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27 21:47:31| 人氣4,368| 回應26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以黎巴又戰?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停戰沒多久,以黎巴又要開戰了嗎?打了幾千年了,真是場漫長的戰爭。

 
剿民兵下通牒 黎巴嫩揚言 全面攻擊巴人難民營>中國時報 2007.05.25閻紀宇

黎巴嫩當局今天對近來與黎國政府軍隊交火的巴勒斯坦民兵「伊斯蘭法塔」發出最後通牒,否則未來幾天有可能進入躲藏的難民營,發動全面攻擊。
黎國總理席尼奧拉宣示,政府要將這個巴人難民營的「恐怖組織」斬草除根,國防部長穆爾也警告伊斯蘭法塔只有兩個選擇:不是向軍方投降,就是被殲滅。
兩艘載有伊斯蘭法塔民兵的橡皮艇,今天試圖逃出黎國政府軍的封鎖,但是在地中海海面遭黎國軍艦擊沉,十多名民兵喪生。
而法國新任外長顧緒奈今天已抵達黎國首都貝魯特進行調停,並先後會見席尼奧拉與黎國巴人領袖。
黎國這場自一九九○年內戰落幕以來最嚴重的國內軍事衝突,至少已造成卅名政府軍陣亡、廿名平民罹難,另有近六十名巴人民兵遭擊斃,其中包括伊斯蘭法塔第二號人物麥迪安。
伊斯蘭法塔的根據地在黎國北部港市黎波里北方約十六公里處的納拉巴瑞德難民營。這個組織去年才從另一支巴人民兵「起義法塔」分裂出來,由激進派巴人領袖阿布西領導,武裝成員約在一百五十人到兩百人之間,而外界懷疑它與恐怖組織「基地」掛鉤,並獲有敘利亞情治當局的支持。
本月廿日,黎國安全部隊以緝捕銀行搶匪為由,掃蕩伊斯蘭法塔設於的黎波里的一處據點,伊斯蘭法塔隨即對軍方展開報復攻擊,並在貝魯特等地發動三次炸彈攻擊,造成多名平民受傷。雙方衝突一發不可收拾。
納拉巴瑞德的三萬多名巴人難民這幾天飽受戰火威脅,所幸伊斯蘭法塔在前天自行宣布停火,大批巴人趕緊收拾細軟,拖家帶眷逃出險境。
據紅十字會估計,已有一萬三千人至一萬五千人流離失所,暫時棲身附近的難民營與的黎波里市。
黎國軍方日前以重炮轟擊納拉巴瑞德難民營,不僅遭到國際人權組織批評,黎國其他十一個難民營也群情激憤。
因此黎國總理席尼奧拉昨天特別強調,政府軍的行動是針對恐怖組織,並無意傷害「巴勒斯坦兄弟」。黎國境內約有四十萬巴人難民,向來是動亂根源。
黎國政府分為親西方與親敘利亞兩勢力,以席尼奧拉為首的親西方陣營認為,伊斯蘭法塔的攻擊正是敘利亞在幕後教唆煽動,目的是要阻撓聯合國設立法庭,審理二○○五年黎國前總理哈黎里遇刺身亡案,而外界普遍認為大馬士革對此案涉入甚深。

以國逮捕哈瑪斯33名高幹>中國時報 2007.05.25陳文和

以色列軍方發言人宣布,以色列陸軍官兵今天凌晨在約旦河西岸逮捕巴勒斯坦「哈瑪斯」組織卅三名高階成員,其中包括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一名部長,以及多名巴人自治議會議員和自治區市長。
而在這次大規模逮捕行動展開之前數個小時,以國軍方還出動軍機轟炸巴人自治區迦薩走廊首府迦薩市哈瑪斯組織的匯兌中心和其他的營利事業。據以國軍方表示,哈馬斯就是透過這些管道自伊朗、敘利亞和黎巴嫩取得組訓游擊戰士所需的龐大資金。
以色列軍方在約旦河西岸此次逮捕行動,主要是在納布勒斯市,被捕者包括巴勒斯坦自治內閣教育部長謝爾、三位巴人自治議會議員以及四位巴人自治區市長。謝爾向來被視為哈瑪斯的務實派,他在過去一年間已兩度遭以國軍方逮捕。
以國軍方發言人說,以色列逮捕這些人的主要目的,在阻止好戰分子從加薩走廊對以色列發動火箭攻擊。
以軍發言人也指出,這些隸屬哈瑪斯的官員與議員被捕,「是因為他們支持針對以國的火箭攻擊」。


以黎衝突
 
2006年黎巴嫩戰爭(英語:2006 Lebanon War),又稱2006年以黎衝突,在以色列被稱為第二次黎巴嫩戰爭(英語:Second Lebanon War),在黎巴嫩被稱為七月戰爭(阿拉伯語:حرب تموز ),是一連串由黎巴嫩真主黨所屬軍隊和以色列國防軍兩方正在進行中的軍事衝突事件,它主要的影響地區範圍是在以色列北部和黎巴嫩。
在2006年7月12日,真主黨所屬軍隊展開了一項代號名為「誠實的許諾行動」(Operation Truthful Promise)的軍事行動,突然襲擊了以色列北部,擊斃8名以色列士兵,俘虜2名以色列士兵。此項行動引起以色列的不滿,隨後即展開一項代號名為「正義報酬行動」(Operation Just Reward)(稍後此行動被改名為「變向行動」Operation Change of Direction)的軍事行動,進行反擊。
由於兩方交戰多日,死傷多人,不僅引起中東地區情勢不安,還導致國際油價上漲,使得國際上對此軍事衝突事件相當注目,開始了調停、撤僑的動作。

歷史背景
 
以色列

在1978年,以色列侵略了黎巴嫩,並佔領了南部的部份地區,以做為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侵襲的回應。這項侵略行動導致了聯合國安理會425號決議、聯合國安理會426號決議,這兩項決議要求以色列立即取消在黎巴嫩的軍事行動。
但以色列在1982年6月6日時,以逐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為由,派遣以色列國防軍再度侵略了黎巴嫩,並進一步地攻擊、佔領黎巴嫩南部,直到2000年5月25日,以色列國防軍才從黎巴嫩撤離,結束了長達18年的佔領。
而在這段期間裡(1978年-2000年),以色列國防軍致使了許多不同等級事件的發生,其中最為人所注意的是卡拿炮擊事件(Qana shelling)和薩布拉-夏蒂拉大屠殺(Sabra and Shatila massacre)。薩布拉-夏蒂拉大屠殺是由馬龍派教會基督徒民兵所實行。
雖然以色列國防軍已從黎巴嫩撤離,但由於舍巴農場(Shebaa Farms)的關係,以色列與黎巴嫩、敘利亞這兩個國家之間一直存有嫌隙。

真主黨(Hezbollah)

真主黨是個什葉派穆斯林組織,它宣揚伊朗革命(Iranian Revolution)的成功和在以色列的佔據地進行抵抗活動,它的政治口號是摧毀以色列。由於1989年的塔伊夫協定(Taif agreement)、2004年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559號決議之關係,所有由真主黨在黎巴嫩所掌握的武裝民兵都必須解散(但真主黨並未將之解散),據BBC指出,真主黨認為此舉是來自於以色列的破壞。
美國和以色列一直認為真主黨是個恐怖組織,並接受來自於伊朗和敘利亞的財政、政治援助,像是武器、軍事訓練等等(敘利亞對此表示它的確有支援真主黨,但它沒有提供武器給他們)。荷蘭則認為真主黨是由軍人(恐怖組織)和一般平民(非恐怖組織)所組成的。而歐盟覺得真主黨並不是一個恐怖組織,但它支持將其解除武裝。
由於真主黨擁有武器與民眾的支持,在之後的國會選舉,它獲得了9.14%的席次(128席裡,它取得了14席)。

先前的俘虜交換

由於對於舍巴農場的主權有所爭議,在2000年10月時,一項由真主黨所屬軍隊的攻擊展開了,真主黨俘虜了3名以色列國防軍士兵,並企圖藉此向以色列交換14名黎巴嫩俘虜及巴勒斯坦人俘虜。在2004年1月29日,交換俘虜行動終於在黎巴嫩南部展開了(由於在2000年到2004年的期間,雙方都還陸續有人被擄,所以俘虜數量有所變化),但仍有3名黎巴嫩人被監禁在以色列。

事件經過
 
2006年以巴衝突的導火線

2006年1月27日巴勒斯坦的哈馬斯通過美國倡導的民主選舉上台,然而美國與以色列卻立刻在經濟上封鎖哈馬斯,要讓哈馬斯下台,這導致了巴勒斯坦的經濟困境與哈馬斯的不滿。在2006年以巴衝突中,哈馬斯於6月25日,襲擊了加薩南部以色列境內的一處以軍哨所,造成3名以軍士兵死亡、1名士兵被綁架。以色列隨後大批逮捕,並囚禁了哈馬斯政府的部長和議員,接著又大規模轟炸與入侵加薩地區。
 
真主黨首開戰端

在哈馬斯與以色列爆發衝突後,真主黨立刻宣布支持哈馬斯,2006年7月12日早上9點5分(當地時間),真主黨實施了一項名為True Promise的行動,真主黨軍隊以9K51 Grad火箭彈和迫擊炮攻擊靠近黎巴嫩邊境的以色列城鎮、軍事基地,此外,軍隊也移動至以色列境內200公尺,攻擊了兩輛正在巡邏的以色列國防軍的HMMWV(High Mobility Multipurpose Wheeled Vehicle),擊斃了3名士兵,並將2名士兵俘虜至黎巴嫩。
在以色列國防軍確認了旗下有2名士兵埃胡德·戈德瓦塞爾(Ehud Goldwasser)和伊利達·雷吉夫(Eldad Regev)被真主黨逮捕後,一輛企圖追蹤真主黨軍隊至黎巴嫩的以色列梅卡瓦主戰坦克又被300公斤的簡易爆炸裝置給摧毀,當時在坦克中的4名士兵當場死亡,而另一名企圖在真主黨強大火力下逃離的士兵也被擊斃。因此,在真主黨12日的行動裡共有8名以色列士兵死亡,2名被俘,5名受傷。
真主黨總書記哈桑·納斯魯拉在此行動後表示釋放阿拉伯囚犯是讓被俘的以色列士兵安全獲釋的唯一方法。

以色列反應

對於真主黨軍隊的襲擊行動,以色列派出空軍(Israeli Air Force)以空襲做為報復,空襲摧毀了黎巴嫩南部的橋樑、平民建築,真主黨所屬的Al-Manar電視台報導了這次的空襲中導致了55名平民死亡。對於此報導,一名不具名的以色列國防軍高級軍官表示襲擊行動的目標在於火箭發射基地和火箭庫房,只是這些設施許多都被真主黨故意地建置在熱鬧的地區。一名不具名的黎巴嫩官員則對此談話做出回應,他表示真主黨並沒有在市區儲存武器。此外,以色列這次空襲的目標還有真主黨的前哨基地。以色列稱呼這項空襲行動為Just Reward。
對於之前真主黨軍隊的攻擊,以色列總理艾胡德·奧爾默特表示是一個「戰爭行為」,黎巴嫩將會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以色列國防部長阿米爾·佩雷茨(Amir Peretz)也表示會使用一切手段。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哈魯茲(Dan Halutz)則是表示如果士兵沒有被放回來,以色列會讓黎巴嫩倒退20年。
之後以色列持續實施了夏雨行動,並派遣軍隊和坦克到黎巴嫩南部,以色列內閣也在2006年7月12日晚上7點召開會議。
在2006年7月13日,以色列派遣以色列國防軍的噴射機轟炸貝魯特國際機場,但是真主黨用9K51 Grad火箭彈轟炸以色列的納哈里亞(Nahariya)、薩費德(Safed)以做為報復,這次的攻擊使得2名平民死亡、超過29名受傷。大量的納哈裏亞居民也開始離開城市以躲避進一步的卡秋莎火箭彈攻擊,此時以色列也開始以海空方式對黎巴嫩進行封鎖,並且轟炸主要的貝魯特-大馬士革高速公路,此外,以色列大規模轟炸電廠等平民基礎設施。
以色列外交部發言人馬克·雷格夫表示真主黨正試著將兩名被捕的以色列士兵送往伊朗,然而,他的這項發言並沒有透露出資料來源。
擔任以色列國防軍將軍,同時也是以色列北方軍區指揮官(Israeli Northern Command)的尤迪·亞當少將表示現在尚未派出地面部隊到黎巴嫩。
以色列城市海法(Haifa)的居民被要求前往空襲掩體(Air-raid shelter)躲避,據估計有220,000人前往。
以色列國防部長佩雷茨宣佈以色列北部實施戒嚴(Martial law)。
2006年7月15日,3枚愛國者飛彈部署在海法,以攔截射往海法的飛彈(最近一次在這個地區部署愛國者飛彈是在2003年的美伊戰爭),然而愛國者飛彈並不能抵擋來自黎巴嫩的喀秋莎火箭彈。
 
傷亡數量

以色列
在士兵方面,有113名死亡、2名遭綁架、超過400名受傷。在平民方面,有43名死亡、1350名受傷。在武器方面,哈奈特號(INS Hanit)巡洋艦嚴重受損。在以色列國防軍(Israel Defense Forces)方面,有4名船員已確認死亡。
黎巴嫩
已造成1087人死亡,3568人受傷。死者包括990名平民,其中30%為不滿12歲的兒童。死者還包括36名黎軍人和警察和65名真主黨成員。
外國
9名加拿大人死亡, 2名科威特人死亡、一家四口的巴西人死於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斯里法村(Srifa)的轟炸、來自於門興格拉德巴赫的德國-黎巴嫩家庭(4人)死於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的空中侵襲、一名阿根廷婦女死亡。
聯合國
2006年7月25日,分別來自中國(34歲中國維和軍人杜照宇)、奧地利、加拿大、芬蘭的4名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United Nations Truce Supervision Organization)觀察員在觀察員據點在以軍空襲中被炸死。(他們被炸前六小時內,曾經通知以軍一名聯繫人大約十次,表示他們正受到逐漸接近的空襲威脅。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指責此次襲擊明顯是以軍蓄意所為。) 2名奈及利亞的聯合國職員也死於以色列的空襲。
 
停火提議
幾乎是在雙方衝突開始後的同一時間,黎巴嫩總理福阿德·西尼烏拉(Fouad Siniora)就呼籲停火。在7月14日,西尼烏拉就透過電話和美國總統布希聯絡,總理辦公室並發佈聲明稿表示:「西尼烏拉打電話給美國總統布希,盡他所有的努力企圖停止以色列在黎巴嫩的侵略行為,以達到停火和停止以色列封鎖的目的。」
在7月17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祕書長安南和英國首相貝理亞呼籲派遣一支國際維和部隊(international force)到黎巴嫩,以阻止真主黨在以色列的攻擊,貝理亞認為真主黨停止在以色列的轟炸將可以給以色列一個停止對真主黨繼續攻擊的理由。
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在8月3日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以色列需要1.5萬人的國際部隊派駐到黎巴嫩南部,以色列不要老弱殘兵,這國際部隊應該極具戰鬥力來解除真主黨武裝。伊朗的伊斯蘭共和報則在8月8日指出,以色列已經不知道該怎樣走出這日益擴大的泥沼,這1.5萬人的國際部隊只會成為以色列的替死鬼,在各方攻擊下淪為砲灰。義大利總理普羅迪在接受《埃及日報》的採訪說,不與伊朗直接談判,無法解決危機。 伊朗外長穆塔基則強調:伊朗已為結束黎巴嫩危機做好準備。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8月11日無異議通過聯合國安理會1701號決議,試圖使交戰雙方停火。黎巴嫩政府和真主黨於8月12日宣佈接受這個決議;以色列於8月13日宣佈接受這個決議。停火協議於當地時間2006年8月14日上午8點整生效。
 2008年以色列釋囚換回戰俘
2008年7月16日,以色列與真主黨在兩國交界的納庫拉進行換俘,以色列釋放其羈押的真主黨民兵等5人,並歸還近200具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民兵的遺體,真主黨也交還了兩名以色列士兵的遺體。
 
 國際反應
 
外交反應
國際上對於這項危機多傾向於譴責真主黨與以色列兩者,此外,許多國家對於衝突升高的可能性也相當關注,一些國家和組織(包含八大工業國組織、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認可以色列自我防衛(Self-defense)的權利。美國總統布希更進一步地表態支持以色列的攻擊,並在7月13日時表示以色列有防衛的權利。布希在八大工業國組織的高峰會議時,脫口而出的說出了應迫使敘利亞要求真主黨「stop doing this shit」這句不雅的話(這不是正式的談話,當時他正在吃東西,而且不知道桌上的麥克風被打開了)。
但在另一方面,部份的歐洲國家則是批評以色列的攻勢,害怕他們將會導致戰爭的發生。法國總統雅克·席哈克斥責以色列在7月14日的攻擊。歐盟表示以色列所使用的武力等級與真主黨是不相稱的。梵蒂岡也在7月14日發佈了一份官方聲明稿,聲明稿中對以色列在黎巴嫩的攻擊表示譴責。
伊朗、敘利亞、葉門給予黎巴嫩和真主黨支援,伊朗外交部長說:黎巴嫩真主黨的行動是對以色列沒有履行1996年四月簽署的交換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戰俘協議做出的反應。伊朗並宣布若以色列攻擊敘利亞,伊朗會與敘利亞一同反擊以色列。阿拉伯國家聯盟則是譴責以色列在黎巴嫩的侵略行為,認為以色列這樣的行為與國際法律、規章相抵觸。然而,約旦、埃及、沙烏地阿拉伯也批評真主黨損害了阿拉伯的利益。
聯合國的弱化
衝突發生以來,多次顯示聯合國的規則對擁有否決權的國家如美國非常有利。美國連續否決了多項譴責案:
否決了譴責以色列大規模轟炸黎巴嫩平民,毀滅黎巴嫩民眾生活所需的電廠等基礎設施。
否決了譴責以色列襲擊聯合國駐黎巴嫩觀察站,造成包括中國人杜照宇在內的人員死傷。
對於聯合國職能遭刻意架空,阿拉伯國家普遍表示不滿。
示威活動
抵制以色列轟炸黎巴嫩的示威活動已在世界各地展開。在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其他國家則有支持真主黨的示威活動。但在美國,則有支持以色列的示威活動。
 外國國民撤離
許多的外國政府已經宣佈撤離他們在黎巴嫩的僑胞。法國和義大利已經運送1,600名的歐洲人到賽普勒斯,英國的戰艦則是將數千名的僑胞移動到大不列顛島,印度也將他們的四艘戰艦改道,去運送他們的僑胞,除此之外,印度也同時運送斯里蘭卡和尼泊爾的僑胞。
超過120,000名的黎巴嫩國民已逃往鄰國敘利亞。國際航空公司也增加前往大馬士革國際機場的班機,以撤離額外的乘客。
 
煉油廠被炸毀造成的環保與生態災害
 
以色列轟炸黎巴嫩工業城所炸毀的煉油廠,至少有一萬噸的重油流入海中,而且大火延燒數日,黎巴嫩環境生態經歷重大劫難。黎巴嫩的綠線組織(Green Line)發表聲明,指出以色列的連日攻擊重創儲油設施。目前流入沿海的重油已經被洋流沖到黎巴嫩北部的沿岸,甚至遠及敘利亞的海岸。海洋生物,包括瀕臨絕種的海龜及地中海魚類都遭到污染。
陰謀論
雖然目前雙方死傷數目持續升高,但美國並未很積極地協調以色列與真主黨之間的衝突,使得雙方衝突仍舊持續下去,外界盛傳是美國想藉以色列之手來削弱真主黨勢力(但美國白宮發言人斯諾在7月18日時否認了此項說法),此外,在7月16日時,黎巴嫩在聯合國的特別大使努哈德·馬哈茂德(Nouhad Mahmoud)抗議美國阻礙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對於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停火呼籲。
由於真主黨是伊朗支持的什葉派穆斯林武裝,有人認為是伊朗在幕後指示真主黨挑起衝突,以轉移伊朗濃縮鈾問題的國際壓力。
http://zh.wikipedia.org/wiki/2006%E5%B9%B4%E4%BB%A5%E9%BB%8E%E8%A1%9D%E7%AA%81
 
以巴沖突
 
巴以沖突,或稱以巴沖突,是以色列國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仍在持續中的衝突。巴以衝突是更大範圍的阿以沖突的一部分。
巴以衝突不能簡單地概括爲所有以色列猶太人與所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間的雙邊衝突。在爭端雙方的族群裏,有些個人和團體呼籲完全消滅對方;有些支持兩國方案;有些支持一國兩族方案——建立一個包括現在的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加沙地帶和東耶路撒冷在內的世俗國家。
 
 曆史
以巴衝突是從19世紀80年代後的以巴衝突開始而持續至今的。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起衝突進一步激化,19世紀末,猶太複國主義(zionism)盛行,俄籍猶太醫生平斯克爾《自我解放》提出並興起了猶太建國思想,同時,猶太人開始向巴勒斯坦遷徙,初期猶太人作爲少數民族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相處相對融洽,沒有大規模衝突。一戰期間英國獲得對巴勒斯坦的統治權,同時國際聯盟忽視阿拉伯世界的反對聲音,強行將巴勒斯坦的領土劃分給猶太人,作爲猶太建國的根本。不能忽視的是猶太人也用恐怖主義手段襲擊英國駐外機構,逼迫英國退出對巴勒斯坦境內的統治。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建國第二天,英國退出對巴勒斯坦地區委任統治權,阿拉伯聯盟向以色列宣戰,自此以後,共發生了5次中東戰爭。
 
阿克薩群眾起義
 
2000年9月28日,以色列反對黨領袖沙龍拜訪了聖地-聖殿山( 也被稱爲Haram Ash-Sharif),這是全球宗教爭奪最激烈的地點之一。這一地點對猶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維持宗教的重要性是相似的。沙龍的行動被許多巴勒斯坦人團體認爲是故意的挑釁的行爲並且在那裏引起了暴亂。雖然雙方對此後事件的動機有爭論,這個事件即 阿克薩群眾起義。
根據2004年5月18日中東政策政務會資料,超過3,867人在2000年9月29日以後的衝突中被殺。892個以色列人(非戰鬥者公民和以色列防衛軍人)被巴勒斯坦戰鬥者或自殺炸彈客殺死,2975個巴勒斯坦人(所有的巴勒斯坦人除了自殺炸彈客和被以色列暗殺的目標)被以色列軍隊或以色列人殺死。
 
