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26 07:42:19| 人氣2,522| 回應1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淺談博物館行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國美館資訊組的邱明嬌組長一定想當行銷組的組長了,不然怎會在館刊《台灣美術》63期發表<淺談博物館行銷>鼓吹要學歐美設行銷組?

乾脆說她想跳槽到企業界算了,你太LKK了,不知現今可流行文化產業了,你看她在文後所列參考文献,多少篇論文都在談「博物館行銷」。

是嗎?那我怎無法在中外博物館概論中讀到呢,頂多是提及,你比如台灣的《美術館行政》(藝術家,1991)就只在頁二一二提到「文化觀光」、頁二二三「文物販賣」「餐飲服務」。另外大陸的《中國博物館學基礎》(上海古籍,2001),《法國博物館》(北京‧商務,2000)也差不多。

那是黃光男任北美館館長時之作,理論上他雖沒多大發揮,但在實務上他可說是台灣博物館行銷的首席達人,他接下史博館長後,靠著「兵馬俑」和埃及、瑪雅、兩河和印度等古文明特展之行銷,硬是將老舊且館藏又不如故宮的史博館、炒的比故宮還紅。

可惜人去館又凉了,可見還是得設行銷組,必須在制度上給予保障,不能流於人治。

那不是和一般只想賺錢的企業沒差了?

不!她結語道:「行銷不等於廣告,也不等於宣傳,它是對一項任務、使命,需要正確與有效的規劃與執行……不能只一味求利潤的追求。」(p.101)

喲!怎那麼像一般「企業文化」論的形象廣告詞?

你是想說賺錢的「遮羞布」吧?

本來就是!

你是不會明白「美術館不再僅只是提供展覽、典藏、教育、研究等功能的文化設施,而社會意識的急速變遷與消費型態的大幅改變……未來美術館除了伝統的展示空間外,將設有書店、咖啡店、庭園餐廳、賣店等休憩設施以提供民眾更多元的服務;大大滿足民眾休憩和美感享受的需求。以打破高不可攀的精英化固有印象。」(p.94)

還不是媚俗、想賺錢的老套說詞,要不是「現階段各公私立博物館因受限於經費」,「博物館行銷」還會是「博物館生存的重要經營手法,也是未來必然面臨的議題」(p.94)嗎?

算了!你沒當過家,不和養家的難。

我還是圖博館長呢,養個館何難之有,要是養不起就別開啊,現代社會又不缺這些文化表象。

你那算啥鳥館?人家的身价可是以億計。
 

詳參【圖博館】:《中國博物館》《生態博物館》 《博物館能量》 <淺談博物館行銷> 《博物館行銷策略》 故宮想變新宮? 故宮真的變新宮  故宮與黨產《文化很好賺》  馬列《藝術經濟學》藝術市場的虛實  不怕買到假骨董 《當藝術遇上經濟》文化能公辦民營?

 

北京故宮博物院
台北故宮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中國第一座由國家興建的國立大型綜合博物館,占地7萬余平方米

陝西曆史博物館:1991年6月20日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擁有1.1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展廳

黑龍江省博物館:收藏曆史文物、藝術品和動、植物標本

杭州曆史博物館: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2001年10月8日開館

上海曆史博物館: 1954年籌備,至今已收藏了大量的代表上海曆史進程的文物和文獻

新上海曆史博物館1994年10月開館

上海美術館:創建于1956年,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美術館之一。

上海科技館建築面積9.8萬平方米,分爲11個風格各異的主題展區、4個高科技特種影院

上海公安博物館:1999年9月11日開館,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共七層

上海動漫博物館:彙集了中、美、日、法等及港、澳、臺等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動漫展品

蘇州絲綢博物館:占地9460平方米,將古老文明與現代風格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中國絲綢博物館: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國絲綢博物館,是第一座全國性的絲綢專業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絲綢博物館。

中國煙草博物館:中國煙草博物館是經國家批准並由全國煙草行業共同捐資捐物興建的專業性博物館

中國鐵道博物館: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鐵道部科學技術館,2003年9月,鐵道部科學技術…

廣東龍門農民畫博物館:是目前爲止中國60多個農民畫鄉中唯一由民營企業投資興建的農民畫博物館。

 

絕代金蓮展館:位于浙江省嘉興桐鄉市烏鎮,系統的展示纏足文化
西方人印象中的三寸金蓮
中華性文化博物廣東丹霞山2分館004年3月8日開館
中華性文化博物:創建於1995年。當時劉達臨舉債30萬元將博物館落戶上海青浦縣徐涇鎮,但由於過於偏遠,參觀者寥寥。直到1999年,博物館搬遷至上海南京路步行街附近。這次雖然離繁華鬧市較近,但位於小巷內的博物館仍很難吸引參觀者。劉達臨試圖在步行街豎立指示牌,但未得到主管部門的批准。2001年博物館被迫搬遷至租金較低的上海武定路,但經濟問題仍難以解決。博物館在2003年確定遷址江蘇同裏,並於2004年4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社會學家費孝通題寫了博物館館名,並稱其為“五千年來第一展”。
國內八大奇妙博物館 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中華性文化博物館西安分館2006-09-27正式開館

 

洛陽匾額博物館:匾額俗稱匾,也有稱牌,是集文學、書法、雕刻、印鑒、裝飾、建築等藝術門類于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

中國現代文學館: 2000年5月23日開館,擁有52個文庫,藏有巴金、冰心、丁玲、周揚等衆多現代作家的著作、信件和收藏書籍,有藏品30余萬件,其中有書籍雜志、報紙、手稿、書信、照片、錄音錄像帶和文物。

中國工藝美術館:1990年正式對外開放,面積3200平方米,藏當代工藝美術精品。

中國國家動物博物館2009年開放,展覽面積5500平方米,共分爲三層,建築格局仿法國自然曆史博物館。

大連旅順蛇博物館占地1.4萬平方米,有30余種、2萬多條蛇,另外還有蛇的浸制標本、剝制標本和精美的蛇骨骼標本,是目前亞洲最大蛇博物館

山東諸城恐龍博物館這裏埋藏著許多古生物化石,如鴨嘴龍、原角龍、霸王龍以及魚類、龜鼈類、鱷類、樹木類化石等

中國古動物館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的,中國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爲載體,系統普及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古人類學及進化論知識的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古動物館

北京天文館A館和B館兩大部分:A館始建于1955年,1957年建成開放。總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米,主要開放設施有天象廳;展覽廳;影視報告廳和大衆天文臺。A館天象廳于2008年7月11日改造後重新開放。內設400席座位,廳內安裝德國蔡司9型天象儀,美國Sky-Skan公司的全天域數字投影系統,和4臺輔助激光投影器,4臺噴霧發生器以及13.1聲道的環繞聲系統。這樣的超級組合,使北京天文館天象廳成爲世界上最先進的天象廳之一。 新館于2001年底在天文館原址上動工興建的,總建築規模20000平方米,已于2004年的第四季度建成開放。主要的公共開放設施有:數字化宇宙劇場、3D動感天文演示劇場、4D動感影院、天文展廳、太陽觀測臺、大衆天文臺、天文教室等。宇宙劇場,容量200席座位。

