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近日風雲湧動﹞中篇
「新興經濟體挑戰美元霸權」
英國廣播公司(BBC)評論稱,一個事實能把金磚國家切實團結起來,即對現行全球秩序的不滿。
近年來,廣大新興經濟體正在群體性崛起,世界多極化趨勢愈發明顯。金磚五國擁有世界上42%的人口,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佔有全世界30%的GDP。單單是金磚五國之間的內部貿易往來便佔有全世界17%的貿易總量。然而,頻遭掣肘的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給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僅為杯水車新。
本月初,世行行長金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每年有超過1萬億的資金需求,但世行加上所有管道的資金總額大約僅有1500億美元,因此世行歡迎金磚銀行進入這一領域。
同時,現有的金融機構往往會對發展中國家附加一定的條件,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簡化金磚國家間的相互結算與貸款業務,減少其對現有金融機構的依賴,從而減少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經濟時報》認為,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意味著南南合作水準將提高到新的層次,成為真正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的金融平臺。
《經濟時報》稱,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建設,還可以使金磚國家改變長期以來將外匯儲備主要投資於低收益的美國國債模式,將寶貴的資產用於自身的發展,或者從資金富餘國家轉向對資金需求量較大的國家,從而大大提高資金的運用效率和收益率。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金磚國家開發銀行把金磚國家的合作和重要性提升到一個不同的水準。這家銀行不僅將對新興經濟體發揮迫切需求的融資協助作用,同樣將提供一個可供選擇的發展願景。
「中俄印等五國簽署協定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
2014年07月16日02:28 新華社訊: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15日在巴西福塔雷薩簽署協定,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
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Dilma Rousseff)本周有一些理由感到得意。不僅她在週一成功主持金磚國家(Brics)領導人會議——這個集團由五個大型發展中國家組成,除了巴西外,還包括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GDP)四分之一,巴西外交官還解決了印度和中國之間在最後一刻鬧出的分歧,焦點是1000億美元的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總部應當在哪里落戶——上海贏得這個特權。
“上海是一個偉大的金融中心,”羅塞夫事後表示,試圖解釋對這個中國城市的選擇。她的財政部長吉多•曼特加(Guido Mantega)補充說:“它靠近幾個亞洲大國。”
作為對其沒有爭取到總部的安慰,印度將派出這家開發銀行的第一任行長。不過,儘管金磚國家尋求將這一新機構形容為一種平等的合作夥伴關係,但選擇上海突顯了中國在該集團扮演中心角色的現實。
其他金磚國家與該集團的關係中最強大的一環,恰恰都是其與中國的關係,而中國反過來把它們看成能源和礦物的新來源,看成其產品的市場,看成在國際貿易和戰略問題上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
“毫無疑問,從經濟的角度來看,主要國家是中國,”聖保羅Insper商學院經濟學家羅伯托•杜馬斯•達馬斯(Roberto Dumas Damas)表示。
在金磚國家中,最重要的關係是中國和巴西之間的關係,巴西是該集團中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巴西的深入訪問體現了這一點。金磚國家峰會結束後,他昨日在巴西利亞出席了金磚國家領導人與拉美國家首腦的會晤,今日對巴西展開國事訪問。
分析師們表示,中國與巴西乃至拉丁美洲其他國家的商業關係是共生型的。巴西及整個拉美地區已從鐵礦石等礦物以及大豆(4334, -8.00, -0.18%)和農產品的供應國,發展為也是中國製成品的消費者,以及中國投資的目的地,尤其是在石油和基礎設施領域。
“中國需要自然資源,而巴西有自然資源,”Insper商學院的達馬斯表示。巴西還為北京提供了一個可靠的拉美基地,使其能夠在該地區擴大影響力。在結束訪問巴西後,習近平將展開他出任國家主席以來第二次拉美之行。去年他訪問了哥斯大黎加和墨西哥。今年他將訪問中國有能源利益的國家,特別是委內瑞拉和阿根廷,以及古巴。已經是中國一大借款人的委內瑞拉,正在尋求新的40億美元信貸額度。
與此同時,在阿根廷,中國的中海油(Cnooc)在當地能源集團Bridas擁有50%股份。阿根廷政府希望該公司致力開發該國龐大的瓦卡莫爾塔(Vaca
Muerta)葉岩油氣田。
在其餘金磚國家中,印度將中國視為在貿易談判和多邊論壇中對西方施壓的一個盟友,以及重要的商業合作夥伴。俄羅斯和南非與巴西一樣,向中國銷售自然資源。俄羅斯還把中國和其餘金磚國家視為頂住西方壓力的緩衝器,尤其是在該國在烏克蘭衝突中被指扮演的角色上。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金磚國家研究中心(BRICLab)主任馬可斯•特洛吉(Marcos Troyjo)表示,鑒於中國在金磚國家集團中扮演的中心角色,巴西和其他夥伴支持將新開發銀行的總部設在上海是順理成章的。
