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9-17 19:03:27| 人氣37,338| 回應276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男女大不同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真的《男女大不同》

廢話,男女當然大不同了,一臭一香、一暴力一和平、一粗野一文雅、一情緒一理性,什麼跟什麼,差點上了你父權的當。那有什麼「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之別,有的只是父權制下虛構出來的男女之別,好替男管女合理化。

問題是事實有別,《男女大不同》(生命潛能,1994)作者葛瑞博士就是在付出第一婚姻的代价後,才体悟到「男人和女人應該是不同的」,並依此原則經營第二次的婚姻,花了七年時間做男女諮商及兩萬五千份的問卷調查,才得出實務上可操作的《男女大不同》(p.3-5)。

又是个利用咱女人的新好男人,拿女人當實驗用小白鼠,還假惺惺地說什麼可促進男女的了解與交往生活,說穿了,其實就在強化旣有的父權制男女刻板印象。

會嗎?我看他說的蠻貼切男女心理的,比如他說:「女人要的是感情的共鳴,但男人卻以為要解答。」(p.9)

笨!這就隱藏了女人情緒男人理性的父權論述。葛瑞這個傢伙很奸的,先說啥:「我沒有直接講出男女為什麼不同,這是個複雜的問題,答案可以從……去找。」(p.8)但整本書就立論於父權論述的男女有別。

問題是依他書中的做法,真的能促進男女的了解與交往生活。

又怎樣,就像真的依父杈資本主義的時尚妝扮、也能促進女人在職場和人際關係上的優勢,但這樣做有助於解構父杈結構、走出女性的自主嗎?我最厭惡這種偽形的xx諮商家,他們都在逢迎旣有体制之惡,而不是要人去反思。

妳也幫幫忙,活在後現代社會很累哩,一大堆支離破碎的東西要處理,還沒理清妳那所謂xx結構解構的,人就先散了,還是能解決現實問題的比較實際。

是啊!你看看他提供的方法多能滿足旣有父杈結構的實際利益。

男人重視力量、能力、效率和成就。他們對物体和事情比較有興趣,對人們與感覺比較沒興趣。
女人重視愛、溝通、美與關係。她們透過感覺和關係品質來詮釋自己存在的意義;透過分享與建立關係來經歷滿足感。(p.10-3)

好了,順著他的建議,男女從此「各順本意、各取所需」了。結果呢?「男有權、女有愛」,「世界大同」!

未必吧,有很多有成就的女人也認為後現代以強調人際關係的為主的服務業,女性有其優勢。

蠻優的,只是是優雅的優,而不是杈位的優。

可惜!反父杈反到被同化了,整天只想爭權奪利。

你少在那兒裝清高,等那天男人失勢了再說。

兩性邏輯

兩性間:和?戰?且戰且和?

和者,互相了解,尊重,合作。

戰者,明算帳,比如:
自生自育,不能由公費補助女人的月經/安胎/產/育嬰假/子宮頸及乳癌...等,至於少子化可由自由的人口移動來解決。
同工同酬,女人因月經/懷孕/生產/育嬰...等因素而降低生產力,薪水和升遷當然要低於男人。
拒絕父權,男人不要再負担家計/當兵...等義務。

當然,現實的兩性關係是且戰且和!

約翰格雷John Gray《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約翰格雷,心理學博士,國際知名的人際關系和情感問題研究專家。他用了整整7年時間,咨詢調查了25000人,推出了《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該書一經出版,立刻轟動世界,被譽爲是迄今爲止世界上最著名的兩性情感關系圖書。格雷博士同妻子及3個孩子一道,現居美國加利福尼亞北部。
  約翰格雷(英語:John Gray;1951年—)是美國的流行心理學暢銷書作者,作品主要圍繞兩性關系及個人成長。他最爲著名的作品是《男女大不同》(Me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
  約翰?格雷是美國嬰兒潮時間的人物,曾經響往過東方秘術,並有過兩段婚姻:他曾與另一位自助作者Barbara De Angelis結婚,但二人于1984年離婚。現時他與Bonnie結婚,並育有三位女兒:Lauren、Julie及Shannon。
 
目錄
 
  最新版序言
  原版序言
  第一章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記住:你們是不一樣的
  光有願望是不夠的
  第二章 “修理大王”與“家庭改造委員會”
  火星上的生活
  金星上的生活
  別給男人任何建議
  男人,你要學會傾聽
  “修理大王”與“家庭改造委員會”可以休矣
  當她抗拒他的建議時
  當他抵制她的“家庭改造委員會”時
  第三章 男人進入“洞穴”,女人滔滔不絕
  處理壓力,各有高招
  在“洞穴”裏尋求解脫
  她以談話尋求釋放
  火星人和金星人怎樣和睦相處
  第四章 怎樣激勵你的異性公民
  當男人愛上女人的時候
  當女人愛上男人的時候
  人,你要爲付出設定“底線”
  接受他的付出
  人,你要學會“投桃報李”
  第五章 不同的星球,不同的語言
  表達情感 VS 傳遞信息
  金星人的話裏話外
  當火星人不想說話時
  火星人終于開口了
  男人在“洞穴”裏,女人該怎麽辦
  怎樣支持你的火星人
  做出小小的改變
  怎樣支持你的金星人
  別讓男人懷疑你的態度
  第六章 男人就像橡皮筋
  第七章 女人就像波浪
  第八章 探尋我們的不同情感需求
  第九章 怎樣避免不必要的爭吵
  第十章 爲異性亮出你的打分
  第十一章 怎樣讓消極情感得以溝通
  第十二章 怎樣請求支持,而且如願如償
  第十三章 讓愛的魔力永存 
 
時蓉華主編《兩性世界——男女性別差異的心理剖析》(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正當各出版社相繼推出《婦女心理學》、《男性心理學》的時候,我們編著了這本《兩性世界》。我們感到,無論是女性心理的發展,還是男性心理的發展,都離不開以異性爲前提。男女兩性互爲基礎,互爲條件,從單方面論述,讀者只看到這一半,看不到另一半,往往容易失之偏頗。事實上,由兩性組成的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脫離了這一半,另一半就無法生存下去。從社會發展的橫向和個體心理發展的縱向看,人類的兩性生活中始終存在著一系列社會現象和心理問題。這些現象和問題必須通過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及其他相關學科的合作研究才能得到解釋,人類才能向更高層次邁進,社會才能向前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本書不是一般的心理學教科書,所以我們不打算給讀者介紹一整套心理學的概念和結論,而只是將我們的想法提出來與大家商討,讓整個社會都重視男女性別差異帶來的社會問題。因此,本書在寫法上也比較自由,不僅包含心理學的有關內容,而且涉及到人類學、社會學、醫學等相關學科的內容。我們雖借鑒了不少當代國外兩性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但主要還是論述在我國社會文化背景下的兩性問題,爭取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心理學盡一份微薄之力。在寫作意圖上,我們力圖將理論性與應用性相結合,學術性與通俗性相結合,以便不同層次的讀者均能接受。
目錄 
  上篇
  第一章性別觀念的傳統源流
  一、男女存在之謎——曆史的探索
  二、男人和女人——兩性的沖突
  第二章衆家評說兩性世界
  一、精神分析理論的兩性觀
  二、兩性角色的社會學習理論
  三、認知發展的兩性觀
  四、兩性世界中的文化人類學觀
  第三章兩性差異的心理透視
  一、兩性在認知活動中的表現
  二、情緒活動中的兩性差異
  三、社會需要模式的兩性差別
  四、社會交往中的性別色彩
  第四章兩性成就分析
  一、“成功”的男性與“不成功”的女性
  二、男女成就的心理差異
  三、男女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
  四、影響男女成就的心理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
  第五章兩性角色的互補與優化
  一、現代社會的男性角色與女性角色
  二、兩性角色的互補
  三、和諧的兩性世界
  下篇
  第六章人生之初
  一、人生之初的兩性行爲表現
  二、童年期性別角色的形成
  三、人生之初需解決的若幹心理問題
  第七章青春期性別禁忌
  一、性意識的喚醒
  二、兩性形象的崛起
  三、友情的追蹤
  第八章婚戀中的兩性情懷
  一、浪漫的初戀時期
  二、甜蜜的熱戀階段
  三、理智的婚姻生活
  第九章齊家立業而不惑的人生段
  一、“生産力”、創造力的金盛時期
  二、婚姻的夢幻與現實
  三、愛情結晶物的降臨
  四、中年的挑戰與應變
  第十章向老年期過渡
  一、更年期:從中年走向老年的轉折期
  二、老年期心理適應
  三、老年人與社會
  參考文獻
http://baike.baidu.com/view/2237561.html?tp=0_01
  
安妮莫伊爾,大衛傑塞爾著《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遠流,2000 )
 
        在現今二十一世紀資訊文明發達,思想開放的年代,人人講求性別平等,但是在現實社會中,男女真的平等嗎?去年6月27日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有關於性別平等的話題,目前在社會的各個階層都被熱烈的討論著,值得一提的是,新通過的性平法除了重視傳統觀念中的男性和女性外,並將有其他性別取向的「同胞們」亦列入保護範圍之內,此舉對於思想一向保守的東方人來說,不啻是一大進步。
        之前看了一本以生理的角度來探討性別差異的好書「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在這本書中闡述到許多有關男性與女性在生理及心理上發展的奧妙及討論為什麼有些人喜歡的是自己的同性;在經過仔細閱讀之後,我發現其中有很多性別的微妙是平常的我們所不易發覺的;這本書頗為耐人尋味,在此推薦給對性別議題有興趣的同好,並跟各位作一點個人的分享及探討。
一直講『性別平等』好像有些嚴肅,我們回歸日常生活,一定很多人時常聽到「為什麼男人可以做的事,女人不能做?」這樣的疑問;站在做事的能力面來看,男女間似乎並不會因為性別差異而有所不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發現,其實女性做事的能力並不亞於男性,巾幗勝於鬚眉的例子亦不勝其數;話雖如此,但中國人「男尊女卑」、「男女有別」的觀念,畢竟早已深植人心,所以儘管現今是為性別平權的時代,仍會將這樣的傳統觀念潛移默化至日常生活中,也造成了生活中兩性的相處不斷上演著許多好氣又好笑的話題。
誠如上一段所說的,儘管在能力上我們已知道男性與女性絕無不同,但為何老是有著「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水星」的認知落差呢?這個問題讓我對在書上得到的靈感提出的一些生理研究做一些簡單介紹供各位參考,精采之處還請各位同仁直接閱讀本書,以免小弟的斷章取義造成大家對兩性問題再生誤解;言歸正傳,男女生的差異是在何時開始的呢?在研究上發現,性別發展的差異大約是發生在懷孕的六至七週,在此段期間,人類的基因會依照預先設計好的藍圖開始建構「男性的大腦」或是「女性的大腦」,但奇妙的是,即使是基因也不能完全保證,生出來的嬰兒究竟是什麼樣的性別,原因是「性別的決定」除了基因外,亦取決於另一個關鍵-荷爾蒙的出現與否;在懷孕的最初幾5週,胚胎皆大同小異他擁有所有的基本配備,直到大約六週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完成了性別認同,此時基因就會發出訊息,並發展出特別的細胞來分泌男性荷爾蒙告訴男胚胎「這是個小男生,請不要再去發展女性的生殖器官」,並且刺激細胞發展男性的生殖器官和男性的大腦,以及一連串複雜的工作等等…,而這種天生的不同在大腦接觸到外在環境後就變得更加強烈;您一定會有這樣的疑問「難道我們的大腦也有男女之分嗎?」,相信在日常生活裡您一定可以從中找到一些些蛛絲馬跡,關於這個部份,我們可以將其略分為童年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三個階段作介紹。
在童年時期,我們會發現小女生通常比小男生更愛與大人互動,跟同齡男生相較之下,她們能更早學會說話,而且在語言能力的表達上也會比小男生清楚;而小男生通常喜歡觀察他們有興趣的小玩意,好奇心也較為旺盛,對於他們所好奇的事物總喜歡東碰西碰;女孩子們聚在一起玩著洋娃娃、扮家家酒的同時,小男生們可能在操場上學著飛機的引擎聲;由簡單的智力測驗上我們也可以察覺到,男生在數理能力和空間能力的平均表現上的確比同年齡層的女生要好;進入青少年時期,由於青春期第二性徵的出現,使得男女生不論是在外觀上或者行為上,性別差異的程度更加明顯;就生理結構上,以男生來說,主要的荷爾蒙是睪丸脂胴,它是一種在懷孕初期刺激大腦發展為男性模式的荷爾蒙,除了在懷孕初期外,在青少年時期睪丸脂胴又發揮了它第二階段的神奇能力,它使男孩子的骨骼、肌肉都變得更加結實、強壯,體內的紅血球也比女孩子高出許多,攜氧量大增使男孩子的活動力和體能較好,更能適應活動量大及高壓力的生活;相同的在女性身上也有相類似的荷爾蒙存在~雌激素和黃體素,它們負責把體內的蛋白質轉換為脂肪,儲存在體內,使得女孩子的身體變得較圓潤,乳房開始漲大,整個身體的外觀和男性有了極大的差別,除此之外,從心理層面上我們也可以發現到顯著的差異,有一個研究是實驗者鼓勵小朋友去說服他的朋友吃下一塊很難吃的餅乾,男女生都接受了這個挑戰,在實驗過程中,女生在進行勸說時會顯得很抱歉、不敢直接說謊並願意與好友共患難,男生方面就不一樣了,他們可以面不改色的說謊並強調餅乾有多好吃,若是受害者不肯乖乖就範甚至於會以「敬酒不吃、吃罰酒」的口氣威脅就範,可見青少年時期男女生看待事情的角度已有了明顯的認知差異。到了成年時期,就我而言,最近發生在身邊的一些問題讓我有了更深的體認,由於近了適婚年齡,身邊的朋友也都漸漸要面臨結婚的問題,經常在聊天的過程裡面,我們對於男女性面對婚姻的態度似乎都存在著一個共識「婚姻是男生一生中的一件事,卻是女孩子一輩子的事」;而我想在這裡要跟各位分享的是一個「人際取向」和一個「目標取向」的問題,其實這一點從男女性選擇工作上即可略知一二,同工同酬的概念已是現代社會中很普遍的一種現象,但男女性的比例在不同職業上仍有分別,男生在機械或理論研究方面的工作上占了大部分的位置,他們喜歡操弄物體、思考理論及對領導與權利有較高的慾望,當完成一個目標後,就會轉而對下一個目標進行挑戰;而女生較常從事與人際互動有關的行業;例如:袐書、社會工作或當老師,因為天性上女生比較會關心人們,人際關係的良好對女生來說是比較重要的,在工作上與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動、營造和諧的氣氛,在她們的心裡比完成目標有趣的多,所以在社會價值觀上可能會造成人們對「男性常位於領導階級所以工作能力較強,女性大部份在負責協調聯絡等工作所以工作能力較差」的謬誤,事實上並非如此。書上提出了一些早期關於男女大腦的研究,也是引人入勝的精典,早期大腦之研究始自於腦傷病人的觀察,大腦不同的區域控制著不同的功能,這些研究指出男性的右腦掌管空間能力,左腦掌控語文能力,其大腦的結構可謂是「涇渭分明」,但女性大腦結構分佈相對的就複雜了許多,在女性的左右腦都有語言和視覺空間的能力,在其他能力方面也有相類似的情況,男生大腦在不同區域內功能特化的情形比女性明顯,這也相對的影響到不同的性別處理問題的角度,對於相同的問題男性思考的深度較女性更深入,但女性卻較擅於將問題做全方位的思考,因為大腦的構造不同,女性還具有一項男性望塵莫及的超能力就是第六感;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時有耳聞男朋友或老公「劈腿」被女朋友或老婆發現,但卻很少聽到相反的情況,除了男性「偷吃」的比率較高外,其實女性大腦的構造才是幕後最大的功臣,在許多方面,女性的敏感度較男性高,特別是觸摸、味道及聲音,她們可以在聊天中對很細微的視覺線索作反應,從男人的眼神、說話及站立的方式便可得知是否有外遇,其實這跟直覺毫無關係,只是她們能看到及感受到的遠比男人所能察覺的更多。
此外,這本書給我的另一個震撼是對於「為什麼有些人喜歡的是自己的同性?」這樣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很紮實的生理研究証據,還記得之前提過性別的差異是在懷孕的六至七週就開始的嗎?基因依照預先設計好的藍圖開始建構我們的身體,在一連串繁複的工作下難免忙中有錯;事實上男性荷爾蒙可分為很多種類,它們之間的互相配合是造成子宮中胎兒不同程度性別差異的原因,其中有促使男性生殖器出現的荷爾蒙,也有主導男性大腦形態發展的荷爾蒙,主要的關鍵在於胚胎的大腦浸泡到這些荷爾蒙的時期和劑量,如果以上的荷爾蒙皆出現在正確的時機和劑量,則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正常的小男生,但如果促使男性生殖器發展的荷爾蒙出現在對的地方,而主導男性大腦形態的荷爾蒙分泌不足或出現時機錯誤的時候,那很有可能發生的是一個女孩的靈魂困在一個男生的身體裡;反之,主導男性大腦形態的荷爾蒙出現在對的地方,而促使男性生殖器發展的荷爾蒙分泌不足或出現時機錯誤的時候,那我們可能得到的是一個男孩的靈魂困在一個女生的身體裡;他們生而如此,除了性別取向和一般人不同以外,其他的部分皆是跟你我相同的,相信如果了解這背後的生理因素,就不會看到有些父母帶著自己的兒女來學輔中心,希望藉由輔導的方式讓他們「轉」為「正常人」,這句話雖然帶著一點開玩笑的語氣,但我真的希望社會上的大眾能多了解他們,別再排斥或恐懼這群朋友,更不要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
綜觀上述內容,皆以生理因素作為探討的出發點,但性別之差異亦不全然只有受先天因素之影響,我們身處的社會文化及外在環境亦是影響每個人對性別認知的重要關鍵,雖然在心理學的領域中,主張先天或後天的理論諸多分歧不一,但不可置否的是,先天及後天因素確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性別之差異是無庸置疑的,男女性不論是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確有所不同,儘管心理學家和輔導專家不斷的努力研究如何使男女間化干戈為玉帛,但始終有種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的感覺?男女相處需要大智慧,如何能在當中取得平衡更是不容易,目前性別平等已成為社會努力的方向及趨勢,在去年通過的性別平等教育法中,已將保護範圍從傳統的二性擴至其它性別,但是由於蒂固根深的保守觀念,使我們仍然會「同志」色變,朝向真正的性別平等之路還很漫長,我們期盼所有人都能享受天生的自我,並能接受男女本質上的差異,在先天及後天環境因素之下取得平衡點。
http://www.scc.yuntech.edu.tw/column/AA/c/c_01/c_01_14.htm

 男女賞美差異 源自遠古角色有別
 
〔編譯魏國金/綜合2009-02-23外電報導〕想知道為什麼女生老是看不懂地圖?男生為什麼老是找不到東西嗎?其實這跟男女對美的認知能力有關。科學家已鑑別出兩性腦部對美欣賞的差異,造成如此差異的原因,或許可追溯至遠古的狩獵採集時代男女有別的社會角色。
英國媒體報導,在這項由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生物學家艾亞拉教授主持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分別向十名男性與十名女性展示風景、藝術等圖片,並詢問他們,認為何者為美、何者不美。然後研究人員以腦磁圖儀技術,觀察受試者腦部電流產生的磁場影像變化。
研究顯示,在最初的三百毫秒,男女腦部的反應沒有差別,而從三百到七百毫秒間,兩性腦部對其認為美的圖片的反應,比認為不美者活躍。而最活躍的區域,男女都是主管視覺認知、空間定位與訊息處理的頂葉部分。
但是觀察發現,女性左右腦的神經元反應活潑,然而男性僅有右腦。研究人員說,這樣的差異或能由男女對空間判斷的方式來理解。
從人類與黑猩猩分支演化後,頂葉是腦部大幅進化的部分。男女對「美」欣賞的腦部差異,也可能從初期現代人的早期進化開始,究其因或許是狩獵採集社群中的兩性角色所致。
研究人員指出,左腦部分通常涉及「上下左右」的「歸類性」空間認知,而在美感欣賞反應中,男性集中於右腦的「協調性」空間認知,也就是利用協調技術定出對象空間位置的「心象構圖」能力。
狩獵通常是男性職責,狩獵需要「協調性」空間能力來追查動物蹤跡,女性通常專職採集果實、植物根部,「歸類性」空間能力發展較發達。研究論文指出,「男性傾向利用距離概念、經緯方位等定位策略,來解決導航任務;女性則傾向以對地標位置與有關方向的記憶,作為其行動的基礎。」
研究人員說,男女勘測世界的不同方式顯然影響了他們對美的感知︰男性用半個腦欣賞美,女性則是用整個腦。該研究二十四日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feb/25/today-int4.htm
 
腦處理訊息方式不同 藝術鑑賞男女有別
 
研究人員今天發表報告指出,男性與女性觀賞繪畫等藝術品時,大腦反應不同。
研究人員運用造影技術「腦磁波儀」,研究20名志願者觀賞美麗繪畫與難看的城市照片時的腦部活動,他們發現,受試樣本形容看到的影像漂不漂亮,有明顯的性別差異。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艾雅拉(Francisco Ayala)與西班牙的同僚指出,女性欣賞美好的藝術作品時,較常使用大腦全部區域,男性則多使用右半部大腦。
艾雅拉與同僚在「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發表報告指出,目前已知男女大腦處理部份訊息的方式不同,欣賞藝術品的差異可能與此有關,這種差異也可能是人類才有。
http://www.epochtimes.com.au/b5/9/2/24/n2440969.htm
 
心靈探索男女有別  09-09-07    
      
       男人常陷于孤獨,女人常陷于寂寞。你要抓住男人的心,先得抓住男人的胃;你要留住女人的心,先要爲她買睡衣。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從心理活動中分辨出一個人是男是女。研究兩性心理差異的心理學家約翰?格雷比喻說男人來自火星而女人來自金星。因此了解異性之難如同了解外星人,偏偏大多數的人都需要和“外星人”戀愛結婚,因此不論多麽困難我們都需要去了解他們。
  女人喜歡手挽手
  原因:小時候牽著父親的手,長大了挽著朋友和愛人的手,其實就是依賴感和安全感的體現。
  人潮湧動的商場裏、店鋪林立的大街上、學校的操場上……總能看到三兩個女孩手挽手地逛著、笑著。即使她們有一天嫁爲人婦,手挽手的習慣也會“堅如磐石”,一直保持下去。
  面對這個現象,不少心理學和生物學研究者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女性的生理結構和社會定位,使得她們的角色更傾向于柔順、細膩、具有依賴性。一個朋友曾認真地說:“如果生個閨女,我會把她當成掌上明珠,好好保護起來。”這位准爸爸的話,讓我們幾位女聽衆都感到似曾相識,我們何嘗不是被父母呵護著的寶貝啊?因此,女性從小就認爲總會有個“天神”保護自己。
  另外,從“心理空間距離”的角度也能解釋女人愛挽手的現象。每個人心中都具有“警覺性”,也就是說,無論遇到什麽事情,我們都會先以自我爲中心,考慮自己是否安全、別人是否對自己構成危害、周圍環境的利弊等,這樣不斷擴大考慮範圍,形成一個蛋形的心理防禦空間。當交往的圈子越大,這個空間也就越大,我們的警惕性便會越強。女性的交往圈子相對較小,再加上她們對情感關懷的強烈渴求,于是更願意肢體接觸。
  無論說女人依賴性強也好,說她們戒備心少也好,總之,女人愛挽手並不是什麽壞事,說不定還能融洽氣氛。讓這個有趣的試驗來說話吧。心理學家將同等數量的男人和女人分別送入兩個房間,經過一段時間後,那些男性開始變得焦躁不安,亂發脾氣,甚至出現了沖動性的侵犯行爲。而女性則不同,從她們的房間中不時傳來陣陣笑語,有些人還挽著別人的胳膊,顯得親密無間。由此,心理學家說,女性更善于用身體接觸表達情感,從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男人喜歡去釣魚
  原因:釋放心中攻擊的本能,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如果你觀察一下在公園裏垂釣的人,會發現其中男性的數量遠遠多于女性。這個有趣的現象不只發生在中國,據英國一統計表明,90%的釣魚者都是男性。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跟男女在進化過程中的分工有關。在人類進化的早期,四肢發達、體力充沛的男性一般都負責外出捕捉獵物,收集肉類食物。“捕魚”無疑是他們的基本任務之一。而女性的職責往往是采集果實、烹飪食物、喂養孩子、保障後勤。而且,捕魚有時候需要出海,對女性而言危險更大。在英國人類學家看來,這種“聯系”已經深深地刻在了男性的基因中,並一代一代地傳承了下來。
  “每當魚漂下沈的那一瞬間,我知道魚上鈎了,當時有一種非常歡快、刺激的感覺。”釣魚迷Eric描述說。這種經過長時間布局等待,終于達成目標的刺激感,與遠古男性捕到獵物時的感覺如出一轍。這也解釋了,爲什麽男人能在釣魚時一聲不吭地坐上那麽久,因爲在狩獵時,男性們都是沈默寡言、富有忍耐精神的,畢竟誰都不想驚動獵物。
  男性還在狩獵過程中培養出了較強的攻擊本能,而這種攻擊本能也會在釣到魚的時候獲得釋放。這在西方男性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在英國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的Terry說:“總不能讓我們端著槍到處打獵吧。釣魚也能滿足射擊的快感,尤其是魚咬鈎的一瞬,感覺就像擊中了目標。”因此,釣魚使男人們找到了一種最好的釋放攻擊本能又不失修養的好途徑。
  此外,對中國的男性而言,釣魚也並不僅僅與狩獵有聯系。“中國較早地進入了農耕社會,釣魚很早就成了一項休閑活動。”而且,這種休閑活動往往是貴族、士大夫、文人、隱士的“專利”,女性接觸它的機會並不多。也因此,釣魚在中國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色彩,人們在釣魚時感悟人生哲理,培養耐心,追求天人合一、悠然自得的心態。姜太公曾經用釣魚吸引周文王的注意,《莊子》中也曾出現過兩次對釣魚的描述。而對這種文化意境的追求,也成了今天很多國人喜歡釣魚的原因。
http://www.21rcw.com/show_information45149.html
 
留學也"男女有別" 女生更容易融入西方社會2009-03-10 中國經濟網
 
“女孩子什麽時候去留學都沒問題,男孩子則最好在國內讀完本科,有兩三年工作經驗再出去比較保險。”3月7日,節後首場大型留學展“2009國際教育聯展(春季)”在東方賓館開幕,留學顧問的這一觀點讓不少家長大呼“貼心”。
留學也要考慮個人問題
3月7日下午,一場講座吸引了數百名家長和學生,留學顧問張超對家長何時送孩子出國的問題發表了看法。
“女孩子什麽時候留學都合適。但男孩子還是讀完本科積累兩三年工作經驗再出去比較穩妥。之所以‘男女有別’,一是因爲東西方審美觀不同,在國內長得一般的女孩子到國外都挺受西方男性青睞,女生較男生更容易融入西方社會。二是縱觀西方名校本科錄取的性別比例,都是女性居多。”張超最後說了句“大實話”:東方男性普遍較西方人矮小,在國外找老婆較難;最好在國內有兩三年工作經驗了,有了對象後再出去穩妥一點。
他的“理論”逗笑了全場聽衆。家長劉先生說,頭一回聽到這種說法,不過想想很有道理。
“帶薪課程”更受青睞
記者發現,受金融危機影響,計劃留學的家庭更注重“性價比”——就是考慮留學成本和專業就業前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供“帶薪實習課程”的院校更受學生青睞。
所謂“帶薪實習課程”,一般是指學生完成一部分課程後,可以由學校安排實習,而這種實習是有報酬的。這樣,學生既可獲得寶貴的海外工作經驗,又可得到一定報酬,大大節省留學成本。
http://ielts.hjenglish.com/page/68040/

如何看待智力的男女差異問題  by于大海 | 2008年08月04日
 
      人類男女兩性的智力差異又是一個帶有典型意義的問題--女人和男人性別角色的不同業已成爲這個紛繁複雜世界的突出特征(費爾巴哈就認爲:"自然界的美全都集中在而且個性化于兩性的差異上")和人類社會的永恒話題。千百年來,只要一提到男性和女性這兩個概念,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兩性間在生理、心理和行爲方面所存在著的不同之點和相異之處。比如,在身體結構和健康機制方面--"男性通常比婦女身材高、體重大而且強壯有力,肩膀較寬,肌肉發達"[達爾文語];男性在活動強度和運動速度方面較爲優越,女性在身體耐受力和柔韌性方面較爲突出;男性在空間定向、身體平衡、運動技巧,尤其在大肢體運動的速度與協調方面很有優勢,而女性在肢體纖細動作,尤其是手指的靈巧運用方面能力優越(二胡演奏的頂尖好手有不少是女性;某歌劇院交響樂團30名弦樂演奏員中有一多半是女性);女性的免疫系統比較完善(她們對傳染病的抵抗力比較強),女性的造血功能也比男性爲強(患血友病的女性顯著少于男性),女性嗅覺和聽覺的靈敏度和敏銳性都比男性爲高(耳聾患者較少),女性患有色盲症的人也要大大地少于男性(因爲色盲的基因點在X腺體上)。比如,在情感反應和精神心理方面--女性的情感細膩但卻比較脆弱("她們對極其微不足道的羞辱都十分敏感,對一絲一毫的怠慢和不尊重也能感覺出來"[康德語],因此女性心理錯亂和精神失調的發生率比男性要高出兩倍),女性的神經比較強健(在緊張狀態下耐受力比男性爲高),女性觀察力比男性更具有細致全面的特征等。
那麽,男性與女性在智力方面的差異又是如何體現的呢?
一般地說,兩性智力差異的表現主要外在于和外化于語言表達、空間知覺和認知方式等方面(布萊克斯利就認爲:"專家們可能意見都一致的是女性普遍都在言語課題方面表現優異,男性在空間能力方面表現優異,乃是男女之間在心理上的一個差別")。比如,在語言表達和聽、說、讀、寫等方面女性要明顯強于男性且在一生中都保持著這種優勢(人類學家M.米德的研究還表明,在所有文化背景下女孩的語言能力都要比男孩成熟)。其表現是,女孩語言能力的發育要早于男孩半年左右的時間(在嬰兒期,女孩就比男孩開始說話的時間要早一個月。女孩開始靈活運用句子的時間和會用較長的和較複雜句子的時間也比男孩早。據研究,男女兒童對語言反應的水平明顯不同--在十八個月時,男孩平均爲14%,女孩則爲38%;在二十四個月時,男孩爲49%,而女孩則爲78%。還有一項對兩歲的異卵異性雙胞胎兒童的研究表明,在100個常用詞組中,男孩平均能掌握44個,而女孩則能掌握52個。在清晰發音方面女孩也早于男孩--小學一年級女孩的發音水准就與二年級的男孩相仿);在語言和語法規則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加准確(女孩對一些修辭的運用駕輕就熟,且語法錯誤少);在言語流利性方面女性比男性要占優(發音清晰,講述的語句更長、更複雜);在詞彙積累和拼讀方面女性也要優于男性(女孩在講故事、學習標准話方面要勝于男孩,特別是外語學科尤其顯著);女性在閱讀方面的障礙要明顯小于男性[據沙赫納(H.Schnell)等人的統計,男女口吃的比例大約從2:1到10:1不等,而在語言機能受阻礙的人中,男性的占比就達60%以上];女孩在閱讀速度、反義詞和同義詞的應用方面也占據優勢;在學生作文方面,女孩的能力也比男孩爲強,等等。比如,在空間知覺和數學演算等領域男性又明顯強于女性且也幾乎保持著一生的優勢。(所謂空間能力,一般指根據二維圖形想象三維圖形並進行心理轉換的能力、進行空間物體相互聯系的能力及其他操作的能力。)麥克比和傑克林的研究就表明,男性的空間能力在青春期以前就凸現了出來。而大約從12歲起男性在數學推理能力方面就表現出了優于女性的趨勢;瓊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兩位心理學家在對9972名七、八年級學生所進行的一次數學測驗中也證明了這個問題:在得500分以上的學生中,男生的比例竟比女生多出一倍還強。比如,在認知方式上女性表現爲場域依賴型,男性則表現爲場域獨立型。場域依賴型的個體在知覺和認知時,對周圍環境有很大的依賴性,極易受環境的影響,而場域獨立型的個體對物體的知覺則不依賴于周圍環境,並還能在解決問題和思維時能更多地重建他們的知覺和認知。比如,在記憶方面女性的機械記憶能力明顯優于男性,而男性的理解記憶要好于女性。女性對故事性的記憶好,但對數字性的材料記憶就比男性爲差了。比如,在思維類型方面女性的形象思維好,而男性則擅長于抽象與邏輯思維。比如,在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方面女性善于模仿和對所學知識的加工分類,且聯想豐富,但在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面則不如男性。在男女兩性間所存在的另外一個明顯差異就是,在信息技術(IT)領域裏男性表現著非常突出的適應性,而女性在這個領域內則就顯得不很從容了。有個調查資料顯示,在計算機的研制和因特網的應用領域中,不論是從業人員的數量,還是工作業績的質量,男性都遠遠地大于女性。在中國的幾千多萬網民中,女性也僅只占到約15%的比例水平上。
但是,從另一方面講女性的情感和言語優勢卻在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方面顯示出了極大的優越性。尤其是在當今的市場經濟時代,女性在店旅、餐飲、服裝等經營領域內都彰顯著良好的業績。現在如果要我們用簡略的語言來表述男女兩性間在智力類型及其外在表現上的差異時,大致可以概括爲下面幾點:女性在語言表達、數的識記、機械記憶、聽覺反應、手工技巧和審美等方面顯示著突出的優勢;而男性則在空間關系、圖形知覺、邏輯演繹、數學推理、機械操作、視覺反應等方面具有優異的表現。J.P.吉爾福特曾根據智力測驗的樣本用圖表形式作了兩相的說明和比照。[見表1] 
表1  男女兩性智力類型差異分布 
男性較高的方面         女性較高的方面
街道完形填充           PMA(主要心理能力)推論對比
G-Z空間定向            言語類推
G-Z空間視覺化          韋克斯勒相似性
紙上迷津               圖形記憶
計算推理               數字符號
匹配問題               語詞記憶
哥德沙爾特圖形         話語的流暢性
                            觀念的流暢性
                            表達的流暢性
                            符號的一致性   
    那麽如何看待這種差異的特點呢?實際上如果我們稍微留一點心的話就會發現,原來在男女兩性智力類型的區別和差異方面似乎明顯地帶有了大腦兩半球智力特征分化的影子,即男性依從了右腦的空間優勢,而女性則依從了左腦的語言優勢(美國神經心理學家朱爾.列維就認爲:"男人的頭腦以右半球爲主導,女人的頭腦以左半球爲主導)。
 
