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10 07:18:20| 人氣4,247|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材質藝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啥是《材質藝術》(藝術家,2003)?

「本書界定的材質藝術,指以傳統手工藝材質為創作媒材,從造形或表達個人觀點出發,且能發揮材料本身特質的藝術家或作品;分別從陶瓷、纖維、金屬、玻璃四種傳統手工藝材料,介紹台灣當代材質藝術家及其作品所表現的風格與內涵。」

是嗎?那作者莊秀玲所介紹的台灣玻璃藝術家怎只有「琉璃工房」的「叛徒」王俠軍、而不見始祖楊惠珊?

因為楊惠珊已將淡水的「琉璃工房」移往上海的「琉璃餐廳」……

這太政治化了!是因為作者所界定的「材質藝術」是來自美國六、七0年代主張「工藝即藝術」的「工藝運動」(p.18),而王俠軍正是「一九八七年赴美國底特律創意設科學院研習工作室玻璃,一九八八至九三年與友人(作者仍不讓楊惠珊名字出現)創立『琉璃工房』,一九九四年創辦『琉園』。(p.142)」

這又太對人不對事了!作者不是說「材質藝術」要「從造形或表達個人觀點出發,且能發揮材料本身特質的藝術家或作品」了嗎?楊惠珊的作品只有中國傳統造形、欠缺藝術家個人觀點,故不能成為玻璃材質藝術品。

那王俠軍的作品<鴻圖>(p.142)不只是中國傳統的「龍鳳」紋樣,而且還具實用性的「簋」造形,這也有違書中所言:

「(材質藝術)一九八0年代以後,開始回歸這些工藝材質本身,特別是觸覺感受的形塑受到更多注意,並出現『作為藝術品的容器』之造型範疇,例如許多只以外形為基礎,而不重視實用功能的容器,常被用類似雕塑的手法創作,進而討論其形式造形或賦予某種象徵意涵。(p.13)」

那有違?<鴻圖>的「龍鳳」紋樣是傳統的抽象型,「簋」也早無實用性。

是嗎?那楊惠珊……

夠了!我懶得理這些「工藝與藝術」之爭,尤其是無聊的藝術家人事鬥爭的內幕八卦,我只想看好看又有創意的作品。

可惜書中所列陶瓷、纖維、金屬、玻璃四種材質藝術品,除少數比如p.45的<唱和>、p.73<相之美>、p.132<眼睛湯匙>,其餘沒啥看頭。至於創意嘛,作者的文字詮釋的件件似乎都有深意,但若只看圖卻看不出有此些文詮。

那是你沒慧眼,看不懂後現代材質藝術的雕塑(指相對於摩爾式現代主義雕塑而言)。

算了!一般人只看得懂、也只會買以下廠商宣稱的「波麗材質藝術」造型的藝術品:

「冷漿陶瓷 (俗稱波麗)是利用骨灰瓷(BONE CIIINA)再生原理,將魚骨、玉石、陶瓷研磨成細粉,再用現代科技方法將作品完成。是一種極新而且用途廣泛的複合材料,因為它不需要經過窯爐燒製,我 們稱它為冷漿陶瓷(俗稱波麗),它具有瓷器(Porcelain)之質感精緻細膩和波麗(Polyester)造形、線條、優美等特性。」
 
 
 
 
 
 
波麗 琉璃
 
琉璃工房 真琉璃 
 
玻璃藝術 
 
 

台長: 阿楨
人氣(4,247)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藝術文物 |
此分類下一篇:《文房珍玩》
此分類上一篇:國際文化藝術節

脫蠟水晶
法國脫蠟水晶 叫價220萬【經濟日報╱宋健生07.12.29  

這座高138公分的「夏綠蒂小姐」,打破脫蠟水晶工藝的最高難度紀錄,全球限量175件,台灣只分配到一件,訂價高達220萬元。記者宋健生/攝影
居禮名店昨(28)日在台中舉辦法國Daum杜慕脫蠟水晶新品展,現場一座高138公分的巨型「夏綠蒂小姐」水晶作品,訴求打破脫蠟水晶工藝的最高難度紀錄,訂價220萬元,引起頂級藏家高度矚目。
居禮名店經理吳嘉欣表示,台灣頂級水晶藝品收藏市場全球矚目,以杜慕脫蠟水晶為例,在亞洲的業績排名前三大。「夏綠蒂小姐」全球限量175件,亞洲只有台灣、上海及新加坡各分到一件,連日本都沒有。
吳嘉欣指出,這座高138公分的「夏綠蒂小姐」,挑戰了史上最不可能的脫蠟水晶工藝。所謂脫蠟水晶,是以碎水晶灌入蠟模內,再以香檳氣泡技法一體成型,從規劃到製作花了二年時間,由於成品太高,還出動巨型吊車來幫忙
2007-12-29 08:56:27
琉璃工房
琉璃創意蛻變 繽紛到澄澈【經濟日報╱鄭秋霜08.01.12  

