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01 07:25:49| 人氣5,234| 回應17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余英時與共產黨有仇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余英時與共產黨有仇嗎?不然怎會做出背離兩岸實相的分析?廿四日在華府演講時說啥:

「中國正在藉由重新發現自己的歷史與詮釋儒家思想,尋找新的現代國家認同,而台灣當前的去中國化與中國的擁抱傳統熱潮其實是同一件事,都是針對共黨政權而來。」

你不知余老年輕時就因反共而逃離大陸到香港新亞書院、以國史大師錢穆為師嗎?

那也不能背離兩岸實相啊!如果都是「針對共黨政權而來」,中共還能統治大陸嗎?台獨會與非共黨中國統一嗎?余老真的老地頭腦不清楚了。

余是一以貫之,從之前就不了解中共乃「中國化之共產黨」和台獨乃「國族主義」之本質。

難怪余會認為:「中國回溯傳統是要找回在文化大革命失去的價值,是對極權統治的反抗,台灣人也一樣,余也認為,台灣的去中國化被媒體過度渲染。

台灣早期並沒有國族主義,但是在國民黨政府遷台後,人民因對政府不滿而產生這樣的情緒,適巧政治人物也想予以操作,但相信只要雙方保持冷靜,不會有立即的衝突。

台灣近來的去中國化政策是一種情緒反應,若不論政治,台灣文化上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跟中國文化完全斷絕關係,去中國化過了頭,遲早會回頭。

雖然當今一般中國知識分子想回到儒家尊重人道的傳統,百姓也想回到過去宗族制度,重修家譜與重拜祖墳,不過,中國共產黨的回溯傳統,想的是清朝帝制,是霸道,不可能真正回歸中國傳統。

民主化是台灣的最大本錢,但政治上,共產黨不要民主化,而是要稱霸,甚至取代美國強權,因此拒絕台灣的民主化。」

余老真是住在「民主象牙塔」裡,全然不顧台灣民粹式的民主和美國才是稱霸全球之實相,也不知中國傳統實際政權何時真正「王道」過了?

余英時墮落到淪為台獨打手? 2012/05/05

 

 從前,中國人有句老話。這句老話,用來譏笑老不羞,特別專指那些年紀七老八十的士大夫,還在娶姨太太、逛花街,道是「臨老入花叢,做鬼也風流」。時至今日,民國都101年,西元都21世紀了,臨老搶著入花叢的固絡繹而不絕於途,但垂暮之年,搶著入「毒叢」,和台獨沆瀣一氣,給人大扣紅帽子的,被蘋果日報聲稱為「學術泰斗」的余英時,絕對是第一名,堪稱台灣今古之奇觀。

  這讓我想起阿根廷的偉大詩人波赫士,論起個人學術清譽和對世界文壇的影響力,那才真叫如假包換的「學術泰斗」。可這位當代學界蓍宿、世界詩壇祭酒,一輩子卻對這種身外之名,逃之夭夭而惟恐不及。

  別的不講,波赫士至少比余英時厲害的有三點:第一,波赫士從55歲失明到86歲過世,猶仍創作不暇,教學不遺餘力,拒絕被人消費自己的昔日光采。第二、波赫士足足有32年生活在目盲的處境,但他觀察自己祖國的政治生態,比沒瞎眼的更見銳利,甚至不惜說出重話的直言:「請原諒我,我不相信現在的民主制度」。第三,終波赫士86歲一生,他嚴格謹守學者本分,請他參加文化活動,他會考慮,但絕不容自己涉入各種奪權鬥爭的政治運動。

  讓我再強調一次,以上三點都是余英時至今都沒做到的,然則這又是哪門子的「學術泰斗」?最令人不齒的是,他以今年82歲的高齡,竟然捲入台獨社團澄社惡鬥中國時報的糞坑中,甘心讓自己淪為被蘋果日報用之為「拒絕中時」的工具,豈不令人匪夷所思?

  雖然如此,我個人在震驚之餘,也不免考慮到一種可能性,是不是這一年來生過重病,又遠居在美國的余英時老教授,被台灣這批無恥學人和以狗仔聞名的壹集團給利用,給坑了,竟然不小心到讓自己變成這兩股邪惡勢力的打手?

  但無論如何,余英時都將難逃「臨老耳朵軟、垂暮耳朵背、執意走偏執」的世人之譏。想想看,都82歲了,竟是越老越昏聵,能不讓人長嘆?

  可想而知,身為台獨本土社團的澄社自是備感興奮,只要能夠給中國時帽扣上一頂「中共同路人」、「暗地接受中國指導」的大紅帽,那還能不爭著亂棒齊揮?至於一向只搞腥羶色的黎智英,更是樂得可以趁機在這場媒體大戰中,奪得一寸失土,當然會很高興的把今天整個頭版都送給余英時,趁機痛打蔡衍明了。

  兩股勢力,一股台獨,一股臭狗仔,都在運用余英時的學術聲名,剝削余英時的剩餘價值,都滿嘴仁義道德,打著言論自由的幌子,高舉「拒絕中時」的大旗,可渾身上下沒一個不是臭氣四溢的在違反新聞自由。不是如此嗎?

  縱然如此,這樁澄社明顯操控、蘋果日報大炒特炒的新聞,還是多少漏了餡,起碼不無可疑之地。

  首先,讓我們看看該報自己記者唐鎮宇所寫的一條「綠葉」報導內容。

「黃進興說,余老師已退休,在美國專心學術研究,平常不上網,不看電視,只為了專心做研究,不想受打擾。」〈按,黃進興為中研院史語所長,余英時早年學生。〉

  這一下,問題可就產生了。既然早已不問世事,也拒絕看新聞的余英時,怎麼又把頭給伸出象牙塔之外了?還主動在美國寫了封信,傳真給遠在台灣的台獨澄社社長黃國昌?

  「余英時說:我在美國看到台灣這幾年的政治變化,早已發生一種很深的憂慮。」

  想想看,一個對自己高徒表示過,他在美國不上網、不看電視的人,是從何得知「台灣這幾年的政治變化」的?不但如此,余英時既已表態只想專心做學問,拒絕被外人打擾,以他的「學術泰斗」地位,又怎麼可能主動給他畢生反對的台獨本土社團寫傳真信?

  然則,蘋果日報可是好像拿到這封信似的,樂得把這四段內文大幅轉刊,卻不知余英時的把「拒絕中時」和「五四運動」相提並論的掛鉤在一起,是犯了歷史學者最不該犯的歷史錯誤、邏輯錯謬。

  當知五四運動爭取的是學術和文化自由,而「拒絕中時」卻是徹徹底底由台獨發起、黎智英連褲子都脫光的政治鬥爭、媒體地盤鬥爭和資本主鬥爭。果然余英時是貨真價實的「學術泰斗」,他能搞不清楚其中的分野?余英時莫非眼睛瞎了,心理也盲目了?

  復次,從這封顯然被轉載的信件內容來看,第一,余英時含沙射影的指控中國時報被大陸所收買,迎合中共的意旨云云,都未提出具體證據,全屬個人的臆測之詞,第二,一個宣稱不看新聞、不上網路的老人,竟然會知道薄熙來和陳光誠事件?第三,以余英時的用字典雅,他在文中能罵得出中共是「橫暴、下流、腐敗、殘忍的統治集團」嗎?這只有今天的台獨外圍寫手,和毫無國際觀、歷史觀的無知媒體人、政論名嘴,才講得出口,下得了手。

  由此可知,如果真有余英時所寫的這封信,也是別人所代筆的。原因在於上述之外,論其措詞,能夠把中文寫成這樣狗屁不通,哪裡是史學造詣甚深的這位學術泰斗所欲為之的。

  一封來源可疑的傳真信,蘋果日報都不敢翻拍成顯示真跡圖片的可疑假信,竟是讓余英時被台獨澄社和黎智英運用來製造兩岸仇恨、打擊媒體同業的工具。對於那些跟著幫腔、趁機落井下石的台大、政大、中研院的這幾個學者來講,我們只能說,台灣的學界太墮落了,墮落到讓自己變成台獨的爪牙、腥羶色媒體的跟屁蟲。

  他們還要不要臉,知不知道學術和政治的界限?

可從嚴肅的文化角度來看,讓五四文化運動的傳承蒙羞者,不正是台灣這幫媒體人、野心台獨分子所在幹的嗎?然則余英時也,竟是晚年而入毒窟,就不怕做鬼也「瘋」流嗎?

  更讓人吃驚的是,至今沒有余英時的學生,敢跳出來捍衛自己老師的一生學術清望,絲豪不見有人力阻這封信的流出,也不表示期期以為不可的態度。但有沒有可能,就算是中研院這位史語所所長講的,也被一向擅長做假新聞的蘋果日報給強暴和閹割了?

  回應

  今天 黎建南投書聯合的文章 讓人搞清楚 野武士的由來 不因人廢言  黎建南留日的 果然懂   有禮無體的「箇中三昧」有些自稱野武士 大概就是浪者型的 不管做人的規範 只配稱"者" 明明是流氓無賴   以道德化 及 事後諸葛 鬥爭的名嘴啊  人都做不成了 還高談闊論什麼?

  銀正雄回覆: 

浪人,就是野武士的通稱,在日本德川幕府初期,採取中央集權手段,不斷沒收各州郡大名領地,領主被迫切腹,這時轄下的各級有給職的武世,頓時失去所靠,流落各地,有的當起賭場保鏢,有的幹職業殺手,有的成為商人的護衛,更有的淪為花街的打手,甚至幹起欄路搶劫的勾當來,只要給錢,什麼傷天害理的行為,浪人都敢做。黃創夏,就是屬於這種。

http://blog.udn.com/ganghu999/6420696

 

余英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余英時原籍安徽潛山官莊鎮金城村人,生於中國天津市,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國內形勢危急,父親擔憂他年幼,就把七歲的他送回老家安徽省潛山縣官莊鎮金城村,其在家度過了美好的八年時光[1]燕京大學歷史系肄業。1950年入讀香港新亞書院,師從國學大師錢穆。1951年在報紙發表文章。1952年,成為第一屆畢業生。1955年,被推薦入美國哈佛大學,師從楊聯陞,取得歷史學哲學博士學位。[2]1959年在哈佛認識了張灝。

 歷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美國耶魯大學歷史講座教授,現為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並曾於1991年至1992年任美國康乃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於美任教期間,余英時培養出許多史學研究人才,包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黃進興、陳弱水、康樂、王汎森、林富士,以及北京大學的羅志田等人。

 2006年11月16日,美國國會圖書館館長詹姆士·畢靈頓博士宣佈余英時與美國非洲裔歷史學家約翰·霍普·弗蘭克林共同獲得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而為表揚余氏一直為史學作出之貢獻,余氏母校新亞書院聯同中文大學另一成員書院崇基學院一起成立《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以推動中外歷史文化,介紹學術新知。第一屆講座已於2007年舉行,講者為許倬雲教授。

  著作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香港:自由出版社,1953。

 《民主制度的發展》,香港:亞洲出版社,1954。

 (以上二書合刊為《西方民主制度與近代文明》,台中:漢新出版社,1984。) 《民主革命論》,香港:自由出版社,1954;台北:九思出版社重印本,1979。

 《到思維之路》,香港:高原出版社,1954;台中:漢新出版社重印本,1984。

 《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6。

 《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2。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

 《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方以智晩節考》

 《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香港:龍門書店,1976。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

 《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

 《民主與兩岸動向》,台北:三民書局,1993。

 《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

 《現代儒學論》,美國紐澤西: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6;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本,有增訂。