男女行爲方式有別源于大腦存在生理差異2008-07-21 燕趙都市報
 
  日常生活中,男性和女性的行爲方式、情緒表現存在差別。最新一期英國《新科學家》周刊刊載文章說,男女行爲方式有別,原因在于男性和女性大腦存在不少生理學差異。
  這項神經學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大腦的神經系統和傳送神經信息的化學物質差別巨大。大腦神經解剖學差異之大甚至讓科學家認爲,人類大腦可以因性別分爲兩類。
  《新科學家》周刊文章寫道:"鑒于女性糟糕的地圖讀圖能力,我們可以認爲這種差別巨大。"
  與女性相比,男性大腦皮層結構中,主管感官信號和空間方位知覺的頂葉皮層和與情緒有關的大腦杏仁體表面積相對較大。
  這項研究關注的一個方面是大腦疼痛控制機制。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大腦中主管疼痛部位的神經組織存在差別。這可以解釋爲什麽女性患慢性疼痛症的比例高于男性,也可以解釋爲什麽嗎啡類鎮痛藥物對男性和女性效用不同。文章寫道:"女性服用含納不啡的鎮痛藥更有效,而男性則服用含嗎啡的鎮痛藥更有效。"
  男性和女性大腦不同也可以解釋男女心理健康表現形式不同。研究發現,女性患憂郁症的比例兩倍于男性,這與神經傳送體5-羥色胺含量不同相關。與此相對,男性比女性更易患孤獨症、誦讀困難症和兒童多動症等疾病。美國馬裏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的瑪格麗特?麥卡錫認爲,部分原因是由于嬰兒出生時,前列腺素對男性大腦産生影響。
  男性和女性在濫用藥物方面的差別也在于他們大腦存在生理差別。例如,男性使用可卡因的人數幾乎兩倍于女性。但是,一旦女性使用這些藥物,她們比男性更易于上癮並且更難戒除。
  科學家認爲,研究人員之所以長期以來沒有注意到男性和女性大腦差別,是因爲先前的研究主要以男性大腦爲對象。
http://yudahai.blshe.com/post/252/238422

男女的差異
 
  女子
 
  △在生理的許多方面女嬰比男嬰成熟,並將在童年階段以更快的速度成熟。女孩學走路校快,恒牙生長較早,青春期也來得較早。
  △女子在速度和力量方面不如男子,但耐力卻比男子爲佳(如長途遊泳),這是因爲女子體內的脂肪會更快地增長,給持久運動提供更多的能量儲備。
  △女子不易減肥,主要原因在于她們的新陳代謝比男子慢6~7%,因此,能量消耗不及男子迅速,尤其在絕經之後,有助于女子減肥的雌性激素減少了。
  △在生育年齡,女子的內分泌激素能使她們具有天然的抵禦心髒病的能力。
  △女子的聽覺比男子的敏銳,晚視覺也更好。
  △在出生時,女子帶有的遺傳缺陷比男子少,因爲女子具有兩個X染色體,而男子卻只有一個X染色體和一個y染色體。如果一位女子有一個X染色體帶有遺傳缺陷的基因,那麽,她還有一個機會使另一個x染色體産生出能抵銷這種遺傳缺陷的健康基因;可是,如果一位男子的唯一的X染色體帶有這種遺傳缺陷基因,那麽,這種基因就會明顯地表現出來,因爲他的y染色體只帶有雄性基因。
  △女子具有更強大的免疫系統,這也是由于女子具有兩個X染色體的緣故。X染色體還具有抗疾病和忍受疾病的基因,兩個X染色體使女子具有更多的抗疾病基因。
  △女子比男子的壽命長——平均大約長8年。
 
  男子
 
  △男子從誕生起似乎就比女子更不耐寒,男嬰的流産和死胎較多,因此,死亡率就較高。
  △成年男子比成年女子平均高5英寸,重25磅,全身體重中肌肉與脂肪的比例較大,因此,男子具有更強的體魄,投扔和跳躍較遠,跑得較快。
  △患口吃的男孩比女孩多。
  △在耐熱方面男子不如女子。
  △男子的紅血球比女子多,而且血液也更容易凝結。但近年來這反而成了男子的一個不利因素,因爲這會使他們患上致命的中風和其他血凝失調的疾病。
  △35歲一45歲之間,男子的膽固醇比女子的高;45歲一64歲之間,情況正好相反。在膽固醇相同的情況下,男子更容易死于心髒病。
  △在大部分成年時期,男子更容易患高血壓病,而女子要到45歲以後才容易患高血壓病。另外,死于與高血壓有關的疾病的比例,男子高于女子。
  △血友病及某些肌肉萎縮等遺傳性疾病幾乎只對男子産生影響。色盲在男子中更加普遍。
  △在男子的一生中,他們更容易惹事生非,這是因爲男子具有雄性激素即睾丸激素。
  △童年時代的男性比女性容易出事。男子死于事故的可能性比女子多三倍,原因是男子幹事更冒險。在交通事故中,不少是由于男子開車速度更快以及喜歡酒後開車引起的。
  △45歲以上死亡的男女中,男子死于心髒病的占第一,死于癌症的占第二;而女子死于癌症的占第一,死于心髒病的占第二。
http://www.lingkong.com/zhishi/bkzs/zsyd32.htm

科學家釋疑人為何要接吻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009-2月21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我們為什麼喜歡接吻?最簡單回答是『這種感覺讓我舒服』。但這種解釋並不充分。有些人對解剖學和接吻的進化史進行了研究,並自稱吻學家。但迄今為止,這些以接吻為研究課題的科學家並沒有解釋清楚人接吻是如何起源的,但他們提出了幾個理論,揭開了激情接吻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的。
  一個重要問題是接吻是學來的還是一種本能。有人說,那是一種學習行為,我們人類的祖先就會接吻了。那時候,母親咀嚼食物,然後用嘴把它們送到嬰兒嘴中。即使孩子磕了牙齒,母親仍會去親吻一下孩子的嘴唇,以示安慰。
  支援『接吻是學來的而非本能』這一論斷有這樣一個事實:不是所有人都接吻。人類學家說,世界許多地方的部落其實並不接吻。有資料顯示,90%的人接吻,而10%的人根本不接吻。
  其他人則認為接吻是種本能,並把動物類似接吻的行為當作證據。多數動物用反覆摩擦鼻子來表達對對方的喜愛,其他動物則就像人一樣喜歡用嘴表達感情。例如,倭黑猩猩就用交換口水的方式表示深深地歉意。它們在戰後、安慰對方和發展社會關係時都會這樣做,有時會像人類一樣莫名其妙地接吻。
  如今,認可度最高的人類接吻原因是它能幫我們找到合適的伴侶。男人和女人的臉靠近,資訊素就會傳遞兩人是否會生育強壯後代的生物資訊。例如,女人更喜歡有不同於她們自己的免疫系統蛋白基因的男人,這種交配方式ui能讓他們生育有更強免疫系統和存活概率更大的後代。
  多數人對感覺良好是人類接吻原因的解釋感到滿意。人類的嘴唇和舌頭布滿神經末梢,這可以在接吻時幫人類增強愛的美妙感覺。儘管接吻的非常奇妙,但通常不會促使我們去考慮我們為什麼接吻的問題,只會促使人類尋找如何才能更多地接吻的方法。
  那麼,人為什麼想接吻呢?科學家最新發現,接吻可以改變身體的化學成份,相互摩擦嘴唇、交換唾液,改變了從大腦釋放到血液中的後葉催產素的水平,這種催產素是一種荷爾蒙,可以讓人感覺更加親切。
  有意思的是,催產素也是在分娩期間釋放,被認為讓新生嬰兒和母親產生密切關係的成份。科學家還發現,在接吻比賽期間,女性釋放的催產素減少了,而男伴的釋放量反而增加了。科學家並不清楚zk女之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除了催產素水平的變化,科學家們還發現, 在15分鐘的接吻比賽中,親吻了心愛的人壓力荷爾蒙----應激激素皮質醇的釋放量減少,這會增加情人的幸福感。賓夕法尼亞州拉法耶特學院神經科學教授溫迪‧黑爾山表示表示:『目前研究接吻的人很少。』
  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的人類學家海倫‧費舍爾表示,接吻可以刺激參與交配與繁殖的三個主要的大腦系統(性欲,浪漫愛情和長期依戀)中的任何一個:『性欲激勵你尋找一系列的伙伴;浪漫愛情則激勵你將你的交配能源一次只集中在一個人身上;依戀感則激勵你保持伴侶關係到足夠長的時間,男女雙方可以一起陪孩子度過嬰兒期,。』
  通過接吻,你還可以聞出對方的牙齒是否健康,對方喜歡吃什麼,是否吸煙,我們據此了解一個人,然後才會決定是否可以和對方繼續做其他的事情,比如發生性關係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090221/1400831.html
 
科學知道愛情的靈丹妙藥在哪里
 
 女士要穿紅色的連衣裙、禮物不需要買巧克力,用嘴就可以完成所有指令的智慧手機更加適宜。吃完晚餐後,女士需要說一句:“我們是好朋友,對嗎?”
如果想在情人節那一天迷住對方,科學家建議人們記住以下三點。紅色、男人喜愛的禮物還有適當地拒絕對方。
美國羅賈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安德魯伊裏亞德教授組進行了一次試驗。研究組給同樣的女模特換上了紅色、藍色、灰色、綠色等不同顏色的衣服,然後請149名男士進行了評分,評分範圍在0-9分之間。
調查結果表明女模特穿著紅色時的分數最高,與平均分數相比高出了1.2分。去年10月28日,這一研究結果已經登載到了“性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
伊裏亞德教授在解釋這一結果時舉出了兩個理由。首先,紅色是情人節常用的顏色,因此人們很自然地會聯想到“紅色=魅力”。延世大學心理學教授朴秀進表示:“紅色意味著愛情與熱情,綠色則意味著理性,紅色可以說是一種本能的認識。”
另一個理由就是生物進化的殘餘。
伊裏亞德教授表示:“像黑猩猩這類的雌性動物在排卵期時,血流量會有所增加,因此後腿與臀部會顯得更紅一些。而雌性動物一般會對這些雌性動物更有興趣。”紅色可以說是擁有進化意義的“誘惑的色彩”。
最好丟棄“情人節禮物=巧克力”的老套的觀念。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伊莉莎白鄧對32名擁有女友的男士進行了一次調查。他們被分為了兩個組,其中一組收到了平時就很想得到的禮物,另一組收到的則是不太喜歡的禮物。 其中,收到一直都想得到的禮物的男士對女友的好感度都得到了上升,而另一組男士的好感度急劇下滑了。收到不是很喜歡的禮物的男士在回答“是否願意與女友結婚”的問題時,幾乎都表示了否定態度。去年10月,這一研究結果登載到了“社會人”報刊上。
但是,對於女性的研究結果則有所不同。就算收到不太喜歡的禮物,女性對於兩個人的未來也是充滿信心的。
鄧教授表示:“禮物可以衡量兩個人之間的滿意程度。與男性相比,女性希望維持雙方關係的傾向更為強烈一些,因此往往會理解對方的處境。”如果對方不喜歡巧克力,女士應當在情人節那天送其他的禮物。
還沒有到放心的時候,牢牢抓住對方的最後一招是讓對方操操心。
倫敦大學數學系羅伯特森莫教授組的研究結果表明,女性在收到對方的求愛後,拖延的時間越久,遇到理想的伴侶的可能性越高。這一結論登載到了1月份的“理論生物學”學術刊物。
這一研究組利用遊戲理論設置了電腦模型,並且研究了在約會時利用怎樣的戰術才能選到最好的配偶。採取的某種行動如果獲得了對方的認可,就可以得分,否則將會被扣分。兩個人的關係維持得越是持久,就可以獲得更多的附加分數。
結果顯示,女性接受對方時,拖延的時間越久,獲得的分數越高。森莫教授表示:“拖延的時間越久,女性遇到誠實男性的可能性就越高,男性也可以通過長時間的交涉向對方證明自己是合適的人選。”因此,拖延的時間越久,遇到天賜良緣的可能性也越高。
http://china.donga.com/big/srv/service.php3?bicode=130000&biid=2009021365088
 
性愛暗語男女差異大揭秘  2004年11月12日 《虹》
 
  男人和女人,萬年的糾纏仍然樂此不疲,彼此沈迷,情愛的遊戲從來都是生生不息、無法抗拒。然而,對于性的理解,男女卻總是在“雞同鴨講”。微妙的身體差異,卻産生隔海相望的靈魂。
  性,在今天的愛情地位中變得更爲顯赫。對星相、算命的趨之若鶩,分明是對心靈全方位解讀的極度渴望。擔心會錯意,就怕表錯情,E時代的慌張愛情,沒有時間、缺乏耐心
,要的就是心知肚明。有別天壤的思維導致的直接後果是性愛暗語常常誤會連連。快來看看他(她)心中真實的想法吧,誰要猜了又猜?!
 
  女人篇
 
  女人的性總是遮遮掩掩、難以啓齒,享受的意志洶湧,行動卻慢了半拍,過于風騷,怕相愛的人低估自己的過去,質疑曾經的清白。可過于保守,又怕圈不住他對性的熱愛。此時的暗語,保住了女人的淑女情懷,又讓你的欲望暢通無阻,于生理,于心理,性總是萬般好處。但男人常常一頭霧水,讓他明白,卻永遠不給他直接的要求,要的就是萬爪撓心。  
  暗語解讀  
  一、“不要嘛!” 
  誤解:她不喜歡,她不願意。
  真相:別停下,我很享受!  
  很經典的暗語,語氣嬌嗲、表情嗔怪,輕柔地推就,這一句只有傻瓜才會讓探索停下來。曾有說法,女人說“不”的時候其實意思正好南轅北轍,雖然不絕對,但這種時刻,顯然確切。即使是真的,男人的繼續照樣能扭轉本意,女人向來不能抵擋男人的溫柔霸道,這種煽情的手段,愛情劇的激情場面屢試不爽,但很多男人不學也不試,倒是百思不解。不信?男人可以試試停下,結果立竿見影,男人強壓住昂揚的欲望,女人更想咬死他解恨。無名火在不解風情中熊熊燃燒。男人卻是啞巴吃黃連,格外苦。  
  二、“求求你!我快不行了!”  
  誤解:她太疼了,我的勁太大了,她已經高潮受不了了。
  真相:我的高潮將至,親愛的再使把勁,你是最棒的!  
  女人的高潮瞬間,常常脫口而出,陶醉迷離的表情,愛恨交織,萬念俱灰,身體的無限奇妙,潛能巨大到令人歎爲觀止,那種無法掌控深刻甜蜜的感受,人生實在是很少有事讓人可以如此不顧一切。男人有幸見到這樣的掙紮,一定不可傻傻地憐香惜玉,某些時候男人的溫柔會讓她怒火萬丈。  
  三、“我愛你!”  
  誤解:表白愛情。
  真相:我是你的,我想要你,請繼續……  
  這句話曾在無數次女人最愛聽的情話調查中,高居榜首,那分明是女人的最愛。經女人說出口,一定是在萬分動情時,而女人動情的瞬間,性,格外濃郁。身體的直接反應是暗流湧動,渴望纏綿,男人的柔情一定在此時令她無限崩潰,男人的性抓緊在此時肆意吧。
  暗語升級版
  其實更多的男女不善表達,赤裸裸地示愛讓他們難于啓齒,特殊的眼神或動作暗示,卻讓彼此享受到眉目傳遞的萬種風情。
  對于簡單又很“動物”的男人們,煩透了猜了又猜,性愛對他們向來是視覺的,聽而不聞,屢見不鮮,視而不見卻少之又少。男人的身體雖然不像女人那樣敏感,但是一經挑逗他的視覺,引爆他的激情,帶來的卻是前所未有的興奮。如果你想要他,明顯的肢體暗語更能達成你的願望。
  沐浴後穿上性感的睡衣,忽隱忽現的身體噴上他喜歡的香水,無理地撒嬌,雙手纏住他的身體,再沒精神的男人頓時都會奮勇向前。
  在他還在伏案工作時,躺在床上看電視的你,可以嘗試在蓋著的被單下用手摸索自己的身體,盡量讓扭動映入他的眼簾,看不見的秘密,會讓他的性幻想插上翅膀,他掀開的瞬間,除了欲望洶湧,你再看不見其他了。
  在他面前緩慢的脫下睡衣、乳罩,撒嬌的壞笑一下……
 
 男人篇
 
  男人的性,怕遭拒絕是他們使用暗語的最大原因,通常男人用目的導向的思考方式去想事情,所以男人的性曆來是最怕打擊的。雄性的深刻涵義,是與英雄、征服、強大、信心有關的詞,性的打擊,甚至能讓男人的意志潰不成軍。“偉哥”的風靡和被熱愛,男人對性的隆重可窺見一斑。你的男人是不是曾經看似心不在焉、而又面露尷尬時說出那些暗語,
其實用心體會他的內心,重視他想要的性,你要的愛情他會毫無保留。 
  暗語解讀  
  一、“想你了!”  
  誤解:他在想我。
  真相:他渴望身體接觸。  
  男人的想法常常不像女人那樣浪漫和虛無,女人通常想到的海灘、燭光,那些與愛情似乎千絲萬縷的元素,通常不在男人的大腦中,男人想的很直接、簡單和身體直接有關,男人常常需要有接觸的安全感,所以那種想是真正對身體的想。  
  二、“今晚的你真美!”  
  誤解:他欣賞我今天的妝容。
  真相:寶貝兒,我們做愛吧,就現在。  
  男人的語氣變得迷離,看似隨意地撫弄你的頭發,但表情顯然已迫不及待。他會試探地挑逗著你的雙唇,進而,手會慢慢纏上你的腰際。此時,若給他積極的回應,就像一種鼓勵,他的興奮感便會猛增。對于愛情,在細節上的理解才能堆積可靠的情感。  
  三、“一起泡溫泉吧!”、“做家庭作業怎樣?”  
  誤解:有什麽新節目?
  真相:寶貝兒,一起洗澡,一起做愛吧!
 
  男人一副壞壞的笑,溫柔地拍拍你,爲了性的自尊,男人慣用調侃的語調項莊舞劍,故做輕松的背後,心裏早已是期待滿滿,擔心遭受拒絕,男人的信心與性可是息息相關。男人總有孩子的一面,與他一起遊戲,他會感覺自己有趣而充滿活力。  
  暗語升級版  
  女人的性愛是聽覺的,男人那些處心積慮,看似高明的躲閃暗語,大多只能讓女人心領,卻對荷爾蒙外溢沒有任何幫助。
  直接的性愛語言,往往更能讓女人動情,隨之動性。“我要你!”、“你是我的女人!”、“我會一生保護你”這一類超級煽情的情話,女人始終受用,因爲女人無論是在平淡的現實中,還是在忘情的性愛氛圍中,向往安全和美妙的感覺始終如一。男人溫柔的力量,從容的呵護,是女人夢想的高貴愛情。此時的女人會有強烈的身體的屬于感。
  而目前另一類性愛語備受推崇,有資料顯示:“我想做愛!”,甚至更加大膽、放肆的性愛語,對女性身體的直接刺激明顯,效果奇佳,甚至對女性的高潮貢獻突出。雖然那樣的肆意與曾經的教育背道而馳,與文明涇渭分明,但性愛是隱私的空間,身體的歡娛應該才是性愛的要義。
http://eladies.sina.com.cn/2004-11-12/122252.html  
 
兩性差異      
 
男性和女性在心理、行爲上的差異。這些差異包括智力活動、氣質性格和與工作、娛樂有關的興趣等方面。對兩性差異的心理學研究不涉及兩性基本生理特性上的差異。
  有關兩性心理差異的論述最早可見于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文獻,但最早的心理學研究則是1903年H.B.湯普森用一系列量表對兩性的心理特征長達幾年的測量,以及他的專著《兩性的心理特質》。他的研究被稱爲有關兩性心理差異的第一個全面的研究。
  E.E.麥科比和C.N.傑克林(1974)總結了有關兩性心理差異的1600多項研究,歸納出兩性在4個方面存在的差異:①在語言能力上,女孩優于男孩。研究表明,在學前期和學齡早期,兩性的言語能力相近,但從11歲開始,兩性在此能力上就開始分化,女孩言語能力的發展快于男孩,在包括接受性和創造性言語任務及需要高水平言語能力的任務上,女孩的得分均高于男孩。②在空間知覺能力上,男孩優于女孩,這在青年期或成年期均十分明顯。研究表明男性在此能力上的優勢從13歲左右開始增長,在分析性知覺能力和非分析性知覺能力上均優于女孩。③在數學能力上,男孩優于女孩。在早期數概念的獲得及小學代數能力的掌握上,男孩和女孩不存在差異。但從12歲開始,男孩數學能力的增長明顯超過女孩。④男孩比女孩表現出更大的身體侵犯性和言語侵犯性,這種差異在2~2.5歲兒童玩社會性遊戲時就表現了出來。麥科比和傑克林還發現兩性在觸覺敏感性、焦慮和害怕、活動水平、競爭、支配性和扶助幼弱行爲上也可能存在差異。但這些方面的研究結果較不一致。麥科比和傑克林的概括雖然比較全面,但也有心理學家對其局限性和缺乏嚴密性提出了批評。J.H.布洛克認爲他們概括的許多研究原來的目的並不是兩性差異,而只是偶然地發現了兩性差異,而且有3/4的被試上局限于13歲前這一限定的年齡範圍,因此,他們的結論的可靠性就值得懷疑。還認爲他們作出結論的程序也是不准確的,忽略了一些有顯著意義的研究並在分析過程中概念不清。布洛克相信除了麥科比和傑克林指出的差異外,兩性還存在其他方面的差異。與之相反,G.W.費爾韋瑟檢查了他們有關對智力的研究,對兩性在言語能力和數學能力上差異的證據提出了質疑。
  遺傳因素是形成兩性差異的一個原因。任何智力活動和行爲的産生都有生理基礎,兩性差異的某些方面也有直接的遺傳上的原因,在空間知覺能力和侵犯性行爲上表現得尤爲明顯。基因研究發現,在人類的X染色體上存在著一個與空間知覺能力直接相關的隱性性狀,50%的男性具有這一性狀,而只有25%的女性具有這一性狀。侵犯性行爲與兩性激素的分泌有直接相關。研究發現男性激素在嬰兒期就開始使個體男性化,嬰兒期的女孩假如男性激素超過正常水平,則不僅在生理上表現出男性化,而且在行爲上也表現出男性化傾向。在嬰兒期給嬰兒注射男性激素,也發現男性激素的增加引起了更多的侵犯性行爲。對成人的研究還發現侵犯性較大的男性一般具有較高的男性激素水平。遺傳因素對空間知覺能力和侵犯行爲的作用是相對直接的,但它對心理活動的作用也可以是間接的,例如女孩在生理上成熟較男孩早,這爲一定時期內女孩智力及社會行爲的較快發展和獲得提供了基礎。
  環境因素是形成兩性心理差異的另一原因,也是決定性的原因。兩性心理差異是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承認遺傳因素的作用並不否定後天學習的作用。即使是與遺傳因素直接相關的知覺能力和侵犯性行爲,也是後天可以學習得到的。比較文化研究表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撫養方式,可以擴大、縮小甚至消除空間知覺上兩性的差異。侵犯性行爲則可以模仿他人學到。在社會行爲上,兩性心理差異主要表現爲性別角色行爲。性別角色行爲的獲得是社會因素的作用及個體學習的結果,其過程極其複雜,目前一般有3種理論:①模仿說:強調性別角色行爲是兒童通過觀察學習和模仿得來的。在兒童早期,尤其是學前期,父母是兒童的撫養者,和兒童的接觸最多,因此,他們最可能成爲兒童模仿的榜樣。在模仿過程中,兒童較多地接觸與自己性別相同的父親或母親,因此通過模仿便獲得了與其性別相符的行爲。模仿說接受了精神分析理論“自居作用”的概念,認爲兒童把與父親或母親認同的趨勢泛化到其他與自己性別相同的人,從而就把與自己性別相同的人作爲模仿的榜樣。通過模仿學習,兒童獲得了某些性別角色行爲,這是毫無疑問的。但研究發現兒童並不較多地接觸與其性別相同的父親或母親和其他的人,也不是有意識地選擇與其性別相同的榜樣,而是隨機地選擇榜樣,並且兒童典型的性別角色行爲並不與其所接觸的成人榜樣的行爲相似。因此,模仿說不能解釋全部性別角色行爲的獲得。②強化說:強調父母以及其他社會化媒介對兩性兒童所施加的不同的社會化,直接形成了兩性性別角色行爲的差異。父母按照自己性別角色的定型,對兩性兒童施加直接或間接的壓力,有區別地對待男孩和女孩。當兒童作出與性別相符的行爲時,便給予表揚和獎勵,當作出與性別不相符的行爲時,便給予批評和懲罰,從而使兒童形成了性別角色行爲。研究表明,父母在兒童早期確實限定了兒童的性別角色行爲並直接地指導兒童掌握這種行爲,最明顯的如他們爲男孩和女孩准備不同的服裝和提供不同的玩具。但是研究也表明,除了服裝、玩具等特別限定的領域,在其他領域,父母對兩性兒童所施加的社會化影響是十分相似的,並無明顯的差異。因此,強化說也只能解釋部分性別角色行爲的獲得。③自我社會化理論:是L.科爾伯格提出的一種認知理論。科爾伯格認爲,典型的性別行爲並不是兒童通過模仿同一性別榜樣的行爲獲得的,而是起源于兒童有關男女性別角色的觀念。隨著認知的發展,兒童逐漸形成了“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的觀念,並且當理解他自己的性別及其含義後,就努力使其行爲與他的性別角色觀念相符。他的觀念可能只有很少是來自于對父母的觀察,他作出的概括不是指模仿的行爲,而是從許多來源歸納出來的信息的概括。兒童有關性別角色的觀念受其認知水平的制約。因此兒童性別角色的觀念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認知的發展改變,他采取的符合性別角色的行爲也隨之改變。自我社會化理論能有效地解釋性別角色行爲的改變,但不能解釋性別角色行爲最初的獲得。總之,只有把模仿說、強化說和自我社會化理論結合起來,才能解釋性別角色行爲的獲得和改變。
  兩性心理差異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第一,它打破了傳統的大男子主義偏見,爲婦女解放運動和女性參加更多的社會活動以及參與一直由男子占統治地位的社會領域提供了科學根據。男性和女性的各種能力不是先天決定的,均可以通過學習獲得,尤其是一直被認爲只有男性才具有的領導工作才能。第二,它打破了傳統的有關兩性差異的遺傳決定論觀點。傳統觀點認爲男性在許多方面優于女性是由兩性遺傳上的差異決定的。但兩性差異的研究表明,遺傳上兩性差異很小,而是由于父母及其他不同的社會化過程拉大了兩性差異。第三,它對于養育兒童具有實際意義,在兒童的社會化過程中,父母的作用都很重要。家長及正規學校教育的目的不是爲了造成兩性差異,而應該是促使兩性兒童在各種能力上的平衡發展。
http://www.hudong.com/wiki/%E4%B8%A4%E6%80%A7%E5%B7%AE%E5%BC%82 
 
性、性別角色與生物學 

在日常用語中,「性」(sex) 一詞是很含混不清的。它可意指人的分類,又可意指人的行為,例如「性交」(having sex)。為清楚起見,我們必須區別這兩種意涵。在此,我們將「性」(sex) 與「性行為」 (sexual activity)區別開來,「性」意指男女之間的生理學或解剖學上的差異。
此外,我們也必須在性與,「性別」(gender)之間作一分野:「性」意指兩性之間生理上的差異,而「性別」則意指兩性之間的心理、社會及文化差異。因為男女兩性之間的許多差異並非源自生理,「性」與「性別」的區分就變得非常重要。
 
傳統標準下的性別角色差異 

生物性別(biological sex):係以第一和第二生理特徵來判定一個人在生物上屬於男性或女性-生殖器官、表面毛髮等等。 
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 :係指自我想像的性別-亦即實際上我們對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的感覺。
性別理想(gender ideals) :係指文化對男、女性別行為的期待。
性別角色(sex roles) :即依據性別而來的分工、權利和義務。
 
生物性別 :「男性/女性 」

第一和第二性徵
性別與行為
身體差異
 
性別認同與性別理想 :「男性化/女性化 」

模仿
強化
自我社會化
理想與認同
 
性別角色 :男性地位/女性地位

我們已經討論過生物性別、性別認同和性別理想,三種界定性別的要素。第四種是性別角色(sex roles)。性別角色立基於對行為的期待,這個期望決定了男性和女性的社會地位。在性別角色的例子中,生物性並非定數--在所有的社會中,女人並不是因為有育子的能力而定屬於家庭或廚房的。
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1935)的《三個原始部落中的性別與氣質》一書中,對於男人和女人「天生」就適於某種角色的看法提出嚴厲的挑戰,在此書中她觀察新幾內亞三個部落並加以解釋。 
 
性別角色差異理論

性別角色差異的解釋可從幾方面來討論:
功能論的解釋
衝突觀點的解釋
新馬克思理論的解釋
新心理分析學派
性別 、自我與道德的解釋
 
功能論的解釋

派森思和貝里斯(Talcott Parsons & Robert Bales)的理論對性別角色差異採取一種正面的功能觀。在他們的看法中,這是一種使兒童社會化和使性別關係規則化的方法。他們相信現代家庭需要兩個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工具性角色(instrumental role),是家庭與外界的溝通者,擔任工作與賺錢的角色;以及情緒性角色(expressive role),是處理家人關係的人,譬如照顧小孩和解決紛爭。
這兩種角色如何解釋受侷限的性別角色呢?派森思和貝里斯認為,妻子養育、照顧小孩的能力使她擔任了情緒性角色,而丈夫不能擔負這種生物功能,而變成了工具性的角色。美國社會中,工具性角色即為家庭經濟支柱。丈夫工作不在家時,鼓勵了女人負起照顧孩子、穩定家人情感和提供愛的支持等主要責任。
 
衝突觀點的解釋

柯林斯(Randall Collins)相信性別不平等是基於支配團體(男性)和服從團體(女性)的衝突而來。
根據柯林斯的看法,男性支配女性的源起是男人比女人強大,可以採取強迫的方式在女人身上獲得性滿足。為了合法化男人接近女人,男性支配者就採取「性財產」(sexual property)的方式。
 
新馬克思理論的解釋

有些新馬克思學者贊成柯林斯對男性的支配與女性的服從之間所提供的性別基本關係的看法,但他們發現這種不平等根源於資本主義結構,而與自願性的性接觸相反。
哈曼(H. Hartmann)認為資本主義、家庭主義(男人統治女人是一種確立的社會制度)、以及經濟結構組成一套複雜的關係。
貝婁和諾里斯(R. D. Barron & G. M. Norris)則認為女人的服從是資本主義調整市場平衡的方法。
 
新心理分析學派

邱得洛(Nancy Chodorow)認為性別差異可能來自兒童時期認同的模式。邱得洛認為此一觀點比用生物來解釋性別差異或深入的社會化模式更能反映事實。她一開始就強調一個事實:「女人一般是負起兒童早期養育和兒女以後的社會化的重大責任」。
這個過程會不知不覺地造成兒童早年不會或更願意認同自己母親的結果。男生會經歷到較大的壓力,他們需離開母親建立對男性的認同,而女生一開始對母親的認同在整個童年時期都相當明確,且一直持續到她們的一生。
 
性別 、自我與道德的解釋

吉林根(Carol Gilligan)的性別差異理論奠基於成年男女對自我及成就的形象。她同意邱得洛的說法-女人以人際關係來定義自己,並且以照顧別人的能力來判斷自己的成就。女人在男人生活中的傳統角色是照顧者及幫手。但男人經常看輕女人經由這些工作所發展出來的特質,在男人眼中,「成功上的唯一形式就是他們所強調的個人成就。」女人對於人際關係的關切通常被視為是弱點。 
 
性別不平等:展望

男女性在社會的地位不斷改變,而且有繼續的傾向。經濟、法律和家庭方面改變的壓力,仍有不斷進行的情形。更多男性和女性懷疑性角色差異這個最基本的信念。這個懷疑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除了女性地位大大的提升,我們也看到許多阻礙進一步發展的阻力。這個阻力來自那些為了保護自己權力、特權、財富地位而更積極歧視女人的男人,以及根植於我們社會結構性別不平等的事實。
 
性別平等的未來努力方向

改變那些使女人接受服從地位傾向的社會化模式;
改變男人對家庭責任的態度和行為,並且增加應分擔的責任;
增加教育和放假的彈性,包括安排上大學和留時間給職業夫婦處理家庭事務;
讓所有階級的家庭都可獲得有效率的專業兒童托育;
全盤的改掉那些直接、間接歧視婦女的法律條文。
 
Giddens 以名旅行作家珍.摩里斯 (Jan Morris)由男性變為女性的經驗描述為例,說明性別差異如何強烈地影響我們的生活,使得一部分的我們不會去想到一個「他」可以變成另一個「她」。且因為性別差異是如此的廣泛,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性別差異幾乎是從一開始便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最明顯的例子是新生兒的父母最常被問及的是:是男的還是女的?
 