以軍士兵被綁架事件
 
2006年6月25日淩晨,8名巴武裝人員通過地下通道潛入位于加沙地帶南部附近的以軍哨所,向坦克和碉堡發射火箭彈,並炸毀一輛裝甲車。以軍發言人證實,2名士兵被炸身亡,4名士兵受傷。遭綁架的以軍士兵是19歲的吉拉德?沙利特(Gilad Shalit)。當晚,以色列內閣舉行特別會議,決定同意國防軍著手營救這名士兵。
6月26日,以軍在加沙地帶南部邊境附近大規模集結。哈馬斯下屬軍事派別卡桑旅、人民抵抗委員會和伊斯蘭軍當天發表的聲明,要求將其所劫持的以色列士兵交換在以色列監獄內關押的所有巴勒斯坦女囚犯和未滿18歲的少年囚犯。
6月28日,以色列開始對加沙發動代號爲“夏雨”的軍事襲擊行動。6月29日,以色列軍隊在約旦河西岸城市展開大規模抓捕行動,逮捕了64名哈馬斯官員,其中包括自治政府副總理納賽爾丁?沙伊爾、7名自治政府部長、20多名立法委員會委員。6月30日,以色列軍隊出動戰機,襲擊了巴勒斯坦政府位于加沙的內政部大樓。7月2日,以色列武裝直升機向位于加沙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總理府發射導彈,造成大樓部分受損。8月6日,巴立法委員會主席杜韋克在約旦河西岸的家中被以色列安全部隊抓走。
 
以色列封鎖加沙地帶
2007年6月,哈馬斯控制了加沙地帶,並使用火箭彈對以色列進行攻擊。以色列除了以軍事行動還擊哈馬斯之外,同時也對加沙進行經濟封鎖。 而從2008年1月18日開始,以色列更完全關閉了加沙邊界,使加沙地區150萬人民立刻陷入缺乏食物,飲水,燃料,電力的人道危機。哈馬斯在1月23日爆破了與埃及間的拉法邊界圍牆,數十萬加沙居民湧入埃及搶購民生物資。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利比亞代表形容被封鎖的加沙地區如同集中營。
 
和平進程
 
在1991年,就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之後,當美國總統喬治?H?W?布什在西班牙的馬德裏召開了一次被稱作1991年馬德裏和平會議之後,突破性發展發生了。在主辦國挪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舉行了一系列的秘密會談。會後,巴解組織主席亞西爾?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總理伊紮克?拉賓還有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在白宮草坪上簽署了1993年巴以奧斯陸和平協定。對于他們的努力,拉賓、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外交部長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被授以199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2000年戴維營政府首腦高峰會晤
 
在1995年拉賓被暗殺之後,和平進程減慢到幾乎停止的地步。巴勒斯坦人在被占領土上看不見他們的生活狀況有所改善。另外,被巴勒斯坦人看作對和平的最大障礙之一的以色列定居點,沒有得到拆除。相反的,西岸地區幾乎兩倍于以色列人的巴勒斯坦人遭受到了來自巴勒斯坦軍事組織的自殺式炸彈襲擊,以及後來招致的以色列人的相關行動使他們感覺無法支撐下去了。
2000年,克林頓召集了一次巴勒斯坦總統亞西爾?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總理埃胡德?巴拉克之間的和平高峰會。以色列總理巴拉克稱已經提供了巴勒斯坦人大約 95%的有爭執的領土,連同在東耶路撒冷上的巴勒斯坦主權。
但很多人說,被巴拉克提起的那69個猶太人的定居點(包括 85% 的西岸猶太人)被劃分給以色列,共計是10% 的西岸區領土,巴拉克也提議“以色列臨時控制”的另外的10% 的西岸區是有爭議的領土,這一個地區包括許多其他的猶太部落。剩余的 80% 的被提議的屬于巴勒斯坦的西岸地區被以色列公路旁的檢查站所瓦解,因爲這讓巴勒斯坦人削弱他們自由地旅行在領土上旅行而且減少吸收巴勒斯坦難民的能力,盡管克林頓總統先生努力,阿拉法特仍抵制了這個提議並且和談破裂。
在2001年一月在Taba的協議稍後,以色列談判者呈現了一個新的地図。建議移走“臨時受以色列人管制的”地區,巴勒斯坦方面接受了這個提議。不幸地,巴拉克沒有一個有利的位置來把這呈現給以色列的民衆因爲他的支持率很低還有西岸的公共暴行攻擊,他沒有作更多是要求。和談並沒有任何協議簽署。之後,右翼聯合黨候選人沙龍在2001年二月被人民選舉爲以色列總理。
 
和平“路線圖”
 
在2002年7月,在美國的“四方”斡旋下,向歐盟、聯合國和俄羅斯概略的說明了一個稱作“和平路線圖”的原理,它包括了一個中立的巴勒斯坦國。路線圖在2003年四月會見首任被指定的巴勒斯坦當局總理阿巴斯後(Abu Mazen)發布。美國和以色列爲這個首任新總理上臺高興,他們兩者都拒絕與阿拉法特進行和談。
這個計劃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當局各自獨立行動,暫時擱置爭議直到一個親善的關系能被建立爲止。
第一步,巴勒斯坦當局必須 “立刻在其土地上以可見的效果努力拘捕,打亂,抑制個人和團體引導和計劃的在若何地方針對以色列人的暴力攻擊”並且,“重建並重新集中巴勒斯坦當局的安全設施『必須』開始維持,對准,而且有效的運用以對抗所有那些專注于恐怖的人並且毀壞恐怖份子制造恐怖活動的能力和基礎設施”。
以色列要拆除在2001年3月份之後建立的定居點,停止所有那些定居點的活動,把軍隊從在2000年9月28日之後占領的巴勒斯坦地區移開,結束宵禁而且減輕對人和物在行動方面的限制。
在成功當選之後,阿巴斯說他無法不挑起內戰的反對哈馬斯。很清楚的是阿巴斯只控制了巴勒斯坦安全設施的一小部份,大部分依然由阿拉法特牢牢控制著。在 2003年6月29日,哈馬斯和回教討伐異教徒組織同意了3個月的“hudna”(臨時停火), 附加條件是以色列停止暗殺巴勒斯坦領袖和停止処死被以色列管理拘留処釋放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則答應撤回在巴勒斯坦地區的一些軍隊但是不答應撤銷它的暗殺行爲。
大約6個星期之久,暴行行爲真正的減少了:除了在邊界。在hudna在8月12日快速地被闡明之後。以色列暗殺了二名哈馬斯戰士和另外二個進入那布盧斯的人。隔天來自那不勒斯的一架哈馬斯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和一個回教討伐異教徒組織的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各殺了一個以色列人,並打傷數人。8月14日,以色列暗殺了穆罕默德播種者-回教討伐異教徒組織領袖軍事執行官希布倫。8月19日一個哈馬斯自殺式炸彈襲擊者殺死了34個剛剛在哭牆祈禱後坐公共汽車回來的猶太人。二天之後,以色列直升飛機殺了一個第4級別的哈馬斯領袖分子,Ismail Abu Shanab。哈馬斯和回教討伐異教徒組織申明在現階段與hudna脫離關系,雖然它實際上早已停止。接下來的幾天,以色列直升飛機發射導彈攻擊了哈馬斯領導所在的加薩走廊。以色列突擊隊也在希布倫對尋找哈馬斯頭目Abbedalla Quwassama, Ahmed Bader和那不勒斯的Mohammed Hanabli目標。很多行動造成了附近(無辜)人士的傷亡意外。
武裝法塔赫活躍份子公然地威脅要殺死阿巴斯。阿巴斯沒有從阿拉法特那得到權利去執行和平路線圖的任何一個方面。在他的下臺演講中,阿巴斯把他的失敗歸咎于同時缺乏來自巴勒斯坦的當局和民衆的政治支持。
 
更變的和平提議
 
藉由困難的路線圖計畫,壓力促使去找尋一個替代方案代替。 在2003年12月7日,以色列的代理總理 艾胡德?奧爾默特 提議單方面的大規模從西岸地區和加薩走廊撤出,放棄一些猶太人的定居點和一些領土。 這行爲被解釋爲沙龍的試驗行爲,他在12月18日對巴勒斯坦當局的演講中給巴勒斯坦當局在以色列采取 “單方面行動”之前 “幾個月”時間去落實路線圖計畫。演講被美國政府強烈批評,美國警告說反對先發制人的奪取路線圖成果。爲了以色列人的利益,這応是以以色列人民對安全的關心和達成互惠讓步的需要應當作爲交換的。
另外的一組兩年半的談判是由前以色列前司法部長Yossi Beilin和前巴勒斯坦新聞局部長Yasser Abed Rabbo秘密舉行的。12月1日,二個當事人在日內瓦(被稱爲日內瓦協定)爲和平簽署發表了一個非正式的藍圖,它爲解決衝突制定了基本的架構。它的最終目標與路線圖計畫沒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它解決問題采取了“大爆炸”的方法而不願采取一個按部就班的方法。它被以色列政府和許多巴勒斯坦人譴責發對,巴勒斯坦的當局對其不置可否,但是它被許多歐洲政府和布希政府的重要成員包括國務卿鮑維爾所歡迎。
另外一個被以色列內外人士所提議的方案:“兩國的溶和”。這個方案准備以色列先正式地並吞巴勒斯坦領土,然後建立一個不可分割的單一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州。它被紐約教授Tony Judt所支持,對這個建議既有表示贊同的也有表示指責的。實際上它並不是一個新主意,它早在1920年代就存在,但是因爲阿拉伯人口數量在以色列領土的突飛猛進而受到越來越多到重視。有些令人驚訝地,一些以色列定居者支持這個方案,他們希望以色列可以永遠地合法擁有西岸地區和加薩走廊。 考慮到大量的人口和政治問題可能升級,無論如何,它似乎對問題未必會有真正的解決。
 
調解和和談
盡管以色列和阿拉伯人之間有如此長時間的矛盾, 仍然有很多人致力與在考慮到雙方面利益的前提下, 和平解決問題的人.
 
衝突

人們對解決巴以衝突的方式並沒有一致看法。 有人認為消滅以色列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因為他們認為以色列是猶太人以不正當的建國手段所產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B%A5%E5%B7%B4%E5%86%B2%E7%AA%81
 
以阿戰爭
 
中東戰爭,或稱阿以戰爭、以阿戰爭,是指以色列與埃及、敘利亞等周圍阿拉伯國家所進行的5次大規模戰爭(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
 
歷史背景
 
前3000年,猶太人的祖先定居於巴勒斯坦地區,建立希伯來王國,是猶太教宗教經典中上帝賜給希伯來人「流奶與蜜」之地,所羅門王死後,希伯來王國分裂為以色列王國(首都撒馬利亞),和猶大王國(首都耶路撒冷)。前586年,加爾底亞人滅猶大王國,大批的希伯來人被放逐至巴比倫為奴,成了「巴比倫之囚」。538年波斯消滅加爾底亞人,釋放猶太囚徒,約五萬猶太人重返耶路撒冷。後來猶太國相繼成為希臘和羅馬帝國的屬國。西元前167年塞流卡斯王國安提奧可四世(Antiochus IV,215-164B.C.)劫掠耶路撒冷,遭到猶太人的反抗,「馬喀比」(Maccabees)家族擊潰希臘軍隊。西元前135年安提奧可七世(Antiochus VII)攻陷耶路撒冷,拆毀城牆,對猶太人加以迫害,猶太人開始向世界各地流散,統稱為猶太人。此後巴勒斯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巴勒斯坦人開始信奉伊斯蘭教。
猶大王國的貴婦猶太人居留城市,並從事經商事業,大量斂聚財富。猶太人有堅定的宗教信仰,愈流浪信仰彌篤,至今猶太正教仍是全世界最保守的宗教之一。188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俄國人怒而屠殺猶太人,19世紀末,大批猶太人陸續移居巴勒斯坦,這是猶太人第一次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1897年,第一次全世界猶太人大會在瑞士巴塞爾召開,由西奧多·赫茨爾(Herzl, Theodor)當選主席,開始從事錫安主義(又稱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準備復國,建國的地點選定在猶太人的故鄉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外交部長詹姆士·貝爾福(James Balfour)於1917年發表了《貝福爾宣言》:「英國政府樂於見到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新的國家,並且將盡一切努力協助達成這個目標;我們明白這不應影響巴勒斯坦非猶太人之民權與宗教信仰,以及其他國家之猶太人的權利與政治地位。」,支援猶太人復國,由於美國本土有數以百萬計的猶太人,美國總統威爾遜表示支持《貝福爾宣言》,戰爭結束後,英國順利接管奧斯曼帝國,有大量的猶太人,尤其是東歐的猶太人湧入巴勒斯坦。1930年代納粹迫害猶太人時,移民更是激增。大量的移民潮,對當地阿拉伯人的生活環境造成很大的衝擊,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開始出現流血暴力衝突。1939年英國限制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的移民人數,每年上限爲75000人。一些激進的猶太人這時開始大搞恐怖活動,英國人開始想甩掉這塊燙手山芋。
1947年, 聯合國大會通過「聯大181號決議案」決議(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兩個獨立的國家,決議文規定把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劃給占32%人口的猶太人(原本只擁有7%土地),這項決議案對阿拉伯人非常不公平。阿拉伯國家的票數一共只有六票,根本無力挽回。猶太人同意此決議,1948年成立以色列國,1948年5月14日16時,第一任以色列總理本格里昂在國民議會上發表建國宣言:「從今天開始,國名爲以色列的猶太人國家在巴勒斯坦成立。全世界的猶太人們,聽到我的聲音了嗎?讓我們在以色列的精神下團結起來!靠著這種精神,我們幾個世紀以來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讓我們爲以色列復國這個偉大的事業而奮鬥吧!」。阿拉伯人反對該決議,未建立阿拉伯國。結果發生5次阿以戰爭。
 
第一次中東戰爭
1948年5月16日凌晨,以色列建國的隔天凌晨,阿拉伯國家聯盟(7個成員國)共集結軍隊4萬多人,向以色列發起進攻,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戰爭一開始,以色列總兵力只有3.4萬人,飛機33架,阿拉伯國家處於十分有利的地位,以色列軍隊節節敗退,以色列軍隊在特拉維夫南面拚命抵抗,才使戰情不致惡化。以色列總理急電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埃班說:「以色列急需幾周的時間來重新組織和裝備軍隊」。5月17日,美國向聯合國安理會遞交了一份議案,建議安理會命令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6月11日,阿以雙方同意停火四周,阿拉伯聯軍已經佔領了巴勒斯坦過半的領土。
以色列喘息甫定,開始大力擴充軍備。這時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立即發起支援以色列的行動,以色列政府正式建起了一支正規的以色列國防軍(IDF),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猶太人捐贈的新型輕重武器,從美國、英國進口轟炸機,從法國引進坦克,從捷克獲得了大量輕武器、野戰炮、炸彈和炸藥。7月9日阿拉伯聯軍再開攻擊,以為十天內就能結束戰爭,孰料戰爭一開始聯軍就陷於被動,已非吳下阿蒙的以色列一口氣奪取約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7月15日,聯合國安理會再度命令雙方停火,10月15日,以色列軍隊破壞停火令,繼續向阿拉伯軍隊發起進攻,負責調停的貝爾南多伯爵竟然遭到以色列恐怖組織暗殺身亡。
這時在軍事上已佔盡優勢的以色列軍隊針對埃軍的弱點,一口氣發動了約夫戰役、希拉姆戰役、霍雷夫戰役。12月23日,阿隆師主力從比爾謝巴開始向阿里什方向進攻。以色列的司令兼考古學家發現了一條羅馬時代的舊通道,可由比爾謝巴通往奧賈,埃軍萬萬沒想到,以色列已秘密將這條舊通道大修成軍用道路,可通行裝甲戰車,沿這條古道包抄埃軍後方,埃軍大吃一驚,毫無抵抗,全面敗退。阿拉伯聯軍原本就是以埃軍為主力,埃軍一敗,聯軍更無鬥志,節節敗退,完全被趕出了巴勒斯坦。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以色列大勝,阿拉伯國家軍隊死亡1.5萬人,以色列軍隊死亡約6000人。以色列佔領了巴勒斯坦總面積的80%,這場戰爭中有96萬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淪為新難民。
 
第二次中東戰爭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向埃及發起進攻,兩天後英法同時出兵埃及,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
 
第三次中東戰爭

1967年6月5日早晨7時45分,以色列出動空軍對埃及進行襲擊,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這一場戰爭中以色列傾全國之空軍部隊,對埃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機場進行攻擊。半小時後,以色列地面部隊發動進攻。阿拉伯國家損失慘重,400多架飛機被摧毀,有超過40多萬巴勒斯坦人淪為難民。6月11日戰爭結束,以色列佔領了加薩走廊、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東城區和戈蘭高地,共6.57萬多平方公里。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敍利亞趁猶太人進行絕對休息日的「贖罪日」(穆斯林的齋月節)時,同時向以色列發起突然襲擊。
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之後,以阿雙方都認知到武力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於是阿以之間開始走向和平談判的道路,但由於雙方一開始開立的條件過於苛刻,和平談判之路仍屬遙遠。雙方武裝衝突頻仍,甚至以自殺炸彈的方式直接向對方進行恐嚇。
 
波斯灣危機

1979年爆發伊朗革命,伊斯蘭精神領袖何梅尼返回伊朗,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1979年1月巴列維國王被迫流亡美國,伊朗新政權要求美國引渡前國王,被美國當局拒絕。伊朗與美國交惡。伊朗與以色列宣佈斷交,成爲以色列的敵對國家。1979年11月,留美的伊朗大學生挾持了52名美國人質,何梅尼公開表示支持伊朗大學生,美伊關係更進一步惡化。
 
第五次中東戰爭

長期以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一直對以色列造成極大的威脅,特別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巴解游擊隊協助埃及、敘利亞部隊,展開游擊戰,以色列自然無法容許這樣的心腹大患。1982年6月6日,以色列藉口駐英國大使遭到巴解組織刺殺爲由,出動陸、海、空三軍10萬多人,包圍貝魯特西區,對黎巴嫩境內的遊擊隊發動了大規模的掃蕩。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4%B8%9C%E6%88%98%E4%BA%89
 
以阿戰爭
 
壹、前言
 
    從一九四五年來,以阿之間發生無數次衝突,其中較為世人注意者為以下五次:
  一、一九四八年第一次以阿戰爭,亦稱巴勒斯坦戰爭或獨立戰爭。
  二、一九五六年第二次以阿戰爭,亦稱運河之役或百時戰役。
  三、一九六七年第三次以阿戰爭,亦稱六日戰爭。
  四、一九七三年第四次以阿戰爭,亦稱贖罪日戰爭或十月戰爭。
  五、一九八二年六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亦稱黎南戰爭。
    本課程僅就前三次戰爭作介紹,並側重在以阿列國防問題分析秡內外線戰術分析及以色列能獨立生存的經驗啟示。
貳、作戰地區簡介
 
 一、以色列簡介︵主要資料取自七十九年三月份遠見雜誌︶

    1面積:二0三二五平方公里。
  2人口:約四百五十萬左右︵一九六七年六月為二百七十萬,同時段埃及秡敘利亞秡約旦秡沙國秡伊拉克秡黎巴嫩等六國人口約五千四百萬,雙方人口數比為二十:一︶。
  3種族:猶太人佔八十三%,非猶太人佔十七%。
  4宗教:猶太教佔八十三%,回教佔十四%,基督教佔二%,其他約二%。
    5語言:英文秡阿拉伯文秡希伯萊文。
    6地形:北部為高原,海拔一二二0公尺,高原東西部及瀕臨地中海地區為平原,中部及南部多為高地,西南鄰接西奈半島部分為半沙漠地區。
  二、以色列週邊地形要點
 
