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4 06:37:51| 人氣2,581| 回應29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太空城與原子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年「寧可沒褲子穿,也要發展核子」的老共想開了、學到資本主義精髓了,繼在海南開發太空城觀光,如今又大賺青海原子城觀光,就不知有沒殘存核輻射?

青海原子城 拚觀光【聯合報╱記者藍孝威2007.06.18綜合報導】

中共第一座核武器研製基地位在青海金銀灘草原,半世紀後,這座原子城已經解密,現在成為一處觀光景點,每年吸引一、二十萬觀光人潮。
這處外界稱為「西北核武器研究與設計中心」的基地,當地人稱為「國營二二一廠」。今年七十歲、曾任「二二一廠」末代廠長的王菁珩回憶,當年的物質條件非常刻苦,「住在窯洞裡,吃青稞粉、榖子面,一個月兩錢油,幾乎沒有任何副食品,能吃到的就是白菜湯。吃不飽就去挖野菜。」
當時廠裡對工作人員的保密工作要求嚴格,基地對外名稱叫「青海省礦區辦事處」,曾有同事回家後,孩子天真地問:「爸爸,你在礦區工作,是不是挖煤炭的?」爸爸有口難言,只能善意的欺騙孩子:「是啊!」
不只對家人要守口如瓶,就連同事間,彼此都小心翼翼,牢記上級的規定「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對其他人的工作內容不能太好奇,以免莫名其妙惹禍上身。
王菁珩說,當時各級人員都有個皮質的保密包,裝有個人的紀錄本和科研報告紙,然後有一個鉛封的娃娃泥的小孩,有個頭章按上。每天到保密室領取保密包之後,首先要檢查保密鉛封是否被破壞,如此確保同事間互相都不知道彼此的包裡寫了什麼。
為了保密,二二一廠所在地西海鎮,曾在地圖上消失了卅多年,周邊近二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了軍事禁區,廠裡數萬名員工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有自己的醫院、公安局、學校、郵局、司法系統、行政管理單位等,甚至連婚姻都是廠內通婚,自成一個世界。
為了刺探基地情報,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美國不斷派遣偵察機深入大陸腹地,蘇聯也密切關注中共原子彈研製的進展。
「二二一廠」共進行過十六次的核爆試驗,隨著原子彈與氫彈研製試爆成功與國際形勢轉變,中共在一九八四年決定撤銷二二一廠。解禁後,移交給地方政府,並在二○○六年三月對外開放參觀,成為中共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航天專家稱神舟飛船從神八開始進入批量生産
 
资料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示意图。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示意圖。
  新華網甘肅酒泉2011年9月29日電 (新華社記者李惠子、徐壯志、趙薇)成功發射天宮一號並將在2012年底前,完成無人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我國瞄准基于空間站需要的下一代載人航天技術。
  作爲我國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載人航天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與11月中旬發射的神舟八號飛船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並在明年與神舟九號和十號飛船進行無人或有人的交會對接試驗,這將爲2020年左右建立60噸級載人空間站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
載人航天總設計師周建平說,每個國家都是經過多次試驗才能成熟掌握交會對接技術,曆史上的航天事故,絕大多數都發生在事先沒有想到的那一點。周建平說:“我們的指導思想就是在全力以赴保證設計正確,保證地面試驗驗證真實、充分,保證産品生産質量的基礎上,充分考慮想到及沒想到的各種意外,做足應急預案。”
  針對風險,科技人員采取了諸多手段提高系統可靠性。“首先,在設計上采取備份手段,東方不亮西方亮;采取余裕度設計手段,有個比較大的包容量,能夠包住可能出現的偏差。”“其次,我們反複研究飛行程序和策略,一旦出現想到的和想不到的各種意外情況,也要有手段來應對,繼續執行後續飛行任務,或進入安全模式和保護狀態。”“第三,充分發揮工程全系統的能力,例如當發生火箭入軌偏差較大的問題時,用天宮一號的動力來彌補;當一個系統遇到突發情況,用其他系統的能力來幫忙。”  
  火箭方面,我國正圍繞空間站研制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荊木春說,由于空間站的每個艙重達20噸左右,發射升空需要新一代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我們已經在爲2020年空間站的發射做准備。”
  運載火箭系統副總設計師宋征宇說,數字化、無毒無污染的中國新一代系列運載火箭長征5號、長征7號有望在2014年左右實現首飛。預計2021年左右新型火箭的各項技術將趨于成熟,並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2號、3號、4號系列。  
  此外,未來的我國空間站上,航天員在軌工作時間增加,這就需要更多措施抵抗失重環境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王憲民說,骨丟失對抗儀等實驗裝置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儀器會以不同強度和頻率敲打航天員的腿部骨頭,根據記錄來分析其效用,從而進一步研制失重對抗設備。他說,2008年搭載神舟七號飛船上天的航天員開始使用中醫對抗失重不適等症狀,效果很好。
  王憲民說,我國首次選拔的女航天員也正在進行交會對接任務訓練,最早可搭載神舟十號飛船上天。“女航天員的工作和生活用品與男航天員不同,目前已設計好,正在研制。”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已成爲繼俄羅斯、美國之後能獨立培養航天員的世界第三個航天員訓練基地。
 
天宮一號油箱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 屬國內首創2011-10-01揚子晚報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四院南京晨光集團公司曆經十年,爲“天宮一號”設計研制出特殊的“油箱”。這個長得像手風琴風箱的“油箱”,叫做大型液體燃料貯箱膜盒。據記者了解,大型液體燃料貯存箱是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的五大關鍵技術之一,而其中的膜盒是該貯存箱的核心部件,屬于國內首創。
  “這個膜盒的外表結構像是手風琴的風箱,只不過手風琴風箱是長方形連接,而我們的膜盒是圓形膜片連接。”該公司研發中心的施雲鵬高級工程師是參與設計研發該膜盒的人員之一,貯箱膜盒是用特殊的金屬材料制作而成。
  在地面上給汽車加油時,由于汽油本身有重力,一般是用泵把汽油灌到汽車的油箱裏。但在太空中推進劑是失重的,而且必須以液態的形式輸送。而“天宮一號” 的運行時間很長,需要持續不斷的運行動力做保障,所以要做成手風琴風箱的形狀。運用空氣的壓力,擠壓膜盒,將膜盒內的燃料“擠”到“天宮”發動機裏。燃料裝在膜盒裏,膜盒要具備伸縮功能才能滿足要求。“所以手風琴風箱的結構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施雲鵬說。“這次‘天宮一號’的飛行時間是兩年,我們膜盒內的燃料已經一次性充滿了,可以維持兩年不要再加油。”
  此前我國的運載火箭也都有燃料貯存箱,但不論是固體的,還是液體的都是一次性的。這次“天宮一號”的油箱卻可反複加注、重複使用。這項技術的突破和掌握,使只能在一定時間內運行的飛船變成長期在太空運行的“工作站”。
 
天宮一號安裝26個發動機 24個負責姿態調整 2011-10-01華商報
 
  昨日16時09分,天宮一號成功實施第2次變軌,順利進入在軌測試軌道。
  在未來大約兩年時間內,天宮一號還將完成多次變軌、與神舟飛船對接、轉體、翻滾等高難度動作。天宮一號是怎麽實現這些的呢?靠的是安裝在其身上不同位置的26個發動機,這些發動機與神舟飛船發動機都是位于西安的航天六院制造。
 
天宮一號廣泛使用碳纖維 儀器玻璃可耐千度高溫 2011-09-30 中國新聞網
  
  天宮一號此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空間交會對接,這是舉世公認的航天技術瓶頸,也是它要面臨的最大的技術考驗。對接任務的完成離不開其姿態控制系統,而姿控系統必須使用關鍵的光學材料,既能夠濾紫外線,又耐宇宙線輻射、耐近千度的高溫,還要有很強的抗沖擊能力。據介紹,國內目前唯一能滿足此類要求的,只有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提供的耐輻照石英玻璃。
  普通玻璃乃至普通石英玻璃在高強度的宇宙射線輻照下都會變黑不透光,從而造成姿控定位的失誤。在技術完全空白的情況下,1987年,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顧真安院士和他的科研團隊通過幾年的研究和反複試驗,解決了在高純石英玻璃內部進行摻雜的技術問題,攻克了高溫熔融不均體、耐宇宙射線輻照等多個技術難關。1995年,“耐輻照石英玻璃”首次應用于衛星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資源艙推進分系統先進複合材料承力錐臺是天宮一號的重要結構件。中國建材集團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承力錐臺結構方案,創造性地用蜂窩夾層結構與複合材料十字梁組合結構作爲主承力結構件。
  碳纖維複合材料在天宮一號上的使用幾乎隨處可見。爲滿足空間光學結構的應用,作爲重要承力結構件的相機支架,設計要求五“高”:尺寸精度及形位精度要求高;線膨脹系數要求高;結構彈性模量要求高,變形要微米數量級;産品基頻高,達100Hz以上;重量指標要求高,研制的技術難度較大。
 
天宮一號家具齊全 可騎單車 2011-10-01 旺報
 
 天宮一號將在太空待上兩年,迎接太空人入住。這個家「家具」眾多、功能齊全,太空人要在其中工作、生活並開展科學實驗。它為太空人提供了不少工作生活設施。
 一奇:騎車練身體
 太空人將來要在天宮一號中駐留的時間比以往的神舟任務明顯延長。長時間在失重環境下生活會造成肌肉萎縮、骨丟失等症狀,所以太空人需要通過太空鍛鍊進行健康維護。天宮一號首次帶上了太空鍛鍊器材,例如特殊自行車,用於鍛鍊下肢肌肉;拉力器,用於鍛鍊肩部和背部肌肉;下體負壓筒,對下半身施加負壓,促使血液向下半身流動,改變失重環境中血液朝頭部轉移的情況。這些也是目前國際空間站通用的失重防護鍛鍊器材。此外,太空人的筆記本電腦裏事先存儲好他們感興趣的影音節目,甚至還可以從太空中往地球上發送電子郵件。
 二奇:祥雲睡袋更輕
 天宮一號為太空人準備的藍色睡袋外部繡有祥雲圖案,相比神七的睡袋,其重量明顯減輕,材料也是優中選優,具有抗阻燃、防靜電、重量輕、鬆緊可調等特點。天宮一號還為太空人準備了保暖內衣、保暖褲、運動襪、運動服、短褲等。這些衣服的設計比較特別,主要是考慮太空工作實驗的特殊需求,比如有的衣服裝有電纜口,有的口袋用於放置輻射測量儀等。由於天宮一號是長期無人低壓運行,會造成衣服材料加速老化,研究人員在地面做了大量的低壓存儲試驗,用專業設備拉扯衣物,確保拉伸強度和撕裂強度合格。
 三奇:滅火手套抓火苗
 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都配備了滅火裝置。如果火情小,就用手套狀的滅火濕巾,可以隨處抓握火苗。它不僅耐高溫,而且絕緣性能好,這是因為太空中的火災大多是由電纜引起。滅火器只在火情較大的情況下使用。太空人戴上防毒面具,按下滅火器上的按鈕,噴射出的滅火劑就會把著火點與四周的氧氣隔離。由於滅火劑有毒性,一旦使用了滅火器,密閉艙裡的空氣就受到了汙染,太空人不再適宜待在艙裏,要嘛更換艙內的空氣,要嘛返回地球。
 四奇:品質測量儀稱重
 為了探索太空人長期駐留太空的醫學變化規律和防護措施,天宮一號裝載了很多空間醫學實驗設備。品質測量儀能在失重條件下「稱量」人體品質,反映太空人飛行期間體重的變化。骨丟失對抗儀通過對太空人施加外力刺激,研究如何對抗太空飛行造成的骨丟失。還有一些裝置用於研究失重環境下細胞變化規律、人的心理變化規律以及對艙內氣體採樣分析等。相比神舟系列任務,天宮一號的實驗設備和專案大大增加,太空人工作量也相應加大。
 五奇:淨化 除有害氣體
 人類想在太空長期逗留,必須設法製造適宜人類生存的小環境。除了維持合適的溫度、濕度、壓力、氧氣等常規環境外,天宮一號還對控制微生物和微量有害氣體配備了專門的「武器」。人體是微生物的產生源,代謝的皮屑在空氣中以浮塵形式存在,微生物控制裝置能在短時間內對空氣進行高效過濾淨化。艙內設備和非金屬材料會釋放微量有害氣體,對太空人健康不利。有害氣體淨化裝置能強力去除幾十種有害氣體,在太空人進入前提前開啟運行。此外,太空人呼吸、排汗產生的水汽也有冷凝水收集裝置定時自動收集。
 六奇:心電裝置隨身帶
 天宮一號攜帶了更新穎、更豐富的醫監設備,採集太空人生理資料,為太空人醫學健康維護提供技術支援。比如,太空人隨身攜帶的心電裝置能24小時連續記錄心電資料,而且不受測控弧段的限制。測血壓的設備和地面袖帶式不同,在胸部連上心電電極,在手指上戴上血氧、脈搏波感測器,對心電信號和脈搏波信號進行分析處理,計算出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生理參數。
 七奇:回收 變尿為水
 神舟飛船過去攜帶的都是消耗性資源,太空人衣食住行所需的物資都從地面攜帶,而天宮一號首次對再生技術進行驗證,攜帶了廢物回收利用設備。電解制氧裝置是將純水製成氧氣,動態水氣分離裝置是用太空人的尿液進行水氣分離。未來空間站上尿變水、氧氣再生等技術都與此息息相關。這些技術走向成熟後,將大大減少地面補給,實現尿液、體液和有害氣體等資源的回收利用。
 八奇:蔬菜水果僅觀賞
 部分航太食品將隨天宮一號進入太空,包括蔬菜、水果、肉類和複水湯等成品菜肴,也有蛋白、脂肪、澱粉等單體成分,但這些都不能吃,還只是實驗品。真正能吃的航太食品要等太空人隨飛船帶上天,種類會非常豐富,也更加符合太空人口味。實驗用的航太食品將來要跟隨對接的載人飛船返回地面,研究人員要觀察它們在太空長期運行後會發生哪些變化。據航太食品專家陳斌介紹,太空輻射、艙內溫度變化等因素都可能對食品構成影響。他們在地面存儲了同批次的航太食品,用於對比研究。天宮一號攜帶了高光譜相機,在軌期間將展開多項空間科學研究,包括探測大陸農作物中重金屬的含量分布、農藥殘留和病蟲害。
 九奇:實驗細胞帶上天
 此外,太空人將來駕乘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時,還會攜帶一部分產品上天,有的要轉運到天宮一號中。一方面是因為航天器載荷有限,無法一次帶完所有產品,另一方面是出於產品壽命的考慮,比如做實驗用的細胞,在長期無人條件下難以存活,所以要跟人一起帶上天。
 微重力下 光子晶體試驗
 此外,科學家還將利用天宮一號提供的微重力環境進行光子晶體試驗。光子晶體是可能替代半導體器件並引發信息技術革命的一種新材料,在地球引力影響下,光子晶體很難進行大尺度的試驗。
 
離職教授詛咒天宮 北航憤慨 2011-10-02 旺報
 
 「天宮一號」順利發射,大陸各地一片歡騰慶祝,可是新浪微博用戶王福重竟然修改個人認證簽名為「祈禱發射失敗」。王福重在微博表示,中國大陸在國強軍盛的形勢發展下,應該更加重視人民民生議題。他已將認證簽名改為「哀民生之多艱」。
 不過王福重的異常論點,已引起眾怒。經過人肉搜索發現(另參本館:人肉搜索),王員任職於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國際貿易系主任,對此,北航30日晚間在官網發表聲明,稱其已經於2010年1月離職,對有關針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不良言論,表示極大憤慨!北航同時要求有關網站、論壇、微博,應立刻停止傳播失實資訊,消除不良影響。
天宮1號國慶獻禮 近7成訪衆民族自豪感增強 2011-10-01 環球時報
  根據環球網的一項在線調查,有近七成的受訪網友表示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增強了其民族自豪感。不過,對于外界由“天宮一號”而發出的各種誇贊中國的言辭,很多中國民衆也做到了冷靜看待。環球網另一項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有超七成的受訪民衆認爲,“天宮一號”的發射只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一個方面,不過並不能因此就稱它是中國變成世界強國的一個標志。
 
評論稱中國載人航天效費比高不算“奢侈品” 2011-10-02 新華網
 
  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發展的又一個重大成果,振奮人心。不過在一些論壇和博客中,我們也不難發現有這樣一種觀點:美國航天飛機已經退役,歐美各國都不斷縮減在航天領域的投入,在這種情況下,現在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的投入是不是有些過于奢侈?
  由于經濟上出現的嚴重問題,造成了美國大幅度削減航天領域的投入。航天是一個高投入的産業,美國的航天飛機使用費用極爲高昂,但並不能說航天拖垮了美國的經濟。美國經濟出現問題是由于金融等虛擬經濟過度畸形發展所導致。即使對于蘇聯來說,它在軍事和航天與美國的競賽,也並不是其解體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因爲經濟體制的僵化。
  因此,航天領域確實投入高,但它不會對整個經濟發展形成巨大的負面沖擊效應。相反,航天産業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還會對經濟産生一定的間接促進作用。美國通過“阿波羅”登月等大型航天工程,就刺激了材料、電子、精密加工等一系列相關産業的發展,對美國新興産業革命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而現在美國經濟的問題,非但和航天沒什麽關系,反而和制造業逐漸萎縮,特別是航天這種高技術制造業止步不前有一定的聯系。
美國在冷戰結束後,出于自身“一超”領先地位,就已經開始縮減了在航天領域的投入。美國航天飛機的使用費用高昂,除了本身技術複雜的原因之外,發射次數的降低也是一個因素。次數越低,造成每次發射的費用就會越來越高。而外界批評美國航天飛機設計過于複雜,美國國家航天機構人員臃腫、效率低下,則就涉及到了一個國家航天發展的計劃和費效比的問題了。
  一個國家航天産業能否健康發展,能否對社會經濟産生促進而非“過度投入”的阻礙作用,關鍵在于能否制定一個合理、高效和可持續的航天發展計劃。而中國航天的發展,恰恰就遵循了這樣一條道路。這裏既有我們自身的原因,也有借鑒他國經驗的因素。
  新中國成立之初,研制火箭衛星就成爲國家重點發展的目標。但中國發展航天等高技術,一直堅持獨立自主、不與別國爭霸、“量入爲出”的方針。因此中國在經濟水平尚不發達的時候,就建成了屬于自己的一整套航天研制、發射、測控體系。而且,美國、蘇聯等領先國家的發展,也對中國的航天提供了諸多有益的經驗教訓。例如航天飛機的優勢和劣勢,空間站的發展模式等等。
中國航天的發展上“彎路”就相對的少的多,而且更多表現爲“少花錢、多辦事、效率高”的特點。例如這次天宮一號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就介紹說,美國和俄羅斯當年一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只解決一個問題,而我們這次飛行試驗除主要任務交會對接外,還可達到3個目標。相比美、俄每次都需要發射兩艘飛船進行一次對接,我國一個目標飛行器與3艘飛船先後對接的“1+N”模式,減少了2次發射,顯著降低了成本。
  其實合理、高效地發展載人航天,對于中國目前的經濟實力來說,還真不算什麽了不得的“奢侈品”,完全可以承受。老是琢磨吃飯穿衣的問題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爲這意味著忽視了長遠未來的發展。
 
「天宮一號」壽命僅2年 追美須努力【聯合報2011.09.30
 
不過,中共的「天宮一號」太空實驗站,仍與美國或西方太空站相距甚遠。一九七三年美國發射的太空實驗站重達八十五噸,「天宮一號」僅八噸多;一般國外太空站壽命可達五至十年,「天宮一號」設計僅兩年;國外太空站至少有兩個對接面,能同時對接載人、貨物的太空船和專用實驗艙,但「天宮一號」僅有一個對接面。
其次,「天宮一號」明年與「神十」對接後,太空人預計停留時間較短,國外太空站裡的太空人停留時間可達數十天到上百天。最後在能源補給、設備運載及設備維修方面,「天宮一號」也都明顯不足。(楨:小而美!一號是測試用的2年後將返回地面,二、三號才是真正太空實驗室)

九年後美退出 陸獨霸太空? 2011-09-30 中國時報
 
 美國主導的國際太空站將於二○二○年退役,這年正是大陸將正式建成完善的太空站,屆時可能「獨霸太空」,歐美的太空研究項目,也只能借助中國的太空站。
 諷刺的是,大陸獨立研製太空站,源於美國堅拒中國參與國際太空站計畫所致。(另參本館:《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但西方專家評估,大陸的太空技術,仍與美、俄有距離。天宮一號與美國太空總署1960年代的「雙子星」飛船試驗計畫相似,中方的神舟火箭計畫及對接技術,大抵只是源自前蘇聯的「聯合號」太空船。中方專家也承認,天宮一號算不上是太空站,只是簡易的太空實驗室。
 「天宮一號」壽命兩年,中共預訂2015年前再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太空實驗室。但中共真正意義上的載人太空站將在2020年前後建成(楨:北斗導航亦然)。
 
点击进入下一页
官方正式公布了2020年中國空間站的規劃:由核心艙、實驗1艙、實驗2艙組成,每個艙約20噸,總重60-65噸,可對接1艘載人飛船和1艘貨運飛船。
美國航天局首次公布航天飛機與空間站對接照片
 
登月航太工程 三步走 2011-09-30 中國時報
 
 儘管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總指揮部發言人武平表示,登月一事尚未列入計畫,也沒有具體時間表,但天宮一號屆時在外太空與神八成功交會對接,代表大陸將掌握未來載人航太、組裝大型太空站和載人登月的關鍵技術。
 在最2010的航空航天工程討論會上,嫦娥一號總設計師和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表示,嫦娥探月項目(中國朝深空探測邁出的第一步)有望繞月球轉動、登陸並于2020年返回地球。葉培建建議中國要在2025年進行首次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2013年探測火星、2015年探測金星。
 
射天宮配美愛國歌 陸網友喊瞎【中央社2011.10.01
 
英國「衛報」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和中央電視台CCTV攜手轉播,搭配振奮人心的管弦樂「美哉美國」。衛報評論是:發射無瑕疵,但選的配樂很奇怪。
另有網友寫道:他還寫:「我們在白宮演奏『我的祖國』,在天宮演奏『America the Beautiful』,誰說中國人不夠幽默! !真感謝美國不幫我們!!!
他提到「我的祖國」的事情,指的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美國,在白宮出席歐巴馬國宴的時候,受邀表演的鋼琴家郎朗演奏這曲「我的祖國」。
這首歌被視為反美歌曲,在美國演奏也被視為打了白宮一巴掌,不過這次天宮一號搭配美哉美國,也可算是還了債了。

美稱天宮一號給NASA敲警鍾:美國面臨中國競爭
 
據2011年9月30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瑞士“國際關系與安全網絡”網站9月27日文章說,在美國不斷縮減自己太空活動的同時,中國卻朝相反方向努力,這在美國激起與多年前類似的辯論:中國人到底要用他們的火箭幹什麽?美國FroexTV則問得更加直接:“中國的天宮一號是給NASA敲響的一記警鍾?”
 
