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27 06:51:16| 人氣3,753| 回應24 | 上一篇 | 下一篇

媒體也重北輕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到以下下場,難怪民視不肯也不敢南遷。

<南台灣三大報業天王 勾勒在地媒體興衰史>今周刊07/07/23齊家業

七月四日,高雄大報之一的《民眾日報》旗下三十多位遭資遣員工組成的自救會,無畏南台灣熾熱的豔陽,聚集在高雄市勞工局外,高舉著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及前 《民眾日報》董事長王世均的肖像,吶喊著「東森集團還錢來」,並以LV尿布袋、Dior奶嘴等道具諷刺王世均與名模妻子洪宜卉(原名洪曉蕾)一家豪奢卻任由員工無薪可領的情事。

由於事關媒體、名模以及出包頻頻的東森集團,使得這場小小的抗爭引來了各方的矚目。許多中、北部的民眾也才赫然發覺,原來除了《中時》、《聯合》、《自由》和《蘋果》等全國報業霸主外,在南台灣,《民眾日報》等多家地方報,才是「在地的天王」,也讓許多南部人對於和《民眾》齊名的《台灣時報》、《台灣新聞報》等高雄三大報在記憶裡翻騰了起來。

在民國六、七○年代,當台北報業由《中時》和《聯經》兩大報系把持時,在高雄,《民眾日報》、《台灣時報》和《台灣新聞報》發行量才是真正的在地第一, 《中時》、《聯合》想挾全國報業大亨之姿,卻難以在南台灣深耕。然而滄海桑田,如今不但《民眾日報》因財務困窘而慘遭員工上街抗議,《台時》目前也搖搖欲墜,而《台灣新聞報》更處於「半停刊」狀態,三大天王同時隕落,令人不勝唏噓,也見證了南部報業的興衰。

以在地精神而論,《台灣時報》算是真正生於斯、長於斯的高雄地方報,民國四十年《台時》成立之初,該報以眼科名醫吳基福與高雄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前高雄 市長王玉雲家族)為主要股東,後來大股東王玉發(王玉雲弟),收購其他小股東股份,取得主導權,使得老醫師吳基福淡出報社決策核心,據說吳基福因為不甘心 半生心血就此化為泡影,沒多久即抑鬱而終。

《台時》在王家當政後,言論游走於黨外與當局的模糊地帶,不若《民眾日報》敢捋執政者虎鬚。然而在王玉雲任高雄市長時代,《台時》雖不敢明目張膽成為市府傳聲筒,但對市政及時事的針砭轉趨溫和,王家在掌握政商媒三大資源下,有了政治「南霸天」的稱號。

民國八○年代,當拆船業起家的王玉雲淡出政壇後,回到商界發展,除在國內創辦中興銀行,並轉赴中國發展,在杭州西湖畔大手筆蓋酒店,同時也早一步培養第二代王志雄及王世雄相繼投入政壇,尤其王志雄更一度成為國民黨力捧的高雄市長接班人。

正因為如此,當時官派市長吳敦義,就被王家視為王志雄市長之路上的假想敵,加上據傳王家曾就高屏特定區開發案私下找吳敦義「商量」,被吳拒絕,因此《台時》挺市府的色彩,開始起了變化。

據《台時》一位資深記者指出,當時曾有高層露骨地指示線上記者極盡所能「監督、檢視」吳敦義,當時版面也鮮有讚美吳敦義的言辭。有次,某位資淺記者「一時 不察」,寫了一篇中性的吳敦義新聞,據說《台時》層峰一不見打吳報導,氣得連早餐都吃不下,該名記者與相關人員竟都受到連坐之累。

四十多年不變的《台時》版面,在三年前楊和倫擔任執行副總編輯時,仿蘋果日報作法,大手筆每月砸下三百萬元,成為全國第二家版版彩色的報紙,可惜效果未盡 理想。反因王家投資亞太固網虧損十多億元後,漸走下坡,兩年前記者平均減薪五、六千元,今年更一口氣將記者底薪降為一萬八千元,幾乎與行政院最新規定的勞 工最低工資無異,「無冕王」在南台灣地位淪落至此,也代表地方平面媒體已成夕陽產業。

南部三大報的興衰史,恰與中國歷史上魏蜀吳三國的消長有類似之處,《台時》頗似孫權建立的孫吳,雖不若《民眾日報》大起大落,卻也在穩定中求發展,一向是 三報中最正常運作的報紙,市場與其他兩報有明顯區隔,卻終究難敵市場環境的改變,今年四月編輯部經過版面縮減(減張)、編輯大幅裁員及記者全面降薪後,全 社瀰漫低氣壓,員工士氣不振,記者紛紛向外探詢出路,做好了轉業的最壞打算。

而《民眾日報》的歷史得從三十九年基隆發跡算起,六十七年南遷高雄,拜美麗島事件之賜,《民眾日報》敢言人之所不敢言的硬頸作風,大大獲得草根性十足的南部民眾激賞,報份也扶搖直上。

《民眾日報》曾因在頭版全篇幅刊登當時被稱為「匪區」的大陸新聞,觸怒國民黨執政當局的敏感神經,被勒令停刊一星期,不料反而因禍得福,獲得充滿正義感的南台灣民眾相挺,再加上筆名陌上桑的郭俊雄,每每以尖銳筆觸批評時政,不論巨商富賈或販夫走卒,看了莫不人心大快。

《民眾日報》除了敢頂撞當局,其刊登地下六合彩明牌,也是該報最大的營利來源,其中組頭廣告為該報創造每月逾六千萬元的暴利,最後在檢方全面鎖定調查下, 第二代李哲朗才收歛,更差點吃牢飯,《民眾日報》收入也銳減,自此逐一裁撤收益較差的藝文組(副刊)、國外組(國際新聞)等部門及職棒版,卻也使得讀者群 跟著大量流失。

《民眾》在李瑞標及李哲朗父子家族企業經營下,有如曹操與曹丕建立的曹魏,全盛期勢力最大,約在民國八○年代初,讀者遍及高高屏三縣市,號稱擁有三十萬報份,曾興起逐鹿中原的壯志,有意與當時北部為基地的《聯經》、《中時》分庭抗禮。

但事與願違,李哲朗於民國八十八年將老爸創辦的《民眾日報》脫手,而原定接手的「全球統一集團」卻因為負責人楊氏三兄弟炒作未上市股票遭查,閃電撤資,此 時,亟欲成為台灣媒體龍頭的東森集團經掮客居間介紹才介入,由王令麟出資六千萬元買下經營權,由立委蔡豪掛名董事長,王親雄(現名王世均)任執行長,實際 掌控報社人事權及資金運用。

長袖善舞的王親雄,因娶了名模洪曉蕾而聲名大譟,出身鳳山眷村海光新村的他,因緣際會認識蔡豪,進而轉進東森集團進入購物頻道擔任營運長。

《民眾》經營權落入東森集團手中後,言論急速由極綠轉向中立,但老讀者因而大量流失,許多一、二十年的死忠訂戶掀起退報潮,甚至大批傳真湧進報社,直言退報主因,抗議《民眾日報》「晚節不保」。

《民眾日報》自去年四月起一連進行三波裁員,遭資遣的多達十餘人,今年四月底更擴大資遣員額,而五月一日起雖然已將經營權外租,但為節省成本只剩六大張,每份卻仍賣十五元,讀者進一步流失。

至於原名《高雄新聞報》的《台灣新聞報》,屬省營的《新生報》系統,言論自然偏向執政者,之所以能在綠營根據地殺出一條血路,主要是拜分類廣告策略成功之賜,靠著求職者這群螞蟻雄兵的口碑,一躍而為地方之霸。

該報創於三十八年,初期為省營《台灣新生報》高雄分社發行之《台灣新生報南部版》,至五十年正式成立「台灣新聞報社」,發行《台灣新聞報》,發行網遍及全台灣地區,九十年元旦正式民營化,成為獨立而無黨派色彩的媒體。

《台新》原在省營時代,新聞方向及言論配合中央走向,與劉備建立的蜀漢尊崇漢室為正統如出一轍,在何宇琦等幾位廣告諸葛的開疆闢土之下,於兩大報夾縫中殺 出重圍,短期間從沒沒無聞到名聲響亮,卻也因為民營化後缺乏有力金主奧援,再加上接棒經營的高雄市議會前副議長張瑞德,不但以報社向銀行抵押借款,且經常 積欠員工薪資,就連一直到經營權易主,張瑞德連資遣費亦未給,迄今仍未解決。

《台灣新聞報》民營化三年之內即由盛而衰,最後只印兩大張,免費在市議會等定點供人索閱,今年更無聲無息停刊,在三報中最快退出市場,甚至因同業媒體根本未報導停刊訊息,以致讀者猶不知盛極一時的《台新》已無疾而終。

台長: 阿楨
人氣(3,753) | 回應(2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媒介 |
此分類下一篇:公告:電腦故障
此分類上一篇:星光幫與超女秀

塵俠
死道友 不死貧道
掌權者與熟知內情的既得利益者
只要負責在台北搖旗 鼓動 煽惑 
並不時給威而鋼
那些南部的死忠支持者
還是得乖乖地在需要時
一聲令下 
配合當局 形成一鼓本土支持力量
可是要我們捨棄台北的繁華 奢糜
還有那隨手可得的軟硬體資源
---吃卡賣ㄟ~~免想
2007-07-27 11:06:59
版主回應
還有地下電台
2007-07-27 11:28:24
彩虹魚
南部人只聽非法電台,沒看報的習慣嘛...,而且都是『中文』,他們可能會看不懂,或因排中而抵制去看報吧!
民進黨的支持者素質一向如此,不是嗎?
2007-07-28 17:42:03
版主回應
自由可自稱第一大報
2007-07-29 07:36:10
蔡子逸
以古鑑今嗎
2007-07-29 10:36:20
版主回應
人夠聰明的話
2007-07-29 12:15:39
秀才與土匪
 
