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古蹟深度之旅的這趟山西行是老同事的特別推薦。他說去看看景點,去品嚐一下山西刀削麵,絕對不虛此行的。於是老爺登高一呼,我們共五個親朋好友連同其他成員共十五名,團不大,輕鬆上路。比較有爭議的是旅行社先前告知是中午班機,怎地後來變成晚上班機,少了半天行程,去到太原已經三更半夜,不免有聲音。後來才知道,原來東方航空他們從山西來台的旅客多,幾乎包機,包機可以自行調度時間,我們這邊去的人少,只好配合了。而所有旅遊大家都喜歡早出晚歸,此行這是一項缺憾,但不掩收穫,眼睛享福,臀部吃苦(扣除兩天飛行,足足六天奔馳了兩千四百多公里,連內蒙大草原都去了,路程夠遠。聽說內蒙曾經塞車十八天,此行算順暢,該感謝。)這些是前言。18日一早先來到常家莊園,這兒是山西第一莊園。
常家莊園之恢弘遼闊,讓我開了眼界。跨過兩丈五尺寬的拱型石橋,穿過七丈二尺高的堡門,面前是一條長達650米長的清代街道。長街南北宅院緊靠,無一條横向通道,形成“臨街門户依次開,堡門開關如一堂”的格局。洋洋灑灑60多萬平方米,房屋4000多間,樓房50餘座、園林13處。
山西榆次常氏家族,以財取天下之抱負,逐利四海,製茗於武夷山,扎莊于恰克圖,拓開萬里茶路,經销蒙俄北歐,绵延二百多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晉商巨賈,中國對俄贸易之第一世家。
拍攝的電影:《鐵梨花》、《太行山上》、《白銀帝國》,《金鎖记》、《喬家大院》、等。 其中白銀帝國是郭台銘先生投資的第一部電影,也在此開拍。
石雕 木雕 磚雕頗有看頭,這兒石雕木雕磚雕讓人大開眼界。整個莊園雖然已人去樓空,但保存得十分完整。常家最多的是木雕。門樓、窗櫺、回廊,處處細膩。其刀法嫻熟、線條俐落、结構明快、布局悠雅。其彩繪也有特色,真迹斑駁,依稀可見。
整體風格有著“儒家秩序、道家浪漫、佛家空靈”是典型的北方園林風格。平實、厚重、深沉、大器----可居、可讀、可修、可思、可賞、可遊、可悅、可咏。
導遊說常家莊園本有兩條街,南常一條街,北常一條街,稱為前街與後街,現在剩下後街。
常家院落建築充滿文化氣息,長幼有序。一般院落都是臨街一門而入,以正廳為見分界前後院,前院又以夾牌樓分為上下院,上院居住者年長,下院則才是晚輩居住。主人居正廳。
現存院落都以“堂”命名,從東到西依次為:節和堂、人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謙和堂、養和堂、體和堂、廣和堂、貴和堂。走著走著除了眼睛搜尋拍攝的場景,耳朵聽著,其實有些忙不過來。導遊給的課程是豐富的,旅客是目不暇給的,這時恨不得有三頭六臂。喜歡古蹟的我曾受過訓,對照之餘不免品頭論足,想異中求同,同中求異,比較一番。比方我們很多書院有照壁,照壁的功能是阻擋外面的肅煞之氣,也讓外訪者無法一眼洞穿內裡廳堂動態,常家莊便有很多照壁,而且雕刻精細,讓我嘆為觀止。
柱子 窗櫺見證了木雕手工之精細。
兩根旗干是因常家出了舉人進士秀才共十幾個,光躍門楣,所以可以豎立旗干以顯家族光彩。
300年 子孫槐 ,第一次看見,很別緻的長相。三百年,人再長壽都要輪迴三次了。跟老槐樹一比較,人類顯得渺小呢。
上面這塊牌子做了說明。
參天古樹聳入雲天叫國槐,難以拍全貌,只好以部分枝葉做代表。
喜歡孩子的我看到這個女娃兒忍不住還是按了快門---好純真的臉龐擄獲了我的心。
這款牽牛花 少見呢。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最大幅的這幅是太極圖,兩邊分列兩幅花卉,分別是菊、荷、梅及牡丹。導遊講得好快,也走動快速,我有些跟不上。
三百年杜仲,也叫絲棉樹。多年生闊葉喬木,乾燥樹皮是名貴藥材,有益人體免疫系統。高可以長到20米。
一池白蓮,澹然有韻。
見過,名字待查。出門處處是學習。貪拍植物,隊伍走好遠了,我遠遠落後,一些講解也就沒聽到了。
蓮池旁一座古樓,古意盎然。
年紀千歲的棗樹,夠老了唷!