外媒:天宮一號 中國崛起重要標誌 2011-10-01 旺報
 
 美國彭博社說,天宮一號升空是中國希望在2020年底將人類送上太空的計畫的一部分。天宮一號計畫外加高鐵、北京奧運會等,共同形成中國崛起成為一個世界強國的一個標誌。天宮一號的發射將鞏固中國在印度、伊朗、韓國等這些新興國家中的領導地位。這些新興國家正在向火箭連接和對接技術注資。
 
歐洲航天局 欲與陸合作 2011-09-30 旺報
 
 大陸昨天完成天宮一號發射,大陸將在2020年擁有全球唯一的空間站,由於中美政治分歧,短期內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可能性不大,不過,歐洲對於和中國合作航太發展表達相當高興趣。
  
中國天宮一號升空背後深藏軍事意圖 2011-09-30 (楨:美俄亦然!)

西方披露:有秘密迹象顯示中國的載人飛行計劃由軍事目標驅動;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專業人員都已經心知肚明,這是用于發展太空軍事計劃最好的方法。”明智和理想的西方軍事觀察家都知道,天宮一號已經撅動了歐美俄把持的大國太空俱樂部,而且中國讓正在後來居上,令人不安的事中國對此很低調,西方無法知道中國的全盤計劃。
 
美國專家:中國可能於2020年建反飛彈系統【中央社 2010.01.13
 
上海東方網引述美國媒體報導,中國可能會在2020年代中期建立全國性的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報導說,美國軍事問題專家費雪指出,中國公佈進行陸基中段反飛彈攔截技術試驗的舉動非常罕見,顯示中國在這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此外,前美國空軍官員、軍事專家石明凱認為,自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中國便一直在投資研發彈道飛彈防禦技術及陸基太空監視系統。
中國於2007年向太空發射一枚陸基飛彈,成功摧毀一顆氣象衛星。報導說,中國可能會利用這項反衛星系統發展反彈道飛彈系統。
 
從後太空梭時代看各國的太空夢 [2011-07-09]
 
1981年4月12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升空畫面
正由太空梭載運機運輸中的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
1986年挑戰者號在升空73秒後突然爆炸失事
资料图:苏联时期制造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蘇聯時期制造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
這卅年來,有些美國輿論對太空梭的整體表現感到失望,因為太空梭研發預算暴增一倍;太空梭「了無新意」的重複在地球軌道打轉;只發射升空一百三十五次,僅達原先承諾數字的九分之一;更嚴重的是太空梭失事兩次,十四位精英在天際中壯烈殉職,令美國太空總署飽受質疑,計劃被迫逐年萎縮,最後在二○一一年陸續被送到博物館,成為最昂貴的「鎮館之寶」。
美國人失去對太空的熱情除了缺乏新的願景,另一方面經費不夠也是現實主因,當國家赤字連連,民眾連年飽受失業率痛苦時,美國只能選擇在太空競賽中暫時缺席。
不過也有人認為,如果將太空衛星科技算入「總帳」,則美國的太空事業表現又不是太差,美國間諜衛星無所不在,可以精確定位地表目標,制敵機先掌握地面戰爭的優勢,再度印證了太空計劃的多方成果。因此當星際戰爭的預算轉移到美國國防部,太空總署功能萎縮後,也注定了沒落的命運。
有分析家從管理的角度來分析太空總署的成敗,他們認為任何機構不管夢想有多美或是貢獻有多大,當這個機構失去功能就應該考慮「退場」。許多專家質疑的是,太空總署現在的使命是什麼?又應該是什麼?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是在二○三○年登陸火星或是小行星。但部分民眾仍持觀望心態。
在官方被譏成效不彰後,有些企業家嗅出太空商業氣息,比方美國兩家民營公司推銷太空遨遊之旅,每人花廿萬美元可以上太空;更長遠的旅途是移民火星,截至目前為止有四百位民眾已繳費參加這項太空旅遊,也許可以透露出太空商機及轉機。
面對美國太空梭載人飛行的暫時偃旗息鼓,世界各國探索太空方興未艾,繼起的中國、俄羅斯、印度都透過國際合作,跟美國共構太空環境,可以說人類的太空夢沒有打烊,只是換個方式繼續前進。
http://news.singtao.ca/toronto/2011-07-09/editorial1310203610d3293747.html
 
「太空」飯碗不保 鎮民很失落 2011-07-22 中國時報
 
 「亞特蘭提斯號」安返地球,為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太空梭任務畫下句點。與發射地點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僅一河之隔的小鎮提圖斯維爾(Titusville),在仰仗太空計畫繁榮半世紀後,也從雲端跌入谷底。
 
美發射X-37B空天飛機 將進行多項秘密試驗
 
2007年,X-37B轨道试验载具在前往范登堡空军基地途中
2007年,X-37B軌道試驗載具在前往範登堡空軍基地途中
中新網20104月23日電據外電報道,外形酷似小型穿梭機的美國無人駕駛空天飛機X-37B于北京時間4月23日7點52分(美國東部時間4月22日19點52分)在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美空軍稱發生成功,但未透露具體細節。“阿特拉斯5號”火箭執行了此次發射任務。
在能以自動駕駛模式返回地球之前,X-37B最長能在軌道停留270天,它將在太空中進行多項保密試驗。
報道稱,X-37B在戰時,有能力對敵國衛星和其他航太器進行軍事行動,包括控制,捕獲和摧毀敵國航太器,對敵國進行軍事偵察等。
(楨:X-37尺寸似1/4的太空梭,NASA于1998年開始研制X-37、2004年底退出計劃,但是五角大樓決定重拾該計劃,並指定由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接管。)
 
試飛極音速戰機 美國又受挫【中央社2011.08.12
美國國防部國防先進研究計劃署表示,軍方科學家今天將1架超高音速實驗飛機發射進行第2次試飛,這架飛機原應以20倍音速下降,但很快就與地面管制中心失去聯絡。
 
太空站3太空人平安返地面 2011-09-16
 
莫斯科時間2011-16日8時,載有3名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俄「聯合」太空船返回艙平安降落在哈薩克境內的指定區域。
今年8月,俄羅斯用一枚「聯合」運載火箭為國際太空站發射「進步」貨運太空船時,由於火箭第三級發動機燃料供應系統堵塞,導致發射失敗,太空船在俄境內墜毀。
由於俄向國際太空站發射載人太空船也需使用「聯合」運載火箭,而且美國穿梭機退役後,只有俄羅斯負責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往返運送,因此相關國家對國際太空站能否正常運行感到憂慮,美國太空總署甚至開始擬訂國際太空站人員撤離計劃。
然而俄羅斯航天部門一直表示,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不會影響國際太空站太空人的生活。
本月13日,俄航天署宣布,8月份貨運太空船發射失敗的原因已經查明並已作出整改,下一艘「進步」貨運太空船將於10月30日飛向國際太空站。
此外,俄將在今年11月12日和12月20日發射兩艘載人太空船,為國際太空站送去「換崗」的太空人。
目前,俄美兩國航天部門正就國際太空站的運行事項進行磋商。
 
美稱航天飛機退役後可能搭載中國飛船赴空間站 2010-07-03青年參考
 
  6月2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布新版國家太空政策,一改前任布什的“軍事對抗”論調,祭起“合作”大旗,尋求加強國際太空合作。但也有人指出,美國謀求太空軍事化以及稱霸太空的既定方針沒有改變,只是在策略上更富于技巧性。
 
美新火箭 登火星不是夢【聯合報2011.09.16
 
美國太空總署(NASA)14日公布新一代運載火箭的設計,新火箭為歷來威力最強大的發射器,預定2017年首度試射,未來載送太空人漫步火星或更遠的星體,將不再是夢。
進軍太空掀起中國熱 美像孤軍2010-12-18 中國時報 劉屏
 美國專家指出,中國的太空科技飛躍進步,唯獨美國,既不敢與中國合作,又爭取不到其他國家訂單,愈來愈孤單。
 
俄稱已輸掉與美太空競賽 與中國並列世界第二
 
  環球網記者梁旭報道2011年 4月13日,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波米諾夫在聯邦委員會會議上坦誠,俄羅斯已經輸掉了與美國的太空競賽,並且與中國分享世界第二名的位置。俄媒稱,波米諾夫一直被輿論要求下臺,但他在講話中將目前的情況歸結于“政府投資不足”上。
天津以建成了世界最大火箭基地初型 2011-03-05 新華社
 
經過三年建設,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火箭基地已初具規模。作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五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生産和産業化基地及航天技術應用産業基地,該基地總占地面積3000畝,規劃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産業化基地全部建成後,總建築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遠遠超過了目前位于北京南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內的火箭總裝基地。
基地建成後能夠滿足未來30年至50年發展空間技術及和平利用空間的需要。屆時,産業化基地將具備部件加工、總裝、試驗等研制“大火箭”需要的全部功能。
 
背後有玄機:中國大推力火箭基地選址海南2009-09-17
 
將來的5米直徑大推力火箭將從天津建造,從海路運到海南文昌基地,文昌基地本身靠近大海,將來的空間站和載人航天和載人登月都將從海南發射。海南最大的優點是利用海運可以做到大尺寸大質量發射,並且本身靠近赤道,發射有先天優勢,第三個優點是衛星殘骸抛在大海,減少了內地發射對地面居面的可能傷害。
此前我國酒泉、西昌、太原三個發射基地受到鐵路運輸條件的限制,火箭直徑不能超過3.35米。長征-5號:分直徑5米,3.35米,2.25米三種長征5號低軌25噸,同步14噸;H2B火箭低軌18噸,同步8噸,現在是比中國強,H2B研制了十幾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將用H2B和中國的長征5抗衡。
另參本館: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 神舟計劃 美盼搭神舟? 月神vs嫦娥 嫦娥奔月 新探月熱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太空城與原子城 中國衛星 人造衛星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反衛星武器研發史 中國導彈防禦 中國北鬥導航定位衛星不等於GPS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衛星導航熱 《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台長: 阿楨
人氣(2,581) | 回應(29)|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軍書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空巴大戰波音
此分類上一篇:美早知中反衛星

塵俠
這招高招
中國光土地就可搞出令人難以想像的事

軍事機密重地
提供了高科技武器的研發所在
功成身退 褪下神秘面紗
換上了新衣重起爐灶
暗藏禍心地賺進了大把鈔票
再拿去另一塊土地研發殺人武器...
好個透徹的資本主義---物盡其用呀
2007-06-26 14:59:08
還能育種
曾搭神舟四號升空 &quot太空茄子&quot武漢上市備受追捧

http://www.cdnews.com.tw 2007-08-21
陳恆光

 大陸第一批搭乘“神舟四號”飛船進行太空育種的茄子改良品種正式上市。儘管這些“皮膚”淺紫透紅、“身材”略顯粗壯的太空茄子身價不菲,仍舊吸引了眾多的購買者。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21日在武漢一超市內看到,這些太空茄子呈淺紫紅色,個頭比普通茄子略大,每斤售價達到兩點三八元人民幣,比普通茄子 高出零點五元以上。櫃檯前不少市民競相目睹太空茄子的芳容。為了讓市民放心食用,超市特意現炒太空茄子菜,供顧客免費品嘗。六十多歲的李大媽嘗過鮮後稱: “柔軟可口,茄味更濃。”

 現場的武漢農科專家介紹,21日上市的太空茄子是在二00二年第一批搭乘“神舟四號”飛船上天的武漢優質茄種的基礎上,歷經四年的精心培育、六次改良的品種,也是武漢市選育培植並成功上市的第一種太空蔬菜。

 專家稱,太空蔬菜並非轉基因食品,而是航空育種技術的結晶:利用太空環境中輻射、失重、高真空等因素,讓種子出現某些地球上不能獲得的突變,以加速農作物新種質和優良品種的產生。

 也許是經受過太空的“考驗”,這批茄子的抗病性格外好。試種的十五畝茄子,從未使用過農藥,其口感更柔和。在其生長過程中,茄子的顏色由深變淺,烹飪後又會由淺紫紅變淺綠,有點像“變色龍”。

 目前,由於太空茄子處於試種階段產量有限,價格比普通茄子稍貴。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價格將隨之下降。眾多的武漢市民並不介意價格的差異,當天上市的三千公斤太空茄子被搶購一空。

 據悉,武漢太空蔬菜品種未來幾年將迅速增多,當地除了從外地引種太空蓮子、太空辣椒和太空番茄外,一些科研機構也在積極進行太空育種研究,太空絲瓜、太空西瓜、太空水稻等農產品有望在五年內逐步上市。
2007-08-26 11:34:15
太空焰火
俄將建月球基地 前進火星>中時07.09.02 鍾玉玨

英國《每日電訊報》1日報導,美俄已落幕的冷戰,隨著俄國決定在月球興建永久基地,似有捲土重來之勢,不過這次雙方捲入的是太空競賽,而非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爭。
俄國航太總署(Roskosmos)署長波米諾夫說,俄國將在2025年之前推動載人到月球的計畫。第二階段計畫在2027至2032年之間,在月球興建一座「可以住人的太空站」。第三步則是從月球出發,進行火星探測任務,預計最快2035年可成行。
此外,波米諾夫透露,俄國計畫在2015年左右完成在國際太空站的建站任務,讓太空站成為功能健全的太空研究中心。屆時「聯合號」太空船的重大更新工程也可望完成。
之所以選擇月球作為探索火星的前哨站,係因從月球出發不須顧慮突破地球大氣層可能的風險以及隨之而來的龐大成本。
其實俄國已開始為送人到火星從事探索任務作準備,已有6名志願者進入設在地球的密閉艙,預計待上2年。
美俄之間的太空競賽目前仍是美國居優勢。布希總統3年前公布探索太空的壯志,包括2020年之前再度送人上月球,並重新設計可安全往返月球與地球的太空船,以及可讓人在月球長住的太空艙。

日本要在太空放焰火>聯合晚報07.09.01

放焰火不稀奇,但日本鹿兒島上空明晚將進行一項「太空焰火」實驗,把放焰火的地點移到太空,用火箭把把三顆可綻放成紅光球的焰火射上離地面250公里的太空,用以研究地球電離層的氣流活動。
這項實驗原定8月30日進行,因天氣關係一延再延。參與研究的包括日本太空總署、高知工科大學和北海道大學。研究人員將在明晚7時20分發射火箭,在距地球250、200、150公里處分三次釋放出高溫的鋰氣,在太空形成紅色光球,有如焰火。
焰火實驗歷時約一分半鐘,日本西部將為最佳觀賞地點,開始數秒的亮度和大小可媲美月亮,東海以西地區不用望遠鏡應該也可看見。
施放完鋰氣後,火箭墜入太平洋。雖然費用不明,這場太空焰火絕對比一般焰火要昂貴多了。
2007-09-02 08:56:40
日首度發射繞月衛星
輝月姬 日首度發射繞月衛星

【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編譯陳世欽 /十四日電】

日本火箭十四日在種子島攜載「輝月姬」月球探測器升空。
歐洲圖片新聞社
日本第一顆月球探測器「輝月姬」,台北時間十四日上午十點半,從日本九州最南端的種子島成功發射。這是日本首度發射的繞月飛行衛星,也是自從美國阿波羅計畫以來,暌違了四十年以後人類再度對月球探險。
「輝月姬」(又稱月神)是搭載在日本的H2A火箭發射升空。這顆探月衛星將在距月球表面一百公里的圓形軌道飛行,利用十四種高性能觀測儀器探究月球的起源與進化之謎。
日本共同社報導,「輝月姬」升空後,將環繞地球兩圈,然後旅行卅八萬公里,約三周後抵達月球附近,在距離月球表面約一百公里的軌道上展開觀測,為期大約一年。
一九六○與七○年代,美國阿波羅登月計畫把人類送上月球後,國際間即無直接採集月球岩石的研究計畫。「輝月姬」此次將重新展開正式月球探索。從今秋起至明年,中共、印度、美國也將相繼發射探月器。
「輝月姬」裝載十四種高性能觀測儀器,將探測月球表面發出的近紅外線、可視光及X射線等元素及礦物的種類和分佈,以蒐集可供瞭解月球起源及演化過程的蛛絲 馬跡。它同時能透過激光、電波的反射探明地形及深達數公里的地表構造。探測器並將以高解析相機拍攝地球從月球地平線升起的壯觀景象。
「輝月姬」還將觀測月球的重力場,其中包括地表不可見的月球背面。「輝月姬」也要探測放射線、電子、磁力等月球環境,為將來的人類登月奠基。
「輝月姬」主探測器呈長方形,長寬各約二點一公尺,高約四點八公尺,重三噸。兩枚子探測器均為重五十公斤的八邊柱形。包括火箭和地面設備在內,總經費約台幣一百五十八億,號稱阿波羅計劃以來規模最大的探月計畫。
日本一九九○年發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飛天」,與其分離的「羽衣」也曾繞月運轉,但這只是為進行軌道變更的訓練,正式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當屬「輝月姬」。日本計畫二○二五年之前執行太空人登月任務。
官員表示,「輝月姬」蒐集的資料將與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分享。美國預定二○二○年再度執行太空人登月計畫。

