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要如日本《台灣論》漫畫作者所言,找李豋輝去當日本精神領袖,才能與中國對幹了!
還找李騙子去當日本精神領袖呢?他連台聯精神領袖都快當不了!
<國際瞭望:安倍晉三的曖昧姿態>中國時報 2007.05.10
日本總理大臣(首相)安倍晉三在「春祭」中,向靖國神社獻了貢品,連美國《紐約時報》都質問:既然這棵楊桐的小木牌上面赫然大書「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又怎樣算是「個人行為」?而反對黨民主黨幹事長鳩山由紀夫講得更清楚,他說要參拜就去好了,這樣太縮頭縮腦,這應該算是公職行為,而對是否參拜採取曖昧態度的政策勢必會以失敗收場。
安倍在亞洲政策上始終未能確立果斷的政策,一方面要樹立日本政治與軍事大國的招牌,另一方面卻又不敢得罪中國與南韓,而安倍與美國之間的政策協調也充滿妥協。
美國的政策正如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所主張的,要使日本成為「東亞的英國」,而以日本為心腹,共同控制亞洲的局勢。日本則順水推舟,要利用美國力量作為支撐,尋求亞洲的領導地位,但美國卻又不容許日本攪亂了亞洲目前的既有局面,以免美國利益受損。
美國當前的政策是以中國為「利益相關者」,謀求某些政治問題的解決以及經濟方面的合作,但同時又佈置了聯合日本、澳洲乃至印度對中國的制衡,而這是潛在的一種佈置而非機制上的關連,如果日本與中國發生嚴重衝突,勢將破壞了美國的政策。
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作法即與美國的政策有牴觸,他一方面全倒向美國,另一方面在南韓問題上卻不符合美國的要求,小泉想以美國為靠山而對中國強硬,很可能破壞了美國現階段的布局。
美日安全會議決定將台海問題剔除,即可證明美國不希望日本無事生非,最近無論在慰安婦問題上或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美國官方及主流媒體都大表意見,這非偶然。
安倍要進行自主外交,而既然美國反對刺激中國,安倍索興與中國修好關係,看看美國的反應,但安倍卻又不能太過遷就中國,這就是曖昧態度的起源,至於是否會像鳩山所言而以失敗收場,就很難說了。」
日本變天 鳩山時代來臨【聯合報 2009.08.31
日本第四十五屆眾議院改選,卅日的投票於午夜全部揭曉。在總席次四百八十席中,在野的民主黨如選前預測拿下過半數席次,並突破三百席大關,自民黨則只獲得選舉前三分之一的一百二十席次左右。
這是自民黨自一九五五年建黨以來首次失去眾院第一大黨地位,也是六十二年來日本首度因眾院第一大黨換人做而造成的實質政權輪替,創下日本憲政史新頁。
麻生太郎首相卅日晚間在自民黨總部承認敗選,表明將負起責任辭去自民黨總裁職務。
贏得這場選戰的民主黨黨魁鳩山由紀夫說,他感受到人民對目前政治的不滿,民主黨將肩負起政治改革大任,不負選民付託,他已開始著手籌組聯合內閣。
這次日本眾議院改選,席次包括小選舉區三百席以及比例代表一百八十席。民主黨至少拿下三百零六席。
反觀自民黨,在許多選區節節敗退,與謝野馨、久間章生、中川秀直、額賀福志郎等大老都在選舉區中箭落馬。
與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公明黨也苦戰,黨魁太田昭宏竟然在東京十二選區,被民主黨派出的「女刺客」青木愛刺殺出局,整個選情幾乎是四年前小泉純一郎首相所領導的「郵政改革」選舉的翻版,只是這次勝負者地位對調。
這次大選投票率,預計百分之六十九點一三,超越四年前六十七點五一,是過去五次舉行小選舉區與比例代表並立選制以來最高紀錄,顯示日本選民對這次大選關心程度。
麻生慘敗 「貴公子」嘴巴老惹禍【聯合報2009.08.31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出身知名工業家家族,長期以來表現強悍精明的形象,不過他經常引發爭議的言行終於讓他的黨付出代價,在這次大選遭遇創黨以來最慘的挫敗,這個不名譽的紀錄恐怕將跟隨他一生。
這位礦業帝國的子弟生活多采多姿,曾在加州求學,更曾前往獅子山共和國買賣鑽石,之後代表日本參加1976年蒙特婁奧運射擊賽,去年9月出任日本首相。
然而68歲的麻生太郎也曾表現脆弱的一面,並透露高處不勝寒的寂寞。
他表示:「我自幼即幾乎不曾努力讓別人喜歡我,別人也幾乎不喜歡我。」
麻生曾向朋友透露:「一般人可能永遠無法了解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竟然也會感到痛苦。」麻生是前首相吉田茂的外孫,妻子是前首相鈴木善幸之女。
麻生去年9月接任首相,主要任務是在大選前重振自民黨聲勢。接任一個月後,麻生即因為日本瀕臨經濟衰退邊緣,卻夜夜狎遊高級酒吧及餐廳而遭到質疑。當時惱怒的麻生反駁稱:「幸運的是,我有錢。花費都是我自己支付。這是我的風格,我不會改變。」
麻生希望改變自己粗魯的形象,努力將自己改造為「御宅男統帥」,自誇一周看10本漫畫,並多次與「漫畫迷」同志相見歡。
麻生擔任國會議員將近30年,爭議性發言一大堆。
