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27 14:06:52| 人氣9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法學流派對社會的影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作者楊忠民以精練的語言﹑細膩的筆觸展示一次別樣的法治常識之旅,同時在後記中他為這本集作了個簡短又精闢的概括:這本小書,寫了一些與法有關的常識和思考。既然有思考,且是與有關的思考,不禁讓讀者擔心會否淪為沉重枯燥的說教或另一番高淡闊論?事實上,雖是關於法的思考卻並不囿於法學,在其他領域也著重筆墨進行論述,作者對的探索並不僅僅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思辯,結合歷史與現實的基礎並表達他的看法和慨嘆,當然,隨筆不同於學術論文,薄薄二百多頁的小集子,收錄了從九九年至零八年間曾發表過的若干文字(共載八篇)並集結成書,置於首篇的便是什麼是最好的辯護。 美國名教授Alan dershowitz曾出版一本書《最好的辨護》,講述他如何為當事人上訴﹑辯護,而楊忠民就是通過這麼一堆極富爭議的案子裡闡述比較中外學者對的觀點與見解。

爾後的幾篇中討論得最多的可算德國與納粹這個主題。例如自然法,還是法律實證主義,題目揭示了內容濃重的學術氣息,以1947年的紐倫堡大審為楔子──作者與一位法理學博士後就自然法法律實證主義的交鋒各自提出見解和看法,其中有一段:“……尤其是在審判納粹時期司法官員的法庭上,作為被告的司法官員及其辯護人,都把法律實證主義當成辯護的理由,一再堅稱他們作為一個司法官員,只是在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服務於自己的國家,沒有權利對他們所從事的事業進行善惡判斷,因而他們是無罪的。辯方妄圖以法律實證主義為德國納粹司法官員們的無形屠戮﹑殘殺的罪名開脫,不禁讓筆者想起書中對德意志民族的描述──“睿智而長於思辯”──更顯可悲;這份辯護詞如此理直氣壯,怎能想像端坐在被告席的一批司法官員,其中有的甚至是身披法袍﹑手握法槌的仲裁者!美國法學家富勒對納粹法制下的德國的描述是:法制普遍,極端敗壞。讓人不解的是,到底是當時的司法部門誤解扭曲呢,還是過於盲目跟隨納粹的旗幟?抑或是他們如此忠誠相信著惡法亦法?而檢察官的反駁,代表著紐倫堡審判的控訴者和裁決者,在對於納粹法官是否有罪的判斷原則上,秉持司法官員有著更高的義務──不能忘卻和拋棄最後的道德底線,顯然這是自然法立場的駁斥。

僅從這一角度來看,是次審判不僅是對法西斯的制裁審判,亦標誌著看自然法和實證主義的爭鋒以前者的勝利暫告一段落,從中也可看出法學的理論體系及其思想對一國法制建構﹑道德層面﹑價值觀念乃至整個社會都有深刻影響。此外,筆者對於書中一段文字特別贊同:相互對立的學術理論,常常會因為對方的挑戰而發現自身的缺陷,同時又會從對手那裡吸收一些合理的東西來完善自身,最終的如果是沒有一方倒下,雙方都站在了一個更高的位置上,於共存中對立,在對立中共存。這確實是學術理論界中的一個常態,自然法學與實證主義法學──西方最主要的法學流派,有人認為是在不同維度(邏輯﹑事實和價值)揭示法的本質,隨著二者的消消長長,價值評判與實踐始終聯系在一起(甚至人的權利,也始終徘徊於自然法和實證主義之間)。

米蘭.昆德拉曾引用過一句猶太格言: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然如果能在書中得到啟發,比起獨自一人的苦思冥想,是否會更有豁然開朗之感?因思索而迸發出的思辯火花,閃爍著銳利的思想鋒芒,這樣的思考,不是會更讓人會心一笑?

 

(澳日2010.1.10)

台長: 雪.倫
人氣(9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悦書人 |
此分類下一篇:讓愛沒有遺憾
此分類上一篇:真實與虛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