全球第八 南韓核融合測試爐啟用

【聯合報╱編譯王先棠╱綜合十四日外電報導】07.09.15

南韓十四日啟用了以先進超導磁力系統建成的核融合測試反應爐。這個耗資三億三千萬美元(約台幣一百零九億元)、費時十二年研發的反應爐,將使南韓成為全球少數能夠應用核融合能源科技的國家。
屬「韓國超導環流器先進研究所」(KSTAR)的這個反應爐,位於首爾南方一百五十公里的大德科學園區。南韓科技部表示,這個反應爐將是法國「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ITER)的「先導裝置」。
去年十一月,美國、歐盟、中共、印度、日本、俄羅斯、南韓的代表簽訂合約,計畫在法國南部興建耗資一百廿八億美元(約台幣四千兩百四十五億元)的ITER反應爐,希望透過國際合作,打造能產生無限量環保能源的「人工太陽」。
南韓總統盧武鉉在啟用典禮上表示,南韓可望在二○四○年開始把核融合技術商業化,用於發電。他說,南韓必須用先進科技克服資源稀少的弱點,「由南韓科學家 獨立設計與建造的KSTAR反應爐,凸顯了南韓的科技強國地位」,南韓使用KSTAR反應爐的經驗,對ITER反應爐的建設將大有助益。
這個新的反應爐雖是全球第八個核融合測試裝置,卻是全球第一個運用錫質超導纜線的反應爐,所產生的磁場比其他使用鈮、鈦材質的系統更強大穩定。
南韓政府指出,傳統核能發電已能滿足南韓百分之四十的電力需求。利用現有科技產生核融合反應,目前的成本是傳統核分裂反應爐的十到廿倍,但是隨著科技進展,成本勢必會下降。

核融合【聯合報╱取材自維基百科】

核能有兩種,一種是「核分裂能」,另一種是「核融合能」。核分裂能是重元素(鈾、鈽等)分裂所發出的能量。核融合能則是輕元素(氫及氘2H、氚3H等)結合成重元素(如氦He等)所發出的能量。
核融合又稱「核聚變」,通常指氘或氚等原子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質量更重的新原子核,這過程會伴隨著巨大的能量釋放,太陽能就是源自核融合反應。
2007-09-16 08:58:02
海南新航天發射場
中國將在海南文昌市建設新航天發射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3日新華網

這是載人航天發射場運載火箭和“神舟”飛船垂直測試廠房內景。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將用長征二號F型火箭進行發射。
  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 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我國將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設新航天發射場。
  建設新發射場,是爲了適應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滿足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發射任務需求。新發射場建成後,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大質量極軌衛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星等航天器的發射任務。
  據有關部門介紹,在海南建設發射場,可利用緯度低的優勢,提高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運載能力,延長衛星使用壽命,效費比高。有利于優化我國航天發射場布局,提高我國航天發射綜合能力,促進國際合作和擴大對外航天發射服務,推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旅遊等區域産業發展。
  有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將致力于和平開發利用外層空間,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造福全人類。 (記者 孫彥新)
2007-09-24 08:20:27
競賽
美太空優勢漸失 中共直追【聯合報07.09.26樂慧生

人類進入太空時代將屆滿五十年,這段期間,美國在太空研究和探測上一直領先全球,但面對中國大陸等國家急起直追,保持了多年的優勢卻也正一點一滴消蝕,不能不有所因應。
今年三月,美國太空總署署長葛里芬在國會鄭重指出,中國大陸太空計畫雄心萬丈,積極無比,很可能在美國太空人重返月球之前,便把中國太空人送上月球。此言雖意在為該署「月球—火星計畫」爭取預算,卻也適切反映出美國在太空事業上遭逢的競爭。
紐約時報說,中國是美國當前最受矚目的新對手。中國二○○三年送了一個人上太空,成為第三個有此能力的國家;繼之又在二○○五年把一組兩人送進地球軌道,另外還計畫在今年把無人軌道器送到月球上空,再於二○○八年送三個太空人上太空並進行首次太空漫步。
今年元月中國以一枚導向飛彈擊毀一顆老舊衛星,更證明太空中的人造衛星等硬體沒有一個是安全的,而擁有這些硬體最多的,正是美國。有些美國人把中國此舉視 為另一場冷戰對抗的象徵,但也有人不這麼想,認為美國應該坐下來和中國好好談談,並鼓勵中國把更多衛星送上太空,讓中國對衛星仰賴的程度接近美國,如此一 來,自然不會輕易啟動衛星摧毀戰。
專家說,中國雖然積極努力,但整體太空能力仍落後美國數十年,雖僅能以一點一滴的方式在某些方面與美國匹敵或競爭,卻可在國際上贏得聲望,相當值得。
中國並不是美國唯一的對手。印度也打算在二○一四年送人上太空;經常派員乘美國太空梭上太空的日本和歐洲,自然也都有相當成熟的太空發展計畫,歐洲甚至還要用他們部署卅顆衛星的伽利略計畫與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競爭。
俄國曾經是美國唯一的對手,雖在蘇聯解體後太空事業一蹶不振,目前卻因油價大好而財源滾滾,準備重振太空霸業。

美蘇太空競賽 12年後人類登月【聯合報╱編譯陳宜君

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前蘇聯發射全球第一枚人造衛星史潑尼克一號進入太空,美國隨即成立太空暨太空總署(NASA),和前蘇聯展開太空競賽。
孟加拉的太空史專家席迪奎表示,史潑尼克一號的衝擊遠非現代社會所能想像,當時美國陷入全國性的集體震驚中,有人稱呼這是前蘇聯對美國發動的科技珍珠港事件。席迪奎說,軍事競爭開啟人類的太空時代,美蘇的敵對讓史托尼克一號計畫得以成真。
紐約時報廿五日報導,史潑尼克一號的發射其實並不令人意外。當時美蘇競相發展能長途載運核武彈頭的彈道飛彈。世界六十七國也合作推展長達十八個月的「國際地球物理年」科學研究計畫,美蘇都宣布打算發射人造衛星。
不過史潑尼克一號計畫的成功,還是讓西方深受震驚,引發充分反映冷戰陰影下的黑暗面反應,從此改變冷戰的本質與規模。美國全力推動阿波羅計畫,十二年後就 率先創下人類登陸月球的壯舉。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研究所所長羅格斯登表示,如果沒有史潑尼克一號,阿波羅計畫可能就不會誕生。
史潑尼克一號發射升空後,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原本刻意將此事淡化為科學事件。但美國國防部隨即加速飛彈研發。美國始終認為前蘇聯的飛彈優勢是一大威脅, 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軍轟炸機的性能早已超越蘇聯軍機,且蘇聯並未擁有能直達美國心臟地帶發動攻擊的空軍基地,相反地美軍卻利用盟國的領土,在前蘇聯 周遭建立軍事基地。
2007-09-27 09:36:34
日太空夢
美麗日本的太空之夢

2006年9月,出身傳統政治世家的安倍晉三(Abe Shinzo)為競選日本自民黨(Liberal Democratic Party)總裁發表了政治綱領,誓言要建造「美麗的日本」。安倍當選日本首相後,建造「美麗的日本」便成為其努力實現的目標。
1年後,日本首枚探月衛星輝夜姬(Kaguya,註)於2007年9月14日上午10:31(台灣時間09:31)從鹿兒島縣(Kagoshima)的種子島太空中心(Tanegashima Space Center)由H-2A運載火箭攜帶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按計畫,輝夜姬號探月衛星將在5天後抵達月球,此後要正式運行1年時間。這是繼1960 年代美國阿波羅號(Apollo)系列探月計畫之後國際上最大規模的探月行動,代表著日本在太空探索領域又邁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輝夜姬月球探測器主要任務是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變,由1枚主衛星(Main Orbiter)和2枚子衛星組成。該枚探測器呈長方體,長寬各約2.1m,高約4.8m,重約3ton。2枚個子探測器則均為重50kg的八邊柱體。共搭載15種先進科學儀器,用於獲取月球表面元素和礦物質分佈、月球地形、內部結構、月球磁場等方面的資料。2枚子衛星在與主衛星分離後,將會把無線電波透過向環繞月球飛行的主衛星傳送回地球。此次任務還將首次測算月球遠端的重力場。
由於月球是地球人類探索宇宙的首要之地,過去2年,國際參與月球探索的熱情日益高漲,日本、印度、中國和美國均提出了自己的探月計畫。2007年10月中國的嫦娥1號探月衛星將如期發射。隨後,印度、美國、俄羅斯也將發射月球探測器。美國還計畫於2024年左右建設完成國際月球基地,該基地將建在月球極地,可讓太空人每次在月球停留最長6個月時間,作為未來人類進行載人火星探索的跳板。
輝夜姬月球探測器發射成功,為日本的太空事業挽回了顏面。近4年來,日本的太空探索屢遭失敗挫折。2003年10月25日,造價達5.87億美元的先進地球觀測衛星2號(ADEOS-2, Advanced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因故障與地面失去聯繫。11月29日,日本發射的照相偵察衛星H-2A火箭因發生故障導致被毀。12月9日,日本希望號(Nozomi)火星探測器因無法進入預定環繞火星軌道(只能進入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使該枚探測器探測火星的使命就此終結。再加上H-2火箭後來接連4次發射失敗,使其為美國公司發射衛星的合約幾乎全部被迫取消。雖然H-2A火箭有連續2次發射成功的佳績,但日本在太空競賽中,已追不上被後來居上的中國大陸和印度。
日本的航太技術在亞洲曾經一度處於領先地位。日本曾於1970 年發射了第1枚人造衛星。在經歷1960~1970年代的美國阿波羅探月熱潮後,日本也在1990年1月24日用M35-2型火箭成功發射1枚繆斯A號(Muses A)科學衛星(該枚衛星進入太空後更名為飛天號(Hiten));這是日本第一次發射接近月球的科學衛星,從此日本成為繼美蘇之後,世界上第3個探測月球的國家。1996年,日本提出了建造永久月球基地的計畫,預計投資260多億美元,在之後的30年之內建成月球基地,包括居住、供氧和能源生產廠以及月球天文台等,將月球軟著陸和自主漫遊車技術作為核心技術進行開發,同時日本還拿到了為美國休斯公司(Hughes)發射30枚衛星的合約。
日本為何對探測月球及太空事業如此熱衷呢?可歸納以下4 點:
一、研發先進太空科技以帶動新產業:近10年來日本的經濟技術一直沒有重大的突破性進展,人民對政府埋怨甚多,從安倍晉三僅作350天首相就匆匆下台即可得知。日本人希望借由政府領頭來開發太空事業,帶動材料、航電、能源、自動化控制等相關科技的突破,再將技術回饋到民生產業,使日本的整體經濟力再一次大幅度提升。
二、開創太空企業:以往去太空旅行是極少數太空人及富人的專利,隨著太空科技的進步,成本不斷下降,近年來已有歐美企業家提出太空旅遊、太空旅館、太空葬儀社、太空工廠(利用無重力的特點,製造在地球上無法製造的高價值產品)等計畫案,精打細算的日本企業家也不會落人之後,勢必抓住此一商機。
三、開發月球資源:月球探險的主要目的是從月球表面開採高價值稀有的礦產,其次是地球上一些對環境有害的產業轉移到月球,同時開發月球上兩種能源非常豐富,一是太陽能,二是氦三Helium-3, 3He),透過氦三的核融合(核聚變),可產生很大的能量。目前各國都是用化學燃料作為動力推動太空船,但歐洲科學家們想出了更新的辦法,採用太陽能發電推進技術(Solar-Electric Propulsion Technology)的發動機作為主要推進系統,既節約能源,又減少衛星攜帶燃料的重量,可攜帶更多的科研裝備。若該構想可在21世紀中期實現,會促使人類以月球為基地,從事太陽系甚至於外太空的探險的計畫落實。這對於地少人多,天然資源缺乏,一直為如何拓展新資源頭痛的日本來說,是個絕處逢生又可強國富民的希望!
四、爭取太空高地:自1998年首次北韓飛彈危機後,日本國內就出現了開發軍事(或間諜)衛星的呼籲。日本執政聯盟於2007年6月20日向國會提交《太空基本法》草案,要求允許日本自衛隊「軍事利用」太空以「自衛」,此舉對國際社會共同認可的太空「非軍事化」帶來了新衝擊。實際上,近年來日本的全球情報處理系統已陸續研製發射了3枚間諜衛星,並於2007年2月24日也將最後1枚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但日本從未披露這4枚間諜衛星的情況。
以上可以看出,日本未來的國家發展方向是更加注重科技發展和軍事防衛戰略調整,而太空則是其中的重點領域。將太空定位用於戰略監視、偵察、反衛星作戰、全球性導航及指揮作戰,是世界新軍事變革(RMA,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的潮流趨勢。在太空技術和資訊技術方面,日本處於世界領先水準,具備爭奪制天權的優勢。尤其是日本防衛廳已於2007年1月9日升格為防衛省(JMD, Japan Ministry of Defense),成為中央一級單位。希望憑藉其強大經濟技術實力與美國同步佔領太空高地,加強日美軍事一體化的軍事同盟關係,確保日本在亞洲的大國地位,應該是日本政府和防衛省必然規劃之事。
註:SELENE一詞是Sele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Explorer的縮寫,構想源於希臘神話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塞勒涅。月亮女神的日本官方暱稱為輝夜姬,取材自日本家喻戶曉的古典文學《竹取物語》,也算是日本版的嫦娥奔月故事。內容描述1名伐竹老翁,某日在竹林中發現1株發光竹子,經剖開後發現3寸小人,於是收養並取名為輝夜姬。短短3個月內,3寸小人迅速長成為1名姿容豔美的女子。
輝夜姬的美貌引來了貴族們的熱烈追求,智慧的輝夜姬要求貴族們獻上最珍貴的寶物以示誠意。於是貴族們冒險豪取、機詐欺騙等手段盡出,使得醜態百出卻全數落空。
最後,日本天皇也憑藉權勢上門逼婚。在農曆8 月15 日中秋節夜晚,嚴拒聖諭的輝夜姬穿上天衣,升天回到月宮,留下了驚歎的天皇、御林軍及不死靈藥。天皇於是命屬下將不死靈藥放在最接近蒼天的山頂上,後人稱此山為「不死山」,也就是現在著名的富士山(Fuji Mountain)。
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 總編輯 畢源廷
2007-10-02 08:23:08
重返月球
重返月球 美:中共會搶先【聯合報07.10.05編譯呂理甡

四日是前蘇聯發射的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潑尼克升空五十周年紀念日,在俄羅斯舉行儀式慶祝之際,半世紀前在太空探測輸了第一招的美國太空總署預測,新一波的太空競賽,中共可能搶在美國重訪月球之前率先登月。
美國太空總署署長葛里芬兩周前在華府演講時說:「我個人認為,中共會搶在我們之前回到月球。那件事發生時,我認為美國人不會喜歡。但他們也只好不喜歡。」
葛里芬的坦率發言震撼了太空界人士,但許多圈內人都承認這個事實。中共已用自製火箭兩度進行載人太空飛行,也渴望登月。太空總署設定的美國太空人重返月球期限是二○二○年,中共一定想搶先。
中共的探月計畫可能在年底前啟動,先發射月球軌道衛星,接著是登月小艇,二○一七年前將進行機器人任務,取回月球岩石樣本。至於中共是否能在美國太空人重返月球之前讓自己的太空人登陸月球,目前還不能確定。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國家安全決策部主任詹森佛里斯說,美國「技術較先進,我們當然可能快過中國,先回月球,但我們沒有這樣做的政治意志,因此也不會有必要的資源。」
太空競爭能力如今已遠不如蘇聯時期的俄羅斯,則在三日與美國簽署協定,繼國際太空站之後再度進行太空任務合作,搜尋月球及火星地表下的潛在水儲存。
根據這項協議,俄國設備將由美國探測船送到月球及火星,第一批俄國設備定明年十月由太空總署的月球偵察環行者號載送。

太空中心叫窮 本月起發半薪> 中時07.10.05李宗祐

 四日是人類發射人造衛星上太空五十周年紀,國內專責衛星科技研發的國家太空中心昨日卻因為預算遭立法院凍結,傳出財務危機,從十月開始發半薪,太空中心士氣盪到谷底,甚至有工程師自我調侃,半個月薪水扣掉家用,「連買木炭的錢都沒有!」
 國家實驗研究院業務推廣組主任兼發言人張桂祥證實,國家太空中心從這個月起開始發半薪,主因是立法院刪除該中心預算五億元,另有十四億元凍結,導致七月起面臨發不出薪水的危機。
 預算遭立院凍結 財務危機
 張桂祥表示,國研院從七月開始統籌調度各國家實驗室可勻支經費,支援墊付太空中心每個月約二千萬元的人事、辦公庶務及設備維護等基本開銷。過去三個月來,國研院在權責範圍內能夠調度的資金都動用了,還是不夠,這個月僅能勉強發半薪。
 張桂祥強調,「我們不是把薪水減半,而是先發一半,另先一半欠著。」國研院希望立委解凍國家太空中心預算。「如果十月還無法解凍,下個月還是只有半薪!」
 國科會也證實,太空中心確實早在七月,就透過國研院常務董事會議,向國科會反應有財務調度方面問題。
 國科會主委陳建仁曾指示,不能讓國家太空中心同仁領不到薪水,且福爾摩沙二號和福爾摩沙三號加起來共有七顆衛星在天上飛,不能有任何閃失。
 國科會高層官員表示,國研院曾在八月中旬發函向國科會「借」二億元,以供太空中心支用。但國科會並非銀行,不能「借錢」,僅能以「墊付」方式處理;國研院的「借錢」公文未提出還款計畫,國科會也擔心以後太空中心還不出錢。
 傳陰謀論 藉此清算揭弊者
 相關官員表示,該會已要求國研院提出還款計畫,並評估向銀行借貸的可行性,再決定是否「墊付」,協助國家太空中心度過財務危機。
 但也有傳聞指出,國研院並非調不到資金,而是有意藉由發半薪,「清算」太空中心內部經常對外揭發該中心疑涉弊案內幕的異議分子,讓員工把減薪矛頭指向多位被列為「麻煩製造者」的同仁。甚至有傳聞指出,國研院有意藉此壓迫太空中心裁員,順便清除「麻煩製造者」。

最壞打壞 關掉太空中心>李宗祐/新聞幕後

 國家太空中心近年來頻被爆料衛星採購涉及弊端,立法院也凍結其今年度預算,導致該中心爆發「財務危機」。但國實驗研究院為整頓國家太空中心,曾評估研擬裁員,甚至不排除廢掉國家太空中心。
 國研院藉預算被凍結,要求國家太空中心「整頓人事」、開源節流的傳聞,早在七月就已傳出。國科會相關官員也私下證實,確實聽到國研院點名要國家太空中心先解決「某人」,才願意協助該中心處理預算被凍結問題。
 國研院副院長兼國家太空中心代理主任王永和當時面對傳聞,在接受本報訪問時,也曾說,「裁員只是可能方案之一」。
 國家太空中心苦於無處開源,開始評估節流的可能性。從企業經營的觀點著眼,年度預算被刪,裁員不失是可行的方案,但裁員一到二成,還是無法補足財務缺口。因此作成最壞打壞,若國研院董事會不同意暫時先以借貸度過難關,最後就只有「清算」國家太空中心,把國家太空中心「關掉」,該賣的就賣。
2007-10-05 08:36:08
嫦娥一號
嫦娥一號 期滿可能撞月殉職【世界日報╱香港九日電】

南京大學天文學系蕭耐園教授日前在金陵圖書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奔向月球」的科普講座上透露,「嫦娥一號」如果在一年的預定時間內繞過月球的全部表面,圓滿實現所有預定科學目標,那麼也可能會主動撞月,以獲取更多月球信息。
「如何讓探測衛星進入月球軌道」,是探月計畫第一步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文匯報引述龍虎網消息指出,蕭耐園說,「嫦娥一號」在完成發射的最初時間內,由於 離地球距離較近,各地天文觀測站,包括「遠望號」測量船,都會利用大型光學望遠鏡進行監測。在脫離地球軌道繞月飛行的一年時間裡,中國共有四台射電望遠鏡 接收其信號,進行精確定位和觀測。這四隻「千里眼」,分別位於國家天文台北京密雲地面站、雲南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和烏魯木齊天文台。
據報導,蕭耐園說,儘管對月岩進行了研究,但由於中國積累的月球三維立體影像一直殘缺,尤其是月球南北兩極的探測資料幾乎是空白。「嫦娥一號」實現繞月飛 行後,將會繪製一張完整的月球三維立體影像,詳細拍攝月球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同時探測月球的鐵、鈦等14種元素含量和分佈,對地月空間環境進行考察。
報導指出,蕭耐園還透露,「嫦娥一號」如果在一年的預定時間內繞過月球的全部表面,圓滿實現所有預定科學目標,那麼也可能會主動撞月。這樣一來,「嫦娥一號」「鞠躬盡瘁」時,還能完成拍攝近距離高分辨照片、拍攝撞擊時的瞬間情況爭取供地面分析等任務。
另 據中新社報導,有中國火箭、衛星、飛船等航天器研製「搖籃」之譽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8日在北京宣布,自今年開始,將每年的10月8日確立為「航天 日」。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導彈火箭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正式創建。為永久紀念這一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日 子,中國航天決定將每年10月8日確立為「航天日」。
2007-10-10 08:55:04
嫦娥秘密
嫦娥探月衛星發射塔藏國外航天專家難解秘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 新聞晨報