在這一章中,我們將研究性別差異的本質,分析「男人」與「女人」的複雜內涵。我們將首先檢視兩性問的歷史差異,然後再檢視影響女性特質 (femininity)與男性氣概 (masculinity)的社會化過程。最後,在我們分析「性別」(sexuality)之前,我們將討論女人在現化社會中的社會與經濟地位。 
 
生理學家梅耶.富利曼和雷.羅生曼(Meyer Friedman & Ray H. Rosenman) 認為有些特殊行為的模式可能引起心臟刺激。最易罹患心臟病的人顯然有「A型」行為的傾向。A型行為看起來就像在諷刺傳統的美國商人:富野心、愛攻擊、充滿好勝心,為達目的不擇手段。A型的人通常易怒、愛抱怨,這種傾向可由他們事業成功的程度測量出來。
富利曼和羅生曼認為這些行為特質構成了助長心理問題產生的生理因素。心臟疾病是因飲食後引起血管細胞的「阻塞」所產生過多的脂肪及荷爾蒙,它們慢慢的經過血管,逐漸增加心臟的病變。 A型行為通常在男性身上比女性更易發現。這倒不是性別的生理差異所造成,而是文化對男女性別的期望不同所致:
男人應該有競爭性;而女人應該服從。男人可以沒耐性;而女人必須有無盡的耐心。男人可以批評;而女人應該接受和讚許。男人粗魯急躁;兩女人總是沒事幹、閒坐、聊天,組成互助、互諒的人際網路。男人應該發脾氣;而女人永遠不可以發脾氣--至少不可形於色。男人注重外表的成功,如金錢、地位、團體升遷;而女人則從工作中獲得自我肯定的滿足。(Whittington, 1982)
雖然這些刻板分類稍嫌勉強,但他們已經開始因女人參與全國經濟生活環境的競爭而打破,由此趨勢來看,富利曼和羅生曼預測會有愈來愈多女性有A型行為和易罹患心臟病的趨勢(Whittington. 1982)。
從男性、女性行為大概的刻板印象中,可以很容易看到社會如何造成男女性別的不平等。社會鼓勵男人發展A型行為模式,競爭愈激烈,所獲得的回報也愈大。過去,女人的積極表現會受到獎勵,後來,當她們打破既有模式,出現A型行為時反而不受到鼓勵--若她們走入權力或權威地位之內,她們就變成了「男人婆」。  

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異仔細分析時是很複雜的。社會學家由界定性別的四個概念來看這些差異:生物性別、性別認同、性別理想和性別角色。
生物性別(biological sex)很容易界定,它是以第一和第二生理特徵來判定一個人在生物上屬於男性或女性--生殖器官、表面毛髮等等。
而性別認同(gender identity)係指自我想像的性別--亦即實際上我們對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的感覺。一個人的性別認同並不一定和他或她的生物性別一致。著名的醫師兼網球選手雷妮.李察(Renee Richard)起初是以男子的身分生活,當她瞭解自己性別認同是女性時她即進行了變性手術。
 
性別理想(gender ideals)是文化對男、女性別行為的期待。許多香煙廣告以「雄糾糾的肌肉」表現理想中的男人形象。廣告通常把女性的性別理想描寫為與家庭孩子有關的--譬如保持「衣領不變型」等廣告詞--但後來許多廣告他出現女人在辦公室、商業旅行等等的情形。因此,性別理想--亦即男人應像什麼,女人應像什麼,在過去二十年來已有了變化。
第四個界定性別的要素的是性別角色(sex roles)即依據性別而來的分工、權利和義務。過去,對性別角色的描寫很清楚:男人養家工作;女人做家事照顧孩子。現在的性別角色,如同性別理想一樣,也面臨了轉變。
 
社會通常基於這四個要素必然一致的假定來運作。它假設一個具有女性生理特徵的人會感覺自己是個女人,這種感覺和一般文化對女性的定義相似,而她就會採取傳統賦予她性別應有的角色和責任。但事實上,這個假設不一定都是對的。人的生物性別有可能與性別認同不一致。如果他們付得起手術費,他們可以動手術選擇自己的性別。當然,這種情形非常少。一個人的性別認同也可能與其性別理想不相符合。一個男人覺得作一個生物上的男性很舒服,但若得依照文化對男性的期望就變得很難受。已故的披頭主唱約翰.籃儂(John Lennon)為其新生兒而減少事業演出一事,就受到廣泛的批評。
 
最後,個人的權利和責任(即性別角色)也可能與社會的理想不符合。例如,今天女性可以當警官、消防隊員和軍官別角色均和傳統性別理想不符。因為上述每個要素都基於不同的因素所造成--生物的和社會的--所以它們之間不一致並不會令人意外。
第一和第二性徵:男女唯一差異是某些不同的基本生理特徵,這並非爭論的主題。這些差異在懷孕後第二個月開始出現。懷孕早期胚胎在性別上是中性的。它包含了兩組性別體素--一組預備成為女性,一組預備成為男性。約經六至八星期,如果胚胎設定好男性,Y染色體(男性染色體)就會「指揮」胚胎形成睪丸。如果父親的精液攜帶的不是Y染色體而是X染色體(女性染色體),胚胎就會形成卵巢。睪丸和卵巢即被稱為第一性徵(primary sex characteristics)。
新形成的睪丸會製造一種物質阻止子宮的形成。同時,男性的胚胎和女性的胚胎開始製造不同的荷爾蒙。青春期時,這些荷爾蒙將會產生成人所有的第二性徵(secondary sex characteristics) :女性的乳房和體毛,男性低沈的嗓音、鬍鬚和體毛。
男性與女性的生理會注定具有某種行為方式嗎?這個問題引起熱烈的爭議,但答案尚未出來。事實上,界定性別時生物和社會因素關係密切,不可能分而論之。假設你剛當上父母,而醫院規定不許父母親知道孩子的性別,你會作何感想?你可能感到十分訝異。這個驚訝來自你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性別--為什麼這點如此重要呢?最簡單的原因是,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有意無意的會根據他們的性別來對待他們。而從此開始,孩子就獲得了有關性別的訊息。
 
性別與行為:我們對男人女人、男孩女孩有一套期待的行為,這些期待則根據性別而異。約翰.曼尼(John Money, 1977)進行的實驗顯示童年生活經驗的重要性。曼尼研究一組陰陽人,他們生而具有一對小而不明顯的睪丸和發育不全的陰莖。這些小孩各被分為兩人一組。其中一對施加手術並注射荷爾蒙使他們在生理上成為男性,並以男性的方式來養育他們。另一對則動手術注射荷爾蒙使他們在生理上成為女性,並以女性的方式來養育他們。被當成男生的孩子都遵守傳統男人應有的角色甚至和女人結婚,而被當成女性的孩子則在被認為是女性的情形下長大,他們的生活和性經驗與同年齡女孩幾無差異。
性別的行為差異是由生理引起的嗎?曼尼下了個結論「唯一不可抹殺的性別差異是女人月經、懷孕和泌乳以及男人不曾懷孕的事實」,但他也知道兩性皆可能偏向(predisposed)某種行為方式,男性傾向攻擊、女性傾向母性。
身體差異:當然,性別之間也有些身體差異。男嬰較女嬰稍高且重,肌肉較發達,同時心肺均較女嬰為大(Hutt, 1972)。到了十八歲左右,百分之五十左右的男生肌肉比女性強壯(Farb, 1978)。女嬰走路、說話、咬牙和骨頭發育皆比男嬰早;同時女生比男生早熟一、二年。但這些差異中有些並不完全來自生理因素,男生之所以會發育出更多的肌肉是因為大人鼓勵男生運動更甚於女生。一旦有更多女孩和女人參與運動,這種身體差異就會逐漸消失。男人壽命較短,部分可能是因戰爭、意外和商業競爭環境裡的工作壓力,當性別角色改變時,這些差異也將同時改變。
 
社會裡多數人皆有共同的性別理想--很理想化的相信男人和女人應該是什麼、應該做什麼以及應該想什麼。孩子若不符合此理想則會被稱為野女孩或娘娘腔。如果一個女孩很活潑、有競爭心、愛運動則被稱為野女孩;若一個男孩很敏感、富有同情心、討厭打球、不敢打架只會逃跑則會被稱為娘娘腔。被冠上這些稱呼的孩子馬上就會瞭解他們的行為不受讚許,他們通常的反應是做出相反的行為來強調與自己的性別相符。「不適當」(inappropriate)行為的相反動作並非性別認同發展的唯一因素。馬可白和傑克林(Maccoby & Jacklin, 1974)認為其中涉及三個過程:模仿、強化和自我社會化。
模仿: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模仿(modeling)大人的行為,起初他們會模仿與他們生活最接近的人--像母親或其他照顧他的人(通常是女性)如保母、管家或幼稚園老師。雖然通常父親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少於母親,但小孩多少也會接觸到其他男性和女性的大人--如父母、親友、老師和電視明星等。很有趣的現象是,小孩四周有不同的大人,他們不一定會模仿跟他們同性別的大人。研究顯示,學前和入學後的孩子雖然會玩「符合」他們性別的玩具、喜歡與同性的朋友玩,但通常會選擇有權力的人和領袖為模仿對象,而非以性別來決定。心理分析研究顯示,男孩和女孩在早期社會化階段會認同其母親。隨後女孩通常保持這種認同,而男孩則開始認同其父親或其他強壯的男性。因此,若男孩在感情上仍十分依賴,他必須在此時改變自己的認同,這會造成他的困擾。
強化:此係指使用獎賞和處罰。父母鼓勵孩子表現適於自己性別的行為,不鼓勵不適合的行為:男性把壘球擲到五十呎會受到獎助,而女孩不去做家事則受到挑剔。男生比女生所受到的讚美和批評更多。尤其在性別行為已定型的地區這種現象更顯著。父母比較關心他們的兒子是否太女性化,而不關心他們的女兒是否太男性化。父母親比較不鼓勵男生有依賴的行為。相反地他們允許甚至鼓勵女生有這種行為。結果,男生學習到依據自己的成就來滿足自我需求,而女生則須由他人的反應來獲得自我滿足(Bardwick & Douvan, 1972)。馬可白和傑克林(1974)也發現陌生人對於孩子造成的性別刻板印象更甚於父母親。父母瞭解孩子,並且容忍他的人格特質。而陌生人並不認識孩子,則會期待他或她的行為「像個男孩」或「像個女生」。
自我社會化:勞倫斯.孔伯格(Lawrence Kohlberg, 1966)曾經描述過這個過程,他認為兒童必須經由文字和非文字的社會互動來「社會化自己」(socialize themselves),就像導演要求演員對一個角色表現出不同的詮釋,孩子也會想像出來,觀察同輩團體的反應。逐漸地,經過無數的試片,孩子組織這種知識,瞭解哪些印象可以使他們受到別人的尊敬或受到別人的歧視。雖然有些例子在這個過程上反應了父母親的標準,但自我社會化仍有其重要性。這是孩子成長時的性別認同與其父母所想要或所期望的有所差異的原因之一。
理想和認同:從上述三種過程中--模仿、強化和自我社會化--孩子學會表現自己是男生或女生,是具有「強壯的肌肉」或「女性化」。經由這個行為的發展,性別認同與性別理想他隨之而來。孩子把他們的行為看成很「自然化」,「因為」他們是男生或是女生。
我們已經瞭解自出生那刻起生物性別和心理性別是如何相互影響。雖然我們大多數毫無異議的把自己視為男的或女的,但我們應該如何做男的或做女的行為,則仍有一些疑惑:亦即在人格上應如何決定男女性別的認同。事實上,性別認同和性別理想並非完全一致。譬如,男同性戀者對男性認同,對女性則毫無興趣--這卻是一般男性感到興趣的。
我們已經討論過生物性別、性別認同和性別理想,三種界定性別的要素。第四種是性別角色(sex roles)。性別角色立基於對行為的期待,這個期望決定了男性和女性的社會地位。在性別角色的例子中,生物性並非定數--在所有的社會中,女人並不是因為有育子的能力而定屬於家庭或廚房的。對男人、女人「天生」就適於某種角色的看法在瑪格麗特.米德(Mead M. , 1935) 的 »三個原始部落中的性別與氣質« (Sex and Temperament three primitive societies)一書中受到嚴厲的挑戰,此書中她觀察新幾內亞三個部落並加以解釋。米德的研究始自相信性別之間有一些基本差異。她接受男人與女人遺傳上的差異以及每種性別均有其最適當的角色的看法。後來她的發現出乎自己的意料。在她所研究約三個部落中,男人和女人的角色變異非常大,而且與那些視兩性「天生」(natural)即有差異的看法正好相反。
阿拉帕契部落 (the Arapesh):是一群愛好和平的民族,他們對戰爭幾乎一無所知。大部分的時間花在種植、打獵和養育孩子上。男人和女人「皆有共同的特性,就是母性的、愉快的、傾向於滿足下一代的需要」。兩性皆與育兒有關,因此阿拉帕契人所說的「育兒」一字是父親與母親共同的字眼。在如此和諧的環境下,阿拉帕契人的小孩在高度安全感下成長。阿拉帕契族「認為男人與女人生來即具有溫柔、敏感、合作的特性,並且能夠也願意為那些需要自己的人服務,譬如年輕人和弱者,同時會由此獲致很大的滿足」。
蒙地高莫部落(the Mundugumor):這是一個打獵為生的部落,與溫柔的阿拉帕契族形成很強烈的對比。阿拉帕契的男女皆富母性,但蒙地高莫族的男女對別人或自己的子女皆是凶悍殘忍、多疑野蠻的。家庭內的仇恨因為父母和母子聯婚制度而加深。男人可以用他的姊妹和女兒與別人交換妻子。而兒子也可以用他的姊妹交換妻子。這使得兄弟之間和父子之間發生爭執,母親嫉妒自己的女兒,因為女兒是父親用來交換情敵的人。像阿拉帕契人一樣,蒙地高莫族並不限定男人必須有某種人格特質,或女人有某種人格特質。在這個社會中的男人和女人是同樣具有暴力、嫉妒和攻擊心的。
初步蘭部落(the Tchambuli):這個居住湖邊的部落與米德所研究的另兩個部落極不相同。像西方社會裡的人一樣,他們相信性別與氣質上正好相反。初步蘭族的女人管理社會--捕魚、划船,和貿易--而男人則打扮自己、研究藝術、花時間計劃儀式慶典。被稱為「婦女之家」(the house of the women)的居住型式,是兩個到四個家庭住在一個屋子裡。男人花很多時間在自己的「禮堂」(ceremonial house)裡。初步蘭族的婦女則一起工作、一起煮飯,且同伴之間彼此逗樂。但初步蘭的男人之間卻有緊張和虎視眈眈的氣氛。初步蘭的女人容忍男人的好脾氣,但她們把男人看成小男孩更甚於把他們視為大人和平輩。
米德在新幾內亞(New Guinea)的經驗使她重新衡量自己原有的對男女「天生的」性別角色概念。她的結論是,每個文化會選擇某種生活層面來強調或減弱,但是,「每個文化用一些方法使男女性別角色制度化,既不需要意描述兩性人格的對比;也不需要強調統治或服從的關係」。
總而言之,社會將性別當成區分社會角色的根據,但這個角色的內涵並非來自男人較大、女人會生小孩等這些生物的先決條件。這種說法幾乎完全不正確,我們認為自己的性別角色應是文化和社會影響的結果,而非事物「天生」的歸類。 
 
功能派的解釋:
 
派森思和貝里斯(Talcott Parsons & Robert Bales, 1955)的理論均對性別角色差異採取一種正面的功能觀。在他們的看法中,這是一種使兒童社會化和使性別關係規則化的方法。他們相信現代家庭需要兩個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工具性角色(instrumental role),是家庭與外界的溝通者,擔任工作與賺錢的角色;以及情緒性角色(expressive role),是處理家人關係的人,譬如照顧小孩和解決紛爭。
這兩種角色如何解釋被囿限了的性別角色呢?派森思和貝爾認為妻子養育照顧小孩的能力使她擔任了情緒性角色,而丈夫不能擔負這種生物功能,變成工具性的角色。美國社會中,工具性角色即家庭經濟支柱。丈夫工作時不在家,鼓勵了女人負起照顧孩子、穩定家人情感和愛的支持等主要的責任。
有些社會學家認為這個理論過於簡化現代性別角色的複雜性。他們認為這只是一種老式的性別理想和性別角色的認同--如我們知道的米德研究的新幾內亞部落--而這些在基本上並非「必然發生的」。
 
衝突觀點:
 
派森思和貝里斯對性別角色的看法是以家庭中扮演不同工作的需求為基礎。相反的,柯林斯(Randall Collins, 1975)卻相信性別不平等是基於支配團體(男性)和服從團體(女性)的衝突而來。
根據柯林斯的看法,男性支配女性的源起是男人比女人強大,可以強迫的方式在女人身上獲得性滿足。為了合法化男人接近女人,男人支配者就採取「性財產」(sexual property)的方式。性財產的構成有好幾種。在媒妁之言的婚姻中,男女的性接觸與家庭的土地和財富有關,而且也是資源交換的一部分。例如,在初民社會,一個女人可能值兩頭母牛。這也是柯林斯所稱的「私立的性買賣市場」,男女彼此的交易意味更勝於性的接觸。
柯林斯廣泛的提出,女人服從的程度決定於(一)誰控制她的資源,(二)女人用來交換財產的價值。這女人是否有個能給她一筆嫁妝的有錢老爸,或只是一個窮寡婦?她能養小孩,或太嬌弱不能生小孩?像我們這樣較進步的社會,女人可以分財產,她們可以進學校,可以在外工作,因此獲得額外的交易籌碼,如柯林斯所寫道:
女性在經濟上愈不依賴男性表示與婚姻有閒的性交易愈少。約會可繼續被當作一種短期交易的方式,男女彼此交換吸引力或能力,接納性伴侶的回饋而且被對方接納。女人一但擁有自己的經濟資源,她們可能只關心與男方性吸引力的交易(p. 250)。
 
新馬克思理論的解釋:
 
有些新馬克思學者贊成柯林斯對支配的男性與服從的女性之間性別基本關係的看法,但他們發現這種不平等根源於資本主義結構,而與自願性的性接觸相反。哈曼(H. Hartmann, 1976)認為資本主義、家庭主義(男人統治女人是一種確立的社會制度),和經濟結構組成一套複雜的關係,這個論點如下:
1. 女人的薪資比男人低,社會就保持男性統治的局面。當女人做同樣的工作薪資較少時,她們很難在約會或與男人外出時「各付各的」,或主動幫男人付賬。
2. 低薪鼓勵女人結婚,有時每個人都想過更好或更富裕的生活,如果女人不能買到她們所想的生活方式,最合理的下一步就是找一個可以供給一切均長期飯票。
3. 已婚婦女在家中為丈夫工作,「平凡的家庭主婦」的工作打掃、煮飯、送小孩上學、照顧小孩、洗衣服、買菜、招待客人、補衣服、洗碗等等--在勞動市場上一年可以值上幾千萬美元。家庭主婦的工作並不是直接的付現錢;很類似以前奴隸時代的情形,他們都為衣食住行而工作,雖然多數太太在物質上優於那些奴隸。
4. 因為女人負有持家的責任,使她們在勞力市場上有很大均不利之處。雖然有些機器可節省勞力,如微波爐、真空吸塵器,但打掃一間房子或公寓是件極花時間的工作。她們花在家事的時間使許多女人不會再想去找份全職的工作。
在相關的理論中,貝婁和諾里斯(R. D. Barron & G. M. Norris, 1976)認為女人的服從是資本主義調整市場平衡的方法。他們把勞力市場分為初級及次級部門。初級部門包括相當高酬和穩定的工作;次級部分包括低薪和高流動性的工作。女人從事低薪的工作如護士、秘書、美容師等到處可見,但卻少見於初級部門的位置如公司主管、議員、董事長。
貝婁和諾里斯歸納了資本家以此利用婦女的三種主要原因。第一,女人的工作比男人的不重要,因為她們畢竟可依賴家庭。雖然這是一種神話--調查顯示多數女人工作是為了必須維持家庭的經濟能力--但撇開統計,這個現象是存在的。其次,女人較不反抗被解雇;此外,有時當她們懷孕時還會永遠離開勞力市場。第三,女人一般在組織團體聯盟時很少獲得完全成功。雖然有些剛成立的工會試圖組織女性上班族,或將對中層管理階級與上班族有興趣的女人結合獲得一些力量,但普遍來看,其組織團體聯盟時甚少獲得完全成功。
 
新心理分析學派:
 
邱得洛(Nancy Chodorow)認為性別差異可能來自兒童時期認同的模式。她認為,學習去覺知男與女是一個很早的經驗,源自嬰兒與父母之接觸。她比佛洛依德強調母親而非父親的重要性。因為母親在嬰兒生活中具有支配性的影饗,兒童很容易在感情上與母親交融。這種母子間的聯結到了某個年齡時就必須切斷,這樣,兒童才能從逐漸獨立的過程中發展自我意識。邱得洛主張,這種切斷母子依賴關係的過程 (佛洛依德稱之為戀母移轉)以不同的方式發生在男孩與女孩身上。女孩仍跟母親非常親近,譬如,還是可以摟抱或親吻,並可以模仿母親的行為。女孩與母親保持親暱的時間比男孩長許多。由於不需明快地切除與母親的親暱感,女孩以及日後長成的女人,發展出一種可以與他人持續關係的自我意識。她的自我認同也因此需要依賴他人或與他人共生:起初是她的母親,隨後是一個男人。根據邱得洛的看法,這種傾向造就了女性的敏感及慈愛的特色,而此特色也一代代傳衍下去。
男孩的自我意識則來自與母親關係的明快斷除,使得他們對男性化的瞭解奠基於非女性化的特質上。他們必須學習不要顯得「娘娘腔」或「媽媽的兒子」。結果,男孩們就比較不會與他人維持親暱的關係;他們發展出對於周遭環境的分析能力。他們積極生活,強調「成就」;但同時,他們壓抑去瞭解自己與別人感覺的能力。 
此一過程中,雖然男性會經歷更複雜的調適問題,因為他們必須脫離原來對自己母親的認同,但女性也會遭遇性角色發展的調適問題。邱得洛指出女生在學校的經驗是「假訓練」(pseudo-training)。女生在很多方面被當成男生看待,這裡有一則女生提出來卻未被公開的暗流存在:雖然大家鼓勵女生拿好成績、參加運動,但這些成就並不意味有助於自己當一個「女人」和將來擔負妻子和母親角色。
邱得洛的理論遭受各種不同的批評。例如薩耶爾斯 (Janet Sayens)批評邱得洛未能解釋現今社會中,婦女在追求自主、獨立的奮鬥。她指出,女人(和男人)的心理結構比邱得洛理論所主張的要來得複雜和矛盾。薩耶爾斯主張,侵略性與肯定性特質通常隱藏於女性化特質之下,只能間接地在某些情況下顯現出來 (Brennan, 1988)。雖然邱得洛的理論有其限制,但仍具有某些重要性。它們幫助我們瞭解心理學家所謂男性木訥 (male inexpressiveness)現象--男性對他人表露感情的困難 (Balswick, 1983)。
 
性別 、自我與道德的解釋:
 
吉林根(Carol Gilligan)的性別差異理論奠基於成年男女對自我及成就的形象(Gilligan,1982)。她同意邱得洛的說法--女人以人際關係來定義自己,並且以照顧別人的能力來判斷自己的成就。女人在男人生活中的傳統角色是照顧者及幫手。但男人經常看輕女人經由這些工作所發展出來的特質,在男人眼中,「成功上的唯一形式就是他們所強調的個人成就。女人對於人際關係的關切通常被視為是弱點。
吉林根對兩百個不同年齡及社會背景的美國男女進行深度訪談。她對受訪者提出一連串與道德觀及自我概念有關的問題。在男女受訪者之間顯現出一致的意見差異。例如,受訪者被問及:「批評某件事是道德或不道德,到底是什麼意思?」男人對此問題的反應通常是提及責任、公義及個人自由等抽象想法,而女人則一致地提到幫助他人的主題。因此,一個女大學生如此回答這個問題:
「它(道德)與責任、義務及價值--主要是價值--有關,特別是價值。在我自己的生活情境中,道德與尊重自我及他人的人際關係有所關聯。」訪問接著問道:「為何要尊重他人?」對方回答說:「因為人都具有會受傷的意識或感情。」
女人比較不像男人一樣會作出武斷的道德判斷,她們比較能瞭解在遵守嚴格的道德規範及避免傷害他人之間可能產生的衝突。吉林根認為,女人的道德觀充分反映出女人的傳統處境,那就是以關懷他人為重心的自我定位,而非男人的外顯態度。雖然女人過去都屈從於男人的判斷,但她們很明白自己具有男人所缺乏的特質。女人對自己的觀點奠基在能成功地滿足他人的需求,勝過求個人成就的驕傲。
吉林根的理論也遭到批評。有人說,她的理論侷限於中產階級的白種女性。再者,詢問受訪者對於道德性議題的意見並不等於目睹受訪者在實際情況下所採用的道德判斷。受訪者的某些答覆很可能是社會期望下的方式,而非他們採行的行為。
每個理論均有某種合理性,但沒有一個可以解釋所有性別角色的差異。對研究性別角色差異和不平等的社會學家而言,也許最好的方法是定義出哪種理論最適於解釋哪種社會和情境,並且釐清對每個社會價值體系有貢獻的因素。 
男女性在社會的地位不斷改變,而且有繼續的傾向。經濟、法律和家庭方面改變的壓力,仍有不斷進行的情形。更多男性和女性懷疑性角色差異這個最基本的信念。這個懷疑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除了女性地位大大的提升,我們也看到許多阻礙進一步發展的阻力。這個阻力來自那些為了保護自己權力、特權、財富地位而更積極歧視女人的男人,以及根值於我們社會結構性別不平等的事實。為了有更多的進步,根據尼爾.史美舍(Neil. J. Smelser)的看法,我們可以預測必須要「付出」的一些代價,這其中有:
1. 改變那些使女人接受服從地位傾向的社會化模式。
2. 改變男人對家庭責任的態度和行為,並且增加應分擔的責任
3. 增加教育和放假的彈性,包括安排上大學和留時間給職業夫婦處理家庭事務。
4. 讓所有階級的家庭都可獲得有效率的專業兒童托育。
5. 全盤的改掉那些直接、間接歧視婦女的法律條文。
 
 玩具也會“男女有別”?_太平洋親子網
http://goods.pcbaby.com.cn/zt/0907/761989.html
 
生物:「因材施教」的大腦觀點:語言處理策略男女有別

研究報告指出,青少年男女的大腦對於語言訊息有不同的處理模式,此發現提供了針對不同性別應該提供不同教育資源的生物學證據。
女孩的語言能力通常比男孩好:發展心理學家觀察到二到三歲的小女孩比同年齡的男孩更早開口說話、學習字彙的速度也比較快。在小學階段,說話流利、口齒清晰的大部分是女生,而國語課寫作文的時候,趴在桌上不知道該怎麼下筆的,通常都是男生;除此之外,有些研究證據也指出,即使在學習外語的能力上,女生也比較擅長。
找出人類的語言能力有性別差異的生物學證據,一直是近年來認知神經科學家關心的問題。有些研究報告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發現,男性通常使用左腦相關的區域來處理語言的資訊,但女性則顯示了兩腦半球共同活動的傾向;然而,許多不能被複製或解釋的研究結果,使得性別差異的假設始終沒有明確的結論。
美國西北大學Douglas Burman和James Booth的研究小組綜合了許多相關文獻中可能影響結論的混淆變項,他們設計了兩個實驗來解決這項爭議,並且探討發展過程中的性別差異。研究人員找來62位9到15歲男女各半的學齡兒童,請他們判斷某個單字裡頭有沒有特定的字母,或是這個單字有沒有押韻;所有的單字不是被念出聲來,就是呈現在電腦螢幕上讓這些小孩子做判斷。
功能性磁振造影的實驗結果發現,無論是採取視覺或聽覺的感官模式提供語言訊息,女孩大腦中處理語言相關的區域的活化程度都比男孩高,但是男孩大腦的神經元活動卻反應了另一種語言訊息處理的模式:當他只看到、而沒有聽到單字時,大腦視覺皮質區的活化程度決定了他判斷作業的正確率,而不是語言相關區域的活化程度。很顯然的,女孩在語言訊息的處理上比較不受到感官來源的影響,她們的語言能力是建立在整合抽象概念的層次上;而男孩則依賴接收時特定的感官模式來處理語言訊息,語言的學習也比較容易受到外在資源的干擾。
Douglas Burman 的研究小組向ScienceDaily 表示,語言能力的性別差異在個體成年後會逐漸消失,而且這個現象可能反應了個體發展的過程中,男性比女性較晚成熟的傾向:他們得要花上更長的時間才能擺脫對感官訊息的依賴;但這或許是另一個演化的結果:持續保留視覺與聽覺的訊息可以更快速辨識潛在危險的模樣和來源。
這項研究指出學齡兒童在語言發展上的確呈現出男女有別的處理策略。接下來,如何設計出適性的教學方法、提供不同的教育資源來幫助不同性別的孩子學習,便是教育界實踐孔老夫子在幾千年前提出的「因材施教」觀點,所面臨的新挑戰了。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2342
 
 
 
男女有別?      文:康哲行(3/7/2003)

    坊間有不少關於婚姻和愛情的書籍。婚姻專家、愛情顧問都會告訴你「男女大不同」。也就是說,男女不只在生理上,在心理上也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愛情或婚姻中的男女,都該瞭解一些男女不同的特質,然後特意注意這些地方而去包容、關懷對方,那才是正確的愛情因應之道。
    男女真的有別嗎?答案是肯定的。本文的目的當然不是否定男女有別,而是覺得通常我們所聽到的「男女有別」有些誤導。對大多數男女來說,男女的確有別,但對少數成熟、理性的男女來說,其實他們的差別不大。
    男女生來就有許多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的性別特質。但也會有一些特例,有些女人生來就是女中丈夫,家庭中也有不少是「父慈母嚴」的。所以,我們說「男女有別」,應該拿一個平均男人和一個平均女人來做比較。
    一般來說,男人有力、女人手巧;男人粗心、女人細心;男人富爆發力、女人較具耐力;男人比較直接、女人比較含蓄;男人比較木訥冷漠,女人卻又關心顧慮太多。
    一般來說,男人較為理性、女人較為感性。遇事時男人比較願意講理,女人則常訴諸直覺和衝動。愛情專家會說:「你不能和女人講理,女人是要用哄的!」這真是低估了女性,其實社會上最講理的人卻以女性為多。以「希望園區讀書會」為例,肯花時間來參加讀書會的人該是社會上覺醒的、也是最講理的一群。如果你每次照人頭來數,總是女性多於男性。
    所以,社會上最講理和最不講理的都是女人,也就是說,女人有兩極化的傾向。男人的群體則比較中性,說好聽的他們是剛毅木訥,其實他們比較粗心大意,也是麻木不仁。
    另外,我們發現女人的感性特質,使她們比男人具有較多的愛心、同情心和公德心,所以社會上的公益和弱勢團體總是女性成員較多;但很多女人又比男人自私、小氣、善妒……。總之,男女各有不同的優點、缺點。
    男女雙方有不同的優點,那是會互補的。例如有些男人大而化之、不拘小節,女人則思想細膩、考慮周詳,婚姻生活於是相得益彰。當愛情和婚姻出了問題,其實大部分是互相的缺點所造成;當互相的缺點大到難以忍受,分手或離異就成為必然的選擇。有一方尚可忍受,雖不至離異,雙方也是同床異夢了。
    如果我們用80/20的統計法則來看「男女有別」,不難算出:80%的男人和80%的女人是大不相同的;而20%的男人和20%的女人則可能差別不大。80%代表大多數,所以說「男女有別」是絕對成立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可以同樣用80/20法則來說明:經過分析,社會人口中有80%是沈睡者而僅有20%是覺醒者。覺醒者與沈睡者主要的區別在於成熟與不成熟;也就是說,男人和女人之中只有20%是成熟的。而男女有別,甚至產生問題,主要是出於雙方都不夠成熟。
    人性的發展,由幼兒到成人是由不成熟漸趨成熟的過程。成熟的第一個訊號就是「覺醒」,覺醒後的人就會主動去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然後盡量去發揚優點和改正缺點。
    一個覺醒的人在愛情和婚姻的路上,會去尋覓另一個同樣是覺醒的人,建立友誼而進一步產生愛情。既經選擇,就會努力去關懷和包容對方,不使任何性別差異的問題有產生的機會。
    一個人如果個性上有缺點而沒有自知之明,既不知道力圖改正,又任由個性導引自己的行為,就會產生各種問題,也就是「不成熟」的象徵。兩個不成熟的男女碰到一起,更不幸結成連理,那就後果堪慮了。
    我在前面說過,社會上有20%的男女差別是不大的,那是由於他們都屬於「覺醒」的一群。覺醒後的人不論男女,都會表現出積極、樂觀、真誠和熱情,當然個別會有程度上的差異,但這些基本的共同點是遠大於其他的差異的。像個性上的缺點,覺醒的人會自我檢點,也會互相包容和鼓勵;至於個性上不同的優點,那正是互相仰慕的地方,就讓它發揚光大,互相輝映吧!
    坊間的各種愛情、婚姻手冊,顯然是針對社會上80%未儘成熟的男女所寫的,方法上也許有效,卻大多是治標不治本的。如果一對情人能攜手共同成長,不必參考什麼愛情手冊,只要參加一些如「希望園區」及各種「讀書會」的勵志團體,共同觀摩學習,當會加速「成熟」的腳步,也自然學習到關愛、尊重、體諒和負責等「成熟」的美德,進而達到「真愛」的境界。

單身,男女有別? 1999/08 康健雜誌 11期 文.蕭蔓
 
同樣是單身,為什麼男性是行情看漲,而女性卻是貶值的禁忌?
眼前出現一種景象:公司招募新人,錄取後,新人若是男性、單身,通常在介紹詞中,常會被特別加上一句:「……而且,他還是單身哦!」口氣裡有一種物以稀為貴,彷彿對於一個適婚卻未婚的男性,除了學歷、專長之外,單身,也是一件行情看漲的附加價值。
然而,若是女性、單身,通常在新人介紹時儘量避開話題,彷彿對於一個適婚而未婚的女性,她的單身,不論基於什麼原因?都是一件哪壺不開你別提哪壺的禁忌。
這個世界上,許多事情,男女有別,單身,也不例外。
譬如,一個單身男性,背著行囊,走在旅途上;不論是沙漠中、鐵道旁、森林裡、溪谷間……,一般人看到這個景象,通常感受都很正面:一個單身男人旅行,多半與自由、享受、興趣……有關。
可是,一個單身女性,背著行囊,走在旅途上,一般人看到的景象,多半複雜許多;通常覺得既是勇敢也是危險、既是獨立也是孤零零,既是追尋自我,也是可憐兮兮。
彷彿,男性比女性,天生就適合單身。
不論事情是不是真的如此,在一般人心目中,男性單身彷彿是一種運氣;舉個例子,隔壁王媽媽的兒子單身,鄰居說起他,口氣裡總帶著幾分羨慕:「三十幾歲,一個人過日子,想幹嘛就幹嘛,多悠哉啊!」
可是,同樣一段話,如果用來形容對門李媽媽的單身女兒,口氣卻全完走樣:「三十好幾,還一個人過日子,真是讓人替她著急!」
最近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介紹一本新書《單身年代》( The Age of the Bachelor),作者指出單身是一件愈來愈流行的現象。一般人比較不喜歡男性單身,原因是覺得他們逃避了社會責任,日子過得太愜意了。而對單身女性,卻因為她們的日子一定過得很爛,對她們充滿了同情。
電影加深刻板印象
這種「單身,男女有別」的刻板印象,多半跟好萊塢電影有關,三○年代,走紅的男主角:克拉克蓋博、亨佛萊鮑嘉,幾乎在每部電影裡,都以一個迷人的單身男子出場,四十好幾了,還在跟青春美麗的費雯麗、英格麗褒曼談戀愛。直到今天,一般人想到單身男性,眼前就出現一個景象:彷彿一部通俗的威士忌廣告:單身男性、舒服的衣衫、背景音樂、水晶酒杯,夜色中,一切無限美好。
而另一性,卻「讓人著急」,彷彿一場悲苦連續劇,四十幾歲的單身女性,下了班回家,守在空無一人的小屋,夜深了,獨坐燈下,四周,除了寂寞,還是寂寞。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因為拍戲的導演多是男性,不自覺的透露了心目中理想的男性形象,還是因為不求甚解,無端誇張了女性的弱勢情結?
事實上,沒有一種性別比另一種性別,更懂得過單身生活。
通常單身快不快樂,取決於自己是否欣然與安然接受自己的單身角色。不論別人的刻板印象如何,終究,只有自己才真正知道快樂的差異根本與性別無關,而在於一顆自由、享受、興致勃勃的心。
從台北市社會局最近公佈的「每14對夫妻中,有一對離婚」統計數字看來,台灣單身的人一定愈來愈多。會不會過單身生活,像是個愈來愈大眾的課題。
若是女性還在用好萊塢電影「大老婆俱樂部」的模式,一單身就想要「報復」來過自己的單身生活;或者像喬艾斯小說《珠兒》裡一輩子替父親煮飯的珠兒,迫不急待有個男人「帶她」走出她的禁錮。
儘管流行,台灣不快樂的單身人口還會愈來愈多。
七○年代美國一本暢銷書《生活,愛與學習》(Living, Loving and Learning)認為人的不快樂,是「被許多既有的教條定了型」。
的確,不論再流行,單身總是有點兒「與人不同」,重要的是把自己發掘出來,而不再只是被那些刻板的景象所侷限,也許,單身,男女有別,但可以都很正面、快樂。