當馬英九碰上三鳳宮> 中時07.08.29諸葛俊

馬英九南部Long-stay要到高雄的三鳳宮住一宿,一位「後現代」生活方式的總統參選人,踏入傳統保守的社群,能迸出什麼火花,令人期待!
很多人刻意將「後現代」琅琅上口,至於什麼是「後現代」並不重要,其實許多歐美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發展都是「後現代」的代表。回過頭來看台灣,以台北和高雄兩個院轄市作比較,顯然高雄距「後現代」還有一段距離,產業發展固然是指標,民眾的心理建設更是關鍵。
回顧歷史,近五百年來影響世界的重要事件,海洋探險開啟東西方交流,絕對值得大書特書,它的意義在於「一切都變大了」,市場、國家以至於個人格局和心態都產生變化。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打開世界通路,產業單一市場變成全球性的貿易,大國更能順勢崛起,掌握技術的小國也有能力左右世局。於是世界必須分出「強與弱」、「大與小」、「文明與落後」,不能再鎖國式的自認為「強國」或「天國」。
才不過是二十年前,「台灣錢淹腳目」的光景,讓台灣人曾經抬頭挺胸,心態上自以為是大國。加上開放中國大陸探親、觀光、投資,台商帶著潮水般的資金,長驅直入進到這塊有如乾涸海綿的大陸,相對於台灣具有高科技產業的優越感,情緒上台灣更以為有舉足輕重的全球影響力。
以台灣的民族意識作為政治操作時,「勇敢的台灣人」已無法以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主要國家全球化的進程。於是,忽略中國崛起。
高雄市有一座廟──三鳳宮,雖不是以香火鼎盛著稱,在當地卻是號稱「民主聖地」,群聚在這裡的人最喜歡「民主開罵」,視國民黨如寇讎,從過去的黨外到現在的台獨言論無一不談,他們在廟埕開講最「爽」的就是送給老共「三字經」。三鳳宮成為深綠言論象徵代表,更是泛綠政治人物爭取選票的重要地盤,其影響力有如過去台北市龍山寺的民主廣場。
三鳳宮台獨言論的昇華正左右台灣前途!
無可諱言,以台獨思想為基調的言論在台灣的政治光譜有相當吸引力,轉換成選票更是綠色政權的基盤。台灣主體性衍生出來的公共政策具有討論空間,正名運動、中正紀念堂拆圍牆,無論以空間解嚴或商業行銷的角度,都應該有專家評估和公民參與的決策機制,卻因為政治人物耍弄權謀,或爭奪「深綠教主」的影響力,公共議題反而變成撕裂社會與族群的工具。
將無限上綱的台灣主體性用於政治動員確實能激發民族意識,滿足三鳳宮言論「爽」的尺度,擴散到大高雄地區、甚至南部地區,符合深綠選民的胃口。
激情的族群情緒具有排斥性與兩極化的特徵,相對的缺乏公共性也昧於理性批判,高雄人常以揶揄的口氣稱「台北觀點」,潛意識的民主素養落差推波助瀾南北隔閡,對有「中國」的象徵話題更是敏感,兩岸交流或三通政策自然落入政客操作的民族主義情緒之中。
後現代是一種生活方式,重點在於反省與批判,即是對「啟蒙的再啟蒙」;缺乏再啟蒙的高雄是需要關懷和瞭解的。馬英九要體會南部情懷,走一趟高雄三鳳宮,感受不同的民眾情緒,也許能觸發找出台灣出路的靈感。
(作者為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生)

請菁英們擺脫南部主義> 中時07.08.30丁允恭  

昨日諸葛俊先生在「時論廣場」發表〈當馬英九碰上三鳳宮〉一文,有部分觀點委實值得商榷。
從諸葛先生文中,似乎可以看到對於後現代思潮的推崇,並指涉高雄是個「距離後現代甚遠」的都市。「後現代」的程度,是不是個有意義的評價標準,這容有討論之處,但它常常淪為價值混淆者的自我遁詞,在貌似多元的背後,隱藏著虛無主義的一元性,壓抑社會改革的能動性,卻是習見的事情。再者,在真正的後現代倡議者概念中,所謂的後現代,是以去中心化、批判啟蒙理性的思考,來達成對多元性的真實尊重,但在諸葛先生文中,一方面鼓吹後現代的價值,一方面卻又顯然以「再啟蒙者」的姿態,對高雄人的民主素養加以指導,難免讓人有一些錯亂之感。
更重要的是,在諸葛先生文中,對高雄人民理性的預先否定,並非單一現象。近幾年,在台北的政經座談中,在談話節目的資深媒體人口中,更在蓬勃的新街頭運動中,我們不時地可以聽到批評南部賣藥電台肆虐,進而傷害民主的話語,這其中顯然暗示了南部人閱聽品質、及對公共事務辨明能力的低落的評價。
但在訕笑南部「賣藥的」地下電臺的同時,以台北為中心地的電視台,卻天天播出著缺乏醫學根據的油切綠茶廣告,擔綱演出的還是曾經批評布袋戲沒文化的女星,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光鮮亮麗的「賣藥電台」?這種不甚公平、缺乏自省的指責,又透過眾多具有媒體優勢的大知識分子們,用修養良好的話語,委婉卻強勢地傳播著。南部鄉親們,陷入難以自辯的氣悶之中,故充滿了對台北政治菁英的「不爽」情緒,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諸葛先生將南北隔閡的擴大,歸咎於高雄人的民主素養,是否過於片面與武斷?
根基於族群與地域主義的政治對立,近年在台灣急遽滋長,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我們必須嘗試去解決,這更是人民全體的責任;我相信理性溝通的政治模式,是台灣當下所亟需建構的,也的確應該減少彼此間的情緒堆積,而擴大對話與相容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當一群人概括地指責另一部分的人「民主素養有落差」、「缺乏公共性」、「昧於理性批判」,或指責在三鳳宮廣場的政治言說是「民主開罵」,縱使言詞委婉,難道不是另一種經過包裝的地域主義嗎?這又豈是民主素養的高度表現?難道民主素養所指的只是優雅的姿態與語言的講究而已,至於實質上是否淪為阻卻溝通的本質性謾罵,則不是我們要去關心的嗎?
相信久居台北的知識菁英,對於薩依德所提出的「東方主義」耳熟能詳,也大多理解其所要表述與批判的,是一種非東方甚至反東方的東方觀,更是西方世界從自己的框架出發,而將「東方」視為蒙眛的心態;這樣的心態,在台灣資源失衡的內國殖民結構中,似乎也正以輕蔑、賤視南部的「南部主義」的形態呈現出來。
如何解消三鳳宮鄉親在內的「南部人」對於這種「南部主義」的疑慮,相信比起一時一地的黨派歧見,更是馬英九等諸多政治人物,所須嚴肅面對的問題。也期待如諸葛先生這樣的評論者,能擺脫「南部主義」的視角,對台灣的地域對立提出更加公允的見解。
(作者為作家,《綠海策略》協同執筆人)
2007-08-30 11:27:10
貴免費
靠你的眼珠賺錢> 中國時報 2007.08.31 林照真

我無法不談媒體,因為鑲嵌在我們生活中的媒體,一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特別是最近跑出一堆擺出親切姿態的「免費媒體」,其顛覆正統媒體的力量,尤其不容忽視。
台灣的媒體幾乎都集中在台北,台北人又可享受更多的「免費媒體」,包括公車上免費收看的電視網、捷運站免費的電視網、與捷運站內外免費供應 的捷運報紙,讓你在離家幾十公里路途中,都有媒體相隨。由於使用它們不須付費,人們多半不吝惜多看幾眼,還會伸手索取,即使內容荒誕也不會在意。心想: 「反正是不要錢的。」
但這些「不要錢」的媒體,卻大大影響正規媒體的生存空間。即使目前台灣媒體的表現令人失望,但至少做到媒體該有的基本門檻,包括:「媒體須 傳遞資訊」、「廣告篇幅不得多於新聞等資訊」,一旦有媒體投機混淆「新聞」與「廣告」,就得承受專業淪喪的批評。但是免費媒體卻樂得讓廣告多於新聞與資 訊,新聞與廣告更是相互取暖,目的就是要讓它們交雜在一起。
免費報紙傳遞的新聞更是可議。其中所登載的多半是消費、影劇娛樂、或是犯罪等訊息,更有許多兒童不宜的清涼畫面,目的是勾起注意,而非引發 思考。而公車、捷運站的電視網將螢幕放在顯著位置,伴隨著聲光,強迫民眾非看到不可。公車電視網更是任意播放電視節目宣傳、政府文宣、電影廣告、以及各種 商業廣告,全然不是公共領域的那一套。
這類免費媒體有著同一套的賺錢哲學,民眾、免費媒體、廣告主三者間形成微妙的經濟關係。民眾在乎媒體內容,免費媒體關心廣告收益,廣告主則 是只想掌握民眾以增加廣告效果。三者立場原本不同,卻因為「免費供應」的策略成功,巧妙地四海一家。免費媒體從廣告主身上賺錢,但是能夠讓廣告主甘心掏錢 的,其實是我們的眼珠子。
當我們的眼珠子不由自主地盯著這些內容看時,免費媒體就開始賺進大把鈔票,那個當下,我們都被計算了進去。悠遊票卡統計台北公車的載客量, 台北每天一百一十餘萬人次的捷運族更是難得的廣告契機。但是他們只是計算眼珠子,等同於計算廣告的觸達率,好算出廣告主該付的廣告費用。至於被這麼多眼珠 子看到的內容是否有益於下一代,是否能夠開闊視野,免費媒體毫不在乎,他們挾帶新聞、娛樂、廣告的目的,就是要吸引消費者以便賣給廣告主而已。
諷刺的是,公車族、捷運族每天為生活早早出門,一出門就成為獵物。免費媒體利用人們愛吃、愛玩、愛驚聳話題的心態來提供內容,人們消費免費 媒體只為排遣交通時間,豈敢奢談消費者權益;看到令人震驚的社會新聞,心中有的只是驚恐,並無助於對社會的守望。尤其令人擔心的是,年輕學子每天接收這類 訊息,漸漸降低接納理性資訊的含納量。
這是政府與媒體失職的雙重現象。台北市長郝龍斌、台北捷運公司、台北市公車聯營單位放任這些免費媒體滋生,令人無法接受。而這些免費媒體玩 弄新聞,利用大眾貪婪地賺錢,卻沒有人責問他們的社會責任。至於大眾,則是以他們無辜的眼珠子助長這些媒體賺錢,成了最無知的共犯結構。
2007-08-31 11:20:36
只准自罵
民進黨批國民黨網站污辱女性 促馬英九道歉