  昨天下午,記者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了解到,我國首次探月的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的最佳時間已經確定,初步確定在10月22日至25日之間。目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准備工作緊張而有序,上百人的指揮控制大廳內安靜得能聽見一根針掉下的聲音。
  發射中心工作人員透露,目前用于發射“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火箭和“嫦娥一號”都已經吊裝上發射塔,正在進行最後的測試。
  爲確保“嫦娥一號”順利升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對2號、3號發射塔都進行了數十項技術改造。目前,中心兩個塔架均具備發射“嫦娥一號”的能力。 航天專家評價說,升級後的3號發射塔架已成爲世界上最先進的發射塔架之一。數天之後,“嫦娥一號”就將從85米高的3號發射塔起飛,奔往38萬公裏之外的 月球。
  “無論2號塔還是3號塔,都有一個令國外航天專家都看不懂的秘密。”
  晨報記者從基地參觀區的講解員了解到,秘密就在回轉平臺裏。“這個回轉平臺內有10根電纜擺杆,國外的擺杆只能支撐 火箭,而我們的擺杆還可以自動爲火箭充電、充氣、加注燃料,這是我國的專利,國外航天專家都不懂其中的奧秘。”
  目前,西昌衛星中心測試發射、測量控制等五大系統科技人員,正在爭分奪秒、精測細量,排查重大産品質量故障20余起,以確保“嫦娥一號”衛星順利發射升空。
  一座城市,承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奔月夢想。隨著“嫦娥一號”的騰空而起,“嫦娥奔月”的傳說即將在航天城西昌變爲“現實”。西昌,也將因此成爲我國深空探測的起點。
  昨天下午,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的最佳時間已經確定,初步定在10月22日至25日期間。在“嫦娥一號”升空的前夕,晨報記者提前前往發射基地探營,爲讀者揭開中國西部航天城的神秘面紗。
  發射塔內藏著外國專家不懂的奧秘
  記者坐車從一個叫漫水灣鎮的地方出了瀘黃高速公路(瀘沽到黃聯關),進入一條峽谷,在峽谷中拐過幾道彎,穿過一個小村子,遠遠地就看到高高矗立的發射架和避雷塔,在青山環繞中直指蒼穹。
  記者跟隨當地居民金宏平攀上發射中心北面的山腰,整個發射場一覽無余。發射場三面環山,距離山腰大約兩三百米,一面對著峽谷口。山上樹木郁郁蔥 蔥,一條小溪從北面一個小山溝裏緩緩流進,將2號發射塔和3號發射塔分隔在兩個區域裏。離山腰更遠的是亞洲最高的2號發射塔,固定架和移動塔處于分開的狀 態,分別矗立在一條鐵軌的兩頭。
  離山腰更近的便是即將發射“嫦娥一號”的3號塔。和2號塔不同的是,3號塔是全封閉的,從外面看就像一座沒有窗戶的大樓,樓頂上方是一部巨大的橘紅色吊車。
  “這是新的3號塔,是爲了發射‘嫦娥一號’改建的。”金宏平告訴記者,在3號塔的改建過程中,他曾經在裏面做過水泥工。2005年下半年,老3 號發射塔架拆除重建。2006年12月30日,增高8米、技術換代的新3號塔竣工。航天專家評價說,升級後的3號發射塔架已成爲世界上最先進的發射塔架之 一。數天之後,“嫦娥一號”就將從85米高的3號發射塔起飛,奔往38萬公裏之外的月球。金宏平指著腳下告訴記者,山體裏都是空的,既是倉庫,也可以在發 射時當作工作人員的掩體。他又指著3號塔塔基,“發射臺的地面下還挖有一條深溝,發射前裏面會裝滿水。”
  進入發射基地的參觀區後,基地講解員小楊向記者解釋說,這條溝叫導流槽,槽裏的水具有減震、降溫和吸收毒氣的作用。“火箭發射時,震動相當于6 -8級地震,水可以起到緩沖作用;同時,火箭的火焰溫度高達3000℃,水可以降溫,我們在照片和直播畫面上看到火箭升空時的白色煙霧都是水蒸氣;水還可 以吸收或稀釋燃料燃燒産生的毒氣。”
  “無論2號塔還是3號塔,都有一個令國外航天專家看不懂的秘密。”小楊指著3號塔對記者說,寫有“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字樣的銀白色部分是固定平 臺,藍色部分爲回轉平臺。“秘密就在回轉平臺裏,裏面有10根電纜擺杆,國外的擺杆只能支撐火箭,而我們的擺杆還可以自動爲火箭充電、充氣、加注燃料,這 是我國的專利,國外航天專家都不懂其中的奧秘。”
   “箭”已上弦,只候佳期
  昨天下午,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的最佳時間已經確定。根據對當地雷電、降水和雲量的分析,結合相關曆史資 料,中心氣象系統科研人員爲“嫦娥一號”選准了最佳發射窗口。“初步確定在10月22日至25日期間,但具體時刻目前還不能透露。”
  在進入發射中心參觀的專用車輛上,一位頭戴帽子的遊客被要求脫帽檢查。小楊告訴記者,和平時相比,在“嫦娥一號”發射前夕前來參觀的遊客更多,對遊客身份的查驗也更加嚴格仔細。
  站在工作區外運送火箭的專用鐵軌上,記者看到3號發射塔靜靜矗立,藍色的回轉平臺緊緊閉合。“回轉平臺閉合時屬于測試狀態,打開就是發射狀態。”小楊向記者透露,目前長三甲火箭已經吊裝進3號塔的回轉平臺,“嫦娥一號”也已經進入發射區,將在吊裝後進行最後的測試。
    發射前居民將撤到4公裏之外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采訪時,記者發現,無論是當地居民還是基地工作人員,提到地點時都用編號來代替。基地工作人員介紹說,整個發射系統分爲測試、指揮控制、跟蹤測量、通信、氣象和勤務保障六大系統,分布在峽谷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用一個數字來代替。
  “每次發射前後的兩三個小時,我們都會撤離到離發射場4公裏以外的區域。”金宏平家所在的澤遠鄉,離發射中心只有兩三公裏路程。每次發射前,村鎮裏的幹部和基地工作人員會挨家挨戶地通知人員撤離。居民也都非常配合。
  “一般也就撤離兩三個小時,發射升空後就可以返回家裏,我們都已經習以爲常了。”金宏平盯著3號塔告訴記者,盡管已經習以爲常,但他還是非常期待“嫦娥一號”的發射,“畢竟這是第一次探月,跟原來發射的不一樣。”
  “撤離4公裏之外也能看到火箭升空後的壯觀景象。”金宏平曾近距離觀看過火箭發射:“熱浪沖到臉上,就像面對著剛揭開的熱蒸籠一樣。聲音也很大,即使在兩公裏外把耳朵塞得緊緊的,還是覺得震耳欲聾。”  記者楊育才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0-16/0921467763.html
2007-10-17 08:25:06
探月
大陸「嫦娥一號」成功發射【聯合報07.10.25大陸新聞中心

昨日晚間六點五分,大陸自主研發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為中共整個月球計畫揭開序幕。中共也成為繼俄羅斯、美國和日本之後,第四個對月球展開全面探索的國家。
「嫦娥一號」的設計壽命只有一年,報導稱,有專家建議如果一切順利,當到達一年的設計壽命期限時,衛星若還有剩餘燃料,不排除嘗試提高速度,讓衛星直接撞擊月球表面。
在大陸中央電視台現場轉播,中共領導現場觀看和大陸民眾關注下,大陸於昨天晚間六點五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成功送入太空。
火箭點火升空廿四分鐘後,衛星和火箭分離,之後進入離地表兩百零五公里的同步轉移軌道。嫦娥一號在地球軌道進行四次變軌,讓衛星不斷加速,預計十月卅一日 進入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轉移軌道。十一月上旬,衛星到達月球引力圈後,將以三次近月制動,並在離地表上空兩百公里,繞月探測飛行。
此次大陸探月計畫耗資十四億人民幣(合台幣六十餘億),主要任務是拍攝三D立體月球地形圖、探測月球特殊元素分布、評估月壤厚度和氦—3的儲量及瞭解地球與月球間的空間環境。
探月計畫的步驟是「繞、落、回」。目前正進行第一步「繞月探測工程」。繞月探測工程測控系統副總設計師周建亮表示,工程一期主要實現繞月飛行。第二期將於 2007年到2012年進行,主要是發射軟著路器和月球車,降落月球地表進行探測。第三期預計在2017年發射無人探測器進行採樣,並返回地球。最後,在 2020年派人登上月球。
此外,「嫦娥一號」也將在離地球卅八萬公里以外的太空中,播放包含台灣歌謠「高山青」、鄧麗君演唱的「但願人長久」及羅大佑「東方之珠」在內的卅首歌曲。
雖然嫦娥一號一年後的命運未卜,但仍帶動了西昌當地的「奔月旅遊熱」。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西昌金英旅行社人員表示,昨天一共有一千多位遊客現場觀看「嫦娥一號」衛星升空,港、台人士也可報名,門票費用為八百元人民幣。

新聞眼》氦3逾百萬噸 老共探月新目標

冷戰時期的軍事競爭,讓美蘇兩國的戰略和技術層次,從地球本土投射到外太空。1969年到1972年四年間,美國共進行了六次登月計畫,之後就不再進行登月行動。卅五年後,中國大陸燃起登月的企圖,但其意義已不再只是單純的太空軍事競爭,由於地球能源的衰耗,探測月球能源,成為中國大陸「探月計畫」的重要目 標。
根據科學探測,月球共有一百多種礦物,許多對地球而言是稀有物質。其中,氦-3是最安全、最乾淨的能源。然而,地球的氦-3儲存量只有十幾噸,只夠美國半 年用電量所需。但美國威斯康新大學核熔合科技研究所估計,月球的氦-3量超過百萬噸,足夠人類使用上千年,價值高達四十億美金。
這是卅多年前,美國登月行動所無法預料到的「價值」。因此2004年初,美國總統布希就宣示,希望能在2020年在月球建立一個永久基地,目的有兩項:太 空軍事化,及搶佔能源。不只美國,連俄羅斯也想「參一腳」。06年一月,俄羅斯能源太空公司總裁塞瓦斯蒂亞諾夫就透露,開採月球能源,將是俄羅斯太空探索 項目的主要目標。他甚至宣示,俄羅斯計畫在2015年在月球建立基地,並於2020年開採氦-3。可以想見,美俄在月球「能源爭奪戰」上,將更加白熱化。
中國大陸當然不想落人後。除了向世人彰顯中共太空技術的提升外,元素探索是另一重要目的。嫦娥一號衛星副總設計孫輝先就提到,「此次探月,中國將獲得更多 的元素探測能力」。因此,中共登月的企圖,不只是告訴美俄老大哥,「我有能力跟你們較量」。更重要地,如何在能源短缺的未來,還可以餵飽這隻不斷長大的巨 龍,才是中共高層更關心的議題。

日歐印美俄 探月正流行【聯合報╱編譯王先棠

探測月球近來成為國際潮流,除了中共,日本剛在上個月發射探月衛星「輝夜姬」,歐盟、印度相繼加入探月競賽,美國也將和俄羅斯合作,希望在2020年再度登陸月球。
蘇聯1959年發射的「月球二號」探測器,是第一個降落在月球表面的無人太空探測裝置。1969年,美國阿波羅十一號登月計畫則首度把人類送上月球。
1990年,日本發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飛天」。今年九月十四日,日本又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輝夜姬」,旨在探勘月球表面,研究月球的起源與演變,同時展示可以提升月球探測能力的新技術。
2003年九月,歐洲太空總署發射歐洲首具無人月球探測器「智慧一號」。2004年,美國總統布希宣布「太空探測願景」,表示將在2020年開始新一波太空人登月任務。
印度計畫明年四月發射無人探月裝置「月船一號」,估計將花費八千三百萬美元(約台幣廿七億元)。俄羅斯準備在2012年發射無人月球著陸器與軌道繞行裝置。德國也宣布將在同一年發射一個月球軌道器。

嫦娥已奔月 太空競賽我缺席

【聯合報╱薛釗/海軍備役上校(台北市)】 2007.10.25 03:39 am


大陸「嫦娥一號」探測衛星昨天順利發射,大陸在太空競賽中又向前跨一大步。
反觀我國,國家太空中心近來因涉嫌衛星採購弊端,遭立法院大刪預算。昨天又有報導指稱,福衛三號掛一半,面對新一波太空競賽,我國卻坐困愁城。
除了大陸外,日本的「月亮女神」已在九月十四日順利發射升空,印度也將發射探月無人太空船,美國也有重返月球計畫。這些國家願意耗費鉅資投入太空計畫,道 理極其簡單,因為它涉及國家尊嚴、國家安全與重大經濟利益。現在應用到太空和衛星科技的事務越來越多,如衛星通訊、個人導航等;資訊傳播,甚至及災難應 變,太空科技也不可或缺,因此爭取太空優勢,與每一個國人都利害相關。我們可以這麼說:「誰掌握了制天權,誰就能在戰略上處於主動的地位。」這已是一般常 識。
以台灣的戰略格局,我們當然無從與他們做無謂的競賽。不過小國也應當圖謀小國的生存之道,而太空的問題絕對不應該被那些口口聲聲愛台灣的人所忽視。寄語政治人物,在井裡吵完架之後,好歹跳出來看看浩瀚的天空。

中國時報 2007.10.25 
國際瞭望:美對兩個庫德組織的不同
本報訊

 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引據美國政府的內部消息人士報導,美國正考慮以空中武力打擊土耳其「庫德斯坦工人黨」武裝組織在伊拉克邊境的活動基地。該報說,布希與土耳其總統嘉爾通電話後,承諾將採取外交手段以外的方式阻止庫德工人黨對土境發動攻擊。果真是這樣,美國的政策標準簡直是可笑。
 當前有兩個庫德族武裝組織,其一是土耳其庫德斯坦工人黨,其二是伊朗「庫德斯坦自由生活黨」,自由生活黨是工人黨的旁支,這兩個武裝組織的攻擊目標不同,方式則相同,都是利用伊拉克邊境為庇護地,前者攻擊土耳其,後者攻擊伊朗。
 美國當前的立場如何呢?2004年美國即宣布庫德工人黨是恐怖組織,發動攻擊的話似乎也說得過去,畢竟這是幫土耳其,土耳其是美國不可忽略的盟邦。但是美方對庫德自由生活黨又如何呢?華府不但不認為它是恐怖組織,而且《紐約時報》說這個武裝組織正與美國政府秘密接觸,這接觸也說得過去,因為伊朗是美國的敵人,凡有利於破壞伊朗者都是好樣的!這種反恐政策的標準不很可笑嗎?
 土耳其庫德工人黨當然與伊拉克庫德自治政府聲氣相通,而庫德工人黨當然也不會聽伊拉克庫德自治政府的話,但若說庫德自治政府對土耳其庫德工人黨沒有影響力卻也非事實,其實美國早已希望伊拉克庫德自治政府能發揮影響力,但奇怪的是,美國國務卿萊斯與英國外交大臣米利班會談後說,希望土耳其、伊拉克、美國三方面會談討論庫德工人黨問題,萊斯為何把伊拉克庫德自治政府排斥在外?伊拉克中央政府係由什葉派掌控,不可能完全代表伊拉克的庫德族,即使三方有決議,能行得通嗎?
2007-10-25 09:21:15
嫦娥
「嫦娥」探月 展現戰略威懾力>中時07.10.26  亓樂義
 中共「嫦娥一號」衛星名為探月,實際是包含軍事在內的一次科技大集成,至少對導彈防禦和突防能力帶來助益。
 曾擔任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科研主任的奈伊庫姆指出,軍人最關心的是近地軌道,凡導彈發射、追蹤和攔截,基本都在近地軌道執行,各類衛星也都在低軌道運轉,月球太遠了,意指中共探月和軍事運用並不那麼直接。
 中共國防科工委有關負責人廿五日表示,「嫦娥一號」衛星執行科學探測任務,「沒有任何軍事目的,也沒有搭載任何軍用儀器設備,」不存在與其他國家進行太空競賽的問題。
 這句話並非沒有道理。但中共無法迴避,當「嫦娥一號」能精準進入卅八萬公里遠的月球軌道,飛行途中需進行十次調姿變軌,又要全程掌握其動向,並確保遠距信號傳輸不受干擾,這些技術手段,無一不可運用於軍事。
 《新華網》昨稱,「嫦娥一號」突破了軌道設計、熱控、測控,以及制導等一批關鍵技術,它只是不談這些技術同樣可應用於其他殺手衛星,包括反衛星武器。
 報導還說,搭載「嫦娥一號」的「長征三號甲」型運載火箭,採用遠距離測發控系統技術,穩定而可靠。軍事專家稱,若把火箭視作導彈,加上戰術動作,同樣有助於導彈反偵測和變軌,而能突防對方的導彈防禦。
 即便這些「硬威懾」都不談,「嫦娥一號」升空所帶來的「軟威懾」,依然讓人感到震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時殷弘,就持類似的觀點。
 大陸媒體近日大談,中國在探月工程方面走得愈前沿,從而形成的國際影響力和「戰略威懾力」也就愈強大。這說明為何前蘇聯和美國在冷戰時期,就月球探測而展開的太空爭霸,最終以美國登上月球而宣告勝利。

中國大陸為何要開展繞月探測工程?
http://www.cdnews.com.tw07-10-24 謝志岳/報導

 中新社西昌十月二十四日電:中國大陸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今晚從西昌發射升空,以極富詩意地命名為“嫦娥”工程的繞月探測工程邁出實質性的第一步。
 也許有人要問:上世紀六十年代末,美國阿波羅飛船已讓人類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時隔三十多年之後,中國大陸航太為何還要重複他人走過的路、開展繞月探測工程?
 “如果說別人已經探測了月球,中國大陸就沒有必要再去,那豈不是說外國已經造了汽車,中國大陸就不要再搞汽車;外國造了飛機,中國大陸就別造飛 機了嗎?”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稱,“中國人不能總圍著地球轉”,中國大陸航太突破載人航太技術之後,深空探測已箭在弦上,而深空探測的目標首先就是 月球,所以,適時開展以月球探測為起點的深空探測,飛出地球、探索月亮,是中國大陸航太事業持續發展,有所創新、有所突破的重要舉措。
 中國科學院院士、繞月探測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也表示,中國大陸探月工程儘管起步晚,但科學目標起點高,有很大創新性和先進性,“嫦娥一號”開展 的探測研究,有些國外沒做過,中國大陸首次做;有些國外做了,但中國大陸會做得更好;有些國外沒有做全,中國大陸將補全。中國大陸探月選擇有限目標、突出 重點、集中力量,在關鍵領域取得突破。繞月探測工程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補充說,目前國外尚未公佈過全月球的三維影像圖,也沒有測量全月球 的月壤特徵與厚度,“嫦娥一號”要做這方面工作,美國已探測和公佈月球五種有用元素的全球性分佈,中國大陸將力爭探測月球十四種元素的全球性分佈。
  業內有識之士強調,中國大陸啟動“嫦娥”工程開展繞月探測,絕非心血來潮的一時衝動,而是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重返月球的熱潮在世界迅速興起,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大國和航太大國,當然不能長期脫離這種現實與趨勢。月球探測將成為繼發射 人造地球衛星、突破載人航太技術之後,中國大陸航太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目前,國際上重返月球計畫正處於起步階段,正是中國大陸迎頭趕上、一舉填補深空探 測領域空白的好時機。
  月球探測將帶動和促進一系列科學技術的發展,並將在民用領域得到延伸、推廣和二次開發,產生顯著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月球探測還有助於人類對月球、地球和太陽系起源及演化的研究。
  月球表面可獲得極其豐富的太陽能,月球上特有的礦產和能源資源,是地球資源的重要補充和儲備,這些都會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嫦娥”工程則將為人類開發和利用月球資源提供基礎資料。
  聯合國一九八四年通過《指導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定》(簡稱《月球協定》),如何保證各國能夠遵守《月球協定》規定的權利、義務及 分享月球開發利用的權益,已引起包括“非月球國家”在內的聯合國成員國的重視。中國大陸一向主張月球屬於全人類,月球的資源應由全人類共同分享。因此,中國大陸月球探測活動開展得越好,在有關月球探測與利用的國際協調中,就將擁有更大的發言權,有利於維護中國大陸和“非月球國家”的權益。
  月球探測與研究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探索性、開放性和全球性,許多國家對這一領域開展國際合作非常積極。通過“嫦娥”工程,可為中國大陸在航太領域開展國際合作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管道。
  中國大陸為何要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國防科工委主任、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組長張慶偉概括說,實施以“嫦娥”命名的探月工程是中國大陸實現深空 探測“零的突破”的標誌性工程,也是中國大陸維護應有月球權益、擴大全球政治影響、增強空間競爭力的必然選擇。開展月球探測必將極大增強全國人民的民族自 豪感,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提升中國大陸高新技術水準和綜合國力。同時,“嫦娥”工程還將為人類深入認識月球以及地球和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作出 貢獻。
 文章還說,如果中國能繼美國之後,成為第二個載人登月的國家,「那定會讓其他國家為之震撼。」