 

蔡伯昌老彩票博物館收藏了2000多張從清朝至新中國成立前的各種彩票

範敬貴根雕博物館展館面積1000平方米,展品有1000多件。

中華根雕藝術館: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建成並對外開放

四海壺具博物館是由著名壺具收藏家、紫砂陶藝家許四海先生創立

陳氏算具陳列室算盤收藏家陳寶定教授成立於算盤的故鄉上海

上海金鑰匙博物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收藏,趙金志已擁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種鑰匙,總數近兩萬枚。這些鑰匙質地各異,包括金、銀、銅、鐵、鋁、瑪瑙等多種材料。1997年落成,不足30平方米的展室內陳列了趙金志40多年來傾其心血收藏的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種鑰匙,總數近兩萬枚稀世珍品,包括了多項世界之最。如“世界上最大的禮品鑰匙”,長約30厘米,重約兩公斤。其渾身金光閃閃,主體圖案爲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防洪紀念塔,耳部則鐫刻著松花江公路大橋旁的立交橋圖案;而“世界上最小的鑰匙”則雕刻在一根發絲上,且只有憑借顯微鏡將其放大100多倍方能一睹真容;唐代鑰匙“鎖寒窗”因其造型酷似古窗格而得名。該鑰匙制于公元731年,青銅質地,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鑰匙。除此之外,還有會唱歌的八音鑰匙、巴黎城的金鑰匙、開箱進寶鑰匙等等。這些珍貴的藏品無不令人嘖嘖稱奇。

 

巴黎盧浮宮: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曆經8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衆開放,是世界上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博物館

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烏菲齊宮曾作過政務廳,政務廳的意大利文爲uffizi,因此名爲烏菲齊美術館。

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該館最早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

台長: 阿楨
人氣(2,522) | 回應(1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藝術文物 |
此分類下一篇:《趨勢系列叢書》
此分類上一篇:《霓裳神話‧媒體服飾話語研究》

阿楨
張大春:狗屁的文化創意產業 PO文回應淡大生 2010-11-17 中國時報

 張大春在個人部落格貼出「答大學生──關於狗屁的文化創意產業」一文,以「詐騙集團」、「惡性腫瘤」比喻他根本不承認存在的「文創產業」,他指出:「文創產業的來歷是一群寄生蟲般的人物……他們的興趣和職責就是媒合政商資源,看起來充其量不過就是一種兼領經紀人和營銷者身分的幫閒份子。」
 這篇文章的源由來自一名自稱淡江大學學生的留言,這位學生表示校內開設「文化創意產業學分學程」,來自業界的老師,卻藉課堂為自己事業宣傳,因此質疑學界是否該應業界需要而改變學術方向。這位學生也轉貼在淡大任教的台灣文創公司董事總經理陳甫彥的演講文連結,希望張大春為他解釋這篇他「聽不懂的演講」。
 張大春的答覆火力全開。他表示,有一群沒有創作與研究能力的人,闖入出版、表演等傳統領域,虛構出「文化創意產業」一詞。「創作者拉不下臉來談生意,就需要他們。他們生意談大了,就回過頭來指導創作者。創作者要是沒出息一點,就等著被這種人掌控、消費或淘汰。」而淡大設立的這種學程是「建築在臺灣集體幻覺上的一個單位」。他力勸大學生「不要浪費生命,趕快遠離這個學程。」
 張大春昨天接受採訪時表示,他不否認文化界應該要有好的出版業、優良的影視、健全的經紀人制度、充分的技術資源,但作家跟音樂家、舞蹈家跟畫家等跨界合作早已不知進行多少年,現在卻發明出「文化創意產業」一詞,名為鼓勵,其實卻是一個政府補助的名目。
 張大春說:「這個名詞是空泛的,就像『創意總監』這個詞也是空的一樣,我只是指出國王的新衣,以及台灣社會的虛幻與百無聊賴。」
 他認為文創產業是個空泛的名詞,更對於文創產業進入學院成了一門學程,直言是「學院的墮落,低級得要死」。
 他表示,一門學術必須在教育系統經過長時間的累積才足以形成,但有的大學卻趕時髦,跟著語詞起舞,疊床架屋地搞出一套學院論述,「就像老鼠會一樣,不瞭解的人被騙進來,然後就繼續騙人,發展出一套論述,非常離譜。」
相關新聞
王榮文:作家特權就是可以亂講話
小檔案-今年1月 文創立法
淡大:課程多元 選修人數爆滿
王偉忠:不至於狗屁不通吧!
2010-11-17 10:23:35
版主回應
(另參本館:《閒置空間‧新造化》 藝術市場的虛實 《當藝術遇上經濟》 文化能公辦民營? 故宮想變新宮? <淺談博物館行銷> 不合時宜的憂思 《文化很好賺》 《博物館行銷策略》 故宮真的變新宮)

