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lama.com.tw/content/msg/data.aspx?id=9282
貼:貢噶寺堪布太橋旦曾開示 —女眾弟子如何以正確的心態依止上師
關於女眾如何依止上師,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現在全國各地學佛的人非常多,而在學佛過程中必須要依止善知識,這一點,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說法是一致的。並沒有說學藏傳佛教必須要依止上師,學漢傳佛教就不需要依止上師或法師,沒有這樣的說法。每一個教派、每一個宗派都有他們的師父。依止師父在學佛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學佛的弟子中,有很多人在依止上師的心態方面還是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人為了想學習東西而依止善知識,有些人親近上師是想要得到加持或者去除工作、生活上的挫折,有些人依止上師是為了能得到保佑,有些人依止的目的是想要得到權力,有些人(尤其是女眾)是為瞭解決感情上的問題。
所以從依止上師這方面來說,不同的學佛人帶著不同的目的來依止不同的善知識,這是正常的事情。因為我們都是凡夫、都被煩惱所污染,所以要讓每個人都懷著正確的心態依止善知識是很難的。近代社會裡,人們受到環境的污染、知識的影響,真的以虔敬、純淨的心依止上師是很難的。但是我們學佛的人不可以以上述的目的依止善知識。在佛陀的法教裡,依止善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在善知識面前得到能夠解脫的佛法。這樣的心態才是正確的。
佛經當中談到過很多關於善知識的內容。雖然學佛要親近善知識,並且在佛教的很多經典密續中一再強調這一點,但是在依止善知識、親近善知識之前必須要觀察,因為在現在這個末法時代要能遇到具德的善知識還是很難的。
一方面是末法時代的關係,另一方面是自己福報淺薄的關係。所以在依止善知識的時候必須對他觀察。經典裡提到,觀察善知識必須用三年的時間。要在這麼長的時間裡觀察善知識,之後才可以依止。雖然善知識應該要具備很多的功德,但在《入菩薩行論》中寂天菩薩講的,只要善知識具備最關鍵的兩點,我們就可以依止他。第一個就是他通達大乘的法。另一個是他有菩提心,他具備為了菩提心的戒律甚至可以失去生命的信心。具備這樣兩點就可以。但是這位善知識有沒有通達佛法,弟子卻是很難觀察的。
佛法方面弟子自己都不懂,又怎麼能觀察善知識是否在佛法方面通達呢。在這個社會裡,要觀察善知識是很難的。
但是我覺得每一個教派都有自己的教主法王,這樣的話,就較為容易了。舉一個例子,比如在我們噶舉派傳承,這位善知識是不是我們的教主大寶法王認證的,或者他是不是一位活佛、金剛上師、堪布或喇嘛,他是不是由傳承裡其他重要的活佛認證出來的(比如尊貴的大司徒仁波切等),我們可以透過這樣的情況來觀察。
要看他的背景是怎樣的,他對寺廟做出了什麼樣的奉獻,他現在的一舉一動是不是為了眾生的,最起碼在接觸眾生的時候他有沒有慈悲心,對佛法有沒有信心,有沒有自私的心,有沒有貪嗔痴,行為上有沒有不如法的事情。這些最起碼的要點要在實際生活中觀察。這是很重要的。
一個人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很聰明的,時間久了,雖然我們沒有神通,對於善知識的佛法是不是通達我們不知道,最起碼從他的行為、表現上我們可以判斷出他是什麼樣的上師。
第一是要清淨,第二是他能否解釋解脫的佛法,對弟子做有幫助的開示。他有一個傳承的加持,或者接受了歷代上師的教法,他有沒有慈悲心,有沒有行善,弘法利生方面有沒有發一個大願。做到這些的善知識是可以依止的。
如果自己看到這個善知識相貌好、身材好,現在有很多上師唱歌聲音也很好聽,有名望,產生了感情而來依止上師的,這樣是不大好的。
依止上師的時候最好是把上師看成佛陀一樣。這樣的依止是很好的。這樣依止具德的上師就會得到他的加持。往往年紀比較大的、修行比較好的佛弟子是不會由於產生感情而去依止上師的,沒有這樣不好的心態。
但是一些人,尤其是女眾,就非常容易有這種問題。現在在很多地方,因為有的上師名氣很大、很帥、很莊嚴,於是有很多的弟子追,他們甚至放棄照顧自己的家庭、工作,花了大部分的時間跟著上師。
這種心態是一種不好的心態。如果他們自己內心反省的話,就會發現並不是對上師有一種信心而追隨他的,而是一種喜歡他、不想離開他的心,並不是想得到他的加持、想聽他的開示、以後要解脫,不是以這種正確的心態來學佛的。