 《中國知識分子論》(康正果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

 《猶記風吹水上鱗——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

 《論士衡史》(傅傑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

 《朱熹的歴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台北:允晨文化,2003,共上下兩冊

 《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台北:允晨文化,2004。

 《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7。

 《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7。

 《會友集—余英時序文集》,香港:明報出版社,2008。

 《十字路口的中國史學》,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

 《東漢生死觀》,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

 《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係的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

 《人文與理性的中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中國文化史通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0。

 《人文與民主》,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10。

 《情懷中國—余英時自選集》,香港:天地圖書,2010。

  余英時文集 

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共十冊

 第一卷:《史學、史家與時代》

 第二卷:《中國思想傳統及其現代變遷》

 第三卷:《儒家倫理與商人精神》

 第四卷:《中國知識人之史的考察》

 第五卷:《現代學人與學術》

 第六卷:《民主制度與近代文明》

 第七卷:《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上)》

 第八卷:《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下)》

 第九卷:《歷史人物考辨》

 第十卷:《宋明理

 

李敖:余英時是“中華民國”未亡人李敖 參【圖博館】:《上山‧上山‧愛》 

 

□國民黨文人余英時,在《中國時報》上《四十年的矛盾與悲劇》專文,一開始便有一段怪論,他說:“首先我要提出來的是共産黨‘建國’這個概念,我不承認所謂共産黨‘建國’這個命題。中華民國建國結束了兩千年的中央王朝的系統,成立了共和,這是改變了國體,而不僅僅是改朝換代。中華民國建國不只是國民黨一黨之事,同時也得到了清朝的承認和國際的承認,所以它是合法的。共産黨有自己一套理論,認爲自己是代表工農推翻了資産階級共和國,但是共産黨的‘建國’只是新的政權取代了舊政權,而國家早在一九四九年以前就存在了。”余英時這番話,真是狗屁不通的話。說不是“建國”,“只是新的政權取代了舊政權”,這是絕對不通的,試問哪一個“建國”不基于新舊政權的取代?若說只是政權的取代,中國早就在那兒,那麽他余英時的其他文章中,怎麽會出現“明太祖是開國之君”的話?(見余英時著《曆史與思想》頁七九。)試問明太祖開的是什麽“國”?連蔣介石都承認中華民國是“亡國”了,余英時還馬屁什麽嘛!

■若說“共産黨的‘建國’只是新的政權取代了舊政權,而國家早在一九四九年以前就存在了”,那還得了,依此類推,如中華民國沒亡,則大清帝國也沒亡、大明帝國也沒亡、大元帝國也沒亡……統統存在。這是什麽曆史家嘛?

□余英時說“中華民國建國不只是國民黨一黨之事,同時也得到了清朝的承認和國際的承認,所以它是合法的”,又說共産黨的“建國”只是政權的取代,“而國家早在一九四九年以前就存在了”。這些怪話,與曆史和法理都不合。

 第一、中華民國的建國,根本與國民黨無關,國民黨是建國以後才成立的。今天把興中會、同盟會說成是國民黨前身的,是扭曲曆史。事實上,興中會、同盟會跟國民黨是兩碼事。

 第二、清朝是被迫退位的政權,它的承不承認,沒有任何意義。張三把李四掃地出門,即使李四承認張三喧賓奪主,事實也是鵲巢鳩占。張三並不因此理直氣壯,當然張三也無須因李四承認才合法。

 第三、至于國際的承認,更算不了什麽,清朝就是被各國承認的,照余英時的怪邏輯,則中華民國的建國,也是政權取代,因爲國家早在一九一二年以前就存在了。

 第四、在國際法中,雖有“國家的承認”(Recognition of State) 和“政府的承認”(Recognition of Government) 的差距,但“共産黨的‘建國’”,卻無不符合,曆史如此、法理也如此。

■這種怪邏輯怪史觀如成立,余英時是中華民國未亡人了。

□豈止中華民國,他還是大清帝國的呢。

(摘自《大江大海騙了你》頁137-139。)

  余英時的謬論,源自錢穆。引上一段錢穆的文字吧:

今天在臺灣,一提到“和平統一”四字,就易招人誤解,認爲你不是爲中共作宣傳,就是被中共統戰去了。大家口口聲聲說“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而沒有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詳細內容具體方案舉出來。我認爲中國五千年來,傳統相承所建立的和平統一的民族國家,這是人類所稀有一傑出偉大的貢獻。辛亥革命建號中華民國,是主張自此以後,君主政府將不再出現,故稱民國。在這一國號之下,宜可有相宜的政權出現。換言之,在同一國號之下,可有不相同的政權,但不宜因政權不相同,即輕改國號。毛澤東政權第一大錯誤,就在他輕改了國號,把一國輕改爲兩國。一切大錯誤主要都由此引起,毛澤東自己生前亦知道,亦說過。

  今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名詞上論,與中華民國又有何大不同之處?而且此下的新中國,從曆史論,究應從中華民國開始,還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即此下新中國的創始人,究當屬孫中山?抑屬毛澤東?世事雖亂,人心大同,這一問題可不辯而自定。毛澤東輕改國號,主要原因,乃在從此以下,中國不由中國人自己領導,需改由非中國人如馬恩列史來領導。爲什麽中國不許中國人自作領導,必該由非中國人來作領導呢?這更是毛澤東政權的更大錯誤。

  就中國五千年傳統相承言,將來的中國,仍須爲一和平統一的民族國家,仍須由中國人自己來作領導主持才是。這一轉變的開始,首先需要兩項先決條件。一是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不許再存在,而改回中華民國國號,如此則臺灣與大陸一切不同的政治意見,都在同一個國家之內,即中華民國之內,盡可從長商議。這是同一國家內部的政治問題,不是兩國之間的外交問題。爲求達到此目的,則首先須要將馬恩列史的地位與口號,徹底在大陸清除。這兩點先做到,才能成爲和平統一商談的開始。倘使仍是兩個國,仍是中國事須由非中國人來作領導,則和平統一的商談將根本無從下手處。

 ……

 由馬恩列史非中國人來在政治上層作領導,這是道地的中國人,真正的中國人,絕不能承認的。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號,則實由這些人來作決定。所以我們必須首先要求在大陸取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此一決定實際上是符合大陸人心的。如果大陸政府不同意,則我們自可拒絕和談。但亦應明白告訴國人,使大陸國人明白我們這番心意,讓他們自作國家民族前途之抉擇。——錢穆,《新春看時局》(1986年)

http://www.leeao.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35

 

余英時不能討論嗎? 2012-05-30

 

專號序:余英時抓抄標竿不敵台灣知識仿冒文化慣習/本社1

余大師英時先生與我一段公案/張友驊11

一代學棍--中研院士選舉的幕後操縱者/余濟之訪問並記錄,張友驊校注23

原來大師愛說謊/盧建榮37

二0一0年引爆集體抄襲李敖著作事件簿/本社47

中研院,教育部,台灣大學聯手霸凌李敖事件平議/盧建榮55

話題人物 前情提要

難道余英時三個字不可討論?!(張友驊)

余英時外科閹割術(張友驊)

以公心評余英時的史學研究(盧建榮)

台灣1975-1988:捍衛威權體制下的製作大師(盧建榮)

扛著士志於道的大旗 背離獨立知識人傳統的打造--記余英時二三事(盧建榮)

胡適歷程的曲直(汪榮祖)

二論余英時的「外科閹割術」?!/張友驊

果然余英時、許倬雲不能討論?!/張友驊

史上賣相最夯論文集及其所需償付社會代價--對余英時史學降半旗/盧建榮

狐乎?虎乎?:不見大器徵兆的余英時博論/盧建榮

搶錯舞台搞錯表演--記台灣八O年代余英時一場越界豪奢表演/盧建榮

當然余英時、許倬雲不能討論?!/張友驊

與學霸交易--余英時生涯首部專書營求美職蒐秘/盧建榮

余英時和《時報》學媒合謀複製論文集大賣經驗再議--再見商人心機/盧建榮

余英時夥同聯經公司複製論文集大賣經驗三議--又見商人心機/盧建榮

打余首役為邢義田所為考/房君銘

前情提要/本社

竟然余英時、許倬雲不能討論?!/張友驊

追星族余英時神話陳寅恪晚年作為解碼/盧建榮

余英時開訓 卻張冠李戴/盧建榮

余英時翻天覆地重複使用資料背後心曲

--四見商人心機/盧建榮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0040842/ 

老長必讀書《盧建榮:余英時與臺灣學術貴族制四十年》 (新高地文化 2012)

 

    内容简介 · · · · · ·

      自由主義是任何強權或政治暴力的眼中釘,是必欲撲殺的首要對象。余英時冒充自由主義的符號,卻暗中與獨裁者勾搭,為主子的文化認同提供意識型態的理論養分。 

      以「海外胡適」自居,並以一身繫中華文化存續的余英時,四十年住錫福華寺,大吹其會通中西文化的法螺,他對中西文化的理解,多流於皮相,且屬於高山滾鼓的性質。 

      余英時大搞其學術世襲制的同時,他自己攘切了台灣自由運動(1978-1988)的成果而不臉紅,他的大弟子「小余」更在2010年宣稱當年他亦參予有功。台灣自由運動的果實全遭這對自由主義贗品的師徒給收割了。 

        作者简介 · · · · · ·

      盧建榮(1949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系博士。曾服務於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國立台北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現任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所教授、宜蘭佛光大學歷史系所兼任教授。主要學術研究領域是中國古代/台灣當代文化史。著有專書多本,以及論文、文章百餘篇。 

      盧建榮於二十世紀九○年代將歐美新史學(即新文化史)引進台灣,除了為評介此一學風,更有系統地主持譯介工作,台灣為此平添數十本西史名作的中譯本,在使台灣擠身華文世界文化工業的領先地位上,功不可沒。此外,盧建榮還倡導敘事史學 (narrative history) 的歷史書寫規範,這在史著普及工作上令讀者耳目一新。二○○九年起,受委託主編時英出版社《社會/文化史集刊》。

          目錄

    臺灣在自由之前、以及之後--代序 

    序曲 

    卷一 思潮史研究的方法論致命傷 

    1現代儒學論 

    2清末民初 

    3明清之際 

    4漢晉之際 

    5兩漢大小傳統 

    卷二 會通中西的二手傳播 

    1重大關節處既不註明出處,也不尊重本土前輩創作 

    2販售學貫中西的野人頭 

    3假中西比附瞎掰中國人文主義史學傳統 

    4懷抱落伍資訊 不知尊重學術累積 

    5湊熱鬧鑽紅學 錯把書評家和書商當作者 

    6重批古代中國專制愚民 輕放當代臺灣專制愚民 

    7誇大對清代考據學評價 

    卷三 博論了了 後作未必佳? 

    1余家班拱余當舉世史學一哥 

    2取巧極致:輕薄、材料現成,以及沒結論 

    3用錯方法、錯置現代價值觀與影響古代晦暗不明 

    4看不懂神仙可致文化之建構的史料 

    5不解史書注文是上佳閱讀行動珍貴史料 

    卷四 學術為晉身之階 

    1欺老外易 騙老中難 

    2只為取悅學霸並兼稻糧謀 

    3所據資料既不客觀又有偏見 

    4他者書寫文本難以提煉他者的實情 

    5分析上屢有疏失 

    6重複勞動 漠視殖民罪惡 缺乏歷史洞見 

    卷五 神話陳寅恪 

    1躲在家中爭自由 竟成為余筆下鬥士 

    2同樣訴求異代讀者 陳氏手法讓人感覺沒有FU! 

