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04 15:37:37| 人氣2,835|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電影節08︰《一奏傾情》Once –音樂專業,電影糟糕的波米世界

愛爾蘭俚語「Once」,意思是「一旦」,也可說是一份緣。電影故事簡單,劇本更只有60頁,對白少之有少,一切一切,也以音樂為主。故事平舖直敘得如同紀錄片,在都柏林,人生浪蕩,感情遇到挫敗的他(Guy),遇上同是婚姻失敗的她(Girl),連名字也沒提問,也不必提問,卻透過音樂而相知相識,而有所改變,攜手,一起夾歌,女孩甚至鼓勵男孩自錄唱片,搏唱片公司賞識,最後當然在錄音室齊聲放歌,感動萬千觀眾。

這樣的一個相遇,成就了波米式以音樂為尚的感覺,讓電影透過音樂,帶出一份難以言喻的孤寂與空虛,然而在現實中,所謂的波希米亞是如此的虛幻而不實際,除了音樂,各人仍需肩負不同的責任及過去,縱然男有情女有意,捷克女孩也以男子不懂的捷克語回應心意:Miluju tebe(即是不懂捷語也可理解吧),男的不斷請求女的一起到倫敦,大家也笑說這樣的夢多好,如同童話一樣,男女在新的地方,做著音樂,多幸福,然而男的有著忘不了的她,這已在音樂上一次又一次的表現出來,可以理解女孩聽著唱著時的心情是如何複雜;女的也因有了女兒,有個不得放棄的他。因為音樂,他們走在一起,卻又因為音樂,及種種負擔,讓彼此錯過了,或刻意錯過更親近的機會(雖然那些「機會」實在拍得太露骨)。

有趣的是,男的自命波米族,街頭放歌卻能吸引女孩賞識,這樣很有浪漫電影的作風吧,以為可一嚐芳華,以為可與之一起玩音樂,浪漫一番,卻聽到女孩說有了女兒,看他聽到後的樣子,應該是失落多於驚訝;他又常邀女孩到自家房間坐坐,卻又被女孩道破「不單是坐坐吧」,讓一切浪漫故事情節也泡湯,讓電影本來會有的高潮卻被「冷水」撲滅。如此,唯有音樂,可盡情舒懷,讓情感爆發,卻沒法與畫面配合,電影沒法駕馭音符,令它們不得升華,甚至走樣。

愛爾蘭業餘歌手Glen Hansard,作曲填詞自彈自唱自製網頁還要自製MV,在樂壇(網上或地下)打滾多年,終於出人頭地被受賞識而被經理人公司挖掘,打頭炮推出新碟加電影,原因是他的音樂確實夠「勁」,感情澎湃聲線卻細膩,還要伙拍同是個體戶女歌手Marketa Irglova一同出道,他們的合唱,乃至和唱,也是如此的配合而帶溫婉。難怪完場時掌聲四起,電影更獲史丹士電影節最受觀眾歡迎獎。其實電影故事正正是Glen Hansard的出道過程,當然被美化了不知多少倍,也完全隱去所有的辛酸。誠然,就音樂而言,他們的歌確實無什麼好挑剔,只是作為電影,說實便太過稚嫩,甚至可說是沒什麼電影味。

全片一個半小時,卻有約一小時左右是歌唱,作為新碟宣傳作,我認為是成功的,至少我也有了他們的歌了,不同國家及地區的電台(包括香港)亦不斷播放新碟歌曲,然而電影完全沒法令音樂升華,個人認為聽唱碟比在電影時更有感覺,也更動人,這樣作為電影真的有點糟糕。