棗樹
煙樹 (Smoke Bush) 黃慶三 (06/10/2012)
黃櫨、煙樹、紅葉樹 (Smoke bush, Smoke tree,學名:Cotinus spp.),漆樹科 (Anacardiaceae),黃櫨屬 (Genus Cotinus),為鹽膚木 (Sumac,Genus Rhus) 的近親。黃櫨屬有兩個品種 (Species),即美洲煙樹 (American Smoketree,學名:C. obovatus, syn. Rhus cotinoides),及歐洲煙樹 (Eurasian smoketree,European smoketree,Purple smoke bush,學名:C. coggygria,syn. Rhus cotinus)。
它們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夏初會開許多小花組成、約15~30公分長的花串。每朵小花約5~10公釐 (mm) 直徑,五個淡黃綠色的花瓣。惟大多數小花因敗育 (Abort) 而掉落,存留的纖細而眾多絨毛似花梗,組成粉黃色至紅紫色、羽毛般的團簇,遠遠望去,好似籠罩在枝頭的煙霧 (Smoky plume),所以俗稱「煙樹」。沒敗育的小花,會結同一顏色或褐色、稍為扁平、接近腎臟形的小核果 (Drupe),2~3公釐長,近看時,穿插、突顯在煙花之中。
美洲煙樹原產於美國東南部,從田納西州往南至阿拉巴馬州,西至德州。它可長至 3~5公尺 (10~15英呎) 高,樹幹 20~35公分 (8~14 英吋) 直徑,葉子綠色或藍綠色,比歐洲煙樹的葉子大些,約6~13公分長。秋葉極為亮麗,比歐洲煙樹更美觀。惟花串比歐洲煙樹稀疏些。它的栽培種C. obovatus ‘Red Leaf’ 就因它美豔的秋葉,而廣受喜愛。
20 35 s)tinus)
歐洲煙樹原產於南歐,向東沿伸至中亞細亞、西馬拉雅山地帶、及中國北部,自然生長在岩石土壤和貧瘠的地帶。它是多枝幹的灌木叢,可長至 5~7公尺 (15~20英呎) 高。葉子 3~8公分長,略為長橢圓形,綠色;秋天時,轉呈桃紅、黃色、或深紅。它有數個栽培種,而以紫葉、紫花的栽培種最受歡迎。
例如 C. coggygria ‘Royal Purple’ 這栽培種,可長至3公尺 (15英呎) 高,有深紫色或紫紅色的葉子,紫紅的花朵,及紫色、富麗的「煙花」,秋葉則呈緋紅色 (Scarlet)。適於 USDA Zone 5~8。另一頗受歡迎的栽培種為 'Notcutt's Variety',有酒紅色的葉子,秋天則呈黃色及橘紅。也可長至3公尺 (15英呎) 高,適於 USDA Zone 5~8。如把這兩個栽培種種植一起,則會產生混種。華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建教堂 (7410 Needwood Road, Derwood, MD 20855) 就種有四株‘Royal Purple’ 栽培種。雖然植株幼小,但有三棵已開「煙花」。