他曾說,「富裕」猶太人想住的國家,才是成功的國家,引起軒然大波。
紐約時報曾經因為麻生讚揚日本過去的殖民歷史而送他「得罪人大臣」的封號。
麻生也因為家族水泥公司曾在日本統治朝鮮半島期間,利用奴工採礦,一直遭到窮追猛打。厚勞省去年12月的文件顯示,麻生家族企業的礦場,曾有300名英國、荷蘭及澳洲戰俘為他們挖礦。
鳩山祖父 也曾打敗麻生外公【聯合報╱編譯莊蕙嘉 2009.08.31
鳩山由紀夫領導的民主黨,在眾院大選擊敗麻生太郎領導的自民黨。這場對決是日本兩個重量級政治家族的戰爭,不僅重演超過半世紀前鳩山祖父擊敗麻生外祖父的歷史,鳩山更親手打敗祖父創立的自民黨。
鳩山與麻生家族的政治宿怨始於二次大戰結束之初。一九四六年,鳩山一郎贏得大選,但美國希望立場較親美的政治人物出任首相,因此盟軍總司令部以「鳩山在戰爭期間曾與軍部合作」為由卸除公職,吉田茂取而代之做了首相。
吉田茂正是麻生太郎的外祖父,也是戰後第一位日本首相。吉田在位八年,帶領日本從敗戰後的蕭條走向復甦。
鳩山恢復公職後,成為吉田的競爭對手。一九五四年的大選中,捲土重來的鳩山擊敗吉田奪回首相寶座,翌年鳩山把當時的自由黨與民主黨合併,成為現在的自民黨。
五十五年來,自民黨始終保持多數黨的地位,除了一九九三年時,自民黨內的竹下派分裂,成立「新生黨」與在野黨結盟,迫使當時首相宮澤喜一解散國會重選,造就為期十個月、八個超黨派的聯合政府。
四年前一分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解密檔案曝光,指一九五二年間,日本右翼分子曾密謀暗殺吉田,好讓鳩山坐上首相大位。沒有證據顯示吉田或鳩山對此是否知情,但兩家政治糾結可見一斑。
卅日的大選,鳩山一郎的孫子鳩山由紀夫率領民主黨,不但擊敗代表宿敵世家的麻生太郎,也痛擊了祖父創立的自民黨。一九九三年的聯合政府若說是小幅震盪,自民黨這次挫敗可謂大崩盤。
祖父一輩是死對頭,孫子一輩仍是勁敵。鳩山一郎與吉田茂,鳩山由紀夫和麻生太郎,相隔超過半世紀的兩場政治對決,鳩山一家的「復仇記」似乎較占上風,也見證了日本世襲政治文化。
日本又要變天了?【聯合晚報社論 2009.08.30
今天星期日,對日本來說,眾人矚目,是否政權又要更替。在日本執政超過半世紀的自民黨,非常可能再度失去執政權,改由民主黨接手。1993年曾失去過政權的自民黨,按理講,重掌政權後應戰戰兢兢才是,何以這幾年不斷於大小選舉中失利,這次又面臨被主流選民唾棄的危機呢?
自民黨1993年失去政權後,至1996年才重新以多數黨執政。剛開始,確實勵精圖治,令在野力量無發揮餘地。不過,1998年以後,民主黨成立,聲勢日隆,接連幾次選戰都大有斬獲。從政黨競爭的角度看,這是自民黨危機的浮現,意味著選民有了更多元的選擇。
而自民黨也真是老大不堪,除了不斷輸掉地方與國會的選舉,因而更換了不少黨內高層,且整體執政成績不彰,內閣官員頻頻突槌,首相的個人形象與領導力也往往「開高走低」,消耗速度非常之快。這造成日本民眾對政府威信嚴重失望。日本原是世界數一數二的經濟體,實力雄厚,但「十年低潮」後,本應大展雄圖的契機,卻在政府效能低落的延宕下,始終無法走出一條新路。
跨入21世紀,自民黨首相小泉純一郎個人魅力十足,暫時挽救了自民黨的困境,不過,自他2006年卸任後,接手的安倍晉三、福田康夫、現任的麻生太郎,皆飽受任期短命的嚴酷考驗。在百廢待舉的非常時期,這不啻是最糟糕的國家處境!
挑戰者民主黨,及其黨魁鳩山由紀夫,是否好到讓選民放心呢?看起來,未必盡然。但民主政治就是這樣,執政黨做不好,就沒資格指責在野黨也不好,或暗批選民沒睜大眼睛等等。做不好,就下台,「政黨輪替」是選民的權利。日本選民看來對自民黨的醜聞不斷、官員無能,已沒有興趣再等下去。變不變天,今天將見分曉!
日本的經驗,非常具參考價值。執政就是硬碰硬,人在做,選民在看,執政者沒有推卸責任的餘地,能不自我警惕嗎?
不改革,就變天【聯合報╱黑白集 2009.09.01
和美國一樣,青壯世代中間選民的奮起,推翻了日本六十多年的「一黨獨大」格局,帶來新的政治氣息。懶惰的選民注定被懶散的政客統治,要說民主黨有什麼魅力,不如說日本選民實在受夠了自民黨的無能,決定站出來終結這批老政客。
台灣都已二度政黨輪替,日本這次才喊出「政權交代」訴求,可見自民黨體制多麼頑強。但選民「求變」的意志一旦凝結,短短兩個月內就湧現了推倒這個超穩定結構的力量,人民真的不必妄自菲薄。包括「美女刺客」戰略奏效,在許多自民黨「鐵票區」拉下幾代老將,都看得出求變的民意如土石流掩至。
變天之後的日本,將隨著民主黨的主政發生一連串變化:政治上將向左修正,更重視社會福利;對外關係上將更「脫美入亞」,不再唯美國馬首是瞻;行政上將重視決策主導,削弱官僚主義。如此一來,不僅日本政治生態將產生一波波連鎖位移,國際政治形勢也將因此改觀,台灣對新政局的演變有多少掌握?
民主黨成立才十一年,集合了多黨改革派的成員,六年前自由黨併入,更形壯大。值得注意的是,它兩位靈魂人物 ———鳩山由紀夫和小澤一郎均出身自民黨。可以說,他們在自民黨內看不到改革的機會,因而決然另組新黨,經過多年推進,終於在歷史契機中締造了大變天。
對比台灣,由於新黨和親民黨的分裂,鞭策了國民黨的改革,終使藍營能重回執政,兩者約略有相同軌跡可循。頭上頂著「進步」二字的民進黨,不知對「不改革、就變天」的民主定律有何感想?