多年來也有不少樂團或歌手借電影來宣揚或宣傳其音樂,普遍稱為「音樂電影」,當中不乏成功例子,最深刻及也已成為經典之一當然可數《迷牆》The Wall,以及同為電影節上映的《花渡》Fados也很出色,它們縱然故事性不高,《花渡》甚至沒有故事,只是歌唱,但它們卻把音樂與畫面配合,讓人為之繾綣,觀眾像能看見音符在影院中飄散,伴隨在耳邊,久久不散。《一奏傾情》則做不到這種效果,先就音樂而言,縱而我依然覺得他們的音樂有多出色,然而它未強得超越聽覺,單就音粒感動以視覺為主的觀眾的心的地步,也許是我在看(聽)畢《花渡》這單是音樂已令人激動不已的電影後,讓《一》的音樂比了下來。歌曲的歌詞仍有份業餘味,對詞藻的嚴謹度還是有待改善,一直重複著want、satisfy、need等直接得很的文詞,也許我太守舊吧,我始終認為這樣直接的歌詞難以給觀眾/聽眾帶來更多回味及思考空間,這便是為何聽唱片比在電影中聽其音樂更出色的原因,只因聽唱片時聽者是單以聽覺感受,是直接了當的,但一到電影,就變得多元,而且複雜,如上所說,當音樂沒強得可駕馭這麼多樣的感覺時,那便得靠畫面輔助。只是《一》的畫面確實太稚拙,也許是成本問題吧,單是以正向鏡頭拍著他們唱歌,或者走來走去,卻沒有補光或任何與旋律相配的剪接技巧輔助的話,除了交代劇情外,我看不出這些影像的意義,這正是此電影的致命傷,影像及音樂沒法交合,而得以升華。電影作為聲色媒介,卻沒法把兩者調和的話,那只會浪費了歌者的一番心思,不過幸而如前所說其音樂確實不賴,才能挽回不少分數,也能留住觀眾,為之鼓掌,但這些掌聲,我敢斷言,大部份只為其音樂及歌手的努力而響,而不是直指電影,對不起。

另一個問題是,雖說這是個以音樂為主的電影,而且為了帶出一種波米的空虛及孤寂感,而沒卻了高低起伏的舖排,說白一點是根本不曾舖排,然而這樣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唱同一首歌,直的令我有點納悶。這證明導演及主角確實把一切精力集中在音樂上,只樂在銀幕前為觀眾高歌,卻漠視如何利用舖陳增加感染力。這樣的「三而歇」不停唱呀唱,不單對音樂沒幫助,而且帶來反效果,令我沒法投入。縱然最後一次在錄音室的歌唱是如何澎湃,但正因為有之前的兩次,令最後一次失色。倘若加一點心思,多一點剪功,讓前兩次不必完整地唱畢一首歌,到最後才一次過爆發,我想效果會好多,也沒卻了之前說的那些毛病。不過我明白對音樂人來說這是很難也很痛的,要剪掉部份歌曲,如同切膚之痛,我可以理解,但問題是這是電影呢。如果兩者不能交合,那真的太浪費唱歌的諸位。

台長: 肥力 felixism
人氣(2,835)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小蓓
嗯,同意電影只著重音樂。Ost中引述導演的話,寧願要一個電影門外漢但音樂造詣非凡的人,也不要一個不懂音樂的電影大明星。
2008-04-04 19:56:33
版主回應
如果找來不懂唱的來,我想觀眾會臭罵它。
2008-04-07 01:14:37
joey
所謂一部電影,再多的理論分析,如果就以觀眾喜愛和不喜歡而言。看來一切都是多餘。
作為一個電影人,這電影確實給我不少啟發。結論是,只要把電影的故事說得好。觀眾可以投入角色的話。一切電影的失誤不足都可以原諒。
即使你拿的是一億二億元的製作費。說不好故事,觀眾出來一聲&quot吊&quot,電影玩完了。也許你全套電影只得數十萬,HD製作。只要故事好,演員演得好。觀眾看來有共鳴,會哭會笑。看完走出來,&quot這套電影很好看,一定要向朋友推介。&quot呯.....成功了。
有時做電影的,就是想的太多,計算太多。忘了觀眾是帶著那麼單純的感覺,只想看一個精彩的故事。讓他們走出戲院時,有點快樂或有點傷感。那些情侶,誰會在意電影是用什麼風格拍成。電影的FORMAT、風格。燈光用了多少。
我們一直在電影製作時計算,製作費多少,用菲林還是HD,演員卡士,觀眾群......
原來,一部電影也可以很簡單。
2008-04-06 19:35:36
版主回應
我認為計算是必需的。也不是因為高低成本或卡士什麼的問題,而是如何配合劇本, 用哪一個媒介才可表現出某種味道。我想你會很喜歡《生命的飲歌》,可以看看。
2008-04-07 01:18:11
長鬚
我想要回應肥力一個重點. 就是電影=有高潮起伏, 聲和晝要升華這些都是不少人認同並教授的正統電影理論