歐洲煙樹的根、莖 (木材),可提煉名為 “Young fustic” 的黃色染料。惟目前在商業上,這種染料已被化學合成染料所取代。根據2007 Global Invasive Plant Database的報導,歐洲煙樹的樹葉和樹皮是一種很好的單寧酸來源;它的黃色木材可以浸泡作為凝固劑、退燒劑、或用來處理眼睛疾病。其抗氧化功能,效力高於綠茶。在飢荒時,其嫩梢和成熟的果實,曾被中國和印度用作緊急食品源。紫紅的花及葉子,也是極受歡迎的插花材料。
煙樹能適應全陽或部分遮蔭,及排水良好的多種土壤類型。從輕型沙質土到重型壤粘土;微濕、潮濕、或乾燥的土壤;土壤pH值 3.7~6.3,但也可忍受鹼性土壤。它不需要修剪或維護,也容易移植。惟煙花開於新枝上,適宜的修剪可增進花開,且可維持喜好的樹形,例如只留一枝主幹,或灌木形。如果第一、二年齊地切除,明春則可長出許多分枝。黃櫨屬的兩個品種均會生長萌蘗、萌芽 (Coppice shoot),即齊根截斷的植株,明春會從樹樁週圍長出多數萌生芽,第一年就可長至約2 公尺高,有極漂亮的葉子,但萌生芽第一年不會開花。
它可廣泛種植於城市地區,如停車場中隔島,和道路中隔島;也可種植於貧瘠、多石塊,其他花樹不易生長存活的地段。事實上,煙樹最好種植於乾燥、貧瘠的土壤。在這種環境下,植株、枝葉因而長得嬌小、密實,也會增進秋葉的絢麗。如果把它種植於肥沃之處,植株則會長得高大、枝幹粗長、葉子相對的稀疏,且易患萎蔫病 (Wilt disease) 而縮短壽命。除了萎蔫病,煙樹沒有其他致命的疾病或蟲害。
繁殖可用插枝法或種子播種。如用種子繁殖時,當秋天種子成熟後隨即播種,萌芽率最高。乾燥的種子可存放多年,但播種前,需先以層積處理 (Stratification),來解除種子的休眠 [在濕冷處理 (Cold stratification) 前,還需要先行一段高溫吸潤的處理 (Warm stratification),才能解除休眠]。插枝可於夏末進行,但需使用生根賀爾蒙,惟栽培種常不易生根。
這些磚雕都是照壁,頗耐細細咀嚼。
常家家訓裡據說暗藏 藏寶圖,可惜沒人參透。
長街深深,莊園呈現歷史面貌,歷經兩百餘年,雖僅剩骨架,依然風華萬千。
常家家訓: 語必忠信、凡行必篤敬、飲食必慎節、字書必楷正、容貌必端莊、衣冠必肅整、居處必正靜、做事必謀始、出言必顧行、常德必固持、 然諾必重應、見善如己出、見惡如己病。
呵呵,放諸四海而皆準吧。從言行舉止到寫字衣冠,胸中自有定見,能行善避惡,大凡做人做事準則,區區幾十個字完全涵蓋,讀得我肅然起敬。也是好棒的一堂課。
2013/9/18
備註:去年九一八我在天安門,逢日本釣魚台吵翻天時刻,整個北京城沸沸揚揚,肅煞之氣頗重,今年九一八來到古都山西,一般來說飲食文化趕不上台灣,不能說精緻。因為用餐時碰到好多喜宴,探頭瞧瞧也如此這般。馬鈴薯(土豆)及木耳 一種青瓜幾乎餐餐都有。可以瞭解也是居民大宗生活的飲食。我沒很喜歡麵食,刀削麵還好 什麼剔尖(麵條時指長,兩頭尖,很Q但也很鹹,非我所愛。)還有另一種,總共大概吃到四種不同的麵。太原 大同水平高,餐飲比較喜歡,去到砂河鎮午餐那一頓,打死賣鹽的,我還真皺了好幾次眉頭。可見山西人吃是重口味。與我們少油少鹽少辣是南轅北轍的。說到辣,也是無辣不歡,吃得我舌尖麻辣,眼淚直流。感動乎?非也。辣到心坎兒裡去了啦。我怕辣呀。老爺則歡天喜地說辣得夠味兒。尤其有一餐是爆辣椒炒蝦,好多男團員說是下酒菜,乖乖!各吹各的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