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0-15 15:16:50| 人氣4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後山情長【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關山示範公墓裡,有一門非常獨特的墓。這是一個傳統合葬型閩南式建築的墓,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墓碑上所刻的文字,墓碑上有傳統的平埔族人名,並另有四個由日本片假名所拼成的人名。當筆者乍見此墓時,一度認為這是平埔古音依日文而刻,因此有了造訪此墓
主人的念頭。

墓主人為世居關山的杜老先生,這天下午來到了他家,表明來意後,杜老先生亦說:每當掃墓時,附近掃墓的人也會趨前來詢問墓碑上文字的意義。

說起這些來由,主要是杜老先生的叔叔所口述傳承下來。大約要從百年前左右說起,原先杜家住在台南平原的杜家庄(今台南市安南區附近),杜老先生的阿公帶著兩個弟弟翻越中央山脈,循著舊時的隘路(八通關古道)下到現今之卓溪鄉卓麓,再到璞石閣(今玉里)帝君廟(協天宮)附近定居。做的是「換番」的工作,換番即是攜帶平地的日常生活用品到山上部落裡跟原住民換取山產,再到平地變賣。在「換番」的日子裡,結識了二位布農族的好友「沙布加佐」及「馬伊塔利」。上山時,時常到他們家叨擾、借宿而形成莫逆,也因此更與馬伊塔利結拜為兄弟。住在玉里的歲月,雖然日本人禁止原住民的出草習俗,甚至沿隘勇線拉起鐵絲網通電防止,但仍偶有零星的事件發生,杜老先生的叔公在此情況下遇難,加上秀姑巒溪時有大水,生活過得不是很安寧,因此舉家遷來關山,在新福里的溪埔落腳墾荒,重建家園。溪埔的土地,臨近新武呂溪,每遇颱風大,家園岌岌可危,生命財產飽受威脅,因此杜老先生的父親乃以溪埔數甲的土地換取今天中福里不到一甲的市區地,生活才逐漸安定下來。

前文所提到的「沙布加佐」、「馬伊塔利」,過世後皆無嗣,杜老先生的阿公感念生前的情誼,特地為其修墳祭掃,臨終前交代子孫,仍然要持續下去。杜老先生後來趁著撿骨移葬的機會,將祖先與「沙布加佐」、「馬伊塔利」及其妻「沙比烏里」合葬在一起,也算是完成了杜老先生的阿公生前的心願。墓碑上的另一個由日本片假名所拼成的人名:「沙木加里」,乃是杜老先生的布農族籍養母。在當年,他們並沒有所謂的漢人姓名,因此墓碑上的名字乃以日本的拼音方式所拼成。

從一塊墓碑上所刻的人名,可以遙想當年後山的點點滴滴。在早年險惡的環境裡,前人在後山的開墾與大自然的搏鬥情形,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融合與扶持和這塊土地交織成一股濃厚的後山情。1997

照片說明:此為訪問時手稿,由第五代子孫所寫。

台長: 叢林
人氣(4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原住民 |
此分類下一篇:刀光熠熠-排灣族古青銅刀【原】
此分類上一篇:關山西拉雅子民【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