外遇心理男女有別
 
妻子發生外遇時的心態有以下一些:
(1)重情心理。
婚後,孩子和家庭在女性心理上占很大的比重,丈夫對妻子的熱情會減弱,會使妻子產生失落感。此時,若遇到一個能使她快樂的異性,便會投入對方的懷抱。
(2)移情心理。
現在的女性喜歡打扮,目的是讓人發現其美貌、年輕。女性若發現丈夫在許多方面較其他男士遜色時,會產生遺憾心理。一旦在社交場合中有了新的機緣,便不會輕易放過機會,從而發生外遇。
(3)擇偶心理改變。
少女選對象注重外貌,少婦則看重男士的才氣和社會地位。尤其在物質上有過分追求欲的少婦,更容易被「糖衣炮彈」擊中。
女性婚後「紅杏出牆」,除了外界的多種引誘外,更主要的是心理上發生了變化。她們當「第三者」,並非完全是性的吸引,更重要的是感情的需要。她們可以同時愛戀着情人和丈夫,因為她們擔負著母親和妻子的角色,又無法抗拒「一女不嫁二夫」的傳統觀念。她們想跳出家庭,卻又不得不回到現實中來,處於感情矛盾的進退維谷之中。
男性發生外遇多在不惑之年。這個年齡的男性有才幹、學識和地位,有瀟灑的風度,且處世老練,了解女性心理特點,能討得女性歡心。丈夫發生外遇的心理有以下一些:
(1)不滿足。
當他有了一個愛撒嬌的妻子后,卻嫌妻子不像某某人那樣會幹家務。當他有了個貌似仙女的妻子后,卻嫌妻子不是自己事業上的助手。此時若遇上個能理解他的女性,心理防線就會崩潰,與第二個「她」產生感情。
(2)見異思遷,追求新奇心理。
家中有個苗條的妻子,卻羡慕別人體態豐滿的妻子。家中有豐腴的妻子,卻對苗條身段的女士感興趣。當妻子的體態不能滿足其願望時,便將視線轉向家庭之外。
(3)性生活不和諧。
當生理上得不到滿足,心理上也對家庭產生不滿甚至厭惡,這就使其在感情道路上邁出危險的一步。
(4)與社會地位、經濟實力有關。
有些女性為貪戀地位、權力和金錢而出賣肉體,使男性產生「權力性外遇」和「經濟性外遇」。
http://www.btimesusa.com/health-20080702/4656
 
韓寒郭敬明文人相輕?“男女有別”韓寒語出驚人
 
在今日將出街的一期雜志中,韓寒接受采訪,再對老冤家郭敬明開炮,“他灌輸的價值觀是很賤的價值觀。”
  韓寒的雜志《獨唱團》下月發行,現在他的身份和常被拿來相提並論的郭敬明一樣,成了雜志主編。所謂同行是冤家,郭敬明辦雜志辦成了文壇首富,韓寒對這位老冤家,卻不大看得起:“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不分對錯,但是分貴賤,他灌輸的價值觀是很賤的價值觀。……對于他這樣一個人的存在,我除了錢比他少外,所有都比他強,如果一個人生全部拿錢衡量,我也沒有辦法。”
  韓寒明確表達了自己對郭敬明的態度:“只見過一次,不喜歡。”他還對小四進行了從頭到腳的全面打擊:“我跟他的區別是男女有別。最重要的是實在看不順眼他,長得不好看,不在我的審美裏……可能他的東西在90後那裏有吸引力,尤其對于城鄉結合部的孩子。”
  郭敬明會反擊韓寒嗎?記者昨日撥通他本人電話,傳達了韓寒訪談中的觀點,郭敬明聽後很鎮定:“我沒有看法。”那你是否認同他對你價值觀的批判?“每個人看法不一定都是對的,他有他的看法我也有我的,他的就全對嗎?”兩人好歹也見過面,韓寒的評價如此無情,你怎麽回應?“我不認識他。”郭敬明完全不接招,隨後挂斷電話。
  韓寒此前在小說《我的國》裏就實名調侃過郭敬明,這次又拿男女有別做文章,愛看熱鬧的網友也指出韓寒此舉不很地道:“說了男女有別,還欺負女人?” 據武漢晚報
http://news.sohu.com/20100412/n271462052.shtml
 

男女有別 購屋喜好大不同 
 
曾有人說「女性是感覺的動物」,若以這項說法對照購屋市場,似乎也十分合理。根據房仲統計,女性購屋比例一向高於男性,去年底更跨過五成五的門檻;若由購屋的產品類別分析,男性偏好坪數實在的公寓,女性偏愛有保全管理的華廈。
■ 性別左右購屋 女性偏愛大樓產品
  住商不動產統計,去年女性購屋的比例大約超過五成,明顯超過男性,其中又以去年第四季55.7%比例為最高。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分析,第四季市場活絡,不少女性選擇在年前買下棲身小窩犒賞自己,可能是比例增加的主要原因,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偏愛大樓產品。同樣是購屋,52.4%的女性購買大樓,但男性比例僅有43.9%。徐佳馨認為,男性購屋多是為了成家,基於可使用的實際坪數需求,寧可選擇屋齡較高的公寓;而女性買屋重感覺,加上大樓產品多有保全管理,讓女性不需擔心居家安全。
■ 購屋勿衝動 理性思考個人需求
  徐佳馨表示,現代女性對於財務比過去更自主,寵愛自己不只是買包,也願意砸錢買窩棲身,而越來越多男性為了表達真愛,願意將房子以另一半名義登記,都是女性購屋者在近年來,比例大幅提升的原因之一。
  提醒女性購屋族群,為了防止太過感性衝動、情緒化購屋,應該理性思考自己的購屋需求,多問多比較,避免簽約下訂才後悔,尤其該衡量自身的房貸還款能力,以每個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為上限,方能確保生活品質不受影響。
 http://www.rakuya.com.tw/hnews/hnews_list/1851/2/0/1/0

網路行銷 男女有別 2009-09-06 中國時報 尹德瀚

     企業無法單從上網顧客的IP位址判定究竟是男是女,因此企業行銷部門希望對兩性上網習慣的差別有更深入的了解,以鎖定特定性別的顧客群。
     對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教堂山市」的強納森.歐普和蜜雪兒.歐普這對夫妻而言,網路已經和水電一樣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隨身攜帶iPhone,經常用手機上網查看天氣預報或旅遊資訊,但兩人的上網習慣還是有很大不同。
     擔任企業行銷經理的強納森說,蜜雪兒的上網活動較具功能性,像是購物或是付帳,而他休閒時會上網去讀樂評或查看足球賽比數。
     上網習慣的不同,取決於性別超過種族、族群和經濟地位等其他因素。根據eMarketer雜誌調查,女性使用網路的比率略高於男性,但是一旦上網,男性瀏覽網路的時間往往超過女性。
     eMarketer另一項報告則估計,美國企業在2013年底之前將花費372億美元於網路廣告。
     ▲男人重視覺 女人重健康
     以男性為主要顧客的企業,通常把廣告登於運動、新聞和科技網站;鎖定女性為顧客的公司,則傾向在提供化妝、育兒等資訊的網站。問題在於,企業在特定的網站登廣告,試圖鎖定特定性別的顧客群,但還是無法單從上網顧客的IP位址判定究竟是男是女。因此企業行銷部門希望對兩性上網習慣的差別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eMarketer擔任資深分析師並著有《男人上網》(Men Online)一書的麗莎.菲利普斯(Lisa Phillips)說,男人比女人更有興趣觀看網路影片。這與一般的刻板印象吻合,男人早就被視為比較重視視覺的性別。其他對性別的刻板印象似乎也適用於網路,例如女性通常被視為家庭照顧者,而女性點閱健康照護網站的頻率也確實高於男性。
     ▲兩性網購習慣 大不相同
     但企業也須知道,並非所有刻板印象都會反映在網路。例如女性通常被視為比男性善於使用語言技巧,然而女性使用電郵、部落格或社交網站等網路溝通工具的比率不會高於男性。
     另外,女性往往被形容為比較喜歡購物,但男性對網路購物的狂熱可能不下於女性,只是他們的購物習慣不同。菲利普斯說,男人對網路購物的態度通常比較乾脆,他會認定一個網站,進去買了東西之後就出來,女人上網購物要兼社交,往往貨比三家,比較像串門子。
     ▲用網銀理財 男女都喜歡
     菲利普斯指出,為人父的男性可能和女性一樣渴望上網蒐集資訊,以改善子女的健康和教育,而且他們在購買商品時可能也以家人需要為優先考量。
     企業要歸納兩性理財差異時也必須小心。多年來男性多半被視為家中的理財權威,但根據「Pew網路暨美國生活計畫」調查,如今女性和男性一樣也會運用網路銀行理財。
     而據菲利普斯觀察,雖然男性上網查看股價和房貸利率的頻率高於女性,但自從金融危機爆發導致失業率增加以來,上網求職的女性卻多於男性。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09090600080,00.html

汽車導航系統市場男女有別
 
星島環球網2009-08-26消息:男女有別,不單止男性和女性在開車方面的習慣不同,一項研究顯示,兩性在使用汽車導航系統方面,亦有明顯的不同。
  香港《大公報》報道,男女雙方的分別,在購買導航系統前已見端倪。由Navteq的研究指出,男性和女性同樣相信導航系統的重要性,因為各有九成受訪者認為這方面的配置重要。但對於女性來說,購買汽車導航系統最主要是參考口碑,男性則是參考媒體所提供的數據。
  另外,對於系統內設定的功能,包括交通預警和介紹景點的電子地圖等,女性使用比男性少得多,接近四成的女性從沒有使用過交通預警功能,但是只有一成男性表示從沒有用過這功能。
  可能因此女性受訪者對於導航系統的表現感到不滿,在問受訪者是否極度或是非常滿意導航系統的表現時,男性答“是”的有八成,而答“是”的女性只有六成。
  所謂汽車導航系統,是一套汽車內使用的衛星導航系統,是透過全球定位系統(GPS)導航設備來取得有關位置的資訊,然後再透過設備中的電子圖顯示出位置等數據。
  業內人士表示,汽車導航系統是整個消費汽車電子市場不可或缺的產品,日本電器商先鋒一項調查指出,汽車導航系統的銷量佔據了整體消費者汽車電子市場的八成,該公司表示,若要持續在這個市場上取得增長,必須經常提供最新形式的價值,此目的將會透過加強通訊與導航兩方面來達成。
  北美洲則是繼日本後的全球第二大客戶汽車電子市場,先鋒在當地汽車導航系統的銷售早在2007年已超越了1000萬台,特別是一些較低檔次的手提導航系統,雖然功能有限,但是銷售額卻急劇上升。
  不過,論及增長速度,歐洲則比起美國還要優勝,主要原因是價格大跌和小車熱賣,令專門為小車而設的導航系統亦得到益處。
  至於亞洲方面,印度與中東的增長潛力亦十分驚人,特別是印度,近年由於汽車銷量直線上升,新車銷售在2007年便已達到了150萬輛,而升勢將會持續,因此汽車導航系統的銷售額將會水漲船高。
http://ny.stgloballink.com/worldfin/200908/t20090826_1101584.html
 
男女有別∶看地圖 找鑰匙 各有所長
 
為何女性拙於閱讀地圖,卻擅於找到遺忘的物品呢?研究人員如何認定這是因為性別不同所造成的差異呢?
據英國《每日郵報》日前報導,一些美國科學家對10名男子和10名女子做了一項試驗,瀏覽了一連串陌生的圖片。受測者者被要求說出對圖片的印象以及否覺得它們是漂亮的。
科學家們還使用了一項所謂“腦磁圖”(MEG, magnetoencephalography)的技術,來量測大腦中神經元產生的磁場變化。
他們發現,在大腦中有一塊稱為“頂葉”的區域,掌握了對空間的認識,當我們欣賞到“美麗的”圖片或照片時,頂葉就變得很活躍。
但是,盡管女性大腦兩側的神經元都會受到刺激,但是男性卻只有右半部會變得很活躍。
婦女使用左腦在認知空間時,辨識物體位置的方法是,將它“分類”成在上、下、在左、在右。
這使得女性更能了解他們周圍的物體,即使它們與手頭上作業並沒有關聯,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麽她們更能找到那些掉了的大門鑰匙。
男子使用的是“統籌”式(co-ordinate)的空間認知,而女性使用的是“分類”式(categorical)的空間認知。
男子看似專註於右腦的“統籌”式的空間認知。這里涉及認知地圖(mental mapping)的更精準的形式,使用“協調”式的空間認知來對物體定位,正如國家地形測量局所使用的方法一般。
這些由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艾亞萊(D. Francisco Ayala)博士所帶領的科學家們表示,二者的差異可能是早期人類的進化。
傳統中,男性負責狩獵,需要有“統籌”的能力,才能準確地追蹤到活動中的獵物。
而“分類”式的空間認知,則更適合負責覓食水果、根莖、漿果的婦女。
“女性往往比男性更了解他們周圍的物體,包括那些與當前工作似乎毫不相乾的物體,而男子在外替女性執行導航工作”科學家們如此表示。
 
保險投保男女有別  2010-04-14 世紀保網
 
如今的保險,由于有著保障和理財的雙重功效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接受。有的人在別人買了保險後,還沒具體了解産品的性質就迫不及待跟風買了同樣的險種。其實購買保險要視年齡,性別,收入等而定跟風可能會導致“關鍵時刻非但起不了保障作用,還可能造成資金流動性問題”的結果。下面我們重點談談投保時的“男女有別”。
意外險:男女投保都一樣
因爲意外險僅針對意外事故造成的傷害進行賠償,不涉及到人的自然壽命,因此其保費的厘定和壽險也不盡相同。一般而言,無論男性還是女性,購買保險時價格都是一致的,而且其往往也不受年齡的影響。和意外險一樣采用男女均一價的,還有醫療補貼險,即對因病住院給與每日固定補貼的險種。此類保險由于不涉及醫療報銷,因此影響價格的唯一因素就是年齡。
重疾險:女性約爲男性7折
在健康類保險方面,重疾險是近年越來越受關注的險種,畢竟以癌症爲首的重大疾病的發生率正在上升中。與報銷型醫療險不同,重疾險同樣是男性需要繳納保費較多的險種。以某款60萬元重疾保額,繳費期20年,保障至60歲的重疾險爲例,30歲男性投保年繳費4800元,而同齡女性爲3300元,僅爲前者的68.75%;若是保障至70歲,則30歲男性投保年繳費8900元,而同齡女性爲6050元,僅爲前者的67.98%。
均衡保費壽險:女性爲男性6至7折
女性較男性更長壽,這是全球範圍內的一個普遍現象。在我國,07年的數據顯示,男性的平均壽命爲71歲,而女性的達到74歲,並且在相同保障歲數的前提下,女性身故的概率大大低于男性,因此女性繳納的壽險保費自然要低于男性。
上例涉及的是采用均衡保費費率的壽險,即每年繳納的保費一致;除此之外,許多投連險附帶的壽險則是采用自然保費費率,每年繳納不同的壽險保費。對于自然保費費率的壽險而言,女性投保在初期的省錢效應更大。以某款投連險附帶的壽險爲例,同樣是50萬元的保額,30歲男性當年需繳納660元保費,女性則是306元,僅爲男性的46.36%;至40歲,男性當年需繳納1284元,女性則爲624元,爲男性的48.60%;至50歲,男性當年需繳納2676 元,女性爲1404元,爲男性的52.47%。顯然,越年輕,女性繳納的保費比例相比男性就越低。
可見,購買保險的時候要視實際情況來定。僅僅一個性別在購買保險時差別就如此顯著,因此在聽取別人的意見時,一定要對照自己的情況而定。即使同一款保險,不同人購買也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http://www.2100bx.com/tousu/analysis/253
 
運動競賽,男女有別   2009-09-15
兒子看到「南非女子800米跑世界冠軍薩美雅,性別測試結果證明是一個陰陽人。」的新聞,向我提問了以下問題:甚麼是陰陽人?如何測試性別?變性人可否參加女子組比賽?這些問題十分有趣。
        陰陽人可稱為雙性人,指一些人身體上同時具有兩性性器官。人在胚胎時期,胚胎是同時具有兩性器官,之後因染色體作用產生變化。如果胚胎內的染色體是XY,Y染色體會令女性的性器官生長受壓抑,令男性器官正常生長,使胚胎成為男性;相反,若胚胎內的染色體是XX,男性器官受壓抑,女性器官生長,使胚胎成為女性。
        雙性人的出現,可能是胚胎期發生異常發育狀況,例如皮質醇或性激素出問題,引致胚胎中的兩性性器官同時成型,胎兒發育完成後,嬰兒同時擁有兩性性徵,成為雙性人。真性陰陽人是具備兩性性徵的,但南非運動員薩美雅是屬於假性陰陽人,因其體內並沒有卵巢和子宮,只發現男性的睪丸,這情況有機會是因為雄性激素不足,陰莖和陰囊無法正常生長及顯現,外生殖器就會近似女性。
        由於男性睪丸會生產睪丸酮素,有利肌肉發展,而正常男女睪丸酮素比例是五比一,所以男性在體能上有明顯優勢。為了公平競賽,男女運動員須有所辨別,並分開作賽。最早期性別鑒定,是觀察外表性徵,運動員在專家前赤裸身體檢查。後期,改為抽取口腔細胞,測試運動員是否在有Y染色體。
        為了尊重人的性別取向,國際奧委會已接受變性人參加國際比賽,惟變性人須接受兩年賀爾蒙治療,確保身體內的睪丸酮素在女性的水平。
http://news.hkheadline.com/dailynews/headline_news_detail_columnist.asp?id=88581&section_name=wtt&kw=44
 
        女性落髮現象其實比一般民眾想像的嚴重許多,至少佔成年女性的40%,但型態與男性不同,落髮的原因也較為複雜,因此女性落髮的治療有時更為複雜,不可用與男性雷同的方法進行治療。
         男性落髮一般是從頂部與髮際線開始掉落,後部與兩側較不脫落;女性落髮則是在整體頭皮範圍內脫落呈稀疏狀態,脫落到一定的階段時,頭皮並不會有完全的禿相,髮際線仍清晰可見。
         女性落髮呈漸進進行,但產後和更年期落髮會加速,而且脫髮的休止期變長,也受荷爾蒙疾病及外部因素的影響。
         女性落髮與男性落髮相比,在保持前額毛髮的情況下,主要以頭頂部位落髮為特徵;大多在中年以後症狀才比較明顯。 
         母系落髮遺傳更明顯,女性落髮如伴隨著脂漏性皮膚炎、青春痘、月經不調等,在治療前應當進行充分檢察,是否適合植髮手術可與專業植髮醫師協調。
http://www.newhair.com.tw/ec99/eshop09110/ShowGoods.asp?category_id=89&parent_id=59
 
血栓形成男女有別
 
靜脈血管的栓塞形成的機率分別與男生的腰圍與女生臀圍有關。 
肥胖是靜脈血管栓塞的危險因子,尤其是那些腰圍太大的男性與臀圍過大的女性。
這個結論是來自一個發表於 Circulation 上的新研究。研究在丹麥進行,超過 56,000 男女,並追蹤十年。
研究開始的時候參與者會測量身高、體重、腰圍、臀圍,並回答有關他們健康情形與生活方式的問卷。
研究期間,這群人有641個靜脈栓塞的個案出現(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如果血塊流到肺部的話,很可能會威脅到生命安全。
就如同預期,肥胖與 VTE 有很大的關聯性。體重增加是發生的關鍵,不過影響男女的部位是不同的。
腰太粗的肥胖男性最容易發展成 VTE。但在女性來說,臀部大小則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此關聯與其他危險因子獨立,如抽煙、運動、身高、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以及進行荷爾蒙替代療法的女性等。
從研究中,還不能明瞭那些參數的原因為何。
http://tyig-health.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_27.html
 
治療肺癌,男女有別  彰化秀傳醫院 血液腫瘤科 總監 王玉祥
 
從80年代開始到現在對於癌症的基因研究,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一直是個熱門的研究題材,從最早發現近日報導美國電視台名男主播及已逝超人演員的遺孀羅娜皆罹患肺癌,事實上肺癌已經是現代男女癌症的第一殺手,研究發現五十歲以下非吸煙女性罹患肺腺癌有增加的趨勢,如羅娜一般,年齡只有四十四歲,從未有吸菸習慣,卻罹患肺腺癌,其發病年齡比一般肺癌患者年輕了二十年,目前肺癌之致病機轉原因未明。假說包括二手煙、空氣污染及吸入過多烹飪油煙所致,但似乎並非真正病因。
男女因身體構造有異,臨床病徵亦有所不同,而罹癌表現亦有別,原因之一因器官結構迥異,女性絕無發生攝護腺癌、睪丸癌或陰莖癌之可能;男性亦不可能罹患卵巢癌、子宮癌、子宮頸癌或陰道癌。原因之二則因器官機能之差異性,如女性乳房因雌性素之刺激,因而乳腺發達緻密,80%之女性乳癌皆源自乳腺管,15%則發生自乳腺泡,其餘則因乳房其他軟組織惡化而起,男性乳房因乳腺數寥寥可數,乳癌罹患率不及女性的1%。
除此之外,癌症之發生80%與環境因子有關。而自古至今,世界各地男女生活方式不盡相同,自然男女成癌亦頗有差異,以男女性罹患率均極高的肺癌為例,近年研究發現肺癌男女有別,女性肺癌之預後普遍較男性患者為佳。不論肺癌之病理分類或臨床分期,女性肺癌五年存活率優於男性肺癌3%,以肺癌平均五年存活率為12%而言,3%的差異不可謂不大。
自二十世紀八0年代至九0年代末期,女性肺癌人數比例約增加一成,總人數約佔肺癌患者的45%,雖仍不及男性肺癌病患的五成五,此患者比例改變顯然與男女吸菸人口增減有關,男性吸菸人口減少50%,女性吸菸人口卻只減少了25%,臨床已知85%以上肺癌病例皆與吸菸有關,吸菸人口減少與肺癌發生率下降,期間有十五至二十年的緩衝期。因此男性罹肺癌人數下降較顯著。同時肺腺癌患者比例亦增加至肺癌總人數的三分之一,男女性肺腺癌比例均有增加。在女性肺癌人口中,肺腺癌佔35%,男性肺腺癌則為30%,抗肺癌標靶藥物艾瑞莎對肺腺癌治療較有效,因此對女性肺癌患者較有利。
同樣在吸菸危險因子影響狀態下,女性肺癌細胞分子生物改變跡象異於男性肺癌患者,包括致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突變率均以女性肺癌較高,而核苷酸修復能力於女性肺癌細胞亦較差。慢性肺疾病若發生於女性,會較男性有較高罹患肺癌的危險性,而雌性素荷爾蒙更被發現有促進肺癌發生的效應,停經後補充雌性素除了會增加乳癌罹患率外,亦可能會增加肺癌罹患率。
總而言之,在同樣致癌原暴露的狀態下,女性較男性易發生肺癌,但女性肺癌預後顯然較男性肺癌為佳,包括女性肺癌患者臨床蔓延速度較慢及對標靶抗肺癌治療效果較為顯著,種種證據均顯示男女肺癌天生有別。
http://cisc.twbbs.org/lifetype/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581&blogId=1
 
上海市肺科醫院腫瘤科主任 周彩存 
 
  臨床上肺癌治療措施的選擇主要根據腫瘤的分期、組織學類型、全身狀況而定,很少考慮性別的差異。事實上,男女在肺癌發病率、對治療的反應與療效方面均有所不同,應予以重視。
  女性患者療效優於男性患者。採用相同治療措施治療時,女性患者生存期明顯長於男性患者,無論是早期患者,還是晚期患者。因此,女性不應放棄治療。女性患者往往存在DNA修復能力的下降,一方面使得她們對肺癌的易感性增加,另一方面又使得她們對化療的敏感性提高。完全切除術后的早期女性患者更易長期生存,60歲以上的女性生存期明顯延長,而男性術后的死亡率高於女性。美國一項長達7年的跟蹤研究顯示,患病5年后女性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是60%,而男性患者的生存率為50%。
  女性患者對治療的耐受性低於男性患者。化療時,女性患者易發生胃腸道反應,脫發、神經感覺毒性和神經心理毒性反應等副作用的發生率均高於男性,且脫發對她們的身心影響遠大於男性。因此,女性患者採用化療時,需要加強支持對症處理和對惡心嘔吐的預防,除了常規採用5─HT3拮抗劑外,必要時還可加用糖皮質激素。選擇化療方案時,需要考慮患者及其家屬對不良反應的要求,耐心解釋,以獲得病人的理解與配合。
  生育年齡女性肺癌患者化療期間要注意避孕。化療前需要排除懷孕的可能性,因為化療藥物往往具有致畸作用。月經期間化療,需要注意經期衛生,預防感染。
  女性肺癌能從靶向治療中獲得更大的生存期延長。女性肺癌以肺腺癌為主,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發生率高。因此,女性採用吉非替尼或特羅凱二線或三線治療時往往能獲得很好的療效,部分患者腫瘤明顯縮小,且療效維持較長一段時間。
http://health.people.com.cn/BIG5/14740/21471/6986489.html
 
另詳參本館:
 
《人類本性原論》 《嬰兒戰爭》 《精子戰爭》 男女大不同 海德格、他的情人與納粹 《女性詩學》 《法律之前的女性》司法與習俗 《女性主義理論》 《男人麥ㄍ一ㄥ啊》 《惡女》or俗女 《美之偽科學》 什麼《女性特質》 什麼《母性》特質 《男性氣概》 什麼《男性氣質》 
 