童子軍治國 鳩山政權大隱憂>中時09-08-31黃菁菁
民主黨雖然贏得歷史性的大勝利,但政權輪替後,才真正要開始面對更多千頭萬緒的難題。民主黨的年輕活力是勝選的本錢,但相對的,年輕也是一個弱點,黨內大多是沒有執政經驗的議員,新內閣難免有「小孩開大車」之虞,在行政改革上恐怕也會遭遇諸多阻力。
民主黨內多是當選二、三屆的年輕議員,雖不乏學經歷豐富的專業人才,但真正有閣員和官邸經驗者只有五人:黨魁鳩山由紀夫、代理黨魁小澤一郎、代理黨魁菅直人、前幹事長藤井裕久、剛加入民主黨的前外相田中真紀子。
決策改由官邸主導模式
鳩山上台後必須先組閣,在國會召集前確定內閣人事,決定內閣官房長官、外務大臣、財務大臣等重要人選時,預料將啟用許多新手政治家,新手上路是否能勝任要職,令各界關注。
此外,民主黨主張將「官僚主導」的政治導正為「政治家主導」的路線,其構想是要實現內閣決策一元化,將垂直型的中央部會決策方式,改為由官邸主導的國家利益優先決策方式。
具體作法是設立直屬首相的「國家戰略局」,負責財政預算編列、安保等基本方針;同時成立「行政刷新會議」,負責消除行政浪費等行政改革工作,這些工作也需要大批有能之士。
民主黨在政見中表明,將重新審視二○七兆日圓(約台幣七二.七兆元)的政府總預算,徹底根絕浪費,上台後首當其衝的是各省廳的預算編列問題。
預算恐將全盤推翻重編
文部省原本在今年五月編列一一七億日圓預算,擬興建「國立媒體藝術綜合中心」,民主黨曾痛批無需花大錢蓋「國營漫畫咖啡廳」、「動漫殿堂」。
諸如此類的預算案是否會隨民主政權的誕生而改變,讓各省廳官僚都感到困惑不安。各省廳原應於八月卅一日交出二○一○年度的預算編列概要,但這些預算案很可能會被全盤推翻,或被要求重新修正編列的方向。
經濟、景氣問題也必定是新政權頭痛的課題,日本七月失業率再創新高,物價則創最大跌幅,如何擺脫通貨緊縮的惡夢,讓剛露曙光的景氣真正復甦起來,將是民主黨政權施政的一大考驗。
此外鳩山秘書涉及偽造政治資金報告書弊案一事,雖然在這次大選中沒有被提起,但未來執政後是否會繼續被在野黨追究,也是新政權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CHANGE之後 由左派執政的日本>中時09-08-31蔡增家
大家都看過一部日劇《CHANGE》,它主要在敘述一位有志的年輕政治家,想要改變過去日本年功序列的世襲家族政治,而現在真實版的《CHANGE》昨日卻在日本上演了,只是現代版的《CHANGE》,不但是要改變日本的政治體制,還要改善日本國民的生活。
由鳩山由紀夫所帶領的民主黨,在八月卅日以極為懸殊的席次擊敗執政長達六十四年的自民黨,終結日本一黨獨大的時代。民主黨走中間偏左的路線,它的意識形態與政策,其實與過去的日本社會黨並沒有太大的異同,但是日本社會黨卻生不逢時,成長在日本高度經濟發展的年代,在富裕成長的糖衣下,它自然被日本人民拋棄在一旁,進而逐漸淹沒在泡沫經濟的浪潮下。
但是在廿年之後,歷經將近一個世代的「平成不況」(平成不景氣),日本人民卻突然又開始懷念起社會黨了。而在這個時候民主黨便適時取代了社會黨的政治地位,民主黨這次能夠贏得眾議院大選、取得政權,主要是贏得了卅至五十歲這群「被拋棄的世代」的全力支持。日本年輕人一向不關心政治,但是在這次選舉卻傾巢而出,因為他們這個世代已經被自民黨遺忘多年了,這是他們最後一次改變自己未來命運的機會。
戰後日本的政治經濟制度是構築在中產受薪階級的主體上,它是一種重企業、輕勞工的制度,過去在終生雇用制的保障下,日本政府認為只要企業能夠賺錢,帶動國家經濟的成長,政府其實大可不必花費太多的精神在勞工階級的身上,因為在終生雇用制度下,日本勞工根本不可能會失業。這讓日本成為美國學者Stephen J. Anderson眼中「一個幾乎沒有社會福利制度的國家」,因為日本的社會福利制度根本無法照顧下流階層,況且當時的日本根本就沒有下流階層。
但是自從一九九○年泡沫經濟破滅之後,日本的終生僱用制度便已經宣告瓦解了,過去以中產受薪階級為主體的團塊世代,在經濟衰退的衝擊下,逐漸由企業派遣部隊組成的下流階層所取代。但是自民黨政府對此卻視而不見,仍然深信由大企業、官僚及政治世家所組成的鐵三角,才是日本經濟復甦的動力,這是日本人民決定放棄自民黨的最主要原因。
那麼民主黨上台之後,今後的日本將會何去何從呢?民主黨這次以「生活優先、人民為主」的訴求成功贏得日本人民的青睞,殊不知日本人民之所以投給民主黨,主要是看重其所提出:中學畢業前每位子女每年卅一萬二千日幣的教育津貼,以及退休後七萬日幣國民年金的最低保障額等兩項選舉支票。
但是日本選民可能還不知道日本政府的財政赤字已經相當嚴重了,現在平均每位日本國民正背負著六一二萬日圓的政府財政赤字,真不知道民主黨在提出這兩項訴求時,有沒有考慮到這筆龐大選舉支票的財源要從何而來?而民主黨政府如何兌現他們所開出大筆的支票,這將會是民主黨政權能夠維繫多久的主要關鍵。
這次日本的國會大選基本上是一個重經濟、輕外交的選舉,也是一個福利支票滿天飛的選舉,一個國家可以一夕之間輕易地從右派執政轉換成左派執政,但是日本是否能夠一夕之間從一個重視大企業的資本主義國家體制轉軌成為重視勞工的社會福利國家體制,則是考驗著民主黨新政府的智慧。
換句話說,選民只看政權交替的口號,而政治家則是負責收拾政權交替的善後。(政大國關中心亞太所所長)