【中央社╱台北三十一日電】

民進黨婦女部今天召開記者會,抗議國民黨架設的「受夠啦」網站以「趕羚羊之聲」作為網路廣播單元名稱,不僅嚴重污辱女性,更是把低級當創意,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應立即道歉,並關閉網站。
民進黨婦女部下午召開「趕羚羊?別罵台灣母親」記者會,會中有十多位女性民眾出席,強調作為母親不應該無端被罵,國民黨更不該教壞下一代,呼籲全國的母親一起用電話跟信件向國民黨抗議。
婦女部許嘉恬主任表示,國民黨以「趕羚羊之聲」這種與台語髒話相近名稱,意圖以網路文宣平台來吸引年輕選票,用語鄙俗不堪,更傷了所有母親的心,展露出國民黨的父權思想,從五十年前打壓台語的政策到今天濫用台語,大中國心態無所遁形。
多位女性也在會中表達對國民黨的抗議,並高呼口號,除要求馬英九道歉並立刻關站,也呼籲全國不甘心受辱的女性,發揮力量,一人一通電話、一人一封信向國民黨表達強烈抗議。
2007-09-01 08:42:13
第四台
 
第四台 偽藥新天堂>中時07.09.08陳昱名(博士生)

日前爆發所謂的「排毒教父」林光常詐騙案,且其中受害者之一的癌末病患也已於隔日病逝。綜觀這整件健康食品詐騙案的發生,除了癌症給人絕症的刻板印象而導致民眾病急亂投醫的慌亂心態,流竄於各有線電視頻道之間的廣告化節目,實際上更可以說是這些非法健康食品與藥品等錯誤資訊的大推手。
透過第四台電視頻道的強力放送,影視名人的推薦背書,這種非法健康食品的推銷更往往錯誤借用醫學的專業知識,引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治療理論,運用恫嚇與疲勞轟炸的方式塑造疾病的可怕與正規醫療的無力,在廣告中更不斷借用許多艱澀的專業醫學名詞與治療機轉解釋,讓購買者相信所販賣的東西是真的具有醫學專業知識者所研發之療效藥物。這些廣告內容固然錯誤百出,從事醫療相關行業者往往一看就看破手腳,但對醫療不熟悉的一般民眾來說,卻往往在偽醫學知識堂皇的包裝與名人的保證背書下,很容易就將這些幾乎談不上療效的假健康食品視為是大膽創新的醫療新科技,而形成了健康食品管理與正確醫療觀念宣導上最大的漏洞。
因此,筆者認為若欲杜絕此類健康食品詐騙案的再度發生,衛生署相關主管單位應加強取締這些流竄各頻道用聳動與偽醫學的內容欺騙消費者的第四 台廣告化節目,更應對於代言者的責任嚴以追究,阻絕這些利用人性弱點大發利市的無效商品流通;民眾也應該建立一個觀念,也就是在服用任何健康食品或藥品之 前都應該向有執照的專業醫療人員徵詢意見,更絕不可放棄正規醫療,如此才不會花了大錢又延誤醫療。
2007-09-08 08:43:54
民視
 
民視總部搬回高雄吧!>中時007.09.11林之丞/高雄市

公視南部台已確定落址高雄市,新聞局同時宣布將於南部其他縣市設製作中心。筆者以為,此舉「安撫」意義重於實質,對南北平衡與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並無助益。
十餘年前,政府為平衡南北差距,在開放第四家商業無線電視台申請設立時,特別明定電視台總公司必須設立高雄。當時雀屏中選的民視,在申請書亦載明總公司設於高雄市,然而,在取得營運執照後,民視在高雄的總公司實際上只是「南部新聞中心」,真正的營運中心則是在台北市八德路,明顯違反設立宗旨,令人不解的是多年來新聞局審核電視台營運情形,似乎全然「不察」,所以每次都發給民視新的營運執照,民視也就一直以公司「登記」在高雄市、實際是在台北市的「幽靈公司」進行營運。
大多數高高屏地區的民眾,對於政府當初開放第四家電視台必須設於高雄市的規定自是不知,但新聞局豈 有不知之理?而今在地方政府與民代要求「華視南遷」下,做成了在高雄市設立公視南部台的決定,基本上也只是心存應付、敷衍而已。如果政府真心要平衡南北差 距,無論公視或華視能不能將總台南遷,政府都應責令民視立即將總公司搬回高雄市,否則下次換照就不發給新的營運執照,如此才是負責任並且符合民視設台之初 衷。
2007-09-11 08:32:04
藍大反攻
合法包圍非法 藍營電台大反攻【聯合報07.09.17李明賢

國民黨正式啟動反制地下電台作戰計畫。在黨中央策畫下,高雄市黨部日前與當地具影響力的成功電台簽約,藍營版的南台灣之聲本周已開始對外播送,未來類似合作模式將擴及中南部廣播領域,串聯成反制地下電台的廣播網。
由於民進黨透過執政優勢掌握媒體資源,甚至不少綠營民代長期經營電台,造成藍綠不均等現象,國民黨八月上旬開始擬定反制計畫,並由秘書長吳敦義組成專案小組負責籌畫。
據透露,國民黨與專家學者密集會商後,決定採取「合法包圍非法策略」,透過與中南部合法且具影響力的電台合作製播節目,完成反制地下電台的作戰策略。吳敦義八月底也曾與廣播界大老文平密會,商談合作計畫。
吳敦義坦承,為了避免地下電台扭曲事實,藍營必須尋求與更多合法電台合作。高雄市黨部主委許福明透露,目前除與成功電台合作外,未來包括高雄當地的港都電台、鳳鳴電台都是規畫合作的對象。
許並證實,與成功電台合作的節目本周開始對外播出,但為避免綠營基層反彈,不願透露詳細廣播時段,「達到廣播效果最重要」。他暗示,包括返聯與入聯公投的差別都是近期廣播重點,還有綠營過度美化謝長廷高雄政績,主持人也會透過新聞解析「還原真相」。
據了解,與成功電台合作節目,包括主持人都是黨部與電台方面共同選定,但由於高雄屬於綠營地盤,因而廣播內容不會刻意著重政黨色彩,將採「潛移默化」方式,未來國民黨將朝向自製節目努力。
許福明坦承,民進黨在南台灣畢竟擁有廣大行政優勢,當初國民黨與當地多家電台接洽過程並不順遂,甚至疑似有綠營政治打壓的舉動。例如原本與部分電台幾近簽約,對方竟表示「有來自高層的壓力」,因而退縮。

反制地下電台 吳敦義:10餘電台上門表態【聯合報╱李明賢

國民黨中央積極展開反制綠營地下電台作戰計畫,已在廣播界引起不小震撼。秘書長吳敦義證實,八月中下旬曾有十多家地下電台主動與國民黨接觸,部分地下電台甚至願意免費提供時段,「顯示廣播生態出現若干變化」。
對於這波地下電台的「表態」,吳敦義解釋因為民進黨執政造成經濟萎縮,地下電台不僅難以辯護,甚至連生存都有問題,因而找上國民黨,希望黨中央能購買下時段或下廣告。但礙於廣電法限制,國民黨只能婉拒。
以高雄為例,立委侯彩鳳分析,高雄當地廣播生態,合法電台包括鳳鳴、成功、港都、好事983等算是立場較為中性的電台,其餘言論色彩大都傾向支持綠營;至於小功率的地下電台,更是一面倒偏向綠營。
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許福明無奈說,民進黨在南台灣透過廣播宣傳政策,打擊在野黨簡直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有收聽廣播習慣的立委羅世雄也說,南部地下電台 談話內容十分深入,甚至連立院朝野協商內容「講得如臨現場一般」。羅懷疑一定有綠營提供資料,地下電台才會如此深入,才能長期對聽眾洗腦,他認為這是另類 的綠營恐怖。
事實上,國民黨內部也有支持利用地下電台反制地下電台的聲音,例如上次中常會南下高雄開會,就有台商中常委表示只要黨中央一句話,他隨即可以提供資源,但黨中央仍堅持不碰地下電台這塊領域,避免落人口實。

綠委:愈南愈死忠 藍搶地盤沒效【聯合報╱林河名/

國民黨為反制泛綠的電台攻勢,近來也開始購買廣播時段,不過,不少民進黨公職聽到這個消息仍老神在在。立委黃偉哲就說,不論是合法或地下電台,南部還是綠軍占優勢,而且愈往南,藍軍要想反攻愈難。
某位不願具名的立委也說,南部有太多電台的死忠聽眾,即使節目都在賣偽藥、劣藥賺錢,支持者仍把主持人當作「社會良心」。還有,像地下電台主持人黃萬閎, 雖然沒選上市議員,但批判起藍軍及綠軍的「十一寇」,簡直「喊水會結凍」,破壞力很夠,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都拿他沒辦法。
曾參與雲林「濁水溪」電台主持工作的民進黨立委林樹山表示,二○○四年總統大選時,藍軍就在雲嘉地區買電台時段,但聽的人大多是泛綠支持者,「綠者恆綠」,根本沒辦法洗腦;整體而言,藍軍跟綠軍搶電台的地盤,目前看來「還沒效」啦!
林樹山說,藍軍的廣播,如果立場過於鮮明,泛綠支持者一聽就知道,沒人要聽;但如果換個方式,平時賣藥、放音樂,偶爾才穿插一些新聞評論,搞不好還可收「潛移默化」的效果,就好像置入性行銷一樣。
日前藍軍推出模仿綠營地下電台設立網路電台「趕羚羊之聲」,卻因名稱不雅,遭抗議後,已經改為「LP之聲」。黃偉哲說,國民黨以為「聳擱有力」就可以,結果搞出一個「趕羚羊」,聽起來像罵髒話,被南部鄉親及婦女團體罵慘,第一步就犯大錯。
2007-09-17 09:03:57
誰蓋台
中廣被質疑蓋台 反嗆「誰蓋誰」【聯合報07.09.18修瑞瑩

南部地下電台最近反映遭到中國廣播公司「蓋台」,認為是藍軍有計畫地打壓綠色地下電台,但中廣表示他們只是正常地調整發射台,並反嗆「誰蓋誰還不知道」。
中廣台南台台長傅素絹表示,中廣最近確實調整發射台,但一切都合法;嘉義台台長詹啟坤也表示,中廣嘉南地區發射台過去設在台南縣的枕頭山,五年前搬遷到嘉 義民雄,但收訊不佳,中廣最近才又搬回枕頭山,完全是為了收訊考量,無關政治,而且搬遷都經過申請,也經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審核通過。
南部地下電台業者反映,最近幾個月被中廣干擾的情況很嚴重,很多聽眾打電話進來,表示無法聽到節目,只聽到中廣,要不然就是雜訊很大聲,根本聽不清楚播出內容。
像是原本在台南縣市都能清楚收聽的「台灣人電台」,以及在高高屏都能收聽的「高屏人電台」及調頻FM九五點五等地下電台,最近都受到中廣「蓋台」影響。業者表示,受影響的電台有十多個,每個電台約有三到四成的聽眾會受影響,對聽眾只有千人的小型地下電台來說,影響非常大。
一名陳姓地下電台業者表示,地下電台大多靠著賣時段維持營運,依時段的熱門與否,每小時的月租金從二千元到一萬五千元不等,一個月大約有六、七萬元淨利。但受到蓋台影響,聽眾常反映聽不到,電台的時段租金也因此被殺價或退租,令業者唉唉叫。
2007-09-18 08:38:46
電台藥
愛買電台藥 我尿毒病患多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簡慧珍、戴永華、蔡維斌07.09.19