(楨:《養男育女調不同》《浮萍男孩》《棉花糖女孩》三部曲之譯者洪蘭也搞男女大不同?另參本館:洪蘭的快樂學習偽科學 男女大不同 《搞懂男人》《人類本性原論》 《嬰兒戰爭》 《精子戰爭》 《該隱的封印》 《攻擊的秘密》 《女性主義理論》 《男人麥ㄍ一ㄥ啊》 《美之偽科學》 什麼《女性特質》 什麼《母性》特質 《男性氣概》 什麼《男性氣質》 )
《養男育女調不同》Why Gender Matters (遠流 2006):大腦不同,學習型態不同,情緒表達方式不同,教養方法當然應該不同!
  內容簡介
  男生女生真的有那麼不同嗎?
  二十年前,大部分的專家認為男生女生的不同來自父母、老師和朋友對待他們的方式不同。這二十年來,排山倒海的研究資料讓我們看到這個差異的顯著性和重要性。性別差異的確是存在的,它是大腦生物基礎上的不同,這對孩子的教養與教育非常重要。
  在本書中,心理學家薩克斯醫生帶領著父母走過許多性別差異的迷思,他解釋孩子如何思考、如何感覺、如何學習、如何反應。他從紀律、學習、冒險性、攻擊性、性和毒品等諸多主題切入,讓我們看到男生和女生在遊戲上不同、在學習上不同,他們衝突的型態不同、辨識方位的策略不同、看外界的方式不同、連聽力敏感度都不同。
  薩克斯醫生是單性教育的主要領導者,他所提出許多男女分班上課好處的例子,非常有說服力。不同於許多教育家和教養專家都認為性別差異應該被忽略或被抹滅,他主張父母鷹超越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父母、老師應該要認識並且利用這個生物上的差異,來使女生成為女生,男生成為男生。
  我們的任務是創造一個鼓勵和珍惜男女天生性別差異的社會,並且同時讓每個孩子都有相互對等的機會。
  目錄
〈策劃緣起〉迎接二十一世紀的生物科技挑戰 洪蘭
〈導讀〉正視男孩女孩大腦差異:從養育到教育 洪蘭
第一章 差異性/21
第二章 女性腦,男性腦/33
第三章 冒險/65
第四章 攻擊性/83
第五章 學校/109
第六章 性/153
第七章 毒品/183
第八章 紀律/213
第九章 同性戀、雙性戀、跨性人、娘娘腔和野ㄚ頭/259
第十章 粉紅和淺藍之外/297
〈附錄一〉性和性別的語意區分/317
〈附錄二〉你有多女性化?/319
〈附錄三〉你有多男性化?/323
  序
  正視男孩女孩大腦差異:從養育到教育 洪蘭
  我生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時代,我的母親因為生了我們六個姐妹,不得祖母的歡心,我的父親也因沒有聽從祖母的話,把我們送出去作養女不得祖母的諒解。所以我們小時候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考不上北一女不要念,考不上台大不要念。」只有考上公立學校,祖母才會勉強讓我們去念。所以我們小時候都很希望自己是男生,男生會做的事,我們一定可以做,父母也把我們當男生栽培,再辛苦都讓我們念書,使我們將來比男生有出息。母親更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拿到博士,有一技之長,自己會賺錢,不必看人臉色。
  因為家中都是女生,念的又是女校,平常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男生,所以一直到上大學,我都不覺得男女有什麼不同。尤其在課業上,女生的成績一向是比男生好,每學期班上拿書卷獎的都是女生,所以總是覺得女生跟男生沒差別,如果有差別一定是別人的偏見。我們被訓練得對男女性別議題很敏感,處心積慮要去證明兩者是一樣的。
  這個迷思一直到我出國留學,經驗、見聞多了,才感到男生女生的確有不同。在國外我常迷路,因為對方向沒概念,我發現我雖然一樣會看地圖,但是如果我要往北,我的地圖一定要朝北,如果地圖朝南,我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把它在腦海中轉過來。到我兒子十歲時,有一天開車在找路,我發現他看地圖的能力已經超越我了,坐在那裡拿著地圖指揮著我左轉或右轉,我才第一次相信或許在某些能力上,男女是有先天大腦上的不同。有了這種感覺後,我開始注意男女在各種能力上的不同,就發現女生指路都用地標和顏色:看到麥當勞左轉,看到右邊白色的教堂右轉,過去第三家紅色的房子再右轉……,但是男生都是說:中正路向東走二公里……,因此,我學會了問路時只問女生,因為問男生沒有用,我搞不清楚東在哪裡。
  這些因性別有差異的困惑我在心中放了很久,雖然坊間陸續有一些關於男女性別差異的書出來,但是對我來說,沒有實驗證據的書是「閒書」不可當真。一直到一九九九年我看到一本從大腦科學上來談男女性別差異的書出版,立刻把它翻譯成中文,就是《腦內乾坤》(Brain Sex,中譯本遠流出版)這本書,它的副標題是「男女有別,其來有自」,男女在各種能力上的差別是先天大腦設定的。有科學證據的書果然不一樣,這本科普書賣得很好,這在一般人不肯買書的台灣很少有的,最近甚至計劃改版,顯現這方面知識是很多人的需求。
  然而科學一直在進步,很多新知識不斷的湧出來,腦科學更是一個進步最快的領域,透過腦造影技術的精進,這十多年來我們對大腦在性別上的知識又累積了很多,所以覺得應該要再介紹更新的觀念進來。尤其國外非常注重大腦知識在教育上的應用,布希總統一上任就宣布「這是腦的十年」(It’s the decade of brain),前美國第一夫人希拉蕊也在白宮召開腦與教育的記者會,強調大腦發展與學習上的關係。
  很多有經驗的老師都覺得教男生和教女生是不同的,他們用一樣的方法教,但出來的成果卻不同。《養男育女調不同》就是一本最新的從大腦神經結構上的不同來看男女性別差異的書,對很多我們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合理的解釋。作者說明了男生和女生學習的方式不同,所以認為男女合班上課對男女生都不公平,他建議同校但分班,甚至男女分校。這個主張乍看之下好像開倒車,因為在一九六○年代,女權主義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使得單性學校如西點軍校收女生,現在居然又說要回復單性學校,這不是開倒車嗎?但是把書看完就明瞭了,因為書中列舉的理由我在北一女時都親身經歷過。在女校中,我們做任何事都不會考慮性別,女校中的女生會很自然的選擇去吹小喇叭或打鼓,在北一女立志要念物理和數學的同學比比皆是。但是男女合班就不一樣了,女生會比一般女性更女性化,不會選擇念理工科也決不肯去吹小喇叭,男生也更要裝出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慨。所以男女合校的女生最在乎的就是她的外表,尤其現在髮禁又解除了,更要花很多時間去打扮自己(朋友說她的孩子每天一進了浴室就出不來,在裡面想盡辦法使自己更漂亮)。不過作者主張男女分班最主要的理由是在教學策略上應有不同,這本書應該可以說服很多老師在設計教學方案及出家庭作業上有所不同。
  本書另一個重點是管教、紀律方式。作者認為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是監督保護他的人。朋友是平等關係,朋友的話可以不必聽,但是父母是監護人,長輩的忠告不可當耳邊風。所以作者說,如果你覺得孩子應該要上某個夏令營,而他不肯去時,你要堅持,因為父母有責任打開孩子的眼界。人不可能喜歡一個不曾接觸過、不知道的東西,如果他接觸過了,仍然不喜歡,便可以作罷;但是要讓他先試試看,所以父母應該儘量讓孩子接觸不同的新東西,培養他的多元化。
  作者也說父母要以身作則,如果不要孩子抽菸,自己就不可以抽菸,因為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教育應該從家庭開始。他認為現在過動兒這麼多,有一部分原因是這些孩子從小缺少家教。現在父母都順著孩子的意,不吃蔬菜便由他去,改吃漢堡、炸雞;不想睡覺便由他去,徹夜看電視、打電動……他認為這是不對的,因此在書中,他花了一章的篇幅來解釋紀律的重要性:一個沒有紀律的孩子是無法受教的,一個不能受教的孩子,他的前途便有限了。父母以為順著孩子的意,不讓他哭鬧便是愛孩子,其實反而害了他,進了學校後便被視為過動兒。書中舉的例子中,竟有十歲大的孩子一天要吃三顆藥,令人震驚,也令我們沈思。很多時候過動兒不是真正的過動兒,是後天不恰當的環境造成的。書中提到的傑夫瑞是個過動兒,但是他卻可以在非洲茂密的草叢中一動也不動的坐上好幾個鐘頭等待獵物的出現,跟《愛因斯坦的孩子》(A Smile as Big as the Moon,中譯本遠流出版)中的過動兒一樣,當他們有目標時,他們可以學會控制自己,一樣可以完成任務。
  這本書的前半部從科學上來破解很多迷思,如腦大不等於聰明;後半部談教養孩子的方法,兩者都非常重要。腦大就聰明是我們台灣最深入人心的一個迷思,書中舉實驗證據說明腦的大小跟身高體重有關,雖然女性腦比較小(在校正過身高體重後仍如此),但是女性大腦每公克組織的血流量比男性高,在許多重要部位,女性大腦細胞比較大,可以接收比較多的訊息,女性大腦功能的分布也跟男性很不一樣。作者說我們不應該問男生比較聰明還是女生比較聰明,應該問「在做什麼事的時候」男生比較優勢還是女生比較優勢。他說去爭辯刀叉好還是湯匙好是沒有意義的,必須看你是要喝湯還是要切牛排,如果掌握住這點,就不會發生哈佛校長桑默士(Summers)失言的事了。
  在台灣,很多孩子過得很不快樂,追根究柢,是我們的教育制度沒有讓孩子的長處表現出來,反而提早給孩子很多他能力還做不到的作業,打擊了他的自信心。現在幼稚園所教的東西是我們以前進小學才學的,孩子還未準備好就教他閱讀、寫字、作心算,會使這個孩子痛恨學習,而且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其實每個人開竅的早晚不同,但是被分到後段班、放牛班(或直接被稱作笨班)的孩子自尊心所受到的打擊,卻是沒有什麼可以補償回來的。
  書中的例子我們每天都看到,一個孩子雖然才五歲,但是老師嫌他笨、不喜歡他,他馬上知道。麥修的故事令人不忍,當孩子不肯上學時,父母要靜下心仔細檢查一下孩子的課程與他能力之間的關係,揠苗助長只會害死苗而已,沒有任何好處。孩子早一年上學與晚一年上學其實無關緊要,因為人生很長,對一個平均壽命七十八歲的現代人來說,他是五歲入學還是六歲入學又有什麼差別呢?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時間一拉長,現在覺得不得了的事,以後回頭看起來不過爾爾。書中凱特琳自殺時的遺書上寫著:「真實的我是又胖又醜又笨的女孩……我不想做真正的我,我恨那個女孩……」這難道不是我們很多年輕人的心聲?我們都不喜歡真實的自己,都不能面對晚上卸下假面具的自我,所以才有這麼多的自殺案例。父母老師如果能看到孩子的優點,找出他的長處,孩子就不會覺得活著很痛苦。
  在現在的社會,權力已從父母手中轉到尚未成年的孩子手上,父母什麼事都要徵詢孩子的意見,肚子餓了嗎,要不要吃飯?太晚了,要不要去睡覺?作者強烈質疑這是對的事情嗎?他說一個功能良好的家庭不是民主的家庭,重要的事孩子不應該有投票權,因為孩子心智未成熟,就像未成年人不能參政一樣,父母對孩子有監督保護的責任,小孩應該聽大人的話。當然他不是主張獨裁,但是書中舉的例子讓我們看到過猶不及都是不好,父母可以信任孩子,但不可以放任孩子。所以他說,把電視機及電腦放在公共空間,使孩子看電視或上網時,父母隨時可以監督,這不是侵犯隱私(因為沒有進入孩子的臥室),這是監督保護,使孩子不受色情、暴力的污染。
  二○○五年《天下雜誌教育專刊》的主題是「家庭教育」,他們訪問了很多國中生,發現孩子最痛恨的是「補習」,最希望的是「父母聽他說話」,這本書可以跟家庭教育專刊互補,讓父母知道應該怎麼帶孩子才是真正對他好。作者說「快樂時間」(跟孩子一起做他喜歡做的事)和「管教時間」應該是七比一,如果花在管教上的時間比陪他玩的時間還多,父母就要檢討。如果台灣父母能做到這一點,我們的孩子會快樂很多,精神科病房也不會人滿為患。
  這本書是這幾年來少見的有理論根據的教養書,它使我停下手邊原先在翻譯的另一本書,盡全力先把它譯出來。在目前混亂的社會,它有迫切性,社會、家庭、學校是教養孩子的三個支柱,缺一不可,一個國家的希望在孩子,只有青出於藍更勝於藍時,我們台灣才有希望。
  內容連載
  性別差異何來 世界變暗的那一天
  麥修在去年夏天幼稚園開學前滿了五歲。他很盼望能去上學,他認為那是個整天與朋友一直玩的一個好地方。所以當十月麥修不肯上學時,他母親辛蒂驚訝極了,麥修不但不肯上學,連早起穿衣服都不肯,辛蒂要替他穿衣服、拳打腳踢的把他抱到車上、再從車上拖進教室。她決定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所以她到他班上坐在後面觀察上課情形、和老師談……似乎一切都很正常。麥修的老師是位說話輕聲細語、受過良好教育、個性溫和的人,他向辛蒂保證這現象很正常,但辛蒂仍放心不下。她是對的,因為「山雨欲來風滿樓」,暴風雨正在轉角處等著她呢!
  凱特琳是個害羞的孩子,小學期間體重有點過重,進中學後,她從沒人理睬的小女孩蛻變成身材窈窕的校花,體重消失得令她母親吉兒懷疑她是不是得了厭食症。在中學的四年裡,一切似乎都很正常,凱特琳課選得很重,又有一大堆社團活動,通常她都得做功課到半夜以後才能上床。功課和社團的負擔簡直是瘋狂,雖然常常很疲憊但是很快樂。直到十一月的某天半夜三點鐘,凱特琳家的電話響了,護士告訴吉兒:凱特琳在醫院的急診室中,昏迷不省人事,她服下了大量的可待因酮(Vicodin)及載安諾(俗稱蝴蝶片)自殺。
  這兩個真實的故事有著共同的因素:每個孩子在一開始時都沒事,但是後來就不對勁了。還有另一個共同點:兩個孩子的父母都不了解男孩和女孩的差別,以至於問題出現得莫名其妙。
  假如父母親了解性別會造成差異、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這些問題其實是可以避免的。一旦了解大腦中性別的結構差異,你就能看出在哪些地方父母親做了錯誤的決定,或是沒有及時採取行動,你就會了解為什麼這些故事可以有不同的結局了。
  順天抑或逆勢――無性別差異的教養方式
  一九八○年九月,我進入賓州大學的博士班就讀,那時,第一代蘋果電腦剛上市,當我問系裡的秘書會不會買部電腦做文書處理時,得到的答案是「我的打字機還很好用」。那時沒有人聽過比爾•蓋茲、電子郵件或網際網路。在那個秋季我有一門課是「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所討論課,教授艾隆佛瑞德(Justin Aronfreed)問道:「男孩和女孩為何表現不同?」「因為我們期待他們要有不同的行為,試想,假如我們鼓勵女孩玩卡車和坦克車,男孩玩洋娃娃;假如我們鼓勵跟女孩子玩摔角、翻跟斗的遊戲,而擁抱和親親男孩子,我們所看到的許多男孩和女孩行為上的不同會消失,甚至會全部消失。」
在另一門研究所的課中,葛萊特曼教授(Henry Gleitman)告訴我們:「當男孩依照我們替他設定的角色模範行事時,我們就獎勵他;假如不照著性別角色去做,我們就懲罰他或至少不鼓勵他,我們所看到的男孩女孩的差異是父母親創造出來的,並且在各方面強化這個差異。」
台下點頭如搗蒜。在臨床實習時,我們常碰到那種深信男孩女孩的不同是天生的人,但是我們不理他,我們才是有真知的人。
但是我們真的知道得比別人多嗎?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當我離開費城到家醫科開始駐院醫師實習時,我把在賓州大學累積的期刊論文都丟了,但留下了一個檔案夾:賓州州立大學柯索教授(John Corso)在一九五○和六○年代的研究,他發現女性的聽覺比男性靈敏。
  四年後我完成駐院醫師訓練,在馬利蘭州的蒙哥馬利郡開業,這是一個離華盛頓特區不遠的小郡,性別差異這回事從沒有進入我的腦海。但到九○年代中葉時,我突然發現有一長列二、三年級的男孩子開始進入我的診所,他們父母手上都拿著學校的通知單:「我們懷疑賈斯汀(或是麥可…)可能有注意力缺失(ADD)的毛病,請評估。」
  在這些病歷中,我發現孩子需要的不是治療注意力缺失的藥,而是了解男生和女生在學習上有不同的大腦機制的老師。我再追問下去,發現整所學校沒人知道男生和女生在聽覺上有差異這回事。我把柯索教授的論文重讀一遍,上面寫著:男生的聽力不及女生。
  想像一下典型的二年級教室是什麼樣:六歲的賈斯汀坐在教室最後一排,二年級老師多半是女性,以她認為最恰當的聲音在教課。賈斯汀聽不清楚,所以注意力就游離到窗外的景色或天花板上的蒼蠅,老師注意到賈斯汀沒在聽課,賈斯汀表現出來的是注意力缺失,老師很自然就認為是這毛病。但是他的注意力缺失並不是由於注意力缺失症,而是因為老師聲音太小,賈斯汀根本聽不清楚。老師上課的聲音對她自己和班上的女生來說恰恰好,但是有些男生聽不清楚就打瞌睡了。有些個案我只把男生換到教室前面的位子就解決注意力缺失的問題了。
  性別差異,基因早已註記 來自染色體的證據
  最近的研究發現人類女性的腦也和人類男性的腦有「本質上的不同」。二○○四年,來自加州大學、密西根大學及史丹佛大學的十四位頂尖的神經科學家共同發表一篇論文:〈人類男性的大腦和女性大腦中,有著因X和Y染色體所產生的完全不同的蛋白質〉。男人大腦中有許多蛋白質是由Y染色體的指令製造,這些蛋白質在女性大腦中找不到;相反的,女性大腦中有許多蛋白質是由女性的X染色體指令所製造的,這些蛋白質在男性大腦中也找不到。這些性別差異是基因決定的,並不是透過荷爾蒙的媒介在作用。
  這些科學家分析了三十個人類大腦組織樣本,取自不同人的不同大腦部位。科學家並不知道這些樣本是取自男性還是女性,但是只要分析這兩種不同基因的表現,他們就能百分之百的正確指認出某張大腦切片樣本是取自男性還是女性。男性和女性大腦組織是有本質上的不同。
  請停下來,思考一下這個問題。這個新研究顯示女性從X染色體得到的比男性多,而男生的Y染色體是他們大腦差異的主要原因。我們這裡說的是「差異」,而不是說誰比誰好、誰比誰不好,純粹是講差異。
  科學家一直認為性荷爾蒙會影響大腦,然而最近的這個研究讓研究者看到性別染色體在大腦組織上的直接作用並不需要經過荷爾蒙的媒介。它是基因上設定的,一出生就有了。好!就算大腦組織結構上有差異,這個差異有關係嗎?這些大腦組織上的差異是否代表著功能上也有差異?女孩和男孩在聽覺上、視覺上、學習上有顯著差異嗎?假如有,這些差異是在一出生就存在了嗎?
  不辨雌雄,荒腔走板
  肯恩(Janel Caine)是八○年代後期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研究生,她對早產兒音樂治療的效應感興趣。有些研究者相信在嬰兒的搖籃邊放輕柔的音樂可以幫助嬰兒放鬆,有可能可以增加嬰兒的食慾、使他長得快一點。肯恩得到二十六名早產兒父母的允許在嬰兒的搖籃邊放音樂,同時也找了二十六名早產兒與第一組配對,但不給他們聽音樂。果然,她發現有聽音樂的那一組長得較快也較少發生其他的併發症,比沒有聽音樂的那一組早了五天出院。
  肯恩的碩士論文仍然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圖書館的架子上,你可以去把它借出來看。如果你翻到後面,會看到實驗結果是以男嬰和女嬰兩個圖表呈現,在這裡,你會看到一些沒有預期到的東西:有接受音樂治療的女嬰平均來說,比沒有聽音樂的早了九天半出院;但是聽音樂的男嬰和沒有聽音樂的男嬰卻沒有任何差別!音樂治療對女嬰很有用,對男嬰卻沒有任何效應。
  為什麼會有這個差異?為什麼音樂治療對女生這麼有用,對男生卻沒有用?最可能的解釋是男嬰並沒有聽得很清楚那些音樂,至少沒有女嬰聽得那麼好。
  從別的地方也看到了這個現象,新生的女嬰的確聽得比男嬰好。兒童聽力學家孔魏森(Barbara Cone-Wesson)、羅默雷茲(Glendy Ramirez)及辛寧傑(Yvonne Sininger)最近做了一個很仔細的新生嬰兒聽力實驗。當一個人聽到聲音時,他的腦幹會立刻起反應,這叫「大腦聲音反應」(acoustic brain response),孔魏森決定測量六十名新生男嬰和女嬰的大腦聲音反應。當播放一個一千五百赫茲的聲音給嬰兒的右耳聽時,她們發現女嬰的大腦聲音反應比男嬰高80%,一千五百赫茲正是我們可以聽得見人說話的聲音範圍,頻率太高或太低都聽不清楚。別的研究也發現少女比少男聽得清楚。當孩子長得越大時,這個聽力的差別越大。
  因為男女聽力上有差別,你和你孩子講話的方式就要有不同。我記不清有多少次,做父親的會對我說:「我的女兒說我吼她,我從來沒有吼她,我只是以正常的聲音在說話,她就說我吼她!」假如一個四十三歲的男人用他認為是正常的聲音對一個十七歲的女孩說話,這個女孩是會感受到比男生聽到的大十倍。他的確在對她吼,只是他不自覺:父親和女兒對同樣的聲音有著兩種不同的經驗。聽力在性別上的不同也顯示了我們在課堂教學上應該有不同的策略。假如你教的是女生班,你不需要提高嗓門上課,你要儘量維持教室沒有額外的噪音出現,女孩子在嘈雜的課堂中學習效果不佳。你會發現教男孩子時用的規則是不一樣的,換到教室前面的位子就解決注意力缺失的問題了。
  見微知著:空間裡的小事件
  女生畫名詞,男生畫動詞
  康諾夫斯基小姐是幼稚園的老師,她給每個小朋友一張白紙,讓他們自由畫。她停在安妮妲的面前,安妮妲用了十幾枝蠟筆著色,畫了三個面帶微笑的小人,紙上滿是紅色、黄色、棕色及肉色。
「畫得好極了,安妮妲,」康諾夫斯基小姐說:「你畫的是誰呀?」
「這是我!」安妮妲指著畫中的一個人說:「這是我弟卡羅斯,這是我媽。」
「畫得真好,安妮妲,」康諾夫斯基小姐說:「太棒了。」
  五歲的麥修正在用力的用黑色蠟筆畫畫。
「你畫的是什麼呀?」康諾夫斯基小姐問道。
「這是一枚火箭快要衝進地球,」麥修說,「你看,這是火箭,這是地球。」
康諾夫斯基小姐注意到麥修只有用一種顏色畫:黑色的蠟筆――火箭和地球都是黑的。
「畫得很好,麥修,」康諾夫斯基小姐言不由衷的說(雖然她已經盡力的使聲音聽起來很熱切):「要不要多加一點顏色?還有別的火箭要衝到地球嗎?」
  五歲的男生和女生有一點都做得很好:知道大人喜歡什麼。在這情境之下,我向你擔保麥修知道康諾夫斯基小姐不喜歡他的畫,至少不像對安妮妲的畫那樣喜歡;但是康諾夫斯基小姐也沒錯,她正在應用她的老師教她的標準:「鼓勵兒童畫人物的圖畫,鼓勵他們用很多顏色。」她在大學修初等教育的課時,老師就是這樣說的。但是那些老的教材趕不上最近二十年來研究的新發現,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男生和女生看世界的方式不同。
  研究兒童繪畫的人發現,一般來說女孩子喜歡畫人(或是寵物,或是花草樹木)、空間的安排也會對稱,而且面向看的人,女生通常一張畫會用到十種以上的顏色,而且她們會用研究者新井(Yasumasa Arai)所說的「暖色」――紅、綠、棕、淺黄。男生一般來說畫動作:火箭擊中目標、外星人要把某人吃掉、兩車相撞,男生最多用六種顏色,他們用的就是新井所謂的「冷」色如藍、灰、銀、黑。男孩同時也比較可能從第三者為中心的觀點出發去畫畫,從遠距來看,而不是從汽車面前或是做了哪個動作的動物面前來畫,心理學家杜曼(Donna Tuman)用下面這句話總結男孩和女孩畫圖上的不同:男孩畫動詞,女孩畫名詞。
  假如我們從巨細胞和小細胞的觀點出發,這些差異就不會令我們驚奇。當然男生用黑、灰、銀、藍畫動作,這是巨細胞天生擅長的。當然女生用紅、橙、黄等鮮豔顏色畫物體,這是小細胞擅長的。
  至少95%的幼稚園老師是女性,大多數的老師並不知道男生女生有這個差異――因為從來沒有人告訴過她們。這些老師反而都像康諾夫斯基小姐,鼓勵孩子用許多顏色畫人物。像安妮妲和麥修這種五歲的孩子很快就知道安妮妲做的是對的,麥修做的是錯的,麥修也很快就知道他去模仿安妮妲其實模仿得不好,也就是說,用很多顏色畫人物好像不是他的拿手,麥修很快就決定藝術他不在行,雖然才五歲,他就已經覺得藝術是女孩子的事。
  康諾夫斯基小姐並不知道男孩和女孩的視覺世界有所不同,很諷刺的是,她這種對性別差異的無知的結果竟然更增強了傳統性別刻板的印象:「女孩子學藝術比較好,藝術本來就適合女性。」要打破這個刻板印象,只有靠更多更正確的性別新知了。
  腦中不同的地圖
  男孩和女孩大腦功能的另一個差別是幾何與方向感。研究者發現男性和女性在這些方面有基本策略上的不同。假如你問一個女生如何去某個朋友家,她可能會說:「沿著國王街走到麥當勞右轉,你會看到五金行和艾克森車站,你一看到小學就得右轉,那就是史卡特戴爾街,他們家就在左邊,是路口算起第四家那棟萊姆綠的二層樓房子,屋簷漆的是桃紅色。萊姆綠與桃紅色,看起來像發霉的薑餅屋,你可千萬不要告訴他們我說他們家像發了霉的薑餅屋。」
  男生對同樣這個房子會說:「沿著國王街走大約二哩,向東走到公爵街,公爵街走了大約一哩後向南走上史卡特戴爾街,他們家在街的東邊,他們最近才把房子漆成綠色和粉紅色,好像是這兩個顏色。」
  女人通常用看得見的地標指路,男人通常用絕對的方位如東南西北或絕對的距離如多少哩,這個導航指路上的性別差異五歲就存在了。這個策略上的差異與大腦部位有關,神經科學家已經發現年輕的女孩和男孩在找路時,用到大腦不同的區位:女孩用大腦皮質,而男孩用海馬迴,它是大腦深處的一個神經組織,女孩子在做方向作業時,這個地方並未活化,未來我們會看到這些差異在教幾何和數學時對男生和女生的影響。
  讀者書評
有別於許\多我們過去常聽到的一些關於男女性別的言論,這本書用實際的例證挑戰了這些觀點,作者對於他所發表的言論,都以實際驗證過的證據,作為他立論的基礎,使我讀了這本書後,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男女的教養方式必須因應他們大腦天生的不同,才能夠有真正的「因材施教」,如果連男女的不同都不知道,所謂的「因材施教」恐怕只是說說大話而已,這本書不只老師要讀,家長也應該要讀。最近有某大學要爭取男女合宿,那些孩子們也該讀讀這本書,來了解男女社交圈混在一起之後,會產生的種種問題,除非他們深刻了解男女之間的差異,否則只會產生更多後遺症,所以我覺得每個人都該讀這本書,讓男女之間彼此尊重與互助,而不是鬥爭。
  我要分享,2008年「性別平等教育期刊,第四十二期」,由潘震澤(美國密西根州奧克蘭大學護理學院專任客座教授、美國韋恩州立大學醫工系及奧克蘭大學生物系兼任教授)所寫的「大腦定乾坤?」 一文對此文提出不同觀點的思考。
 最近在網路書店上看到一本六年前國內出版的科普翻譯書再版的消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冷門的科普譯書也有再版機會,憂的是該書卻不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我說的是《腦內乾坤》(Brain Sex,遠流)這本書;原書由兩位英國電視製作人撰寫,其中一位有遺傳學博士學位,譯者則是洪蘭教授。該書於一九八九年與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的同名系列電視節目同步出版,一九九一年推出美國版時,「發現」頻道也製作了系列節目。橫亙該書的主題是:男女在胚胎發育期間,由於神經組織接受了性荷爾蒙(激素)的不同刺激,而形成男性或女性的大腦,因此,也決定了男性與女性所表現的各項差異。
  導致這項結論的原始動物實驗,筆者並不陌生;早在三十年前筆者於國內唸碩士班時,就修過一門「激素與行為」的課,研讀了改變齧齒類動物(老鼠)性向的各項實驗,包括將新生雄鼠去勢(造成雌性化雄鼠)、給新生雌鼠注射雄性素(造成雄性化雌鼠),以及補充荷爾蒙的各種對照組等;猶記得當時對這些實驗結果的顯著及一致性,印象深刻。之後筆者一直在生殖生理及神經內分泌的領域裡打轉;我的研究主題之一,是雌鼠性腺控制激素週期分泌的機制,那可是雌性動物所獨具。因此,我對於老鼠兩性腦部結構的差異、以及兩性性行為的異同等相關研究,都相當熟悉。
  研究生殖生理的學者都曉得,生殖系統可說是生物界變異最大的系統;不同種的生物為了因應環境的壓力,各自演化出最適合自身繁衍的方式,這一點不需要專家也看得出來。因此,生殖生理學的教科書在談生殖週期、性行為及其背後的激素控制時,都會按物種分門別類說明,不敢混為一談。同時行文間還會一再強調:從老鼠身上得來的發現,應用在人身上時,得特別小心;就算屬於人類近親的靈長類動物(猴與大猿),也未必與人類完全相同。這一點,是《腦內乾坤》這本書的致命傷。
  將鼠類的生殖生理應用在人身上的最大問題,在於兩者生命期的巨大差異。鼠類平均懷孕三週即出生,三週後斷奶,再過三週即進入青春期,就可開始生兒育女(實際數字有種別及個別的差異,但三週或二十一天是最容易記的代表性數字)。比起人類長達十個月的懷孕期及十幾年的童年期來,鼠類的性成熟可謂一轉瞬的時光。就像許\多朝生暮死的生物,其整個生理及行為的表現都屬於既定的本能模式,沒有多少學習及改變的時間與空間,因此,動物實驗的結果,怎麼可能原封不動就搬到人身上運用呢?
  這麼說,並不代表我認為男女的大腦在出生時有如一張白紙,兩者毫無差別;我可是絕對相信每個人生來都同中有異,而男女兩性之間的許\多差異也絕對是與生俱來。再怎麼說,兩性的內外生殖器官在母親子宮裡就已經分化完成;男性胚胎的睪丸也分泌了相當數量的雄性素,導致不同的性器官分化以及影響了腦部的發育。一般人的認知裡,男女的空間觀念、語言使用、感官敏感度等大腦功\能有所差異,絕對有其生理基礎;然而,人體的個別差異之大,卻也「惡名昭彰」:同性之間的差異,有時甚至大過兩性之間的差異。因此,單以出生前腦部接受荷爾蒙的程度不同,來解釋男女之間的差異,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因為例外的百分比太高了。
  該書除了以偏蓋\全的毛病外,還犯了好些外行的錯誤。該書採用二分法,將男女性荷爾蒙與男女大腦畫上等號,殊不知雄性素的作用,很大一部分是藉由轉變成雌性素造成(雄性素是雌性素的前身,前者只需一個酵素的作用就轉換成後者)。給新生雌鼠注射大量雌性素的結果,與注射雄性素是一樣的(都造成雄性化)。曉得這一點,該書許\多論點就站不住腳了。
  再來,該書使用了兩個性染色體失常的遺傳疾病,作為男女腦部差異的支持證據,更是讓人匪夷所思。其中之一是少了一個X染色體(XO)的透納氏症候群,另一個則是多了一個X染色體(XXY)克蘭菲爾特氏症候群。只要是讀過病理學的人,就可知道這兩種遺傳疾病患者具有各種發育上的缺陷,不只是生殖系統而已。把這些人當成女性化大腦的代表,可是不負責任的說法。至於該書提到美國出名的金賽研究所位於俄亥俄州,更顯示作者的外行及編輯的疏於查證,因為該研究所自 1947年成立以來,一直是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的附屬機構,位於印第安那 州布隆明頓市。
  談到人類男女性別的決定,關心體育新聞的人或許\注意到,近幾屆的奧運會,除了藥物使用的問題仍不時出現外,似乎不再聽到性別鑑定的爭議。事實的確如此,奧運會從全面檢查選手的外性器官(1968年之前),到檢查性染色體(1968-1992)、性別決定基因(1992-1996),再到廢除全面檢查(自1996年起),可以說反映了性別決定這個議題的進展,也凸顯了人類性別決定的複雜性。
  就在幾年前,筆者在生殖生理學課程講授性別決定這一節時,還可以很有把握地說:由於性染色體的不同,而決定了內生殖器官(睪丸或卵巢)的發育;再由內生殖器官分泌的荷爾蒙(主要是雄性素)不同,進一步造成性別的表現型差異;後者包括內外附屬生殖器官的發育,以及大腦的性別分化等。然而,隨著分子生物學的進展,有越來越多的性別決定基因,以及性別基因型與表現型不一致的個案遭到發現,大幅改變了科學家對於性別決定的簡單分類,使得性別這個議題,變得更形複雜。
  目前存在四種主要的性別分類方法,分別以性染色體、性腺、外性器官,以及性別認同為分類依據;問題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種分類法能定於一尊,多的是彼此扞格不入的個案。以性染色體為例,一般接受的定律:「帶XX的是女性,XY的是男性」,就有例外,好比存在帶XX的男性以及帶XY的女性。這一點顯示性別決定不能單看性染色體,還得看染色體上頭攜帶的性別決定基因。第一個性別決定基因sry於1990年發現,位於Y染色體上頭,是決定睪丸發育的重要因子(註一)。如果sry 跑到X上頭,就可能造成帶XX的男性;如果Y上頭的sry有所缺失,也就出現了帶XY的女性。
  由性別決定基因sry的存在與否,造成了「中性」的原始性腺發育成睪丸或是卵巢;然後再由睪丸及卵巢分泌的性腺荷爾蒙,造成男女外性器官的發育;這似乎是性別決定的完美解釋,只不過大自然經常要比我們想像中複雜。目前已知,sry並非唯一的性別決定基因,其餘至少還有六個基因,參與了睪丸或卵巢的發育,以及配子的形成。這些基因不只位於性染色體(Y或X)上,有的還出現在體染色體,所以不是只有性染色體參與了性別的決定。
  這些性別決定基因,可分別為促進或抑制男性,以及促進或抑制女性的基因。其中的四種基因發生缺失,或是另外兩種基因多了一個備份,都會造成帶XY染色體的男性表現出女性的內外性器官。這些基因的產物蛋白,都屬於影響其他基因表現的轉錄因子,而非直接作用的因子;因此,就算在週邊內外性器官的分化上,我們目前的了解仍屬有限。
  然而,性別決定的議題中,最複雜的還是由大腦所決定的性別認同。「腦是個性器官」的說法,已為多數人接受,甚至還有人說腦是最重要的性器官。性別認同指的是人對於自己性別的認定,通常與前述生物性的性別分類相符,但例外也所在多有:好比生為男(女)兒身,卻認為自己是女(男)性。益增複雜的是,某人的性別認同還不見得與其扮演的性別角色相符,或是與其性傾向一致。
  性別認同究竟是「先天帶來」還是「後天養成」的爭議,從來就沒有少過。近幾十年來,由於動物實驗的結果,使得性腺荷爾蒙所扮演的角色,受到了過份的重視;無論從附屬性器官的發育,到腦部的性別分化,都歸諸於荷爾蒙的影響。譬如說,女性胚胎如果接受了大量的雄性素刺激,從大腦到外性器官就會「男性化」;反之,男性胚胎如果接受不到雄性素的刺激,就會朝「女性化」發展。這種理論雖然可以解釋部份個案,但卻無法解釋一切。
  目前研究的新方向,是性別決定基因在腦部的表現。過去的觀念是性別決定基因只在性腺表現,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這些基因也會在大腦特定部位表現,而可能直接影響腦部的性別分化。最近有篇動物實驗報告(註二),發現sry在腦中的表現,不是位於控制生殖功\能的下視丘,而是位於協調運動的中腦黑質(substantia nigra)。此一發現與男女運動能力的差別是否相關,還不確定,但黑質神經元的損傷,是帕金森氏症的成因,這一點與帕金森氏症好發於男性的事實,是另一有趣的相關。 從性腺激素到性別決定基因,似乎都是先天「生物決定論」的觀點;這一點無足為奇,兩性本是生物的產物,我們不能也不應否認。問
  題是先天的性別差異,或能解釋一些兩性在性向及能力上的差異,但卻不能作為兩性差別待遇的根據。只要曉得性別決定的複雜,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變異,也就更能以平常心看待萬花筒式的人類性別。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8647
《浮萍男孩》(遠流 2008):發現男生缺乏動機的因素,再造獨立負責的男兒本色
  內容簡介
  有些令人不安的事情發生在今日的男孩身上:父母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的兒子對真實世界沒有任何熱情,缺乏動機、興趣,失去目標、方向,甚至不能、不願獨立過自己的生活。男孩像浮萍一樣到處漂泊,隨著生命的潮流把他帶到天涯海角。家庭醫師暨心理學家薩克斯認為社會和生物兩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造成了對男孩有毒的環境,也找到五個驅使男孩向下沉淪的元凶:
● 學校和教育方式的改變:包括教育課程加速、純知識取代動手做的經驗、從競爭的形態移轉到大家都是贏家,意外的造成許多男孩遠離學校。
● 電玩遊戲取代其他活動:電玩不會使任何人變聰明,更糟糕的是可能會誤導或扭曲男生的動機,使他們對真實世界的成功和成就不再有興趣。
● 過動症的過度診斷和用藥傷害:其實許多被誤診的孩子不必服藥,只是需要一個符合他們發展的課程表,和一個懂得如何教男生的老師。
● 環境雌激素干擾內分泌平衡:食物中和塑膠瓶產生的環境雌激素,可能使男孩的骨頭更脆弱,延緩青春期歷程,甚至嚴重打擊他們的內分泌系統。
● 流行文化對男性氣概的貶抑:男孩轉變成男人的過程需要適當引導,卻找不到成熟的男性角色模範,所以他們不知道怎樣成為真正的男人。
  接著他提供父母親有效的方法,幫助孩子放下電玩遊戲,使他們對學校和學習比較感興趣,還有一些簡單的生活改變以保護孩子不受環境污染,避免大腦的傷害讓他們失去動機。
  這本書充滿了感人的真實故事,可以激勵老師和家長,並指出年輕男性邁向新未來的路。
  導讀/男孩的成長需要適當的教育與引導 洪蘭
第1章 謎團:缺乏動機的男孩/13
◇不僅僅是學校
第2章 第一個因素:學校的改變/31
◇為什麼這是個問題?◇現在攔住他,將來他才能超越
◇小女孩是什麼做的?◇好和壞的知識之樹
◇孩子與一部可設定的電腦有何不同?
◇好消息:男孩危機是假的!
◇假如你是小豬,你會有什麼感覺?──對男生不友善的問題
◇正確的競爭方式◇自尊心不會受到打擊嗎?
◇科倫拜高中和維吉尼亞技術學院槍擊案呢?
第3章 第二個因素:電玩遊戲/87
◇主控力◇笨和更笨◇北極熊俱樂部
第4章 第三個因素:ADHD的藥物/121
◇「為什麼不試試看?」◇伏隔核
◇電玩遊戲真的會煎熟你的大腦
◇維多利亞時代的古董遺跡
第5章 第四個因素:內分泌干擾物質/149
◇雌性化的魚◇她才八歲,但看起來像十二或十四歲
◇不同步的青春期◇瓶裝水、奶嘴及奶瓶
◇內分泌干擾物質、ADHD和動機
◇為什麼美國孩子變得這麼胖?
◇男生現在是比較脆弱的性別嗎?
◇不男不女◇有利處
第6章 結果:賴家王老五/179
◇錢怎麼了?◇克瑞夫特的兩難◇普利畢洛夫群島的教訓
◇怎麼回事?◇改變中的美國家庭◇錢和性怎麼了?
◇責任的棍子◇賴家王老五
第7章 第五個因素:被遺棄神祇的復仇/235
◇歷史悠久的文化有一件事相同
◇美國文化是男孩的毒藥,那女孩呢?
◇性別的特殊含意◇美國父親的改變
◇做為一個男人是什麼意思?◇女生又如何?
第8章 解藥:讓男孩重拾動機/267
◇第一個因素:教育中的改變◇第二個因素:電玩遊戲
◇第三個因素:ADHD的用藥◇第四個因素:內分泌干擾物質
◇第五個因素:失去正向的角色模範
◇重建世代之間的聯結◇一句警語◇一個故事
  男孩的成長需要適當的教育與引導【導讀】洪蘭
  以前我做學生時,班上沒有一個同學是過動或注意力缺失,現在幾乎每一班都至少有一個,有的班還高到四、五個。頑皮的孩子自古至今都有,男生沒有調過皮、挨過打,好像就不可能長大,但是皮到要帶去給醫生看、要吃藥,好像是沒有。所以這個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 ADHD)就變成了二十一世紀非常引人注目的疾病。本書作者是個家醫科醫生,又在賓州大學念到心理學的博士學位,手邊有臨床門診的資料,又有作研究的訓練,加上「好奇」是人的本性,他就開始去研究為什麼本世紀有麼多過動∕注意力缺失的孩子,而且為什麼男生居多。
  疾病是不分性別一律肆虐的,如果分性別,那麼可能有基因上的原因,使某個性別容易受疾病的侵害;也可能有社會的因素,對某個性別特別不利,所以值得研究。他發現真正應該吃藥的過動兒不多,許多是誤診,吃了不該吃的藥,因為父母的期待和老師、醫生的方便(沒有父母能接受我的孩子功課不好是他比較笨的關係,如果是疾病,那麼父母顏面沒有失,畢竟人要生病是沒有辦法的事;服了藥,孩子安靜下來,可以坐在課堂上聽講了,對老師是個很大的精神壓力解脫;很多醫生是只要病人不抱怨,老師、父母都要求用藥時,開了藥皆大歡喜,所以治標的各種藥物就越開越多了)。但是基本上,這是鋸箭療傷的方式,並不能解決問題,本書的作者在門診繁忙之餘,費心找出該現象的社會原因,解除孩子的痛苦,是很令人敬佩的。
  過動∕注意力缺失是男孩、女孩都有的毛病,為何本書只偏重男生的現象和發生原因呢?這是因為男生情況比較嚴重,先從嚴重的救起。在大腦的發展上男生成熟得比女生慢。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曾經做過一個大型的大腦發展造影研究,掃描了一千七百多個從幼稚園到青春期孩子的大腦,結果發現男生與女生在大腦不同區域成熟的順序和時間不同。一般來說,女生早熟,甚至可以早到兩年的差距,所以有些六年級的女生看起來像高中生,有些國二的男生看起來像五年級小學生。最近比較人類學的基因研究發現男生與公黑猩猩有百分之九九‧四的基因相同,比與人類女性的共同基因還多一些。所以男生在看、聽、嗅覺方面與公黑猩猩的相似性大於人類的女性。這一點對了解性別差異很重要,男女在處理事情上的不同是來自大腦結構與神經迴路活化上所造成的功能上的不同。
  在台灣談性別差異是件危險的事,我曾因為談到男女在同一件事的處理上大腦有不同之處,而被猛烈攻擊,甚至黑函說我政治不正確。但是在實驗上的確有看到差異,所以必須要講。其實每個人有每個人擅長的地方,真正的男女平等應該是每個人去做每個人擅長的事,不論它是刻板的男生的事或刻板的女生的事。法律要保障的是機會的平等和薪水的平等。作者也看到了男女大腦上的不同,所以他認為男生需要適合男生天性的課程表,從他們的長處切入,去開啟教導他們的心智。他說男生需要常常去戶外活動,在大自然中觀察,從實際動手操作中學習(其實女性也是需要)。如果孩子花很多時間在電腦螢幕前面而不在戶外,會有所謂的「文化自閉症」(Cultural Autism),最後形成被孤立、牽制、阻遏的那種「隧道感官」感覺(Tunneled Senses),他們抓不到概念或問題的重心。因此,從本書中,你可以強烈感覺到作者贊成男女分校或分班,男生需要競爭才會有動機。作者舉了很多例子來支持他的看法。我來自女校,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我承認他講的有道理。
  由於全球競爭激烈,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及早學習,忘記了學習有「成熟」這個條件。現在幼稚園做的是小學一年級的工作,美國從幼稚園開始教認字、寫字(台灣也是),假如男生成熟的慢,還不能讀和寫,這時,他會討厭上學,因為上學是挫折,是去做一件他能力還做不到的事。其實北歐很多學校是七歲才啟蒙上學,他們的國力發展也沒有比我們五歲就學寫字的差。太早要求孩子去做他還沒有準備好、還未成熟到可以做的事,對孩子的身心都不好。
  讀者可以想像馬路上有個裂縫,大人一腳就跨過去了,孩子則必須蹲下來爬過去,爬時還得戰戰兢兢,生怕掉下去。但是等孩子長大一點,腳步變寬時,他也一步就跨過去了。小時候看希臘神話金羊毛(Golden Fleece)的電影,巨人一腳就跨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或是《格列佛遊記》裡的格列佛一把就把船抓起來,多麼輕而易舉。看到台灣的父母,孩子才三歲兩個月就送去學功文數學,真讓我心痛。這本書有很多篇幅是為了這樣的父母寫的,作者從大腦的觀點來勸告父母不要揠苗助長,每個人大腦的成熟時間不一樣,大腦同一區塊男女成熟的時間也不一樣,不必心急,晚一年上學沒有所謂的面子問題,幼稚園本來就是個學習與別人相處的遊戲地方,沒有「被當掉」的面子問題。
  至於為什麼白人小孩被診斷為ADHD的比例高,這是社會偏見的關係。一個白人小孩拿到C,而老師認為他應該拿A,老師就會懷疑他是不是注意力有缺失,上課沒有好好聽,回家沒有好好做功課;但是假如一個黑人或墨西哥孩子拿到C,老師可能認為他是能力所限,無法拿到更好的成績,就不會建議父母帶孩子去找醫生開藥。作者坦承美國有很多人,包括黑人老師在內,仍是對白人孩子有較高的期待,他們會認為這個白人小孩沒有發揮出他的潛能,應該尋求改進方法。想不到這反而使不需要服藥的白人孩子服了藥,變成白人ADHD的機率比黑人高出了許多。這也許是種族歧視者前所未料的吧!
  那麼,如果孩子不是過動∕注意力缺失,為什麼吃了藥就安靜下來,學習就進步了呢?麻省理工學院蓋伯瑞利教授的實驗回答了這個問題。蓋伯瑞利真是神通廣大,能得到父母的同意,給正常的孩子吃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藥;他也得到病童父母同意,暫時給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孩子停藥。他在這段期間測試兒童,看他們在有藥、無藥的情況下學習的情形。結果發現藥物會增進正常兒童的學習,增進的強度與有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兒童的程度一模一樣。這些藥物都是促使大腦中血清張素的濃度增加,而血清張素跟記憶、注意力、動機都有直接的關係,難怪過動∕注意力缺失的誤診率這麼高。很多人都認為吃了藥有效,就一定是這個病,其實不見得。路上很多人打傘時,陰溝的水會漲高,但是那是因為下雨的關係,雨水才是真正的原因,打傘只是個表象。
  現在許多家長很短視,只要孩子功課好,什麼都可以犧牲。既然吃了藥記憶力會好,為何不給他吃?他們會要求醫生開藥。最近動物的研究發現這些藥物會影響大腦,尤其是伏隔核,會使動物失去動機:肚子餓,食物放在面前懶得吃,連敵人來都懶得逃命。在人類身上也看到同樣情形,最近腦造影研究發現,七到十四歲的男生如果玩太多電玩會影響伏隔核和背側前額葉皮質(DLPFC)的平衡,伏隔核是把動機和驅力送到DLPFC去,DLPFC再給這個驅力回饋報酬的目標和情境,這兩個區域密切合作,這個人就有動機,朝真實世界的目標前進。但是如果電玩遊戲將血液引入伏隔核,使DLPFC的血流量減少,這時電玩遊戲本身就給了孩子達到目的的回饋報酬,而這回饋報酬並沒有連接到真實的世界,所以他們對真實世界的成就不再感興趣。電玩刺激大腦的伏隔核區就跟吸食古柯鹼所影響的地方一樣,所以電玩會上癮。
  其實男生和女生真的有不同,從孩子的行為上就可以看出。我和我妹妹都曾到動物收養中心去領養過流浪貓,我妹妹的兩個女兒會替貓洗澡,用洗衣籃替牠佈置一個溫暖的窩;我的兒子就把貓塞到他的T恤裡假裝他在懷孕,結果貓逃出來時,在他胸前狠狠留下五道血爪印。男生闖了禍不敢說,等我替他洗澡時才發現,他怕我罵,還一直說不痛、不痛。
  男孩並不會因長大就自動變成男人,他們需要被教導、被引導,需要藉由各種挑戰證明給別人看,他的身體、心智都已成熟,可以脫離父母保護,獨當一面,他才算成年。年齡跟成熟之間不是等號關係,古人十六歲弱冠,變成大人,現在十六歲男生還要媽媽叫起床才不會遲到,不但不能謀生養家,每天還要跟家裡拿零用錢。
  男孩需要磨練才能成為男人,我很贊成作者說的讓孩子去勞動服務,從流汗中學到做為一個男人是什麼意思,當你自己可以種出米來吃,蓋出房子來住時,你就知道你可以獨當一面了。所以電視廣告說喝了某個牌子的啤酒才是真正的男人,勞動服務過的孩子知道不對,真正的男人跟喝什麼牌子的啤酒無關,跟你有無能力去服務別人有關係。
  本書最好的地方是作者在指出所有造成孩子沒有動機的因素後,最後給父母指出一條生路,建議父母可以怎麼做去改變孩子,讓孩子重拾動機。他在書中所提的方法都很簡單,只要有心,便可以做到的:如盡量帶孩子去跟大自然接觸,在他背青蛙的解剖圖之前,先知道什麼是青蛙,並且摸過青蛙,玩過蝌蚪。作者說內布拉斯加的學校不再用紙筆測驗來評估小學生對電流的知識,而是要他們自己組裝一個電迴路,如果組裝正確,那麼迴路板上的馬達就會動,鈴聲就會響。孩子從鈴聲中,不但得到他的自信心,還確實把電流的知識學進去了。作者的話使我想起李家同教授對台灣電機系學生的批評,或許新任教育部長真的應該好好看一下這本書。
  另外,作者建議父母一定要用心替孩子找一個適合他的學校,學校跟孩子的契合實在太重要了,孩子一天有八個小時在學校生活,如果老師的教學、校長的理念不適合他,而他必須每天去受八個小時的罪,實在太可憐了。很多時候,適合哥哥的學校,對弟弟可能不合。我很贊成德國人的話:「沒有什麼天氣叫不好,只有合不合適的衣服。」
  作者特別強調不讓孩子走上歧路,必須替他指出另一條可行的路,行為才會改善。這點真是台灣父母最常犯的錯誤,我們常懶得說理,都用權威的命令方式說話:「我告訴你不行就是不行」,使得孩子陽奉陰違、親子關係疏離。其實教養孩子是個藝術,材料不同,雕刻的方法就不同,逆著樹紋雕刻會糟蹋了好木頭。教養孩子絕對不是科學,科學有重複性,甲做成功,乙用同樣方式也會成功,但是教養孩子不是,別人孩子打罵會成材,你家孩子打罵會離家出走,不可東施效顰,以免誤了孩子的一生。
  教育是要為學生出社會做準備,父母千萬要有開闊的胸襟,要多看書,了解社會變遷,了解世界新潮流對孩子的要求,然後依照孩子天性,指引他一條他會快樂成長的人生道路。
  內容連載
  第1章 謎團:缺乏動機的男孩
「薩克斯醫生,我的兒子比利非常的聰明,」一個父親說:「我們帶他去檢查過兩次,兩次測驗的結果他的智商都到一三○以上。但是他完全沒有學習動機。」
「你是什麼意思?」我問道。
「我的意思是他不肯做家庭作業,他不肯為考試而讀書,他不在乎他拿到的成績是A或C或F。」
「他多大了?」我問道。
「六年級。」
「哼呣,他空閒時喜歡做些什麼?」
「事實上,比利很喜歡閱讀,尤其是科幻類。他只是不肯讀學校的課本,我不曉得為什麼他這麼恨學校,他讀的是一所很好的學校。」
「他上哪一所學校?」我問道。
  爸爸講了一所當地的私立學校,我知道那是所很有名、很難擠進去的學校,班級和學校都很小,老師的素質很好,也很受尊敬,它的學費一年是兩萬多加幣。
  我在拖延時間:「你有跟學校的人談過嗎?」
  他點點頭:「學校裡的輔導老師認為比利可能有注意力缺失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我不相信,他怎麼可能有注意力缺失症?他已讀過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三部曲》(The Foundation Trilogy)兩遍,他可以背出《魔戒》(Lord of the Rings)裡整段的話,他甚至會背精靈語(Elvish)的一些詩。像這樣的小孩對我來講不像是有注意缺失症,比利很喜歡閱讀,他只是不喜歡上學。」
  我停住了,我想說在沒有看到比利之前,我不能給任何特別的忠告,我需要自己去評估比利的情形,而且這個評估需要兩個小時。這是真話,但是我知道這樣一說就會被認為是避重就輕,沒有給實質的幫助,因為我第二天一早就要飛回華盛頓特區。我住在那裡,也在那個區域開業,我知道在這次的旅行中,我沒有時間去評估比利。
  正當我猶疑時,一位女士開口了:「我的兒子也是同樣的情形,不過他年紀小些,現在二年級。除了在學校,傑生跟天使一樣可愛,但是在學校裡他會打人,他已被送到校長室好幾次了。他說他只是在玩,他絕對不會故意去傷害任何人的,但是老師說他們必須把會打人的小孩轉介給專家,只要打人超過三次就必須強制帶去給醫生看,所以現在他們說我必須帶傑生去給醫生評估。」
  我很想指出傑生與比利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比利沒有打任何人,他只是缺乏動機使他在學校表現得好;傑生的問題則不在動機而是行為,但是我知道我不應該說任何話。
  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說,所以我反問父母親一個問題:「有多少人是同樣的情況?你的兒子有學校的問題,但是你不知道為什麼?」
  幾乎一半的家長舉起手。
  「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你們認為怎樣?有人知道為什麼你的兒子會有這些問題嗎?」
  「學校太注重成績了,」一位父親立刻說:「幼稚園已經不再是幼稚園了。去年我的女兒、今年我的兒子在幼稚園上學第一週回家就有家庭作業,你可以想像幼稚園的孩子回家做家庭作業嗎?五歲的孩子每天做一小時的家庭作業,真是荒唐,難怪孩子不喜歡上學。」
  好幾個父母點點頭,但我想問的是,為什麼這種情況對男孩的影響大於女孩?另一個父親說:「現在學校已經女性化了,在我兒子的小學裡,唯一的男性成人是校工,這些女老師都要學生坐得好好的,安靜的上課,這對男孩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不能怪老師,」一個媽媽溫和但堅定的說:「該怪的是孩子。對不起,我不是故意要惹你生氣,但是現在的小孩太懶了,尤其是男孩,他們寧可坐在家中打電玩,假如由他們做主的話,他們根本不要去上學。我們家對面那個男孩一整天什麼事也不做,只是打電玩,他不做家庭作業,也不幫忙做家事,也不打球,只玩電玩。」
  許多人點頭。
  「當我在他們的這個年紀時,必須走路去上學,單程就三哩的路,而且不管刮風下雪都得走,」一個年紀大一點的男人說:「我們根本沒有你現在看到的那種學校交通車,我們必須走路。我告訴你一件事,當你在大雪天走三哩路去上學時,你會逼著你自己學到一些東西,你不願白走這三哩路,我想這是很好的動機。現在的孩子東西得來太容易了,要去哪裡都有父母開車接送,雖怪他們沒有任何動機,他們根本不用幹活就會有所有的東西。」
  沒有人回答。一會兒之後,有位年輕的女士說話了:「我在某個地方讀到塑膠好像跟這有關係。」
  「怎麼樣的關係?」我問道。
  「塑膠的什麼東西,就像牛肉中的荷爾蒙,它弄糟了孩子的大腦,這是為什麼現在這麼多孩子有問題。」
  我想說,這有點太離譜了吧!但是從過去的經驗中,我知道最好不要去捅馬蜂窩,我很有風度的表示懷疑。「為什麼塑膠只影響男生而不影響女生?」我很有禮貌的反問她:「難道女生不是和男生一樣接觸到塑膠嗎?」
  「我不知道,但它就是影響男孩。」這位女士說。
  自從我二○○五年出版了《養男育女調不同》(Why Gender Matters,中譯本遠流出版)之後,演講的邀約就多起來了,我現在已經在美國、加拿大、澳洲和墨西哥講了兩百三十場以上。上面描述的場景重複出現過幾十次,我跟那些掙扎著鼓勵孩子上進的父母、老師通信,當然我在馬里蘭州的診所也診斷治療這些有問題的孩子。
  我是家醫科的醫生,在華頓盛特區的近郊已經住了十七年,也在那裡工作了十七年,所以累積了七千多個病人。我看到幾百個家庭中,女兒勤奮好學,聰明有才氣,兒子卻懶散沒有動機,但是反過來的情況─兒子積極向上、功課一流,而女兒鬆懈、不在乎她的前途的─卻非常少。
  這不是只有發生在我的社區,當你和我一起在本書中檢視這個問題時,你會看到它分佈得很廣,全美國都有這樣的情形:男生對學校沒有興趣,不想去追求美國夢。這種現象在每一種社區中都有,不論是都會、近郊、鄉村,不論膚色是白的、黑的、亞洲人、墨西哥裔,也不論社經地位算有錢的、中產階級的、低收入的,情形都一樣普遍。
  這個抑鬱擴散的結果是我們越來越熟悉的:瑪莉亞(或艾茉莉,或珍妮佛)去上大學,拿到她的學位,找到工作,有她的人生。賈斯汀(或卡羅士,或達米安)上大學上了一兩年或六年,拿到或沒有拿到學位,回到家給父母養。他可能在大學時有極歡樂的時光,因為現在大學生中,男女的比例是二比三,每三個女生上大學,只有兩個男生上大學。在一些比較大的大學中,現在的男女比例是一比二,而且女生多半在讀書,而男生多半在打混。男生似乎沒有他姊妹那種驅力,他在星巴克(Starbucks)或大賣場打工,最後回家給父母養,或給女朋友的父母養,或是投靠其他願收留他的親戚。
  下面是這個現象很奇怪的地方,也是前所未見的:男生並不在乎他的情況,但是他的父母在乎,他的女朋友在乎,假如她還沒有把他甩掉的話,她至少會重新考慮跟他在一起的結果。他卻完全無視於別人的關心,他專注在他們買給他的電腦上流連網路,或是在他們買給他的液晶螢幕電視上玩電玩遊戲。
  在我執業中看到的這麼多男孩,或是在我演講中聽到父母、老師所談的這麼多男孩中,真正令我不安的是,這些男孩對外面的真實世界都沒有任何熱情。有些男孩選擇到電玩遊戲中,我們在第三章中會看到,這些男孩所說的電玩遊戲大部分跟真實世界是沒有關係的─除非你要開槍殺人或開戰鬥機。我所擔心的這些男孩,並不是因為在外面的真實世界有更重要、更想做的事要做才不喜歡上學,而是因為他們不喜歡所有的事情,沒有任何東西真正使他們興奮。
  更令人擔心的是,這些男孩似乎認為他們這種懶散、不在乎的態度是男兒本色。有一位母親告訴她的兒子:「你需要把你的成績弄好一點,它是很重要的事。」
  「女孩子在乎成績,同性戀在乎成績,正常的男生才不在乎成績。」她十四歲的兒子用一副理所當然的口氣告訴她,這口氣是他教她如何使用TiVO(美國流行的數位硬碟式錄影機)時用的口氣,那種「你不懂就聽我的,不要多囉嗦」的態度。對男生來說,事情就是這樣。對很多男生來說,不在乎成績已經變成男子漢大丈夫的指標了。這是一種新的態度,我們在下一章中會詳細討論。
  在這些男生中,我所看到他們對學校的敵意也是新的。這個現象已不再限於低收入學區非裔或拉丁美洲裔的男生,現在在高級住宅區的白人和亞裔男生中也可見到。
  這些改變單獨來看可能不重要,但我認為它們是一些更深層影響的冰山一角。我們在下一章會看到,有越來越多的男生與學校脫節,越來越多的人會告訴你,學校很無聊,浪費時間,是一個他們每天要忍受直到下課鐘響才得以解放的地方。對男生來說,他真正的生活─他在乎、想過的生活─是在下課鐘響以後才開始的,他終於可以離開學校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真正想做的事可能是玩電玩遊戲,跟朋友在一起打混,或吸毒喝酒。它可以是任何事情,只要與學校無關。
  在過去的五十年,美國大學的校園在進行一場性別的改變:從大多數是男生變成大多數是女生。下面是一九四九到二○○六年美國大學和四年制學院男生和女生的比例:
●一九四九年:百分之七十的大學生是男性
●一九五九年:百分之六十四是男性
●一九六九年:百分之五十九是男性
●一九七九年:百分之四十九是男性
●一九八九年:百分之四十六是男性
●一九九九年:百分之四十四是男性
●二○○六年:百分之四十二是男性
  大學和學院現在在努力招收合格(功課好)的男生。有一位媽媽告訴我,等到她兒子要申請大學時,她很擔心學校的註冊組會因為她兒子是白人男性而歧視他、不收他。她是根據她自己三十年前念大學時的經驗。後來她寫電子郵件告訴我,她完全多慮了。「我發現男生在今天是屬於被保障的人了,只要任何功課好的男生,幾乎都可以進入他們想進的大學。但這只是讓他們進了大學,並沒有教他們怎麼應付以後會碰到的更大的選擇可能性。」
  今天進入大學或四年制學院的男生,比他們的女性同儕顯著的少拿到書卷獎或畢業。三十年前,這情況還是完全倒過來的,男生比女生更會拿到學位畢業。今天賈斯汀比他的姊妹艾茉莉更不可能上大學,更不可能在大學中念到好成績,更不可能畢業拿到學位。這與種族和階級無關,他們有同樣的父母、同樣的資源。
  當然,不是所有的男生都被這種冷漠的新病毒威脅。有些男生和女生一樣用功,他們也一樣要經濟和其他方面的獨立,一樣為前途打拚。因為我們還是有看到一些成功的年輕人在我們生活的周遭,我們會忽略有比以前更多的年輕人倒在前進美國之夢的路旁,這個結果就是驚慌的父母不知道為什麼他們的孩子不能、不願獨立去過自己的生活。他們像浮萍一樣,到處漂泊,隨著生命的潮流把他帶到天涯海角。
  為什麼有的男孩會成功,有的男孩─來自同樣的社區或甚至同樣的家庭─卻毫不在乎的隨波逐流呢?
  他要去哪裡?
  你能幫得上忙嗎?
  這就是你和我要一起探討的核心問題。
《棉花糖女孩》Girls on the Edge:充實甜美外表下的空洞心靈,教養出自信健康的生命舵手 (遠流2011 )
  內容簡介   
  從許多客觀的標準來看,生活在今日的女孩擁有前所未有的選擇和機會,她們的生命應該比過去任何世代都豐富燦爛;然而事實卻是年輕女孩就像棉花糖一樣,外表甜美但內在空洞,光鮮亮麗不過是虛幻表相。
導致她們身陷危機的因素包括:
  .性認同錯亂:年幼的女孩錯把表現性感當作吸引注意的手段,「看起來怎樣」取代了對「自己是誰」的探索
  .網路泡泡:在這個臉書、簡訊和即時通的世代,和同儕在網路世界中過度連結,反而中斷與自己的內在連結
  .病態的偏執:只聚焦在生活的某個層面或活動,做第一名的好學生,做最傑出的運動員,做最瘦的紙片人
  .環境毒素:內分泌系統受干擾使青春期提早到臨,會增加飲食失常、成癮、乳癌、焦慮症和憂鬱症的風險
  洞悉青少女這種自我意識薄弱、不堪一擊的處境,心理學家暨家醫科醫生克斯提供父母很多實用的點子:從幫助女兒選擇學習環境、評估合適的運動項目、決定可以上哪些社交網站及上網多久、辨識塗抹在身上和吃下肚裡哪些是有毒的,到安排參與社群搭起世代之間的橋梁。
  透過分享邁向順境和遭遇困境女孩的真實故事,指出了新的未來之路,可以激勵老師和家長在生活中採取行動,從身體與心靈兩方面來照顧孩子,幫助我們的女兒順利成長為一個快樂、有生產力、獨立自信、輕鬆融入這個新世界的女性。 
  前言:三個女孩
  艾茉莉
  在艾茉莉五歲的時候,她帶了兩個很逼真的大猩猩填充玩具到她的幼稚園,作「展示發表」的主題(show and tell;譯註:美國幼稚園為了要訓練孩子上台說話的台風,並鼓勵孩子表現,每學期都有show and tell,請小朋友從家中帶個他最喜歡的東西來學校與他人分享,他要介紹這是什麼、為什麼喜歡等等,小朋友可以帶寵物、玩具,甚至有人把祖父帶來,因為祖父曾經從事救火員或警察等小孩子崇拜的行業)。她用這兩個一大一小的大猩猩做例子,解釋給小朋友聽什麼叫「控制階層性」(dominance hierarchies),並使用像「首領」(alpha male)和「主控」(dominant)這種術語(譯註:alpha male指的是在有階層社會組織的動物中,如黑猩猩、大猩猩,身材最高大、性情最兇猛的雄性,牠通常是這個族群中的首領,其他人聽命於牠,牠也享受最多的交配權;最初這個名詞只用在動物的觀察上,最近已引延為一個團體中的領袖)。在往後的每一年,開學的頭幾個禮拜她都非常的焦慮。「我必須要讓老師知道我很聰明,假如你在第一個禮拜說了愚蠢的話,老師就很難改變對你的第一印象。」她在五年級時,對她媽媽這樣說。她其實根本不需要擔心,艾茉莉很少說什麼愚蠢的話,老師們很快就發現艾茉莉的確是個很聰明的孩子。
  她的夢想是進入長春藤盟校,最好是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每個人都在說哈佛(Harvard),但是普林斯頓其實更難進。」她在九年級時跟她媽媽說。三年以後,她崩潰了,因為哈佛和普林斯頓都拒絕了她的入學申請,她的自我開始碎裂。
  她進了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譯註:也是長春藤盟校之一)。她期待自己是班上最聰明的人,但是她不是,事實上,還差得遠,她幾乎是勉強過關,在及格邊緣。這時,豬羊變色,她的世界整個垮掉,她墜入了無底深淵。
  梅麗莎
梅麗莎和潔西卡從幼稚園開始就是好朋友,「我們就像雙胞胎似的。」梅麗莎這樣告訴我。這兩個女孩喜歡穿同樣的衣服,讀同樣的書甚至看同樣的電影,「我們可以知道彼此在想什麼。」
  有八年的時光──從幼稚園一直到八年級──這兩個孩子都是最好的朋友,互通心靈,焦孟不離;但是到九年級時,事情發生變化,潔西卡突然不喜歡梅麗莎了。潔西卡請了班上所有人去參加她的派對,獨獨不請梅麗莎;她還叫所有她的朋友午餐時不要和梅麗莎坐在一起吃;假如梅麗莎朝她走過來,她就故意調轉頭,假裝沒看見。傑西卡叫所有的女孩們都不要跟梅麗莎說話,「突然之間,我變成了隱形人,大家對我有看沒有見。」梅麗莎告訴我。
  當潔西卡和她的同謀開始用簡訊、電子郵件和社交網站一個禮拜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時騷擾梅麗莎時,梅麗莎的生活開始變得不可忍受了。「那真是非常的駭人,」梅麗莎說:「我簡直不敢開電腦或手機,因為我不想看她們講我的壞話。我真的很想趕快去死。」
  麥荻生
麥荻生的夢想是成為超級名模,從她九歲生日開始直到十三歲,她是最美麗的女孩,而她自己很知道這一點。
  但是當荷爾蒙大量湧出、她臉上開始長青春痘之後,事情就改觀了。麥荻生的父母告訴她:「沒有關係,耐心點,荷爾蒙正常了,青春痘就會消失。」但是青春痘並沒有消失,反而變本加厲。在麥荻生的請求下,他們帶她去給家庭醫生看,醫生開了藥,但是藥物並沒有什麼幫助。他們又去看了皮膚科醫生,醫生開給她Accutane(維他命A酸類藥劑),但是她的父母讀了這個藥物的副作用,會有自殺的危險,而且服用者生的小孩會有基因上的缺陷,所以他們沒有讓麥荻生服這個藥。一場大戰開打了。
  這時麥荻生的體重大增,從四十四公斤一路增加到五十六公斤,而她才一五七公分高,這是她十三歲生日到十四歲生日之間發生的事。她不再是有著完美無暇皮膚的可愛小女孩了。那麼她是誰呢?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在跟憂鬱症奮戰,所以她的父母帶她來看我。我給她開了抑鬱錠Lexapro,這個藥對她有幫助,但是卻使她體重繼續上升,所以我轉開阿迪羅(Adderall)給她。
  阿迪羅一開始時,好像天賜良藥,不但改善了她的情緒,也幫助她在兩個月之間把體重降到四十九公斤。但是阿迪羅有時會使她心跳快到好像要從她的嘴巴裡跳出來似的,儘管如此,她還是一直要求更高劑量的阿迪羅。當我拒絕時,她就說她的藥不見了,要我再開新的給她。
  麥荻生用她的外表來決定她的價值,假如她很可愛,她就有存在的價值,而這個可愛的定義就是很瘦、皮膚光滑沒有痘子。一旦她不再符合這個理想時,她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德國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寫道:「深掘你的心靈,找出要掘多深才能達到你生命的泉源,只有在源頭,你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假如你的女兒能夠發展出牢固的自我意識,那麼她會茁壯長大,成為百折不撓、有自信的女人。年齡本身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曾經見過十一、二歲但是已有很強的自我價值的女孩,而且她們保持這個價值觀一直到經過青春期進入青年期;我也認得很多成年婦女始終都沒有達到這個地步。
  所謂自我意識就是知道你自己是誰,這無關乎你長得怎麼樣,或是學校成績如何,或者你是誰的朋友。艾茉莉定義她自己是個聰明的小孩,梅麗莎是潔西卡最好的朋友,麥荻生很可愛。如果把這些拿掉,這些女孩的自我就垮掉了。
  我一九八四年在費城兒童醫院小兒科當實習醫生時,開始給孩子開藥,在我拿到賓州大學醫學士學位以後,我到賓州蘭卡斯特郡的蘭卡斯特總醫院(Lancaster General Hospital)家醫科做了三年的住院醫生。從一九九○年開始,我在華盛頓特區近郊開業,做了十八年的家醫科醫生。在這十八年中,我有幸成為一千個以上的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我從這些孩子的嬰兒期開始,看著他們長大到成為中學生和高中生;有的則從他們十歲或十二歲開始,一直跟著他們到成年。
  有些女孩生長在幸福安全、雙親健在的家庭,有些沒有這麼幸運。但是在我們談到女孩的自我意識時,環境並沒有這麼重要。我知道有些女孩在單親窮困的環境下長大,但是她們都成長為有堅毅性格、不屈不撓的人。我也知道有個女孩成長在溫暖舒適的家中,卻在十四歲時覺得人生沒有希望,有自殺傾向。
  發展出自我意識跟你父母有多少錢沒有關係,它也跟你長的好不好看、你的iPod中有什麼歌,或你的臉書上有多少朋友沒有關係。它是你跟你自己內心的連接,與發展出你自己獨特的人格有關。以我十八年在同一個社區中的經驗,我看到越來越高比例的女孩們對自己的意識,完全建立在膚淺的表面價值上。因此這些女孩都很脆弱,一點打擊就崩潰了。
  這種脆弱的自我概念,以及這種易受傷性所帶來的焦慮和沮喪,越來越普遍。二○○四年有一個研究比較一九八九年和一九九九年這十年間,兒童和青少年要求心理衛生及精神健康服務的人數。結果發現女孩動用到精神健康服務資源的人數增加了百分之四百以上,而男孩只增加了百分之七十。更晚近的研究發現,女孩對精神科的服務需求持續成長,比男孩快上許多。從一九九六到二○○五年之間,美國女性(包括成年和未成年)服用抗憂鬱症藥物的比例差不多增加了一倍,從百分之七‧五到百分之十三‧四;也就是說,美國每八個女性中就有一個在服用抗憂鬱症的藥。
男生和女生一樣都有問題,但是問題不同。許多被送到心理治療師或精神科醫生那裡去的男孩是因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或是不服管教的偏差行為,而女孩比較多的是焦慮和沮喪。
  換句話說,男生常常把他們的問題表現出來(act out their problem),女生比較容易把問題悶在心中。就像一個研究團體所觀察到的,「女孩的沮喪和焦慮主要是思想引發的,就像先前的研究所示,青春期的少女比少男表現出(或自我報告出)更多的沮喪和焦慮徵狀,而這個差距正在擴大中。」這些研究者發現問題的嚴重性(以去醫院看精神科或心理師的次數為基準)也是女生比男生嚴重,女生就診的次數增多得比較快。
  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特吉(Jean Twenge)比較四、五十年前美國和現在情況的變化。從一九六○年代中葉以來,心理學家就問孩子同樣的問題:「你覺得你有焦慮到不能專心做事嗎?你覺得你有焦慮到睡不著或睡不安穩?」五十年前,很少女孩會回答「是」,在那個時代,女孩似乎都是掩著嘴,吃吃的笑。為什麼會有這種刻板印象?因為那個時候真的有很多女孩吃吃的笑。
  現在不是這樣。特吉教授發現的是普遍性的焦慮,而且女生比男生顯著。她認為一部分的原因是文化的改變,她和其他的心理學家把這叫做社會連接(social connectedness)。她寫道:「當社會聯結(social bonds)變弱時,焦慮就增加了,低程度的社會融合會使成人容易得焦慮症。」(編按:相關內容可參見《Me世代》〔Generation Me〕,中譯本遠流出版。)
  你能相信你每天所遇到的人嗎?在五○和六○年代,大部分美國人會回答「可以」;但是現在大部分的美國人會回答「不能」。四十年前,女人去敲她鄰居的門,借一顆檸檬或幾個雞蛋是很普遍的事,現在幾乎已經看不見了。心理治療師雷文(Madeline Levine)回憶她的童年:「我記得鄰居會來借一杯糖、一點奶油或一顆馬鈴薯,現在的人會覺得去鄰居家借食材是非常可笑的事。」
  這些社會聯結的中斷對女性的影響比較大。當你覺得你跟鄰居沒什麼來往、不太能信任你的街坊時,你會怎樣?假如你是男人,你可能待在家裡,多花幾個小時玩電玩遊戲或去看你喜歡的運動賽事。女性似乎比較需要這個社會連接的網絡。所以當網絡不再像以前那麼綿密時,對女性的傷害比較大。特吉教授檢驗十六個婦女覺得焦慮的指標之間的相關性,結果發現缺乏社會信任是焦慮症的最大原因,比離婚率還高,也比失業率及一般經濟條件高。
  從許多客觀的標準來說,生活在今日的女孩應該比她們的祖母在同樣的年齡時快樂。今日女孩的選擇和機會是她們的曾祖母想都沒有想過的:上大學,進醫學院、法學院──在五十年前,這些都還只是僅限男生,當我的母親一九五三年從克里夫蘭市的醫學院畢業時,她是他們班上僅有的兩個女生中的一個。你的祖母恐怕從來沒有想像過她可以當外科醫生、飛行員或總統;但是你的女兒知道對她來說,這些都是可能的,沒有任何一扇門會因為她是女生而關上。
  然而,今日的許多女孩卻沒有發展出她內在的自我,那個她的曾祖母(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擁有的堅強的人格核心。我不認為你可以把這怪罪到「現代文化」(modern culture)上,因為她們的兄弟就沒有這個問題。
  她們的兄弟有其他的問題。這本書的起源是我對懶散的賴家王老五有興趣。在一九九○年代初期,我看到越來越多各種經濟階層的家庭,女孩都努力向上,男孩都是啃老族,他對電玩遊戲進階到下一關的興趣比西班牙語期末考過關還高。二○○一年開始,我到過美國和加拿大、墨西哥、澳洲、紐西蘭、蘇格蘭、德國和西班牙等地的很多學校和社區訪問,我跟男孩談,也跟女孩談,聽他們的父母和老師怎麼說。我發現這個勤勉女孩和懶惰男孩的現象非常普遍,那些經驗最後彙集成《浮萍男孩》(^^Boys Adrift^^,中譯本遠流出版)這本書。