中國大陸“嫦娥”工程如何橫空出世
http://www.cdnews.com.tw 07-10-24 謝志岳/報導

 中新網報導,“嫦娥一號”衛星今晚成功發射升空,“嫦娥”工程由此邁出極為重要的第一步。國防科工委提供的資料顯示,“嫦娥”工程的橫空出世,也經歷一番曲折歷程。
  一九九一年,中國科學家提出中國大陸也應該開展月球探測活動的建議,並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中成立“月球探測課題組”。
  一九九四年,中國科學家經過近一年的工作,完成第一個較為完整的月球探測工程的可行性報告。
  一九九八年,由中國科學院相關單位的專家完成中國月球探測發展戰略的研究專案,提出開展中國大陸月球探測發展規劃的初步設想。二○○○年,該研究組完成《中國月球資源探測衛星科學目標》的研究報告。
  二○○○年十一月,《中國的航太》白皮書發表,首度披露將“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
  二○○一年一月,國防科工委在哈爾濱召開首屆深空探測會議,與會科學家就加快中國大陸探月工程論證、推動中國大陸探月工程立項達成共識,探月工程得到科技界普遍支援。
  二○○一年十二月,國防科工委委託孫家棟院士協調構架中國大陸探月工程框架,孫家棟隨後召集全國精幹的航太工程技術人員和月球科學家,對探月一期工程——繞月探測進行為期一年多的綜合論證。
  二○○二年八月,在青島舉行的有中、美、俄、歐空局參加的深空探測國際研討會上,中國大陸正式對外宣佈將開展月球探測工程。
  二○○三年二月,國防科工委召開月球探測工程預發展會議,宣佈月球探測工程進入預發展階段,並成立由欒恩傑、孫家棟、歐陽自遠三人組成的領導機構,負責月球探測工程預發展階段相關事務工作。
  二○○三年四月,國防科工委下達月球探測工程關鍵技術攻關重大背景型號預研專案,月球探測工程進入工程立項前的攻關階段。與此同時,國家航天局宣佈正式啟動月球探測工程的預先研究。
  二○○三年九月,國防科工委成立月球探測工程領導小組,負責協調各單位工作,並起草國家月球探測工程的專項立項報告。
  二○○四年一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
  二○○四年二月,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會議通過《繞月探測工程研製總要求》,同時將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四月,國家航天局正式宣佈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啟動。至此,中國大陸月球探測一期工程論證工作圓滿結束,進入工程實施階段。
  二○○四年是“嫦娥”工程一期開局之年,成立國防科工委月球探測工程中心等行政組織體系,完成“嫦娥”工程一期研製總要求的制定,並制定出工程的研製計畫。
  二○○五年二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同聽取了探月工程的組織及工程進展情況的工作彙報。當年是“嫦娥”工程的攻堅年,工程總體上由初樣研製階段轉入正樣研製階段。
  二○○六年,“嫦娥”工程一期完成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正樣飛行產品的生產;完成發射場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的集成、聯試,並確保具備執行任務的能力。
  二○○七年,“嫦娥”工程各系統進行品質與可靠性的全面復查、復審工作。十月二十四日晚,中國大陸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

人造太陽計畫 中國有份【世界日報╱北京二十五日電

歐盟委員會24日宣布,「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合作協定開始實施,「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組織也正式成立。
中國日報報導,ITER計畫也被稱為「人造太陽」計畫。1982年,在美、蘇首腦的倡議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贊同下,ITER計畫得以確立。ITER計畫獨立於IAEA之外,最初由俄、日、美、歐四方共同承建。
報導指出,2003年2月,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召開的「ITER第八次政府間談判會」上,中國宣布加入該計畫談判。這意味著中國承諾承擔ITER工程總造價46億歐元的10%,並享受全部知識產權。2005年,法國南部馬賽附近的卡達拉舍被選定為建造該反應堆的地址。
2007-10-26 09:04:58
變軌
值得高興!“嫦娥一號”采用的是追月球的軌道方式,也就是農曆中旬發射,這時候月球朝前運行,“嫦娥一號”在後面追隨。這跟小日本的“月亮女神”有區別,“月亮女神”是9月14日(農曆8月初4),它采取的是去迎月球的軌道。 小日本的“月亮女神”迎月是大S軌道,風險大,時間長,費燃料,技術落後,相當于60年代早期的理論爲依據 中國“嫦娥一號”追月是複數螺旋加小S軌道,風險無,時間短,省燃料,技術先進,90年代末才提出的新理論
“單缸不帶捆”充分說明中國航天水平遠高于日本 說明攜帶燃料少,說明中國軌道選擇的好,說明中國燃料燃燒效率高,說明中國遠程控制能力好.同體積衛星,我國發射到月 就比某國大大節約燃料,經濟、減重,一旦以後大推力開始使用,就方便攜帶更多重量到月球加上我國的計算力和同步軌道的技術力 ,姿態調整、重力利用、光能利用,完全成熟 而且全月球3D的拍攝,不但爲月球科研做貢獻,也爲後期,著陸月球選擇著地點提供參考
http://bbs.news.sina.com.cn/tre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1&fid=51123&tbid=5564&ismain=
 
普丁為何就伊朗問題與美作對>中時007.10.27

 美國對伊朗施加了大規模的經濟制裁,華府的口氣也一天比一天強硬,但俄羅斯卻越發傾向伊朗,俄國總統普丁在伊朗出席裡海國家會議時,大力支持伊朗,俄國在伊朗問題上難道就要與美國對著幹?
 一般以為俄國就是要美國好看,讓美國忍耐不住時攻擊伊朗,一則可使美國又陷入一個類如伊拉克的泥淖,二則可使美國遭受國際社會指摘,三則油價大漲之後,俄國賣油的收入又可大力增加。所以它就不管伊朗是否要發展核武了。
 這種論點看似有理,實則未必,因為基本上俄國絕不願伊朗擁有核武,從蘇聯時代,它就十分重視防阻核擴散,重視的程度絕不在美國之下。俄國絕不願中國有核武,也不願印度有核武,當然也不願伊朗有核武,因為這些鄰國有了核武之後,對俄國會有潛在威脅。國際間無長久的敵友,一旦情勢變化,俄國就面臨了核武威脅。數世紀來,俄國與伊朗,常有衝突發生,過去伊朗曾親美,革命後又反美,誰知那一天政局變化後又變成親美?這樣一個鄰國有核武絕不是自己利益之所在。
 俄國是在幫助伊朗建造核能發電廠,但俄國卻並不協助伊朗發展核武,它所了解的伊朗核工程遠較美國所知的為準為多,它認為伊朗在可見的將來不可能發展出核武。
 但是美國卻認定伊朗有發展核武的行動,而事實上卻又提不出可靠的證據。俄國的意思是,美國如果有可靠的證據便攤出來,大家共同對付伊朗,但不能聽信以色列不可靠的情報便認定伊朗要怎樣怎樣,甚至搞出第三次世界大戰(布希語)都在所不惜。
 俄國很不樂意美國在國際間僅憑自己的想法與看法便任意行事,俄國與美國在伊朗問題上的作對,正顯示了普丁反美國「單極化」的行徑,而非偏愛伊朗。
2007-10-27 08:11:39
發了
嫦娥奔月 西昌發了【聯合報07.10.28大陸新聞中心

「嫦娥一號」發射三天後,四川西昌總共湧入四萬遊客,以及至少四千萬人民幣的收入。受益最大的,就是西昌周邊的村落居民。甚至有村民一天最高賺進五千元人民幣(約台幣兩萬兩千元)。
「廣州日報」報導,靠近西昌發射基地的村落總共有三個。對這些看慣衛星發射的村民眼裡,「嫦娥一號」等同於「搖錢樹」。
有基地附近的村民就表示,「由於衛星發射日那天,基地周圍加強戒備。因此,許多村民利用特權,拉了好幾趟人進村看發射實況。」、「每人一百元,一趟可拉兩、三個人。」
有些村民平均一天至少可賺上兩千元。甚至到了廿四日發射日當天進村費用漲到每人八百元,有村民一天收入甚至上看五千元。
報導指出,到十月廿四日傍晚為止,西昌十一家四星級以上的酒店訂房率達九成以上,遊客接待量約四萬人次。自十月十六日日開始,西昌市接待的外地遊客就出現暴增的現象,廿四日達最高峰。
籌辦「嫦娥飛天」的旅行社「西昌金英旅遊公司」董事長曹英學表示,近日該公司實際接待遊客為兩千人到三千五百人。這個數字還是在考慮到遊客增多帶來安全隱患而管制的數量。實際上前來諮詢的遊客多達萬餘人。
西昌市旅遊局副局長陳樂說,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自90年代開始對外開放,但沒有一次發射像「嫦娥一號」吸引這麼多人。這次的參觀多是外來遊客,若不包括旅遊門票和機票、火車票等,僅吃飯、住宿、購物如按照每人消費一千元計算,為當地帶來四千萬元以上的產值。
然而,龐大的遊客量也為西昌帶來不少壓力。截至本月卅日前,西昌到成都、重慶和昆明的航班全都爆滿。由於每天從西昌飛成都的航班只有四到五次,即便加開航班接送,至少也需耗費兩天才能消化龐大的遊客。
2007-10-28 08:16:04
印天軍
印軍司令開會熱議中國軍力和嫦娥探月工程(圖)
http://www.sina.com.cn07年10月28日 青年參考
  本報主筆 邱永崢
  從10月23日至28日,印度陸軍和海軍各自在首都新德裏召開聯合司令官會議。與往年不同的是,在本年度會議上,所涉議題處處與中國有關。其中,中國國防力量和中國探月等航天科技話題,更是印軍最高將領們熱議的焦點。
  集中討論中國軍力
  據《印度報業托拉斯》、《印度日報》、《印度時報》等媒體10月23日報道,印度陸軍和海軍分別在首都新德裏召開最高司令官年度會議。其中,陸軍聯合司令官會議由陸軍參謀長迪帕克?卡普爾將軍主持,10月24日至28日召開,總理辛格到場發表重要講話;海軍高官年會由海軍參謀長蘇雷什?梅塔將軍 主持,10月23日至26日召開,總理辛格也會到場。
  海軍高官年會的主要內容是探討印度海軍後勤、編制結構、訓練與作戰等事宜,其中引人關注的是印度海軍的航空母艦、核潛艇和潛射導彈部隊的建設,印度海軍如何保證對印度洋的絕對控制,以及如何與他國海軍建立“親密關系”等問題。
  新德裏的安全專家們指出,印度有關中國加強軍事能力的報道越來越多,比如說今年年初發現,中國更先進的“晉”級戰略核潛艇的數量“正在增加”。 而相比之下,印度現在還沒有自己的戰略核潛艇,只能依賴俄羅斯,從它那裏租借才算有“自己的核潛艇”,至于印度自行設計的核潛艇還有多年才能開工建設,下 水成軍則需更長時間。
  與海軍集中研討自身建設不同,陸軍聯合司令官會議的焦點是中國“日益增強的軍事能力”和所謂“向不丹滲透”問題。因爲不丹與中國西藏有500公 裏長的接壤,印度媒體和中印邊境地區的印度政客不時“曝料”說什么中國有“滲透行爲”。雖然印度政府和軍方不斷否認中國方面有這種行爲,但由于印度方面的 這種論調一直沒有消失,所以也就成了這次陸軍司令官們研討的重點。
  當然,如何加強與中國的軍事關系也是司令官們感興趣的話題之一。按計劃,中印陸軍原定于10月舉行首次聯合軍事演習,印度150余名官兵屆時會 到中國境內參加反恐軍演,但由于種種原因,該演習被推遲了。爲此,印度陸軍司令們希望能在中國派出軍事代表團到新德裏之前,商量出一個推進這一演習進程的 對策。
  “嫦娥奔月”刺激印度“天軍”
  印度陸海軍司令官開會期間,恰值中國“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因此,中國的探月工程和整體航天實力成了這些高級將領熱議的話題,並進一步刺激了印度三軍籌建“天軍”的熱情。
  據《印度時報》23日披露,繼印度空軍去年宣布籌建航天司令部之後,印度陸軍和海軍也借本年度司令官會議推出了各自的“天軍”考慮,並且分別在 各自的司令部中成立了“太空小組”。印度三軍決策層都認爲,未來戰爭要是離開了“太空資源”就不用打了,因爲“現代化的軍事對太空的各項技術系統有著嚴重 依賴”。
  由于印度總理辛格會到場,並且與司令官們討論戰略和國防問題,因此,陸軍司令官們准備向他端出《陸軍2020太空展望》的議案,重點探討印度陸軍的“太空作戰能力需求”和“與陸軍相關的地上和太空設備”問題。
  印度海軍也不甘落後,已經在司令部內成立了“太空科”,主要負責海軍航空兵和天基系統的整合,而海軍的“信號處”則負責與太空軍事運用相關的其他問題。
  印度空軍在籌建天軍方面一直走在其他軍兵種的前面。但印度空軍司令馬歇爾?FH?梅傑上將說:“中國在航天技術方面領先印度許多,特別是載人航天和探月技術方面,相比之下,印度雖說也有了自己的航天司令部,但它還得六七年時間才能全面運作起來。”
  印度國防部也抛出了《2020國防太空展望》。這份戰略性的指導文件強調,在2012年之前,印度軍方將致力于發展太空情報、偵察、測繪、通訊與導航領域。爲實現這一目標,印度得完成1000余項相關科研項目,發射多顆軍用間諜衛星。
  拿中國探月說事的也不少
  中國“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絕大多數人都認爲,中國探月衛星成功發射,對于人類的宇宙探索會有巨大的貢獻,爲人類將來走向深空“添磚加瓦”。《青年參考》報記者在采訪多位外國宇航專家時,他們也都真誠祝願中國探月衛星發射成功。
  但並不奇怪的是,總會有人用不一樣的眼光看中國航天科技的發展。美國《時代》周刊22日發自北京的報道,頗具西方媒體的代表性:在“客觀”報道 中國探月項目的同時,總不忘“旁敲側擊”一下:“2003年,當中國成爲亞洲第一個將航天員送上太空的國家時,中國成爲亞洲的一個沖擊波。今年,中國還用 地基反衛星導彈打掉了一顆老舊的氣象衛星,這是任何國家都沒有進行的試驗,包括美國和俄羅斯……”事實上,《時代》周刊的這篇報道“忘記”了美國五角大樓 官員公開承認的:“類似中國的反衛星試驗,美國和俄羅斯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進行過了!”
  還有更邪乎的說法:一個自稱“人權和民主信息中心”的機構近日散布消息說,在“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時,中國的兩艘勘測船分布在南太平洋和南 大西洋,它們將發出信號指導探月衛星變軌。與此同時,“一艘中國潛艇”將向探月衛星發出模擬信號使衛星變軌。這樣的話,一旦衛星技術“成熟”,中國將有能 力“摧毀太空中的任何衛星”。
  事實上,這些聲音簡直不值得一駁,因爲每次中國航天器發射升空,中國的遠洋科考船就會到指定位置進行跟蹤與監測,這種做法與世界上任何發射航天 器的國家來說都是一樣的。美國和俄羅斯除了有勘測跟蹤船外,還在全球多國設有跟蹤基地,因此,遠洋科考船只是我國航天發射中必然的組成部分。至于潛艇發射 模擬信號對衛星實施變軌,目前仍屬于“科幻小說”裏才會發生的事。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7-10-28/1052469472.html
2007-10-29 08:07:45
NASA
輿論壓力 NASA公開飛安調查【世界日報07.11.01美聯社

在媒體的壓力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 )31日向國會保證,將把飛機幾乎相撞、機場跑道受阻和其他飛安問題等發生次數遠比以往所知更頻繁的一項空前調查結果,向公眾公開,不再堅持保密。
NASA先前曾說,飛安問題沒有對外公布是擔憂旅客會感到沮喪不滿,並影響航空公司的生意,這一說法遭到廣泛批評。美聯社記者依照資訊自由法,過去14個 月一直向NASA索要飛安調查的數據,但都被NASA以上述理由搪塞。NASA署長葛里芬說:「NASA把商業利益置於民眾安全之上的任何表述,都使我遺 憾,本不應當如此。」
國會科技委員會主席葛登眾議員(Bart Gordon,民主黨,田納西州)說,NASA不予公布的理由「既產生麻煩,又無法使人相信。」他說NASA的調查耗資1130萬元,他已要求NASA, 研究數據只要不含商業機密,就應盡快公布,「凡是能合法公布的,就要對外公布。」
但NASA會多快公布尚無法知道。
2007-11-02 10:56:36
夸父追日
 
送出嫦娥 夸父追日明年啟動>中時07.11.03彭志平

 正當大陸探月衛星「嫦娥一號」飛向月球之際,另一項追日行動「夸父計畫」可望於明年開始啟動。這項包含三顆衛星的探測計畫預計二○一二年升空,將用於監測太陽活動導致的日地空間環境連鎖變化的全過程。
 夸父計畫的全名是「夸父計畫─空間(編按:大陸稱「太空」為「空間」)風暴、極光和空間天氣探測計畫」,是由大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國防科工委共同支持的專案。由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物理專業委員會負責提交包括軌道和科學目標在內的工程設計方案,審查作業將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進行。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蕭佐指出,該計畫包括了三顆衛星,有一顆在日地連線的L1點,即距地球一百五十萬公里處。這顆衛星能夠面對太陽,把太陽的擾動情況發回地球。在該點上觀測,能夠比較全面地了解日地擾動過程。
 所謂L1點係指五個拉格朗日點(Lagrange Point)中的一個點,這五點是地球以及月球間引力與離心力的平衡點。
 除了一顆衛星在L1點之外,夸父計畫在地球軌道上也放出兩顆不同相位的繞地衛星,對北極進行二十四小時連續的成像觀測,對極光現象與太陽粒子噴發的關係進行研究。蕭佐說,這在國際上是一個創新。
 參與「夸父計畫」的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院士涂傳詒指出,夸父計畫可能在下一個太陽極大期開始,發射時間大概在二○一二年左右。「夸父計畫」將觀測新的日地物理現象,進一步揭示日地空間風暴機理,監測行星際擾動傳播,為災害性空間環境預報提供觀測資料。
 除了奔月、追日之外,大陸還計畫對火星、金星的探測。更宏大的計畫是發射繞太陽極地軌道衛星。繞太陽極地軌道衛星將能對太陽進行三維觀測。
 不過,他說這可能不是我們這代人的事情了,是未來的努力方向。
2007-11-03 08:55:53
火星
大陸/嫦娥一號本月下旬全部探測儀器開機進行科學探測
http://www.cdnews.com.tw07-11-08 閻光濤/整理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七日電,國家航天局新聞發言人李國平七日對媒體說,預計本月下旬,“嫦娥一號”衛星將由巡航姿態轉入對月定向工作姿態,傳回第 一段語音資料,全部探測儀器開機進行科學探測。隨後,將根據“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探測資料,按照既定科學目標要求進行分析處理,並製作第一張月球圖片。
 國防科工委新聞辦公室當天下午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李國平在會上介紹“嫦娥一號”衛星下一步工作計畫時作上述表示。他說,“嫦娥一號”衛星進入工作軌道後,衛星還將修正軌道偏差,在軌進行設備測試。
 根據“嫦娥一號”衛星的工作軌道和月球的自傳週期,星載CCD立體相機一個月內可以對全月球表面覆蓋一遍、微波探測儀可以覆蓋兩遍,干涉成像光譜儀則需兩個月覆蓋一遍。到明年一月中旬,“嫦娥一號”衛星上所有對月探測儀器都將覆蓋全月球一次。
 根據衛星設計壽命,“嫦娥一號”衛星將在工作軌道上開展一年的探測活動。在這一年運行時間內,“嫦娥一號”衛星將完成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特定物質類型及分佈、月壤特性和地月空間環境等四項科學探測任務。
 “嫦娥一號”衛星從上月二十四日成功發射以來,經過三百二十六個小時的飛行,順利實施四次加速、一次中途軌道修正、三次近月制動共八次變軌,經歷調相軌道、地月轉移軌道、月球捕獲軌道三個階段,總飛行距離約一百八十萬公里,最終于今天上午成功進入環月工作軌道。