    3大吹暗碼法螺 其實不是文化研究所用法門 

    4余解詩不脫漢家故物 難與行動/影像解碼者爭鋒 

    5挪用洋術 致在中土舊學和西洋新知之間兩不搭調 

    6海外反共穩賺不賠--余氏的反共政治學 

    卷六 比附明清商業文化為資本主義 

    1未能善用1986以前西方史家對資本主義的研究成果 

    2佛教世俗化和勤儉工作態度在漢唐之間所在多有 

    3北宋四大名臣突然變成理學家與居士佛和菩薩思想先於禪宗 

    4誤將中國老靈魂當成新軀體的生命形式 

    5分不清歷史的斷裂和因襲 

    6既昧於中國傳統文化又沒掌握好學術新知 

    卷七 實踐商人精神 

    1一見商人心機 

    2再見商人心機 

    3又見商人心機 

    4四見商人心機 

    卷八 在臺政學關係 

    1原來大師愛說謊 

    2捍衛威權體制下的製作大師 

    3扛著「士志於道」的大旗 背離獨立知識人傳統的打造 

    4搶錯舞臺搞錯表演 

    5開訓別人 卻張冠李戴 

    表目次 

    表一、余家班博士後生產專書怠工表 

    表二、余英時刊文「聯副」一覽表 

    表三、余英時刊文「中副」一覽表 

    表四、余英時一魚三吃一覽表 

    表五、余英時一魚二吃一覽表 

    表六、余英時「舊酒」參入「新酒」一覽表 

    圖目次 

    圖版一、余英時偷惰治學跡證之一 

    圖版二、余英時推薦陸揚進史語所函件 

    圖版三、余英時1983年9月2日搶佔藝文舞臺跡證 

    圖版四、余英時1983年9月3日搶佔藝文舞臺跡證 

    圖版五、余英時1983年9月4日搶佔藝文舞臺跡證 

    圖版六、余英時1983年9月5日搶佔藝文舞臺跡證 

    圖版七、余英時1983年9月6日搶佔藝文舞臺跡證 

  回應

    這位盧建榮在以前的論著裏,自以爲學了後現代的新方法(另參【圖博館】:《後現代歷史學》,將史語所一筆抹殺了。跟王爾敏倒是一老一少,同仇敵概。他以這種方式來攻擊余英時,就更加低層次了。老長主要是在政治上不喜余公吧,但在方法上,他一定更不喜盧建榮,哈哈 

http://www.booyee.com.cn/bbs/thread.jsp?threadid=990156&forumid=0&get=1

台長: 阿楨
人氣(5,234) | 回應(17)|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兩岸 |
此分類下一篇:論語與中國風
此分類上一篇:老共學聰明了

只有鄉仇的余英時
<沒有鄉愁的余英時>中國時報 2007.05.25傅建中 

對於流寓海外的中國人,最難抗拒的是故土之情,也就是所謂鄉愁。年紀大的人越是如此,故自從七十年代中國關閉的門戶開放後。回歸的人絡繹不絕,特別是有聲於國際,名聞於兩岸的高級知識分子,如語言學家趙元任、數學家陳省身、科學家楊振寧、顧毓琇(國大代表、江澤民的業師)等。

有的是落葉歸根,想終老斯土,如現在北京的楊振寧、林家翹(數學家)均屬此類。因此利用鄉愁爭取海外的學者回歸,成了中共的統戰利器。現任中共總理溫家寶不是喜引用詩人余光中的鄉愁詩,向住在台灣和異鄉的中國人招手嗎?說什麼「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可是在美國有一位當代的大知識分子,去年十二月獲頒「克魯吉人文獎」的余英時,卻從沒有鄉愁的感受,也不為這種情緒所動。

余英時是近年中共極力要爭取回大陸的海外學人,為了這個目的,中共當局出版了十餘種他的著作,最大的手筆莫過於前年北京三聯書店刊印的「余英時作品系列」六種,連對中共有強烈批判的「陳寅恪的學術精神和晚年心境」等文字都包含在內。

四月下旬余英時在國會圖書館演講,圖書館特闢室展出余的全部著作,其中大陸出版的簡體字余著,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對著作等身一詞,這 個展覽給了人們難忘的印象。對余英時而言,中共的手法真是人未歸,而書已先行。由於余書開禁,大陸近年掀起余英時熱,學者乃至一般人均以讀余英時的書為時尚。

放行著作之外,中共也不時透過各種管道傳達北京希望余回國看看的願望,一度還派出一個十九人的安徽代表團親訪余英時,動之以鄉情,但余就是不為所動,甚至直截了當的表示他沒有鄉愁,對方只好啞口無言的離去。

王粲不是在他那流傳千古的「登樓賦」中早就說過:「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孔子周遊列國,其道不行,不也曾在陳國發出「歸歟」之嘆嗎?余英時為何能例外,超越孔丘和王粲而無鄉愁?

去歲在「克魯吉獎」頒獎典禮上,余英時已為這個問題提供了答案。他在答詞中說:「生活在美國長達半世紀,遊走於兩種文化之間,除了初期需要一些心理調適外,我早已能享受美國生活方式,而同時保有我的中國文化認同」。

既能享受美式生活,而又保有中國文化認同,那麼回不回中國,也就無關宏旨了,況且他早在一九七八年已隨同美國史學家訪問團去過。余英時以史 學家的透視看過中國之後,對中共政權已不再有任何憧憬或寄望,至於中國近年的崛起及空前繁榮,在余英時的心目中,也不過是海市蜃樓而已。

舉目當今,在海外的知識界像余英時這樣基於個人信 念而絕不和中共政權妥協的人,可說是少之又少的。這不禁讓筆者憶起美國史學家塔克曼(女)和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傅爾伯萊特的一段對話。塔克曼以寫「史迪威 在華經驗(Stilwell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China)」一書而獲得普立茲獎,是有名的自由派,甚至有人認為她是左派。

七十年代初在一片「中國熱」(China euphoria)聲中,塔克曼應邀到參院作證,和外委會主席傅爾伯萊特對話時,塔克曼說,她對共產主義從來沒有幻想,也從不懷疑如果史達林式的共產主義 在美國成功的話,她將是第一批被處決的人,從塔克曼的話,不難看出,有真知灼見的自由主義者,必知共產主義絕不容許自由主義與其共存的。

這就是為何近代中國的自由主義大師胡適在一九四九年初,毅然決然的離開中國,他深知在中共統治下,他想做個順民都不可能,何況他不想做順民呢。

余英時是心儀胡適的(不也投靠了獨裁蔣?),這可從他寫的「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和重讀胡適日記所寫的長序中見之。可是在中國文化上,他更為服膺陳寅恪和陳的好友吳宓,尤其是他們在共黨統治下,堅貞不屈的高潔人格,這也是為何余花了不少心血詮釋一九四九年後陳所寫的詩詞及「論再生緣」一書。

對於吳宓,余在國會圖書館所作二場演講中,第二場即以吳宓和顧頡剛二人為主題,而內容則是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日記,尤其是一九四九年以後的日記。如吳宓在日記中斥奉毛澤東的「矛盾論」和「實踐論」為「不易之真理」乃「可笑與可恥」,並在批林批孔運動中堅拒批孔。

至於顧頡剛的日記,讓世人知道顧「本有避秦台灣」之意,終因家累而未果,以致自一九四九年以後,顧在大陸上一直過著「被征服」的屈辱生活。余英時從顧的日記窺視其內心世界,寫了本「未盡的才情」的書,指出顧在中共統治下,再也寫不出昔日「古史辯」那樣的傳世之作,而為之無限惋惜。

余英時不無藉吳、顧二人的日記而自況之意,只是他比吳、顧幸運得多,能在自由的天地裡從事學術研究,並不時為文放言高論。但余以吳、顧二人的日記為演講主題,本身就有很深的含意,顯然他是藉著闡發吳、顧的精神向歷劫的大陸智識分子致哀和致敬,並對中共高壓的統治作無言的抗議。

余英時四月二十四日作第一場演講時,國會圖書館長畢林頓博士不僅到場聽講,且從頭聽到尾,終場後還和余英時交換了意見,足見畢林頓對余英時的重視,因為他深知余英時是中國文化存亡絕續的代表性人物,而畢氏全程參加演講,也凸顯了他對中國文化的敬意,儘管他本人是研究俄國的專家。

余英時的演說頗具反諷意義,說的全是大陸上的「國學熱」,歷史的再現,尋回失落了的文化認同。可見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破四舊、立四新,只是徒然,到頭來,仍是回歸傳統,從失去的價值中找回自己。

自從去年十一月中旬報端披露余英時獲得有諾貝爾人文獎之稱的「克魯吉」獎後,確實讓他忙碌了好一陣子,打亂了平時的生活秩序,讓余頗不習慣。更好笑的是,在眾多的道賀電話中,也有一通來自一位頗有聲譽的同行,名義上是向他恭喜,卻未說一句恭維的話,而只是發牢騷,說是他更應得克魯吉獎,而竟未得,然後把美國學界的偏見大肆批評了一番。

好在這一切都已成過去,普林斯頓的余府又恢復了往常的寧靜,只是不時仍有訪客,包括來自老家安徽的客人,余英時雖少小離家,卻從無衣錦榮歸的打算,也不會問什麼「君自故鄉來…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如果他有所謂鄉愁的話,早已融合在中國文化的長河裡。
2007-05-25 11:18:08
版主回應
拒絕中時運動 余英時發文力挺

台北蘋果日報報導,旺旺中時集團總裁蔡衍明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稱六四事件「不可能有那麼多人死亡」,加上旺中購併中嘉遭質疑壟斷媒體,學界發起「拒絕中時運動」,中研院院士余英時昨發表聲明力挺。他強調:「台灣有一些有勢有錢的政客和商人,出於絕對自利的動機,已下定決心,迎合中共的意旨,對台灣進行無孔不入的滲透,公共媒體的收買不過是其中一個環節而已。」
「拒絕中時運動」發起人澄社社長黃國昌將在6日舉行紀念五四運動座談會,余英時昨在給黃國昌的信中,呼籲知識份子勇敢捍衛台灣的自由民主價值。
余英時說:「稍知中國大陸內部真實情況的人,都不會為中共表面的『經濟繁榮』所惑。從中共『維穩』經費超過國防經費這一點來看,這一政權已在無比的恐懼和慌亂之中,正符合『日暮途窮,倒行逆施』的古話。剛剛發生的薄熙來大案和陳光誠國際事件,都為我們提供了最可靠的事證。」
82歲的余英時專研中國思想史和學術史,2006年獲有「人文諾貝爾獎」美譽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Kluge Prize)」殊榮。他長期在美任教,著作等身,影響力橫跨東、西方。余與「中國時報」已故創辦人余紀忠私交甚篤,過去常在「中時」發表時論。
「中時」總編輯張景為表示,沒看到余英時聲明,無法評論。