台長: 阿楨
人氣(37,338) | 回應(276)|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性別教育 |
此分類下一篇:《精子戰爭》
此分類上一篇:什麼《男性氣質》

顯示全部276則回應

阿楨
大猩猩為什麼愛捶胸口? 2021-04-09 新浪科技

  盧旺達火山國家公園的野生山地大猩猩向科學家吐露了它們捶胸的秘密。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旗下的《科學報告》,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的Edward Wright博士領銜。
  從2014年1月到2016年7月,研究人員觀察了由Dian Fossey大猩猩基金會監管的25只野生成年雄性銀背大猩猩,記錄下500多次捶胸事件。
  他們錄下其中6頭大猩猩的捶胸聲音,測量不同大猩猩每次捶胸的節奏和持續時間,捶胸發出的聲音頻率等。與此同時,他們通過照片測量這些大猩猩的肩寬,以確定不同大猩猩的體型。
  在雌性大猩猩發情期間,雄性捶胸更頻繁,因此捶胸發出的聲音可能是求偶時重要的體型展示,一方面吸引雌性,一方面嚇唬情敵。捶胸節奏和時長與體型無關,並不是體型越大捶得越久。每只大猩猩的捶胸節奏更像是一種個性標籤,持續時長和次數因“猩”而異。研究人員分析,個體化的節拍可以讓其他大猩猩區分出捶胸的具體是誰。
  科學家們最後總結說,山地大猩猩生活在植被茂密的熱帶森林,有時即便距離很近也看不到彼此,而捶打胸部為它們傳達出重要的個體資訊,用來互相交流。
2021-04-10 07:25:47
阿楨
雄性比雌性壽命短,是因為Y染色體有“毒”? 2021-04-28 環球科學

  對許多生物而言,雄性和雌性的壽命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高出4.8年。在超過110歲的超長壽人群中,女性也占了大多數。當然,影響壽命的因素十分複雜,生活習慣、社會分工等後天因素對兩性的壽命差異都有顯著影響。近年來,科學家以人類細胞和果蠅(同樣擁有X、Y性染色體)為研究物件,發現雄性壽命較短或是因為受到了Y染色體的“毒害”。
  在包括人在內以X、Y作為性染色體的生物中,Y染色體十分獨特,它只含有較少的基因,但存在大範圍的異染色質,能抑制一些DNA序列如轉座子的活動。而科學家發現,或許正是這種特徵導致了雄性的壽命通常比雌性短。在衰老過程中,Y染色體上的異染色質會消失,其中的轉座子會釋放出來,引發了對雄性的毒害效應。
2021-04-29 08:27:27
阿楨
人類性別比--維基百科

  自然比例
人類生男生女比約為104,但由於女嬰較男嬰存活率爲高(男胎比女胎更容易流產或死胎,且男嬰出生後較易感染致命疾病),且女性比男人長壽,加上男人比較容易因為工作、衛生習慣、生活習慣(如:好爭執、鬥毆)等因素死亡,通常承受較大的風險,所以整體人口的性別比多在100以下,越高齡、生活環境愈好的國家,因為高齡女性人口愈來愈多,所以性別比也愈低,例如日本在2002年只有95.5。另外男嬰出生的可能性,也與母親懷孕時的生活條件相關,母體在環境艱困時會抑制男孩在子宮內存活,在環境好時則相反,這導致資源缺乏時,母親生下的男胎比平常少,其它哺乳類動物則也有相同的情況。以生物學的觀點來看,在環境艱困生下女嬰將更有利於繁殖。