   1戈蘭高地:為以敘天然國境,此處高山峻嶺,攀登困難,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不但控制以色列通往大馬士革的門戶,更可俯瞰以色列整個北部平原,以色列若放棄此高地,北方將無險可守。一九六七年六日戰爭後由以色列佔領,一九七三年鎮壓成功,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以色列將其納入版圖。
    2約旦河兩岸:東岸為丘陵地帶,死海長約八十公里,寬約一五0公里,由約旦河連貫死海與加利利海,形成以色列東部天然國境,死海以南的以約邊境,為最高一七00公尺的南北走向高地,運動十分困難,約旦河西岸高地可瞰制以色列中部狹窄處。第一次以阿戰爭後,約旦河西岸納入約旦領土,六日戰爭後由以色列加以佔領。
    3西奈半島:除南部高山外,均為沙漠地區,降雨量極少,此地區可增加以色列防禦縱深,以色列若佔領此地區,可增加應變時間以動員後備軍人。六日戰爭後由以國佔領,一九七八年九月在美國卡特總統協調下,沙達特秡比金簽訂大衛營協定,翌年三月,雙方正式簽訂和約,一九八二年四月廿五日埃及完全收回西奈半島。
    4加薩走廊:如一把利刃威脅以色列中秡西南部,原為埃及領土,現為巴勒斯坦人群集地區,暴亂頻仍。
  三、以色列境內戰略要城
    1特拉維夫:為以色列政經交通中心。2耶路撒冷:為耶猶回三教聖地。 3比爾希巴:為以國南部戰略重鎮。4尼查那:為控制達卡隘道的戰略要點。
  四、以阿作戰決勝地區
    1戈蘭高地及附近地區。2以約國境線至約旦河地區。3比爾希巴秡加薩秡埃拉里希秡尼查那間之地區。
 五、以色列國防上弱點
    1陸地國境綿長:陸地國界長五九一哩,其中與黎巴嫩接壤約五十哩,與敘利亞約四十八哩,與約旦約三八0哩,與埃及約一六一哩,防守如此綿長之國境的確不是易事。
    2地形缺乏縱深秡境內無險可守:以色列中部最狹窄處僅寬十六公里,東西最寬一一三公里,南北縱長則達三二六公里,若以裝甲部隊攻擊狹窄的中部,即可攔腰切斷以色列;另以色列國內幾乎無險可守,因此在其境內不能從事任何型態的作戰。
    3人口與工業集中:人口約四十五%和工業的八十%集中在海法和特拉維夫附近,戰
   時具易損性。
    4人口少秡資源不足。
 六、以色列該如何克服其國防上弱點
    1佔領四週要地向前爭取縱深:如佔領西奈半島秡戈蘭高地秡約旦河西岸秡加薩走廊。
    2建立嚇阻武力:如核子武力。
    3加倍或多倍報復敵人之作為,使敵人因感於要付出極大之代價而不敢輕舉妄動。
    4戰爭不能避免時或國家安全受威脅時,先發制人,同時因人口少秡資源有限,必須速戰速決且殲敵於國境外,以減少戰爭對其之傷害。
    5建立健全有效的動員制度,平時養兵少,戰時動員速度快,以因應戰爭之需要。
    6建立有效的情報機構,確實掌握敵人動態。
參、第一次以阿戰爭
  一、戰爭原因─以色列的建國歷程
    所羅門王死後,猶太王國分裂成南部的猶太和北部的以色列,至公元前七二二年,以色列為亞述人所滅,公元前五八六年猶太為巴比倫所滅,於是猶太人亡國開始流浪世界各地。
    從公元前七二二年至公元一九四八年,巴勒斯坦曾受多國佔領,流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受盡各種迫害,在強烈建國意願下,於一八九七年成立世界猶太民族主義組織積極從事建國意願。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土耳其人佔領巴勒斯坦地區,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於土耳其和德國聯盟,英國便嗾使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並承諾於戰後建立一個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阿拉伯篾立王國,此時,猶太人建國行動得到英國的支持,英國外相於一九一七年十一月發表一篇巴福爾宣言:英國政府贊成猶太人至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努力促成此一目標之達成。遂使猶太人紛紛返回巴勒斯坦購買土地,準備長期定居。
一八六0年代此區猶太人僅一二000人,到一九二二年己激增至八四000人且大量購置土地,以阿衝突與對立即日漸增高,遂使英國政府兩面不討好︵英國政府於一九二0年四月廿五日接受國聯委治此地區︶,英政府便於一九四六年七月提出一項分治計畫,但遭雙方反對,聯大於次年十一月又通過另一個阿猶分治計畫,猶太人勉為同意,但阿拉伯人則因居住區域及宗教秡世仇因素堅決反對。英國先前曾聲明若阿猶雙方不能接受聯大的計畫,英國將於一九四八年五月十五日撤軍並交出委任權。阿盟於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九日在黎巴嫩集會,決議聯大若通過此分治計畫,便秘密派兵進入巴勒斯坦,遂引發起第一次以阿戰爭。
  一九四七年聯大通過分治計畫時,巴勒斯坦之動亂即開始擴十,猶太人雖僅居少數,但教育水準較,高組織嚴密,雖尚無國名,卻己具備完善的國家組織,故於動亂中實己掌握優勢,當第一次以阿戰爭爆發,前更己將猶太人居留地區附近的阿拉伯人予以驅逐出境或加以控制。
  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年英英終止對巴勒斯坦之託管,以色列立即於次日宣佈建國,以本古里昂為第一任總理,埃及秡敘利亞秡約旦秡黎巴嫩秡伊拉克五國就藉口維持秩序,同時派兵進兵巴勒斯坦,以色列奮起抵抗,以阿第一次戰爭於是發生。
 二、戰鬥經過
  戰爭發生時,以色列僅有九個步兵旅,兵力約二五000人,雖然缺乏重武器,但能集中機動使用,加之居留區之猶太人則人人皆兵,固守村落與城鎮,以上二者乃構成了持久與打擊的靈活運用。
    入侵的阿軍,兵力裝備均佔絕對優勢,但缺乏統一指揮,各自為戰,故戰中發起後,並未能產生決定性戰果,至六月十一日雙方被迫停戰,以色列趁機外購軍火,積極加強動
員,重整劣勢。
  七月弓日雙方戰事再起,七月十九日雙方被迫停火,以色列此時己擴充動員至六萬以上的兵力,士氣旺盛,阿軍則精疲力竭,士氣沮喪。
  十月十五日因埃軍射擊一個聯合國許可通行的軍隊,以軍即以此為藉口,在六天之內使用空軍轟炸西奈空軍基地,並炸沈埃艦法魯克省長號,並迫使埃軍退回加薩。
  十月廿二日,以軍再度攻擊,主力沿羅馬人留下的舊道迂迴,企圖殲滅埃軍於拉法地區,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八日,英軍干預,以軍才下令撤退。至一九四九年二月至七月以埃秡以黎秡以約秡以敘分別簽訂和約。
  本次戰爭,以軍傷亡六二00人,但其疆界己自聯大劃分的五五00平方哩,擴大至八0五0哩。戰爭中約有七十萬夕口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其中六十%在約旦,二十%在加薩,二十%在黎敘。原先散居在阿拉伯國家的猶太人,或因害怕報復,或出於被迫,有八十萬人成為難民逃回以色列。
肆、第二次以阿戰爭
 
 一、戰爭原因
    第一次以阿戰爭結束後,造成了大量巴勒斯坦難民,激化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仇恨,同時埃及在加薩建立突擊基地,使巴游經常越界侵擾以色列,一九五五年二月,以色列對加薩作了一次報復性攻擊,阿拉伯人死傷七十多人,使埃及總統納瑟覺悟到國防建設重於經濟發展,而於八月和捷克達成一筆三億多美元的軍火交易,納瑟漸漸成為阿拉伯世界反以色列反英的象徵,一九五六年七月納瑟在慶祝埃及革命成功演說中,突然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並同意給予有關國家補償,同時保證從前使用運河的國家仍可使用運河,但英法以安全因素秡經濟因素及面子問題,即著手以軍事手段奪回運河,在反埃及的共同目標下,以英法在一連串的祕密會議後,決定聯手對埃及採取軍事行動。以色列之所以參戰,是想解除納瑟上台後所帶來的安全顧慮,同時可以打通運河與阿卡巴灣並可佔領若干土地作為以後談判的本錢。三國協議,由以色列先行發動攻擊,英法在次日呼籲雙方在十二小時內停火,以色列立即佯裝接受但不必履行,直到進兵至運河以東十哩為止,估計埃及一定會拒絕,此時即開戰後三十六小時之後,英法再出動轟炸機以摧毀埃及空軍並奪取水域。
 二、作戰經過
  以色列在出兵西奈之前,佯裝攻擊約旦,並對約旦境內作大規模的報復攻擊,同時情報
部門也散播即將對約旦一戰的謠言。
  一九五六年十月廿九日一七00時,以色列先以空降二0二旅之空降營空降米特拉隘道,其餘部隊則分別越界攻擊。
  南方軸線方面,空二0二旅其他部隊則在夏隆指揮下,利用卡車秡履帶車走了一0九哩路,途中與埃軍發生數次小規模戰鬥,在十月卅日二二三0時與空降營會合控制米特拉隘道,並準備向埃爾希克前進,與步九旅會合。
  北方軸線方面,步一旅及機廿七旅,依計畫沿西奈北岸經拉法向埃拉里希秡關特拉方向攻擊,攻擊進展順利。
    中央軸線方面,步十旅及機卅七旅之攻擊雖受阻於阿布阿吉拉,但經預備隊裝七旅由南翼繞越,擊潰埃軍抵抗向運河挺進。
  加薩方面步十二旅,則突入加薩地區。
  南方軸線步九旅由姚飛指揮於十一月五日與空二0二旅會合,協力奪取埃爾希克,至此西奈戰役結束。
  英法並未照原定計畫行動,直到十月卅一日一00九時才行動,使以軍與埃軍在西奈進行了一整天的刻烈戰鬥,並飽受埃空軍轟炸,戴陽並有意撤退,十一月五日晨英法聯軍空降攻擊,但到了晚上在美蘇強大壓力之下宣佈接受聯合國停火呼籲。英法軍雖未能對以色列予直接有力支援,但卻能嚇阻埃軍運河西岸部隊之運用。
  十一月七日聯大派大遣了一支國際警察部隊,陸續抵達埃及西奈,接管以埃邊區,英法軍則於十二廿二日撤離運河地區,以軍則於五個月後撤離西奈。
  本次戰役栠方之損失如下:
  以軍:陣亡 一五0人,負傷六00人
  埃軍:陣亡三000人,被俘七000人
伍、第三次以阿戰爭
  一、戰爭原因:
 
   1歷史上累積的仇恨
      以阿兩民族,由於宗教信仰秡生活方式的不同,自久遠以來即產生尖銳的對立,加上前兩次以阿戰爭所留下的仇恨,使雙方無法和平共存。
    2難民問題的困擾
      一九六七年時,中東地區難民約有一三0萬人,其中在約旦有近七十萬人,加薩三十萬人,黎巴嫩十六萬人,敘利亞十四萬人,這些難民不受阿拉伯國家的歡迎,生活異常悲慘,成為中東問題的死結。
    3約旦河河水的糾紛
      約旦河上流主幹發源於黎巴嫩︵哈斯巴利河︶敘利亞︵巴利亞斯河︶,此二河向南流入以色列境內,合流後稱上約旦河,上約旦河流經敘以邊境南入加利利海,再經約旦河河谷流入死海。約旦河全長一八八公里,在以色列境內長七十三公里,約佔全長三分之一,約旦河上流區域,雨量充足,由北到南,雨量漸次淢少,遇到缺雨季節,便呈現乾涸現象,約旦河的功能在發電和灌溉,對於以約兩國均很重要稆一九四九年以色列自以敘邊境的約旦河築壩攔截取水以灌溉中南部半沙漠地帶的農田,而使約旦境內的河旦河水更感乾涸,阿拉伯國家曾計畫將約旦河上流二主幹改道,使以國水壩喪失作用,但因故未能實施,爾後雙方不但拒絕美國的調解計畫,並且各自表明堅定的立場,宣稱如果對方片面改變河道及河水,都為一項侵略行動;若然則必將以武裝行動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4阿拉伯國家的聯合
      埃敘兩國於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在蘇俄的協調下,簽訂共同防禦協定,一九六七年
   五月廿日,約旦突然和埃及簽訂共同防禦協定,對以色列形成極大的威脅。
    5聯合國和平部隊被迫撤退
      五月十四日,埃及總統納瑟為聲援敘利亞宣佈派兵進駐西奈半島,以色列鑑於以往曾有類似經驗而不以為意,二天後,埃及要求西奈半島聯合國駐軍自一部份軍事分界區撤出,埃及並未要求其全數撤出,只求撤到加薩走廊,聯合國秘書長宇譚認為如不能維持現狀就得全數撤出,迫使埃及要求其全數撤退。
    6埃及封鎖阿卡巴灣
      五月廿二日,納瑟宣佈關閉狹倫海峽,封鎖阿卡巴灣。
  六月一日,以色列內閣改組,西奈戰役英雄戴陽出任國防部長,由美國返國的外長向內閣表示由美國化解危機的可能性己不存在,以色列隨即秘密動員,二天後,以色列內閣決定一戰。
  二、戰前雙方兵力部署
 
   1以軍:北方戰區:五個旅兵力;中央戰區:五個旅兵力;南方戰區:三個師又二個
      旅兵力 
    2埃軍:五個步兵師;一個機械化師;一個裝甲師
    3敘軍:五個步兵旅;二個裝甲旅
    4約軍:六個步兵旅;二個裝甲旅
    5伊拉克:一個機械化師
    6沙烏地阿拉伯:一個步兵旅︵後來並未參戰︶
 三、雙方戰略構想分析
    1以色列戰略構想分析
   A自一九六七年五月份開始,阿盟部隊即大量集結於邊境,形成緊張情勢,面對三方面的敵人,以色列兵力明顯處於劣勢,若同時攻擊三方面之敵,極可能導致敗亡命運,故惟有把握居內線的有利狀況,乘阿盟軍分離之際,予以各個擊滅,始能戰勝阿盟軍。
      B以色列選定內線作戰各個擊滅之優先順序,當以對以軍危害最大之敵為主要考量
       。而就阿盟軍部署而言,毫無疑問約軍因能直接危害以軍之安全︵約軍一經發攻,能迅速分割以軍,而加以區分擊滅︶故對以軍之危害最。然而實際上,因約軍戰力較弱,且態度較溫和︵約旦接受美援︶且第二次西奈戰役時曾袖手旁觀,而埃軍戰力最強,對以色列懷恨最深,實質而言為以軍真正之危害,故優先擊滅阿盟軍主力─埃軍,始能獲得戰爭之勝利,否則,若先擊滅約敘軍,再轉移兵力與埃軍決戰,在力時空方面皆有所不迨。
      C以色列空軍居劣勢,不能掌握制空權,欲改其不利態勢,必須以奇襲削弱摧毀阿盟軍之空軍力量。
     故決心:先擊滅埃軍,再擊滅其他方面之敵人。
      而其戰略構想則如下:
   「以各個擊滅阿盟軍之目的,先以空軍實施先制奇襲,摧毀阿盟空軍掌握空優,地面部隊各以一部對在耶路撒冷及戈蘭高地之約敘軍行戰略持久,集中主力先擊滅西奈方面之埃軍,再轉移兵力擊滅約敘軍」 
    2阿盟軍戰略構想分析
      阿盟軍可採用之行動方案不外下列三種
      第一案:採分進合擊,經由戰略包圍而形成戰術包圍,殲滅以軍於特拉維夫附近或濱海地區。   
        利:A阿盟軍己形成戰略包圍。
            B阿盟軍兵力優勢,且具外線之利。
            C特拉維夫為以色列首都,必然堅守,故決戰態勢有利。
        弊:A敘軍距離較遠,採分進合擊易為以軍所阻遭擊滅。
            B阿盟軍心理分離,難以發揮統合戰力。
            C阿盟軍欠統一指揮,外線兵團難以配合。
   第二案:採各個擊滅,南翼涘軍取攻勢持久,抑留以軍主力,中央約軍行戰略突穿,分離以軍並確保,北翼敘軍主力指向特拉維夫與約軍會師,先擊滅北翼以軍,再擊滅南翼以軍。 
        利:A以軍處於分離狀態,國境狹長,中央薄弱,易行戰略突穿,保持其分離,擴大其弱點。
            B北翼以軍兵力較薄弱,易於優先擊滅。
        弊:A以主力埃軍持久,喪失原則,且不利統合戰力發揮。
            B阿盟軍心理分離,難以發揮統合戰力。
            C敘軍距離較遠,一旦為以軍所阻,非但會師困難,且易遭以軍擊滅。
   第三案:採各個擊滅,南北兩翼均取攻勢持久秡牽制並抑留多數以軍,中央約軍戰略突穿以軍並確保,爾後埃軍指向比爾希巴與約軍會師,先南後北各個擊滅以軍。
        利:A以軍處分離,易於各個擊滅。
            B兩翼牽制,可使中央突穿容易。
            C有利保持以軍分離,並能切斷以軍南翼主力之補給線。
            D埃軍爾後因距離較近,易於與約軍會師。
            E先擊滅南翼以軍主力,可獲決定性戰果。
        弊:阿盟軍心理分離,難以發揮統合戰力。
      依上述分析,第三案為最佳方案,但阿盟軍實施上採取第一案。
 四、作戰經過
 
   1空軍作戰經過
      穐空軍戰備狀況
        A飛行員選訓嚴格,空戰技術優良。飛行員淘汱至剩八分之一。
        B對飛機保養維護,保持世界一流水平。本次戰役飛機妥善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C改裝武器系統
         a教練機加裝機槍秡火箭秡汽油彈,代替密接支援戰機,在絕對空優狀況下,效果極佳。
         b將每架飛機減少二枚空對地飛彈發射架,加裝二門加砲。
          c將炸彈尾翼加裝二枚小型火箭,以加快下墜速度及抵消投擲時的慣力道,以減少跳彈,增加命中率及破壞力。
      空軍作戰計畫概要
 
       A攻擊目標:埃及地面飛機︵米格十秡廿一︶秡空軍基地秡雷達及通信設施。
    B航行計畫:攻擊埃及本土機場一趟約七十五分鐘。
    CH時選定:六月五日上午0七四五時,即埃及時間0八四五時,其理由為埃軍最高警戒狀況己過秡尼羅河谷晨露己消散秡埃及空軍高級軍官正在上班途中,可增加其混亂秡地勤人員將飛機拖到停機坪,有利炸射攻擊。
      作戰經過:
        A約0七二0時,第一波飛機起飛︵四架一組︶,留守十二架,向西方超低空飛行,避開埃軍雷達監視。
        B自0七四五時開始,以機連續攻擊二個多小時,埃空軍至才損失二八六架飛機,尼羅河兩岸及西奈半島的機場秡雷達及管制設備均被漼毀。
        C六月五日下午以空軍再使用延時炸彈攻擊埃及機場。
        D六月三日前以機在阿卡巴灣上空活動,造成埃戰機南移︵米格廿一型十二架秡十九型八架︶,當六月五日作戰開始後又飛回北部參戰,但因基地被毀,油料耗盡勉強降迫時,遭以機擊毀。
        E六月五日下午一三三0時向約旦秡伊拉克秡敘利亞實施空中攻擊,共擊毀各型飛機一二四架。
        F以空軍往後作戰重點即轉為對地面部隊密接支援,平均每一架飛機一日之內可出擊四至八架次。
    2海軍作戰經過
      A六月五日以驅逐艦一艘,魚雷快艇數艘,夜襲塞得港,擊傷埃飛彈快艇二艘。
      B六月五日以色列以潛艦秡蛙人夜襲亞歷山大港。
      C六月六日,埃及潛艦三艘,在海法附近企圖偷襲,但因使用潛望鏡次數過多遭以軍發現後遭以軍反擊。
      D六月七日,以海軍截運步兵一連登陸艾爾希克,但埃軍己先行逃走。
      E六月八日下午在海法以西海面,海空軍誤炸美國自由號電子船,造成卅四死七十五傷悲劇。
    3西奈戰場作戰經過
      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上午0八一五時,以軍北秡中秡南三個縱隊同時發起攻勢,北路縱隊奪取拉法,迫使加薩埃軍及巴勒斯坦步兵第二十師投降,其主力繼續向艾拉里希前進。
      中央縱隊突穿埃軍第一線陣地後,在耶拜爾里尼以北地區垘軍裝甲師到達,雙方展開坦克大決戰,以軍在空軍及空降突擊營支援下,於黃昏時擊潰埃軍。
   南路縱隊在阿布阿吉拉附近遭遇埃軍第二師堅強抵抗,激戰十餘小時,以軍終於突穿埃軍陣地。
   七日開始,以軍各路縱隊在空軍支援下,不分晝夜,追擊埃軍。八日0三00時,埃軍兩個旅,由蘇伊土鎮向西奈半島增援,但被以軍擊退。同日子夜,以軍主力己到達運河附近,埃軍全部覆沒,九日晨,雙方中止戰鬥。
    4北方戰場作戰經過
      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敘軍砲擊以色列北部若干村莊,六日,對以色列開始攻擊,以軍一個步兵旅實施遲滯作戰,至同日黃昏,敘軍進展約十二哩。七日,以軍增援部隊到達,從加利利海南北同時轉移攻勢,重點保持於北翼,並以一個傘兵營突擊戈蘭高地敘軍陣地之後方,雙方激戰至十日一九三0時,敘軍終於放棄陣地,向大馬士革退卻,以秡敘即行停戰。
    5中央戰場作戰經過
      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0九一0時,約軍砲擊特拉維夫,同時耶路撒冷舊城之約軍向新城之以軍發起攻勢,激戰終日,約軍略有進展。六日晨,以軍奪取那不勒斯後,在空軍支援下,南下攻擊耶路撒冷約軍之側背,約軍傷亡極大,尤其兩個裝甲旅幾乎全部被殲滅,殘部退回約旦河東岸。七日,約秡以兩國接受聯合國停火建議。
  五、檢討分析
    1阿盟軍:
      A阿盟軍最大缺點,在無統一指揮之實,其次為阿盟軍之主力埃軍失去先制秡主動,完全處於挨打地位,而約敘兩軍亦無任何協調動作,各自為戰,不能予以軍嚴重打擊,所以不能挽回埃軍的頹勢,而失去外線作戰之利,為以軍所各個擊滅。
      B約軍以耶城新城為目標,目標選擇不當,不但攻堅,也不能創造全般有利的態勢,更無決定性的戰果。      
      C敘軍不應由戈蘭高地向以境攻擊,應以一部兵力,利用其堅固陣地,監視並牽制以軍,將主力投入約旦河西岸,然後敘軍四萬人,約軍三萬五千人,先切斷特拉維夫與比爾希巴間以軍的交通線,而後以一部攻擊耶城以軍之側背,主力南下向己進入西奈半島之以軍取攻勢,與埃軍會師,尋求以軍主力決戰而加以擊滅。
    2以色列軍
      A戰略構想正確:以軍處於內線作戰,並依照內線作戰指導要領行之,尤其以選擇埃軍為第一擊目標,相當正確,因為埃軍不僅對以色列威脅最大,且為阿盟軍主力,擊滅埃軍即可得到決定性戰果。
      B戰略指導卓越:西奈半島秡約旦河西岸及戈蘭高地,數次會戰,均先切斷阿盟軍的主要交通線,使阿盟軍不能維持持續戰力,也不能發揮統合戰力,尤其擊敗埃軍後,日以繼夜,連續猛追,終於擊敗埃軍。
      C兵力轉移迅速,攻勢部隊能充分發揮機動力秡打擊力,守勢部隊能牽制秡消耗敵    軍戰力,攻守配合相當優秀。
      D空軍先制作戰成功,限制阿盟軍行動。
陸、以色列屢戰屢勝原因分析
  一、有效的動員制度
    以色列男子服完三年兵役後,每年仍須再服三十至六十天真槍實刀的後備役,也許是到前線戌守,也是學習新武器戰技,也吘參與鎮壓己勒斯坦的暴動,其一生中約有七年消耗在軍隊。後備軍人平日就受命密切注意電台每小時的新聞與氣象廣播,如果戰爭爆發,軍方透過電台播放密語,傳令報到時間與地點。後備軍人聞訊後就要立即趕到附近的基地,到如超級市場一樣的軍備中心,領取全副裝備,搭乘徵用的交通工具開赴前線,女後備軍人則訊速接管後勤和民防,在四十八小時之內,以色列即能將四十多萬的後備軍投入戰場。
  二、有效的情報作業
    六日戰爭初期以色列空軍成功的出擊,是情報工作最具體的成果,但贖罪日戰爭則使以色列情報工作大受批評。因以色列缺乏縱深,故極需須爭取時間來應變,而時間的爭取則須靠情報工作的配合。
  三、精良實用的武器系統
  以色列的武器以實用享有盛名,因其製造者即實用者。其較為名世人注意的武器如下
  1烏茲衝鋒槍:輕便易操作,台灣黑白道均喜歡使用
  2無人駕駛小型偵察機:可持續飛行十二小時,載重一百多磅,白天黑夜均可深入敵   後監控搜尋目標
  3原子彈:目前約二百枚廣島級原子彈
  4麥卡瓦戰車:能承受飛彈攻擊,保護車內人員,具有獨步全球的裝甲技術
  5天使飛彈:為人類第一枚貼海攻艦飛彈
  四、部隊素質訓練精良
    1軍官素質高:軍官是是挑選受完基本訓練的新兵,通過各種測驗後,再送往軍官班訓練,訓練他們有國家觀念秡思考能力秡戰鬥技能並完成一個完整的人,往後國防部再送其至國內外大學進修,退伍後即可融入社會,以色列的年輕人為生存而成為軍人,所以軍隊永遠可以吸收到一流的人才,軍人的地位一直相當崇高。以色列之所以未設類似台灣的軍官學校,是不希望軍隊在意識型態或傳統上與社會隔絕。
  2跟我來的領導作風:軍官不是指揮士官上戰場,而是身先士卒帶著他們上戰場,跟我來成為以色列軍官最重要的以身作則的傳統,因此坦克車隊中間最前方,一定是指揮官,機隊的最前方,一定是中隊長,一九八一年轟炸伊拉克核子反應爐前,一位將軍曾親自升空參加夜間試飛,試探計畫可行性。這種軍官攻在前,退在後的傳統,導致軍官的死亡率普遍比士官高四倍,軍官戰鬥傷亡率達二十%,為他國的一倍,也因此得到士官兵的高度信任。
  五、全民團結:千百年來的亡國痛苦經驗,迫使猶太人團結為生存而戰鬥。
http://www.ltivs.ilc.edu.tw/library/resource/tech/war/files/ia.htm

 
另參本館:
 
<美伊與中東><恐怖攻擊本土化><伊戰越戰化><美以伊朗><以黎巴又戰?><以入侵巴><圍牆易穿心牆難越>
《波灣戰爭心理戰研究》《世紀大決策》《海灣戰爭》《史瓦茲科夫自傳》《海珊與波灣危機》《美軍在越南的宣傳戰》《越戰報告》
《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入侵阿富汗》《神學士》《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
《全球反恐戰爭》《科索沃危機透視》《巴爾幹》《南斯拉夫分裂大戲》
《今日的伊斯蘭》《當代伊斯蘭教》《民族衝突和宗教爭論》《中亞戰略格局和中國安全》<俄喬戰爭>《車臣跨世紀的反恐戰爭》《印巴分立:克什米爾衝突的濫觴》《塞浦路斯卷》
《新美帝國主義》《美國實力的衰落》《美國的危機與轉機》《布希的戰爭》《真替美國操心》《霸權體系與國際衝突》《霸權還是生存》《權力與恐怖》《流氓國家》         《美國時代的終結》《美國的霸權泡沫》《美利堅帝國的衰落》
<拉美向左轉><新社會主義典範?><俄喬戰爭><中國熊報?>
<美該為股災道歉?><美國價值1><美國價值2><歐盟向俄求援?><姓資姓社><五鬼搬運去了><經濟巫師><靈媒代專家><淫媒慰專家><美國詐騙集團 >
 
 

台長: 阿楨
人氣(4,368) | 回應(2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國際 |
此分類下一篇:伊戰越戰化
此分類上一篇:新社會主義典範?