「框景」是中國園林建築中常運用的設計,猶如以門窗為風景畫框,把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觀包含其中。Liuli Living借用「框景」的概念,把牡丹妝點入畫,將裝飾與功能融為一體,金屬方框是一層抽屜,由切割的金屬把手構成。
琉璃工房
當色彩全部抽去,琉璃會剩下什麼顏色?當繁華完全落盡,人生還留下什麼相貌?正在台北展出的「澄明之悟—楊惠姍現代琉璃藝術展」,呈現楊惠姍與琉璃工房團隊20年來不同階段的成果,透過創作不斷挑戰自我,充滿對生命的感悟。
走進SOGO百貨公司「澄明之悟」的展場,一朵朵盛開的透明無色巨型花卉,有的是牡丹,有的是荷花,栩栩如生的綻放花瓣以易碎的玻璃材質做成,透露出一種顏色盡落後的透明澄澈,巨大的尺寸與細膩的造型,不只吸引目光,更震撼人心。
楊惠姍藝術展,朵朵盛開無色花卉,透露出顏色盡落後的感悟,吸引目光震撼人心。
楊惠姍曾經是知名的女明星,1987年起投身琉璃藝術創作,苦心學習研究琉璃脫蠟鑄造法,20年來楊惠姍帶領琉璃工房創作團隊建立技術,藝術家與品牌的結合,使琉璃工房成為華人文化創意產業的知名品牌之一。
走過20年的琉璃工房,不只持續從事藝術品的創作,也將琉璃藝術產業化,例如成立透明思考(TMSK)餐廳及LiuliLiving居家品牌,推動琉璃藝術與生活美學的結合。
為了展現琉璃工房20年來具階段性意義的創作,這次展覽有許多前所未見的作品,除了楊惠姍最新創作「澄明之悟」系列外,還展出「花好月圓」系列、「無相無無相」系列、千手千眼觀音及Liuli Living系列家具及飲食器皿。
「花的創作,其實是我展現生命的方式。」楊惠珊表示,她選擇以易碎的琉璃材質來表現生命,正是呼應生命的無常。佛法所說的人生七苦,包括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及求不得,都在提醒人們生命的多變化與無法掌握。而一切的苦都是因為無常的存在,所以更應該去體會「空」與「無」的概念,並且對生命的苦產生更慈悲深切的觀照。
楊惠姍不同階段的花創作,展現的是她對生命的體悟歷程。例如她在第一階段創作的「花好月圓」系列中,賦予每一件作品明媚色彩,洋溢豐富的生命力,表現出世人喜愛與追求的美滿幸福。
到了第二階段的「澄明之悟」系列,她則把所有的色彩全部抽出,從繁花似錦到剎那透明,留給每一件作品澄澈透明的原本樣貌。對楊惠姍來說,「澄明之悟」系列巨大的花朵以透明澄澈的型態展現,正是她思考生命及創作歷程的另一個階段。
「無相無無相」系列作品,也不容錯過。楊惠姍在此系列作品中,以各式技法在靜定的佛像周圍空間,形成流態或氣泡,讓原本靜止的作品,展現了呼吸般的生命力與流動感,也揭示了「諸法無常」的變幻莫測。讓人對金剛經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著更深層體會。
蘊含禪意與對生命體會的作品,彰顯出個人創作語言,也看見東方文化的深刻影響。
琉璃工房指出,楊惠姍蘊含禪意與對生命體會的作品,已在歐美獲得矚目。2007年「澄明之悟」在紐約Leo Kaplan藝廊第一次展出時,這個造型為一朵盛開的透明無色巨型牡丹的作品,吸引了美國康寧玻璃博物館館長歐諾(Tina Oldknow),立刻以美國康寧玻璃博物館的名義收藏。西方琉璃藝術界人士並認為,楊惠姍的作品建立了屬於她的創作語言,也看見東方文化在她身上的深刻影響。
琉璃工房今年起並推出「Liuli Living」這個新 系列,為東方文化創意與產業的結合更跨一步。
琉璃工房指出,Liuli Living有些商品原本就在「透明思考」餐廳使用,因為琉璃工房對生活美學的整體思考,從2001 年起就開始將酒杯、陶瓷等材質的飲食器皿與琉璃結合,今年起飲食器皿及家具等全部納入Liuli Living這個新品牌。
琉璃工房指出,相較於「澄明之悟」把色彩抽出,首度在台灣亮相的Liuli Living的產品則充滿綠、紅、金等鮮活明亮色彩,並以中國園林建築中常用的「框景」設計手法,將一朵朵盛開的金色富貴牡丹,框在如鏡的鋼琴烤漆般的原木料上,成為兼具觀賞與實用功能的現代家具。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S2/4177134.shtml
2008-01-16 09:13:38
中國玻璃
流彩霓光-布里斯托市立博物館中國玻璃工藝展

