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 (修訂無刪剪版)
這香港 資產泡沫已爆過醬爆
同六叔打牙較
我卻在無謂 出Q tie數
貧乏如粒膠 沒有倚和靠
難道終此一生
都要答Q 只可收起碌炮
* IRD D code已做到個個噴血
同事sick leave時間
吃喝亦忘掉 skip左餐晏
為了唔加班 飯店吃一餐
但卻朝不保晚 如何地無間
亦要三半更
#由朝早九點一杯咖啡 開始爭戰嗎
預了要計到爆頭忘我 沒休止感嘆
勁多 稅單
無靜止晚晚伴著晚餐
假使七點先tie數 竟都會有白眼
受夠了對我 訴說明日便是渡過的時艱
通頂加班 畢竟要習慣
都始終會習慣
Repeat*(#)
(說甚麼再平反)
不會賺到多少個夜晚
(往後這半年間)
一再幻想 聽晚終會遇上
Benz猛男 住到 半山
Repeat(#)
------------------------------------------------------------
這是義助朋友AnnualDinner「Department才藝表演」的詞作,只為搏君一笑,無絲毫野心。
值得註明的是,《加班》前後連拿捏音準只用了約四小時(朋友H下午二時才臨時拉夫問我可否出手,要在即日完成全首歌)。那時我正躲在圖書館搜集資料,遲疑了十秒,畢竟從來沒有試過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完成一篇歌詞,但回想可以挑戰自己也是好的,便答應了。到頭來卻是吃過晚飯後差不多九時才開始動工。
但其實在三時至九時這段時間我已有了很基本的概念,主要是決定了以《心淡》改編,並且以「從這一分鐘開始計起春風秋雨間」來作大綱(取「計」的雙重意思)。那時候H表明不需要把所有歌詞改寫,否則他們也難以在一天內記得並唱出新歌詞,所以便保留了副歌。而現在這個版本是「修訂版」,因為我始終不能接受自己把半調子的作品當作「作業」。
《加班》加插了不少關於稅務的專有名詞,亦是我花掉不少時間揣摩的地方。因為我要知道那些名詞的意思才能把它們入詞。
在家一邊查字典一邊思考時,著實覺得事情好玩:感受著腦袋的忙碌而「叮」一下想到新意念以至句子都是很有滿足感的事。
除副歌外,現在的《加班》與原版仍有少許出入,如第一段的「只可收起碌炮」便被H認為過火而收起,改成像「只可擠熄爭拗」之類的平庸句子。
數日後,沒想到H告訴我她的組別以《加班》得了全場冠軍,連番道謝。
我就說,把要請的客紀錄在心中就好了。因為我覺得,幫助人到頭來得益的是自己。
我自己玩的爽,沒理由還要求報酬嘛,除非,我因為幫忙而放棄了甚麼。
因為《加班》,我有信心能在一天內完成一篇具特定主題的歌詞。
創作,即使是任何方式渠道的創作,它們的過程都是大同小異 ---
1. 從搜集資料開始,
2. 建立主題、副題,思考要使用的手法從而引申出大綱,
3. 開始嘗試,因應限制作出對主副題以至內容的微調,
4. 完成初稿,第一輪編輯,
5. 發給客戶/邀稿人過目,獲得評語,
6. 下一輪編輯,重覆4和5直至定稿。
通過不斷的練習以至技巧純熟,創作過程會愈來愈快但結果自己卻不一定會滿意。始終我相信,慢工才會出細貨。一天能完成的作品始終必然飽含沙石,當然,像林夕之流的大師對時間的觀念會有所不同。
記得自己在數年前寫《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時已有相似的想法,《加班》的經驗重複印證了這一點:我是喜歡緩慢創作去完美化作品的完美主義者。
所以我慣常以死線限制自己,因為沒死線的話我便不捨得定稿,總覺得可以更好一點。
而任何事情,總是可以製作得「更好一點」。那日是無止盡的深淵。
然後我發覺,那就是我經常錯過的原因。
我總以為會有更美的邂逅,或能夠製造更感動更銘心的場面。
但其實所有事情都有其死線。
緣份,亦當作如是觀。
------------------------------------------------------------
原著
心淡
歌手:梁奕倫 作曲:徐繼宗 填詞:黃偉文編曲::唐奕聰
想不起 怎麼會病到不分好歹
連受苦都甜美
我每日捱著 不睬不理
但卻捱不死 又去癡纏你
難道終此一生
都要這麼 不可爭一口氣
*很謙卑 只不過是我太過愛你
連自尊都忘記
跌到極麻木 只好相信
又再爬得起 就會有轉機
若我不懂憎你 如何離別你
亦怕不會飛*
#由這一分鐘開始計起 春風秋雨間
恨(限)我對你以半年時間 慢慢的心淡
付清 賬單
平靜的對你熱度退減
一天一點傷心過 這一百數十晚
大概也夠我 送我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
春天分手 秋天會習慣
苦衝開了便淡#
Repeat*(#)
(說甚麼再平反)
只怕被迫一起更礙眼
(往後這半年間)
只愛自己 雖說不太習慣
畢竟有限 就當 過關
Repeat(#)p.s. 這相片是我在加班到十時左右拍下,我在想,為何還有那麼多未熄滅的燈火?想到這裡,如望峰所說,竟萌起點點安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