所以選擇上師的話並不見得一定選擇很莊嚴的,也不見得要選擇身材很好的,聲音好聽的。在現在,尤其一些女眾,特別喜歡這些年輕的現代化的活佛,有些人想皈依,有些人想做朋友,表面上是弟子,實際上是朋友,這都是不正確的,不是真正的信心。所以不會產生好的結果。
我們學佛的人依止善知識是為了了脫生死,為了成佛,為了離苦得樂,要以這樣的心態來尋找善知識、親近善知識。所以這些都是應該注意的地方,不然的話對佛法的信心變成世間感情的心態,變成這樣的話對上師不好、對自己也不好,也得不到佛法傳承的加持。以不正確的心來依止上師,上師所開示的佛法也幫助不了弟子,雖然上師開示的佛法是真的,但因弟子具有的是假的信心,所以假的信心得到的加持也是假的。
也許上師會發現他這個弟子依止他的目的是為了感情,雖然上師是不會想這個問題,但是有了這種心態以後,佛法的利益就不大了,所以女眾依止上師的心態要調整。我們依止上師是為了了脫生死,為了離苦得樂,為了成佛,為了這些,我們不用找一個相貌好的上師,也不需要找一個身材好的上師,不需要找一個聲音好的上師。
哪一位上師具備傳承的加持,哪一位上師有對解脫的開示,哪一位上師引導我們佛法解脫的道路,哪一位上師具有開示佛法的智慧,具有慈悲心,我們就應該依止哪位上師。這些特質都具備的話,他長得不好看也沒問題。有傳承的加持,戒律清淨,對佛法有正確、通達的認識,具備慈悲心,有這種功德的話,不管他是年輕的、老的、有錢的還是貧窮的,都是值得依止的。
上師有兩種身份示現,一種是出家身份的上師,一種是瑜伽士身份的上師。出家身份的上師有比丘的戒律,由於戒律的原因,他在接觸男女弟子的時候有所不同,弟子在依止的時候應該要注意。剛剛我們講依止上師的心態最重要,在這樣的前提下,女眾在依止上師的行為上要注意些什麼呢?行為上主要是除了求法、求加持、灌頂、提出問題、照顧上師以外,不要過多地接觸上師。
貢噶寺 堪布太橋旦曾
拜見上師的時候,衣服整齊,不要暴露,這樣也是對上師的禮貌和對傳承、對佛法的尊重。如果不注意的話,雖然上師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但這是弟子自己對傳承、對佛法、對上師的一種不尊重的表現。講話的時候也儘量要講一些跟佛法有關的話題,不要講一些沒有意義的話題。走路的時候一定要恭恭敬敬的,要走在上師的後面,坐的時候不能跟上師同坐。坐在車裡也要和上師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主要是針對女眾。行為方面,女眾應該怎樣接觸上師,應該怎樣保持距離,大部分女眾弟子還是知道的,但是心態方面很多人並不是特別清楚。
在心態上,我們大手印的傳承中,對上師的信心非常重要,虔敬心是非常重要的,沒有虔敬心就得不到上師的加持。我們大手印祈請文裡面提到虔敬心像人的頭一樣重要,出離心像人的足一樣重要,正行法像人的身體一樣重要。
所以虔敬心、出離心比正行還重要。虔敬心不正確的話,後面的正行、四加行、大手印就沒有辦法修,最後的境界就沒辦法證悟,所以,真實無偽的信心非常重要。我們尊貴的大寶法王法相威猛莊嚴,長著圓滿的佛身,雖然很多人對他特別有信心,但是這信心裡也是有很多其他心態的,我們並不能說他們沒有信心,但是他們信心裡面夾雜很多其他的東西。依止的時候心態要正確,不可以把上師當做明星、歌星來對待。現在追上師的信徒很多都像追明星、歌星一樣,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心態。心態應怎樣保持,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
我們得了煩惱的病,只有上師能治我們的病。我們要看哪一位上師有佛法的良藥,誰有就找誰,不管他年老、年輕。依止善知識就要像找大夫一樣,重點是這個。
佛陀講,在依止上師的時候要像對待醫生一樣。舉例來說,上師就像醫生,很好的醫生,佛法像是良藥,修持佛法像是治病,自己則是病人,這四種比喻。自己在生病的時候找醫生,不管他漂亮不漂亮,身材好不好,聲音好不好,只關心這位醫生有沒有能力治療我們的病。如果有這種能力,我們不管他長相怎樣,不管他是否貧窮,都會請他治療我們的疾病。所以我們要以這樣的心態來依止,而且依止以後還要保持住這種心態。男眾和女眾弟子依止上師在行為上稍微有些不同。因為這是佛法的規律吧。
觀世音.噶瑪巴
開示上師:堪布太橋旦曾 文字整理:噶瑪智力 編輯校正:噶瑪諾布卓瑪
註:本文是四川貢噶寺堪布太橋旦曾應【觀世音.噶瑪巴】祈請所作之開示建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