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代了,都已快民國一百年,還在評民國七十八年的《轉變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巨流,1989)。
有啥辦法?從該本同名研討會集出版至今,坊間就未見研究台灣中產階級的專著出版,雖然媒體政治版充斥著中產階級與中間選民、經濟社會版則充斥著中產階級消失論。
莫非台灣學界也跟著向下沈淪不再研究了?那我提供大陸學界一項大型研究計劃「中國社會變遷與中國都市中等收入群體的成長」,集合各大學學者,從收集各國中產階級文献、到設計一套田野調查問題,費時卅月,得出二本成果《全球中產階級報告》《中國中產階層調查》(北京‧社科文献,2005)。其中還附有二篇<港台北區:中產階級的異軍突起><身處變遷下的台灣中產階級>可補前書之不足。
什麼「補前書之不足」?根本是在唱衰台灣,不論內容,單看章節標題便可知:<台灣中產階級的財富蒸發><中產階級嚇倒了><新貧階級興起>。
別單看標題,你不覺得台灣傳統產業的新中產階級「一直以來對台灣的未來保持樂觀…但近年來,他們陷入了困惑…陳水扁當政後,精力都沒放在經濟建設上,置民眾期待的發展經濟、提高教育、改善治安等不顧,完全投入一場打擊對手的政治鬥爭中」(p.282)。難怪會有上百萬紅衫軍反扁。
歷史輪流轉啦!台灣傳統地主等的舊中產階級不也曾反過二蔣,而成為台獨泛綠的支持者。如今高科技產業的新新中產階級靠著優惠補助和不必繳稅,不也迅速的成為「新富階級」。
那只是財富的重分配,若論及「心態及性格」,不論新舊或新新中產階級都有《轉變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主編蕭新煌所說的「現實性格」:「他們傾向於精打細算…是有條件、有保留的求變者…因此對其成就和地位也就有相當的焦慮感。他們一方面要比別人得的多,另外更怕有失,擔心一旦有變動,他們會不會失去什麼。」(p.11)
不只吧!應還有葉啟政所批評的中產階級「時尚品味」:「中產階層愉快地享受經濟成長的碩果,並慶幸自己有機會活在這編織得相當豐盛的五光十色舞台上。他們看不出資本主義體制下政經聯合陣作的壟斷和宰制性格(應再加李登輝政權的黑金體制和陳水扁政權的綠金體制),以為只要自己努力打拼就有機會享受科技資本主義的成果…他們陶醉在物化的『精緻文化』(文化創意產業)之中…文化的精神『意義』喪失殆盡,成為服務『(後)現代化迷思』的祭品。」(p.122)
蕭葉所批極是,但怎不對後來的李黑金和陳貪腐集團做出同一標準的批判呢?
書呆子,又來什麼「同一標準」了。看看當時參與研討的人吧,蕭新煌、瞿海源、林忠正、彭百顯、徐正光、杭之、吳乃德、林佳龍等,之後都成為集團的一分子。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