小澤一郎建功 新政權影武者>中時09-08-31黃菁菁
民主黨前黨魁小澤一郎雖與首相之座無緣,但仍是勝選的大功臣,許多學者都預測他選後會繼續發揮影響力,甚至成為民主黨政權幕後的「影子將軍」。
小澤曾遊走各大黨,熟知政治生態,身經百戰而贏得「選舉之神」美名。雖因秘書涉政治獻金案下台,但仍在幕後指揮選戰。
《內線(Insideline)》雜誌總編輯歲川隆雄透露,七月廿一日眾院解散當天,小澤就花了三個多小時打電話給所有地方選區負責人,一一指導選戰策略。他要求新人候選人每天至少站在路旁發表政見五十次、拜訪兩百個家庭。
小澤的教戰手則連細節都不放過,鞠躬時膝蓋要站直,拿到名片要仔細看,不能立刻放口袋,十到十五分鐘的演說要提起兩次自己的失敗經驗等。
歲川指出,鳩山政權今後能否順利營運,要看小澤與鳩山維持什麼樣的關係,是從屬、還是獨立關係,都將影響未來民主黨政策的走向。小澤是「三不主義者」─不商量、不說明、不說服,讓他掌握實權站在權力頂端是非常危險的。
民主黨內有些人已與小澤畫清界線,不過他有自己的派閥「一新會」,這次還捧紅許多新人,當選後勢必成為「小澤童子軍」,也可能形成一股新勢力。
早稻田大學研究所亞太研究科教授天兒慧指出,民主黨許多政策原都出自小澤,今後他在黨內一定是個「關鍵人物」。
鳩山 執政能力被質疑2009-08-31 工商時報 陳怡均
日本周日國會改選,在野的民主黨大勝,終結自民黨長達50年的執政王朝,幾已篤定將成為日本下任首相的鳩山由紀夫已開始籌組政府。但是儘管鳩山上台後可望為低迷的日本政治帶來新氣象,然而國際間也在質疑,鳩山能否負起挽救日本經濟的重責大任,以及能否將政治口號轉化為具體政策的執行力。
鳩山由紀夫雖出生於顯赫的政治世家,但同僚形容他擁有禮貌、守時、安靜的特質,並且認為與政治人相比,看起來更像學者。
現年62歲的鳩山由紀夫確實是自學術界起家,在史丹褔大學取得工程博士學位後,在東京專修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鳩山家族在日本政治圈大有來頭,家族成員曾出任國會發言人、首相和外交部長。多數人原本看好延續家族政治生命的人選應該是鳩山由紀夫的胞弟,曾任總務大臣的鳩山邦夫,未料最後卻由鳩山由紀夫得意政壇。
日政壇改朝換代,意謂著鳩山將於日本經濟陷入低谷之際扮演關鍵角色。日本經濟長期以來疲弱不振,同時亦須面臨老年化和財政赤字之苦。中國迅速崛起,也為日本帶來挑戰。
鳩山早已清楚闡明追求的政治目標,近期曾批評由美國為主導的市場教條,並表示將保護日本人民和產業避免全球化的威脅。鳩山還提倡組建東亞貨幣聯盟,或區域性的政治共同體。
不過外界對鳩山的執政能力感到質疑,擔憂新政府將如何實踐政治理念。儘管鳩山的友人和同僚皆誇讚他的率真和理想性,但分析師認為,鳩山雖參政長達23年時間,在處理談判和公共政策議題方面的表現尚不足以證明他能勝任。
鳩山的外祖父為輪胎廠普利司通(Bridgestone Tier)創辦人,這也讓他自母系取得雄厚的財力,有助於鳩山贏得清廉政治家的美譽。不過亦有批評人士指出,鳩山太過仰賴他母親的協助。據聞1996年鳩山離開由自民黨,創立民主黨前身的在野聯盟時,他的母親即注入50億日圓的資金。
身為鳩山友人、此次亦為獨立參選人的橋本大二郎則讚美鳩山為誠實的人,但對於他是否已準備好領導日本則感到懷疑。他表示,「也許鳩山在上任後將會有所成長和更加果斷,但我對此仍感到憂慮。」
民主黨美女刺客 大敗自民黨老將>中時09-08-31陳文和
自民黨多位黨政大老在此番眾議院選舉與民主黨的青壯世代新秀對決,結果被打得潰不成軍紛落馬,眾議院將全面世代交替。
現年七十三歲、自民黨三長之一的總務會長笹川尭,在群馬縣第二選區與卅七歲的民主黨青年局次長石關貴史廝殺,敗得灰頭土臉。七十八歲的自民黨前首相海部俊樹,在愛知縣第九選區對上卅八歲的民主黨籍醫師岡本充功,也慘遭滑鐵盧。
此外,六十八歲的自民黨前幹事長武部勤在北海道十二選區力戰民主黨常任幹事松木謙公,最終鎩羽而歸。七十二歲的自民黨前副總裁山崎拓,則敗給卅九歲的民主黨福岡縣副代表稻富修二。六十五歲的自民黨前總務會長、前厚生相丹羽雄哉,也不敵五十九歲的民主黨前厚生省課長大泉博子。
高齡八十五歲的自民黨前外相中山太郎,輸給五十八歲的民主黨前大阪府議員中川治。六十四歲的自民黨前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不敵四十歲的民主黨前北海道副代表小林千代美。而七十九歲的自民黨前總務會長堀內光雄,也遭卅八歲的民主黨山梨縣顧問坂口岳洋擊敗。
林家群/綜合報導
日本眾議院此番改選結果,頗受矚目的是民主黨派出的二代美女刺客在小選區選舉的表現,結果成績斐然,而自民黨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當年的第一代美女刺客,則幾乎全軍覆沒。
最受矚目的是「新舊任美女刺客」對決:東京十選區由民主黨提名的四十九歲前東京大學副教授江端貴子,與自民黨前防衛大臣小池百合子對決,結果江端勝選;肝炎藥害訴訟團前團長福田衣里子(廿八歲),則擊敗自民黨候選人前防衛大臣久間章生(六十八歲)。
青木愛(四十三歲)也打敗政壇老將六十三歲的公明黨黨魁太田昭宏;小林千代美則擊敗自民黨最大派閥町村派領袖町村信孝。曾在非政府組織任職的四十一歲新人櫛淵萬里,則打敗自民黨前國土廳長官的伊藤公介(六十七歲)。