男女性別由誰定? 2018-07-13

一般認為,男子精子分為兩種:一種含X性染色體,另一種含Y性染色體。若X精子與卵子結緣,則生女;若是Y精子,則生男。有人則說,生男生女決定於女方卵子選擇。法國科學家發現,女性卵子絨毛膜電荷影響性別,即正電荷時可吸引X精子而為女胎;負電荷時,則吸引Y精子而為男胎。正常人有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為常染色體,男女都一樣;還有一對是性染色體,男女不同,女性是2條X染色體,而男性只有1條X染色體,另一條是Y染色體。在46條染色體上具有5萬種以上基因,每個基因都帶有遺傳信息。染色體通過一系列活動將遺傳信息準確無誤地傳給後代。
  相關新聞資料
性別決定系統 - 維基百科
2021-04-30 08:12:06
阿楨
美陸軍體能改革最大危機 近半女性未通過新式體測 2021/05/11 中時

據「Military.com」10日報導,自2020年10月美國陸軍戰鬥體適能(ACFT)上路以來,迄今已有7個月之久;然而,44%女性官兵無法通過新式體測,男性不合格率僅有7%。其中,又以剛入伍的女性不及格率為最高。這再度引爆人們質疑ACFT有違兩性平等,不利女性升遷,更可能成為美陸軍推動體能改革的最大危機。
當然,前述數據仍不夠完整,無法代表整個陸軍的測驗結果。軍方也一直強調,ACFT仍在測驗階段;直至2022年3月為止,測驗成績不會列入正式成績結果,故不影響官兵職業生涯。官員也表示,在2022年3月之前還會進行其他調整,故現行方案還不是最終定案。
與先前大多數人在懸垂舉腿這關失敗;現在收集的數據顯示,對男性與女性來說最困難的關卡為2英里長跑,男女不及格率分別為5%與22%。依據規定,受測者須在21分鐘內完成約3.21公里的長跑。
儘管舊式的陸軍體適能測驗(APFT)的及格時間更短;但ACFT的長跑測試是在歷經5項強度較高的測驗後進行,大幅增加通過難度。
對男性而言,3下反覆最大重量硬舉、站姿爆發投擲、修正版伏地挺身,以及5公尺衝刺/負重拖曳/負重行走,都分別僅有不到1%的官兵不及格;懸垂舉腿約2%的官兵不及格,2英里長跑(約3.21公里)則有5%的是兵不及格。
相較之下女性硬舉不及格比率約6%、站姿爆發投擲約15%不及格、修正版伏地挺身2%不及格、5公尺衝刺/負重拖曳/負重行走約12%不及格。至於懸垂舉腿與2英里長跑,皆為22%的女兵無法通過。
不過,數據顯示女兵的及格率比2020年提升12%;但是新入伍的菜鳥依舊是合格率最低的族群,不及格率高達53%。女官的不及格率為23%,大幅高於男兵、男性新兵與男性軍官。
陸軍在今年3月下旬進行調整,包括增加2分鐘棒式作為垂懸舉腿的替代方案,約22%的女性連棒式都無法通過,但還是比懸垂舉腿41%的不及格率降低許多;此外,男性在該項目及格率提升1%。
就女性及格率來看,新兵及格率47%,平均得分343分;士官及格率為65%,平均得分363分;軍官及格率77%,平均得分389分;准尉及格率71%,平均得分370分。
就男性及格率來看,新兵及格率90%,平均得分461分;士官及格率為95%,平均得分478分;軍官及格率97%,平均得分500分;准尉及格率96%,平均得分454分。
由於之前國會要求陸軍在完成對部隊各族群影響評估前,必須無限期暫停ACFT。如今再度傳出近半女性無法通過體測,屆時陸軍若無法說服國會,恐讓ACFT面臨夭折的窘境。
2021-05-12 09:42:24
阿楨
國家統計局:中國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紅利繼續存在 2021-05-11 觀察者網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表示,2020年,14.1億人,占全球18%,勞動力資源依然豐富,人口紅利繼續存在,同時勞動年齡人口逐年緩慢減少,經濟結構和科技發展需要調整適應。具體有以下六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人口總量增速放緩,但仍然保持了平穩增長。
第二,受教育水準明顯提高,人口的素質不斷提升。15歲受教從2010年的9.08年至9.91年。16-59歲從9.67年至10.75年,文盲率從2010年4.08%降為2.67%。
第三,性別比為105.1,出生性別比為111.3,較2010年降低了6.8,逐漸趨向正常水準。
第四, 0-14歲比2010年增加3092萬人,“二孩”生育率由2013年30%升到2017年50%。
第五,人戶分離人口達到4.93億人,占總人口35%。其中,流動人口3.76億人,十年間增長近70%。人口持續向沿江、沿海地區和內地城區集聚。
第六,十年間城鎮常住人口增加了2.36億人,城鎮化率提高了14.21%。
  相關新聞
國家統計局:生育率1.3,意願子女數為1.8,只要做好相應的支持措施,實際存在的生育潛力就能發揮出來。
  回應
報喜不報憂,生育意願才1.8,低於2.1世代更替生育率。
人口紅利並不只是“年輕勞動力”供給豐盛,而是有多個維度:有消費需求與能力的人口紅利,有豐富的簡單勞動力供給的紅利,有各方面大量供給高端人才的紅利,有工程師紅利,有研發人才紅利,有科學家紅利......但是都和教育,與國民健康水準和社會保障能力相關。人口數量並不一定會轉化為以上所有紅利。過量的低素質失業人口和糟糕的政府治理相結合就可能是一場災難。
2021-05-12 09:50:31
阿楨
人類放屁的六個科學事實:女性放屁氣味更難聞 2021-05-19 北京新浪網

  據外媒報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放屁,有時會讓人們陷入尷尬的境地。然而,科學對人體腸胃脹氣並沒有偏見和厭惡,以下是關於放屁的6個科學事實:
  1、屁的氣味有三種
  屁中含硫化氫較多時會產生「臭雞蛋」氣味;含甲硫醇較多時會產生「腐爛蔬菜」的氣味;含二甲基硫化物較多時會增加「甜」氣味。
  2、平均每個屁的體積約為100毫升,持續時間約2秒
  比統計數據更有趣的是人們如何計算出該數據,基本上,人們進行一項特殊實驗,讓測試者穿著一個專門設計、不透氣、可收集氣體的內衣,然後測試者放屁,該內衣收集氣體。
  3、有一種方法可使大部分屁無氣味
  非處方藥物Devrom是唯一的「人體腸道除臭劑」,其活性成分是次硝酸鉍,幾乎能100%減少由硫氣體產生的怪異氣味,鉍的密度極高,卻無毒性,唯一已知的副作用是對人體無害的糞便變黑或者舌頭變黑。
  4、女性放屁氣味更臭
  女性的屁中硫化氫濃度一直明顯較高。
  5、紅肉發出臭味
  甲硫醇存在於血液和紅肉之中。
  6、憋著屁不會讓你死亡,但你也不會舒服
  但如果人們反覆這樣做,就會導致腸道膨脹,出現明顯的身體不適。

無論吃啥,便便為什麼總是棕黃色的? 2021-05-19 新浪科技

  血液的紅細胞壽命只有4個月左右,衰老的紅細胞會被肝臟和脾臟分解。紅細胞的紅來自血紅蛋白中的紅色素,隨著細胞分解,血紅素轉變成一種橙黃色的色素——膽紅素。肝細胞分泌膽汁幫助消化食物時,膽紅素便混在其中。在腸道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漸被還原成無色的膽素原。最後在腸道被空氣氧化生成棕黃色的膽素(尿膽素、糞膽素)。
2021-05-21 07:25:09
阿楨
為何不是全面放開?專家解讀 2021-05-31
導讀
周海旺告訴記者,在制定放寬生育政策中有兩派意見。有的建議全面放開,有的建議全面三孩。為何最終選擇後者,可以說是權衡了各種因素的決定。從實際生育情況來看,具有生三孩意向的育齡夫婦已經很少了,因此“全面三孩”基本能滿足絕大部分育齡夫婦生育願望。另一方面,如果選擇全面放開,也擔憂部分富裕或貧窮的家庭會生太多。
......
不想生、不敢生?配套措施意義更重大
相比“放開三孩”前半句,“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健全重大經濟社會政策人口影響評估機制”後半句意義更重大。他直言:社會生育、養育、教育三方面的成本很高,很多年輕人不敢結婚、不敢生育。
女性權益如何保障?配套應跟進消除歧視
無論是婚假、產假,還是0-3歲托育服務,放寬生育政策必然會對婦女就業等帶來影響,鼓勵生育、以家庭為單位的配套支援措施, 應充分體現男女平等的國策。
毋庸置疑,招收聘用女性企事業單位等,會帶來成本支出,這其中包括懷孕、生育、養育期間的一系列成本。這兩年也有專家建議:用人單位可參考殘疾人就業政策,即“免交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以此鼓勵用人單位招聘女性,消除女性就業歧視。此外,女性孕檢、養育孩子過程中,用人單位也應提供適合女性的彈性工作上班制度,全社會共同創造鼓勵生育的支持環境。
  相關新聞
應對人口老化 陸將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全面二孩”沒解決的問題,“放開三孩”能解決嗎?
  回應
不能解決,不想生的還是一個都不會生。這是一個世界難題,這也是歐洲福利那麼好生育率卻還是很低的原因。

優生優育,最終結果是不生不育 2021-03-30 風聞

有人認為是育兒負擔重,收入低,過度競爭,才導致生育率降低。這種說法只出現在中日韓,倒還是能理解,但全球華人的教育水準和收入均高於當地人,生育率無一例外的墊底。實際上,生育率高的國家,幾乎無一例外的是貧窮國家。
  回應
生育降低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要求更高,延長了受到教育年限,推遲了婚育年齡,造成生育能耐困難。
(二)社會福利保險制度建立,養兒防老的傳統需求消失。
(三)思想解放,個人的發展擺在第一位,主觀生育意願大幅下降。
(四)高度的專業化、分工、客觀減少了婚育年齡男女一起的時間。(長期加班、出差,兩地分居。)
結論:除非劇變,人口就這樣,慢慢的下滑。
2021-06-01 07:35:43
阿楨
男人尿完後常會抖一下,是為什麼呢? 2021-05-31 北京新浪網

  這裏的『抖』,指的是類似於寒顫的渾身一抖,而不是自己用手的『抖一抖』。專門的名詞PMCS『排尿後抽搐綜合征』。
  對於這種現象,比較常見的解釋是——尿帶走了一部分熱量。
  這個解釋有一定道理。當我們感覺到冷,大腦就會發出產熱的指令,接下來,骨骼肌通過應激性地劇烈收縮來產生熱量,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寒顫』。
  但會遇到兩個難以解釋的問題:
  第一,便便也會帶走熱量,但似乎沒有人會在便便以後『虎軀一震』。
  有人可能會反駁說:尿是液體而便便大多數情況下是固體,通常來說,液體的比熱容比固體更高,因此帶走的熱量更多。
  但這種觀點,依然不能解釋我們在嘔吐流失大量液體後,為什麼不會抖一下。
  第二個難以解釋的問題是,為什麼女性很少尿完抖一下?
  因此,科學家提出了另種理論……血壓的驟降
  女性其實也會『抖一下』,但發生頻率要比男性要低得多,這很可能和女性坐著或蹲著的排尿姿勢有關。
  而男性習慣站著尿尿,血壓就會下降得更快,顫抖也就來得更為猛烈。這和『直立性低血壓』的原理有些類似——當體態由坐著、躺著變為站立時,血壓會降低。
  極端情況下,尿著尿著……甚至可能暈倒過去。
  憋尿憋太久,也可能一尿就暈倒。
  以上這些情況都叫做『排尿後暈厥PMS』。
  不過,尿到暈過去也只是少數極端情況。

男人尿後身體常會抖一下,是為什麼呢? - 知乎

尿顫主要發生在男性身上,少部分女性也會有過這種體驗。至於它為什麼會發生,科學家至今還沒有找出明確的原因,不過和這4個可能有關:
自我調節體溫
自我升壓
自主神經系統反應
控制膀胱的兩條神經,分別是副交感神經和交感神經。它們一條控制膀胱排尿,一條控制膀胱漏尿,這樣可以防止隨地小便。正常情況下,它們都會友好相處。但是你憋尿憋久後,就容易導致它們精神錯亂,當找到一個地方解決排尿時,身體就會顫抖一下。
性神經受到刺激
男生的精液和尿液都是從一個管道排出,所以有時排尿會刺激“小兄弟”的末端神經。
2021-06-01 07:39:32
阿楨
澳大利亞一中學讓男生給女生打分“真誠大方得1分,處女得6分”

《悉尼先驅晨報》2021-06-22報導,悉尼北部海灘的聖盧克文法學校是一所安立甘宗教會學校,又譯聖公會,在英國具有國教地位。在基督教課程男生課上,授課老師專門給這些女生品質設計了一套評分系統。
六分品質:受歡迎、忠誠、好看/有吸引力、堅定的基督徒、處女;
五分品質:身體健康、風趣幽默、聰明;
……
一分品質:真誠認真、慷慨大方、有冒險精神、關心世界
而女生們則沒有上相同的給男孩打分的課程,她們被老師塞給了一些關於女生貞操重要性的文章,這些文章還講述了惡魔撒旦是如何誘惑女生失足的。
在女生們得知男生在課堂上給女生打分後,她們非常憤怒。“所有的女生都很反感,真的被冒犯到了。”一位女生說道。而男生們則把此事當成笑談,因為他們的老師告訴他們沒關係。
  回應
以前網上常有人說外國人尤其是西方人不在乎處女不處女,咋地,這個又要被洋人打臉了?
底層真的不在乎,精英圈,基本上都像清教徒,對這塊,很嚴的。可笑的是國內一群人,整天學西方的性解放運動,認為那是平等、自由的象徵,殊不知,這也就是西方精英送給底層的乳頭樂而已。
  相關新聞
日本最高法院2021-06-23再次判定“夫婦必須同姓”符合憲法
  回應
女拳請就位,該你們打兩拳了
它們這時候就會說東亞都一樣了,說的好像美國婦女嫁人就不改姓似的
2021-06-24 08:43:31
阿楨
事關倫理問題,“公鼠懷孕”實驗引發爭議 2021-07-02

  6月初,一項 “公鼠懷孕” 實驗引起爭議,該研究的實驗步驟分為四步:首先,通過手術將一隻雄性被閹割大鼠和一隻雌性大鼠縫合在一起,製造能交換血液、共用體內微環境的 “連體鼠”;八週後,向雄性大鼠體內移植子宮;待其恢復後,再分別向雄鼠和雌鼠的子宮內移植囊胚期的胚胎(通常指胎齡為5天的大鼠胚胎);最後,在胚胎發育至21.5天時,實行剖腹產。
  這項研究最早於6月10日發表於生命科學預印本平臺BioRxiv,6月16日更新。作者有兩位,分別為海軍軍醫大學海軍醫學院教育機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海軍軍醫大學海軍醫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張榮佳和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婦產科劉玉環。
  《知識分子》訪談的相關專家認為,實驗 “有創新”,但 “沒必要”,折射出多個層次的倫理問題。作者聲明稱,已經給BioRxiv寫信停止撤稿,因為他們沒做錯什麼,只是演示了一個動物實驗。
  研究發現,只有當連體鼠裡的雌鼠也懷孕時,暴露在雌鼠血液環境中的雄鼠才可能懷孕,而且雄鼠的懷孕成功率非常低。最終163對 “連體鼠” 中,僅有6只雄鼠成功 “受孕”,成功率3.68%;向雄鼠移植的280個胚胎中僅10個胚胎發育成功,成功率3.57%。
  此實驗之前,雄性哺乳動物懷孕還未有先例。
  另外,解決女性不孕問題,子宮移植已是有成功先例的辦法。2014年,瑞典一名先天性子宮缺失的患者接受子宮移植後生出了健康的嬰兒,是世界上首例報導的子宮移植後活產。在中國,2015年陝西省西京醫院成功實施了國內首例人子宮移植手術,就是將母親的子宮移植給先天無子宮的女兒。
  出於安全和倫理考慮,目前的國際標準建議只允許為遺傳學上的女性提供子宮移植。
  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生物倫理學教授亞瑟•卡普蘭(Arthur Caplan)表示,即使是針對失去子宮或無子宮女性,子宮移植技術目前仍然是創新而具有實驗性的。不過,該實驗在不孕治療和其他相關健康需求中的優先級很低。
  體外胚胎培養技術也已逐漸成熟,“雄性懷孕” 實驗幾乎沒有必要。曾有多項實驗利用體外人造子宮孕育哺乳動物胚胎,如羊、小鼠等。今年3月,以色列科學家在《自然》發文,將孕育5天的小鼠胚胎植入體外的 “人造子宮” 環境,發育到第11天時已成為具有所有小鼠特徵的胎兒。
2021-07-03 07:48:04
阿楨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閹割可能會延長男性壽命 2021-07-12 新浪科技

  我們都知道,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
  在養貓界也流傳著一種說法:給公貓絕育後,它也許能多陪你幾年。
  韓國仁荷大學研究院,太監平均壽命能70歲,而當時男人只有56歲。
  這些事情之間究竟有沒有聯繫?
  最近一項研究顯示…
  [閹割可能幫助男性活的更久:研究發現,移除公羊的睾丸後,延緩了它們DNA老化,讓它們壽命最多延長60%。同樣的原理可能也適用人類。]
  看完這個結論,評論區的網友們認真思考了起來…
  “如果人生無法享受,壽命延長60%又有啥意思?”
  “結婚十年後,壓根用不到那啥了…”
  回應
性格還會溫順!
趙高,魏忠賢,錦衣衛…溫順?
2021-07-13 08:41:43
阿楨
女科學家到底去哪兒了?|十三部門發文支持女性科技人才發展

近日,科技部會同全國婦聯等12家部門印發的《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提出,建立有利於女性科技人才發展的評價機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評審中,執行同等條件下女性科研人員優先的資助政策。
消息一出,引發網友的激烈討論,最多是要求一些招人單位消去“僅限男性”“適合男性”的條件。另有指出,應看重科研能力,而非性別。
中國科協資料,2013年兩院院士只有5%是女性;長江學者中,女性是3.9%;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女性占8.4%。統計到的超過1000名教授,女性只占兩成。即使人文社科類院系,女教授也不超過三成。調查發現,“生命週期”影響了女性科研人員的表現,生育是其中的重要節點。生孩子的年均為30歲。上幼稚園(3歲)之前,照料主要是由女性承擔。
  回應
區別對待合理,女科學家又不是不行。
區別對待就是實質歧視!
搞科研講不得半點政治正確!
大部分女碩士、女博士就是為了提升文憑好找工作,他們畢業後不會投入到科研領域。看看這些年公考吧,大部分是女生考進去各個機關單位,值班、下鄉、站崗基本都不會排女性,所以最後男同志忙的反而更多。男女平等在招聘是喊得最凶,工作時就是男性優先了。
2021-07-21 08:25:27
阿楨
“阿裡女員工案”王某文妻子發文 2021-08-23

近日,警方已經就本案發佈“情況通報”,有很多對我丈夫有利的情節尚未披露。但周某在網路上的自述卻與此嚴重不符,周某涉嫌虛假陳述,甚至誣陷。
案發時,周某雖然喝了350ml的低度白酒,但意識清醒,要不然周某怎麼會先後兩次主動親、摟、抱、摸我丈夫,怎麼能給我丈夫脖子上吸出“草莓印”五天才消下去,要不然周某怎麼還能給其他人發微信、發視頻、接電話,怎麼能獨立完成洗澡、換睡衣?
我們從大學戀愛至今已有15年,作為妻子我認為他是犯了錯,但是他的錯遠不及犯罪,不應該因為酒後衝動回應了周某的勾引,就被貼上涉嫌強制猥褻的標籤。
1、周某在計程車上有主動勾引我丈夫的行為,主動摟抱、亂摸、親吻我丈夫,算不算強制猥褻?
2、如果周某酒醉到沒有意識的程度,怎麼可能給胡某敏等人發微信、發視頻?怎麼可能接我丈夫電話?怎麼可能對酒店前臺工作人員的詢問做出同意答覆?怎麼可能獨自完成洗澡、換睡衣這些動作?怎麼可能還會有性衝動並主動做出類似計程車上的那些行為?
本案因為周某的自述和蓄意大鬧阿裡食堂引爆網路,引發了輿論對周某同情,但周某對我丈夫和對阿裡巴巴公司的憤怒指控,幾乎全是謊言:
1、“颱風天強制出差”系謊言——周某負責對接工作,一個禮拜之前就規劃好出差行程,且在系統內報備,並無強制出差;
2、“有預謀的安排”系謊言——8個人的工作聚餐,並且飯店是周某本人自己選擇和預定的,別人怎麼預謀?
3、“灌酒”、“酒桌上被親、被摸”系謊言——濟南警方通報已明確說明,同桌其他女性並沒有飲酒,周某若不想喝酒完全可以不喝,故不存在強迫飲酒一說;
4、“偷辦房卡”、“多次潛入”、“帶避孕套偷偷潛入”、“一個塑膠膜拆封過的避孕套”系謊言——酒店前臺電話(注意是電話!)周某取得本人同意後才辦的房卡,符合規範流程;我丈夫在已經打車準備離開之時,接到胡某敏(同出差男同事,非周某閨蜜)電話請求查看周某安全才取消打車返回周某房間,第三次返回是和胡某鵬開著微信視頻通話,並非潛入!避孕套是周某28日晨睡醒清醒後主動聯繫的張某帶來的,事實已證實與我丈夫無關,並且未開封!
2021-08-24 08:19:55
阿楨
5、“一覺醒來全身赤裸”、“找不到內褲”系謊言
我丈夫第三次進入房間是應胡某(女同事)開著微信視頻電話進入查看周某情況,周某蓋著被子,周圍未見周某衣物,也無其他異常。
內褲系張某帶走,周某刻意隱瞞28日早晨主動聯繫張某,清醒程度可準確聯繫張某並主動開門,卻忘記自己是否穿內褲?
6、“公司無人問管”、“阿裡男高管強姦女下屬”系謊言——
我丈夫和周某同屬基層員工,都彙報給一個領導,並非高管。周某自己作為阿裡員工明知內情,刻意誇大我丈夫級別,抹黑公司背後到底是什麼動機,懇請警方查證。
最後,也深深的感謝在過去的兩個禮拜被道德綁架深陷輿論漩渦中,依然理性看待問題,尊重事實追求真相,支持我和家人的每一位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謝。我相信公安機關不會冤枉一個好人,也不會放過一個壞蛋,為我的丈夫討回公道,還他清白!
陳述人:王某文妻子
2021年8月22日
  回應
警方通告中未寫明的細節基本由男主妻補全了,還相信公安?
2021-08-24 08:20:15
阿楨
女方意外懷孕想結婚,男方用女拳言論來回復 2021-09-18

我自己這段事時間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我和他聊完才發現這個人講話就是巧。你想,他說想要,就要負責,人家催他結婚他沒辦法拒絕。他說不想要,人家去墮胎,他也要負責,而且勸女友墮胎這個事情很可能會變成他以後的污點。所以他就是死活不表態,就是只說自己“完全尊重女方的選擇”。
他和我聊天講自己為什麼不願意結婚也是講得很漂亮,就是說婚姻應該是兩個成熟的人一起的決定。他認為自己和他女友都不夠成熟,所以不適合走進婚姻。認為他女友想結婚就是被傳統錯誤的思維束縛,自己和婚姻不應該成為他女朋友的枷鎖。然後再講了一堆婚姻怎樣束縛女性的東西,這種套話我也很熟悉。
我和他談了談孩子出生後的撫養費問題。他講得姿態真的很漂亮。首先底一句話是說養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他作為孩子的父親孩子想上戶口他肯定配合做DNA。然後他也願意“拿出比別人更高的比例”去給孩子的母親養育孩子。他說願意拿出一半的遠高於法定的工資去給他女朋友養孩子。
我當時聽了其實挺生氣的。因為我知道這男的家庭條件非常好。他講這個話的意思就是他不願意出錢。他父母不出錢,他就拿自己那麼點工資簽合同。現在給的比例已經比法定高了,你打官司也討不到好。
遇到這樣的男的我反正就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就是聽他給我上課,教育我怎麼把話說漂亮。而且我覺得類似這樣的男孩子會自上而下的變得越來越多,根本攔不住他們變多。而且越是這樣的男孩子初始階段對女性越有吸引力,他大學期間別人知道的女朋友就十五六個。傳統思維想要結婚生孩子組建穩定家庭的男性在這些男性面前競爭力很小的。
  回應
女拳配渣男,天造地設的一對

影視劇是否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人們的擇偶觀?
  回應
影響很大。以我身邊為例,當年古惑仔流行的時候,身邊的混混女人緣驚人。而且很多人就算不是混混也喜歡穿那種混混的衣服。然後是F4流行的那會兒,身邊長頭髮的男的,幾乎都女人緣大增,這裡面也包括一些強行留長髮的。
影視娛樂是比九年義務教育的思政課更加強力的思想改造!
2021-09-23 08:18:26
阿楨
蘇西的世界之後:暢銷回憶錄40年性侵錯控的《幸運》洗冤錄 2021/12/25 李艾真

「回憶錯認性侵犯,害人白坐冤獄的責任該怪誰?」一場世紀翻案在今年11月底驚動美國出版圈,當事人正是以《蘇西的世界》(The Lovely Bones)風靡全球書迷的知名作家——艾莉絲.希柏德(Alice Sebold)——40年前年僅18歲的希柏德還是雪城大學大一生,那本該是一個美好的夜晚,青春學子們開心齊聚歡慶學期結束,他們依依不捨地與彼此告別,希柏德的歸途卻因遭遇性侵,成了一生夢魘。5個月後,前海軍陸戰隊員安東尼.布羅德沃特(Anthony J. Broadwater)因被指認為性侵犯遭逮捕,他在隔年旋即被判有罪確定,入獄服刑16年。
 然而事隔多年,全案竟上演驚天逆轉——除了指認程序瑕疵重重,當年使用的顯微鏡毛髮比對技術,也早已被證實錯誤百出。而平白蒙冤的布羅德沃特身為非裔,更折射出美國司法體系長年的種族壓迫問題,反觀錯認施暴者的白人女性希柏德,排山倒海的批判聲浪也隨之而來,除了認為其應支付金錢賠償,社群網站上甚至不乏「她也該坐牢!」的猛烈抨擊,炎上態勢逼得出版社Scribner緊急下架停售《幸運》止血。
 冤獄因為被害人的錯誤回憶而造成,卻也因為被害人的回憶錄細節而翻案;但指責被害者希柏德的「錯認」是否公允?希柏德應該為此付出法律責任嗎?冤獄平反的布羅德沃特,過去多年來因為「犯罪紀錄」而困苦窘迫的人生,又該找誰討回公道?
2022-01-02 07:49:21
阿楨
韓國新出現的政治呐喊——“打倒仇男者”

《紐約時報》2022-01-01 每當韓國女性舉行反對性暴力和性別偏見的集會時,“打倒仇男者”都會露面,尤其關注個別冤假錯案。“女權主義的影響已導致整個體系對男性充滿偏見,以至於警方將一名女性的證詞和一滴眼淚當作足以讓一名無辜男子入獄的證據。”。在網上,反女權主義者的情緒正被放大,並通過龐大受眾群強加給韓國社會與政界。

女性主義者不能「仇男」嗎? 2016/04/15

如果我們不探討「權力關係不對等」,自然會粗暴地認為所有仇恨都是等值、具有相同殺傷力的,由於現狀的不對等,「仇女」本身是壓迫,但「仇男」則很有可能是反壓迫的一種呈現。

男性貶抑--維基百科

男性貶抑(misandry)是從希臘文的miso-(仇恨)和-andria(男人)來的,又稱厭男主義、厭男症,與仇女相比。有時男性因霸淩、異性戀霸權等緣故,也會產生類似男性貶抑的情形,例如針對男性的某些負面刻板印象。

女權納粹--維基百科

女權納粹(Feminazi),指極端的或者好戰的激進女權主義左派。類似的詞語:女拳,批評女權分子富有攻擊性;女權自助餐,批評女權分子趨權避責、雙重標準。

霍尊不給陳露900萬就是“白嫖九年”?
  回應
霍尊耽誤了陳露9年寶貴的青春時光,沒有任何名分。
不是陳露耽誤了霍尊9年寶貴的青春時光嗎?沒有任何名分。
說到女方就是敲詐勒索錢財,說到男方,演藝事業掙得錢就當不存在,這公平嗎?
男方演藝事業掙的錢是他自己掙得呀,在你的思想裡,男女談戀愛,男的就得給女方自己掙的錢??這不是敲詐勒索是什麼?
  相關新聞
霍尊回應陳露2021-12-22對被抓:等待法律還自己一個公正
  回應
女方向男方討青春損失費=敲詐勒索?
自由戀愛關係,又不是買賣關係,不開心隨時可以分手,脅勒索錢財是違法行為。
這事一開始就是個局,霍尊真冤枉的。期待王力宏真相!
2022-01-05 08:49:48
阿楨
李靚蕾2021-12-23「到此為止」對無辜遭牽扯的人感到抱歉
  相關新聞
徐若瑄老公首發聲明「不再讓任何人傷害她」護妻後 李:也別拿孩子對我情緒勒索
徐3度痛心發聲:絕非李王的婚姻第三者「沒有跟王力宏私約」
徐家中聚會也在場 陳子鴻:聚餐完就鳥獸散
李只有「婚前」證據:你們曖昧的「過往」讓我不舒服
少女隊戰友力挺徐! 作家批群眾暴力 醫籲:鬧劇該停了
峰迴路轉大戰落幕 徐夫妻合體、讓「蕾神」李收手
「蕾宏」早在紐約簽離婚協議,期間李沒提過王外遇,而後來5000字「毀滅性爆料」提到的砲友,多半是王婚前娛樂新聞的風流韻事。
  回應
李沒證據可以法律訴求,所以休戰了。
動物頻道中,母螳螂交配完後慢慢啃食公螳螂的畫面怵目驚心!
心機李就是恐怖情人,沒何證據,毀掉王/朋友,搞不好王是被李算計被逼婚,說不是為了錢,噁心到極致。
等小孩長大,看媽媽對沒證據爸的指控,小孩不會恨媽媽嗎?我看過很多案例都是這樣的。
好恐怖的老婆,達不到目的就毀掉老公!
雷神這樣毀滅王,以後只會有更多男人恐懼,不要結婚,不要小孩,逃跑,拋棄女朋友。
王就是被撈女坑了,這日本女早有準備,善於引導輿論導向,假裝弱勢博同情,口口聲聲不要錢,王只是她的一個獵物,獵物被拿捏威脅多年幡然醒悟要跑了,她不甘心得不到就毀滅,想擺脫我你也得死。
自己的家務事出問題,若真有證據就就告,而不是一直發文影射。然後讓媒體一直霸淩所影射的人。要控制群眾真的很容易…
從頭到尾都是李的幻想文。還是建議徐提告,以訟止磅,這樣酸民就會閉嘴,不敢再亂影射。
沒有什麼証據,就搞得風雲變色。網路真好用,要搞掉一個人很容易。
台媒就是這死樣子呀,從中共講到霸淩藝人,怪誰。
姓李的一定覺得欺負台灣人很好玩,時間一定會揪出李背後團隊。
李是日本人和母親所生,在美離婚分得法規財產,李沒證據可告上法庭,再到台灣利用輿論,進一步取得豪宅。
很多媒體打手,突然轉方向李,想過李的痛嗎?
李女含沙射影、沒指名道姓、所以徐沒辦法告她、利用輿論的李女厲害。
挑起網絡暴力,一句話完了就算了嗎?不負起法律責任,今後誰都可以網絡暴力,害老百姓看不到國家大事新聞,李還有良心嗎?
這次蕾洪事件完全掩蓋了台灣四大公投之前高嘉瑜和林姓男友事件給民進黨帶來的很多不利的因素。民進黨用盡絕妙方法在公投之前一兩天成功所帶的風向。這才是台灣民主自由的真正悲哀。也是國民黨目前難得翻身的原因之一。
反正台灣人愛看,有追劇的刺激感!爽!
2022-01-05 08:56:36
阿楨
真的存在“男性大腦”和“女性大腦”之分嗎? 2022-01-24 新浪科技

  胚胎要想發育成男性,就需要男性Y染色體中的一小段DNA片段、又稱SRY基因。該基因會抑制女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同時促進男性生殖器官的形成。
  男性的杏仁核大一些,調節對女性費洛蒙的反應等行為。女性“藍斑核”體積更大,調節壓力相關行為及性喚起。這為何男性更容易做出產生致命後果的冒險行為;女性為何更容易產生與壓力及焦慮相關的障礙症。男性進化出更強的攻擊性,可以增加獲得配偶的幾率。
  男性大腦的體積一般比女性大10%,並且更重一些。男女的認知能力有所不同。例如,情緒處理能力、空間想像能力、以及攻擊策略。然而,這些差異往往被錯誤地解讀為“一種性別優於另一種性別”,進一步加深已有的性別偏見。
  1 不同性別的空間認知能力,男性的空間認知能力更強,並經常以此支援“男性更擅長開車”的論斷。
  2 性別與數學能力
  3 性別與情緒,男性的情緒敏感度不如女性。
  回應
男女行為模式和腦生理結構、功能的差別,是幾十萬年乃至上百萬年為適應生存環境而進化的結果。

華盛頓大學推出“包容性語言指南”,“man”被列入歧視詞彙…2022-01-24

美國華盛頓大學近日發佈了一份“包容性語言指南”, “祖父(grandfather)”“家政(housekeeping)”“少數民族(minority)”“人(man)”等眾多詞彙被列為“問題詞彙(Problem Words)”,因為它們有“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和“恐同”等意涵。
  回應
國內也有人在喊應該把公眾號改名母眾號
那我可就不服了,憑啥只有航母沒有航公呢?
2022-01-25 09:24:20
阿楨
高跟鞋、絲襪本來是給男人穿的?! 2022-02-21 新浪科技

  高跟鞋,最開始的時候是男人打仗時的戰靴,方便騎馬勾住馬鐙。後來被法國的國王路易十四發現,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加挺拔,就打造了一雙高4寸的高跟鞋,這樣就可以不用仰視別人了。
  就這樣,高跟鞋成了歐洲貴族的標配!
  絲襪早在十五世紀的歐洲就存在了,是上流社會時尚男性的標配,女性裙子太長根本用不著。到了十六世紀,設計師覺得絲襪有些單調,就染成了彩色。
  隨著時代的進步,絲襪的材質也發生了變化,由原先的羊毛、棉到後來輕薄透氣、有彈性的尼龍纖維,有些貴婦也逐漸開始穿絲襪,慢慢地一直延續至今。
  回應
裙子最初也是男人穿的
2022-02-22 09:00:49
阿楨
陰毛為何是捲的?4大功能曝光 該不該剃醫師解答 2022/04/04 中時