‧典藏古美術 2007/08/16 今天看來玻璃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物料,但古人卻對這種由矽砂高溫融熔而成的材料寄予種種遐想。有的視玻璃原料如玉石,卻又惑於其晶瑩繽紛,而名之為「五色玉」....【文/丁穎茵;圖/英國布里斯托市立博物館】 
今天看來玻璃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物料,但古人卻對這種由矽砂高溫融熔而成的材料寄予種種遐想。有的視玻璃原料如玉石,卻又惑於其晶瑩繽紛,而名之為「五色玉」﹔有的著眼於玻璃原料價格低廉,卻又能仿製出玉石溫潤的質感,而稱之為「貧士玉」﹔也有眩於玻璃映徹出虹輝瑤影的異彩,將之名為「琉璃」。光影交錯之間,玻璃工藝品透現的流光霞彩既展示工匠的妙手巧思,也見證著中國與其他文化交流的歷史。可嘆的是,玻璃一直被視為玉石的替代品而備受忽略,加上歷代製作配方未趨精良,成品易脆又不耐熱,致令中國玻璃工藝發展較遜。直至清初康熙設立內廷玻璃廠,引進西洋技法,玻璃器具才得以在中國工藝史上獨樹一幟。不過,歷來玻璃工藝的傳世品少,收藏家不多,收藏又往往限於鼻煙壺,是以中國玻璃工藝的風流韻事流播不廣。就國外的藏品而論,英國布里斯托市立博物館的收藏可算是亞洲以外最佳,其展出或可稍稍補充中國工藝史上這一塊蒼白。