五年前,雲林老婦陳謝纏花一百多萬元買了來路不明的藥,丈夫陳兜屢勸她不聽「氣憤而死」。圖為家人在靈前,擺滿藥品控訴。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蔡維斌、王傳明攝影
地下電台推銷成藥導致洗腎的案例,各地皆有所聞;成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吳安邦、台南市郭綜合醫院透析室主任謝智超表示,台灣尿毒最嚴重的地區,依次為台南、嘉義與屏東,都集中在南部,臨床醫師幾乎一致認為,民眾誤信地下電台販售藥物,是造成這種現象主因之一。
吳安邦指出,國內有多少洗腎患者是服用地下電台促銷不明藥物造成,目前缺乏有關研究;但臨床詢問病人病史,確有不少病人服用電台不明藥物。他懷疑台灣尿毒症每年新增病人數全球第一,與這一現象有關。
根據美國腎臟病資料庫二○○六年統計,台灣每年新增尿毒人數全球第一,其次是日本、美國,而盛行率(每年年底統計的病人總數)美國第一,台灣第二。
台南市有一家三兄弟,大哥中風後,兩名弟弟擔心步上哥哥後塵,買了電台介紹預防中風的藥吃,沒幾個月,兩兄弟接連洗腎。兩兄弟中的哥哥在台南市郭綜合醫院洗腎已兩年,五十多歲就須終身洗腎。
提起當初洗腎的原因,兩兄弟的哥哥悔不當初,表示雖然醫師無法證明他是吃了電台販售藥物才導致洗腎,但他之前身體健康,只是血壓偏高,吃了電台販售預防中風的藥幾個月後,與一起服藥的弟弟同時發生急性腎衰竭,他認為就是電台不明成分的藥肇禍。
彰化縣秀水鄉一名六十多歲的婦人,聽信地下電台藥品廣告,不理會兒子勸阻,購買「可以治癒糖尿病」的藥丸,兩瓶特價一千九百元,按照藥品指示三餐各服一顆,一個月後吃完一瓶,第二瓶還沒打開,覺得身體「怪怪的」,臉色日差,兒子帶她求醫,檢查發現已經腎萎縮。
2007-09-19 09:07:04
廣播
 
打開中南部的廣播視窗?> 中國時報 2007.09.19羅慧雯

報載國民黨決定採取與中南部合法電台合作製播節目方式,反制地下電台在中南部的影響力,引發眾多議論。此事從傳播學的角度則可提供另一種思考,重新檢視電台在民主政治中的角色。
電台在政治傳播上向來扮演著重要角色,此源自於其所具有的媒體特性。因為不需影像做證據即可進行傳播,因此很容易傳播毫無事實根據的謠言或耳語。例如在美國,親共和黨的電台,天天謾罵希拉蕊,甚至稱其為妖女,而親民主黨的電台,也總是把小布希稱為白癡。電台立場的對立與激化,往往較電視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美國是因「汽車文化」造成電台有著強大的政治傳播效果,實則台灣的電台傳播效果,也不容忽視。北台灣會因為塞車而使駕駛人聽電台的時間增加,而在中南部,就工農階級及老年人的需求而言,電台一樣是最適合他們生活形態的媒體,無論在公園或工作場合,電台都是重要的娛樂管道。其中,「地下電台」就是他們習慣的媒體,其因素包括有主持人猶如鄰居般噓寒問暖的親切風格、使用台語及播放台語歌所表現出的台灣意識、可以讓聽眾隨意call in,抒發對政治不滿等。
因此在台灣,電台具備的傳播效果也使它成為選舉前各勢力的必爭之地。雖然在電視這塊版圖上,國民黨已 經是贏家了(這有新聞從業人員的背景因素以及國民黨作為在野黨的優勢)。但國民黨顯然對於在中南部缺乏電台作為有力的發聲管道而憂心,因而想在中南部與電 台合作製作節目。有些論者以為國民黨到中南部與合法電台合作,不太容易拉走地下電台的死忠群眾,對中南部選情沒幫助。筆者以為論斷太早。要看國民黨準備怎 麼做,是否瞭解中南部地方媒體歷史與生態,有沒有一套有效媒體策略?
從地下電台的崛起過程可發現,剛開始也不是全然以謠言與謾罵來吸引聽眾的,有不少是因為關注到主流媒體忽視的弱勢族群聲音,例如原住民、勞工、婦女等議題,才逐漸在民眾的生活中取得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我們也不要忘記,地下電台之所以吸引聽眾,是因為他改變了聽眾的角色,聽眾不再是只能收聽節目的聽眾,而是可以參與互動、發表言論的訊息產製者。然而,隨著有線電視合法化後的多家新聞台出現,以及電台執照開放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中低功率電台,在在考驗著地下電台的生存空間,以致地下電台逐漸失去在小眾市場的利基,而從多元的節目風格日趨走向一致。謾罵、煽動、攻訐、賣藥是大多數人對地下電台的印象,甚至具有可能讓選舉結果翻盤的影響力。然而在龐大的政治影響力背後,卻隱含了缺乏審議民主所應具備的理性討論空間,因此廣受社會對其角色之質疑與批評。
事實上,電台不應僅成為單向政治洗腦的工具,而是可能成為雙向甚至多方參與式的公共論壇,其參與方式是遠比電視上的談話性節目更平民化的,不需要靠長相與肢體動作來吸引觀眾,一切全憑講道理。而經營電台所需要的成本甚低,也使其有能力成為獨立而不受制於財團或政黨的媒體,堪當民主社會中的多元聲音之所繫。
如今國民黨想利用與中南部電台合作的方式來達到政治宣傳作用,如果沒有明顯違反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法律規定,主管機關也無法置喙。然而國民黨應要瞭解,當前地下電台的風格走向有其歷史脈絡,國民黨若要有樣學樣恐怕在選舉效果上會適得其反。
作為傳播學者,本人寧可期待國民黨體認電台在民主社會中可以具有的正面作用,不要抱著想透過電台向中南部民眾洗腦的心態,而是以更開放雙向的論壇形式,傾聽民意,進而使國民黨的決策脫離都會中心的思惟,實現該黨所謂「連結台灣」的真正可能性。(作者為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助理教授)

國民黨 還在狀況外?>陳冠雄/台中市(文字工作者)

台灣目前電視普及、網路發達,新的媒介如雨後春筍,由陽春新聞台到影音部落格,現在連獨立創作者都能出版podcast供人同步到ipod上收聽,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甚至已成為二○○八年美國總統參選人競選的最新平台,各候選人錄製宣傳影片上傳該平台,選民也可以上傳影片提問任何議題,而有場辯論會就是由觀眾上傳的兩千多支影片中挑選出問題讓眾總統參選人腦力激盪。有打火機的時代還在鑽木取火,猶如天才老K(國民黨)的競選新招竟然是收編南部電台,與時代脫鉤莫此為甚!
如果我是老K,我切入的工具一定是最新、最強的媒介--這個區塊的選票板塊大、年齡輕、少有既定意識、沒有派系屬性、再傳播的能力強。但是前提是,無論工具為何,內容非得是論述而非謾罵,甩開包袱,檢討自己取代扯別人爛汙,就從自己的缺點檢討起。
選擇切入最舊的媒介,想影響年齡層最大的觀眾,用最廉價的力氣製造最喧囂內容,不但藍色選民不會捧場,綠色板塊掠奪不成,花大把銀子收不到成效,受益的,只有承包這些節目,隨便「練練咧」就可拿錢的主持人!
2007-09-19 09:29:37
賣偽藥
放任賣偽藥 對得起死忠ㄟ?

【聯合報╱侯錦霞/補教業(嘉縣朴子)】07.09.20

地 下電台販賣劣藥偽藥對政府相關單位來說應該早已不是新聞,但官員們卻往往視而不見,因為這些電台無不以辛辣聳動的言論挑撥聽眾仇恨國民黨,各自吸引一批死 忠的聽眾,成為民進黨重要的地方勢力,因此民進黨不但不予取締,甚至還有黨內人士和這些非法的經營者有良好的關係。他們也堅信這些地下電台的聽眾都是民進 黨的死忠支持者,國民黨是拉不動的。
既知這些聽眾都是綠營的死忠支持者,卻又任非法的地下電台餵以劣藥偽藥,民進黨其心何忍?何況維護人民的用藥安全是政府的責任,這些南部的民眾大都是一生 勞苦,撐起了一個家,卻換來一身病痛,最後因「愛台灣」聽信「代表社會良心」的人推薦的藥,小病變大病,甚至賠上生命,執政黨卻為了鞏固選票,任地下電台 的劣藥猖獗氾濫,如何對得起這些死忠的支持者?
黃亦秀/資深廣播人(中縣大里)
由於國民黨有意購買媒體抗衡南部地下電台言論,地下電台的經營手法及電台賣藥問題再度引起討論。根據媒體報導,在鄉間,賣藥常以「電台」或「擺攤」為通 路;到了都會則改以熱門的「生技」、「養生」來包裝。根據筆者從事廣播工作的長期觀察,廣播賣藥節目的聽眾並非全然為了購買藥品而收聽。
民國八十二年初,當時由地下電台「台灣之聲」高喊著「一塊錢讓你當主人」帶領風潮,主持人鼓勵聽眾打電話在廣播節目中抒發己見。賣藥電台節目藉由電話拉近了廣播賣藥節目與聽眾的距離,熱烈的叩應互動凝聚成節目忠實社群,親切的主持內容與表達方式容易於被聽眾所認同。
在廣播賣藥節目中,主持人與聽眾之間交談的主題相當廣泛,包括健康知識、用藥方法、政治財經、私人情感問題或社會事件,聽眾可以在節目中抒發情緒,更可以 在空中自由點唱歌曲打發時間。有些聽眾會利用叩應來分享自己使用過藥品心得,還有些聽眾會依照自己的身體狀況,詢問節目主持人自己應該服用何種藥物才好, 更有許多聽眾就直接利用叩應來訂購產品。
林光常事件近日鬧得沸沸揚揚。值得社會大眾警惕的是,不管運用生物科技包裝或電台賣藥傳統通路來進行銷售,林光常事件突顯了民眾對名人推薦的盲目信賴和醫藥常識的嚴重欠缺。
2007-09-20 08:54:49
補藥
地下電台的兩種「補藥」【聯合報社論07.09.23

