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與必然性》(上海譯文,2005)作者索爾‧克里普克是美國當代著名的邏輯學家和哲學家、模態邏輯語義學創始人之一。本書是其代表作,書中所提出的兩個新理論引起了西方分析哲學界持續10多年的大論戰。
事物是怎樣被命名的?這取決于名稱的起源和歷史,而不取決于被命名對象的偶然特性。丘吉爾之被命名為“丘吉爾”,不是因其本人的種種特性,而是因其父母的命名以及從此別人這樣稱呼他而建立的歷史傳遞鏈條。這就是作者不同於羅素等的歷史的、因果的命名理論。
哲學史上向來認為,凡先驗的都是必然的,凡後驗的均為偶然的。作者卻指出,先驗之於必然一如認識論之於形而上學,不僅有後驗必然的知識(如西塞羅就是圖利),還有先驗偶然的知識(如巴黎標準尺S在t時是一公尺長)。這就是作者向傳統康德理論提出嚴重挑戰的先驗偶然和後驗必然的理論。
有那麽偉大嗎?不過就是玩「界說定義的遊戲」,「西塞羅就是圖利」就必然?別說取名時是偶然,而且後人還可替歷史翻案。同理「巴黎標準尺」又有何先驗可言?依我在 《緣現論》所言:
「羅素為解決抽象事物的存在問題而提出「確定性描述詞論」--指一個符號離開了它所在的語言系統或語句脈絡就無意義可言,所以名稱的使用不一定代表該名稱的對象是存在的。類似的,Tarski也提出「真理論」--當我們說「法國現任國王是禿頭」時,我們只是在提及而非使用該語句,也就是與現在事實上不存在法國國王並不矛盾。」
至於康德的先驗必然,後驗偶然之爭:「康德不像一般以經驗實證與否來區分綜合或分析命題,而是以能否增加知識,因此只要必須以增加新知方式才能得到且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題,他皆稱之為先天綜合命題,這也是為何數學、科學、形上學均是先天綜合之因。他的論證如下:一、一切數學命題皆是先天綜合的,他的理由是,比如7+5=12中的「7+5」此一概念只有二數之連結,至於連結的結果是何數需來自經驗的直覺,單靠分析得不到「12」。(顯然的此理由不通,除去各派數學哲學觀點不一不論,數學結論大多並非來自經驗直覺。)二、一切純粹自然科學是先天綜合的,他以「在物質界的一切變化中,物質的量永久不變」為例,認為從物質概念的分析中得不到永存性,需先天地加入,所以是綜合的。三、形上學也是先天綜合的,因形上學會增加先天的知識。」
以上皆是「界說定義的遊戲」,更多的語言遊戲參見我的《緣現論‧語言哲學》。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