留言
充其質最多只能算是文化行銷, 但卻將它冠上文化創意.
台灣出一些,連自己都養不活吃不飽的[文化創意產業]是很可笑的事
這個人常常說一些令人不解,聽不懂的東西
張大春是不是一個狗屁作家?
如果張大炮要批的是政商關係,就直接指明便罷。但如果把政府補助都算政商關係,那麼補助藝文活動又是哪回事呢?藝術創作的層次與格局有高低是沒錯,但有沒有市場,如何進入市場,能不能養活自己和更多的人又是另一回事。人間的善並不是孤獨的創作者就能獨攬和壟斷解釋權的,許許多多的中間環節,包括米麵茶碗湯湯水水的包裝者、說故事者、傳譯者和文案圖像設計者,他們所行之善恐怕都遠過於孤獨的創作者吧!
張先生真是不食人間煙火,大家也不過是為了賺錢,別把自己形容的太高級,把別人形容的這麼不入流,他們只是比你會鑽錢罷了
張大春一向有骨氣向公共資源說不,但所謂的政商關係的背後大約就是公共資源分配的問題。這又讓人不免聯想:這議題莫不又是一些「純藝文人」在和「非純藝文人」在爭奪公共資源?又或者,這一切無關乎資源,而無非是「誰才是文化盟主」的名份權位之爭?
張大春談論公共事物總是挾泥沙俱下,有耐心的人就耐心地從他的話裡披沙瀝金吧,反正他也總以萬斗泥中的一粒金沙自傲,不是嗎?
別光罵而無作為. 否則會被認為老狗技窮
張大春眼界停留在幾十年前、甚至幾百年前的那種所謂"文人",應該有的刻板印象,他應該出國走走、見見世面,就知道文化創意產業是全世界所有現代化國家的共同趨勢,更是韓國為什麼能在近年快速崛起的關鍵因素。張大春,多充實自己吧,你不懂文創並不代表全台灣文化人都不懂文創,你落後這個時代已經太多了!
台灣本土市場太小了啦 !韓國、日本市場都比台灣大, 還能有效開拓亞洲市場 !
台灣文化人或自居「文化人」最大的迷思之一,就是只有創作和學術研究才是最高價值,對於產業如何形成、如何鍊結、甚至如何營生都一概漠視,而自限於邊緣,脫離產業生活。產業知識的缺乏至少產生了如下的弊病:教育目標與手段的扭曲、盲目的升學主義、社會新鮮人跌跌撞撞、相關部門決策、立法及執行等都脫離現實、文化人和知識人的批評不食人間煙火,終於使得社會發展更加艱辛。該是讓這些邊緣而高傲的發展多嚐一點人間味了。
它們「...媒合政商資源,看起來充其量不過就是一種兼領經紀人和營銷者身分的幫閒份子。」 說得好!只是,符合這個標準的還有社工和環保,張大爺要不要也給個說法?!
台灣文創產業有2種,一種創意十足,足以在世界上居領導地位,這種人根本不需要政府補助,另一種寄生文創,只靠政商關係以政府補助為生,讀者不見全國各地辦的活動,不管是鮪魚節,金魚節,還是什麼碗糕節,活動內容千篇一律,無聊當有趣,藍綠執政都一樣,因為這些傳播公司背後的老板都是同一批人,所以創意也就一抄再抄,根本發展不了地方特色,以這個觀點,台北花博算辦的不錯,錢雖花的多,至少創意十足,其他很多活動,錢雖然花的比較少,但無聊又沒意義,一年幾百場下來花的錢跟花博也差不多
鬼島 鬼媒體…每天不是 李李仁熬夜操陶子啦~ 就是 蕭薔倒立救老奶啦~ ㄚ不然就是 致中幹妮可啦~文化創意產業??? 俺就ㄧ個字… 呸 …
滿街 師父、上人、大師 和鬼法師啦~到處 鬼廟、鬼宮、鬼寺 和鬼道場啦~上至執政掌權者 下至平民百姓…人人 占星交鬼、算命卜卦、改名改姓改風水啦~
您說 這…這…是鬼島不? 文化創意產業??? 檳榔西施啦~ 跳電子三太子啦~ ㄚㄧ堆流氓 抬個鬼媽祖 說叫做…繞境啦~您說 這…這…垃圾不?
台灣有創意喔 真是大笑話,最大的創意就是孫文的三民主義,因為就是一堆屁話言的真該被打屁股
沒有當年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和革命,您哪想有今天的自由?當然,若您想當奴才,那就另當別論。
最有創意的就是民進黨的黨綱,還有口口聲聲說要獨立, 執政了8年也不敢獨立,因為就是一堆屁話!
2010-11-17 10:25:09
阿楨
(楨:呆歹彎一群見不得人好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另參本館: 馬文化政策 《數位內容》 《閒置空間‧新造化》 《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 《臺灣劇場筆記》 誰的國慶? 誰的跨年 2012大選
本館文化邏輯如下:
1.國家最好不要有任何意識形態政策,故宗教/教育/文化…部皆應廢!
2. 要的話也不應均養一群文化廢物/流氓,而應依藝術/市場機制優勝劣敗!)

盛情相挺丟官 賴聲川卻神隱旁觀 2011-11-19 中時

 賴聲川目前人在大陸帶領劇團巡迴演出《寶島一村》,昨天下午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宣布下台的同時,賴聲川剛貼了文談到劇團瀋陽演出大受歡迎,歡喜之情溢於言表。相對於他在台灣拿納稅人的錢,辦了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盛會,讓當初尊重創作自由的政務官倉皇下台,卻滑溜溜地晾在一旁,宛如路人甲,著實讓人看傻了眼。
 盛治仁如此情義相挺,賴聲川徹頭徹尾像忍者龜一般,僅委託劇團經理說自己「不碰預算、只管創作」,或發布一封形同打空拳的公開信,不針對外界疑慮加以說明,而是牽扯已逝作曲人陳志遠,末了還來上一句「台灣要加油!」
 即使盛治仁最後落得被高層示意辭官,難堪至此,賴聲川還是不願出面說明,照例透過妻子發言,將爭議導向大選政治,試圖脫身。
留言:
「夢想家」2夜2億燒掉的豈止是盛治仁的官帽?藝文界被操弄成這樣的反應,損失的只有盛治仁?藝文活動本來就是要燒錢的,過去政府單位對這方面是比較小氣,老農津貼有選票而且區塊非常清楚,所以每逢選舉就成了要脅的籌碼,連排富都不必了!藝文界就不同啦,有明顯的區塊而且各懷鬼胎,人人都想多分一點,人人都妒嫉別人多分了一點,現在好啦!以後的文建會可好幹啦!管你是聖賢才智貧庸愚劣,通通一樣多,沒人再爭啦!藝文界?活該啊!

丁乃竺:選後說明 檢調資料解夢 2011-11-19 中國時報    

 丁乃竺表示,整個團隊承受很多壓力與誤解,賴聲川會選擇沈默,並非心虛,「因為現在台灣一碰到選舉期間講什麼都會被過度解讀或引發更多誤會。」加上過去這段時間以來,外界提出的輿論批評,「讓我們感覺沒有人願意溝通、傾聽我們,感覺說什麼都是枉然,所以我們也是背負很大的委屈與勇氣選擇沈默。相信在選後,等我們說明白,大家也能明白的。」
 此外,對於賴聲川聲稱「不管預算」遭到議論一事,丁乃竺說:「請同情一位一直專心創作的藝術家吧,他不是不管,是真的不懂,所以劇團內部才需要分工啊。」
2011-11-21 09:37:32
版主回應
台灣藝文界(的廢物/流氓):李仁芳接文建會主委 是瞧不起這個專業2011-11-19台灣英文新聞(楨:自由報系!另參本館:自由造假)

對於代理主委李仁芳,不少藝文工作者都抱質疑態度,指李從企管學界出身,有著學者的「傲慢」,他是因應馬的競選政見文化創意產業而來文建會,但他對文化更不理解。張鐵志表示,主委繼任人選將是他們監督重點。
策展人胡永芬表示,李仁芳是非文化出身,這種任命思維根本就是瞧不起這個專業,且「盛治仁下台未對其他訴求作說明,看不到馬團隊真正的反省。」

曾志朗救得了火?藝文界疑慮多 2011-11-20 中國時報

 行政院緊急指派政務委員曾志朗接任文建會主委,藝文界褒貶不一,普遍而言疑慮多於支持,除了曾志朗所學並非藝文專業,懷疑他對台灣藝文環境現況了解不多。
 在眾多疑慮聲浪中,明華園團長陳勝福對曾志朗的出任予以肯定,「曾志朗很好,他當過教育部長,歷練夠、能明白文化薪傳和教育養成的關係。

重振形象 藍3部曲轉守為攻 2011-11-19 中時

 大選進入最後兩個月之際,馬英九高舉著亮眼的不分區立委名單,從挨打一個月的泥淖中掙扎站起。這是國民黨重擺陣式的第一步。以公布不分區名單做為起手式,國民黨先擦亮訴求清新改革的旗幟;緊接著的老農津貼大逆轉,以「打不贏就加入」的戰術,為國民黨止血。
 接下來的第三階段,也是這波戰略的關鍵,則是以盛治仁請辭獲准為開場的「部隊重整」,搭配不分區名單進行內閣人事調整,並強化政府改革的決心與形象,藉此重塑行政團隊,進入作戰狀態。