大陸/國家航天局:計畫2009年發射火星探測器
http://www.cdnews.com.tw07-11-08謝志岳/報導

 中新網11月8日電: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報導,國家航天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該台記者採訪時透露,中國大陸計畫於2009年發射火星探測器
 報導說,這個專案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共同合作,利用俄羅斯的火箭進行發射。
 國家航太局外事司司長張偉介紹說,這個探測項目包含兩顆衛星,中國大陸研製一顆,俄羅斯研製一顆,俄羅斯的衛星落到火星的衛星上面,中國大陸研製的衛星像探月一樣要繞著火星進行成像,在2009年進行發射,準備工作和工程的前期論證已經正在開展了。
 據張偉介紹,火星探測計畫的啟動,將使中國大陸在深空探測領域又向前邁進一大步。
 
大陸/民間可望參與中共航太建設
http://www.cdnews.com.tw007-11-08 閻光濤/整理

 中央社台北八日電,中共國家航太局七日表示,中國政府鼓勵非公有制的企業及民間資金進入航太領域,透過產、學、研結合,參與航太科技研究、生產和商業貿易等活動。
 中共航太局發言人李國平是針對探月工程首次飛行任務召開記者會時,做出上述表示。
 「中國網」轉述,中共國家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一批實力堅強的非公有制企業,例如民營企業或私營企業等,對促進社會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
 李國平認為,參與航太科技工業的個人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應當具備相當的條件,特別是具有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
 李國平舉例,月球探測二期、三期工程的工作量和技術難度會更大,中國政府想充分運用全中國的技術優勢,對二期工程部份計畫採招投標的方式,在民間選擇有能力的單位,包括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業單位及非公有制企業,以承擔相關的研製任務。
 中共航空太空界正在進行的繞月探測工程進展順利,同時也有消息透露,中共將與俄羅斯於二零零九年聯手探測火星,火箭專家更預期,中共計劃二零二零年前建立小型太空站。
2007-11-10 13:22:19
很正常?
大陸/嫦娥一號短暫失去聯繫 專家: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http://www.cdnews.com.tw07-11-13 謝志岳/報導

 中新網11月13日電:有媒體報導,昨日“嫦娥一號”衛星曾有45分鐘與地面失去聯繫。據權威專家解釋,這是很正常的情況。

 據中新網記者瞭解,“嫦娥一號”衛星地面測控系統與歐洲航天局合作,形成了“國內測控船站+國外測控站”的全球布站方案,使嫦娥一號衛星的測控覆蓋率達到98%以上,但仍會有短暫時間無法與衛星取得聯繫。

 繞月探測工程測控系統主要由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分佈在全國的地面測控站——如青島站、喀什站,分佈在北京、上海、昆明和烏魯木齊的天文觀測 站,VLBI中心,以及佈置在太平洋海域指定位置的遠望二號、遠望三號航太測量船,還有國際聯網的地面測量站組成,由時統、通信和資料傳輸系統將所有測控 站點聯成一個整體。專家介紹,整個測控系統的精度與可靠性都是很高的。

奔向月球那一天

‧科學人 2007/11/12漆黑的夜空中,明晃晃的月亮陡然出現在廣闊彎曲的地平線上方。自從獵戶座(Orion)載人探索飛行器到達距離地球300公里的軌道後,四名太空人已經目睹好幾次如此壯觀的月出景象。【撰文/丁基爾、強斯、懷特;翻譯/甘錫安】

人類將再度造訪月球,這次還打算多待一陣子。
獵戶座計畫簡介
NASA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作開發了一套太空運輸系統,計畫在2020年載運人類往返月球。獵戶座太空船包含加壓艙、維生系統及推進引擎,是星座計畫的 關鍵部份,也包含升空推進器及支援艙。儘管星座與獵戶座計畫在某些方面類似於1960年代的阿波羅登月計畫,但它還可執行月球探測以外的載人及無人任務, 包括維修太空站等,甚至可前往火星。星座系統更大的功能變化來自更大更通用的設計,以及採用最先進的科技。



漆黑的夜空中,明晃晃的月亮陡然出現在廣闊彎曲的地平線上方。自從獵戶座(Orion)載人探索飛行器到達距離地球 300公里的軌道後,四名太空人已經目睹好幾次如此壯觀的月出景象。但在時機恰到好處的火箭推進下,駕駛員準備朝遠方目標加速前進。耳機中傳來「奔月噴射 點火倒數10秒5、4、3、2、1,時間到點火」火箭尾端噴嘴噴出白熱的火焰,整艘太空船(其實是一串具有各種功能的太空艙)一陣震動,乘員啟程前往距離 地球最近的天體——這個半世紀來人類未再踏足的神秘之地。屆時已是2020年,美國再度來到月球,不過這次目標不只是造訪,而是要為新一代太空探索者建立 前哨基地。
獵戶座太空船是「星座計畫」(Constellation)的一大關鍵,是美國航太總署(NASA)耗資數十億美元、極具雄心的計畫,目標 是建立太空運輸系統,不僅要讓人類往來月球,還要為國際太空站(ISS)運補,最後將人送上火星。2006年中這項計畫成立之後,NASA與獵戶座太空船 主要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工程師和研究人員,一直致力於開發火箭發射器、乘員與服務艙、上層火箭和降落系統,一旦目前的運載工具太空梭於2010年除 役之後,這些器具便能讓美國繼續進行穩健而成本低廉的載人太空飛行。
為盡量降低開發風險和成本,NASA規劃人員在星座計畫中採用許多實地驗證過的技術原理,也有許多知識借鏡於阿波羅計畫,因為那是於1960年代末與1970年代初將人類安全送上月球的重大工程。在此同時,NASA工程師也運用更新的技術,重新設計許多系統及組件。
獵戶座太空船初期的一般功能有很多與阿波羅太空船相同,乘員艙的形狀也類似,但其實相同的部份只有外表。舉例來說,獵戶座可容納的乘員人數 比阿波羅多,總容積約為20立方公尺的加壓艙可供四人乘坐執行月球任務(2015年開始將可供六人乘坐造訪太空站),阿波羅太空船則僅能乘坐三名太空人和 設備,總容積也只有小小的10立方公尺。
最新的結構設計、電子裝置以及電腦與通訊科技,可協助計畫的設計人員增加新型太空船的運作變化,超越阿波羅太空船。舉例來說,獵戶座太空船 就能與其他太空船自動對接,還能在無人狀態下繞行月球軌道六個月。此外,工程師也不斷提高太空船的安全性。例如在發射過程中遭遇緊急狀況時,強力逃生火箭 可帶領乘員迅速脫險,這是當年太空梭太空人沒能來得及享有的。為了讓讀者進一步了解這項計畫的內容,我們先回到地面,從獵戶座乘員離開地球之前開始談起。 我們將逐步介紹這項月球任務的原型,以及每個階段所要達成的技術。
一飛沖天
矗立在弗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的鹽沼中,高110公尺、分兩階段發射的運載火箭戰神五號(Ares V)正蓄勢待發。這具無人火箭擁有五具火力強大的火箭引擎,高度和身圍與因阿波羅太空船而聞名的農神五號(Saturn V)巨型火箭不相上下。戰神五號的中央推進器燃料槽由太空梭的外部燃料槽改變而來,供應液態氫氧推進劑給火箭的RS-68引擎。這款引擎是改良自三角洲四 號軍用與商用運載火箭目前使用的引擎。此外,還有兩具以太空梭系統改裝的「環束式」固態燃料火箭推進器,位於戰神五號的中央汽缸兩側。它們為運載火箭提供 所需的額外推力,便於推升狀似昆蟲的登月小艇和「離地節」(Earth departure stage),這具推進火箭擁有J-2X液態氫氧燃料引擎(源自NASA阿波羅時代農神五號J-2引擎,由普惠公司製造),可推動獵戶座脫離地球重力,飛 到月球。
突然間,戰神五號的尾巴出現一道閃光,推進器、發射架和發射台迅速包覆在一團團煙霧當中。暫停片刻後,一聲轟然巨響迴盪在太空中心,將鳥兒 驚得四散紛飛。巨大的火箭在不斷拉長的灰白色噴氣柱頂端,起初上升得很慢,接著速度逐步加快,火箭的熊熊烈焰在天空拖曳出一條煙霧尾巴,然後逐漸隱沒在天 際。幾分鐘後,在地球附近的寂靜太空中,戰神五號拋下環束式推進器,推進器落入海中後將被回收。接著它脫去覆蓋火箭前端的貨物保護鞘,露出裡面的登月小 艇。這艘太空船在高度約300公里處環繞地球,等待遠征月球的下一步:與獵戶座會合。
同一天,四位將前往月球的太空人在甘迺迪太空中心另一座發射台上空98公尺處,稍後即將升空。他們乘坐的圓錐形獵戶座乘員艙下方是圓柱形的 服務艙,其中包含太空船的軌道推進引擎以及許多維生系統。保護翼片將這些東西包裹在內,隔絕強大的空氣動力以及升空時可能遭遇的嚴苛考驗。乘員艙和服務艙 位於NASA的兩節式戰神一號乘員運載火箭頂端。這具某些人稱為「桿子」的火箭,身形比其前身還纖細,它裡面包含了另一具改裝過的太空梭推進器(由亞利安 科技系統公司製造),推進器上方再套上以一具J-2X引擎推動的第二節火箭。太空船連接器的功能,是在獵戶座太空船和戰神一號之間提供結構和電力介面。
高聳的火箭頂端是逃生塔,當發生故障時可載運乘員快速脫險。從1986年挑戰者號事故可知,如果太空船在發射和升空初期發生嚴重的技術問 題,太空梭乘員生存的機會相當低。相反地,獵戶座的發射中止系統(LAS)可以在數秒鐘之內,提供相當於自身加上分離的乘員艙總質量15倍的推力。逃生塔 可在火箭還在發射台上或升空時,快速將太空人帶離危險。假如在地面發生嚴重差錯,分離後的系統可以飛到1200公尺高以便打開降落傘,另外還會沿飛行(水 平)方向拉開約1000公尺的距離,遠離發射台。任務規劃人員預估,LAS搭配獵戶座的先進導引及控制系統,將可使乘員安全返航的機率提高到99.9%。
但隨著升空的時刻接近,心情也越來越雀躍,關於逃生問題的憂慮很快就被拋在腦後了。倒數接近0時,指揮官和駕駛員專注看著獵戶座「玻璃駕駛艙」中平面顯示 器上的飛行儀表,這套儀表脫胎自剛問世的波音787夢幻客機(Dreamliner)等先進客機使用的安全備援式航空電子系統。駕駛艙具備電腦化的全電子 式「線傳飛行」控制裝置、節能電氣設備與幾個機械式開關,這恐怕是阿波羅時代的太空人完全難以理解的。
一陣顫動擴散到整個結構,接著是巨大的轟隆聲。「桿子」開始朝天空前進。它的速度不斷提高,上升得相當快,將太空人壓進座椅。飛行將近兩分 半鐘後,固態火箭推進器以六馬赫的速度推動戰神一號升空。在6萬1000公尺高度,第一節火箭脫離,然後藉由降落傘落回地面,以便回收後重複使用。在此同 時,J-2X的第二節火箭引擎點火,推送獵戶座乘員艙、服務艙和LAS穿過最後一段大氣層。一旦太空船飛出大氣層,火箭的任務就結束了,空氣動力護罩會分 解脫離,以減輕重量、提高上升效能。此時太空船的速度已經夠快,足以降低緊急中止的危險,因此LAS與保護翼片也會分離落下。乘員艙與服務艙到達100公 里左右高度的時候,第二節引擎熄火。
在繞地軌道上會合
接著服務艙引擎點火,完成將獵戶座送上軌道的任務,並開始執行與離地節及登月小艇接合的動作。獵戶座的主引擎取材於經過航行測試的太空梭軌 道控制引擎,並加以改良提高推力及效率。服務艙包含發電及儲存系統、可將餘熱散入太空的散熱器、所有必須用到的液體,以及一個科學儀器隔艙。為了盡量擴大 乘員艙空間,服務艙也裝載了一些航空電子系統,以及一部份環境控制及維生子系統。它的結構是鋁強化輕型聚合物複合材料蜂巢,製造方法簡單,應該有助於降低 這個消耗性部件的成本。
獵戶座和阿波羅兩具太空船比較值得注意的一項差別,是獵戶座的服務艙添加了傘形太陽能板,需要時可在軌道上展開。由於阿波羅太空船是針對為 時數天的月球任務而設計,因此攜帶的氫燃料電池所產生的電力,僅足以使用相當短的時間。相反地,獵戶座所產生的電力則至少要能使用六個月。
2007-11-16 07:43:09
海南太空園
砸70億人民幣 海南建太空樂園【世界日報07.11.19

「神州六號」、「嫦娥一號」相繼成功升空,為神州掀起一片太空旅遊熱潮。海南島文昌市將興建全國第四個航天發射中心,並斥資70億元,興建全國第一個太空主題 公園。遊客在主題公園內可一試模擬遨遊太空的奇妙感覺,並品嘗到「太空西瓜」的味道。國防科工委18日明確表示,月球探測二、三期工程亦將盡快立項。
中國媒體記者近日專程到中心所在地、有「椰子之鄉」美譽的龍樓鎮探秘。發射中心佔地約20平方公里,有望在2012年建成使用,將包括火箭裝配廠、指揮中心和太空主題科學公園。目前,基地已完成圈地,6100多名居民須於今年底前搬遷。
太空主題公園的建設一期面積約6100畝,分為模擬太空、航天博物館等五大區。公園規劃多處觀景點,並設置海上觀景平台,容納三千人觀看火箭發射。基地也帶動了當地樓市和旅遊業,當局指五年後建百家星級酒店也供不應求。
2007-11-20 09:08:17
南韓
南韓:2020年發射探月衛星【聯合報07.11.21國際中心

繼中共和日本之後,南韓政府廿日宣布,將在二○二○年發射探月衛星,加入亞洲探月競賽。
南韓科技部公布名為「太空發展路線」的計畫,準備在二○二○年之前發射自行研發的火箭,載運衛星進入月球軌道。第二顆衛星預訂在二○二五年發射,這項計畫未年十年將耗資三兆六千億韓元(約台幣一千兩百六十億元),自行研發衛星及火箭。
中共上月成功發射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日本也在兩個月前發射衛星,印度則計畫在明年四月發射探月衛星。。
科技部發言人說:「根據太空發展路線計畫,南韓二○二○年將發射探測器進入月球軌道,二○二五年將發射另一個探測器登上月球表面。」
發言人說,重約三百公噸的「朝鮮太空運載火箭二號」(KSLV-II)將在二○一七年前就緒,以便執行任務,而另一艘體積較小、重約一百七十公噸的朝鮮太空運載火箭一號將於隔年年底發射。
過去十年,南韓已投下一兆七千億韓元從事太空計畫,自一九九二年以來已發射十一顆衛星,但都用於太空及海洋研究,而且衛星都是國外製造,這項探月計畫將是南韓首次使用自製衛星及火箭從事太空研究。
位於朝鮮半島南端、南韓首座「羅老太空中心」預定明年起開始運作,南韓首位太空人明年四月也將登上俄羅斯聯合號太空船,前往國際太空站,在太空停留八天。
2007-11-21 09:35:48
首幅月片
嫦娥傳回 首幅月球照片曝光【聯合報07.11.27藍孝威

這是嫦娥一號距月球兩百公里,所拍攝的照片。
(新華社)
大陸國家航天局昨天上午公布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第一幅月球表面圖像,由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自為圖像揭幕。
嫦娥一號是在距月球表面兩百公里的高度拍攝,圖幅寬兩百八十公里,長四百六十公里。圖像覆蓋區域屬月球高地,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態、結構和形成年代的撞擊坑,影像解析度達一百廿公尺。
大陸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表示,從十一月廿日開始,衛星搭載的CCD立體相機開始運作,地面應用系統獲得第一批對月探測的原始圖像數據。數據經過技術處理,並對十九條衛星軌道探測圖像進行拼接後,完成了第一幅月球圖像,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三D立體圖像製作。
大陸為確保嫦娥一號衛星能從遠距離發送的數據能成功接收,專門研製了口徑五十公尺與四十公尺的大型數據接收天線,分別安裝在北京密雲、雲南昆明的天文台站,至於嫦娥一號的第一批語音數據也將在隨後幾日傳回。
中共總理溫家寶為圖像揭幕致詞時自豪地說,「首次探月工程的圓滿完成,使大陸已跨入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有太空探測能力國家的行列。」不過,孫來燕稍後在記者會上,否認外傳大陸將在2020年送太空人上月球的計畫。
嫦娥一號的科技團隊十分年輕,工程研製隊伍的平均年齡不到四十歲,卅至四十歲的骨幹擔任主任設計師、副總設計師、副總指揮,還有一名年僅廿五歲的科研人員,說明大陸航天事業的發展人才輩出。
2007-11-27 08:26:57
作假?
月表照作假? 只是拍攝點相同>中時07.12.03 白德華

 由於拍攝地點相同,當大陸公佈首張「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拍攝傳回的月球照片時,有不少網民質疑「作假」。對此,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堅決否認,指兩者拍攝地點相同,但隕石坑仍有區別。但至於為什麼選擇同一個地點拍攝,歐陽自遠並沒有提供解釋。
 中國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傳回的首張照片,被指與美國○五年繞月衛星拍攝的照片完全相同。為此,《東方網》引述歐陽自遠話說,兩者所拍月球地點相同,中國首幅月照絕對沒有作假。
 歐陽自遠指出,這幅照片並非抄襲美國,只不過拍攝地點相同,因此粗看給人的感覺的確是一模一樣。歐陽自遠為了解釋,還特別當場公佈兩張照片的對比。
 歐陽自遠:隕石坑多一個
 這張據悉由一位加拿大華僑提供的美國太空總署照片顯示,周邊環境幾乎相同,但中心點的隕石坑有些區別。美國的照片上,其中一個點上只有一個小坑,但「嫦娥一號」拍攝的照片,同樣的座標則清晰呈現兩個疊加的隕石坑。
 歐陽自遠解釋,一種可能是當年美國的相機清晰度不夠,只能模糊地拍出一個隕石坑;另一種可能就是,在○五年至○七年,又一顆隕石砸在這個點上。
 儘管網民質疑月球照片是「拷貝」、「做手腳」,身為中科院士的歐陽自遠說,嫦娥一號傳回的月面圖千真萬確,「這是我們的第一張圖啊!」但他說,「能理解網友的質疑。美國的阿波羅號做出那麼偉大的貢獻,但至今都有人懷疑它是假的。」
 歐陽自遠認為,可能最近大家在談論華南虎照片的真假,因此也開始懷疑「嫦娥」傳回圖像的真假。他說,「我們在數據接收的現場,當時情形是『衛星一秒一秒地走,圖像一點一點顯示出來』。從CCD立體相機開機、拍攝、轉換、地球接收到製圖,耗時五秒鐘。」
 三D立體成像 耗時五秒鐘
 一般相機拍攝到的都是平面圖像,但月球表面起伏很大,為此,中共開發了能實現三D立體成像的CCD相機,以獲取前視、正視及後視圖像。但因立體相機固定在衛星上不能自由轉動,所以只是隨衛星與月球間的相對運動,對月球表面進行掃描成像。
 歐陽自遠還說,透過「嫦娥一號」傳回的首張影像,科學家已獲得很多資訊,例如圖像右上角有兩地方看起來比較暗,坑少一點,而其他地方較亮,坑也較多。這種現象表明,暗的地方更年輕,大約有卅多億年,明亮的地方則較古老,大約有四十二億年。此外,圖像也可觀察到月球上的碗形坑、中心錐形坑、多環坑等,不同坑有不同的形成原因。
2007-12-03 07:03:07
3D月照
 