根據美國腎病資料庫統計,台灣尿毒患者的增加數是全球第一,盛行率為全球第二。國內臨床醫師幾乎一致認為,從尿毒病患大量集中在南、嘉、屏來看,地方民眾誤信某些地下電台販售之藥物,應是主因之一。
地下電台長年在節目中夾帶推銷藥品,早已不是新聞,也不是祕密。一般民眾在網路上販賣苦瓜,不過帶一句「可治糖尿病」,即遭處以重罰;為何非法設立的電台 經年累月在節目中販售藥品,不僅視「藥事法」如無物,就連NCC或「廣電法」也對它無可奈何?其中奧妙無他:一手賣「藥」牟利,一手賣「獨」防身,這是地 下電台得以逍遙於法治灰色地帶的主因。
其實,地下電台是在經營兩種「補藥」。台獨是地下電台送給民進黨的「政治補藥」,但某些地下電台賣給一般聽眾的有些「補藥」,卻不免令醫藥專業人士擔心。
在戒嚴時期,地下電台出現,以非主流的聲音衝撞言論管制,誠然有其特殊意義。但即使如此,頭戴鄉土政治桂冠,實際上卻以向鄉親父老販售藥物為業,難免令人 覺得名實不副。尤其時至今日,本土政權當家,電波市場開放,言論管制解禁,地下電台既漸失潛身「地下」的民主意義,即愈發凸顯其「論政賣藥」的商業本質。
不論從法治秩序或國民健康觀點,地下電台林立,都是與現代社會顯不相容的現象;然而,民進黨對此卻視若無睹。主要原因,不外多數地下電台在政治上採取挺 綠、擁獨策略,用以支撐其商業行為;而民進黨雖已政權在握,卻仍不捨此種「法外」的資源,遂令其形成無政府狀態。一開始,地下電台許是以政治言論為主,商 業交易為輔;如今,則儼然是以商業交易為主,台獨言論反而成為商業的掩飾。
只消看:二○○四年三一九槍擊案,靠著地下電台散播的「連宋聯共刺扁」的假餌,使得大選一夕變盤;去年高雄市長選舉陳菊和黃俊英之戰,同樣在投票日藉著某 些地下電台的不實傳播,讓陳菊以些微之差勝出。由此看來,地下電台因其政治傾向,一方面在商業上賣藥,另一方面在政治上販「獨」,已形成了言論市場上最無 忌憚的灰色地帶。而包庇、縱容其坐大的民進黨,又何異這整個法外媒體的幕後首腦?
國民黨最近擬訂新的文宣攻勢,決定聯合地方合法電台,對「地下電台」一面倒的挺綠及台獨言論展開反制;綠營對此則嗤之以鼻,認為地下電台根深柢固,非藍軍 所能輕易撼動。誠然,藍軍在南部的劣勢,是長期疏於基層耕耘所致,在言論戰場的積極性和貼近性都明顯不足;但綠營那種「擁地下電台而顧盼自雄」的心態,卻 亦著實可議。一個號稱民主進步的政權,卻要靠法外電台為其撐腰使力,還妄稱什麼民主法治?更別說,一個政府居然坐視國民健康受到威脅而不顧,這還說什麼愛 台灣?
台獨言論是否有利國家,容或見仁見智;但賣藥行為不受節制,則必然貽害社會。節目中那些親切、生動的鄉土語言,說的多是一知半解的醫學知識,藉以招徠聽眾成為其藥物、補品的愛用者;這種推銷手法潛藏著多少社會風險,政府豈能不聞不問?
在「賣藥」和「挺獨」之間,這個全台灣最自由的灰色地帶,儼然沒有法律、沒有公權力。因為,民進黨吃了地下電台的「台獨補藥」,他豈會管一般聽眾買的「補藥」究竟如何!
2007-09-24 08:23:22
廣播霸王
「廣播新霸王」趙少康,他從沒離開過「政治」

‧財訊月刊 2007/09/29 趙少康從創立飛碟、吃下NEWS98,今年初更插旗中廣,儼然「廣播新霸王」;他雖有生意人的精打細算,但從未離開過「政治」,恐怕才是真實的他。【文/紀淑芳】

走進中廣大樓,電梯旁的兩個液晶螢幕,其一不斷輪播著不同的訊息,另一個則像是停格般留在幾個大字上:「好想聽的聲音—陳文茜、趙少康」。像是宣示主權一般,揭示著中廣趙少康時代的來臨。
入主中廣第一句話:哇,怎麼這麼多人!
看在這幾年來「每年尾牙老闆都不一樣」的中廣員工眼裡,心裡仍免不了打著問號,「不會有下一次了吧?!」今年初,趙少康以華夏公司法人代表身分入主中廣, 但因涉及國民黨複雜的「三中」交易,包括「好聽」等四家受讓中廣股票公司資金從何而來、和趙的關係等等爭議,引發行政院與NCC對幹,捲起政治千堆雪,讓 該交易案處於「主權未定論」狀態,員工們只知道這回新老闆叫「趙先生」。
據形容,今年初趙少康首度踏入中廣大門時,脫口而出第一句話是「哇,怎麼這麼多人!」不久後便見一連串大動作「拔蘿蔔」,資深主管及員工一個個被迫捲鋪蓋 走路,當時曾有風聲「到此為止」,未料年中「又來了一次」,內部議論紛紛,兩位副總李建榮、劉廣生也是在被「下條子」後辭職。
員工透露,趙先生天天來,但「只看到他的車」,除了曾被動被迫發表過公開信,從未主動面對過員工。負責第一線執行「接管」任務的,是趙從飛碟、 NEWS98調派來安插在各單位的幾位經理和特助,以及始終身居幕後的「趙太太」梁蕾,負責一切財務盤點及預算控管。一位主動離職的員工說,「或許趙少康 做的都沒錯,他只是完全不考慮一個『外來政權』加諸於員工身上的感受罷了!」
趙少康的「清場」作為也擴及代理商。今年初,一路跟著趙從飛碟、NEWS98到中廣的業務「一姊」黃一斐拿著公函拜訪代理商,預告最快年底就會有動作,但在年中趙便以迅雷不及掩耳速度「開鍘」,一口氣收回九○%以上的外製外包節目,也造成中廣節目大震盪。 代理商們礙於趙少康「地盤」愈來愈大,硬是吞下滿腹怨氣,圖個來日方長,只冷冷丟下一句:「人家現在是老闆,我們都尊重,雖然生意人都不會像他這樣做法!」
趙少康砍人、砍預算動作劍及履及,但針對中廣寶島網及音樂網頻道究竟何時該收回的爭議(當年核配給中廣執行「遏制匪播」政策),行政院、NCC及中廣至今 各執一辭,採「拖」字訣對中廣最有利。據知情人士估算,過去中廣光是當「房東」把頻道租出去,寶島網一個月便約可進帳一千萬元,音樂網一年則少說有六、七 千萬元收入,「這些頻道都是生財工具耶!政府怎可以放任不積極作為?」這位人士認為,中廣早年因國民黨獨占政策,占有高達全台三分之一的廣播頻道,不計業 外的話,「誰來做中廣,誰都會賺錢(去年營業額六億多),未來就算過不了戶,趙還是立於不敗之地,還是賺」。
飛碟一年營收近二億;聘工讀生收稿
說來諷刺,當年趙少康創立飛碟電台曾發下豪語,他設定的競爭對手將是全國性的中廣,而非其他同為中功率的電台,短短十年間,趙卻已經是「長驅直入」攻克中廣。前幾個月,中廣有節目被停後,竟是重播趙少康、陳文茜在飛碟的節目,昔日廣播老大哥「忍辱負重」也可見一斑。
一 九九五年,政府開放廣播頻道,隔年飛碟電台搭上這波開放潮,趙少康靠著大打名人牌(如演藝界小燕家族、飛碟早午晚餐名嘴牌talk show……),強調自製、現場,的確帶來新鮮感;由於飛碟收聽僅限大台北地區,趙在北中南串連大搞聯播網,雖有遊走法令邊緣之嫌,卻也達到擴張版圖目 的。
飛碟開播兩、三年便已嘗到「走紅」滋味,據稱廣告經常滿檔。飛碟人回憶,當年公司的業務號稱都是在「推」廣告,而非「拉」廣告。如今,開台滿十周年的飛碟雖然因為競爭者眾、新鮮感不再,挑戰不小,但飛碟聯播網一年近兩億元的營業額,吸金功力不容小覷。
當年的政治金童轉戰媒體商場,曾經令人刮目相看,趙少康似沒有一般政治人物對金錢的大頭病,飛碟員工觀察,趙老闆的經營邏輯是,如果只花一百元,能做到六 十分,就不必花兩百元,只為做到八十分。例如,廣播新聞線上記者彼此比較過,相較於中廣幾年前大手筆投資,將記者發稿系統完全電子化,飛碟仍聘工讀生在收 稿。
張小燕是貴人,梁蕾是趙少康得力助手
趙少康跨足廣播界,除了當年參選市長發下來的選舉補助款,儼然助他中年轉業有功的第一桶金,幾位「背後的 女人」,也被認為功勞不小。飛碟人慣稱「梁小姐」的梁蕾早年在華視擔任企劃工作,對媒體運作比趙熟稔,經常得幫忙挖掘潛力新星主持、安排節目,加上趙老闆 不耐「嘴癢」,自己經常是主持電視、廣播、上叩應當來賓到處忙,還要搖筆桿寫專欄,並曾抽身助選、參加公投辯論……,電台大小事自然落到梁蕾身上;連趙少 康在節目聊美食,還得勞駕老婆大人到處「微服出巡」幫忙試吃。在飛碟時期,梁蕾有空時也會跟員工八卦聊天,據說她最津津樂道的是談論自己如何「用最便宜價 錢,買到有質感的東西」,趙少康飛碟經營有術、入主中廣「物美價廉」,趙太太是幕後得力助手。
一直是飛碟大股東的演藝界大姊大張小燕,也是趙的貴人之一。趙當年與張小燕丈夫彭國華(已故)聯手創辦飛碟,除了小燕家族班底幾乎都來助陣,大大加持草創期飛碟的知名度,有幾年尾牙時,小燕姊不但親自主持娛樂員工,出手的紅包都是最大一包。
從去年開始,趙氏夫婦為了順利「轉檯」中廣開始布局,趙少康先辭去飛碟電台董事長職務,以符合廣電法不得兼任二家媒體負責人的規定;今年初,梁蕾急著「出脫」名下三四%的飛碟持股,並辭董事職,張小燕也幾乎在被「趕鴨子上架」的情況下接任董事長位子,算是一路情義相挺。
除了飛碟之外,一九九九年趙少康接手前民進黨立委張俊宏的台灣全民廣播電台,改名NEWS98,以專業新聞台為定位,趙掛名總顧問。相較於早期飛碟三餐囊 括周玉蔻、陳文茜、李艷秋等一線名嘴群,NEWS98則像趙少康的「名嘴育成中心」,當前活躍於電視叩應節目裡的主持人、來賓,幾乎都是NEWS98主持 群出身,如鄭弘儀、陳立宏、唐湘龍、陳鳳馨、尹乃菁、范立達……,雖然當中幾位因為言論「角色扮演」不同,如今和趙顯得「田無溝,水無流」(台語喻彼此無 關係之意)之外,其他幾乎全為「飛碟幫(NEWS98幫)」堅實戰友,喻之為台灣當前陣容最大「言論集團」,應不為過。
不僅如此,向來只上「好朋友」陳文茜節目當來賓的趙少康,這回到中廣當老闆,旋即力邀他眼中這位「最有智慧女人」一同來發聲,還大打兩人廣告。有趣的是, 雖然黎智英旗下的《壹週刊》曾在去年底以一貫斗大標題—「趙少康十五億拿中廣,揭中時國民黨假交易祕辛」,大爆趙入主中廣內幕,卻無損黎、趙兩人交情,趙 不但仍在蘋果日報寫專欄,黎智英還是趙少康中廣節目的受訪常客呢。
可以說,十年來,趙少康一步步壯大自己的媒體事業,但在媒體防壟斷的政策法令大帽下,如今面對「廣播(媒體)新霸王」的稱號,趙卻顯得「敬謝不敏」,像是 難以承受之重。多年來罵盡大江南北政客、總是一副「誰與我比」氣勢的趙少康,當自己的廣播事業與政治紛爭「狹路相逢」時,他除了對這事罕見地「話不多」之 外,便是嗆聲誰敢亂說誰就 法庭見。看來,連「快嘴」趙少康也會有心事說不出口的時候了?!
2007-09-30 08:51:34
不玩了
趙少康辭中廣職「不玩了」【聯合報07.10.25江祥綾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昨天下午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宣布與華夏公司解約,同時請辭中廣董事長、總經理和節目主持人三項職務。
趙少康說:「商業行為遇到政治糾纏,買賣交易無法完成,我曾努力過,現在正式退出,我不玩了。」對於政府政策造成個人損失,趙少康說:「會考慮國家賠償。」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今年六月通過趙少康的中廣負責人申請變更案,但行政院卻撤銷其股權轉移案,經濟部也未准趙少康進行人事變更。趙少康十分不滿 說:「這只是民間交易,承蒙民進黨政治打壓,從行政院金管會、高檢署、法務部、商業司、調查局到新聞局,針對我個人和公司帳戶,鋪天蓋地的查。我從沒見過 這等陣仗,我不是江洋大盜。」
買下中廣,被指為「壟斷媒體」,趙少康對此指控嗤之以鼻:「全台有兩百多家電台,全年收入卅多億,台灣隨便一家報社或電視台的營收就超過這個數字,我怎麼壟斷?」
入主中廣後風波不斷,趙少康坦言當初認為只要NCC通過負責人申請變更案後,一切問題迎刃而解。
他也無奈表示:「政院不通過,就會造成營運困難,包括招標、融資等,都會造成困擾。就連當初允諾NCC六個月內,要梁蕾(趙妻)退出飛碟股份,這有時效性,不給變更我怎麼退?」
趙少康表示,除了辭去中廣職務,在中廣持有的百分之九十七的股份也將全部退出。並向華夏公司提出解約和退還訂金,請華夏出來協商,兩周內若無法解決,將向 法院申請遴選管理人,期間並指定中廣財務部處長龍明春暫代總經理一職。從「不打沒把握的仗」到「我不玩了」,短短一年,趙少康透露疲憊:「民不與官鬥,中 間起伏多次,不需要把生命浪費在這裡。」
2007-10-25 09:48:19
全民電通
全民電通掏空案 張俊宏判11年【聯合報07.10.26蘇位榮