另參本館:自作孽的中時 壹淫媒 N死死能幹啥
2012-05-08 08:58:29
訪日
余英時講學 中日學界八十年盛事>中時07.11.20傅建中

 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時上月初有東瀛之行,他此行是應日本關西大學校長河田悌一之邀前往做學術演講,同時接受該校頒贈的榮譽博士學位。
 這是繼去年十二月余英時獲得克魯吉人文獎之後的又一榮銜,不過他這次日本之行最值得一書的是對日本中國學會的演說,他是該學會有史以來第二位受邀的中國學者在年會中演講,第一位受邀的是胡適,時間是一九二七年,兩者相距整整八十年。
 胡適那一年長時間遊歷歐美後道經日本返國,而胡適從美國西 雅圖乘船赴日正是蔣介石開始「清黨」,大殺共產黨員之時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余英時此次在日本演講,則是中共劫後再生,推翻了蔣政權並己統治中國將近六十年。這八十年來中日之間天翻地覆的巨變,誠如哲學 家馮友蘭在七○年代寫的一首詩所言:「若驚道術多遷變,請向興亡事裡尋」。
 余英時在名古屋對日本中國學會演說的主題是他的治學方法和研究經驗。由於與會的日本學者多懂中文,還有一些中國大陸的學者,所以這場演說完全用中文,讓余英時頗能得心應手,沒有溝通的障礙。此外他在東京對日本漢學家作了另一場中文演講,談中國人的生死觀念。在日本十一天的訪問中,余英時總共演講三次,只有一次用英文。
 這次余英時獲關西大學邀請往訪,除了顯示日本學界對他學術成就的重視外,還有些歷史淵源,因為河田悌一校長早年留學美國時,曾在耶魯大學受教余英時門下,故對余一向執弟子之禮。河田是己故日本知名漢學家島田虔次的入室弟子,他們都是研究中國思想史及新儒學的重鎮,和余英時的學問一脈相承。
 余英時極為肯定日本漢學的成績,儘管他們研究的方法和方向過於微觀,但是他們所下的功夫和取得的成果,是令人佩服的。在余看來,日本漢學的地位,在當今之世超過大陸和台灣,所以中國學者若不懂日文,不能閱讀日文著作,會成為研究中的盲點。至於西方國家的漢學界,則以美國的人才和資源最盛,可以說美日平分秋色,而中國則居其末,使人頓生「禮失而求諸野」的感慨。
 由於余英時早年出身香港新亞書院,香港電視台特別派出一隊人馬,全程採訪余訪日的行蹤與活動,記錄整個過程,作為港視正在製作的余英時專集的一部分。為拍攝這個專集,香港電視還派專人前往余英時的老家安徽潛山尋根,訪問余年輕時的親朋故舊。
 也正因為香港電視的牽線,余英時能和失聯多年的舊友圍旗大國手林海峰在日本重逢,相見甚歡。余英時喜下圍旗,而他的岳父陳雪屏生前是台灣圍旗協會的副理事長,發掘林海峰這個天才與有功焉。
 當林在日本棋壇崛起時,陳雪屏還寫了一幅字送給林,此次余英時偕夫人陳淑平在東京造訪林海峰寓所,這幅字仍高懸在客廳上,見字如見人,使余氏伉儷有種意外的驚喜感。余英時這次雖沒能和林海峰下棋,但和林能在異國重逢,海外話舊,是他訪日的稱心快事。
 昔為少年的林海峰現己逾耳順之年,早已不再稱霸日本棋壇,但仍是東國響噹噹人物,而且後繼有人,他的弟子─來自台灣的張栩目前是日本圍旗界獨領風騷的人物,本因坊名人。
 八○年代馮友蘭重訪母校哥倫比亞大學接受榮譽學位,曾賦詩記其盛,中間有句云:「一別貞江 (指紐約的Hudson River) 六十春,問江可識再來人」之句。從胡適到余英時對日本中國學會演講,事隔八十年,堪稱中日學界的盛事,不知 余先生可有詩記其事?
 幸好前些時余氏為悼念毛澤東反右五十年有詩作,中有「橫掃斯文百萬家」之句,今反其義而用之,他的訪日之行雖不能說是橫掃日本學界,卻也證明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傳承,歷經紅色浩劫之後,在余英時等輩力挽狂瀾下,仍能不絕如縷。
2007-11-20 09:29:55
余蛋頭
 
余英時:別再為虛幻口號殊死對抗
中時08.01.30黃清龍/華府─普林斯頓大學電話專訪

     第七屆立委選舉令專家跌破眼鏡,這樣的選舉結果對台灣未來的發展究竟有何意義?長年關注兩岸民主發展的余英時教授指出,台灣立委選舉的最大意義,在於彰顯真實民意與民主化的成熟;民主與中國文化乃是台灣存在的最大動力,也是台灣最寶貴的兩樣資產。
     余教授近年專心讀書著作,甚少對時政發表看法。記者徵得他的同意,將日前與他在電話上的訪談內容整理後在本報發表。以下是訪談內容:
     立委選舉 彰顯真實民意
     問:這次台灣立委選舉結果,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從台灣民主發展的軌跡來看,你認為這次選舉代表何種意義?
     答:我不是研究選舉的專家,無法評論選舉的具體實務,譬如新的選舉制度是否對民進黨比較不利,這些技術面的問題我並不清楚。但從選舉過程以及結果來看,我認為它突出了三方面的意義:首先,投票日當天平和有序,社會運作如常,顯示台灣人民已經十分習慣民主選舉,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份,這在華人社會是很寶貴的資產;其次,選民用選票對民進黨過去幾年執政的表現做出裁判,並願意給已經下台七年的國民黨再一次機會,這是台灣民主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第三、從新的民意來看,台灣人民表達出對兩岸和平與生活改善的強烈願望,這對台灣未來的發展是很重要的訊息,值得朝野重視。
     挫敗民進黨 非終結本土化
     問:有人認為民進黨的挫敗,代表本土化路線已經走到盡頭,你認為呢?
     答:這恐怕是太過表面的看法。民主化與本土化之間本來就有著一定的關連,台灣經過近廿年的民主發展,整個社會逐漸走向本土化是必然的趨勢。但是本土化並不等於台獨,也不是哪個政黨的專利。不能說你民進黨最早喊出本土化,所以就只有你一個黨是代表本土的,其他政黨都不是。只要是透過民主的程序、經由人民選票產生的政權,都是本土化,都代表本土。(楨:余蛋頭)
     我認為這次選舉最可貴的,是真實民意得到彰顯,台灣老百姓真正在乎的是和平、安全與生活的改善。過去為了一些虛幻的口號,台灣內部形成兩個集團做殊死對抗,這樣國家發展不可能好。所以國民黨透過選票再贏回來,對台灣內部的和解是很重要的。但這並不表示民進黨已經沒有前途。當初如果不是黨外的努力,台灣的民主發展不起來,這是民進黨對台灣民主的貢獻。但民進黨執政之後,腐化速度加快,選民決定不要它繼續執政。這是台灣選民的自主決定,是人民一票一票投出來的結果。將來民進黨重新整頓,還有機會重來過,這就是民主的精神。
     清楚國際現實 摒棄激進台獨
     問:這次選舉結果,對兩岸關係有何影響?有人說這代表著「終統」路線將成為未來的主流,你的看法呢?
     答:不能太過簡單地做這樣的推論。台灣人民追求獨立自主是可以理解的,但台海關係影響區域穩定至關重大,各國基於國家利益都不希望看到衝突發生。以美國來說,台灣對它有很重要的戰略利益,美國也支持台灣發展民主;但美國不可能為了台灣而與中國發生衝突。這不是今天所謂的「中國崛起」之後,美國人才這麼想;當年文革發生時,美國政府就反對蔣介石反攻大陸的想法,因為中國太大,是個看不到邊際的戰場,美國連北越都打不贏,怎麼會為了台灣去和中國打仗?台灣既然自許為國際民主社會的一員,就不能不考慮到這一點。
     國際的現實擺在那裡,台灣老百姓也很清楚,大家並不願意被中共統治,所以香港那一套東西在台灣沒有市場。但台灣人民也不希望為了獨立的空名而發生戰爭,因為那對台灣的傷害將是致命性的。因此激進的台獨路線受到摒棄,大家寧可維持實質的獨立,ROC和ROT名異實同,你維持中華民國的存在,就可以和中國平起平坐。我相信這才是當前台灣民意的主流,而且是不分族群、省籍的最大共識。
     所以即使馬英九當選總統、國民黨重新執政,不必擔心台灣就會被中國吞掉,因為民意不會允許。相反地,正因為馬英九是外省人,我認為他在處理兩岸問題上會更加審慎。馬英九過去對大陸的民主曾表達關切,他對法輪功、六四事件的態度,都是有案可稽的。如果他當選總統,我希望他能繼續堅持下去,不要受國民黨內一些人的利益所牽絆。
     民主與中國文化 是兩大資產
     問:這幾年民進黨政府一些做法被批評是在推動「去中國化」,似乎不如此,台灣的主體性就無法建立;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你怎麼看所謂的「去中國化」問題?
     答:我不清楚這個口號是怎麼開始的?如果「去中國化」是指過去威權時代的國民黨政權或今天在海峽對岸的中共政權,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仍不能用「去中國化」這個錯誤的名詞。從歷史文化上說,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因此如果真的公開推動「去中國化」那是很荒唐的事。你的根源明明就是中國文化,不論血緣、文字、語言乃至宗教信仰都是,怎麼可能去掉?一旦去掉了之後,台灣還有什麼?台灣人能夠完全西化,然後變成洋人嗎?台灣的下一代要從小學習希臘、羅馬歷史,乃至歐洲、美國的近現代史嗎?即使是這樣,你也不可能就得到所謂的主體性啊!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脫離它的文化背景。台灣近代以來接受各種文化的影響,追本溯源,還是中國這個大文明體系底下的一部份。這是台灣很大的資產,為什麼要把它去掉呢?
     問:近來北京當局對台灣的民主成就多所否定,你認為台灣的民主發展對中國有何意義?
     答:台灣的民主發展對中國大陸當然意義重大。民主和中國文化是台灣存在的最大動力,也是台灣最寶貴的兩樣東西。民主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以文化為根源的實實在在的生活價值;文化也不能固步自封,必須是開放的,吸收世界上一切好的價值和事物。今天台灣能夠把兩者結合,顯示民主政治與中國文化是可以相容的,而不是一些人所說的中國因為國情特殊,所以不適合發展民主體制。這就是台灣民主的價值所在。
     我一向對台灣的民主不悲觀,因為台灣人民走過威權統治,會更珍惜今天享有的一切。過去一段時間,台灣的民主發展出現一些亂象,在我看來那是從威權過渡到民主的必經過程。這次選舉證明,台灣的民主已經更加成熟,選舉變動如此之大,社會卻不擾不驚,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台灣雖然很小,影響力卻是巨大的。(記者現為美國布魯金斯學會東北亞中心訪問學者)
2008-01-30 13:39:57
版主回應
無根與疏離的海外華人 2012-03-09 中國時報 【傅建中】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留學生文學聞名海內外的作家於梨華(本報資料照片)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留學生文學聞名海內外的作家於梨華,現已八二高齡,依然盛名不衰,她的大名和玉照最近不斷出現在《華盛頓郵報》的顯著版面上,原來是她所居住的老人社區為了推銷其房舍登的廣告,她被選為廣告宣傳人物。這不外乎她在華人圈中有知名度,另外她去年才故世的第二任丈夫是紐約州立大學(奧爾本尼分校)校長,也提高了她的聲譽。
 這個老人社區是由美以美教會興辦的,在於梨華之前就吸引了一些知名華人入住,像溫哈熊的姐姐、高克毅的妹妹等是。社區為了打廣告,特別訪問了於梨華,談她的寫作生涯。於說,她的寫作圍繞著兩個基本主題:「疏離(alienation)與無根(rootlessness)」。她說,無論她寫什麼,疏離與無根總是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事實上,奠定於梨華在留學文學盟主地位的就是她對疏離與無根扣人心弦的刻畫,Alienation(疏離)是個很有意思的字,從alien一字演化而來,美國移民局對外國人的官方用語即是alien而非foreigner。多年前中共內部有所謂馬克思共產主義「異化」的辯論,異化是alienation的中譯。美國獨立宣言中有「不可分割的權利」之說(unalienable rights, 亦作inalienable,中共聲稱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所用的英文字就是inalienable)。Inalienable也出自alien一字。
 從疏離源自外國人一字來看,要把它變成本國或本土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注定了它無根的(rootlessness)命運,美國黑人從非洲賣到美洲大陸當奴隸,雖歷經三百餘年,還是無根的人,因此七十年代黑人作家海力(Alex Haley)所寫《根》(Roots)一書轟動一時,造成不同族裔的尋根熱,良有以也。
 散居海外各地的華人,不管他在當地住了多久,甚至歸化所在國成為公民,絕大多數對僑居地的歸屬感是很有問題的,他們念念不忘的是母國或祖國的種種,最後還要落葉歸根,如不幸客死他鄉,遺骨要歸葬故里。拿著名的物理學家楊振寧說吧,他到美國已近七十年,入美國籍也已逾半世紀,但他自夫人杜致禮過世後,還是選擇回中國度其餘年,而不是留在他任教的紐約州石溪,否則他將沒沒無聞以終,了不起死後的訃聞上個《紐約時報》而已。想來他的抉擇是正確的,尤其是以八十餘高齡還娶得佳人翁帆歸,不知羨煞多少衰翁。
 當然也有例外,史學家余英時前年在香港出了本自選集,書名《中國情懷》,顧名思義,此書所寫都是濃郁的故國之思,可是他自從一九七八年隨美國歷史學家代表團訪問中國後,就再也不曾踏上中國一步,他自己的解釋是:「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這是佛經裡的一個故事,說是山上大火,鸚鵡見之,入水濡羽,飛而灑之,希望滅火,可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余英時等於把中共統治下的中國比作秦火劫後,雖曾生長於斯,卻不忍「赴湯蹈火」,以免助紂為虐之譏。這當然是作者政治上的抉擇,無關中國文化的認同。余自己也說,儘管在美國住了幾十年,已是大家通稱的美籍華人,但還是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只是他也很欣賞優美的西方文化,安於美式生活,沒有所謂鄉愁,也沒有要魂歸中國的想法。
 修練到余英時那種境界,並非易事。絕大多數的海外華人,一旦離開母國,就成了「天地一沙鷗,飄飄何所似」,或像白香山說的:「辭根散作九秋蓬」,失去了根,與居留國有難以遣懷的疏離感。
 像林書豪生長在國外的年輕一代,則沒有這些困擾,因為透過教育和日常的耳濡目染,他們已完全融入當地的文化和社會,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腦袋(mind-set)是徹底西化或美式的,是外來移民如何努力都沒法企及的。
2012-03-09 11:41:07
國學熱
余英時:大陸國學熱 有增無減【聯合報╱記者陳智華08.07.02
 