美以的分化陽謀
以巴和平共處 「美」夢破碎【聯合報07.06.16編譯陳世欽】

美國總統布希五年前公布中東願景,包括以色列與未來成立的巴勒斯坦國和平共處。他表示:「本人謹此呼籲巴勒斯坦人選出對恐怖毫不妥協的新領導人。」

誓言消滅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十四日掌控加薩走廊,證明布希的願景已經破滅。事情會演變到如此地步,布希政府的行動難辭其咎。美國力主以色列撤 出加薩,認為這是締造和平的第一步,隨後並要求以巴籌辦大選,不料哈瑪斯在巴勒斯坦自治議會選舉獲得大勝。現在,哈瑪斯在加薩的地位已經難以動搖。

布希連任後表示,他將運用個人的「政治資本」,協助巴人在他的第二任期屆滿前獨立建國。如今布希任期只剩十八個月,卻面臨一個激進伊斯蘭政治實體與以色列 為鄰,以及建立巴勒斯坦國的籌碼不斷減少的難題。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顧問艾賓頓表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國共存的願景已經破滅。」

分析家指出,美國區隔巴勒斯坦溫和派與激進派的策略不但未能奏效,甚至可能是布希政府面臨當下局面的主因。國際危機組織的以巴衝突專家馬雷伊說:「美國最好減少介入。幾乎美國歷次介入均產生反效果。」

哈瑪斯與法塔激戰,可能導致巴人結合加薩走廊與約旦河西岸獨立建國的夢想破碎。這一波衝突凸顯兩地裂痕不斷擴大,最終可能形成各自割據的局面,哈瑪斯掌控加薩走廊,法塔固守約旦河西岸。此外,以色列究將如何因應哈瑪斯掌控加薩的問題,也是外界高度關切的焦點。

哈瑪斯與法塔可能在激戰結束後另謀共治之策。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相距最近處約僅卅公里,目前的危機已促使巴人省思兩者真正的距離。以色列的禁制措施使多 數巴人無法在兩地之間自由往來,巴勒斯坦議員只能透過視訊集會,因為哈瑪斯議員無法進入以色列。拉馬拉一名雜貨商說:「地面的隔離已正式形成…巴勒斯坦人 建國的夢想已經破碎。」

摧毀哈瑪斯 以國計畫出兵加薩【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十七日】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設置的緊急內閣十七日宣誓就職,阿巴斯並將敵對穆斯林派系哈瑪斯旗下武力列為非法團體,巴人內部的裂痕也進一步加深。
在與阿巴斯所屬派系法塔血戰多日後,哈瑪斯上個星期占領加薩地區,雙方武力相向使加薩更加孤立。以色列十七日不再向加薩走廊運送燃料,當地情勢益形惡化。

巴勒斯坦內閣倉促成立使巴人擁有兩個實質政府:阿巴斯解職的巴勒斯坦總理哈尼耶為首的加薩哈瑪斯領導階層,以及享有國際聲望的經濟學者法雅德領導的巴勒斯坦新政府。法雅德宣誓就職後表示:「本政府的優先要務是確保安全,穩定大局。這是艱鉅萬分的任務,但不是不可能。」他表示,新政府將全力收拾亂局。法雅德 仍將兼任財長,並暫任外長。

阿巴斯十七日發布命令,廢除新政府必須獲得議會認可的法律,並將哈瑪斯所屬武力列為非法團體。哈尼耶表示,新政府不合法,他仍然握有權力。他表示:「部長會議認為,阿巴斯主席的處置缺少法律依據。全國團結政府謹此聲明,我們根據法律執行職權。」

由於哈瑪斯不但意識形態與企圖讓以色列從地圖上消失的伊朗相近,武器及人員訓練也都仰賴伊朗支持,如今加薩走廊落入哈瑪斯手中,如果不能予以節制,以色列南部地區勢必面臨來自加薩走廊的火箭攻擊。

以色列軍方消息人士表示,國防部長巴拉克已計畫數周內出兵加薩,一舉瓦解哈瑪斯在當地建立的勢力。快的話,可能數日內就派出兩萬大軍,摧毀哈瑪斯的軍力,發動的時間端視哈瑪斯是否,以及何時對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或復自殺攻擊。

以色列原本就已三面受敵:北方,有敘利亞及伊朗支持的聖戰組織民兵威脅,這些民兵在黎巴嫩南部活動,伺機發射火箭,甚至越界對以國軍民發動突擊;東北,有 世仇敘利亞,目前兩國仍處於交戰狀態,敘國要求以國交還六日戰爭被奪的戈蘭高地;東方,越過約旦,就是處心積慮要置以色列於死地的伊朗。如今,加薩走廊落 入激進的哈瑪斯手中,等於在南方添了一根芒刺,當然令以色列國民寢食難安。

在法塔與哈瑪斯血腥衝突的過程中,包括美國、歐盟與溫和派阿拉伯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支持阿巴斯。一名白宮發言人表示,阿巴斯設立新政府將促使國際社會大幅改變立場。
2007-06-18 11:11:03
巴解變巴奸?
<阿巴斯能消滅哈瑪斯嗎?>中國時報 07.06.19本報訊 

巴勒斯坦搞到目前這種樣子,內部矛盾固然是原因,外來操縱也是原因,當巴勒斯坦成為兩個政治實體之後,還想在東耶路撒冷建國嗎?誰最喜歡這樣子,當然是以色列,誰最喜歡把巴勒斯坦控制住,當然是美國。

所謂法塔,正式名稱應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主流派別,成立於一九六五年,四十年來一直是巴勒斯坦的指導者,而已去世的阿拉法特更是巴解的獨裁者,當政這許多年,內部貪汙腐化無能,而對與以色列和談一無成就,早就為巴勒斯坦人民所不滿,去年投票選舉使哈瑪斯大勝不是沒有原因的。

哈瑪斯的正式名稱是「伊斯蘭抵抗運動」,成立於一九八七年,在巴解中不算是主流,但它遠較法塔有領導能力,行為目標非常明顯,武裝人員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組織非常嚴密,領導機構是由七人委員會構成,分管政治、軍事、保安、組織、宣傳等部門。他們的根據地雖在迦薩,但決策層並不限於在迦薩,在約旦河西岸,周邊阿拉伯國家以至在監獄內都有決策層,這種靈活運作實在非常特殊而有效。

多年來法塔的政策軟弱,根本就換不到以色列的親善,西方國家也並不真心幫助巴勒斯坦建國,巴勒斯坦人民對此早已失望,再加上法塔的腐化,於是人民轉向支持哈瑪斯,法塔有七十萬成員,哈瑪斯只有三萬,但去年選舉中,哈瑪斯居然大勝,這就說明巴勒斯坦人心背向了。

對以色列來說,巴解分裂再好不過,所以以色列政府支持阿巴斯,當阿巴斯失去迦薩之後,勢力更單薄,還敢再在和平上討價還價嗎?還敢要在東耶城建國嗎?還敢再提難民問題嗎?

美國呢?它最痛恨伊斯蘭主義,正如杭廷頓提出的理論,民主主義必須消滅劣等文化的伊斯蘭主義,哈瑪斯走的是伊斯蘭主義路線,美國早已將其視為恐怖組織,如假借幫助阿巴斯而將哈瑪斯鏟除豈非一大快事?

但是,哈瑪斯並非恐怖組織,它在人民間的工作有如黎巴嫩真主黨在難民營的作法相似,為貧窮人民謀福利,開辦學校使窮人免費受教育,設立醫院使人民得到醫療照顧,他們捐來的錢都用在救濟人民上,那像法塔,已去世的阿拉法特遺留大量遺產,遺孀如今還是在巴黎過著奢侈生活,另一領袖達蘭在迦薩的住宅被哈瑪斯前天攻進去後發現內部奢侈豪華使人咋舌。

這就成了阿巴斯的難題,他將如何排除哈瑪斯?排除哈瑪斯就完全失去迦薩的民心,而借以色列及美國的力量更是賣國,會使人民離心離德。但阿巴斯卻面臨法塔內部不甘失去政權的惱火,這些人寧分裂也要再掌權,阿巴斯不能失去他們的支持,只好硬著頭皮搞下去再說了。

<阿巴斯要美以怎樣支援> 中國時報 2007.06.20本報訊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在約旦河西岸成立緊急政府之後,當然得到以色列與美國的支持,阿巴斯很想「因禍得福」,提出若干要求,要以色列及美國支援。

阿巴斯自己當然不會宣布這些要求,但以色列的《國土報》及《耶路撒冷郵報》等媒體卻透露了阿巴斯的請求:
一、以色列目前在約旦河西岸有許許多多的檢查站,巴勒斯坦人行動很不自由,阿巴斯將要求以色列大規模地(即使不是全面)撤除約旦河西岸的檢查站。
二、以色列監獄中關有許多巴勒斯坦人,其中包括「法塔」領導人巴古提,據說將他釋放會提高阿巴斯的聲望。
三、以色列目前中斷與巴勒斯坦的外交談判,阿巴斯希望談判恢復,以提供巴方一個外交平台。
四、以色列應全部歸還被以色列海關扣押的關稅。

而最不可思議的是《耶城郵報》所說的:「法塔領導人希望以色列能幫助打擊在西岸活動的哈瑪斯勢力。」法塔在迦薩打不過哈瑪斯倒也罷了,連在自己的地盤也打不過哈瑪斯嗎?而居然要請以色列軍隊來幫忙,倘屬真,那就是大笑話了。

當然,阿巴斯最急於要求的,還是以色列及美國結束對巴勒斯坦的經濟封鎖。

如果以上要求都得到承諾,阿巴斯豈不是因失去迦薩而得到了更大報酬?而以美居然肯予以報酬,這就看出巴勒斯坦問題之複雜與奧妙了。
2007-06-20 10:52:20
何止偽善
中國時報 2007.06.22本報訊
 
國際瞭望:西方對巴勒斯坦一石二鳥的偽善政策

在巴勒斯坦兩派戰鬥與分裂中,美國有沒有責任?這從美國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口中方能得到公正的評價。

前總統卡特說:「美國和以色列盡其所能地阻礙哈瑪斯與法塔的共處。最近美方向法塔提供了軍事援助,以便在迦薩征服哈瑪斯,但實際上一些哈瑪斯的武裝人員有著熱烈的使命感和嚴格的紀律,法塔是難以獲勝的。」

卡特又說,美歐向約旦河西岸的阿巴斯政權提供援助,其企圖除了「獎勵」西岸,同時也繼續「懲罰」生活在迦薩的巴人,「這種措施把巴勒斯坦人分成兩個民族,我認為這是錯誤的。」

再引述一段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西方態度一直是偽善的,首先美國和歐洲鼓勵巴勒斯坦進行選舉,但哈瑪斯贏得選舉後,他們卻又中止了直接援助。如今歐洲聯盟很可能對阿巴斯授命組建的緊急政府恢復援助,理由是阿巴斯組建了一個技術官僚型政府,這政府的成功是西方所希望的,儘管它只能控制西岸地區。」它的結論是:「哈瑪斯的支持者越孤立就會越激進,實現和平就越無望,西方政策所帶來的危險是加深了巴勒斯坦分裂,而不是促進其和解。」

輿論指責西方政策加深巴勒斯坦分裂而非和解,其實這本是在預料之中,美國與以色列就是希望巴勒斯坦分裂而非和解,這樣既可削弱巴人力量,又可借題打擊哈瑪斯,是一石兩鳥的政策,根本就不認為這是危險。

英國和法國原來與美、以在政策上有輕重之分,英法原來希望阿巴斯能包容異己,但媒體認為他們的態度也似漸軟化了。

但他們從不估算,萬一迦薩被孤立而局勢惡化,是否就為「基地」恐怖組織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這有伊拉克的前例在。
2007-06-22 12:01:07
切斷油
以色列 切斷加薩油電供應【聯合報07.09.20陳宜君

巴勒斯坦民眾十九日在加薩走廊南部的加油站購買燃油。以色列準備減少對加薩走廊的燃油和電力供應,以報復民兵的火箭攻擊。
(路透)
以色列十九日宣布,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掌控的加薩走廊列為「敵對實體」,將減少對加薩走廊的燃油、電力供應,並限制基本民生物資輸往當地,以報復巴勒斯坦民兵利用火箭攻擊以色列領土。
以色列並未公布開始制裁加薩走廊的日期,但表示將會檢視法律與人道問題後再執行,因為以色列不希望引發人道危機。
這是以色列近來針對巴人民兵所採取的最嚴厲報復,卻讓美國國務卿賴斯的中東和平斡旋任務蒙上陰影。賴斯十九日抵達以色列訪問,預定廿日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見面,推動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十一月參加在美國華府舉行的中東和平會議。
哈瑪斯表示,以色列此舉形同宣戰,以色列企圖以飢餓迫使加薩走廊民眾低頭,接受十一月中東和平會議可能提出的羞辱要求。哈瑪斯一直拒絕西方要求,不願承認以色列,也不放棄暴力抗爭。
排除哈瑪斯參與的巴勒斯坦政府也譴責以色列的決定,認為這是對加薩地區一百五十萬民眾的連坐懲罰。巴人資訊部長馬爾基表示,巴人政府將要求美國施壓以色列節制,不要採取制裁加薩走廊的措施。
哈瑪斯和阿巴斯領導的法塔組織今年稍早爆發衝突,哈瑪斯在六月將法塔逐出加薩走廊,取得當地掌控權後,阿巴斯組成親西方的巴人政府。
巴人民兵經常從加薩地區發射火箭攻擊以色列領土,哈瑪斯未直接參與攻擊,但也未阻止民兵,不過以色列認為哈瑪斯應該負責。以國政府內的右翼分子向總理歐梅特施壓,要求他下令對加薩走廊展開大規模地面行動,以對付巴人好戰分子。
以國安全內閣並未接受右翼分子要求,而是從數周前開始評估切斷加薩走廊電力供應的計畫。以色列官員承認,對加薩走廊斷電,可能被視為違反規定以色列須供應 加薩走廊水電等公用事業服務的國際法,但此舉可達到削弱哈瑪斯的目的,將加薩走廊列為敵對實體後,以色列就可聲稱自己不受這項國際法約束。
2007-09-20 09:02:49
以襲敘
 
以空襲 打擊敘、北韓「核」作> 中時07.09.24閻紀宇

 中東地區緊張情勢近來再度升高,以色列國防軍本月6日空襲敘利亞北部一處軍事基地,英國《周日泰晤士報》23日披露:這場行動是要打擊敘利亞與北韓的核武合作計畫,而且早在空襲前,以色列特種部隊即已深入虎穴,擄獲一批來自北韓的核武原料。
 耶路撒冷當局尚未對這則報導置評。被指稱掌握整個行動過程的美國政府,也不願證實或否認。解決朝鮮半島核武危機的「六方會談」第六輪第二階段會議,將於27日在北京登場,如果此時證實北韓不顧聯合國安全理事禁令與會談協議,繼續輸出核武原料與技術,這場會談的前景恐怕不太樂觀。
 北韓發展核武已有多年經驗,並在去年進行地下核彈試爆,近年來國際間盛傳敘利亞派員向北韓取經,逐步獲取相關技術、資訊與原料。據稱,以色列新任國防部長巴拉克今年6月上任後,將處理「北韓計畫」列為第一優先,畢竟敘利亞不僅是以色列北疆鄰國,更是干戈多年的世仇。
 特種部隊奇襲 擄獲核武原料
 後來以色列認定敘利亞北部戴拉札瓦的一座祕密軍事基地,出現北韓人員與核武原料,因此要求華府准許以軍採取行動。然而白宮方面要求更確鑿 的證據,於是巴拉克下令特種部隊「參謀本部偵搜隊」(Sayeret Matkal,269部隊)執行任務,深入敵境,直搗戴拉札瓦,順利擄獲一批核武原料。
 《周日泰晤士報》說,後來以色列科學家證實這批原料出自北韓,於是耶路撒冷當局向華府回報,終獲同意。以色列空軍遂在6日出動美製F-15I「雷霆式」雙座戰機,空襲戴拉札瓦,不僅摧毀泰半設施,且可能炸死數名北韓人員,包括彈道飛彈工程師與軍事科學家。
2007-09-24 08:28:34
以土匪
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反應爐工地【聯合報07.10.15陳世欽

以色列戰機上個月初空襲敘利亞,據說目標是一座仿北韓規格的未完工核子反應爐。北韓曾以這種反應爐生產核武原料。
紐約時報十三日引述以色列和美國官員的說法,澄清了此一攻擊行動的謎團,並說明以國欲藉此展現摧毀鄰國核子計畫的決心,即使計畫僅處於起步階段亦然。布希政府官員當時對以國攻擊敘國目標是否明智意見不一,部分高階決策者至今仍然認為,以色列動手失諸過早。
此次空襲與以國廿六年前的另一攻擊行動遙相呼應。一九八一年,以國戰機摧毀即將開始運轉的伊拉克歐希拉克反應爐,雖然當時的美國雷根政府對以國加以譴責, 以色列卻認為空襲時機拿捏得正好。美國官員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不久表示,他們認為,以國摧毀歐希拉克反應爐確實使得伊拉克核子計畫倒退多年。
官員透露,以軍九月攻擊的敘國核子反應爐似乎仍處於初步的施工階段,敘國可能必須多年後才能用以生產可供提煉武器級鈽的廢核料。
許多相關細節仍然不明,包括反應爐施工進度,北韓援助的性質,以及敘國能否提出該反應爐純供發電的有力證明。美以政府一直把有關攻擊的訊息列為高度機密,以國媒體也奉命守密。
紐時日前報導,布希政府內部已經開始討論,以國據以發動攻擊的情報,是否足以作為美國對敘國及北韓採取更強硬對策的憑據。官員隨後接受訪問時指出,布希政府內部今夏即已對這個問題出現不同見解。
布希政府似乎並未反對以國發動攻擊,然而國務卿康賴斯與國防部長蓋茲認為,以國未面臨急迫威脅即先發制人,可能產生難以預料的後遺症。一名知悉美、以雙方磋商過程的美國官員表示:「雙方官員對證據辯論不多,熱烈辯論的是該如何因應。」
敘國雖為「防止核子擴散條約」簽約國,依約卻不必申報施工初期的反應爐。如果反應爐僅供發電,敘國也有權建成。敘國總統巴夏爾日前表示,以國噴射戰機曾經攻擊一棟並未使用的敘國軍方建築物。
敘國上個月曾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抱怨,指控以色列已不止一次「公然侵犯」敘國領空,但聯合國發言人卻表示,敘國並未針對此事提出召開安全理事會議要求。
2007-10-15 10:06:09
黎總統難產
兩派喬不攏 黎巴嫩總統難產【聯合報╱王先棠07.11.25

黎巴嫩總統拉豪德廿三日結束九年任期下台,但黎國聯合內閣與真主黨領導的反對派遲遲未能協調出一位雙方都支持的總統候選人,國會原訂廿三日舉行的總統選舉被迫延期到卅日,黎國已陷入沒有總統在位的權力真空。
黎巴嫩總統府發言人沙雷拉說,拉豪德決定把維持全國秩序的責任交給軍方,因為當前的情勢與風險,可能使黎巴嫩進入「緊急狀態」。
拉豪德廿三日午夜離開位於貝魯特的總統府之前表示,親美國的總理薩尼奧拉所領導的內閣「非法、違憲」。但是薩尼奧拉立刻回應說,親敘利亞的拉豪德將權力交給軍方才是違憲。
黎巴嫩軍方不願評論政情發展。蘇雷曼將軍領導的黎巴嫩政府軍,一直企圖在黨派惡鬥中保持中立。為避免街頭暴動,軍方連日來出動大批士兵、戰車與裝甲運兵車在首都貝魯特市區待命,國會大樓也成為平民禁區。
黎巴嫩憲法規定,若總統懸缺,內閣將自動代行職權。親敘利亞的拉豪德與真主黨領軍的反對派都認為,去年十一月五位伊斯蘭教什葉派閣員辭職後,受西方國家支持的薩尼奧拉內閣欠缺執政正當性。
由於什葉派主導的真主黨杯葛國會選舉總統,屢屢讓開會人數無法達到法定人數的三分之二,選舉在廿三日前已延期四次。
在一百廿七席國會中占六十八席的執政聯盟說,總統人選一直談不攏,不如改變選舉方式,採取簡單多數表決。真主黨領袖納斯芮拉強烈反對。他說,執政聯盟擅改選制,就是發動政變。
許多黎巴嫩民眾擔憂,總統大位虛懸,會使長達一年的政治僵局更混亂,暴力叢生。也有人認為,黎巴嫩將重回1975到1990年內戰期間有兩個對立政府的局面。
拉豪德雖留下癱瘓的政局,支持薩尼奧拉內閣的民眾卻非常開心。約兩千群眾廿三日晚間在貝魯特的遜尼派社區狂歡慶祝拉豪德下台,他們擊鼓高喊:「拉豪德出局!」
2007-11-25 07:48:24
中東和會
布希的中東和會失算了嗎?> 中時07.11.30