海基會副董事長張俊宏在擔任全民電通董事長時,與前同居女友林慧珍擅買房舍或進行個人投資,使全民電通虧損五億八千萬多元。台北地方法院審理後,昨天將張俊宏判刑十一年、林慧珍十一年三月。
檢方起訴對張俊宏和林慧珍分別具體求刑七年和六年,但法院的量刑重得多。合議庭指出,張俊宏觸犯了證交法、商業會計法及背信等八個犯罪事實,林慧珍觸犯六個犯罪事實,依數罪併罰,所定的執行刑就是如此。
張俊宏原本和林慧珍同居廿年,後來感情生變,兩人鬧翻,互控多件刑事案件。在法院審理時,兩人形同陌路,不但互不相看,甚至指責對方背叛全民電通的股東。
檢方指控,民國八十三間政府開放成立第四家無線電視台,張俊宏對外募資三十億元成立全民電通,僅將十億元入股民視,剩下的廿億元被他和林慧珍挪用投資,從中牟取私人利益,導致全民電通虧損嚴重;兩人則從中獲得不法利益一億五千萬元以上。
判決書指出,張俊宏、林慧珍在八十八年間,以全民電通的公款進行個人的外幣定期財務操作,還做假帳;八十九年八月兩人購買台中市文心路市值約六千六百萬元的辦公大樓及車位,卻指示會計製作一億一千萬元的交易資料,再從中侵占四千多萬元的差價。
九十二年間兩人購買陽明山的別墅,準備向銀行貸款四千五百萬元,張俊宏以全民電通名義,和永亨利公司簽訂總額四千多萬元的假契約,挪用公款支付這筆購屋款項。
此外,張俊宏又以公司名義購買怡鴻、懋德的公司股票,獲得四千萬元回扣,而這兩家公司事後倒閉,造成全民電通損失一億元;他又以公司資金放高利貸,將利息二百八十二萬餘元據為己有。
同案被告全民電通行政總監朱清貴、財務顧問郭源泉及前後任總經理葉健一、林文雄、陳昇宏,負責不動產投資的邵俊雄、郭維鴻、徐宜生,張俊宏的親信黃燿德、 秘書謝玉貞、藍文隆等十一人,分別被判處四月到四年六月不等徒刑。幫張俊宏處理境外投資的歐盛銀行亞太地區負責人韓玉華在逃被通緝。

張俊宏 海基會副董職位不保【經濟日報╱記者王茂臻

海基會副董事長張俊宏昨(25)日被台北地院判刑11年,陸委會官員表示,「相信海基會董事會會依據權責做最適當的處理」,暗示海基會在12月舉行的董事會議中,會將張俊宏的副董事長職位除名,甚至可能從董事名單中剔除。
海基會昨天對張俊宏被判刑一事做出三點聲明:海基會尊重司法判決;張俊宏所涉案件與海基會業務無關,海基會也無從了解這起案件始末;這起案件對張俊宏擔任海基會董事資格有無影響一事,海基會將等了解全盤狀況後再做處理。
雖然海基會昨天的聲明中沒有提到張俊宏的去留問題,但陸委會官員的講話則「露骨」許多。陸委會官員表示,海基會本身具公益性質,必須兼顧財團法人管理的趨勢與精神,「相信海基會的董事會會做適當的處理」。
陸委會官員表示,雖然目前台灣的財團法人相關法令,並未對高層涉入司法案件是否必須離職做出明確規範,但該名官員說,海基會雖是財團法人團體,但外界對海 基會的道德要求更高,處理人事問題除了講法,更要兼顧社會觀感。陸委會官員表示,相信海基會董事會屆時會對張俊宏案做出處置。
海基會目前有三位副董事長,分別是海基會秘書長游盈隆、太子汽車董事長許勝發與張俊宏。海基會官員昨天表示,副董事長職位是由董事會中遴選,張俊宏被判刑一事,不會對海基會日常業務造成影響。
【記者何蕙安/台北報導】海基會副董事長張俊宏擔任全民電通公司董座期間,與女友林慧珍多次挪用公司資金購屋、投資經營不善的公司或違法銀行,並從中賺取 回扣,台北地院昨(25)日以違反商業會計法、背信、證券交易法等罪,判處張俊宏應執行有期徒刑一年、林慧珍11年三個月。
包括全民電通前後任總經理葉健一、林文雄、陳昇宏三人,行政總監朱清貴、財務顧問郭源泉及負責不動產投資的邵俊雄、郭維鴻、徐宜生,張俊宏的親信黃燿德、謝玉貞以及幫忙處理境外投資的藍文隆共11人,分別被判處四個月至四年六個月不等的刑期。
2007-10-26 08:41:59
私視歪理
公視:紀錄片忠於歷史 不會有蔣經國畫面(私視之歪理)【聯合報╱記者江聰明/台北報導】2007.10.29

海基會委託公視製作「兩岸交流廿年紀錄片」,缺少了蔣經國的畫面引起議論,昨天公視節目部經理王亞維說,因當時蔣經國先生身體健康狀況很差,已很少露面,忠於歷史時間點,確定不會有蔣經國的畫面出現在紀錄片。
王亞維說:「公視製作這支紀錄片的畫面,都是使用華視資料片庫,因找不到蔣經國的畫面,才不會有蔣經國的畫面出現,並不是有政治因素,公視是獨立體,不受外界政治影響。」

