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者大概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了第三者。那可以是因為一直不知道對方有伴侶,也可以是「本來只當彼此是朋友卻被對方喜歡上而成為了第三者」;總之這種第三者在事後大多認為是緣份使然,不會有拆散別人的感覺,通常見於職場學校的日久生情,過程大多自然而快樂。
另一種是所謂的「撬牆腳」,即是第三者在知道對方「XX伴侶」的身份而仍然選擇去明偷暗搶。「當自己是對方朋友」但卻對人特好,不避忌跟對方打情罵悄的人都歸類於這種第三者;這種第三者衍生出「勾二嫂」,例子如鄭伊健梁詠琪等多如天上繁星,過程大多充滿計算衡量,明知不妥當仍身不由己,即使最後撬到了仍受世人唾罵,結局大多荒涼淒美。
每個人不多不少都曾經歷關於第三者的煩惱。兩種情況我也曾牽涉其中,這篇文章特別歸類第二種的第三者。
與一個擁有穩定關係的女孩交往,一些很微小的動作已能夠構成「具威脅力」的追求者。
我不介意被看成第三者,男未婚女未嫁,大家未在神前發誓、親友前見證,大家仍是獨立個體;但我介意自己喜歡的人承受壓力,一個喜歡的人送禮是浪漫,可以喜歡送便送,一個尋常朋友向喜歡的人送禮卻需出師有名,堂而皇之送花上門明搶的姿態等於迫自己喜歡的人在伴侶與自己之間取捨,除非對方早已芳心暗許,否則到頭來只能怪自己影響了他人的感情,更賠上了自己的心意,雙輸局面。
──被動──
主動、快速表示自己對對方的好感除需要很高的個人魅力外,一大弊端,正如上面所說,容易成為對方的騷擾;尤其當情敵得知你的存在,更會出現「戰爭」,你勇猛善戰是一回事,對象的感受又是另一回事。有些人比較raw,像野獸般熱愛跟人搶,但又有誰在意過夾心的感受?
所以,在我看來,第三者在絕多數情況下應是被動的──除非對方處於一個動蘯關係──否則侵略性便等於向情敵宣戰,當然,有時候速戰速決對三個人來說是一種解脫,但那是極端情況。
讓我點出主題:「為什麼第三者要是被動呢?」
首先,最重要的原因,除非對方是一個非常熟悉的對象,否則絕大部份情況下作為第三者是不熟悉對方的;喜歡了也許是因為外貌、工作上的相處、緣份的際遇等,但什麼原因也好,除非對方是你的舊情人,否則你對他的認識一定有限。而因為雙方難以約會,增進認識的唯一方法是「時間」,而有伴侶的人的時間通常很少。所以為了認識對方,必須有心理準備要累積長達數月以至年計的點滴。要有這麼一段長時間觀察,立場必須是被動進而取得對方信任而產生互動,必須令對方覺得你不具侵略性,大家才有機會以朋友的身份開始;而更重要的,是在這段期間你也需要時間去確認對方是一個值得你投放時間的理想對象。
在實際的角度,在關懷對方的角度,讓對方去找你必效果定比你去找對方來得好。必須接受的是,對方會想起你但同時他的心裡有另一人,那在他的內在外在都會構成你們溝通的窒礙。給予對方空間,如果對方認為你是能吸引他的一個個體,對方自然會找你──最好是在伴侶不知情的情況下──那是對你身份的一種認同。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被動式的臥底入滲內心計劃」可說已成功。因為那象徵,你的身份已突破了朋友的關係。
──理性──
第三者是理性、深鬱的。
所謂理性,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令自己處於一個投入而遊離的狀態。
假設你已成為對方的第三者,但即使在感覺上有多麼像戀人,實際上也只能尅盡作為朋友的動作而不能越軌。
有太多的情況,對方忽然覺得你待他比伴侶待他更好而說:「如果他好像你般就好了」而如果因為這樣而誤會對方喜歡你而做出一些事,破壞了彼此間的和諧,那不是一句「當冇發生過」就可以了事。
除非很確定對方有點喜歡你,否則絕不能越軌,後果會是萬劫不復。
作為第三者,理性分析對方的行為、控制自己非常重要。
絕大部份時候,對方只是處於低沉狀態而想找一個親近、「伴侶以外」的人傾訴,對方的言行有時會超越常理,容易令人誤會。控制自己,成為維持和諧的重要竅門。
「別道你在選擇人,人亦同選擇你」即使你有多喜歡對方,一天對方仍然與他的伴侶在一起,一天也不能越軌,那是對三個人的尊重。
即使有多喜歡對方,對方不喜歡你也是枉然。
理性而遊離,是了解上述後仍然決定去愛對方的必須元素,否則,人會崩潰。
缺乏理性,聽說對方剛與伴侶上床了,如何反應?
單戀的第三者,比單戀的人想的東西要多千倍。在沒有人支持、甚至是要守密的情況下堅持愛一個不能回報的人是感覺很卑微很卑微的一件事。
卑微得,每一分鐘都會懷疑是否值得。
──結局──
撇開不入流的性伴侶關係,第三者的目標跟追求者一樣,是令對方成為自己的伴侶。
兩者的結局卻不一樣,追求者不能一起可以暫做朋友,攻勢稍歇讓對方喘息,過一段時間再玩追逐戰……但事實上一起睇戲吃飯可以如常。
第三者卻不可以。撬不了,就唯有不相往來一途,因為一天還在對方生命中,一天仍然是第三者的身份,會威脅對方現時的關係。那時唯有寄望對方因別的緣故分手,然後能以追求者的身份再續前緣,如果是死心不息的話。
這也是第三者必需接受的悲哀現實:
「如果身份由朋友成為了第三者,對方為了另一半,為了保護他現時的關係,終歸會斬情絲而捨你而去,餘生數十年不相往來。」
這也是第三者通常的慘淡結局,要對方放棄身邊已有的東西而重新開始,畢竟是太戲劇化的情節。
所以,失敗的第三者注定是一個悲劇角色,因為到頭來,他可以連一句「謝謝」也聽不見便被意中人從人生裡消除---即使也許對方很想很想告訴他自己哭了多少個晚上,但令一個人死心,最好的方式是從此不聞不問。
假如有一天遇見了第三者,不妨體諒多一點。撇開豪門爭產的情況,唯有真正肯愛的人才會甘心成為第三者。他的內心也很掙扎,他也沒信心能給予意中人幸福,他與我們每個人也一樣是人。
只是他勇於去愛並願意承擔所有後果,這一點,他比很多人優勝。
──小故事──
A和B結婚,邀請了曾是第三者的C來。
C偕同我一起到達會場,簽到並放下禮金,以我作擋戰牌到了新娘附近駐足守望,數分鐘後拉著我離開。
由始至終,A沒有看見他。
然後我們到了酒吧,C告訴我原因:
「A與B一起很多年了,曾經有一段日子,我與A相戀,但她捨不得B,所以我離開了,一直也沒有見面,直到今天。」
「婚禮好歹也來了,為何來了又要立刻走呢?」
「她給我請帖,我得尊重,也要祝福。只是,我不想看見敵人捧起我的獎盃,也不想讓她看見我。」
「為什麼?」
「她會發現,我仍愛她。」
我記得,那一晚C喝了很多,哭得像豬頭。
那一晚,我發誓,自己不要成為第三者。
p.s. 那時我想,假如讓我做C,我情願那時沒有追求A,那麼現在大家仍可以做朋友。一世的朋友,不會比短暫的情人更偉大,更接近愛嗎?
現在我卻了解C的想法,那時候,他何嘗不是一個被動理性的A的「朋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