藝文界:開始檢討文化政策 2011-11-19 中國時報

 「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連署活動由「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推動,發起人包括鴻鴻、作家張鐵志、策展人徐文瑞、賴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馥儀等人。
 在活動網頁上,有人雖然加入連署,但也表示並不全然贊同連署內容,因此也不斷出現新的意見訴求及進行辯論。    
回應
現在是要限縮文化產業的補助是嗎? 奇怪,文化事業受補助,非文化圈的人認為文化補助浪費就算了,文化圈內人居然也在鬥爭被補助多的,沒想過藉此來整體提高文化補助的水平? 像極了共產黨的無產階級革命鬥爭—我沒錢也要讓你沒錢,卻不是你有錢我也要跟著有錢?...
相關新聞
盛治仁下台 藝文界搶文化預算

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
【連署宣言】
這些年來,政府的文化政策一貫偏重硬體建設,更越來越走向煙火式、節慶式的空洞活動,「瘋園區、飆節慶」以人潮表象替代文化紮根,缺乏國家長遠文化發展的認真思考。這表現在越來昂貴的煙火秀、美術館以參展人數作為主要標準。「建國百年活動」將這個邏輯發揮到淋漓盡致,《夢想家》更淪為只是一場超級昂貴的政治秀,缺乏深層的藝術價值。
再者,過去十年,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讓市場產值成為衡量藝術價值與公共資源分配的主要標準;文化政策逐漸從創造力培植轉變為以人數和產值取向為主要目的。
我們對台灣文化政策提出九大要求:
1. 要求現任主委下台
2. 要求文化預算提升至4%
3. 要求三黨候選人針對文化政策進行辯論
4. 要求補助正常化
5. 要求正視藝文多元性,均衡藝文預算分配
6. 要求文化政策重視「培養文化生產者」
7. 要求文化政策制定與執行均受全民監督
8. 要求暫停並全面檢討所有文化園區發包案/文創院的組織與功能
9. 要求終結文化建設的閒置浪費與畸形發展
http://renewtwculture.blogspot.com/

楊照:避菁英、品味唯恐不及的選戰2011.11.19聯合報 楊照(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台灣的選舉,持續朝著更加「民粹」的方向發展,這是個清楚的事實。最能夠顯現這項事實的,弔詭地,正就在於今年選舉中很少見到「民粹」兩個字,很少聽到對於「民粹」的批評。
別迷信菁英,用一種平等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社會,不是壞事。不過選舉選到這樣迴避菁英唯恐不及,顯然也不是什麼健康的好事。
第二樁可惜的,是如此全面擁抱「民粹」,必然敗壞社會的基本文化品味,並且壓縮文化藝術精緻發展的空間。「夢想家」事件最根本的肇因,其實就在品味,主事者以為有大型活動,讓很多人可以參與熱鬧,就可以合理化兩億多的預算,背後是再「民粹」不過的邏輯,並且先入為主覺得只要在「民粹」邏輯上站得住腳,藝文界的菁英意見、品味批判就不足為恤。

(楨:熟令馬民粹?呆歹彎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致之!賴劇叫好叫座雅俗共賞,反之者自己叫爽而已!另參本館:臺灣人要騎那種馬? 民粹亡臺 庶民經濟)
2011-11-21 09:45:15
阿楨
故宮只能當文創吸金機? 2011-11-25 中國時報 【廖凰玎】

 故宮國寶圖檔被內部人員盜賣事件,已有著作權學者撰文說明《龍藏經》是古人著作,屬於「公共所有」,數位影像圖檔僅是古物的複製品,不是創作,無法再受到著作權法保護(楨:那全球博物館館藏皆然了?另參本館:《著作權保護了誰》 《數位海盜的正義》 故宮真的變新宮)。
 一直以來,故宮利用這些國寶數位影像圖檔進行授權,建立「商業授權模式」進入市場,被媒體稱為「文創吸金機」,被政府列為「六大新興產業」政策中,定位「打造故宮成為台灣文化創意旗艦產業應用重鎮」。甚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立法理由中更明白指出,要以故宮豐富文化價值,供文化創意事業利用,進而創造產業經濟價值。這樣立法,強調「故宮複製」,是最佳說明的例證。
 但是,故宮國寶圖檔既屬於「公共所有」的範疇,那故宮究竟是對外在授什麼權利?這些國寶圖檔有什麼權利可授給別人?進而收取高額的授權金?而且還要創造產業經濟價值?所謂「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為何會成為專屬故宮所有?
 國寶圖檔是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下,進行藏品數位化,依據數位典藏計畫早已揭示,是以「保存和紀錄為出發,全民共享數位典藏成果」為目的。換句話說,將數位圖檔進行授權賺錢或是產業經濟價值等等,並不在數位典藏計畫目的之內,這就有挪移他用的情形。另外,究竟故宮把國寶圖檔進行授權賺錢和開放給全民共享的比例是如何?
 依據《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規定,除保存文物外,「擴大社教功能」是故宮重要的行政任務。再從一個國立博物院所應具有的公共性和文化性價值而論,實令人無法理解故宮把「公共所有」的國寶圖檔,當作專屬所有,還建立商業授權模式,追求市場產業經濟價值。故宮國寶圖檔於學術上使用或是著作權合理使用的部分,完全被漠視,則「擴大社教功能」何在?
2011-11-25 10:39:02
版主回應
 最近藝文界對台灣文化政策的九大要求,其中所質疑以市場產值、人數等取向為主要目的文化政策。從以下事例可說明這樣的質疑,非空穴來風:一、將原應具有的公共性和文化性價值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列為產業政策一環,要打造成為台灣文化創意旗艦產業應用重鎮。二、漠視《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關於「擴大社教功能」規定。三、以立法方式,鼓勵、強調、施行「故宮複製」,《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二十一條公有文化創意資產出租、授權的規定,可說是把「公共所有」的國寶數位圖檔,拿來追求市場產業經濟價值。侵蝕「全民共享數位典藏成果」目的與「公共所有」範疇。
 維持國立博物館的公共性與文化性價值,以及尊重公共領域的自由使用,皆涉及人民文化權利的議題。在標榜文化立國或是強調文化軟實力者,對於深化人民文化能力的事務,應更加鼓勵與扶植,不應以產業經濟價值的追求,反侵蝕原涵養文化能力的範疇。(作者為執業律師,臺灣文化法學會籌備處代表)