戲開鑼獨缺主角 又是去蔣?【聯合報╱盧德允】

兩岸交流起於廿年前蔣經國開放老兵返大陸探親,此後兩岸在經濟、文化、政治上的互動,一如水庫開閘。這項重大歷史事件,該是誰的,就是誰的,想竄改也難。
海基會委託公視製播「兩岸交流廿年紀錄片」,就是緣起廿年前老兵上街訴求「想家」,觸動了蔣經國總統決定放棄堅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三不政策,讓老兵們在有生之年回家。
紀錄片本身應是藉由緬懷歷史片段,觸發情感,惕厲未來,此片據了解並未交代蔣經國這位關鍵人物,就如上戲開鑼卻不見主角,令人難以聯想又是「去蔣」。
回溯廿年前,台灣海峽兩岸壁壘分明,全球冷戰和美蘇對抗未減,美國甚至大玩中共牌以牽制蘇聯,同時台灣的經濟奇蹟正如日中天,台灣對大陸大可繼續堅持「三 不」,對外大賺外匯,對內則走蔣經國的親民開明但專制專政的路線。蔣經國願意跨出這兩岸交流的第一步,若非「同理心」知道「想家」是人性根本需要,他大可 不解禁。
扁政府如果在一小時紀錄片裡補上蔣經國的正確歷史地位,也不過就是舉手之勞,尚能贏點大器能容的聲名。
2007-10-29 08:16:06
台藝台
王文洋曾想買台藝 串聯第三勢力>中時07.11.15  羅暐智

 媒體人汪笨湖在台灣藝術台開闢新節目《笨湖開講》,跳出來替前總統李登輝辯護,痛批三立電視台《大話新聞》名嘴。據了解,與李關係良好的宏仁集團董事長王文洋曾有意買下台藝,希望積極推動第三勢力,近日則由中南部的親李地方人士買下台藝。
 親李人士指出,王文洋與李登輝私交不錯,他日前才與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吃飯。由於政壇盛傳,王文洋私下仍在積極串聯第三勢力,李登輝近日也頻頻向第三社會黨等形象清新力量招手,王文洋最後雖未直接買下台藝,但李、王之間的互動,與第三勢力的串聯整合,已然引發外界高度好奇。
 據了解,台藝電視台交易案日前完成簽約,由一位親李的中南部地方人士買下,以一億六千萬元到一億八千萬元成交。
 由於近日李登輝積極串聯第三勢力,台藝重整後推出新節目,頗有為李登輝串連第三勢力發聲、與藍綠進行媒體對抗戰的意味。
 前中選會主委黃石城十四日證實,王文洋當初向他表達購買電視台的意願非常積極,但最後是否有完成簽約購買手續,他沒有過問。
 政壇並揣測,台藝重整後,近來即由汪笨湖開闢新節目,全力為李登輝辯護,點燃泛綠節目的戰火,背後都有相關的政治意涵。
2007-11-15 09:12:24
報紙已死?
報紙已死?學者:將成菁英領域> 中時07.12.01林庭瑤

 網路時代來臨,年輕世代不看報紙,習慣只從網路點選新聞,這意謂報紙已然死亡?這個爭議在卅日舉辦的「第十屆海峽兩岸暨港澳新聞研討會」中,點燃了學者與媒體人間的論辯火花。
 會中,世新大學新聞系教授彭懷恩不下三次直言「報紙已死」;他認為,網路新聞已成為年輕世代的主要媒介,他們減少看電視,甚至不看報紙,但絕非目不識丁,而是習慣一起床就打開電腦,點選喜歡看的新聞去閱讀。
 「今天來到研討會,好像是報紙的送葬委員會!」時報周刊董事長黃肇松開玩笑說。他對報紙的未來沒那麼悲觀,即使網路時代到來,兩岸四地的平面媒體還是多得不得了,目前有二千五百家華文報紙,一萬五千多份期刊雜誌。
 他從傳播生態學的角度解讀,初期的網路就像另一種形式的報紙,發展到重圖片階段,就類似雜誌,之後再加上收音機的特質,增加了視覺動態,就發展成電視。但他坦承,報紙雖沒有死亡,卻不再維持過去獨大強勢的地位。
 彭懷恩隨後也修正說,宣稱「報紙已死」可能危言聳聽,但值得關注的是,報紙最後生存只有菁英在閱讀,未來的報紙,將成為菁英的公共領域。因此報社要重視資深記者,如《國際前鋒論壇報》、法國《世界報》等。
2007-12-01 08:13:41
飛碟挨罰
中廣轉讓案 公平會罰飛碟300萬【聯合報╱陳曼儂07.12.21
 
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十月宣布退出中廣,但公平交易委員會仍認定中廣轉讓案違法、刻意規避申報,昨天決議重罰三百萬元。公平會強調,違法事證明確,沒有任何政治考量。
公平會表示,飛碟廣播公司利用好聽、悅悅、播音員、廣播人等四家公司實質控制中廣,刻意規避結合申報義務,因違法情節重大,除罰款三百萬元外,還需採取必要的更正措施。中廣所屬全區性廣播市場為寡占市場,進入門檻高,市場占有率也高達六成三;若以收聽率來計算,飛碟與中廣兩公司在北區廣播市場占有率超過三分之一,因此結合案有高度限制競爭的疑慮。
公平會說明,此案能有所突破,是金管會十月十七日來函協助釐清好聽、悅悅、播音員、廣播人等四家公司的資金關係,讓公平會確定趙少康入主中廣、擔任中廣董事長兼總經理,並指示飛碟經營幹部轉進中廣公司擔任部門主管,主導違法結合事實。
公平會還首度發函全國一百七十一家大、中、小功率電台,取得第一手的廣播電台財報資料,對於廣播產業的市場界定及占有率計算方式,也以座談會廣徵專家學者意見。
公平會發言人周雅淑表示,對於此案公平會沒有政治考量,只就市場壟斷與獨占的項目做出裁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依「廣播電視法」許可廣播事業股權轉讓時才需考量政黨經營問題,若飛碟不服,可以提出行政訴願

飛碟挨罰》趙少康批選舉操作 

趙少康昨天說,「申請案早就被政院撤銷,他(NCC)要廢止什麼?政府內部總可以協調吧,不能讓我承受這些紛爭。」並認為公平會重罰飛碟電台三百萬元是「選舉操作、政治打壓」。
飛碟電台昨天也以聲明書表示,公平會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下,嚴重損害飛碟聲譽,飛碟將提起訴願,以矯正不當決議。
趙少康昨天下午召開記者會表示,當初向NCC承諾的九點條件,必須是申請案核准後才履行。他說:「NCC審查半年還發函給各單位,都說沒意見,後來行政院又說無效,公平會也有問題,如果有意見為什麼不早說?這不是入人於罪嗎?」既然申請案被撤銷,飛碟持有股份比例也無須再做調整。
他還說,「我在九五年三月就已經辭去飛碟董事長一職,飛碟跟中廣有什麼關係?」對於公平會認定他指示飛碟幹部進中廣擔任主管屬違法,趙少康回批說:「我個人要創業,當然要帶優秀的人去,後來這些人離開,中廣也沒怎樣。」
從宣布入主中廣到退出經營權,過程紛擾不斷,趙少康說:「非凡買台視算不算壟斷?民視還申請到數位廣播,全台灣所有廣播市場只有卅六億,隨便一家電視台或報社的營利都超過,怎麼壟斷?這是存心找碴嘛!」退出中廣經營權後,他一再要求華夏投資公司退款解約卻未果,未來將考慮採取對華夏公司提出告訴。
飛碟的聲明稿中表示,飛碟與中廣相互競爭,兩家電台經營與廣告收入各自獨立運作。對於趙少康的角色,聲明稿指出,趙少康早在九五年三月申報轉讓全部持股、辭董事長與總經理職務。故趙後來投資中廣,和飛碟無關。
2007-12-21 08:18:44
偏綠
2.6億政府文宣 5媒體得標【聯合報╱記者李順德08.01.31

行政院新聞局昨天啟動「媒體通路集中採購計畫」。九家媒體通路商參與新聞局的投標,經評審結果,三立、民視及中天等五家媒體通路商得標,擬於農曆春節後開始推動總金額二億六千萬的政府文宣。
相關官員否認這項評審結果偏向綠色媒體,但官員說,如果有,也是來自政府部門的偏愛。新聞局長謝志偉昨天強調,二億六千萬元經費是各部會分別要做的政策文宣,「經費沒有到新聞局裡」,而且不是只做一、兩個月,而是來自各部會今年的文宣經費。
新聞局長謝志偉證實新聞局協助各部會向媒體通路商採購廣告通路,一年總經費約二億六千萬元,但他澄清,張內閣絕不是看守內閣,而是努力做事的「動手內閣」。
2008-01-31 09:44:18
版主回應
靠央視解媒體亂象?【聯合報/鈕則勳/文大廣告系副教授2013.04.29