自民黨小泉的第一代美女刺客,在這次小選區選舉幾近全軍覆沒。
丟政權失金援 自民黨怎活存?【聯合報╱編譯莊蕙嘉 2009.09.01
日本眾議院大選上演政黨輪替,2005年在前首相小泉純一郎領導下風光大勝的自民黨,本次選舉慘敗,4年前的「刺客」也不敵民眾求變之心,紛紛落馬。本屆新議員人數大增,女性議員人數更創紀錄。
本屆眾院選舉,首次當選的菜鳥議員有158席,人數之多僅次於1949年的192席,其中壓倒性勝利的民主黨就占了143人。
這次選舉也創下女性議員人數紀錄,共有54人當選,比起2005年小泉派出「女刺客」參選,當選43席還多。只不過當時突襲成功的是自民黨,此一時彼一時也。
日本全國皆上演新人扳倒資深議員的翻盤戲碼,代表民主黨參選的28 歲新人福田衣里子,在長崎2區打敗68歲的自民黨老牌議員、前防衛大臣久間章生。福田曾是藥害肝炎案原告,幼時因接受遭汙染的血液製劑而罹肝炎。她勇敢公開本名,促成「藥害肝炎救濟法」立法,讓選民印象深刻。
在東京12區背水一戰的公明黨代表太田昭宏(63歲),敗給了44歲的民主黨「女刺客」青木愛。64歲的自民黨前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敗給另一位女刺客、40歲的民主黨前北海道副代表小林千代美。
自民黨籍前防衛大臣小池百合子,4年前曾是小泉「女刺客軍團」領袖,結果在東京10區不敵民主黨女刺客、49歲的江端貴子而敗選,小池後來靠著名列比例代表名單而「復活」當選。
當年在小泉帶領下首次當選的83名自民黨議員,其中77人參與本屆大選,但只有10人當選,「小泉娃娃兵」的光芒被「民主黨娃娃兵」取而代之。
日本分析家指出,選民藉由抵制自民黨及小泉娃娃兵,表達對鷹派及自由主義的反感。長期針砭自民黨的北海道大學政治系教授山口二郎說:「自從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後,世界潮流已轉向尊重和諧與對話。」
在日本國會保持「當選次數最多」紀錄的前首相海部俊樹(78歲)敗給38歲的民主黨候選人、醫學博士岡本充功,是46年來首位在眾院大選中落選的前首相。
其他幾位前首相,73歲的福田康夫艱難戰勝了民主黨新人三宅雪子(44歲),事後他還對支持者說:「很抱歉讓大家擔心了」。另外,72歲的森喜朗,面對33歲民主黨新人田中美繪子,僅以些微票數勝出。麻生首相一度也被認為選情告急,後來順利當選,總算沒有太丟臉。
拒當橡皮圖章 鳩山要砍官僚、奪主導權【聯合報╱編譯張佑生2009.09.02
以摧枯拉朽之勢完成政權更替的日本民主黨,現在準備挑戰可能更難纏的對手:日本的文官體系,揚言要讓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從官僚體系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中間偏左的民主黨終結了超過半世紀的一黨獨大局面,現在將從文官體系「奪權」定為主要政策目標。國會議員松原仁接受朝日電視訪問時表示,「官僚體系正在利用政治人物」,痛批國會議員淪為不必負責任的文官制定政策的橡皮圖章,已成為積習。
預計16日上任的準首相鳩山由紀夫表明將廢除事務次官(中央部會的最高官僚)會議,把大臣、副大臣和政務官等約100名國會議員配置於政府設立的「內閣委員會」內,由相關閣員決定重要政策,並新設「國家戰略局」推行政策並編列預算,要從36萬名常任文官手中搶回政策主導權。
編列預算目前屬於財務省的職責。民主黨參議員蓮舫表示:「到現在為止,財務省彙整各部會的預算送審,內閣只是橡皮圖章。」
鳩山由紀夫核心幕僚平野博文指出,民主黨和高階文官處於「靜觀其變」狀態;「看誰會插第一刀或者被插。」
鳩山由紀夫忙著和幹部與其他小黨喬新內閣人事,幕僚則將矛頭朝向技術官僚。松原仁批評日本的文官過於注重個別部會的利益,忽略國家發展的大方向和人民的福祉。
日本的公務員最高可以做到事務次官(約等於台灣的常務次長),比起隨著國會選舉而政黨輪替的大臣,事務次官制定政策的權力往往更大。
民主黨大戰官僚體系的結果難料,但至少已有一位高階文官表態支持。財務省事務次官丹吳泰健表示已準備遵從新政府的指令:「如果新政府有新政策,我們必須加以配合。」
為退休打算 日本文官捍衛企業利益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2009.09.02
木村拓哉在日劇「Change」飾演一位菜鳥首相,他剛上台處理一件鄉村民眾控告政府不當興建水壩影響漁獲並要求國賠的案子,發現此案疑點重重,各階層官員都以維護政府面子和利益為出發點,不同意國賠。他想重啟調查,官僚們卻以此案已由各層官員達成一致結論為由,當面或暗中抵制首相的決定。
這個情節雖是戲劇,卻充分說明日本官僚體系的弊端。不少中央政府官僚形成一個團體,將政府的尊嚴和利益看得比人民的生活重要,並以本身的專業技能和形式上的集體決策擴張權力,任職最多1年上下的部會大臣通常不願得罪這些人,因此只扮演負責最後蓋章的角色,造成官僚壟斷權力。
準首相鳩山由紀夫因此要拿官僚體系開刀。曾經是只有東京大學最優秀的畢業生才能加入的日本中央政府文官系統,如今淪為被改革的目標。何以致此?