夢想家危機 文化發展轉機 2011-11-25 中國時報 【漢寶德】

 由於《夢想家》事件,藝文界終於發聲了。他們提出了九點要求,是多少年來少見的動作。盛主委在他們的壓力下辭職了。可見在大選的前夕,文化界雖為弱勢,似乎也發生了一些作用。
 我認真的讀了他們的九點要求,整體的感覺是正面的(楨:正面?那怎會困惑?漢太鄉愿了!)。有很多意見是文化界積壓多年的心聲,與現政府的政策無關。比如文建會對藝文的補助政策,各文化園區的經營方式,過分重視一時的票房價值等等,都是自文建會成立以來,延續至今,繼續執行的政策。文化行政機關與其他政府單位一樣,常常因預算與人事的連續性,不加思索的承繼一些常態性作業。由於主事者沒有明確的施政理念,這些早就應該徹底檢討的工作,卻一直持續下去。文化界人士只是搖頭嘆息,即使政黨輪替也無濟於事。
 在慷慨激昂的文字中,我也看到一些藝文界的困惑。他們提到文化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應受全民監督。這表示他們感覺政府施政,藝文界無法插手的煩惱。可是用什麼制度來監督政府呢?在民主國家,除了議會質詢與預算控制之外,並沒有別的辦法。這就是為什麼英美都不主張政府干預文化的原因,美國至今不設立文化部。藝文界的困惑是,他們既希望得到政府的經濟支持,又不希望以政策主導分配。這種立場其實是正確的,只是應該如何實施,卻涉及很難解決的政治問題。
 同時他們也主張重視藝文的多元性,希望能均衡藝文預算的分配。這就是希望利用公權力來公平的分配預算,以免再次出現這次事件的現象。可是這種困難是政府可以解決的嗎?政府官員只會編列與消化預算,對於文化的價值判斷是不擅長的,藝文界未免期望太高了。
 他們的宣言中,顯然不贊成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可是又主張政府健全文化產業結構,改善文化產業發展環境。他們似乎把藝文產品當成文化產業,把藝文工作者當成文化生產者。從文化經濟的角度看,藝文產品當然可以視為產業,但大家不要忘了,談產業就要談產值,就要談獲利,就與文化的本意脫勾了。這也正是文化創意產業被視為政府重大推動項目之一的原因。政府辦理產業發展是理所當然的,但對藝文發展除了補助之外,卻不知如何下手了!藝文界真的主張把藝術家視為「文化生產者」嗎?英國設立文化部,目的不在文化治理,是在發展文化與創意產業,我建議藝文界不要把發展前途寄望於文化部。
 使我略感不安的,是這份聲明顯然就是以藝文界的利益與觀點發言。藝文界當然有這種權利表達自己的立場,但是他們也知道文化是全體人民的公器,政府的文化政策應該以服務全民為目的,不只是為了培養「文化生產者」。藝文界以自己為本位,常常以為文化就是藝文,文化發展就是培植藝文人士。這當然是文化政策的重要任務,但如果認為政府的文化工作就是為藝文界整備環境,那就未免本末倒置了。
 為此,我非常同意在大選中三黨把文化政策說明白。即使沒有《夢想家》事件,即使文化界的意見對選情極少影響,三黨也應該藉此機會,重整一下文化政策綱要。
 沒有多久,文化界所期盼的文化部就要成立了。回頭看文建會幾十年來的工作,我們能對文化部期盼些什麼?如果政府的領導人覺得只要為文化人安排了理想的位置,提高了預算,就真盡了文化發展的任務,到時候恐怕文化界就更加感到失落了。
 這確實是徹底檢討政府對文化所負任務的適當時機。這樣看,目前執政黨所面臨的《夢想家》危機,反而是值得歡迎的轉機。希望朝野共同掌握這個機會,把未來的文化發展定出明確的方向。
 (作者為建築學者,曾任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2011-11-25 10:43:06
阿楨
陸億萬富翁 瘋蓋博物館【經濟日報2012.06.11

中國億萬富翁投資人劉益謙和妻子王薇屬於新一代亞洲富豪,兩人前兩年為收購藝術品,已大手筆砸下20億人民幣(3.17億美元),如今需要找地方展示收藏。他們想到的解決方案是自己蓋一座博物館,希望藉此為中國浮華暴發戶注入些許氣質。
亞洲富豪向來以購買奢華玩物而聞名,如私人飛機、豪華遊艇和超級跑車,不過現在有人改而把錢花在建立藝術珍藏,而且希望向他人展示其高尚品味。
這股興建私人博物館的浪潮在中國最為明顯。
因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而迅速致富的企業家,不惜重金收購藝術品,已使中國在2011年連續第2年成為全球最大藝術品市場。
王薇在上海興建的龍博物館,占地1萬平方公尺,預定10月底正式開放,每年營運費用需1,000萬人民幣(160萬美元)。
王薇表示,這座博物館除展示她收藏的中國革命時期和當代藝術品外,還可以用來為新富階級進行文化教育。
她說:「富太太有的是錢,但除了逛街購物外,不知道怎麼花。我想教她們變得更有品味。」
以此為目標,一座博物館當然不夠,王薇計劃在上海蓋第二座,預定今年8月動工,2013年10月對外開放。
還有更多富豪也在籌辦博物館。印尼華裔農業大亨余德耀預計明年在上海開辦德美術館,以亞洲和西方當代藝術為主。
他的第一座博物館2008年在印尼首都雅加達開幕。
另據藝術期刊報導,收藏家管藝計劃在北京外郊建一座博物館。業內人士說,鉅富收藏家正計劃在中國各地蓋博物館。
香港國際藝術展負責人連弗魯指出,這些博物館所的未來業主,永續經營是個大問題,口袋要夠深才負擔得起開銷。
他說:「興建和翻修就耗資數百萬美元,而這尚未計入收藏品、人事和營運費用。心臟衰弱的玩不起。」
私人博物館蔚為風氣的原因之一是慈善事業日受重視。亞洲經濟快速發展,每年在此區創造出數千位新百萬富翁。
胡潤報告顯示,自去年1月起至今年3月底止,中國前百大慈善家共捐出16億美元,比開始編纂報告的2004年增加4倍。
這也令人回想起稍早的美國和歐洲,當時由富有的藝術愛好者協助建立的私人物館,現在已聞名世界。
余德耀承認,剛開始建立個人收藏時,多少有點虛榮心和自大,但他現在已改採他所謂「較平實」的生活型態。