海基會前董事長江丙坤向馬總統提議,讓鳳凰及央視的國際新聞落地來解決台灣媒體亂象,筆者雖可理解江丙坤此言確實是憂心台灣媒體及民眾收視品質,但要藉以解決台灣媒體亂象,恐怕沒那麼容易。
首先,現今媒體亂象主因,在於藍綠結構無法跳脫及太拘泥於收視率。以前者來說,央視及鳳凰落地不但無助於解決藍綠結構,反而會讓有心人更能藉以進行政治操作,更形深化藍綠結構;以後者來說,現今電視新聞受限於收視率,新聞產製多朝淺碟的網路話題及渲染力強的社會新聞著墨,不求觀眾可獲得什麼知識,只希望觀眾能定睛收視與吊其胃口,而國際新聞「接近性」不夠,不利收視。即便央視及鳳凰國際新聞落地,也無法刺激各新聞台加碼產製國際新聞與之較勁,各台反而更可能「以不變應萬變」與之進行「市場區隔」。
其次,大陸媒體主播的播報方式太過「正經八百」,但台灣各新聞台競相在主播外型及播報方式上突發奇想來爭取收視,觀眾的「胃口」早已被養大,並被台灣新聞播報方式「制約」,要其「頓悟」收視央視國際新聞培養國際觀,談何容易。況且大陸國際新聞觀點多以「大國」及中南海觀點,來建構播報角度及內容,這些觀點是否和台灣觀點沒有衝突?會不會不夠客觀?而台灣在相關國際事件中之角色定位,也無法藉該新聞形塑與釐清。
因此,要以央視鳳凰國際新聞落地,作為台灣媒體亂象的解藥,確實不容易,畢竟台灣多數的有線電視早有CNN新聞頻道,媒體亂象也未因其刺激而緩解。
但若從另一面向觀之,江把央視鳳凰落地議題拋出仍有其價值,可促使政府更宏觀地討論大陸各類型電視台,不論是新聞、娛樂或體育等頻道落地的議題,倘真能成形,除可凸顯台灣多元民主社會價值、讓台灣觀眾有更多選擇機會、刺激節目內容提升外,台灣的優質頻道在大陸落地機會亦會增加,媒體互動強化,台灣優勢亦更能彰顯。
  回應
  其實封鎖大陸的節目、那只不過落實台灣的自由是假自由,台式民主是笑話,換言之也就是當洋人「逢中必瘋」的看門狗,又關起門來搞文革
  台灣沒有新聞台, 只有商業廣告台, 只有八卦台, 只有綜藝台.
  央視有新聞台、音樂台、戲劇台、體育台等十來個頻道,當然誠如其他網友所言,他們的國內新聞確實是一種宣傳,但其音樂台和體育台等經營的真的是有聲有色,主要是他們有上億的觀眾觀賞,廣告收入極為可觀,他們派記者參與世界體育項目的現場直播,或者重金購買播映權。而我們呢?連聘請編譯人員都要衡量計算一下,使得新聞台的新聞多半是台灣的吃喝玩樂,真的看不下去了。
  CBox是中國網絡電視臺的客戶端軟件。網友安裝後,可從桌面輕松點擊進入,體驗中國網絡電視臺豐富優質的視頻內容和強大的視頻功能服務。下載地址:http://cbox.cntv.cn/
  央視的國際新聞,深度和廣度都不錯,當然新聞事件的解讀有中國視角。這也正常,臺灣的報紙國際新聞常常被美國視角說牽引。央視的國際新聞如果能在臺灣落地,少說也有5%的收視率吧,讓討厭TVBS等以本地八卦和社會新聞爲主的電視台的人,有別的選擇。
  局勢如此發展下去,台灣遲早會被老共收拾,悲哉!
  我希望台灣能有這個頻道... 看了覺得很不錯。
  CCTV 是中共的官方電視台,但是又跟我們所認知的『公共電視』相差甚遠(楨:不也綠獨之私視?)。如果你把他當作『政令宣傳台』是十分妥當的。至於這央視的可信度如何?
  江丙坤顯然不了解大陸! 中央電視台(CCTV)的新聞節目,連大陸的知識份子都不看o
  全世界的知識份子如果還有美國時間看愛洗腦的CNN或 BBC以及央視電視新聞、、那還知識~個屁阿!份子~個鳥阿?
  中華民國的民主自由本來就是天大笑話,只准獨派的民視、三立、年代和自由時報這些專製造假新聞、製造社會對立的下三濫媒體每天毒害台灣,卻不敢開放對岸頻道!
  中國有三百多家電視台,無一不被宣稱自由民主的中華民國強力封鎖,中國的報章雜誌更是無一不被欺騙人民說什麼台灣自由民主的給全面封殺,此篇居然說開放可以展現台灣的自由,這話說出了台灣不准中國電視台落地證明了台灣根本不是政客及媒體所騙人的自由,還什麼多元價值,根本就是怕台灣人知道真相

詳參【圖博館】:公視怎麼了 禁親中言論 中國式媒體監督 媒體也重北輕南 誰伸手入媒體 自作孽的中時 聯經的農改內戰 自由造假 誰的民視 三立也該倒了吧 壹淫媒 媒體殺人 名嘴生存之道 名嘴伶牙利齒 邪者叫獸名嘴 秀才遇到文氓 名嘴治國? 斷章取義的媒體 媒媒相護 名嘴內鬥 《地下電台》 院士之怒 吃飯配電視 N死死活起來了 N死死能幹啥 NCC新生年代 《脫口亂秀》 《懂得SHOW就對了》 民調魔數
2013-04-29 12:34:03
報紙電視
傳統媒體如何能夠不死?

‧數位時代 2008/02/11 新舊媒體地位正逐漸轉換,面對網路新媒體的壯大,不論是東、西方電視圈、雜誌界的媒體專業人士,都異口同聲、斬釘截鐵地說:「傳統媒體不會消失!」憑著打不贏就加入的信念,傳統媒體紛紛開始運用網路,嘗試新的營運模式。【企劃.製作/《數位時代》】

新舊媒體地位正逐漸轉換,面對網路新媒體的壯大,不論是東、西方電視圈、雜誌界的媒體專業人士,都異口同聲、斬釘截鐵地說:「傳統媒體不會消失!」憑著打不贏就加入的信念,傳統媒體紛紛開始運用網路,嘗試新的營運模式。
文字、影片全Online包抄新閱聽族群 傳統媒體如何能夠不死?
近兩年出版界可說是冷風颼颼,先是二○○六年一口氣停刊了六家報紙,接著二○○七年的雜誌界也推起停刊骨牌,從電腦類到娛樂類全都不得倖免,如《PC Office》、《Look》、《錢櫃》等,可嗅到冬日將近的氣息。
這股寒氣並非台灣獨有,如成立九年、探討科技議題的美國雜誌《Business 2.0》,在去年十月出了最後一本刊物,讓不少人惋惜,甚至引發網友在社交網站Facebook連署復刊。雖說不捨之情有些感人,但也可從中看出舊媒體的衰敗、網路新媒體的崛起,舊媒體甚至得靠新媒體扶助才有機會復生,這也顯露新舊媒體地位正逐漸轉換。
除了停刊外,出版界能做什麼改進,以帶進更多的閱讀群眾?答案可能是經營網路、加強網路影響力了!老字號的美國《時代》(Time)雜誌重新定調它的網站屬性,著重以即時新聞為主;而台灣的《遠見》在今年宣告網站改版,另外《天下》、中視、三立電視等傳統媒體則在YouTube網站設置專屬頻道,期望可以接觸到新的、較年輕的閱讀族群。
雖然網路人口年年增加,網路媒體也是年年增加,該如何抓住網友眼球?去年十一月舉辦的第四屆台北國際雜誌研討會,就數位化內容,全球菁英有著面對面交流。
其中來自日本的日經BP社跨媒體部門總經理渡邊洋之指出,以紙本雜誌著名的他們擁有多個獨立網站,原生性內容絕不和紙本雜誌打對台。而在英國雄霸一方的BBC(英國廣播公司)集團則選擇類似YouTube的短片頻道,讓網友可在線收看電視節目。另外,更古老的書籍出版業也出招,日本電子書Papyless突破性地開發出以手機下載漫畫的服務,讓人眼睛一亮。
但在多元媒體發展的過程中,各頻道的獨立作業總有漸行漸遠的隱憂。關於這點,曾在《時代》雜誌集團工作三十四年的彭德蒙(Donald F. Brown)為我們做出了解答──回歸「品牌」價值。
品牌、新通路、影片、有深度的文字,是各方專業人士帶來的成功經驗,因此在傳統媒體運用數位化方法,接觸新閱聽族群的此刻,為台灣媒體界上了務實的一課,也間接提供新的娛樂經驗。
面臨冬日的舊媒體
諸如報紙、雜誌、電視等單向給予的舊媒體,正面臨市場萎縮的寒冬。但這些老大哥紛紛透過「網路」新媒體,接觸到新的、年輕的閱聽族群,而手法各有巧妙不同。
BBC主打短片網站
BBC將集團內電視、廣播等節目,剪輯後上傳到全新iPlayer網站,不只讓原有觀眾可上網回味,也試圖讓網路族得以收看。
日經BP社推新聞頻道
擁有《日本經濟新聞》報紙的日經集團,以深度評論的網路報導、每年新增2~3個網路新頻道,成為一個年年獲利的新聞平台。
電子書店提供漫畫to go
流動速度比報紙、雜誌還慢的書籍,該如何解困?日本電子書Papyless突圍,讓漫畫上載,網路族在線觀看。
「品牌」是萬流歸宗
還不到放棄本業的階段,但愈來愈多的子媒體,整合成了問題,《Time》資深編輯要大家沉住氣,回歸品牌價值才能走得遠。

網路普及不斷提升 報紙電視仍受加民眾倚重【中央社07.12.29
 
加拿大一項全國民眾對媒體使用習慣及信任度調查發現,網路雖然改變一般人獲得最新重大新聞的方式,但在一般新聞上,多數人仍然相當倚重傳統媒體。
根據加拿大資訊科技協會(ITAC)委託國際資料公司(IDC)加拿大分公司所做的這項調查,加國民眾獲得新聞的方式,雖因網路資訊發達而有所改變,但百分之八十二的受訪者指出,他們最終仍會透過報紙、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體來瞭解相關新聞。
ITAC總裁古托斯表示,加拿大人顯然多屬於傳統派,多數人仍較信任電視、報紙和廣播的新聞報導,不過,百分之六十五的加國家庭都可高速上網,網路普及化後,連帶改變資訊消費行為,網路新聞逐漸在媒體業界佔有一席之地。
這項調查總共訪談一千名加國民眾,其中百分之四十二會透過網路媒體獲得一般新聞資訊,百分之二十一的民眾則是透過網路來找尋重大新聞最新動態。
十八歲至二十四歲的加拿大年輕人上網找新聞的比例較高,百分之五十的人常會透過網路獲取資訊。
無論是一般新聞或最新重大新聞,最受民眾歡迎的媒體仍是電視,其次則是報紙。
無論哪個年齡層,都有逾百分之七十的民眾表示,他們經常透過電視來獲取新聞資訊,在五十及以上年齡層中,這一比例更高達百分之八十。
另外,在各個年齡層中,幾乎也都有百分之五十的人表示,他們有閱報習慣,如果是五十及以上年齡組,這一比例則更攀升到百分之六十。
至於廣播電台,在所有受訪者當中也有近百分之五十表示,他們會收聽廣播新聞,只有在Y世代的年輕人當中,這項比例才降到百分之三十三。
在所有受訪者中,也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指他們會透過網路接收新聞,但五十及以上年齡層組人士比例則低於此,在所謂的MTV世代比例則多達百分之三十五。
這項調查也發現,高所得族群接觸網路新聞的機率也最高,在年薪超過十萬加元(約新台幣三百二十萬元)的受訪者中,透過網路獲取新聞的比例達百分之三十九,僅次於電視(百分之七十二),但也高於電台的百分之三十二。
調查也發現,對於電視新聞的接受度會隨著年齡下降,MTV世代和X世代則是網路新聞的最大消費群。
不過,網路新聞媒體也普遍面臨信任度挑戰,整體受訪者中,只有百分之十一點五表示他們相信網路媒體中立,百分之十二信任他們的新聞正確無誤。
2008-02-19 08:12:57
春藥
2020-01-11 00:07:5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