闢謠 大陸再公布3D月表照>中時007.12.11彭志平

為了闢謠,證實第一張傳回的月球照片並非出自假造,大陸9日再發表月球3D立體照片。(新華社)
     大陸國家航天局再度公布探月衛星「嫦娥一號」3D相機傳回資料所判讀之月球表面照片。這是大陸根據先前傳回的第一張月球照片,透過還原方式得到的第一幅月球3D立體圖象,打破先前關於大陸第一張月球照片為造假的傳言。
     有別於上月公布的平面照片,大陸國家航天局周日公布的是同一地點的首張月球3D立體圖片。該圖片拍攝於距離月球兩百公里左右的飛行軌道上,成像區域和之前公布的第一張月球表面圖大致相當,位於月球正面的右下角,但是表面積略小。
     據指出,這張月球3D立體圖片所體現的地貌是月球表面的高地,跟地球相比較,可以比擬為月球上的青康藏高原。圖片顯示區域的高度差距達到五千兩百公尺左右,最底處位於圖片左下角的坑底,最高處位於圖片下部中間的突起地帶。
     大陸國家航天局發言人指出,目前「嫦娥一號」衛星探測儀器均已開機工作,並獲得了探測資料。目前正在進行處理,已取得部分科學成果。
     同時,隨著「嫦娥一號」傳回資料的積累,「月照」的精度還會不斷提高。目前,大陸科研部門正在對「嫦娥一號」上的CCD立體照相機成像資料進行處理,形成了部分區域的平面圖、立體圖和高程圖。
     此外,大陸國家航天局表示,今後將根據科學探測儀器的資料獲取情況和地面接收處理進展,適時發布探測成果。
2007-12-11 09:44:16
落后?
我来说一下,咱们的长征火箭确实比较落后,否则就不会在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时先发射到地球轨道,然后经过不断的转移变轨最终进入月球轨道。要是有更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就可以直接了当地让“嫦娥一号”进入月球轨道了。据我所知,咱们的长征火箭基本上都是二级或三级火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四级火箭服役。不知将来的长征5号大型运载火箭是几级火箭,等它服役了这种运载能力低下的窘迫局面将暂时得到改善,即使长征5号也无法与美俄大型运载火箭“大力神”、“第聂伯”、“质子”以及欧洲航天局“阿里亚娜”火箭相提并论。西方都是采用固、液燃料火箭并用或发展纯固体大型运载火箭。我国只是发展了用于发射微小卫星的“开拓者”系列运载火箭,希望今后在大推力火箭研制方面有所突破,为将来发射空间站、太空望远镜、深空探测器的发射做好准备。
差距就是差距,要清楚差距。决不能有满足现状的情绪,世界上能发展航天的国家不多,但在航天业界仔细对比一下,我们人处于中低水平。1969年美国登月了,到2007年中国才发射了月球卫星,38年之差,何况等中国人登月还不知在未来十几二十年才能看到,这就是差距。连日本鬼子都早于1990年初就发射了人造卫星“飞天”,虽说计划不太成功。这次发射“月亮女神”卫星又走到了咱们前头,而且是一箭三星。我国早已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但运用较少,只是用长征4号用过一箭两星方式发射过几次。说明还是推力有限,现在航天器越造越大,咱们的长征只能这样发射了。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2&fid=61703&tbid=5429
2008-01-04 10:06:15
版主回應
俄羅斯擬用安-124運輸機在空中發射運載火箭 2012-07-04 新京報

  安-124型運輸機是世界最大戰略重型運輸機之一,此次用于空中發射的是改進機型安-124-100VS,VS是“空中發射”的意思。
  中科院院士劉竹生對本報記者介紹稱,目前,空中發射火箭裝載方式有兩種,一是挂在機腹下(右圖);二是內槽式,裝在機艙內(左圖),打開艙門發射即可。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有意重啓因全球金融危機而擱置的“空中發射”項目,即使用重型運輸機在空中發射運載火箭。俄計劃與印尼合作,利用俄産重型運輸機和印尼的地面設施實施這一計劃。
  利用印尼飛機場發射
  報道說,俄副總理羅戈津在上周訪問印尼時特別提到重啓“空中發射”項目。2006年,負責實施這一項目的俄羅斯“空中發射”航空航天企業與印尼公司簽署協議,決定在印尼斯考滕群島飛機場部署安-124-100VS“魯斯蘭”重型運輸機,利用靠近赤道的有利地理位置實施空中火箭發射。
  “空中發射”航空航天企業的大股東俄羅斯“飛行”航空公司曾在2007年表示,這一項目已進入最後階段,2010年將實施首次發射。但此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項目因缺乏後續資金而被擱置。
  美國領先空中發射
  “空中發射”航空航天企業的總設計師羅伯特?伊萬諾夫接受俄《消息報》采訪時說,“飛行”航空公司一直沒有放棄這個項目,並已投入近2500萬美元資金。
  他解釋說,用飛機發射火箭商業價值在于更高性價比,因爲這種發射方式比在地面發射同樣重量的負載便宜20%至30%。目前空中發射的成本約爲3億美元,隨著技術完善,費用會降低。
  利用空中發射技術,重型運輸機可將輕型運載火箭攜帶到巡航高度再分離發射,由于高空中火箭承受壓力相對較小,對火箭結構強度要求也不會太高,火箭發動機可在更理想環境下工作。目前,美國在這一領域處于領先地位。今年6月,美國軌道科學公司就利用大型運輸機實施了一次空中發射。  
  美1990年突破空中發射
  早在1990年,美國軌道科學公司就取得了空中發射技術上的突破,B-52轟炸機空射運載火箭。今年6月該公司空射了搜尋黑洞探測器。俄羅斯于1998年12月啓動“空中發射”計劃。目前俄在空中發射火箭方面的技術已相當成熟。
  對于這一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中科院院士、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技術顧問劉竹生。他說,世界各國研究空中發射是爲了讓火箭能夠重複使用,希望將來能夠將一級二級甚至三級火箭都能重複使用,但是難度非常大。
劉院士也指出,目前的空中發射,包括航天飛機,也只是對火箭的部分重複使用,還不能完全代替火箭。因此空中發射運載火箭只是現在各國研究火箭重複使用的一種方式,目前還有這樣的研究,將火箭的飛行器設計成能返回的,火箭帶上翅膀也可以重複使用等。
  1 原理
  安-124型運輸機攜帶運載火箭飛至距地面10至11公裏左右高空。當飛機進入預定位置後,艙門被打開,當機身與水平線呈76度夾角時,機艙中的大功率活塞把火箭推向艙口,使其順“斜坡”滑出。
  與此同時,飛機將作出緊急躍升的特技飛行動作,使火箭與飛機快速分離。一級火箭發動機會産生約190噸的推力,火箭可攜帶各種小型衛星以每秒3.8公裏的速度飛向預定的太空軌道。
  2 難點
  劉竹生院士指出實現空中發射要攻克兩個主要難點,首先是飛機的定位,要求精准的高度、速度、姿態,然後才可以投放火箭,要保證火箭在飛機下面不能“擡頭”,否則會與飛機相撞,必須保證兩個飛行體在一定軌迹飛行,這樣才能安全。
  劉院士認爲,其次是,地面發射火箭時,發射方位是瞄准好的,但是空中發射不會那麽精確,飛機要有一套測量系統,如何將這些信息傳遞給火箭是個不小的難題。
  3 優勢
  相比地面和海上發射,除了重複利用火箭,空中發射還具以下三種優勢:
  一、空中發射不受地形、地理位置的限制,具有較高的自主性和機動性。
  二、空中發射使用費用和發射成本低,不需建立龐大地面基礎設施,也無需花巨額資金建設道路、電力、賓館和醫院等附屬設施。
  三、空中發射運載火箭燃料采用對環境危害相對較小的碳氫化合物。
http://mil.news.sina.com.cn/2012-07-04/0753694697.html
2012-07-04 10:11:00
嫦娥vs月神
·中國嫦娥衛星不是一般的強,嚇壞日本月亮女神! 
 
“嫦娥一號”避月食提前調軌 精度達萬分之三,有能力攻擊日本衛星 
·新華網北京1月28日電嫦娥一號衛星于27日23時50分48秒實施軌道調整,發動機點火60余秒,衛星軌道擡高近兩公裏。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說,這是爲了應對23天後將要出現的一次月食。 
·朱民才說,2月21日將有一次月食,而這一天正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屆時,整個月球以及繞月衛星都會被地球擋住陽光,預計時間爲三到四個小時。這次軌道調整後,預計衛星在地球陰影中的時間將縮短至兩小時左右。 
·嫦娥一號衛星主要依靠太陽照射太陽能帆板供電,盡管星上裝有蓄電池,但蓄電池只能保障短時間供電。 
·“提前20余天調整軌道,一方面可以節省大量燃料,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軌道動作太大對科學探測産生影響。”北京飛控中心軌道室主任唐歌實說。 
·據這個中心軌道室副主任劉從軍介紹,嫦娥一號衛星各項科學儀器工作正常,正在按原計劃開展相關的科學探測活動。月食期間,星上個別科學設備將暫時關機,整體而言月食對衛星工作影響不大。另外,衛星在今年8月還將遇到一次月食,也會提前調整軌道。 
·嫦娥一號衛星軌道控制精度達萬分之三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28日傳來數據表明,嫦娥一號衛星各項設備工作正常,正在距月球200公裏的工作軌道上飛行,軌道精度與理論值的誤差僅爲萬分之三。 
·北京航天飛控中心軌道室主任唐歌實介紹說,目前測量到的衛星軌道數據表明,嫦娥一號衛星月球軌道入軌精度優于千分之一,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衛星通過12天飛行,到達月球時間與預期時間僅相差20秒。這表明我國具備對距地球38萬公裏的衛星進行精確測控的能力。 
·嫦娥一號衛星在入軌到環月的飛行過程中,軌道室綜合利用各類測量數據計算軌道120余次,軌道控制精度達到百米量級,大大優于設計要求。 
·飛控中心軌道室副主任劉從軍介紹,對高速運動的衛星而言,每一秒的位置和姿態都有重大變化。嫦娥一號衛星與地球的通信有一定延時,使軌道測量和控制的難度大大增加。 
·軌道室目前每天都要對衛星進行相應的軌道維持。唐歌實說,由于軌道室自主研發了“測量數據修正處理系統”“實時誤差分析系統”等軟件,軌道維持工作不僅簡單易行,還十分精確。 
·嫦娥精確飛行表明我深空探測飛控能力實現零的突破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軌道室主任唐歌實28日接受采訪時說,嫦娥一號衛星運行至今的各種軌道數據表明,我國深空探測飛控能力已經實現零的突破。 
·月球是十分不規則的圓球,繞月衛星在軌道不同位置受到的月球引力差異較大,探月衛星的飛行控制對我國而言一度是個空白。 
·北京航天飛控中心軌道室在不到3年時間裏突破高精度定軌、地月轉移軌道控制等多項關鍵技術,成功解決了探月衛星必須解決的遠距離測控、高精度測量等重大技術難題。他們還首次實現了國內航天測量網、天文測控網和歐洲空間局測控網的無縫銜接。 
·嫦娥一號衛星奔月途中,原計劃需要200余公斤燃料進行的3次中途修正。由于軌道控制精度提高了兩個數量級,結果只用10公斤燃料一次達到軌控效果。比原計劃節省了190多公斤燃料,相當于衛星繞月飛行兩年所需燃料。 
·唐歌實介紹說,嫦娥一號衛星的軌道確定、軌道控制、計劃生成和動力學仿真等測控應用軟件均爲自主研制,包括了60多個進程,4300多個模塊,35萬行源程序。北京航天飛控中心軌道室目前正在進行探月二期工程和深空探測後續任務的相關論證工作。 
·據嫦娥探月工程總指揮介紹,我國早在20年前就有能力將衛星送上月球,這次嫦娥一號之所以比日本月亮女神較晚些時候發射,是因爲我們要首先獲取月亮女神的數據,然後再給予嫦娥距月高度以及軌道的定位.因爲我們的衛星軌道比日本的衛星軌道高,這樣一旦嫦娥與月亮女神相遇,月亮女神看不到我們的嫦娥,嫦娥卻能夠觀測到月亮女神,必要時還可以對其作些技術動作 
·嫦娥一號衛星于27日23時50分48秒實施軌道調整,避開將要出現的月食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65711&tbid=4980
2008-02-02 09:50:24
版主回應
海上發射公司

  海上發射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要利用海上平臺承擔商業衛星發射業務。參加方有:美國波音公司(占40%股份),負責航天器總體、有效載荷服務、出海之前港口處理操作;俄羅斯能源航天火箭公司(占25%股份),負責Block-DM上面級及其與運載火箭的一體化;挪威克韋爾納公司(占20%股份),負責海運工程;烏克蘭南方設計局與南方機器制造科研生産聯合體(占15%股份),負責運載火箭的前兩級和發射支持操作。
  海上發射公司進行發射前,發射架及箭體(包括有效載荷)在加利福尼亞州長灘港口的裝配指揮船上裝配,完成後轉移到能自航的「奧德賽」號發射平台上,然後與擔任指揮中心的裝配指揮船一道,駛往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 0°N 154°W進行發射。
  海上發射公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提供海基發射服務的公司,但海上發射的構想卻不止一個。1964年至1988年間,義大利羅馬大學和美國航空太空局(NASA)從位於肯亞海岸的聖馬可固定平台上發射過多枚太空飛行器。1998年7月7日,在巴比倫支海域附近,一枚由「新莫斯高夫斯克」號潛艇發射的「靜海」號(Shtil')運載火箭將兩枚通信衛星送入軌道,它們由柏林工業大學為德國太空局製造。
  海上發射公司1999年首次進行商業發射,至2008年9月,海上發射公司進行的29次發射中,有兩次失敗,另外還有一次也只取得部分成功。
  爲什麽要到海上發衛星呢?較之在陸地發射,海上發射有三大優勢。首先是提高了火箭的運載能力。發射船臺可以駛到赤道上,赤道是距離地球同步軌道最近的地方,這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地球自轉的能量作爲火箭的推動力,運載能力可提高30%左右,並且節約了燃料。第二是發射能力的提高使單位發射成本相應降低,價格降低了20%左右。第三是安全性高,無論是發射失敗還是火箭子級墜落,殘片都會落在水中,不必再擔心造成人員傷亡。

國際太空站打開通蛟龍號艙口 宣告民間太空飛行新時代的來臨

法新社2012-5-26報導,國際太空站(ISS)上的太空人,打開通往美國民營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 )「蛟龍號」(Dragon)太空艙的艙口。執行劃時代任務的蛟龍號,5月25日抵達ISS。
http://sa.ylib.com/MagCont.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1713

太空事業民營化 科學人雜誌

   民營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於2002年成立,宗旨就是前往其他新創公司從未去過的地方:地球軌道。2008年8月,SpaceX將杜漢的骨灰放入準備進行第三次試飛任務的獵鷹1號,這具以液態氧和煤油為燃料的火箭將飛往地球軌道。但起飛約兩分鐘後,杜漢最後的旅程提前結束,火箭第一節在分離時撞毀了第二節。這是SpaceX第三次試飛,也是第三次失敗。  
   那麼,2010年2月歐巴馬執政團隊宣佈,NASA應該實質放棄載人太空船任務並轉移給民間企業時,他們究竟在想什麼?NASA為了「星座計畫」已經投入90億美元,打算接替太空梭,建造運送太空人和補給品前往太空站、甚至月球的後繼載具,這些在新方案下將化為烏有。NASA反而還將提供種子基金給SpaceX等新創公司,並同意付費使用這些公司的火箭前往太空站。
   許多人指責這項方案不僅太天真,而且十分莽撞。批評最力的是曾當過太空人的太空偶像阿姆斯壯,他一聽見民間企業即將接下NASA任務,就嗤之以鼻地說:「必須經過多年努力和大手筆投資,才能達到必要的安全性和可靠度。」阿姆斯壯等人堅持,將地球軌道運輸飛行交給民間企業,等於讓載人太空探索走回頭路。而且萬一民間企業出錯,甚至會發生災難(許多人相信一定會),整個載人太空事業可能因此長期、甚至永久停擺。NASA規模龐大的載人太空航行組織一旦瓦解,要重建所需的時間和金錢,恐怕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儘管有這些考量,美國國會在2010年秋天仍然勉強同意了這項方案。
   單單只是賭注太大又有風險,並不表示絕對不值得冒險。我們有理由相信,民間企業很快就能勝任將人送上地球軌道的工作,而且會比NASA執行過的計畫花費更低、更可靠。更進一步來說,由於30多年來載人太空探索可說毫無進展,大多數人甚至已經不敢夢想人類能在地球上空建立一席之地,讓一小群太空人執行任務,並供許多科學家、工程師,甚至想去外太空小住一段時間的一般民眾在此停留,但這項方案或許能打開通往夢想的大門。更棒的是,這群太空旅客可望帶起自給自足的地球軌道經濟,在火星或更遠的星球建立人類的居住地,成效可能比星座計畫或任何傳統太空計畫更大。
http://news.sina.com.tw/magazine/article/6586.html
2012-07-04 10:13:12
阿楨
天津以建成了世界最大火箭基地初型 2011-03-05 新華社

經過三年建設,位于天津濱海新區的火箭基地已初具規模。目前一期工程涉及的22個廠房,已建成焊接裝配廠房、總裝測試廠房、全箭振動塔等主要廠房在內的20個,一期規劃已基本完成;産業化基地區域內已經實現水、暖、電等能源的供給,廠區道路暢通,按照“邊建設、邊調試、邊生産”的原則,焊裝等部分廠房已投入使用並初步具備了生産能力,技術人員逐步到位。
作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五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研制、生産和産業化基地及航天技術應用産業基地,該基地總占地面積3000畝,規劃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分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産業化基地全部建成後,總建築面積將超過100萬平方米,遠遠超過了目前位于北京南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內的火箭總裝基地。
基地建成後能夠滿足未來30年至50年發展空間技術及和平利用空間的需要。屆時,産業化基地將具備部件加工、總裝、試驗等研制“大火箭”需要的全部功能。

背後有玄機:中國大推力火箭基地選址海南2009-09-17

原來確實是鐵路運輸限制無法在內地基地發射5米直徑大推力火箭。將來的5米直徑大推力火箭將從天津建造,從海路運到海南文昌基地,文昌基地本身靠近大海,將來的空間站和載人航天和載人登月都將從海南發射。海南最大的優點是利用海運可以做到大尺寸大質量發射,並且本身靠近赤道,發射有先天優勢,第三個優點是衛星殘骸抛在大海,減少了內地發射對地面居面的可能傷害。
長征-5號運載火箭突破3。35米直徑的限制,一個關鍵條件便是呼喚多年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基地的上馬。此前我國酒泉、西昌、太原三個發射基地受到鐵路運輸條件的限制,火箭直徑不能超過3。35米。長征-5號:分直徑5米,3。35米,2。25米三種長征5號低軌25噸,同步14噸;H2B火箭低軌18噸,同步8噸,現在是比中國強,H2B研制了十幾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將用H2B和中國的長征5抗衡。
http://www.jundao360.com/topic_5746012.html
2011-03-06 10:57:36
版主回應
另參本館:
神舟計劃 美盼搭神舟? 月神vs嫦娥 嫦娥奔月 新探月熱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太空城與原子城
中國衛星 人造衛星 中國北鬥導航定位衛星不等於GPS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衛星導航熱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反衛星武器研發史 《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美衛星又墜海 124億泡湯 2011- 03-06