但這正是我在inmedia回應時對電影的提問
作為電影工作者及發燒友的我
看(做)得多所謂的大片, 心態卻喜愛另類創作

第一, 我覺得budget他們不多. 有不少handheld位/睇得出有d位只係用dv拍, 我相信budget是一大敵
第二, 我覺得說&quot高潮卻被「冷水」撲滅&quot 正正我喜歡此電影的就是氣氛形造. 每次見到hollywood式高潮, 我都有心想: 又是這樣....的感覺

電影的例行公事式高潮, 是主流電影業的通病罷了. raw一點的拍攝手法有時更接近現實.
2008-05-14 16:27:37
版主回應
我明白你喜歡另類的心情,我想我也不是個荷片迷吧(希望不是)。我並不知道你所指的「正統電影理論」是什麼,你所說的「公事式高潮」又指什麼?如果你指的是荷里活大製作的一貫格式(這叫正統?不是吧,這只是電影業中僅僅三四十年流行的風氣而已),我想我所說的「高潮」不是這些吧。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是《左傳》的說話,我以為這是個很易理解的處理方式,也不能算是公式吧。當然如果電影本身想表達這份納悶,想令觀眾冷靜地看戲的話,當然沒問題。然而這電影怎看也不是要玩這種事吧。

我沒說要大製作浪漫咀咀之類,如果題材適合,當然用DV也無妨,正如《死亡習作》甚至《香港有個荷里活》,它們也是低成本,但一切也配合得自然嘛。然而,成本問題,是新手,或技術不好,卻不能成為拍得粗劣的借口,粗就是粗,我想說的僅此而已,當然他能成就一種風格又另當別論。然而電影單是畫面很「Raw」,音樂卻很扎實(你也認同吧),電影不似「所謂的大片」,音樂卻是「公事式」的ABABB的英美流行Pop Song,那又怎配合?

我只是說出我的想法,不代表你不對。我無意將世界二元。

謝謝你的回應,讓我更能理清自己的思緒,雖然彼此意見不同,但我想這樣討論才會有進步,希望可以多加討論,謝謝。
2008-05-20 23:28:37
反對者
拍攝技巧 雖然 不高
沒有升華... 但事實上高潮位置, 本人覺得以經上得恰度好處了! 這套電影若要升華的... 同時也會忽略歌曲對感情的妤發!
明顯這部戲賣的不是 電影畫質及劇情, 而是音樂吧!
看戲的人有很多種, 有看畫質的, 看明星的, 看劇情的, 看效果的, 聽音樂的. 而筆者 大概不是最尾一種了. 何必用望遠鏡來看電視呢?
同時筆者說話真的太過武斷了!
何必以一句&quot這樣作為電影真的有點糟糕。&quot
末殺製片人的一番心思呢??
2008-05-20 01:25:29
版主回應
謝謝你的反對,讓我反思良多,真的。
我想我真的不是特意到戲院聽音樂的,不然我回家聽他們的CD不是更直接嗎(我有買SOUND TRACK的)?正因為我覺得聽CD時,他們的聲音比配合畫面時更能觸動我(你可以買一隻回去聽聽),我才說電影糟糕。這樣的話,是否代表電影有點拖垮了音樂?

我並沒說要有很精密很華麗很大製作才可,好像Fados(看過便明白),它更可說是粗製濫造,然而一個歌手深情的眼神,投入歌唱的臉龐,配合那震撼人心的歌聲,確實令我難忘,我在別的文章已說了。我只覺得,畫面確實和聲音不配合,縱然音樂很出色,它拍得不好始終是事實,我只是想冷靜一點討論影片的優劣,無心貶低。

ps:什麼是「用望遠鏡來看電視呢?」我不大明白,可否說淺白一點?另外是「已經」不是「以經」,是「抒發」不是「妤發」,是「抹殺」不是「末殺」,留意。
2008-05-20 22:50:31
C.C. Kiske
寂寞的音樂人可能對浪漫這檔事比較生疏
安排一些不純熟的男女對話與相處
才會比較貼近影迷的切身經歷吧!
2008-07-21 14:32:31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