“在雙邊基礎上與中國的決策者保持密切聯繫是很難的,”特洛吉表示。“但是,如果你有一個處理發展和經濟問題的常設機構,你可以簡單地在上海找到你要找的人。”
然而,對於金磚國家中通過民主過程產生的領導人來說,危險在於,在世人眼裏,他們將被視為把一幫霸權大國——把持著世界銀行 (World Bank)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美國和歐洲——換成另一個─中國。
「金磚開發銀行打造全球新秩序」
(2014-07-17 07:39:27 來源:中國網 作者:張敬偉)
從某種意義上講,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可視為西方傳統金融體系倒逼下的另起爐灶。但金磚開發銀行在避險機制的設立,出資份額的設定,組織機構的設立上,秉承的是平衡互利的原則。金磚國家7月15日發表《福塔雷薩宣言》,宣佈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
英國《金融時報》社論說,對喜歡象徵主義說法的人士而言,本周在巴西福塔雷薩舉行的金磚峰會將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凸顯全球政治秩序正在發生變化。
的確!五個發展中國家,正在構建一個新秩序。“金磚”概念由2001年的美國高盛公司提出,所涵蓋的是中印俄巴“金磚四國”,後來低調的南非加入。五個發展中國家,分屬不同文明,亦分列四個大陸,種族和意識形態也不同。但共同點是,在這個世紀的第一個10年,他們呈現出經濟發展的高速度。在資方資本主義主導的全球政治、經濟和地緣秩序中,堪稱革命性的新秩序力量。
肇始于美歐的全球性危機,讓金磚國家在承受危機考驗的同時,也提升了其在全球秩序中的話語權。從G8(八國集團)到G20(20國集團),從WBG(世界銀行)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金磚國家的話語權在提升。
這一時期,金磚國家在金融合作方面呈現出機制性、高效性的特點。2011年4月,金磚國家在《三亞宣言》裏,首次推行本幣貿易結算,強化加強金融合作,正式簽署《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金融合作框架協議》。2012年3月的印度新德里峰會,五國共同簽署《金磚國家銀行合作機制多邊本幣授信總協議》和《多邊信用證保兌服務協定》。2013年在南非德班,五國領導人決定建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並籌備建立金磚國家外匯儲備庫。
巴西峰會,五國金融體系合作結出碩果,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落地。總部設在上海,首任行長由印度提名。伴隨著隨後數月各國議會的批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將正式運營。這標誌著金磚國家作為發展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對戰後佈雷頓森林體系佈局的美歐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構成了挑戰。
金磚國家金融合作的高效率,以及面向其他經濟體的開放性,意味著金磚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體系下,不願總是成為依附於IMF和WBG的配角。他們有能力擺開舞臺,演唱符合自己利益的大戲,和通過更為自覺和主動的金融體系平臺,按照自己設定的遊戲規則,和西方金融經濟全球化的博弈。
相比IMF高達2380億歐元的“儲備倉”,近3700億美元的規模,顯然要遠高於金磚國家貨幣儲備的規模。但IMF包括了涵蓋金磚國家的188個成員,他們隨時都會伸手求援。3700億美元的分子,面對188個成員的分母,平均下來可憐得緊。可1000億美元的分子,對應5個成員的分母,均分下很充裕。
當然,這不是簡單的算術問題,但卻切中IMF的流弊所在。因為IMF和WBG為美歐控制,成員國要想獲得IMF的救助或從WBG貸款,要附加不少的政治條件。譬如上世紀亞洲金融危機時的韓國和現在的烏克蘭,IMF的救援不是雪中送炭,而是混搭政治訴求的趁火打劫。所以,在危機時代,金磚國家要求獲得和其經濟實力相稱的話語權,但老的秩序對新生力量的掣肘何其多也。
從某種意義上講,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可視為西方傳統金融體系倒逼下的另起爐灶。但金磚開發銀行在避險機制的設立,出資份額的設定,組織機構的設立上,秉承的是平衡互利的原則,對於其他成員的加入,也秉承開放、互利和基本原則。因而,相對于IMF,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力量或許孱弱,但更有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後危機時代的金磚國家合作與發展,西方國家依然充滿懷疑態度。一方面,他們對於歐美經濟走出危機陰霾過於自信,同時對金磚國家上半年的經濟下行不抱希望,因而輿論場出現了金磚五國變“脆弱五國”的論調;另一方面,他們放大了金磚國家內部的利益之爭和博弈,認為金磚國家難以在全球經濟秩序中發出“一個聲音”。更重要的是,他們害怕金磚國家的經濟和金融合作,變成反美或對抗西方的政治同盟。
但不管如何,金磚開發銀行的成立,意味著金磚國家並非“停留在由首字母組成的一個概念”(金融時報語),而是用實際行動彰顯著他們作為新時代新秩序的存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