 針對這次美國主導的中東和會的結果,以色列《國土報》說,會議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以色列總理歐默特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顯然忘了他們回去後要怎麼辦?
 歐默特將是弱勢總理,阿巴斯是弱勢主席,對自己內部的事尚且搞不定,跑到美國亂承諾的話,這承諾永難兌現,好在他們也沒有什麼好承諾的,因為最主要的耶路撒冷地位問題、巴勒斯坦建國後的邊界問題、巴人難民問題都不談,只承諾在2008年年底之前「努力」達成一項和平共處的條約。這等於是一句空話。
 好在美國也根本無意真的解決中東問題,布希總統自上任以來就對此缺乏興趣,當年柯林頓費那樣大的力氣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及以色列總理巴拉克拉到大衛營日夜談判尚無結果,布希自知自己更無希望讓歐默特與阿巴斯達成協議。
 布希是項莊舞劍,志在伊朗,他把阿拉伯世界的遜尼派國家都找來,要以解決以巴問題來團結他們共同對付伊朗。確實,這些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國家對什葉派在伊拉克得勢以及伊朗發展核武都既恨又怕,唯恐自己國內什葉派也造起反來,就他們看來,什葉派比以色列還可怕,借此次會議如能打壓一下伊朗也是好的,伊朗是最反對與以色列和談的。
 未獲邀請與會的伊朗果然受不了這孤立待遇,因而宣布了驚人消息,說正在積極籌備一個旨在反對這次和會的中東和會,應邀者將包括10個巴勒斯坦主要派系的領導人。
 如果不幸被許多評論家言中,美國主導的這次和會不但製造了以巴當事國的內部衝突,也增加了遜尼派國家與什葉派國家間的矛盾,那麼布希的盤算還是失算的。
2007-11-30 08:47:44
以鎖油糧
以色列鎖油糧 加薩黑了【聯合報╱國際中心08.01.22  

由於以色列不再供應燃料,加薩地區唯一的發電廠20日不再供電,許多地區入夜漆黑一片。一戶巴勒斯坦人家就著燭光與煤氣燈用餐。(歐洲圖片新聞社)
以色列自17日起封鎖伊斯蘭激進組織哈瑪斯控制的加薩走廊,報復來自此地區的火箭攻擊,封鎖行動造成加薩地區油料、糧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短缺,加薩唯一的發電廠因缺乏燃料在20日晚間開始停機。
發電廠停機使整個加薩市陷入黑暗,這個發電廠供應此地區30%人口所需電力。發電廠負責人米哈說:「由於缺乏燃料,我們必須關閉電廠。這對居民有很嚴重的後果,對醫院動手術和淨水處理場也一樣。」
米哈說,他不知道以色列何時會允許補給燃料,好讓發電廠恢復供電。
以色列方面則表示,他們仍提供了加薩走廊所需的75%電力,埃及也提供了5%電力。以國官員說,加薩走廊油料缺乏是事實,但停電的只有加薩市,哈瑪斯刻意誇大宣傳,好讓國際社會施壓以色列結束封鎖行動。
聯合國救濟工作署發言人古尼斯說,加薩地區86萬人的確面臨缺電缺糧的人道危機,許多人已開始搶購糧食。埃及要求以色列立刻停止封鎖加薩,歐盟也呼籲以國不應對哈瑪斯控制的地區進行集體懲罰行動。
2008-01-22 08:50:34
邊牆洞開
邊界圍牆洞開 加薩6萬巴人湧埃及【聯合報╱陳宜君08.01.24 

數萬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人23日扶老攜幼穿越炸毀的邊界圍牆缺口,進入埃及採購民生用品。畫面後方即破損的圍牆。
路透
為了抗議埃及支持以色列上周全面封鎖巴勒斯坦好戰組織哈瑪斯掌控的加薩走廊,巴人好戰分子23日採取戲劇性抗爭手法,炸毀加薩和埃及之間的大部分邊界圍牆,六萬巴人民眾爭相從圍牆缺口湧入埃及,採購因以色列封鎖而越來越難買到的民生物資。
炸開15處 為搶購物資
埃及官員表示,巴人好戰分子至少在邊界圍牆的15處地點引爆爆裂物,再以推土機推平圍牆後,估計有多達六萬巴人從圍牆缺口進入埃及。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下令安全部隊讓未攜帶武器等非法物品的巴人民眾進入埃及,購買基本必需品後返回加薩。埃及軍方下令毗鄰加薩的邊界地區維持全面警戒。
哈瑪斯警察在邊界圍牆缺口指揮往來交通,並檢查民眾攜帶的物品。一名男子帶著七把手槍回到加薩,結果被哈瑪斯警察沒收。還有巴人民眾帶著所有積蓄前往埃及採購物資,希望帶回加薩轉售圖利。
以色列上周以巴人好戰分子頻頻發射火箭砲攻擊以國領土為由,在埃及支持下全面封鎖加薩走廊邊界,燃油和人道物資都不准運入加薩地區,導致加薩唯一的發電廠20日停擺。以色列在國際壓力下,22日有限度放寬對加薩地區的封鎖,讓燃油和人道物資運往加薩。
準備前往瑞士達弗斯參加「世界經濟論壇」會議的美國國務卿賴斯23日在蘇黎世表示,華府希望能找到同時顧及以色列安全與巴人人道需求的方法。
邊界漏洞 以國怪埃及
以色列一直抨擊埃及未能積極管制加薩邊界的安全。以國外交部23日呼籲開羅採取更多管制行動,解決邊界安全漏洞問題,因為不只巴人平民能經由邊界圍牆缺口離開加薩地區,哈瑪斯好戰分子也會趁機從埃及走私武器,並招募更多恐怖分子進入加薩地區。
不過哈瑪斯和敵對的巴人組織法塔運動,都譴責以色列封鎖加薩,表示加薩走廊情勢會失控,都是以色列對加薩的150萬巴人實施將近八個月的長期封鎖結果
2008-01-25 09:46:30
以血洗加薩
以軍血洗加薩 屠殺73巴人【聯合報╱編譯朱小明、08.03.03 

以色列部隊1日與2日在加薩走廊實施陸、空攻擊,掃蕩巴勒斯坦武裝分子,總計造成至少73名巴勒斯坦人喪生。這是巴人2000年9月再度發起反以暴動以來,巴人死傷最慘重的衝突。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憤而暫時中止與以國之間的和談及各種接觸。
這一波武力相向始於27日,以方表示,控制加薩的伊斯蘭激進組織「哈瑪斯」的成員向以國發射飛彈,炸死一名學生。這是去年5月至今首次傷亡,以軍隨即攻擊巴勒斯坦好戰分子,遭到哈瑪斯成員激烈還擊。這也是以軍撤出加薩30個月以來規模最大、最深入的行動,光是2日就造成61名巴人喪命,以軍共有2死7傷。
連日衝突已造成近百人喪生,200人受傷。加薩地區的醫師表示,喪生的巴人有一半是平民,至少包括8名兒童。以方堅稱,死者多半是巴勒斯坦激進分子。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指責以軍「用武過當」,以國總理歐梅特則不為所動,並矢言繼續掃蕩。
巴勒斯坦激進分子1日向以國南部發射50枚火箭,以軍則在戰車和戰機支援下,推進加薩北部3公里處,以軍戰機2日破曉前並以飛彈攻擊巴勒斯坦總理哈尼耶的加薩辦公室,辦公室當時空無一人,但警告意味至為明顯。
阿巴斯表示,以軍的攻擊行動比「大屠殺還惡劣」;他並呼籲哈瑪斯中止對以國發射火箭。
聯合國安理會1日召開緊急會議,聯合國駐加薩官員呼籲各國施援,讓加薩150萬人免於「非人道苦難」;他們表示,殺害婦孺無法達成讓以國安全的目的。
阿巴斯用「大屠殺」、「國際恐怖主義」等強烈字眼抨擊以色列,雙方最近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友善氣氛蕩然無存。美國總統布希去年11月正式發起以巴和談,經過七年血腥衝突,和解本來就困難重重,但阿巴斯和以國總理歐梅特每兩周會見一次,見面時會互相擁抱、共餐、開玩笑,最近歐梅特還幫阿巴斯撐傘遮雨。
兩人友善姿態帶來的希望,已在這波戰火中被打散。美國國務卿賴斯本周訪問中東,恐怕已無法推動和談進程,最多只能極力挽救和談免於崩盤
2008-03-03 08:45:01
以核武
以色列發展核武美國無可奈何

國際社會普遍認爲,以色列早已是事實上的有核國家了。不過,以色列官方從未承認過擁有核武器。最新公開的美國絕密檔案說明——以色列這種曖昧的態度,其實是尼克松政府與以色列妥協的結果。
  公開一萬多份文件
  2007年11月28日,美國國家檔案館按照慣例,從已故尼克松總統的檔案資料中選取了一部分,加以解密公布。這批以前沒有對外公開過的檔案共包括一萬多份文件,在馬裏蘭州帕克大學接受系統整理後,開始公開上網。
  尼克松總統的檔案,在以往幾次公開中對國際社會産生過廣泛的影響,很受研究人員和曆史愛好者的追捧。如2002年解密的絕密檔案顯示,他的“騎牆”政策使中東和平變得遙遙無期;2005年解密的一批檔案顯示,美國擴大核打擊的政策,正是起始于尼克松時代。人們通過研究和解讀尼克松檔案,對理解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內政外交政策,有著重要的意義。
  最近公布的這批檔案,主要來源于尼克松與基辛格(時任國務卿)、國家安全委員會、白宮幕僚們之間的往來電文。其中,一份絕密備忘錄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該備忘錄是1969年7月19日國務卿基辛格呈交尼克松的,它詳細地記錄了美國決策層對以色列核問題的討論過程。
  基辛格負責評估
  說起這份備忘錄,有必要對1969年之前以色列的核研究做下了解。1960年,以色列總理古裏安公開承認了以色列建成核反應堆的消息,這使美國難以接受,肯尼迪政府力圖使以色列放棄核研究。肯尼迪遇刺身亡後,爲緩和關系,約翰遜總統不再提及這一敏感問題,以色列趁機跨過了核研究的關鍵門檻。當約翰遜總統獲知以色列核計劃取得突破後,他選擇了沈默,命令中情局對此事要保密。
  1969年1月,尼克松主政白宮後,面對以色列基本成功的核計劃,爲保持中東的穩定,他急切地想在制止以色列發展核武器上比前任更有作爲。1969年4月,他任命基辛格領導一個評估小組,就美國對以色列核問題可能采取的行動提出對策。1969年7月,基辛格將評估小組的意見形成一個備忘錄交給尼克松,這就是今天這份檔案的來曆。
  “不符合美國利益”
  基辛格在備忘錄中稱:“我們判斷以色列向中東引進核武器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他們建立了導彈生産線,明年底可生産24到30枚導彈,10枚可裝上核彈頭。同時,去年以色列和我們簽訂購買F-4戰鬥機的合同時,我曾告訴拉賓(時任以色列駐美大使):如果以色列引進核武器,我們將終止合同。評估小組認爲以色列秘密持有核武器會讓中東的局勢更加危險,但以色列公開宣布持有核武器也有不利後果 ——這將讓阿拉伯國家更依賴蘇聯。”
  因此,基辛格在備忘錄中提出了如下的立場:“在我們無法阻止以色列實際擁有核武器的情況下,我們至少也要爭取讓以色列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讓外界知道以色列沒有獲得核武器,同時讓其他國家了解美國的和平意圖。”
  美國政府左右爲難
  備忘錄記錄了基辛格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國防部和國務院磋商的結果。這些部門一致認爲:不允許以色列在核計劃上走得再遠了,如果美國不能阻止以色列自行生産導彈,那麽可以利用F-4戰鬥機合同做籌碼施加壓力。因此,美國必須在年底前讓以色列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讓以色列做出兩個書面承諾,一個是保證不做中東第一個引進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一個是保證停産和不部署“傑裏科”導彈。
  爲此,基辛格建議分兩步走,先讓副國務卿理查森和國防部副部長帕卡德向拉賓強調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重要性,告訴他“試驗、部署和擁有核武器的行爲都在引進核武器之列”;如果拉賓態度強硬,那麽走第二步,明確向以色列人攤牌:正是你們的不負責任對我們向以色列提供武器支援産生了不利影響。
  當然,老練的基辛格也預料到美國可能遭遇的兩難處境:若以色列不相信美以合作關系會受影響,它會不在乎美國的威脅,越走越遠;若不給以色列戰鬥機,美國政府將承受消息公布帶來的國內巨大的政治壓力,美國政府如果爲自己辯解呢,又會使以色列核計劃的細節大白于天下,真是夠窘迫的。
  問題遺留至今
  雖然美國人運籌帷幄,計劃得如此周密,但後來事態的進展沒有如他們籌劃的那樣。先是拉賓對美國人的問題不置可否;接著在同年9月,以色列飛行員開上了新購進的F-4戰鬥機,尼克松對來訪的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1969—1974年在職)做出重大讓步:只要以色列不公開其核計劃,也不公開核試驗,美國就不會對以色列進行核檢查。就這樣,美國默認了以色列的核國家地位,在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一事上,沒有再向以色列施壓。
  基辛格當年的絕密備忘錄反映了美國對以色列核計劃的態度正處于從打壓到縱容的轉型期。今天的以色列仍然是中東地區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也被國際社會普遍認爲是中東惟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但以色列政府既不承認也不否認擁有核武器,同時不接受國際社會的核檢查,這種奇怪的現狀與美國沒有堅定地執行當年那份絕密的備忘錄有著一定的關系。(特約記者 劉國偉)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4-29/0944497771.html
2008-05-04 08:50:10
以創新科技
創新科技 讓以色列逆轉勝【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08.05.12
 
以色列人口七百萬,天然資源屈指可數,而且敵國環伺,卻能突破逆境,成為全球經濟重鎮,2003年以來每年經濟成長率5%。
以色列成功的要素,一是近年改走自由市場政策,二是創投企業家精於創辦科技公司,然後不是上市,就是高價出售。這個模式的經濟潛力到達極限後,以色列發揮其善於創新的文化精神,更全面向全球,特別是新興市場,行銷其科技,續創經濟新境。
以色列最老牌創投資本公司「耶路撒冷全球創投」的創辦合夥人卡利希說:「以色列的創投家得意全球市場,因為他們沒有國內市場。全球化對我們有利。」
「以色列創投資本研究中心」董事長荷茲曼表示,中國和印度是以色列在高科技領域裡的兩大勁敵,目前正在成為以色列高科技出口的肥沃市場。他指出,以色列的利器,在於以色列獨一無二的創新科技。
以色列立國時期的經濟是以農業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數十年內的出口大宗都是農產品,但強敵環伺,使以色列的軍事硬體和軟體都走在世界前端,化為民用並且全球化之後,成為電子監控系統和無人飛機的龍頭。
1990年代,以色列接納一百萬來自蘇聯的猶太移民,其中大多是教育程度甚高、充滿創投精神的高科技人才。在這波科技和人才充電帶動之下,加上2004年以後一系列市場改革,以色列經濟一日千里。
今天,全球頂尖企業,包括英特爾、IBM、微軟、惠普、雅虎、Google、昇陽微系統,在以色列都有研發中心。在那斯達克掛牌的以色列企業數目僅次於美國,超過75家,包括全球最大學名藥廠Teva,和以色列最大企業、全球網路保全產品巨擘Check Point軟體科技公司,以及著名的國防承包商Elbit系統。
以色列目前趕上全球綠色潮流,逐漸集中力量,要在乾淨科技領域開出一片天。2006年,股神巴菲特斥資40億美元買下以色列金屬大廠Iscar的80%股份,是巴菲特第一筆美國境外投資。2007年,外資為以色列經濟挹注逾一百億美元。
受美國經濟走軟影響,以色列在亞洲和東歐科技市場加強努力,2008年經濟成長率預估3.2%。以國央行表示,政府如果進一步提升勞動力,配合改善教育,每年成長率至少可保4%。

以色列企業 活躍華爾街【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

投資以色列股市需要有耐衝擊的心臟,因為以色列股市就像這個國家一樣,上面總是籠罩著烏雲,誰也不知道地緣政治會出現什麼衝擊股市的意外狀況。
投資以色列股票也需要分辨不同的市場,因為以色列有兩個股市,一個在特拉維夫,一個在紐約華爾街。
美國唯一的以色列國家基金美以35以色列基金(Amidex 35 Israel)總裁高德斯坦說:「以色列公司在華爾街交易的交易金額超過特拉維夫,以色列那邊的交易比較正常,紐約這邊的交易對以色列股票經常有打壓之嫌。」
高德斯坦的基金投資以色列35家最大上市企業,其中有些股票在華爾街交易,有些在特拉維夫交易。
不過投資人並沒有忽視特拉維夫股市,今年前三個月,外資淨流入金額達到7,300萬美元,顯示外國投資人紛紛自新興市場撤資之際,以色列股市仍然相當有吸引力。
新興市場組合基金研究全球公司(EPFR Global)分析師布蘭德指出,「如果最近跟美國有關的樂觀氣氛有根據,以色列股市的展望很可能相當光明。」
以色列股市在EPFR編製的全球新興市場基金中的權數,已經從去年11月1.23%的11年最低點,回升到1.54%。今年以來,特拉維夫100股價指數下跌12.6%,跌到5月12日的1,009.27點。不過五年來,該指數激升150%,相形之下,標準普爾500種股價指數只上漲48%。
高德斯坦指出,以色列股市表現優異,原因在於以色列的強勁經濟成長、低通貨膨脹率和穩定的貨幣是。2003年以來每年5%的經濟成長率。不過今年受美國經濟走軟影響,經濟成長率可能降到3.2%。
1990年代,以色列接納100萬來自前蘇聯的猶太移民,其中大都是充滿創業投資精神的新科技人才,在這些人才帶動下,配合2004年後的一系列市場改革,促使以色列經濟急速發展。
這種發展也在股市中表現出來,在特拉維夫股市交易的大都是傳統產業股票,在華爾街交易的大都是高科技股。高科技股從十年前開始掀起海外上市熱潮後,到華爾街掛牌的以色列公司不斷增加,如果以外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的家數計算,以色列排名第二,僅次於加拿大。
海外上市公司從事的主要是製藥、醫療設備、科技業,這些產業也是以色列經濟的基礎。
2008-05-13 09:37:26
以色列
以色列 
  
陸軍 
13萬人(動員後可達53萬人)。編有3個地區司令部,1個後方司令部,3個軍司令部,3個裝甲師、2個師部,3個地區師部、4個機械化步兵旅(包括1個傘兵訓練旅),3個火箭炮營。 
主戰坦克:3900輛,其中&quot百人隊長&quot式800輛、M-48A5型300輛、M-60A1型300輛、M-60A3型600輛、&quot馬加奇&quot7型400輛、TI-67型200輛、T-62型100輛、&quot梅卡瓦&quot1/2/3型1100輛。 
裝甲偵察車:約400輛。 
裝甲輸送車:M-113A1/A2型550輛,&quot納格馬肖特&quot式約200輛,&quot阿奇紮裏特&quot&quot美洲豹&quot、BTR-50P式約200輛,M-2/-3半履帶式約4000輛(大部分爲庫存)。 
牽引炮:105毫米70門,122毫米100門,130毫米100門,155毫米250門。 
自行炮:155毫米680門,175毫米140門,203毫米35門。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60毫米、227毫米、240毫米、290毫米共198門。 
迫擊炮:60毫米約5000門,81毫米700門,120毫米530門,160毫米240門。 
地地導彈:&quot長矛&quot式20枚(庫存),&quot傑裏科&quot1/2型若幹枚。 
反坦克導彈:&quot陶&quot式300部,&quot龍&quot、AT-3&quot耐火箱&quot式共1000部,&quot馬帕茨&quot式25部。 
無坐力炮:82毫米若幹門,106毫米250門。 
高炮:20毫米850門,23毫米210門,37毫米和40毫米若幹門。 
地空導彈:&quot毒刺&quot式250部,&quot紅眼&quot式1000部,&quot小懈樹&quot式48部。 
監視雷達:EUM-2140型飛行器監視雷達若幹部,AN/TPQ-37型、AN-PPS-15型火炮監視雷達若幹部。 
  
海軍 
約6500人(動員後可達1.15萬人)。 
潛艇:&quot海豚&quot級2艘。小型護衛艦:&quot埃拉特&quot級3艘。導彈攻擊快艇:&quot阿利亞&quot級2艘,&quot海茲&quot級6艘,&quot雷謝夫&quot級4艘。巡邏艇:&quot超級德沃拉&quot級等32艘。登陸艇:2艘。 
陸戰隊:海軍突擊隊300人。 
  
空軍:一線戰機至少有600架,包括110架F-4、200架F-16、60架F-15和150架自制的幼獅式戰機及120架美制A-4天鷹式攻擊機,以色列面對環繞四周的有3000架戰機的阿拉伯各國,其空軍表現可圈可點,數量雖少于臨近的阿拉伯敵國,但飛行員的素質與戰機出勤,遠非阿拉伯敵國所能比擬。目前以色列的主力戰機爲F-15,將來會繼續采用美制的F-22或法制的飆風型戰機或「歐洲聯合戰機」EFA,則有待觀察。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74669&tbid=6277
2008-05-26 09:57:46
舌戰
以國將亡? 伊朗總統、股神對賭【經濟日報劉道捷08.06.11
 