另參本館:爆發戶心態 《博物館能量》藝術市場的虛實
2012-06-11 11:02:57
阿楨
美術館經濟學‧典藏今藝術 2013/03/01連俐俐

每年過年照例喜歡和家人到故宮走一趟。那裡,感受上比其他地方更有中國年的氣氛。看看古典的中國圖像、文物,吹吹外雙溪山坡上的冷風。這幾年中國人來得多,故宮裡裡外外都是人,身旁傳來的各地鄉音讓中國味兒更濃了。據說,今年將突破400萬人,將近羅浮宮的半數。不同的是,故宮迷你多了,因此更顯擁擠。故宮商店也一樣,人潮和商品多的幾乎讓人誤以為是百貨公司。那裡大概是故宮銅臭味最重的地方。文化人向來對這樣的事、這樣的地方沒有好感。而今天本文要談的正是這樣的事、這樣的場域,也就是關於博物館生計。
  談到文化生產,一直有個問題至今未解:為何文化人總忌諱談錢?其中又以視覺藝術領域為甚,不管是藝術家或是與它相關的美術館。妙的是在這點上古今皆同,而且不分中外。彷彿藝術家可以超越世俗,跟仙人般不吃不喝,而美術館就是可以自體存在,無需營生。所以,一旦看到藝術家喝起紅酒、開起名牌跑車、穿起皮草就無法忍受;看到美術館門庭若市,熱鬧得跟百貨公司一樣,就滿臉倒足味口,銅臭呀!銅臭。怪的是,本人也是其中之一。
  當然,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已經讓美術館稍稍免除了這樣的審判。人們也開始意識到美術館自營生計對它自身,乃至納稅人都是好事一樁。情況甚至可能開始本末倒置。我們開始要求,凡博物館都需要竭盡全力發展博物館經濟,最好能夠自給自足,以免除納稅人對文化機構難以擺脫的責任與義務。不管理由為何,各國國家或地方財政單位都設法從博物館這項長期的文化投資裡尋找抽身的理由。政策的轉向再加上經濟的不確定性,種種外部因素都將博物館導向經濟自主化的路線。
  在西方,我們確實看到了博物館經濟蓬勃發展的契機,種種新的可能不斷被開發,博物館經濟的界線不斷外擴,及至博物館倫理的疆界亦受到強大壓力的挑戰,乃至棄守。外部的力量牽引著博物館偏離了過去「博物館─學院」的典範,慢慢往「博物館─企業」的新典範靠攏。博物館經濟就是在這樣移動的軌跡下,越來越往經濟靠攏,事業越做越大。
2013-03-06 13:26:31
版主回應
  如今,博物館經濟內容包羅萬象,上述故宮商店看似眼花撩亂,創意無限,似乎已經充分體現了博物館經濟的可能性;但就博物館營生之道而言,這僅僅是其中一類,而且尚屬「傳統」經濟。在博物館經濟中,那些外人看得到,想得到的經濟內容都屬這類;但是相對這類「傳統型」博物館經濟,另一大類更新鮮、更具挑戰性的實則是那些外人看不到、想不到的經濟類型,筆者將之統稱為「新興事業」,也就是非典型經濟來源,這些新經濟來源才是博物館經濟發展中不斷挑戰的新疆界,也是爭議性最大、挑戰性最大的一環。
  傳統經濟
事實上,「傳統經濟」與「新興事業」除了有新、舊之別;典型、不典型的問題之外,最重要的是對象不同。以往,博物館服務的對象是大眾,這群人是它存在的理由與訊息傳達的受眾。如今這群人也構成了博物館傳統經濟中主要的客群,販售的產品包括展覽、展覽衍生商品,順應這些商品而來的就是紀念品商店、書店與售票口。
  這類型產品往往是博物館自營收入的重要來源,左右了博物館自主經營的能力,因此,越來越受到博物館的重視。商店面積的擴大、或是商店賣點的增加,顯現了博物館對於這塊收入開發的企圖。不過,在商品的開發上並非所有的博物館都享有同樣開發的自由度,特別是現當代美術館。原因是,影像肖像權問題。美術館做為收藏者並不一定享有影像肖像權。再者,即便藝術家過世肖像權也不會自動轉移到收藏者身上,而可能多半是其法定繼承人所有。這也是為何現在的當代美術館在自有收藏品的商品開發上內容相對有限的最關鍵原因。由此不難想像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何以將設計商品做為其商店的主軸。
  「饑、渴」兩大潛在商機成了博物館經濟中另一個重要的區塊。說到吃喝這類民生經濟在博物館中可大可小,小則簡餐,大還可以有大餐,例如羅浮宮中的高級法式餐廳「Le Grand Louvre」,亦或是故宮晶華中的高級中華料理,它更巧妙地將衍生商品中「衍生」概念延伸到美食的範疇,將中國宴飲文化變成可供現實享用的佳餚,這類型創意的展現體現的正是博物館經濟無限大的可能性。
  對照以一般大眾為對象的商機,新興事業如前所述,是一般外行人相對陌生的經濟版圖,它所創造的是另一類博物館商務。這類商務乃是以博物館同業為對象所開展的經濟內容。換言之,傳統經濟如果是B to C,以消費者為對象,那麼新興事業最大的不同是B to B,以專業對象為主要的銷售對象。其中,又分兩大類:一種是對民間企業,另一種則是同業,也就是其他博物館,這也是最具爭議性的環節。
  新興事業
簡單來說,博物館最重要的資產有三:收藏/專業/硬體。站在商業的角度思考,這三大資產可以想像出無數種商機與可能。
  當然,博物館商機最大的想像莫過於古根漢美術館(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所「創造」的連鎖美術館概念,透過加盟方式,集合各地方政府政策的力量與資金創造分館,擴大博物館於全球的影響力,同時最重要的是創造新的收入:加盟金、權利金、門票分享等各項名目。相對於它,上述的種種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都顯得過時、落後、零碎,不如古根漢美術館連鎖策略一次將博物館所有資產的開發最大化,而且名利一步到位。這樣一個放棄消費端思考的策略瞬間將博物館經濟從零售業帶向了加盟業的營利模式。但是這個全新而且進階的範例(model),卻也從此將博物館競爭帶往了另一個嶄新的層次,開啟了博物館經營另一種全新的局面。
  美術館真是好生意?
沒錯,博物館事業看來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它的潛在可能性似乎無邊無際。但是,每每在寫完這樣的文字之後,筆者總是害怕一種情況發生,就是上述種種商機很可能會給人錯誤的想像,甚至給予了政治人物東施效顰的依據。以為只要卯起來照做,每一所博物館都可以創造可觀的成績。但事實並非如此。實情是,博物館商機固然生機盎然,但並非所有的博物館皆然。其差異並非在於做與不做,也無關努力與否,因為十分現實的是,博物館經濟開發的能力必須奠基在長期的投資,因此,博物館世界裡存在著壁壘分明的兩大類型:少數的知名博物館以及數量龐大的無名博物館。這看不見的無形資產—知名度,也就是魅力指數才是決定博物館經濟力最重要的關鍵元素。換言之,這並不是全力投入博物館經濟開發即可成就的事業,而是必須奠基於博物館的基礎工作:收藏的建立、專業的養成,而且這長期的投資也未必是創造博物館知名度的保證。但,不做則保證永遠無名。名利、名利,這俗氣至極的事,沒名則無利,這淺顯的道理在博物館世界也通。說到底,美術館真是一筆好生意嗎?答案是:還得看看是誰在做生意!
2013-03-06 13:27:39
圖博館
全球唯一免費開放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揭幕2017-05-02經濟日報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設有8個常設展廳和3個臨展廳,全面呈現1851年以來世博會的歷史。 (新華社)
歷經3年多建設,由上海市政府與國際展覽局合作共建的上海世博會博物館,1日起免費對外開放,初期每天限額4,000人。這是全球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全面展示世博會百餘年歷史、文物和設計的博物館。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分為八個展廳,由中國大陸、義大利和西班牙三國的團隊共同打造,西班牙籍的國際展覽局專家狄亞茲也全程參與規劃。其中前面一半空間,包含「寰宇舞台」、「進步之路」、「樂觀信念」、「挑戰重重」等四個廳,展示了自1851年倫敦萬國博覽會以來,至2008之間歷屆世界博覽會的發展狀況和歷史面貌,遊客可以從中回顧不同時代各國世博會的主題。
展場也運用不少最新科技,包含透過有機玻璃和金屬模型,還原1851年的倫敦水晶宮樣貌,再以立體投射介紹法國巴黎在六次舉辦世博會中,所做的現代化工程等,並將1967年加拿大蒙特婁世博會,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會的標誌性建築復原成模型。
第五、第六和第七展廳則重現2010年上海世博會盛況,包含知名的但丁像、蒙古包等,都如實呈現在民眾眼前。台灣館的相關文物則與港澳同列,放在中國館的展區旁邊。
最後一個展廳則呈現了包含2012年韓國麗水世博會、2015年義大利米蘭世博會,以及未來幾年即將舉行的幾場世博會。其中,包含米蘭世博會經典的「生命之樹」模型、「世博之牆」等。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目前有館藏逾1.8萬件,主要由歷屆世博會主辦方和參展各方捐贈,部分早期世博會展品則來自於收購。自5月1日起自6月30日為止,全面採網路預約制,因此是「免費但不免票」,遊客可在官網上預約。但因回響熱烈,5月16日前已被預約一空。
世博會博物館館長劉繡華在受訪時表示,常設展廳的所有展覽將會永久對觀眾免費,但未來亦可能推出收費的其他專題展覽。
https://udn.com/news/story/7332/2437089
2017-05-02 11:39:42
圖博館
港媒:博物館多了,遊客都去哪兒了? 2019-01-20 環球時報