〈七彩魚藻紋玻璃瓶〉是清代多色套料玻璃的精品。

布里斯托乃英國早期的港口城市,以玻璃製作聞名,市立博物館藏有一批上好的中國瓷器,已故收藏家Burrows Abbey(1872~1949)的中國玻璃藏品亦委予該館保存。Abbey自1916年展開其長達33年的收藏生涯,是英國第一代中國藝術的收藏家。有別於其他收藏家多收陶瓷、青銅器,他獨鍾於玻璃工藝,屢屢購入同輩收藏家如Ellice-Clark, George Warre 及A.W. Bahr等人的私藏玻璃器物,其收藏以清代製作為主,亦旁及不少早期的玻璃製品,如戰國時期的玻璃珠、漢代的豬形明器、唐代的伊斯蘭式扁瓶等。這批總數達311件之多的藏品不但讓觀眾遊目於玻璃五光十色的表相、精緻的研磨技術,更由此一窺中國工匠結合他國技法的成果,並約略鋪陳了中國玻璃工藝的發展歷史。
中國最早的玻璃器物可溯源於公元前11至10世紀墓葬出土的綠色石英體珠子。研究表明它們可能來自埃及,隱含了兩大古老文明交流的線索。中外交流更確切的證據,可見於館藏一枚戰國時代的玻璃珠(長2.8.厘米、徑2.3厘米)。當時中國出產了不少顏色斑斕、樣式像眼睛的珠子,稱為蜻蜓眼。相類的款式早在公元前1500年即於近東一帶製作,稍後地中海東部的羅馬帝國亦有出品。學者相信這類玻璃珠由羅馬自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啟發中國工匠以高溫加熱玻璃,或拖曳、或點飾形成眼睛似的紋飾。各地製作的蜻蜓眼甚為相像,但由於中國以鉛鋇之類化學物為助熔劑,而西方則採用鹼性物料,如碳酸鈉助熔,光譜測試可透過玻璃物料的折射度,分辨出不同玻璃珠的化學成分,以辨別其來源地。
中國玻璃工藝除了接受外來文化的影響,也因應市場需求而自創仿玉石的明器。古人相信玉石為天地精華所寄,可予人長生不老,甚至保存屍體不腐,故玉器多作隨葬明器。但美玉難求,價格又不菲,再加上其硬度亦令碾琢尤為繁難,工匠乃以玻璃仿製玉石瑩潤通透的質感,不但價格便宜,玻璃亦較易琢磨成器,更節省工時。是次展出的一件西漢年間〈玻璃圓璧〉(徑10.7厘米、厚0.7厘米)便為一例。玻璃璧久經墓葬已不復溫潤,然飾以穀芽紋,祈求死者重生的願望依然可見。
漢唐之際,羅馬及印度進口的玻璃器物,又或伊朗的薩珊玻璃製作,對本土玻璃工藝的影響甚深。唐代貴族、豪門多以自絲綢之路西來的伊斯蘭玻璃器皿為珍品,中國製品不論器形、紋飾都多仿異域風格。再者,佛教在中國流播益廣,佛陀的智慧常被喻為五色光芒,而玻璃剔透多彩,尤為適合製成禮佛供品或存放舍利的容器。展區所見的一件〈亮綠玻璃蓋罐〉(高5.6厘米、口徑2.2厘米、腹徑4厘米),與陝西耀縣的舍利瓶樣式相類,大抵同是隋代的成品。此蓋罐雖為小件製作,但胎壁極薄,顏色通透,器形圓渾,顯見工匠漸已掌握自近東傳入的玻璃吹製技術。
宋明兩代手工業日益興旺,蘇州、山西大同、甘肅漳縣、山東博山漸次發展為玻璃工業重鎮,成品多行銷至日本、東南亞諸國及印度南部等地。況且,兩朝與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交往益繁,游牧民族好佩帶飾物以展示財富,玻璃無疑被視為一種便宜又隨手可得的替代品,當時製品多為珠寶首飾、腰帶飾板、鈕釦和迷你雕像等。工匠長於煉製亮麗多彩的玻璃原材,加以雕刻成小件佩飾,但模鑄及吹製器皿的技術尚未圓熟,故形制稍大的傳世品胎壁甚厚。館藏一只宋代的仕女〈雙龍含珠手鐲〉(徑7.8厘米、厚0.8厘米),以兩組模型合製而成,通體瑩潤,當是仿白玉之作。又如一尊明代的〈壽星像〉(高5厘米、寬2.2厘米),即先以模鑄製成雛型,再以中國工匠擅長的雕刻法琢磨細節,正是當時迷你雕像的例子。