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前天發射用於研究全球暖化的衛星「光榮號」,但搭載衛星的火箭「金牛座」升空3分鐘,就因保護罩未脫離而墜海,耗資4.24億美元(約124億元台幣)的計劃泡湯。一樣的失敗事件2年前也曾上演,氣候變遷研究再受重挫。
光榮號(Glory)衛星任務是搜集懸浮微粒及太陽輻射的數據,供分析對氣候的影響,原要運行3年,但前天自加州的空軍基地發射失敗,葬身南太平洋。
NASA運行中的13顆地球觀測衛星有12顆早該報廢,2007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就指出,NASA的地球觀測系統「有崩潰的危險」。
12老衛星難退役
但近年NASA研究氣候的預算不斷遭刪減,加上2009年發射的另一顆「嗅碳」衛星,同樣因「金牛座」(Taurus XL)火箭保護罩未脫離而落海,因此老衛星無法退役。製造火箭的「軌道科學」(Orbital Sciences)公司表示,已改善保護罩拋擲系統設計,不料同樣錯誤前天再現,讓不認同全球暖化是人為造成的部分共和黨政客,更有藉口再刪預算。

美第2架X-37B空天飛機升空 裝有自爆防泄密裝置

資料圖:美軍首架X-37B空天飛機
  人民網2011年3月6日電 美軍研制的第二架X-37B空天飛機5日從位于佛羅裏達卡納維拉爾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這是該機型第二次執行空間測試任務。X-37B是一種無人駕駛的太空飛行器,由美國波音公司負責研制。首架X-37B曾在軌道運行了7個多月(225天)。
  從外形上看,X-37B與即將退役的美國航天飛機頗為“神似”,只是身材尺寸較小。
  據悉,在X-37B發射升空後,所有運轉都“自動進行”,無需地面技術人員遙控。美國空軍透露,這種空天飛機將主要用來測試美軍的偵察衛星技術以及導航和控制係統可靠性。美方宣稱,X-37B可承擔軍事任務,但“不是一種太空武器”,而是用來獲取情報的“軌道哨兵”。
  與此同時,俄羅斯也正在研制類似的小型無人駕駛空天飛機。
  美軍認為,未來的航天器必須具備機動能力,在面臨反衛星武器威脅時,能夠迅速改變軌道躲避攻擊;另一方面亦可藉此強化攻擊能力,可有選擇性地“俘虜” 或破壞對手的衛星。此外,航天器的高機動性有利于維修或回收其他在軌航天器,或後者補充燃料。
  分析人士指出,美軍正在借助天基平臺逐步建立可用于實戰的常規打擊能力,減少對核威懾的依賴;天基武器係統將完成從支援角色向主戰力量的過渡。美軍的做法有可能激起其他國家展開圍繞“制天權”的爭奪,此舉可能造成“和平利用太空”就此此淪為空洞無用的口號。
  天文愛好者表示,美國的X-37B空天飛機不具備隱形能力,人們從地面就能輕松觀測其運行軌跡。此外,這種宇航器運行速度也不快,同時由于該機返航時需要滑行很長距離,並且最終要在跑道上降落,也增加了其被敵方摧毀的可能性。反對者因此表示,該機“沒用”。

俄羅斯推遲火箭發射計劃 直到查明之前失敗原因

據俄新社2011-3月3日的消息,俄羅斯航天部部隊發言人阿列克謝‧佐洛圖欣3日稱,俄“轟鳴”號(Rokot)運載火箭目前暫停發射,直至查明2月初“Geo-IK-2”號衛星發射失敗的原因為止。

2011年中國運載火箭發射次數將達20余次創歷史之最

  新華網北京2011年3月3日電(記者任沁沁 羅沙)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梁小虹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2011年全球預計將進行70余次軌道發射,中國運載火箭發射次數也將達到20余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將承擔其中17次發射任務,創該院運載火箭發射次數歷史之最。
據梁小虹介紹,2010年,全世界共進行了74次航天發射,其中70次取得成功。按照發射次數,中國與美國各15次並列第二位,次于俄羅斯/烏克蘭的31次,歐洲6次居第三位;2010年的航天發射活動中,俄羅斯/烏克蘭失敗1次,印度失敗2次,韓國失敗1次,中國的15次航天發射任務全部獲得成功,展示了中國不遜于世界一流發達國家的發射能力和發射成功率。
2011-03-06 11:11:22
阿楨
邁向太空站時代 神九安返中國 2012-06-30 中國時報

 大陸執行首次載人航天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九號,經過十三天太空飛行任務後,三位太空人景海鵬、劉旺、劉洋昨天上午十時零三分安全降落在內蒙古的預定著陸場。中共解放軍總裝備部宣布神九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大陸官方「新華社」稱:中國邁向「空間站(太空站)時代!」
 評論並稱,從十三項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神舟,到獨具特色的發射模式,從穩定的交會對接技術,到高效益的空間實驗室,載人航天領域系列的「中國製造」和「中國創造」,顯示中國完全有能力自已開展智慧創造。

神舟九號發射專題
http://news.sina.com.cn/z/shzhfch2012/

大陸上天下海 歡慶黨慶 2012-06-17 中國時報

 明(十八日)將是中國的好日子,除在天空中「神舟九號」早上約十一時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任務外,另一項刷新紀錄的中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亦將於這天進行第二次七千公尺下潛試驗。時間上的巧合,被認為與慶祝中共「七一」黨慶有關。  
 「蛟龍號」為大陸第一台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自一千公尺、三千公尺、五千公尺海試之後,於今年挑戰七千公尺深潛海試世界紀錄。(楨:蛟龍號可爲海軍潛艇繪高精度海圖,可勘查/鑽芯取樣金屬結核資源,可執行水下設備定點布放、海底電纜和管道檢測。)
 備受矚目的「神舟九號」將於十八日早晨約十一時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任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航天專家表示,此次的「天神合一」後,將進行十多天的載人飛行。這締造中國航天發展史上幾項新紀錄:太空人首次實施手控交會對接;太空人首次進入天宮一號駐留;首次有女太空人參與飛行。
  相關新聞
美空軍X-37B選中國神九升空時返航疑搶風頭
美軍返航著陸 執行絕密太空任務 被疑系衛星殺手
大陸研發似美-37B的神龍無人太空轟炸機
美稱神九和天宮對接成功軍事意義非凡
美媒:美應阻止中國占領月球
美專家稱中美太空競爭像龜兔賽跑中國有耐心
中國「上天下海」的企圖
中國上天入海 加深國際警惕(楨:德國《新德意志報》則為大陸遭受猜忌鳴不平,稱「對於一直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而言,通過科技強國應該獲得尊重」。)
海天2突破 有助提升軍事技術(楨:其他國家的都含有軍事目的)
神九與蛟龍雙雙成功 印證中國科技力量 朝鮮日報
2012-07-01 11:17:28
版主回應
大陸航太「三步走」 驚人第二步【聯合報2012.06.17

八年前,搭載太空人楊利偉的神舟五號完成首次載人太空飛行,踏出大陸航太發展「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昨晚神舟九號發射升空,在去年神舟八號完成無人自動交會對接的基礎上,朝載人手控對接目標前進。大陸用八年多時間走到第二步,要的就是躋身航太強國之列。
儘管美國與俄羅斯早就掌握交會對接技術,但兩大航太強國早期在實施對接任務時,都曾發生故障,造成任務失敗,甚至有太空人因此受傷。就此看,大陸航太發展,反而有「後發先至」的潛力。

神九火箭設計師呂新廣:三套控制系統讓火箭更可靠 新浪網 2012-06-16

舉個例子,平台到神三和神七是加了一台罐組,現在加了兩個罐組,可以換這裡面任何兩個器件。實際上用航天設備的可靠性來說,每一個設備壞一個器件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我們提的指標是99.99%,甚至更高,就是說一萬次里可以壞一次,我們允許它壞兩個還可以正常工作,這個可靠性基本上就是為了保證萬無一失。我們鍵上計算機,主要是控制大腦,現在改成三套獨立的工作,獨立的算,最後三取二,任何一個壞了我都沒有問題。現在整個火箭任何一個地方一度故障都是沒有問題的。
 失敗的機率極小,但是不能說爲零,要科學的看待這個問題。神州九號有逃逸系統,故障系統,在天上就判斷這個火箭是不是有問題了,如果出現問題用逃逸系統改進離開。
 航天飛機對于美國來講下了很大的工作,包括冗余設備,他的成本也很高,很多技術都是用最先進的。畢竟他的系統更加複雜,越複雜的系統出問題的概率越大。我們火箭相對于它來講要簡單。簡單就是可靠,拿一個導線來講,我就一根線連過去,只要把這根線弄堅固了就沒問題,但是他通過很多電子元器件轉換,這個是保不齊的。
  相關新聞
神九有3種電源 太陽電池帆板 鎘鎳蓄電池 應急電池 一天耗電43度

神舟一船多用 巧思省錢省力 2012-06-19 中國時報

 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昨對接成功,從技術上說,美國雙子星太空船早於一九六五年在低軌道完成對接,神舟並沒有新的創舉,它真正吸引西方的不是技術,而是大陸運用技術的巧思,能以節約的方式達到太空船「一船多用」的最大效應。相較之下,大陸的載人航天發展起步晚,但有後發優勢。
 美國的做法不同,雙子星太空船每次對接,都要前後發射兩個飛行器進行對接,軌道並無預置目標,若要對接兩次,就必須發射四個飛行器(2N),依此類推。
 大陸因有預置目標,每次對接採N+1方式進行,如天宮一號兩年內和神舟八號、九號和十號太空船對接,發射次數少,比美國省錢又省力,預置目標還能發揮很多作用,一舉數得。實在說,美國更在意後發國家的巧思,作戰亦復如此。
  回應
大陸空間站的配置更是棒,一個載人飛船一個貨運飛船,2個實驗艙都可以獨立飛行逃生,安全性比國際太空站高明太多了,功能性也強又節省發射費用,美俄一昧求大,結果悲劇一再發生,中國人實事求是,智慧比美俄高多了
  相關新聞
載人航天花費 不到390億人民幣
評估稱航天領域每投1元可獲7至12元回報
中國經濟、太空實力展現
神九發射將重點進行航天醫學實驗研究
太空養心丸 照三餐服中藥 避免太空病
神九太空人 把尿變飲用水
手控對接 人腦比電腦快3分鐘
太空穿針 劉旺嚴肅 劉洋輕鬆
新老、男女搭配 3太空人分工
太空站衛生間分男女 設2睡眠區

陸太空科技先進與否 專家分歧 2012-06-17 中央社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太空分析專家歐柏格(James Oberg)說:「天宮一號不僅只是對接目標,它是一個完整的支援生命模組,能充當居住空間,如果中國決定超越低軌道,邁向月球或外太空的話。天宮一號正是供長期外太空任務使用的那種模組。」  
 歐柏格說:「中國人正在做的,不只是在古老太空競賽成就上尾隨追趕,他們正迎頭趕上,在某些案例中甚至較部分其他太空強權超前一步。」
 他又說中國大陸目前正展開多項太空能力大規模改善計畫,包括設計更大型長征五號火箭(楨:長征五號推力1100噸/載25噸火箭 2012-6獲驗收2014升空,推力3000噸/載重百噸也在論證中)以及在海南島興建新火箭發射設施在內,這只是能提升中國大陸技術能力的兩個案例而已。
 但曾出版有關中國太空產業書籍的澳洲學者瓊斯(Morris Jones)指出,中國大陸在太空競賽方面起步較晚,仍遙遙落後,根據他的估計可能落後高達40年。
 瓊斯說:「目前,中國的太空計畫大約相當於1960年代末期的美國太空計畫,雖然他們尚未能把太空人送往月球。」
 瓊斯認為中國大陸的太空雄心與美國和俄羅斯沒有兩樣,均著眼於軍事、科技和宣傳目標。
2012-07-01 11:45:45
阿楨
神舟計畫成功操控反衛星武器 2012-06-17 中時 亓樂義

 據澳洲頂尖太空情蒐專家波爾所悉,神舟四號電子系統,曾成功攔截過美國軍艦的電子信號,亦能對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美國軍艦進行追蹤。
 尤有甚者,據我方太空專家觀察,神舟七號二○○八年升空入軌後,大陸太空人翟志剛出艙時,其身旁伴隨一個幾公斤重的小衛星,由地面操控,圍繞神舟太空船走,顯示中國有相當能力從地面操控小衛星,「作為太空的反衛星武器。」
  相關新聞
中、印、以發展反衛星技術 挑戰美國

突破西方壟斷 江蘇自產碳纖維 2012-06-30 旺報

 江蘇航科突破西方技術壟斷,建立大陸首條T800碳纖維生產線。航科預計投入人民幣2.5億元,建成25噸T800碳纖維的生產線。T800的受壓強度達到5.49GPA(54.9億帕,帕是壓強單位),目前能工業化量產的最高強度級別碳纖維。

潛7020米 蛟龍號新突破 具軍事功能 2012-06-25 旺報

 在蛟龍號之前,美國、日本、法國和俄羅斯已擁有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但最大工作深度均未超過6500米,經常下潛深度也不過5000米。  
 昨上午9點15分,蛟龍號在達最大深度時,通過水聲通話,潛航員對神九太空人問候,祝福3位太空人與天宮一號對接順利。
 據多維新聞報導,蛟龍號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高速水聲通信技術;這款深海潛水器同時肩負多項涉及軍方的試驗任務。
 西方媒體普遍認為蛟龍號具有強大軍事潛能,可用於核潛艇外殼改進,水下通訊升級和破壞他國對中國大陸的水下監聽系統。
 美國《華爾街日報》說,蛟龍號另有所圖,這台潛水器可用於截獲或剪斷海底電纜,回收海床上的外國武器,或維修、救援海軍潛艇。
 大陸專家也表示,雖然蛟龍號主要用於科研試驗,但在通信遙控、電子、機械等方面的技術突破都可用於軍事,尤其是用於深海潛艇的研製。

搶深海資源 卡位展實力 2012-06-25中國時報
 
 中國發展「載人深潛」比「載人升空」晚了十年,但企圖心強,早在二○○一年中國以深海技術,取得國際海床管理局准予在位於夏威夷和北美大陸之間海域勘探礦產的權力。去年聯合國下屬機構又批准中國政府計畫勘探非洲和南極洲之間海底金屬礦藏的方案。
 實力決定利益。按國際海床環境管理局規定,要申請哪個地區的預先開採權,先要有載人潛水器深入海底取得樣品和圖像作為依據。「蛟龍」號昨又創下潛紀錄,使中國對深海資源爭奪指日可待。
2012-07-01 13:22:08
版主回應
中菲黃岩島對峙 專題
http://news.sina.com.cn/z/zfnh2012/
《時代》:南海爭端 中已獲勝
黃岩島風雲如何釀成
護主權給糖不夠 中共鞭子並用
南海護權與菲對峙 中不再消極 行動代抗議
黃岩風雲急 南海艦隊出動
大陸航母密集出海(另參本館:中共建構航艦之研析
臺灣官員稱菲越要求臺就南海問題勿與大陸聯手
登太平島侵犯越主權?臺外交部駁斥
越南反對台官員前往南沙太平島
黃岩島爭端 俄表態反對美國干預
日媒稱日欲借售菲巡邏艇打破武器出口限制
日本海上自衛隊3艘練習艦將訪問菲律賓

菲南海急進源于石油誘惑 中國應適度強硬宣主權
印度擬退勘南海 又怕沒面子
印度公司決定退出南海石油開發可能因中國壓力
世界最先進半潛平臺“海洋石油981”在南海投産 2012-2-14
武船造世界頂級三用海工船海洋石油681(981配套船舶)交付 2012-3-20
南海深水油井 大陸今天開鑽 2012-05-09
英媒稱中國正用高科技鑽井平臺在南海尋石油
菲律賓總統改口稱願同中國在南海合作采油
中海油開放南海9個區塊與外企合作
中國宣布大規模南海油氣開發反擊越南偷盜
中海油招標油田 激勵類股
泰馬菲競相參加中國西沙石油招標!

日右翼政客石原"叫囂"購釣魚島 專家稱其另有圖謀
熱比婭捐10萬 助日購釣魚台島(另參本館:熱比婭妨台
中方稱日大陸架延伸申請獲聯合國批准系捏造
胡錦濤拒單獨會日首相 熱比婭訪日釣魚台爭議作梗
搶攻東海戰略點! 共軍福建水門機場曝光
日本海上保安廳爲右翼政治團體登陸釣魚島護航
日媒稱中國民間保釣船已開赴釣魚島1-2天或抵達
中日國民互相反感 衝到最高點
日研究:臺灣人哈日 但認為最該親近中國(另參本館:真有哈台族?
愛臺何必仇中
日媒:台艦駛入釣魚台海域遭日本保安驅逐
我遭日「驅逐」? 海巡署否認‎
宣示釣魚台主權 台日互相抗議

中俄黃海聯合軍演 專題
http://mil.news.sina.com.cn/nz/zhongejunyan2012/
美進逼亞太 致中俄軍事同盟
普丁、胡錦濤2012-06-05簽署中俄戰略合作 與上合組織相輔相成
上合2012联合反恐军演 專題
http://mil.news.sina.com.cn/nz/2012shfkjy/
陸外交部:上合組織不似北約(另參本館:《歐洲新霸權》 上海合作組織)
中方向上合組織成員國提供百億美元貸款
美戰略東移 出席香格里拉對話的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戰略上藐視它,戰術上重視它
中國軍方就美軍對華抵近偵察向美方表達關切(回應:學敘利亞,過來就打下來,看他還過來不?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外媒稱中國高新6號反潛機性能超美P-3C(另參本館:運8電戰機 中國預警機)
俄挺中 逆火轟炸機 生產線賣給中國
美方第一島鍵 難防凶猛逆火

選美國或選大陸 亞洲國家兩難
亞太武力競賽美國沒有勝算
分析稱美國圍堵中國策略不會獲南亞諸國支持
日金援湄公河 與大陸拚影響力
湄公河慘案主犯 包機押回大陸
中日韓FTA談判 年內啟動
中美兩軍計劃年內舉行聯合演練
2012中泰海軍陸戰隊聯合兩棲作戰訓練落幕
最大規模環太平洋演習明日開幕42艘軍艦參加
俄參演尋求亞太影響力 非對付中國 中國曾觀摩美軍演習
抗中國 美日韓21日首次東海軍演
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因南韓民間團體激烈反彈 喊停
抗中 南海4國擬聯合巡邏
美越難有深遠合作
中方就越南蘇-27戰機巡查南沙島礁表示強烈不滿
俄媒稱中國殲10B對付越南印度蘇30效果更佳
中國就越通過《越南海洋法》提出嚴正交涉
印度成功發射烈火5洲際導彈 被命名中國殺手
西方為何對銀河3號與烈火5厚此薄彼?
印度總理訪緬 加強合作抗衡中
翁山蘇姬助力叫停建密松水壩(楨:典型的要電卻不要電廠之民粹!另參本館:民粹亡臺)
緬甸因電力供應緊張發生示威活動
宗教流血衝突 緬甸若開邦戒嚴
騷亂讓西方擔心緬甸走回頭路

(另參本館: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中國衛星 中國特色的GPS系統 衛星導航熱 美早知中反衛星 反衛星大戰 《美國對中共之技術轉移》《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 《太空兵器》 《空天一體作戰研究》 《制空權》 神舟計劃 美盼搭神舟? 月神vs嫦娥 嫦娥奔月 新探月熱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太空城與原子城 中國宣言 中國大戰略 PLA最急需的武器 《國家海上利益論》 中國海洋調查船 天安艦事件 中國與東協保釣再起? 中國與印度 《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中國與韓朝)
2012-07-01 13:23:0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