  香港《南華早報》2019-01-20:中國已經開辦數千座新博物館,但誰想要呢? 在太湖之濱,一座新博物館於本月開放。這座七層高的建築由美國建築師馬歇爾•斯特拉設計,他曾參與過迪拜哈利法塔等知名建築的設計。這已是浙江長興縣3年來新建的第四座博物館。
  中國國家文物局上周表示,中國博物館數量已經從1978年的349座增加到如今的5100多座。去年全國參觀各類博物館的遊客數量接近10億人次。然而,專家認為,規模較小的博物館——許多都是地方政府滿足虛榮心而建的項目——往往既沒有展品,也沒有遊客。
  上海紐約大學中國問題專家李克薩教授表示,中國數以千計的新博物館都沒有充分發揮它們的潛力,這不是什麼秘密。“在我研究中國博物館的過程中,我參觀了很多地方博物館,我不得不要求工作人員跟隨我,這樣他們就可以為我打開燈光和多媒體裝置。”李說道,“我聽到很多地方博物館館長哀歎藏品不足等現實窘境。”
  在經濟激勵和文化政策的推動下,中國博物館的繁榮往往是地方發展項目的一部分,這些專案還可能包括旅遊、城市更新和考古遺址修復等。但李表示,許多博物館都是在沒有精心設計和規劃的情況下建造的,這些專案對公眾沒有什麼益處。南開大學博物館學教授黃春雨認為,許多地方博物館都是應當地官員的要求建造的,缺乏吸引遊客的長期規劃和預算。“這種情況令人擔憂,這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問題。”黃說道。
  北京的目標是到2020年每25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作為回應,一些地方政府已經下令所有的下轄縣都要擁有自己的博物館。例如,昆明市政府要求市轄縣在2025年前至少建造兩座博物館。“首先,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足夠的文化和歷史資源能夠對外展示。另一方面,如果該地經濟欠發達,那麼博物館吸引遊客的可能性就更小了。”黃說道。(作者Mandy Zuo,胡青松譯)
2019-01-21 10:15:42
圖博館
科技日報評“故宮首開夜場”:用力過猛

2019-02-19夜,故宮景象經媒體渲染鼓噪,引發一場全民狂歡。且不說文物保護問題,故宮不是青樓,為招徠生意可隨意打扮!試問,光怪陸離中,帝王風範安在?絢麗流華里,禁城威儀何存?把故宮打造成為朋友圈第一網紅。從一票難求到追捧圍觀,期待、狂歡過後,恐怕更多是失望和質疑——四個字簡單來形容:用力過猛。
  回應
媒體就是這樣,不管你做了什麼都要給你挑出個花來
小文青張口來一句“我理解的故宮是……”,其實你理解的啥,除了你自己,沒幾個人關心。故宮的大紅大亮大福字,這其實是典型的中國式喜慶景象,和春晚一樣,圖個熱鬧和喜慶。

美國《華盛頓郵報》:從故宮亮燈到夜晚經濟

  紫禁城歷來在夜間禁止除皇帝、“幽靈”和來訪達官顯貴以外的任何人入內,但在本週二(豬年元宵節)黃昏後,隨著中國慶祝春節結束,該建築群被燈籠和其他燈光點亮。這是紫禁城在94年前化身為故宮博物院後首次在夜間對公眾開放。
  雖然在很多國家,夜間參觀博物館已不是新鮮事,但該創意使已有近600年歷史的故宮更年輕並使傳統文化進一步貼近公眾。中國的電視臺還在播放展現故宮文物修復人員的工作、館藏寶藏及其對中國社會發展所起作用的紀錄片。
  相關新聞
兩岸故宮此消彼長: 2018年參觀人數1700/380萬;文創營收70/6億新台幣
何去何從 故宮處境越來越尷尬:政院敲定由獨派台灣史專家吳密察掌故宮,引發外界「去中化」疑慮。
2019-02-21 09:33:00
阿楨
文化4.0政策時代 2019-03-05 聯合報 劉維公(東吳社會學系副教授)

  文化4.0來勢洶洶。對創作型態、藝文傳播、經營模式、到人才培育等文化發展各個層面,它都帶來劇烈的衝擊。
  文化4.0的形成與第四次工業革命息息相關。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倡議者施瓦布(Klaus Schwab)的界定,大約在一七六○年到一八四○年期間,鐵路的興建與蒸汽機的發明引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於十九世紀晚期到廿世紀初期,由電力與生產線所帶動的大眾生產促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一九六○年代的半導體與大型主機、七○與八○年代的個人電腦,以及九○年代的網路,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工業革命都造成當時人類生活世界根本結構上的改變。來到廿一世紀的今日,施瓦布指出,物理、數位元與生物三大科技領域的大融合(例如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激發出再度顛覆世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參考施瓦布的時間架構,我們可以從很多層面來勾勒文化1.0到4.0的演變。例如,文化的大眾傳播載體從印刷品(1.0)、電視機收音機(2.0)、電腦(3.0)、演變到智慧型手機(4.0),而這些載體是影響人們享用文化的關鍵因素。在文化4.0時代,人們一支手機在手,就可以擁有豐富的藝文內容產品,同時得到更即時以及更多互動的體驗。
  展演方式的虛擬數位元化,是文化1.0到4.0的一大特色。例如:博物館的設立,在文化1.0時期會選擇放在傳統神殿式的雄偉建築,例如倫敦大英博物館;在文化2.0時期仰賴建築師創造新奇的展覽空間,例如古根漢美術館;在文化3.0時期則是致力於閒置空間的活化再利用,例如倫敦泰德美術館;不同於前面三個時期仍以實體空間做為藝術品展出與參觀的主要場域,進入到文化4.0,如何運用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 XR)空間,為人們帶來更沉浸式的藝文享受,將變得越來越為重要,代表性案例是谷歌文化機構(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所設立的藝術與文化網站。
  全面審視文化4.0,是政府當務之急的工作。它將大大改變主事者對文化基本法與文化內容策進院的看法。缺乏文化4.0的視角,是現今台灣文化政策的一大隱憂。
2019-03-05 09:29:33
阿楨
沒公德心!羅浮宮巨大拼貼藝術 兩天內被遊客撕碎 2019-04-02 聯合新聞網