乾隆年間製作的〈金星玻璃花插〉,以鏤雕刻劃松鼠嬉戲於葡萄藤間。

及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大力資助玻璃製作,又引入西方技術,開創了玻璃工藝絢麗多姿的盛世。康熙三十五年(1696),德國耶穌會傳教士紀理安(Kilian Stumpf)受命成立清宮玻璃廠,而博山、蘇州等地技藝高超者亦被徵集到其中。中西技術的結合,啟發工匠改良了玻璃原料的配方,煉製的玻璃顏色可達30多種,而且材料不易龜裂,不但更為耐用,也俾雕工得以發揮所長,製作更精緻的器具。此外,工匠又革新傳統的製作,發明套料、金星料、琺瑯彩等多種裝飾技法。其中套料製品集玻璃成形與雕刻技術之長,尤見清代工匠的妙手。現時最早的套料玻璃傳世品見於乾隆一朝,博物館即以一套刻有乾隆年款的〈白套紅纏絲花卉祭器〉(爐高21.8厘米、腹徑19.8厘米;燭台高24.5厘米、台徑12.3厘米)為全場焦點。這套禮佛供器包括一對燭台及一只朝冠耳爐,工匠先以模型鑄造配件,並用木榫及膠漿組合成器,繼而在其上澆注紅色玻璃,製成兩層顏色不同的玻璃器物;其後,雕匠再將表層玻璃雕琢為花卉紋飾以顯現底層玻璃,令成品既有鮮明的色彩對比,又有浮雕凹凸有致的質感。除了雙色套料,工匠又或把各色玻璃棒燒熔,以拉曳、纏絲等黏貼在胎體上,再琢磨出斑斕的裝飾。館藏一件〈七彩魚藻紋玻璃瓶〉(高15.9厘米、肩徑9.8厘米),即以此法製成七色魚游於水藻間的紋飾,突顯年年有餘的祝願。
由於清初玻璃製作技術一日千里,工匠又據玻璃善於模仿其他玉石材質的製作傳統,鑽研新法模仿陶瓷、漆器或半寶石等材料,以表現不同的藝術效果。最讓人驚豔的,莫過於模仿金砂石的金星玻璃。據清宮造辦處記載,金星玻璃的燒製技術源於歐洲,乾隆六年(1741),工匠與傳教士紀文(Gabriel-Leonard de Brossard)、汪執中(Pierre d` Incarville)的協力研發,歷時數年終於製成於黃褐色玻璃內閃爍著點點金光的金星玻璃,直至乾隆二十三年(1758),其間造出不少賞玩與實用兼備的器物。其製造方法為利用銅等熔解度低的金屬物質在特定溫度從玻璃析出的原理,於坩鍋內燒製成金光點現的玻璃料,再碾琢成器,故成品多以鏤雕、圓雕器為主,玲瓏精巧。館藏一只〈金星玻璃花插〉僅高14厘米,工匠卻運用鏤空雕刻法展現層次感,活現松鼠於葡萄藤間嬉戲的情狀。
玻璃配方的改良令胎體得以模仿白瓷細潤的材質,促成工匠仿瓷器彩繪,借鑑於銅胎琺瑯而發展出玻璃胎畫琺瑯彩。由於玻璃與琺瑯熔點接近,彩繪技術要求極高,在反覆焙燒的過程中,若溫度稍低,琺瑯釉未能熔化,則色彩黯淡;若溫度過高,玻璃胎體變形,便無法成器。琺瑯彩僅用於製作小件器物,如花插、鼻煙壺等,但題材豐富,人物花鳥皆可入畫,成品講究畫工細膩,顏色雅淨。博物館展出一件〈琺瑯彩漁家樂圖紋瓶〉(高9.4厘米、肩徑4.8厘米),頸飾蕉葉紋,肩部繪有開光花卉,瓶腹則以工筆點染漁家悠然自得的生活。
嘉慶以降,皇室對玻璃工藝的支持日衰,製作的數量與種類減少,質量也大不如前。博物館藏有數件清中後期製作的玻璃器物,儘管風格仍見華美工致,卻似乎欠缺了清初大膽嘗試的氣魄。在清末革新傳統文化的呼喊聲中,中國玻璃工藝卻陷於固守傳統精工細作的手工業模式,抑或投身現代工業的機械生產。博物館近年亦有意收集中國現當代玻璃工藝品,以一一見證中國工匠如何回應現代社會保存傳統文化的挑戰。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97&f_SUB_ID=447&f_ART_ID=79121
2008-01-21 09:16:51
琉園
琉園 挑戰國際一線品牌【聯合晚報08/02/25 嚴珮華

