育改革 (吳清山 心理 2008)

本書以清晰易懂、客觀態度和系統方式,解讀台灣教育改革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全書共分八章,第一章先說明解嚴以後的教育改革運動,以及整個發展經過,亦即對教育改革進行回顧;第二章整體分析整個教育改革背景、內涵、檢討與改革;第三章至第七章則有系統的檢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大學教育、高等技職教育、師資培育等改革的議題,並提出一些未來改進建議。最後一章則從後現代思潮觀點,探究台灣教育改革未來走向。

教育改革之成效與檢討 (監察院 2005)

教育是百年大計,就像企業經營一樣,要有永續的思維及不斷革新的精神與行動,因此,社會各界雖批評之聲很多,然教育當局勇於改革即值得肯定,更冀望教育當局能虛心及積極檢討,儘早提出修正及調整對策。

《誰害怕教育改革?—結構、行動與批判教育學》 (洪葉文化 2005)

  《誰害怕教育改革?—結構、行動與批判教育學》,內容涉及許多北美知名學者的批判教育學論述,以及運用批判教育學的精神和概念討論台灣教改的諸多面向。
  標題點出了這本書的架構,究竟「誰害怕教育改革?」問題的答案可能並不像偵探劇的結尾終會真相大白,而更可能像是日本導演黑澤明的「羅生門」,眾人之所以各說各話,其實彰顯了不同的立場、角度和利益考量。副標題「結構、行動和批判教育學」,點出了這本書所涉及的理論主軸和問題切入層次。
  本書提出了一個談論教育改革的統觀、動態架構——即從文化、政治、社會、經濟和各種論述結構談教改,也從教師生活世界、個人認同、習性和轉化實踐談教改。 這不是一本堆砌研究資料的書,而是一本揭示與論述的書籍,更是台灣談論批判教育或尋找思維與行動契合點的一份重要參考。
2012-05-28 12:59:56
版主回應
改革教育學:起源、內涵與問題的探究 (梁福鎮 五南 2004)

  本書共有七章:
  第一章緒論:說明改革教育學的起源、內容、範圍和研究
  第二章改革教育學的研究方法:介紹改革教育學中常用的傳統邏輯學、構成現象學、教育詮釋學、思維辯證學和教育傳記學方法
  第三章啟蒙運動時期的教育改革:敘述啟蒙運動時期國家主義、泛愛主義、康拉第主義和新人文主義的教育改革運動
  第四章文化批判時期的教育改革:分析文化批判時期文化批判運動、藝術教育運動、鄉村教育之家運動、工作學校運動、青少年運動、學校改革運動、進步教育運動和新教育運動等改革活動
  第五章國家主導時期的教育改革:探討國家主導時期英、美、法、德、日、俄、中、台等國教育改革的內涵
  第六章改革教育學的後設分析:批判樂爾斯、佛雷勒、佛利特納、伊里希、歐克斯、紀諾斯、邊納爾和連琛等人改革教育學理論的缺失,提出一些教育改革問題的看法
  第七章改革教育學的未來展望:敘述改革教育學的現況、問題、評價和展望。適合作為教育哲學、教育思潮、比較教育、教育改革和教育史的教科書和參考書。

美國新世紀教育改革 (劉慶仁 心理 2005)

  本書針對美國新世紀教育改革進行剖析,內容選擇以配合當前國內教改或未來發展相關的議題為原則,彈性鬆綁、數位落差、公校民營、小班教學、績效責任、學校本位管理等便是最好的例子,而各項改革議題之探討,盡量從它的背景理念、研究發現、政策形成、立法要旨到實施現況與問題等角度著手。其次,本書附錄依年度造表列舉美國教改過程中的重要措施與活動,方便我們掌握它的整體發展軌跡。

全球教育治理︰國際教育改革文獻匯編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

本書主要選擇了近年來由一些主要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合組織、歐盟等頒布的重要教育改革文獻,內容涉及全民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等,較全面地反映了全球教育治理的基本趨勢與方向,對于我國的教育改革與教育決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2020︰中國教育改革方略 (楊東平 人民出版社 2010)