日本高階文官通常在壯年就退休,大部分轉任昔日監督的民間企業出任要職。這種做法以前被視為可以加強官民聯繫,凝聚共識,副作用卻是文官為了後路,成為企業利益的捍衛戰士。政府推動改革時,官僚系統處處掣肘。制定政策的優先考量只剩下自己和企業,而非國家與人民。
日本文官制定政策的權力極大,主因是日本尊重集體意見,而中央政府文官多半以各層官員和專家學者已達成共識為由,讓大臣也難以拒絕他們擬好的辦法。且日本官僚多半出身名校,能力強又自負,對政務不夠熟悉的大臣真的罩不住他們。
以前曾有人說過,外務省亞洲暨大洋洲局下的中國課(現為中國蒙古課)課長制定的中國政策,有時連外務大臣都難以置喙。日本文官的權力之大,可見一斑。
日本的官僚一般是指在東京都霞關中央部會內參與國家政策的公務員,主要任務是編列年度預算、制訂國會法案、指揮、監督、指導、核准全國都道府縣提出的各種案件以及政策的企劃和施行等。鳩山由紀夫曾公開批評自民黨的政權是官僚主導的政治,表明將確立由政治家而非官僚主導的政治,對以「霞關」(中央部會所在地)為代名詞的官僚世界造成很大的衝擊。
民主黨發出將以政治主導取代官僚主導的訊息後,中央各部會開始緊張,紛紛派員和民主黨建立關係,反映出「霞關」已感受到民主黨造成的威脅。
民主黨有意改變官僚壟斷的弊病,但是民主黨是否有足夠的人力和人才來落實,官僚對「勢力範圍遭入侵」的作法不太可能坐以待斃,可能會陽奉陰違,新政權和官僚間是否將爆發權力鬥爭,值得注意。
OK繃策略 救不了日本經濟內傷【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2009.08.31
全球矚目的日本國會選舉看似如火如荼,但在喧騰的競選口號中,日本未來的經濟政策卻恍如隱形人,沒人能真正碰觸。
東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伊藤隆敏說:「兩黨都在躲避實質問題。他們端出的都是OK繃式的表面功夫,不是日本迫切需要的大手術。」
經歷20年的經濟停滯,日本至今仍找不出促進發展的新動力。少子化、反移民造成人口急速老化,龐大的養老負擔潮正在降臨。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每年5兆美元,而政府舉債的額度即將突破10兆美元,財政捉襟見肘。照這樣下去,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行將就木,只剩下「臨終照護」的經濟前景。
在任何國家推動實質性的改革都很困難,但在觀察家與選民眼中,這次日本選舉毫無經濟政策辯論。無論即將執政的民主黨或將下台的自民黨,擅長的都只是「發錢」的財政刺激老辦法。開放新移民與延後目前的60歲退休年齡,兩黨都不敢碰。
日本選民很清楚擴大財政支出的老辦法無濟於事。現任首相麻生太郎推出2,700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日本經濟仍在第一季萎縮11.7%,遠超出其他先進經濟體;在過去,政府四處造橋修路與發消費券,效果短暫,只肥了財團,最終讓政府財務更加惡化。
自民黨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可說是近年最具改革動力的領導人,但他的「小政府」政策(新自由主義)現在不得人心。小泉的開放派遣工作、公營事業民營化的政策,被批評是催化年輕人貧窮、擴大貧富懸殊的禍首。
民主黨承諾要給每個小孩每月2.6萬日圓(275美元)育兒津貼,鼓勵成家生子。另外還有高速公路免費以及農戶補貼。總計每年要花16.8兆日圓(1,790億美元)。
自民黨批評民主黨亂開支票,不負責任,但自民黨本身的政策一樣空泛。自民黨也承諾加強社會安全網,宣稱要讓經濟每年成長2%、家戶所得增至100萬日圓。但自民黨過去20年的慘澹執政紀錄讓人難以信服。日本去年的GDP規模已退化到1996年水準,而同期美國經濟已是當年的150%。
觀察家指出,也許這次政權交替帶來的唯一實質機會,是讓傳統的政商菁英結構解體,帶來推動改革的空間。(綜合外電)
準日相鳩山關鍵百日 經濟外交考驗【聯合報╱編譯陳家齊 2009.08.31
日本民主黨在眾院選舉大勝,鳩山由紀夫將成為九月代表日本出席G20峰會的新首相。但在他面前橫亙著經濟與外交的多重考驗。
民主黨已取得參議院多數席,這讓鳩山由紀夫可成立相當穩固的政府。分析師表示,市場歡迎穩定政局,周一日股開盤應有正面反應。
分析師也警告,民主黨可說是靠選民厭惡自民黨而獲勝,本身提出的政策卻模糊矛盾。鳩山必須儘速組閣,提出清晰政策。NLI研究公司經濟師櫨浩一說:「關鍵在於民主黨在上台前100天能有多少成績。」否則,選民將在明年參議院選舉時懲罰民主黨,重陷政治僵局。
日本經濟在第二季出現成長,但仍疲弱。七月失業率創下5.7%的戰後新高,消費者物價下滑2.2%,通縮再現。麻生政府先前推出27兆日圓的振興經濟方案,包括興建卡漫博物館。民主黨批評這是浪費公帑,但尚未對近期的經濟挑戰提出具體振興政策。
民主黨的經濟施政要點是高速公路免費、育兒津貼與多項福利措施,但日本政府財政嚴峻,政府舉債已是日本年度GDP的170%,且必將突破200%。加稅恐難以避免。
調高目前5%的消費稅是最快最有效的財源,但這會打擊原已不振的內需。民主黨承諾四年內不漲消費稅,社福支出將從削減官僚浪費著手,但專家普遍認為不可行。
日本在中美之間的「國家利益」>中時09-09-02
日本民主黨選勝後,鳩山由紀夫在書面勝利感言中說,日本雖處於美國與中國這兩大國之間,但是日本可以扮演的角色應該不小。
這話可以解釋為兩種意思,一是由於美國與中國之間尚有許多矛盾,日本國力雖較差,但不能妄自菲薄,可以在這種矛盾中扮演中間角色。日本如偏美,美國就佔上風;日本如偏中,中國就佔上風;日本如中立,可使美中各有警惕,從而趨向和平。
另一種解釋是:美國與中國雖然在亞太地區的力量較大,但日本也可撇開他們而另覓途徑,發揮自己的力量。譬如主張建構東亞共同體,美中都不可能操縱這個過程,日本就能有較大的活躍空間。
到目前為止,華府及北京對日本新政權的政策取向還是抱持觀望態度,美國固然謹慎,北京更近乎沈靜,因為他們很難判定民主黨未來究將在中美之間走什麼路線。
一般性的表面觀察只是拿民主黨要員們過去言行當根據,譬如中方竟有人提出李克強過去訪日曾住在小澤一郎家中,鳩山曾三次訪華,美方則強調鳩山曾在史丹福留學,妻子也曾在美生活等等。其實這與他們上台後的政策取向完全無關,他們考慮的是「日本的利益」。
何者是日本利益呢?東海資源及釣魚台島便是日本利益,美國、歐洲、印度乃至澳洲能剋制中國的壯大便是日本的利益,中國市場擴大接納日本的輸出便是日本的利益,中國不封鎖日本硬闖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路便是日本利益。
至於美國方面,華府繼續借重日本但不增加日本負擔便是日本利益,美國能在外交上協助日本而互惠以待,就是日本的利益,美國不在日本修憲等問題上干預便是日本利益,華府讓日本減少支付美國駐軍費用便是日本利益,美國在核原則上尊重日本就是日本的利益。
東亞共同體理念 鳩山未上台先得罪老美【聯合報 2009.08.31
日本準首相鳩山由紀夫還沒上台,就已先得罪美國。他提出的「東亞共同體」理念及對美國的批評言論已在美國掀起波瀾,因為他強調,美國主導的市場理念使人失去尊嚴。
朝日新聞報導,鳩山日前投書紐約時報指出,冷戰結束後,日本在美國主導的市場及全球化主義浪潮下一路走來,人民的生命受到戕害,失去尊嚴。
鳩山表示,他希望在他主張的「友愛」理念下,重建區域社會,也考慮建立東亞共同貨幣及永久的安保架構。
朝日新聞指出,熟悉日本政治的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學會資深研究員史密斯表示,鳩山批評全球主義是美國式的資本主義,說這種話,對於身為G20大國之一的日本所扮演的角色,意義何在?她說,日本民主黨政權是否打算脫離國際貨幣基金體制的支援,另找其他的體制?日本是否不希望獲得美元體制的支援,準備改變立場?