改「行銷導向」
「今年是琉園的品牌元年,今年起琉園tittot品牌正式進軍國際市場,目標是角逐全球玻璃藝術一流僅4-5個國際精品品牌。」琉園執行長王永山說,如果說過去10餘年琉園是業務為導向的品牌策略,那麼,自今年開始,將是琉園以行銷為策略導向的品牌元年,準備向全球水晶玻璃工藝一線品牌挑戰。
琉園的文化創意品牌策略分為兩個階段,王永山說,第一個階段是以業務為導向通路體系,這在過去10餘年,在大中華區品牌定位、形象、管理、通路摸索完成,建立約50-60個點之後,今年進入第二階段以行銷觀點的通路策略,爭取國際認同,要向歐、美發展,躍升為國際品牌,預估到2011年要在全球設200家據點,成為國際品牌。「我們對自己的創作與製造很有信心,可以與國際一線品牌相比,甚至比歐美的一線品牌更好。」但作品、創意本身不是問題,王永山強調,能不能成為國際一流品牌的最大難度關鍵在於「如何建立以行銷思維的管理體系。」
王永山說,水晶玻璃藝術精品世界,幾乎是歐洲人的天下。精品市場每一個地區消費者習慣都不同,更是標準的B2C而非B2B市場。王永山說:「我發現某一國際一流的品牌大廠,客人從訂貨到拿到手中只需要3天。但奇怪的是,這家公司與我們公司的作法類似,講究手工,單單純手工製造就需要至少兩個月,這家公司怎麼能在3天內做到?就算是生產線上所有的產品都中斷讓路,都做不出來。我們想了很久都想不出來。」
後來,我們知道他們如何play,王永山說,「他們是在全球建立訊息網,只要在全世界任何地方賣掉一件,他們就會立即補一件,不需要銷售預測」,運用生產管理Just in time及時生產後勤管理作業體系,但,因琉璃產品一做就是2-3個月,能夠做到「賣一件、補一件」,存貨管理系統成為關鍵,而不是銷售預測的思維。
怎麼說呢?王永山進一步解釋,一般而言,以製造為導向的庫存管理原則觀念是:庫存越少越好,流動性越高越好,將資金成本壓低,透過靈活的調度支應,創造現金流量,這在製造業的生產管理學中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在經營精品市場,卻必需逆勢而行。因為琉璃精品是手工,單件產品製造時間長達2-3個月,必需維持適當的庫存,而且庫存與開點的店數有一定關係,點開得多,庫存要跟著增加。但是,要保持適當水準的存貨,又要壓低資金成本,兩相衝突,如何處理?王永山體悟出,「那表示產品售價一定要高,而高售價就必需提高產品本身的附加價值」。王永山說,琉園經過這10幾年的摸索,要與這些一流大廠競爭,就要了解他們的管理模式,現在大約學到了8成。因此,決定走向以行銷為導向的管理體系,針對產品特質,建構對的形象、對的服務、對的通路等整體性搭配,才有機會打入國際市場,成為全球一流的品牌。
對的通路與點
近日琉園台北101、上海形象店相繼開幕,配合行銷導向,花重金重新塑造品牌形象與定位。有了對形象,更要有對的通路,王永山認為對與不對的通路,影響很大,王永山舉例,琉園在大陸上海徐匯區東方商廈設點後,銷售額是原來不到100公尺內舊點銷售額的7倍,為何差這麼多?因為,徐匯區東方商廈點是上海貴重精品、禮品集中地,而原來並不是,因此「只差100公尺,但銷售額就差7倍」。未來通路策略,大中華地區以直營店為主,而歐美以專賣精品店為主。
王永山有信心在對的通路與點,將過去10餘年大中華區建立的50-60個點,在未來4年內年擴展4倍至200個點,在對與正確的點,以及服務、形象搭配,琉園已準備好用行銷方式,讓tittot進軍全球,準備在4年後挑戰國際玻璃藝術的頂級品牌