中研院院士余英時昨天在院士會議演講時指出,大陸十多年來的國學熱有增無減,「國學」已是家喻戶曉的詞彙。
院士許倬雲說,要從世界格局來看中國研究,要把國學當成是世界文化。要以世界未來為展望,而不是整理過去。
院士黃一農表示,大陸一片國學熱,值得台灣借鏡的是,每個地方都要尊重自己的文化,從傳統出發,不過,社會大眾接觸傳統不要只是褊狹的民族主義就好,包容多元文化很重要。
余英時以「國學」與中國人文研究為題演講,他表示,大陸國學熱從學術文化界走向社會,家長送孩子去讀經,大學設國學院,電視還有各種論壇。
余英時也表示,國學興起構成了現代中國人文研究的主流,概念則受到西方學術系統的影響,但中、西兩套學術系統至今尚未融為一體。
他指出,有人認為國學與西學必須並存,如果是這樣,中國人文研究未來是否能超越國學階段,完全納入源於西方但號稱「普世」的學術系統,是值得探究的嚴肅問題。
許倬雲有感而發的說,人文研究用自然科學的標準評鑑,是削足適履,非常的不合理,導致研究人文學科的年輕人難以獲得鼓勵。
他說,現在年輕人第一志願是商業管理,第二是物理等,人文學科可能排到十名以後,國科會、中研院應該重視這個問題,告訴年輕人人文學科一樣有機會得到很好的教職和待遇。
2008-07-02 09:02:10
九0年代的知識份子
老實說我因余英時的博學而讀他的書,對他的評價
還算好的...
2008-07-02 12:58:47
版主回應
余治史似以專研而非(黃仁宇式)博學見長
2008-07-04 05:33:12
余英時等連署《○八憲章》
余英時等參與《○八憲章》連署>中時08.12.11

 由大陸三百餘名知識分子、維權人士和普通民眾連署發起的《○八憲章》簽名活動,昨日在海外得到普遍響應,包含旅美學者余英時在內,有來自香港、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地的五十八名學者參與第一批海外簽名。這些學者包含不同時期從大陸流亡海外而持不同政見者。

 明年是中國大陸的重要政治年,除了「六四」廿周年之外,西藏、法輪功等問題,也都到了處理臨界點,如何處理《○八憲章》簽署活動,成為中共與「持不同政見者」的第一場較勁。

 知識分子發起 海外回響熱烈

 三百多名大陸知識分子日前發起《○八憲章》簽署活動,簽署該聲明的北京學者劉曉波、張祖樺八日晚間即遭拘捕,其中劉曉波遭刑事拘留,張祖樺隨後獲釋。昨日下午,參與簽署者、上海維權律師鄭恩寵又遭三名公安從家裡帶走,目前情況不明。

 即使如此,《○八憲章》仍得到海外的響應,第一批海外參與簽名者,包含余英時、哈金、陳一諮、方勵之、胡平、宋永毅、蘇曉康、萬潤南、王丹、王軍濤、吳國光、嚴家其、楊建利等共五十八位各界知識分子,既包含獨立學者,也包含各個不同時期從大陸流亡海外的持不同政見者。

 近百名上訪者 外交部前抗議

 另一方面,昨日正逢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頒布六十周年,原本戒備森嚴的中國外交部門口卻不平靜,上午十點左右,近百名來自中國各地的上訪者、維權人士現身聚集門口,大聲哭訴中國人權惡化情況,以及自身遭官方違法迫害的經歷,由於現場有數家外國媒體在場,大批警察趕緊拉起封鎖線,將媒體、抗議群眾與圍觀市民隔開。

 在中國外交部外抗議的東北民眾李先生向現場外國媒體表示:「今天我們來就是要告訴外交部,不要說三道四,中國目前是特權最好時期,更別提人權了」,而圍觀的北京市民則十分同情這些上訪者的遭遇。

 在歷經一小時的調兵遣將後,大批警察各就各位於十一點開始拘捕外交部外的上訪者與維權人士,至於遭拘捕者會被送往何處,一位拒絕透露姓名的警察僅表示:「會送到相關部門!」
2008-12-11 11:44:21
草民錄
應該說中國文化是台灣文化的一部份!!!余英時說得對,台灣的民主得之不易,不要讓那些奸商買走了!
2012-11-28 23:17:21
阿楨
壹傳媒簽約恐延期 工會下午總社封街示威【聯合晚報 2012.11.17

壹傳媒併購案原訂今天簽約,但傳出因為買方團隊的股權架構無法確認,簽約恐將延後,最遲月底前完成。壹電視聯席主席陳裕鑫表示,併購案談判部分屬於集團主席負責,昨晚就聽說可能會延期,據他了解有一些變數,但詳細情況並不清楚。蘋果日報工會則表示,今天下午在總社封街示威照常舉行,風雨無阻。
  相關新聞
壹傳媒交易延後 最遲月底簽約
旺中入壹…蘋果工會:感覺被騙 黎該給交代
蘇貞昌:媒體過度集中 民進黨恐被封殺
壹傳媒併購案 綠:交易嚴重威脅民主
回應蘇貞昌 總統府:壹傳媒案依法辦理
3部會緊盯 把關壹傳媒併購案
公平會:壹傳媒交易若未准 可要求回復原狀
勞委會 促壹傳媒買方與蘋果工會協商
NCC:抗拒壓力 審理不會拖
不要黑手!黎智英避見 蘋果員工很不滿
壹傳媒交易延後 員工不安心
黎智英要求改現金交易 讓簽約卡住
股權分配還喬不定 壹傳媒案不引第4方資金
壹傳媒案 台塑:今天簽不成

(楨:聯中大戰!詳參【圖博館】:聯經的農改內戰 媒媒相護 名嘴內鬥)

聯合報享特權 大陸特批代印 2012-11-17 中國時報

 受限於大陸嚴禁境外媒體在境內發行及印刷,自兩岸有新聞交流起,台灣多家報刊前仆後繼以各種方式突圍卻無功而返,不過聯經報系的聯合報與經濟日報卻能在二○○六年四月一日起,獲得國台辦特批,委由中共廣東省委報刊南方日報於東莞印刷廠代印,由台北製版,電腦輸到東莞印出後在大陸發行。多位資深媒體人對於聯合報能獲此超級特權,感到不可思議。
 總體而言,聯合報雖委由大陸代印,但虧損嚴重,還不如從台灣運送過去,只是當初爭取到這個特權太珍貴,捨不得放棄,因此還「硬撐著」。但聯合報能取得這項唯一特權,仍讓其他同業稱奇,也好奇聯合報為什麼與大陸官方關係竟作得如此「到位」。
 相關新聞
聯合報聘大陸記者 寫置入新聞
台商談聯合報:品質不優
每年虧損4千萬閱報率下滑《聯合晚報》傳收攤
槓上旺中?聯晚聲明絕不收攤
2012-11-29 12:46:09
版主回應
中時社長:蔡衍明的錢清清白白 何來中資2012-11-29中國時報

 中研院院士余英時質疑壹傳媒併購案中可能有中資介入,中國時報社長王美玉昨在政論節目中表示,旺中集團董事長蔡衍明賺的錢是從五角、一元慢慢累積的,清清白白。他把這些錢拿回台灣,回饋自己的土地,「這叫什麼中資?」
 王美玉強調,壹傳媒的購併案合不合法、有無壟斷問題,中時完全尊重法律,但不該任意指控這樣的媒體併購案是賣台。
 TVBS電視台「二一○○全民開講」昨探討余英時質疑壹傳媒併購案有中資介入一事,王美玉表示,她上節目前還特別問蔡衍明,壹傳媒併購案有沒有中國資金。蔡衍明說,「我從五角一元這樣開始在大陸做,難道這叫做中共的錢嗎?」如果這樣算,台灣有多少台商是中資。
 對於蔡衍明買壹傳媒,王美玉說,現在是壹傳媒負責人黎智英要賣媒體,不是蔡衍明去搶。蔡買媒體若不合法、涉及壟斷問題,中國時報完全尊重法律。
 外界質疑蔡衍明控制媒體言論自由,王美玉表示,蔡衍明接下中國時報後,「這四年其實很少到編輯部辦公室」。她舉例,總統大選時,中時報導立場中立,唯一主張的就是「九二共識」;中國時報近期報導奢侈稅、證所稅議題,立場中立,也大幅報導勞保基金瀕臨破產,替廣大勞工講話發聲。她反問:「中國時報哪裡賣台了呢?」
 王美玉質疑,那些「三民自媒體」(三立、民視、自由),哪一個沒在大陸做生意?現在很多人談產金分離,自由時報為何一邊有銀行、另一邊也辦媒體?黎智英之前想讓頻道在中華電信MOD平台上架時,怎麼就沒人要求產金分離?多年前黎智英一度幾乎買成中國時報時,為何當時沒人談媒體市占率問題?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公開喊話,從旺中併購案到壹傳媒交易案,對背後的中國陰影有極大疑慮。王美玉表示,這是自由時報不負責任錯誤報導,蘇貞昌還跟進。
 資深媒體人周玉蔻表示,媒體在自由市場競爭,大家同是商人,中國大陸若發生什麼事情,哪家媒體敢不登?媒體過去好不容易走出獨裁統治,編輯政策向來都是依自由報導原則,她認為媒體應不會受老闆影響。
 留言和迴響
  講蔡旺旺是中資的打手, 妳認為民進黨及其同路人會手軟, 口軟嗎?
  愛台灣是冥進洞的專利,他們已經取得世界永久專利。他們怎麼貪污胡搞都是愛台灣,別人怎麼做都是"賣台"。
  好奇怪啊,「三民自媒體」都在大陸做生意,怎麼倫家都不必奉承中國官方「旨意」,獨獨旺時的主張和對岸一個樣?
綠奴才,說到潑婦罵街,誰能比得上三民自呢?你們綠營不是很自傲台灣的民主自由嗎?這是哪門子的民主自由!

