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1-22 08:16:38| 人氣72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仇敵》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相對於《聖彼得堡的文豪》濃稠的潛意識囈語濃湯,柯慈《仇敵》(小知堂,2004)的文字簡直是白開水,那有導讀廖炳惠所說的:

「《仇敵》是部成功的後設小說,一方面將《魯賓遜漂流記》以及《羅珊娜》的故事加以改編,另一方面則開了作家丹尼爾‧狄福一個玩笑。書中假設女主角漂流到魯賓遜的島上,看到他孱物無能的模樣,並且認識了星期五。在魯賓遜死後,女主角成為他的代言人及福先生的情婦,但她的故事卻被福偷天換日,以假船難的方式試圖將她與星期五淹死。這部作品引起不少後殖民批評家的重視,小說的形式與內容從早期的敘事體、日記、寫實到後設小說,由歷史到魔幻,相當曲折、有趣柯慈得獎其實是眾望所歸。」

你看重的是文字魅力,理論家所評是小說的「精簡、純淨、拼貼的技法」,再說二者的主角不同,《聖彼得堡的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可是位發掘人性的心理小說名家,而《仇敵》女主角蘇珊巴頓依小說自述:

「我完全不懂寫作的技巧,寫出來的東西必然很乏味,寫作是一門藝術,可是我一點都不懂。」(p.59)

是嗎?那結尾的一段文字怎如此優美深邃:

「他(星期五)的嘴張開。從嘴裡緩緩流出一道水,沒有氣息,沒有干擾。水流過他的全身,再流向我,流過船艙,流過整艘船的殘骸,沖刷著懸崖和小島的岸邊,朝著南方和北方,流向世界的盡頭。柔軟、冰冷、黝黑、無止盡,水拍打著我的眼簾,拍打著我的臉。」(p.201)

即使有網友認為《仇敵》「實在稍嫌無聊」,伊格言:「《仇敵》中的後設成份顯得索然了些。我們當然可以將《仇敵》之中各個角色的設定作一象徵意義上的整理(例如說,被割去舌頭而無能言語的星期五代表了某種克魯索與蘇珊巴頓皆欲「返祖」的目標或對象,而仇敵Foe又如何橫阻以虛構、或誘引以其餘之事等等),再配上書裡的後設或後殖民元素來做解讀;但對於一般讀者而言,這樣的智性遊戲所能帶來的心靈撞擊其實相當有限。於此,後設的虛實相參所真正「有效執行」的部份也只剩下對「情節的曲折度」的貢獻而已。如若採用較高的標準來看,這可就有點浪費筆墨、辜負意象了。」
但有人卻能:「在柯慈《仇敵》那優美深邃的結尾裡,立刻想到的是有名的澳洲導演珍康萍(Jane Campion)名作《鋼琴師和她的情人》(The Piano),那墜落的鋼琴自透光的海面沉入無光海底的畫面。冰涼的聲響與氣泡揚起,但或許由水牆的隔絕,下沉的過程卻近乎靜默無聲。如果願意較尖銳地去解讀這部電影,那麼我們或許可以這麼說:彼時,那鋼琴承受的拉扯已然不僅僅來自於重力,而更來自於某些如海底般悠遠的、消逝的、如此苦痛卻又令人絕口噤聲的情緒了。」

台長: 阿楨
人氣(72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文學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雙面少年》
此分類上一篇:《聖彼得堡的文豪》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