品牌思維:讓客戶得到尊貴與滿意【聯合晚報08/02/25 嚴珮華

琉園tittot產品以限量、純手工製造,精品藝術價值被肯定,但如何突破數量、收藏價值與生活普及化,達到發展商品文化產業?
琉園執行長王永山說,精品品牌的經營思維是「讓客戶得到的尊貴與滿意」,不只是降低成本、提高品質、準時交貨而已,王永山強調,所謂尊貴滿意,最重要的是原創,這世界上只有我有,保證別人不會有,客人買了之後,不必擔心會與別人「撞衫」,對於這件商品的創意與內涵,只有客人最了解,為了維持這樣的原創性獨特性,其產品的附加價值就更高了。其次如工藝、手工的完美,在行銷上高水平的形象、通路、服務都是令客戶尊貴滿意要件。
王永山說,歐洲品牌水晶玻璃大廠,當年度限量只有2%,98%是沒有限量的,因為如果都是限量,那麼產品一定很貴,他們會特別強調那2%的限量,但沒有限量不是粗製濫造的,王永山強調,要使98%不限量普遍受到歡迎,後面支持的就是品牌投入,例如建立清楚的形象、完整的客戶服務、完整的通路服務,令客人到任何一家店都能享受到相同水平的尊貴感,使得消費者得到一流精品品牌所獨有的感覺,讓98%的不限量產品提升到如2%的限量一樣的精品品牌附加價值,中間是不矛盾的,而且這才是精品的經營重要思維。
由於tittot一開始的藝術創作價值就被肯定,過去幾乎都是100%限量,比歐洲2%的限量高出許多。大件特殊作品維持100%限量約3-6件;而另一種限量,如限量800個,賣完就不賣了,又如Y2K商品限量2000個,一般限量約300-800件;還有一些量身訂作的產品,未來擴大至中國之後,不限量商品就會增加。王永山說,考慮到創作珍貴及東方人對稀有性的感受,琉園希望未來維持30%-50%限量,但是,要達到這樣的水準,品牌投入的支撐必須到位才行。
不論是限量與量產,關鍵是產品本身要有特色,王永山說,「取名為tittot就是源自「剔透」的色澤與光亮」,加上原創上傾注特有東方語彙文化特性、以及色彩繽紛,讓西方人一眼就看出作品來自東方tittot;在工藝技術上,選擇最難的精細工藝脫蠟鑄造為主。
編按:「台灣品牌築夢」系列報導,至今天告一段落,為慶祝聯晚20周年,全系列內容已出書,書名為「誰在玩品牌」,歡迎讀者洽購聯經門市。

王永山 弟弟王俠軍最大靠山【聯合晚報08/02/25
嚴珮華

初見執行長,溫和而親切,用字遣詞感性具哲理,強烈文人特質的抽象語彙。王永山唸的是臺大經濟系、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MBA高材生,多年從事管理工作,但言談不像商學出身,談數字,說績效,反而想傳達的是創作與藝術內在的意涵與理想,彷彿在骨子裡藝術DNA不斷的滾動。
就如同,進入琉園台北101的形象店,除了色彩繽紛的琉璃作品,電視牆上透出不斷燃燒的火焰,王永山說,這代表著創作需要不斷熱情燃燒,更代表著非生即死的決心與意念,代表琉園想傳達的夢想與決心。
王永山是王俠軍的兄長,與生俱來藝術DNA,王俠軍推動藝術創作之路終不悔,而王永山以金融管理見長,結合內在藝術血脈,當感性碰到理性,完成今日王家兄弟中國玻璃水晶藝術夢想與成就。
王永山、王俠軍兄弟出生在印尼,是印尼華僑,王永山於民國49年離開印尼來到台灣,當時11歲。王家對中華文化十分熱愛,父母嚴格督促他們博覽歷史典籍,更請來私塾先生教中文,每天跟著私塾老師吟詩誦詞,使得王家兄弟從小就注入中華文化與藝術特質,王家的藝術細胞不僅來自先天的DNA,也加上後天的培養。
王永山唸建中時,是圍棋高手,並曾經贏得全國國畫第一名,寫得一手好字,而在北投成立的「琉園水晶博物館」門館上的題材,就是出自王永山獨特的書法風格。因為小時候吟詩作詞的根基深,與同事對談,王永山不時引經據典,信手捻來名詩佳句,而自己熱愛藝術,並長期贊助捷克玻璃學校與博物館,還在琉園內設立「文化講座」。
王俠軍曾與張毅、楊惠姍合資的琉璃工房,但因財務問題而離開,但王俠軍熱愛玻璃藝術,不甘心被財務打敗,這時,學經濟、有財金背景與管理經驗的哥哥王永山,成為王俠軍最大的依靠。
1994年,琉園成立,王永山當時說:「我跟俠軍說,我用一年的時間幫他把工作室的架構搭好,讓他用藝術家的身份玩十年。」顯見,王永山對自己的財務與管理經驗充滿信心。
王永山說,當藝術變成商品之後,就要管理,用理性來管理藝術的感性,達到打造中國人的玻璃世界願景。
2008-02-27 08:01:48
阿楨
2023,年輕人不想買鑽石了? 2023/02/27