目錄
序言 振興21世紀的中國教育
第一章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階段
一、中國教育處在新的發展階段
二、《教育規劃綱要》的主要內容
三、教育改革的基本價值
四、教育改革的路徑和策略
第二章 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想
一、新的教育指導思想和教育方針
二、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觀
第三章 公平的發展︰新的教育發展觀
一、促進教育公平是國家的基本教育政策
二、以公平為目標的教育發展
三、促進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徑
第四章 教育經費︰中國教育差不差錢?
一、政府履責實現公共教育經費佔GDP4%的目標並持續提高
二、完善體制機制,多渠道增加非政府教育經費
三、改善資源配置機制,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率
第五章 實現善治︰深入推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一、轉變政府公共管理職能
二、轉變政府管理職能的改革探索
三、建立新型的教育治理結構
第六章 促進基礎教育改革和品質提升
一、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改善和提升基礎教育的品質
三、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四、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第七章 提升高等教育的制度競爭力
一、制約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問題
二、高等教育宏觀管理體制改革
三、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
四、轉變高等學校的發展模式
第八章 高考制度能改變嗎?
一、高考改革的價值理念
二、實行分類考試的改革設想
三、建立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
四、改革高考招生錄取制度
五、高考改革推進的時間表
六、高考改革的配套措施
第九章 面向全民終身發展的職業教育
一、我國職業教育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二、重新定位職業教育
三、構建多樣化、開放型的職業教育體系
四、實現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多樣化
五、使職業教育成為進城務工人員及其隨遷子女的福利
六、改革勞動、人事等制度,建立能力為本的標準
第十章 突破與創新︰民辦教育的新使命
一、民辦教育發展的基本形勢
二、改善民辦教育的發展環境
三、加強政府管理職能,規範民辦教育的發展
四、探索民辦教育分類管理的試點
第十一章 建立農民工子女教育的新機制
一、我國流動人口和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現狀
二、各地改善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的新舉措
三、探討建立農民工子女教育的新機制
第十二章 兒童優先︰實現學前教育的戰略發展
一、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與面臨的挑戰
二、學前教育的發展戰略與目標
三、創新學前教育的模式與機制
四、改善學前教育的策略
2012-05-28 13:05:52
阿楨
教改邏輯:邏輯邪57/66

台灣教改病根是民粹
不管李陳政權時操弄
由上而下的台獨民粹
或者馬專業內閣不敵
由下而上的叫改民粹
民粹都想奪取教育部:
此一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教改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本是要鬆綁國家對教育的干涉,但「教改會」結束後,由教育部的種種舉措可知,台灣的教改好比其他本應歸還民間的公共事物,在傳統威權遺習、台灣意識及施展權力等因素下,又一一移到李陳政權的國家機器中。就教改而言,教育部由上而下的管制及操控教改,導致教改由多元趨向一元,如此一來便喪失了民間的自主性及實驗性。馬政府時由下而上的叫改民粹,更強騎馬的教育部要一元地滿足台灣人的多元要求。不管那種民粹都違背教改的目標:「民主、自由、多元」,難怪教改會失敗。)

旣然如此,那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
便依理性專業事實戲論「教改邏輯」如下:

廢除或虛化教育部
教育預算還錢於民
(依窮多富少原則)
學生家長自由擇校
各級學校自由辦學
教育部只負責監督
各校的財務和品質

濕人的教「革」邏輯有夠革命性
但不合呆歹灣人理盲濫情之現實
首先 學生和家長呆歹到不知
教育部絕不可能滿足多元要求
家長多認己子能就讀明星學校
學生多想校園如遊樂園電玩店
其次 政客、叫改分子和教職員
不管為了教育目的、工具或利益
多想占有此一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9190457
2014-08-03 08:31:05
阿楨
一邊不想發一邊不想去 美核發陸生留學簽證數量較疫情前腰斬 2022/08/12 中時

張留學生簽證,相較於新冠疫情前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據美媒指出,2020-2021學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20年來首次下滑的現象,這也是觀察中美關係變化的重要指標。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美國國務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美國一共向中國留學生簽發了3.1萬張F-1學生簽證。這一數字較2019年同期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這意味著,在美國新入學的中國留學生或減少半數以上;2020-21學年,在美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過去20年來的首次下滑。
美媒《華爾街日報》對此報導稱,實際上在疫情之前,中國學生就開始在考慮把其他國家當作留學的優先選項,因為他們擔心在美國不受歡迎,或其他國家可能提供更好的條件;而疫情發生之後的旅行禁令、美國報告的新冠高死亡率等因素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趨勢。
報導還提到2020年川普政府時期的一項命令,即禁止有軍方背景的學生入境美國,這項命令甚至導致一些沒有軍方背景的學生申請美國高校遭到拒絕,但是到拜登擔任總統後並沒有取消這一命令。有中國學生擔心,他們如果到了美國,可能成為美國政府針對的目標。
報導分析說,疫情發生之前,中國留學生是美國高校重要的資金來源,現在中國留學生的數量大幅下降,很多美國高校可能面臨經濟上的窘境。
獲發美國F-1簽證的學生一般是新入學的赴美留學生,F-1簽證的簽發對象為參加美國學術項目(Academic Program)的外國學生,包括小學生、中學生和高校生。
  相關新聞
美硬實力危機 最新研究:2025陸理工科博士將為美2倍
大學分發缺額暴增 只是雪崩開始:受到考招制度改變和少子化衝擊影響,台灣2022年大學分發,有51所學校,出現1.4萬多個招生缺額,比去年大增5倍,也創下新高!公立大學部分,缺額最多的前三名學校,分別是嘉義大學、東華大學和屏東大學。另外,清華大學也有兩個幼教系缺額。私立大學部分,文化大學缺額2378個,也是全台缺額人數最高的學校,校方表示,未來招生人數 會做瘦身,也會以國際生來填補缺額!
2022-08-13 06:38:28
阿楨
清大輸亞大?全球大學排名的局限 2022/10/19 中國時報 廖元豪