另一名前美國官員表示,歐巴馬政府應該無意理會一個反全球主義及反美國主義的國家。這位人士另指出,鳩山的上述言論足以使負責日本事務的美國官員難以繼續主張「以日本為對亞洲政策的核心」的看法,七大工業國的領袖恐怕無人會同意鳩山的極端理論。
另外一位前美國官員也指出,鳩山批評美國的言論失之偏頗,對於美日同盟的重要性甚少著墨,對美日關係的瞭解似乎不夠透徹。
看來鳩山由紀夫擔任首相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在九月的G20峰會中安撫美方的不安心理。
準日相鳩山轉彎 不打美改讚歐巴馬【聯合報╱編譯王麗娟 2009.09.01
準日相鳩山由紀夫31日發表眾議院選舉勝利感言,稱日本應可在中國與美國之間扮演要角。鳩山同時在30日的首次政策談話中讚美美國總統歐巴馬,並在31日召開記者會強調他絕非反美,與日前鳩山投書美國紐約時報的打美親亞論調迥異,顯見快則兩周內上台的鳩山,已改打拉攏中、美牌,藉此強化日本的國際地位。
鳩山投書痛批全球主義是美國式的資本主義,而日本人民在美國主導的市場及全球化主義下失去尊嚴後,有美國官員認為美國不可能理會一位反對全球主義與反美的國家領袖。投書中,鳩山同時提出親近亞洲的「東亞共同體」理念。
鳩山31日召開記者會被問到這篇投書,他強調這篇投書絕不是反美,「東亞共同體」用意也不是排除美國,「以美日關係為背景,夢想創造一個經濟和政治和平的共同體,不是個壞主意」。
鳩山30日在名為「讓人民獲得更大的勝利」的書面勝利感言中也說,他冀望日本能成為被國際社會信賴的國家;而「日本在美國與中國之間,可扮演的角色應不小」,顯然鳩山已在反美親亞的立場上作出調整。
鳩山的政策轉變,與政論家的看法若合符節。分析家認為,鳩山的政府應會先以內政為主,而根據北京清華大學的日本專家劉江永教授,「為鞏固政權,民主黨將需要穩定的外交政策,尤其是與日本與美、『中』的關係。」
鳩山30日在政策談話中談及外交政策時,稱讚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世界事務上,把超級強權美國導向「對話與協調」,「而包括東亞在內的全世界,確實有各種不同的重要議題,我相信現在到了對話與協調的時候。」鳩山也在談話中討好俄羅斯,表示將致力解決兩國間的北方四島爭執。
此次民主黨大勝,鳩山在勝利感言中說,有三大意義,分別是政權輪替、舊制邁向新改革、以官僚主導的政治轉型為國民主權政治。
鳩山爺爺遺志…多邊自主外交【聯合報╱何思慎(輔大日文系所教授)09.09.01
白宮在鳩山由紀夫勝選後,對美日同盟雖表達樂觀,但日本民主黨期待未來美日關係中,能充分主張日本的立場,而非被動地依附美國。對美國而言,民主黨對美態度的不確定性已讓即將邁入50年的《美日安保條約》蒙上陰影。
8月27日,鳩山投書《紐約時報》,該篇題為〈日本的新路徑〉的專論中指出,冷戰後的日本曝露在美國主導的全球化與市場經濟基本教義派的宰制,尊嚴盡失,鳩山提出以「友愛」重建東亞區域社會並成為東亞共同體的框架。
對此,美國認為,鳩山的外交理念已透露出「反美」與「反全球化」的氛圍,未來日本的外交路線若沿此方向,美國將難以日本為其亞洲政策的核心。美國賴肖爾東亞研究所主任肯特.卡爾達則認為,美國最在意的仍是民主黨的安保政策,初期民主黨會暫處於政策摸索期,美國將聽其言、觀其行。
雖然,勝選後,民主黨所感受的美國壓力將更為強烈,為免美日摩擦,鳩山的發言已趨於保守,8月30日在首次政策談話中讚美美國總統歐巴馬,但在民主黨的外交政策中,仍將突出與美國建構平等的夥伴關係。為此日本須強化與東亞鄰國間的關係,其中特別是對中關係。日中關係可望在民主黨執政後,持續增溫,惟日、中間的諸多外交懸案能否隨日中關係改善獲得解套,及中國是否遵守國際規範,將決定日中關係能走得多遠,若中國對日本我行我素、口惠不實,日中關係可能重演1996年美日安保再定義後,急轉直下的局面。
但若美國在國際事務上益發需要北京合作時,將把日本更往中國身上推,屆時日本倡議中的「美日中首腦會談」可望露出曙光。當然,日本民主黨將避免美國以中國取代日本,而是尋求日本擺脫依附美國的同時,以日中關係成為美日關係的槓桿,形成美、日、中等邊的戰略三角,其間日本將獲得更大的外交空間,實現鳩山由紀夫之祖父鳩山一郎前首相未竟之事功—多邊自主外交。
而當美、日、中三邊成為等距關係時,兩岸關係亦須走出冷戰的思維,屆時兩岸政治協商將更具想像空間。
鳩山家四代 與中國有緣【聯合報 2009.09.01
下任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的家族,源自日本的世襲武士,現為日本重量級政治家族。到鳩山由紀夫,已有四代家族成員擔任首相、外交大臣或議員,家族四代都與中國頗有淵源。
香港文匯報報導,1886年(清光緒12年) 8月,中國海軍北洋艦隊四艘戰艦組成的艦隊訪問日本長崎。期間中國水兵上岸後與日本警民發生衝突,雙方都有多人死傷。被日本政府指派處理這一事件的,正是鳩山由紀夫的曾祖父鳩山和夫,他後來成為眾院議長。
鳩山家族的第二代掌門人鳩山一郎在1926年成為日本政黨「政友會」的幹事長,被視為政友會正統派領袖。他與當時中國東北地區的實權人物張學良將軍曾有一筆神秘的交易。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炮擊北大營,攻占瀋陽。攻入張學良官邸的日軍打開張學良臥室的保險櫃,發現張學良資助日本政客的證據。
文件披露,張學良與政友會曾有密約,張學良資助床次竹二郎競選日本首相,政友會則承諾,掌權後逐步放寬並最終結束日本對東北的侵略。據報導,張學良原希望透過這個秘密計畫,分化瓦解日本政壇,以阻止日軍侵略中國,但未能達成目的。