詳參【圖博館】:余英時與共產黨有仇嗎 自作孽的中時 自由造假 壹淫媒

壹傳媒交易 政院:不介入 2012-11-29 工商時報

 台灣壹傳媒交易案完成簽約,行政院表示,尊重媒體新聞自由,及各獨立機關的審議,不會介入干預任何個案。 公平會也將在今(29)日召開公聽會,廣徵各界意見,審慎處理。
 記者謝璦竹/綜合報導
 針對台灣壹傳媒近日的併購交易,國台辦發言人楊毅2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大陸不介入,也不評論。 」
 台灣的壹傳媒易主,有傳言稱大陸借台商來買媒體,引起台灣民眾質疑,昨日國台辦記者會上,楊毅在答問時作上述表示。他說,相關對大陸莫須有的指控,顯然別有用心,「這也是台灣某些勢力慣用的手法」。  

壹傳媒交易案 買賣雙方達成三項保障員工權益協議 2012-11-29

壹傳媒交易案28日凌晨在澳門完成簽約。台灣壹傳媒出售總價175億元,分成平面媒體和壹電視兩部分。壹傳媒在台灣的印刷業務包括蘋果日報、壹週刊、爽報,買方以台塑王家持股34%最多、蔡衍明之子蔡紹中持有32%、辜仲諒20%、李世聰14%;壹電視持股分配為台塑王家34%、李泰宏32%、辜仲諒20%、李世聰14%。
壹傳媒交易案日前完成簽約,壹傳媒集團行政總裁張嘉聲於28日發文告知員工,並轉述買賣方達成的三項協議。
一、平面媒體工作條件在交易後將維持現狀,同時尊重壹電視既定的營運策略。
二、集團將會於移交時支付員工於2005年7月1日以前的舊制退休金。
三、集團同意給予交易後仍任職滿一年的員工一個月留任獎金。
2012-11-29 12:57:07
阿楨
專訪《三生三世 聶華苓》導演陳安琪

1949年,她和家人逃到台灣,隨後和雷震、殷海光等人共同編輯《自由中國》,試圖力抗當時政府鼓吹反共文學的風潮,守護文學獨立而清醒的聲音,卻隨之在親密戰友身上的遭遇,見證了威權的可怖與肅殺。
  直到接近中年,她帶了一雙女兒美國尋找新天地後,結識了影響她一生的靈魂伴侶:保羅安格爾(Paul Engle),他們所主持的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不但滋養了當時許多備受壓抑的心靈,更讓敵對的種族、意識形態對立的陣營,在兩人溫暖的屋簷下和解共生,他們更積極營救被鐵幕後受壓迫的文學異議份子,因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重視,她此後更被譽為「世界文學組織」之母。
  香港導演陳安琪從小在台灣與聶華苓的女兒一起長大,兩人是情同母女的至交,不同於一般節制靜觀的紀錄者,她的鏡頭多了一股親暱與溫熱,刻劃的不是文學巨人的偉岸,而是一個真切關懷旁人的赤誠長者。  
  六十多歲的陳安琪導演小時候在台灣求學,因為和聶華苓老師的女兒是同學,進而認識這位長輩,當時對聶老師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陳安琪(以下簡稱陳):第一次遇到她時我才13、4歲,當時對她最清晰的的印象就是她很美麗,常穿著旗袍,打扮得一絲不苟,而且總是待人親切、性格爽朗;另外一點就是她總是很忙,常常打了招呼,轉身又去忙工作的事,長大後知道當時她必須獨力支撐家中的經濟,生活過得勞碌。
  影片開始,她以聶阿姨的身份熱情招呼您,兩人就像是許久不見的老友,您年輕在美國求學時,也曾住過她與保羅安格爾在愛荷華的家,當時您們的互動關係又是如何?
  陳:我原本在隔壁的伊利諾州念大學,聶阿姨的大女兒薇薇是我初中同學,提議我不如轉學去愛荷華,後來在聶阿姨和保羅的協助下,我成功申請到獎學金並前去就讀,在她們家短暫住過。再次見到聶老師,她依舊熱情、親切,保羅外貌是個高大帥氣的男子,但卻有非常細膩的一面,看得出兩人的感情非常好。
  當時聶老師在和前夫辦理離婚,保羅也還另有家庭,但至少在孩子面前,聶老師與他的互動還是相當proper(得宜、守規矩),她並且向孩子承諾:他們倆最後一定會結婚。看得出她還保有上一輩人對禮教、倫理的重視。
……………
http://stars.udn.com/newstars/collect/CollectPage.do?cid=10872
2012-12-14 10:33:11
版主回應
聶華苓 維基百科

1925年出生於武漢市,父親聶洗為貴州省平越行政專員,1934年為中共紅軍所殺害,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聶華苓母親帶全家人到鄉下三斗坪避難,先後就讀恩施中學與四川長壽國立第十二中學。1944年本保送西南聯大,但聶最後選擇進入位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經濟系,隨後轉入外文系,1948年畢業,同年以筆名遠方發表第一篇創作《變形蟲》。
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到台灣,透過李中直介紹加入《自由中國》半月刊擔任編輯委員與文藝欄主編,期間長達十一年之久。與雷震、殷海光、戴杜衡等人之共事,直到1962年自由中國停刊。
《自由中國》停刊後,聶華苓應臺靜農邀請赴台灣大學任教,隨後又應徐復觀之邀請在東海大學兼課任教,與作家余光中共事。1963年於美國駐華領事館的酒會上,結識應洛克菲勒基金會之邀訪華的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Paul Engle),安格爾邀請其赴美訪問。1964年聶華苓赴美定居,任教於愛荷華大學,1971年與安格爾結婚。1974年曾返台會見出獄的雷震,1978年首度以探親名義返回中國大陸,於南京等地進行專題演講。1982年曾擔任美國紐斯塔國際文學獎評審委員,之後仍繼續寫作不輟。2009年獲頒花蹤文學獎,世界華文文學大獎。

《三生三世 聶華苓》文人雅士的跌宕與歸依 文:雀雀

《三》拍出了一場關於文人雅士的跌宕與歸依,主角是聶華苓女士,這種大時代之下所產生的傳奇人生不是當代兒女的我們所能擁有的。你又會看到一堆文人雅士,那簡直就是台灣文人圈金字塔頂端的世界,一般小文青大概很難真正碰觸到那片宇宙。
  生於中國武漢、發跡於台灣台北,散葉在美國愛荷華。這就是作家聶華苓所謂的三生三世。  
  電影裡頭,前半交代了聶華苓女士的生平,後半描述了聶女士與丈夫在美國一起辦立的國際寫作學術計劃始由。大風大浪的人生經驗以及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學術付出,隨著影片的時間軸,娓娓訴出。
  愛荷華的風景,在電影裡面很美;而台灣入鏡的景致都不是太漂亮;至於中國大陸的影像畫面則是幾乎沒有,以照片簡單地帶過了。所以從《三》的配影比例來看,也可以輕易感覺到聶華苓女士對於亞洲那兩份過去式的人生的毫不眷戀,對她活得最輝煌的、現在式的生活感到滿意,並且就算是在落葉之後、她也不想要歸根。
  那本來只是一個大時代動盪之下的女子一生的經歷,命定似地充滿故事性,但在一個西方男人介入她的人生之後,格局開始變大,她從被世界影響、變成一個能影響世界的人。《三》花了一些力氣在描述聶華苓夫婦所主持的『國際寫作計劃(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簡稱IWP)』。
  《三》紀錄片在今年出品,可以說是去年聶華苓女士的自傳【三輩子】、【三生三世】的影音版本。擁有20年拍廣告經歷的導演鄭安琪,用電影語言將《三》妝點地很有質感(至少看完電影,讓我很想飛去愛荷華一趟),敘事清楚、影像亮麗,但儘管這紀錄片拍了三年,電影裡面主要保留的是正面相關的情事:最重要的第二段婚姻、然後是聶老師與母親之間、聶老師與孫女之間,接著則有華人文壇人物現身聊聶華苓女士(至於聶老師第一任丈夫以及聶家姊妹之間的恩怨,電影是沒提的)。所以,若想感受關於其他的、關於文學的,那麼,【三輩子】與【三生三世】這兩本書與其他聶華苓女士的書,則是必要的選擇。
  《三》拍出了一場關於文人雅士的跌宕與歸依,主角是聶華苓女士,這種大時代之下所產生的傳奇人生不是當代兒女的我們所能擁有的。導演鄭安琪會拍攝、能夠拍攝完成《三》,初因是與聶女士的女兒是中學同學;看了《三》,你又會看到一堆文人雅士像是白先勇、蔣勳和林懷民等人在片子裡,乍看、那簡直就是台灣文人圈金字塔頂端的世界,一般小文青大概很難真正碰觸到那片宇宙(就像普通愛時尚的女孩很難跟孫芸芸小姐變朋友一樣),那些經由特殊的命運與不凡的家世、變成知識分子或有用的人的世界,真的是在台灣發生的嗎?沒錯,這是真的,看了這部紀錄片,或許你會體驗到更多真實感。
  並且許多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李永萍等人)在看完片後、大受感動,力讚《三》是今年最動人的文學電影、紛紛邀約導演訪談。雖然今年我最愛的文學電影是《我的母親手記》,但是我也了解台灣這些文人藝士受到文壇前輩的紀錄片所被感染到的儒雅風華並且的確孺慕其中是會感動的,管那經驗是否真的可以被複製與學習,那都是一股超然的養份。
http://eweekly.atmovies.com.tw/Data/374/33749941/
2012-12-14 10:40:28
兩位余先生 (上)
2012-12-14 中國時報 傅建中