“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很明顯,Lily就是這句話的“受害者”。

臨近婚期的她,在婚戒的選擇上犯起了愁,“我現在想到買鑽戒,我就頭大。買小的湊合一下,耳邊傳來的都是‘別買一克拉以下的鑽石,都是碎鑽,不值錢’。那我就看大的,好傢伙,單就一克拉的鑽石動輒就要大幾萬塊錢,有的牌子大的,款式好的,十幾二十萬的都有,別說買了,我連看看都肉疼。”
上世紀中期,著名“鑽石大亨“戴比爾斯以一句膾炙人口的“鑽石恒久遠,一顆永留傳”將鑽石與愛情牢牢地捆綁在一起,用鑽石的堅硬品質象徵著愛情的堅貞不渝,讓鑽石在全世界消費者心目中與愛情劃上等號。就這樣,鑽戒被捧上了全世界的婚禮聖壇,與此同時,稀有、特殊的定義也讓當時全球鑽石價格暴漲。2021年,中國用於訂婚及表達愛意的鑽石用途占比合計達58%。
但事實上,在萬物互聯,資訊化浪潮的席捲下,當代年輕人不再認為鑽石是愛情和婚姻的必要象徵。而以實現“克拉自由”的培育鑽石行業也正發展的如火如荼,逐漸瓦解鑽石物以稀為貴的“買賣論”。如果按零售端計算,0.5克拉的品牌天然鑽戒,可能在3.5萬元左右,而使用同等級的培育鑽,價格在1萬元內。
最後,這屆年輕人喜歡新鮮感,來得快,去得也快。當代年輕人購買珠寶首飾的習慣,已經從買價值轉變為買保值,消費者不再為象徵著愛的寶石心動,新穎、小眾、個性化的產品才能滿足他們喜歡獵奇的心,給他們帶來新鮮感。
  回應
這個就是智商稅,買個白金的刻上名字足矣,剩下的買個金條還保值。
也和中國青年更自信更有主見了有關。
2023-03-02 07:42:53
阿楨
公共藝術遴選不利年輕藝術家? 藝術界建議辦金酸莓獎2024-01-23

監察院糾正文化部公共藝術代辦亂象,認為文化部未緊扣設置公共藝術政策目標,與時俱進,特別是培養年輕世代藝術家。但藝術界指出,公共藝術不同於繪畫,從設計到施作不僅耗時費工,往往還需要與當地民眾互動,因此競圖時評審往往會看藝術家的公共藝術經歷,缺乏經驗的年輕藝術家較難出線。但文化部可以在專家學者資料庫中增加新世代策展人、藝評或學者,為台灣的公共藝術注入更新鮮的觀點、更前瞻的角度。
策展人胡朝聖擔任公共藝術審議委員多年、也曾做過公共藝術代辦。他認為,公共藝術代辦一詞近年已被「汙名化」,代辦有政府和民間兩種,政府代辦如台北都發局代辦機場捷運公共藝術,品質不錯。公共藝術出現代辦「一條龍」圍標壟斷問題的,多半是較偏遠地區的小型案子。蔚龍藝術總經理王玉齡也認為,民間代辦公司目前爆出問題的是兩三家,卻被「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一竿子打翻所有民間代辦。

胡朝聖認為,代辦出現亂象的關鍵在於評審,不在於代辦公司。如果公共藝術審議委員能做好把關,台灣公共藝術的品質自然會提升。他認為文化部提供公共藝術評審的「專家學者資料庫」萬年不變,是造成台灣公共藝術「劣幣逐良幣」的源頭,資料庫中的評審沒有世代交替,選出來的作品自然也不會世代交替。甚至還有藝術家看了評委名單,就不願意參加遴選。
胡朝聖指出,公共藝術和一般大眾認知的繪畫等「純藝術」不同,除了自我的藝術創作,還必須跟民眾、公部門不斷對話,因此年輕藝術家不容易掌握。有心創作公共藝術的藝術家往往要歷經歲月的錘鍊,才能做出精彩的作品。監察院批評「近年難見具台灣特色公共藝術」,胡朝聖也不以為然。他指出,公共藝術風格相當多元,有菁英品味也有庶民美學。他舉例,藝術家帶著國小學生或阿公阿嬤一起創作的公共藝術,菁英來看可能粗糙,但從公共藝術的角度來看卻可能深具地方特色。
台灣每年都有公共藝術年鑑,也會有公共藝術獎的評選。胡朝聖建議,公共藝術獎不妨舉辦「金酸莓獎」,每年選出最醜的公共藝術並公布評委。民眾可以藉由討論公共藝術的美醜凝聚對公共藝術美學的共識,評委也會因為擔心選出「最醜的公共藝術」而潔身自好,改善代辦的圍標問題。
2024-01-23 03:17:3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