顧芳瑜在粉專《鳥科學先生-泌尿科顧芳瑜醫師》舉出下列4大功用,解釋為何陰毛是捲的:
1. 性能力表現
大約在12~13歲第二性徵開始發育後,陰毛也會開始生長。而隨著發育期,陰毛也釋放大量費洛蒙以吸引異性。
2. 減少陰部摩擦
陰毛大多呈現捲曲且蓬鬆,有如彈簧、避震器的功能,讓性行為過程中皮膚較不會直接相互碰撞、摩擦,可減少陰部的傷害。
3. 保護作用
早期人類赤身裸體,陰莖龜頭即使有包皮包覆,相對身體的皮膚仍較細嫩;女性的大小陰唇也是,因此陰毛能發揮保護作用,使其避免日曬、蟲咬。
4. 調節溫度、氣味
小便後可能有些氣味,陰毛能調節溫度、濕度,同時改善陰部散發的味道,類似鼻毛調節溫度的功能,當冷空氣進到鼻腔,經過鼻毛就不會感覺這麼冷。
顧芳瑜提醒,陰毛雖有保護作用,但若過於茂盛易藏汙納垢,尤其肛門附近有皺褶清潔不易,可能造成痔瘡或肛門廔管,適當的清潔修剪可減少陰蝨感染機率。若要修剪陰毛,建議沿著內褲外緣或比基尼線修剪即可,不需要剃得一乾二淨,也盡量不要使用刮刀,以免皮膚表層、毛孔產生刮傷,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
2022-04-06 07:06:07
阿楨
三個字,讓癌細胞更喜歡為難男性,也更難被搞定 2022-04-19 新浪科技

  男性與女性由於體內激素水準不同,免疫功能也會因此出現一定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可能會體現在代謝和疾病進程等不同的方面。尤其是在癌症領域,一直存在一個特殊現象,即非生殖系統的癌症中,許多資料仍然會存在性別差異。
  比如膀胱癌或肝癌,男性與女性的發病率、疾病進展和對治療的反應程度都存在一定差異。大多數情況下,男性癌症患者的預後和治療結果都要更差,這一點一直是科學界中的一個謎團。
  最近,《科學-免疫學》的一項研究對非生殖系統的癌症類型進行了性別區分研究,主要分析了男性與女性腫瘤免疫反應的差異。研究發現,T細胞功能的不同是導致腫瘤進程性別差異的直接原因。
  CD8+ T細胞抗癌能力強大,但是在腫瘤微環境中由於持續暴露在抗原刺激中,很容易衰竭,這也是為什麼抗癌過程中免疫系統會失去可持續性。
  研究樣本分別按性別分析了人類和小鼠的癌症樣本,結果來自雄性一方的樣本中CD8+ T細胞展現更多抗腫瘤功能減弱的特徵,這些T細胞更容易地衰竭。
  雄激素主要通過調節名為TCF1的蛋白來影響T細胞功能,TCF1是一類強效的T細胞調節分子,在雄激素的不斷刺激下,會逐漸讓T細胞朝著衰竭方向分化,產生更多衰竭T細胞的前體細胞。
  在人為地對小鼠的雄激素受體進行阻斷後,研究者發現腫瘤微環境中的T細胞生存狀況有所改善,各項功能表現也要更好,並且它們會朝著效應T細胞方向分化,而不再是過往的衰竭T細胞。此外,雄激素受體被阻斷後,抗PD-1的免疫抑制劑能發揮更高效的腫瘤清除效果。
  研究指出,雄激素介導的CD8+ T細胞功能障礙會使得腫瘤生長更快,因此導致治療結果惡化。而靶向這類信號通路,改變後續的級聯反應或許能改善癌症免疫療法的效果。
2022-04-20 08:15:27
阿楨
一個專科院校老師的私信:6個人霸淩這宿舍裡的一個女孩,我解決不了 2022-06-20

一個7人寢室,兩人帶頭,帶著剩下的4個霸淩宿舍的一個女孩,不會動手打人,但把這個女孩鎖在門外、不讓進,把她的衣服扔出去,打擾休息等等。好賴話都說盡了,這些人知道處罰的尺度。
  回應
這就是張捷老師說的,流氓罪沒了以後,校園霸淩處理不了。
典型的女流氓冷暴力,校規處理不了,尋釁滋事處理不了,他也不打你,根本夠不上輕傷,就是精神折磨你。你能怎麼辦,要麼學他進行對抗,要麼認慫躲著點。
人家就是善於利用“規則”,而現在的學校和老師則在懲罰教育孩子的權力上則大大受壓制根,因此遇到這種情況是沒有傳統和釜底抽薪的解決辦法的。
2022-06-24 06:51:08
阿楨
研究:有3種負面人格 性伴侶反而較多 2022/06/29 中時新聞網

過往常聽到「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說法,如今在性別逐漸平權的現代社會,這樣的說法是否還成立?近期《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刊載研究表明,擁有「黑暗三角人格」(The Dark Triad personality traits)特質的男性,與更多的性伴侶數量呈正相關。為何擁有該特質的男性容易受到女性歡迎?研究認為這與人類與生俱來的「繁衍本能」有關。
芬蘭土庫大學自校園中招募210名健康的男性與女性,透過「配偶價值量表」回答關於吸引力的自我認知、配偶價值與黑暗三角人格的相關問題。黑暗三角人格意指「自戀、馬基維利主義(意指對社會冷淡、冷漠,以及對道德的摒棄)、精神病態」3種惡意人格特質。
研究結果指出,自戀者對於自身的吸引力有著極度誇大的看法,且無論男女皆是如此,可能會增加個體的交配成功率。自戀可以幫助男性從短期交配策略(如休閒性行為, Casual Sex)受益,因為自戀者往往外向且極富自信,此為生育穩定性與遺傳質量的重要指標。「具有『雄性特徵』的男性似乎在該研究中更有優勢。這種特徵通常出現在自戀得分高的男性身上。
自戀者雖然「性價值」看似較高,卻不見得能成為一位好伴侶,對伴侶的態度傾向自我、傲慢,認為自己有無上權力。
2022-06-29 09:02:01
阿楨
鐵人三項女運動員比賽服被指不得體,鐵三服究竟有什麼樣的標準? 2022-09-23

近日,某位元國家一級運動員“阿爽”,其參加鐵人三項比賽穿的緊身運動服,被部分網友批評,稱她穿“泳衣”參賽,過於露骨,很不得體。不過有業內人士澄清,稱阿爽所穿的服裝,符合鐵三項賽事的相關規定。
阿爽還提到,自己之所以選擇三角的鐵三服,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鐵人三項的比賽中包含游泳比賽,考慮到選手會下水,所以鐵三服的材質偏向於泳衣,整件衣服為了防止兜水會做的很緊。而如果選擇帶腿的鐵三服,腿部的布料會緊緊的勒住大腿。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如果選穿了帶腿的鐵三服,那麼在騎車比賽結束後,自己的大腿很有可能會曬出“黑絲印”。
  回應
這玩意也能吵起來,怕不是因為人家女孩子長得好看吧
說心裡話,這三角開衩不免有些高了。腹股溝露的也太明顯了。
由於運動產業越來越商業化,女運動員服裝有越來越暴露的傾向,國外的有些商業化體操和花滑比賽場合甚至一度出現“丁字褲化”的比賽服。所以之前國際體操聯合會對運動員服裝出臺過規定,女運動員的緊身體操服三角褲部分襠部寬度必須超過3cm。而那些容易走光的高叉體操服是被嚴格禁止的,比如露出運動員胯部或腹股溝,像文中這樣的運動服在體操屆應該是被禁止的。當然,由於運動性質不同,各項目的著裝規定也會有所差異。但總體來說,像網球、體操、花滑、鐵人三項、沙灘排球等商業化嚴重的項目出於市場考慮,對於(特別是女性)運動員著裝的規定是越來越寬鬆了。而隨著全球“女權運動”的深化,與當年的“比基尼”成為潮流正好相反,這幾年歐美越來越多女運動員選擇穿褲裝運動服參加比賽,就是為了旨在反對體操界“性化”(sexualization)女性選手的現象,就像一些女性反對穿三點式參加選美一樣。
  相關新聞
借“鐵三服”的三角褲話題談“性解放”
2022-09-25 08:31:03
阿楨
為什麼現在有些男生都不主動了?2022-10-12
  回應
 現在互聯網影響越來越深,慢慢的滿足了從生理因素激發的好奇心,男生也就理性的多了。而且現在女性的地位也在上升,要求這要求那得,什麼勞什子事都喜歡整整,男人開始平視女性,突然發現女人其實也就那回事,還不如兄弟好處。慢慢的這會變成常態,男女平等嘛。
 其實就是成本問題,現在工作很累,買房很難,攢錢不易,在不主動之前,我的生活還是穩定的,攢錢,娛樂,工作都還可以。主動之後呢?一消費多了,送禮物,請吃飯,逛街乃至更多,花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就更大了,沒有盡頭,收益不定,而且上班還能累,玩的時間都沒有了。
 現在是男女平等時代,權責是相等的,女權崛起已是事實,男人把權力交過去的時候,責任也卸一卸吧。

韓國街采| 為什麼不想生孩子?年輕人:這些話我們能在攝像頭面前說嗎

外媒Asian Boss繼上次在日本街頭採訪後,韓國2022年的生育率再創全球歷史新低。即便政府提供了1600美元的生育補貼,依然未能有效提升年輕人的生育意願。
“現在男女性別對立越來越嚴重,以至於出現仇恨的情緒,結果越來越多的人發誓不結婚。”
“我覺得包括我本人在內,很多女性,都不想成為家庭主婦。如果有孩子的話,會不利於我事業的發展。
  回應
若是大好年華去懷孕生孩子,再回到工作中,可就沒精力時間培養出高能力了

我接觸到的人裡,半夜起來換尿布和餵奶都是男的來的
【本文來自《夫妻都上班但老婆回家還得照顧孩子,老公偶爾做個家務就覺得自己很好,這種我見太多》評論區】
  回應
我嬰兒時晚上餵奶或哭泣,也是父親起來照顧

專家稱中國有超94%老人仍在養育孫輩,如何看待這一資料?
  回應
 老人帶娃這事,其實也是有積極的一面。幫子女分擔了養娃壓力,也讓他們的老年生活豐富多彩了起來,老人退休後如果閑著沒事做,是很容易抑鬱的。
 這是中國人人倫傳統,礙著誰的事了?
 礙著資本家的機構賺錢了唄
2022-10-13 10:23:02
阿楨
一女子在杭州地鐵內爬行,自稱在進行行為藝術 2022-11-02

在微博有很多網友表示,這是學校的一個課題作業,雖然看上去很不合理,但請大家理解一下。
但其他網友都紛紛表示,我們無法理解。
部分大V也認為,就算是藝術院校的作業,在公共場合做出這種打擾他人的行為,那也是不提倡的。
很快,杭州地鐵官博發佈了一個說明通告,稱涉事乘客自述其正在進行行為藝術。期間乘客安全未受到影響,公安部門也對當事人進行了教育。
大家怎麼看。
  回應
藝術院校的作業就這?真的是被西方的腐敗文化滲透到家了,噁心!那些在公共場合裸露的、穿透明裝的、戴狗項圈狗尾巴的,再做出些異于常人的舉動,邪灰暗得很。

深圳人社局答“保障女職工生理假期”:按規定可適當休1至2天 2022-11-02
  回應
 在京時,我在電商平臺做過員工關係方面工作。那可是女生尤其年輕女生紮堆的地方。遇到有女生提出這方面要求,我都會儘量滿足比如調整工作內容降低任務指標。實在不想上班的,也可以臨時調休安排別人頂崗。雖然這會直接影響所在部門的績效,但通常大家都會理解。儘管平時也有女生工作時間吊兒郎當、不認真工作的。不過沒發現有人在生理期上找藉口弄虛作假的。
 淨整些沒用的,學白左那套,是深怕女性在就業市場上面不受歧視?新中國建立下了多大功夫才確立同工同酬,婦女能頂半邊天的真女權,他們想一點點倒回去?
一幫人和組織利用手中的權力,大賺好名聲,卻將成本轉嫁給用工單位,大家覺得用工單位會會如何應對?
 除了公家發錢的,誰還敢招女性。大量私企女性給公家女性墊背而已。沒有性別歧視也給你們搞出性別歧視
 即便不濫用也會很勤,紅色來那不是經常性的?以後怕是要對人力資源大局上會有損傷,男性也會不滿,最終受損的還是女性群體,用工單位更加不願意聘用女員工
 必定會被濫用的,就和每次體育課一堆女生坐在一邊旁觀一個道理
2022-11-05 09:15:17
阿楨
吳亦凡2022/11/25慘遭重判「撿屍性侵3女」13年驅逐出境加拿大
  全球撿屍性侵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最大獨立音樂節「草莓音樂節」驚見「撿屍大隊」2017/12/31
南航空少電梯内騷擾醉酒男同事 中國警方:證據不足無法立案 2019/08/22
巴黎4警「撿屍」加拿大女遊客帶往警察總部集體輪姦 2014-04-26
在加唸高中的17歲中國少女,1個月內睡23男,懷孕怨「沒一個男的負責」 2018-05-06
加拿大「撿屍男」性侵罪成最高刑罰囚10年 2020-09-14
日本名大學爆性醜聞女學生被撿屍影片流出 2016-10-19
日本東京20歲正妹醉倒路邊 遭4男撿屍拖公廁輪姦2021/11/08
泰國辣妹酒吧看歐足冠 遭撿屍姦殺 2018/05/03
史丹佛高材生撿屍女同學最快三個月可出獄 副總統關切大學性侵案件屢見不鮮 2016-06-03
美國知名兩性作家Patton:被撿屍、性侵也是一種學習,教導女孩們要保護自己! 2014-12-14
美國人在台北夜店撿屍性侵,辯有問Hotel Ok?小欣回答Yes,判1年10月緩刑4年驅逐出境。
20多歲台灣正妹夜店喝醉被撿屍 遭4外籍惡狼輪姦強吻2018/12/29
撿屍英籍女教師性侵? 野柳海洋世界俄羅斯表演者被訴 2017/07/31
2017福隆國際沙雕季驚爆/2外籍沙雕師 灌醉台女扛屍性侵
桃園撿屍性侵得逞與被害人和解高院改判並緩刑 2022-11-08
說好一夜情女大生反控男方撿屍性侵檢不起訴 2017-07-11
陸軍裝甲第542旅2現役軍人撿屍酒促妹 她及時驚醒逃出魔掌 2022/03/18 12:42
台北正妹醉坐天橋睡覺慘遭「撿屍」指侵 報案驗出吸毒也吃官司 2021/05/26
台北整形名醫張耀元撿屍性侵辯「她主動獻身」 更一審仍判4年 2021/01/04
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小號演奏家鄭鍇 猥褻少女獲緩刑又「撿屍」女友人 2020/09/14
英國36歲高材生Sinaga溫柔體貼天主教徒竟性侵同性逾190人 2019/12/19 20:21
被控撿屍性侵 饒舌男團Under Lover成員胡睿兒判刑2年 2019/02/12
男女同事飲酒後性,女事後控男事撿屍性侵,但法官認為女數度變換姿勢判無罪 2018/11/12
醉茫遭酒客撿屍性侵 酒店公主獲判賠卻沒了工作2017/12/14
一夜情後續戰男友 慾女被發現硬掰遭撿屍 2017/07/02
2022-11-26 09:55:58
阿楨
女大生去夜店喝醉被撿屍性侵,為何網路風向主要是在檢討被害人?
  回應
妳有權說不要檢討被害者的同時,又有什麼權利阻止別人檢討受害者?
夜店撿屍行之有年了,把自己喝到斷片的女生根本不用浪費時間檢討
何必為了不自愛的人,爭論成這樣
夜店本來就很多壞人,要保護自己吧,不要穿那麼性感喝那麼醉,被撿屍就覺得是壞人的錯。

【撿屍實例專欄】撿屍竟無罪 不成立乘機性交罪的100個理由 - 陽昇法律事務所

一夜情是歡喜甘願的行為,撿屍是乘機性交的犯罪行為。某些邊界地帶案例很難區分,許多被告感覺很冤。乘機性交罪是「三年以上」的重罪。
台北夜店最密集的信義區,有人戲稱「撿屍」大道。夜店裡尋覓不同對象的的遊戲相當刺激,喝得爛醉的人,被有心人士扛回家!清醒後,一個翻臉,另一個有理說不清,最後上了法院,真相會愈來愈明嗎?
乘機性交罪的案件,法院每年約有2、3百多件判決!我們查詢民國98年起到108年,從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到全臺灣地方法院,有數千則關於「乘機性交」的判決。經逐一詳閱、整理、分析後,終於得出上百件無罪判決的100個理由。
2022-11-26 09:58:47
阿楨
中南民大一男生被指在女生孕期出軌,在網上引起熱議,校方通報並嚴重警告 2022-12-13

網上大部分人則是對這件事情本身感到迷惑,不知道該如何評價。
也有認為,未婚男女雙方之間本就沒有法律和行政義務,也不存在出軌這種說法,這種處置方式其實不太合理。我國女性在生育權已經獲得了完全自主的權利,非婚男方對女方在法律上是沒有義務,男方有義務照顧的是女方生下來的孩子。
  回應
上次那個已婚婦女用男生打工賺錢讀大學出軌多個情人,被男生千里走單騎上門質問,還糾結多名情人毆打苦主男生的故事,學校對女主有何種處罰了嗎?
所謂校規校紀只敢對男的下手,但對女的婚前性行為等於提供了支援。

厚顏無恥的已婚女人嗎?那倒不錯 2022-12-13 作家毛利

讀書會,我講起森茉莉《奢侈貧窮》,有一段說她去澡堂,“多數女人只要結了婚,過上五六年,大都變得厚顏無恥了。”立刻有人說,“這不就是寶玉那句,女子未出嫁是無價之寶,出嫁後是死珠,老了就變成魚眼珠子。”我想想,的確如此。
讀書會上三個女人,a未婚,b已婚有子。我問a,你能不能接受男的婦科大夫?她躊躇了。B很直接說:有什不能接受的?這就是已未婚,生沒生過小孩的區別。
  回應
這就是為什大媽那麼難對付。

男人女人買車的區別都有哪些 2022-08-16

男女之間的差異,這和兩性之間的生物進化(演化)、環境塑造,是分不開的。有人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男人是理性大於感性,女人是感性大於理性,那麼對待事物的處理方法自然千差萬別。
男買車要考慮的很多的;而女更在意心裡的感受,自己喜歡就好!
2022-12-14 09:44:51
阿楨
蔡英文宣布恢復徵兵 學者憂美持續介入我建軍 2022-12-28 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親自宣布恢復徵兵、義務役期延長為一年,有學者認為蔡此舉展現的正直與勇氣,媲美美國前總統甘迺迪,有助潛在盟邦協防台灣的意願。但也有學者表示,目前蔡政府的作法,只能暫時緩解來自華府的壓力,相信後續華府仍會持續針對我國防支出、建軍規畫、裝備採購、戰術戰法與役期等項目,進行「關切」。
  相關新聞
防搶提前當兵 明年不徵94年次役男
國軍募兵失敗 青年入營救援
一年期義務役加薪加人加訓練 錢從哪來國防部沒說
  回應
錢從舉債來。
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
男女大不同,女男同酬不同工.
2022大選21縣市長,國民黨13、民進黨5、民眾黨1、無黨2,民進黨掀戰犯風暴:路透/中評...社/學者:蔡「抗中保台」挫敗。 郭正亮:美國台灣政策法/國防授權法激誘中打台耗損中國崛起。美無償軍援跳票 台灣須12年內償還20億美元貸款 (回應:這世上還有逼你借錢的? USA是土匪國家見到民進黨政權不保!) 抗中害台(美國施壓)蔡12-27兵役延長1年。
2022-12-28 07:00:51
阿楨
白酒得不到年輕人青睞,00後會消滅酒桌文化嗎?2023/01/12

近期,茅臺董事長稱:“買不到茅臺還吃不起霜淇淋嗎”引發熱議,同時年輕人不喜白酒這一現象引發關注。此前艾瑞諮詢所《酒精飲料用戶洞察報告》,除去年輕人對酒桌文化的厭惡外,白酒口感難以接受、喝完會頭疼。洋酒、果酒、少女酒等產品憑藉口感好、微醺後可有效緩解情緒壓力、社交場景豐富等優點才成為了部分年輕人優選酒類產品。
  回應
酒文化當然不會消亡,黃酒啤酒果酒都會回到一個各自配得上的位置,白酒也一樣。
現在的年輕人愛喝酒飲料不假,但年紀越大越偏愛茅五瀘。
白酒在中國歷史悠久,酒桌文化跟飲酒習慣沒關係,領導/客戶/長輩要你喝酒你不得不喝,年輕人不是不喜歡喝酒,是不喜歡酒桌文化,私底下哥們之間喝的可不少。

江西南昌市發佈《抵制天價彩禮,樹立文明新風》,彩禮不超過3萬,婚宴不超過15桌,有用嗎?
  回應
彩禮實質就是男方對女方父母養女成人所付出的各種辛勞(成本)的一種補償。這實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只是有的媒體刻意去炒作。
扯淡,你的立論就不對,完全是基於“男女不平等”“結婚是利益交換”這種歪理邪說。為什麼國外就沒這問題,彩禮完全是封建陋習,必須革除,否則還扯什麼“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
有毛用,誰理你啊?

廣州一女子上班第一天因已婚被辭,對於女性遭遇的這類職場歧視,該如何破局?

王女士問人事面試時為什麼沒有告知她不要已婚人員,人事稱現在公司的通知和決定就是這樣,就希望招一個穩定的不會懷孕的。律師表示,因已婚、未婚、懷孕被公司辭退是違法的,可向人社局申請勞動仲裁。
  回應
有一些女性進單位就懷孕,產假休完馬上二胎,生完就辭職,就是這樣破壞了女性的職場生態,就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然後惡性循環
2023-01-13 09:38:51
阿楨
祭祀公業條例重男輕女 憲法法庭判違憲 2023/01/14 中國時報

2008年施行的《祭祀公業條例》第4條規定,除了有規約依規約外,原則上只有男性子孫可以擔任「派下員」,參加家族祭祀與財產分配,但憲法法庭認為這樣的規定違反男女平等,13日判決違憲,女性子孫也可參加祭祀公業,未來至少1221家「無規約」的祭祀公業受影響。

內政部主管的祭祀公業是兼具歷史傳統及民間習俗的組織,由設立人捐財產,然後世代傳承,以財產每年取得的利潤作為祭祀活動開銷,後代子孫可被列名的人稱為「派下員」,可共同參與祭祀及財產繼承,負擔義務並享受權利。
依內政部統計,截至2022年11月15日止,台灣的祭祀公業共3244家,無規約者約1221家(約37.6%),訂有規約者計2006家(約62.4%),其中只有691家明定派下員「只限男性子孫」,其他有規約的祭祀公業沒有特別排除女性子孫加入。
本案4件聲請釋憲人,分別因為其母親是女性,即使父親過世時為唯一繼承人,但因為已出嫁,無法參加「無規約」的祭祀公業,他們主張為什麼女性成為派下員要設有條件,男性卻無條件?現行規定違反男女平等,侵害憲法保障的結社權及財產權。
憲法法庭審理後認為,現行規定以性別為分類標準,已對女性形成差別待遇,且祭祀公業主要目的是祭祀祖先、發揚孝道。關於香火傳承,男性或女性子孫沒有差別,女性子孫不論姓氏、結婚與否,與男性或冠母姓子孫沒有不同。
憲法法庭指出,無規約或規約未規定派下員資格的祭祀公業,拒絕女性擔任派下員,顯然未能與時俱進,不合時宜,甚至有害祭祀公業的祭祖、傳承香火目的,15名大法官一致同意,判決違憲。
憲法法庭判決這樣的規定違憲,但未同時宣告法條失效,是因該規定仍然可以做為男性子孫派下員資格的依據。至於女性子孫的權益如何保障?憲法法庭諭知,女性尚未列為派下員者,可以請求祭祀公業列為派下員,並自請求之日起享有派下員的權利並負擔義務,但不影響原來的派下員已實現的權利義務關係;對於這個部分,大法官許志雄及黃昭元、楊惠欽等3人不同意。
2023-01-14 06:33:26
阿楨
單身時代來臨 2023-02-04 華視新聞雜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sSAlOOA6o

全台單人戶數已破300萬,占全台戶數34%。南韓,2016年就超500萬個1人戶,占40%。2015年也占34.6%,預估2040年單身率將達47%,成為超單身社會。單身社會帶來單身經濟和商機,讓單身的邊緣標籤漸轉成經濟獨立的象徵,不過單身社會藏哪些警訊,對又帶來什麼衝擊,台灣準備好了嗎?

超單身社會:「單身化」時代來臨! 日本.荒川和久 出版2018/07/30
內容簡介
  未婚者是社會的亂源?
  職業女性增加,造成社會走向不婚化?
  九成的未婚者想結婚是漫天大謊?
  男人失去談戀愛和做愛的能力了嗎?
  女人因為金錢選擇結婚,男人因為金錢選擇不婚?
  終生「無子率」比終生「未婚率」的問題更嚴重?
  比起談真正的戀愛,男人寧願訂做「理想中的VR女友」?
  單身經濟時代,將從「物質消費」變成「精神消費」?

單身時代逐漸來臨!從日本單身男女看出結婚的優缺點 2018-08-02

單身者眼中「結婚的優點」不外乎是可透過家人獲得精神上的避風港;反觀「單身的優點」則是生活輕鬆、經濟寬裕、有自己生活圈。結婚優點的男女差值男生是除了「社會信用」、「生活更方便」外,最重要的是「精神避風港」;而女性除了「可以回應父母和周圍人的期待」外,還認為「有經濟上的餘裕」。單身優點的女性高於男性,對女性單身的優點是「自由」,「維持和家人/朋友/社會的關係」;男性則認為是「經濟寬裕」,「不需要養家」。

單身- 維基百科

單身,是指已經到或超過國家或地區的法定結婚年齡後,未婚,或離婚、喪偶者。但更廣泛和流行的定義是未婚或未有伴侶的人,其中不論其是否已成年。有穩定戀愛關係的固定伴侶、但從未結婚的人,在法律上被認為是單身,其中主觀意願認定不想結婚的,俗稱獨身主義者或不婚族。

獨身主義- 維基百科

獨身主義(Celibacy)是自願未婚、性禁慾或兩者兼有的狀態。可能是為了追求理想,或為了保留個人自由,或因為宗教禁欲主義等等。
  相關新聞
社會心理學家6項研究有力證實:結婚沒比較好,單身一點都不慘
10大獨身主義特質中: 1. 工作狂 • 2. 懶惰 • 3. 害羞、怕陌生 • 4. 喜歡自由 • 5. 眼角太高 • 6. 喜歡宅在家 • 7.自私• 8. 習慣獨處 9. 個性獨立不依賴• 10. 為情所傷。
2023-02-08 07:20:37
阿楨
史丹佛研究發現 男性生殖器平均長度正在增加 學者擔憂

據英國《每日郵報》2023/02/16報導,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研究發現,從1992到2021年,男性勃起時的平均陰莖長度增加了25%——從4.8英寸(約12公分)增加到6英寸(約15公分)。儘管這可能是每個男人的願望,但這可能是由於攝取入化學物質、久坐的生活方式和垃圾食品所造成的影響。男性陰莖長度在過去30年有變長的趨勢,這與不斷增加的不孕症水準有關。
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於情人節在《世界男性健康期刊》(The World Journal of Men's Health)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並僅關注陰莖長度。他們收集了1942年至2021年間進行的75項研究的數據,總計包括55761名男性陰莖的測量結果。每項研究收集了不同狀態下的陰莖長度數據,包括完全鬆弛、鬆弛拉伸以及勃起後的長度。
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自1970年代以來,男性平均精子數量已經減半。生育率下降,加上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出生的孩子數量大幅下降。這個問題已經嚴重到專家們擔心人口短缺可能會在未來導致經濟破產。
他還呼籲對女性生殖系統近年來的變化進行研究。其他專家指出,許多年輕女孩高脂肪飲食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導致她們比前幾代人更早進入青春期。
2023-02-18 08:46:15
阿楨
為什麼父系社會能夠取代母系社會?2023-02-28

母系社會是母系舅權,男人依舊是主要的武力和獲取食物的人,部落實際當家人是舅舅。母系部落通常打不過父系部落。現在仍有一些部落是母系舅權,舅舅把酋長之位和財產傳給外甥。
  回應
父系部落之所以戰勝母系氏族社會,關鍵不在戰爭,而在母子關係是天然的,父子關係是需要確認的,繼而通過父子關係賦予兒女各種權利,由此產生了文明社會的一系列制度,並化家為國,又化國為姓,種種演變,形成了今天人類社會的文明形態……
父系氏族社會淘汰母系氏族社會的根本性動力,不是其他,是生產力的發展。在生產中的地位決定男女發生了逆轉,父系處於了主導地位。
2023-03-05 08:19:22
阿楨
70後母親的對話: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 社科院美國所魏南枝
  回應
中國已經工業化了,正在步入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城市裡的人們就變成了宅男宅女,這必然導致婚戀的成本與難度都陡然上升,最後就是傳統婚姻生子的生活模式快速的瓦解和崩潰。發達國家已經在前面做出了種種示範,中國也不會例外
人類為什麼生孩子,1是有利可圖,2是生活樂趣,3是繁衍本能。當養育負擔極大,前途茫茫,無生活樂趣時,1,2兩大因素就消失了。最後一個繁衍本能被手機網路遊戲等也消解掉了。

《2023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49.3%的女性認為配偶基本沒有承擔家務、照顧小孩的責任,你認可這個資料嗎?
  回應
 不知道這個資料怎麼來的,是客觀評判的,還是主觀情緒。就我周邊的,基本都是男的做家務,尤其是做飯,基本都是男的在做。無論女人的衣櫃多滿,總是缺衣服穿!
 那男人呢?男人活該受氣處處遷就女性?
 不結婚不談戀愛,就不需要遷就女性了。

呼和浩特體育中心設女性專用泳道:徵求建議獲超80%支持
  回應
我是男的,我也感覺游泳時候被女性碰到非常尷尬,所以你們為什麼不給我設置一個單的的男性泳道。
2023-03-09 10:57:29
阿楨
哈佛教授高爾丁 摘諾貝爾經濟學獎2023-10-10 聯合報

生於美國紐約的高爾丁現年七十七歲,一九九○年成為哈佛經濟系首位女性終身教授。她運用逾兩百年份的數據資料佐證,顯示儘管歷史上男女薪資差距可透過教育和職業選擇的差異解釋,但現今存在的性別薪資差距,卻主要發生在相同職位的男女間。高爾丁的發現提供全球決策者在採取各項作為解決這種狀況時的基礎。
  回應
經濟、文學、和平,是諾貝爾獎的三個盲區。
美國坐擁數十位經濟學諾獎獲得者,為何還有那麼多的經濟問題。這些獲獎者真的發現了客觀存在的經濟規律嗎?
這種破獎有啥意義?中國經濟發展有目共睹,就沒有一個來研究的。
在西方看來這就是“政治正確”。中國模式不能獲獎。

同工同酬的反對--維基百科

論資排輩系統比異性的另一名員工資歷更高的僱員可支付超過即使兩者都在做大致相同的工作,如果工資率的差異是基於資系統中的其他員工。
功績制。僱員可支付超過異性,即使兩者都在做大致相同的工作,如果工資率差異是基於一個系統,客觀地衡量功績上的另一位僱員。
系統測量盈利的數量或生產質量。僱員可支付多於異性即使兩者都在做大致相同的工作,另一名僱員,如果工資率的差異是基於測量有多少員工在系統上生產或什麼,他們生產的質量。

職場「同工同酬」落伍了?新類型工作更講求的是「同值同酬」原則
「同工同酬」是過往在討論職場薪資公平原則的重要觀念,但是隨著新型態的工作不斷出現,現在許多的產業在作業中很難訴求用「效率」來衡量一名勞工的價值,譬如時裝、電競、AI設計等工作,因此「同值同酬」成為一種新的薪資觀念。
  相關新聞資料
台灣2021年兩性薪資差距15.8%(2020年14.8%)對比美日韓等仍偏小。
2023-10-10 08:55:18
阿楨
拿著鐵飯碗卻愁嫁,為什麼縣城裡最容易“剩下”的是女老師 2024-04-03

一直以來被認為最“好嫁”的女教師和體制內職工,近日在媒體的報導中,卻成了小鎮女性中未婚比例最高的群體。比如,在《南方週末》今年2月的報導中,南京農業大學的講師尹秋玲在中部地區某縣城調研發現,全縣超過30歲後未婚的女老師有400-500人。
近幾年全國的平均初婚年齡在不斷延後,25-29歲城市女性的未婚比例有四成,鎮上也還有接近三成。到了30-34歲的年齡段,在全國的城市裡,還沒結婚的女性占比超過12%。而鎮和鄉村未婚的女性都不到7%。
反觀男性,由於男女人口比例的緣故,不論是城市還是鎮、鄉村,各個年齡段的男性的未婚率普遍要高於女性。
歐陽靜研究,主要都集中在體制內。2008年到2019年,某縣城體制內單位新招聘的總人數有2993人,其中30歲以上未婚的女性有248人。在這些30歲以上未婚女性中間,七成的職業都是教師,其次則是機關事業單位,排在第三位元的是衛生系統。女教師中,更是14.5%都在30歲之後仍然未婚。
小鎮體制內女性的新“門當戶對”:工作和學歷都要匹配。自己是公務員,如果找非公務員或是體制外的,感覺就是“下嫁”。這和傳統的“男高女低”的擇偶觀有關,縣城的教師八成都是女性。
根據2021年《探探社交報告:當代小鎮青年社交圖鑒》,有多達四成的小鎮年輕女性能接受一輩子單身,男性有兩成比例接受。小鎮女性要面臨身邊的催婚壓力。
  回應
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梗的具體表現吧。看看這些年影視劇都在吹捧些啥吧,這種後遺症才剛剛開始,所謂正能量應該更多宣傳普通人的努力,勞模總是有環衛工人不是傳統解放後才有。
答:原因就一個,縣城裡條件好的男人看不上你,縣城裡條件一般或者差點事兒的,你又看不上人家。不光是縣城的女教師,其實放眼整個中國,都存在這種情況:高不成低不就的藉口而已。
2024-04-06 04:10:20
阿楨
國際拳總今晚記者會說明林郁婷、凱利夫性別爭議 2024/08/05 中時

台灣拳擊女將林郁婷、阿爾及利亞女將凱利夫(Imane Khelif)遭到國際拳總IBA以性別檢測為由封殺,並屢次高分貝質疑國際奧會IOC的性別標準。國際奧會發言人亞當斯(Mark Adams)公開指責IBA的性別檢測不合規定,雙方隔空交鋒多日,IBA宣布將於台北時間5日19:00召開記者會說明林郁婷與凱利夫的情況。
國際拳擊總會協會執行羅伯茲(Chris Roberts)說,兩次驗血結果表明,2名拳擊手沒有資格參加女子組比賽,所以被除名。國際奧委會選擇不理會國際拳協的資料,因為「奧委會更只根據護照登記來判斷資格。」「台灣與阿爾及利亞不願我們提供相關生理指標」。拳協的醫生顧問,直言「凱利夫的實驗室指標是男性。」

林郁婷無端捲性別爭議 醫:男女先天6因素不同 2024/08/05 中時

台灣的奧運拳擊選手林郁婷捲入性別爭議,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表示,研究發現,與男性相較,女性心臟較小、心室壁較薄、脂肪較多、肌肉較少、心臟收縮分率較高、心跳較快,這樣會造成女性在運動訓練時比較吃虧,所以不管公不公平,在先天上女性和男性的心臟就是不一樣。
女性的膽固醇比較容易阻塞在微血管,女性的心臟病發作比較多噁心、喉嚨不舒服或背痛,女性比較多冠狀動脈痙攣和情緒造成的心臟病,這些會讓女性的心臟病比較不容易診斷。女性荷爾蒙與懷孕可能造成的心臟影響,及女性偏多的免疫疾病。
2024-08-06 07:02:5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