近來台灣發生兩樁新聞上的大事:一是著名詩人余光中公開力挺馬英九總統,針對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馬是bumbler強作解人;另一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時發表親筆聲明,支持學生在行政院前抗議媒體併購案。這都是和台灣當前政治及民主前途有關的議題,我不能默爾;儘管前者曾經是我的業師,和後者的關係亦介乎師友之間。
先說余光中先生。他把bumbler一字從老子的「大巧若拙」意義解釋,說是表示「踏實,負責任、不輕舉妄動」,恐怕至少是「過度解釋」了。翻遍了字典,也找不出bumbler的正面定義,所以此字絕非讚美之詞。何況作者在前面還加了個ineffectual(軟弱無能)的字眼,其意甚明,怎麼會是「大巧若拙」呢?我想最好的辦法是馬英九好好的反省,如果他的行事作風確實予人bumbler的感受,就自己吞下去吧。
只是馬是自戀狂,要他承認自己是bumbler,比登天都難。可是他同時遭台獨份子謾罵、丟鞋子,卻似乎甘之若飴,此人真是不可救藥。更怪的是,在場的安全人員居然沒有採取任何行動;要是在美國,保護總統安全的特勤人員立即會把這些暴徒當場逮捕,控以危害總統人身安全和妨害公共秩序罪。台灣的民主自由竟是任何人都可為所欲為,這和無法無天的叢林有何不同?
在美國,最著名的bumbler總統是福特。這位繼尼克森之後的白宮主人雖然身軀高大,還曾一度是美式足球健將,卻行動笨拙,經常跌跌撞撞,不是失足跌倒就是碰到飛機的座艙;加上他和卡特在作競選辯論時,居然說波蘭從不曾被蘇聯控制,一時輿論為之譁然,遂送了個bumbler的封號給他,始作俑者是採訪白宮的Time-Life記者奧斯本;可是福特很有風度,並不因此銜恨記者,也不怎麼放在心上,所以他身後被認為是近代美國最誠懇和可敬的總統。
至於余英時先生支持台灣學生抗議媒體併購案,可說是完全出於對中共「謀台之心不死」的隱憂,其出發點是好的;可惜由於他的學術地位和在海峽兩岸動見觀瞻的影響力,以致被台獨媒體大肆宣傳利用,不能不說是種遺憾。睿智如余先生者,對於這一情形當然瞭若指掌;因此他和台獨清楚的劃清界線,斷然表示他和台灣的現實政治沒有任何關係、也無任何興趣,他所關注的是台灣民主的前途和台灣將來不淪於中共統治之下。事實上,早在李登輝主政時,就想拉攏余英時,有意請他當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但被婉拒;如果他真想走政治路線,恐怕早已當上院長了,但他從來無意於此。
2012-12-14 11:53:26
版主回應
余英時:共產黨很快垮台【聯合報2014.06.21

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從儒家「以人為本」思想發展出的民主思想,在共產黨國家完全被抹滅,人活著失去尊嚴。他認為,以蘇聯例子看來,僅以暴力統治國家的共產黨政府「很快會垮台!」
余英時表示,他獲得唐獎是很大的光榮,台灣能發展出這個獎,表示台灣已現代化到一個程度,走在全球化的最前面;「這光是有錢還做不到。」
他指出,台灣數十年來最大的變化便是走上民主自由的架構,能每人投一票來選舉誰當總統,很了不得,這些對人權的關注,都是大陸沒有的。他提醒,執政的國民黨要好好珍惜目前成績,檢討對大陸的政策,不能給共產黨什麼都好商量的印象,最後恐造成把台灣送給共產黨。
「如果國民黨走太遠,恐怕要換一個政黨。」余英時說,他並非認為一定要政黨輪替,但他認為任何人執政,都不能給共產黨彼此可以統一的印象。「政策決定的機構該有明顯態度,生意是生意,主權不能放棄。」他認為,台灣沒有大陸經濟交換,仍可活得好。
余英時表示,他最重視的價值向來是「人要活個像個人」,這在現代社會是由民主、自由、法治等保障。儒家從清末開始提倡民主,要求人人有尊嚴,但共產黨從1920年代開始就極力破壞這一切,到現在一個領導人換了一個,只是越來越腐敗,變成最壞的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主義、黨的資本主義,看不見改變的希望,一定會自我垮台。
  回應(詳參【圖博館】:余英時與共產黨有仇嗎 二00一年諾貝爾政治文學獎得主 《渴盼輝煌》)
  尹衍樑花大錢由李遠哲等...選出「反共」文人...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余英時的言論 好像出自御用學者口中
  搞历史的,去论断经济,且否定了今天大部分财经学者的看法,捞过界了吧!
  余英時是除了國民黨,共產黨外, 各個黨都狂呼萬歲!
  我是一个历史的爱好者,经常阅读各家的作品,尤其是有关中国和中国人的未来。旅美中国历史学家里,国人耳熟能详的有唐德刚、黄仁宇和余英时等人,前二位都已物故。我没有资格评价他们几位的作品和学术成就,但前面两位每论到中国,总是提出针砭和期望,悲天悯人的民族之爱跃然纸上;而余英时则千篇一律的指责谩骂,口气和美国极右派一致,毫无基于民族感情的悲悯之情,俨然历史界的章家墩!在此唐奖聚会,他又一贯的谩骂,连以得奖人的高度,对今天大陆政权提出针砭都没有!
  如果說,民主政治真是那麼美好,何以今天美國人的平均生活質量依然宛如18世紀,貧富懸殊更甚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羅馬時代?即便今年元月蓋洛普調查報告,全美民眾普遍厭惡政治和黨爭,其中聲稱支持民主黨的受訪者,僅居31%,較2008年下滑5%,而共和黨更是創下新低,只得到25%的支持度。 台灣呢,當如何自處?不要以為我們擁有4年1次的選舉,就自以為比大陸更高明,事實是我們從未選出多少優秀人才;容或選出來,也被政黨惡鬥和媒體民粹炒作給盡情糟蹋了。
  看來余英時離開中國大陸太久.完全跟大陸老百姓的民意脫節? 許多中國人願意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忍受現行體制。2013年皮尤全球態度調查顯示,85%的中國人對本國發展方向“十分滿意”,而在美國這一數字僅為31%.....美國仍有大約4650萬民眾活在貧窮線底下,幾占美國總人口數的15%。更可怕的是,僅僅去年一年,還是有將近4800萬的民眾必須仰賴「糧食券」度日,創下1969年以來的新高紀錄。這就不說美國各州的基建荒廢、第四大城底特律宣告破產,乃至聯邦政府一度發不出薪水,只得關門的悲涼景況了。
2014-06-21 11:25:06
兩位余先生 (下)
中時蔡衍明寫給余英時的公開信,余先生說看到了,但不會回應,就像楊振寧寫信給他說「恐怕英時兄對我有所誤會」不回應一樣。不過余夫人陳淑平也看過信,說是寫得不錯,不知出自何人手筆。
余英時先生接到我的電話時,先自我解嘲的笑說「我又闖了個禍」,但聲稱到此為止,下不為例。聽其弦外之音,似乎是中研院法研所副研究員黃國昌給他找的麻煩;但他並不以為意,而且是他一貫支持自由民主所應付出的小小代價。看起來,這只是茶壺裡的風暴。
余光中和余英時都是國寶級的人物,他們是台灣足以傲世的資產,我們必須珍之惜之。不能像馬英九那樣,為了個bumbler的字,就專程南下拜訪余先生,讓詩人在情不可卻的狀況下說了些言過其實的話,這實在有點陷余老於不義。
2012-12-14 11:54:20
版主回應
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2013-9-2中時 景鴻鑫(成功大學教授)

 做為全球最大民主國家的印度,富者富可敵國,貧者貧無立錐。(美聯社照片)
 余英時先生上月接受媒體訪談中開宗明義就指出:「我沒有中國夢,有的只是人類的夢」。顯然,余先生相信全人類會做同樣的一個夢。政治上余先生心目中的「普世」夢就是民主自由,認為台灣應該堅持民主自由,來與中共對抗,而且還舉陳光誠為例,表達了對台灣政府沒有堅持對抗的強烈不滿。另外,余先生沒有中國夢的原因顯然是因為共黨的腐敗,訪談中,台灣的民主自由是如此鮮明的與共黨的腐敗對立了起來。
 在人類社會,民主與腐敗兩者並不存在非黑即白的互不相容,反而常常夾雜交融而形成各式各樣人間悲劇。做為全球最大民主國家的印度,富者富可敵國,貧者貧無立錐(見圖,美聯社照片),社會上的不公不義讓人無法想像。做為「亞洲民主櫥窗」的菲律賓,每逢選舉就死一堆人,絕大多數的席位則由少數幾個大家族所把持,長年下來淪落到一堆人要靠出國當勞工來養家活口。在中東藉口民主的「阿拉伯之春」,現已演變成血流成河。
 台灣在威權時代,官員沒有一個是民主方式產生,創造了舉世稱羨的台灣奇蹟,是台灣四、五十年來最讓人民懷念的政府。經過一些迷信西方民主是「普世價值」的人多年努力,台灣獲讚「亞洲民主燈塔」,卻遏制不住第一個民選總統的黑金,第二個的貪腐。有這樣的政府,台灣奇蹟的消失成為一種必然。
 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手段能達成目的才有「價值」,達不成目的的手段沒有價值,遑論「普世」?(民主也分英國的內閣制民主和美國的總統制民主)
 西方人完全了解其民主只是基督教文明演化出來的一種政治制度,適用於基督教文明的國家,非基督教文明國家從未有過成功的案例。民主做為一種文物就像船堅炮利一樣,背後一定要有價值體系的支持。
 美國知名漢學家費正清在總結滿清自強運動失敗的原因中說到:「做為依據的、好聽卻誤導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說,似乎是以為,西洋的軍械、輪船、科學、技術,可以從某方面用來保存儒家的價值觀。我們現在回顧以前,可以看得出來,砲艇和煉鋼廠,是帶著它們各自的生活哲學而來的」。
 費正清只說對了一半,但僅此一半,已足以說明為什麼民主在全球範圍內幾乎全面失敗的原因了:如果連船炮都是帶著各自的生活哲學而來,民主還用說嗎?
 視民主為普世價值,我們不須再思考其它可能性,只要努力落實民主即可。結果越努力落實就越失敗,還完全不知問題出在那。因為我們不會想到質疑民主本身,這正是台灣濫情理盲而無法自拔的根本原因。走筆至此,不禁讓人想到法國漢學家與哲學家余連(F. Jullien)的話:「只有從差異開始,我們才能思考」。
 民主對台灣的影響,絕不僅止於在政治層面上摧毀台灣奇蹟而已,在社會層面上更是讓台灣陷入「濫情理盲(政大教授錢致榕語)」的深淵而無法自拔。
 理性逐漸淪喪遂成為台灣社會最顯著的特徵,其結果是造成全面性的社會困境:政治無法掙脫意識型態的綁架、政府幾乎完全癱瘓失能、經濟競爭力不斷流失、司法成為人民嘲笑的對象、媒體形同貪婪嗜血的大鱷魚、教育改成各級學校通貨膨脹,幾成泡沫,甚至出現少數人為了個人的私利,就可以公然摧毀政府政策等等不可思議的現象,最終造成上百萬的台灣人民要離開「民主」的台灣,到「獨裁」的大陸謀生,如果你不想在夜市擺地攤的話。而且,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選擇去大陸讀書工作的年輕人有增無已。
 非常歡迎余英時先生到自由民主的台灣來定居,親眼看一看民主落實到儒家文明的台灣社會之後,所引發的各種癥瘊。頂多三年,相信您對民主一定會有更為深刻的看法。
2013-09-02 10:24:19
阿楨
織識分子:邏輯邪52/66

知識分子是社會良心,【為達目的:邏輯邪51】怎可戲論台灣的知識分子在各項運動中「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怎可戲論台灣農村陣線等社運團體是綠小人黨的同路人或外圍組織?

那你得了、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邏輯:邏輯邪1】所言:邏輯學是門很邪門的邪問,不是研究什麼論理法則的學問,而是羅織合理化理由的邪問!

原來如此,難怪會如【織識經濟邪】所戲論:知識分子是群織絲自困困他的蜘蛛精,專吸知識之精,導致知識經濟學的第一原則是裁員和關門絕不手軟,那像台灣科學園區放無薪假還被罵,真該讓那些小資/打工度假/閃跳/啃老族等自生自滅!

