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02 02:26:55| 人氣3,15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安•非她命》—— 話劇團的一小步,……


香港話劇團作為本港旗艦藝團,也是資源最豐厚的戲劇團體,其重視劇情、語言、角色刻劃來成就「話劇」形式,可說直接反映及影響了香港整體的戲劇藝術發展的方向。至少從結果而言,這種基本上依從史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演員主要依靠語言,著重呈現角色內在心理的表演,從七十年代到今天仍是香港劇場的主流。現在話劇團上演英國劇作家馬丁‧昆普(MartinCrimp)於1997年以非故事方式及刻意讓主角缺席的結構來撰寫的劇作《安‧非他命》(Attempts on her life),正如藝評人鄧正健在另一篇評論提到,是「一場兩面開弓的巨大冒險,它既在測試香港話劇團恆常觀眾的接受能力,也在挑戰團中演員在表演上的慣性。」,以致導演如何表達劇本的全球化視野、打破類型戲劇的困局,又要讓以話劇為專業的表演者進入非敘事體,及令追慣劇情及渴求觀賞跨張演技的觀眾容易投入,便成為了整個演出的焦點。話劇「龍頭」吹出的一陣新氣象,無疑令大家過份在意,其聲音甚至蓋過劇本帶出的多重議題。然而,面對今天歐美劇場已翻山越嶺到另一層次,香港業界及觀眾還能因為十七年前的一個劇本而對劇場、劇本來一次反思(或拒絕接受),表演者思考如何適應(或排斥)不斷改變的劇場生態,雖然遲了一點,但也又符合了昆普藉此劇作顛覆劇場形式的想法。

 

誠然,十七年前昆普創作這個以十七個不同場景及形式舖陳出來的劇本,即使今天回看仍覺得前衛。當中於電話錄音、電視/電台清談節目、記錄片、導演討論、新聞、廣告、自白、歌唱、陳述、評論、回憶等,各個沒有指定角色的人物穿插其中,以不同角度論述一直缺席於場域上的Anne(Any、Anny等),既是女兒、明星、情婦、汽車牌子、恐怖份子、藝術家、色情片女星等,十七個場景可說沒有統一性,非故事更可說是非線性地拼貼於舞台上,呈現的是混亂的一大堆象徵物(Anne)意象。如上所言,為了不致過度偏離劇團的話劇風格,導演馮蔚衡及一眾創作人沒有參考歐美演出此劇本時常用的混沌作風,而選擇以較為統一的藝術處理呈現所有場景,縱然仍是敘事緊接歌舞再接上新聞報導,但從佈景、燈光到服裝均以統一化的黑白灰紅(黃色)基調為主,這令過場變得異常流暢,所說的不單指是轉景技術上的暢順,而是演員唸白除了歌唱外沒有太多節奏變化,原劇本中大量為突出語言暴力或無力的「暫停」舞台指示均被隱去,場與場之間憑藉顏色及感覺連貫而生出爽快的節奏感,使整體沒有感覺太抽離的場次。

 

未入場前覺得演出僅用九十分鐘完成原著有八十多頁的劇本,是多麼不可思議,然而看畢後便很明白這種高速處理是為了遷就觀眾,即使他們不太易投入內容,在節奏上仍能享受演出,同時也令傳統劇場的演員能借助節奏,輕易融入不熟識的去角色化敘事語境。站在平衡傳統與新形式的立場,這可說是最佳選擇,但也只限成就演出效果而言,相對地統一風格削平了每場的可觀性及議題性,當中談及全球化恐懼、恐怖主義在生活無處不在、色情行業的虛偽卻又拯救世界的爭議、資本主義的思想控制、傳統保守思想/空洞的前衛論述的對抗性等,均被演出的單一風格減弱威力。情況就像觀眾觀看黑白的電視節目又被強迫不斷轉台(轉景),藉此感受媒體霸權的可笑,但也只能是嘲弄,而不深入,原因是面對劇本去角色及沒有標示誰說哪句對白的劇本及場景上,可以看出演員自行設計了角色性格進去,讓陳述變成對話,呈現變成故事,當中不乏令某幾場變得生動活潑,但某些直面宣告的文字力量卻被隱沒於演技之下,包括全球化恐怖主義的論述,有關種族屠殺及無動機恐怖襲撃的段落的呈現是最薄弱。這是眾多議題中距離香港(演員)最遙遠的,使演員以角色(或本色)處理反而不能讓議題下的恐怖感及世界性視野變得立體。

 

《安》 其統一色系的主視覺無疑有一種簡約感,但突出服裝的剪裁,吊腳西褲併布鞋,舞台強烈的黑白、爆烈的紅與黃、超強光影對比卻有過於刻意時尚的意圖,似乎又追不上當下的潮流,更莫說展示全球化的內蘊。以致從一眾演員過於近似的質地到整體穩打穩紮風格,也沒法跟上昆普寫在劇本內的要求「表演者的組合必須能反映當下社會的構成」(Thisis a piece for a company of actors whose composition reflect the composition ofthe world beyond the theatre. )。然而比較話劇團其他演出,《安》已很是清新。更重要是聲音根底很好的劇團演員,把敘事性劇本發揮出更佳的聽覺層次(除了髒話部分)。或者說,這種重視語言及語音節奏多於身體/表演效果的當下文本,更適合對聲音敏感的話劇團演員演出。

 

這只是話劇團及導演牛刀小試,演出牽起對劇場及至全球化問題的討論,最終或能讓業界及觀眾認真思考當下藝術及社會的種種討論。正如導演馮蔚衡在之訪問說,只要是對人性有深刻描繪,劇本不在乎形式新與舊,而要讓劇場不同於電視、電影,則是現在需要思考的課題。期待劇團能持續嘗試演出更多不同類型、以不同角度思考人性的文本,就藝術認知及開拓深度思考的層面上,也能帶領業界及觀眾探索劇場的更多可能。

 

觀賞場次︰2014712 7:45pm,香港大會堂劇院

文章已刊於《Artplus》2014 8月

台長: 肥力 felixism
人氣(3,15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悄悄話)
2014-09-04 10:01:03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