美國股神巴菲特和伊朗總統阿馬丁加德早已開始一場豪賭,巴菲特賭以色列國運昌隆,阿瑪丁加德賭以色列即將滅亡,誰勝誰負關係700萬以色列人的命運,令人格外關心。
阿馬丁加德9日宣稱,以色列已經走到「最後階段,很快會從地理上消失。」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從廣播中聽到阿馬丁加德的說法時,剛剛離開以色列著名精密工具廠商伊斯卡公司(Iscar)總部。伊斯卡有很多東西很有名,最著名的是2006年巴菲特花了40億美元,買下這家設在以色列和黎巴嫩邊界附近的公司。
巴菲特買下伊斯卡80%股權後幾天,伊朗的黎巴嫩盟友真主黨攻擊以色列,引發長達一個月的第二次黎巴嫩戰爭。佛里曼問伊斯卡董事長魏塞墨,巴菲特才花了大錢買下伊斯卡,幾天後就聽說火箭落在伊斯卡停車場外,有什麼反應?
魏塞墨說,巴菲特揮揮手說:「我對下一季沒興趣,只對未來20年有興趣。」為了回報巴菲特的信心,魏塞墨叫一半員工留在家裡躲炮彈,一半員工維持工廠生產,結果那個月伊斯卡創下月產量紀錄,機器人員工很多是伊斯卡創下佳績的原因之一。如果你要在巴菲特和阿瑪丁加德之間下注,你會賭誰贏?佛里曼賭巴菲特贏阿瑪丁加德輸。
為什麼?表面上,以色列似乎陷在一團混亂中,整個領導階層幾乎都因為涉及弊案,遭到調查,但以色列是擁有強大公民社會的國家,經濟由下而上呈現爆炸性成長,以色列貨幣從2007年初到現在,已經升值將近30%。為什麼?因為以色列是天生經過刻劃、必須從事全球競爭的國家,人口來自上百個國家,說上百種語言,企業文化大力鼓勵個人想像力、適應和特立獨行。幾十年裡,從出口柳橙的國家變成出口高科技軟硬體的國家。
魏塞墨是以色列企業家的典範,以貼近顧客和最新科技聞名,常說:「如果你睡地板上,永遠不必擔心從床上掉下來。」
2008-06-11 09:52:58
以不理歐巴馬旋風
歐巴馬旋風 以色列不理會【中央社08.11.02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力主與伊朗等中東國家談判化解爭議普獲認同,在全球各地掀起歐巴馬旋風的熱潮,但以色列卻不能隨波逐流,他們期待下任美國總統,能給予他們繼續打擊恐怖主義,以維護國家安全的承諾。
中東地區回教國家環伺,美國扶植同為信仰上帝的國度以色列,每年經援高達近三十億美元。美國力挺以色列,兩國宗教與文化背景相仿固為主因,其中複雜的政治與軍事利益糾葛,更是至為關鍵。
全美信仰基督教者佔美國總人口數的八成,其中過半數對同為信仰上帝的猶太人深表同情,三分之一坦承,因宗教同源同情猶太人與以色列。
此外,美國境內美裔猶太人成立每年預算規模達五千萬美元的「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協會」活躍華府,對美國政府決策深具影響力,以色列總理歐麥特曾讚譽,「感謝上帝,我們擁有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
由宗教與文化相仿的因素產生認同感,再加上利益團體強力遊說,至一九七六年,以色列已成為年度接受美國援助最多的國家,且自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九一年,美國經援以色列總計高達五百三十億美元,占同期美國對外援總額的百分之十三。
而美國基於維護在中東的利益,以及以色列捍衛國家安全需求,美以關係發展史,更是一部政治與軍事利益衝突、糾葛的縮影。
2008-11-03 08:25:32
以不理歐巴馬旋風
一九四八年猶太人在特拉維夫集會宣告復國,隔天阿拉伯世界即群起圍攻,美國出面協調,促成回教國家與以色列簽署停火協議,給予以色列一億美元的經援,隨後以色列在一九五五與蘇聯斷交,美以簽署安全協防條約,為兩國關係奠定基礎。
但美以關係升溫,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等中東國家不滿倒向前蘇聯,伊朗更高喊「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口號與美國為敵。為抗衡親蘇勢力迅速擴展,自甘迺迪至尼克森任內,美國逐年增加對以援助。
二零零一年九一一事件,以及美國出兵伊拉克、阿富汗,近期伊朗擁核自重等國際危機浮現,更深化兩國友好合作。據美國國防部公佈今年對外軍售總額達六百億美元,其中以色列就佔了兩百億美元。
美以關係既奠基於兩國軍事與政治利益的各取所需,歐巴馬主張,應藉談判解決中東爭端及伊朗擁核自重,難獲以色列人認同。
據以色列「新訊息報」公布的民調,美國總統大選若以色列民眾有投票權,四成六受訪者票投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僅三成四支持歐巴馬。
另有四成八六的受訪者深信,馬侃當選美國總統對以色列比較有利,高達五成二五的受訪者堅信,馬侃最有能力協助以色列對付來自其他國家的挑釁。
儘管歐巴馬重申堅定支持以色列,並對於伊朗可能獲得核武,視為對全球構成「嚴重威脅」,不過民調顯示,歐巴馬旋風席捲全球,卻仍在以色列踢到鐵板,若歐巴馬當選美國首任黑人總統,如何降低以色列疑慮穩固美以關係,將是當務之急。
2008-11-03 08:26:18
以國血腥空襲加薩
以國血腥空襲加薩 至少195死【聯合報編譯王麗娟08.12.28

以色列因邊城頻遭來自加薩走廊的火箭攻擊,廿七日出重手還擊,瞄準哈瑪斯(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安全機構在加薩的數十個建築與基地,展開空前的同步空襲,發射卅枚飛彈。據報導,空襲至少造成一百九十五人死亡,三百餘人受傷。

廿七日上午十時以國發動攻擊後,團團黑煙從哈瑪斯治理的加薩地區升起。以國警告,這波空襲「僅是一個開始」,未來將決定是否擴大攻擊。哈瑪斯則立刻以火箭還擊,造成一名以人死亡,並警告居住邊城的以人,「準備辦喪事」。

國際社會呼籲以色列停止行動;阿拉伯國家外長定廿八日或廿九日於埃及開羅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共同立場。美國、伊朗要求以國自制,勿傷及平民,也呼籲哈瑪斯停止對以國的火箭攻擊。

攻擊行動使加薩走廊陷入一片混亂。哈瑪斯一個安全機構建築四周的道路,躺著一具具血肉模糊的焦屍,電視畫面中,居民驚惶失措。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在沙烏地阿拉伯說,他已與數個國家「緊急連繫」,要求他們對以國施壓,停止在加薩走廊肆行「這種懦弱的侵略與屠殺行為」。




哈瑪斯說,空襲重創加薩走廊的哈瑪斯安全機構建築,包括哈瑪斯軍事羽翼「卡薩姆旅」的一個訓練基地。

連日來,以國邊城持續遭到來自加薩的火箭攻擊,以國誓言強烈反擊。攻擊後,以國總理歐梅特發表聲明,稱以國旨在終止火箭攻擊,且曾事先警告加薩平民,而藏身居民中的哈瑪斯,是唯一必須對現狀負責的人。

包括歐盟、法國、俄羅斯的國際社會,要求以巴雙方停止流血衝突。居中斡旋,並促成六個月停火(十二月十九日到期)的埃及,對以國大加譴責。停火結束後,加薩的好戰分子廿四日對以國邊城發射逾八十枚火箭與迫擊砲火,回應以國的一項空襲行動。
2008-12-28 08:00:44
版主回應
以軍兩名高官因批准在加沙使用白磷彈遭處罰2010-02-02 新聞晨報

據新華社報道 以色列媒體2月1日披露,兩名以陸軍高級官員因在“鑄鉛”軍事行動尾聲階段動用白磷彈而遭處罰。
以色列《國土報》說,兩名軍官分別為以軍加沙地帶指揮官埃亞勒‧艾森伯格准將和吉瓦提步兵旅指揮官伊蘭‧馬勒卡上校。
白磷彈在作戰中可用于指示目標、制造煙幕或直接作為攻擊性武器。白磷彈引爆後產生大規模燃燒性殺傷力。1980年,《日內瓦常規武器公約》將它列入違禁武器名單。
聯合國加沙衝突調查組去年9月發布一份報告說,以色列軍隊在2008年12月至去年1月加沙衝突期間“嚴重侵犯人權並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12/1/1/1416027/1.html

「人權觀察」批評以色列

總部設在紐約的「人權觀察」組織說,以色列沒有對因入侵加沙受到的戰爭罪指控進行公正、可信的調查。
該組織說,以色列到目前為止的調查主要集中在軍人個人的不當行為,而沒有涉及更廣泛的問題,比如當時的政策和命令是否可能已經觸犯有關戰爭的國際法。
去年的衝突曾造成一千多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亡,但目前只有一名一名以色列士兵因為盜用信用卡被定罪。
聯合國去年底通過決議,要求巴以雙方分別對這場衝突展開調查。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0/02/100207_brief_isreal_hrw.shtml

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表示支援黎巴嫩反擊以色列侵略

  國際線上2010-02-08報道(記者方文軍):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7日表示,支援黎巴嫩反對來自以色列方面的任何侵略行為。
  據敘利亞官方通訊社報道,巴沙爾是在大馬士革會見到訪的黎巴嫩國民議會議長貝裏時做上述表示的。巴沙爾與貝裏一致重申,“以色列是中東地區各國的威脅”,“以色列的極端主義不僅會扼殺和平的機會,而且還可能給本地區帶來戰爭”。
  會見中,巴沙爾和貝裏還就阿拉伯事務及地區局勢,特別是巴勒斯坦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雙方還一致表示,應該努力採取各種措施,提升兩國之間的傳統友誼。 
http://big5.chinabroadcast.cn/gate/big5/gb.cri.cn/27824/2010/02/08/2625s2752772.htm

阿聯酋稱有可能對以色列總理發出逮捕令2010-02-06 人民網

人民網2月6日電 阿聯酋政府強調,巴勒斯坦哈馬斯領導人在迪拜被殺,如果証明是以色列情報機構所為,就將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出逮捕令。中東媒體認為,阿聯酋警方已傾向暗殺幕後黑手是以色列情報人員。
阿聯酋迪拜酋長國警察局長達西。哈爾凡。塔米姆5日在接受用英文出版的《國民報》記者採訪時說,巴勒斯坦哈馬斯武裝派別“卡桑旅”高級指揮官馬哈茂德。馬巴胡赫1月20日在迪拜被殺,如果有証據証明是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所為,那麼以色列政府必須承擔責任,“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將成為我們追捕的首要對象,是他下令進行了此次暗殺,為此,必須對內塔尼亞胡出發出逮捕令。”達西同時表示,“現在我們還不能最後確定,當相信調查結果很快就會出來。我們已經要求國際刑警組織進行幫助調查,追查犯罪嫌疑人。”
達西說,“參與暗殺的至少有7人,他們都持歐洲國家護照,這是在阿聯酋發生的第一起暗殺巴勒斯坦領導人事件。”
報道評論說,從達西的講話中,已經很清楚地在暗示,是以色列情報人員殺死了馬巴胡赫,哈馬斯更是指控摩薩德是黑手,廣大伊斯蘭世界也相信殺死馬巴胡赫的就是以色列情報人員。為此,阿聯酋向內塔尼亞胡發出逮捕令只是時間問題,這無疑會在中東地區引起巨大反響。
據報道,現年50歲的馬巴胡赫是在他住的迪拜旅館房間里被注射毒針殺害的。以色列認為他是多起恐怖事件的策劃和參與者,1987年到1993年期間,他參與綁架了兩名以色列士兵,隨後將兩人殺死,另外,他還對以色列進行了幾次襲擊。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12/1/1/1420627/1.html
2010-02-08 11:50:01
以屯墾區居民已逾30萬
以色列統計 西岸屯墾區居民已逾30萬【中央社 09.07.28

約旦河西岸的以色列屯墾區民,向來是中東和平進程難有進展的變數。據以色列國防軍民政單位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屯墾區居民人數已超過30萬。
猶太人屯墾區(Settlement)的發展已逾百年,19世紀末首個猶太人屯墾區建於耶路撒冷,之後1909年於特拉維夫市,以及其他地區陸續出現集體農莊型態的屯墾區,為以色列1948年的復國奠定基礎。
如今一般所談論的屯墾區指的是1967年中東戰爭後,以色列人不顧國際法約束,在加薩走廊、約旦河西岸、約旦河谷、西岸南部的希布倫(Hebron)山區等巴勒斯坦人聚集地闢建的居住地。
其中,加薩走廊屯墾區民已於2005年撤離,結束長達38年以色列對加薩的佔領。
以色列「國土報」(Haaretz)報導,以色列國防部民政單位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在約旦河西岸屯墾區定居的以色列人,總人數為30萬4569人,比今年初增加2.3%,突破30萬大關。
若以個別屯墾區的人口增長分析,報告說,儘管遷居屯墾區的市場需求高,因為以色列政府採取管制措施,遷入屯墾區的人口增長速度有放緩跡象。
像是深受年輕夫婦喜愛的馬里阿杜敏(Maaleh Adumim),從年初至6月底,人口僅增加1%,不少美國人選擇定居的艾法瑞特(Efrat)、哈許莫乃姆(Hashmonaim)人口增幅僅1.1% 左右。
雖然美方持續派員到訪以色列,敦促以色列停止擴建屯墾區。但以色列堅持,為滿足人口的自然增長,不能停止既有屯墾區的擴建。
2009-07-29 07:50:29
版主回應
圍堵西岸安全圍籬 以軍方估2020年可完成

(中央社記者曹宇帆特拉維夫2010/02/03 專電)以色列軍方評估,因隔絕以色列與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地的安全圍籬,使軍力部署、調度更有彈性,恐怖自殺攻擊大幅減少,決定繼續興建,至2020年可圍堵西岸全境。
以色列自前總理夏隆(Ariel Sharon)起,沿著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地興建安全圍籬,防止巴勒斯坦人頻頻在以色列境內製造恐怖自殺炸彈攻擊。
儘管建圍牆換安全的政策頻遭國際社會抨擊,但以色列「新消息報」(Yedioth Aharonoth)報導,安全圍籬的效益顯著,仍要繼續興建,預估2020年可完全圍堵西岸。
以色列軍方說,因安全圍籬屏障,後備軍人的編制大幅減少,且有較多充裕時間可訓練義務役士兵,更有效阻絕自殺炸彈客在以色列境內製造恐怖攻擊。
以色列興建安全圍籬的長度已有500公里,若要完全圍堵西岸,還需要趕工800餘公里,軍方預估,持續施工至今年底可再延長數十公里,2020年隔絕西岸的計畫可大功告成。
軍方也坦承,近來興建安全圍籬的進度有些延宕,除了預算的因素,最重要還是國際間的反彈,特別來自美國方面的壓力。
也有些地段如南希伯倫山(South Mount Hebrona)涉及環保因素,不少環保團體也表示關切,都是造成近兩年興建安全圍籬進度延宕的主因。
除繼續興建約旦河西岸的安全圍籬,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日前也宣布,將耗資15億美元於以色列和埃及邊界豎起高牆,防範層出不窮的非法移民和恐怖分子越界。

以色列核洩密者獲釋出獄 被禁與外國人交談2010-08-09(另參本館:核能與核武

中新網2010-8月9日電 據美國媒體報道,因洩露以色列核項目信息而入獄18年的以色列人莫迪凱‧瓦努努8日刑滿釋放,此前他因違反假釋條例而加刑3個月。
報道稱,瓦努努曾是以色列在沙漠城鎮迪莫納附近最高機密核工廠的一名技術員。他在1986年因向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提供以色列核武器的細節而被判入獄。根據該報對瓦努努的專訪,專家估計以色列有大約200枚核彈頭。但以色列從未承認或否認擁有核武器。
在《星期日泰晤士報》刊登有關文章後,以色列情報人員引誘瓦努努從倫敦前往羅馬,用藥物將他迷倒,後將其帶回以色列接受審判。瓦努努在獄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單獨禁閉,自從2004年獲釋後,他仍被禁止與外國人交談,也不准許離境。他因為違反這些禁令而數次被捕入獄。他最後一次被捕是由于他和記者等其他外國人接觸而被監禁3個月。
2010-08-09 12:08:52
阿楨
以黎戰火不斷 黎巴嫩表態絕不示弱 2010/8/7 自由時報

 黎巴嫩總統蘇萊曼表示,軍隊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大責任,國家有必要給予軍隊精良裝備與強大火力,不能讓部隊在戰場上居於弱勢。他同時還說,會向友邦國家進行合作取得精良武器來裝備軍隊。
 根據當地報導,以色列在3日砍掉位於以黎邊境一顆有爭議的樹,兩軍正式開火,雙方動用了輕型武器、重型火箭炮,一共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傷,這是雙方自2006年來衝突最激烈的一次交火。

聯合國安理會敦促以色列和黎巴嫩保持剋制

  中新網2010年8月4日電據美國媒體報道,聯合國和美國對以色列和黎巴嫩部隊3日爆發越境衝突表示深切關注。
  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敦促以色列和黎巴嫩盡量保持剋制。

伊朗稱若黎巴嫩和敘利亞遭襲伊將全力支持(另參本館: 美以伊朗

新華網德黑蘭2010年8月8日電(記者杜源江何光海)伊朗外交部長穆塔基8日表示,如果黎巴嫩和敘利亞遭到以色列襲擊,伊朗將全力支持這兩個國家。
同日,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賈利利在與沙米會談時說,黎巴嫩對以色列的抵抗是出于“自衛”。他表示支持黎巴嫩採取有力措施捍衛自己。

土耳其、以色列人員加入聯合國調查小組 (另參本館:以入侵巴

  一名土耳其和一名以色列外交官2010年08月7日加入聯合國調查小組,就以色列海軍襲擊赴加沙地帶國際人道主義援助船只事件展開調查。
  成立于本月2日的這一聯合國調查小組由4人組成,紐西蘭前總理傑弗裏‧帕爾默擔任主席,7日卸任的哥倫比亞總統阿爾瓦羅‧烏裏韋擔任副主席。調查小組定于8月10日首次會晤,預計9月中旬將提交首份進展報告。
  以色列海軍5月31日在公海襲擊一支駛往加沙地帶的國際人道主義援助船隊,致死9人。這一事件引發國際社會強烈譴責。
  以色列先前拒絕接受聯合國就襲擊事件展開獨立調查的提議,但最終改變立場。同時,以色列自身就這一事件已完成軍方調查,正展開民事調查。 
2010-08-09 12:07:55
版主回應
2009年威尼斯金獅獎得主《黎巴嫩》文:Steven

在這部2009年威尼斯金獅獎電影中,導演並沒有運用大量的槍林彈雨來呈現出戰爭的慘烈,反而透過士兵本身的視野,一一看出戰爭本身反人性的荒謬和矛盾。

這部以色列電影以導演Samuel Maoz自身真實參與1982年的以黎戰爭經歷所拍攝的,捨棄美國戰爭片所注重的緊張特效和爆破場面,這部片以人性化的角度,從參與戰爭者的心理和想法出發,深入那些士兵心中的情緒起伏,聚焦士兵心靈面的拍攝手法,和其他的戰爭片相當不同,其畫面構圖所映照出的士兵心理, 也都間接表現出士兵心中的深層恐懼和危機意識,簡單的劇情發展,卻能透過心理層面的多角度描述,呈現出一種和當事人體驗相同情境的心理錯覺,有深度,卻又直擊人心的深層恐懼。

這部片的劇情大綱------982年6月,以色列發動第五次中東戰爭,《與巴席爾跳華爾滋》描繪此役老兵的夢靨,本片則描繪當下的恐懼。一輛以色列坦克被指派進入敵方廢墟偵查,四位二十歲出頭沒打過仗的菜鳥,只期望能安全退伍。在死亡恐怖的氛圍之中,面對手無寸鐵的敵方難民,生死就握在他們手中,更必須在直覺與人道間做出抉擇。看似簡單的任務,即將瀕臨全面失控……。

戰爭片,給觀者的印象總是槍林彈雨的刺激對戰,有些觀者會偏向於享受戰爭的刺激感,然而本片則是以導演自身經歷為背景,揭露出以黎戰爭反人性化的心靈煎熬,本片的開頭為快要枯萎的向日葵面對烈日的照射,仍然必須撐下去,而向日葵的情境和以色列那些士兵的情境相互呼應,面對上級命令的指示,他們必須面對眼前生命的危急,還有自身的良心譴責,被逼迫做出違反自身良心的決定,為了自身的安危,卻又必須做出這些決定,這就是以色列這些士兵的真實處境。

而導演並沒有運用大量的槍林彈雨來呈現出戰爭的慘烈,反而透過士兵本身的視野,一一看出戰爭本身反人性的荒謬和矛盾,筆者對導演運用從坦克車內部所看出的視野相當讚賞,這種偵測的視野便是從一位士兵所看出的視野,而這也為本片增添了不少臨場感和真實感,片中導演多次運用角色的眼神特寫,來表現其心中的情緒起伏,以色列士兵恐懼的眼神,面對眼前困境的無奈眼神,那些被敵對的黎巴嫩居民的憤怒眼神,或是黎巴嫩婦女的悲慟眼神,這些眼神的特寫都尖銳且清晰地傳達出處在戰場上人們的真實心理狀態,而這種拍攝手法也就相當直擊人心。

本片的配樂,逈異於一般戰爭片所運用的緊張且氣勢磅礡的配樂,本片採用的是簡單且充滿餘韻的吉他配樂,和片中以色列士兵所面臨的艱難困境成了極大的對比, 而這種劇烈的反差。也恰好表現出此戰爭的高層並不了解在戰場上士兵的實際狀況,要下指令只要說一句話,然而執行任務的士兵,卻要面對自身的安危和人性良心的煎熬,才能鼓起勇氣去執行命令,淡淡的吉他配樂,表現出高層對於以色列士兵心靈狀態的漠視,也表現出以色列士兵因為命令必須面對戰爭的無奈。

本片更運用幾幕士兵在地上水中的反射影像運用水中的扭曲影像,來隱喻戰爭扭曲自身人性的特質,而首尾呼應的向日葵畫面,卻以兩種不同的心理情境,而散發出更廣闊的意境和餘韻,本片是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其運鏡和畫面構圖的精準掌握,在在都能看出導演對於戰爭心理的獨特思維,而這種思維也把在戰爭局外人的觀者成功帶進士兵的真實視野和心理,這也是本片相當出色之處,推薦給喜歡戰爭片的朋友囉。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287&eid=v287114
2010-09-10 11:25:13
阿楨
黎巴嫩變天 真主黨組閣爆衝突2011-01-26 中國時報【黃文正