知識分子的確是社會良心,如果他們確實能言行一致自己所說「原型知識份子」的「批判精神」及「不滿現狀」特質,而不雙重標準(各種選擇性的批判和抗爭)、不向權力中心靠攏為其政經服務(不少反國府的學者專家教授以各種歪理來合理化自己的黨官學多棲)的話。

屍哲太為難知識分子了,他們是職業教授和學生,以運動為志業,怎可能同一標準、言行一致呢?相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信,瞧下【圖博館:知識分子與台灣共犯體】之析判:

知識分子在運動中擔任了前衛和外圍組織的功能,外圍組織在運動中利用民主自由贏得追隨者,前衛組織則用以隔離和溝通革命內外成員。知識分子能擔任此功能是因運動之初在結構內並無正當性,故須由享有聲望特權的知識分子(如從澄社、民族研究所、城鄉研究所……到台灣農村陣線等)替運動建立正當性。正當性建立後,這些知識分子有些便進入權力核心(如從林玉體、陳師孟……到野白合、新公民等)。如運動屬法俄中大革命類型,那些具有批評「劣根性」的知識分子將是下一波的被革命對象。即使和平革命,知識分子如只知批評舊政權而無知於新政權的權力本質,則不是陷於永遠反對者型的狗吠火車,便是與新政權共犯,當然也有永遠御用型的知識分子,更多的是人云亦云、沈默不語或選擇性失(發)聲的。

那些邪者磚家叫獸
是稿紙型織識分子
如今的鄉民屌絲糞青
則是網路型織絲分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987190
2014-07-24 08:15:43
圖博館
北返火車故障 余英時人生從此轉向 2018-12-23 聯合報 記

「余英時回憶錄」昨舉行新書講座,由作家楊照擔任主持,邀來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中研院士王汎森對談。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表示,余今年八十九歲,不宜搭長途飛機,無法來台親自發表新書。
  余多年堅持反共、平反六四,並立志不再踏入大陸一步。他在書中以一章「共產主義與抗日戰爭」,剖析自己認識共產主義的過程。童年時期,他家鄉安徽潛山發生「新四軍」(共軍)屠殺三百鄉民的「二一五事件」。十四歲時,他又親眼目睹族兄遭新四軍殺害的屍體,在心中埋下恐懼陰影。
  一九四九年兩岸分裂,余英時插班考上燕京大學(即北大),在同儕壓力下,一度同意申請加入共產青年團「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那時余父已到香港,他趁寒假時赴港探望。當時他只想和父母短暫重聚,然後回燕京讀書。但在通過深圳羅湖橋進入香港時,「突然頭上一鬆,整個人好像處於一種逍遙自在的狀態之中」。重聚後,父親希望他留在香港就讀史學大師錢穆創辦的新亞書院,但余「一心一意以為只有中國本土才是我安身立命的所在」,一個意外改變他的命運。
  余搭上返回北京的火車,入境廣州沒多久,在一個叫石龍的小站故障。就在等火車的這幾個小時,突然改變心意,決定返回香港。他成為新亞書院第一位畢業生,人生也從此轉向。
余英時的堅持「做學問最重要 選校長浪費時間」
  余透露,自己在拿到美國公民身分前,足足有廿年是「無國籍之人」,從未申請兩岸國籍。
余赴美念書前,在香港居住了五年,先後參與「自由陣線」、「中國學生周報」等第三勢力刊物的編輯工作。他指出,當時在香港的流亡知識分子有上萬人,而英國對當時的香港採取徹底的法治,只要不犯法,人人享有言論、結社與出版的自由。這一時期的香港為中國自由派知識人提供一次前所未有的經驗,「使他們可以無所顧忌地追尋自己的精神價值」。
  回應
一個真正瞭解中國,心懷中國的知識份子。
余的人生從此轉向是從他拿了美國人的錢,當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敗類及漢奸走狗的那刻起,人盡皆知,什麼火車故障,真把媒體及人民當白癡了嗎? 想想牠的主子蔣介石軍閥的中華民國統治中國38年,人均八美元,比非洲衣索匹亞還窮,把中國人人民搞成一窮二白,難怪中國人民支持中共唾棄中華民國,看習大大的談話,就明白中國共產黨接收此爛攤子為何能在六十年成了世界第二強權!再看奴才台灣,天天受妖魔化中共醜化中國人的洗腦教育下長大的台灣人,難怪智障!
2018-12-23 10:46:07
阿楨
余英時的深層矛盾 2019/11/28 宜蘭大學教授陳復

歷史學家余英時先生在政治大學成立「羅家倫國際漢學獎座」上預錄演講的內容,舉香港反送中事件作例證,來說明「民主的背後需要有文化支撐,而文化要靠人文修養來實踐」。他表示香港從中學生到大學生,都強烈反對共產主義,這就是民主自由教育的成果。
  首先,筆者不理解余先生為何能輕易看出香港反送中事件裡,香港大學生與中學生參與各種激烈的示威活動,來自深刻的人文修養?
  余先生可能不常回來台灣,已不太能深刻體會到台灣社會在去中國化的浪潮裡,一般人早已對余先生畢生從事的漢學研究棄若敝屣,並將「中華文化」與「中共政權」畫上等號。
  其實,五四反傳統浪潮是台灣「去中國化」浪潮的思想源頭,台灣的確有很深的中華文化底蘊,但這些底蘊都是五四運動啟蒙人物包括胡適、羅家倫與傅斯年等人畢生要打倒的對象,余既推尊胡適的自由主義學說,認為「胡適一生不受共產黨影響靠的就是人文修養」,卻刻意漠視胡適畢生主張全盤西化;余又推尊自己老師錢穆的治學理念,稱讚他「一生為故國招魂」,卻簡化兩人思想的深層矛盾,只有請余徹底面對並解決自己這個矛盾,再來告訴台灣社會如何提高人文修養。(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
  回應
難道,余先生只要反共,怎麼暴力、怎麼臺獨港獨、怎麼向英美日諛媚舔附、怎麼背離輕蔑否定中國及其文化而扭曲歷史,都可以漠視、容忍而無所謂?
美英吹噓的民主,只存在西方強權國家,窮國弱國徒有文化人文修養,能發展出美英式的民主嗎?
所謂「反送中」,其實就是反中。而其根源,則來自於殖民症候群。
2019-12-15 07:34:15
阿楨
史學家余英時去世,享年91歲

歷史學家余英時教授在美東時間2021-08-01離世,享年91歲。
余英時籍貫安徽潛山,1930年生於天津,1950-1955年,余英時就讀於香港新亞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師從錢穆先生,為新亞書院文史系首屆畢業生。1956-1961年,就讀于哈佛大學,師從楊聯陞先生,獲歷史學博士學位。曾任密歇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2006年,榮獲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2014年,榮獲有東方諾貝爾獎之稱的唐獎首屆漢學獎。
余英時著作凡數十種,包括《士與中國文化》《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朱熹的歷史世界》《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等。
余英時於美任教期間,培養出許多史學研究人才,包括黃進興、陳弱水、康樂、王汎森、林富士,以及北京大學的羅志田等人。余英時還是《萬曆十五年》作者黃仁宇的博士論文指導老師。
  回應
哈! 果然還是等不到中國的崩潰!這麼一位仇共的學者,竟然能得到北京日報的發文,嘖嘖!
統一戰線工作,沒毛病
2021-08-06 08:20:39
阿楨
「歷史就是維護當代政治、政權合法性」 學者葛劍雄言論掀爭議 2021-06-18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歷史》的演講在社交媒體傳播,其中「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歷史就是維護當代政治、政權合法性」的主要觀點引發爭議。
他認為,「任何國家、政黨、羣體講的歷史都是為了加強自己的政治合法性,是不容質疑,更不許否定的。學術研究仍應堅持真理,實事求是。但在成果發表時要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如不利可在內部説,或直接報告當局。」
葛認為自己「只是把一層紙捅破了,不知為什麼有些人會大驚小怪?是一些人想象的『歷史』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衣,還是我説的不是事實?」
有支持的觀點認為他捅破了「現實政治虛偽性」,但也有認為其言論與身份不符,還諷刺稱他「想當國師」、「跪着搞學術研究」。
對於相關輿論,葛劍雄6月17日發微博回應稱,「請問我的話哪一點不是事實?我説這番話,意在告誡青年人、天真的讀書人不要以為近代史是學術,可以自由討論。」
他還表示,「我變了嗎?這些話我並非第一次説,至少已經説了五六年了。我一直主張,在學術上要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沒有必要也不應該觸犯政治的底線,更不應走極端。如果想搞政治,就堂堂正正搞,不要打着學術的旗號,更不要混在學術界累及他人。」
  楨回應:「任何國家、政黨、羣體講的歷史都是為了加強自己的政治合法性」是實然,但應然……
  另參【圖博館】《實然觀》
https://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11544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中國影視的發展趨勢,從最早偏向男性的正戲如《雍正王朝》《三國演義》等,到戲說類如《還珠格格》已現女性化,至青春校園、宮鬥和奇幻劇,因解脫了左北意識形態如民國劇、社會禁忌如寫實劇和正戲之歷史束縛,充分滿足了現代女性對劇中女主演技所表現的「人美心善情真、膽識智謀雙全、風情萬種」之小夢想,難道只許習發中國大夢嗎?但中國非主流市場的左右編導們,卻以左意識形態和右學院藝術教條、反批這些女主是沒演技的花瓶,賣座全靠資本炒作和對腦殘粉賣弄「白富美」「白甜寵」,其實正是靠「白富美」(如范《武媚娘傳奇》)和「白甜寵」的軟實力才受到東北和東南亞粉絲追捧、進而發揮影響力。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2021-08-06 09:12:06
阿楨
杜正勝沒有說出的貓膩 2023/02/06 胡文琦

號稱史學泰斗、中研院院士的杜正勝透過史學方法來分析爬梳「『中國』擴張模式的3步驟」,得出的結論分別是「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杜正勝表示,中國也正用這些步驟對待維吾爾族與藏人等,若台灣和中國大陸統一,「即使簽署和平協議,台灣也會面臨『同樣命運』」云云,並評估中國屆時會對台灣所施行的策略最重要的即是「思想改造」。
暫不論杜正勝有無既定刻板的意識形態與有色眼鏡,乃至是暫時拋開筆者與杜先生對「中國一詞」的定義與期許不同,甚至現在的民進黨中央政府亦就是在進行「同樣『去中化』的『思想改造工程』」不說,其一席「即使簽署和平協議,台灣也會面臨同樣命運」的中文邏輯則顯然大有貓膩,與刻意無病呻吟的強烈嫌疑之處。
一來,杜先生並沒有誠實的講述「就在出現同樣命運」之前,台灣因自身各種應對方式,所可能出現的不同程度、範圍的人民生命財產損失評估,二來,一個充滿弔詭又帶點無奈的文義即是,既然台灣無論如何努力,唯最終的命運「都肯定仍是『被征服』」的進入所謂「中國擴張模式3步驟」的話,那麼,執政黨乃至是領導人又究竟該如何盡最大可能,來爭取台灣最大的福祉利益與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呢?直言之,杜正勝就只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罷了。
  回應
杜說的擴張模式的3步驟-「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不就是冥盡黨在中華民國的台灣地區一直在幹的鳥事。
杜把冥盡黨在中華民國的台灣地區一直在幹的擴張模式3步驟-「征服」、「治理」與「文化改造」事實統統都洩露了說出來了...
三隻小豬都是成語的垃圾院士,其水準…,笑死。
令人懷疑所謂院士是否只是因為政治正確才上位,應該考慮取消杜的院士資格吧?
這不是西方的普世價值嗎?靶都已經畫好了,不就一直射箭就行
  楨回應:
染政毒(獨)之中研院院士即變終研院怨士
染政毒(獨)之文化總會即變文化塚會
染政毒(獨)之文建會即變文賤會
染政毒(獨)之國史館即變狗屎館
2023-02-28 06:53:4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