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這是「以色列新形勢」項目中的電影,然而我還是不把它當成以色列電影好了,我想這也不能(也不會)在以色列播放吧。這種以「他者」角度剖析以色列女性生活文化,以表現東方主義中那份陰性神秘美學的作品,顯然沒有了其他以色列電影中的質樸及自然,而多生一份唯美及神秘色彩。然而當我看導演的簡介時,我難以想像他原來是以色列人,雖然之後在美國生活,但他這種旁觀且將女性(東方/列色列)唯美化及神秘化的方式,讓我有點驚訝。不過這種以男性角度看女性,以西方看東方的電影,確實能引起西方文化的莫大回響,這種完全捕捉西方霸權心理的題材,在市場角度上是成功的,而且電影確實拍得華美而深刻,實在無話可說,只是有骨刺到口邊,不大舒暢。
電影的前半其實不大好看,有點公式化,讓我不停打蓋睡,就像為觀眾介紹以色列女性一樣,她們如何生活,如何被不同的規條束縛,如何在男權下渡日,當然這些東西是滲在情節之中,而沒有說教味,但目的顯然。Naomi和Michelle的相遇也較為單調,如同一般的女同志,甚至一般愛情電影一樣,先是因文化及生活習慣不同而成怨家,後來卻日久生情。不過當中牽連到因殺了情夫而剛出獄的Anouk(Fanny Ardant)的故事,才較有戲劇味道。然而當到戲肉「密禱」後,便開始有看頭。
末期癌症的法國人Anouk,向為之送飯的Naomi及Michelle請求以宗教儀式來贖罪,然而在猶太教中殺人者即使如何補過也不得上天堂。也許因為Mcihelle也懂法語的關係,對Anouk特別有好感,而心生憐憫,而性格沉實的Naomi,這個神學的高材生,不懂法語之餘,也覺得Anouk不大「女性」,而不大想幫忙。然而,也許Naomi因為忘懷不了母親的死,連悲傷及哭泣也要被罵,這因為神學大師的父親認為母親上天堂,是不應哭泣的,這令Naomi一直被受壓抑,現在看到Anouk的病況,而將母親投射在她(女性本體)身上,而欲為她(母親)做點事,以排解生活上過盛的壓抑,而為之在圖書館找上可讓殺人者也得超渡的「密禱」。
滿喜歡Naomi及Michelle之後的感情線,看著活潑的Michelle讓如冰山女王似的Naomi軟化,著實有趣。當Naomi的女演員也實在太出色,由嚴肅拘謹慢慢變成明快開朗,是如何的自然。在她內心如岩漿般翻滾的熱情,正正在她的眉稍處不斷湧現。由最初的被抑壓,到最後心生自由的感覺,處理得洽到好處,不必靠語言甚至動作表情,一切也是自然使然。這樣的演員實在難得一見,連法國國寶級女星Fanny Ardant也差點被比下來。當二人在床上翻雲一夜後,二人也尷尬非常,內心也生出罪惡感,然而Naomi卻對Michelle說,她已在聖經典籍中查過了,所謂罪只存於男女之間,女生間的性愛是不算在內的!這讓全場觀眾為之鼓掌,笑聲四起,但Naomi仍一臉正經認真的,真的很可愛。
然而,縱然Michelle愛Naomi,她卻想有個「正常」的家庭,而與另一個男子結婚,留下已豁出去,為之棄婚棄家棄名譽而出走的Naomi。在面對傳統、宗教,以至男權的抑壓下,開初嚴謹如清教徒的Naomi展開了反叛的人生道路,然而起初看似反叛,曾留學法國而討厭以色列女性規條的Michelle,卻未有一同走上叛逆之道,而結婚。這樣的劇情,確實深刻地透現女性情感,那份越是壓抑內心越是反抗的熱情,正正在Naomi心裡慢慢蘊釀,終至爆發;Michelle那份起初的反叛,也全因在陌生地陌生文化中缺乏安全感而致,才使她找上Naomi,然而最後,這樣的「反叛」卻讓她更沒安全感,以致她最終選擇安於結婚的狀態,以求「平凡」,縱然她愛Naomi。
很喜歡Michelle的丈夫在婚前到Naomi的新居(原是兩女的新小愛巢),請求Naomi出席婚禮的一段,還說:「我知道她愛妳更甚於我。」這樣的大方,這份無法言傳的溫柔,讓我對這個傻男子加至滿分。Naomi知道原來他已知道兩女的「事」,自然也體現到他那份無比的勇氣與溫柔,以至更妒忌,更憤怒,更不喜歡原來自己是敗給這種無私的愛,而不能以用怨恨來掩過悲傷,以致怒擲那丈夫,拒絕出席。
最後一段,不知是為了友情,還是愛,Naomi最終出席了婚禮。在被祝福包圍的Michelle突然看見Naomi,自然感動不已地衝上前,問了句:「妳會原諒我嗎?」Naomi卻說:「不。」二人笑了,來個擁抱,跳舞。縱然已成定局,縱使這是大喜日子,Naomi也無法欺騙Mcihelle,乃至自己,那份愛是如此濃郁,二人是知道的,即使在規條下二人不能在一起,但那份情卻不會被傳統而吞噬。這個「不」,包含著二人濃厚,而且不受束縛的愛,縱然最後沒法開花,但種子依然存在二人心中,二人為之笑了,是因為彼此也知道,對方如何深愛自己,那份情,也不會因任何事情而破滅。很濃調的結局,餘音裊裊。
官網:
http://www.thesecretsmov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