  流血抗爭 ▲黎巴嫩伊斯蘭遜尼派群眾25日在北部港市的黎波里示威焚燒汽車,抗議什葉派政軍組織「真主黨」掌控政府。真主黨支持的黎巴嫩總理候選人納吉布.米卡提25日獲得國會多數議員支持,可望出任新總理,取代遜尼派看守總理薩德.哈黎里。(美聯社)
 中東黎巴嫩共和國「變天」!黎巴嫩總統史雷曼廿五日任命由伊斯蘭什葉派政軍組織「真主黨」支持的前總理、億萬富翁納吉布.米卡提為新總理,籌組新內閣。米卡提出線,除引發遜尼派激烈示威抗爭,也令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備感憂慮。
 在黎巴嫩特殊的權力分享機制下,總統須是「馬龍派」基督教徒、國會議長須是什葉派穆斯林,而總理必須是遜尼派穆斯林,因此歷任總理皆是遜尼派穆斯林。新任總理米卡提雖也是遜尼派穆斯林,但他卻背後卻有什葉派政軍組織「真主黨」支持,因此令遜尼派極度憤怒,指控真主黨打破「慣例」,發動「政變」。
 黎巴嫩總統史雷曼廿五日召集單院制國會遴選新總理,在一百廿八個議席中,米卡提獲六十八席支持,「全國團結政府」總理、國會多數黨「未來陣線」領導人薩德.哈黎里僅獲六十人支持。米卡提贏得國會多數支持的消息傳出後,哈黎里在全國各地的支持者紛紛走上街頭,他們焚燒輪胎、封堵道路,並向空中鳴槍,聲討「真主黨干預遜尼派事務!」
 遜尼派與真主黨之間的恩怨由來已久。薩德.哈黎里的父親、前總理拉菲克.哈黎里在二○○五年二月遭炸彈襲擊身亡。去年十月,有報導指稱,負責調查此案的聯合國黎巴嫩特別法庭可能正式起訴若干涉案的真主黨成員。由於就拉菲克.哈黎里遇刺案之調查存在嚴重分歧,以真主黨為首的國會少數派十名部長十二日集體請辭,導致「全國團結政府」在組成十四個月後解體。
 真主黨掌握黎巴嫩政權,勢必令美國和以色列等國如坐針氈。對於米卡提當選新任黎巴嫩總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表示,美國將難以資助由真主黨主導或支配的黎巴嫩政府,「一個由真主黨發揮主要作用的政府,將令我們非常憂慮。」
2011-01-30 11:05:47
版主回應
中東局勢突變 美進退兩難2011/1/29人間福報(楨:美一貫的雙重標準!另參本館:民主偽形)

紐約時報二十七日報導,正當美國摸索阿拉伯國家外交政策時,歐巴馬政府近日必須面對突尼西亞、埃及和黎巴嫩示威民眾突然爆發和鎮暴警方在街頭對峙的局面,中東地區局勢驟然間轉到危險的方向。
埃及一向是美國堅定的盟邦,但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政府二十五日經歷近年來最劇烈的示威(稍早歐巴馬在廿五日的國情咨文演說中表示,美國支持突尼西亞示威者追求民主的期望);而反美的真主黨所支持的黎巴嫩政府正在成形,美國正設法面對阿拉伯地區多變和可能充滿敵意的力量。
埃及和突尼西亞的局勢都是忽然轉向,但美國長久以來努力的以巴和平談判,因為最近「維基解密」網站洩露巴勒斯坦對以色列多有讓步的細節,以巴和平談判本周也變得更棘手。
美國政府承認,美對許多中東國家影響有限,埃及動亂更攪亂美國的阿拉伯外交政策。
年輕的阿拉伯人嚮往民主,美必須在顧到戰略和商業利益同時,權衡年輕人對民主的嚮往。為維持戰略和商業利益,美有時要支持不受人民歡迎、由貴族掌權的阿拉伯政府;而這樣會使年輕人仇視美國。
相關新聞
埃突示威 美立場有別

美支持迫害人權政權的新解 2011-01-29 中央社

 白宮發言人吉布茲(Robert Gibbs)今天在白宮記者會,被問到美國為何支持不尊重自己人民人權的埃及時說,這與美國為何與中國交往的道理一樣。
 吉布茲說,美國認為與這些國家的領袖對話非常重要,如果離開了交往平台,將無法再以面對面的方式傳遞訊息,包括美國對人權議題的關注。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上週訪問白宮,在記者會中曾被兩度問及人權問題,他回答表示,中國人權已有進步,但仍有進一步改進空間。這段談話被美國部分媒體認為是一項突破。
相關新聞
埃及示威衝突擴大 至少2死
評級展望被降 埃軍事訪美照常
埃及亂 美警示英延班機
埃及沒變天 示威大致平和
穆巴拉克硬撐 新政府承諾民主
埃及亂 油價飆
埃及動盪波及 歐股跌
軍隊開進開羅 埃及實施宵禁
埃及抗爭至少18人死亡 穆巴拉克首次公開演說
拜登:穆巴拉克不是獨裁者
埃及航空公司暫停航機離開首都開羅
埃及抗爭至少26人死亡 穆巴拉克首次公開演說
美支持迫害人權政權的新解
白宮警告埃及勿暴力處理示威
白宮:注視埃及處理示威 決定是否援助
埃及派軍隊保護博物館
多國向埃及發出旅遊警示 美國檢討援助政策
歐巴馬親自致電穆巴拉克籲改革
埃及人民一致呼聲:總統下台
留言
這叫混淆視聽!美國與中國有交往可是並不支持中國.埃及可是美國的跟班.美國對其可是有龐大影響力.人權對美國只是工具而已
不是幾天事情大條了﹐可沒聽說美國人在追究什麼埃及的人權問題。穆巴拉克到美國訪問時﹐美國總統也沒在電視鏡頭前跟他說什麼人權問題。然後又是國務卿﹐又是國會議員﹐三句兩句又是人權問題。
怎不提泰國?一個百戰百勝的民主政黨被「莫須有」政變掉,以泰王為首的邪惡勢力還下令血腥鎮壓,屠殺自己的同胞,這比中共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美國歐盟等高舉民主大旗的國家,連譴責一聲都不肯,可悲可笑
2011-01-30 11:06:14
阿楨
(楨:本只想補貼於<阿戰越戰化>《神學士》《美國入侵阿富汗》等,但<賓拉登>堪比《切‧格瓦拉》格達費《卡斯楚》,故特貼以悼之!另參本館:《全球反恐戰爭》伊斯蘭革命《國際恐怖主義與反恐怖鬥爭》《民族衝突和宗教爭論》 《當代伊斯蘭教》 《今日的伊斯蘭》)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2173113

    【獵殺過程爭議】

拉登遭突襲全過程:持槍試圖反抗被打
美擊殺拉登行動存諸多疑問 事實性錯誤屢遭揭露
聯合國敦促美向外界公布擊殺拉登真實內幕
死亡最新版本 身中3槍 第一槍未打中賓拉登退入室內 (回應:美國根本就不敢生擒賓拉登,現在美國大概後悔沒將屋裡的人全宰了,現在還要一直編謊言,以免外界認為是在搞屠殺!)
美議員看賓拉登死狀照「畫面駭人」
美參議員︰賓拉登「內褲下面」也中兩槍‎
12歲女兒:父親被活捉槍殺

「死要見屍」 賓拉丹死訊陰謀論蔓延
賓拉丹駭人屍照 歐巴馬不公開
公布屍照? 美國高層針鋒相對
「基地」證實死訊 將播生前最後錄音
賓拉登最後錄音 讚揚茉莉花革命席捲阿拉伯世界
賓拉丹火速被海葬(楨:毁屍吧)…怕墓地變聖地
分析稱肉體消滅拉登暴露美國急躁心態
希拉蕊為何摀嘴?
歐巴馬更怕賓拉登受難圖
埃及伊斯蘭領袖 譴責賓拉丹海葬
海葬賓拉丹 兒子聲明表不滿

美:老賓自以為安全沒想逃跑‎
賓拉登最後5年 外出穿罩袍扮女人‎
賓拉丹藏身處 資深記者2008年早預告
水灌恐怖犯取供 信使終露餡(楨:此証明了歐巴馬 食言/延續小布希違反人權的刑求取供!另參本館:《西方人道主義幹預》 《美國人權外交政策》)
藏匿處查獲大批文件 將揭凱達內幕
911十年 賓拉登計畫炸美鐵路
老賓最後警告 美國將永無寧日

無棺可蓋論難定(另參本館:《切‧格瓦拉》
甲的恐怖分子是乙的自由戰士
千年的宗教幽怨
歷史會如何評價賓拉登
恐怖主義不對 帝國大反擊沒道理
仇冤相報 文明倒退
評論稱美國以暴制暴可能強化拉登模式影響
蘇丹千名穆斯林頌揚賓拉登是烈士
老賓殉教 塔利班:聖戰新動力
賓拉登喪命豪宅 成觀光勝地
2011-05-23 10:21:10
版主回應
殺人與復仇
格殺 海葬 刑求…道德爭議漸浮現
獵殺行動5大失誤 歐巴馬政府恐付代價
獵賓拉丹行動 德學者:美違反國際法
美狙殺賓拉登 英主教很不舒服
國際特赦:賓拉登應被活捉受審‎
達賴喇嘛改口 對賓拉登遭狙擊感到難過‎
卡斯特羅稱美國殺死手無寸鐵拉登令人發指(另參本館:《卡斯楚》
新華網提6疑問:誰是美下個靶子?
賓拉丹未審就殺 誰是流氓國家?
賓拉登之子投書抗議美國任意殺戮

(楨:加個變形尾翼就能匿蹤?主應美了巴雷達佈署吧!另參本館:特種部隊 黑鷹直升機的演變之路 RAH-66直升機 未來直升機 UAV 與UCAV RQ-4全球鷹 RQ-8A 武器如何隱身? 反F-22 隱形戰機剋星:俄“對手-GE”?)

美軍除掉拉登3法寶:特種兵加立體偵察高效指揮
美匿蹤直升機 躲過巴國雷達獵賓
美軍直升機為何出事?
分析稱美隱形黑鷹直升機墜落或源于防風罩塗層
獵殺賓拉登 美軍匿蹤直升機MH-X意外曝光(新增影音)
美軍海豹突擊隊四大武器:RQ170無人機監視拉登
美暗擴特戰隊 年斃3000恐嫌
中國特種兵曾3:0拿下美國“海豹”突擊隊
如果我是本拉登,美國人這次必然失敗!
神祕直升機殘骸 美憂落入中國
巴基斯坦否認邀中方研究美隱形直升機殘骸
巴基斯坦駐美大使稱中國對美隱形直升機沒興趣
獵殺老賓直升機殘骸 巴國同意返還
軍無人機擅闖巴基斯坦境內搞空襲引巴方強烈抗議‎

    【接班人與報復】

誰是賓拉登的接班人?
劉屏專欄-賓拉登們 蠢蠢欲動
賓拉登第二 仇恨更深
反恐專家:分支早就獨立出擊
賓拉丹淪為象徵人物 影響力大減
民調:穆斯林早已不信賓拉登 (回應:美國控制世界輿論的白手套!另參本館:民調魔數)
後賓時代 蓋達可能不需領袖
新陰謀論:二把手札瓦希里出賣賓拉丹
巴官員:賓拉丹、札瓦希里早反目
蓋達新頭目 傳埃及阿德爾暫代
受CIA訓練10年 反奪美3千人命
追緝賓拉丹 老美花2兆美元

蓋達證實賓拉登亡 揚言報復
為賓拉登復仇! 巴國連2爆奪80命
賓拉丹剛傳死訊…巴國清真寺爆炸
基地組織報復 葉門1死2傷
阿富汗神學士 連番自殺攻擊
阿拉伯動蕩突然變向 以色列邊境衝突四起(楨:阿拉伯這場假民主之名的茉莉花革命,將非阿拉伯之春、而是宗教極端勢力得勢!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以入侵巴 )
請下機 美不載穆斯林領袖
維基解密揭露 凱達將引爆歐洲核彈?
學者:攸關戰略利益 美仍將打反恐牌
防報復 美歐都神經緊繃
紐約逮兩嫌 策畫襲擊猶太教堂
911險重演 攻擊帝國大廈逮2嫌
測防恐能力 美炸假使館

反恐里程碑 不等於世界安全
反恐戰爭 美不改變難打贏
死了賓拉登 還會有賓拉登
以暴易暴 只換來虛幻和平
提高反恐 更須真誠和解
賓拉丹死後… 國際權力對抗繼續
賓拉登之死 伸張正義、世界更安全?
後賓拉登時代的美國布局

    【美巴中關係】

狙賓僅5成把握 歐巴馬令出擊 (楨:為連任的賭徒心理!)
六成民眾怕短期內遭報復 歐巴馬支持率飆升11% 連任利多(另參本館:歐巴馬 民調魔數
賓拉丹死亡 歐巴馬爭取連任利多
炒作賓拉登 都是為選舉?
歐巴馬民調大漲 經濟仍是痛腳
獵賓為短多 歐巴馬審慎打選戰
陳一新:美為反恐戰爭找到撤兵好理由
美國政府稱擊斃本拉登不會改變對阿富汗戰略
明犯強美者,雖遠必誅

巴基斯坦因爲拉登之死面臨“三面不討好”窘境
美反恐夥伴 巴基斯坦大玩兩手策略
巴基斯坦總理稱沒有巴方支持美國無法打死拉登
巴基斯坦總統稱巴未參與擊斃拉登行動
獵殺賓拉丹 美巴早有密約
媒體稱美國爲抓拉登曾設想不惜與巴基斯坦動武
狙賓引齟齬 巴促美減少駐軍
巴基斯坦空軍就美國軍機侵犯領空展開調查
抗議美軍如入無人之境 巴國惱火 要美撤離非必要人員
賓拉登之死 引美國、巴基斯坦矛盾
美獵殺賓拉丹 巴前外長要總統下台
狙賓後 美巴關係陷兩難
巴軍警告將用武力對付入境追剿激進分子的美軍
施壓巴國? 美印對話談合作
蓋茨:美應繼續援助巴基斯坦
欲罷不能的美巴關係

林中斌:美國重返東亞?
本拉登死了 中國再次直面巨大戰略壓力
面對巴基斯坦 美國急需中國?
中巴重申友誼 冷落美國?
陳炳德訪美談及拉登之死 強調反恐勿持雙重標准
公安部副部長談上合反恐演習:針對東突回流跡象(另參本館:上海合作組織
從911到死亡,拉登用最後的十年挽救中美關系?
美殺賓拉丹 將巴基斯坦推向北京懷抱
港媒:沒料到擊斃拉登幫中國大忙
中國網民何以爲拉登之死傷心?
2011-05-23 10:21:53
阿楨
巴勒斯坦"災難日"以軍開槍致傷亡 黎巴嫩提抗議

 中新網2011-5月17日電:綜合報導,15日是巴勒斯坦“災難日”63周年紀念,當天數千名巴勒斯坦人舉行示威活動,抗議以色列建國紀念日。以色列軍方在敘利亞、黎巴嫩和加沙地帶接壤的邊界地區向示威者開火,造成14人死亡,200多人受傷。外交官員16日說,以色列與黎巴嫩兩國已分別就此事致信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抗議,指責對方的行為。  
 據報導,黎巴嫩指責以色列向手無寸鐵的平民示威者開火,“濫用武力”;以色列則指責旅居黎巴嫩與敘利亞的巴勒斯坦人試圖“越境”的行為。  
 黎巴嫩常駐聯合國代表納瓦夫•薩拉姆(Nawaf Salam)則指出,當天參與示威的巴勒斯坦民眾手無寸鐵,沒有對以方構成威脅。黎巴嫩軍方也採取了“嚴密的安全措施”,在黎巴嫩與“戈蘭”高地之間護守示威隊伍,維護現場秩序。但是以色列軍方在這樣的情況下,仍向示威者開火。  
 薩拉姆說,以色列的行為顯示出其“挑釁性的本質”,其對於濫用武力對付平民感到毫不遲疑,嚴重違反了國際法和國際慣例。  
 作為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之一,黎巴嫩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向以色列施壓,撤銷以對黎實施的高壓挑釁政策,並呼籲以色列為造成示威者死亡負責。  
 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梅龍•盧本(Meron Reuben)則在遞交給聯合國安理會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信中表示,懷疑黎巴嫩與敘利亞國內的巴勒斯坦人發動這類示威活動,是“危險的煽動”行為。盧本堅稱以色列軍方“在面臨重大威脅時,已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  
 盧本在信中說,以色列方面認為,示威行動中發生的任何傷害都需由黎巴嫩和敘利亞負責。  
 以色列還指責敘利亞當局涉嫌直接參與了巴勒斯坦人衝擊“戈蘭”高地示威活動的組織工作。  
 據介紹,“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是敘利亞與以色列之間的一塊狹長山地,面積約1150平方公里。目前,以色列軍方對該地嚴密封鎖,掌握了實際控制權。  
 2011年5月15日,巴勒斯坦“災難日”63周年紀念日當天,“戈蘭”高地以色列與敘利亞軍事隔離區附近、黎巴嫩與以色列邊境地區、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示威者均與以色列軍方發生衝突,以軍向示威者發射實彈,釀成“災難日”紀念日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示威流血事件。
2011-05-23 10:22:40
版主回應
回1967年疆界?以國總理:歐巴馬在幻想 2011-05-22 中國時報
 
 歐巴馬十九日在國務院演說,首度呼應巴勒斯坦人的要求,表示巴人一旦獨立建國,未來以、巴劃界應以一九六七年中東「六日戰爭」發生前的狀態為準;但他也提議,未來以、巴可以交換土地,以解決以色列人在西岸和迦薩走廊屯墾的現實問題。
 但以色列顯然無法接受,納坦雅胡在白宮記者會表示,以色列為求和平願意做出大方妥協,但不可能回復到一九六七年的疆界,因為那些疆界是無法防衛的。以色列當時的國土只有九英里寬,太容易遭受攻擊。
 納坦雅胡還說:「基於幻想的和平終將撞毀於中東現實的岩石上。我們沒有多少犯錯的空間,總統先生,因為歷史不會再給以色列另一次機會」。
 面對納坦雅胡的咄咄逼人,歐巴馬委婉表示,朋友之間也會有歧見,並再度保證美國非常注重以色列的安全。但白宮官員私底下對納坦雅胡的囂張態度都很不滿。
 分析家說,歐巴馬是第一位對以、巴畫界問題做出如此明確表態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國務院演說之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還先打電話知會納坦雅胡,納坦雅胡則要求別在演說中談劃界問題,但不被美方接受,導致納坦雅胡很生氣,據說雙方對話相當火爆。

歐巴馬捍衛以巴疆界主張 2011/5/23中央社
  
  歐巴馬在頗具影響力的遊說團體「美以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發表演說時強調,他在19日的演說替和平立下準則時,並沒什麼開創之舉。他敦促以色列接受協議,回到1967年戰爭前的邊界,並以土地互換解決糾紛。  
  歐巴馬告訴AIPAC,他的立場多次遭到錯誤解讀,並表示雙方接受的土地互換意味各方必須進行磋商,定出一個「不同於」1967年戰爭前的疆界。
  對此,尼坦雅胡則表示,歐巴馬對中東和平的灼見,他也有同樣看法。他和歐巴馬一樣,都有營造和平的意願,他決心和歐巴馬攜手合作,設法尋求重拾和平談判。一般認為,尼坦雅胡這番談話似乎意在緩解他和歐巴馬間的嚴重摩擦。

是是是,「以色列」才是老大 2011-5-23 疾風

在西方國家待久的,就知道,得罪猶太人不是開完笑的。猶太人非常懂得保護自己,懂得用法,在common law的法學界人多勢眾,就像1960年以色列偷偷到阿根廷把二戰戰犯押回以色列處死這件事一樣,英語系國家政治人物和法學院,沒有(不敢)不支持這個這件事的。
就算是總統也要依法行政,在common law的國家,法庭上的裁決就是law,當case是有爭議的或有模糊地帶的時候,贏不贏,很可能就是看律師法官了,聰明人沒有人敢挑戰掌握「法」界的,除非你就是那個掌握法界的。
再來就是媒體,西方記者們都很明白他們頂頭上司是誰,有些議題是最高級敏感,譬如以巴衝突,很多記者就是把政治人物間的對話,原封不動地揭露,或只是論述別人的觀點,敢評論的是鳳毛麟角,就算聯合國成員主要多數贊成,以1967年的邊界做為和平對話起點,但是美國擁有否決權,則成為問題的癥節。
美國歷屆總統當然都知道問題的癥結在那裡,然而在面對金融界、政界、媒體,這麼一股龐大的猶太人勢力,不動用否決權,這實在太難了。
歐巴馬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是個和平的使者,他當然知道要拆掉這股中東對西方的恨,要瓦解恐怖攻擊背後的這股恨,要保障美國防範恐怖攻擊,以巴問題是核心。
當年猶太人失去自己的領土,在二戰被迫害,如此苦難的經過,多少世人動容,現在,被奪去領土的巴勒斯坦人,不也是同樣的命運麼?為了那些搶來的領土,讓這個世界沉浸在仇恨反恐的盪漾中,正義之師反恐戰爭,也有那麼一點心虛吧!
當今世界,敢在白宮媒體面前公開給美國總統臉色看的,大概就只有以色列總統了吧。
除了美國選民,實在看不出有誰能在這個議提上做歐巴馬的後盾了,和平使者歐巴馬,自求多福了。
http://www.nownews.com/2011/05/23/142-2714470.htm#ixzz1N8ZYZgdr
2011-05-23 10:23:04
阿楨
國防部道歉 戰鬥營穿納粹服 軍方拍照PO網2011-07-08 中時

 軍方舉辦暑期戰鬥營,四日竟有三名學生耍帥穿著二戰時德國納粹黨衛軍軍服,大剌剌地走進陸軍裝甲兵學校報到,更扯的是,軍方不僅未意識到納粹軍服的敏感性,還為其拍照刊登在國防部軍聞社官網上;原本是為宣傳全民國防的暑期戰鬥營,結果卻莫名為納粹宣傳,讓以色列經文辦事處感到震驚,差點釀成外交風暴。
 國防部昨天為此已召開記者會公開向以色列和社會致歉,並立即將照片從網站撤除,同時將由副部長楊念祖率相關人員向以色列代表處致歉;軍聞社社長田文輝坦言是自己疏失,將負起責任自請處分,軍聞社今天會召開人評會檢討懲處及責任。
 據軍事發言人羅紹和轉述,經他與三名學生電話連繫後,三位學生對鬧出此事感到很抱歉,表示自己因為是軍事迷,不僅蒐集德國軍服,也買了美國軍服,連國軍最新的數位迷彩服也很想有一套,當天只是因為覺得好玩,所以相約穿德國軍服到暑期戰鬥營報到,沒想到會鬧出風波。
 據了解,這三名學生分別就讀大二、大一和高職,從小就是感情很好的鄰居,三人都是喜好蒐集軍品的軍事迷,也因為對軍事有高度興趣,所以一起報名國防部的裝甲兵戰鬥營,因為覺得這身打扮很好玩,為了耍帥才會以這身造型直接進入裝甲兵學校。
 軍方指出,三名學生昨天得知自己行為鬧出風波後,都感到很後悔,也希望外界給他們自新的機會,三人參加的暑期戰鬥營行程將在今天下午結束。
 軍方強調,三名近二十歲的年輕人,都是無心之過,希望外界不要對他們太過苛責,有錯是錯在軍方的疏失。
 國防部昨天坦承,對於納粹這類敏感議題,軍中的警覺性不夠,除會強化軍中文化教育外,也會對軍聞社的新聞處理作業進行檢討並改進。
相關新聞
納粹風波國防部致歉 以色列接受
建中歷史老師:缺乏國民素養
青少年無知 副部長失格
穿納粹軍服 教育難辭其咎
無知、輕忽 捅出大紕漏