最近,「泰晤士高等教育」公佈2023年世界大學排名,結果讓許多台灣人既傷心又驚訝:台灣排名最前面的「自然」是眾望所歸的台大。但台大的世界排名一下子從113名滑落至187,這是因為台大的學術、教育水準真的一年內掉了這麼多嗎?與國人所知的「排序」有很大差異。尤其一向被認為是「頂尖大學」的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成功大學等校,都被私立亞洲大學超越。台灣前4名分別為台灣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臺北醫學大學、亞洲大學;輔仁大學排名全台第12,遠遠超出眾多國立大學。這些結果是不是很奇特?
其實「排名」是一種參考,也是某種遊戲,而不是「普世價值」。什麼叫做「好」大學?「優良」大學?全球這麼多國家,這麼多大學,種類特色以及目標如此多樣,能夠用一把尺普遍衡量嗎?「排名」之目的是什麼?是要幫助各國擬訂適當且符合國家需要的教育政策?還是要讓已經具有聲望的大學更容易募款?或是要提供學生選擇學校有清楚的指標?甚至是創造一個「評比排名產業」來獲利?不同的評比排名,會採取不同的標準,而得出差異很大的結論。我們該做的,是瞭解自己的目標,然後看看那個「排行」與我們的目標相關之處,藉此檢討、學習。而不是看「世界排名」、「全球評比」這類字樣就興奮得要去蹭。
這類全球排名,本質上就有一些學術圈都知道的局限,甚至可說是偏見。凡是以人文社會學科為主的大學,通常在這種排名遊戲中比較吃虧。更根本的問題,是「學術聲望」或「學術影響」其實不只是來自學術本身,更源自學術機構所屬的國家之國力。
留日留德的新進教授可能被迫要開設「全英語教學」的課程,社會科學的學者只想撰寫英文論文去投稿。學術的在地性、批判性,大幅被「蹭國際」取代。偏偏教育部與學界本該最有冷靜思考與看穿排名假像的能力,卻還一直以大學「排名前進」為目標,用各種補助指標去促使大學教授們做虛工。(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回應
妳/你還在看那個英國鬼扯唬爛瞎掰放屁的大學排名喔?「英國研究」,笑笑即可。
活在這個群體世界. 自古以來不管妳樂不樂意. 自然總有比較存在. 好壞. 強弱. 美醜. 大小. 窮富...相互競比. 比東比西. 甚至死後還逃不過比較的標籤. 貼來貼去!
2022-10-19 09:35:59
阿楨
蔡適應博士學位遭撤銷 民進黨論文門連環爆 鄉民:一屍X命持續發生中? 2022/12/03

今年九合一大選前,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就指出,林智堅論文抄襲案恐導致「一屍五命」的神預言令外界驚嘆,沒想到選後論文抄襲風暴仍舊持續重擊民進黨內,桃園市長鄭文燦、立委蔡適應都被學校撤銷學位,且蔡適應被撤銷的是博士學位。
蔡適應正式聲明致歉後,論壇PTT鄉民炸鍋,「一屍幾命了?」、「幾屍?」、「一屍X命持續發生」、「李眉蓁:好多民進黨陪我,真是溫暖呢!」、「民進黨可以改名抄襲黨了吧?」、「難怪一直挺小智,原來啊」、「又一個,也是明通師?」、「只有小智還在嘴硬,始終完全不承認抄襲」、「哈哈哈,又一隻,中自家側翼迴力鏢」。
  相關新聞資料
英國行政法庭LSE列案將處理蔡英文博士學位 2022-10-10
倫敦大學改蔡英文學位頒發日期 旅美學者林環牆11-09批淪論文門共犯
英國資訊特任官辦公室(ICO)11-26判決LSE未持有蔡英文口試資料論

蔡英文學位門- 維琪百科

質疑蔡英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之博士學位真實性的人認為,由於蔡英文拿不出原本的學位證書(只有補發的)、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找不到其博士論文(只有後來補送的)亦無博士學位口試資料、也未曾出示穿博士袍的畢業照。
2022-12-08 07:48:5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