鳩山家族的第三代,是鳩山由紀夫的父親鳩山威一郎。1976年,鳩山威一郎擔任福田赳夫內閣外相,具體負責與中國就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進行談判。
即將成為新首相的鳩山由紀夫是日中友好協會副會長,提倡「友愛外交」,積極支持反省日本在戰爭中所犯罪行,曾提議將日本自衛隊交給國際機構指揮。
鳩山由紀夫的妻子鳩山幸也和中國有點緣分,她於1943年日本侵華戰爭時期出生於中國上海,後來在神戶長大。
北京學者:海權爭端 中日間大石頭【聯合報09.09.02
日本政壇變天,民主黨贏得執政權,北京學者指出,目前中日兩國致力發展雙邊戰略互惠關係,而民主黨對中國政策更理性務實,但海權爭端,將是未來影響中日關係發展主要障礙。
香港「文匯報」引述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政治專業教授孫承的話指出,當前經濟前景不樂觀,民主黨勢必將主要精力投入經濟民生問題上,因此對外需與中國合作,共克時艱,不會冒險破壞穩定的中日關係。
其次,民主黨對中國態度較自民黨友善,曾多次釋放友好信號,包括政黨領導人表態不參拜靖國神社,這個問題在短期內將不會阻礙兩國關係發展。
孫承表示,民主黨執政後的對中政策存在四個不確定因素:
一、民主黨內約有九個派系,成分複雜,其中以前原誠司率領的保守右翼少壯派議員集團主張「直言外交」,常發表「中國威脅論」,在領土、海權與資源等爭端上對中國立場強硬。
二、民主黨黨魁鳩山由紀夫曾不顧中國反對,堅持會見達賴。鳩山上台後,在涉藏、涉台、涉疆等敏感問題上的態度受關注。
三、近年來日本領導人頻繁更換,已影響到持續穩定的對外關係。民主黨贏得大選後,明年七月又將舉行參議院選舉,民主黨須在短期內實踐選舉承諾,但日本財政拮据,若新政府迴避國內難題,以涉外糾紛創「政績」轉移視線,不排除對中日關係造成傷害。
四、謀求成為「普通國家」:民主黨對外提出「成為普通國家」,強調自主獨立、重視聯合國等,具體政策值得觀察。
蔡增家:台日關係 可能更有彈性【聯合報╱蔡增家 2009.08.31
正如選前所預估,民主黨在日本眾議院大選獲得壓倒性的勝利。這次是一九五五年以來,首次有在野政黨能夠在眾議院選舉中單獨拿到過半的席次,同時在民主黨獲得多數穩定席次的情況下,日本的政黨輪替將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兩黨政治正式確立。
民主黨執政之後會出現政黨「切割性」的現象,也會強化其政策的「意志性」,使得民主黨執政所產生的蝴蝶效應逐漸發酵。
首先民主黨政黨「切割性」的現象,出現在它要打破過去自民黨時期官僚主導的政治模式,而改由政治家主導的政策導向。眾所皆知戰後日本經濟的高度成長全都依賴全能官僚的主導,這讓日本人民信任官僚,而不相信政治家,而現今民主黨竟然要大開倒車,主要原因是在過去廿年期間,由於官僚體制的故步自封,讓日本的政經體制面臨國際環境大轉變而無法及時調整,造成日本戰後最長時期的經濟不景氣,因此,民主黨希望改由政治家主導來負起完全的政治責任。
其次是民主黨執政之後所產生的政策「意志性」,最近許多新聞評論以一九九四年的社會黨村山富市政府為例,認為民主黨執政之後許多選舉政見將會無法實現,畢竟當在野黨與成為執政黨所考量的面向是大不相同的,因此,終究民主黨還是要回到自民黨的傳統路線。但是日本在過去的政黨輪替,大多是以聯合政府模式所形成,而這次是卻是由民主黨單獨取得過半席次,所以民主黨執政之後政策的意志性與貫徹性將會比過去更強烈。
那麼在這兩項因素下,民主黨執政之後對實際的政策會產生何種的蝴蝶效應呢?
首先以外交政策為例,過去日本的外交政策在官僚主導政策下,並不會受到政權更替的影響,具有相當的一致性,甚至還欠缺彈性;但是在由政治家主導之後,外交政策將會比過去更貼近民意,而不會產生政治熱、民間冷的特殊現象,但是政策的延續性則會受到相當大的影響。
其次,過去日本政府所實施的經濟政策與民眾實際感受的差距相當大,社會福利政策也無法落實到人民的真正需求;而在政治家主導之後,日本的經濟政策與福利政策將更能貼近民意,同時更能照顧中下階層人民的需求,日本將會逐漸轉向社會福利國家。
最後,過去台日關係時常受限於官僚體制的限制,在民主黨執政轉為政治家主導後,台日關係或許能比過去更具有政策的彈性。因此面對一個全新的民主黨政府,不知道我們政府準備好了嗎?(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兼亞太所所長)
日華議員懇談會 逾半落選【聯合報╱記者王光慈2009.09.02
我外交部昨晚發布新聞稿,祝賀日本民主黨贏得眾議院大選,亞東關係協會副秘書長粘信士指出,未來將積極爭取新當選的議員加入「日華議員懇談會」,透過國會外交持續強化台日關係。
粘信士表示,無論自民黨及超黨派組成的「日華議員懇談會」,或民主黨組成的「日台國會議員懇談會」,在此次眾院大選後均有大幅變動。尤其是「日華議員懇談會」原有的300名會員,僅有142名留任,包括70名自民黨、60名民主黨和一名其他政黨的議員。
粘信士說,外交部會積極與新議員互動,繼續強化兩會與我既有的友好關係,「這部分我們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粘信士表示,日本是成熟的民主國家,外交政策不會因政黨輪替出現變化。
至於籌備已久的札幌辦事處,粘信士表示新處長徐瑞湖已經擇定地點,就在札幌車站前面,預計年內可完成開館事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