(楨:凡犯強以者雖遠必殊!不是無知、輕忽、失格,而是被猶太主義強暴洗腦了!另參本館:以入侵巴 圍牆易穿心牆難越 以巴衝突 美伊與中東 美以伊朗《辛格勒名單》《消失的1945》《出埃及記》猶太人建國 《美麗天堂》)
2011-07-08 10:09:03
版主回應
哈利王子 曾戴納粹臂章挨轟2011-07-08 中國時報

 國防部允許暑期戰鬥營學員身著納粹德國黨衛軍制服入營,犯了「反猶太」大忌,引起以色列駐台經濟文化辦事處震驚與遺憾,並發表聲明斥為無知。
 這類事件在國際社會層出不窮,遭指責者通常道歉了事。最為人知的例子是二○○五年英國查理王儲的么兒哈利王子身著沙漠作戰服,佩戴紅色的納粹 臂章,打扮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名將歐文羅摩的模樣參加友人生日化裝宴會,不料有心人拍下照片,並賣給小報《太陽報》,以斗大標題「納粹哈利」刊出,迫使王儲府發表聲明鄭重致歉。
 二戰期間納粹大屠殺是猶太人的深仇大恨,歐美各國政府與民間泰半設有專責機構追查並舉發反猶太行徑,其中尤以「西蒙魏森索中心」(The Simon Wiesenthal Center)最著名,該組織向來對緝捕納粹餘孽、維護猶太人權益不遺餘力。
 二○一一年三月,日本當紅男子樂團「氣志團」成員在電視節目中身著飾有納粹黨徽與紅袖標的服裝,美國洛杉磯的西蒙魏森索中心查知後大舉抗議,經紀公司「日本索尼音樂娛樂」也隨即表示「懊悔」並道歉。
 二○一○年十二初,日本最大的連鎖折扣店「唐吉訶德公司」(Don Quijote Co)東京分店販售一款納粹服飾,洛杉磯西蒙魏森索中心去函撻伐後,唐吉訶德也立即將其下架。而在二○○八年八月,巴黎一家服飾店販賣印有歧視猶太人字眼的背心,媒體披露後,法國司法當局立即查辦,背心全數沒入,店家也遭勒令停業。
留言:
八樂撕毯人人權的問題只有由太人有人權嗎?
我不認為台灣年輕人有何大錯。請問猶太人對台灣人有抱同理心嗎?他們有承認中華民國嗎?以色列人有不畏中國的壓力承認台灣是獨立的國家嗎?台灣在聯合國有過仗義執言為2300萬台灣人獨獨被排斥聯合國外說過任何話嗎?
請問以色列人可以不顧台灣的民族情感﹐幫助中國做打手走狗卻到台灣的土地頤指氣使﹐說台灣年輕人穿納粹制服就是傷害以色列人。你他馬的猶太人還是台灣人的宗主國嗎?你們可以盡情傷害台灣民族情感台灣年輕人穿什麼衣服你們猶太人也到我們家裡來無理干涉!無恥!

納粹時尚 台灣有粉絲【聯合報 2011.07.08

台灣軍事迷蒐集納粹的軍徽和制服,背後有相當複雜的情結。據了解,納粹軍用品的數量不多,但忠實粉絲不少,多半是一些特定族群會上門採購。
納粹軍用品的買賣在台灣並非禁忌,西門町、台北後火車站的軍事用品社都有販售,也可透過網購。一位不願具名的軍事用品社老闆說,喜愛納粹軍用品的族群,不乏普通上班族、軍官、學生和大學教授。
納粹與時尚也有相當的淵源,稱之為「納粹時尚」(Nazi Chic)。「納粹時尚」源自七○年代的英國龐克文化,龐克族將象徵權威的納粹軍服與牛仔褲、蕾絲洋裝混搭,有解構、反諷威權的意涵,並非崇拜納粹。
不過「納粹時尚」經常遭到誤用,日前DIOR前設計總監葛利安諾因為表態支持納粹遭到起訴,慘遭DIOR炒魷魚,即是一例。

媒體盤點納粹留給世人十(楨:N)創意 曾領時尚風潮2011-02-17新華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和納粹犯下了反人類的滔天罪行,本文無意為納粹的這些罪惡行徑開脫。儘管如此,他們也推動了一些有益社會的創新,直到今天還被世界各國所效倣。讓我們看看納粹唯一值得讚賞的這些創意吧。
  1.制定禁止活體解剖
  2.希特勒在1933年宣佈禁止虐待動物
  3.禁煙運動
  4.社會就業醫療計劃
  5.KDF-WAGEN牌國民車
  6.修建世界上第一條免費高速公路。
  7.發明火箭
  8.電影創新
  9.時尚納粹 靴子、褲子和頭盔在戰爭期間引領了時尚。
  10.醫學進步
2011-07-08 10:10:17
阿楨
(楨:中俄以利比亞被西滅為鑑,敘利亞算挺過了,伊朗得加緊備戰了!緬甸親西就不怕重蹈利比亞被西滅?另參本館:伊斯蘭革命 美以伊朗 伊戰越戰化 阿戰越戰化 美伊與中東 以黎巴又戰? 以入侵巴 中國與東協 中國與東協 袈裟革命? 救災政經學 民主形式萬歲 民主偽形 )  

俄中拒絕為軍事干預敘利亞埋伏筆 2012-02-05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2月5日電 合國安理會4日就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進行表決,俄羅斯和中國投了否決票,決議草案未能獲通過。
在利比亞問題上,北約濫用了聯合國安理會授權。這一次,俄對決議草案中任何軍事干預敘利亞的明言或暗示都表現出不容忍態度。
行使否決權,拒絕為軍事干預敘利亞埋伏筆,其實質是反對以外部武力強行推動一個國家的政權更疊。
  相關新聞
敘利亞危機幕後實為教派角力 伊朗是真正的靶子
伊朗兩艘軍艦抵達敘利亞 將向敘海軍提供培訓
伊朗媒體稱敘利亞軍方抓獲約50名土耳其軍人
敘利亞是否將重演利比亞式崩潰?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中出現阿拉伯之春是幻想
外交部:反對借人道主義之名幹涉敘利亞內政(另參本館:《西方人道主義幹預》)
人權理事會譴責敘利亞決議 中俄投反對票‎
普丁即將回鍋 美俄關係恐惡化(另參本館:俄羅斯聯邦選舉制度與總統職權)
敘利亞防長參觀俄航母
俄羅斯2架飛機載人道主義救援物資抵達敘利亞‎
俄特種部隊潛入 敘:助剿反對派

敘利亞新憲法草案獲得通過 變一黨製為多黨制 2012-02-27新京報

  2月26日,敘利亞就新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投,超過1400萬敘利亞人在全國14185個投票站進行了投票,新憲法草案以89.4%的支持率獲得通過。
  雖然阿薩德政權在新憲法草案中作出大量讓步,將全民公投看成扭轉執政危機的良機,但敘利亞反對派第一時間宣佈抵制公投,美國等西方國家也公開指責敘利亞此次公投“可笑”。(楨:民不民主西/奴說得算!)
  相關新聞
俄使:敘利亞將擬新憲 交公民投票
敘利亞人怕內亂 55%還挺阿塞德

反對派拒提供當局保證 敘利亞停火協議恐破局2012/04/09華視新聞

阿拉伯聯盟聯合特使安南日前表示,敘利亞政府同意遵守6點和平計畫並在10日撤軍停火。但敘利亞叛離組織敘利亞自由軍首腦阿沙德卻在昨(8)日表示拒絕提供敘利亞當局任何保證,停火協議恐破局。
  相關新聞
敘利亞反對派棄守霍姆斯巴巴阿姆魯‎
政府軍攻陷大本營伊德利布!敘反抗軍逃
聯合國調停 敘利亞一週內停火
中俄力挺 安理會促敘停止暴力
安南斡旋成敗繫於美歐
2012-04-14 13:57:11
版主回應
伊朗強硬派贏得國會大選 恐加劇核危機 2012-3-5 今日新聞網

伊朗2日舉行國會大選,根據初步計票結果顯示,與總統阿曼迪內加敵對的保守派的宗教勢力大幅領先,預計將掌握國會,可能使伊朗發展核武的立場更加堅定。
由於此次國會選舉被視為伊朗明年下屆總統選舉的前哨戰,因此伊朗政治觀察家認為,隨著阿曼迪內加陣營的慘敗,明年將不可能再競選連任,將由效忠於基本教義的強硬派的政治人物繼位,如此將使伊朗發展核武的立場更加堅定。(楨:民主選舉西/奴照打,還說啥「兩個民主國家不會開戰」民主和平論!另參本館:核能與核武)
  相關新聞
伊朗再示硬 啟動鈾濃縮
伊朗官方首次承認有制造核武器能力
伊朗議員聲稱能制造核武 美方回應稱系“唬人”
伊朗核子專家 又遭炸彈暗殺
回應西方敵意 伊朗啟用濃縮鈾新離心機
伊朗將國産核燃料棒裝至反應堆
歐巴馬傳話:可接受伊朗民用核計畫
伊核“6+1”談判今日2012-4-14重啟 或將緩解海灣緊張局勢
美決對伊朗發動嚴厲制裁
為促伊朗棄核 美制裁陸公司
中方對美國制裁珠海振戎公司表示強烈不滿
溫家寶:中國與伊朗正常貿易應受保護
中日韓 進口伊朗石油大減
中國不可能禁買伊朗石油
美倡制裁伊朗,盟友各有盤算,甚或暗渡陳倉
制裁伊朗 中國未必是輸家(另參本館:《石油世紀》 中國石油大戰略)
伊朗石油禁運 中國大陸最樂
學者:禁運伊朗石油 拖垮全球經濟
伊朗警告:波灣國增產石油_後果自負
朝鮮新型火箭炮射程可覆蓋韓國中部美軍基地(楨:伊朗也將跟進覆蓋波灣?另參本館:中國火箭 各國火箭 )
美軍模擬:以軍攻伊朗後果可怕

美國大選前中東不可能爆發戰爭 2012/03/12 泰國世界日報

美國如果在發動對伊朗戰爭上不與以色列合作,以色列憑它自己一國之力,能不能對伊朗發動這場戰爭呢?答案是不可能。
所以目前形勢只是你嚇嚇我,我嚇嚇你,如此而已。在美國今年底總統選舉之前,中東不可能爆發新的戰爭。
  相關新聞
分析師稱長途奔襲伊朗核設施超出以色列空軍能力
專家:伊朗頻繁軍演 意在向西方顯示實力‎
頑抗到底 伊朗加強防衛核設施‎
俄警告伊朗不要輕視外部軍事打擊威脅
俄媒稱美挑逗伊朗采取封鎖海峽等行動引發戰爭
歐巴馬:不應對伊朗輕言戰爭
歐巴馬不惜對伊朗動武 以總理樂見
以:暫不攻伊朗 但堅拒伊擁核
供以新武器攻伊?白宮撇清
以色列製新型炸彈可攻擊伊朗核設施
德諾貝爾文學獎作家 被批反猶 (?另參本館:《德國與日本的省思》)

天下大亂,局勢大好 聯合報2012.03.29張佑生(另參本館:法總統能改革嗎 )

法國政壇近數月流傳一種說法:唯一能讓總統沙克吉連任成功的,是一次重大危機,讓他展現領袖的高度;否則,社會黨的候選人歐朗德幾乎是已勝券在握。
危機果然發生了。一名恐怖槍手奪走七條人命,讓法國人心惶惶,而沙克吉憑著應對得當,使兩年來「不支持率」始終高於六成的他,又回到了民調領先的位置。
  相關新聞
法國血案誰之過
「攻猶太學校 為巴勒斯坦復仇」
寧住以色列! 法國猶太人掀移民潮
以巴交火四天後 達成停火協議

部落沖突致利比亞面臨分裂風險2012-04-06 北京新浪網

繼利比亞東部近期要求自治,南部賽卜哈發生騷亂後,西部地區近期又發生部族間武裝沖突。此間輿論認為,利比亞境內此起彼伏的部落武裝沖突,凸顯了利國內嚴峻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後格達費時代的利比亞正面臨著國家分裂的風險。
  相關新聞
四派武裝主導利比亞 國家可能走向分裂‎
聯合國車隊利比亞遭襲
俄外長稱利比亞國內仍存很多問題 促聯合國協助
‎普京:利比亞新政府發出有意與俄合作的信號‎
格達費之子卡扎菲在拘禁期間遭毆打‎
卡扎菲第三子稱利比亞即將爆發起義
‎美國和利比亞調查 意法油企與卡扎菲關
中俄或失去與利比亞的合約

反美情緒再升高 美駐阿士官濫射 16死5傷
阿富汗人命幾何 賠償金差百倍
阿戰使美軍精神崩潰
6成美國人 認阿戰不值得
濫殺衝擊大 美誓對阿戰略不變
阿富汗抗議美軍焚燒可蘭經進入第5天 至少25死
犯眾怒 阿富汗千人包圍美基地 聯合國機構‎ ‎
北約決定撤出在阿富汗政府部門職員
德軍因阿富汗反美騷亂擴大提前撤離軍事基
阿富汗西部遭自殺式炸彈襲擊 9人死亡‎
美阿簽協議 夜襲需阿富汗批可‎ 阿不再做傀儡?
上海合作組織要發威 中俄聯手將美軍驅出中亞‎(另參本館:中國與中亞 上海合作組織)
美國在中亞連連失利‎

伊戰9周年 18城 30炸彈攻擊 52死連環爆 蓋達給巴格達難看?
美軍一走了之 伊拉克陷入難解動亂
伊拉克3月份112人死于沖突
美式自由讓世界付出慘重代價‎‎
伊拉克至土耳其輸油管道遭破壞‎
伊拉克召開全國和解大會調停內部矛盾 專家:作用有限
‎伊拉克前政權薩達姆副手現身 批評馬利基所領導政府
2012-04-14 14:03:45
阿楨
巴國暗助 塔利班圖奪回阿富汗
巴基斯坦當局下令拆除拉登生前住所
‎巴基斯坦議會要求美國停止無人機空襲並道歉‎
重啟補給線 美巴關係可望改善‎
巴基斯坦總統七年來首訪印度 表善意 印巴互釋對方囚犯‎
巴基斯坦恐怖頭目遭通緝 否認涉及孟買恐襲案
巴基斯坦大雪崩! 逾百官兵遭活埋‎ 中向巴提供搜尋裝備
俄外長:俄羅斯支持印度與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組織‎

埃及足球迷暴動 73死逾千人受傷 軍警挨批
足球暴亂悲劇 危及埃及革命成果
參選爆炸 埃及總統大選23人角逐‎
埃及大規模遊行要求禁止前政權高官參選總統‎
埃及兄弟會擬參選總統或致與軍人集團關係惡化‎
以色列遭埃及境內發射火箭彈襲擊 無人傷亡
埃及輸往以色列和約旦的天然氣管道第14次被炸‎
中國石化與埃及公司合建海上鉆井平臺
中埃簽署政府間經濟技術合作協定 ‎向埃提供9000萬人民幣無償援助

葉門總統就職 基地攻擊26死
蓋達葉門分支襲擊軍營 造成44人死亡‎
蓋達組織劫葉門軍火庫 15名戰俘遭處死
葉門50名基地組織成員被擊斃 美無人機參與行動
葉門石油出口因管道遭破壞暫停‎
蓋達運用葉門軍隊分裂取利

奈及利亞復活節不平靜 教堂倒塌、汽車自殺炸彈 至少38死
奈及利亞激進組織博科聖地 將成另一個蓋達?

非洲民主櫥窗馬利 總統大選前驚傳軍事政變
叛軍宣布北部獨立 馬利南北分裂
馬利臨時總統就職 揚言全面攻擊叛軍
西非馬利內戰 逾2萬難民逃亡

民怨引爆政變突尼西亞出現茉莉花(突國花)革命
突尼西亞新憲法不以伊斯蘭為基礎
突國民爭集會權 警民衝突火爆
突尼西亞不解決就業問題歷史還可能重演

重返華爾街 占領運動2.0再起‎
占領華爾街抗議者與警方衝突 多人被捕
抗議警方粗暴抓人 美占領運動發起五一罷工
‎佔領華爾街為何失敗
貧富分化加劇 美國夢難圓
美貧富差距為何越來越大
2012-04-14 14:07:28
版主回應
改革緬甸 添盛難為 2012-04-03 中國時報 郭崇倫

 國際媒體過去談緬甸,總是強調翁山蘇姬,此刻她已經補選勝利,未來真正關鍵的人物是總統添盛。  
 添盛改革的首要挑戰,就是軍方的特殊利益。雖然軍隊去年交出政權,但是仍然掌握著憲法,新上任的三軍總司令敏昂日前誓言,捍衛憲法是軍隊主要的責任,而憲法保障軍人在國會有四分之一的名額,修憲又需要四分之三的多數,換句話說,沒有軍人的同意,修憲是沒有辦法進行的。翁山蘇姬對此大加抨擊,分配席次給軍方代表,基本上是不民主的,翁山要求修憲,但這馬上就碰觸到緬甸政治改革中最敏感的部分,除了軍隊的特殊利益,還有過去老軍頭對少數民族、民主人權分子、佛教僧侶的迫害追究問題,在所有民主轉型國家,這都是改革的核心。
  相關新聞
總統登盛 將成緬甸戈巴契夫?(楨:緬甸將似蘇聯瓦解?另參本館:俄羅斯關於蘇聯劇變問題的各種觀點)
緬甸的改革 民主漫長路
拉攏緬甸 美、陸各懷鬼胎
翁山蘇姬當選後 中緬關係展望
獨家採訪撣邦國慶大典 反抗軍:停戰建立新緬甸
緬甸靠不住 中國應介入幫助克欽武裝
選舉落幕 歐盟 美國擬放寬對緬甸部分制裁、全面恢復邦交
西方企業 等著列隊進入

南海問題 中在東協峰會獲勝 2012-4-5 旺報

中國大陸再次在南海問題上獲得勝利,剛剛結束的東協峰會結束後發表的宣言中,強調貫徹落實10年前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並未強調制定《南海行為準則》,這同中國的口徑一致。
本次東協峰會前,菲律賓曾提出東協須先就起草《南海行為準則》取得一致,然後以統一陣線的態勢與中國談判。但菲律賓的提議並未獲得多數成員國贊同。
  相關新聞
中國經略中南半島
印媒:中警告勘南海將付出代價
加緊戰前準備? 解放軍3月南海「火爆」軍演
越南聯俄開發南海抗衡中國 俄不會突破中方底線
菲最大軍艦VS.中國海監船
中國駐菲使館:中國對黃巖島主權有充分法理依據
外交部:中方要求菲律賓軍艦立即撤離黃岩島海域‎
菲派海警船接替軍艦繼續和我國海監船對峙 專題
http://mil.news.sina.com.cn/nz/hjfjj/

麥克風沒關 歐巴馬「悄悄話」全球聽到【聯合報2012.03.28

歐巴馬在南韓核安高峰會場邊與俄羅斯總統麥維德夫闢室密談,。
歐巴馬說:「所有這些問題,特別是飛彈防禦,都可以解決;重要的是,他(普亭)要給我空間。」
麥德維夫:「是,我了解。我了解您有關空間的意思,給您空間…」
歐巴馬:「這是我最後一場大選。大選過後,我會有更大彈性。」
麥德維夫:「我了解。我會把信息轉達給弗拉基米爾(普亭)。」普亭將於五月七日就職俄國總統。
  相關新聞(另參本館:)
領袖「悄悄話」 外洩事件簿
美欲建飛彈防禦系統 中:慎重處理
朝鮮暫停核試驗和遠程導彈試射
將獲美24萬噸食品援助
分析: 朝鮮發表停核係中國因素影響
六方會談重啟?各界存疑
北韓擬發射衛星美將停止援糧
北韓認為發射衛星不牴觸與美方協議

(另參本館:《美國飛彈防禦的過去與現在》 中國與韓朝 天安艦事件 中俄美日太空力量 世界十大航太發射地)

管不住北韓 重挫北京大國聲威【聯合報/陳欣之/成大政治系教授2012.03.28

相對於美國重振亞太領導地位的恩威並濟,中國大陸在東亞對外關係上,口惠不少,卻每每在外交關鍵事件上退縮自封,少有令東亞諸國感受到北京是有能力維繫區域和平的大國風範。北京對北韓的無能為力,折損在東亞創建華夏和平圈的正當性基礎,無力回應美國重振影響力的聲威,更將為兩岸和平發展道路,增添不必要的領導信心危機。
  回應  
  學校待久了! 不太了解國際情勢的阿諛我詐! 詭譎事項~ 政治鬥爭 ,環境愈嚴苛愈厲害,中國可是玩了幾千年 美國小弟是兩百年,敵消我長,風水輪流轉,你怎知誰在耍誰?!   
     相關新聞
美日韩要求朝鲜停止发射火箭 中国希望各方克制
美籲大陸施壓北韓 迫棄射火箭
西方爲何對銀河3號和烈火5厚此薄彼
北韓射飛彈 尊重代替逼迫
30余名外國記者受邀抵朝鮮報道衛星發射
北韓駁斥假借發射衛星試射飛彈
北韓:發射衛星合法 美勿對抗
北韓在施展「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謀略
攔截飛彈 美第7艦隊神盾艦部署黃海
日防相下令 準備攔截北韓火箭
專家:火箭發射失敗對金正恩的地位不會產生影響
北韓幫少主立威 恐無寧日
南韓分析:金正恩為拉攏軍民心 下一步是核試
衛星發射成功與否 金正恩政治贏家
國際(楨:誰的國際?)譴責 擬制裁北韓
地球最孤立國家 北韓不怕制裁
韓媒大爆驚天內幕︰擊沉“天安”號凶手是以色列潛艇
朝媒體戲謔韓衛星發射2次失敗稱應拜托朝鮮
北韓飛彈專家人數上萬 為南韓3倍
2012-04-14 14:13:5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