由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巴黎羅浮宮金字塔,近日歡慶落成30周年,法國藝術家JR(Jean Rene)也特別在金字塔前的廣場,鋪設巨型的拼貼畫,讓金字塔周圍變成了一個「隕石坑」,不料展示不到兩天的時間,竟被群眾撕成碎片,當成紀念品帶走。
上月29日,藝術家JR與400名義工一同在金字塔周圍拼貼巨型裝置藝術,該作品由2000多張紙拼貼而成,花費了將近四天的時間,才完成了這幅總面積達1.7萬平方公尺的幻視藝術作品《大金字塔的祕密》。
豈料,該作品開放參觀不到兩天的時間,竟被遊客惡意破壞,2000多張的拼貼畫全被撕成碎片。消息被傳上推特後,立刻引發網友撻伐,網友紛紛留言指責這種不道德的行為。
藝術家JR也在個人的推特發文表示,「真不敢相信,竟然發生了這種事」,但他卻未因此感到憤怒或失落,他認為「完成拼貼畫的那一刻,作品就有了自己的生命」,無論是義工協助拼貼,或是遊客為了收藏而撕碎紙張,都是作品中「公眾參與」的部分。而羅浮宮的工作人員也表示,「雖然有預料作品可能遭到破壞,但沒想到會這麼快發生」。
  回應
近幾年去羅浮宮參觀的中國遊客很多!
我才剛去羅浮宮回來,西方面孔比例佔80%以上。
我去的當天臺灣團也不少。我是自由行。
沒品的人全世界都有....
2019-04-03 08:36:03
阿楨
大陸博物館越來越火 北京故宮半天湧入8萬人 2019-05-02 聯合報

5月2日,大陸「五一」四天長假的第二天。據北京青年報報導,當天中午12時30分許,北京故宮端門內的大螢幕發布一則通知,因已經達到每日8萬人次的參觀上限,故宮博物院開始進行限流。事實上,故宮並非大陸唯一人潮洶湧的博物館。上海介面新聞稱,近年來,中國的博物館出現了一股參觀熱潮,尤其是春節、五一等節假日期間,更是人氣「爆棚」。
大陸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早前受訪時表示,最近三年,中國每年博物館的參觀人數增量都在1億人次左右。2018年全年,中國博物館參觀人數已達到10.08億人次。而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統計,今年春節七天假期4.15億的旅遊人次中,四成以上都走進了博物館。
為什麼「博物館遊」在大陸會突然火了?介面新聞指出,近一年多,《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等以博物館為主題的電視節目紛紛開播,讓博物館以更通俗易懂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勾起一般民眾對博物館的興趣。
攜程網指出,自2017年12月初,《國家寶藏》開播以來,用「博物館」關鍵字搜索國內旅遊產品的數據就上升了50%。其中故宮、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都是非常熱門的選擇。
數據還顯示,上海的遊客最喜歡預定博物館旅遊產品,占全大陸博物館預訂人群的16.79%,其次是北京、深圳、廣州、福州、廈門、成都、杭州、重慶、天津等地的遊客。
此外,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發布《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鼓勵調動博物館行業的積極性,也讓大陸各地博物館開始借助新技術和新媒體,不斷創新展覽活動。
例如,上海自然博物館去年就推出以「恐龍季」為主題的博物館之夜,近200名事先預約的民眾,在原本博物館閉館後的夜間進館參觀,透過燈光和音效感受與白天截然不同的獨特氛圍。
今年5月,上海自然博物館再次推出以「尋鳥季」為主題的博物館之夜,又吸引不少民眾前來感受夜晚探索博物館的魅力。
介面新聞指出,與此同時,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大眾追求科學、藝術和美的願望日益強烈,博物館作為一個社會教育機構,也擔負起向全社會傳播知識的重任。這些因素都促成大陸這波「博物館熱」的出現。
  相關新聞
大陸鐵路5.1創客流高峰
黃金周民眾出遊 熱情高
  回應
臺北故宮?
2019-05-03 10:04:47
阿楨
大陸博物館越來越火 北京故宮半天湧入8萬人 2019-05-02 聯合報

5月2日,大陸「五一」四天長假的第二天。據北京青年報報導,當天中午12時30分許,北京故宮端門內的大螢幕發布一則通知,因已經達到每日8萬人次的參觀上限,故宮博物院開始進行限流。事實上,故宮並非大陸唯一人潮洶湧的博物館。上海介面新聞稱,近年來,中國的博物館出現了一股參觀熱潮,尤其是春節、五一等節假日期間,更是人氣「爆棚」。
大陸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早前受訪時表示,最近三年,中國每年博物館的參觀人數增量都在1億人次左右。2018年全年,中國博物館參觀人數已達到10.08億人次。而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統計,今年春節七天假期4.15億的旅遊人次中,四成以上都走進了博物館。
為什麼「博物館遊」在大陸會突然火了?介面新聞指出,近一年多,《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等以博物館為主題的電視節目紛紛開播,讓博物館以更通俗易懂的姿態走入大眾視野,勾起一般民眾對博物館的興趣。
攜程網指出,自2017年12月初,《國家寶藏》開播以來,用「博物館」關鍵字搜索國內旅遊產品的數據就上升了50%。其中故宮、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都是非常熱門的選擇。
數據還顯示,上海的遊客最喜歡預定博物館旅遊產品,占全大陸博物館預訂人群的16.79%,其次是北京、深圳、廣州、福州、廈門、成都、杭州、重慶、天津等地的遊客。
此外,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發布《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鼓勵調動博物館行業的積極性,也讓大陸各地博物館開始借助新技術和新媒體,不斷創新展覽活動。
例如,上海自然博物館去年就推出以「恐龍季」為主題的博物館之夜,近200名事先預約的民眾,在原本博物館閉館後的夜間進館參觀,透過燈光和音效感受與白天截然不同的獨特氛圍。
今年5月,上海自然博物館再次推出以「尋鳥季」為主題的博物館之夜,又吸引不少民眾前來感受夜晚探索博物館的魅力。
介面新聞指出,與此同時,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大眾追求科學、藝術和美的願望日益強烈,博物館作為一個社會教育機構,也擔負起向全社會傳播知識的重任。這些因素都促成大陸這波「博物館熱」的出現。
  相關新聞
大陸鐵路5.1創客流高峰
黃金周民眾出遊 熱情高
  回應
臺北故宮?
2019-05-03 10:05:07
日本藤素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6 02:13:26
阿楨
不敵疫情衝擊 百老匯音樂劇「歌劇魅影」明年下檔 2022/09/18

受COVID-19疫情衝擊,紐約百老匯史上最長壽音樂劇歌劇魅影(35年演出1萬3925場)將於2023年2月永久停演。
  相關新聞
2021年全台表演藝術產業票房收入較疫情前的2019年減少33%。
受疫情影響,好萊塢電影2020年北美票房下降80%,全球下降71%。
2020年全台票房已跌剩4成 好萊塢強片大撤退,戲院恐直接關門大吉。
2022-09-19 05:42: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